等比数列教案

时间:2022-12-02 08:12:41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等比数列教案(合集18篇)由网友“瑞典奶奶老伴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等比数列教案,欢迎阅读分享。

等比数列教案

篇1:等比数列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发现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性质,并能运用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方程的思想的计算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积极动脑的学习作风,在数学观念上增强应用意识,在个性品质上培养学习兴趣。

一、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其简单应用,其解决办法是归纳、类比。

本节难点是对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深刻理解,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紧扣定义,另外,灵活应用定义、公式、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学习,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探索类比归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发现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力求把握好以下几点:

①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力求使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思想去看待问题。②营造*的教学氛围,把握好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唱主角,老师任导演。③力求反馈的全面性、及时性。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让学生思维动起来,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老师进行适当的调控。④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急于把结果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类比得出结果,老师点评,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⑤以启迪思维为核心,启发有度,留有余地,导而弗牵,牵而弗达。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4)等差中项: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说明: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类比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用熟知的等差数列内容来分散本节课的难点。

2、导入新课

本章引言中关于在国际象棋棋盘各格子里放麦粒的问题中,各个格子的麦粒数依次是:

1,2,4,8,…,263

再来看两个数列:

5,25,125,625,

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为进一步理解定义,给出下面的问题:

判定以下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若是写出公比q,若不是,说出理由,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2,—4,—8…

—1,2,—4,8…

—1,—1,—1,—1…

1,0,1,0…

提出问题:(1)公比q能否为零?为什么?首项a1呢?

(2)公比q=1时是什么数列?

(3)q>0是递增数列吗?q<0递减吗?

说明:通过师生问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另外通过趣味性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发现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的强烈*。

3、尝试推导通项公式

让学生回顾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推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推导方法:叠乘法。

说明:学生从方法一中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并从次数中去发现规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外回忆等差数列的特点,并类比到等比数列中来,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及将新知识转化到旧知识的能力。方法二是让学生掌握“叠乘”的思路。

4、探索等比数列的图像

等差数列的图像可以看成是直线上一群孤立的点构成的,观察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你能得出什么结果?它的图像如何?

变式2、等比数列{an}中,a2=2,a9=32,求q、

(学生自己动手解答。)

说明:例1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公式并应用于实际,例2及变式是让学生明白,公式中a1,q,n,an四个量中,知道任意三个即可求另一个。并从这些题中掌握等比数列运算中常规的消元方法。

6、探索等比数列的性质

类比等差数列的性质,猜测等比数列的性质,然后引导推证。

7、性质应用

例3、在等比数列{an}中,a5=2,a10=10,求a15

(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求多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由题意列方程组解得

方法二:利用性质2

方法三:利用性质3

例4(见教材例3)已知数列{an}、{bn}是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求证:{an·bn}是等比数列。

8、小结

为了让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及练习后进行再认识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1、等比数列的定义,怎样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

3、等比数列应注意那些问题(a1≠0,q≠0)

4、等比数列的图像

5、通项公式的应用(知三求一)

6、等比数列的性质

7、等比数列的概念(注意两点①同号两数才有等比中项

②等比中项有两个,他们互为相反数)

8、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思想

——类比思想

9、布置作业

习题3、41②、④3、8、9、

10、板书设计

篇2:等比数列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掌握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正确理解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的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的首项、公比、项数及指定的项;

(3)通过通项公式认识的性质,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通过对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

3.通过对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是另一个简单常见的数列,研究内容可与等差数列类比,首先归纳出的定义,导出通项公式,进而研究图像,又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最后是通项公式的应用.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教学难点 在于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①与等差数列一样,也是特殊的数列,二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可根据定义与通项公式得出的特性,这些是教学的重点.

②虽然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曾接触过不完全归纳法,但对学生来说仍然不熟悉;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猜想能力;第一项是否成立又须补充说明,所以通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

③对等差数列、的综合研究离不开通项公式,因而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建议

(1)建议本节课分两课时,一节课为的概念,一节课为通项公式的应用.

(2)概念的引入,可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由学生概括这些数列的相同特征,从而得到的定义.也可将几个等差数列和几个混在一起给出,由学生将这些数列进行分类,有一种是按等差、等比来分的,由此对比地概括的定义.

(3)根据定义让学生分析的公比不为0,以及每一项均不为0的特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对比等差数列的表示法,由学生归纳的各种表示法. 启发学生用函数观点认识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画数列的图象.

(5)由于有了等差数列的研究经验,的研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需把握课堂的节奏,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出现.

(6)可让学生相互出题,解题,讲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概念,推导并掌握通项公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的定义的归纳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给出以下几组数列,将它们分类,说出分类标准.(幻灯片)

①-2,1,4,7,10,13,16,19,…

②8,16,32,64,128,256,…

③1,1,1,1,1,1,1,…

④243,81,27,9,3,1, , ,…

⑤31,29,27,25,23,21,19,…

⑥1,-1,1,-1,1,-1,1,-1,…

⑦1,-10,100,-1000,10000,-100000,…

⑧0,0,0,0,0,0,0,…

由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按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摆动数列,也可能分为等差、等比两类),统一一种分法,其中②③④⑥⑦为有共同性质的一类数列(学生看不出③的情况也无妨,得出定义后再考察③是否为).

二、讲解新课

请学生说出数列②③④⑥⑦的共同特性,教师指出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变形虫分裂问题.假设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每个变形虫都分裂为两个变形虫,再假设开始有一个变形虫,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它分裂为两个变形虫,经过两个单位时间就有了四个变形虫,…,一直进行下去,记录下每个单位时间的变形虫个数得到了一列数 这个数列也具有前面的几个数列的共同特性,这是我们将要研究的另一类数列——. (这里播放变形虫分裂的多媒体软件的第一步)

(板书)

1.的定义(板书)

根据与等差数列的名字的区别与联系,尝试给下定义.学生一般回答可能不够完美,多数情况下,有了等差数列的基础是可以由学生概括出来的.教师写出的定义,标注出重点词语.

请学生指出②③④⑥⑦各自的公比,并思考有无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③是这样的数列,教师再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让学生再举两例.而后请学生概括这类数列的一般形式,学生可能说形如 的数列都满足既是等差又是,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当 时,数列 既是等差又是,当 时,它只是等差数列,而不是.教师追问理由,引出对的认识:

2.对定义的认识(板书)

(1)的首项不为0;

(2)的每一项都不为0,即 ;

问题:一个数列各项均不为0是这个数列为的什么条件?

(3)公比不为0.

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定义.

是 ①.在这个式子的写法上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如写成 ,可让学生研究行不行,好不好;接下来再问,能否改写为 是 ?为什么不能?

式子 给出了数列第 项与第 项的数量关系,但能否确定一个?(不能)确定一个需要几个条件?当给定了首项及公比后,如何求任意一项的值?所以要研究通项公式.

3.的通项公式(板书)

问题:用 和 表示第 项 .

①不完全归纳法

.

②叠乘法

,… , ,这 个式子相乘得 ,所以 .

(板书)(1)的通项公式

得出通项公式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认识通项公式.

(板书)(2)对公式的认识

由学生来说,最后归结:

①函数观点;

②方程思想(因在等差数列中已有认识,此处再复习巩固而已).

这里强调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方程中有四个量,知三求一,这是公式最简单的应用,请学生举例(应能编出四类问题).解题格式是什么?(不仅要会解题,还要注意规范表述的训练)

如果增加一个条件,就多知道了一个量,这是公式的更高层次的应用,下节课再研究.同学可以试着编几道题.

三、小结

1.本节课研究了的概念,得到了通项公式;

2.注意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要与等差数列相类比;

3.用方程的思想认识通项公式,并加以应用.

四、作业 (略)

五、板书设计 

三.

1.的定义

2.对定义的认识

3.的通项公式

(1)公式

(2)对公式的认识

探究活动

将一张很大的薄纸对折,对折30次后(如果可能的话)有多厚?不妨假设这张纸的厚度为0.01毫米.

参考答案:

30次后,厚度为,这个厚度超过了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如果纸再薄一些,比如纸厚0.001毫米,对折34次就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还记得国王的承诺吗?第31个格子中的米已经是1073741824粒了,后边的格子中的米就更多了,最后一个格子中的米应是 粒,用计算器算一下吧(用对数算也行).

篇3:等比数列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推导并掌握通项公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的归纳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给出以下几组数列,将它们分类,说出分类标准.(幻灯片)

①-2,1,4,7,10,13,16,19,…

②8,16,32,64,128,256,…

③1,1,1,1,1,1,1,…

④243,81,27,9,3,1, , ,…

⑤31,29,27,25,23,21,19,…

⑥1,-1,1,-1,1,-1,1,-1,…

⑦1,-10,100,-1000,10000,-100000,…

⑧0,0,0,0,0,0,0,…

由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按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摆动数列,也可能分为等差、等比两类),统一一种分法,其中②③④⑥⑦为有共同性质的一类数列(学生看不出③的情况也无妨,得出定义后再考察③是否为等比数列).

二、讲解新课

请学生说出数列②③④⑥⑦的共同特性,教师指出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变形虫分裂问题.假设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每个变形虫都分裂为两个变形虫,再假设开始有一个变形虫,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它分裂为两个变形虫,经过两个单位时间就有了四个变形虫,…,一直进行下去,记录下每个单位时间的变形虫个数得到了一列数 这个数列也具有前面的几个数列的共同特性,这是我们将要研究的另一类数列——等比数列. (这里播放变形虫分裂的多媒体软件的第一步)

篇4: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定义(板书)

根据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名字的区别与联系,尝试给等比数列下定义.学生一般回答可能不够完美,多数情况下,有了等差数列的基础是可以由学生概括出来的.教师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标注出重点词语.

请学生指出等比数列②③④⑥⑦各自的公比,并思考有无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③是这样的数列,教师再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让学生再举两例.而后请学生概括这类数列的一般形式,学生可能说形如 的数列都满足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当 时,数列 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当 时,它只是等差数列,而不是等比数列.教师追问理由,引出对等比数列的认识:

2.对定义的认识(板书)

(1)等比数列的首项不为0;

(2)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为0,即 ;

问题:一个数列各项均不为0是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

(3)公比不为0.

用数学式子表示等比数列的定义.

是等比数列 ①.在这个式子的写法上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如写成 ,可让学生研究行不行,好不好;接下来再问,能否改写为 是等比数列 ?为什么不能?

式子 给出了数列第 项与第 项的数量关系,但能否确定一个等比数列?(不能)确定一个等比数列需要几个条件?当给定了首项及公比后,如何求任意一项的值?所以要研究通项公式.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板书)

问题:用 和 表示第 项 .

①不完全归纳法

.

②叠乘法

,… , ,这 个式子相乘得 ,所以 .

(板书)(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得出通项公式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认识通项公式.

(板书)(2)对公式的认识

由学生来说,最后归结:

①函数观点;

②方程思想(因在等差数列中已有认识,此处再复习巩固而已).

这里强调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方程中有四个量,知三求一,这是公式最简单的应用,请学生举例(应能编出四类问题).解题格式是什么?(不仅要会解题,还要注意规范表述的训练)

如果增加一个条件,就多知道了一个量,这是公式的更高层次的应用,下节课再研究.同学可以试着编几道题.

三、小结

1.本节课研究了等比数列的概念,得到了通项公式;

2.注意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要与等差数列相类比;

3.用方程的思想认识通项公式,并加以应用.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三.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对定义的认识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公式

(2)对公式的认识

探究活动

将一张很大的薄纸对折,对折30次后(如果可能的话)有多厚?不妨假设这张纸的厚度为0.01毫米.

参考答案:

30次后,厚度为,这个厚度超过了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如果纸再薄一些,比如纸厚0.001毫米,对折34次就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还记得国王的承诺吗?第31个格子中的米已经是1073741824粒了,后边的格子中的米就更多了,最后一个格子中的米应是 粒,用计算器算一下吧(用对数算也行).

篇5:《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了解等比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通过对等比数列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猜想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主动参与学习,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定义的归纳及运用。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根据定义判断或证明某些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类比教学.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一张白纸,游标卡尺。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

创设问题情境,三个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得数列a,2a,4a,8a,16a,32a.(a>0)

2. 一辆汽车的售价约15万元,年折旧率约为10%,计算该车5年后的价值。得到数列 15 ,15×0.9 ,15×0.92 ,15×0.93 ,…,15×0.95。

3. 复利存款问题,月利率5%,计算10000元存入银行1年后的本利和。得到数列10000×1.05,10000×1.052,…,10000×1.0512.

学生探究三个数列的共同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新课讲授】

由学生根据共同点及等差数列定义,自己归纳等比数列的定义,再由老师分析定义中的.关键词句,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等比数列各项的限制条件:等比数列各项均不为零,公比不为零。

等差数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d表示.数学表达式: an+1-an=d

篇6:《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q表示.数学表达式: an?1

an?q

知晓定义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看书p29页,书上前面出现的关于等比数列的实

例。让学生了解等比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要认真学好。

在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定义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讲解例一。给出具体的数列,会利用定义判断是否为等比数列。对(1)(5)两小题着重分析.

例题一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若是,找出公比;不是,请说明理由.

(1) 1, 4, 16, 32.

(2) 0, 2, 4, 6, 8.

(3) 1,-10,100,-1000,10000.

(4) 81, 27, 9, 3, 1.

(5) a, a, a, a, a.

讲解例二,进一步熟悉定义,根据定义求数列未知项。最后的小例一为了由利

用定义的求解转到利用定义证明,二为了让学生发现等比数列隔项同号的规律。 例题二

求出下列等比数列中的未知项:

(1) 2, a, 8;

(2) -4, b, c, ?;

? 已知数列 2, x, d, y,8.是等比数列

①证明数列2, d, 8.仍是等比数列.

②求未知项d.

通过两道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有个缓冲,做个巩固练习。当然此练习的安排,

也是为了进一步挖掘等比数列定义的本质,辨析找寻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关系,将具体问题再推广到一般,并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判断证明方法。

练习

判断下列数列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

(1) 22 , 2 , 1 , 2-1, 2-2 .

(2) 3 , 34 , 37, 310 .

引申: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而bn?2n

证明数列{bn}是等比数列.

由最后一例的证明,说明给出通项公式后可由定义判断该数列是否为等比数

列。反过来若数列已经是等比数列了,能否由定义导出数列通项公式呢?为下节课做铺垫。

【课堂小结】

由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做个简单的归纳小结。

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判断或证明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要用定义判断

2.等比数列公比q≠0,任意一项都不为零.

3.学习等比数列可以对照等差数列类比做研究.

【作业】

1.书p48. No.1,2; a

篇7:数学教案-等比数列

数学教案-等比数列

教学目标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等比数列的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项数及指定的项;

(3)通过通项公式认识等比数列的性质,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通过对等比数列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

3.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等比数列是另一个简单常见的数列,研究内容可与等差数列类比,首先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导出通项公式,进而研究图像,又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最后是通项公式的应用.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教学难点在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①与等差数列一样,等比数列也是特殊的数列,二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可根据定义与通项公式得出等比数列的特性,这些是教学的重点.

②虽然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曾接触过不完全归纳法,但对学生来说仍然不熟悉;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猜想能力;第一项是否成立又须补充说明,所以通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

③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研究离不开通项公式,因而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建议

(1)建议本节课分两课时,一节课为等比数列的概念,一节课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2)等比数列概念的引入,可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由学生概括这些数列的相同特征,从而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也可将几个等差数列和几个等比数列混在一起给出,由学生将这些数列进行分类,有一种是按等差、等比来分的,由此对比地概括等比数列的定义.

(3)根据定义让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公比不为0,以及每一项均不为0的特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对比等差数列的表示法,由学生归纳等比数列的各种表示法. 启发学生用函数观点认识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画数列的图象.

(5)由于有了等差数列的研究经验,等比数列的研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需把握课堂的节奏,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出现.

(6)可让学生相互出题,解题,讲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等比数列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推导并掌握通项公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的归纳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给出以下几组数列,将它们分类,说出分类标准.(幻灯片)

①-2,1,4,7,10,13,16,19,…

②8,16,32,64,128,256,…

③1,1,1,1,1,1,1,…

④243,81,27,9,3,1, , ,…

⑤31,29,27,25,23,21,19,…

⑥1,-1,1,-1,1,-1,1,-1,…

⑦1,-10,100,-1000,10000,-100000,…

⑧0,0,0,0,0,0,0,…

由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按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摆动数列,也可能分为等差、等比两类),统一一种分法,其中②③④⑥⑦为有共同性质的一类数列(学生看不出③的情况也无妨,得出定义后再考察③是否为等比数列).

二、讲解新课

请学生说出数列②③④⑥⑦的共同特性,教师指出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变形虫分裂问题.假设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每个变形虫都分裂为两个变形虫,再假设开始有一个变形虫,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它分裂为两个变形虫,经过两个单位时间就有了四个变形虫,…,一直进行下去,记录下每个单位时间的变形虫个数得到了一列数 这个数列也具有前面的几个数列的共同特性,这是我们将要研究的另一类数列――等比数列. (这里播放变形虫分裂的多媒体软件的第一步)

等比数列(板书)

1.等比数列的定义(板书)

根据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名字的区别与联系,尝试给等比数列下定义.学生一般回答可能不够完美,多数情况下,有了等差数列的基础是可以由学生概括出来的.教师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标注出重点词语.

请学生指出等比数列②③④⑥⑦各自的公比,并思考有无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③是这样的数列,教师再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让学生再举两例.而后请学生概括这类数列的一般形式,学生可能说形如 的数列都满足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当 时,数列 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当 时,它只是等差数列,而不是等比数列.教师追问理由,引出对等比数列的认识:

2.对定义的`认识(板书)

(1)等比数列的首项不为0;

(2)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为0,即 ;

问题:一个数列各项均不为0是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

(3)公比不为0.

用数学式子表示等比数列的定义.

是等比数列 ①.在这个式子的写法上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如写成 ,可让学生研究行不行,好不好;接下来再问,能否改写为 是等比数列 ?为什么不能?

式子 给出了数列第 项与第 项的数量关系,但能否确定一个等比数列?(不能)确定一个等比数列需要几个条件?当给定了首项及公比后,如何求任意一项的值?所以要研究通项公式.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板书)

问题:用 和 表示第 项 .

①不完全归纳法

.

②叠乘法

,… , ,这 个式子相乘得 ,所以 .

(板书)(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得出通项公式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认识通项公式.

(板书)(2)对公式的认识

由学生来说,最后归结:

①函数观点;

②方程思想(因在等差数列中已有认识,此处再复习巩固而已).

这里强调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方程中有四个量,知三求一,这是公式最简单的应用,请学生举例(应能编出四类问题).解题格式是什么?(不仅要会解题,还要注意规范表述的训练)

如果增加一个条件,就多知道了一个量,这是公式的更高层次的应用,下节课再研究.同学可以试着编几道题.

三、小结

1.本节课研究了等比数列的概念,得到了通项公式;

2.注意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要与等差数列相类比;

3.用方程的思想认识通项公式,并加以应用.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三.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对定义的认识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公式

(2)对公式的认识

探究活动

将一张很大的薄纸对折,对折30次后(如果可能的话)有多厚?不妨假设这张纸的厚度为0.01毫米.

参考答案:

30次后,厚度为,这个厚度超过了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如果纸再薄一些,比如纸厚0.001毫米,对折34次就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还记得国王的承诺吗?第31个格子中的米已经是1073741824粒了,后边的格子中的米就更多了,最后一个格子中的米应是 粒,用计算器算一下吧(用对数算也行).

篇8:证明等比数列

证明等比数列

证明等比数列

记Cn=an*a(n+1)

cn/c(n-1)=an*a(n+1)/an*a(n-1)=a(n+1)/a(n-1)=3

a(2n-1)=3*a(2n-3)

a(2n)=3*a(2n-2)

bn=a(2n-1)+a(2n)=3*a(2n-3)+3*a(2n-2)=3(bn-1)

因此bn/b(n-1)=3,所以bn为等比数列,公比为3。

2

设数列{a的第n项}的前n项和Sn=1/3(a的第n项-1),n属于自然数

求证:数列{a的第n项}为等比数列

Sn=1/3(an-1)

S(n-1)=1/3(a(n-1)-1)

Sn-S(n-1)=an=1/3(an-1-a(n-1)+1)=(an-a(n-1)/3

3an=an-a(n-1)

2an=-a(n-1)

an/a(n-1)=-1/2

所以数列{an}为等比数列

3

已知前三项是2,4,8,数列满足a(n+1)=a(n)+2n(就是第n+1项等于第n项加上2n),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这儿没有告诉你数列是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之前必须证明它是等比数列,请问怎么证明?

因为:

a(n+1)-an=2n

所以:

a2-a1=2

a3-a2=4

a4-a3=6

a5-a4=8

.....

a(n)-a(n-1)=2(n-1)

上n-1个式子相加得到:

an-a1=2+4+6+8+.....2(n-1)

右边是等差数列,且和=[2+2(n-1)](n-1)/2=n(n-1)

所以:

an-2=n^2-n

an=n^2-n+2

4、

已知数列{3*2的N此方},求证是等比数列

根据题意,数列是3*2^n(^n表示肩膀上的方次),n=1,2,3,...

为了验证它是等比数列只需要比较任何一项和它相邻项的比值是一个不依赖项次的`固定比值就可以了.

所以第n项和第n+1项分别是3*2^n和3*2^(n+1),相比之后有:

[3*2^(n+1)]/(3*2^n)=2

因为比值是2,不依赖n的选择,所以得到结论.

5

数列an前n项和为Sn 已知a1=1 a(n+1)=(n+2)/n乘以Sn(n=1,2,3......) 证明

(1)(Sn/n)是等比数列

(2) S(n+1)=4an

1、A(n+1)=(n+2)sn/n=S(n+1)-Sn

即nS(n+1)-nSn=(n+2)Sn

nS(n+1)=(n+2)Sn+nSn

nS(n+1)=(2n+2)Sn

S(n+1)/(n+1)=2Sn/n

即S[(n+1)/(n+1)]/[Sn/n]=2

S1/1=A1=1

所以Sn/n是以2为公比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2、由1有Sn/n是以2为公比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所以Sn/n的通项公式是Sn/n=1*2^(n-1)

即Sn=n2^(n-1)

那么S(n+1)=(n+1)2^n,S(n-1)=(n-1)2^(n-2)

An=Sn-S(n-1)

=n2^(n-1)-(n-1)2^(n-2)

=n*2*2^(n-2)-(n-1)2^(n-2)

=[2n-(n-1)]*2^(n-2)

=(n+1)2^(n-2)

=(n+1)*2^n/2^2

=(n+1)2^n/4

=S(n+1)/4

所以有S(n+1)=4An

篇9:等比数列练习题

等比数列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等比数列{an}中,a1=2,q=3,则an等于(  )

A.6   B.3×2n-1

C.2×3n-1   D.6n

答案:C

2.在等比数列{an}中,若a2=3,a5=24,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

A.322n   B.322n-2

C.32n-2   D.32n-1

解析:选C.∵q3=a5a2=243=8,∴q=2,而a1=a2q=32,∴an=32×2n-1=32n-2.

3.等比数列{an}中,a1+a2=8,a3-a1=16,则a3等于(  )

A.20   B.18

C.10   D.8

解析:选B.设公比为q(q≠1),则

a1+a2=a1(1+q)=8,

a3-a1=a1(q2-1)=16,

两式相除得:1q-1=12,解得q=3.

又∵a1(1+q)=8,∴a1=2,

∴a3=a1q2=2×32=18.

4.(高考江西卷)等比数列{an}中,|a1|=1,a5=-8a2,a5>a2,则an=(  )

A.(-2)n-1   B.-(-2)n-1

C.(-2)n   D.-(-2)n

解析:选A.∵|a1|=1,

∴a1=1或a1=-1.

∵a5=-8a2=a2q3,

∴q3=-8,∴q=-2.

又a5>a2,即a2q3>a2,

∴a2<0.

而a2=a1q=a1(-2)<0,

∴a1=1.故an=a1(-2)n-1=(-2)n-1.

5.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公比q>1的等比数列的各项都大于1

B.公比q<0的等比数列是递减数列

C.常数列是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

D.{lg2n}是等差数列而不是等比数列

解析:选D.A错,a1=-1,q=2,数列各项均负.B错,a1=1,q=-1,是摆动数列.C错,常数列中0,0,0,…,不是等比数列.lg2n=nlg2,是首项为lg2,公差为lg2的等差数列,故选D.

6.等比数列{an}中,a1=18,q=2,则a4与a8的等比中项是(  )

A.±4   B.4

C.±14   D.14

解析:选A.由an=182n-1=2n-4知,a4=1,a8=24,其等比中项为±4.

二、填空题

7.若x,2x+2,3x+3是一个等比数列的.连续三项,则x的值为__________.

解析:由于x,2x+2,3x+3成等比数列,

∴2x+2x=3x+32x+2=32且x≠-1,0.

∴2(2x+2)=3x,∴x=-4. X k b 1 . c o m

答案:-4

8.等比数列{an}中,若an+2=an,则公比q=__________;若an=an+3,则公比q=__________.

解析:∵an+2=an,∴anq2=an,∴q=±1;

∵an=an+3,∴an=anq3,∴q=1.

答案:±1 1

9.等比数列{an}中,a3=3,a10=384,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________.

解析:a3=a1q2=3,a10=a1q9=384.

两式相比得q7=128,∴q=2,∴a1=34.

an=a1qn-1=34×2n-1=32n-3.

答案:32n-3

三、解答题

10.已知数列{an}满足:lgan=3n+5,求证:{an}是等比数列.

证明:由lgan=3n+5,得an=103n+5,

∴an+1an=103n+1+5103n+5=1000=常数.

∴{an}是等比数列.

11.已知{an}为等比数列,a3=2,a2+a4=203,求{an}的通项公式.

解: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

则q≠0.a2=a3q=2q,a4=a3q=2q,

∴2q+2q=203.解得q1=13,q2=3.

当q=13时,a1=18,

∴an=18×(13)n-1=2×33-n.

当q=3时,a1=29,

∴an=29×3n-1=2×3n-3.

综上,当q=13时,an=2×33-n;

当q=3时,an=2×3n-3.

1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依次是a,2a+2,3a+3,则-1312是否是这个数列中的一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a,2a+2,3a+3是等比数列的前三项,

∴a(3a+3)=(2a+2)2.

解得a=-1,或a=-4.

当a=-1时,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1,0,0,

与等比数列定义矛盾,故a=-1舍去.

当a=-4时,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4,-6,-9,

则公比为q=32,∴ an=-4(32)n-1,

令-4(32)n-1=-1312,

即(32)n-1=278=(32)3,

∴n-1=3,即n=4,

∴-1312是这个数列中的第4项.

篇10:《等比数列》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主要研究两类问题:一、等比数列内容的介绍及通项公式的推导。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和善于总结的优良习惯,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活动的要求”。

下面我就五个方面阐述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授课内容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的推导。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比数列是数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它及其通项公式,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前n项和的推导以及应用,从而极大提高学生利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节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对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的处理:

结合教参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将《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安排了2节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根据目前高一学生的状况以及以往的经验,发现虽然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但由于老师的讲解过多,导致学生丢失了很多重要的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趣味教学,我利用一个初中自然学科中的“细胞分裂”的问题以及课本第109页的一个典故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之后,再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由此,我对教材的引入、例题、练习做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3、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学生现状、教学要求及教材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的办法是:归纳类比;叠乘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差,我把这节课的难点定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深刻理解。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紧扣定义,类比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

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定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发现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运用定义及其通项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方程的思想的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培养积极动脑,明辨是非的学习作风,掌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及互助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目标:

等比、等差的相似美及结构美。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师生的多边活动,在教师的‘反馈——控制’的同时,每个学生也都在进行着微观的‘反馈——控制’。”由于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建构活动才有成效,故本节课采用“发现式教学法、类比分析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全班同学分成十二组,每组4—5人,按异质分组,每组都有上、中、下三种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这堂课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等比数列是一种较好的学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提醒学生重视等比与等差数列的对比。

四、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

1、复习提问:(4分钟)

(1)等差数列的定义是什么?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怎样?

(3)简单回答等差数列定义及其通项公式的运用。

目的: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类比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用熟知的等差数列内容来分散本节课的难点。

2、导入新课:(9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两个问题:问1、细胞分裂:一个细胞,每隔一分钟后一分为二,第8分钟后有几个细胞?问2、课本第109页的典故由同学阅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教师用计算机课件演示其填充过程,并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

目的: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顺序引出定义,这很自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同时,通过趣味性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发现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的强烈欲望。

3、创设问题(27分钟)

第一层次:(6分钟)

(抢答):判断下列数列哪些是等比数列,如果是,求出公比和通项公式,如果不是,请说明为什么?

1)1,-1,1,-1,……

2)0,2,0,2,0,……

3)1,3,5,7,9,……

4)3,3,3,3,3,……

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第二层次:(6分钟)

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5,公比是-2,问这个数列的第几项的值为80?

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通项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数学含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逆性思维能力,解决学生定性思维顽疾。

第三层次:(15分钟)

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为9,第5项为81,求它的首项和公比?

目的:让学生深刻理解等比数列定义其通项公式,并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公比的取值情况。

一个等比数列的第2项是10,第3项是20,求它首项和第4项?

目的:总领以上三层次全部知识,并使集体智慧个人化,书本知识灵活化: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为了让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及练习后进行再认识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1)等比数列定义是什么?怎样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怎样?其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3)等比数列应注意哪些问题?(an≠0、q≠0)

5、布置作业:(2分钟)

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一步巩固、提高,我布置作业如下:

课本p128:l、1) 3)

2、1) 2)

4、

思考题:

已知:{an}、{bn}是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求证:{anbn}也是等比数列。

6、板书设计(略)

篇11: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是在教育实践中,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多用于口语化,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下面是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请参考!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通项公式:

a n =a 1q n -1=a 1n q =A B n (a 1q ≠0, A B ≠0),首项:a 1;公比:q

a n q =n a m a n =q (q ≠0)(n ≥2, 且n ∈N *),q 称为公比 a n -1推广:a n =a m q n -m q n -m =

3、等比中项:

(1)如果a , A , b 成等比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A 2=

ab 或A =注意: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并且它们的等比中项有两个(

(2)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a n 2=a n -1a n +1

4、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公式:

(1)当q =1时,S n =na 1

(2)当q ≠1时,S n =

=a 1(1-q n )1-q =a 1-a n q 1-q a 1a -1q n =A -A B n =A ' B n -A ' (A , B , A ', B ' 为常数) 1-q 1-q

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1)用定义:对任意的n ,都有a n +1=qa n 或a n +1=q (q 为常数,a n ≠0) {a n }为等比数列 a n

(2)等比中项:a n 2=a n +1a n -1(a n +1a n -1≠0) {a n }为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a n =A B n (A B ≠0){a n }为等比数列

6、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a 依据定义:若n =q (q ≠0)(n ≥2, 且n ∈N *)或a n +1=qa n {a n }为等比数列 a n -1

7、等比数列的性质:

(2)对任何m , n ∈N *,在等比数列{a n }中,有a n =a m q n -m 。

(3)若m +n =s +t (m , n , s , t ∈N *) ,则a n a m =a s a t 。特别的,当m +n =2k 时,得a n a m =a k 2 注:a 1a n =a 2a n -1=a 3a n -2

a k (4)数列{a n },{b n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k a n },{a n k },{k a n b n },{n (k 为非零b n a n

常数)均为等比数列。

(5)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每隔k (k ∈N *) 项取出一项(a m , a m +k , a m +2k , a m +3k , ) 仍为等比数列

(6)如果{a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则数列{loga a n }是等差数列

(7)若{a n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S n ,S 2n -S n ,S 3n -S 2n , ,成等比数列

(8)若{a n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a 1a 2a n ,a n +1a n +2a 2n ,a 2n +1a 2n +2a 3n 成等比数列

a 1>0,则{a n }为递增数列{(9)①当q >1时,a 1<0,则{a n }为递减数列

a 1>0,则{a n }为递减数列{②当0

③当q =1时,该数列为常数列(此时数列也为等差数列);

④当q<0时, 该数列为摆动数列.

(10)在等比数列{a n }中,当项数为2n (n ∈N *) 时,S 奇1= S 偶q

二、考点分析

考点一:等比数列定义的应用

141、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n ≥2),a 1=,则a 4=_________. 33

2、在数列{a n }中,若a 1=1,a n +1=2a n +1(n ≥1),则该数列的通项a n =______________. 考点二:等比中项的应用

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若a 1,a 3,a 4成等比数列,则a 2=( )

A .-4 B.-6 C.-8 D.-10

2、若a 、b 、c 成等比数列,则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个数为( )

A .0 B .1 C.2 D .不确定

203、已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a 3=2,a 2+a 4=,求{a n }的`通项公式. 3

考点三:等比数列及其前n 项和的基本运算

2911、若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首项为,末项为,则这个数列的项数是( ) 383

A .3 B.4 C.5 D.6

2、已知等比数列{a n }中,a 3=3,a 10=384,则该数列的通项a n =_________________.

3、若{a n }为等比数列,且2a 4=a 6-a 5,则公比q =________.

4、设a 1,a 2,a 3,a 4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2,则

A .2a 1+a 2的值为( ) 2a 3+a 4111 B . C. D.1 428

篇1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是求等比数列之和的公式。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等比数列a1≠ 0。注:q=1 时,an为常数列。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以快速的计算出该数列的和。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 等比数列:a (n+1)/an=q (n∈N).

(2) 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式:an=am×q^(n-m);

(3) 求和公式:Sn=n×a1 (q=1) Sn=a1(1-q^n)/(1-q) =(a1-an×q)/(1-q) (q≠1) (q为公比,n为项数)

(4)性质:

①若 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③若m、n、q∈N,且m+n=2q,则am×an=aq^2

(5)“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 ≠ 0)”.

(6) 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Sn=a1+a2+a3+...+an(公比为q) q*Sn=a1*q+a2*q+a3*q+...+an*q =a2+a3+a4+...+a(n+1) Sn-q*Sn=a1-a(n+1) (1-q)Sn=a1-a1*q^n Sn=(a1-a1*q^n)/(1-q) Sn=(a1-an*q)/(1-q) Sn=a1(1-q^n)/(1-q) Sn=k*(1-q^n)~y=k*(1-a^x)

篇13:《等比数列》教学反思

背景分析:在学过了等差数列后,怎样引入等比数列的定义?经过教学实践,认为采用创设如下的类比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再发现等比数列定义,效果较好。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把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探索、发现、创新等思维过程的暴露,知识形成过程的揭示,作为教学重点。同时采用启发式、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推理,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体现了数学发现的本质,培养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及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等个性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如果忽视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和新旧知识之间的潜在联系,简单地从外部给学生“灌入”新知识,仅仅以课本为本,以教学大纲为纲进行备课和上课,教学效果定会不尽人意。只有充分考察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比,引导他们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并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华罗庚先生说:“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所以说,定理、法则、公式的归纳、猜想、发现的过程比证明过程更重要。归纳是人类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之一,归纳法在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在探索和发现解题途径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常常将一些一般问题通过特殊化来考察,从中发现一般问题的结论或解题途径,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能否有所发现,关键在于恰当地运用归纳法。

篇14:《等比数列》教学反思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趣味教学,我首先利用一个初中自然学科中的“细胞分裂”的问题以及银行的一种支付利息的方式——复利(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再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通常说的“利滚利”,其计算公式是:本金和=本金 (1+利率)存期。引入新课。然后,再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定义及其通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类比分析法。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我以游戏抢答方式、分组竞争方式,使课堂气氛较为活跃。针对职高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的引入、例题、练习作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上还是有少数学生参与不够积极,回答问题比较被动,还需要加大力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建议:

1、从学生的提问和老师询问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对“通项公式”理解还不到位,首先他们不知道通项究竟是哪一项,因此,建议老师在讲解数列的概念时就可以换一种说法来解释“通项”:例如说通项就是一个数列中“普通的项”,“一般的项”,也就是“任意的一项”。

2、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按等比数列的定义,用代入的方式一步一步推出比较好,即能紧扣“后项比前项等于常数”,结果又能令人信服。

3、学生似乎有一种定向思维:数列只能从小变到大,为改变这种思维模式,还可以增加一个公比为 的例题。

4、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本节课前老师准备的提问、问题思考及习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这一主题,不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有点偏少,最后一道思考题: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前4项是4,16,64,x,则x的值是多少?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应该难以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行适当的调整。

6、本节课的课件较为简单,板书比较清楚,步骤比较详细,对于职高学生来说较为适合。

5、本堂课内容只适合基础较差的职高学生。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每一节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好是能将解题的步骤详细写出来,让学生严格按照步骤要求来解决问题。

篇15:《等比数列》教学反思

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特别是探索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环节中,教师不应简单地给出公式让学生机械记忆,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思维僵化而且并没有起到让学生归纳类比的思想。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建模活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规律,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获得过程,寻求等比数列中首先,公比,项数,第n项这四个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迭代法及叠乘法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这个活动中不断将等差与等比的概念及方法做对比,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等比数列的特征。在等比数列概念的建立及通项公式的探索过程都充满了类比的归纳的数学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的有关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在这一节课后,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在课堂上我们要说的`每一句话,要提的每一个问题,包括内容先后顺序的设置都必须反复推敲,细细琢磨。语言要简练,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能启发学生,内容的设置必须切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需要预先想到课堂中学生会提到的问题以及出现的错误,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与充分的表扬、鼓励以及正确的引导。现在的教学需要使用鼓励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打开学生思维。

本节课是等比数列的第一课时,注重概念的讲解以及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分析应用。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等差数列的有关内容,这节课的重要思想采用类比的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整个课堂教学。就课堂反馈情况来看,我的引导比较到位,讲解也比较透彻,重点突出,前后呼应,学生完成的比较理想,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学生对等比中项和下标和的关系应用)。学生的课堂活动很积极,课堂气氛融洽,实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完成了预先的教学设计过程。板书有待改进,课件展示得当,但时间把握有点仓促。

就学生的课后反馈来看,基础较好的学生反映课堂容量较小,也有部分同学反映练习题比较简单,随堂练习在层次上没有太大差异,不能很好的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今后在习题的选择上应多下功夫,多查阅些资料,精选细练,力求让每个学生各有所得,都能找到适应个人实际的练习,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当堂的基础知识,也便于课后学生个人的复习总结。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经过这次公开课,另外一个重要的收获是我们备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备好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价值态度。只有带着情感态度价值带来备课才能从宏观上来把握整堂课,头脑里清楚我们将带非学生什么东西,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具有目标性。这堂课下来,我更多的只是注意了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而忽略了带给学生的思想上的总结。

经过四年的教学让我认识到教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学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进步和创新。

篇16:笔试题等比数列

笔试题(等比数列)

1、二级等比:相减的差是等比数列

例题:0,3,9,21,45, ( )

相邻的.数的差为3,6,12,24,48,答案为93

例题:-2,-1,1,5,( ),29 ---考题

解析:-1-(-2)=1 ,1-(-1)=2,5-1=4,13-5=8,29-13=16

后一个数减前一个数的差值为:1,2,4, 8,16,所以答案是13

2、相减的差为完全平方或开方或其他规律

例题:1,5,14,30,55,(

)

相邻的数的差为4,9,16,25,则答案为55+36=91

3、相隔数相减呈上述规律:

例题:53,48,50,45,47

A.38 B.42 C.46 D.51

解析:53-50=3 50-47=3 48-45=3 45-3=42 答案为B

注意:“相隔”可以在任何题型中出现

篇17:等比数列的证明

等比数列的证明

等比数列的证明

数列an前n项和为Sn 已知a1=1 a(n+1)=(n+2)/n乘以Sn(n=1,2,3......) 证明

(1)(Sn/n)是等比数列

(2) S(n+1)=4an

1、A(n+1)=(n+2)sn/n=S(n+1)-Sn

即nS(n+1)-nSn=(n+2)Sn

nS(n+1)=(n+2)Sn+nSn

nS(n+1)=(2n+2)Sn

S(n+1)/(n+1)=2Sn/n

即S[(n+1)/(n+1)]/[Sn/n]=2

S1/1=A1=1

所以Sn/n是以2为公比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2、由1有Sn/n是以2为公比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所以Sn/n的通项公式是Sn/n=1*2^(n-1)

即Sn=n2^(n-1)

那么S(n+1)=(n+1)2^n,S(n-1)=(n-1)2^(n-2)

An=Sn-S(n-1)

=n2^(n-1)-(n-1)2^(n-2)

=n*2*2^(n-2)-(n-1)2^(n-2)

=[2n-(n-1)]*2^(n-2)

=(n+1)2^(n-2)

=(n+1)*2^n/2^2

=(n+1)2^n/4

=S(n+1)/4

所以有S(n+1)=4An

a(n)-a(n-1)=2(n-1)

上n-1个式子相加得到:

an-a1=2+4+6+8+.....2(n-1)

右边是等差数列,且和=[2+2(n-1)](n-1)/2=n(n-1)

所以:

an-2=n^2-n

an=n^2-n+2

4、

已知数列{3*2的N此方},求证是等比数列

根据题意,数列是3*2^n(^n表示肩膀上的方次),n=1,2,3,...

为了验证它是等比数列只需要比较任何一项和它相邻项的比值是一个不依赖项次的固定比值就可以了.

所以第n项和第n+1项分别是3*2^n和3*2^(n+1),相比之后有:

[3*2^(n+1)]/(3*2^n)=2

因为比值是2,不依赖n的.选择,所以得到结论.

5

数列an前n项和为Sn 已知a1=1 a(n+1)=(n+2)/n乘以Sn(n=1,2,3......) 证明

(1)(Sn/n)是等比数列

(2) S(n+1)=4an

1、A(n+1)=(n+2)sn/n=S(n+1)-Sn

即nS(n+1)-nSn=(n+2)Sn

nS(n+1)=(n+2)Sn+nSn

nS(n+1)=(2n+2)Sn

S(n+1)/(n+1)=2Sn/n

即S[(n+1)/(n+1)]/[Sn/n]=2

S1/1=A1=1

所以Sn/n是以2为公比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2、由1有Sn/n是以2为公比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所以Sn/n的通项公式是Sn/n=1*2^(n-1)

即Sn=n2^(n-1)

那么S(n+1)=(n+1)2^n,S(n-1)=(n-1)2^(n-2)

An=Sn-S(n-1)

篇18: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等比数列公式性质知识点

1.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

(1)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不为零),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定义的表达式为an+1/an=q(n∈N_,q为非零常数).

(2)等比中项:

如果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即:G是a与b的等比中项a,G,b成等比数列G2=ab.

2.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

(1)通项公式:an=a1qn-1.

3.等比数列{an}的常用性质

(1)在等比数列{an}中,若m+n=p+q=2r(m,n,p,q,r∈N_),则am·an=ap·aq=a.

特别地,a1an=a2an-1=a3an-2=….

(2)在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n}中,数列am,am+k,am+2k,am+3k,…仍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k;数列Sm,S2m-Sm,S3m-S2m,…仍是等比数列(此时q≠-1);an=amqn-m.

4.等比数列的特征

(1)从等比数列的定义看,等比数列的任意项都是非零的',公比q也是非零常数.

(2)由an+1=qan,q≠0并不能立即断言{an}为等比数列,还要验证a1≠0.

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是用错位相减法求得的,注意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列求和中的运用.

(2)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必须注意对q=1与q≠1分类讨论,防止因忽略q=1这一特殊情形导致解题失误.

等差数列教案

概念小班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

数列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三章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二优秀教案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高二数学斜率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等比数列教案(合集18篇)】相关文章:

高一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2022-12-13

学乐二年级奥数教案谢老师2023-04-12

如何做好高二数学教学2022-06-21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操作学具制作》2022-05-08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备课上课教学反思2022-04-30

学前班数学优质课教案2023-02-10

关于余弦定理初中数学教学设计2022-08-18

高三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2-06-22

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2022-12-02

高三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022-11-0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