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设计

时间:2022-12-03 07:43:56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设计(推荐11篇)由网友“NoonGoo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设计

篇1:《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设计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省略,学生不同,目标重难点亦不同。一个比较省事的法子,反复读,读反复)

一,导入:

我们这一板块的子题目是什么?(殉道者之歌)什么叫殉道?(为了理想而献身)在我们上节课中我们领略了屈原的“美政”的理想,最后屈原在祖国灭亡之际,在“美政”幻灭之际,抱石投河。他是为了理想而献身。我们今天来看看外国人面对理想的时候是怎样做的。

我们的近邻…………普希金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二,听录音(3分钟)

自己大声朗读(5分钟)

要求:

A, 有感情的用心的朗读

B, 查阅资料,了解普希金及诗歌的背景

三,问题设计:

A,这首诗歌的题目是《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从题目中能看出作者这文章的情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马上说出表示敬意的,并指出“致”的意义,表尊敬)

B,这里面的囚徒是谁?作者问什么写给他们并对他们表示尊敬?

(从一般意义上的囚徒来引导出“十二月党人”,并对其作以正面评价,顺便解决二B的问题。同时可以穿插一些“正义,立场”的问题。

学生一般会回答,囚徒里有作者的挚友等,更应让学生明白理想对一个人价值的作用)

C,作者写给这些所谓的囚徒们,出了表示敬意,更多地想干什么?

(提示12月党人的身份,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境况。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理想,激励他们继续战斗,同时也在激励自己)

D,参照语文读本P14,两首诗有什么不同?或者说,《囚徒》比他多了些什么?

(学生朗读,讨论)

a ,风格上,《囚徒》比较有气势,有激情

b ,语言上,有节奏感,便于朗读,便于传诵

c ,具有强烈的召唤作用,(问什么?),文中大量肯定词“会”的使用,让人感觉到胜利一定会来到

d ,(在反复朗读和引导下)一个重大的题材,12月党人的起义

总结:

这样的诗歌正是有了这些特点,所以,被称为“政治抒情诗”(再给学生说下定义)。它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特殊的氛围中,有着特殊的作用,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诗人的格调高昂,豪迈奔放,充满必胜信念的诗歌给当时的革命者以无尽的支持。它将永远闪着绚丽的光辉,鼓舞着后人的前行)

注:象征可讲可不讲,可以穿插意象讲解。学生基本可以看出来

篇2:《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教案设计

一、预习

1.课前了解普希金,了解十二月党人起义,了解普希金生活时代特征、普希金与十二月党人的关系。了解普希金这位俄罗斯诗人作为俄罗斯近代文学奠基人和俄罗斯文学语言创建者的地位,最好去读一读他的《自由颂》和充满革命激情的《致恰达耶夫》,了解十二月党人高尚人格对普希金人格的影响。

2.认真诵读《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理解

(1)诗人的信念和政治立场,诗人对十二月党人的怀念、赞颂和鼓励,能够结合诗歌作简

要分析。

(2)提供十二月党人奥多耶夫斯基的答诗给学生,让学生把两首诗结合起来读。

二、研习

1.“决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大家期望的时辰不久将会临降”“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枷锁”“牢狱”有什么象征意义?这些诗句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坚信理想必将实现、激励自己为自由和理想斗争、鼓励战友、诅咒专制统治等)

2.为什么说“希望,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是什么样的“希望”?

3.诗人写此诗时已受到监视失去自由为什么还称“我的自由的歌声”?

4.奥多耶夫斯基的答诗和普希金的这首赠诗有哪些呼应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简要说

明。

5.品读和评读。能够把诗人的豪迈和战斗激情读出来。

三、积累阅读

介绍普希金名作,如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普希金诗作。

篇3:《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诗歌鉴赏及答案

普希金

在西伯利亚矿坑的深处,

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你们悲壮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

决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在门口欢快地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剑送交你们手上。

这首诗托一个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带到流放地去,在十二月党人中广为传诵,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在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奥陀耶夫斯基立即写了一首诗应和,诗中说道:“我们悲惨的工作不会就这样消亡,请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的烈焰。”这句诗后来被geming导师列宁用作《火星报》的刊头题词,而《火星报》的'名称也从这句诗脱胎而来。

6. 此诗从头至尾都用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7. 诗中的“高傲的忍耐的榜样”“高傲”暗指这些囚徒的什么出身?“忍耐”赞扬他们什么精神?

答:

8. 以形象化的语言描绘抽象的情思,可使读者获得更鲜明的印象,更确实的感动,如“母爱是晒衣场上晒干的衣服,暖暖的,有太阳的气味”,比“母爱是世间最温馨最无私的爱”更加具体可感。下列应用这种技巧的选项是:

A.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B.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C. 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盛,对面不相见

D. 孤独是一匹衰老的兽/潜伏在我乱石磊磊的心里

E. 忽然想起/但伤感是微微的了/如远去的船/船边的水纹……

【试题答案】

6. 像一封信,亲切自然,像亲兄弟一样

7. 贵族,赞扬他们为民族复兴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坚韧的意志。

8. A D E。A“拂了一身还满”的,表面上是梅,是雪,实际上是指“愁绪”。D以衰老的兽写“孤独”,久而不去。 E以“船边的水纹……”写伤感,越来越淡,越小(但也一直存在)。

篇4: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用来帮助理解诗歌意思,从而养成独立的诗歌阅读能力。

2、在诵读品读、问题探讨为主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接触和掌握至少一种的诗歌品读方法。

3、在阅读中形成对“十二月党人”和普希金的情感认同、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从而内化为自己独立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诗歌的诵读。拟以混读、独读、齐读等方式加以具体的指导,读出感情,读出自己。

教学难点:十二月党人及其妻子的价值追求。拟以品字动全篇、辅助性材料助读等方式逐渐深入学生的心灵和灵魂,从而触动他们心灵深处的柔软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

我们这一板块的子题目是什么?

……殉道者之歌

什么叫殉道?

……为了理想而献身

在我们上节课中我们领略了屈原追求理想的信念,最后屈原在祖国灭亡之际,在理想幻灭之际,抱石投河。今天我们来看看外国人面对理想的时候是怎样做的。

板书:《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普希金(俄国)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

要求:

A、 有感情的用心的朗读

B、 读出作者的感情基调

三、课文研读(15分)

1、这首诗歌的题目是《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从题目中能看出作者这文章的情感是什么样子的?

……

表示敬意的,并指出“致”的意义,表尊敬

2、对,那这里面的囚徒是谁?作者问什么写给他们并对他们表示尊敬?

……

参看课文注释①

教师补充:俄国十二月党人大多是贵族出身,在专制的沙皇统治时期养尊处优,他们有社会地位,不像“老王”“格斯拉”一样生活无着,但是他们是最早觉悟的一批人,他们有高尚的品德,为了推翻专制的沙皇政权,推翻落后的农奴制,为了国家民众谋利益,不惜抛家别子,1925年,他们义无反顾地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遭到残酷的镇压,沙皇绞死五个为首的十二党人之后,把其他人都流放到西伯利亚。这中间有作者的许多同学和挚友。1927年,一位十二月党人的妻子自愿赴西伯利亚与丈夫共患难,普希金托他带去了这首诗。

3、在理解了作者写作的背景和缘由后,我们再朗读课文,看看作者除了表示敬意,更多地说了什么?

……

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理想,激励他们继续战斗。

(1)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你们的悲痛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决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

希望,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她会唤起你们的勇气和欢乐,大家期望的时辰不久将会降临。

爱情和友谊会穿过以南的牢门来到你们的身旁,正像我的自由的歌声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一样。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2)找得好,最后请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在这几句话中,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把这些想法表达了出来?

……

①用了一系列充满感情色彩的词语:高傲、崇高、忍耐、勇气和欢乐、自由、欢欣……

②运用了象征手法:枷锁、牢狱、阴暗的地底--沙皇的专制统治

利剑、自由的歌声、希望--革命者继续战斗的精神

好,作者把自己的这些希望和敬意通过这些词语和象征手法很好地表达了出来,但是同学们不要忘了这首诗还用了一种独特的能够传达自己情感的方法,那就是--采用第二人称写法。用“你们”这种称呼把自己的炽烈的情感很好地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普希金。

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是二十世纪初最早传入中国的'外国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是他有代表的政治抒情诗之一。

四、我们学习了《离骚》,有人说,俄国的“十二月党人”与屈原有共同的特点,你看得出么?(5分)

……

他们都出身贵族,没有生活之忧,他们的觉醒都是为了国家、民族的振兴。他们的理想最后破灭了,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的敬仰。他们共同书写了“殉道者之歌”。

五、小结

这首诗写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真挚的感情。

六、课堂作业

语文作业本“山峦”。

篇5:高二语文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高二语文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_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作的社会背景

2、诗作中所塑造的形象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人物和时代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准确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中诗人的内心世界

2、明确诗作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政治抒情诗的政治色彩

2、诗作中象征性意象的内涵

教学方法:品读 领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基础知识积累

姊 妹 徒 然 潜 藏

时 辰 洞 窟 枷 锁 覆 亡

2、语感积累

A、望你们坚持着 的 的榜样,你们的 的工作和思想的

B、和 会穿过阴暗的

C、正像我的 的歌声会 进你们 的.洞窟一样。

D 、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

3、审美感知

理解下列词句的涵义:

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决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

自由的歌声;

利剑;

枷锁。

二、问题设计

1、概述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诗人为什么把“希望”称作“灾难的忠实的姊妹”?请用自己的话说出其中的含义。

3、写该诗作时,作者仍受到当局的监视,他把自己的诗作称作“自由的歌声”有什么含义?

4、政治抒情诗一般具有怎样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暄嚣 不瘟不火 深沟险壑 赫赫有名

B、慰藉 镶嵌 立杆见影 意兴盎然

C、跋涉 凤冠霞被 披荆斩棘 屠戮妇婴

D、启碇 长篇累牍 风弛电掣 荒诞不精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读得很熟,能全文背诵。

②两边都是你的朋友,如今闹了别扭,当然你去最合适了。

③我以为在抗日战线上任何抗日力量都应当欢迎的,同时在文学上也应当

各人提出新的意见讨论,“标新立异”也并不可怕。

A、以至 调停 容许

B 、以致 调停 允许

C、以至 斡旋 允许

D 、以致 斡旋 容许

3、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时耳闻目睹,多方接触,所以她也爱好音乐。

B、这套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门科学,真是洋洋大观,应有尽有。

C、升到中学,就应该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各门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D、对于爱国主义的日益加紧的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清朝统治者集团不但未加反抗,反而开门揖盗,助纣为虐。

4、下面四句话都表达同一个意思,其中表达不规范的一句是( )

A、在今天的会议上,将要研究这个计划。

B、在今天的会议上,将要把这个计划研究。

C、这个计划,将要在今天的会议上研究。

D、这个计划,在今天的会议上将要研究。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义一句是( )

A、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B、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已拟定了政府机构的改革方案,将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C、加快改革的紧迫感同科学务实的精神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少走弯路,避免大的损失。

D、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对抵御这次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

6、填入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茶花是美啊。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抚育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育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

A、更美的是劳动者的心灵。

B、可是美的得来却是不容易的。

C、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

D、它使生活也变得更美。

7、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曾经吸引了全国许多人才前往。今年春节刚过,深圳人才智力市场就门庭若市。如果给某报就此事写的一篇消息拟一个形象化标题,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特区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深圳飞。

B、深圳仍然有魅力,人才仍向特区飞。

C、深圳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东南飞。

D、人才仍向东南飞,深圳依然有魅力。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10题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后来,/我的钥匙丢了。

心灵,苦难的心灵,/不愿再流浪了,/我想回家,/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翠绿的三叶草。而且,/我还想打开书橱,/取出一本《海涅歌谣》,/我要去约会,/我向她举起这本书,/做为我向蓝天发出的/爱情的信号。

这一切,/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雨,/我的钥匙啊,/你躺在哪里?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你已经锈迹斑斑了。/不,我不那样认为,/我要顽强地寻找,/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阳啊,/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愿你的光芒,/它热烈地照耀。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

8、理解下列词语的象征义。

钥 匙

红色大街

9、写出诗人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10、结合全诗简单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篇6: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研习,了解人和时代的关系,了解不同阶层的人物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不同人格追求。

2.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预习作业:

1.讲义本课内容

2.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

一、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自由颂》(1817)、《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青铜骑士》(1833)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及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二、写作背景

见课下注释1。

补充:12月党人起义1825年12月,俄国俄国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发动了12月党人起义。这次起义是俄国贵族革命者发动的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的武装起义。贵族革命者抛弃了财产地位和家庭,奋不顾身地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他们被恶果人民视为英雄。沙皇尼古拉一世血腥镇压了起义,5个领袖被绞死,100多人被流芳西伯利亚服苦役。更多的人手牵连。他们中间很多是普希金的朋友。

十二月党人为什么值得尊敬?

明确:俄国十二月党人大多是贵族出身,在专制的沙皇统治时期养尊处优,绝无衣食之虞,但是他们是最早觉醒的一批人(在这一点上,他们和屈原有相似之处)。他们有高尚的品德,为推翻专制的沙皇统治,推翻落后的农奴制,为国家为民众谋利益,不惜抛弃财产地位和家庭,义无反顾地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遭受残酷镇压,沙皇把他们流放到西伯利亚,他们依旧不屈不挠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十二月党人值得尊敬的是他们的起义不是为了争夺权力,而是为了推翻专制暴政。为了理想,这些贵族青年宁愿走向刑场,走向流放地,这是高尚的人格使然。普希金的诗,体现了这种人格理想。

三、文本研习

1.教师范读。

2.分别请几位同学朗读。

3.师生齐读。

4.问题探讨

(1)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你认为这首诗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对12月党人的敬意,用希望鼓励战友的斗志,激励他们继续战斗,也用希望激励自己。)

(2)诗歌是怎样把这种感情传达出来的?

(强调了12月党人生活环境的艰苦,这黑暗的环境暗示社会环境的黑暗,而这些人能放弃自己原来优越的条件,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可见他们的可贵,值得敬仰。)

(用许多“不会”与“会”,突出志向不会消亡,大家的期望的时辰回降临,爱和友谊会来来到你们身边,自由的歌声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自由的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对革命具有必胜的信念,同时激励朋友坚持斗争。)

(3)“枷锁”“利剑”分别象征什么?

(“枷锁”象征沙皇专制制度的束缚。“利剑”象征革命者继续战斗的精神。普希金的这首诗歌本身就好似自由的歌和一把利剑。这首诗歌在12月党人中广泛传诵,对他们是极大的鼓励。)

(4)普希金在写《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是仍受当局的监视,为什么还把他的诗歌称作“自由的歌声”?

(并不仅仅因为他在牢狱之外,而是指他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反对专制、歌唱自由的理想追求,这种追求永远不会停止。)

(5)诗人为什么把希望称作“灾难的忠实的姐妹”?用自己的话说出其中的含义。

(要革命就会有流血牺牲,就会有灾难。而在斗争中才会有胜利的希望。把“希望”说成是“灾难的姊妹”,表现出革命者的不屈精神和乐观态度)

(6)你认为本诗歌的基调是怎样的?

(是鼓励战友的诗篇,悲壮中充满乐观。这首诗歌写于特定的年代,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但诗歌的基调高亢,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5.诗文分析

(1)在开头部分诗人为什么要寄语那些“囚徒”要“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明确:因为诗人知道,在矿井深处服苦役,犹如在地狱里挣扎,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支撑,肉体的折磨决不能是高贵的灵魂屈服。

(2)“你们的悲痛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指的是什么?

明确:解放农奴,推翻沙皇暴政。

(3)“希望”对于“西伯利亚囚徒“和诗人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找出相关诗句说明)

明确:对于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而言,“希望”就是爱和友情,只要爱和友情仍在,他们就能战胜苦难,实现理想。在用希望激励战友的同时,诗人也用希望激励自己,他希望的是“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诗人向沙皇暴政发出了诅咒,预示了它的覆亡。

(4)为什么最后送上的是“利剑”而不是“鲜花”?

明确:因为这是写给战士的诗。

四、小结

这首诗写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真挚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完成讲义课堂一部分内容

六、教后记:

篇7:《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高一必修三)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作者:细雨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研习,了解人和时代的关系,了解不同阶层的人物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不同人格追求。

2.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预习作业:

1.讲义本课内容

2.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

一、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自由颂》(1817)、《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青铜骑士》(1833)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及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见课下注释1。

补充:12月党人起义1825年12月,俄国俄国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发动了12月党人起义。这次起义是俄国贵族革命者发动的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的武装起义。贵族革命者抛弃了财产地位和家庭,奋不顾身地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他们被恶果人民视为英雄。沙皇尼古拉一世血腥镇压了起义,5个领袖被绞死,100多人被流芳西伯利亚服苦役。更多的人手牵连。他们中间很多是普希金的朋友。

十二月党人为什么值得尊敬?

明确:俄国十二月党人大多是贵族出身,在专制的沙皇统治时期养尊处优,绝无衣食之虞,但是他们是最早觉醒的一批人(在这一点上,他们和屈原有相似之处)。他们有高尚的品德,为推翻专制的沙皇统治,推翻落后的农奴制,为国家为民众谋利益,不惜抛弃财产地位和家庭,义无反顾地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遭受残酷镇压,沙皇把他们流放到西伯利亚,他们依旧不屈不挠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十二月党人值得尊敬的是他们的.起义不是为了争夺权力,而是为了推翻专制暴政。为了理想,这些贵族青年宁愿走向刑场,走向流放地,这是高尚的人格使然。普希金的诗,体现了这种人格理想。

三、文本研习

1.教师范读。

2.分别请几位同学朗读。

3.师生齐读。

4.问题探讨

(1)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你认为这首诗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对12月党人的敬意,用希望鼓励战友的斗志,激励他们继续战斗,也用希望激励自己。)

(2)诗歌是怎样把这种感情传达出来的?

(强调了12月党人生活环境的艰苦,这黑暗的环境暗示社会环境的黑暗,而这些人能放弃自己原来优越的条件,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可见他们的可贵,值得敬仰。)

(用许多”不会“与”会“,突出志向不会消亡,大家的期望的时辰回降临,爱和友谊会来来到你们身边,自由的歌声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自由的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对革命具有必胜的信念,同时激励朋友坚持斗争。)

(3)”枷锁“”利剑“分别象征什么?

(”枷锁“象征沙皇专制制度的束缚。”利剑“象征革命者继续战斗的精神。普希金的这首诗歌本身就好似自由的歌和一把利剑。这首诗歌在12月党人中广泛传诵,对他们是极大的鼓励。)

(4)普希金在写《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是仍受当局的监视,为什么还把他的诗歌称作”自由的歌声“?

(并不仅仅因为他在牢狱之外,而是指他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反对专制、歌唱自由的理想追求,这种追求永远不会停止。)

(5)诗人为什么把希望称作”灾难的忠实的姐妹“?用自己的话说出其中的含义。

(要革命就会有流血牺牲,就会有灾难。而在斗争中才会有胜利的希望。把”希望“说成是”灾难的姊妹“,表现出革命者的不屈精神和乐观态度)

(6)你认为本诗歌的基调是怎样的?

(是鼓励战友的诗篇,悲壮中充满乐观。这首诗歌写于特定的年代,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但诗歌的基调高亢,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5.诗文分析

(1)在开头部分诗人为什么要寄语那些”囚徒“要”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明确:因为诗人知道,在矿井深处服苦役,犹如在地狱里挣扎,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支撑,肉体的折磨决不能是高贵的灵魂屈服。

(2)”你们的悲痛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指的是什么?

明确:解放农奴,推翻沙皇暴政。

(3)”希望“对于”西伯利亚囚徒“和诗人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找出相关诗句说明)

明确:对于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而言,”希望“就是爱和友情,只要爱和友情仍在,他们就能战胜苦难,实现理想。在用希望激励战友的同时,诗人也用希望激励自己,他希望的是”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诗人向沙皇暴政发出了诅咒,预示了它的覆亡。

(4)为什么最后送上的是”利剑“而不是”鲜花“?

明确:因为这是写给战士的诗。

四、小结

这首诗写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真挚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完成讲义课堂一部分内容

六、教后记:

MSN(中国大学网)

篇8:致西伯利亚的囚徒(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    题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课时数 1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用来帮助理解诗歌意思,从而养成独立的诗歌阅读能力。

2、在诵读品读、问题探讨为主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接触和掌握至少一种的诗歌品读方法。

3、在阅读中形成对“十二月党人”和普希金的情感认同、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从而内化为自己独立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诗歌的诵读。拟以混读、独读、齐读等方式加以具体的指导,读出感情,读出自己。

2、教学难点:十二月党人及其妻子的价值追求。拟以品字动全篇、辅助性材料助读等方式逐渐深入学生的心灵和灵魂,从而触动他们心灵深处的柔软处。

教学设想 本文是普希金政治抒情诗的杰出代表作,以“文本研习”方式呈现。其编写意图“意在引发学生关注个人操守,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了解伟大人物为信仰和理想无私奋斗的精神,维护社会公正的品格,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人的尊严和崇高”。本设计着重于文本内涵挖掘,充分考虑到本诗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意义,并加以辅助性材料助读,使学生能够在一堂课中,与十二月党人的形象、灵魂、价值追求紧密接触,浸泡其中,方得真谛,为自己的独立人格涵养埋下一颗种子,使其在内悟中而产生、滋养出对国家、对底层民众的自觉关注,而不是以说教的、灌输的方式进行。

教学方法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我们这一板块的子题目是什么?(殉道者之歌)什么叫殉道?(为了理想而献身)在我们上节课中我们领略了屈原的“美政”的理想,最后屈原在祖国灭亡之际,在“美政”幻灭之际,抱石投河。他是为了理想而献身。我们今天来看看俄罗斯人面对理想的时候是怎样做的。

二、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普希金(1799-1837)是19世纪气势恢弘的俄罗斯文学的源头。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以自己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新时代,因而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普希金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他的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诗体小说三类。普希金

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自由颂》(18年)、《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年)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年)。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年)、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年)及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年)。

普希金的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他的作品是“反映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基础积累

3、时代背景

师补充:课下注释1。12月党人起义1825年12月,俄国俄国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发动了12月党人起义。这次起义是俄国贵族革命者发动的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的武装起义。贵族革命者抛弃了财产地位和家庭,奋不顾身地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他们被人民视为英雄。沙皇尼古拉一世血腥镇压了起义,5个领袖被绞死,100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更多的人受牵连。他们中间很多是普希金的朋友。

关系梳理:十二月党人是什么身份?十二月党人起义是什么性质?普希金跟十二月党人是什么关系?请一位同学小结一下。

生:十二月党人是贵族身份,十二月党人起义是俄国贵族在首都彼得堡发动的旨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武装起义,普希金跟他们是朋友关系,是建立在皇村学校同学关系基础上的朋友。

师:他们有什么共同的价值追求?

生:追求自由,民主,反对帝制。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2、这首诗歌的题目是《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从题目中能看出作者这文章的情感是什么样子的?还有第一段的哪个词?

明确:表示敬意的,并指出“致”的意义,表尊敬。“榜样”。

3、那这里面的囚徒是谁?作者问什么写给他们并对他们表示尊敬?

明确:参看课文注释① 师补充:俄国十二月党人大多是贵族出身,在专制的沙皇统治时期养尊处优,他们有社会地位,不像“老王”“格斯拉”一样生活无着,但是他们是最早觉悟的一批人,他们有高尚的品德,为了推翻专制的沙皇政权,推翻落后的农奴制,为了国家民众谋利益,不惜抛家别子,1925年,他们义无反顾地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遭到残酷的镇压,沙皇绞死五个为首的十二党人之后,把其他人都流放到西伯利亚。这中间有作者的许多同学和挚友。1927年,一位十二月党人的妻子自愿赴西伯利亚与丈夫共患难,(唐狄,法国人。中国有句很有名的话:女人,你的名字叫柔弱。爱情的力量确实伟大。)普希金托他带去了这首诗。

4、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你认为这首诗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对12月党人的敬意,用希望鼓励战友的斗志,激励他们继续战斗,也用希望激励自己。

5、诗歌是怎样把这种感情传达出来的?

明确:强调了12月党人生活环境的艰苦,这黑暗的环境暗示社会环境的黑暗,而这些人能放弃自己原来优越的条件,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可见他们的可贵,值得敬仰。

思考:“我”对“你们”说,“你们”在文中出现了五次,每小节都出现了,诗是托一个女的去带给他们的,应该用“他们”,为什么用“你们”?

明确:用“你们”拉近距离,成为一种交谈呼告,像信,表明自己站在“你们”这边。

师补充:在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之后,十二月党人被判处绞刑和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的消息使普希金大为震惊。新即位的沙皇尼古拉一世犹豫不决,无法决定流放中的诗人的命运。于是,尼古拉一世决定要召见并收买普希金,使之能够为他的政权服务。9月3日晚,诗人在信使陪同下启程前往莫斯科。尼古拉一世问他,假如12月14日他在彼得堡,他会在什么地方,普希金答道:“我会在暴动者的行列里。”

讨论:“会”比“你们”出现的频率还高,有8次。但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决不会”,语气坚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明现实“悲痛的工作”和思想“崇高的志向”决不会陡然消亡,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现实是黑暗的;二是“会唤起”“会穿过”“会传进”这是随着大家看到这封信、这首诗时,就能感受到的希望、爱情和友谊以及自由的歌声,三是“将会降临”“会掉下”“会覆亡”“会迎接”“会送到”这些都是需要大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才会实现的。所以,这一个“会”,层次不一样。

四、合作探究

1、在开头部分诗人为什么要寄语那些“囚徒”要“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明确:因为诗人知道,在矿井深处服苦役,犹如在地狱里挣扎,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支撑,肉体的折磨决不能是高贵的灵魂屈服。

2、“你们的悲痛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指的是什么?

明确:解放农奴,推翻沙皇暴政。

3、“希望”对于“西伯利亚囚徒”和诗人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找出相关诗句说明)

明确:对于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而言,“希望”就是爱和友情,只要爱和友情仍在,他们就能战胜苦难,实现理想。在用希望激励战友的同时,诗人也用希望激励自己,他希望的是“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诗人向沙皇暴政发出了诅咒,预示了它的覆亡。

4、诗人为什么把希望称作“灾难的忠实的姐妹”?用自己的话说出其中的含义。

明确:要革命就会有流血牺牲,就会有灾难。而在斗争中才会有胜利的希望。把“希望”说成是“灾难的姊妹”,表现出革命者的不屈精神和乐观态度。

5、普希金在写《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时仍受当局的监视,为什么还把他的诗歌称作“自由的歌声”?

明确:并不仅仅因为他在牢狱之外,而是指他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反对专制、歌唱自由的理想追求,这种追求永远不会停止。

6、“枷锁”“利剑”分别象征什么?

明确:“枷锁”象征沙皇专制制度的束缚。“利剑”象征革命者继续战斗的精神。普希金的这首诗歌本身就好似自由的歌和一把利剑。这首诗歌在12月党人中广泛传诵,对他们是极大的鼓励。

7、为什么最后送上的是“利剑”而不是“鲜花”?

明确:因为这是写给战士的诗。

8、你认为本诗歌的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是鼓励战友的诗篇,悲壮中充满乐观。这首诗歌写于特定的年代,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但诗歌的基调高亢,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9、第二段末尾一句最后的词“临降”,意思是“降临”,为什么说成“临降”?

明确:为了压韵。形式为内容服务,翻译时比较好地再现了原诗音韵上的和谐。

概括出普希金抒情诗的特点。

讨论明确:感情真挚,结构精巧,韵律优美。

五、比较阅读

讨论:有人说,俄国的“十二月党人”与屈原有共同的特点,你看得出么?

明确:他们都出身贵族,没有生活之忧,他们的觉醒都是为了国家、民族的振兴。他们的理想最后破灭了,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敬仰。他们共同书写了“殉道者之歌”。

六、作业布置

篇9:《致青年公民》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与时代的关系

2:郭小川诗歌的特点

3:诗歌朗诵与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与时代的关系

2:诗歌朗诵与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诗歌朗诵与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毛泽东通过他的诗歌展示了自己年轻时代得理想信念抱负,最终成就伟人的事业。同样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想,时代交给年轻人的责任和这个时代息息相关,那么对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年轻人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什么样的道德品质,什么样的行动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那个时代对年轻人的要求的一首诗歌——《致青年公民》,看一看时代和青年的紧密关系,希望大家能够由此想到自身,想到在当前我们这个时代,自己应当怎样面对它。(板书《致青年公民》)

二:浏览课文,找出使你印象最深刻的诗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阐述自己见解(这个过程大约12分钟)

三:找学生试读诗歌,教师予以纠正,注意朗诵时的节奏和语气(具体范例参看教材《活动体验》第4题提示,教材13~14页)

四:资料介绍,关于郭小川(幻灯放映,课件展示,或资料下发)

郭小川 (1919——1976),河北丰宁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后长期在新闻、宣传、文艺部门工作,并坚持诗歌创作。先后出版《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雪与山谷》、《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郭小川诗选》等十余本诗集。郭小川作为一位著名的“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共同着脉搏,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诗人还善于把强烈的时代精神与自身日益成熟的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借助浓郁的抒情、鲜明的形象和巧妙的构思,以触动读者的心灵并引起长久的思索。他曾采用阶梯式、民歌体、自由诗、新辞赋体等多种诗体形式进行创作,尤其是在学习我国民歌和古代诗歌、词赋的表现手法,倡导与实践新格律体诗歌创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55年至1956年间,郭小川陆续写成总题为《致青年公民》的组诗。课文节选的这首诗歌即为组诗中的一首。它既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又是一首宣传鼓动诗。诗人采用充满革命激情而又富于鼓动性的语言,向人们揭示时代生活的真谛,召唤和鼓励青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敢于“向困难进军”,勇于“投入火热的斗争”。

诗句响彻着时代的声音,体现着时代的精神。他的这类诗作感情汹涌中闪射出真理的光芒,使这类诗作成为响亮的战鼓,时代的号角,因而受到青年读者广泛热烈的响应。

诗人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阶梯诗的形式。诗句简短有力,节奏鲜明,有如阶梯一样的诗行排列,造成热情奔放的气势。因其便于在群众集会上朗诵,此后成为政治抒情诗创作较为理想的诗体形式。

当时的诗人正处于创作的爆发期,诗作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存在议论多于描绘,思想多于形象的缺陷。至于如何将火一样的政治热情化为鲜明的艺术形象,如何在借鉴过程中进一步改造阶梯诗的形式,诗人还需要有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五:研读诗歌,结合所给资料,深入理解。思考下列问题,并和同学们互相交流

1:本诗的结构形式有何特点?

明确:采用阶梯式

2:诗歌是怎样对抒写主体提出要求的?和时代有何关系?

明确:诗歌的抒写主体是年轻人,客体是那个时代的祖国,在诗人的眼里年轻人因为时代的需要而一跃成为“我们祖国的精壮的公民”,因而正是因为祖国的需要,这些年轻的公民要告别自己得年轻时代,投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所以诗歌展示的年轻的公民所要进行的工作正是祖国需要他们做的工作,所以说他们的命运和自己的祖国息息相关。

3:诗歌是怎样把年轻人的命运和自己的祖国联系在一起的'?(具体分析体味揣摩)

明确:诗人用“也许”领起全诗客观的描写年轻人的生活现状——明澈而单纯的内心以及这颗心里装着的世界,这些使年轻人显得不够成熟,未见更多思考;接着诗人指出年轻人需面对面前真实的世界“凄厉的风雨和雷的轰鸣”,伟大的祖国在召唤这些年轻人——她的“精壮的公民”“投入火热的斗争”,祖国需要有人为之投入战斗,而对于人生来讲“斗争就是生命,就是最富有的人生”;随后诗人再一次提到主体年轻这个事实,但他马上就给出了回答——祖国交给你的任务“将几倍的超过你们的年龄”,因而作为祖国的“精壮的公民”不能用“年轻”来推卸责任,何况先辈已经“用热汗和鲜血”为祖国的事业“做出了前人梦想不到的事情”,但是这个事业“远没有成功”需要在你们年轻一代手里“已竟全功”,在随后的诗篇里为我们的年轻人描绘了动人的未来景象:长江绝对服从,黄河变得澄清,北京的春天不再黄沙飞腾,黄土高原遍地春风。诗人对于年轻公民的希望要求正是祖国和时代对他们的需要要求,但是不要以为祖国只是要你付出,虽然“祖国需求你们的比任何时候都要多”但是“他给于你的也从不吝啬,你们贡献给他的越多,你们的生活也越光辉越宽广”在这里年轻人和自己的祖国和自己所处的时代的紧密性便显露出来。

六:诵读本诗,深入体会,找出自己感情的最佳表达方式。(同桌之间互相配合,一个朗诵一个倾听)

七:知识扩展补充《向困难进军——再致青年公民》(印发)

向困难进军

——再致青年公民

骏马

在平地上如飞地奔走

有时却不敢越过

湍急的河流;

大雁

在春天爱唱豪迈的进行曲,

一到严厉的冬天

歌声里就满含着哀愁;

公民们!

你们

在祖国的热烘烘的胸脯上长大

会不会

在困难面前低下了头?

不会的,

我信任你们

甚至超过我自己,

不过

我要问一问

你们做好了准备没有?

比你们年长几岁

而且光荣地成了你们的朋友,

禁不住

要把你们的心

带回到那变乱的年头。

当我的少年时代

生活

决不象现在这样

自由而温暖,

我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

负担着巨大的忧患,

可是我仍然是稚气的,

人生的道路

在我看来是如此地一目了然,

仿佛

只要报晓的钟声一响,

神话般的奇迹

就象彩霞似地出现在天边,

一切

都会是不可思议地美满。……

呵,就在这个时候

严峻的考验来了!

抗日战争的炮火

在我寄居的城市中

卷起浓烟,

我带着泪痕

投入红色士兵的行列

走上前线。

……真正的生活开始了!

可惜

它开始得过于突然!

我呀

几乎是毫无准备地

遭遇到一场风险。

在一个雨夜的行军的路上,

我慌张地跑到

最初接待我的将军的面前,

诉说了

我的烦恼和不安:

打仗嘛

我还不能自如地往枪膛里装子弹,

动员人民嘛

我嘴上只有书本上的枯燥的语言。

我说:

“同志,

请允许我到后方再学几年!”

于是

将军的沉重的声音

在我的耳边震响了:

“问题很简单——

不勇敢的

在斗争中学会勇敢,

怕困难的

去顽强地熟悉困难。”

呵呵

这闪光的话

象雨点似地打在我的心间,

我情着感激

回到我们的队伍中

继续向前……。

现在

十八年已经过去了,

时间

锻炼了我们

并且为我们的祖国带来荣耀,

不是我们

被困难所征服,

而是那些似乎很吓人的困难

一个个

在我们的面前跪倒。

黑暗永远地消亡了,

随太阳一起

滚滚而来的

是胜利和欢乐的高潮。

公民们

我羡慕你们,

你们的青年时代

就这样好!

你们再不要

赤手空拳

去夺敌人手中的三八枪了。

而是怎样

去建造

保卫祖国的远射程的海防炮;

你们再不要

趁着黑夜

去挖隐蔽身体的地洞了,

而是怎样

寻根追底地

到深山去探宝;

你们再不要

越过地堡群

偷袭敌人控制的城市了。

而是怎样

把从工厂中伸出的烟囱

筑得直上云霄;

你们再不要

打着小旗

到地主庭院去减租减息子。

而是怎样

把农业生产合作社

办得又多又好。……

是呵

连你们遭遇的困难

都使我感到骄傲,

可是我要说

它的威风

决不会比从前小。

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并非

平安无事,

就在阳光四射的早晨

也时常

有风雨来袭,

帝国主义者

对着我们

每天都要咬碎几颗吃人的牙齿,

生活的河流里,

随处都可能

埋伏着坚硬的礁石,

旧世界的苍蝇们

在每个阳光不曾照进的角落

生着蛆……。

新生的事物

每时每刻都遇到

没落者的抗拒……。

然而我要告诉你们

凭着我所体味的生活的真理:

困难

这是一种愚蠢而又懦怯的东西,

惯于对着惊恐的眼睛

卖弄它的威力,

而只要听见刚健的脚步声

就象老鼠似地

悄悄向后缩去,

它从来不能战胜

人们的英雄的意志。

那么,同志们!

让我们

以百倍的勇气和毅力

向困难进军!

不仅用言词

而且用行动

说明我们是真正的公民!

在我们的祖国中

困难减一分

幸福就要长几寸,

困难的背后

伟大的社会主义世界

正向我们飞奔

八:作业

1:课下查阅郭小川资料,看还有没有你喜欢的诗歌。

2:思考现在我们祖国的需要是什么?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当怎样做?

篇10:《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

教学重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难点:

理解“爱情”的真正涵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理清文章的脉络。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展开思考。

三、新课讲授: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明确: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明确: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明确: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明确: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明确: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四、课外拓展:

1、谈认识: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2、搜集资料:

搜集有关爱情经典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乱世佳人》等等

五、课堂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六、作业布置:

1、课外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女 第一次 爱情 爱情是人独有的

儿 第二次 忠诚 体现人类美和力量

的 第三次 心灵追念

篇1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学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字词。

2、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二、预习导学:

1、作者及背景介绍:

①本文作者雨果,(1802-1885),       (国籍)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生于军官家庭。早期诗作《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1827年以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接着写出《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     反对专制和教会。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先后发表反对路易.波拿巴的作品《小拿破仑》和诗集《惩罚集》。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       ,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       通过流浪世俗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0年回国。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      ,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其他作品有诗作《历史传说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罪恶统治者的斗争。还写有政论和演说稿等。

2、给下列字注音

珐琅(     )   瞥见(      )    箱箧(      )

制裁(     )   赃物(      )     朱鹭 (      )

晨曦 (     )     恍若 (      )       惊骇 (      )

3、解释下列下列词语。

赞誉:

典范: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4、听课文录音。

想一想: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持什么态度?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5、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

2、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

3、注意朗读的节奏。

6、默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试着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赏析重点语句。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二、先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研讨。

1、再读课文,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可以在书上勾画。

2、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么态度?

3、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请找出文中使用了反语的句子。

4、谈谈对下面语句有理解。

①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②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三、课后拓展。

给雨果写一封回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提示: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任选一个方面来构思,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你对雨果的观点如何评价?你对雨果产生了什么感情?

--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

--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 将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得实现?

--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

--雨果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雨果的评价对坚定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有什么作用?

四、课后小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    )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    )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    )影。②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liǎo(    )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2、下列词语中与“不可名状”中的“名”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至理名言  B.名副其实  C.莫名其妙  D.名正言顺

3、下列作品不属于雨果的一项是(    )

A.《九三年》  B.《巴黎圣母院》  C.《复活》  D.《悲惨世界》

4、选择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D.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

5.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高一必修三)

《致大海》教案示例

红黑游戏感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汉语拼音1 aoe》

的有深度的哲理小故事

普希金英文简介

普希金抒情诗集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800字高中作文

复活 读后感

浅析文天祥正气歌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设计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设计(推荐11篇)】相关文章:

《复活》读后感精选2022-05-07

两河流域历史教案2022-09-07

《正气歌》文天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2023-01-05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2022-07-29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2022-05-07

普希金的诗2022-08-14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本2022-08-27

关于《李尔王》名著的个人观后感2022-04-29

股市熔断暂停原因2022-05-06

短新闻教案202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