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熔断暂停原因((共10篇))由网友“阳和启蛰”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股市熔断暂停原因,希望大家喜欢!
篇1:股市熔断暂停原因
股市熔断暂停原因
熔断运行4天后被暂停:曾两度“磁吸”引流动性恐慌
运行仅仅四天后,熔断机制被监管层宣布暂停实施,
1月7日当晚,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联合发布通知称决定暂停实施制度熔断机制。“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经证监会批准,决定于1月8日其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通知称。不过,监管层并未在通知中明确熔断机制的重启时间。
事实上,在该制度仅仅运行的四天中,已有1月4日和1月7日两天被触及熔断,而彼时也伴随了A股的暴跌。
1月4日下午,A股大跌连续两次触发熔断并暂停交易,让沪深A股于当日下午的1个小时40分钟内在休市中度过;三天后的1月7日,沪深300指数(000300.SH)在开盘仅半小时内,再度两次触及熔断,而实施熔断制度的连续四天以来,上证指数跌幅已累计达11.70%。
在业内人士看来,1月4日和7日两天熔断的接连发生,均出现了休盘预期所带来流动性恐慌背后的“磁吸效应”。
“因为熔断后市场将暂停交易,全天的交易时间将出现缩水,这一效应将导致流动性偏好的投资者快速抛出手中的流动性资产。”北京国资旗下一家大型券商高级策略分析师指出,“这时候市场的预期变了,为了防止手中的票被熔断锁住,许多投资者将会争先抛盘,进而给市场增加压力。”
A股两次熔断的历史数据佐证了这一假说。1月4日两次熔断休市的交易间隔相差仅8分钟,期间沪指平均每分钟交易额为当日平均致的两倍;而在1月7日时,两次熔断休市的'交易间隔相差更是缩短到了3分钟之短。
“关键是这种磁吸效应能够形成范例,之前一次越发生,往后发生的概率也就越高。”前述分析师坦言,“因为大家经历了第一次就会害怕第二次仓位也被进一步下跌熔断,所以都会抢先卖出,但这种集中抛售又会让熔断自我实现,于是市场陷入了纳什均衡,这也是市场第二次熔断下跌速度更快的原因,
”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此项制度筹备期,其已在监管层内部形成争议。例如今年年中交易所期权小组的一份《熔断机制及其磁吸效应分析》就对这一可能性进行过描述。
报告对磁吸效应定义为“实行涨跌停和熔断等机制后,证券价格将要触发强制措施时,同方向的投资者害怕流动性丧失而抢先交易,反方向的投资者为等待更好的价格而延后交易,造成证券价格加速达到该价格水平的现象”,而由于市场表现为涨跌停和熔断的价位附近存在磁吸力,固称之为“磁吸效应”。
而在分析人士看来,在A股已实施涨跌停限制和T+1等流动性限制政策基础上,叠加实施熔断机制的时机并不成熟,而监管层暂停实施熔断机制也在情理之中。
“在股灾发生时,由于存在跌停板,流动性会成为稀缺资源,而这种稀缺也是诱发股灾的原因。”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研究员表示,“但熔断机制的叠加会让流动性更加稀缺,从而加剧市场的短期波动。”
事实上,证监会也在答记者问中表达了对当前实施熔断机制存在不成熟因素的考虑。
“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证监会表示,”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篇2:股市熔断暂停
股市熔断暂停
证监会坦承:熔断机制没达到预期效果
昨日,证监会深夜发文,暂停指数熔断,上交所、深交所以及中金所三大交易所于今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相关规定,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称,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邓舸表示,引入熔断机制是在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沪深交易所在209月公布指数熔断机制规则征求意见时曾表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为防范市场大幅波动风险”。证监会在12月初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引入熔断机制,目的是为市场在大幅波动时提供“冷静期”。实践结果却与原来的预想相背离,仅仅实施了四天就宣告终结。
资料显示,证监会主席肖钢第一次公开提及熔断,是在11月举行的第四届“上证法治论坛”上。彼时的一个背景是“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各方对熔断机制及交易取消机制的讨论。谈及熔断机制时,他举例称,当交易出现特别异常情况时,如2分钟内股票暴涨5%,就要暂停交易10分钟,有些交易需要取消,这在一些境外市场是普遍做法。
另外,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的通知中称,《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证50股指期货合约》和《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中的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由“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的±7%”调整为“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的±10%”。
监管应对
证监会:出台“减持规定”并不意味着“国家队”将退出
昨日中午,证监会紧急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规定自1月9日起施行。根据新规,上市公司大股东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应当在首次卖出的15个交易日前预先披露减持计划。证监会上市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按时间推算,2月份之前不会有大股东通过竞价交易减持股份。
规定明确,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若按证监会至年6月底间统计的数据测算,大股东在沪深交易所集中竞价减持的77%的股份将受到减持限制。
在保障大股东、董监高转让股份权利方面,减持规定明确大股东减持其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上市公司股份不受本次发布的规定限制。同时,规定还为大股东保留了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减持途径。此外,规定还设置“防规避”条款,专门遏制相关主体通过协议转让“化整为零”、“曲线减持”;并区分不同情形,从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和中国证监会行政监管两个层面,明确了监管措施和罚则,
针对市场的猜测,证监会还表示,出台“减持规定”,并不意味着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等“国家队”即将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也不会发生改变。今后,证监会将继续把稳定市场、稳定人心、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目标,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证监会出台的新规受到了部分市场人士的称赞。英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表示,不超过1%减持的措施将会非常有效,市场也将很快稳定。李大霄甚至在自己的微博表示,婴儿底2为3115点,3000点将是A股的地平线。
更多
篇3:股市熔断暂停的原因
股市熔断暂停的原因
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维护市场稳定
新闻发言人表示,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
1月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同时,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也同时发布了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的通知。
邓舸指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
“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邓舸指出,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
邓舸介绍说,引入熔断机制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
他指出,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篇4:股市今起暂停熔断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7日晚间宣布,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就此表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 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
他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邓舸说,引入熔断机制是在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他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扩展阅读】
昨日,三家交易所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对此,笔者认为,三家交易所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的措施非常必要和及时,不仅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更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指数熔断机制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目前已在两个交易日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引起市场热议,有观点把市场的下跌都归罪于熔断机制。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熔断机制的误解。熔断机制成为了股市下跌的“替罪羊”。
实际上,仔细分析来看,市场的下跌实际上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
一是受人民币兑美元(6.5887, -0.0025, -0.04%)汇率持续大幅下跌影响。20以来4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调降,中间价累计贬值达1.09%。今日,人民币即期汇率继续大幅贬值。由于市场大多预期人民币将继续贬值,增加资金外流压力,同时,市场预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可能会发生微调引发市场压力加大。
二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拖累国内股市。昨日,欧美股市普遍下跌,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47%,标普500指数下跌1.31%;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04%。亚太股市也普遍走低,国际油价创以来新低。
三是市场对股指熔断机制不适应。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时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对熔断机制下的市场运行方式不适应,容易产生较大的。“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触碰熔断阈值,这是熔断机制本身固有的特征,境外实施熔断机制的市场也存在这一情况。
但目前我国市场以个人散户为主,容易形成一致预期和羊群效应。
因此,可以看出,股市的下跌是主要是由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振导致的。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去年6、7月份股市异常波动的时候,市场中对熔断机制的呼声非常高,为此,监管层对熔断机制的业务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设计论证过程并公开征求了意见,对于收到的4800多条意见和建议反复研究,包括对与涨跌停板制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多次论证,形成操作实施方案。
当初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从境外经验看,熔断机制的引入不是一步到位的理想化过程,也没有统一的做法,而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为此,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金所[微博]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可谓非常及时,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对于监管层的这种发现问题,及时完善的做法,也是尊重市场的重要表现。
笔者认为,熔断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市场需要给这个新的制度更多完善的时间,只有这样资本市场才能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股市今起暂停熔断]
篇5:股市熔断暂停的浅析
关于股市熔断暂停的浅析
中国证券报:暂停“熔断”趋利避害
本周,A股市场经历了罕见的大幅下挫,并在熔断机制刚刚推出之时两个交易日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客观来看,这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大幅下降等多项因素共振引发的大幅下挫,熔断机制在此期间则起到了助跌的作用。回顾熔断机制推出的过程,是在20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市场各方开出的药方之一,监管部门采纳这一建议本意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但市场对新规则下运行方式不适应,产生较大的“磁吸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给了监管部门和市场总结经验教训、听取市场意见建议的时间窗口,希望监管部门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股市下跌是多项因素共振产生的结果,近几日国际市场波动加剧,市场避险情绪浓厚,境内市场运行环境也较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之市场自身缺乏热点,投资者心态趋于谨慎。一是外围市场近期波动较大,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创十一年来新低,同时,欧美股市普遍下跌;二是市场对美联储持续加息预期强烈;三是对于汇市未来走势,市场大多预期人民币将继续贬值,增加资金外流压力,甚至担忧维持汇率稳定将改变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快速下降,年以来四个交易日中间价累计贬值达1.09%;四是市场前期持续上涨后回调压力加大,而刚刚实施的熔断机制未能发挥预期的效果,客观上起到了助跌的作用。
事实上,回顾熔断机制推出的过程,是在年中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各方为解决问题开出的应急药方之一,监管部门采纳这一建议,本意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为推出措施,监管部门进行设计论证并公开征求了意见,对收到的多条意见和建议反复研究,并就市场呼声较高的问题进行了规则修改。但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却在两个交易日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对此,应该看到,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
海外市场熔断机制的引入和实施也经历了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例如,美国市场1987年发生股灾后引入了指数熔断机制,后续调整过熔断阈值、暂停交易的时间;发生“闪电 ”后引入个股熔断机制。韩国市场在保留已有涨跌幅制度的情况下,在发生金融危机后,先后引入指数熔断机制和个股熔断机制;由于触发次数较多,于2015年修订了指数熔断机制、涨跌幅限制。伦敦交易所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对个股熔断的阈值进行评估和更新,如2015年1月富时100指数(FTSE 100)成分股的部分股票动态熔断阈值由前一期的5%降为3%,静态熔断阈值由前一期的10%降为8%。
对于投资者而言,1月8日,市场将再次回到没有熔断机制的时间,面对市场和政策变化更应客观理性分析目前市场局势。对于困扰市场的人民币汇率问题,7日央行已经表态,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而从A股本身的交易情况来看,中国证券报从机构处了解的交易数据显示,目前不同类型投资者交易大体平衡,并未出现一边倒净卖出现象。公募基金、保险机构、券商自营、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均为净买入。7日,工、农、中、建、招五大商业银行代销的偏股型基金净赎回0.82亿元,未出现大额赎回,加之公募基金今日净买入19亿元,表明公募基金尚未出现流动性危机。对此,投资者更应谨慎投资,避免盲目杀跌。
更多
篇6:股市熔断暂停机构分析
股市熔断暂停机构分析
广发策略:料暂停熔断不会报复性大反弹
三大交易所7日晚宣布暂停熔断机制,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表示,相信市场能够在短期逐渐企稳并恢复流动性。但是情绪受到的伤害会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出现进一步下降,因此我们认为更可能的结果是短期弱反弹,而不是报复性大反弹。
广发证券称,今年开年后下跌的促发因素应该不是熔断机制,而是机构的减仓、汇率的再次大幅贬值等等,但是这些因素导致的下跌被“熔断机制”给放大了,进入了恶性循环。因此“熔断机制”不是下跌的诱因,但却绝对是下跌的“加速器”。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熔断机制”进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明天开盘之前,没有等到任何政策信号,那么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因为完全有可能开盘即“熔断”,在完全没有流动性的情况下,两融的平仓、基金的赎回等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信用危机,如果不加以控制,甚至有可能将危机传导到中国过去一年唯一表现稳定的资产——房地产。这种连锁反应是监管层所无法承受的,所以我们认为在明天开盘之前大概率是会有新的政策出台的。
有了积极的政策调整,那我们相信市场能够在短期逐渐企稳并恢复流动性。但是情绪受到的伤害会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出现进一步下降,因此我们认为更可能的结果是短期弱反弹,而不是报复性大反弹,并且持续性不会太强;在弱反弹结束之后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股市“缩量慢熊”,而在充裕的流动性下,居民会逐渐将资金更多的配置于储蓄、债券等避险资产之中。(对于“缩量慢熊”,大家可以参考一下10月宣布暂缓“国有股减持”之后的市场走势),
至于 “缩量慢熊”会到什么时候,广发证券认为,对时间上我们没有明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等待两种积极信号——第一种积极信号是监管层终于明确宣布不再“保增长”,而是以容忍阶段性衰退为代价,大刀阔斧的推进“供给侧改革”。当然,放弃“保增长”一定会在短期带来很多阵痛,比如经济数据的大幅恶化、信用违约大爆发等等,届时可能市场还会恐慌性的再往下杀一波,但那应该就是“最后一跌”了。第二种信号是观察到中国在新的全球分工体系下找到新的合适定位。目前全球产业结构正在由“重”向“轻”转变,如果中国的'资源禀赋能够在新的全球分工中寻找到新的比较优势,那么就有可能实现“无痛”的产业转型,但这可能会是一个很漫长的等待。
我们在会报告《不破不立,向死而生》中,从全年的角度推荐了煤炭、钢铁、有色、化纤这四个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去年以来都出现了投资负增长,有可能在未来最早实现供给出清。但是目前来看,他们的供给收缩幅度还远远不够,我们认为必须要看到这些行业有了真正的供给端明显改善的信号之后再去买入(比如观察到这些行业大量的企业倒闭、员工下岗、信用违约,等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才会有这样的机会。
篇7:股市熔断暂停的利好浅析
关于股市熔断暂停的利好浅析
熔断机制存在错配 暂停有利于股市健康发展
昨日,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对此,笔者认为,三家交易所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的措施非常必要和及时,是对市场的尊重,不仅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更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指数熔断机制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目前已在两个交易日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引起市场热议,有观点把市场的下跌都归罪于熔断机制。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熔断机制的误解。熔断机制成为了股市下跌的“替罪羊”。
实际上,仔细分析来看,市场的下跌实际上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
一是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大幅下跌影响。20以来4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调降,中间价累计贬值达1.09%。7日,人民币即期汇率继续大幅贬值。由于市场大多预期人民币将继续贬值,增加资金外流压力,同时,市场预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可能会发生微调引发市场压力加大。
二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拖累国内股市。昨日,欧美股市普遍下跌,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47%,标普500指数下跌1.31%;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04%。亚太股市也普遍走低,国际油价创以来新低。
三是市场对股指熔断机制不适应。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由于投资者对熔断机制下的市场运行方式不适应,容易产生较大的“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触碰熔断阈值,这是熔断机制本身固有的特征。境外实施熔断机制的市场也存在这一情况。
但目前我国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对手盘不足,容易形成一致预期和羊群效应。目前出现的被放大的“磁吸效应”,主要是由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振导致的。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去年6、7月份股市异常波动的时候,市场中对熔断机制的呼声非常高。为此,监管层对熔断机制的业务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设计论证过程并公开征求了意见,对于收到的4800多条意见和建议反复研究,包括对与涨跌停板制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多次论证,形成操作实施方案。
当初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从境外经验看,熔断机制的引入不是一步到位的理想化过程,也没有统一的做法,而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为此,沪深交易所和中金所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可谓非常及时。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广泛听取市场意见建议,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建立健全适合我国资本市场特点的熔断机制。监管层面对现实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是尊重市场的表现,值得点赞。
笔者认为,熔断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市场需要给这个新的制度更多完善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资本市场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更多
篇8:股市熔断暂停的评论
关于股市熔断暂停的评论
人民日报评暂停熔断:必须意识到理论和实践的距离
证监会刚刚暂停了运行仅四天的股市熔断机制,让几日来屡尝熔断滋味的股民和机构颇感惊讶,这也提醒人们,当我们脱离社会运行去谈论任何一种看起来很美的制度时,都必须意识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距离。新的修补还在讨论中,而在此之前,惟愿熔不断的是人民的信心,停不了的是股市的发展。
在熔断制度推出后的第四个交易日,A股仅交易15分钟就被停止交易至收盘。昨日晚间,证监会表示,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对此,机构齐称超预期。机构原预期监管层仅可能是取消7%的阈值,而保留5%阈值。
两主因导致暴跌
正如证监会发言人所称,机构普遍认为,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近期发文称,1月4日的A股暴跌是基本面、资金面等预期改变引发的市场内在正常调整,熔断机制可能引发了恐慌情绪和流动性丧失的相互传染,但不是根本性原因。
任泽平进一步解释称,去年11月下旬以来,A股赚钱效应减弱,而且缺少新的利好催化剂,市场本身有内在调整要求。更重要的是,市场增加了新的压力,于是选择向下。
这些新增压力包括:一是筹码供给的压力,资金存量博弈之下市场对1月8日解禁的担忧临近,注册制、战略新兴板等扩容的担心也未消除;二是汇率贬值引发资金流出担心和风险偏好下降,中美不在一个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上,货币当局采取了阶段性贬值的策略来释放贬值压力,容易让市场形成贬值预期,“贬值但还没贬到位”。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也表示,节后的暴跌则是由于汇率政策、保险监管政策、减持政策和熔断新政等共振导致的市场情绪决堤。
邓海清所说的具体因素包括:一是保监会前期警示举牌风险;二是人民币连续大幅贬值;三是尽管证监会出面安抚,但是减持禁令到期的担忧仍然存在;四是注册制导致供给大幅增加的担忧;五是市场对央行过度宽松的预期落空。
上海一家券商资管子公司总经理表示,熔断机制的初衷是好的,市场暴跌的原因很复杂,不能完全归结为熔断机制导致了市场暴跌。
熔断诱发锚定心理
招商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当跌幅在2%-3%附近,一旦开始下探,跌速很快就达到5%,触发第一次熔断。当恢复交易后,买盘消失,卖盘汹涌,随即触发第二次熔断。从本周一和昨日的走势对比来看,投资者的学习效应很明显,跌速更快,
上述招商证券人士认为,前次股灾后的投资者信心脆弱,草木皆兵。快速传播的简讯文化对投资者短期情绪的影响,以及熔断机制中的5%和7%的`数值触发了投资者锚定心理。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从1月4日的交易过程来看,熔断机制设定的阈值无意中给恐慌的投资者一个明确的“止损”目标。触发第二档阈值(7%)则仅仅用了5分钟左右,这5分钟的交易时间里沪深股市跌势加剧伴随成交量显著放出,显然是投资者赶在触发第二阈值前卖出所致。
“完全暂停”超预期
在证监会作出完全暂停熔断机制前,业界普遍认为最好的结果是取消7%阈值,保留5%阈值。因此,对证监会昨晚决定齐称超预期。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资管负责人称,熔断机制本质是通过让投资者有冷静思考的时间,减少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使得市场更为平稳。但由于A股投资者结构中散户占据大头,在市场不稳定时,更容易引发恐慌,造成流动性枯竭,迫使机构为应对赎回而被迫跟随散户杀跌。因此,预计监管层从维护流动性出发,取消第二档7%停止交易至收盘的规定。但监管层完全暂停熔断机制,确实超越业界预期,预计会给市场带来较大正面作用。
北京一家券商资管负责人也表示,5%和7%阈值太近,没给市场各方考虑的和实际交易的时间和空间,监管层的最终决定说明,监管层对市场的呵护超越市场预期。
私募界对证监会完全暂停熔断机制持肯定态度。成泉资本董事长胡继光表示,昨日市场已经到了流动性枯竭的地步,买盘进不去,卖盘出不来。如果再不暂停熔断制度,后续止损盘就会给市场持续带来巨大风险。监管层暂停了熔断机制,一方面表明国家对股市的呵护,以及资本市场对国家经济的重要作用,相信更有利于聚集人气;另一方面表明监管层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更多
篇9:股市熔断暂停 盘点他国股市调解措施
1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今年1月1号起,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实施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然而从1月4号到7号,新年开盘之后的短短四天,指数熔断的条件先后四次被触发,两次提前收盘,
昨晚,三大交易所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证监会也连夜回应,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那么在世界上其他国家,股市有没有实施熔断机制?具体如何操作?它对调节金融市场的积极意义应该如何体现呢?
美国
美国股市是世界上交易最为活跃的股票市场之一,这里实施的熔断机制分为三个等级,达到第三个级别,也就是下跌20%时,将全天停盘,第二天再恢复交易。
说到中国市场的熔断机制,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美国观察员庞哲引述专家观点认为,目前中国需要的是更适合散户市场、情绪化市场状态的监管机制来调整市场方向。而美国金融市场上熔断机制的历史作用是稳定市场交易,给投资人一个重新调整投资策略、资金组合的机会,以期重新稳定市场秩序、扭转市场方向。
在美国有三个级别,一级是下跌7%、二级是下跌13%,三级是下跌20%,如果是一级和二级的机制启动,市场停止交易15分钟之后再恢复交易。如果第三级就要全天停盘,第二天再恢复交易。
目前专家也认为,在中国市场上实行熔断机制可能略微有些水土不服,因此中国证监会决定停止暂时实施熔断机制。中国市场目前仍然是以散户为主的情绪化市场,熔断机制的功能无法被合理使用,所以在目前,可能在有待成熟的中国股市上,仍然需要最适合散户市场,情绪化市场为特性的中国特色监管机制来调整市场方向。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股市也有触发熔断的限制,但由于这里的股市交易并不活跃,熔断机制也仅仅只是一种机制而已,熔断的状况几乎从未出现。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事实上,澳大利亚持有股票的人一部分是由养老金公司代为投资运作,一部分是从家族继承下来的股票,长期持有等待分红,亲自炒股的人比例非常少。
澳大利亚平均每天综合指数的涨跌只是在百分之零点几,超过1%以上就算是股市的剧烈变动了,
比如在本周二,受周一中国股市熔断的影响,澳股大幅收跌,澳大利亚综合指数的跌幅达到1.57%,这已经在澳大利亚属于非常大的跌幅了。虽然澳大利亚有43.5%的人拥有股票,但是绝大多数的持股人的股票往往是从上一代传下来,或者是自己的养老金公司代为投资的,真正亲自炒股的人的比例非常的少,很多不活跃的股票,一天的成交量甚至只有几十元,所以在澳大利亚很多的股票被人戏称为是僵尸股。
另外由于澳大利亚股票的派息率非常的高,很多人持有股票不在于短期的投机,而在于长期的分红投资,因此一些持股人持有股票动辄几年,甚至几十年,这都导致澳大利亚的股票虽然有熔断机制,但是却实际上很难真正运用得到,甚至在数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当中,这种熔断机制也没有派上用场。
德国
德国股市也会有较大幅度的起落,但是通常只限于个股,很少出现整个股市跳水似的大起大落,也没有实施熔断机制。
与澳大利亚的情况类似,德国的散户股民比较少。经历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股市大忽悠和之后的几次股灾之后,德国普通民众彻底失去了对炒股的兴趣,认识到股市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地方,基本是“十个炒股九个赔,还是踏踏实实工作来得安稳”。
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相对来说,德国股市比较健全,透明度比较高,更加的规范和专业,人为操控的空间比较少,最近几年,受中国股市暴跌以及世界经济疲软等因素的影响,德国股市也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不过没有熔断机制。
德国股市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炒股票的小股民比较少,普通德国人对炒股不太感冒,尤其在经历了二十世纪末21世纪初的股市大忽悠和随后的几次股灾之后,德国人是彻底失去了对炒股的兴趣,当时德国电视上一些名人出来做广告,忽悠民众去买股票,开始这支股票确实是以火箭的速度飙升了十几几十倍,很多人一看,“呦!赚钱这么容易!”于是就拿出了大把积蓄买了股票,结果在随后而来的股灾中损失惨重,很多人甚至是一生的积蓄血本全无。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在炒股问题上德国人这里主要指的是普通民众还是很长教训的。
还有一点就是普通德国人一般也没有那么多的闲钱来投资或者是投机,所以对于股市的跌宕起伏,普通德国人基本上是不关心,最多也是以看客的心态来观望。
总的来说,德国人在理财方面比较保守,对于未知的或者是不熟悉的投资领域非常谨慎。更多的德国人相信,指望通过股市什么的一夜暴富只是天方夜谭,还是勤劳致富最可靠。不为股市的涨跌提心吊胆,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的烦恼。
篇10:暂停熔断为股市赢回脆弱信心
暂停熔断为股市赢回脆弱信心
熔断制度被暂停,不免给人朝令夕改的不良观感,但继续死扛着不改更是大错特错,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对于监管层和A股市场而言,这一场轰轰烈烈的试错实在留下太多值得深思的教训。
昨日深夜突然传来消息:熔断制度被暂停,市场一片唏嘘。在此之前,A股市场4天之内4次熔断,让世界为之侧目。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答记者问中表示,权衡利弊,(熔断制度)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邓舸进一步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详见A03版~A04版)
熔断制度被半夜暂停,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事实上,以事态的紧迫程度而言,半夜叫停熔断制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熔断机制在A股市场正遭遇严重的水土不服,其制度设计的美好初衷,已经被A股市场如潮水般的抛盘冲击得七零八落。洪水过后,A股7万亿市值人间蒸发,剩下的就只有深长的叹息和各种自嘲的段子。
对于监管层而言,所面临的显然是一个进退失据的尴尬时刻,拿来主义的熔断机制已经难以为继,哈姆雷特式的提问回荡在A股上空。熔断在某种意义上就相当于休克疗法,就像人体不可能忍受频繁的休克一样,股市也不可能忍受高密度的熔断,4天已经4次熔断,如此反反复复死去活来,对股市而言,无疑是伤筋动骨。
可以想象,如果监管层面不能在如此危急时刻做出关键决断,熔断或将继续在A股频繁上演,从而成为世界证券史上的笑柄,
监管层面显然不可能放任这样的风险发生,于是7日中午,心急如焚的证监会紧急发布减持新政——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然而,单单这样一个减持新政,是否就能托住股民塌陷的信心,是否就能扭转股市的方向,显然并不令人乐观。于是,第二张牌在昨日深夜打出,暂停熔断,实现釜底抽薪。
事实上,脱胎于美国股市中的熔断机制,即使在理论上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其制度内涵中诚然有维护股市稳定,激励市场理性的作用;但同时,其制度设计中也的确隐含着“助涨助跌”的内在风险。在成熟的股市中,熔断的制度风险被系统性抑制,难以在股市掀起**;但在不成熟的.股市中,熔断的制度漏洞与风险,则极易在非理性情绪的鼓荡下,被成倍放大乃至陷入失控。南橘北枳的道理,在此有了新的注脚。
4天4次熔断,我们所交的学费不仅仅是近7万亿的真金白银,更有一再透支和持续失血的信心和信任。面对熔断,似乎所有人都无力感丛生,似乎每一个人都能看透其中的非理性恐慌,但谁都无法改变趋势,正如他们无法改变自己。一旦触发熔断机制,强大的抛压,将像收割机一样将人们积贫积弱的理性和信心剪除殆尽,从而让股市陷入自我绞杀的梦魇。恐惧像病毒一样蔓延,熔断终于从理论走向现实,我们都是“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囚徒。
最可怕的恐惧乃是恐惧本身。这样的警世格言并不高深,但我们就是无法超越自己的界限。熔断制度被暂停,不免给人朝令夕改的不良观感,但继续死扛着不改更是大错特错。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对于监管层和A股市场而言,这一场轰轰烈的试错实在留下太多值得深思的教训。而这也反衬着股市深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倘没有一个健康的股市生态,这样的黑色故事仍会不绝如缕。
★ a股熔断什么意思
★ a股熔断机制细则
★ 他的国读后感
★ 触 发
【股市熔断暂停原因(共10篇)】相关文章:
f0指的是什么意思2023-09-23
期货投资计划书范文2022-12-14
期货投资分析报告2022-07-28
教案该如何写?2022-06-23
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生机制及主要影响2022-10-24
股市祝福语2022-05-07
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探讨2023-09-18
投资策略 报告 范文2023-02-22
给炒股朋友的经典祝福短信2023-12-01
销售职员工作总结202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