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高中政治教案(共17篇)由网友“毛毛oba”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高中政治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高中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视频欣赏:掩耳盗铃
思考: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环节二:新知探究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西方大约产生于公元前7—6世纪的古希腊,其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
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和范缜。
①正确性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局限性
A.把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B.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依据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①正确性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肯定世界本原是物质
②局限性
A.物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B.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
机械性: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被归结为力学过程,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甚至动物和人都被看作是受力学支配的机器。用机械运动解释一切现象。
形而上学性:静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承认自然界是客观的;认为“理性”、“意识”支配社会的发展
(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还能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理性’、‘意识’支配社会历史发展”的观念,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唯物辨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
(1)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图片展示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环节三:心灵感悟
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培根
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霍布斯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康德
一切确定的皆否定。——斯宾诺莎
环节四:行为提升
结合漫画和本框的学习,谈谈你对下列观点的理解:
观点一:凡是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
观点二: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我们应该彻底否定。
环节五:课堂小结
懂了哲学,“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你如果想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习哲学。哲学在使你获得智慧和提升思维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节六:当堂达标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七、教学反思
1.巧设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预期效果。根据本课特点,采用了情境式教学法。在情境的选择过程中,使用了教材现有的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中的材料以及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言论,并以学生喜爱的漫画、flash等形式来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又能体现新课程要求。
2.构建表格框架,化杂乱为有序。对于相似知识点较多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混淆,分不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表格方式进行处理,可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在进行课堂小结时,以知识框架形式呈现,可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篇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高中政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能力目标
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教学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三、教学方式
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反思:学生对这一问题有很强的想象能力,但没有一个理性的把握。要求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对一些问题自己总结,本框内容比较复杂,要详细分析,并要控制好课堂纪律。
(一)导入: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说:“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吗?谈谈你的看法。
总结:不同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二)进入新课:
一、唯物主义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分歧):
对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⑴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⑵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解决探究
2、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
三种形态正确性局限性共同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A.具有猜测性,
B.没有科学依据;
C.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都坚持物质决定意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辨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唯物辩证的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希腊的泰勒斯,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第一开创人,他首先摆脱了神创论的观点,提出并探讨了世界的本原问题。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接着,赫拉克利特又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而在中国,则存在“五行”学说(水、火、木、金、土杂,以成万物)。这些古代的哲学家把哲学物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形态,坚持了以“物”为本。但是这却把世界的复杂简单化。他们对世界观本原的认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由于当时科学发展的限制,不可能被科学证实。这便是哲学的第一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见上表,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是不同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是当时科学所能达到的对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的认识,因而,人们就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单位,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转化。
哲学家用这一理论来研究世界的本质,得出:世界就是原子,原子就是世界的本质。这就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时,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开始站不住脚。对它影响最深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
A、放射性现象:具有放射性现象的元素在放射过程中,一种元素会转化为另一种元素。比如镭。在放射过程中,它会生成惰性气体氦和氡。由此可见,原子是不是不变的?
B、电子的发现:原子是不是最小的微粒呢?
篇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高中政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1)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主要代表观点
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讲坛”提前布置,由2名学生在收集资料,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提示:观点介绍中要把握基本观点、观点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著名命题举例等三个方面)
(一)唯物主义
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
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C.代表人物――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集大成者);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范缜、张载等。举例: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西周时已形成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后来宋明时期张载、王夫之等哲学家提出的“元气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元气”。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它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直观猜测的缺陷,有了科学的根据,并用这种物质观批判宗教唯心主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举例:又称资产阶级唯物主义,产生17世纪英国,发展于18世纪法国,到达顶峰是19世纪德国
B.局限性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b.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唯物的(“意见支配世界”)
C.代表人物――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罗、霍尔巴赫、费尔巴哈等人
举例:这种机械性的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关于“人是机器”的论述之中,他们的分析方式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利维坦》“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篇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一、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2)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3)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能力目标
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三、教学重点
篇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师:到底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他们之间的根本分歧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一)唯物主义
问题探究一:P12(通过该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得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优缺点)
(1) 材料所反映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 的? 如果是唯物主义,属于何种形态的唯物主义?
(2)①材料一的观点认为谁是世界的本原?
在当时提出观点的时候,有没有科学依据?
②金木水火土等同于物质吗?
问题探究二:
材料一: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
材料二: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认为:在人的世界里面,就是在社会中,由于人是有意识有思想的,所以可以自由决定一些事情,因此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主观。那么他们就认为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人主观意愿选择的产物
(1)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这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 的? 如果是唯物主义,属于何种形态的唯物主义?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但是他们就认为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人主观意愿选择的产物。请问:
上述观点有哪些合理性和局限性?(通过本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结合课本的基础上,推出近代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二)唯心主义
问题探究三:
王陽明的《传习录》记载:
先生游南镇, 一友指山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 于我心亦何关? ”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顔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问题1:王陽明认为“心”与“花”是什么关系?据此可知王陽明的观点是属于什么观点?
问题2:你如何评价王陽明的观点
(通过本问题的探究,概括出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板书: 1、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问题探究四: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 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 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节选自《上帝创世说》
问题1:《上帝创世说》认为上帝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
问题2: 把上帝看作天地万物的主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通过本问题的探究,概括出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分歧:
根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谁是本原 谁是派生
谁决定谁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
因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划分的,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只能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五)课堂总结
八、作业布置:
简答:
材料一:王陽明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极凶灾祥?
材料二: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1)王陽明的观点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贝克莱观点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
九、板书设计:
篇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1、什么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十、教学反思:
1、这节课总体上来说还可以,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总结和归纳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区别,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2、这节课的内容比较难,尤其是涉及到古文部分,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是一筹莫展。在上课之前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所以上课时放手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遇到很大的困难,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学生对古文知识的不理解,说明课前预习没有做好,老师没有培养学生预习新课的好习惯。
篇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四、教学难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五、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
1、课时安排:1课时
2、教学方法: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资源:
人教版教材 哲学与生活 自制多媒体课件
七、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请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生:(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几个方面?
生:(回答略)
师:根据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第一个方面可以划分为哪两个哲学派别?
篇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货币及价格,对经济生活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为本节课有关消费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小事为例,便于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②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的能力;
②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 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实践,自觉反对与批判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 教学难点 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课时安排 导入技能、讲解技能 教学流程 复习、引入、呈现、操练、总结
时间安排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1分钟
【导入新课】音乐导入
播放音乐《我的歌声里》这首歌曲同学们不陌生吧,那这首歌曲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们一起进入进今天的新课《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起来寻求答案。
跟着老师的节奏渐渐进入上课状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生活的小事引入到新的课题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解 【新课学习】
考点(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上节课谈到的存在和思维的关系。)
板书: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问题情境 教师放映PPT: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分歧)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个本原问题上到底谁才是正确的,同学们在前两节课已经利用“形和神的关系”争论过了。在这里我只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1、是先有人类呢,还是先有物质世界呢?2、是先有人类意识还是先有物质呢?物质世界是在人类诞生之前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先有了物质,经过物质世界的长期发展,人类诞生以后,才有了人类的意识。所以我们说物质才是本原,物质决定着意识,在本原问题唯物主义是正确的。
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直在对立斗争着,但是这斗争也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就好像两个相互竞争的人,他们在竞争的过程中是会不断进步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是这样的。我们首先来将唯物主义,它面对着唯心主义的挑战,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概括起来一共经历了三个基本形态。也就是从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到近代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以下这些著名哲学家的思想,它们是唯物还是唯心的?唯物主义。是属于哪一种唯物主义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教师放映PPT:
探究活动二:
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2、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
3、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
思考: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三者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不是很多,很多自然现象,像雷电呀、风呀、雨呀,是怎么来的,他们都不知道,所以就认为这些都是天神创造出来的。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可以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否认了神创论,是非常可贵的。所以它的合理性在于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也有局限性的。第一,虽然它否认了神创论,但是他们并没有提出科学的证据来证明,只是一种猜测而已;第二,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像泰勒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赫拉克利特把本原归结为火,中国古代的“五行”,这样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由于生产力落后,不能找到科学依据。那么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也有所发展呢?是的,18,化学家道尔顿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所以这个时候,就有了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在同学们阅读书上12页,找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本原、进步性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原子也是客观存在着的,所以它跟朴素唯物主义一样,也承认了世界的客观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而且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原子的发现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那样靠猜的,所以也有了一定的科学实证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是它也是有局限性的:
第一,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机械性,也就是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甚至把人看做是一个机器,这样就具有机械性了。
我们说了这么久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到底形而上学是什么?形而上学是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把这句话记下来。形而上学时不承认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但是我们都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像我和你们现在就是师生关系,是有联系的。我们的世界也是每天在进步着,不断发展着。所以形而上学也是它的一个局限性。
第二,虽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但是它在历史观上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在唯物主义这条路上,走得不够彻底,也就是不彻底性。
怎么理解这个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呢?举一个例子,你们说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呢?如果--还活着,然后来到11班跟你们说,我们要去攻打全世界,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你们会不会跟着他去。如果每一个都爱好和平的话,靠--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发起二战的。但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就会认为,二战是由--个人决定的,跟民众没有关系。历史是由个人的意志决定的。二战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当时德国的民众都有着一种复仇心理。即使没有--,也可能会有一个甲乙丙丁煽动民众的这种复仇情绪,二战一样会爆发。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其局限性,那么有没有一种唯物主义是最科学的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我们接下来所要学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正确性在于哪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12页
刚才我们说过,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那么辩证咧?这句话也记一下,辩证法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所以辩证唯物主义也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而在历史上,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不是个人意志决定的。
所以,它在历史观上也是坚持了唯物主义,是正确的。
基本形态
本原
进步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具体的物质形态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A.具有猜测性,
B.没有科学依据;
C.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原子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A.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B、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
P29
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C.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篇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运用: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言论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过程与
方法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重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难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教
策
略 教学
思路
要点
教师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由学生围绕情境和探究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开展合作探究,启迪思维,联系实际,完成教学目标。 课时 1课时 教法 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
用具
常规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教 学 内 容 教和学反馈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常拭免,不使染尘埃. 少林六祖慧能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慧能的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 。这样的思想属于属于唯心主义的,而且在上节课我们也接触过唯物主义,那他们两个派别的分歧是什么呢?他们的基本观点又是什么呢?
(二)进行新课
一、唯物主义
材料:鬼楼出售
广西岑溪市一连三间的五层半小楼因为闹“鬼”,虽然建筑成本达80万元左右,但房主最后竟然竟然只要价5万元!超低价 贱卖 !
该楼所处地段在明清时期是个深水湾,水深不见底,几百年来在那里翻了不知多少竹排和小船。人们经常把因各种原因淹死的尸首打捞上来晾在岸边,让死者家属认领。因为死者多是外地人,有时候尸体一放,十天半月也没人领。后来,人们传说,一到阴雨天或夜里,这里似乎就能听见野鬼的哭声。
十几年前,这块地被市里征用,开发商从别处取土将河道填平,建起了许多楼房。但人们总认为这里“阴气”很重,知道底细的人,都不敢在这一带买房。
1995年,有位做木材生意的外地老板在这里建起了这栋小楼,当时的建筑成本就有100多万元。哪知这栋楼建好不久,木材商的独生儿子就遇到了车祸,妻子从此一病不起。木材商只得把楼房低价卖了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谁知楼房的第二任主人住进去不久,生意就做砸了,于是再次把这栋楼低价卖了。
再后来,这栋楼又换了第三任主人,另外还有四五任租住的房客,但不知为什么,那些人只要住进这栋楼,不是生病,就是生意做不下去,或者遇到稀奇古怪的事。
直到两年前,这栋楼换了第四任主人后,人们才听说这栋楼“闹鬼”,楼里面半夜三更经常会听到“鬼”哭和错牙的声音。这样一来,敢住这楼的人就更少了,这楼空了一年多,卖不掉也租不出,所以第四任主人才想以5万元的超低价把房子卖掉。
从乡下来到广西岑溪市打工的陈安山和陈安国兄弟俩 , 因为急于结婚,大胆把“鬼楼”买下 。
几经努力,他们准确地捕捉到声音来自离一楼卫生间3米外的化粪池!不信邪的兄弟俩竟然将“鬼”捉住了。你知道“鬼”是什么吗?
原来,里面居然居住了大埃及塘虱鱼一家子:两条重达五六公斤,还有七八条小鱼。他们的叫声就像“鬼”哭和错牙的声音。
真相大白后,“鬼楼”价值一夜之间飙升到100万元.
(分析上述材料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结论: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某学者问一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说:“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官员接着说:“我追求更多的物质满足,我是唯物主义者。”
从学者与民工的对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当前还存在许多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曲解。把物质享受看成唯物主义,追求精神满足看作唯心主义,是一种庸俗化理解。事实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擅自给它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
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篇10: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一)、唯物主义
◇课堂探究: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不同意。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课堂探究:(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
(2)上述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10名言)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据此回答1~2题。
1.恩格斯的上述论述表明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答案:D
解析:恩格斯的论断说明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D项正确,应;选。其余选项均是错误的。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答案:D解析:A项否认其承认物质世界是错误的,因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只是把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不选A。B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题干不符。C项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也不选。
(二)、唯心主义(第八课时)
◇课堂探究:(1)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没有人的'灵咀就没有世界吗?
(2)王守仁看到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但从中引出了错误的结论,为什么?
◇课堂提示:(1)先有天地万物,后有人的灵明,因为物质决定意识。人的灵明是后天形成的,意识源于物质,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没有人的灵明就没有世界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2)虽然王守仁看到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但是他看世界是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为人的意识决定客观物质,因而导致了错误的结论。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课堂探究:(1)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2)你认为理和天地万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探究提示:(1)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把上帝、理念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2)理依赖于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是理的源泉,决定理,理是天地万物的反映,有些是虚幻、歪曲的反映。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课堂练习: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⑤
答案:C解析: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应舍去。
2.哲学史上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课堂练习: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答案:C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对哲学领域的几个“对子”的掌握,弄清各个“对子”在哲学上的地位即“对子”之间的关系。题中B、c、D项都是哲学上的斗争形式。因为哲学上研究的最根本问题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因此,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其他斗争都从属于这一斗争。故应选C。
本课小结:本课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而分析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基本形态,并对其全面看待,然后分析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基本形式,最后揭示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的。
篇1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刍议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刍议
“切割阴阳之昏晓,细论天地道黑白”,纵观古今中外哲人大家思想史观,老子“和生”思想,从“道可道非常道”的高度,体悟道,矛盾是对立的,也是相互统一的',但决不都应该是斗争的.在漫长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第一性与第二性的争斗中形而上学猖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绪,主宰着人们的行动,作者将唯物与唯心重新定位,呼唤人们知昏晓,道黑白;世界是阴阳怀抱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也是刚柔相济的,与天与地,阴阳变理,各俱风采.
作 者:古学勤 Gu Xueqin 作者单位:荆门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湖北,荆门,448000 刊 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Y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4(z1) 分类号:B21 关键词: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刍议篇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说课稿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1单元第2课的第1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基本问题进行深一步探讨,探究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这部分教材分别介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它们的基本形态,学好本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避免唯心主义,具有很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每个说1~2个)
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其他们的基本形态。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使学生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能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各说2~3个)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如何得出坚持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了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我在采用讲授法的基础上准备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讨论,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运用我本人所擅长的多媒体道具,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创造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分析归纳、自主探究、总结反思等。这些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 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的活跃中领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重点说)
1、课题引入: 我设计以提问哲学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典型事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并得出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讲授新课:(35分钟)通过教材第一目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涵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总结并过渡:生活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可以是我正确看待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整个过程将伴随着多媒体影像资料和生生对话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反馈,知识迁移。
最后对本科课进行小结,巩固重点难点,将本课的哲学知识迁移到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实现对知识的升华以及学生的再次创新;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框学习做好准备。
4、板书设计 我采用直观板书的方法,对本课的知识网络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尽可能的简洁,清晰。使学生对知识框架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5、布置作业 我会留适当的自测题及教学案例让同学们做课后练习和思考,检验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以及对难点的理解。并及时反馈。对学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难的知识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疏导。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因为我本人到现在仍没有更多的教学经验,设计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老师。
篇1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高三政治教案
一、新课导航
学习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各自的根本观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习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二、课前自学
序号 内容 了解 理解 运用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篇1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高三政治教案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 后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其表现形态有:古代 唯物主义,近代 唯物主义、现代辨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都主张物质第一性。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意识决定物质。其表现形态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它们都主张意识第一性。
(3) 和 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不仅是所以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物质与意识 谁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义 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 ,又是 。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 。
4.青年学生应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要把思想、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 之上。
(3)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该有认真精神。
(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三、课堂互动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想一想】(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二者的根本分歧
(3)方法论意义:
2.旧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
【比一比】试比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言论 哲学观点 缺陷 哲学派别
荀子:天地合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认为:理性意见支配着社会的状态,支配着历史的发展 把物质等同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 缺少辩证法思想: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点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质,谁决定谁。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二是意识能不能反映物质。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动能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意识的反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上述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能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问题。
篇1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高三政治教案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高三政治教案
一、新课导航
学习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各自的根本观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习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二、课前自学
序号 内容 了解 理解 运用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二者的根本分歧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 后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其表现形态有:古代 唯物主义,近代 唯物主义、现代辨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都主张物质第一性。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意识决定物质。其表现形态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它们都主张意识第一性。
(3) 和 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不仅是所以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物质与意识 谁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义 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 ,又是 。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 。
4.青年学生应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要把思想、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 之上。
(3)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该有认真精神。
(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三、课堂互动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想一想】(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二者的根本分歧
(3)方法论意义:
2.旧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
【比一比】试比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言论 哲学观点 缺陷 哲学派别
荀子:天地合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认为:理性意见支配着社会的状态,支配着历史的发展 把物质等同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 缺少辩证法思想: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点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质,谁决定谁。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二是意识能不能反映物质。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动能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意识的反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上述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能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问题。
篇16: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知识点
【学习目标】——导
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重难点】
篇17: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知识点
一、基础梳理——思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什么问题展开?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3、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及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4、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及其表现?
5、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指?有何关系?
6、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别回答了哲学的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议、展、评
(一)判断下列说法属于哪个哲学派别哪种基本形态的世界观?并说明理由。
(1)“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2)“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3)“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4)“人是万物的尺度”。
(5)“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 ”。
(6)“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7)“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8)“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材料一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何共同性?
(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请举例说明。
三、自我检测——检
1、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2、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所依也”;柏拉图认为“事物是理念的影子”。这两种观点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不变论和诡辩论的对立
3、心灵的房间,不打扫会落满灰尘。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心里的事情一多,心也跟着乱起来。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将心灵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有人因此总结出人生必须懂得必要的放下。以下说法,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①放下压力:心态决定成或败 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心宽前路必然宽 ④放下犹豫:行动才有收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世界上有棕色熊猫吗?有人说,没有,因为我至今只看到过黑白熊猫,从未见过棕色熊猫。下列说法与这种做判断的在世界观上一致的是( )。
①事物是感觉的集合②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③世界是不可认识的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日日清】——清
1.课后完成“分层训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基础自测部分。
2.下节课堂上完成“状元之路新课标政治必修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课时作业。
如何提高政治的成绩
第一步,划分层次,明了题意。从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形式看,其多以背景材料形式出现,在解答此类试题时,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审读材料。在一般情况下,题目所给的材料较长,想一下切要害,把握主旨非常困难,如果我们采取划分层次、明了题意的方法,应不失为解决此问题的良策。
材料虽长,但有层次,审读材料要读出它的层次,化整为零,使问题简洁明了。背景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解题的向导和信息源,读懂材料,明了题意,应是我们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第二步,审清设问,明确任务。题目的设问是指示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对设问搞不清楚,模棱两可,就会使我们作答出现不到位或答非所问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题目的设问,在审设问的内容时,一要审清设问指示我们要解决问题是什么,二要审清投问我们用什么理论来解答问题。
第三步,分析判断,确定应用的理论。在明了题意与设问内容后,我们就要让背景材料与设问有机结合,并在材料与设问的启示下,科学判断,确实应用的理论。
第四步,理论与材料相结合。基本理论知识确定后,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作答,使理论与材料紧密结合。理论因材料而活,材料因理论而贵,二者相得益彰,相互论证。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中秦朝历史教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高中政治教案(共17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教案2023-08-08
高中政治教案2023-07-19
高中政治教案合集2023-03-06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高中精选教案案例2022-10-20
高中生高一政治教案2022-08-24
高中政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优秀教案案例2023-11-29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2024-01-18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设计2022-08-04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2023-01-21
高二上政治教学计划202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