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秦岭―淮河》教案设计(精选19篇)由网友“nuaacw2008”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地理《秦岭―淮河》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地理《秦岭―淮河》教案设计
地理《秦岭―淮河》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臧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
2、根据已学的知识,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
4、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必答和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
[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从本册教材的体系,由中国地理的总论到区域地理,自然延伸到我国重要的重要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淮河的.位置
(一)认识秦岭―淮河的位置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
2、淮河的流向是自至。
3、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经注入东海。
4、图上填注秦岭―淮河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5、判断下列,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B、山东C、江西D、山西E、河北F、浙江
(第1、2题为读图基础题;第3题为知识拓展题;第4、5题既复习了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又为进一步明确位置奠定基础)
(二)、介绍秦岭和淮河
1、介绍秦岭:学生看景观图并阅读课文材料
2、介绍淮河: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完成下列问题
A、黄河夺淮入海是怎么回事?黄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成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篇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6、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7、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8、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篇3: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地理意义
经过的'省份
秦岭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呈东西走向,长约1500公里。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的桐柏山,大体自西向东流,经过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至江苏省江都县三江营注入长江,河道全长1000公里。所以秦岭淮河一线穿过甘肃、四川、陕西、河南、安徽、江苏6个省份。
篇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概括
5.降水:年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南>800mm,北<800mm)。
6.干湿地区:湿润区(南)半湿润区(北)分界线。
7.自然带(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分界线。
8.农业类型:水田农业(南)和旱地农业(北)分界线。
9.农作物:水稻(南)和小麦(北)种植区分界线。
10.地形: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北)和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分界线
11.水系:长江水系(南)和黄河水系(北)分水岭。
12.水文特征:秦岭淮河以南河流径流量大,径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相对较小,水位变化相对较小,含13.沙量较小,无结冰期和凌汛,以北反之。
14.矿产资源:秦岭淮河以南多有色金属,以北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篇5: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5、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6、种植业: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三熟、一年两熟与两年三熟、一年一熟分界线。
7、区域:区分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
8、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多水带和过渡带的分界线。
9、建筑:厚墙与顶高墙的分界线。
篇6:《秦岭—淮河线》教案
一、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它划分了我国的南方和北方,是我国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两侧地理景观有显著差异,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二、教材分析
教材开篇用通过读图活动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通过阅读材料介绍了秦岭、淮河的基本情况。接着进入了本节课的重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材通过表格的形式列举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最后又简述了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界限等方面概况,这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承上启下的一部分内容。
三、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针对初中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初二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构建起了一定的地理思维。特别是学习过学习过世界地理之后,已经对如何学习一个区域有了一定了解,掌握了学习方法。
从智力发展水平上来看,初二学生正在由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过度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除了直观生动外,还要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开发和挖掘。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能说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2、通过比较,总结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3、通过阅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能说出中国自然地理四大分区及其界线。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回答问题,培养和提升从专题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自学中国四大地理分区,提升自学能力
3、通过归纳总结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培养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和提升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五、教了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及其界限
2、教学难点
篇7:《秦岭—淮河线》教案
六、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图文结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等方法。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中国地图,有关秦岭、淮河的图片
八、课型:综合课
九、课时:1课时
篇8:七年级地理《秦岭淮河分南北》评课稿
七年级地理《秦岭淮河分南北》评课稿
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了许多资料,为学生的课堂讨论做了准备。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书本以外的许多信息,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或所谓的引导为主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导演,搭建各种平台,还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表演,全员参加,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麻老师给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各个方面上的差距。这比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效果来的好,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气温和降水量上的差距,教师以图表为载体,让学生读图表获取知识,从而发展的学生的读图能力。人文特点、自然景观、交通方式等方面的差距的探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带着自身的感觉体验、认识,参与教学过程,并结合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篇9:秦岭淮河以北属于什么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气候上的分界线
①秦岭淮河线一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②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③以北温度带属暖温带,以南温度带属亚热带,④以北属半湿润地区,以南属湿润地区。
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土壤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黄壤)。秦岭淮河以南多贫瘠的红壤。
自然植被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生产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耕作制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为主;秦岭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为主。
篇10:秦岭淮河以北属于什么气候?
主要气候特征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潮湿区和半潮湿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均匀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均匀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顺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冰冷干燥。
篇11:八年级地理上册秦岭-淮河线随堂检测试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秦岭-淮河线随堂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秦岭主要位于
A.山西省B.河南省C.陕西省D.湖北省
2.秦岭——淮河线大致是()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B.一月0℃等温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3.我国四大区域的界线不包括()
A.秦岭——淮河线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D.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A.自然环境B.地理景观C.居民主食D.人种宗教
5.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
B.黄河冬季不结冰,海河、淮河冬季结冰
C.秦岭——淮河以北的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油菜、甘蔗在秦岭——淮河以北也有大面积分布
二、综合题
6.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界线A大致与毫米等降水量线相接近。
⑵界线B是我国地势阶梯与阶梯的分界线,这条界线上有一系列高大雄伟的山脉自西向东南依次为、阿尔金山脉、和。
⑶界线C为和淮河一线。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课堂达标题A卷答案
一、选择题1.C2.B3.D4.D5.C
二、综合题
6.⑴400
⑵第一第二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⑶秦岭
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课堂达标题B卷
一、选择题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A.历史沿革B.民族构成C.人口多少D.区域特征
2.某山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以北树木冬季落叶,以南树木大多常绿,此山是()
A.太行山B.巫山C.秦岭D.南岭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气候最干旱的区域是()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4.兼跨四大地理区域的省级行政区是()
A.陕西B.甘肃C.四川D.青海
5.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⑥湿润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②③D.①④⑤
二、综合题
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四大地理区域名称。
①,②,
③,④。
⑵③和④的界线大致与我国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⑶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在地区。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课堂达标题B卷答案
一、选择题1.D2.C3.C4.B5.A
二、综合题
6.⑴①西北地区②青藏地区③南方地区④北方地区
⑵800
⑶西北或①。
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课堂达标题C卷
一、选择题
1.秦岭——淮河大致的走向是()
A.东西B.南北C.西北——东南D.东北——西南
2.下列地形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是()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柴达木盆地
3.以下的地理区域中,为我国主要农业区的是()
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④青藏地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下列省区中,没有被秦岭——淮河线穿过的省份是()
A.安徽B.江苏C.甘肃D.山西
5.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
B.该界线以北地区沙漠广布
C.水运是该界线以北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
D.这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界线
二、综合题
填表比较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比较内容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主要运输方式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课堂达标题C卷答案
一、选择题1.A2.C3.A4.D5.D
二、综合题
比较内容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作物熟制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
篇12:《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及对南北气候的影响;
2.了解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及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南北方地区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资料;
2.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3.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归纳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
5.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力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2.感悟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智慧和能力,树立各地区文化多元性,尊重不同地区文化的价值观;
3.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
2.难点: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反映南北方差异的图片、生活场景。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利用书本和互联网等途径调查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生产特点和生活方式。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本课是一节探究研讨课,教学活动中对探究研讨课的特点有了较好的体现,即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分析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本课以南北差异作为主线,贯穿整堂课的始末。在一个又一个的创设情境中,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会方法。并通过课堂小结和延伸课外,升华本节课的主题。
(3)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培养学生爱乡之情,进一步落实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因为会看地图,会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比如在“南北差异的缘由”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等温线图和年降水量线图,让学生从这些地图中寻找信息,得出结论。在学生有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显得事半功倍。
2.不足之处
(1)在学情上,学生对南北方的差异没有直观的感受,很多同学没去过北方,很多体验是不具备的。而对此,我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更详细的北方生产生活场景,所以导致学生对南北差异的表现的回答更多的是“以书为本”──照搬书本内容,缺少自我的体验和思考。同时,学生回答也不够全面。另外实际授课中,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关系的解读不够全面。有些问题是泛泛而谈。还有,实际授课中对学生问题的回应和延伸不够,这反映了基本功有待提高。
(2)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对于教材中的气温图和年降水量图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使得很多学生还是很难对此类地图进行分析,更不用说从中获取信息。
篇13:请问秦岭淮河在哪个省
秦岭淮河
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 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干流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长1000公里。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篇14:第五章 第三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教案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三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教学目标1.知道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法、讨论法,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点为、难点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吗?故事讲到晏子出使楚国时,讲过这么一句话“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就是说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则是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通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引入,并用其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一句话设问引发学生思考。)[讲授新课] 1.秦岭与淮河的位置[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1)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2)找出“秦岭—淮河”一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是( )①湖北 ②河北 ③江西 ④山东 ⑤浙江 ⑥山西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活动] 1.在地图中找出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3.通过这两气候要素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利用景观图辅助学生理解。)[学生活动2] 填写下面表格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温度带干湿区水资源丰富程度河流是否结冰耕地类型耕作制度植被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主食其他[学生活动3] 以“到底北方好还是南方好”作为辩题,进行辩论。在教室两边分别挂上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风情的图片(各3~5张),请代表北方、南方的学生分坐两边,同组学生(每组里均有辩手、策划者和南、北方人)的座位相邻。辩论前几分钟由南、北方各出一名学生播放代表当地风情或歌曲录音,以营造一个虚拟的良好情境,然后让学生自由辩论,不受约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板书设计一、秦岭与淮河的位置1.走向2.经过的省区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篇15:秦岭的地理意义
秦岭,分为狭义上的秦岭和广义上的秦岭。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冬天,秦岭阻挡寒潮往南进入南方地区,夏天,阻挡湿润海风进入北方地区。秦岭、淮河流域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干旱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剧减少。
篇16:秦岭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秦岭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1、秦岭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它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再加上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也就成为了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
2、秦岭的地理位置
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篇17:初二地理淮河线测试题
初二地理淮河线测试题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八年级地理淮河线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淮河线测试题
课时: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臧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
2、根据已学的知识,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
4、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必答和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
[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由《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这句话提出为什么?从而引出秦岭—淮河一线这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秦岭—淮河的位置
(一)认识秦岭—淮河的位置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
2、淮河的流向是自至。
3、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经注入东海。
4、图上填注秦岭—淮河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5、判断下列,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B、山东C、江西D、山西E、河北F、浙江
(第1、2题为读图基础题;第3题为知识拓展题;第4、5题既复习了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又为进一步明确位置奠定基础)
(二)、介绍秦岭和淮河
1、介绍秦岭:学生看景观图并阅读课文材料
2、介绍淮河: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完成下列问题
A、黄河夺淮入海是怎么回事?黄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成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在淮河的河道中,使淮河水流不畅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从复习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温度带的分布、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水资源的分布,加深对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的理解。(0℃、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
2、课本P76活动
3、课本P77活动
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请你解释两地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由于秦岭的阻挡,冷空气的.影响,在秦岭南侧减弱。)
4、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竞赛)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拓展)
综上所述: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课本P77)
三、四大地理区域(课本P78活动)
看一看下列山脉是哪些地区的分界线。并用线连接起来。
阴山第二阶梯与第三级阶梯
太行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秦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课本P79活动根据课本阅读材料,用直线将下列地理事物合理地连接起来。
沙漠广布
东南半壁农耕为主
牧业为主
西北半壁人口众多
四、课堂小结及课后反思:
五、作业:
1、完成填充图册P32—34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A自然环境B地理景观C居民主食D人种和宗教
3、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小米B.小麦C.高粱D.水稻
4、下列哪条线不是秦岭—淮河线经过的地方()
A.800mm年降水量线B.一月0℃等温线
C.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D.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5、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类型是( )
A.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6、下列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
A.长江 B.珠江 C.黄河 D.闽江
7、读面四大分区图,表示西北地区的是哪个字母?
()
初中频道
篇18:初中地理淮河线教案
初中地理淮河线教案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臧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
2、根据已学的知识,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
4、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必答和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
[学习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由《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这句话提出为什么?从而引出秦岭―淮河一线这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秦岭―淮河的位置
(一)认识秦岭―淮河的位置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
2、淮河的流向是自 至 。
3、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经 注入东海。
4、图上填注秦岭―淮河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5、判断下列,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 B、山东 C、江西 D、山西 E、河北 F、浙江
(第1、2题为读图基础题;第3题为知识拓展题;第4、5题既复习了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又为进一步明确位置奠定基础)
(二)、介绍秦岭和淮河
1、介绍秦岭:学生看景观图并阅读课文材料
2、介绍淮河: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完成下列问题
A、黄河夺淮入海是怎么回事? 黄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成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在淮河的河道中,使淮河水流不畅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从复习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温度带的分布、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水资源的`分布,加深对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的理解。( 0℃、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
2、课本P76活动
3、课本P77活动
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请你解释两地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由于秦岭的阻挡,冷空气的影响,在秦岭南侧减弱。)
4、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竞赛)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拓展)
综上所述: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课本P77)
三、四大地理区域 (课本P78活动)
看一看下列山脉是哪些地区的分界线。并用线连接起来。
阴山 第二阶梯与第三级阶梯
太行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秦岭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课本P79活动根据课本阅读材料,用直线将下列地理事物合理地连接起来。
沙漠广布
东南半壁 农耕为主
牧业为主
西北半壁 人口众多
四、课堂小结及课后反思:
篇19:七年级历史上册《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及对南北气候的影响;
2.了解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及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南北方地区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资料;
2.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3.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归纳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
5.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力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2.感悟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智慧和能力,树立各地区文化多元性,尊重不同地区文化的价值观;
3.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
2.难点: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反映南北方差异的图片、生活场景。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利用书本和互联网等途径调查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生产特点和生活方式。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呈现课本P23页两封电子邮件的图片,并提问:⑴找一找:阅读了这两封信,你感受到小红和小明的家乡有何差异?⑵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回答。 | 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
看一看:南北分界在哪里? | 1.出示《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22的活动题:⑴对照图5—13和图5—18,说说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点。⑵你的家乡位于哪一个地理区域内? 2.出示《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和《秦岭—淮河地区图》,让学生明确南方和北方的地理范围及界限。 | 1.学生观察地图,并完成课本P22页的活动题。 2.小组合作学习,⑴在图上找出秦岭和淮河,并说出它们和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⑵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南北方怎样划分的?⑶填出表格一。 主要地形单元主要气候类型主要省级单位南方 北方 |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
说一说:南北差异在哪里? | 呈现反映南北方在“吃、住、行”方面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说说南方、北方的不同。 | 1.欣赏图片资料。 2.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说说南方、北方的不同。并完成表格二。 南方北方吃 住 行 3.完成课本P23页的最后一个活动题。 | 引导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有关信息,知道日常生活对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
议一议:南北差异缘由是何? | 1.根据说一说环节中的表格二,引导学生猜测引起南北方差异的缘由。 2.呈现图5—32《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并提出下列问题:⑴1月份平均气温自南向北呈怎样的变化?⑵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在哪,南北最大温差为多少?⑶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呈现图5—33《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并提出下列问题:⑴7月份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是多少?南北最大温差为多少?⑵7月份平均气温自南向北呈怎样的变化? 4.呈现图5—34《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下列问题:⑴读图,说一说南北方的降水量有何差异?⑵找一找哪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 5.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5和图5—35,并提出下列问题:⑴我国的南方水田区和北方旱作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什么地方?耕作制度有什么不同?水田区和旱作区各主要有什么农作物?⑵联系我国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说说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及航运有什么影响?(用表格综合)。 6.同时呈现表格二和表格三的内容,再次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南北差异的缘由。 |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猜测引起南北方差异的缘由。(气候) 2.观察、分析图5—32,并回答问题。(答案略) 3.观察、分析图5—33,并回答问题。(答案略) 4.归纳南北方在气温上的特点。 5.观察、分析图5—34,并回答问题。(答案略) 6.阅读课文P25和图5—35并完成教师的提问,填写表格三。 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航运北方 南方 7.仔细观察已填写的表格二和表格三,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归纳引起南北差异的缘由。 8.小组讨论,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 引导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
想一想:南北差异如何用? |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分析南北差异的利用问题。 | 结合实例归纳南北差异的利用问题 |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
课堂小结 | 1.根据板书进行小结。 2.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学生回答。 | 谈收获,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 |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本课是一节探究研讨课,教学活动中对探究研讨课的特点有了较好的体现,即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分析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本课以南北差异作为主线,贯穿整堂课的始末。在一个又一个的创设情境中,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会方法。并通过课堂小结和延伸课外,升华本节课的主题。
(3)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培养学生爱乡之情,进一步落实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因为会看地图,会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比如在“南北差异的缘由”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等温线图和年降水量线图,让学生从这些地图中寻找信息,得出结论。在学生有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显得事半功倍。
2.不足之处
(1)在学情上,学生对南北方的差异没有直观的感受,很多同学没去过北方,很多体验是不具备的。而对此,我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更详细的北方生产生活场景,所以导致学生对南北差异的表现的回答更多的是“以书为本”──照搬书本内容,缺少自我的体验和思考。同时,学生回答也不够全面。另外实际授课中,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关系的解读不够全面。有些问题是泛泛而谈。还有,实际授课中对学生问题的回应和延伸不够,这反映了基本功有待提高。
(2)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对于教材中的气温图和年降水量图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使得很多学生还是很难对此类地图进行分析,更不用说从中获取信息。
★ 地理《河流》教案
【地理《秦岭―淮河》教案设计(精选19篇)】相关文章:
差异导学教学设计2023-10-18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设计2023-05-30
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022-04-29
初二地理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试题2022-08-28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2022-11-26
八年级地理期末教学总结2022-11-16
第二节?林业、牧业和渔业??教案示例2022-08-16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2022-04-29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2022-05-07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计划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