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科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案设计((精选13篇))由网友“begin1996”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年级科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小学科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反思
(一)
1、学生对油滴能浮在水面上理解与掌握比较充分,但对于水滴在油中是什么状态思维上就产生了混乱,各有各的说法,因为他们在生活能看到的一般是油滴漂在水面上,在实验中就应该设置四人小组法,一组拿油向水中滴,一组拿水向油中滴,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得出最为接近实际的结果。
2、在实验中应该多使用替代物,如作业本中有一题:将一根牙签放到水中是沉的,那要学生判断放到油中时是沉还是浮。这里的牙签如果没有准备好的话,可以让学生取出实验袋中的回形针等物品进行替代,实验流程是死的,而实验方法可以活用。
3、在这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从生活的'直接经验去思考,还要让他们将触觉(捻油捻水),嗅觉(各自有什么气味),视觉(透明度)结合起来观察(味觉存在危险性)。
(二)
本课时中的滴液实验很难操作!我尝试了把水和油滴到吸水性好的和不好的纸上以及玻璃上,结果是这样的:在纸上的油散开比较快或者现象不明显,在玻璃上是水散开比较快。
最后交流小结不知道如何小结了。课的最后,要比较水和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几乎每个班级都有提到流动的快慢,而这恰恰是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其实像这样的比较还不如放到这一课来解决比较的好。
篇2:三年级科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评课稿
三年级科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评课稿
一、开门见山,指向明确
涂老师直接展示“一杯食用油”和“一杯水”,通过“你有什么方法比较油和水”这一问题,直截了当地引出新课,并让学生思考两者比较可使用的科学方法。在动手操作前,首先就应明确该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学生才不会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明确用“看”、“闻、”“摸”等方法对“水”和“食用油”进行比较,大大提高活动效率,也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直观演示,体现细节
演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图表、图片、幻灯片及示范实验等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涉及的三个小组实验中,涂老师采用以学生记录、学生汇报为主,教师的指点和引导为辅进行。学生记录方式为填写记录单,学生汇报则是以投影的形式展示小组记录单。
在第二个小组实验——“液滴实验”中,为了强调本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该内容并不只以文字的形式展示,还出示3组图片,学生通过每组两幅图片较为直观地的辨析,明确“液滴实验”的实验细节。图片两两对比,既反映学生是否清楚实验细节,也可通过比较图片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此外,图片是学习者很容易接受的信息,一幅图片可以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出的信息量也很大。我认为此处为一大亮点。
在演示实验——“水和食用油没有固定形状”中,涂老师运用烧杯、圆底烧瓶和锥形瓶,水和油的形状由圆柱形到半球形再到锥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两种液体的形状随时在发生变化,使“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更有说服力。
总结本堂课采用“维恩图”,将学生得出的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展示出来,具有准确性、整体性和实用性。
三、优化教材内容,注重启发诱导
此处为本堂课的另一大亮点体现在对混合水和食用油的处理。第三个小组实验——“混合水和食用油”实验,它在教材中出现的目的是验证水比食用油重。我认为,混合水和食用油来判断水和食用油哪个重这种方法不够严谨,另外在其他课堂中发现水和食用油混合后,出现了意外,油滴沉在了水底。而涂老师则是另辟蹊径,他利用这个实验引出“水和食用油哪个重”这一问题,对水和食用油的轻重判断是采用等体积的两种液体在天平上平衡情况的方法。
在问题到验证这一过程并不是一步到位。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验证,涂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一步步引导。启发式教学是我国教育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教育遗产,在常规的科学教学教学中对启发提问、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第一步的设疑提问——水和食用油哪个重,到第二步的循循善诱——启发学生采用天平称重比较,再到第三步的探讨解疑——提出“一大一小比较水与食用油轻重是否具有可行性”问题让学生思考,第四步的追问揭疑——引导学生说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在天平上的平衡情况”来反映两者的轻重关系,最后到第五步的交流再启——相同体积下,水比食用油重。整个过程是一个探讨学习的过程,用事实说话,以达到对问题解决和对其本质的.认识。
四、课外拓展,一举多得
课外拓展的设计是让学生比较厨房中其它液体和水,其目的一是巩固本堂课的知识概念与研究方法,目的二是让学生对液体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目的三是暗示学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意见和建议
每一节课的成功都离不开对课堂不断地反思和改进,也要接受别人的真挚意见。对于涂老师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节课,我有几点建议:
1. 在引出科学方法时,学生的回答总是偏离问题的内容,其主要原因是涂老师在提出问题时没有强调“方法”二字,而且没有给出一个例子,让学生对“方法”没有感性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在比较水和食用油的不同。
2. 个人认为小组记录单可以每人一份。如果一组一份,会导致小组内某些成员会无所事事,不知所措。当然,一组一份有利于组内成果的汇总,但采用一人一份时,只需要汇报人汇总四人信息,而一般大部分同学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所以信息汇总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
3. 在整堂课中,涂老师不太关注课堂的生成。学生的回答若与理想的答案有所偏离,他一般直接忽视,没有做出及时的评价,这会让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回答是对是错。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存储一个影响他今后学习的错误概念。因此,教师在充分预设的同时,也要关注生成,把握预设和生成的辩证关系,在享受“预约的精彩”的同时,迎接“生成的惊喜”。
篇3: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下面我围绕着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是《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二课,是上一节课《水》的延展和提升,是从水的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
水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在这一个单元将具体展开。
本单元认识水是通过《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一些》、《比较水的多少》四节课从水的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逐步实现的。其中《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是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从多个侧面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的不同之处,是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的升华。
本课我设计了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三个比较活动。一是利用感官直接观察对比水和食用油;二是比较它们的液滴和“轻重”;三是观察它们作为液体的共同特点。通过课件的演示把如何比较食用油和水的区别,怎样观察,一步一步清晰的展示出来,让每一步骤流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操作更规范。让学生从多个侧面展开对水和食用油的认识,有助于液体概念的进一步建立。
二、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一些常见的物体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x,特别是对形象的动画,图像格外有兴趣。他们乐于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不强。虽然学生通过学习对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了水和食用油的一般特点,但对它们本质的区别认识是模糊的。课件的运用对学生认识的培养、知识的掌握有着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好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的关键点是学生设计并会做水和油的对比实验。
四、说教学准备
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两张。
五、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件资源引导为主线”的原则贯穿教学始终,运用发现、实验、讨论、多媒体课件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方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总的设计理念:《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根据这一理念,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利用生动的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思维活跃、愿意合作等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1)课件激趣,直接导入
首先课件中出示观察水和食用油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探究活动?然后出示教具:一杯水和一杯油,
抛出问题:老师这里有两杯液体,一杯是油,一杯是水。你们想想看,怎样知道哪杯是油,哪杯是水?大家能不能把它们区分开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同时板书课题:
篇4: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说课稿
(2)主动探究 获取新知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在新的课程理论指导下,课堂上,我通过课件把实验的操作要领演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减少了进行演示实验时的不必要的环节。进行演示实验需要准备很多器材,而且有些实验因缺少材料而无法进行等因素,我们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课件来完成。不仅弥补了材料缺少的劣势,而且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将本环节分为五步来完成。
这一环节里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维恩图,画面的逼真性、情节的趣味性和色彩的生动性,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以降低思维的坡度,加速思维的成功,让学生充满学习的兴趣。
(3)归纳总结
为了让学生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质疑并做以总结:说说你在今天这堂课的收获,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引导学生在总结评价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布置有延伸的作业题,让学生有思考、探索和尝试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对《水和食用油的比较》的说课,恳请各位评委老师能够提出您的宝贵意见,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篇5: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案
教材分析
1、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二课时《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2、重在让学生对水和油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使学生能对水有更多的认识,学生将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密度、黏度、表面张力等)认识水和油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比如它们都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液体这种物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3、进行三个比较活动。一是利用感官直接观察对比水和食用油,比较从液体的颜色、气味、黏度等外部特征开始,过程与方法是有序有深度地开展的;二是比较它们的液滴和“轻重” ,而比较两种液体的“轻重”,实际上是比较油和水的密度;两种液体在玻璃片和蜡纸上形成的液滴不同,液滴的.形成跟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同时,水在玻璃片上会浸润,滚动后在玻璃片上形成水痕,在蜡纸上则不会;而油滴在两者上都会浸润;三是观察它们作为液体的共同特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对科学是好奇同时陌生。他们经过观察植物,饲养小动物,已经掌握了初步用感官观察的方法,在材料单元也已经接触了科学的比较方法;但到现在,仍然没有独立地完成过科学实验。学生操作还很依赖教师的扶持。对于水,学生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在此前一课,学生已经认真地将知道的水写到网状图上,也在实践中辨别出了水,知道将醋、牛奶归为水一类(液体)。学生的这些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础,同时使学生将科学与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运用科学于生活。
教学目标
1、比较水和油,知道它们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2、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学会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3、培养学生注重事实、细致地观察、尊重他人、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2、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官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同学们,我们知道水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物质,关于水,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出示:水的网状图)
2.知道了水是一种液体,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液体呢?
3.水是液体,油也是液体,他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比较水和食用油。(板书课题)
(二)感官观察水和食用油。
1.要比较水和食用油,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观察比较呢?
2.同学们用感官观察、比较的同时,及时完成观察记录是一种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知道怎么填写吗? (出示:维恩图)
3.请各组的组长到前面来取材料,拿到材料后就可以观察比较了。
4.通过比较,大家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来完成板书。)
(1)学生交流水和食用油的不同。
(2)比较水和油的轻重:说说你是怎么倒的?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篇6:三年级上册科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是《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二课,因此我站在整个单元的高度上去分析这一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单元分析
水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在这一个单元将具体展开。
2、课与课的关系
本单元认识水是通过《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一些》、《比较水的多少》四节课从水的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逐步实现的。其中《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是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从多个侧面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的不同之处,是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的升华。
3、课程分析
本课内容属物质世界领域,是让学生通过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找出水和食用油的相同和不同并加以描述。
4、活动分析
本课主要进行三个比较活动。一是利用感官直接观察对比水和食用油;二是比较它们的液滴和“轻重”;三是观察它们作为液体的共同特点。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实际上是让学生从多个侧面展开对水的认识,也有助于液体概念的进一步建立。让学生亲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问题——猜测——验证——结论——应用”五个环节。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一些常见的物体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不强。虽然学生通过学习对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了水和食用油的一般特点,但对它们本质的区别认识是模糊的。这些都是要在本节课及今后的教学中予以培养、锻炼、提高及澄清的。
教学目标
1、比较水和油,知道它们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2、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学会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3、培养学生注重事实、细致地观察、尊重他人、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导入:水是一种液体,你们知道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
这些液体是否都一样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为例,进行研究。
2、学生观察: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维恩图中。(提示: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师板书展示。
二、滴液比较
1、师:水和食用油除了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吗?比如,我们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2、生猜测,并讨论: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师适当提示: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3、生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体上。
4、展示学生的记录,并交流讨论。
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师: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种物质更重?我们有什么办法比较?
2、生交流方法,并讨论、判断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这一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演示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并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5、请学生将观察所得的结果补充到维恩图中,师补充到板书中。
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1、师演示,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一些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请学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生交流、小结。将两者的相同点补充到维恩图中
五、总结提升
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重点讨论它们的相同之处其他液体也具有吗?这些相同点,固体具有吗?
2、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水是怎样的一种液体,你们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篇7:《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反思
1、学生对油滴能浮在水面上理解与掌握比较充分,但对于水滴在油中是什么状态思维上就产生了混乱,各有各的说法,因为他们在生活能看到的一般是油滴漂在水面上,在实验中就应该设置四人小组法,一组拿油向水中滴,一组拿水向油中滴,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得出最为接近实际的结果。
2、在实验中应该多使用替代物,如作业本中有一题:将一根牙签放到水中是沉的,那要学生判断放到油中时是沉还是浮。这里的牙签如果没有准备好的话,可以让学生取出实验袋中的回形针等物品进行替代,实验流程是死的,而实验方法可以活用。
3、在这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从生活的直接经验去思考,还要让他们将触觉(捻油捻水),嗅觉(各自有什么气味),视觉(透明度)结合起来观察(味觉存在危险性)。
篇8:《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反思
本课时中的滴液实验很难操作!我尝试了把水和油滴到吸水性好的和不好的.纸上以及玻璃上,结果是这样的:在纸上的油散开比较快或者现象不明显,在玻璃上是水散开比较快。
最后交流小结不知道如何小结了。课的最后,要比较水和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几乎每个班级都有提到流动的快慢,而这恰恰是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其实像这样的比较还不如放到这一课来解决比较的好。
篇9:《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
给每个学生准备:
记录纸两张。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导入:水是一种液体,你们知道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
这些液体是否都一样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为例,进行研究。
2、学生观察: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维恩图中。(提示: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师板书展示。
二、滴液比较
1、师:水和食用油除了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吗?比如,我们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2、生猜测,并讨论: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师适当提示: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3、生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体上。
4、展示学生的记录,并交流讨论。
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师: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种物质更重?我们有什么办法比较?
2、生交流方法,并讨论、判断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这一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演示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并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5、请学生将观察所得的结果补充到维恩图中,师补充到板书中。
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1、师演示,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一些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请学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生交流、小结。将两者的相同点补充到维恩图中
五、总结提升
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重点讨论它们的相同之处其他液体也具有吗?这些相同点,固体具有吗?
2、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水是怎样的一种液体,你们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篇10: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反思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反思
立足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采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亲历探究、自主发现的科学探究过程的教学理念,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一,注重评价机制。本节课以多元化的评价为特色,设计了金钥匙的评价主线,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倾听、发言、小合作等几方面进行多元评价;并且在传统的师对生评价的基础上,尝试了生生的.评价模式,更大层度促进了多元化的评价;此外,本课还对学生在课前的原有知识水平也进行了简单的了解,课后也及时对本堂课学习后知识的水平做进一步的反馈,使得评价不仅仅停留的横向的对比,更有纵向比较。
二,注重探究发现。通过一些简单的观察实验,让学生亲历“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过程,从不同点到相同点,从整杯到一滴,从初浅到深入,不但加深了对水和食用油液体的认识,也进一步掌握观察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发现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篇11:《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评课稿
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亲身经历,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涂植威老师执教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能抓住本课重点,通过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验分析,简单、清晰地使学生对水和食用油有更多客观上的认识。
一、开门见山,指向明确
涂老师直接展示“一杯食用油”和“一杯水”,通过“你有什么方法比较油和水”这一问题,直截了当地引出新课,并让学生思考两者比较可使用的科学方法。在动手操作前,首先就应明确该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学生才不会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明确用“看”、“闻、”“摸”等方法对“水”和“食用油”进行比较,大大提高活动效率,也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直观演示,体现细节
演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图表、图片、幻灯片及示范实验等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涉及的三个小组实验中,涂老师采用以学生记录、学生汇报为主,教师的指点和引导为辅进行。学生记录方式为填写记录单,学生汇报则是以投影的形式展示小组记录单。
在第二个小组实验——“液滴实验”中,为了强调本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该内容并不只以文字的形式展示,还出示3组图片,学生通过每组两幅图片较为直观地的辨析,明确“液滴实验”的实验细节。图片两两对比,既反映学生是否清楚实验细节,也可通过比较图片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此外,图片是学习者很容易接受的信息,一幅图片可以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出的信息量也很大。我认为此处为一大亮点。
在演示实验——“水和食用油没有固定形状”中,涂老师运用烧杯、圆底烧瓶和锥形瓶,水和油的形状由圆柱形到半球形再到锥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两种液体的形状随时在发生变化,使“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更有说服力。
总结本堂课采用“维恩图”,将学生得出的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展示出来,具有准确性、整体性和实用性。
三、优化教材内容,注重启发诱导
此处为本堂课的另一大亮点体现在对混合水和食用油的处理。第三个小组实验——“混合水和食用油”实验,它在教材中出现的目的是验证水比食用油重。我认为,混合水和食用油来判断水和食用油哪个重这种方法不够严谨,另外在其他课堂中发现水和食用油混合后,出现了意外,油滴沉在了水底。而涂老师则是另辟蹊径,他利用这个实验引出“水和食用油哪个重”这一问题,对水和食用油的轻重判断是采用等体积的两种液体在天平上平衡情况的方法。
在问题到验证这一过程并不是一步到位。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验证,涂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一步步引导。启发式教学是我国教育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教育遗产,在常规的科学教学教学中对启发提问、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第一步的设疑提问——水和食用油哪个重,到第二步的循循善诱——启发学生采用天平称重比较,再到第三步的探讨解疑——提出“一大一小比较水与食用油轻重是否具有可行性”问题让学生思考,第四步的追问揭疑——引导学生说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在天平上的平衡情况”来反映两者的轻重关系,最后到第五步的交流再启——相同体积下,水比食用油重。整个过程是一个探讨学习的过程,用事实说话,以达到对问题解决和对其本质的认识。
四、课外拓展,一举多得
课外拓展的设计是让学生比较厨房中其它液体和水,其目的一是巩固本堂课的知识概念与研究方法,目的二是让学生对液体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目的三是暗示学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意见和建议
每一节课的成功都离不开对课堂不断地反思和改进,也要接受别人的真挚意见。对于涂老师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节课,我有几点建议:
1、在引出科学方法时,学生的回答总是偏离问题的内容,其主要原因是涂老师在提出问题时没有强调“方法”二字,而且没有给出一个例子,让学生对“方法”没有感性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在比较水和食用油的不同。
2、个人认为小组记录单可以每人一份。如果一组一份,会导致小组内某些成员会无所事事,不知所措。当然,一组一份有利于组内成果的汇总,但采用一人一份时,只需要汇报人汇总四人信息,而一般大部分同学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所以信息汇总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
3、在整堂课中,涂老师不太关注课堂的生成。学生的回答若与理想的答案有所偏离,他一般直接忽视,没有做出及时的评价,这会让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回答是对是错。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存储一个影响他今后学习的错误概念。因此,教师在充分预设的同时,也要关注生成,把握预设和生成的辩证关系,在享受“预约的精彩”的同时,迎接“生成的惊喜”。
篇1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评课稿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让学生对水和食用油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学生将从多个侧面(如颜色、气味、粘稠度、密度、表面张力等)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比如液体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是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观察,去实验。我认为在林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优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
本课教学主要从两大板块进行教学的:水与食用油不同点的研究和水与食用油相同点的概括提升。但是这两大板块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融入到四个探究活动中的,这四个探究活动分别是感官观察水和油、比较水和油的滴液、比较水和油的轻重、比较水和油倒入不同容器中所呈现的共有的现象。
林老师这节课把用感官观察和滴液观察作为分组实验进行探究,突出了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比较、观察和描述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整理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林老师不是将课本知识简单地给予学生,而是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对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探究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建构。
三、体现学科特点,注重学生的参与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探究”。学生用大量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获取直接的经验,得到知识的提升。在李老师这节课中,能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汇报,从而得出水和食用油的不同。体现了学科特点。
林老师的这节课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在用感官观察水和油、比较水和油的滴液时,教师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让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和发展。
也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对于三年级学生引导语是否过少了点?有些实验学生不知所措。
2、课堂应变能力稍显不足。除了课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课堂提问,课堂中灵活应变,反映敏捷,抓准点拨追问的时机,及时进行理答,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3、课堂上的很热闹,但是否有学到东西呢?放开了,收不回来,汇报时学生没参与进来。
篇13:水宝宝搬家中班科学教案设计
水宝宝搬家中班科学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水会流动的特征。
2.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
二、活动准备:
水盆、水桶、杯子、空矿泉水瓶、海绵、塑料注射器(无针头)塑料袋、抹布、小筐、小勺、漏勺等。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
难点: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水的特性。
四、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听水流的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事先录好的水声)
师: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水声
师:对,是水妈妈。
2.自由选择材料,帮水宝宝搬家。
(1)师:今天水妈妈要请小朋友帮忙运水,请你们把水从一个盆子运到另一个盆子里,你们想帮忙吗?那应该用什么方法运水呢? (请幼儿自由说)
(2)咱们先来看一下老师都给你准备了哪些材料?(观察教师在前面准备的工具)师:你看到了什么工具?你用什么工具?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分组运水。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那么多材料,你们想不想帮水宝宝搬家?不过在搬家之前水妈妈有几个要求:
一是不能将水宝宝丢到地上,否则它会迷路的;
二是不能将水宝宝弄到衣服上;
三是在搬水时不要碰到小朋友,你们能做到吗?
那现在我们6人一组开始行动吧!
(4)幼儿分享经验。
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工具来运水的?(重点请幼儿讲海绵、针管等是怎样运水的)。—在前面演示
出示漏斗,它能运水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也能运水?
3、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办法运水。
(1)教师再添加有漏洞的工具,请幼儿探索如何用这些工具运水。
(2)幼儿分享经验,你是用什么方法运水的?
(2)好了,孩子们我们帮水宝宝搬完家了,你们太棒了,现在请小朋友把刚才用的工具分别放到两个盆里(能盛水的工具)、(不能盛水的工具)。
小朋友,为什么这些工具是不能盛水的`?
教师小结:水是会流动的,因为这些工具有缝隙,所以不能盛水。像漏斗这样的工具虽然不能运水,但如果动脑筋,也是有办法的。
4.了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水妈妈告诉我们,水的用处可大了,那水都有什么用处呢?(浇花、做饭、洗车)
延伸活动:使用过的水可以干什么?不能浪费,所以我们将用过的水浇花。
活动结束后,将用过的水到开心农场浇花。
【年级科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案设计(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水油分离科学小班教案2022-10-05
小学科学教案教学方法2023-10-15
初二生物《营养物质》教案2023-08-28
四年级科学教案2022-11-22
三年级科学上册《哪杯水多》教学反思2022-07-30
教科版我要的是葫芦教案2024-03-07
生物教案-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2024-02-25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2-06-03
“火山喷发”实验作文2023-10-14
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与密度课题复习试题202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