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与密度课题复习试题

时间:2023-06-11 08:26:08 试题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与密度课题复习试题(整理10篇)由网友“monica0830”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与密度课题复习试题,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与密度课题复习试题

篇1: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与密度课题复习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与密度课题复习试题

一、质量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 ,用 表示。单位是 ,符号 。测量工具是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不随 、、、的改变而改变。

3.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 。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 。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 、弄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 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测量过程中 (选填能或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放:把天平放在 上.(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 处.(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4)测:把被测物体放在 里,用 按 的顺序依次向 添加砝码.若天平仍不平衡,再调节在标尺上 的位置,使天平平衡.(5)读:右盘里 的总质量加上 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左盘里物体的质量.(6)收:测量完毕,应把物体取下,用 把砝码放回盒内。(移动游码相当于在 。)

二、密度

1.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是 的;(由于气体总是能充满它所能达到的任何空间,所以气体的密度会改变)。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一般 。

2.密度:(1)概念:单位 某种物质的 .(2)公式:密度= 。= .(3)国际单位为 。常用单位有 。1g/cm3 = kg/m3。

3.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是 。物理意义是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 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但与质量、体积 关.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用来测定 的仪器. (1)测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 相平.选用量筒时应尽量选择量程和分度值 的,可以提高精确度,减小测量 .(2)测固体的体积:利用 可以间接地测出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的实验原理:= 。即:用 测出物质的质量,再用量 筒测出物质的 .代入公式即可求出物质的密度.若求的是质量,则公式是: ;若求的是体积,则公式是: 。

3.若用排水法测量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用细针把物体压进水里的时候可以忽略针的体积;重物下坠法是先测量一个密度比较大的重物的体积V1,然后通过细线用重物拉着被测物体浸入水中,测得总体积为V2,最后得出密度为 。

4.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l; (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2; (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最后得出密度为 。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后体积 ,密度 .一般固体和液体也遵循 的规律,可见,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 。

2.水的反常膨胀:在4℃时水的密度 ,在0℃至4℃之间,水的密度随温度的下降而 。水结冰时质量 ,密度 ,体积 。

篇2:八年级物理《质量和密度》专项检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质量和密度》专项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使用氧气瓶内的氧气进行气焊的过程中,以下有关瓶内氧气不变的是 (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内能

2.一般中学生的质量,最接近于 ( )

A.45lmg B.45g C.450kg D.4t

3.一个物体的质量是300g,这个物体可能是( )

A.一张课桌 B.一本书 C.一支铅笔 D.一个学生

4.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5.一个质量为0.25千克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千克,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千克,那么某液体的密度是( )

A.1.7510 千克/米 B.1.210 千克/米

C.1.1610 千克/米 D.1.010 千克/米

6.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7.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项操作不是必要的步骤是( )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了作台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

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一定要等指引完全静止下来

8.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9.关于密度公式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公式可知 与m成正比,m越大 越大

B.由公式可知 与m成反比,m越大 越小

C.对某种物质而言,当物质的体积一定时, 与m成正比

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某种物质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10.质量相等半径相同的空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各一个( 铜 铝),则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球是 ( )

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1.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500克水,则这个瓶子能装下500克的下列哪种物质( )。

A.浓硫酸 B.酒精 C.煤油 D.汽油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

C.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 D.1kg的铁与1kg的棉花质量一样大

13.金属锇的密度为 22.6103kg/m;中子星每 1cm3的物质有 1013g,脉冲星核的密度为1015g/cm3,超巨星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7万分之一.上述物质密度最大的是( )

A.超巨星 B.脉冲星核 C.中子星 D.金属锇

14.(04新疆建设兵团)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 B.2∶1 C.2∶9 D.9∶2

15.欲称出约39g物品的质量,应顺次往天平的右盘中添加的砝码是( )

A.30g、9g B.30g、5g、4g

C.20g、10g、5g、2g、2g D.20g、10g、5g、4g

16.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3,体积之比是2:5,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A.5:6 B.6:5 C.2:15 D.15:2

17.如图1所示,A、B、C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分别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三种液体倒入容器中。根据下表中提供的有关数据,试判断A、B、C三个容器中分别装的是 ( )

A.硫酸、盐水、酒精 B.盐水、酒精、硫酸

C.酒精、硫酸、盐水 D.硫酸、酒精、盐水

18.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 A、B、C和水密度 水之间的关系是 ( )

A. A C,且 A 水,

B. A C,且 A 水,

C. A C,且 A 水,

D. A C,且 A 水,

19.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的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2)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3)用矿泉水瓶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m2;(4)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5)计算煤油的密度.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

A.(1) B.(2)或(4) C.(3) D.都不能省去

二、填空题

1.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________图中所示的各种物体不论它们的状态、形状、位置怎样变化,它们各自所含物质的多少是______的。

(a)冰块熔化成水 (b)泥团捏成泥人 (c)宇宙飞船飞向月球

图5

2.调好的天平两盘上各放一铝块和铁块,天平恰能保持平衡,则铝块与铁块的质量之比m铝∶m铁=________,体积之比V铝∶V铁=________.( 铝=2.7103kg /m3, 铁=7.8103 kg /m3)

3.(1)4t=__________g ; 1500mg=_____ _______kg ;

(2)5mL= L= cm3= m3

(3)8.9g/cm3=____________kg/m3 4.2103J/(kg℃)=___________ J/(g℃)

4.水的密度是__ ______ kg/m3,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桶水倒去一半,此时桶中水的质量___________,水的体积___________,密度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5.小明同学有一副木质象棋,为了知道该木质材料的密度,他取来一只量筒,盛水后先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值是180mL,接着他将一枚棋子投入量筒中,稳定后棋子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值是192mL,最后他用一根细铁丝将棋子按入水中,使其被水完全浸没,稳定后再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值是200mL,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帮小明同学算出该木质材料的密度,你算出的密度值是= kg/m3。

6.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调节平衡时,发现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平衡标牌)的左侧,这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填左或右).用调节平衡后的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7)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7.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测量金属块密度时的实验步骤记录。

A: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其结果是m1=79kg。

B: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为m2=180g。

C: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量筒的读数为V1=50.0ml。

D:将金属块放入量筒中,用天平称量筒水和金属块的质量为 m3=259g。

E:将金属块放入量筒中,量筒的读数为V2=60.0ml。

上述步骤中,多余的步骤是__________(填序号),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ml,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步骤中适量的含义是:水最多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最少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

1.小华同学在测定食用色拉油的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步骤完全正确。下图显示的是他测量的相关数据,请帮小华填写下表中空白测量和数据。

烧杯和油的总质量(g) 倒出适量油后烧杯和油的总质量(g) 倒出油的质量(g) 油的密度(g/M )

16.8 20

2.图甲为商店里使用的台秤,其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使用时,先将游码移至左端0刻度处,若发现秤杆右端上翘,则调零螺丝应向____右____(选填:左或右)旋动才能使秤杆平衡;现用该台秤称某物体质量,通过在砝码盘中添加槽码使秤杆平衡,所加的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_ 3.2 _____kg。

3.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l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2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

(3)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4)本实验中测矿石体积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器材:正方形小蜡块、量筒、天平及砝码、大头针、细线、小铁块、刻度尺、足量的水。

选取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种测蜡块密度的方法,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并用字母表示所测的物理量;(2)写出蜡块密度的表达式。

实验器材(1分)

实验步骤(4分)

蜡块密度

表达式(1分)

5.要测花生由密度。某同学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50g,然后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7.6g,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如图12甲所示,最后算出花生油的密度。请你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下表中。

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花生油的总质量(g) 花生油的质量 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cm3) 花生油的密度(g/cm3)

150 107.6

⑶图12乙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时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

6.为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密度(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4 松木2 10 20 0.5

(1)上表空格处为_________.

(2)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3)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4)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7.为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

次数 蜡块 干松木

体积V/cm3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m/g

1 10 9 10 5

2 20 18 20 10

3 30 27 30 15

4 40 36 40 20

(1)请你用图像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如图7所示)。

(2)通过对以上图像的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要求写出两条)?在物理学上通常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

8.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按正确的顺序将下列各步骤前的字母排列________.

A.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B.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C.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线处.

(2)实验所依据的公式是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

a.在玻璃杯中盛上盐水,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为130.2g.(已填入表2中)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b.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并填入表2中.

c.把玻璃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下图所示,将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填入表2中.

d.计算出盐水的质量和密度,填入表2中.

9.探究金属螺帽(直径小于2cm),可能是铜、铁或铝制成。请制定一个测定金属螺帽密度的实验计划。

⑴除被测的金属螺帽外,还需要选用的实验器材是:

⑵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是:(用适当的字母表示需要记录的物理量)

⑶金属螺帽密度的表达式:= 。

10.某同学学会了测量铁块的密度后,他问老师:能不能测量出冰糖块的密度呢?老师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探究出来!

于是老师给了小雄下列仪器和材料:①天平(配有砝码),②量简,③水,④细线,⑤面粉,⑥白纸,⑦保鲜薄膜,⑧一小块形状不规则的冰糖.

请你想想,如何选用上述器材,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测量方案(只需简单写出实验操作步骤).

11.现有一架天平、两只完全相同的量筒及盛有待测液体的烧杯。如果只允许使用一次天平,如何测待测液体的密度?

12.正北牌方糖是一种用细砂糖精制而成的长方体糖块,为了测定它的密度,除了一些这种糖块外还有下列器材:天平、量筒、毫米刻度尺、水、白砂糖、小勺、镊子、玻璃棒。利用上述器材可以用多少种方法可以测出?写出步骤及计算公式。

13.给你一架天平、一瓶没有装满的牛奶、一个滴管、一个相同的空奶瓶和足量的水,怎样测量牛奶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及计算公式。

14.给你一托盘天平、适量的水、一只圆柱形玻璃杯、胶带纸、刻度尺,你能制作一个量筒吗?说说制作方法。用你制作的量筒以及题中所给的仪器和材料,能否测出一铁勺的密度?如果能,请说出你的设计方案。

15.给你一架无砝码、无游码、已调好的等臂天平和一个量杯、细绳、一些细沙及适量的水。(水的密度水已知)。请测出一块小矿石的密度。要求:

(1)写出实验步骤及要测量的物理量。 (2)推出用所测物理量表达矿石密度的表达式。

16.张明和王芳合作,进行测定盐水的密度的实验。

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步骤一、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步骤二、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装有盐水的烧杯总质量m2

步骤三、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步骤四、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他们收拾好实验器材后,一起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

张明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正确,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是准确的。

王芳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点儿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但我们测量得到的数据还是有了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也有误差。

张明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王芳的意见。然后,他们一起继续探讨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尽量减小测量的误差。

根据张明和王芳对实验过程的评估,请你回答:

⑴王芳这里所指的测量误差是在上述步骤的第 步骤产生的,导致了盐水体积读数 (填偏大或偏小),从而使得盐水密度的计算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⑵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必须从质量和体积两方面的测量进行控制。根据张明和王芳的意见分析,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条件下,提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使实验结果的误差达到最小。实验步骤是:

⑶在你的设计方案中,控制误差的思路是:

17.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①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2与3、l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实验序号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l 5 9 1.80

甲 2 10 18 1.80

3 15 27 1.80

4 5 4 0.80

乙 5 10 8 O.80

6 15 12 0.80

②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

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③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18.小明星期天和同学到全球五百佳河横风景区游玩,看到一块刚设置的巨大的太湖石。小明惊叹:将如此巨大的石头运来河横多么困难!他想知道这块石头的质量大约是多少。于是他向景区负责人了解到每米3太湖石的价格为5000元,景区买来的这块太湖石共花费一万八千元钱。于是小明回到太湖石边找到一小块太湖石,然后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很快估算出了这块太湖石的大致质量。请你回答:

(1)小明还需要哪些器材?

(2)小明是怎样知道石头的大致质量的?请简述他的做法。

19.某校科学探究小组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测量瓷器的密度,他们所用的器材有:若干小碎瓷片,足够的水,一个质量为m0、容积为V0、有密封盖的瓶子,如图,问:

(1)他们还需要选择 ,才能测出小碎瓷片的密度。(只限选一件仪器)

(2)请简要写出测量过程,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所测量的物理量。

(3)小碎瓷片密度的表达式是: 。

20.现有一只空瓶、水、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欲测出这种液体的密度,请你写出:

⑴.主要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⑵.待侧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

21.宁夏几个初中学生研究小组开展了黄河水密度和泥沙含量的研究。现在请你一起进行研究:

(一)今年5月,石嘴山研究小组在石嘴山与内蒙乌海市交界处的黄河浮桥上取回黄河水进行直接研究.

(1)(2分)他们取5L黄河水,测得它的质量为5.0lK,请你求出黄河水的密度.

(2)(3分)小组讨论认为黄河水中泥沙质量的多少与河水的.多少有关.他们把单位体积的黄河水中含有泥沙的质量.叫做黄河水的含沙量,用字母x表示.

请你写出黄河水含沙量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公式中各物理量是什么.

(3)研究小组经过反复试验,最后测得比较可靠的黄河水的含沙重为l.88K/m3.他们的经验是:实验所取的黄河水至少要有几升,水少了实验误差太大.

①你认为研究小组量取黄河水,最好选用 ( )

A.50mL量筒 B.100mL量筒 C.100mL量杯 D.500mL量杯

②研究小组从5L黄河水中分离出泥沙并进行了干燥.要测这些泥沙的质量,最好选用 ( )

A.量程5N的弹簧秤 B.量程lOOg的天平

C.量程1K的天平D.量程5K的案秤

(二)固原有一个女生研究小组,她们无法直接获取黄河水,因而设计并进行黄河水含沙量的模拟研究.

她们在一个量筒里放入50g干燥的黄土,先倒入250ml清水,接着每次加入50mL清水配制成不同的泥沙水,并分别测出不同泥沙水的体积.她们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序号 泥沙质量/g 水体积 /M3 泥沙水体积/M3 泥沙水质量/g x含沙量 /Km-3 泥沙水密度 / Km-3

1 50 250 276 300 181.16 1.087

2 50 300 324.0 350 154.32 1.080

3 50 350 375 400 133.33 1.067

4 50 400 425 450 117.65 1.059

(1)(2分)分析表中有关数据,你认为泥沙水的含沙量和泥沙水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2)(5分)研究小组发现,她们的实验可以测得黄土的密度.请你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黄土的密度。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节水洁具逐渐进入社会所谓节水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以内的洁具,某校新安装了10套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6L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9L则:

(1)1t水可供一套节水洁具冲洗 次;

(2)从理论上计算(设每套节水洁具平均每天使用l00次,每月以30天计),该校因使用节水洁具每月可节水 t;

(3)该校水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其累计用水约 t.

四、综合计算题

1.有一种纪念币,它的质量是16.1克.为了测量它的体积,把它放入一盛满水的量筒中,测得溢出的水重为1.810-2牛.

(1)求制作纪念币的金属密度;

(2)说这种金属的名称;

(3)盛满水的量筒在放入纪念币的前后分别用天平去称量,计算示数的变化量。

2.我国约有4亿多人配带近视眼镜,眼镜的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

材料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透光量 92% 91%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0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磨损 耐腐蚀

(1)求一块体积为410-6m3玻璃镜片的质量为多少?

(2) 如图12所示,一副铜合金架的质量为210-2k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一副以钛合金镜架的质量.

3.老板派小姚去订购酒精,合同上要求酒精的密度小于或者是等于0.82g/cm3就算达标,小姚在抽样检查时,取酒精的样本500ml,称得的质量是420g.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姚的结论是 (A 达标 B 不达标,含水太多) 你认为小姚该怎么办?

(酒=0.8103 kg/m3 水=1.0103 kg/m3)

4.郑小胖家的一只瓶子,买0.5kg酒刚好装满。小胖用这只瓶子去买0.5kg酱油,结果没有装满,小胖以为营业员弄错了。现在请你思考一下,到底是谁弄错了?(通过计算说明)

(酒=0.8103 kg/m3,酱油=1.13103 kg/m3)

5.为测定黄河水的含沙量,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取了10dm3的黄河水,称其质量是10.18kg.已知沙子的密度 沙=2.5103kg/m3,问黄河水的含沙量是多少?(即每立方米黄河水中含沙多少千克)

6.质量为9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1)求冰块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有3分米3的冰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

7.有一空瓶装满水后质量为64g,将全倒出装满酒精56g,求空瓶的质量和容积?

8.某烧杯装满水总质量为350g,放入一块合金后,溢出一些水,这时总质量为500g,取出合金后杯和水总质量为300g,求合金的密度。

9.一个金属容器装满160g的煤油后,总质量为430g,如果制成该容器金属的体积恰好为装入的煤油的体积的一半,则该金属容器的密度是多少?(煤=0.8g/cm3)

10.体积是30cm3的空心铜球质量m=178g,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m总=314g,问注入的是何种液体?

11.一个瓶子,装满水后,水和瓶子的总质量是120g;装满酒精后,酒精和瓶子的总质量是100g,(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请问瓶中酒精的质量是多少克?

12.体积是50cm3的铝球,它的质量是54g,问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多大?(铝=2.7103kg/m3)

13.某同学用一只玻璃杯,水和天平测一块石子的密度。他把杯子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是200g,放入石子后,将水溢出一部分以后称得总质量是215g,把石子从杯中取出,称得水和杯子的质量为190g,求石子的密度。

14.为了判断一个小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铁=7.9103K/m3)

铁球的质量m/g 水的体积V水/ml 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总/ml

79 60 75

(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测量器材?

测量器材:

(2)该小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写出依据。

(3)若小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15.将22g盐完全溶解在如图13甲所示的量筒内的水中,液面升高后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盐水的的密度为多少?

小丽同学的解答是这样:

解:=m/v=22g10M3=2.2g/M3=2.2103kg/m3。

小丽同学的解答是否正确,请你做出评价。如果有错误,请写出正确的过程。

篇3: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让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准备:天平和砝码三套、边长为1CM的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本节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法、讲解法等

学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过程程设计

第一环节:引入,提出问题

问题: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天平和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并告诉学生三种物体的边长分别为2CM。请三个组的学生利用天平称出三种物质的质量。另外三个组的学生根据边长计算出这三个物体的体积。

2、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得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再出示体积为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2)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步骤。

(3)实验验证:请各个组的学生合作实验进行探究,实验中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思考,及时提出实验中不足和需要注意事项,并根据实验数据,在教材坐标图上描点。

(4) 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学生自行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

第三环节:学习新知

1、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这个比值的'不同就是每一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我们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

2、教师引导学生从运用比值定义法推导出密度的定义。再根据密度的定义引导得出密度公式:ρ=m/v 及引导学生写出变形公式:m=ρv 和v=m/ρ

3、引导学生学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单位换算:1g/m3=1×103Kg/m3

4、让学生自己在密度表中找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比如:冰、蜡、铜、铁、煤油、酒精、水等物质的密度。并根据密度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比如水的密度1.0×103Kg/m3的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在说意义时着重强调:“某种物质”和“质量的单位”,学生很容易把后面的质量单位说成密度单位。并要求学生牢记水的密度,在做题时作为已知条件应用。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1、在实验探究时大家应该注意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篇4: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得到可以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学习用图像的方法来表示和研究物质的密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不同物质质量体积的比值不同,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教学难点】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工具

天平、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两组,其中有一组包有白纸); 烧杯、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一个古老的故事:

古时候,在地中海上,有一个叙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金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它便宜的金属偷梁换柱。

国王令人用秤去称,结果王冠的质量与国王交给金匠的黄金的质量是相同的。那么王冠是否是纯金制成的吗?

提出问题:

1、如何去鉴别王冠是否是纯金制成的?

2、抗洪抢险的战士穿的救生衣的材料是什么?

3、配制鸡尾酒,为什么可以区分出美丽的颜色和层次?

4、热气球中为什么要充有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二、新课讲授

一、引出探究问题

1、生活中鉴别物质种类的方法:

如何区分不同的物质?

老师展示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

颜色相同的不同液体水和酒精,或水和盐水。

2、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观察及思考一:

(1)老师展示实验器材:包有白纸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

提出问题:

如何区分哪块是铁块、铝块和铜块?

(2)实验一:

演示验证:

将金属块分别放在调节好天平的左右两盘,比较质量。

(3)能得什么结论?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观察及思考二:

(1)老师展示实验器材:装在瓶中的水、酒精、浓盐水;

(2)提出问题:用天平如何区分不同的液体?

(3)实验二:

演示验证: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倒入水和酒精(或水和盐水),放在调节好天平的左右两盘,调节也体量,当水和酒精质量相同时比较体积。

(3)能得什么结论?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探究问题: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存在怎样的关系?

2、实验方案:

几个不同体积的铁块和几个不同体积的铝块,用天平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与体积相关的长度,计算它们的体积;

一部分小组测量铁块,一部分小组测量铝块。

数据记录在教材第113页的表格中。

3、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天平、砝码、体积不同的铁块和铝块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分别称量不同体积的铁块(铝块)的质量,并记入表格;

(3)用刻度尺测量铁块(铝块)的边长,计算铁块的体积,并记入表格。

实验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

a.天平、刻度尺使用规范;

b.学生的分工协作是否合理。

4、【数据分析与归纳结论】

(1)分析各组实验数据表,请学生观察并说明数据反映的规律。

(2)用图象描述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引导: i.你知道坐标系中一个点所表示的意义吗?

ii.把你所测量的各铁块或铝块的体积、质量数据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iii.体积为0时,质量也为0,可以在坐标系中再加上一个m=0,V=0的点。

iv.把各点连成平滑的一条线。

(3)能得出什么结论?

图象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你所作出的图象反映了质量随体积有怎样的变化关系? 在数学中学习过,这表示什么函数关系?

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归纳结论:

结论1、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比值是一定的。

(4)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比较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比较铁和铝的图象;

比较铁和铝质量跟体积比值;

物质不同,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不同。

三、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符号:ρ。

3. 公式:ρ=m/V。

4、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5. 单位:

(1)国际单位:

千克每立方米(kg/m3,kg·m-3 );

(2)常用:

克每立方厘米(g/cm3,g·cm-3 );

(3)单位换算:

1 g/cm 3 =103 kg/m3;

三、密度表(找规律)

1、一般:ρ固>ρ液>ρ气

2、一些物质密度相同:冰和蜡;酒精和煤油;

3、同种物质物态不同密度可能不同:如冰和水;

4、固体和液体密度用国际单位都表示为×103的形式

例如ρ水=1.0×103kg/m3

气体密度用国际单位不用×103

例如ρ空气=1.29kg/m3

四、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量

1、同种物质,密度不变

2、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密度的知识,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所学的内容有哪些?

1、密度的引出

2、密度的定义

3、密度的公式

4、密度的单位

5、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量

6、密度的图像

课后习题

1、一松木块的密度是0.4×103kg/m3,读作________________,把它锯掉3/4,剩下的松木块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

2、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与实心的铝球的体积之比为 ______;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和实心的铝球的质量之比为______。(ρ铜=8.9g/cm3,ρ铝=2.7g/cm3)

3、有空心的铜球,铁球和铝球各一个,它们的体积和质量都相等,这三个球中空心部分最大的是______球。(ρ铜>ρ铁>ρ铝)

4、一个能装500g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750g,用该瓶装密度是0.8g/cm3的酒精,则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为______g.(ρ水=1.0×103kg/m3)

5、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块冰全部融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把铜块碾压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把铁球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

D.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而与它体积成反比

6、如图10-15所示:有四只相同体积的烧杯,依次各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汽油、植物油和硫酸(ρ硫酸>ρ植物油>ρ煤油>ρ汽油),其中盛汽油的烧杯是( )

板书

第2节 密度

一、实验研究:

结论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结论2、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不同,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二、密度

1、定义:单位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符号:ρ

3. 公式:ρ=m/V

4、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5、单位:(1)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 ,kg·m-3)

(2)其他单位:克/厘米3(g/cm3 ,g·cm-3)

(3)单位换算:1g/cm 3 =103 kg/m3

四、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量

1、同种物质,密度不变;

2、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篇5: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密度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篇6: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密度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篇7: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密度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铺垫: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学生回答。

1.1cm3= dm3= m3

2.1.5㎏= g

3.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说明: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习密度的单位要用到体积和质量的单位,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随机出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

图1:铜丝 图2:食用油

问: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2.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问:你有哪些方法区别它们?

引导: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出一种方法,来区分这些物质呢?(生齐答:想。)从而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活动与探究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让几个学生到前面来,感受一下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大小,根据质量来判断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从而得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说明:也可以拿出一个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金属块放在两盘中,让学生说出哪个是铁块。)

说明:让学生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以便引导学生探索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二、密度概念的建立

师:同学们根据在上面的探究中得到的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

师:多媒体展示问题引导:

⑴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 ),它的质量( ),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 )。

⑵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

生:归纳推理:

(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在以上实验探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板书: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表示符号:ρ。)

四、密度的公式、单位、密度表

师: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公式应该是什么呢?

生: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

师板书: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 (kg)

V──体积──立方米(m3)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 g/cm3=1×103kg/m3。

篇8: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密度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篇9:八年级上册物理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

1.下面哪幅图中所描绘的情景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

2、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日食和月食 B.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了

C.水中的倒影 D.雨后的彩虹

4、在皮鞋擦过鞋油,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5、下列光学器具中,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①放大镜 ②穿衣镜 ③潜望镜 ④近视眼镜

A.①与② B. ②与③ C.①与③ D.②与④

6、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

7、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是

A.水中倒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的形成 D.海市蜃楼

8、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如果逐渐往杯中加水,杯底的光斑将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

9、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0、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 )

A. 倒立 放大像 放大镜 B. 会聚光线 凹透镜

正立 放大像 投影仪 发散光线 凸透镜

C. 远视眼镜 凹面镜 D. 实像 不可用光屏接收

近视眼镜 凸面镜 虚像 可用光屏接收

11、如图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12、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 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13、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14、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旗杆旁边地面上有一个人工水池,旗杆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在艳阳高照的日子里,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和在水中的倒影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从早到晚,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先由短变长又由长变短

B.从早到晚,地面上的影子长度不变

C.从早到晚,水中的倒影的长度先由短变长,再由长变短

D.从早到晚,水中的倒影长度不变

1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

16、如图所示,用焦距为l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南京青奥 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cm小于20cm B.等于20cm

C.小于10cm D.大于20cm

17、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18、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A. 大于100 mm B. 等于50 mm

C.小于50 mm D. 介于50 mm和100 mm之间

19、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

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

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

20、小明仔细观察了右图后,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

A.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D.光从玻璃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8分)

21、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笛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______(大/小);真空中的光速为 ▲ m/s.

22、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 (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 ▲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23、小强同学到银行取款。他想知道当时是几点了,由于人很多,银行的电子钟被挡住了,他向上看时,发现光滑如镜的天花板上倒映出电子钟的影像为 , 则实际的时间应是 ▲ 。银行的验钞机产生的 ▲ 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24、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度,折射角 ▲ 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5、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 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 现象;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___▲____现象.

26、如图,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分界面的夹角是60o,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 ▲ o,折射角是▲ o。

27、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印制中以便观赏(如上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 ▲ 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8、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请写出与 影对应的物理知识.

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 _▲_________;

民间皮影戏的皮影:_____ ▲______

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_____ ▲______;

春游时摄影: ____▲_________

29、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____▲________。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____▲_______-移动凸透镜(选填左右)。

30、每天早晨当你面带微笑走进校园后以1m / s的速度走向整容镜时, 你在镜中的像以 ▲ m / s的速度向你靠近,你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小明向平静的湖面看去,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__▲__射形成的虚像;若湖中的水深3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3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作图题(共14分)

3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33、如图甲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甲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34、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35、下图是水中的鱼反射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此光线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向。

36、请在下图中画出光线进入玻璃和穿出玻璃后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22分)

37、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观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 _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 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 像(虚或实)。

3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⑥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____(填序号)。

(2)如图所示甲,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___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_____________,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当蜡烛移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的像的不同点:① ;② 。

39.远视眼是老年人常见一种眼疾,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远视眼的成像及矫正进行了如下探究。

如右图所示:老花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表示视网膜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晰,向后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

观察眼球结构图乙,并结合以上实验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⑴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 。

⑵远视眼不戴眼镜时,看见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 。(选填前方、上或后方)。

⑶矫正远视眼应配戴 镜,理由是 。

(4)给你一副老花镜,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前提下,你如何辨别两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镜片的度数和镜片的焦距有关)。

方法: .

篇10: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初三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初三物理上册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进度表怎么写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表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沪科版初中物理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上册的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第七章物理质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与密度课题复习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与密度课题复习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与密度课题复习试题(整理10篇)】相关文章:

高三第一学期物理教学计划2022-06-05

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13.2-物体的比热容》教案2022-07-02

初二物理教学进度表是什么2022-12-25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反思2022-07-29

八年级上册《长江三峡》教案2023-10-28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教学计划2023-07-31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022-05-06

初二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022-12-29

―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23-06-12

新目标九年级 Unit 2 教学复习要点及练习2023-01-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