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基础教案

时间:2023-04-02 07:38:29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石油地质基础教案(精选20篇)由网友“洋芋炒土豆”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石油地质基础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石油地质基础教案

篇1:石油地质基础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

【基础知识】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 为单元。

2.震中——避震

(1)黄金12秒预警时间:

(2)室内避震——“ ”: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 , 。

3.震后自救与互救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 ,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2)保护好 ,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 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

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 ;

二是 ;

三是 。

2.洪水应急

措施:

(1)尽量逃向 ,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2)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 ,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3)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 。

3.洪水中的救助

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 ,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措施:

(1)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常见的方式有 、等,或划船、去救人。

(2)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是 和 。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1.龙卷风中的自救

在接到龙卷风警报时,要立即躲进 或 中隐蔽起来。在家里,可适当将窗户留一些 ,并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蹬下。如果在野外开阔地,可就近寻找 伏于地面。

2.台风中的自救

不要启程远足或到海滩游泳,不要驾船出海;在海上行驶的船只应尽快 ;外出的人应尽快回家,呆在室内,不要接近的窗户; 在上空掠过时,会平静一段时间,但切勿以为风暴已经结束。

3.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

暴雨过后如有 迹象,则应马上转移疏散,待形势稳定后应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 的方向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 ,以及 。

4.大雾和沙暴灾害的预防

大雾和沙暴都属于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 ;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 、等,用以保护 。

参考答案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家庭

2.(1)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2)伏而待定

(3)降低重心 护好头部

3.(1)埋压和砸伤

(2)呼吸系统

(3)顽强的毅力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准备逃生物资

2.(1)高处

(2)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

(3)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互救

(1)抛救生圈 救生衣 游泳

(2)科学地控水 进行人工呼吸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1.地下室 坚固的混凝土建筑物 空隙 低洼地

2.靠岸 向风 台风眼

3.滑坡 垂直于泥石流前进 谷底排洪的通道 河道弯曲、汇合处

4.减速慢行 风镜 口罩 眼睛和口鼻

篇2:石油地质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口再生产的概念、类型及其转变规律。

2.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在世界上的地区分布差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图表说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征,分析其成因,分析预测其转变趋势。

2.结合当地人口资料进行分析,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

德育目标

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人口的再生产。

2.引导学生开放性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判断,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教学重点

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其转变规律。

●教学难点

比较两种“低自然增长率”的本质区别。

●教学方法

以人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主线,阅读图表,应用比较法、分析法来了解人口再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并概括其特点。

●教具准备

将有关图、表制作成多媒体闪动图,以一种全新的动态课件来直接比较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情况,并配以最新的人口的动态资料来分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按照国家教委最新颁布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我们高中二年级开设限定性选修课,课程内容为人文地理基础知识。高二年级我们将学习五部分内容,它们是人口与环境、城市地域结合与规划、文化与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从今天起我先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板书)

本单元内容属于《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大纲中要求的“人口发展”的内容,实际上指的就是“人口再生产”。严格地说,人口再生产虽然是人口发展的基本内容,却并不能等同于“人口发展”。两者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人口发展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人口素质反映的是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人口结构可包括自然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域结构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探讨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我们先从一些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具体了解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下面我们先从第一节学起:

1.1 人口再生产(板书)

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发展的基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规律,是人口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所掌握的人口学知识,比起初中地理的内容,要丰富、深化的多。

一、人口再生产的概念(板书)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是由不同年代出生、不同性别、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人出生,加入人口总体;又不断有人死亡,退出人口总体。人口内部的这种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这就是人口再生产。其实,这一定义只是狭义的人口再生产,是仅从人口数量方面考查的人口变动过程。实际上,人口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的集合体,其个体构成是错综复杂的,他们的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职业、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老一代人口陆续死亡,脱离了人口总体;新一代人口不断出生,加入了人口总体;有的人口成长变成了社会的劳动力;有的人口则变老退出了劳动人口,等等。这样的人口再生产过程,不仅人口的数量在变化,总人口中的年龄性别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域结构及人口的素质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意义上的人口再生产,是广义上的人口再生产。

一般来说,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即各个家庭人口的出生、死亡和其他变动,共同构成了整个社会的人口再生产。也正是由于人口再生产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家庭的性质、规模和结构等都对人口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计划生育工作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家庭中的原因。(这一点可作为一个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讨论,然后给出答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补充材料一:世界人口总数 1993年达56亿,10月12日达60亿。这一日被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1995年2月15日为我国12亿人口日。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为12.95亿。

世界人口增长 (1)纵向比较:人类出现到产业革命,人口发展非常缓慢;产业革命到二战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科技、生产力迅猛发展,人口迅猛增长;七十年代到现在,许多国家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下降。

(2)横向比较: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增长很快;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影响,人口增长缓慢,停滞甚至负增长。

补充材料二:(1)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1987年7月11 日,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的诞生为标志,世界人口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倡议在这一天举行“世界50亿人口日”活动。为了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政府、民间组织及各方面人士注重和解决人口问题,创造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1990年联合国确定每年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从1990年开始,以后每年的7月11日全世界进行人口宣传活动。

(2)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其理想是“Food for all——人皆有食”。但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饥饿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扩大,全世界的粮食供应正变得日趋紧张。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在该组织成员国中举行相关活动,以唤起各成员国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3)10月17日——世界消除贫困日 尽管一些国家在消除贫困方面做出了努力,尽管全球经济呈现增长趋势,但贫困现象仍在蔓延,贫困人口仍在扩大,全世界有近1/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状态。为此,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确定每年的1O月17日为“世界消除贫困日”,旨在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宣传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动员各国采取具体的扶贫行动。

(承转)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它是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所决定的。

二、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其转变(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投影仪或多媒体放映以下问题和图形)

1.人口再生产类型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2.人口再生产类型可分哪几类?每一类有哪些特点?

3.对照图1.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说说人口再生产类型是如何转变的?

学生看完课文后,老师可组织活动,或提问,或讨论,或举例说明等,最后老师给予总结、概括:

1.人口再生产的类型是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所决定的。从数量上看,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因此人口再生产类型实际最终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历,曾先后出现过几种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这是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在划分人口再生产的类型时,有的学者将其划分为三种,也有的划分为四种、五种,甚至六种。我们课文内容采用了四种的划分方法,其具体如下:

(1)原始型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主要依靠天然食物来维持生存,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加上部落间的战争频繁,人口的死亡率极高,平均预期寿命也很短。尽管出生率也很高,和死亡率相接近,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总数增长非常缓慢,甚至长期停滞不前,遇到天灾或疾病流行,还会有所减少。这一时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称为“原始型”,它以极高的死亡率、很高的出生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为特征。在现今世界上属于这种类型的国家已经不多了,仅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特别是一些孤立的民族仍属于这种类型,如非洲的布须曼人。

(2)传统型 随着农业的出现,带动了人类历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虽然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死亡率比原始社会有所下降,但是死亡率水平仍然较高,而且波动较大。出生率仍然很高,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这一时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称为“传统型”,它以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为特征。在工业革命以前,大多数的亚非拉国家均属此类型;现今的世界表现在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较为明显。如津巴布韦、多米尼加等国。

(3)过渡型 产业革命带来了人类历的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产业革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营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导致人口死亡率开始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刚开始阶段,由于出生率没有保持同步下降,因而人口出现快速增长。随着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后来,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但是,同期的出生率仍然远高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这一时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称为“过渡型”,基本上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这一类型在二战以后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明显。在现今世界,非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典型代表。如尼日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4)现代型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人口死亡率下降到很低水平并稳定以后,由于人们的认识提高,对自身的繁衍的控制,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与死亡率的水平几乎相当,人口发展表现为低增长或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这一时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称为“现代型”,它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特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即属此类型。如德国、瑞典、比利时、奥地利等国。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列表、读图。针对上述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重要特征及其地区分布等列表进行对比,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口再生产的四种类型。

篇3:石油地质基础教案

3.分析上述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发展、变化,我们还可了解到人口再生产的转变情况,请同学们读图1.1,分析转变,得出结论.

从上图可以看出:

(1)转变前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2)转变开始,先从死亡率的快速下降开始,而这时的出生率基本不变;

(3)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也开始明显下降;

(4)死亡率下降到很低水平并稳定下来,而出生率也下降到一定水平并稳定下来,转变基本结束;

(5)转变后阶段,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阶段。

为便于学生直观对比,我们列表如下:

问题1:从上图表可以看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请同学们分析其原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最后老师给出答案)

我们知道,人口再生产类型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从人口增长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总体上应该是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当然个别时段可能死亡率暂时高于出生率)。否则,全球人口不会达到如今的60亿之多。从人口的数量变化角度来看,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改善。具体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逐渐减小,人类营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生命保障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人类死亡率的下降。也就是说,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会直接地影响人类寿命的提高而影响到死亡率的下降。教材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时,都强调了死亡率的高低及各类型死亡率升降趋势,并说明了随着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从而导致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从另外的分析人口统计数字的角度看,由于数字分析时实际并没有直接看到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看到的是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而死亡率的下降,隐性地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当人口死亡率下降趋势稳定后,人类的生育观念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自发(如西欧、北美)或靠政府的自觉措施(如中国)而产生变化。人们从追求多生子女、养儿防老转向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追求社会文明道德的发展,追求自我精神的发展;生育行为从早生多育转变为晚婚少育,从而造成生育率的下降,最终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实际上,在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地区,人口出生率一般也高。这是因为当地人们只有用多生育一些孩子来弥补死亡率高而造成的人口数量下降。

(承转)从上面的内容分析我们知道,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条件等存在差异,因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表现在当今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不一致,其具体分布情况如何,我们再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板书)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照表格内容,了解各大洲、各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应属哪类,各有何特点。

学生看完课文后,老师可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回答,若有答错的地方,可再进行讨论或及时给予纠正,最后老师作总结、概括。

从世界各地区的情况来看,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即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死亡率虽然已降至与发达国家持平,但是出生率仍然较高,尚处于下降过程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因此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也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前面我们还提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由于其各自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的差异,并不具有同步性,他们各自也存在着各自的一些特点。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讲述。

(1)发达国家的情况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均已处于“现代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的出生率还低于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例如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已连续多年为负增长,整个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5%~0.8%之间,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低到0.2%的水平。

(2)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别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再生产,虽然从总体上看处于“过渡型”,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差别却很大。

非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典型代表,的出生率高达4%,自然增长率高达2.6%。其中一些国家的出生率超过或接近5%,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3%。

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再生产也处于高出生、高增长阶段,许多国家的人口出生率高达3%以上,自然增长率超过2%。但是,也有一些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参见课文表1.3中的内容)例如,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国,韩国的出生率为1.5%、死亡率为0.6%、自然增长率为0.9%;还有拉丁美洲的古巴、乌拉圭等国,古巴的出生率为1.4%、死亡率为0.7%、自然增长率为0.7%。在我国,由于从七十年代以来计划生育工作的大力开展,人口转变速度较快,人口出生率在1977年就降到2%以下,死亡率基本稳定在低水平,因此自然增长率一直低于1%,这说明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目前正在向低出生、低增长阶段过渡,已接近“现代型”。预计在最近几年中,我国的人口再生产可真正稳定在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现代型”。

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均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例如巴布亚新几内亚,出生率为3.4%、死亡率为1.0%、自然增长率为2.3%。

问题2:在人们看来,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课本中的表1.2中的数据却显示出相反的结果,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提出后,让学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判断,并结合表下注解,从年龄结构方面找原因,老师并要补充一些年龄分组数字供学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篇4:石油地质简历

姓    名:

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73-10-30民    族:汉 户    籍:中国 山东省身    高:173cm 婚姻状况:已婚体    重:80kg 政治面貌:群众学 历:中专 毕业时间:-12-11毕业院校:山东胜利石油学校 身 份 证: 专 业:矿业类 石油地质 现有职称:暂无第二专业:无  现住地点:山东省

求职意向

应聘职位类型:

工业/工厂类求职类型:兼职
月薪要求:面议具体职位一:挂靠注册安全工程师
具体职位二:具体职位三:
具体职位四:具体职位五:
希望工作地区:山东省 东营市其他工作地区:

相关工作经历及特长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相关工作时间:
外语语种:外语水平:
其它外语语种:其它外语水平:
普通话水平:标准计算机能力:一般

教育/培训经历

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

工作经验

从事海洋石油作业,海洋石油安全管理10年

工作技能

海洋石油平台安全管理

职业目标

挂靠注册安全工程师

自我介绍

挂靠注册安全工程师

联系方式

篇5:石油地质实习心得体会参考

(一)井场的组成及钻井过程概况 1、井场概况

井场是在陆地上打井时为便于钻井施工,在井口周围平整出来的一片平地,面积根据钻机钻探能力的大小而定,钻6km深井的钻机约需120×90m2,钻3km井深的钻机约需100×60m2,再小于此的钻机,井场可小到60×80m2。井场用于放置钻井设备如井架、动力机、泥浆泵及循环系统、以及存放钻杆、套管等管材,放置水罐、油罐、洗井液罐及堆放洗井液材料、各种配件等。并设有值班房、发电房、库房等临时建筑。

井场的空场大小应能满足搬家、安装、固井及处理事故等作业时大批车辆进出、摆放的需要。

井场的形状大体上为长方形,可因地制宜以减少土方量。但公路应从井架大门前方通入井场,不应从钻井设备后部通入(即所谓倒井场),油罐等也不应放于井场入口附近,以免井场上出现井喷、失火等险情时抢险车辆无法进入井场。

1、对离矿区较远的探井,尚需有生活设施如宿舍、厨房、饭厅等。

2、接单根在钻进过程中,由于井在不断加深,钻柱也要及时接长,每次接入一根钻杆叫做接单根。打一口井要接很多次单根。每两小时换钻杆。

3、事故处理如物件落入井内,需进行打捞,钻杆断在井内也要打捞;钻柱被卡在井内时则要设法解除卡钻。除落物外,引起井内复杂情况而需要处理的原因多系洗井液性能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

4、其它作业在钻井过程中要进行钻屑录井、气测井、电法测井以及地层测试;

交井以后还可能有射孔、替喷、试油、酸化压裂等项作业。

了解的知识:

(1) 钻井的参数:钻时、井深、转盘转速、钻压、立管压力、大钩负荷

(2)

泥浆参数:泥浆比重、泥浆电导率、体积、温度流量

(3) 导大绳:起钻、下钻、钻进 (4) 一根钻杆叫单根,三根钻杆叫立柱

一、实习目的:通过模型来认识钻井仪器 二、实习地点及方式:

地点:学校图书馆一楼、地科实验室。 方式:参观。

三、时间安排:半天。 四、简介

在这里有各种岩石以及钻井过程中所用到的机械,还有一些化学试剂。 五、教学内容

1、井架

2、钻头

3、悬升式抽油机

4、凝点实验器

测温度防石油凝固

5、荧光灯

显示油气

6、综合录井仪

评价地层,检测含油气的性质,钻井的时候控制。

一、实习目的:认识石油钻采装备

二、实习地点及方式: 地点:四机厂。 方式:参观。

三、时间安排:半天。 四、简介

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四机厂)地处湖北省荆州市,是一家石油钻采装备研制企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固井压裂设备、钻机、修井机、海洋石油设备和高压管汇元件五大类16个系列2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在快移快装钻机、低温石油装备、自动混浆水泥车、大功率压裂机组研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厂被认定为“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

四、教学内容

1、海洋石油钻采设备

第四石油机械厂生产的海洋钻采设备包括系列海洋修井机(钻修两用成套设施)、海洋橇装循环设备、海洋压裂防砂设备、海洋橇装固井设备及海洋高压组合管汇等产品。通过专业的设计和严格的生产制造工艺,可为海洋用户作业需要提供完整的成套设备解决方案,产品设计规范符合API4F、7K、8C、6A、16C等规范及相关国家标准、海洋专用法律及规范。

篇6:石油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在大二的夏季小学期里,学院组织12级全体同学进行了石油工业认识实习和专业实训。身为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生,我们必须做到了解石油工业基本流程,培养一定的石油专业素养,做学院期望的“能经营,善管理,懂石油,外向型”全方位人才。此次小学期的实习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理论学习阶段、实习参观阶段、VBSE跨专业实习和国贸沙盘实训,从专业强化和石油拓展两方面,增强学生业务实践能力。

一、理论学习阶段

(一) 石油开发概论

石油开发概论讲座是由石油工程学院的王杰祥教授讲授。讲座一开始,教授先向同学们介绍了遍布中国的大小油田,带领大家一一了解其名称、地理位置、隶属单位、产油能力。石油开发包括钻井和采油,石油开发工程是在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铜鼓产油气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总称。采油方法通常是把流到井底的原油采到地面所用的放大,基本上可分为自喷采油和机械采油(人工举升采油)。现如今,中国乃至世界已几乎找不能能自喷的油气井,大多都是要靠人工举升来开采地下石油。随着较易开采油井的开发使用,现今人们找到的新油井大多存在开发难度,这就应运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采油方法。人们已进行了砂、蜡、水、稠、凝、低渗等复杂条件下的油藏开发,并在原油开发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相应的采油技术如:防砂、防蜡与清蜡、油井堵水、稠油及高凝油开采技术、井底处理新技术等。

随着世界上科学技术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采油方法出现,降低了人们在开采复杂环境下原油的难度。用高新技术改造或代替传统技术,缩短技术开发和应用周期,这是全球所有石油公司所要追求和实践的。虽然技术在不断更新,但油气资源储量还是在以人们可以感知的速度减少,这也使油气资源开发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必然加速对传统技术的改造和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

(二)石油储运概论

石油储运概论由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张树文老师讲授。石油的储运系统在整个石油工业内部是连接产、运、销各个环节的纽带,在石油工业外部是能源保障系统的重要一环。油气储运系统的可靠与否不仅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制约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油气储运系统对保障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油气储运就是油和气的储存与运输,主要包括矿场油气集输及处理、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等环节。油气集输工艺流程按通往油井管线的数目可分为单管集输流程、双管集输流程、三观集输流程;按油气集输系统布站级数可分为三级布站(计量站、接转站、联合站)、二级布站(计量站或计量接转站、联合站)、一级半布站(计量阀组、联合站)。油气集输的主要环节包括油气计量、集油和集气、油气水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原油储存、天然气脱水、轻烃回收、液烃储存、输油和输气。

油气水分离是油气集输过程一个重要环节,油气分离器按外形分为立式分离器、卧式分离器,按功能分为气液两相分离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经过分离得到的是含水石油,还要进行原油脱水,因为输送和处理大量的水增加了设备处理量和能量消耗,矿物盐造成了设备结垢和腐蚀。原油稳定就是将原油中的轻组分脱出,降低其蒸汽压,减少蒸发损耗,建有原油稳定塔,分为闪蒸法和分馏法。原油送往目的地的储油方式有地上金属油罐(立式圆柱形、卧式圆筒管、球罐)、地下盐穴与岩洞储油、水下储油。立式圆柱形罐有拱顶罐、浮顶罐、内浮顶罐三种。过去一般以拱顶罐为主,但现在油库的油罐一般采用浮顶罐或内浮顶罐,在

油面和灌顶不会留有巨大空间造成爆炸隐患。

(三) 石油炼化概论

石油炼化概论由化学工程学院的涂永善教授讲授。石油炼化包括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都属于石油加工工艺。我们常见的油品有燃料油品,包括汽油、煤油、柴油、燃料重油、沥青、石油焦、液化石油气,和润滑油品,包括润滑油、润滑脂、石蜡。

石油炼制工艺分为原油的初加工、深加工、石油产品的精制与调和。初加工要经历原油的预处理、常压蒸馏、减压蒸馏三步。预处理过程要对原油脱盐脱水,防止堵塞管道,腐蚀设备。常压蒸馏即按照沸点的高低把原油分成若干部分,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沸点范围的产物,叫做“馏分”,有两段气化和三段气化两种方法。常压蒸馏塔重油部分进入减压塔,减压塔在塔顶安装有抽真空设备,使塔内压力降低,这样就可以分理处较重的组分。初加工过程有防止设备腐蚀的“一脱四注”措施,即电脱盐脱水,注碱,塔顶馏出线注氨、注缓蚀剂、注碱性水。原油经过初加工就要进行二次加工即深加工过程,有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减粘裂化、氧化沥青等方法。经过一次或二次加工的油品含硫、氮、氧等化合物,胶质以及某些影响使用的不饱和烃和芳烃,不能符合市场上使用要求,必须进行油品精制。

石油化工就是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通过裂解和分离等工艺方法,生产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工基础原料,用这些基础原料再进一步加工成各种化工原料和综合性产品。最主要的就是乙烯、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以及精细化学品的生产。

(四) 石油勘探概论

石油勘探概论由地球与科学技术学院的谭丽娟老师讲授。石油都是储存于地层内部,因此石油的勘探都是与大地打交道。因此老师在讲座中给我们科普了关于地理、地质方面的知识。其中烃源岩又称生油母岩,它是富含有机质,能够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油气的岩石。烃源岩是油气生成的基础,具备良好的烃源岩是沉积盆地形成油气聚集的前提和必备条件。烃源岩研究是油气资源评价和油气勘探的一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油气勘探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是根据石油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和勘探技术,通过一定的勘探方法和管理方法,以最优方式探明油气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油气勘探方法有地质法、地球物理勘探法、地球化学勘探法和钻井法等。油气勘探技术主要有野外地质调查技术、遥感技术、地震勘探技术、重力磁力勘探技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电法勘探技术、地质录井技术、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测试技术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技术等。

二、实习参观阶段

(一) 青岛大炼油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炼化)一期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是我国批准建设的第一个单系列千万吨级炼油项目,是中国石化调整国内炼化产业布局、打造环渤海湾炼化产业集群的重大战略项目。青岛炼化公司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化工园区,工艺路线采用“焦化+CFB锅炉+催化”方案,拥有16套工艺生产装置和相应的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占地220公顷,总投资125亿元,年产汽、煤、柴成品油708万吨,液化气、聚丙烯、苯、混苯等化工产品203万吨。青岛大炼油项目按照“大型化、系列化、集约化、信息化”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具有规模经济、技术先进、环保领先、管理科学和效益显著等鲜明特征。

在大炼油,我们主要参观了三套装置,分别是常减压装置、加氢装置和催化裂化装置。常减压装置即在常压或负压下进行,对原油进行蒸馏分离,安全性能较好,年加工量为1200万吨。原油分别通过稳定塔、初馏塔、汽提塔、常压塔,在常压塔一侧有4个大型加热炉,

内有明火,加热炉前为换热区。正常生产只需3个半人,半人指该人员同时负责一套生产装置和一套交换装置。加氢装置分为反应部分及分馏部分。在加氢装置部分有我国一项自主研发知识产权的分离装置,造价几千万元。催化裂化装置是主要汽油生产装置,不同管线颜色不同,绿色代表水管,蓝色是空气管,红色是消防管,黄色是氮气管。该装置还是国内第一套千万吨级炼油装置,青岛炼化公司千万吨级炼化能力指的就是这套催化裂化装置的能力,能耗利用率较高。

青岛炼化公司生产自动化极高,所有装置基本都由中央控制室里的工程师计算控制,现场所需员工极少,一般3-4名员工即可完成装置的现场维护。现场的工作环境是恶劣的,机器的轰鸣声,随处可闻的化学物质的气味,高温环境下依然长衣长裤安全帽全副武装。员工的工作服都是经过特殊加工的防静电工作服,每个人都配备硫化氢含量检测报警仪;每隔十几步就会在管线上设置一个侧风向装置,若遇有毒气体泄露可以朝上风向方向逃避;园区炼化装置之间几乎没有植被,花坛全用石灰石覆盖以防发生火灾蔓延;进入炼化作业区禁止所有人打开手机与携带金属制品或易燃易爆品,消防车每天定时在园区巡逻,及时消灭隐患。青岛炼化公司的生产线全年不停歇作业,但每4年全线停工进行线路检修,防止线路老化或腐蚀造成不良后果。园区内随处可见安全生产的标语,青岛炼化并没有只是口头上的承诺,二是将安全生产真正落到实处。 (二) 黄岛油库

黄岛油库隶属于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为全国最大的原油中转基地。8月1日组建,占地面积约76.6万平方米,储油容量210万立方米,资产总值约15亿元。承担华北地区、华东沿海和沿江炼化企业原油接卸、中转和输送任务,年储运原油能力达3000余万吨。油库主要生产设备有输油泵19台、储油罐38座,辅助生产设施包括35KV变电所1座、6KV变电所3座、20吨燃油蒸汽锅炉4台、流量计间4座、装车栈桥2座、污水处理厂一座以及满足油库安全运营管理所需的固定和可移动的消防设施、设备。我们参观的是输油一队的管理罐区。输油一队共管理黄岛油库的6个储油罐,其中2个10万方油罐,4个5万方油罐,6个罐皆为浮顶罐,油罐外面有刻度,刻度从上往下数值随之变大,油罐内有浮标,当油罐中油面下降时,外面刻度上的铁块会上升,数值减少,说明油面高度降低,油量减少,反之亦然。在油罐顶部和四周有安装有泡沫灭火装置,以备不时之需。

库区外连接东黄线、东黄复线(因11.22事故已停用)、黄青线、黄炼线四条输油管线,分别向齐鲁石化、华北炼厂、青岛石化和青岛炼化供油,念书有能力3000万吨。另外,库区还与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相连。

三、VBSE跨专业实习

石油工业认识实习结束,紧接着进行了新道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训。老师对VBSE进行介绍与讲解后,我们开始了实战演练。VBSE环境下有10家童车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有两家商贸公司,两家原料企业,还有银行、国税局、服务公司、社保局、等公共服务机构。首先进行就是各公司机构CEO的竞选,然后总经理寻找合作伙伴之一人力资源部经理,共同做广告宣传,为公司招贤纳士。招聘结束,10家制造企业和其他机构也就初具规模,其中制造企业规模最大,每个公司有18位员工,分别从事行政、人力资源、财务、采购、仓储、生产、营销等不同工作,至此,公司也开始运作。由老师给各公司分派任务,我们再按照任务提示一步步操作,整套流程衔接性很强,上一环节没有完成,下一环节的员工就无法工作,与现实情况很相符,这也充分考验了个人业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篇7:石油地质石油勘探论文

1石油地质分析测试所使用的技术

在石油地质分析中所使用的技术主要分为有机地化方面和沉积及储盖层方面的的分析技术,其中在有机地化方面所使用的分析技术主要有:岩石超临界提取技术、烃源岩模拟实验技术、有机岩石学分析测试技术、有机同位素分析技术等,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样本中有机质的烃含量及形成烃的能力等进行分析。沉积及储盖层方面的分析技术主要有:储层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成岩作用于模拟实验技术、油藏地球化学及油藏注入史研究等,以上这些技术通过对油气资源的存储环境以及岩石的地质分析从而得出油气资源存储的重要信息。

2新的石油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应用

2.1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

通过对勘探样本进行同位素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得出沉积有机质母质的类型,从而对油气源的分析对比有着重要意义。在原先的分析中,由于受到时代和技术的限制,造成分析只能局限于烃类及碳类物质的某一方面,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油气运移过程中的物质分异及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可以使得单体烃同位素的分析得到更为广发的应用,同使用此种技术可以极大的提升在油气资源的划分、油气源对比工作中的精度。而通过使用新技术可以对气态烃的碳同位素特征进行热解模拟实验从而模拟油气资源在地下的存储情况。

2.2轻烃分析测试技术

轻烃分析主要是指对于天然气、原油等的轻烃分析,对于轻烃的成因和开采得益于轻烃测试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今对于轻烃的分析技术已经较为完善,现今已经形成了油—气—源岩三位一体的对比分类研究能力。其中对于天然气轻烃的'指纹分析可以有效的对天然气的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对天然气干气使用低温或吸附的方法来得出轻烃,通过对轻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较普通的天然气烃更为全面的数据。而对于原油的轻烃指纹分析则主要是通过对原油轻烃的资料进行分类对比,从而可以对烃类的运移进行研究和对油层的连通性进行对比分析。在以上这些分析技术成功完成了对天然气和石油的轻烃分析以后,在完成对于岩石的轻烃分析则可以实现油、气和岩石三者同位一体的分类,从而实现对于原油和天然气的运移分析以及对于原油油源的分析追踪。现今,我国自主研发的使用特殊的有机溶剂来对岩石中的轻烃进行分离提取可以有效的满足实验室对于烃类物质的分析需要。

2.3对油气资源中的含氮、氧化合物进行分析测试的技术

对于勘探样本中的烷基苯酚以及含氮的化合物进行分布以及所具有的含量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得出油气运移以及油气资源的聚集和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含氮类的有机化合物是原油以及油岩中的一种非烃类的化合物,其在原油中的含量较低。由于其在原油中的含量较低,因此在对其进行分离时的难度较大,现今,通过不懈的研究发展出了一种新的通过对色谱和质谱进行过对比分析从而对含氮化合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现今使用此种方法已经能够完成对40多种含氮类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2.4对于包裹体分析测试技术

流体包裹体热力学研究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其是最近中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对岩石以及矿物中的流体介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烃类物质的运移方向以及存储位置等,为石油的勘探带来方便。结语本文通过对现今所主要使用的石油物质分析技术进行介绍,希望人们能够有所借鉴。

篇8:石油地质技术员述职报告

石油地质技术员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非常荣幸在能成为信息档案中心团队中的一员。20随着机制的改革,工作变换比较频繁,但不管在哪个岗位,我都尽心尽力的完成好各项工作,现就将我一年来的工作向大家汇报一下。

在思想上,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领会党的各项会议精神、基本知识和有关政治思想文件、书籍,认真领会“三个代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素质,保证了自己在思想上和党保持一致性,强化了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时刻以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同时,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年4月底,随着资料(material)站的机构调整,我从资料(material)站的副站长来到了103站担任副站长兼地质技术员。面对当时103站干部缺少,我努力的承担着副站长应尽的责任,尽最大能力为班子成员减轻压力。自油藏经营改革以来,103站一直没有地质技术员,而这次也是放弃地质技术员工作两年后重新着手地质工作,2010年还面临该站争创中石化金牌采油队的重任,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在一个岗位,就要做好这个岗位的工作。缺失两年的技术员资料(material),从头开始补,淡忘的电子方案,作图软件从头开始学。七月份管理区要举办半年地质动态分析,这不仅考查技术员对本单位动态的掌握熟悉程度,也是本单位工作经验的交流。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

里,加班加点,在补资料(material)的同时加强熟悉该站地质动态及区块开发形势,并对本站好的做法加以总结。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在管理区组织的半年地质动态分析比赛中,获一等奖。 紧张工作的同时,还参加了管理局第六届“青工技能月”系列活动中的百问不倒油水井动态分析比赛。通过网络的初赛,采油厂的复赛,使103站代表队成为代表采油厂参加管理局复赛的注采站,并以优异的成绩晋及决赛。在决赛中获三等奖。成绩不是重要的,三人小组齐心协力,相互帮助的精神一直感动鼓励着我,是我参加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 数据室的工作跟采油队完全不同,就如数据处理来说,采油队由资料(material)员前台录入的数据,在这里是由处理人员后台进行处理,而地质技术员主要是负责数据的变化分析。面对新的数据库,sql语句,不由的心里暗暗的叫苦,真的不知道如何下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性格还是让我静下心来,不懂就问,不会就学。

借来sql语言与数据库管理一书认真翻看,办公室的姐妹们热心的帮助我,帮我安装好采集平台让我练习语句,安装好数据库执行窗口,遇到问题不厌其烦的讲解,实际操作给我看,在此我非常的.感谢。经过近二个月的学习,目前我基本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工作,可以为他们繁杂的数据管理工作分担一些。分层层段合格率一直较低,而从数据来看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拥有准确的数据,就需要从源头做好工作。为了保证准确的层段合格率,首先是要规范水井的注入方式。在学习数据处理的同时,收集各区不同的管柱类型,特殊管柱通过地质所去落实,争取使这次规范工作落到实处。力争在年底把采油厂的层段合格率数据做到准确无误。

2010年辗转了三个岗位,不管在哪个岗位,我都会认真的完成岗位工作,虽然也收获一些成绩,但成绩已经属于过去,面对即将到来的2010年,我仍将继续认真的学习各项数据间的关系,争取早日在这个岗位上得心应手。 谢谢大家!

篇9: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序言

一、实习地区的地理位置

本次实习地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8′—106°31′,北纬29°50′—29°50′。实习地区为天府镇及周边地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

以下为天府镇的地图和卫星地图。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地图简介

二、自然地理状况

天府地区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高度为400至750米左右,最高为后峰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该地区山峰林立、沟谷交错,山和谷的方向大致为北东—南西向呈脉状分布,具“一山二岭两槽”的地貌特征。一山多与背斜核部一致。两槽为背斜两翼嘉陵江组的膏溶角砾岩溶蚀所形成,北西翼代家沟—后峰岩—水岚垭槽谷为前槽,南东翼张家湾—三官殿—大土槽谷为后槽。二岭为抗侵蚀能力强的须家河组的砂岩构成。区内基岩裸露,产状较陡,泥薄水浅,森林稀疏。人口密集,梯田密布,清泉暗流。两侧的上三叠统砂、泥页岩地区,峰峦叠嶂、青松翠柏、苍翠欲滴,组成一条迷人的画廊。例如金剑山、北温泉、缙云山、金刀峡等旅游胜地。

三、实习目的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加深和巩固基础地质各门课程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尤其是沉积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掌握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规范,学会收集和整理地质资料,并编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增强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分析能力,如褶皱、节理、断层,肉眼初步确定各类岩性并判断沉积环境。也可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孜孜不倦,互帮互助的精神。

四、实习的任务和要求

1、了解实习区的人文、地理、交通、经济等情况,区域构造位置,地层系统及主要构造特征。掌握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

2、确定地质填图的基本地层单位。对主要地层作剖面实测,绘制导线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剖面图。

3、通过对地层、断层、构造界限定点、连线,观察岩层产状等进行地质填图。编绘地形地质图,构造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

4、了解实习区的沉积发展史,对施家梁东岳庙,白庙子南岸,姚家沟瓦店子三条沉积相的观察描述,掌握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各类相标志特征,沉积相分析方法和岩相古地理环境恢复方法。根据相标志确定沉积相类型编绘沉积相综合柱状剖面图和相序图。

5、了解实习区的区域构造特征,发展史及主要矿产资源情况,含油气特征与断层、节理的研究方法。

6、做到“六勤”,即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追踪、勤记录、勤整理。

7、编写实习报告。

五、实习方式

老师带队,确定住处,安排路线,野外踏勘,现场教学,着重观察,重点描述,逐步培养我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习时间

XX—4—6至XX—5—5

第二部分地层及沉积、构造发展史

一、地层

实习区内褶皱强烈,最老地层为下三叠统茅口组地层,最新地层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背斜轴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并向南西发生倾伏。茅口组为背斜的核部,两翼的地层分别为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须家河组、自流井组、沙溪庙组。茅口组、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依次发生倾伏。

(一)、二叠系(p)

1、茅口组(p1m)

茅口组为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生物灰岩、砂屑灰岩、晶粒灰岩,具眼球状构造,在实习区主要沿断层零星分布,组成背斜的核部,连续沉积在栖霞组之上。

2、龙潭组(p2l)

龙潭组为黄褐色页岩,灰岩,硅化白云岩,夹有黄色中层状砂岩,植物化石碎片多,为我国南方重要的产煤层,与下覆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

3、长兴组(p2ch):厚度约

长兴组为灰色—中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生物灰岩,底中顶都含有燧石,中部最多,生物化石丰富,有蜓类、海百合、珊瑚等,含生物礁,裂缝有沥青质充填,缝孔发育,为川东地区重要的产气层,与飞仙关假整合接触。

(二)三叠系(t)

1、飞仙关组(t1f)

飞仙关组为暗紫色钙质泥岩、钙质页岩、泥灰岩,灰色薄—中层灰岩、鲕粒灰岩、泥灰岩,泥岩、页岩与灰岩互层,分为五段。与长兴组整合接触。

①飞仙关组一段(t1f1)

顶部和底部为暗紫色泥灰岩,中部为钙质泥岩,夹有页岩,灰岩透镜体,可见球状风化。

②飞仙关组二段(t1f2)

灰色薄—中层状灰岩,含鲕粒、藻纹、生物碎屑、内碎屑,缝合线发育,中上部含波痕。

③飞仙关组三段(t1f3)

紫红色钙质页岩,局部夹薄层状灰岩透镜体,生物化石丰富。

④飞仙关组四段(t1f4)

灰色薄—中层状鲕粒灰岩、泥灰岩、介壳灰岩,中上部夹黄褐色页岩(碳酸盐的盖层,为标准层)。内碎屑(以砂屑为主,也含砾屑)、泥质条带发育。

⑤飞仙关组五段(t1f5)

紫红色页岩,中部夹黄褐色泥岩、泥灰岩。

2、嘉陵江组(t1j)

嘉陵江组为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豹皮灰岩和膏溶角砾岩,岩溶发育,常形成溶洞、槽谷。可分为四段,整合于飞仙关组之上。

①嘉陵江组一段(t1j1)

灰色薄—中层状灰岩和凝泥灰岩,夹有介壳灰岩,含有藻纹、泥纹、内碎屑、生物碎屑,裂缝发育,缝合线、节理发育,中下部可见黄铁矿,揉皱,局部有冲刷面和虫迹现象。

②嘉陵江组二段(t1j2)

灰色中—厚层白云岩质灰岩、白云岩、膏溶角砾岩,灰岩为藻灰岩和豹皮灰岩,可见刀砍纹,在川东为气层。

③嘉陵江组三段(t1j3)

薄—中层灰岩,颜色丰富,有灰色、暗红色、褐色、黄褐色,含有砾屑、砂屑、泥质条带、缝合线。

④嘉陵江组三段(t1j4)

灰色膏溶角砾岩和泥晶白云岩为主,夹灰岩,刀砍纹发育。

3、雷口坡组(t2j)

灰色中层状灰岩夹白云岩、膏溶角砾岩,底为薄层绿豆岩(火山灰沉积形成,硅质颗粒,为标准层),与下三叠统平行不整合接触。

4、须家河组(t3x)

须家河组为长石石英砂岩和页岩,含煤层。分为六段,一、三、五页岩为主夹砂岩、煤层,二、四、六厚层砂岩为主夹页岩,页岩一般出露在沟谷处,砂岩在凸出,与雷口坡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①须家河一段(t3x1)

黄褐色页岩,底部砂岩与页岩互层,含有薄煤层,砂岩中可见白云母。

②须家河二段(t3x2)

黄灰色中层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颗粒均匀,发育斜层理。

③须家河三段(t3x3)

黑灰色页岩,夹煤层。

④须家河四段(t3x4)

浅黄色厚中—细粒石英砂岩,斜层理发育。

⑤须家河五段(t3x5)

灰黑色页岩夹长石砂岩。

⑥须家河六段(t3x6)

浅灰色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斜层理发育,顶部褐黄色风化壳,与上覆地层假整合接触。

(三)侏罗系(j)

侏罗系为一大套红色粘土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为潜水湖泊相沉积,与下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分五段。

1、上中统自流井组(j1—2zh)

①珍珠冲段(j1—2zh1)

紫红色页岩为主夹砂岩、粉砂岩。

②东岳庙段(j1—2zh2)

黄褐色页岩、粉砂岩,灰色中层状生物介壳灰岩。

③马鞍山段(j1—2zh3)

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砂岩。

④大安寨段(j1—2zh4)

灰色介壳灰岩与钙质泥页岩不等厚互层,粒序层理和斜层理发育。

⑤凉高山段(j1—2zh5)

灰黄色泥岩、粉砂岩、砂岩。

2、中统沙溪庙组(j2s)

①下沙溪庙组(j2s1)

紫红色泥岩夹砂岩。

②上沙溪庙组(j2s2)

紫色泥岩类杂色砂岩,分布于向斜轴部一带。

二、沉积发展史

川东地区因褶皱强烈,基本上都为三叠系以上的地层。

1、寒武纪:

川东地区为海洋环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层具明显两分性:下统为泥沙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一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少。

早寒武世川东地区为向东倾斜的混积型缓坡,为潮下低能碳酸盐沉积。

中寒武世以后,扬子区古陆不断扩大,早期的斜坡发展成镶边型碳酸盐台地。由于康滇古陆的东南部水下隆起形成半封闭海盆,气候炎热干旱,海水盐度增高,主体发育了一套化石稀少的白云岩沉积。因陆源碎屑减少,物区为康滇古陆,地壳沉积缓慢而持续。

2、奥陶纪:

早奥陶世海侵开始,海水不断向西超覆,使川东地区为浅水海洋环境,海水较寒武纪深,为碳酸盐为主夹砂泥质的开阔台地相带。海水中生物发育,水质较浑浊,只有红花园组和宝塔组为清水环境沉积。奥陶纪期间,陆源物质供应总体欠充足,沉积缓慢。奥陶纪末,海平面下降,康滇古陆与滇黔桂古陆相连,形成五峰期的滞留海盆,沉积典型的笔石页岩相。

3、志留纪:

志留纪初,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川东地区地壳抬升为陆,此后被海水淹没成为浅海,水体深,陆源物质充足,生物大量繁殖。晚志留世,再次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抬升为陆,长期遭受剥蚀而缺少上志留统、泥盆系、下石炭统的地层。

4、石炭纪:

中石炭世,川东地区为海陆过渡环境,古陆因长期遭受剥蚀而缺乏陆源物质,气候干燥,蒸发强烈,形成了一层白云岩。此后海水退出本区而缺失上石炭统地层,直到二叠纪才被海水淹没接受沉积。

5、二叠纪:

早二叠世初的梁山期,本区为海陆交互环境,气候温暖,植物繁茂,沉积了夹煤线的泥页岩和钙质泥岩。栖霞中期起,因全球气候转暖导致冈瓦纳大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本区又一次成为浅海环境,各种生物大量生长,有孔虫、蜓类广泛分布,三叶虫、笔石绝灭,陆源物质缺乏,沉积了栖霞组和茅口组的碳酸盐岩。早二叠末晚二叠世初,发生“东吴运动”,炽热基性岩浆从四川西部断裂带益处,冷却后形成暗绿色的玄武岩。火山喷发之后,海水再次侵入,形成海陆交互环境,气候温暖,植物繁盛,形成龙潭组煤系地层。此后海水加深扩大,康滇古陆缩小,变为温暖清澈的浅海,底栖生物发育,发育小型生物礁,沉积含燧石结核灰岩。

晚二叠世末期,碳酸盐快速沉积,地壳轻微抬升露出地表。

6、三叠纪:

早、中三叠世本区一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晚三叠世以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沉积占优势。

早三叠世本区为浅水海洋,陆源物充足,沉积飞仙关相区的紫红色钙质泥岩、泥灰岩、灰岩。

早三叠世后期及中三叠世早期,西部古陆抬升,大巴山古陆出现,使川东地区成为半封闭状态而出现潮上蒸发环境,白云岩广布,还有盐类沉积

中三叠世末,受早期“印支运动”,四川的构造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发生大规模海退(即拉丁期大海退),本区上升为陆地。其中发生了一次火山喷发,形成须家河底部的“绿豆岩”。

晚三叠世海侵开始,来自西边的特提斯洋,使四川成为一个巨大湖泊,气候温暖,植物繁茂,河流、沼泽发育。植物堆积埋藏后形成煤层。晚三叠世末期,地壳有过短暂的抬升。

7、侏罗纪

侏罗纪初期,气候温暖潮湿,沉积环境与晚三叠世基本一样,湖泊沉积,植物大量繁殖,水生生物也大量发育。中侏罗纪起,气候变暖,湖泊面积减小,地壳断断续续缓慢沉降,至晚侏罗世为红色泥岩及砂岩夹石膏沉积,显示干燥气候特征。

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川东地区发生强烈的褶皱运动,形成北东—南西向的隔挡式构造。

三、构造发展史

川东高褶的前地质背景,是在浅变质岩系的基底上,经晋宁运动以后,开始盖层沉积,古生代为斜坡,中生代为印支古隆起(实习区位泸州古隆起最北低端),经喜山运动改造完成。

主要动力来自南东和北西方向的对持强大挤压力,由于该区东为七跃山,西为华蓥山大断裂的制约及基底、古隆起的影响,形成北东向线状梳妆褶皱,背斜紧闭、向斜宽阔平缓的隔挡式构造。

观音峡背斜天府段的构造,是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而形成的。该区受南东—北西方向的水平挤压,形成不同规模,不同力学性质,不同方向的构造。背斜垂直主应力方向,走向逆断层是在剖面剪节理基础上形成的,平移断层是早期平面剪节理发育而成的,正断层是由于地层发生倾伏,重力差异所形成。它们均具统一力场的规律。

第三部分矿产

四川盆地为多层系的含油气盆地,主要的油气层有:p1m、p2ch、t1f、t1j、t3x。黄铁矿位于上二叠统底部的玄武质粘土岩中,规模不大。高岭土位于上三叠统长石砂岩,价值不大。建筑石材(实习区)多为飞仙关组第四段的灰岩,作为水泥原料。

第四部分沉积相分析(三条单剖面)

一、观音峡南岸(白庙子)飞仙关组下部剖面

1、前言

白庙子飞仙关组下段剖面位于观音峡嘉陵江边,剖面完整,各种相标志明显。由于江水的原因,底部未出露,被淹没。

2、沉积特征及环境分析

沉积特征:

①t1f1(未见底)

16—22层:暗紫色薄—中层钙质泥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下部层理发育,可见波痕,上部有低角度纹层,含少量交错层理,具生物碎屑、砾屑,韵律明显。

23—26层:暗紫色中—厚层钙质泥岩,中部夹微细纹层灰色灰岩并含砂屑,上部夹薄层砂屑灰岩并呈透镜体分布。

27—29层:暗紫色泥灰岩。下部中—厚层,夹透镜状砂屑灰岩,水平纹理明显,具斜层理,局部含生物碎屑。上部为薄层状夹钙质泥岩,含透镜状条带灰岩,顶部纹层发育。

30—33层:暗紫色薄—中层钙质泥岩夹薄层灰岩透镜体,底部含藻纹,顶部含页岩,可见藻纹。

34层:紫灰色厚层藻纹砾屑灰岩,从底至顶层理变薄,砾屑先变大再变细,排列混乱无规律,风暴沉积形成。

35—38层:下部为暗紫色页岩;中部为暗紫色薄—中层泥灰岩夹灰岩透镜体;上部薄层状砂屑灰岩与页岩互层,其顶部页岩为黄褐色,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发育,具波痕。

②t1f2

39—40层:灰色薄—中层状砂屑灰岩,中下部斜层理、交错层理发育,局部可见丘状层理和羽状层理;顶部平行层理发育,色浅粒粗,可见生物碎屑。

41—44层:灰紫色薄—中层鲕粒灰岩,下部鲕粒往上逐渐变大,中部和下部波痕相当发育,波高与波长都很大,上部夹紫红色页岩。

45—46层:下部为紫红色页岩,含紫色藻纹层,水平层理发育:上部为灰色中层藻纹灰岩夹灰岩和页岩。

③t1f3

紫红色钙质泥岩,黄灰色泥灰岩夹薄层生屑凝粒岩。未见顶。

环境分析:

飞仙关组一段基本上属于浅海陆棚相,主要为暗紫色钙质泥岩、泥灰岩和砂屑灰岩。飞仙关组二段为潮坪相,主要为灰色的砂屑灰岩、鲕粒灰岩、藻纹灰岩和灰岩。

①、16—26层为浅海陆棚相中的外陆棚亚相,沉积以中层状水平层理为主的暗紫色钙质泥岩为主并夹有砂屑灰岩透镜体,可见少许波痕和交错层理,钙质泥岩的厚度大。表明沉积水体较深,环境开阔,水动力条件较弱,生物不发育(种和数稀少,可能是由于三叠纪早期的火山喷发所造成)。

27—33层为浅海陆棚相中的内陆棚亚相,沉积以薄层至中层乃至厚层状水平层理为主,以泥灰岩作为内外陆棚的边界。岩性为暗紫色泥灰岩和钙质泥岩夹灰岩透镜体,含微细纹层、藻纹和生物碎屑,表明水体较外陆棚浅,环境安静,水动力弱。

②、34—40层为潮坪与陆棚的过渡带。下部(34层)为紫灰色厚层藻纹砾屑灰岩,先逆粒序后正粒序沉积,单层厚度大,砾屑颗粒大、排列混乱无规律,表明水动力强,为风暴沉积形成的风暴岩(砾石被打碎、叠置、迅速堆积而成)。中部(35—38层)沉积为暗紫色的页岩、泥灰岩、砂屑灰岩,仅局部可见斜层理、交错层理和波痕。岩性多,厚度小,说明陆源物少类多,环境相对安静,几乎不受波浪潮汐作用的影响,为潮下低能泥坪沉积微相。上部(39—40层)沉积以灰色中层砂屑灰岩,层理发育(斜层理、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丘状层理和羽状层理),含少许生物碎屑。表明水体动荡不定,受波浪作用明显,为过渡环境的潮汐通道沉积。

③、41—46层为潮坪相。

41—44层沉积为灰色薄—中层鲕粒灰岩,波痕发育并且波高、波长大,层内鲕粒直径向上逐渐增大,表明水体清澈,水动力强,受波浪冲刷回流作用形成,为潮下鲕滩沉积。

45—46层沉积为紫红色页岩、紫色中层藻纹灰岩和灰岩,发育藻纹层和水平层理,说明水体相对安静,水体浅,为朝上—潮间带的藻泥坪沉积。

3、剖面沉积发展史

飞仙关组一段为较稳定的浅海陆棚相,沉积了一套厚度较大的钙质泥岩,安静的水体使得水平层理发育,可能由于火山的喷发造成这段时间生物不发育。到飞仙关组二段时期,气候温暖,陆源物丰富,地壳轻微下降,为潮坪环境沉积,受波浪,潮汐和风暴的影响,水体动荡,波痕层理发育,其中最明显的是形成了一套风暴浊积岩。

4、小结

本文的沉积环境分析基本上符合各种沉积相的特征,水体大致为由深至浅的环境。各种沉积微相的划分还不是很准确,尤其是微相间的界限不明确。飞一段可作为油气的盖层,飞二可作为油气的生油层。

二、姚家沟嘉陵江组一、二段沉积相剖面

1、前言

该剖面位于北碚代家沟以北约10公里的瓦店子姚家沟小煤矿公路侧。地层发育完好,整合于飞仙关组之上。

2、沉积特征及环境分析

沉积特征:

①t1j1

1—16层:灰色薄—中层状泥晶灰岩为主,夹砂屑、砾屑、晶粒灰岩,下部含藻纹、生物钻孔、水平层理,中部含鲕粒、波痕和白花斑,上部具白色花斑、生物碎屑、鲕粒、泥纹、生物钻孔、水平层理。

17—40层:灰色薄—中层状凝粒灰岩、泥晶灰岩为主,夹砂屑、砾屑、藻纹灰岩,下部含藻纹、泥纹和白色花斑;中部含生物碎屑,具有冲刷面和楔状、透镜状层理,含有黄铁矿晶体;上部含鲕粒、生物碎屑,顶有交错层理和单向斜层理。

41—49层:灰色薄—中层泥晶灰岩夹凝粒灰岩、砂屑灰岩,局部含砾屑、生物碎屑、藻纹,顶和底含黄铁矿晶体,含白花斑。

50—58层:下部为灰色薄—中层凝粒灰岩夹泥粉晶灰岩并含黄铁矿晶体,上部为褐灰色中层泥粉晶灰岩。揉皱现象明显。

59层:灰色薄—中层泥晶灰岩夹凝粒灰岩、砂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生物钻孔特别发育。

②t1j2

60—62层:下部为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中部为褐色厚层细粉晶灰质白云岩,上部为膏溶角砾岩和白云岩。

63—66层:深灰色膏溶角砾岩夹泥晶白云岩和泥晶灰岩,底和顶为黄褐色页岩。

67—70层:膏溶角砾岩与灰褐色中—厚层泥粉晶白云岩互层。

71层:膏溶角砾岩,底含蓝黑色泥岩。

72—74层:下部为褐色中—厚层泥晶、粉晶白云岩夹砂屑、砾屑白云岩;中部为褐色薄—中层泥晶、粉晶白云、砂屑、砾屑白云岩、灰质白云岩;

上部为泥粉晶白云岩,未见顶。

环境分析:

嘉一段为碳酸盐岩台地泻湖沉积,主要为灰色薄—中层泥晶灰岩、凝粒岩,嘉二段为碳酸盐岩台地浅滩沉积,为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

①、t1j1

1—23层为浅滩亚相,沉积为薄—中层的凝粒灰岩、泥晶灰岩夹砂屑、砾屑灰岩,含有鲕粒、生屑、藻纹、泥纹、波痕、水平层理、生物钻孔,表明沉积的环境水体浅,水动能较强,养分充足,生物发育。不时受波浪作用和风暴作用,可能形成了7—16层的风暴岩相(含砂屑、砾屑多),也可能是离物源区近而沉积的。

24—40层为浅水泻湖亚相,沉积为灰色薄—中层的凝粒灰岩、泥晶灰岩夹藻纹灰岩、含砾屑砂屑灰岩。鲕粒、冲刷面、透镜状层理、交错层理、单向斜层理,表明环境能量高,受波浪和潮汐的作用明显,含藻纹和生物碎屑则说明为氧气较充足的浅水环境,局部含有黄铁矿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水体安静,但是大多时候不稳定。

41—58层为深水泻湖亚相,沉积为灰色薄—中层的泥粉晶灰岩夹凝粒灰岩,黄铁矿晶体发育,单层的层理不明显,可见少量藻纹、生物碎屑。说明沉积环境安静,水体深,生物不发育,受波浪的作用弱。

②t1j2

60—71层为潮上萨布哈亚相,沉积为中—厚层的泥粉晶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发育说明沉积环境干旱炎热,蒸发作用强烈,经常暴露于地表,使得该环境几乎不含生物。偶尔海水泛侵,带来了一些泥质,沉积了薄层的蓝黑色泥岩和黄褐色页岩。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四个微相:60—62层为灰质云坪、膏云坪微相;63—66层为膏坪;67—70层为膏云坪:71层为膏坪。

72—74层为潮间坪亚相,沉积为薄至中层甚至厚层状泥粉晶白云岩,说明水体盐度高,生物不发育,没有经常暴露与水面,厚度大表明水体较安静,沉积速度快,陆源物多。

3、剖面沉积发展史

嘉一段早期发生了海侵,规模不大,水体稍有变深,但任受波浪潮汐的作用,各种层理发育,生物大量繁殖,尤其是浅水带的水平生物钻孔发育,中期水深达最大,发育了黄铁矿晶体,晚期海水逐渐退去,嘉一整体为一个水体由浅—深—浅的过程。到嘉二段时期,大规模的海退使岩层频繁的暴露于地表,气候干旱炎热,海水蒸发强,形成了一整套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

4、小结

嘉一与嘉二可以构成一个沉积旋回,即海侵和海退。嘉一中的含砂屑和砾屑灰岩的沉积环境特征不是很明显,有可能为潮汐作用形成的。嘉一段为泥晶灰岩和凝粒灰岩,可以作为油气的盖层,如果黄铁矿发育好的话也能作为矿床。

三、施家梁侏罗系自流井群东岳庙段沉积相剖面

1、前言

该剖面位于嘉陵江边的施家梁小学附近,东岳庙段整合于下覆的珍珠冲段,与上覆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该剖面出露完整,使得观察描述方便。

2、沉积特征及环境分析

沉积特征:

1—6层:紫红色薄—中层泥质粉砂岩为主,夹石英砂岩(底部)、泥页岩、粉砂质页岩、粉砂质泥岩、硅质粉砂岩(中部),顶部含泥质结核。

7—12层:黄褐色—灰色薄—中层状生物介壳灰岩夹黄褐色页岩,顶部为一层灰褐色页岩,生物化石丰富、完整。

13—14层:下部为灰色页岩,上部为钙质页岩和粉砂质页岩。

环境分析:

东岳庙段为淡水湖泊相,沉积为粉砂岩、泥页岩和生物介壳灰岩。

1—6层为滨浅湖沉积:沉积物颜色较深,颗粒由粗到细,单层厚度小,含泥质结核,无生物发育。说明距岸近,水动力强,湖浪的回流冲刷淘洗对沉积物的改造作用强,水位浅,沉积物有时露出水面,氧化作用强。

7—12层为浅湖沉积:沉积物颜色浅,水生生物繁茂,化石丰富,保存完好,为薄壳的底栖生物,受波浪和潮汐的回流作用,发育了薄层的页岩。

13—14层为滨湖:沉积物颜色深,生物不发育。

3、剖面沉积发展史

东岳庙段处于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的浅湖—滨湖且湖底开始抬升的沉积环境,沉积物的颜色自下而上呈紫红色—黄褐色—灰色,反映出一个干燥—半干燥—温湿的气候环境。此后有过短暂的暴露。

4、小结

东岳庙时期水体为一个由浅—深—浅的过程,浅湖生物发育,处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

第五部分构造特征及分析

1、特征简介

天府地区的观音峡背斜属于川东南褶皱带,华蓥山大背斜向南分支的一个背斜,背斜轴线为北东—南西向。核部地层为龙潭组,两翼为长兴组、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倾角较陡,北西翼大于南东翼。褶皱总体为一个线状紧闭向南西倾伏的不对称背斜。

断层发育,基本发育在背斜的核部和南东翼上,多为走向断层。此次实习共发现了12条断层,其中10条为逆断层,一条正断层,一条平移断层。

此外,构造缝合线、节理也相当发育,还有南端侵蚀作用形成的两个侵蚀窗。

2、断层分析

①f1:楼梯沟逆断层

该断层位于铁厂沟至仰天窝一带,上盘地层主要为龙潭组地层,由于断层作用,出露了一段茅口组地层,下盘地层为龙潭组和长兴组地层,断层产状为310°∠70°,断层在仰天窝一带发育在龙潭与长兴组界限处,因此,断层形成时间为长兴期之后。f1为早期x型剪节理形成的高角度逆断层。

断层证据:地层缺失,毛口组地层仅出露了一段;地形为沟谷地带;有串珠状的泉眼存在。

②f2、f3:小屋基逆断层

这两条断层位于后槽的张家湾至三官殿一带,f2的上盘地层为t1f3(产状为138°∠45°),下盘为t1f4;f3的上盘地层为t1f4,下盘为t1f5和t1j1(产状为134°∠51°),f2的产状为312°∠60°,发育在t1f4中并进入了t1f3中。因此f2形成时间为f4时期,为早期x型剪节理形成的高角度逆断层。断层f3的产状为308°∠60°,f4几乎全被切穿,f5呈透镜体出露一部分,断层形成时间为j1时期,为早期x型剪节理形成的高角度逆断层。

断层证据:f4与f3地层变薄,几乎缺失整套f5的地层;可见断层角砾岩。

③f4:三官殿逆断层

断层位于三官殿—沙树湾—长田坎,上盘地层为f3紫红色钙质页岩(产状为135°∠51°),下盘地层为f4的灰岩(产状为128°∠66°),断层产状为318°∠28°,断层切穿了f4与f5,进入f3和j1。因此断层形成于j1时期之后,为追终晚期剖面x型剪节理形成的低角度逆断层。该断层有可能在长田坎处开始进入f3并一直往南西延伸至芹菜田附近(此处f3地层中可见明显的断层现象,拖拉牵引的特征明显),在三官殿处地层被覆盖严重,断层可能进入j1或者与f3或f2构成了一条断层

断层证据:在长田坎处f4地层突然变厚,到沙树湾一带f4和f5地层又突然消失。

④f5:天台寺逆断层

断层为与廖家坡至天台寺一段,上盘为f1紫红色钙质泥岩(产状为139°∠25°),下盘为f2灰岩和f3的钙质页岩(产状为135°∠51°),产状为310°∠30°(或者130°∠30°,断层被覆盖,没有确切的断层面存在),断层切穿了f2地层进入f1。断层形成时间为f3时期之后,为追终晚期剖面x型剪节理形成的低角度逆断层。

断层证据:f2地层变薄甚至消失,造成f1与f3地层界线不明。

⑤f6、f7:廖家坡正断层、逆断层

断层为于廖家祠堂至菠萝山一带,此处岩层的产状混乱。f7(逆断层)上盘为p2ch的结核灰岩,下盘为p2ch的'结核灰岩和f1的钙质泥岩,断层产状为126°∠44°断层形成于f1时期,为追终晚期剖面x型剪节理形成的低角度逆断层。f6(正断层)的上盘为p2ch的结核灰岩和f1的钙质泥岩(产状为264°∠44°),下盘为p2ch的结核灰岩和f1的钙质泥岩(产状为302°∠49°),断层产状为302°∠60°,形成于f1时期后但比f7晚,使f7错断,为地层倾伏而形成的横纵断层。

断层证据:岩层产状混乱,构造线中断;老地层位于新地层之上;有断层角砾岩存在;沟谷发育。

⑥f8、f9、f10:螃蟹井逆断层

断层位于螃蟹井至走马岗附近。f8的上盘为f1紫红色钙质泥岩和f2灰岩(倾向为南东向),下盘为f1、f2(倾向为北西向)、f3的地层,断层倾向为北西向,倾角不明,形成于f3之后。f9的上盘为f1,下盘为f1和f2,基本上沿f1和f2的界线发育而成,向南进入f1中并逐步消失,断层倾向为北西向。f10的上盘为f1和f2,下盘为f2和f3,与f2几乎平行延伸,向南进入f1中,断层倾向为北西向。f9、f10使f2地层被错断甚至消失。断距大,可能为追终晚期剖面x型剪节理形成的低角度逆断层。此处构造复杂,尤其是f2地层的出露情况不明朗,使得断层的延伸方向存在不确定性。

断层证据:构造线突然中断;地层发生了倒转;地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沟谷深,地形陡。

⑦f11:水岚垭逆断层

断层位于水岚垭附近。上盘为f3紫红色钙质页岩和f4的灰岩,岩层产状为321°∠56°;下盘为f4的灰岩,产状为303°∠30°。断层产状为130°∠40°,断层线由f4进入f3与f4的分界处,然后向东北进入f3中。断层形成于f3时期,为追终晚期剖面x型剪节理形成的低角度逆断层。

断层证据:地层厚度变薄;老地层出露与新地层之上;具有拖拉牵引现象。

⑧f12:芹菜田平移断层

该断层位于芹菜田水库旁,为右行平移断层,断层走向为110°—290°,长约500米,东端消失于j1中,西端消失于f3中,f4、f5、j1发生明显的错位,断层形成于j1时期之后,为纵弯褶皱作用形成的早期平面x剪节理发育的斜向、小型平移断层。

断层证据:f5被错断;f4与f3界线突然中断;断层角砾岩发育;断层面破碎现象明显,裂缝和节理发育。

断层角砾岩

三、侵蚀窗

在螃蟹井附近,由于水流的不断侵蚀,使f1下覆的长兴组地层露出地表,形成了一个长150米,宽100米的椭圆形侵蚀窗。

在毛狗洞,则由于侵蚀作用,使f1下覆的f2出露,形成了一个长260米,宽240米的近似于圆形的侵蚀窗。

第六部分总结

本次基础地质实习让我初步的了解到地质这门学科到底是怎么去研究,研究什么,研究的目的又是什么。地质主要是通过野外地质考察,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去研究某地区各地层岩性、构造等问题,探明资源矿产的种类、储量和可采量,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

野外地质实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每天老师带队出行,爬山、走路,还要观察、描述和记录地质信息。虽然很累,但是也很快乐,我们可以浏览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同学间互帮互组的品德,增进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感情。

我觉得我们科技学院的学生出去实习时,真的要不怕苦,不怕累,要给当地的人留下好的精神面貌。实习期间因为春季多雨,进程被耽误了几天,有一些相剖面没看,还有就是断层的断距测量,这是让我感到有些遗憾的。在这里,要感谢实习的老师,教给我们很多东西,有知识,也有为人处世的道理。

篇10: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一  、实习地区的地理位置・・・・・・・

本次实习地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8′-106°31′,北纬29°50′-29°50′。・・・・・・・・・・・・・・・・・・・・・・・・・・・・・・・・・・・・ 实习地区为天府镇及周边地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

以下为天府镇的地图和卫星地图。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地图简介

二、自然地理状况

天府地区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高度为400至750米左右,最高为后峰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该地区山峰林立、沟谷交错,山和谷的方向大致为北东-南西向呈脉状分布,具“一山二岭两槽”的地貌特征。一山多与背斜核部一致。两槽为背斜两翼嘉陵江组的'膏溶角砾岩溶蚀所形成,北西翼代家沟-后峰岩-水岚垭槽谷为前槽,南东翼张家湾-三官殿-大土槽谷为后槽。二岭为抗侵蚀能力强的须家河组的砂岩构成。区内基岩裸露,产状较陡,泥薄水浅,森林稀疏。人口密集,梯田密布,清泉暗流。两侧的上三叠统砂、泥页岩地区,峰峦叠嶂、青松翠柏、苍翠欲滴,组成一条迷人的画廊。例如金剑山、北温泉、缙云山、金刀峡等旅游胜地。

三、实习目的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加深和巩固基础地质各门课程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尤其是沉积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掌握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规范,学会收集和整理地质资料,并编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增强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分析能力,如褶皱、节理、断层,肉眼初步确定各类岩性并判断沉积环境。也可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孜孜不倦,互帮互助的精神。

篇11: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石油地质特征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石油地质特征

勘探程度较低的`乌什凹陷在乌参1井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那么该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勘探前景如何呢?综合多种资料分析认为,该区构造演化可大致分为:泥盆-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白垩纪、早第三纪-晚第三纪中新世、晚第三纪中上新世-第四纪等5个阶段;区内发育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等3 套主要优质烃源岩,是该区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资源基础和保障;下第三系、白垩系储层发育,与上覆盖层组成多套储盖组合,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场所;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成藏表现为晚期供气、晚期运聚、晚期成藏及再聚集的特征.最后得出结论:乌什凹陷具有非常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最为重要和现实的地区之一.

作 者:刘玉魁 闵磊 冯游文 王建宁 LIU Yu-kui MIN Lei FENG You-wen WANG Jian-ning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 刊 名:天然气工业  ISTIC PKU英文刊名:NATURAL GAS INDUSTRY 年,卷(期): 27(1) 分类号:P61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乌什凹陷   石油地质学   特征   油气藏形成   生储盖组合   勘探前景  

篇12:煤和石油教案

煤和石油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了解“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对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有大致印象。

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节约能源并为开发新能源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归纳相结合。

教学用具

药品:石油。

其它: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煤和石油一定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 ]

A.碳 B.氢

C.氧 D.硫

2.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

A.甲烷 B.煤

C.石油 D.乙醇

3.下列物质中不具有固定沸点的是 [ ]

A.液态氧 B.干冰

C.石油 D.酒精

4.下列各组物质,元素组成相同的是 [ ]

A.金刚石、石墨 B.甲烷、甲醇

C.乙醇、乙酸 D.煤、石油

5.下列物质的燃烧产物,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附2:课堂练习答案

1.A 2.A、D 3.C 4.A、C 5.D

附3:随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石油 B.煤

C.甲烷 D.乙醇

2.天然气和石油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

A.碳、氧 B.碳、氢

C.硫、碳 D.硫、氧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工业制二氧化碳 B.石油炼制汽油

C.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D.酒精燃烧

4.下列物质不能燃烧的是 [ ]

A.甲烷 B.乙醇

C.煤 D.碳酸钙

5.下列物质不能作为能源的是 [ ]

A.天然气 B.二氧化碳

C.氢气 D.煤

篇13: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及管理办法论文

[摘要]

石油地质档案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石油地质档案不仅是石油勘探与开采方案制定的基础依据,同时也是油田开采技术创新的宝贵资料,因此做好石油地质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保证其他工作的基础。本文主要从石油地质档案的特殊性及其管理办法进行分析,以便为相关工作人员及研究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篇14: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及管理办法论文

0引言

从实际角度来看,石油地质档案本身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这也决定了其管理也与其他领域的档案管理工作有所差异,本文将从石油地质档案的特殊性着手展开分析,并探讨其有效的管理办法。

篇15: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及管理办法论文

石油地质档案的特殊性是决定其管理工作特殊性的基础,石油地质档案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形成过程

石油地质档案一般是在石油开采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十分漫长,这与石油开采的特征有着密切联系。石油开采的不同阶段其地质情况与油层动态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要想确保档案齐全完备,必须要随着油层开采时间的推进,不断增加新的材料,阶段性进行归档。

1.2形成材料

石油地质档案是石油企业认识和开发地下油层的重要依据,而石油地质档案的形成材料一般很难直接通过勘探获取,而是由技术人员根据仪器测试的结果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推断获得的,具有间接性的特征。而这些间接性的档案材料,对于石油开采的整个过程又是至关重要的。

1.3反映对象

石油地质档案主要反映的是原油和天然气在地下深处存在的环境条件及其勘探开发过程中与开采中的变化动向等等。这些状况及变化动态只能依据从地下取得的大量测试数据及少量岩芯、岩屑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了解认识。

1.4利用情况

石油地质档案是指导原油生产的重要材料依据,其在原油生产中的利用是十分频繁的,这主要是由原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衔接的紧密性所决定的。原油生产过程中,油气井开发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油气井的利用价值判断需要以档案资料作为基础依据,而油气井开发过程中的钻井、勘探、测井、压裂等各个环节也都需要以档案资料作为指导依据,档案资料能否充分有效的运用,影响着原油生产计划及决策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决定着原油生产的最终效率与质量。

1.5横向联系

在石油开发的过程中,地质情况与条件的复杂性是石油企业所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在新地块及新地层的开发过程中,很难凭借以往开采经验制定出完全可行的钻井开发方案。这就需要利用新开发区域附近老地块、地层的地质档案资料,来更加科学合理地判断新开发地块地层的地下情况,而同样对于新钻井的认识,也需要以附近已有钻井的档案资料作为参考依据,这也使得石油地质档案的横向联系相对更加密切。

篇16: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及管理办法论文

2.1以专业分类为依据,进行统一化管理

由于石油开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综合性,其中所涉及的专业较多,常规档案管理办法容易产生遗漏,因此,在石油地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专业分类为依据,实行分专业的统一化管理的方法,保证档案归类的合理性以及归档的完整性。在实际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过程中,应针对勘探、开发、钻井、测井、试油、修井等具体专业进行分类,并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章程,配置统一的档案柜、资料盒、文件盒(袋)等,并根据专业不同进行明确的标注,严格按照管理制度章程的要求执行归档、立卷、调用、销毁等管理工作,确保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并保障档案资料的有效利用与价值的良好发挥。

2.2建立档案资料汇交中心

石油地质档案资料与原油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由于其形成过程的特殊性,也使得其在管理中需要建立档案资料汇交中心来提高档案资料报送、获取、积累以及使用的效率。汇交中心的'建立,不仅能够满足随时报送的需求,其也为石油地质档案形成的漫长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积累以及定期立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保障了档案归档及集中管理的时效性。同时,通过汇交中心也能够为与油田开采相关的科研、测井、试油单位的资料获取与利用提供便利的条件,从而提高石油地质档案的利用效率,也能为原油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推动作用。

2.3着眼微观,做好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要结合石油地质档案的特殊性,加强微观管理工作,主要可以从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及利用四个方面着手。档案资料收集方面,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于重要的记录材料,如钻井观察、测井等,应及时完整归档,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原始记录材料,应在统一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归档,应能够准确反映出真实的油层动态、油气分布等地质情况。在档案的整理方面,要注意结合石油地质档案形成的阶段性特征,分阶段对石油地质档案的相关材料进行及时整理,并根据油田开发以及原油开采的进度与过程,随时收集和积累相关的档案资料,并进行阶段性的立卷以及归档,确保档案的齐全完整。在档案的保管方面,应注重根据石油地质档案的形式、分类以及所对应的井号等,采取相应保管方式,应适应档案的保存形式与档案保管室的空间条件,并要满足后续积累的需求,确保档案保管有序规范。在档案的利用方面,应考虑到石油地质档案利用的频繁性特征,可采用将档案复印分发至各部门资料室或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进行档案资料的拷贝、远程传输等灵活性的方法,以便于档案的有效利用,并避免档案的损坏丢失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充分发挥石油地质档案的使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延琴.如何有效保管好石油地质档案[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7).

[2]孙美荣.浅谈地勘单位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与利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4).

篇17:煤和石油的教案

煤和石油的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铁的性质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对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有大致印象。

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节约能源并为开发新能源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归纳相结合。

教学用具

药品:石油。

其它: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煤和石油一定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 ]

A.碳 B.氢

C.氧 D.硫

2.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

A.甲烷 B.煤

C.石油 D.乙醇

3.下列物质中不具有固定沸点的是 [ ]

A.液态氧 B.干冰

C.石油 D.酒精

4.下列各组物质,元素组成相同的是 [ ]

A.金刚石、石墨 B.甲烷、甲醇

C.乙醇、乙酸 D.煤、石油

5.下列物质的'燃烧产物,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附2:课堂练习答案

1.A 2.A、D 3.C 4.A、C 5.D

附3:随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石油 B.煤

C.甲烷 D.乙醇

2.天然气和石油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

A.碳、氧 B.碳、氢

C.硫、碳 D.硫、氧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工业制二氧化碳 B.石油炼制汽油

C.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D.酒精燃烧

4.下列物质不能燃烧的是 [ ]

A.甲烷 B.乙醇

C.煤 D.碳酸钙

5.下列物质不能作为能源的是 [ ]

A.天然气 B.二氧化碳

C.氢气 D.煤

篇18:煤和石油 教案一

煤和石油 教案(一)

煤和石油 教案(一)

教学过程:

【阅读教材】思考题:

1、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能源是什么?

2、为什么说“煤是工业的粮食”及“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3、煤是怎样形成的.,将煤进行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产品及用途是什么?

4、石油是怎样形成的,石油炼制的产品及其用途是什么?

【视频】“煤的综合利用”、“石油化工产品”

【板书设计】

第八节 煤和石油

一、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2、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3、石油产品概述:

二、“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篇19: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论文

随着工业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石油能源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我国作为石油资源消费大国,庞大的石油消费需求,使得我们必须加强石油勘探工作,只有提升勘探水平,才能做好石油开采工作。做好石油勘探必须强化对石油地质的认识。在石油勘探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了解和弄清楚石油的地质类型。这项工作对探寻石油存储和开采意义重大。

1石油地质类型分析

结合一系列科研结果,以及科学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各个地区的地质都是丰富多样的,其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地下运动,从而构成了一个区域独有的地质状况。石油资源作为一种深藏在地底下的资源,而起分布也有着一定规律性。所以想要弄清某一地区石油储藏情况,就必须着重研究这一地区的地质条件,通过总结规律,从而形成关于含油区域及生油区域的实质性认知。

1.1生油地质层

该层是石油开采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岩层。该层中含有油气资源的部分,通常也被称为生油气岩。而结合不同岩石特性,又可以分为碳酸盐岩和泥质岩。这两种岩石都非常适合生物的繁衍生殖,因此该地质层有生油的最佳环境。在油气资源勘探过程中,只要发现了这一地质类型,基本都会蕴含着大量能源。

1.2储集地质层

该层次分布极为广泛,同时又很集中。而想要构成储集层,必须具备两大条件。首先必须有相当数量的孔隙。孔隙是储存液体、气体油气资源的前提。再者还要让油气资源能够在这一层中流动,此外还能对流体进行渗透和有效过滤。而这一储集层中的岩石主要包括碎屑岩石、变质岩和泥岩等等。当前发现的陆相油气储存基地,多为碎屑岩储集层,另外一种则是碳酸盐储集层,其主要分为孔隙和裂缝。一方面能够有效储集油气资源,同时也能帮助储存资源自由流动。

1.3盖层地质

这一层是指为了有效预防油气资源上溢,从而将其封闭,进行储存的地质层。该层可以及时预防油气资源流失,从而最大限度保存油气资源。而盖层的好与坏,往往也直接影响都石油储集层的'保存时间和效果,而这一层的分布范围,直接会影响到整个油气田的分布和具体区域。因此,勘探盖层也是寻求油气资源的重要依据。这一地质层的岩石主要特征就是孔隙度很低,其主要原因就是能够有效抑制油气资源的上溢。

2地质类型特征

结合油气存储状况,可以将油气田存在的地质类型分为常规油气田地质和非常规油气田地质[1]。

2.1非常规油气田地质特征分析

以往在油气资源勘探过程中,往往会僵化思维,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代陆相盆地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资源。在该地质层内部含有大量烃源岩有机质,其整体地层环境比较好,能够对油气资源长期储存。而在盆地的中心,其凹陷部分则是储存油气资源最好的位置。这一类有机质能够大面积的发育。整个盆地的中心部分,含煤层和泥页岩分布在一起,其长期接触和发展,为形成大规模的封闭层和油气资源的持续储藏提供了重要基础。在面积比较大的斜坡区域,便利于发布大规模的沉积构造,从而帮助发育页岩气等,斜坡区域与盆地中心类似的地质状况,也为油气资源发育和储藏提供了重要帮助。

2.2常规油气田地质特征分析

常规油气田是指结合多个油气田储藏状况所作出的系统化归纳,其主要分布在四大区域。即为大陆边缘区域、克拉通正向构造区域和特提斯构造区域,以及前陆冲断区域。其具体特征为:首先,在大陆的边界地带,因为地壳的运动,也成为发育油气资源的最佳地方。由于地壳的运动,使得部分大陆出现锻炼,逐渐形成油气田。其次,是克拉通正向构造区域,该区域构造发育较早,很早就形成了圈闭组合,经过长时间发育,古代隆起这一成熟地貌则成为优质储集层发育的良好载体[2]。此外,特斯提构造区域是结合地质和气候所发育起来的油气资源储藏地。该地质类型是海相油气烃源岩的典型象征。前陆冲断区域则是由于前陆盆地是构成大油田的地质构造。通常构成带状和排状分布,这不仅能便于集聚油气资源,同时也能将资源有效封闭储藏起来。

3结束语

通过提高对石油地质的认识,能够有效帮助我们在开展石油勘探工作之前,结合多样化的地质类型,采用与之相对应的勘探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对石油地质类型的认识是其前提。因此,一旦对石油地质认识不到位,就很难认识到该地质的基本状况,以及对石油勘探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石油开采的效果。所以必须区分不同石油地质类型,同时认清不同石油地质类型对勘探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小方.石油地质类型及其区域特征[J].科技传播,,(2):67-71.

[2]刘志.石油地质对石油开采难度的影响分析[J].勘探开发,2014,(10):59-62.

篇20:石油地质类型中石油勘探工作探析论文

石油地质类型中石油勘探工作探析论文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较为稳定,与此同时我国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各项科学技术措施发展和应用的速度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随着各项较为先进的技术措施在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中得到应用,逐渐形成将多学科系统研究作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勘探机制,假如说想要对一起区域当中的油气含量形成全面且明确的了解的话,那么就应当在横向上对其变化规律形成一定的了解,最终自然也就可以将利用率较高的含油区域找寻出来,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地质类型和石油勘探工作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分析,希望可以在今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起到一定程度的节俭性作用,最终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石油;地质类型;勘探;工作;关系

前言

在各项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逐渐得到应用的情况之下,我国石油勘探领域当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将多学科系统研究作为基础的综合性勘探机制,这一个综合性机制是将现代化石油地质理论知识以及唯物辩证主义哲学作为指导精神,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石油勘探行业中使用到的技术措施逐渐向着集成化和精细化的方向转变,并逐渐的进入到油气开发领域当中,在对相关的调查工作得到的结果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将有效性比较强的勘探技术措施作为手段,以此为基础使得沉积带有一定的多旋回性。在整体综合性勘探机制当中,各个区域当中的地壳运动基本上都是可以总结出来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因此是应当将研究区域等地质构造情况作为出发点,假如说想要对某一个区域当中的油气保有数量形成一定的了解的话,针对地壳运动和地质情况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分析。

1.首先针对石油勘探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地质类型展开研究分析工作

我国范围之内不容区域当中的地质具体构成结构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再加上地壳运动本身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在长期的地壳运动过后会形成一定的沉积问题,在经过长时间的沉积以及积累之后就会形成一定数量的地质层,所以在石油勘探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应当将地质研究和地质具体构成结构探测工作妥善的完成,只有在石油勘探工作人员对地质具体构成结构形成全面且明确的了解之后,才可以使得后续的石油勘探工作顺利开展,现阶段我国石油勘探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会对从事石油勘探工作的人员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石油勘探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地质类型变化问题形成一定的了解,与此同时也应当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明确的将生油区域以及含油区域找寻出来。生油区域,生油层其实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石油资源的岩石层,含有石油的省油层一般情况之下都是位于烃源层的底部位置之上。生油层这一个层面当中的岩石一般情况之下是由泥质岩石以及硫酸盐岩构成的,构成生油层的岩石当中含有数量众多的生物灰岩、粘土以及页岩等等。碳酸盐岩层一般情况是由泥灰岩以及生物灰岩构成的。假如说生油层当中具备石油资源生成的条件的话,泥质岩和碳酸盐岩是可以在相关条件具备的情况之下生成石油以及天然气的。生油层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除去可以形成石油之外,也是生物体繁衍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区域。储集层隶属于岩层包含的范围之内,是在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只有形成的,岩层只有在满足抑或是具备一定的条件的情况之下才可以生成储集层,岩层本身应当具备一定的空间,一般与可以使得流体容纳工作得以顺利的完成,除此之外岩层是应当具备一定的渗透能力,只有当岩层本身具备一定的容纳性以及渗透性之后,才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储集层。我国范围之内的储集层一般情况之下可以划分为变质岩、火山岩以及泥岩,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三种类型的岩层是有一定的层次以及规律,一般情况之下可以将各个地区的.储集层具体构成结构明确的找寻出来。除去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一个问题之外,储集层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再次划分,在对岩石层进行在此划分的情况之下,可以而演变为不同类型的岩石层。从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影响来说,在进行地质勘探过程中,由于油层开采数量很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开采方式,并且要不断改造石油勘探工作方式。针对呈现褶皱地质构造情况,作为地质勘查人员要重点分析地质构造形态,重点分析裂缝问题,为石油勘探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岩层分析过程汇总,要重点分析构造力和裂缝之间的关系。由于受力结构比较复杂,就会产生不同类型的裂缝,需要勘探人员根据局部构造的特点,分析裂缝位置。在通常情况下,构造形成时间与油气存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构造与油气形成时间接近,就会产生有利的凝聚比,从而为石油勘探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世界范围之内各个国家都呈现出来一种资源匮乏的态势,在此基础之上针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措施展开的研究工作的力度势必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也就应当将科研领域中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现阶段世界范围之内各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和能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应当从各个层面上对石油勘探技术措施展开研究工作,以此为基础使得我国能源安全性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此同时也可以使得油气产量呈现出来一种逐步提升的态势,最终也就可以在我国社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旭,德勒恰提加娜塔依,李智超.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6,(31):180.

[2]陈东,刘欣,周明杰.关于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08):70.

[3]张清露,宁亮,董飞飞,黄兆丹,罗爱武.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4,(36):155.

工业与自然资源课堂教案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

单井作业计划书模板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海洋资源教案

初一地理教案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九年级下地理教案第一周

防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江西省美丽乡土地理课件

石油地质基础教案
《石油地质基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石油地质基础教案(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地理水土流失课件2022-12-01

八年级地理课件2022-04-30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2022-10-05

高一地理教案2023-10-20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2023-11-22

水污染及其防治教案设计2023-07-20

酶工程教学实践与探讨教育论文2022-07-30

生物性污染教案2022-05-02

大学毕业酒店实习报告2022-05-20

采油队长述职报告2023-04-2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