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美丽乡土地理课件(推荐12篇)由网友“超气人废话专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江西省美丽乡土地理课件,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江西省美丽乡土地理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赣州的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了解赣州的面积、人口和行政区划;理解赣州的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掌握赣州旅游资源的特点,赣州主要的特色产品之乡;掌握赣州的主要矿产资源;了解赣州的客家文化。
2、过程与方法
搜集赣州的人文、经济、自然地理知识;通过同学对赣州的地理知识汇集深化、完善对赣州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赣州乡土地理的学习使学生感知家乡美、家乡可爱、家乡的'经济还有待发展;激发同学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为美化家乡建设祖国努力学习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赣州的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感赣州的自然条件;赣州的资源与客家文化。
三、教学案例
(一)、赣州的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
2、区位优势
(二)、赣州的面积、人口和行政区划
(三)、赣州的自然地理概况
(四)、自然条件与特色产品之乡
(五)、主要资源
1、赣州森林丰富
2、矿产资源丰富
3、旅游资源丰富
(六)、客家文化
四、板书设计
(一)、赣州的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
2、区位优势
(二)、赣州的面积、人口和行政区划
(三)、赣州的自然地理概况
(四)、自然条件与特色产品之乡
(五)、主要资源
1、赣州森林丰富
2、矿产资源丰富
3、旅游资源丰富
(六)、客家文化
五、教学反馈
****
六、教学反思
***
篇2:黑龙江乡土地理课件
一.读黑龙江省示意图
省城哈尔滨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小莫斯科”、“北方小上海”、“冰城”之美誉
(1)山脉a 小兴安岭 b大兴安岭 (2)全国最大的油田城市② 大庆 。 (3)商品粮基地D 三江平原 (4)邻国:A 俄罗斯
邻省:B 内蒙古自治区 C 吉林省 黑龙江乡土地理
一.读黑龙江省示意图
省城哈尔滨素有“ ”、“ ”、“ ”、“冰城”之美誉
(1)山脉a b
(2)全国最大的油田城市② 。 (3)商品粮基地D (4)邻国:A
邻省:B C
(5)河流:E 黑龙江 F 松花江 K 乌苏里江
(6)黑龙江最大港口城市①是 哈尔滨 ,第二大港口城市④佳木斯 ,林都⑥ 伊春,鹤城③ 齐齐哈尔 ,石油城②大庆,我们生活在⑤鹤岗地区。 (7)煤城:⑤鹤岗⑦双鸭山⑧七台河⑨鸡西
二、填空题
1该平原是我国东北平原的组成部分
2、在干湿区划分中,黑龙江省大部属于湿润地区。黑龙江省被誉为“北国粮仓” 3、4、黑龙江省航运最繁忙的河流是松花江 5、“天然火山博物馆”
67首位的有石油、石墨。中国的“北极村”是黑龙江省的漠河。 8 9 10 11 1213
14江省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大林河源头以西。
15 之称的城市是 伊春 ,黑龙江省的“鹤城”是齐齐哈尔,那有扎龙自然保护区,石油城“大庆”。 16海拔1690米,大兴安岭的最高峰大白山 海拔1529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61米,黑龙江省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17松花江上最大的港口城市是哈尔滨
18、镜泊湖、五大连池、萝北县名山、大庆石油博物馆、兴凯湖等
(5)河流:E F K (6)黑龙江最大港口城市①是 ,第二大港口城市
④ ,林都⑥ ,鹤城③ ,石油城② ,我们生活在⑤ 地区。
(7)煤城:⑤ ⑦
⑧ ⑨
二、填空题
1、黑龙江省最大的平原是该平原是我国平原的组成部分
2区划分中,黑龙江省大部属于 地区。 被誉为“北国粮仓”
3、冬季影响黑龙江省气温的主导因素是 4、黑龙江省最大河流是黑龙江省航运最繁忙的河流是
5、黑龙江省的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
6、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7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 、。中国的“北极村”是黑龙江省的 。 8、9、
10、新中国初期,黑龙江省只有五个城市。 11、黑龙江省修筑最早的铁路线有 12、黑龙江省有
13、黑龙江省南邻 14、黑龙江省的最北端在龙江省最东端在 和 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 源头以西。 15、位于中国最北端,且纬度最高的省份是 之称的城市是 ,黑龙江省的“鹤城”是 ,那有 自然保护区,石油城“ ”。 16、黑龙江省最大油田是1690米,大兴安岭的最高峰 海拔1529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61米,黑龙江省地形以 、
17、黑龙江上的对俄贸易口岸城市是是 ,松花江上最大的港口城市是
18、黑龙江的旅游景点:
一.读甲、乙两工业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基地:甲 辽中南 工业基地,乙 沪宁杭 工业基地。
(2)水域:A 渤海 ,B 黄海 , (4分) (3)工业城市:a 沈阳 ,b 大连 ,c 南京 ,d 上海 e 杭州
(4)铁路线:①京哈线②哈大线③京沪线④沪杭线 (5)矿产地⑤抚顺煤矿⑥阜新煤矿⑦本溪铁矿⑧鞍山铁矿
(6)a城市一批钢材运往c城市,请选择一条便捷的铁路运输路线。 京哈线—京沪线 (7)试分析甲、乙两工业基地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有何差异?
甲工业基地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乙工业基地发展钢铁工业是建立在 广大的消费市场、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基础之上的。
(8)我国工业分布不均,从整体看呈现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二.中国节水标志
1.“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字母J和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2.节水、防治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农业用水——废弃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推广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减少使用农药、化肥。
工业用水——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消耗用水,提高利用效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家庭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三.长江沿江地带工业:① 四个工业基地,自上游到下游: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沪宁杭等城市组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② 两个工业走廊: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的“钢铁工业走廊”;
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的“汽车工业走廊”。 生态环境问题:
(1)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危害: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造成了水库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洪水灾害。
(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3)沿岸的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严重。酸雨区广布:西南酸雨区、华中酸雨区和华东酸雨区,其中华中酸雨区是全国最大、强度最高的酸雨区。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现象,会导致水体和土壤酸化,对植物和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
(4)治理长江: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上中游建水库,调节河流季节水量变化;下游退耕还湖,清理河道,增加蓄洪能力。
四.1.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建设方向: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 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中部地区 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西部地区 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差异:
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 科技园区型 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地理优势,发展 贸易导向型 产业 内地地区: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国防 军工 有密切联系的产业
五.中东输油路线 : 为日本输油: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东海—日本 为西欧美国输油: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各国、美国(运油量最大)
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西欧各国、美国(最近航线)
⑴秦岭淮河一线特殊地理意义:1.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2.我国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3.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4.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5.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6.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7.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8.水稻、小麦主产区分界线9.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10.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1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特殊地理意义:①年降水量400㎜等降水量线;②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④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⑤内流区域外流区分界线。
篇3:湖南乡土地理课件
一、位置与区划
湖南省位于我国中南部。因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因为省内有大河流湘江故而简称“湘”。
湖南的四大河流 湘江,资水,沅江, 水。四大河流汇集于洞庭湖,进入长江洞庭湖为我第二大淡水湖。
湖南现有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共122个县级行政单位,长沙市是湖南省会。1个自治州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西北
二、人口与民族
末,湖南省总人口数为6768万,是我国人口较多省份,排位第七人口密度约320人每平方千米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大大超出国平均水平。 湖南为多民族省份。主要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
三、山地丘陵为主要的`地形
湖南省东西南三面峰峦起伏,地形高峻,中部多丘陵.盆地.北部为平原总体上看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湖南省东西南三面环山。幕阜山、罗霄山绵旦于东;南岭山脉屏障于南;武陵山、雪峰山脉逶迤于西。壶瓶山主要在石门县境内,主峰2099米,是湖南的最高峰,被称为“湖南屋脊”。
四、亚热带季风气候
湖南省大致位于北纬25°--30°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6℃--18℃。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
五、湖南的植被与土壤
湖南森林覆盖率为55.5℅。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
六、自然灾害
湖南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的省份。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崩蹋和滑坡;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和寒潮。
七、丰富的矿产资源
省内锑、钨、铋等矿的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铅、锌、锡、汞的储量居全国前列;冷水江锡矿山锑的产量居全国首位,被誉为“世界锑都”。常宁水口山是国内产铅、锌较多的矿区。郴州柿竹园是闻名世界的多金属矿产地,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非金属矿是湖南的第二大矿产资源,其中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矿产居全国第一。
八、工业分布
湖南工业主要集中在“一点一线”地区。一点是指长株潭城市群,“一线”是指京广线湖南段。自北而南,重要工业城市有岳阳、长沙、湘潭、株洲、衡阳和郴洲。 特色产业有湘绣、醴陵陶瓷、浏阳烟花爆竹。
九、高新技术产业
湖南拥有长沙、株洲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岳麓山高科技园又称麓谷,是长沙高新区的核心园区。
十、日新月异的公路运输
经过湖南的国道干线有:
1、首都放射线:106国道(北京—广州)、107国道(北京—深圳),连接我省重要城市岳
阳、长沙、湘潭、衡阳、郴州。
2、南北纵线:207国道 209国道纵贯湘西、湘中。
3、东西横线:319国道 320国道 322国道。
致富之路
随着常(德)吉(首)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湖南省13个市州中心城市与省会长沙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接。湖南已形成“4小时经济圈”,全面进入高速公路时代、踏上经济腾飞之路。
篇4:地理课件:海南乡土
地理课件:海南乡土
一、活动目的
1.通过野外观察、调查,使学生了解本地区东北部的地形、地质、气候、土壤、植被等各个自然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为以后利用这些知识创造条件。
2. 观察、调查乡村农民如何利用本地的自然条件从事经济活动,培养学生爱自然、爱乡土,建设祖国,向自然进军的决心和信心。
二、活动范围
本县20公里左右范围内的小区域(明确四至界限),可确定七个观察点。各观察点活动内容:
第一观察点:认识位置,了解活动范围,熟悉本区的地图,确定方向,制定路线图。
第二观察点:了解本区内山丘的成因,描述其形状,访问地名的来源,认识石英岩、砂岩、页岩等几种岩石,采集有关标本。
第三观察点:了解几种地形形态(山顶、山坡、鞍部台地、丘陵),观察地形对土壤、植被以及土地利用的影响,认识白皮松、马尾松、洋槐、杉木等几种树木,采集有关标本。
第四观察点:了解本区地形形成和利用,观察本区农业的特点以及和市内的经济联系。
第五观察点:了解岩浆岩侵入体的形成,分析地层剖面。
第六观察点:了解本区煤矿的生成,认识沉积岩的特征,采集有关标本。
第七观察点:认识本区土壤类型,了解作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农民利用自然与自然斗争的实例。
三、组织领导
由地理教师领队,聘请生物教师和班主任参加指导,把参加乡土地理研究的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同一观察、调查之中,分别有重点的'研究一两项内容。
四、工作安排
1.指导教师要收集有关资料,整理后印发给学生学习。并且到野外观察点做好预习工作。
2.指导教师向学生作有关乡土地理研究问题的业务报告。
3.每三周进行一次活动,每次三小时左右。以上七个观察点的活动,分五次进行。必要的访问,可在观察、调查过程中结合进行。
4.根据实地活动的收获,写成乡土地理研究书面报告。
五、成果处理
1.在全校一定范围内,由学生作乡土地理研究的口头报告。
2.在讲授本县地理时,应用乡土地理研究成果,充实关于本县地理的教学内容。
篇5:地理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资源,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进一步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充分认识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了解我国主要渔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的开发利用和分布状况。
4.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且强调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联系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自然基础,即我国有四个近海,并且南北跨了三个温度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然后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最后还提醒学生我国海洋资源还远没有开发出来,使学生意识到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教材在选学材料中介绍了我国之所以在近海发展渔场的原因,应当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紧接着教材又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发展的海水养殖业。如果说,海洋捕捞是人类纯粹地利用自然条件的话,那么海水养殖是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间接利用,因为这其中加入了人类在技术、设备、人力和时间等的投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方式,教材专门给了几幅图片,扫清了理解的障碍。
第三部分海洋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其中着重介绍的是海盐生产及盐场的分布。教材介绍了海盐生产的过去和现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利用海洋资源的历史非常久远,随着科技的进步,海盐开发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第四部分提醒学生要注意借鉴人类开发陆地资源的教训,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海洋,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环境观。其中的“想一想”活动为学生设置了两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推测将来的结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法建议
1.在讲渔场的时候,要结合初一学过的世界几大渔场形成的条件,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舟山渔场的位置。然后结合鱼汛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舟山渔场成为全国最大渔场的原因。
2.在讲最后一个框题时,要注意结合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和海洋污染的事例,强调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要相统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反映海洋污染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海洋污染的污染源,加深学生认识对海洋资源保护的必要性。还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陆地上的各种资源,我们知道,我国的国土辽阔,海陆兼备,今天再来看看我国海洋里的资源有哪些。
[活动]读教材中“丰富的海洋资源”自然段,课文中的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海洋里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洋资源和海洋能源。
[补充]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水产品。所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承转]同学们平时吃什么海产品?你们知道它们产自哪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主要的渔场
[活动]读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找一找我国主要的渔场。并且结合选学内容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饵料、暖流和寒流交汇)
[补充]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转承过渡]除了捕捞外,我国还利用沿海的滩涂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业。
[学生读图]解释海产养殖的方法。
[转折]除了海洋的生物资源之外,还有什么资源?
[学生回答]海盐资源、石油资源。
[活动]读我国沿海盐场和近海石油沉积盆地分布图,看看北方海域和南方海域哪个产的海盐较多?为什么?
[学生回答]北方海域产盐多。这与气候有关(降水少,雨季短)。
[提问]我国最大的盐场在哪里?(长芦)
[转折]大家看我国近海的石油沉积盆地,我国海底石油资源相当丰富,我国已经在渤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开采了石油。
[转折]对于海洋资源,应该说我们开采得还很不够,但是鉴于人类对陆地资源开采的教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开采方式呢?请大家讨论“想一想”中的题目,哪一种捕鱼方式可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第一种方式只顾眼前利益,长期下去,鱼的产量会越来越少。第二种方式可以保证人类的持续利用。
[进一步解释]然而,我们现在有很多地区的渔民确实在采用第一种捕鱼方式。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捕养结合,控制近海捕捞的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转折]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人们又不知不觉地污染了海洋。污染源包括石油开采带来的石油污染,大江大河排入海洋的废水、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等。针对海洋污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补充]加强立法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宣传,增强全民的'海洋意识。
篇6:地理课件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
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
引导、指导、评定、表扬
纬线和经线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篇7:地理课件
[导入]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的矿产资源。
[板书]第四节 矿产资源
[活动]读教材中四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教师小结]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都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其中,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提问]这样的分布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源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是不同地区需要进行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对运输的负担。
[转折]结合“做一做”第一题,我们一起找一找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石油基地。
[补充]矿产资源按照用途可以分为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能源矿产。我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量比较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能源已经渐渐不能满足需要了。
[提问]如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源。
[承转过渡]再来关注一下我们国家金属矿产的情况。
[板书]三、金属矿产
[讲述]金属矿产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其中黑色金属一般指铁和铁基合金。你们知道铁矿有什么作用吗?(制造钢铁)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用钢铁?
[学生讨论回答]略
[活动]请学生结合“做一做”中的练习,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找找我国主要的铁矿。
[转折]有色金属矿产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读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结合你们在课下查找的资料,说一说有色金属矿产都有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略
[活动]分组找一找主要的铜矿、锡矿、钨矿、锑矿、稀土矿等等,并且以竞赛的形式做连线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强调]有色金属为我国的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我们决不能忽视。
[转折]像其他资源一样,我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板书]四、问题和对策
[活动]读教材中的“问题和对策”这一框题的内容,讨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主要问题包括:乱采滥挖、严重浪费、破坏环境。
[提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篇8:地理 课件
(1)俄罗斯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区域地理——俄罗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和填写学案,掌握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并分析其地形特征。
2、通过读图,掌握俄罗斯主要气候类型,并能根据影响气温因素的模板分析奥伊米亚康气温低的原因。
3、通过自主查图,了解俄罗斯的主要河流名称,并分析俄罗斯河流的水文特征。4、通过读材料和看视频,结合高中必修地理知识,探究区域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俄罗斯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1)填写下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平原,②____________平原,③____________高原,④____________山地,⑤____________山,⑥____________山,1、总结:请读图描述俄罗斯的地形特征?
2、读上图回答
2)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该气候特征是什么?该地的自然带是什么?
3、知识回顾:影响气温因素模板?
4、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原因
拓展训练:读俄罗斯1月等温线分布图。
0℃
-20℃
-10℃
-30℃
说出图中1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1页共2页
1
《俄罗斯》第
5、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鄂毕河的水文特征。
二、俄罗斯区域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读下图,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俄罗斯基于资源优势应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并指出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6分)
2为图1中a城气候资料图。
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在中国、俄罗斯两国中,任选其一,说明上述合作对该国的积极影响。(4分)图1图2
1.该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你的收获和反思写下来
《俄罗斯》第2页共2页2
以融雪补给为主。图
篇9:地理 课件
【教案背景】
1、高考文综中地理知识的落脚点是区域地理。通过复习初中地理,用高中所学理论知识来解释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地理规律。2、本教案适用于高二年级【教案课题】区域地理复习俄罗斯教学案【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1、备课不仅备知识,还要备学生。因此,本人在编写时,贯彻教案即学案,学案即教案的思想。
2、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自主与合作探究3、在复习中,注重地理思维的建立【教学过程】
俄罗斯学案
知识目标:1.俄罗斯主要地形区及其分界线。2.俄罗斯的气候特点。
3.俄甸斯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4.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5.俄罗斯农业、工业和交通特点。
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的位置。2.能够根据俄罗斯国土特点说明其气候成因。
3.能够根据俄罗斯的位置和气候,说明其农业分布特点。
4.能够依据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工业特点,分析俄罗斯交通方式的选择。
一、概况:
1、位置和范围: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经度30°e到180°之间;纬度50°n以______的范围。________圈横穿北部,纬度位置很______。
2、面积和人口: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______的国家,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俄罗斯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但是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俄罗斯传统上被视为________国家。俄罗斯人口约1.44亿,由130多个民族组成,是世界上民族最______的国家。其中俄罗斯族人约1.20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3%。3、填图识记②.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⑤.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第二巴库油田
思考:俄罗斯为什么是欧洲国家
①3/4的人口在欧洲部分。②首都莫斯科及大部分城市在欧洲部分。③欧洲部分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
二、地形
1、简述俄罗斯的地形特征
2、读右图
说出俄罗斯各地形区的界线
3、为什么西西伯利亚平原有大片沼泽地?
三、气候
读上图,回答:
2、简析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气候东西差异大
4、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河流与湖泊
1、贝加尔湖: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山地,最深处达1600多米,是世界上最______的湖泊,轮廓狭长,成因分类上是构造湖。
思考:
伏尔加河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3、简述西伯利亚三大河流的水文特征
4、西伯利亚三大河流在春初和冬初可能出现的一种水文现象是什么?这种现象形成条件有哪些?
五、丰富的自然资源
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乌拉尔山区有色金属丰富,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水能储量仅次于中国,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是世界资源能自给的国家。80%的资源在北亚。
篇10:地理 课件
篇一: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地理欧洲和俄罗斯[高考试题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欧洲和俄罗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及俄罗斯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3.分析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特点。
4.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5.掌握俄罗斯的工业分布及其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本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过图表和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的差异,通过收集、调查有关资料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
3.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4.通过地图分析记忆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其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重点
1.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
2.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与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关系。
3.俄罗斯的工业分布及原因。
(二)难点
1.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通过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4.俄罗斯的气候分布及其特点
三、教学步骤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1.导人新课,展示课件。
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你们知道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小结板书】:
一、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的集中地。
2.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发达国家集中。同学们可以谈一谈,你对欧洲西部了解些什么?
3.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
门,在欧洲西部的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他们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盟。根据老师布置查找欧盟的资料同学之间交流。
4.学生回答说明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展示课件:学生小组讨论分析58页欧盟国家密切联系示意图和59页活动2的有关数据。进一步体会理解欧盟的重要地位。
总结:欧盟(eu)是欧洲联盟的简称,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洲联盟,现在有15个成员国组成。同学们说的对,我们要借鉴他们的经
验,搞好对外开放。我们虽然在世界贸易中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怎么办?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5.展示欧洲西部的国家图:让学生找出欧盟15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看这些国家的领土面积有什么特点?与其经济联盟有什么关系?找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首都。上述这些国家工业的特点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
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回去收集当地来自欧洲的工业产品(实物或照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下面来交流一下,开阔一下同学们的视野。
2.总结引入: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工业发达的地区之—,这里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刚才我们收集的不少,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来详
细了解一下欧洲西部的一些工业设施
和更多的著名产品。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点题板书)
3.展示课件:课本60页图8.17不同国家gdp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
总结:欧洲西部的国家选取了三个经济势力最强的国家,人均收入高,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重大。而这三个发展中国家,则是资源贫乏、人口众多、经济单一的农、矿业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为主,其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水平低,经济落后。同学们应明确这些原因。欧洲西部的工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4.课件展示欧洲西部工业区分布图(图中注明了本区的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
地、英国的伦敦等著名的工业区):让学生参考课本59页西欧国家图、自己准备的世界的政治地图和61页欧洲西部工业区示意分析,说出本区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那些国家的哪个方位?呈现什么形状?教师引导,可在课件中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位于十字型的工业区,给学生提示。
5.说重要国家的位置,为下一节作好铺垫。
6.总结:本区的工业多而稠密,呈十字型分布,与本区丰富的资源和电力、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科技力量分不开的。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写—篇文章,关
于欧洲西部发达的工业,要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题目可自拟。
【问题探究】
1.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水比较均匀,河流径流量变化小;②最低月气温
大于0℃,冬季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③地势
低平,河流流速平稳,有利于航运;④植物覆盖
率高,水土流失少,河道不易淤积。
社会经济原因: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带,
区内贸易量大。
问题探究2.
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
增长及其原因
问题探究3.
(4)莱茵一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案例分析:分析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
钢铁是基础
衰落原因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
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使用量减少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
用,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
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
严重
①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减少造煤炭、
钢铁企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
少、规模扩大,新建迁入的以技术精良的
中小企业为主。
②调整工业布局: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钢铁工业西
综合整治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
网,莱茵河鲁尔区段航运最繁
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
融报务业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
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典型例题:例题一和例题二
四、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篇11:乡土地理小论文
乡土地理小论文
【关键词】乡土地理 初中地理 作用
所谓的乡土地理,是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乡土地理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了解相关地理知识,接触到更加具体有感情的地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乡土地理的作用呢?
一、借助乡土地理,提高学习兴趣
乡土地理中的生活环境是学生能够感知到的。由于学生对于乡土地理有所感知,但是又没有经过系统的了解,因而对于乡土地理存有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将本地的、学生熟悉的地理知识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对于书本上的地理知识有直观的感受。
比如,在学习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地形》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你们都去过广西周边的哪些地方呢?”让学生就此发表看法。有的说去过钦州的冯子材故居,有的说去过桂林,有的说去过象鼻山,有的说去过涠洲岛……待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既然你们去过这些地方,你们由此可以判断出广西的地形应该是怎样的吗?”学生就会回答:平原、山区……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案做总结:“广西四周环山,总体上是呈现出山地丘陵盆地的地貌,南部是濒临海洋,因此才会呈现出岭谷相间的状态。”经过教师的总结讲解,学生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很快就掌握了我区的地形特点。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并不感觉是一种负担。
二、借助乡土地理,观察世界
喜欢地理的人都认为,学习地理就像是在享受旅行,穿越海洋,领略着世界的各种美景……虽然这些景色很壮观美丽,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是比较遥远的,不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也不深刻。而乡土地理就在学生的身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将自己身边的事物和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起来既感觉轻松,又能体会到地理的有趣和实用。
比如,在学习湘教版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了解周围的环境――广西是中国降水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总体上是呈现东部降水多而西部降水少的特点,但是由于受到季风交替的影响,广西地区往往呈现出夏季容易发生洪涝,而冬季容易发生干旱森林火灾的气候特征。当学生看到这些文字讲述时,就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夏季的洪涝以及冬季的干旱来理解气温和降水之间的'联系。又如,在学习《中国的民族》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广西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来引申到全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广西是多民族的地区,除了汉族人口以外,大大小小分布着11个少数民族,包括壮族、苗族、侗族、仫佬族等,而其中以壮族人口最多,占到了整个广西人口的33%”,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点时,再让班上的少数民族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少数民族的由来、民俗以及生活习惯等。这样,学生就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在周末或者假期时主动到户外去观察自己的家乡,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
三、借助乡土地理,激发爱乡之情
利用乡土地理开展教学,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理解,使得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杜甫诗中的“月是故乡明”,说明了人们对于自己的家乡都有着独特的情感,故乡的一花一木都能够激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讲解乡土地理知识,使得学生不仅增进对家乡的了解,而且增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区域差异》一课时,讲解到“南北方的区域差异”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我区特有的“回南天”来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从而亲身体会到“广西地处于潮湿的南方”;在讲到“中、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利用乡土地理知识提问:“广西的水量是很充足的,为什么很多草坪会出现斑秃的现象?而在欧洲却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从而让学生经过思考后认识到“欧洲是属于海洋性湿润气候,适合草的生长,广西也是湿润的气候,同样也是适合草生长的。但是由于两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不同,欧洲的人口密度稀少,因此踩踏草坪的人的相对概率就会减少。由于欧洲的草坪每过一段时间都会进行养护,并且有一定的开放时间限度,因而不会出现斑秃的现象。而广西的人口密集,有些人对于草坪没有爱护意识,再加上防护不当,因此就会出现斑秃的现象”。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既加强了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同时还树立了保护家乡一草一木的意识,进而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乡之情。
总而言之,将乡土地理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接触到更加具体的地理,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值得广大教师推广和运用。
篇12:民居地理课件
民居地理课件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
内容标准: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聚落,并通过对比城乡不同聚落的资料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异。
(2)通过不同自然条件下的聚落形成与发展的相关资料,归纳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通过比较不同民居建筑外貌的差异,分析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3)以当地特色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为例,展开讨论,提高保护聚落的认识。
评价设计:
1.通过组内交流教学活动一的问题1、2、3。(组内评价目标1)
2.全班交流并通过一名中等学生板演教学活动二的图表(教师评价目标2),组内交流“能力提升”答案(组内评价目标2);每小组选一名代表交流“民居与环境的关系”表格要求(师生共同评价教学目标2)。
3.各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对传统民居发展与保护的态度(师生共同评价教学目标3)。
教学活动:
情景导入:用PPT播放有背景音乐——《文登是我家》的城市与乡村的视频、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城市与乡村的变化以及城乡的差异。
学生交流:家乡美,美在哪里?城市与乡村的美各体现在哪里?
教学活动一:区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结合导学案中的资料、课本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体验自主完成这部分知识,每位同学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看看别的小组能不能帮忙解决。
【设计意图】
聚落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对于聚落里的地理事物他们并不是很陌生,为了让学生理解聚落的含义,通过问题的设置及资料的呈现,让学生理解并能举出身边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聚落;再利用形象直观的景观图片,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说出城乡景观差异,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当提示学生,并对学生的答案予以点评、概括,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资料1: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聚落不但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资料2: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图片。
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聚落,你知道乡村聚落有哪些类型?
2.居住在不同聚落里的人们劳动生产方式有什么不同?
3.你是从哪些方面区别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判断大屏幕中的图片所属哪种聚落景观)
过渡:屏幕演示三个大洲乡村聚落的图片。学生根据提示独立判断三幅图片分别位于哪个大洲,并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图文资料了解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由于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的差异,在景观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二:聚落与环境
(一)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大屏幕显示不同自然条件下的聚落形成与发展的相关资料及问题)
学生阅读下列材料,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学习目标: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全班交流,逐个材料分析并完成提出的两个问题。
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除此之外,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
(出示图表: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结合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和旧知链接总结聚落的分布规律:___聚落密_____聚落稀疏。
能力提升:
(设计一道能力提升习题。通过习题训练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二)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大屏幕显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和不同国家和地区民居图片以及相关资料)
请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小组合作探究图中这些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把你总结的规律填写在表格中。
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1)结合图文资料小组合作解决这部分问题。
(2)小组代表交流答案,由其他小组点评。
【设计意图】
设计这些材料让学生很容易总结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进而根据原因及旧知链接总结聚落的分布规律,接下来又通过能力提升来考察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及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独立自主地观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探究民居与环境的关系时,结合学习地理常用的方法,给学生出示民居图片及与民居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从图中读取信息,从材料中寻找信息,提高他们读图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活动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阅读资料:“威海特有的生态民居——海草房”
小组内讨论:
1.说明这种民居是生态民居的理由。
2.随着新农村改造,海草房越来越少,对这一生态民居的发展能与保护,你的态度是什么?
(A、加大保护力度,开发成旅游景点。B、全部拆掉,重建现代楼房。)
【设计意图】
这部分从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身边的地理入手,设置了同学们并不太熟悉的海草房的资料,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多了解家乡地理,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
作业: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一道读图分析题。
★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 旅游景观作文
★ 《工业》教学设计
【江西省美丽乡土地理课件(推荐12篇)】相关文章: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地理教案2022-12-30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2022-04-30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2022-11-10
浓浓乡土情 说课稿2023-01-21
三年级从军行王昌龄教案2022-06-09
少数民族音乐史研究论文2022-09-07
学习历史的心得体会2023-12-11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2023-12-28
小议地理略图在教学中的作用2023-05-28
四年级思品下1单元教案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