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左公柳》教案

时间:2023-05-30 08:22:15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语文《左公柳》教案(共20篇)由网友“jiaoo”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小学语文《左公柳》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语文《左公柳》教案

篇1:小学语文《左公柳》教案

小学语文《左公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了解左宗棠生平事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匙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22课《左公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①自己读、指名读。

②把生字变红。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

③同学交流:

字音:

纤巧(xiān):,读准字音。纤巧:细巧;小巧

字形:

最容易写错的是:

屹立(左边山字旁,右边乞丐的乞)

慷慨(左边竖心旁,右边既)

词义: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

你发现有特点的词语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

流淌、疲惫、谋划、携带这四个词语的特点。

a出示:流淌:流?淌?流淌?你发现什么?(两个相同意思的字组成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

b在刚读过的词语中,你还能找出哪个构词方法相同?(疲惫、谋划、携带)你还能写出课文外三个这类词语吗?

拓展学习

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

“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本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

“偏颇”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挺身而出、断然指出、年愈花甲、信心百倍、重重困难、泪流满面、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等。

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有特点?

a楚楚动人(aabc);你能写出三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心心相印、落落大方、夸夸其谈……)

b视死如归(骨瘦如柴、惜墨如金游人如云执法如山、爱兵如子……)

c不屈不挠(abac)(可歌可泣、载歌载舞、如诉如泣、有胆有识……)

d普普通通(aabb)(大大小小、明明白白、干干净净……)

(2)句子:

关注下列语句

A标点符号: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心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在本句中作用?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

“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阅读4——7自然段,体会引号的用法。

B关注下列复句,试着在括号中填写相应的关联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a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

b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c左宗棠()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

d这些柳树()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

e他的湖湘子弟兵()战斗之旅,()植树大军。

f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2)捋出思路: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4——13)介绍左宗棠事迹。

②1——3,14各写什么?简要说一说。文章分几段?

(3)质疑: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3.解疑:学习课文1、3段。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①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

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再体会:

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

C朗读。

②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

A“——”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

B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C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抓重点词语“屹立”、“茂密”、“钢筋般”、“挺拔”、“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左公柳的刚强、生命力顽强。

③……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赞美这棵树:“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柔柳的不同,赞美它具有坚定、刚强、生命力顽强的品质,大有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④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A这句话什么意思?

B用什么修辞方法?(设问加反问)

C初步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强调它不是普通的柳树,它是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

D朗读。

C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

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抒情

(三)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再次质疑

学贵在生疑,对比这几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

(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收复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建设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

作业: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对这种生长在新疆大戈壁上的,由左宗棠率领的湖湘子弟兵栽的柳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一种树。初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

过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的人物。阅读4——1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读书,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深入学文

(1)学习4——13自然段

你从哪找到答案?(你学懂了什么?)

①学习课文5——7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

A所遇困难:

a两股外敌

邻国阿古柏在英国军队的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这些侵略者武器精良,很难对付。

读第五自然段。

b大臣们对收复新疆有偏颇的认识

结合资料: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

B体会左宗棠刚强、不屈不挠、坚韧(6、7自然段)

重点学第六自然段:抓“力排众议”理解。

a“力排众议”?(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

b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开辟疆土的不易。

注意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坚决,毫不犹豫)

读出态度坚决。自己读,指名读

教师引读:

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指名读(2——3)(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

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指名读(2——3)(指导学生读出果断、坚决)

出示新疆地图: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让我们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

导读第七自然段。

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学到这里你了解到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板书;爱国

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

小结:第一件爱国事迹主要是写的力排众议、还是主动请缨呢?(力排众议)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②学习课文9-11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出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引导学生答出:左宗棠抬棺出征。这部分内容在9——11自然段。

A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作者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哪个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

(抬棺出征这个事例太典型、太打动人了。)

B抬棺出征这个爱国举动,感动了全国人民。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一会儿以朗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C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评读。

b重点指导体会

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C质疑;

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左宗棠?

学生可能提出:左宗棠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

d角色换位:是啊,我们有这么多的疑问,左宗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出

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是保卫自己的国土,是正义的,敌人是侵略者,正义是永远能够战胜邪恶的;我相信自己的部下是最有战斗力的,因此有胜利的把握。抬棺材上战场表明了我决不向外敌低头,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e教师激情导读:

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

怎么样?——学生接读

f看图,此时此刻,看到这口黑漆漆的棺材,西征的战士们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在这口棺材面前,官兵们纷纷发誓一定为国奋勇杀敌,保卫国土,让父老亲人放心。在强敌面前,他们个个勇往直前,决不后退,如下山的猛虎,杀得敌人片甲不留。)

g伴着战马的嘶鸣、伴着这响彻云霄的喊杀声,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西征大军的身旁,亲眼目睹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壮举。指名读。

③学习课文13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懂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A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

B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课件,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课件,学生齐读)

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

(2)回读第十四自然段

①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

朗读。指名读。

③解题:

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3.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例如:

①写人的文章要选取典型事例;

②在写人的时候,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

③左宗棠的爱国精神让我特别感动,真值得我学习;

④要学习左宗棠这种勇于坚持己见,挺身而出的精神;

(2)布置作业:

①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

②今天作业的第二项请你用这种方法,通过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来写写你身边一个人的特点。

篇2:《左公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置之度外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它们的含义。

2、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

(一)、布置预习

预习原则:

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做的,学生相互合作能够做的,通过查阅工具书,收集资料能够做到的,要大胆的让他们自己来完成。提前三天安排学生的预习任务,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预习达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的三重目的。

预习内容及达到的要求:

生字词语的预习。

1、阅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要求学生阅读地仔细,勾画的准确、全面。

2、,准确把握生字的读音,并标注在课文中,多读几遍。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含义,并试着运用词语来说一句话。

4、对文中出现的特殊格式的词语,如:abbaabbaabcabcc等类型的词语,或者含有一对同义词或反义词的词语,提醒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及时发现,并能够举一反三,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养成乐于发现,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收集作者的资料,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要能够做到一下几点:

文中叙述了哪些人物(事物)或事件?用自己的话来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力争精炼和准确,锻炼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找出文中的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力争背诵,并与同学讨论交流,能够联系全文的主要内容,来理解重点语句。

(二)制作演示文稿。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柳树的图片,指导学生观看,说出其名称特点。

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一篇与柳树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22左公柳

提示同学们观看教师的板书,用手描摹。

(二)展示交流:

同学们在课前经过了细致全面的预习,下面让大家来自由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

同学发言,教师相机作指点,从生字、词语,到文章的内容和重点的语句等。

(三)精讲点播

1、从同学们的发言过渡到对文本的学习,是以写树为主,还是以写人为主?这个人物是谁,板书:左宗棠

介绍左宗棠的小资料: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2、学习课文的1、2、3自然段,了解内地湖畔河边的依依柔柳与塞外大漠的柳树的区别,对比阅读,发现问题。

采用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演一演的方法,将两种柳树的各自特征区分清楚,指导学生对左公柳的高大、茁壮、挺拔、枝条刚劲有力,这一显著特征,有明确认识。

3、学习课文的4---13自然段,依次了解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失地、植树造林,建设边疆三个故事。

采取分小组学习的方式,每两个小组研究一个小故事,在对抗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质疑,挖掘教材,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指导。

学生依次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的同学积极参与补充。

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故事中,要抓住几个关键词语,力排众议、挺身而出、慷慨激昂等,指导同学们据此了解左宗棠这个人,并且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找出描写左宗棠的词语,读一读,演一演,提醒学生注意感情的投入。

抬棺出征,收复失地这一故事的学习:

(1)、要抓住视死如归、置之度外两个关键词语,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左宗棠,你的方式,引导同学积极发言。此时,学生扮演的身份为战士或普通人。

(2)、指导想象抬棺出征的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战场上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同学们的答案会多彩多姿,教师要作恰当的评价,中肯指出他们的长处。

植树造林,建设边疆这一故事的学习,要抓住左公柳这一树名的来历,体现人们对于爱国将士们的怀念,引导学生认识左宗棠和他率领的湖湘子弟兵爱国、保国、建国的赤子情怀。激发同学们对民族英雄的爱戴,并产生积极向上的美好理想。

4、学习14自然段,完成从写树到写人的升华,指导学生发现本段中重点句子,排比句和反问句(设问句),并启发感受左宗棠和将士们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这正是本文感情的归宿。

(四)、拓展延伸:

你想对左宗棠和他率领的湖湘子弟兵说些什么,来表示你的崇敬,同学之间互相表达。

(五)、限时作业:

1、读拼音,写汉字。

Kang kai ge bi mou hua ce lve pi bei

() () () ()

gong shou xiang rang yi li shi si ru gui

() () ()

2、比一比,再组词语。

湘()棺()廊()

箱()官()郎()

3、照样子,写词语。

楚楚动人()()()

普普通通()()()

铁骨铮铮()()()

4、根据意思写词语。

情绪激动,语调高昂有充满正气。()

把两手放在胸前,很主动地让出。()

把死当作象回家一样,毫不畏惧。()

5、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按原文补充完整句子,在横线上完成后面的部分。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修辞方法()

教学反思:

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在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把握方面,的确发现同学们做得很好,这就为课上的展示交流做好了准备。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挖掘文本的意识还不够深入,感情朗读还特别需要加强!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需要教师的积极引领。但是,在小组学习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情景,的确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些同学的发言次数达到五、六次,这说明他积极思索,爱动脑筋。也有的同学的发言让我也很吃惊,用到的词语如身先士卒、刀光剑影等来描绘战场的景象,非常的恰当。

从课前的积极准备,到课上的师生交流,我深深地感到,上好一节课,最关键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师生两方面的充分准备。

深挖文本资源,是最重要的一项准备;其次为收集资料;最后为教师设计好针对性较强的教法和学法。学生的准备主要是花大力气进行课前预习,对此,教师要做好具体细微的指导。

2、课上时间的有效、高效地利用。

这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显示,也是对师生课前准备的检验。

3、限时作业的设计和当堂完成。

教师设计的作业要科学有效,还必须当堂完成,所谓趁热打铁。另外,有效的练习,也是一堂完整课必备的环节。

篇3:《左公柳》教案

《左公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置之度外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它们的含义。

2、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

(一)、布置预习

预习原则:

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做的,学生相互合作能够做的,通过查阅工具书,收集资料能够做到的,要大胆的让他们自己来完成。提前三天安排学生的预习任务,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预习达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的三重目的。

预习内容及达到的要求:

生字词语的预习。

1、阅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要求学生阅读地仔细,勾画的准确、全面。

2、准确把握生字的读音,并标注在课文中,多读几遍。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含义,并试着运用词语来说一句话。

4、对文中出现的特殊格式的词语,或者含有一对同义词或反义词的词语,提醒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及时发现,并能够举一反三,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养成乐于发现,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收集作者的资料,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要能够做到一下几点:

文中叙述了哪些人物(事物)或事件?用自己的话来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力争精炼和准确,锻炼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找出文中的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力争背诵,并与同学讨论交流,能够联系全文的主要内容,来理解重点语句。

(二)制作演示文稿。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柳树的图片,指导学生观看,说出其名称特点。

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一篇与柳树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22左公柳

提示同学们观看教师的板书,用手描摹。

(二)展示交流:

同学们在课前经过了细致全面的预习,下面让大家来自由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

同学发言,教师相机作指点,从生字、词语,到文章的内容和重点的语句等。

(三)精讲点播

1、从同学们的发言过渡到对文本的学习,是以写树为主,还是以写人为主?这个人物是谁,板书:左宗棠

介绍左宗棠的小资料: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2、学习课文的1、2、3自然段,了解内地湖畔河边的依依柔柳与塞外大漠的柳树的区别,对比阅读,发现问题。

采用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演一演的方法,将两种柳树的各自特征区分清楚,指导学生对左公柳的高大、茁壮、挺拔、枝条刚劲有力,这一显著特征,有明确认识。

3、学习课文的4~13自然段,依次了解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失地、植树造林,建设边疆三个故事。

采取分小组学习的方式,每两个小组研究一个小故事,在对抗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质疑,挖掘教材,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指导。

学生依次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的同学积极参与补充。

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故事中,要抓住几个关键词语,力排众议、挺身而出、慷慨激昂等,指导同学们据此了解左宗棠这个人,并且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找出描写左宗棠的词语,读一读,演一演,提醒学生注意感情的投入。

抬棺出征,收复失地这一故事的学习:

(1)、要抓住视死如归、置之度外两个关键词语,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左宗棠,你的方式,引导同学积极发言。此时,学生扮演的身份为战士或普通人。

(2)、指导想象抬棺出征的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战场上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同学们的答案会多彩多姿,教师要作恰当的评价,中肯指出他们的长处。

植树造林,建设边疆这一故事的学习,要抓住左公柳这一树名的来历,体现人们对于爱国将士们的怀念,引导学生认识左宗棠和他率领的湖湘子弟兵爱国、保国、建国的赤子情怀。激发同学们对民族英雄的爱戴,并产生积极向上的美好理想。

4、学习14自然段,完成从写树到写人的升华,指导学生发现本段中重点句子,排比句和反问句(设问句),并启发感受左宗棠和将士们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这正是本文感情的归宿。

(四)、拓展延伸:

你想对左宗棠和他率领的湖湘子弟兵说些什么,来表示你的崇敬,同学之间互相表达。

篇4:《左公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左宗棠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本文课后练习分别是读文并选择喜欢的片段背一背;看看左宗棠做了哪些事情;读一些句子,体会句中带点的词语在表达文章思想感情中的作用;词语记忆。不难看出,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语言文字的内容偏少,教学时如果仅从情感这条线索出发,学生仅通过朗读,就可以知道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色彩。如果仅仅限于此,学生能学到什么?语文的工具性如何体现,文本的解读如空中浮云,有形无物。另外,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由于历史人物的两面性可供呈现的资料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并理解人物的言与行增加了难度。 细研文本,在教学中我力图体现读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动,在“读――品――议”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五年级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以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指导,以生为本,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根据《导学案》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等方法,在学生学会了这篇课文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外,确立小课题“你认为左宗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能收集一些借物喻人的文章吗?”并围绕这个小课题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的交流与学习,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小立课题,大做功夫”。

三、说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学会划出重要或喜欢的句子加以品析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3、在学文中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然后全班讨论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4、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前置性作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探究――拓展延伸与习作。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自主学习)

1、检查前置性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情况,积累像楚楚动人(aabc)、不屈不挠(abac)普普通通(aabb)等成语。

2、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资料的收集情况,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与完成激发了学生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3、针对课题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在学生上台展示完自己收集的资料后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针对课题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性的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这篇课文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课文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与探究

(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自主学习,这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了铺垫,确定好了这节课学习课文的基本问题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与探究,这样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品左公柳

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左公柳外形美:抓住 “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宛如帷幄”这些词语来感悟;左公柳的神态美:抓住 “刚强、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这些词语来领悟;左公柳的精神美:抓住 “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这些词语来品味。认识到左公柳是一棵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强、生命力顽强的柳树。 再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接着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 最后教师点拨: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这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喻人

品左宗棠

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一共写了他几件事?请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动笔写一写。并请三个学生上台板书(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再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即抓住对左宗棠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的句子加以品析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最后让学生来评价左宗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学生交流中随机板书“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拓展延伸与习作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借物喻人的文章,使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来写人的表达方式。

2、选几个典型事例,写一篇借物喻人的片段或作文。指导学生抓住人物形象、人物特点、细节描写等进行写作。

3、进行习作的点评。

篇5:《左公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左公柳》记叙了作者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全篇按照“总起引入一具体分述一总结抒情”的思路行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题目一语双关。“左公柳”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建设新疆,作出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2、以“柳”贯穿整篇文章各部分,咏柳喻人。

3、课文夹叙夹议,既有对柳树的细致描写,也有对柳树的赞美;,既有左宗堂誓死抗敌的经过,也有对左宗堂英勇无畏精神的颂扬。

4、记叙有详有略。课文详细记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的经过,略写了建设新疆的过程。

基于课文的这些显著特点,我把本科的教学目标定为: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领悟课文的几种表达方法,体会左宗棠的爱国之情。教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摸索的主体意识,教师作为主导者,要科学地组织双边活动.本课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左中棠这个人物个性鲜明,感情强烈诚挚,根据这篇课文的特色,教学时宜采用读悟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读读――悟悟,读读――写写”的方式,在读中领会,在读中质疑,在读中升华感情。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新课标中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剖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动积极的思维和情绪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绪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珍视学生奇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以上两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主要运用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一是自读自悟,交换讨论,合作学习.

二是抓重点词句,悟文章写法,品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流程:

“疑学导练”四步导学是我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被实践证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这一模式设计了本课的教学。

第一步:疑:创设情景,质疑激趣。

上课一开始,我以课件辅助介绍左宗棠:他曾豪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是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名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民族英雄,再出示左公柳的图片:这是一株普通的柳树,然尔它却承载着一种精神,承载着一段永恒的历史,它改变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沙漠荒凉,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让学生对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事物进行联想,并把这个问题带入到下面的自学中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学法指导,自主感悟。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不是教师问出来、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在学生求知欲望得到膨胀之时,我及时出示本课的自学提示:①画出描写左公柳的句子,想一想它与左宗棠之间有什么关联。②画一画,读一读课文中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段落,并做好批注。

此环节,学生带着自学思考的内容,自主学习,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来与文本对话。

第三步,导:以读定教,以导促读。

在学生充分自学之后,我要及时和学生一道归纳出作者对柳树的描写、赞美和对左宗棠爱国壮举的记叙。尤其是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三件典型事例: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植树造林。让学生交流对划出的重点词句的理解,指导学生把小标题和对句子的理解写在课本,让学生初步掌握眉批和旁批的方法,最后点拨课文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让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通过咏柳来喻“左公”的。真正达到语文教学以读促写的工具性目的。

第四步,练:内化能力,练习巩固。

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新课程规定的语文教学的本质。左公柳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很鲜明,以物喻人、抓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的品质,为此在本篇课文的末尾,我安排了小练笔,写一个小片断: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征。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训练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环节之中。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施教的“蓝图”,是教学思路的体现,是一篇课文的缩影。为此根据学生学习的思路,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既勾勒出课文的脉络,突出教学重点,又加深对课堂所讲知识的理解。

篇6:左公柳导游词

在嘉峪关关城闸门附近,有一棵两人合抱不拢的大古柳——左公柳。它根深叶茂,浓荫遮地,被人们称为“左公柳”。 关于这棵古柳树还有着一段美妙的传说。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是清代晚期著名的儒将。左公从小生活在湘江之滨,对绿树有着特殊的偏爱。

据传,清朝同治年间,他率领的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寥无生气,而又水土不服,左公遂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其用意在于,一是巩固路基,二是防风固沙,三是限戎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凉,凡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并且制定保护树林的措施,严加执行。据左公自己记载,光是从陕甘交界的长武县境起到甘肃会宁止,种活的树就达26.4万株。自古河西种树最为难事,可是在左公倡导督促下,泾州以西,竟然形成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

后来有个文人杨昌濬曾在一棵柳树上刻下一首诗:“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人们传说嘉峪关关城附近的这棵古柳就是那时所栽,因此,被称为“左公柳”。

篇7:左公柳导游词

左公柳是哈密人的骄傲。它不仅是一道自然景观,也是一道人文景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阿古柏在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占据了新疆大部分土地;沙俄侵略者趁机占领了伊犁。清同治五年,左宗棠挥师西征。为表明与沙俄血战到底的决心,他让部属为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不能收复新疆,将以死报国。光绪6年,面对日趋激烈的战况,他毅然决定将行营由肃州(今甘肃酒泉)迁到战斗的最前哨哈密。

左宗棠西进时,但见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遂传令:“凡大军经过之处,必以植树迎候。否则,无论巡抚、县令,提头来见。”每个士兵也都必须栽柳树数棵,每棵树上挂着栽种人姓名的牌子,负责成活。左宗棠率先垂范,公牍之余,携镐种柳。哈密宾馆现今存有一棵虬枝苍劲的柳树,相传即为左宗棠当年亲手所植。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光绪六年前后),从兰州到哈密,从哈密至乌鲁木齐,“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作为湘军大本营的哈密,更是柳浪滚滚。19(宣统3年),新疆巡抚袁大化路过哈密时,见到“十里柴湖庙,村户比连,绿荫夹道,清流贯其中,水声潺潺,草木畅茂。”

为纪念湖湘子弟筹边天山、为民造福的不朽业绩,后人将左宗棠和部卒所植柳树,称为左公柳。

在嘉峪关关城闸门附近,有一棵两人合抱不拢的大古柳,根深叶茂,浓荫遮地,被人们称为“左公柳“。 关于这棵古柳树还有着一段传说。

据传,清朝同治年间,,左宗棠奉命率军前去平息**后,他来到嘉峪关当他看到戈壁滩上一片荒凉景象,除了稀稀疏疏的骆驼草外,就什么也见不到了,令他感概万分。由于左宗棠所率领的多是湖湘子弟,被迫远离山清水秀的家乡,来到这茫茫的不毛之地,便纷纷开了小差。

左宗棠见此情况,为了稳定军心,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命令全体将士加宽道路,并决定在路旁大量植树,制定台严格的法令,以其保证树木的成活。若干年后,这一带已经杨柳成荫,树木成行了。后来有个文人曾在一棵柳树上刻下一首诗:“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人们传说嘉峪关关城附近的这棵古柳就是那时所栽,因此,被称为“左公柳“。

当时还有一位老伯把一头驴拴在一棵柳树上,本来这土地就很贫瘠,驴又把这唯一的树给啃了。柳宗元看后,颇为气愤,便叫人找来这位栓驴的老伯,把他斩首示众。

篇8:《左公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左公柳》。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虽为第二篇课文,由于第一篇是《古诗三首》,以文章面目出现的,这却是第一篇。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英雄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

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范文,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教学本课时,要结合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

另外,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已有了一定理解,逐步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引导他们关注语言,感知、领悟文本的内容、内涵和在语言表达上的方法及奥妙,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三、说目标

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识记生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并知道课文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根据目标定位,结合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我将“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学习重点,将“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作为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本节课我以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指导,以生为本,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法,并确立小课题“你认为左宗棠是一

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围绕这个小课题进行学习与交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学会划出重要或喜欢的句子加以品析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3、在学文中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

4、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分五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开课直接导入并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并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唤起他们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奠定本堂课的情感基础,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接下来使用ppt演示文稿出示学习任务,使学生能简单明了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其在以下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去思考。

(二)、合作学习,触摸情感

先让学生自己带着刚才的学习任务学习课文,通过左宗棠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感悟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划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接下来小组合作学习,各自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并质疑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体研究,从中让学生触摸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反馈交流,品悟情感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学习内容,根据上面的学习任务,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即抓住左宗棠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的句子加以分析交流,其他小组倾听后进行补充、评价。这样使学生都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逐步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沟通,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在小组反馈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会适时的进行点拨,由于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这就为学生了解本文,了解并理解人物的言行增加了难度,因此学生在汇报“力排众议、主动请缨”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师生配合读第六自然段,用幻灯片出示大臣说的话,学生在书中找到左宗棠所说的相对应的话,这样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当时只有一种选择,收复新疆,也更能体会左宗棠的高尚品质,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在学生汇报“抬棺出征,收复新疆”这部分内容时,适时让学生观看抬棺出征的视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文字变为画面,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心灵受到再一次震撼,会感到有很多话想说,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此时此刻,你想对左宗棠说些什么?这时学生的话语一定是发自肺腑的。然后我又用幻灯片出示毛泽东、谭嗣同、曾国藩赞美左宗棠的话,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更深刻地品悟到他的人格魅力。

在学生汇报“植树造林,建设新疆”这部分内容时,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写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

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通过幻灯片出示图片和诗句,使学生更能体会出左宗棠的爱国情,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四)、揭示写法,升华情感

教者深情过渡:同学们,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会和作者有同样的感受,(幻灯片出示最后一段话),让学生感觉带点的词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进行句式转换,使学生知道此时的“左公柳”不仅仅是那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知道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样更能突出学习重点,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五、总结谈话,延续情感

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接着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学习,也可以是人物精神的学习。然后让学生课下阅读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清代名将左宗棠的事迹,以此受到熏陶和教育,延续学生的爱国热情。 以上教学设计是遵循高效课堂中的“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见自我”,适时点拨,适时使用ppt演示文稿和播放视频,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当然,语文课堂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的教学设计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请各位评委和在座的同行批评指正。

篇9:《左公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左公柳》。

一、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左公柳》是语文出版社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作者按照“总起引入一具体分述一总结抒情”的思路行文。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题目一语双关。“左公柳”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的建设新疆,作出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2、线索以“柳”贯穿整篇文章各部分记叙中都有柳树这一典型事物。

3、行文夹叙夹议。

4、记叙有详有略。通过作者这样处理,把左宗棠这个人物形象鲜明地凸显在人们面前。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科的教学目标定为: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领悟课文的几种表达方法,体会左宗棠的爱国之情;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高年级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不同之体的教学要求,并强调领悟文章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情感能力。而《左宗棠》一课学生初读课文,就能体会感受左宗棠的爱国之情,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没有停留在情感上深挖细究,而把教学重点转移到悟写法上来,并抛出主要问题:课文只通过怎样的具体描写来表达左宗棠的爱国之情的?请在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全课围绕这个主要问题运转,学生边读边画边批边议。教师抓住典型句子予以点拨,示范小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主线。学生既能提高读写能力,又能体悟文章感情,既得意又得言,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说学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自由读,指名读,想象画面读等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领会,在朗读中质疑,在朗读中升华感情。以读代讲,适时点拨,使学生走进文本能够深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浓郁的情境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动静结合,在交流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紧扣重点词句,关注文本语言。册繁就简,长文短教。学法引入,由快到放,体现自主。练笔环节,读写结合,体现实效。

疑学导练:四步导学是我校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被实践证明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我依旧按照这一模式设计了本课的教学。

1、创设情景,质疑激趣。上课一开始,我就用课件出示左宗棠,教师导入:他曾豪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在万卷,神交古人:他是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名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再出示左公柳的图片,教师导入,这是一件普通的柳树,然尔他却承载着一种精神,承载着一段永恒的历史,它改变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沙漠荒凉实景,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让学生对两个完全不同事物进行猜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指导,自觉领悟

(1)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不是教师问出来、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还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2)当学生求知欲望得到膨胀时,“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地抛出本课的学习提示:①画出描写左宗堂语言、行动的句子,从中感受到了什么?②归结课文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并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为什么?

(3)、集体评价反馈自学情况,教师及时指正。首先我让学生带着自学思考的范围,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由朗读,找出描写左宗棠语言、行动的句子。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有感情的朗读出左宗棠的爱国之情,再提出课文抓住了什么典型事例来写左宗棠的?在学生自主探究基础上,再次提出左宗棠在台湾出征时,重重困难他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在读的课文中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抓住人物品德的写法。然后提出课文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这种借物喻人的方法。最后,让我们带着激仰的语气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当学生在课堂反馈时,有些学生的说法较好的可以采取给予表扬,有的学生说法不当及时给予补充、纠正。

3、以读促教,导贵在读基于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进行汇报评析。

4、内化能力,练习巩固整堂课讲完之后,为了凡固所学的知识。我让学生上抓住一件典型的事例来写一个人的特点。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又是新课程的性质所定,左公柳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很鲜明,抓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的品质,为此在本篇课文的末尾,我安排了小练笔,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篇10:《左公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左公柳选自语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赤子情怀”。课文通过对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英雄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这里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本次说课将围绕我的第二课时展开。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和自我主张,且学生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文本和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讲解则主要侧重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的满腔爱国热忱。

三、说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为更好把握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积累文中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等14个重点词语,掌握不但而且,不仅而且两个递进句式和反问句式的应用。

2、能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借物写人的表达方式。

3、通过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其中,我的教学重点为“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为“掌握借物写人的表达方式”。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我的目标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朗读教学法。本文阅读基调偏于情感所以这里我选用以角色扮演读、小组齐读,个人朗读等多种朗读体会情感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学法:朗读理解为主,批注法为辅。新课标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选用以学生自读为主,让学生划出重要或喜欢的句子加以批注并进行品析交流,教师再适当点拨,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情感。同时将其融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中。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分五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开课直接导入并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并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唤起他们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奠定本堂课的情感基础。这里我将顺势板书出左宗棠的三大事迹。(力 1

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

(二)、合作学习,触摸情感

出示本课学习任务,使学生能简单明了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任务:这几件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件?有感情地读一读其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且批注出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自己带着任务学习课文,通过自主朗读描写左宗棠的言行、神态和心理的句子,感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批注令自己感动和有疑问的句子。接着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疑问,然后带着自己理解到的情感再次朗读批注的句子,让学生从中触摸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反馈交流,品悟情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倾听后进行评价、补充。老师则针对学生展示中批注出的重点字词进行点拨强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造句。(如马不停蹄)以理解和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同时自由交流,表达见解,学会与人交往,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1、角色扮演,初步品悟

在学生汇报“力排众议、主动请缨”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扮演左宗棠朗读第六自然段说的话,这样使学生深刻体会左宗棠的高尚品质,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熏陶。

2、身临其境,切身品悟

在学生汇报“抬棺出征,收复新疆”部分内容时,适时让学生观看抬棺出征的视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文字变为画面,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紧接着提问:此时此刻,你想对左宗棠说些什么?然后出示毛泽东、谭嗣同等人赞美左宗棠的话,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更深刻地品悟到他的人格魅力。

3、拓展延伸,对比品悟

在学生汇报“植树造林,建设新疆”部分内容时,进行拓展延伸,从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到杨昌浚的“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使学生更能体会出左宗棠的爱国情,丰富学生的积累。并根据学生展示的批注内容适时引导“不仅??而且??”和“不但??而且??”两个递进复句的造句运用。

(四)、揭示写法,升华情感

教师深情过渡,接着让全班带感情朗读最后一段,说说感受,再想想人们为什么称它为“左公柳”。随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批注,谈谈自己的理解并,再适时进行句式转换(反问句和陈述句),使学生知道此时的“左公柳”不仅仅是指生长在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这里我将适时引导学生掌握借物写人的写法,来突出学我的习学难点。

(五)、总结谈话,延续情感

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了人的品质。接着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写作方法,也可以是人物精神。然后让学生课下阅读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清代名将左宗棠的事迹,以此受到熏陶和教育,延续学生的爱国热情。

本理念展开的,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只是适时点拨,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语文课堂永远是一门缺陷的艺术,我认为我这堂课最大的难题就是时间的把握。当然,我的教学设计也存在着其它的不足,请各位评委和在座的同行批评指正。

篇11:《左公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左公柳》是语文出版社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左宗棠热爱祖国,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

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范文,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教学本课时,要结合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

另外,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已有了一定理解,逐步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引导他们关注语言,感知、领悟文本的内容、内涵和在语言表达上的方法及奥妙,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三、说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根据目标定位,结合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我将“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将“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作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情感是阅读的灵魂,凝聚着作者生命的情致的作品,需要读者主体用心去品味,只有情感的积极投注才能映射出它璀璨的光芒,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刻性。”这是列宁在人们认识世界方面所做的精辟论述,可谓一针见血。

为此,本课教学我将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自读悟情、激情美读,以“情”为线索,以“读”为抓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文句,品重点文段,充分感受左宗棠满腔的爱国热忱。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我利用课前播放新疆民歌,再配以独具特色的新疆风景图画,以此激发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奠定本堂课的情感基础。接着激情导入:刚才歌中所歌唱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呢?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新疆是个好地方,风吹草地现牛羊,葡萄瓜果甜又香。可是在19世纪60至70年代的时候,美丽富饶的新疆曾一度被外国侵占。那么我们是怎样收回新疆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正气之歌,看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的情感迅速走进情境,在情境中受到感染,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转入新课,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质疑。学生也许会问“课文究竟是写柳呢还是写人?写左宗棠为什么要以左公柳为题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这里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学生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才能更有目的地去思考。

(二)自主阅读,触摸情感

1、先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接着让学生说说左宗棠的什么精神最让你感动,从而让学生触摸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悟,都给予肯定和认可。

(三)深入研读,品悟情感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1、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这段历史久远,学生了解较少,理解起来较困难,我利用出示地图,为学生进行讲解,接着让学生默读第六段,结合查找的资料,采用小组交流来学习大臣们有哪些偏颇的认识,他们为什么主动放弃新疆。

2、听到大臣们这么多偏颇的认识,主张放弃新疆,你的心情怎样。面对这么多偏颇的认识,左宗棠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力排众议)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力排众议”和“拱手相让”,深度追问他是怎样力排众议,拱手相让的有什么,还有什么,激发学生充分想象:(我们拱手相让的是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千辛万苦建立的基业,丰富的粮产和矿藏,聚宝之盆。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

以上设计我们看到了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借此深化学生的读,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采用不同形式的个别读、师引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左宗棠的坚决、果断和满腔的爱国热情。

3、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板书主动请缨)(齐读第七自然段。)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意在让学生感悟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板书:爱国)借此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知道作者是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至此。学生已明确了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的爱国事迹。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4、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抬棺出征这个材料。学生的情感与语文学习相伴相生,我利用出示抬棺出征画面,再配以震撼人心的音乐,引导学生伴乐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自己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这样感性认识的丰富,带领学生进入了情境,学生的朗读也就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随机出示重点句子:“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接着引导学生向左宗棠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然后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左宗棠是怎么想的。这样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重重困难与抬棺出征的对比矛盾中,体会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教师激情导读: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以此激发学生的说,深化学生的读。

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引读13自然段,本段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来学习。

然后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学生齐读)

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情、赤子心。

(四)解题,升化情感

此时,在孩子们感受到了左宗棠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后,再来理解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让孩子知道此时的“左公柳”不仅仅是那棵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五)布置作业,延续情感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接着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学习,也可以是人物精神的学习

(2)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阅读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清代名将左宗棠的事迹,以此受到熏陶和教育,延续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情升华,孩子们现在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策略,新疆就属于其中一个重要的省份,国家制定了大量政策,措施发展新疆,建设新疆,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新疆的明天更美好!

以上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做到师生在融入文本,引发共鸣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从而生成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板书设计:

左公柳

左宗棠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典型事例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语言神态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篇12:《左公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左公柳》记叙了作者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全篇按照“总起引入一具体分述一总结抒情”的思路行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题目一语双关。“左公柳”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建设新疆,作出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2、以“柳”贯穿整篇文章各部分,咏柳喻人。

3、课文夹叙夹议,既有对柳树的细致描写,也有对柳树的赞美;,既有左宗堂誓死抗敌的经过,也有对左宗堂英勇无畏精神的颂扬。

4、记叙有详有略。课文详细记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的经过,略写了建设新疆的过程。

基于课文的这些显著特点,我把本科的教学目标定为: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领悟课文的几种表达方法,体会左宗棠的爱国之情。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摸索的主体意识,教师作为主导者,要科学地组织双边活动。本课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左中棠这个人物个性鲜明,感情强烈诚挚,根据这篇课文的特色,教学时宜采用读悟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读读——悟悟,读读——写写”的方式,在读中领会,在读中质疑,在读中升华感情。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新课标中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剖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动积极的思维和情绪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绪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珍视学生奇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以上两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主要运用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一是自读自悟,交换讨论,合作学习。

二是抓重点词句,悟文章写法,品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流程:

“疑学导练”四步导学是我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被实践证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这一模式设计了本课的教学。

第一步:疑:创设情景,质疑激趣。

上课一开始,我以课件辅助介绍左宗棠:他曾豪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是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名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民族英雄,再出示左公柳的图片:这是一株普通的柳树,然尔它却承载着一种精神,承载着一段永恒的历史,它改变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沙漠荒凉,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让学生对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事物进行联想,并把这个问题带入到下面的自学中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学法指导,自主感悟。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不是教师问出来、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在学生求知欲望得到膨胀之时,我及时出示本课的自学提示:

①画出描写左公柳的句子,想一想它与左宗棠之间有什么关联。

②画一画,读一读课文中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段落,并做好批注。

此环节,学生带着自学思考的内容,自主学习,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来与文本对话。

第三步,导:以读定教,以导促读。

在学生充分自学之后,我要及时和学生一道归纳出作者对柳树的描写、赞美和对左宗棠爱国壮举的记叙。尤其是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三件典型事例: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植树造林。让学生交流对划出的重点词句的理解,指导学生把小标题和对句子的理解写在课本,让学生初步掌握眉批和旁批的方法,最后点拨课文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让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通过咏柳来喻“左公”的。真正达到语文教学以读促写的工具性目的。

第四步,练:内化能力,练习巩固。

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新课程规定的语文教学的本质。左公柳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很鲜明,以物喻人、抓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的品质,为此在本篇课文的末尾,我安排了小练笔,写一个小片断: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征。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训练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环节之中。

五 、说板书设计:

左公柳

借物 喻人

左宗棠

抓典型事例

篇13:左公柳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置之度外”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它们的含义。

2、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

(一)、布置预习

预习原则:

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做的,学生相互合作能够做的,通过查阅工具书,收集资料能够做到的,要大胆的让他们自己来完成。提前三天安排学生的预习任务,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预习达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的三重目的。

预习内容及达到的要求:

生字词语的预习。

1、阅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要求学生阅读地仔细,勾画的准确、全面。

2、查字典,准确把握生字的读音,并标注在课文中,多读几遍。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含义,并试着运用词语来说一句话。

4、对文中出现的特殊格式的词语,如: abb  aabb aabc abcc 等类型的词语,或者含有一对同义词或反义词的词语,提醒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及时发现,并能够举一反三,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养成乐于发现,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收集作者的资料,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要能够做到一下几点:

文中叙述了哪些人物(事物)或事件?用自己的话来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力争精炼和准确,锻炼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找出文中的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力争背诵,并与同学讨论交流,能够联系全文的主要内容,来理解重点语句。

(二)制作演示文稿。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柳树的图片,指导学生观看,说出其名称特点。

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一篇与柳树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22   左公柳

提示同学们观看教师的板书,用手描摹。

(二)展示交流:

同学们在课前经过了细致全面的预习,下面让大家来自由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

同学发言,教师相机作指点,从生字、词语,到文章的内容和重点的语句等。

(三)精讲点播

1、从同学们的发言过渡到对文本的学习,是以写“树”为主,还是以写“人”为主?这个人物是谁,板书:左宗棠

介绍左宗棠的小资料:“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2、学习课文的1、2、3自然段,了解内地湖畔河边的“依依柔柳”与塞外大漠的柳树的区别,对比阅读,发现问题。

采用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演一演的方法,将两种柳树的各自特征区分清楚,指导学生对左公柳的“高大、茁壮、挺拔、枝条刚劲有力”,这一显著特征,有明确认识。

3、学习课文的4---13自然段,依次了解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失地”、“植树造林,建设边疆”三个故事。

采取分小组学习的方式,每两个小组研究一个小故事,在对抗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质疑,挖掘教材,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指导。

学生依次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的同学积极参与补充。

“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故事中,要抓住几个关键词语,“力排众议、挺身而出、慷慨激昂”等,指导同学们据此了解左宗棠这个人,并且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找出描写左宗棠的词语,读一读,演一演,提醒学生注意感情的投入。

“抬棺出征,收复失地”这一故事的学习:

(1)、要抓住“视死如归、置之度外”两个关键词语,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左宗棠,你 ”的方式,引导同学积极发言。此时,学生扮演的身份为战士或普通人。

(2)、指导想象“抬棺出征”的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战场上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同学们的答案会多彩多姿,教师要作恰当的评价,中肯指出他们的长处。

“植树造林,建设边疆”这一故事的学习,要抓住“左公柳”这一树名的来历,体现人们对于爱国将士们的怀念,引导学生认识左宗棠和他率领的湖湘子弟兵爱国、保国、建国的赤子情怀。激发同学们对民族英雄的爱戴,并产生积极向上的美好理想。

4、学习14自然段,完成从写“树”到写“人”的升华,指导学生发现本段中重点句子,排比句和反问句(设问句),并启发感受左宗棠和将士们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这正是本文感情的归宿。

(四)、拓展延伸:

你想对左宗棠和他率领的湖湘子弟兵说些什么,来表示你的崇敬,同学之间互相表达。

(五)、限时作业:

1、读拼音,写汉字。

Kangkai     gebi      mouhua     celve     pibei

(      )    (    )    (     )    (     )    (    )

gong shou xiang rang    yi li        shi si ru gui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语。

湘(      )     棺 (       )     廊(        )

箱(      )     官 (       )     郎(        )

3、照样子,写词语。

楚楚动人 (          )(         )(        )

普普通通 (          )(         )(        )

铁骨铮铮 (          )(         )(        )

4、根据意思写词语。

情绪激动,语调高昂有充满正气。      (      )

把两手放在胸前,很主动地让出。      (      )

把死当作象回家一样,毫不畏惧。      (      )

5、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按原文补充完整句子,在横线上完成后面的部分。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       修辞方法(         )

----------------------------------------------------------

上述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附: 板书设计: 22     左公柳

柳  树  对比描写  由“树”到“人”

左宗棠 事迹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教学反思:

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在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把握方面,的确发现同学们做得很好,这就为课上的展示交流做好了准备。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挖掘文本的意识还不够深入,感情朗读还特别需要加强!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需要教师的积极引领。但是,在小组学习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情景,的确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些同学的发言次数达到五、六次,这说明他积极思索,爱动脑筋。也有的同学的发言让我也很吃惊,用到的词语如“身先士卒”、“刀光剑影”等来描绘战场的景象,非常的恰当。

从课前的积极准备,到课上的师生交流,我深深地感到,上好一节课,最关键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师生两方面的充分准备。

深挖文本资源,是最重要的一项准备;其次为收集资料;最后为教师设计好针对性较强的教法和学法。学生的准备主要是花大力气进行课前预习,对此,教师要做好具体细微的指导。

2、课上时间的有效、高效地利用。

这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显示,也是对师生课前准备的检验。

3、限时作业的设计和当堂完成。

教师设计的作业要科学有效,还必须当堂完成,所谓“趁热打铁”。另外,有效的练习,也是一堂完整课必备的环节。

[左公柳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 语文第十册《左公柳》教学设计

语文第十册《左公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第 22 课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虽为第二篇课文,由于第一篇是《古诗三首》,以文章面目出现的,这却是第一篇。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英雄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

学情分析:

1、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

2、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这时他们强烈的要求自主、独立、成功。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将整体感知,字词的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给学生一个立足点,给他足够的体验。

3、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教师辅助介绍的方式将这些背景资料呈现给学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过程与方法:

运用朗读法、批注法等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读通课文,标注感受或疑问。

2、搜集有关左宗棠的资料。

(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前预习,为新课的学习打下铺垫。)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生读,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用来言志的对联吗?)

2、课件出示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师:这是王震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你们知道是用来歌赞谁的吗?)

3、他就是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左宗棠。

4、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来了解他的赤子情怀。板书课题并齐读。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用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对左公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给左公赋予厚重的文化色彩,丰富了学生的积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① 自己读、指名读。

② 交流识字方法。

③ 同学交流: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

“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本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

(2)关注下列语句:

a标点符号: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心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在本句中作用?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

“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质疑批注,写下感受。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2)理出思路: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

(3)再次读文,边读边批注,质疑:

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3.解疑:学习课文1――3段。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①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

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再体会:

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

c朗读。

②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

a“――”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

b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c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抓重点词语“屹立”、“茂密”、“钢筋般”、“挺拔”、“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左公柳的刚强、生命力顽强。

③……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赞美这棵树:“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柔柳的不同,赞美它具有坚定、刚强、生命力顽强的品质,大有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④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a这句话什么意思?

b用什么修辞方法?(设问加反问)

c初步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强调它不是普通的柳树,它是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

d朗读。

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

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抒情

(三)、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再次质疑

学贵在生疑,对比这几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

(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收复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建设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学生更深层地感悟文章内涵打下基础。

作业:多次阅读全文,看看有什么新感受。

板书设计:

左公柳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收复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建设新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动,在“读――品――写“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品――写“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抬棺出征的影片、新疆日新月异变化的图片等)

学生:查找有关左宗棠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教师板书)

(复习导入,该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来自于学生的发言,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上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通过板书的内容梳理学生思路。)

(二)、走进文本,体悟情感

1、研读“力排众议”:

(1)“力排众议”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

(2)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3)创设情境,角色换位,故事再现:

师:我就是光绪,你们就是大臣,我们来演演当时的情景。

“大臣”们阐述不同意见,左宗棠据理反驳。

师:我是光绪,你们都是左宗棠,再来说说收复新疆的理由。

(4)指导朗读。

师总结:以一家之言驳倒众议,这就叫做“力排众议”。

2、过渡: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板书:抬棺出征)

(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换位,激发了学生兴趣,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悟文章内容。)

3、研读“抬棺出征”:

(1)自读有关段落 ,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字词圈点评划,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学生汇报:

a、“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仍信心百倍。”(左宗棠面对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足见他的刚毅坚韧。)

b、“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

播放“抬棺出征”的影片。

(教师借助影片可以使课文相关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运用得当,能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配以音乐,可以激荡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了情境,创造出氛围。)

师语言倾情:同学们,你们的脸上写着敬佩,能把这种敬佩之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a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左大人,此时,率领着抬棺队伍前行的你正想些什么呢?

b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西行队伍中的一员,你正在想什么呢?

c 将士们,在西行的途中,你刚刚收到了家书,你的母亲重病在床,可是面对凛然前行的左老将军的背影,面对这口黑漆漆的棺材,你在想些什么?

d 是左老将军的精神感染了你,带着敬佩的感情读――

是左老将军的悲壮行为打动了你,带着必胜的信心读――

(3)你觉得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具有满腔爱国热忱)

(4)“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介绍左宗棠收复失地,再次激发学生情感。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他们与许多课文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角色换位,使学生全方位地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品读“植树造林”。

(1)指名读。

(2)这段内容哪里让你感动了,小组合作交流。

(3)汇报“在征战中,他深感茫茫戈壁……”

(4)师总结: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课件,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课件,学生齐读)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5、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

(三)、揭示写法,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图片“左公柳”

师:看到这钢筋般的枝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到那挺拔的身躯,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2、再来看课题,这篇文章仅仅是在写柳吗?(写人)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课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种写法?

(四)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

(2)布置作业: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板书:

左公柳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爱国热忱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整体设计意图:《左公柳》是一篇精读课文,设计时我把教学的重点体现在动态生成的师生对话上,让课堂在学生的多角度,多元化的角色转换中,变得开放而具有活力。以读促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独特的阅读体验。

领导评析: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在教学中紧紧扣住“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进行,体现了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比如,在学习第一个爱国故事时,学生就抓住“力排众议”体会左宗棠决心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豪情;第二个故事,引导学生抓住抬棺出征的场面描写体会左宗棠誓死保卫新疆的决心;在体会左公柳的形美时,抓住了“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宛如帷幄”这些词语来感悟;体会左公柳的神美时,抓住了“刚强、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这些词语来领悟;体会左公柳的精神之美,抓住了“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这些词语来体味。

2、朗读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是这一堂课的又一亮点。有目的地读,有任务地读就避免了读的盲目性和流于形式。

3、在教学中我还做到了详略得当,第二部分精讲,第一、三部分略讲。

4、课件的适当运用渲染了情境,创造出氛围。

篇15:《左公柳》读后感600字

读过的文章千千万万,所得的心得体会也各不相同,深触我心弦的这篇文章便是《左公柳》。

湘军著名将领,文章中的主人公左宗棠一生一世经历了种种危机四伏、暗藏杀机的历史事件,自幼就聪明机智、志向高远的他多次率兵前往硝烟四起的边疆战场作战,动人肺腑。自己年经大了,边塞路遥远,崇山峻岭,战火纷飞,面对的强敌凶狠狡诈,气势汹汹,而他仍不顾一切顽强阻敌,英勇奋战,最终成功。

当我读到左宗棠力排众议,奋不顾身请缨时不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当时朝廷军官贪生怕死,眼看就要放弃新疆,左宗棠全然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己见,自告奋勇坚决认为不能放弃,他是那样勇敢,那样坚定,那样坚强。而现实生活中的同学们,当老师提出问题时,没人敢说出答案,一声不响的坐着,当第一个声音冒了出来,同学们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答案而人云亦云,却不知自己的答案才是对的,有的甚至害怕说错干脆什么都不说。

最使我感动涕零的便是左宗棠出征的片段,他抛开了一切杂念,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和征战的重重困难,怀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毅然决然地率兵出征了,浩浩荡荡的车队走着。突然,我目瞪口呆了,这行军就行军,干嘛抬上一口大棺材?这是干什么?原来这是左宗棠自己为自己准备的,我更疑惑了,接下来仔细一看,才知道左宗棠深知征战的艰难困苦,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至度外,一心想着以身报国,才做出这番惊人之举。相反,生活中的我们大都碰到困难就畏缩不前,学习中不求甚解,只求完成任务。真是相差太远了。

读罢《左公柳》,感受到一种铁骨铮铮、刚毅睿智的人格,它将永存我心中,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篇16:《左公柳》读后感600字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于垂杨柳的吟咏可谓是絮絮喋喋,自然杰作也是不少。尤其是诗人情怀,或咏柳喻人,或借柳缱情,或缘柳幽思,使“柳”成了中国风情风物诗歌作品中的一大靓点。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就是老少皆知的一首:左公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柳树嫩绿轻柔的绰约风姿,赞美了春风神奇的力量。唐代诗人唐彦谦的《垂柳》中有“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的诗句。诗句虽然没有细致的外貌描写,也没有渲染浓重的色彩,但却写出了垂柳的婀娜多姿,无限柔情。

“柳”不仅形态轻盈,色彩新奇,构织了诗情画意,而且豪迈、凝重,彰现了仁人志士的干云豪情。清朝大将杨昌浚到新疆筹办军务时,在河西走廊和新疆沿途看到杨柳成荫,得知这一浩大的功绩是左宗棠作为后,遂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大将筹边尚未还,潇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在守土卫国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左宗棠,留给大西北的不仅是英雄战绩和完整疆土,还有沿着古丝绸之路茂密的左公柳。河西地区“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的严酷自然景象,令左宗棠忧心如焚,他要求凡大军过处必植树,军士人人随身带着树苗,一路走一路栽。左公与军士一样,亲自携镐植柳。自古河西种树最为难事,可是在左公倡导督促下,竟然形成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前人植树,后人乘凉。为纪念左宗棠为民造福的不朽功绩,后来人们便将左宗棠和部属所植柳树,称为“左公柳”。

篇17:《左公柳》读后感600字

有关左宗棠植柳的事,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有一天,左宗棠在肃州城里巡视,发现有个农民骑驴进城后,将毛驴随手拴在了柳树上,而毛驴则悠悠然地啃起了树皮。左宗棠很恼火,当即下令军士把毛驴牵到鼓楼前斩首示众,并张贴了告示告诫民众:“今后若有毛驴毁坏树木者,驴和驴主同罪,一律斩首!”据说此告示一出,再无犯者。左宗棠斩驴护树的义举,一时传为美谈。

如今在西汉酒泉胜迹景区内,还有一棵三人才能够合抱的左公柳。这棵粗大的垂杨柳虽然皮爆体裂,疮痍昭昭,然而却苍劲虬韧,铁骨铮铮,每到夏秋时节,绿荫匝地,显示了固守绿洲的顽强生命力。这样的左公柳今天已经不多了,但在嘉峪关、玉门镇和瓜州县,还是可以寻到的。左公柳庞大的身架上,那些密密的细长如刀刃的叶片,年年都在传递着新春的信息,传递着左宗棠和潇湘子弟“绿满天山”的期待。垂杨柳是河西地区春天返青吐绿最早、秋天落叶最晚的树种。今天酒泉所能够见到的树木中,除了胡杨树,垂杨柳不仅树龄很高,而且容易存活,今年春天,我居住的神舟路上,园林工人在修剪人行道旁的垂杨柳,拇指粗细的枝条铺了一地,我捡了两根拿回家,做了三角梅的支架。结果1个月后,原本干枯的柳枝竟抽出了新叶,而三角梅依旧是病恹恹的。这正应了酒泉的一句俗语“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

篇18:《左公柳》读后感600字

一个人和他栽的一棵树能经得起民间一百多年的传唱不衰,其中必有道理。文学形象所意象化了的春风实际上就是左公精神。春风何能度玉门,为有振臂呼风人。左是在政治腐败,国危民穷,环境恶劣的大背景下去西北的。按说他只有平乱之命,并无建设之责。但儒家的担当精神和胸中的才学让他觉得应该为整顿、开发西北尽一点力。左宗棠挟军事胜利之威,掀起了一股新政的狂飙,扫荡着那经年累世的污泥浊水。西北严酷的现实与一个南国饱学的儒生,砥砺出一串精神的火花,闪耀在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章之上,绽放出一丝回暖的春意。左宗棠在西北的开创政治新风有这样几个特点。

强化国家主权,力主新疆建省。他痛斥朝中那些放弃西北的谬论,“周、秦、汉、唐之盛,奄有西北。及其衰也先捐西北,以保东南,国势浸弱,以底灭亡”。捐出西北,最后必定是国家的灭亡。从汉至清,新疆只设军事机构而无行省郡县。左前后五次上书吁请建省,终得批准,从此西北版图归一统。二是反贪倡廉。清晚期的政治已成糜烂之局,何况西北,鞭长莫及。地方官为所欲为,贪腐成性。他严查了几个地方和军队贪污、吃空饷的典型,严立新规。而他自己高风亮节,以身作则,陕甘军费,每年过手1240万两白银,无一毫不清。

左宗棠性格决绝,办事认真,虽不能回天救世,也要救一时、一地之弊。他抬棺西进,收失地,振颓政,救民生,这在晚清的落日残照中,在西北寒冷孤寂的大漠上,真不啻为一阵东来的春风悄然度玉门。而那三千里绿柳正是他春风中飘扬的旗帜。西学东渐,湘人北上,春风玉门,西北之幸!

篇19:《左公柳》读后感600字

人的灵魂是肯定。而人却某些利益而不惜出卖的灵魂,而又有些人,却用的某些行动来证实了是个有血,有肉,有魂的人,的灵魂也将被的所装饰。

学习了《左公柳》一课,文章主要讲的是:作者在塞外了一株柳树,导游讲述了树背后的故事。而这事的主人公,便是刚毅,睿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爱国人士左宗棠。

当我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后,掩卷静思。我不禁被这六旬老人爱国爱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所震撼和打动。

想想,假如儿女孝顺的老人,六旬之时,是在家享清福了,哪还会为吃穿发愁?哪还会担心大事?而左宗棠不同,他在平常人享清福的年龄,却请缨,前往千里之外的茫茫大漠去收复失地。想想,他去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要不然他怎么会抬着棺材上战场?他那视死如归的气势又能压倒多少贪生怕死之徒呀!

战场杀敌必定会生灵涂炭,我相信,左宗棠也明白的道理,要不然他也不会让部队边打仗,边植树。再加上戈壁荒凉,多年居住,让战争一闹,就又会这大漠面积,植树造林便是必不可少的了。这树一植,许多乡民回来了,这丝绸之路又重新打开了。

想到这儿,我不禁有个疑问:为左宗棠一把年纪还要战场杀敌呢?假如说是誓死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那大臣们都主张放弃,皇帝也开始动摇了,他又何必多此一举?得罪了那些皇室贵族,也会让皇帝心里多少有一点不舒适。假如新疆是个聚宝盆,非守不可,他也大可不必请缨,以年岁已高,行动不便等借口完全可以把重担扔给别人,也不让的家人提心吊胆,又可以不用上战场拼杀,何乐而不为呢?

可他,在他骨子深处的灵魂,心里装的是兴亡,百姓安危,的灵魂不正是现在的人正需要的吗?

篇20:左公柳课文主要内容

“羌(qiānɡ)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河西走廊到玉门关,数千里关山路,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我们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wéiwò)。我们顿时兴奋起来,赶紧下了年,飞也似地向前扑去。到了树阴下,啊,好粗的树哇!两个人合抱都抱不拢。

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湖畔河边的依依柔柳大不相同。内地的柳树枝条纤巧柔软,楚楚动人。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ɡē)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导游觉察到我们动情了,便平静地告诉我们这树叫左公柳。左公柳?我们感到更惊异了。导游微微一笑,向我们讲起了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

“清朝末年,西部邻国的`一个军事首领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紧接着,俄国又乘机出兵占领了北疆的伊犁。我国的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国家告急!

“当时朝廷众臣中,有一部分人对保卫新疆的认识有失偏颇,主张放弃新疆。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kānɡkǎi)激昂地反驳道:‘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léi]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等矿藏也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实为聚宝之盆!’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主动请缨(yīnɡ)!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这时,导游停顿了一下,深情地望着那株柳树,又接着讲了下去:

“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天上没有明月,地上没有人送行。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xiǎnɡ)匮(kuì)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xiānɡ)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烟滚滚的战场。

“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令人震惊的是,这支队伍中竟有众人抬着一口黑漆棺(ɡuān)材!这口棺材是左宗棠为自己准备的。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殓(liàn)他的尸体。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官兵个个泪流满面,无不为之动容。他们深知,这位刚毅、睿(ruì)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但是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率部完成了收复新疆失地(除伊犁外)的伟业。”

导游还告诉我们:

“左宗棠不仅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而且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在征战中,他深感茫茫戈壁没有绿阴的困苦,便率领部队植树造林。他的湖湘子弟兵既是战斗之旅,也是植树大军。人人随身携带柳树苗,一路走一路栽,前营栽罢后营管,并且动员百姓分段看管。终于在千里戈壁种下片片树林,形成一道‘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这些柳树不但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而且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

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它依然屹(yì)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tǎnɡ)着的顽强的生命力……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火把节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吆喝》优选教案范本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精选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

现当代散文鉴赏(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左公柳教学设计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学反思

二年级《咏柳》的教案

小学语文《左公柳》教案
《小学语文《左公柳》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语文《左公柳》教案(共20篇)】相关文章:

小升初常考文学常识真题2023-12-08

李忠毅优秀演讲稿2022-05-07

陶公少有大志文言文阅读答案2022-11-01

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06-11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2023-11-13

《采薇》获奖教案2022-05-08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学设计2022-05-07

高考试题全国卷2024-04-11

《总想为你唱支歌》现代文阅读答案2022-06-24

小学语文课听课心得体会202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