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左公柳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左公柳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第22课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虽为第二篇课文,由于第一篇是《古诗三首》,以文章面目出现的,这却是第一篇。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英雄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
学情分析:
1、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
2、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这时他们强烈的要求自主、独立、成功。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将整体感知,字词的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给学生一个立足点,给他足够的体验。
3、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教师辅助介绍的方式将这些背景资料呈现给学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过程与方法:
运用朗读法、批注法等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读通课文,标注感受或疑问。
2、搜集有关左宗棠的资料。
(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前预习,为新课的学习打下铺垫。)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生读,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用来言志的对联吗?)
2、课件出示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师:这是王震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你们知道是用来歌赞谁的吗?)
3、他就是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左宗棠。
4、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来了解他的赤子情怀。板书课题并齐读。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用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对左公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给左公赋予厚重的文化色彩,丰富了学生的积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①自己读、指名读。
②交流识字方法。
③同学交流: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
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本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
(2)关注下列语句:
a标点符号: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心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在本句中作用?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
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质疑批注,写下感受。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2)理出思路: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
(3)再次读文,边读边批注,质疑:
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3、解疑:学习课文13段。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①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
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再体会:
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
c朗读。
②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
a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
b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c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抓重点词语屹立、茂密、钢筋般、挺拔、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左公柳的刚强、生命力顽强。
③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赞美这棵树: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柔柳的不同,赞美它具有坚定、刚强、生命力顽强的品质,大有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④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a这句话什么意思?
b用什么修辞方法?(设问加反问)
c初步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强调它不是普通的柳树,它是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
d朗读。
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
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抒情
(三)、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再次质疑
学贵在生疑,对比这几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
(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收复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建设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学生更深层地感悟文章内涵打下基础。
作业:多次阅读全文,看看有什么新感受。
板书设计:
左公柳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收复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建设新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动,在读品写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品写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抬棺出征的影片、新疆日新月异变化的图片等)
学生:查找有关左宗棠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教师板书)
(复习导入,该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来自于学生的发言,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上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通过板书的内容梳理学生思路。)
(二)、走进文本,体悟情感
1、研读力排众议:
(1)力排众议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
(2)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3)创设情境,角色换位,故事再现:
师:我就是光绪,你们就是大臣,我们来演演当时的情景。
大臣们阐述不同意见,左宗棠据理反驳。
师:我是光绪,你们都是左宗棠,再来说说收复新疆的理由。
(4)指导朗读。
师总结:以一家之言驳倒众议,这就叫做力排众议。
2、过渡:
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板书:抬棺出征)
(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换位,激发了学生兴趣,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悟文章内容。)
3、研读抬棺出征:
(1)自读有关段落,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字词圈点评划,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学生汇报:
a、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仍信心百倍。(左宗棠面对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足见他的刚毅坚韧。)
b、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
播放抬棺出征的影片。
(教师借助影片可以使课文相关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运用得当,能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配以音乐,可以激荡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了情境,创造出氛围。)
师语言倾情:同学们,你们的脸上写着敬佩,能把这种敬佩之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a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左大人,此时,率领着抬棺队伍前行的你正想些什么呢?
b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西行队伍中的一员,你正在想什么呢?
c将士们,在西行的途中,你刚刚收到了家书,你的母亲重病在床,可是面对凛然前行的左老将军的背影,面对这口黑漆漆的棺材,你在想些什么?
d是左老将军的精神感染了你,带着敬佩的感情读
是左老将军的悲壮行为打动了你,带着必胜的信心读
(3)你觉得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具有满腔爱国热忱)
(4)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介绍左宗棠收复失地,再次激发学生情感。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他们与许多课文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角色换位,使学生全方位地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品读植树造林。
(1)指名读。
(2)这段内容哪里让你感动了,小组合作交流。
(3)汇报在征战中,他深感茫茫戈壁
(4)师总结: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课件,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课件,学生齐读)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5、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
(三)、揭示写法,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图片左公柳
师:看到这钢筋般的枝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到那挺拔的身躯,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2、再来看课题,这篇文章仅仅是在写柳吗?(写人)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课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种写法?
(四)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
(2)布置作业: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板书:
左公柳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抬棺出征收复新疆爱国热忱
植树造林建设新疆
整体设计意图:《左公柳》是一篇精读课文,设计时我把教学的重点体现在动态生成的师生对话上,让课堂在学生的多角度,多元化的角色转换中,变得开放而具有活力。以读促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独特的阅读体验。
领导评析: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在教学中紧紧扣住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进行,体现了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比如,在学习第一个爱国故事时,学生就抓住力排众议体会左宗棠决心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豪情;第二个故事,引导学生抓住抬棺出征的场面描写体会左宗棠誓死保卫新疆的决心;在体会左公柳的形美时,抓住了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宛如帷幄这些词语来感悟;体会左公柳的神美时,抓住了刚强、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这些词语来领悟;体会左公柳的精神之美,抓住了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这些词语来体味。
2、朗读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是这一堂课的又一亮点。有目的地读,有任务地读就避免了读的盲目性和流于形式。
3、在教学中我还做到了详略得当,第二部分精讲,第一、三部分略讲。
4、课件的适当运用渲染了情境,创造出氛围。
左公柳教学设计2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左公柳》,请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部分,对左公柳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生长在新疆戈壁滩上的一种柳树,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顽强生长的刚强之树。初读了课文以后,我们知道本文以“左公柳”命题,实际上写的是谁?
左宗棠。
师: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
生:一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出征;第二件事是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了新疆失地;第三件事是左宗棠植树造林,建设边疆。
师: 为什么课文写的是左宗棠,却以“左公柳”命名呢?
师:对呀,到底为什么呢?(师在课题旁打“?”)这节课,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左宗棠,了解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故事发生时的背景是怎样的?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谁先给我们汇报一下?
生:邻国阿古柏在英军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师:这时,朝廷众臣对保卫新疆有怎样的认识?
生:有人对保卫新疆的认识有失偏颇,主张放弃新疆。
师:大臣们对保卫新疆的认识有失偏颇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来说说。
生:有的大臣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当时国家困难,粮饷匮乏。
师:面对大臣们偏颇的认识,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
左宗棠。
师:左宗棠是怎么做的?这种做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齐答:力排众议
师:要想依靠个人的力量取排除众人的意见,必须理由充分,左宗棠摆出了哪些道理呢?请同学们默读第6自然段画出句子。
(生读课文并动笔画句子)
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等矿藏也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实为聚宝之盆!
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师:读了这几句话,你认为左宗棠的主张到底对不对?
是对的
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是聚宝之盆、是军事要道。
师: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话,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师: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大义凛然的左宗棠,用这三点不容争辩的事实,来力排众议,去唤醒还未觉醒的群臣吧!齐读第6自然段。
(生齐读)
师:左宗棠在以理服众的同时,还做出了怎样的壮举?请同学们从第7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词来回答。。
生齐答: 主动请缨
师:“主动请缨”什么意思?
生:主动请求杀敌的任务。就是左宗棠主动请求带兵收复新疆。
师:当时的左宗棠已64岁高龄,因常年的国事操劳而积劳成疾,身体非常虚弱,还经常咳血,可他还做出了主动请缨的壮举。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这位已年过六旬,官居一品的朝廷重臣做出这番决策的呢?接下来齐读第7自然段。
(生齐读第7自然段。)
师:同学们请看板书,.在第一个事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这两个四字词语来体现左宗棠的爱国举措。在接下来的第二个事例中,左宗棠爱国的举措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第9-11自然段,也试着像这样,用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为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中左宗棠的爱国举措?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师:老师有个疑问,左宗棠收复新疆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是这些作者都没有写,却偏偏只选取了抬棺出征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呢?(这个事例太打动人了,这个事例太典型了。)
师:是呀,正是这听也没听说过,见也没见过的事例才更能扣人心弦,突出人物品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在我们平时写人的作文中,也要学习像这样选取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侧面板书: 选取典型事例表人物物)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一部分,拿上笔,把文中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下来,为什么感动?在旁边做出简单的批注。(学生听、画、写)
师:谁来把你的感受和我们分享?
生:我感动的句子是“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让我感动的原因是他能面对困难仍充满信心。
师:你能为我们读出左宗棠这种在面临重重困难时表现出的信心吗?
(评:你为我们展现出了刚毅坚韧的左宗棠满怀的信心。)
生:让我感动的句子是“令人震惊的是,这支队伍中竟有众人抬着一口黑漆棺材!这口棺材是左宗棠为自己准备的。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感动的原因是,左宗棠他视死如归的精神。
师:面对死亡却还能毫不畏惧,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这样的举措真让人震惊,为我们读出左宗棠英勇无畏的气慨来好吗?
(生再读这段话,读出震惊和决心)
师: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左宗棠?
师:左宗棠不仅收复了新疆,还为新疆做了许多好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第13自然段,看看左宗棠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是什么?
(生速读13自然段)
师:谁能像前面那样概括出这个故事的小标题?
生:植树造林,建设新疆。(板书)
师:唐朝诗人王之涣曾这样描写塞外边疆荒凉萧条的景象。
生:齐读“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而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他的老友杨昌睿来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不由得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生:看课件齐读“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师:如今的嘉峪关、哈密等地,都留有左公亲手所植的柳树。从兰州到哈密,从哈密到乌鲁木齐,所植道柳“连绵不断,枝拂云霄”。左公柳荫福后人。(课件)
师:左宗棠深谋远虑地建设新疆,又一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左宗棠对祖国的爱、对新疆的爱、对人民的爱。
师:我们随作者听导游介绍完了左宗棠的故事,如果说在听故事前,作者对左公柳的认识仅仅只是美丽、刚强,那么,在听完故事后,作者对左公柳的认识又有了哪些变化呢?请齐读最后一段。
生:作者认为这不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师: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师:此时的“左公柳”还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生:既是指生长在千里戈壁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贡献的左宗棠。
师:这个“?”可以打开了吗?(左公柳是纪念左宗棠巨大贡献的标志,是左宗棠及爱国将士们精神的象征。画去“?”)
师:是的,这是在借柳树来赞美左宗棠,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借物喻人”。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株柳树吧!(出示柳树画面)它面对风沙,依旧傲然挺立;它扎根戈壁,原于英勇无畏;它抗衡沙漠,只因顽强坚韧,你说,它还只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吗?
生齐读: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师:是啊,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力排众议、铁骨铮铮的左宗棠;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抬棺出征、视死如归的左宗棠;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植树造林、睿智奉献的左宗棠。你说,它还只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吗?让咱们再读这句话,赞赞我们忠义爱国的左宗棠吧!
生齐读: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左宗棠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师:这精神之树不仅仅是左宗棠的象征,还是所有爱国将士们的化身。你说,它还只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吗?让我们齐声赞美这些英勇无畏的爱国将士们吧!
生齐读: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师:左公虽去,道柳尚在,它们就像是为左宗棠及爱国将士们立下的一块块活的碑文,它们承载和延续的是中华民族千万子孙不朽的精神!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
生回答。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真大,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做生活中的一颗左公柳吧!
左公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爱国热忱,感受左宗棠的刚毅、睿智。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以柳树为线索贯穿全文,选取典型事例描写人物,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再现情景。
学习课文1—3、自然段,感受左公柳的刚强。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左公柳》。师板书课题要求学生轻轻读课题。
2、左公柳生长在哪里呢?(新疆戈壁滩上)
3、出示图1,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塞外戈壁滩,凭你对戈壁滩的了解,你来想象一下,这里的生长环境怎么样呢?(土地贫瘠气候干旱风沙肆虐、)
4、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数千里关山路,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黄沙。)
5、难怪诗人王之涣会在他的《凉州词》中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那么生长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的左公柳是什么样子的呢?
6、请同学们浏览课文1—3、自然段中描写柳树的段落,并用“——”线画出描写塞外柳树外形和描写塞外柳树品格的语句。生汇报梳理
7、谁来读读描写柳树的外形的语句?出示: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齐读。这句话写了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这句话,把柳树高大茁壮的外形展现出来。
8、谁来读读描写柳树的品格的语句。出示:这屹立在戈(ɡē)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抽生读相应语句。作者把屹立在戈壁滩上的柳树称为什么之树?(刚强之树教师板书:刚强)作者为什么把它称为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它英勇无畏,不畏惧什么?(干旱风沙)它压倒一、切困苦,它要压倒哪些困苦?(干旱折磨风沙袭击)这句话
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敬佩赞美)一起用这样的语气读这句话。
当我们还沉浸在这棵柳树挺拔刚强之中时,导游告诉我们这棵柳树叫左公柳以及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5——13、自然段,回忆:这种树名背后的的故事是什么?(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率兵收复新疆,建设新疆的爱国事迹。)
二、抓事件,解疑难。
学习5——13自然段。
(一)学习5——7自然段
1、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清朝末年。(师出示中国地图)当时,我国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出现危机。与此同时,我国西部邻国的一、个军事首领阿古柏在英国的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紧接着,俄国又趁机出兵侵占了北疆的伊犁。西北边疆危机严重,国家告急。在这危机四伏之时,朝廷中对保卫新疆产生了分歧。
2、众大臣主张什么?(放弃新疆)如果放弃新疆,中国的领土将会有什么变化?(新疆面积166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6,是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
失去新疆,我国将失去全国1/6的领土)
3、左宗棠是怎样怎么做的?他列举了哪几方面的理由?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6然段。
汇报交流
①谁来读读左公当时做法的语句?问:“力排众议”是?(以一、己之力尽力说服众多的反对意见)左公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什么?(勇气充足的理由)
②谁来读读左公列举的.三大理由?抽生读三大理由。
③分析三大理由。左公一、从国家利益出发,二从新疆的重要性出发,三从不收复的危害出发。讲清了收复新疆的重要性。三大理由有理有据,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左公当时是怎样说出这三大理由的呢?
④现在,我们就把我们的课堂当做是清朝的议政大厅,我们一、起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师出示分角色朗读内容。
⑤那两个同学愿意来朗读第一、次交锋?抽生朗读第一、大理由。抓住“岂能”和“拱手相让”分析。A“岂能”指?(不能)那将这“岂能”换成“不能”放在句中读读。再用“岂能”读读,用“岂能”语气更强烈了。B“拱手相让”是指?(因胆怯而把东西恭敬地让给给别人。)将什么恭恭敬敬的让给谁呢?(将无数先辈历尽千辛万苦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让给侵略者。)能吗?(不能)读出来。
⑥是总结学法:一、个“岂”字,一、个“拱手相让”、准确地表达了左公的思想感情,抓住重点词语品读,能更好的表达人物的情感。我们用这样的读书方法来读下面的两次对峙。同学们先用这种方法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一、练。哪三个同学愿意来试试?抽生试读。(我已经感受到左公的慷慨激昂《形容情绪激昂,语调上扬、充满正气。》了我听出左公的坚决了。)⑦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分角色读读这个内容。
⑧师小结:大兵压境,众臣退缩,左公挺身而出,力排众议,你想用什么词形容左公?(教师板书:刚毅)三大理由,有理有据,说服众臣,你又想用一、个什么词形容左公?(睿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聪慧明智)
⑨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左宗棠已经有69岁高龄了,因为积劳成疾,身体非常虚弱,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作出了主动请缨的壮举。让我们怀着对这位老人的崇敬之情齐读第七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9——1 1自然段
1、左宗棠,一个满腔爱国热忱的湖南汉子,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出发了。令人震惊的是,这支队伍中竟有众人抬着一、口黑漆棺材!(出示画面+音乐)
2、请听老师为大家朗读左公出征的情景。大家边听边勾画出让你再一次感受到左公坚毅、睿智的语句。
3、听完老师的朗读,文中哪些语句再一次让你感受到左公的坚毅?为什么?(生答)师:多么坚毅的老将军啊!生齐读相关句。(然而、风烟滚滚的战场。)
5、左公抬棺出征有什么意图呢?他生怕自己死后没有棺材收敛他的尸体吗?这个举动表明了他怎样的决心?(表明了他视死如归的决心。表明了他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还有什么目的呢?(鼓舞士气)
6、多么刚毅、睿智的老将军啊!生齐读相关句。(临出发时、置之度外)
7、这哪里是一口普普通通的棺材啊?它分明就是左公舍身报国的赤胆忠心啊!他分明就是一面鼓舞士气的战鼓啊!将士们受到左公的精神鼓舞,个个信心倍增,情绪高昂,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最前线。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收复新疆的伟业。
(三)学习课文12——13自然段
过渡:左宗棠凭着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不仅收复了新疆,而且在征战中,还率领部队植树造林,建设新疆。
1、他取得了什么成绩?(请大家在13、自然段中找找答案。生答。)
2、他的好友杨昌浚见到这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当即作诗一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起朗诵。
3、好一个“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啊!它不仅仅写出来左公的功绩,还弥补了当年王之涣的遗憾。
五、升化感情,突破重难点
学习14、自然段。
1、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对这株柳树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情不自禁的再次凝望这株柳树,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此时的“左公柳”仅仅还是那棵柳树吗?你想到了谁?想到了他的什么事?(生想象作答)
3、教师引读:
A看到这株柳树,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左公力排众议,主动请缨的壮举,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B看到这株柳树,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左公抬棺出征、誓死保卫新疆的义举,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C看到这株柳树,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左公和他的将士们冒严寒、顶酷暑、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利国利民的感人情景,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4、学到这里,你认为这篇课文是在写柳树,还是在写左宗棠?(左宗棠)为什么要以“左公柳”为题呢?(其一柳为左公所栽,其二柳如左公刚强无畏。因此,以“左公柳”为题。)
5、教师小结:是啊,真是树如其人,人如其树,这种看是写树,实是写人的写作方法就是借物喻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教给大家的表达方法。
六、总结谈话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同学们,看着这棵左公柳,你想怎样评价左公?
2、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伟人称赞左公的语句,请全班同学起立齐声读一读。
左公柳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了解左宗棠生平事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匙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22课《左公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①自己读、指名读。
②把生字变红。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
③同学交流:
字音:
纤巧(xiān):,读准字音。纤巧:细巧;小巧
字形:
最容易写错的是:
屹立(左边山字旁,右边乞丐的乞)
慷慨(左边竖心旁,右边既)
词义: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
你发现有特点的词语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
流淌、疲惫、谋划、携带这四个词语的特点。
a出示:流淌:流?淌?流淌?你发现什么?(两个相同意思的字组成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
b在刚读过的词语中,你还能找出哪个构词方法相同?(疲惫、谋划、携带)你还能写出课文外三个这类词语吗?
拓展学习
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
“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本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
“偏颇”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挺身而出、断然指出、年愈花甲、信心百倍、重重困难、泪流满面、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等。
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有特点?
a楚楚动人(aabc);你能写出三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心心相印、落落大方、夸夸其谈……)
b视死如归(骨瘦如柴、惜墨如金游人如云执法如山、爱兵如子……)
c不屈不挠(abac)(可歌可泣、载歌载舞、如诉如泣、有胆有识……)
d普普通通(aabb)(大大小小、明明白白、干干净净……)
(2)句子:
关注下列语句
A标点符号: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心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在本句中作用?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
“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阅读4——7自然段,体会引号的用法。
B关注下列复句,试着在括号中填写相应的关联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a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
b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c左宗棠()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
d这些柳树()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
e他的湖湘子弟兵()战斗之旅,()植树大军。
f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2)捋出思路: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4——13)介绍左宗棠事迹。
②1——3,14各写什么?简要说一说。文章分几段?
(3)质疑: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3、解疑:学习课文1、3段。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①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
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再体会:
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
C朗读。
②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
A“——”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
B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C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抓重点词语“屹立”、“茂密”、“钢筋般”、“挺拔”、“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左公柳的刚强、生命力顽强。
③……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赞美这棵树:“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柔柳的不同,赞美它具有坚定、刚强、生命力顽强的品质,大有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④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A这句话什么意思?
B用什么修辞方法?(设问加反问)
C初步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强调它不是普通的柳树,它是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
D朗读。
C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
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抒情
(三)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再次质疑
学贵在生疑,对比这几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
(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收复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建设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
作业: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对这种生长在新疆大戈壁上的,由左宗棠率领的湖湘子弟兵栽的柳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一种树。初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
过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的人物。阅读4——1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读书,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深入学文
(1)学习4——13自然段
你从哪找到答案?(你学懂了什么?)
①学习课文5——7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
A所遇困难:
a两股外敌
邻国阿古柏在英国军队的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这些侵略者武器精良,很难对付。
读第五自然段。
b大臣们对收复新疆有偏颇的认识
结合资料: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
B体会左宗棠刚强、不屈不挠、坚韧(6、7自然段)
重点学第六自然段:抓“力排众议”理解。
a“力排众议”?(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
b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开辟疆土的不易。
注意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坚决,毫不犹豫)
读出态度坚决。自己读,指名读
教师引读:
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指名读(2——3)(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
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指名读(2——3)(指导学生读出果断、坚决)
出示新疆地图: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让我们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
导读第七自然段。
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学到这里你了解到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板书;爱国
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
小结:第一件爱国事迹主要是写的力排众议、还是主动请缨呢?(力排众议)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②学习课文9-11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出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引导学生答出:左宗棠抬棺出征。这部分内容在9——11自然段。
A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作者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哪个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
(抬棺出征这个事例太典型、太打动人了。)
B抬棺出征这个爱国举动,感动了全国人民。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一会儿以朗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C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评读。
b重点指导体会
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C质疑;
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左宗棠?
学生可能提出:左宗棠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
d角色换位:是啊,我们有这么多的疑问,左宗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出
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是保卫自己的国土,是正义的,敌人是侵略者,正义是永远能够战胜邪恶的;我相信自己的部下是最有战斗力的,因此有胜利的把握。抬棺材上战场表明了我决不向外敌低头,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e教师激情导读:
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
怎么样?——学生接读
f看图,此时此刻,看到这口黑漆漆的棺材,西征的战士们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在这口棺材面前,官兵们纷纷发誓一定为国奋勇杀敌,保卫国土,让父老亲人放心。在强敌面前,他们个个勇往直前,决不后退,如下山的猛虎,杀得敌人片甲不留。)
g伴着战马的嘶鸣、伴着这响彻云霄的喊杀声,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西征大军的身旁,亲眼目睹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壮举。指名读。
③学习课文13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懂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A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
B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课件,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课件,学生齐读)
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
(2)回读第十四自然段
①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
朗读。指名读。
③解题:
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3、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例如:
①写人的文章要选取典型事例;
②在写人的时候,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
③左宗棠的爱国精神让我特别感动,真值得我学习;
④要学习左宗棠这种勇于坚持己见,挺身而出的精神;
(2)布置作业:
①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
②今天作业的第二项请你用这种方法,通过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来写写你身边一个人的特点。
左公柳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左公柳》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文章看似写柳,实则写入,借赞美柳树来赞颂左宗棠的爱国精神。本设计通过读、悟、写和想象等手段,让学生透过文字,感受到左宗棠那满腔的爱国情怀,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柳树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也来认识一棵柳树。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公柳”。(板书:左公柳)
(二)质疑问难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或有什么疑问?
(归纳整理学生质疑的问题:左公柳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左公柳”?文章到底是写入还是写树……)
(三)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想想课文哪些地方写树,哪些地方写入,讲了谁的什么故事,试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
(2)指导分段。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玉门关外的一棵柳树;第二部分讲左宗棠收复新疆、建设新疆的故事;第三部分写作者听了导游讲的故事后,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引发的感想。)
(3)给故事加小标题。
(请三位学生分别读导游的话,其余学生听后概括出小标题:一、力排众议,主动请缨;二、抬棺出征,收复新疆;三、植树造林,建设新疆。)
二、再读课文。认识柳树
1、在作者眼中,“左公柳”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抓描写树的三个句子品读。)
(1)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
(2)这屹立在戈(ge)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3)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忍顽强的精神之树!
2、过渡:在这茫茫戈壁滩上,能看见这样一棵柳树,确实会被它那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所打动,这很容易理解。可是作者为什么又说它是一棵精神之树?我就不明白了,这树名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品味语言,透过文字,感悟左公那满腔的爱国热情吧。
三、精读感悟,认识左公
1、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学。
自学提示:
读读左宗棠的故事,想想他身上的什么品质最令你敬佩,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边读边想象情景,在有感触的地方写下批注。
2、学生自读思考。
3、读后交流汇报。
预设如下:
情景一:力排众议。
引导交流: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的?
(1)大臣中“有失偏颇”的意见有哪些?(理解“偏颇”。)
(2)左宗棠是怎样有针对性地反驳大臣们的?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左宗棠“慷慨激昂”、“断然指出”的语气。)
情景二:抬棺出征。
(1)出示语段一:
“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天上没有明月,地上没有人送行。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kul)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xiang)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烟滚滚的战场。”
问:读了这段文字,你脑海里闪过哪些词语?
①品味“令人神伤”、“信心百倍”。
②辨析“匮乏”、“缺乏”。
③抓“悄然”体会语境,积累“()然”的词语。如:猛然、突然、茫然、怅然、恍然等。
小结:一个“悄然”,我们读出了当时处境的不乐观,读出了左公的不张扬以及他那刚毅顽强的品格。同学们,读书就应该这样,咀嚼文字,读懂文字背后蕴含的意思。
(2)出示语段二:
“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令人震惊的是,这支队伍中竟有众人抬着一口黑漆棺(guan)材!这口棺材是左宗棠为自己准备的。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殓(lidn)他的尸体。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官兵个个泪流满面,无不为之动容。他们深知,这位刚毅、睿(rui)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但是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问:读到这儿,你又有什么感受?
拓展想象说话:
①(出示课文插图)临出发前,左宗棠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我____,就________。”
②如果你就是随军出征的士兵中的一员。看到这口黑漆棺材,听到左公这番话,你会说些什么?
③如果你就是沿途的老百姓,看到这样一支出征队伍,你会怎么想?
4。补充资料,理解左宗棠官兵在新疆植树造林的意义。出
示:
左宗棠在用兵新疆的时候,为了发展地方民族经济,曾在西北修水利、兴屯田、广植柳树,直到泾州以西到玉门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这柳就叫“左公柳”。清代杨昌浚曾任浙江巡抚和陕甘总督,他既是左宗棠的同乡,又是布衣之交,他曾做诗赞左宗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四、总结伸华,体会写法
1、人树合一,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小结:同学们,听完左公的故事,我们再来凝望这棵柳树,你心中又会升腾起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还仅仅是一棵树而已吗?
学生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人们给这柳树取名“左公柳”,不仅仅是因为当年左公率领将士栽种的,还有人们对左公的深切怀念。课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借什么物?(柳树)喻什么人?(左宗棠)请再读课题——现在,你对这个题目怎么看?
2、关注课文其他的表达方式的特点,如: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过渡段等。
3、总结全文。
设计总评
本设计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繁琐分析、机械训练,采用以读代讲、长文短教的方法,立足文本,品味语言,体现学习语言、学会言语、发展学生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经历了高效速读、批注交流、拓展延伸的教学实践,凸显了高效课堂的魅力。
一、以读代讲,读有层次
在教学中国共产党设计了三次通读课文的训练。每次的读都有很强的目的和针对性: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试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内容);再读课文,认识柳树(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研读感悟,认识左公(感受左宗棠那满腔的爱国热忱)。
二、由树及人,披文入情
文章看似写柳,实则写人,借赞美柳树来赞颂左宗棠的爱国精神。本设计很好地让学生领悟到课文一语双关、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品味语言,训练得法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习语言、学会言语。本教学设计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如给故事加小标题、有感情地朗读、对词语的理解辨析、拓展想象说话等,无不凸显发展学生、培养语文素养的理念。
左公柳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了解左宗棠生平事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匙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22课《左公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①自己读、指名读。
②把生字变红。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
③同学交流:
字音:
纤巧(xiān):查字典,读准字音。纤巧:细巧;小巧
字形:
最容易写错的是:
屹立(左边山字旁,右边乞丐的乞)
慷慨(左边竖心旁,右边既)
词义: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
你发现有特点的词语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
流淌、疲惫、谋划、携带这四个词语的特点。
a出示:流淌:流?淌?流淌?你发现什么?(两个相同意思的字组成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
b在刚读过的词语中,你还能找出哪个构词方法相同?(疲惫、谋划、携带)你还能写出课文外三个这类词语吗?
拓展学习
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
“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本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
“偏颇”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挺身而出、断然指出、年愈花甲、信心百倍、重重困难、泪流满面、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等。
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有特点?
a楚楚动人(aabc);你能写出三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心心相印、落落大方、夸夸其谈……)
b视死如归(骨瘦如柴、惜墨如金游人如云执法如山、爱兵如子……)
c不屈不挠(abac)(可歌可泣、载歌载舞、如诉如泣、有胆有识……)
d普普通通(aabb)(大大小小、明明白白、干干净净……)
(2)句子:
关注下列语句
A标点符号: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心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在本句中作用?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
“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阅读4——7自然段,体会引号的用法。
B关注下列复句,试着在括号中填写相应的关联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a()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
b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c左宗棠()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
d这些柳树()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
e他的湖湘子弟兵()战斗之旅,()植树大军。
f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2)捋出思路: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4——13)介绍左宗棠事迹。
②1——3,14各写什么?简要说一说。文章分几段?
(3)质疑: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3、解疑:学习课文1、3段。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①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
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再体会:
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
C朗读。
②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
A“——”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
B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C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抓重点词语“屹立”、“茂密”、“钢筋般”、“挺拔”、“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左公柳的刚强、生命力顽强。
③……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赞美这棵树:“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柔柳的不同,赞美它具有坚定、刚强、生命力顽强的品质,大有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④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A这句话什么意思?
B用什么修辞方法?(设问加反问)
C初步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强调它不是普通的柳树,它是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
D朗读。
C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
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抒情
(三)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再次质疑
学贵在生疑,对比这几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
(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收复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建设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
作业: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对这种生长在新疆大戈壁上的,由左宗棠率领的湖湘子弟兵栽的柳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一种树。初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
过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的人物。阅读4——1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读书,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深入学文
(1)学习4——13自然段
你从哪找到答案?(你学懂了什么?)
①学习课文5——7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
A所遇困难:
a两股外敌
邻国阿古柏在英国军队的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这些侵略者武器精良,很难对付。
读第五自然段。
b大臣们对收复新疆有偏颇的认识
结合资料: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
B体会左宗棠刚强、不屈不挠、坚韧(6、7自然段)
重点学第六自然段:抓“力排众议”理解。
a“力排众议”?(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
b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开辟疆土的不易。
注意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坚决,毫不犹豫)
读出态度坚决。自己读,指名读
教师引读:
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指名读(2——3)(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
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指名读(2——3)(指导学生读出果断、坚决)
出示新疆地图: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让我们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
导读第七自然段。
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学到这里你了解到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板书;爱国
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
小结:第一件爱国事迹主要是写的力排众议、还是主动请缨呢?(力排众议)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②学习课文9-11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出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引导学生答出:左宗棠抬棺出征。这部分内容在9——11自然段。
A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作者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哪个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
(抬棺出征这个事例太典型、太打动人了。)
B抬棺出征这个爱国举动,感动了全国人民。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一会儿以朗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C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评读。
b重点指导体会
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C质疑;
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左宗棠?
学生可能提出:左宗棠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
d角色换位:是啊,我们有这么多的疑问,左宗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出
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是保卫自己的国土,是正义的,敌人是侵略者,正义是永远能够战胜邪恶的;我相信自己的部下是最有战斗力的,因此有胜利的把握。抬棺材上战场表明了我决不向外敌低头,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e教师激情导读:
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
怎么样?——学生接读
f看图,此时此刻,看到这口黑漆漆的棺材,西征的战士们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在这口棺材面前,官兵们纷纷发誓一定为国奋勇杀敌,保卫国土,让父老亲人放心。在强敌面前,他们个个勇往直前,决不后退,如下山的猛虎,杀得敌人片甲不留。)
g伴着战马的嘶鸣、伴着这响彻云霄的喊杀声,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西征大军的身旁,亲眼目睹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壮举。指名读。
③学习课文13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懂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A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
B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课件,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课件,学生齐读)
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
(2)回读第十四自然段
①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
朗读。指名读。
③解题:
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3、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例如:
①写人的文章要选取典型事例;
②在写人的时候,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
③左宗棠的爱国精神让我特别感动,真值得我学习;
④要学习左宗棠这种勇于坚持己见,挺身而出的精神;
(2)布置作业:
①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
②今天作业的第二项请你用这种方法,通过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来写写你身边一个人的特点。
★ 江南柳 阅读答案
★ 李忠毅优秀演讲稿
★ 史可法简介
★ 柳思 阅读答案
【左公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柳思》的阅读答案2022-04-30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2023-04-06
如何解释左宗棠的名言2023-08-18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以及答案2023-04-20
高考试题全国卷2024-04-11
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06-11
高考满分作文文人的傲骨2023-05-09
小升初常考文学常识真题2023-12-08
历史典故:《红楼梦》中人名拾趣2023-02-21
《厮守一场,却忘了你的模样》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