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节 《 碳的几种单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时间:2023-06-05 07:45:32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五章 第一节 《 碳的几种单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共17篇)由网友“阿樵”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第五章 第一节 《 碳的几种单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欢迎阅读!

第五章 第一节 《 碳的几种单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1: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第五章 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能力: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常见炭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重点难点 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品 仪器:铁架台、烧杯、漏壮举、直玻璃管,带导管单孔塞。

药品:木炭、活性炭、红墨水(或红糖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展示金刚石、钻石样品或投影幻灯片等。展示具有金属光泽、深灰色、鳞片状的石墨样品。

观察金刚石、石墨。

通过实物使学生有亲切感

[演示实验]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用铅笔写字

用电池做导电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金刚石、石墨的色态、硬度、导电性。

边观察,边记录:

1.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 色呈 形透明状的晶体,硬度。

2.石墨是一种 色有 不透明的细磷片状 体。它的硬度 ,有 感,能够 。

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及它们的用途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讲述]实验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且都生成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并初步理解

突出金刚石和石墨的共性

[提问](1)燃烧产物是什么?

(2)它们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根据学过的CO2检验方法得出结论。

(1)燃烧后都生成 。

(2)它们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设问]为什么同一种元素的形成几种不同单质?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的晶体结构模型(或示意图)(最好用计算机演示),并加以说明。

设想、思考。

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由于 不同,形成了不同种单质,它们的 性质有较大的` 。

引起思考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提问]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它们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归纳总结:

讨论并回答

归纳、总结并记录。1。金刚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质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钻头或装饰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腻感,可制成铅笔芯;能够导电、溶点高,可做干电池和电炉的电极、制造能熔融金属的坩埚等。

结合实验教学

联系实验学习和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完成

完成练习一

及时记忆

[过渡]讲述;常见的炭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们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展示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的样品。

观察、比较、记录

联系实验学习

[演示实验]1。木炭的吸附性(课本P80~P81实验5-2、5-3)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课本P.80~P.81实验5-2、5-3)

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提问]木炭、活性炭为什么能余去有色气体、色素或异味气体?

[讲述]根据实验现象,学生讲座讲述汲附原理。

思考并讨论

思考、理解并记录:

因为木炭具有 结构,可以 。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常见的炭

阅读识记

联系实验学习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指导学生完成

完成练习二

理解并记忆所学知识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及几种常见的碳,虽然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在物理性质上却有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没而引起的。 根据它们的性质掌握它们的主要用途。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小结。

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附1:课堂练习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单质有 和 .在天然物质里硬度最大的是 ,它可以做 等。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作 等。

2.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里燃烧后,生成的产物都是 ,说明它们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 。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 ,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中 而造成的。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碳单质的一组物质是 金刚石和石墨(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B)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几种单质(C)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性质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黑色的

附2:课堂练习二

木炭可用来脱色、除臭味,这是利用它的 可燃烧(B)稳定性(C)还原性(D)吸附性 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这是因为 木炭比木材轻(B)木炭不溶于水(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质发性化学反应 将下面碳的单质与它的用途用短线联接起来:

碳单质 用途

木 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电极

焦 炭 制黑火药

金刚石 治金

炭 黑 制油墨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金刚石 石墨 金钢石 钻石、钻头等 石墨 铅笔芯和电极等

2.二氧化碳 碳 单质 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D 4.B 5.D 6.C

7.木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电极

焦 炭 制墨火药

金刚石 冶 金


炭 墨 制 油 墨

附4: 随堂验测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 ,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这是因为它们的晶体结构中 而引起的。

2.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驼们可以 。

3.试举出金刚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每种物质的一种主要用途。

篇2:第一册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能力: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常见炭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重点难点 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品 仪器:铁架台、烧杯、漏壮举、直玻璃管,带导管单孔塞。

药品:木炭、活性炭、红墨水(或红糖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展示金刚石、钻石样品或投影幻灯片等。展示具有金属光泽、深灰色、鳞片状的石墨样品。

观察金刚石、石墨。

通过实物使学生有亲切感

[演示实验]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用铅笔写字

用电池做导电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金刚石、石墨的色态、硬度、导电性。

边观察,边记录:

1.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 色呈 形透明状的晶体,硬度。

2.石墨是一种 色有 不透明的细磷片状 体。它的'硬度 ,有 感,能够 。

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及它们的用途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讲述]实验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且都生成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并初步理解

突出金刚石和石墨的共性

[提问](1)燃烧产物是什么?

(2)它们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根据学过的CO2检验方法得出结论。

(1)燃烧后都生成 。

(2)它们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设问]为什么同一种元素的形成几种不同单质?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的晶体结构模型(或示意图)(最好用计算机演示),并加以说明。

设想、思考。

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由于 不同,形成了不同种单质,它们的 性质有较大的 。

引起思考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提问]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它们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归纳总结:

讨论并回答

归纳、总结并记录。1。金刚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质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钻头或装饰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腻感,可制成铅笔芯;能够导电、溶点高,可做干电池和电炉的电极、制造能熔融金属的坩埚等。

结合实验教学

联系实验学习和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完成

完成练习一

及时记忆

[过渡]讲述;常见的炭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们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展示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的样品。

观察、比较、记录

联系实验学习

[演示实验]1。木炭的吸附性(课本P80~P81实验5-2、5-3)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课本P.80~P.81实验5-2、5-3)

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提问]木炭、活性炭为什么能余去有色气体、色素或异味气体?

[讲述]根据实验现象,学生讲座讲述汲附原理。

思考并讨论

思考、理解并记录:

因为木炭具有 结构,可以 。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常见的炭

阅读识记

联系实验学习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指导学生完成

完成练习二

理解并记忆所学知识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及几种常见的碳,虽然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在物理性质上却有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没而引起的。

根据它们的性质掌握它们的主要用途。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小结。

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附1:课堂练习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单质有 和 .在天然物质里硬度最大的是 ,它可以做 等。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作 等。

2.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里燃烧后,生成的产物都是 ,说明它们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 。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 ,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中 而造成的。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碳单质的一组物质是

金刚石和石墨(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B)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几种单质(C)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性质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黑色的

附2:课堂练习二

木炭可用来脱色、除臭味,这是利用它的

可燃烧(B)稳定性(C)还原性(D)吸附性

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这是因为

木炭比木材轻(B)木炭不溶于水(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质发性化学反应

将下面碳的单质与它的用途用短线联接起来:

碳单质 用途

木 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电极

焦 炭 制黑火药

金刚石 治金

炭 黑 制油墨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金刚石 石墨 金钢石 钻石、钻头等 石墨 铅笔芯和电极等

2.二氧化碳 碳 单质 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D 4.B 5.D 6.C

7.木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电极

焦 炭 制墨火药

金刚石 冶 金

炭 墨 制 油 墨

附4: 随堂验测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 ,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这是因为它们的晶体结构中 而引起的。

2.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驼们可以 。

3.试举出金刚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每种物质的一种主要用途。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篇3: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化学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碳跟氧气反应,由于氧气量是否充足,会造成生成物不同,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对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篇4: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2.难点

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3.疑点

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4.解决办法

(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药品。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目的]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目的] 巩固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掌握化学方程式。

3.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目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学生观察教师演示[试验5—4],观察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讨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有什么物质生成。

[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

(3)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主要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是对以前学过的化学用语的运用和巩固通过第一、二节对碳的学习,使对碳这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所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学好本章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1)碳的单质有哪几种?

(2)金刚石、石墨有哪些物理性质?为什么它们都由碳元素组成却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引言]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1.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第82页第一段,看插图5

(2)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

[讲解]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它能和许多物质起反应。

2.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

[复习提问]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学生活动] 练习写出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 在氧气或在空气中,当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如果氧气不充足,则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以燃煤的火炉为例加以说明,并指出这两个反应中有放热现象。

[学生活动] 配平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第83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讲解] 将金刚石和石墨分别燃烧,其产物都只有二氧化碳。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师活动]

①演示[实验5—4],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②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活动]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实验,讨论并回答问题。

②练习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提问]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条件是什么?它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讲解] 在这个反应中,木炭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木炭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铜失去了氧被还原为铜。

[教师提问] 在燃烧很旺的炉火里,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

[讲解]

①下层的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上层新煤中的碳会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这个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因而添加新煤后,炉温会降低。

②碳燃烧时放出热量,碳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要吸收热量。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学生活动] 讨论如果没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目的意图]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热能的重要性,化学教案《化学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四)总结、扩展

比较碳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85页习题1、2、5。

八、板书设计

篇5: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第五章 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能力: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常见炭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重点难点 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品 仪器:铁架台、烧杯、漏壮举、直玻璃管,带导管单孔塞。

药品:木炭、活性炭、红墨水(或红糖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展示金刚石、钻石样品或投影幻灯片等。展示具有金属光泽、深灰色、鳞片状的石墨样品。

观察金刚石、石墨。

通过实物使学生有亲切感

[演示实验]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用铅笔写字

用电池做导电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金刚石、石墨的色态、硬度、导电性。

边观察,边记录:

1.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 色呈 形透明状的晶体,硬度。

2.石墨是一种 色有 不透明的细磷片状 体。它的硬度 ,有 感,能够 。

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及它们的用途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讲述]实验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且都生成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并初步理解

突出金刚石和石墨的共性

[提问](1)燃烧产物是什么?

(2)它们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根据学过的CO2检验方法得出结论。

(1)燃烧后都生成 。

(2)它们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设问]为什么同一种元素的形成几种不同单质?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的晶体结构模型(或示意图)(最好用计算机演示),并加以说明。

设想、思考。

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由于 不同,形成了不同种单质,它们的 性质有较大的 。

引起思考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提问]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它们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归纳总结:

讨论并回答

归纳、总结并记录。1。金刚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质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钻头或装饰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腻感,可制成铅笔芯;能够导电、溶点高,可做干电池和电炉的电极、制造能熔融金属的坩埚等。

结合实验教学

联系实验学习和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完成

完成练习一

及时记忆

[过渡]讲述;常见的炭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们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展示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的样品。

观察、比较、记录

联系实验学习

[演示实验]1。木炭的吸附性(课本P80~P81实验5-2、5-3)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课本P.80~P.81实验5-2、5-3)

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提问]木炭、活性炭为什么能余去有色气体、色素或异味气体?

[讲述]根据实验现象,学生讲座讲述汲附原理。

思考并讨论

思考、理解并记录:

因为木炭具有 结构,可以 。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常见的炭

阅读识记

联系实验学习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指导学生完成

完成练习二

理解并记忆所学知识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及几种常见的碳,虽然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在物理性质上却有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没而引起的。 根据它们的性质掌握它们的主要用途。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小结。

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附1:课堂练习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单质有 和 .在天然物质里硬度最大的是 ,它可以做 等。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作 等。

2.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里燃烧后,生成的产物都是 ,说明它们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 。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 ,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中 而造成的。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碳单质的一组物质是 金刚石和石墨(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B)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几种单质(C)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性质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黑色的

附2:课堂练习二 木炭可用来脱色、除臭味,这是利用它的 可燃烧(B)稳定性(C)还原性(D)吸附性 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这是因为 木炭比木材轻(B)木炭不溶于水(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质发性化学反应 将下面碳的单质与它的用途用短线联接起来:

碳单质 用途

木 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电极

焦 炭 制黑火药

金刚石 治金

炭 黑 制油墨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金刚石 石墨 金钢石 钻石、钻头等 石墨 铅笔芯和电极等

2.二氧化碳 碳 单质 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D 4.B 5.D 6.C

7.木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电极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篇6:第一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

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3.疑点

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4.解决办法

(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药品。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目的.]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目的]  巩固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掌握化学方程式。

3.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目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学生观察教师演示[试验5―4],观察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讨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有什么物质生成。

[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

(3)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主要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是对以前学过的化学用语的运用和巩固通过第一、二节对碳的学习,使对碳这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所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学好本章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1)碳的单质有哪几种?

(2)金刚石、石墨有哪些物理性质?为什么它们都由碳元素组成却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引言]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1.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第82页第一段,看插图5

(2)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

[讲解]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它能和许多物质起反应。

篇7: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和方法,绪言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的概念及本质的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5.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课时计划】 二 课 时

第一课时

【内容提要】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怎样学好初中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教学过程】

【引 言】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幻想有一根奇异的魔杖,只要用它点一下石头,顽石普变成亮闪闪的黄金;用它碰一下香灰,就能变出救死扶伤的仙丹良药;用它指一下主山峻岭,马上山崩地裂,河流畅通……

但是,在古代,这种幻想终究不能实现。那么,这根魔杖到底有没有?有!这根魔杖在哪里?就在我们今天开始学的化学里。

【板书】绪言

【板书】 一、什么是化学?

【讲述与讨论】

1.放映《化学在我们的身边》的录象;

2.由学生自己例举身边的物质,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3.通过上面的事实,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周围的世界中: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物质,有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流水,光彩夺目的金刚石、乌黑的煤炭、洁白的食盐、坚韧的钢铁……

4.演示补充实验:

(1)预先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的“化学”字样,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喷雾器向其喷射而出现红色字样,再用盛有盐酸溶液的小喷雾器向其喷射,红色又消失,化学教案《绪言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2)用一沾有高锰酸钾的玻璃棒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而引燃灯芯。

【讨论】

为什么要学化学?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 1的第一~第三段的内容;阅读课本P 3的第五段P4的第三段的内容。

【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 1的第四段的内容。

【板书】

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质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讨论】

怎样学好化学?

指导学生阅读P4的第四段的内容。重点讲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学,能提高听讲效率,节省作业时间,学习主动、有兴趣。

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初三化学是从启蒙教育开始,只看书不做实验、不听讲,有些知识很难理解。听讲时要做到边听、边观察(实验)、边思维、边记忆(强化记忆)。争取在课堂上学会。

复习:是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特别要注意开始学习化学要过好化学用语关。

观察实验:在实验中要注意看什么、怎样去看。

[小结] (略)

[作业]

1.课本P4的家庭小实验。

2.预习物质的变化及物质的性质的内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什么要学习化学?

二.学是研究什么的?

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质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时:物质以生的主要现象,如:有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气体生成,什么颜色的沉淀 生成,发光,放热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三.怎样学好初中化学?

篇8: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关于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的概念及本质的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5.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课时计划】

二 课 时

第一课时

【内容提要】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怎样学好初中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教学过程】

【引 言】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幻想有一根奇异的魔杖,只要用它点一下石头,顽石普变成亮闪闪的黄金;用它碰一下香灰,就能变出救死扶伤的仙丹良药;用它指一下主山峻岭,马上山崩地裂,河流畅通……

但是,在古代,这种幻想终究不能实现。那么,这根魔杖到底有没有?有!这根魔杖在哪里?就在我们今天开始学的化学里。

【板书】绪言

【板书】 一、什么是化学?

【讲述与讨论】

1.放映《化学在我们的身边》的录象;

2.由学生自己例举身边的物质,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3.通过上面的事实,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周围的世界中: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物质,有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流水,光彩夺目的金刚石、乌黑的煤炭、洁白的食盐、坚韧的钢铁……

4.演示补充实验:

(1)预先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的“化学”字样,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喷雾器向其喷射而出现红色字样,再用盛有盐酸溶液的小喷雾器向其喷射,红色又消失。

(2)用一沾有高锰酸钾的玻璃棒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而引燃灯芯。

【讨论】

为什么要学化学?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 1的第一~第三段的内容;阅读课本P 3的第五段P4的第三段的内容。

【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 1的第四段的内容。

【板书】

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质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讨论】

怎样学好化学?

指导学生阅读P4的第四段的内容。重点讲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学,能提高听讲效率,节省作业时间,学习主动、有兴趣。

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初三化学是从启蒙教育开始,只看书不做实验、不听讲,有些知识很难理解。听讲时要做到边听、边观察(实验)、边思维、边记忆(强化记忆)。争取在课堂上学会。

复习:是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特别要注意开始学习化学要过好化学用语关。

观察实验:在实验中要注意看什么、怎样去看。

[小结] (略)

[作业]

1.课本P4的家庭小实验。

2.预习物质的变化及物质的性质的内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什么要学习化学?

二.学是研究什么的?

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质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时:物质以生的主要现象,如:有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气体生成,什么颜色的沉淀 生成,发光,放热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三.怎样学好初中化学?

篇9: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单位

中学

教者

杨1

学科

化学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7—1溶液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了解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形成自学能力,溶液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方法与过程:实验探究,主动发现,自主学习,培养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识物质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科学、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重点

建立溶液的基本概念,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法

实验探究,自学归纳

教具

实验用品,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调控

设计意图

激趣导学

引入溶液

引言

激发兴趣,

培养动手能力

探索新知

溶液定义

溶液的形成

生:实验(一)

师:启发观察,

引导总结,化学教案《溶液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微观演示。

生:实验(二)

激发兴趣,培养

动手能力。

引导启发,培养

观察分析能力。

对比总结,培养

表述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调控

设计意图

探索新知

定义

组成

特征

应用

学生:自学

学生:汇报讲解

师:必要的指导

师生讨论问题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强化学生为主体生生互动

形成创新能力

总结提高

生自主完成

师做补充

形成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7—1 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

组成:

溶剂

特征:

应用:

课后回忆

溶液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10: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应)。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碳跟氧气反应,由于氧气量是否充足,会造成生成物不同,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对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

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3.疑点

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4.解决办法

(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药品。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巩固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掌握化学方程式。

3.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学生观察教师演示,观察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讨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有什么物质生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

(3)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主要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是对以前学过的化学用语的运用和巩固通过第一、二节对碳的学习,使对碳这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所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学好本章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碳的单质有哪几种?

(2)金刚石、石墨有哪些物理性质?为什么它们都由碳元素组成却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1.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1)阅读教材第82页第一段,看插图5

(2)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它能和许多物质起反应。

2.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练习写出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在氧气或在空气中,当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如果氧气不充足,则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以燃煤的火炉为例加以说明,并指出这两个反应中有放热现象。

配平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阅读教材第83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将金刚石和石墨分别燃烧,其产物都只有二氧化碳。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①演示,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②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石灰水发生

了什么变化?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实验,讨论并回答问题。

②练习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条件是什么?它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在这个反应中,木炭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木炭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铜失去了氧被还原为铜。

在燃烧很旺的炉火里,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

①下层的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上层新煤中的碳会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这个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因而添加新煤后,炉温会降低。

②碳燃烧时放出热量,碳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要吸收热量。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讨论如果没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热能的重要性。

(四)总结、扩展

比较碳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85页习题1、2、5。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碳的化学性质

一、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可燃性。

点燃

C + O2======== C02(碳充分燃烧)

点燃

2C + O2======== 2C0 (碳不充分燃烧)

2.碳的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

高温

CuO+ C ======== 2Cu +C02 ↑

现象:(1)有红色固体生成。

(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高温

CO2+C======= 2C0

三、化学反应中放热或吸热现象

转化

热能──→电能(如火力发电)、动能(如蒸气机)等

四、小结:碳与氢的化学性质比较。

氢气

常温下

化学性质稳定

化学性质稳定

可燃性

点燃

C + O2======== C02

(O2充足)

点燃

2C + O2========== 2C0

(O2不充足)

点燃

2H2 + O2======== 2H2O

还原性

高温

C + CO2======== 2C0

高温

C +2CuO========== 2Cu+C02 ↑

点燃

H2 + CuO======== 2H20

篇11:第六章第一节 铁的性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 铁的性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第六章    铁

第一节               铁的性质

(三明六中 马昌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反应,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②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③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进行推测――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完成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新课题。

④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⑤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⑥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发展的历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准备:

    演示实验:课本(实验6―1)――(实验6―3)。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演示、对比、启发、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金属是一类很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金属?都见过哪些金属?把它们的名称和元素符号写出来。

金属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我知道的

金属

名称

元素

符号

我见过的

金属

名称

元素

符号

〔讲解〕很好。同学们平时观察能力和识记能力都挺强的。你们生在三明、长在三明,三明有个大型钢铁企业DD三钢,想必大家对“铁”这种金属了解的比较多,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它是大家接触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属“铁”的世界,让我们对“铁”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当你想了解“铁”更多的性质和用途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学习。同学们想知道它的哪些性质呢?

[多媒体展示]:

1、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钢铁的冶炼

3、(小知识)“与生命息息相关的DD铁元素”

[活动元一]:探究活动方案--铁、铝、铜等金属物性的探究

〔活动与探究〕:桌上有铁片、铝片、铜片,进行下列实验,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表中,用简短的语言描述铁及其它金属的物性,并跟同学们交流。

①用细砂纸打磨上述金属片,再用滤纸擦试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光泽,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

②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加热它的另一端,试试它能不能传热。

③用电池和小电珠试试它能不能导电。

④试试它能不能被磁铁吸引。

探究铁及其它金属的物性的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铁的实验现象

铝的实验现象

铜的实验现象

(1)

(2)

(3)

(4)

归纳铁及其它金属的物理性质

具有金属光泽、机械强度大、延展性好、导电性好、导热性好。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许多应用都是由金属的物理性质决定的。请同学们根据金属的上述五大特性,将你知道的体现金属性质的'应用实例(最好以铁为主)列举一、二。

[多媒体展示]一.铁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质软、具有金属光泽、有廷性、展性、具有导电、导热性。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同学们看到老师手上拿的是一根锈迹斑斑的铁线,仿佛这根铁线在向我们诉说着它的辛酸与无耐……,原本具有金属光泽的“铁”(铮铮铁汉)怎么会变成这样一幅“丑陋”的面孔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斑斑锈迹的由来吗?你们能否设计出实验探究的方法验证它锈蚀的过程?你们能够利用你们的聪明才智帮助它恢复“庐山真面目”,还它一个清白吗?你们有什么办法不再让它锈迹斑斑、光彩永驻?你们又能用什么知识解释铁生锈的这一现象呢?它体现了“铁”的什么性质?(学生思考、讨论)

[活动元二]:在修正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展示老师设计的“钢铁锈蚀”实验探究的方案,并布置学生课后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上述探究实验。

在前面的学习中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了铁的哪些化学性质呢?

1.铁跟氧气反应

(提问)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学生回答)

(提问)镁条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通过学生讲座以反应条件不同来说明铁的活动性不如镁)

(设问)请同学们说出一周前做过三支试管实验,请一位同学上来小结。

(小结)

①在含水分的空气中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②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铁不易与水反应。

③在常温下,干燥空气中,铁很难跟氧气反应。

由此得出:铁在潮湿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红色)

2.铁跟酸反应

(实验)同学们自己做[实验6-2]并补充Cu与稀HCl反应。

请学生说出反应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类型。

(讨论)Fe、Cu跟酸反应情况,比较金属活动性不同,进一步说明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3.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讲解)铁不仅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还可以把某些化合物中的金属从它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实验)学生做[实验6-3]

(请学生说出反应现象,并试着把化学方程式写出)

最后得出Fe+CuSO4=Cu+FeSO4

(讲解)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中置换出铜,在宋朝已将这个方法应用于生产,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本节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第六章    铁

                  第一节   铁的性质

一、铁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质软、具有金属光泽、有廷性、展性、具有导电、导热性。

二、铁的化学性质:

1.铁与氧气反应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b.铁在潮湿空气中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份Fe2O3)

2.铁跟酸反应

Fe + 2HCl(稀)= FeCl2 + H2↑

       (浅绿色)

Fe + H2SO4(稀)= FeSO4 + H2↑

        (浅绿色)

3.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蓝色) (浅绿色)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氧气、酸、某些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一)铁的物性

                     纯铁质软银白色,具有良好延展性,

                     密度七点八六O,高熔点、高沸点,

                     导电传热好导体,用途广泛铁金属。

      (二)铁的化性

                     铁的化性较活泼,它在一定条件下,

                     能跟多物起反应,纯氧中铁可燃烧,

                     铁在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生铁锈。

                     与酸反应置换氢,曾青得铁化为铜。

注:“酸”指盐酸或稀硫酸,“曾青”指可溶性铜盐。

作业:本节课后作业。

篇12:初中化学第一册第二节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册第二节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可燃性,第二节 碳的化学性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点燃

C + O2======== C02(碳充分燃烧)

点燃

2C + O2======== 2C0 (碳不充分燃烧)

2.碳的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

高温

CuO+ C ======== 2Cu +C02 ↑

现象:(1)有红色固体生成。

(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高温

CO2+C======= 2C0

三、化学反应中放热或吸热现象

转化

热能──→电能(如火力发电)、动能(如蒸气机)等

四、小结:碳与氢的化学性质比较。

氢气

常温下

化学性质稳定

化学性质稳定

可燃性

点燃

C + O2======== C02

(O2充足)

点燃

2C + O2========== 2C0

(O2不充足)

点燃

2H2 + O2======== 2H2O

还原性

高温

C + CO2======== 2C0

高温

C +2CuO========== 2Cu+C02 ↑

点燃

H2 + CuO======== 2H20

九、教学参考

1.《初中化学教学参考》(第7期)

2.《化学教学参考》

篇13:化学方程式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化学方程式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能力: 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的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该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引起思考,产生学生欲望和兴趣

问题导思

激发兴趣

【板书】 一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将碳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改写成用化学式来表示的化学方程式 初步认识化学方程式

【问题讨论】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什么?它与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看书,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板书】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方面:

量的方面:

领会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方面的意义 领会学习的意义

【投影】 课堂练习一(见附1)

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

完成课堂练习一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讨论】 (1)P+O2这个式子是化学方程式吗?它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2)能否将P2O5改写成PO2.5,为什么?

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分析总是和运用要领的能力

指导学生 看书,在学生看书、讨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原则

在讨论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看书,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讲解】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理解记忆 体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指导学生模仿练习试着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模仿练习

【投影】 课堂练习二(见附2) 做课堂练习二 初步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讲解】 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 (1)“↑↓”等号均指生成物.(2)若反应前物质中无气体物质,而反应后有气体物质生成时,用“↑”表示生成的气体,若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有气体时,生成的气体不用“↑”表示(“↓”符号用法同“↑”符号的用法。)

自己检查,纠正练习中的问题。 强化理解,达到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目的。

指导学生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写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体会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投影】 课堂练习三(见附3)随时纠正(矫正)学生练习中的问题。  做课堂练习三 巩固提高

【课后小结】 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我们采用韵语记忆:

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

写好化学式,系数来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沉淀气,“↑↓”箭头来分明

体会韵语内容,记住书写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

【投影】 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 检查教学完成情况

附1.课堂练习一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验硫、

(2)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附2:课堂练习二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白磷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4)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附3:课堂练习三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1)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气

(2)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附4:随堂验测

1.写出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Fe+O2――Fe3O4

(2)KMnO4――K2MnO4+MnO2+O2

(3)HgO――Hg+O2

3.某同学在写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时写成:Mg+O2=MgO2,试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篇14: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溶液

单位

中学

教者

杨1

学科

化学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7—1溶液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了解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形成自学能力,溶液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方法与过程:实验探究,主动发现,自主学习,培养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识物质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科学、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重点

建立溶液的基本概念,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法

实验探究,自学归纳

教具

实验用品,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调控

设计意图

激趣导学

引入溶液

引言

激发兴趣,

培养动手能力

探索新知

溶液定义

溶液的.形成

生:实验(一)

师:启发观察,

引导总结,化学教案《溶液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微观演示。

生:实验(二)

激发兴趣,培养

动手能力。

引导启发,培养

观察分析能力。

对比总结,培养

表述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调控

设计意图

探索新知

定义

组成

特征

应用

学生:自学

学生:汇报讲解

师:必要的指导

师生讨论问题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强化学生为主体生生互动

形成创新能力

总结提高

生自主完成

师做补充

形成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7—1 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

组成:

溶剂

特征:

应用:

课后回忆

篇15:co2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co2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引课:二氧化碳的图片

多媒体: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

高温

①碳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C+O2

CO2

②石灰石高温分解:CaCO3          CaO+CO2

(3)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

CaCO3 + HCl =CaCl2 + H2O + CO2↑(闪)

(4)蜡烛、木炭酒精、汽油等含碳物质的燃烧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多媒体:制氧装置的回忆

               发生装置   

实验装置

收集装置

音击依次出现发生和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单击出现两个

对比制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原理

反应物的状态

固液

固液

反应条件

不加热

加热

不加热

氧气的.反应原理分两栏不写化学方程式。下方表格的文字、图片单击出现

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提问学生以后再单击出现

再加上广口瓶(第一个出现)

多媒体:实验步骤

1、   查装置的气密性

2、   装药品(先固后液)

3、   收集气体――向上排空气法(CO2密度比空气大)

4、验满方法 ── 将燃着的木条或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证明已满

5、验证气体方法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第一步单击出现1再单击出现演示动画。

第二步单击出现2再单击出现演示动画。

第三步单击出现3再单击出现演示图片。

第四步单击出现4再单击出现演示动画。

第五步单击出现5再单击出现演示动画。

如果两只蜡烛会是什么现象呢?

演示:(动画)

填空:

篇16: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氧气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氧气

10.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新授物质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1 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一瓶氧气

1. 说出氧气的色态

2 .氧气有气味吗?

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液态氧 固态氧

篇17:碳的几种单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特性。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一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物质性质及用途的关系。

教学用品

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讨论后,老师加以指正和说明)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投影板书]一、金刚石和石墨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在讲述石墨导电性时穿插导电实验)

[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3.石墨可导电,可以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 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中,还有一类单质是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交待:“炭”与“碳”的不同写法)

下面着重介绍木炭。

[演示]

1.将一个装有半瓶带浅红色水的锥形瓶,配上胶塞。把两块木炭放入带红色的水中后,塞上塞子再摇动锥形瓶,注意观察带红色的水中颜色的变化。

2.把木炭放入盛满NO2气体的锥形瓶,塞好塞子,摇动片刻,观察现象。再加热锥形瓶,红棕色气体NO2又重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实验后,得出结论)

[小结] 木炭能吸附红色和棕红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投影板书] 二、无定形碳(以木炭为例)

1.物理性质:灰黑色多孔物质,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大量气体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4.用途:木炭可作燃料、黑火药、制铅笔和做吸附剂等。

[小结] 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和用途上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是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所造成的。

[讨论] 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作业] 略。

第一册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几种单质之一

化学式教案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的评课稿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反思

高中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化学生成性教学案例

化学教育教学案例

第五章 第一节 《 碳的几种单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第五章 第一节 《 碳的几种单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五章 第一节 《 碳的几种单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共17篇)】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教案2023-01-03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2023-02-25

化学教学案例2022-11-2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2023-04-02

初三作文教学2022-05-04

高中化学风化作用较弱教案2022-09-14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023-06-25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第一课时教案2023-12-27

老师教案2023-10-30

化学科教学计划2023-04-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