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共5篇)由网友“唧唧复唧唧”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中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高中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高中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单质碳的性质
1.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碳的化学性质跟氢气的性质相似(常温下碳的性质不活泼)
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碳燃烧不充分(或氧气不充足)2C+O2点燃2CO
②还原性: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试验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氢气跟CO2不反应)
高温条件下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C+CO2高温2CO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CO+O2点燃2CO2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物质间的转换关系:CCO2CO
化学配平口诀
左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
一找元素见面多,二将奇数变成偶;
三按连锁先配平,四用观察配其它;
有氢找氢无氢找氧,奇数配偶变单成双;
出现分数去掉分母,调整系数使支配平。
常用化学式
1.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
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微观:①表示一种分子(表示水分子)
②表示分子的结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N2;氦气He;白磷P;水银Hg;生铁、钢的主要成分Fe;
干冰CO2;冰H2O;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氧化铜CuO;
氢氧化钠NaCl;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硫酸铁Fe2(SO4)3;硫酸镁MgSO4;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硝酸钾KNO3;
硝酸银AgNO3;硝酸铜Cu(NO3)2;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CH4;
锰酸钾K2MnO4;盐酸HCl;硫酸H2SO4。
篇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碳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通常状况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如教材中有宋朝黄庭坚的墨宝,虽历经千年仍不变色。但随温度升高,碳单质的化学活动性大大增强。
1.碳的可燃性
【讲解】木炭与氧气或空气中氧气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煤的主要成份是碳,炉火着得旺时,发生的也是碳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热供人使用。
当氧气供给不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2.碳的还原性
【演示】碳和氧化铜的反应。(边实验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依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
【现象】加热片刻后,黑色物质突然发红光,随后看到红色物质,同时澄清石灰水中冒出一定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黑色氧化铜与木炭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
【讲解】同样,碳也能与氧化铁反应得到铁和二氧化碳。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掌握了这项技术,可放映用木炭来炼铁。木炭炼铁的录像
【提问】观察上述两个反应,判断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指出还原剂是什么?
【小结】碳在上述两个反应中都做还原剂。这两个反应都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碳不但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也能还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播放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录像
木炭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表示为:
这个反应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进行。由上述反应可以看出,有的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有的`反应却要吸收热量,说明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热量的变化。通常用“-Q”表示吸热反应,“+Q”表示放热反应。如:
【讨论】燃煤炉子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小结】
【总结】碳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但随温度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碳能与很多物质反应。
篇3: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碳与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过程:
[课的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焦炭。这些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如何?这是此节学习的重点。
[课的展开]
师 提问:碳单质在常温状态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试举例说明?
生 回答:较稳定。如古代字画能保存至今。
师 提问:试举例说明碳的化学性质?
生 回答:点燃条件下,碳在空气中可燃烧,生成CO2。
师 板书:一、碳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稳定
加热:完全燃烧 C+O2===CO2(石灰水检验)
不完全燃烧 2C+O2===2CO(煤的燃烧)
提问:如何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
生 讨论:(1)燃烧金刚石、石墨。(2)检验产物:唯一性、产物是CO2
师 板书:二、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 处理方案一:实验探究碳的还原性
教师演示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结合已学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分析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归纳碳的化学性质――还原性。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物质化学性质的能力。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有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生成。
反应方程式:C+CuO===Cu+CO2
结论:碳单质有还原性。
*处理方案二 实验装置的探究
教师提供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分析反应的特点,设计实验装置。提高运用已学知识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
反应方程式:C+CuO===Cu+CO2
反应产物Cu――红色固体;CO2――能使石灰水变混浊。
探究: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的改进,将导入气体的导气管改为导出气体的导管。增加盛放石灰水的装置。
师 小结:常温下,碳单质不活泼,较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活动性增强。在高温下,碳单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布置作业:略
探究活动
通过计算讨论,若还原80g氧化铜,理论上需要碳或氢气各多少g,用那种物质做还原剂更好?
分析:
需要碳: C+2CuO====2Cu+CO2↑
12 160
x 80
X=6g
H2+CuO====Cu+H2O
2 80
y 80
Y=2g
还原80g氧化铜,分别需要碳、氢气各为6g、2g。氢气更好。需要氢气的量少,且还原的铜较纯。
篇4: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的:
⒈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化学活动性;
⒉了解碳各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虽大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
⒊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
⒋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单质碳可燃性和还原性。
二、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碳单质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用具:小黑板、投影机。
四、教学过程:
㈠复习导入
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碳的单质有哪一些呢?其中炭黑可用于制造墨水,如我们使用的碳素墨水,用碳素墨水书写的.字长时间不变色,而蓝色墨水易变色?为什么呢?这个原因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关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㈡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附学习目标:
⒈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化学活动性;
⒉了解碳各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虽大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
⒊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
⒋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单质碳可燃性和还原性。
㈢学生自学、教师巡堂指导
附自学提纲:
⒈我国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年深日久为什么不变色?
⒉回忆碳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不是碳与氧气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
⒊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⒋观察实验5-4,说出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
⒌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吗?如果能,会生成什么?
⒍没有化学反应热,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具体做法:
⑴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阅读课文,阅读时注意看不懂的内容,并对看不
懂的内容作好标记;
⑵老师巡堂分类指导,同时观察、了解学情;
⑶师生共同研讨自学提纲,对自学知识进行强化。
㈣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练习:
A.单项选择:
⒈ 北宋黄庭坚用墨书写的字“笔意”二字至今仍完好如初这是因为
( )。
A墨不易褪色 B.碳不溶于水
C.碳有还原性 D.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⒉ 某黑色固体加热后变成红色物质,同时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 这种黑色固体是( )。
A.氧化硐 B.木炭 C.铜、木炭混合物 D.氧化铜木炭混和物
⒊ 碳与氧气化学性质相似之处是( )
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③氧化性 ④都是单质 ⑤都难溶于水
A.①②③ B.①② C.③ D.①②③④
B填空:
⒈ 写出由碳生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前者说明碳有
性,后者说明碳具有 性。
⒉ 黑火药由木炭、硫粉、火硝(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点燃爆
炸后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写出化学方程式 。
C.选做题:
⒈ 下列变化中单质碳作还原剂的是 ( )。
A. C CO B. C CO2 C. CH4 C D. CO2 CO
⒉ 用木材做桩,常将埋入地下部分烧焦 ,目的是 ( )。
A.烘干木材 B.使木材变更结实 C. 烧死虫子 D. 形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炭层
⒊相同质量的碳完全燃烧生成CO2和生成CO所消耗氧气质量的比
为( )。
A. 2 : 1 B. 1 : 2 C. 14 : 11 D. 11 : 14
⒋有A、B、C、D四种单质,通常情况下A、D是无色气体,B为
红色固体,C是灰黑色固体,进行实验:
⑴在D中加热B,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E。
⑵C与E混合高温下得到B和一种无色气体。
⑶气体A与E加热反应得到B和一种常温下是元色液体物质。
推断A、B、C、D并写出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㈤小结:
①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化学活动性;
②碳各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虽大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
③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㈥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1]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篇5:化学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
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3.疑点
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4.解决办法
(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药品。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目的]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目的] 巩固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掌握化学方程式。
3.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目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学生观察教师演示[试验5―4],观察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讨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有什么物质生成。
[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
(3)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主要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是对以前学过的`化学用语的运用和巩固通过第一、二节对碳的学习,使对碳这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所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学好本章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1)碳的单质有哪几种?
(2)金刚石、石墨有哪些物理性质?为什么它们都由碳元素组成却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引言]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1.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第82页第一段,看插图5
(2)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
[讲解]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它能和许多物质起反应。
2.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
[复习提问]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学生活动] 练习写出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 在氧气或在空气中,当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如果氧气不充足,则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以燃煤的火炉为例加以说明,并指出这两个反应中有放热现象。
[学生活动] 配平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第83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讲解] 将金刚石和石墨分别燃烧,其产物都只有二氧化碳。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师活动]
①演示[实验5―4],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②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活动]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实验,讨论并回答问题。
②练习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提问]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条件是什么?它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讲解] 在这个反应中,木炭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木炭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铜失去了氧被还原为铜。
[教师提问] 在燃烧很旺的炉火里,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
[讲解]
①下层的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上层新煤中的碳会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这个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因而添加新煤后,炉温会降低。
②碳燃烧时放出热量,碳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要吸收热量。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学生活动] 讨论如果没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目的意图]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热能的重要性。
(四)总结、扩展
比较碳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85页习题1、2、5。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碳的化学性质
一、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可燃性。
点燃
C + O2======== C02(碳充分燃烧)
点燃
2C + O2======== 2C0 (碳不充分燃烧)
2.碳的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
高温
CuO+ C ======== 2Cu +C02 ↑
现象:(1)有红色固体生成。
(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高温
CO2+C======= 2C0
三、化学反应中放热或吸热现象
转化
热能──→电能(如火力发电)、动能(如蒸气机)等
四、小结:碳与氢的化学性质比较。
碳
氢气
常温下
化学性质稳定
化学性质稳定
可燃性
点燃
C + O2======== C02
(O2充足)
点燃
2C + O2========== 2C0
(O2不充足)
点燃
2H2 + O2======== 2H2O
还原性
高温
C + CO2======== 2C0
高温
C +2CuO========== 2Cu+C02 ↑
点燃
H2 + CuO======== 2H20
九、教学参考
1.《初中化学教学参考》(1997年第7期)
2.《化学教学参考》
★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第五章 第一节 《 碳的几种单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 碳的几种单质之一
★ 初三作文教学

【高中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共5篇)】相关文章:
第一册第一节 概 述2023-10-11
化学必修二教学计划表2023-12-01
沪教版初三下学期化学的教学计划2023-02-13
高中化学风化作用较弱教案2022-09-14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022-05-07
高中化学高考知识要点总结2023-03-11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23-07-28
化学老师年终教学计划2022-10-13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2023-01-05
化学科教学计划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