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减应用题数学教案

时间:2023-06-16 08:28:56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连减应用题数学教案(精选20篇)由网友“川泉”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连减应用题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连减应用题数学教案

篇1:连减应用题数学教案

连减应用题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25-8=30+7=6+24=

27-9=14+6=20-7=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

(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3)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一个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列式:54-(8+22)

=54-30

=24(个)

答:还剩24个面包。

注意: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答案。

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1)看图口头编题: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纽收集了29个易拉罐。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

(4)列式计算:94—34=60(个)60—29=31(个)

或34+29=63(个)94-63=31(个)

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94-34-29或94-(34+29)

2.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

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

58-6-7或58-(6+7)

[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

4.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

5.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6.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篇2:两步连减应用题

两步连减应用题

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  虞丽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五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部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3.充分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应用知识做铺垫

教学重、难点:能够从生活中找到这类应用题的雏形,并能正确解决

教学关键: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自然生动的生活情境

师:今天老师可忙坏了,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学生:想!

师:早晨,老师的闹钟罢工了,竟然没有响,害的我没有赶上接送车,为了上班不迟到,所以我只好打面的到车站,再坐公共汽车过来了。

今天早晨我出门的时候,一共带了50元钱。我先从家里出发,打面的到车站花了4元钱。然后我又用了3元钱乘车到旧县。(教师简要板书)

二、解决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

师:根据我提供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交汽车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虞老师到旧县后还剩多少钱?

生:虞老师打完面的后还剩多少钱?

生: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问?

生:坐公共汽车比做面的少用多少钱?

师:还有其他问题?(学生表示没有了)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一块儿解决不好办,咱们一个一个来解决,怎么样?

师: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谁来解决?

生:4-3=1(元)

师:谁求出老师到达车站后还剩多少钱?

生:50-4=46(元)

师:谁能求出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4+3=7(元)

师:那么,老师到达旧县后还剩多少钱?这个问题挺难的,你会吗?

三、自主探索求解新知的途径

1.第一次尝试

师:请小朋友们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搜集信息。小组内交流讨论,为全班交流进行准备)

师:哪个小组愿意讲讲你们的做法?

生:我们先求出了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的钱数:4+3=7(元)。又用总钱数减去了一共花的钱数:50-7=43(元)。

生:我们先用总钱数减去老师打面的的花的4元:50-4=46(元)。然后再减去做公共汽车花的3元钱:46-3=43(元)

生:我们的想法和第一小组一样,但我们用的是综合算式:

50-(4+3)=43(元)

2.第二次尝试:

教师出示题目:

虞老师到华地百货用40元钱买了30本笔记本。准备奖励给遵守纪律的小朋友9本,学习认真的小朋友11本。虞老师还剩多少本笔记本?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师:对咱们解决的这两个实际问题进行比较,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四、完善认知、释放潜能

师:小朋友们算算买了笔记本后,虞老师还剩多少钱?

生:43元减去笔记本的40元,你还剩3元钱。

师:3元钱够我从旧县回家吗?

生:(嚷嚷)不够了!光打面的就的用4元钱了!

师:(很着急)那怎么办呢,我总不能走回家吧?你们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涨,一会儿不少学生举起了手)

生:老师,你别走了,今天住我家吧。(学生和老师都笑了)

师:谢谢你啊,但老师回家得干活啊,所以不能住外面的。

生:老师你可以到了溧阳城里不打面的。早晨你是怕迟到,但放学晚一点回家没关系啊。

师:这个办法太好了!你真是太聪明了!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用学到的知识帮助虞老师解决了这么多实际问题,真得谢谢你们了!

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像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有没有这种模型的存在?结果通过找部分学生询问,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这类的应用题已经能够解决,因此,我将从生活中找到类似的问题并能灵活的解答定为本节课的首要目标。本着这一思想,所以我在教学时放弃了课本的教例,而是选择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探讨。经过这番尝试,我发现学生无论是从理解知识还是从掌握技能这两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寻求成功的关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一、改变应用题的呈现方式

变单纯的例题为丰富的生活情境,把解题的过程转化为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自觉的提高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创造自主探求研究的机会。

问题由学生提出,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学生能充分体验“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生可以在比较广阔的空间和较为充裕的时间中,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展现自我、发展自我。

三、关注学生整体的活动状况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重求知的过程,在注意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世界、认识世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数学从来就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学问,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就来自我们的生活中!

篇3:连减应用题的教案设计

连减应用题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并迅速地计算连减应用题.

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比较思想.

3.看图口编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

教学难点

提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复习题.

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思考、回答:这道题要求的“还剩多少张”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张数?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前面学习的应用题,都是把复习题的第一个条件改变成两个条件,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变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现在,这道应用题前两个条件不变,我们在第二个条件后加上一个条件,看看变成什么样的应用题,该怎样解答.

2.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初步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问题入手对复习题和例3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知道:虽然两道题都是求“还剩多少张?”,但复习题给出了两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所以求出做完纸花后剩下的张数,也就回答了最后问题,只需一步计算;例3给出了三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由此可知,从30张彩色纸中用了两次,求最后剩下的张数,显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计算两步.

(4)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学生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指名看线段图说明题意.

(5)利用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解答应用题.

学生看图、思考、讨论:从30张彩色纸中,做纸花用去11张,由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什么?

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知道:由题中的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做完纸花后还有多少张彩色纸.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教师随即在线段图的对应部分标出:

板书: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学生看图思考:根据条件怎样求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第一步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30-11=19(张)

引导学生思考:这19张回答的是不是题中的问题?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从总数30张中做纸花、做小旗用去两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张是从30张中用去一次即做纸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而不是最后的问题.

学生看图思考:做小旗用的9张彩色纸是从哪部分中用去的?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篇4:连减应用题导学教案设计

连减应用题导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25-8=30+7=6+24=

27-9=14+6=20-7=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

(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3)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一个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列式:54-(8+22)

=54-30

=24(个)

答:还剩24个面包。

注意: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答案。

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1)看图口头编题: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纽收集了29个易拉罐。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

(4)列式计算:94―34=60(个)60―29=31(个)

或34+29=63(个)94-63=31(个)

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94-34-29或94-(34+29)

2.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

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

58-6-7或58-(6+7)

[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

4.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

5.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6.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篇5:《分数连加连减》数学教案

《分数连加连减》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3)通过思考题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根据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下面这些题目你能很快说出结果吗?为什么?)

1又1/7+2/7+1又3/71-1/2-1/33又17/20+1又8/9+1/9

1-1/8-52又3/14+4+1又11/144-1/3-1/6

4又7/10+2+1/105-1/5-3/52又1/5+4/9+1又7/8

(1)学生谈谈看法后即计算。

(2)反馈时请举例说明“怎样算比较简便”。

2、揭示课题:带分数加减练习。

二、组织练习,提高技能

1、先说说下列各题该如何计算,并独立完成。

3又11/18+7/10+2又1/610-4又6/7-2/5

6又1/12-2又13/15-1又17/202又8/13+4又5/11+1又5/13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2)反馈计算思路,设问:为什么题目中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而你对第4题则用了简便方法计算。

2、引导讨论小结:计算带分数加减法,要观察数据特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则尽量用简便方法计算。

3、专项练习: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又1/3-1又1/6-2又5/64又5/12+11/12+1又7/12+10/21

9又3/8+3又5/6+1又5/87又3/11-2又8/9+1又7/11-4又1/9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换互批,并说说思路。

(3)全班交流。

三、应用练习,巩固技能

1、谈话导入应用性练习。

2、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1)4又2/3与1又5/9的和,再加上2又5/6得多少?

教学过程

备 注

A、4又2/3+(1又5/9+2又5/6)B、4又2/3+1又5/9+2又5/6

C、4又2/3+2又5/6+1又5/9

(2)6减去3又5/6的差,再减去1又1/8,得多少?

A、6-3又5/6-1又1/8B、6-(3又5/6-1又4/8)C、6-1又1/8-3又5/6

(3)两个数的和是9又17/20,其中一个数是2又2/3,另一个数比它多多少?

A、9又17/20-2又2/3B、9又17/20-(2又2/3+2又2/3)

C、9又17/20-2又2/3-2又2/3

(对第3题可扩展,设问:还有其他列式方法吗?如9又17/20-2又2/3×2)

3、应用题练习。(要求选择两题完成,喜欢做哪两题就做哪两题)

(1)煤场里有200吨煤,第一次运出65又1/2吨,第二次运出74又3/4吨,还剩下多少吨?

(2)有两箱苹果,一箱重23又2/5千克,另一箱比它重2又3/8千克,两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3)跳高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是1又2/5米,比第二名高1/10米,第三名比第二名低1/5米。第三名的`跳高成绩是多少米?

(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及时补差)

四、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带分数加减法的一些知识、方法、注意点等。

2、全班交流。

五、探究思考题

1、教师提出要求:先算算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交流。

3、引导学生,再举一些例子。

4、小结:强调学习数学的态度及学法指导,并提出课后要求:你去找找看,在一些数学计算中,你能发现一些规律吗?把发现的规律拿出来,我们在数学活动课中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六、作业。《作业本》

本节课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在练习中,主要是要学生能根据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

篇6:连减应用题(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并迅速地计算连减应用题.

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比较思想.

3.看图口编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

教学难点

提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复习题.

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思考、回答:这道题要求的“还剩多少张”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张数?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前面学习的应用题,都是把复习题的第一个条件改变成两个条件,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变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现在,这道应用题前两个条件不变,我们在第二个条件后加上一个条件,看看变成什么样的应用题,该怎样解答.

2.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初步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问题入手对复习题和例3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知道:虽然两道题都是求“还剩多少张?”,但复习题给出了两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所以求出做完纸花后剩下的张数,也就回答了最后问题,只需一步计算;例3给出了三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由此可知,从30张彩色纸中用了两次,求最后剩下的张数,显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计算两步.

(4)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学生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指名看线段图说明题意.

(5)利用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解答应用题.

学生看图、思考、讨论:从30张彩色纸中,做纸花用去11张,由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什么?

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知道:由题中的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做完纸花后还有多少张彩色纸.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教师随即在线段图的对应部分标出:

板书: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学生看图思考:根据条件怎样求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第一步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30-11=19(张)

引导学生思考:这19张回答的是不是题中的问题?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从总数30张中做纸花、做小旗用去两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张是从30张中用去一次即做纸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而不是最后的问题.

学生看图思考:做小旗用的9张彩色纸是从哪部分中用去的?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板书:(2)还剩多少张?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19-9=10(张)

答:还剩10张.

(6)回顾分析、解答例3的过程.

教师以叙述及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例3的分析、解答过程.

①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问题.

指名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看由题中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解答所求问题.

指名回答由例3的已知条件能否一步解答“还剩多少张”,为什么?

③画出线段图,看图分析由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确定第一步该算什么.

篇7:加减、连减应用题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巩固新学的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1.口算:

78-17 45+54 71-34 35+24

6l-45 29+56 29+41 91-45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飞机上有儿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

(3)小明用了5张电脑磁盘,还剩下19张,____________?

3.妈妈买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来了8个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还有21根。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个黄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5.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水壶12个,第二次又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多少个洒水壶没有分?

6.图书馆有故事书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和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

金牌 银牌 铜牌

19 16 22 12

20 28 16 15

(1)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2)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篇8:数学教案-10以内连加连减

数学教案-10以内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口算:10 以内的加减法。

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2.看图列式计算。【演示课件“加减法含义”下载】

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又走来几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列式计算?

出示:

篇9: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连加连减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用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栏: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邀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前表演。

讲述: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开拓的这个数,第三体开拓的数正好是第二题的结果像这样的几道有联系的算式写出来像什么?

我们把这个游戏叫做算式接龙。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些家务活。

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有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

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个南瓜。)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

你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修改补充栏:

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幻灯机前演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表述图意,再填写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表示9只鸭子游走2只,再游走4只,还剩3只;也可以是9-2-3=4

表示河里有9只鸭子,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河里会议4只。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五、作业设计《练习与测试》连加、连减

教学后记:

篇10:数学教案-应用题

数学教案-应用题

1.         一个车间,原来每月用煤150吨,改进技术后,每月用煤127.5吨,节约了百分之几?

2.       一块棉花地,去年收皮棉30吨,比前年增产了5吨。这块棉花地皮棉产量增长了几成?

3.         某连锁店十一月份营业额34.5万元,比十月份增加了4.5万元。十一月份营业额十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几?

4.       一件商品,由原来的96元降到了84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5.       一块土地,用第一台拖拉机10小时可以耕完,用第二台拖拉机耕8小时可以耕完.现在用两台拖拉机一同耕了1小时20分,耕了这块地的百分之几?

6.       六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一班应到42人,实到42人。二班应到45人,实到44人。求两班的出勤率。

7.       一袋小麦共磨出面粉80千克,出麸皮20千克。出粉率?

8.       一个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40台机器,20天完成任务,如果要16天完成,每天要完成原计划日产量的百分之几?

9.       一项工程,甲独做用15天完成,结果提前5天完成了任务,甲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

10.    甲数是80,比乙数少40,少百分之几?

11.    *夏令营举行射击比赛,有50人参加,每人3发子弹,命中105发,算算这次比赛的命中率。

12.    3800千克的甜菜可以榨糖418千克,求出糖率。

13.    花生仁的出油率是42%,有1600千克花生仁,可榨油多少千克?

14.    小麦的出粉率是85%,要磨出170千克面粉,需多少千克小麦?

15.    一块小麦实验田,去年产小麦24.5吨,今年增产了二成。这块实验田今年产小麦多少吨?

16.    一块地,去年产水稻12吨,因为水灾比前年减少二成五。这块地前年产水稻多少吨?

17.    一件衣服打八五折后就可以少花61.2元。这件衣服原价多少元?

18.    王刚买一台录像机花了2400元,已知这台录像机是打八折出售的。王刚少花了多少元?

19.     一桶油,用去20%,还剩32千克,这桶油原有多少千克?

20.    李强体重33千克,比去年增加10%,去年他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1.    六年级有学生112人,五年级比六年级多25%,五年级有多少人?

22.    *第一机床厂,今年生产机床891台,比去年增产10%,今年比去年增产多少台?

23.     一个工厂由于采用了新工艺,现在每件产品的成本是37.4元,比原来降低了15%,原来每件成本是多少元?

24.    一个养殖场,养鸭的只数比养鸡的只数少20%,养的鸡比鸭多1000只。这个养殖场养鸭多少只?

25.    一小区有1225户拥有电视机,电视机普及率达到98%,这个小区有多少户?

26.    学校买来一些球。其中排球占20%,足球占3/4,买来足球15个,学校买来排球多少个?

27.    某校六年级人数的4/5恰好是全校人数的1/12,已知六年级有150人,全校有多少人?

28.    一块长方形钢板,长是5/6米,宽是长的3/5,求面积。

29.    一桶油,第一次取出20%,第二次取出的比第一次少5千克,这样桶里还剩20千克,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30.    *一个长方形周长50米,宽是长的三分之二,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米?

31.     *甲乙两队合修一条路,甲队完成全长的62%,比乙队多修36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32.    一项工程,甲队独干需9天,乙队独干需6天。两队合干多少天完成?

33.    *一项工程,甲队独干需9天,乙队独干需6天。两队合干多少天还剩全部工程的4/9?

34.    修一条路,甲队独修8天完成,乙队独修10天完成,甲队独修了3天后,剩下的甲乙两队合修,还需要几天完成?

35.    *修一条路,甲队4天的工作量等于乙队6天的工作量。如果甲队独修16天完成,乙队每天完成全路的几分之几?如果乙队独修几天完成?

36.     *一个水池可容水84吨,有两个注水管注水,单开甲管8小时可将水池注满,单开乙管6小时可注满.现在同时打开两个水管,注满水池时,乙管注入水池多少吨水?

37.    *李师傅和王师傅同时加工一批零件,两人合作6小时完成,已知李师傅每小时加工50个,王师傅独自干需要11小时完成,王师傅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38.    *AB两地有一条公路,小车行完全程要7小时,大车行完全程要9小时。现在大车从A地先开出全程的3/7,小车才从B地相对开出,两车同时行驶1小时可以行全程的几分之几?两车同时行驶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39.     *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甲行全程需10小时,乙行全程需15小时。求AB两地距离。(用多种方法解答)

40.     李英把5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是2.70%。到期时,李英应得利息多少元?(利息税为20%)

41.    张晶在银行存了30000元人民币,定期五年,年利率是2.88%。到期时交纳利息所得税20%后,银行应付给张晶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42.    *一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2.25%,一年后张师傅去银行取款,如果不计利息税,他可得8180元,一年前,张师傅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元?

篇11:数学教案-一般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7--48页。

教学目标 :

1、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一般应用题;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学习指导:

应用题解答的关键步骤,是分析数量关系和线段图比较。线段图比较直观,可以

把 一道应用题的条件、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晰地反映出来。画线段图既是

一 个审题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过程,线段图画正确了,应用题

的 数量关系也就清楚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也随之而出,问题迎刃而解。

学习重点、难点: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网上连接电子信箱出示画面)服装工厂的工人正忙碌地生产着衣服。一个工厂的

生产必须制订一定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计划的完成

情况进行计算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帮这个工厂的计划生产完成情况计算一下:(出

示简单的应用题)

1、根据线段图口头列式。

(1)服装厂计划做一批衣服,平均每天做75套,5天做多少套?

?套

每天做75套

(2)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375套,剩下的要3天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计划做660套

已经做了375套    平均每天做?套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亮出目标。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7页第一、二行。

提问:谁能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投影)

2、 板书课题:一般应用题(一)

3、 教学例1。出示例题。

(同学们:如果我把练习(2)中“已经做了375套”换成“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

天 做75套。就得到我们今天学习的例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7页,一起阅读例1。”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

平均每天做多套?

(阅读后,请带着“你是按照怎样的步骤去完成例1的解答的呢?”这个问题去自

学课本47页和48页)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理解题意;          2、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3、列式计算;          4、检验,写出答案。

⑴审题,弄清题意。(板书)

想一想(A)

A、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呢?

答: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

一种是摘录条件和问题。

另一种是线段图:

计划做660套衣服

前5天做好的                    后3天要做的

每天做75套                                    每天?套

想一想(B)

B、问题中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是指哪些天的平均数?

答:问题中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是指剩下3天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不是指全部数

量的平均数。

⑵根据刚才的题意分析,你能说说这道题的分析思路图吗?(板书:分析数量关系)

⑶根据分析思路图中的数量关系你们知道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算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教师板书:列式计算)(请你们阅读课本47页,并完成第三步的算式,再写成综合算式)

㈠  已做了多少套?     (板书)        综合算式:

75×5=375(套)

㈡  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

660-375=285(套)

㈢ 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285÷3=95(套)

(老师:答案已经求出来,但我还不知道解答得对不对呢?有谁能教教我应用题

怎样检验解答得对不对呢?)

⑷怎样检验解答得对不对呢?(板书:检验,写出答案)

(同位讨论,指名回答)

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法来检验:

① 按照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依次重新检查列式和计算对不对。

②把得数当作已知数,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一步一步地计算,看得到的得数是不是符合题里的一个已知条件。

(你们会不会用第二种方法来检验一下解答得对不对,请你们做一回老师,判断

一下下面的方法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

检验:    (660-95×3)÷5                           75×5+95×3               660-95×3

=(660-285)÷5                          =375+285                   =660-285

=375÷5                                            =660(套)                 =375(套)

=75(套)

4、归纳小结:(老师提问:这道应用题我们解答完了,有谁能回顾一下刚才的解题过程是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进行的呢?)

⑴ 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⑵ 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⑶ 确定每一步该怎么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⑷ 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三、巩固练习。

1、应用题:

1、食堂买来大米3袋,面粉4袋,共370千克,每袋大米90千克,面粉每袋多少

千克?

2、综合题:    课本48页“做一做”

四年级和五年级要给500棵树浇水,四年级每天浇50棵,浇了4天;剩下的由五

年级来浇,浇了5天。五年级平均每天浇多少棵?(解答并检验)

(解答完后,提问:是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解答的?答:我是这样的步骤来解答

的:一、找出题目里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二、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

计算顺序;三、进行列式计算;四、检验结果,写出答案。)

3、小测验:

⑴、根据线段图写出运算顺序:

1、求

2、求

3、求

⑵、列式计算:

印刷厂计划20天装订课本48000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600本。根据题

意,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⑴计划每天装订多少套

⑵实际每天装订多少本?

⑶实际几天完成任务?

四、归纳总结解答应用题步骤。

解答应用题要分4个步骤,重点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然后正确地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检验这一步,不能忽视,做完题要养成检验题目的好习惯。分析题意的方法,

可用摘录条件和问题或画线段图等。

五、布置作业 。

第49页  练习十二第1、2、3题

板书设计 :

一 般 应 用 题

计划做660套衣服                                  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前5天做好的                    后3天要做的                       1、找条件和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每天做75套                     每天?套                                     3、列式计算;

4、检验写出答案。

篇12:数学教案-简单应用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能够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解答方法.

2.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2+3.57 × ×1.2

1.4- +0.5 11.3-8.6

( + )×12 (0.18+ )÷9 7.75- -

2.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1班捐款105元,六年级2班捐款98元.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2)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1班48本,还剩多少本?

(3)农具厂每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

(4)水果店有24筐苹果,要6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筐苹果?

(5)成绩展览会上要展出48本大字本,每张桌子上放8本,需要几张桌子?

(6)五年级有学生136人,其中 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

二、归纳整理.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样的简单应用题.(板书:简单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例1:某工厂有男工人364人,女工91人.这个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这道题有哪几个已知条件?

问题是什么?

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

你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教师总结:

这道题中,需要求的结果与两个已知条件直接相关.只要把两个已知数合并起来,就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这是一道简单应用题.

(二)变式练习.

1.改变问题:根据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你还能够提出其他问题,编成简单应用题吗?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②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

③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2.改变条件:根据上面编出的应用题和列出的算式,你能够分别调换每一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编成两道不同的简单应用题吗?

①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②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③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比女工多273人,男工有多少人?

④某工厂女工比男工少273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⑤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多少人?

⑥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 ,女工有多少人?

⑦某工厂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⑧某工厂有女工91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 ,男工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通过我们的编题,你发现了简单应用题的什么特点?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从以上的编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

(三)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通过例1我们已经研究了一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下面我们再来复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下表)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式

收入、支出、结余

收入-支出=结余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路程、时间

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本金、时间、利率、利息

1.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举例说明数量关系的意义,在填出每组数量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2.根据这些数量关系式你能够各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吗?

三、巩固反馈.

1.解答下面的应用题.解答后,再利用原题中的数量关系,编出两道与原题相连的应用题.

(1)某电视机制造厂平均每天制造电视机800台,20天能够制造电视机多少台?

(2)学校用102元买来120个练习本,平均每个练习本多少元?

2.给下面各题补充上一个条件或者问题成为一步计算应用题,再解答.

(1)一批货物,运走10.5吨,_____________. 这批货物原来有多少吨?

(2)修一条长3800米的水渠,_____________.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3)白羊只数的 相当于黑羊的只数,_____________.黑羊有多少只?

(4)一列火车7小时行驶420千米,_____________?

3.解答下列应用题.

(1)一种毛线,每千克的价格是66.5元,买0.5千克应付多少元?

(2)肖师傅一天共生产250个零件,经检验有225个是一级品,求一级品率.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家庭作业 .

1.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种小麦的面积是玉米的 倍.种小麦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丰华农场种小麦165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小麦 .种玉米多少公顷?

3.丰华农场种小麦165公顷,种小麦的面积是玉米的 倍.种玉米多少公顷?

4.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小麦的 .种小麦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简单应用题

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例1  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91人.这个工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364+91 =455(人)

答:这个工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

改编: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②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

③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篇13:连加连减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知识是在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目的使学生理解掌握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从而提高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作为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学生要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知识并不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鼓励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理解其含义及运算顺序,学会计算方法,使学生全面领会掌握连加连减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进团结意识,提高协作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学会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标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设计了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算式卡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课件出示口算题)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因此对10以内加减法做适当的口算练习是有必要的。通过以开火车的口算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如:师:“小火车呀,开呀开起来,开到哪里去?”生:“开到我这来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连加

(1)课件演示P72页主题图;

(2)学生观察情景图,完整说图意,并提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交流:草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了1只,这时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

(4)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尝试列式,再指名口答。

(5)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出示:5+2+1=

(6)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数相加,今天的算式是三个数相加,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加。板书:连加。

(7)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①学生同桌摆小棒研究连加计算方法,老师巡视指导。

②学生代表演示摆法和算法。

③提问:想一想5+2+1先算( )加( )得( ),再用( )加( )等于( )。教师相应板书计算步骤。

④小结:三个数连加,先用前面的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加第三个数。

(8)读算式:5+2+1=8读作:5加2再加1等于8。

2.教学连减

(1)课件演示P72主题图;

(2)学生仔细观察图,完整说图意,并提数学问题。

(3)学生尝试练习后再汇报结果,老师板书:8-2-2=

(4)揭示课题: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减。板书:连减。

(5)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连减的计算方法。

①学生同桌摆小棒研究连减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指导;

②请学生代表汇报摆法和算法;

③出示想一想:8-2-2先算( )减( )得( ),再用( )减( )等于( )。教师相应板书计算步骤。

④小结:三个数连减,先用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再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6)读算式:8-2-2=4 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

3.巩固练习

①学生编2道连加、2道连减算式,学生分组练习。

②教科书P72“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三、游戏:

请同学上台表演,引导学生注意台上同学人数的变化。

1.先请5个同学站在台上,接着走了2个,又走了1个,最后剩下多少个?(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

2.先请4个同学,再请2个同学,再请3个同学,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充满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四、拓展提高

1.猜一猜:我们学校的电话号码。学生计算7道题,每一题的计算结果连起来就是我们学校的电话号码。

(7532754)4+1+2= 9-1-3= 7-3-1= 9-3-4= 2+4+1= 8-2-1= 10-2-4=

2.开放题。笔记本每本3元,橡皮擦每块1元,圆珠笔每支3元,套尺每副2元。如果你买了其中的三种物品,算一算,要用多少钱?小红有10元钱,买了其中两样物品,还剩多少钱?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_同时,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1.学生谈谈这一节课学会了什么?

2.拓展延伸:学生说一说有关连加、连减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妈妈买了10个苹果,我们家星期一吃了2个苹果,星期二吃了3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说一说有关连加、连减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总结。

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5 + 2 + 1 = 8 8 – 2 - 2 =4

7 6

篇14:连加连减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顺序,能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减的含义。(减法动态图能理解,静态图没有划去、虚线这些鲜明的减法标志,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图的意思)

2、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学生一般能掌握。但是计算时先算左边,得到的结果记在心里,再算右边的。——这个计算方法(过程)部分学生可能难掌握,需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同桌说、指名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4组口算

(1)学生口答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2)点击课件,暗示。再点击课件,提出问题: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回答。(说的有点道理即可)

2、看图列示

(1)出示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鸡、男孩、树……)

(2)继续提问:你能问一个关于图里小鸡的问题吗?

预设:①生:有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7只小鸡。(直接说了)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一共有7只小鸡,追问:哦,7只小鸡,你是怎么列式的?

②生: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能提出问题的估计很少……)

如果学生能提出问题,再提问: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 +2 (=7先不出现)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看图列算式解决问题了,咱们把图变一变。

(点击幻灯片,进入新知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1) 你又看到了什么?(生1:又跑来了1只小鸡!)(生2:右边有3只小鸡了!)

(2) 向学生提问: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 预设

情况①:原来有5只小鸡吃米,又来了3只小鸡,一共有8只小鸡。5 3=8

情况②: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就是7只。 5 2=7

后来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8只小鸡。 7 1=8

情况③: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一共是8只小鸡。

5 +2 +1=8

学生的回答可能什么情况都有,能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就很不错了,能算出或者数出“一共有8只”,就追问是怎么算的,让他们说出算式。

说出的算式应该就是以上3种情况,估计第1种情况的会有一些。

(3) 对比

学生回答后,如果出现情况③,直接进入 对比 环节。

如果没有出现情况③,可以老师自己引出:5 2 1

提问: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列出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4)计算方法

①:出示:5 2 1 ,提问:你们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②: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先算5 2=7,把7记在心里,再算7 1=8。(幻灯片出示过程)请3、4个学生再说一说计算过程。

③:总结计算顺序:(出示幻灯片)所以,连加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④:(点击幻灯片,出示问题)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在算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

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

(5)巩固练习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提问并解答)

②:4 3 1是怎么计算的?请生说计算方法。(先算4 3=7,再算7 1=8)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连加的方法。咱们再来看一看刚才的小鸡们,它们已经吃饱了~

出示动画(就点击幻灯片,2只小鸡走掉以后,再点击1次。)

——进入新知第二部分:连减

2、连减

(1)提问: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说,并提问。

(2)谁能列出算式?根据学生说的算式出示:8-2-2

(3)这个算式该怎么计算?让学生说计算方法。

——先算8-2=6,把6记在心里,再算6-2=4。

(4) 计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学生说,师再次小结:连减也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5) 算式中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是在算什么?

【还剩下几只小鸡】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

(6) 巩固练习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提问并解答)

②:10-3-5是怎么计算的?请生说计算方法。(先算10-3=7,再算7-5=2)

三、巩固练习

1、书本P66页第1题。 其中连加部分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2、P66页第4题。减法的看图列示。学生先说说图的意思,再填一填。并说出计算方法。

篇15:连加连减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

教学设想:

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师:非常高兴能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是)非常有自信!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口算课件

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四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汇报:每组题目,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或者减。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好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教学例题

(一)教学连加

师:上周末,老师去了一趟农场,在农场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华华。你们想认识他吗?展示图1,瞧!他在干什么?

生:他在喂小鸡。

师:华华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想)那么在家里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课件,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 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 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

板演:5+2+1=

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

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例题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课件,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

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

1、做一做:65页最下面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65页最下面第二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2、课外延伸

①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②口算比赛: 连加连减(直接说得数)

3、完成练习十四第1、2、3、4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篇16: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引入

1.(出示图片“连加 连减”)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提问:

(1)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4)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列式?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三种方法的优劣

要求:

①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都记录下来.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

①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

②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方法一:

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方法一:

优点:

1、  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

2、  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缺点:

1、  费时间.

2、  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

方法二:

优点:

1、  写起来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  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美观.(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缺点:

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

方法三:

优点:

1、  更省时间.

2、  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

缺点:

1、  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

2、  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方法.

(5)小结:

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2.教学例2

(1)直接出示例2

52-20-18=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 例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算法.

例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只能用例1中的前两种方法.]

(3)师生、生生多边交流

问:这道题怎么算最好?

[ 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第一步口算,第二步用竖式算.]

(4)小结: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质疑、发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大家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问题吗?

3.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连加、连减这部分知识是在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开始就用直观的形式导入  ,运用画面与语音相结合的导入  方法,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尝试,探讨出竖式的多种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后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运用迁移的方法,使学生在刚学的“旧”知识基础上自主地学习新知识。

整节课设计得较为细致,考虑得也非常周到。

篇17:《连 减》

《连 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72页“连减”例题,“做一做”第(2)小题及练习十一第5、6、7、8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减计算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的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片(8只小鸡图)、10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续述故事,引入主题。

师:小明喂的小鸡吃得可高兴了,它们还调皮的互相追逐,玩起了游戏,你还记得小明喂了多少只小鸡吗?请小朋友们仔细地数一数?(学生数)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谁来大声告诉我?(指名回答,并写上“ 8”)调皮的小鸡跑去捉迷藏了,请你仔细看一看。(出示挂图)

2、提出学习目标

你知道:

(1)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意思吗?请你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2)怎样列式?

(3)怎样进行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独立自学例2,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同桌也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和全班的同学一起分享分享吧?

生1:原来有8只小鸡在吃米,跑走了2只,又跑走了2只,还剩多少只?(多指定几名学生说一说,明确图意)

生2:我是这样写算式的:8-2-2

①问: 8表示什么?第一次为什么要减去2,第二次再减去2?

学生发言(8表示一共有8只小鸡,第一次减去2表示从8只里面去掉先跑走了的2只小鸡。第二次再减去2表示从剩下的6只里面又跑去了2只小鸡。)

②你能给这道算式取个名字吗?学生发言:连减。 师:(板书:连减)

③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8-2-2读作8减2再减2,表示从8里面先去掉1个2,再去掉一个2,也就是连续去掉了两个2。

生3:计算时我是先算8-2=6,再算6-2=4(多指名说一说)

[师补充:我们可以把6记在脑袋里,当然,还可以把先算的8减2连上线,并加上一个小箭头,然后把得数6写在它的下面。]

板书:8 – 2 – 2 = 4

6

3、小结: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计算连减的?谁来说一说?

(让学生说)先从8里减去第一个2,再用剩下的6减去第二个2。

以上环节老师视学生的发言表现给以适当奖励,如“发言星”。

4、动手操作:72页“做一做”第(2)小题

引言:今天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也不怕下面的困难的,是吧?

下面,我们要比一比:“谁的手儿是巧手”谁最先摆完。摆好,老师要送他一颗“动手星”,准备好了吗?比赛开始!请听要求!

①拿出10个“△”摆在桌子上。(巡视,激励:这位小朋友摆得非常快!非常好!)哪些小朋友能快速地追上来呢?加油吧!

②请你先拿走3个三角形,把它们移开一些。师可以介绍:拿走可以用画斜线的方法来表示?同时,另一部分拿走还可以用“虚线圈”来表示。

③数一数,还剩下多少个三角形?

请你从剩下的7个三角形中再拿走5个三角形。拿完了吗?还剩下多少个三角形呢?(2个)

④该怎样列式?(指名口头回答,师板书)

10 – 3 – 5 = 2

7

篇18:第三册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

(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     10+40+20= 3+20+6=

70-20-40=   80-50-10= 65-5-20=

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

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

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即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先分步书写,再用简便方法书写.指名一个同学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

2.出示例2 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2)你能根据刚才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同学们试一试在小黑板上做一做.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1)(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种算法.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错在哪里.第一步计算对了,问题出在第二步是退位减法,而这位同学没有退位,造成计算错误.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训.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写竖式.如上面这道题,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写竖式(把第一步竖式用虚线框起来).做一做:84-26-30=

由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试做,指名一个学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教师还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学生直接用简便方法书写,而且一次做对;哪些同学还用两个竖式做;哪些同学只写了第一步竖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结果.对最后一类同学可以提出表扬.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 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 72-6-40=

3.趣味性练习(练习一第1题)

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把练习一的第1题,如上图那样,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

4.课后练习

练习五的第1题和第2题.

篇19: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说教材、说学生:

1、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教材的又一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教材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此一方面让学生根据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是教材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

2、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应该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极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2、通过动手操作、游戏活动,使学生喜学乐学。

3、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重难点:

1、重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二、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故事情境,活动情景。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

2、观察讨论、探讨法。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开课伊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特别准备了学生喜欢纸玫瑰花的特点,用三种颜色不同的花朵,既复习了前面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同时又轻松的导入了新课。

2、讲述故事激趣学习连加。

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后,紧接着趁热打铁,利用动态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整件事情的经过,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我借此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计算的顺序问题。

3、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4、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5、及时鼓励与评价是小学生尤其需要的。

篇20: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的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者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让计算变得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教材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用小鸡的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一方面让学生根据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是教材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也就是第一步的得数口算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应该不因难。但是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板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从这两个多月的了解,有几乎一半的学生尤其爱动,注意力很不集中,良好的听课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有待了解的情况还很多。所以今天这节课我是怀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而上的。

三、说教学理念

1、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四、说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六、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上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未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是他们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观察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建构知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动画情境。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七、说学法:

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践。2、观察讨论、探讨法。

八、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介绍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豆豆,听说啊,豆豆在家表现可好了,经常帮妈妈干家务活,做事情,今天,他又帮妈妈做什么事呢?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1、学习连加

2、揭示课题连加

3、学习计算顺序

4、学习连减

5、补充课题连减

6、学习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师:这个算式又该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汇报

小结连减的计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想一想

2、知识的应用

3、拓展应用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连加、连减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案

连减应用题(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连减教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 连减 教学反思

连减应用题数学教案
《连减应用题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连减应用题数学教案(精选20篇)】相关文章:

角的初步认识、连加、连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2023-03-22

《连加》教学设计2023-05-12

连加教学反思2023-11-04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2022-08-28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2023-05-21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2022-09-13

人教版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设计2023-07-15

北师大《乘车》优秀教学设计2023-08-20

人教版四年级简便计算教学设计2023-03-31

人教版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