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堂教案

时间:2023-10-08 08:01:15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堂教案(共17篇)由网友“滢珩言”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堂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堂教案

篇1: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1、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它的面积。生摆完后问:一共摆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沿长边摆几个正方形?沿短边摆几个正方形?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沿长边一排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是几平方厘米?每排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沿宽边摆里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5times;3=15

长times;宽=面积

2、练习。“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4、5题。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124页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做一做”中题目,练习二十八的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立即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而且,通过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片和正方形手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计算。出示:4分米

3分米

二、新授。

1、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将复习2中图形改为:3分米

3分米

问:当长和宽都是3分米时,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又应该怎样计算?

生答,师板书:3times;3=9(平方分米)

边长times;边长=面积

2、“做一做”的题目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和手帕,量一量它们的边长,再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二、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6、7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

让生读题,问“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说明什么?再让生计算。

3、练习二十八的第9题

先让生动手操作,再让生计算。

4、练习二十八的第10、11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篇2: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电脑、每个学生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2)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3)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电脑演示)

画面一:

问: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20平方厘米?

生:一排有5个1平方厘米,有4排,一共有20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

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

(先移动成为长方形再数)

设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答不出?你能想想办法吗?

导语:有些长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的办法数不出来,有些面积比较大的,如长方形操场,教室地面,用摆的方法也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找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计算]

二、探讨新知.

1.理解长宽.(抢答)

问: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问:为什么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

生: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沿长边依次摆6个小正方形,长是6厘米.

沿宽边依次摆3个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

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知道长、宽与什么有联系吗?

生回答后师总结:一排摆几个,长就是几厘米;摆几排,宽就是几厘米.表内板书:[长(cm)宽(cm)]

2.实践感知.

师:请你用6个1平方厘米摆一个长方形.(师巡视)

汇报你是怎样摆的?(生说师板书)

3.观察讨论.

讨论:仔细观察表格内长、宽、面积的数据,2人一组讨论: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初步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长×宽

4.深入探讨.

师: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吗?我们再来研究一个例子.2人一组用12个1平方厘米摆成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摆的方法多.1个同学做记录.

师巡视,汇报结果如下:(电脑演示,可让学生操作)

问: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你能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字母公式是:

[板书:S=a×b]

5.释疑

师:复习中画面七那个长方形你能准确地求出它的面积了吗?

生:先测量长和宽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列式计算.(口答)

2.判断对错.

(1)5×2=10(dm) ( )

(2)(5+2)×2=14(dm) ( )

(3)5×2=10(dm2) ( )

(4)2×5=10(dm2) ( )

反馈:(1)为什么错?

(2)求的是什么?(周长)你能指一指求的是哪里吗?

(3)求的是什么?请你指出来.

(4)为什么对?

3.动手实践.

师: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请你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步骤:(1)各组讨论分工(测量、记录、计算).

(2)汇报分工情况.

(3)分小组进行测量.

(4)反馈交流.

选测量正方形的小组,问:长和宽相等了,是什么形状?你能总结出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

4.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看书、释疑)

5.思考题.

求阴影面积?单位:cm2

(多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篇3: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1、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它的面积。生摆完后问:一共摆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沿长边摆几个正方形?沿短边摆几个正方形?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沿长边一排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是几平方厘米?每排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沿宽边摆里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 5×3=15

长×宽=面积

2、练习。“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4、5题。

篇4:《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发现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

二、新课导引

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新课

实验,猜想

请小朋友们拿出1号纸,量一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反馈:利用面积计、长乘宽……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

(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反馈拼图情况。

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 )有关系,有( )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反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试一试:

小明家的方桌宽9分米,小明爸爸想给方桌划一块玻璃,请问要划多大的一块玻璃呢?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

本节课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这部分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许多图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略。

篇5: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师:这是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测量过程,完成填空:这个长方形含有( )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3.播放录像,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池面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评析: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教者在导入新课时捕捉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录像呈现出高楼、篮球场、游泳池的长方形块面,鲜艳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生活实际场景,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长方形的面积,这种办法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便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自己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

[评析: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目标。而教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又把寻找答案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探求奥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l.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1)师: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个长方形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师: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3)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无数个。

师连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

生A:和长有关。

生B:和宽有关。

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评析:教师通过提供一组感性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实验。(板书:实验)

师:要测量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你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们需要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组派代表领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布置实验要求:测量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两个两个分工合作,l号、3号、5号负责测量,2号、4号、6号记录结果。

2.各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汇报测量结果后,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展开积极讨论。

思考题。

从上往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从左往右: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4.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学生讨论后的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齐读。

5.发现计算方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生:只要用长乘以宽,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板书:发现)。你叫什么名字哪我们就把这个发现命名为#215;#215;#215;的发现。

[评析: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板书: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出示5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请各级组长任选一个长方形,组内同学一起来验证。

3.学生运用刚才的发现进行验证。

4.交流验证的结果。

师:通过验证你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正确吗?

生:我认为这个计算方法完全正确。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先用#215;#215;#215;发现的计算方法算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直接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师:在各小组的努力下,我们证实了#215;#215;#215;的发现是正确的,让我们用响亮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

[评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通过一次实验而发现的,是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不能盲目、划率地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教者设计达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四、整理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

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2.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生:我们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得到了一个发现,然后大家一起验证,证明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五、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1)教科书第125页练习中的第1题。

(2)教科书第124页做一做。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回到导入题,出示游泳池的画面,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游泳池池面的面积。

(2)师: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生测量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台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我算算看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A:长8分米,宽3分米。

生B:长6分米,宽4分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C:只要想#215;()=24(平方分米)

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帮钱老师想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可是钱老师要配的玻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

生D:这块玻璃虽然碎了,但它的宽没有破损,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宽是多少,再用面积除以宽就能算出长是多少了。

师:这位同学生活经验真丰富,回答得好极了。

[评析: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整堂课临近结束之际,教者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玻璃被打破了,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学生思维发散后,教者话锋一转:玻璃的面积不光要相等,而且形状也要相同,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略)

板书:

篇6:长方形面积计算说课教案

长方形面积计算说课教案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图形面积开始,也是以后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计算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探索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做到认真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三、教学重点:

能探索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

探索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五、说教法:

依据尝试教学理论和新课标的改革,本节课采用尝试教法,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方法。如:让学生在小组里用学具任意摆出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数据填入表里,再量出给出的.长方形的长、宽,量出它们的面积。通过这两次活动,使学生出步体会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六、说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动手操作学习的方法。

七、说教学程序:

1、首先出示媒体长方形,并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出它们的面积,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长、宽个是几厘米?这样为学生下步的动手操作创设情景,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2、导入新课

(1) 面积小的长方形可以用小正方形摆出它的面积,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想知道大的长方形的面积用这种方法行吗?揭示课题并板书

3、学习新课:

(2) 手操作、初步感知

学生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领悟数学思想的方法,操作是不可少的。学生在操作中手、脑并用,充分感知形成表象。

(3) 直观演示,明确道理

充分发挥媒体教学功能,作到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形象思维提供了依据。较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演示为:A、出示长方形面积24平方厘米(长6厘米、宽4厘米)。B、出示一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左边角注明边长为1厘米。

C、横着再放5个。D、左起按顺序纵着放其余的。F、实践操作。如:让学生说出长摆几个小正方形是几厘米,宽摆几个是几厘米,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让学生真正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4) 引导质疑,实际测量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鼓励引导学生针对结论质疑。重点理解为什么用长乘宽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看书自学的探索中,进而弄清为什么用长乘以宽就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充分利用媒体演示,使学生明白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面积。为了使学生真正达到会运用的目的。我们让学生去测量,计算身边的长方形物体的面积的大小,通过动手学生就已经把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了。

篇7:数学教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篇8:数学教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师:这是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测量过程,完成填空:这个长方形含有( )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3.播放录像,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池面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评析: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教者在导入新课时捕捉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录像呈现出高楼、篮球场、游泳池的长方形块面,鲜艳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生活实际场景,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长方形的面积,这种办法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便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自己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

[评析: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目标。而教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又把寻找答案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探求奥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l.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1)师: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个长方形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师: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3)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无数个。

师连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

生A:和长有关。

生B:和宽有关。

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评析:教师通过提供一组感性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实验。(板书:实验)

师:要测量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你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们需要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组派代表领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布置实验要求:测量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两个两个分工合作,l号、3号、5号负责测量,2号、4号、6号记录结果。

2.各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汇报测量结果后,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展开积极讨论。

思考题。

从上往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从左往右: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4.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学生讨论后的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齐读。

5.发现计算方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生:只要用长乘以宽,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板书:发现)。你叫什么名字哪我们就把这个发现命名为×××的发现。

[评析: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板书: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出示5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请各级组长任选一个长方形,组内同学一起来验证。

3.学生运用刚才的发现进行验证。

4.交流验证的结果。

师:通过验证你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正确吗?

生:我认为这个计算方法完全正确。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先用×××发现的计算方法算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直接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师:在各小组的努力下,我们证实了×××的发现是正确的,让我们用响亮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

[评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通过一次实验而发现的,是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不能盲目、划率地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教者设计达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四、整理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

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2.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生:我们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得到了一个发现,然后大家一起验证,证明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评析:整堂课的主体性学习,首先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学习“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后者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

五、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1)教科书第125页练习中的第1题。

(2)教科书第124页做一做。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回到导入题,出示游泳池的画面,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游泳池池面的面积。

(2)师: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生测量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台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我算算看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A:长8分米,宽3分米。

生B:长6分米,宽4分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C:只要想×()=24(平方分米)

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帮钱老师想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可是钱老师要配的玻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

生D:这块玻璃虽然碎了,但它的宽没有破损,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宽是多少,再用面积除以宽就能算出长是多少了。

师:这位同学生活经验真丰富,回答得好极了。

[评析: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整堂课临近结束之际,教者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玻璃被打破了,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学生思维发散后,教者话锋一转:玻璃的面积不光要相等,而且形状也要相同,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略)

板书:

[总评: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层面进行改革,更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作为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论是教师的启发、提问,还是学生的讨论和动手实践,这些都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探索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纵观这节课体现的设计思想,包括师生间民主合作、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把知识、方法和能力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等等,都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篇9: 第六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

第六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师:这是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测量过程,完成填空:这个长方形含有()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3.播放录像,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池面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评析: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教者在导入新课时捕捉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录像呈现出高楼、篮球场、游泳池的长方形块面,鲜艳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生活实际场景,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长方形的面积,这种办法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便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自己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

[评析: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目标。而教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又把寻找答案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探求奥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l.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1)师: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个长方形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师: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3)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无数个。

师连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

生A:和长有关。

生B:和宽有关。

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评析:教师通过提供一组感性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实验。(板书:实验)

师:要测量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你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们需要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组派代表领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布置实验要求:测量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两个两个分工合作,l号、3号、5号负责测量,2号、4号、6号记录结果。

2.各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汇报测量结果后,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展开积极讨论。

思考题。

从上往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从左往右: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4.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学生讨论后的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齐读。

5.发现计算方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生:只要用长乘以宽,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板书:发现)。你叫什么名字哪我们就把这个发现命名为×××的发现。

[评析: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板书: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出示5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请各级组长任选一个长方形,组内同学一起来验证。

3.学生运用刚才的发现进行验证。

4.交流验证的结果。

师:通过验证你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正确吗?

生:我认为这个计算方法完全正确。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先用×××发现的计算方法算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直接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师:在各小组的努力下,我们证实了×××的发现是正确的,让我们用响亮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

评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通过一次实验而发现的,是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不能盲目、划率地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教者设计达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四、整理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

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2.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生:我们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得到了一个发现,然后大家一起验证,证明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评析:整堂课的主体性学习,首先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学习“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后者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

五、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1)教科书第125页练习中的第1题。

(2)教科书第124页做一做。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回到导入题,出示游泳池的画面,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游泳池池面的面积。

(2)师: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生测量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台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我算算看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A:长8分米,宽3分米。

生B:长6分米,宽4分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C:只要想()×()=24(平方分米)

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帮钱老师想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可是钱老师要配的玻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

生D:这块玻璃虽然碎了,但它的宽没有破损,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宽是多少,再用面积除以宽就能算出长是多少了。

师:这位同学生活经验真丰富,回答得好极了。

[评析: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整堂课临近结束之际,教者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玻璃被打破了,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学生思维发散后,教者话锋一转:玻璃的面积不光要相等,而且形状也要相同,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板书:

总评: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层面进行改革,更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作为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论是教师的启发、提问,还是学生的讨论和动手实践。

篇10: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师:这是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测量过程,完成填空:这个长方形含有( )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3.播放录像,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池面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评析: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教者在导入新课时捕捉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录像呈现出高楼、篮球场、游泳池的长方形块面,鲜艳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生活实际场景,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长方形的面积,这种办法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便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自己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

[评析: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目标。而教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又把寻找答案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探求奥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l.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1)师: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个长方形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师: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3)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无数个。

师连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

生A:和长有关。

生B:和宽有关。

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评析:教师通过提供一组感性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实验。(板书:实验)

师:要测量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你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们需要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组派代表领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布置实验要求:测量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两个两个分工合作,l号、3号、5号负责测量,2号、4号、6号记录结果。

2.各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汇报测量结果后,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展开积极讨论。

思考题。

从上往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从左往右: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4.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学生讨论后的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齐读。

5.发现计算方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生:只要用长乘以宽,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板书:发现)。你叫什么名字哪我们就把这个发现命名为×××的发现。

[评析: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板书: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出示5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请各级组长任选一个长方形,组内同学一起来验证。

3.学生运用刚才的发现进行验证。

4.交流验证的结果。

师:通过验证你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正确吗?

生:我认为这个计算方法完全正确。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先用×××发现的计算方法算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直接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师:在各小组的努力下,我们证实了×××的发现是正确的,让我们用响亮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

[评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通过一次实验而发现的,是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不能盲目、划率地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教者设计达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四、整理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

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2.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生:我们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得到了一个发现,然后大家一起验证,证明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评析:整堂课的主体性学习,首先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学习“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后者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

五、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1)教科书第125页练习中的第1题。

(2)教科书第124页做一做。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回到导入题,出示游泳池的画面,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游泳池池面的面积。

(2)师: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生测量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台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我算算看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A:长8分米,宽3分米。

生B:长6分米,宽4分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C:只要想×()=24(平方分米)

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帮钱老师想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可是钱老师要配的玻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

生D:这块玻璃虽然碎了,但它的宽没有破损,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宽是多少,再用面积除以宽就能算出长是多少了。

师:这位同学生活经验真丰富,回答得好极了。

[评析: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整堂课临近结束之际,教者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玻璃被打破了,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学生思维发散后,教者话锋一转:玻璃的面积不光要相等,而且形状也要相同,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略)

板书:

[总评: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层面进行改革,更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作为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论是教师的启发、提问,还是学生的讨论和动手实践,这些都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探索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纵观这节课体现的设计思想,包括师生间民主合作、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把知识、方法和能力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等等,都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篇11: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案例

一、情景引入、参与活动、引出猜想

师:明天,学校将举行了“争做合格小公民”演讲比赛,优胜班级和个人将获得奖状,现在请同学们帮助设计两张大小不同的奖状。

师:(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你理解的一张大,一张小是指什么?

生:指奖状面积的大小。

师:你们是用了什么方法使得这两张长方形奖状的面积有大,有小?

生1:周长大面积就大。

生2:长和宽变长面积就变大,长和宽变短面积就变小。

师:同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生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生2: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就知道它的面积了。

师:长方形面积是不是等于“长×宽”?同学们可以用刚才那位同学提到的方法或其他方法来验证一下。

简析:由画奖状引入,学生兴趣盎然。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后再作猜想,使他们的猜想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也为学生验证猜想提供了支撑。每个学生画大小不同的2个长方形,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长和宽的长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二、合作探索、交流经验、验证猜想

师:每小组桌上有一个学具盒,里面有较多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大小各不相同的长方形,组内的同学选择一些学具,通过不同的方法验证长方形面积是不是等于长乘以宽,为什么?(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反馈)

生1:(投影展示)在一个长方形的长边上摆3个,宽边上摆2个,一共可摆3×2=6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

生2:我们组沿着长方形的长摆5个,沿着宽摆2个,5×2=10(平方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有两个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但是不是其他的长方形面积也是这样

的呢?

生3:我们组以1厘米为标准,把一个长方形长平均分成了4份,宽平均分成了3份,可以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乘以宽

生4:我们组用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8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每层摆4个,共摆2层,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4×2=8(平方厘米),说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正确的。

师:我们验证中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不是等于“长×宽”的?(没有)大家是不是都同意这个公式?(学生点头同意)

简析:当学生提出了大胆的猜想,就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凡是学生能够操作实践的,都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做现“做数学”的思想。同时让学生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展示思维的平台,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真实思维。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猜想得到验证自然水到渠成。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拓展延伸

师:教室里许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能直接计算面积吗?

生:不能直接计算,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

(师提供米尺、卷尺等工具,学生选择测量桌子、黑板、书本等物体表面的边的长度并计算面积。)

师出示课件:老师不小心把讲桌上的台玻璃打破了,(如图)只知道这块玻璃的面积是54平方分米,你能想办法知道这块玻璃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学生思考、测量、计算、汇报。)

生1:(学生紧靠讲桌)我量出讲桌桌面的长是9分米,宽是6分米,因此这块玻璃的长也是9分米,宽是6分米。

生2:我观察这块玻璃的一条宽边没有损坏,量出是6分米,再设长边为x分米,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x×6=54 求得x=9,因此这块玻璃长是9分米,宽是6分米。

生3:(根据生2的回答受到启发)可以量出这块玻璃没有损坏的宽为6分米,再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直接求长:54÷6=9(分米)。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巧妙,根据他们的回答,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吗?

生4:根据上面几个同学的回答,我还想到当已知长方形的宽和面积时,可直接求出长,其公式可转化成:长方形的长=面积÷宽。

生5:(抢着回答)那么求长方形的宽边可以用将公式转化成: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师:这两个同学的发现大家同意吗?下课后再讨论讨论。(下课铃已响,同学们还在思考)

简析:学生选择测量工具测量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又一次兴起了课堂的高潮,在操作、计算中不仅加深了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体验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求出破损玻璃的长和宽,学生在量一量、算一算、想一想中体会到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变型对实际生活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奥妙,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篇12:第七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第七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宽所含单位数相等”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求平面图形的面积?

如果有一个很大的足球场,要求它的面积,也用这种方法去量,还行吗?对,这种方法太麻烦,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激疑:

猜想:请同学们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三、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有关。

①教师演示:用两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问:这个长方形的成、宽、面积各是多少?

②出示图形:          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与

上一个长方形比,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③出示图形: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长方形又发生了什么变

化?宽变了吗?

④启发学生发现:通过这组长方形的变化,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

小结:长方形的宽没有变,长发生了变化,面积也随着变化,这说明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有关。

2、认识长方形的面积与宽有关。

①      ①教师演示:出示由4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问:它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

②      ②出示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什么没有变?

③      ③再出示1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再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长有没有变?

④问:从这组长方形的变化中,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

小结:长方形的长没有变,宽发生了变化,面积也随着发生了变化,这说明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宽也有关系。

3、探究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①学生操作:用12个边长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摆长方形。先想一想:摆之前应该先做什么?摆时应注意什么?

请4个同学上台摆在黑板上,其余的分小组进行,能摆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都摆出来。

②小组进行交流,看看有多少钟摆法。

③填表:说出所摆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填入表中。

④观察表格: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同桌互相说一说。

⑤讨论,共同理解:长方形所含的面积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4、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指出:今后我们只要量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用“长× 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四、阅读教材第97页――98页,在书上填出相应的内容。

五、转化应用:

1、   1、完成98页的“做一做”。

2、   2、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坪(如图),中间有一个小长方形的花坛,求草坪的面积。

六、总结:

3、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是通过哪些方法探讨出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

4、   2、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七、作业:

练习二十六:1――3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篇1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福建省高等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性环节考核

“说课”书面材料

泉州市  南安(区、市)   乐峰中心 学校

姓 名 黄丽镔 ,准考证号  058303202262

篇1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97―9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1。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2、学习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⑵、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法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

四、教学设计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

①学生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各种长、宽数据不等的长方形,想一想:自己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自主探索,领悟方法(猜 一猜)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学生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习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再相乘……)

④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拼、量,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篇15:《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一、备课设想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本节课,主要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在备这节课时,结合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知识经验。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二、试教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复习导入 ,夯实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生理解起来,并且能够很好的建立起面积空间观念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记得我在试教的过程中,将新课的导入部分也做了精心的设计。以我校运动会为切入点,出示三张运动会上同学比赛的长方形照片,通过比较三张照片面积的大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是在试教的过程中,我感到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点,对于本节课教学实在太重要了。在新课教学中,我们感到班级中,中下等学生对于面积、周长;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出现知识上的混淆,直接影响学生对本节课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遗忘规律的特点,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我狠心将创设的情境删掉,换上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复习旧知最为导入新课的基本环节,这种设计可能在现在新课标倡导的课堂教学中很少再看到复习旧知的环节了,但是我觉得教学始终是要为学生服务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虽然这样的设计让听课者少了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对学生学习新知意义还是深远的,扫清了知识障碍,为顺利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第二,引导学生参与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更不是一个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些知识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很显然,这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完成的,它必须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根据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猜想和探究活动。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我分为三个层次:

1、猜想;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关系

2、验证:

(1)明确目的:我们验证什么?

(2)明确方法:怎么验证?

(3)明确要求:合理分工。

(4)实践活动:合作探索。

通过同桌合作,用多种方法验证上面的猜想。进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创造过程却是鲜活的、生动而有趣的。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体现了《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第三,搞好课堂训练,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环节。所谓有效是指通过老师在一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是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我既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从多种角度训练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篇16:《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和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设想,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

2、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长、正方形面积与面积是类属关系,统一面积单位和用面积单位密铺则是探究长、正方形面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教材蕴含了数形结合、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

3、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是这样表述的: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①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猜想、操作、分析、验证,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②在小组交流活动中,通过讨论、观察、发现,准确归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③在计算和解决问题中,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④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会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体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及公式归纳。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操作,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

5、教学准备: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方格纸、实验记录单、课件。

二、说学情

(一)学生情况

美国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与分析。三年级学生(8、9岁),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探究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但是学生还缺乏实践经验,需加以引导进行学习。

本节课学生学习应具备的入门技能是:要理解乘法意义、面积的意义、常用面积单位,以及用面积单位测量一个图形面积方法的。根据图列出乘法算式。这些为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但学生具体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以下学习困难:

1、忽视了用什么测量面积?为什么要用面积单位去测量?

2、部分学生不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测量面积的表象。

3、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容易混淆。

4、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长乘以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5、保留概念可能认识不到位,保留概念是指物体不因大小、方向、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测量的基础。

(二)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我班的学生对数学有较浓的兴趣,思维较活跃,好动,想像丰富,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法、观察法、发现法、讨论法、演示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古人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而给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因此,在本节课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归纳总结等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流程

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一”、四个环节。一条主线即始终以活动探究为主线;两个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三个“一”即教学过程中的用到的“猜一猜、摆一摆、验一验”;四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总结反思,深化认识。具体环节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的快乐。在新课伊始,我结合生活实际设疑导入,让学生在一个生动的教学中开始探究活动。

首先,我用课件出示乌龟和兔子比赛画画的图画,问学生,你能想办法比较出他俩谁画的面积大一些吗?有的`同学说放在一起比较,有的说用面积单位去测量,这时我就追问:如果想知道游泳池的面积、学校操场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去测量,你们觉得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就引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积单位去量长方形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便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从而引出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猜想

学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可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探索,那样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结果,这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形成统一的认识,使后边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请看视频,这里我为学生了一组感性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当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时,老师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计算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去验证一下,这样再次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围绕猜想,验证猜想。

2、验证

学生形成基本的猜想后,我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验证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请看视频,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前,我在四年级挑选了两个班(60人)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

1、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2、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是长乘宽?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70%的学生能正确回答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25%的学生回答是周长计算公式。

5%的学生不知道。对于第二个问题,几乎没有学生知道为什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教过这一章的知识,而且进行了大量的训练,为什么只有70%的学生记得结论?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能够回答出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长乘宽呢?

显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过于重视知识结论的获得,而对于知识获得的过程则显得轻描淡写,知识的意义并没有完全让学生真正理解。(课程标准)那么对于本节课来说“真”理解就不仅是能够描述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描述出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乘宽。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通过一次实验而发现的,是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不能盲目、划率地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在活动中,我既不像过去那样告诉学生怎么动手去验证,让学生做机械的操作员,不是随意放开让学生盲目的操作,而是把放和引有机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我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3、归纳

请看视频,

结合摆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转化,让学生接受了一次不完全归纳思维方法的熏陶,符合几何初步知识数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尽情享受猜想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学生自觉地大胆猜想、探求知识的奥秘。

4、转化

学生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设计了一道看似平常无奇的练习: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然后课件演示: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的长不断缩短,我不断加速地抛出一个个同样的问题:此时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当长方形变成长:6厘米,宽6厘米时,学生们发现这时长方形4条边相等,它已恍然是一个正方形。从长方形巧妙地变成正方形,我利用了长、正方形的关系,把抓住了知识中的生成机遇,使学生既容易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体会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共性和差异,又一次把探索知识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对此,我非常注意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作用。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有了明确认识以后,让学生自己解决课前提出的乌龟和兔子谁画的面积大的问题。另外我安排相应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采用闯关游戏的方式进行,最后出示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拓展题目作为作业,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期待下一课的到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拓展。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最后,教师以提问,学生自行小结的方式结束: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是怎样掌握的?这一部分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在进行补充,使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了师评、互评、生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以此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本课教学从实际生活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综上述,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大胆猜想公式――验证公式――归纳公式――运用公式。首先思起源于疑,让学生敢于提出猜想,围绕猜想,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围绕着一个个问题自主合作学习,探索出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这节课的两个重点内容,在揭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直接板书公式,让学生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起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五、说教学反思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是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的一句名言。反思是教师必备的意识和行为。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力图体现: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授课后我还将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以利今后改进。

篇17:《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下面是关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范文,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本着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合作探究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充分给予学生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展开“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探究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的能力,努力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P97、98)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习近平面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观察与实验,自主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科学知识打好基础。

4、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关键是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三、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决关键,本节课采用网页型课件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氛围,使学生从探究中自主感知、体验长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促进知识的迁移。

1、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西谚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虽然教师可以通过纪律或训斥的方式把学生“拴”在教室里,你却无法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因此,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借助多媒体分析事物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和完整的概念。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用动画动态展示了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马上就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变化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

3、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我利用电教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如我采用多媒体软件模拟用摆面积单位的方法测量客厅面积的过程,帮助学生感知求面积的计算方法,深刻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抽象思维不断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以下4个环节: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依据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特点采用了小老虎要为客厅铺地砖的故事,让学生发现用面积单位去量地板的面积是很不方便的,由此引出我们必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物体的面积。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顺应小学生好奇、喜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方法,运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突破核心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充分利用flash动画为学生提供猜想材料,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们通过观察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的形象变化,形成丰富的表象,马上就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变化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

然后,我设计了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的实验,通过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领悟、感知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密切关系。按照学生的汇报,我形象地用flash动画直观展示出6种不同的摆法,给予学生强烈的视像效果以及示范作用,方便学生观察比较,帮助学生迅速得出长方形面积公式就是长乘宽的结论。

接着,学生们试用“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个公式,计算前面猜想环节中的变化所得的3个长方形的面积,以此验证他们所发现的公式是否能用于其它的长方形。学生的计算结果与多媒体展示摆方格的数据相同,由此证明公式是成立的。

在新课完成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深化对新知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原认知能力,让学生们进一步明确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怎样的方法学习,并指出在学习知识时我们应该经常使用这种探究的方法。

(三)练习应用

练习环节的设计本着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应发展的原则,使练习有层次,有梯度,是学生在基础中巩固新知,变化中深化新知,发展中内化新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为此我安排了以下练习:

首先是基本练习,我运用多媒体软件展示了小老虎房间的长方形物品,并出示数据让学生口算出它们的面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要与相应面积单位对应,并且进一步熟练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然后进行加强练习,指出其实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运用多媒体动画我校的小操场、走廊、游泳池、篮球场等图片,最后以篮球场为例,出示数据让学生们求出它的面积以及半场的面积。

最后让学生进行“小侦探”练习,测量身边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最后把调查的结果贴在课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同学们相互检查验证。

(四)总结评价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回顾并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以及运用学习的方法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给予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相互分享和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注意的要点。

在作业的布置中,我采用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选做题是请学生选用网站上课外拓展的数据来计算学校游泳池、跑道、小操场的面积。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网页型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把课件挂在自己的个人学科网站上,让学生在课后仍可以交流使用,延伸教学的时空。

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科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电教煤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将能很好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进入学习最佳状态,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新知,培养思维能力,拓宽思维渠道,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现代教学媒体进入小学课堂,并与数学学科教学地有机地整合,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辟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了条件。教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现代信息技术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吧!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8

小学数学《信息窗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优秀教案

小学生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优秀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特点教案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三》优秀教案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堂教案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堂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堂教案(共17篇)】相关文章: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2-05-08

第九册数学全册教案72024-01-07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学数学获奖教案欣赏2022-06-28

小学数学比较图形的面积优秀教案2023-03-21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说课教案2022-12-31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总汇十九2023-09-27

第九册数学全册教案32024-03-2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2-09-25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2022-07-19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