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时间:2022-05-06 11:01:51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集锦20篇))由网友“hester”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1: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

(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订正时,老师板书)

周长:  面积:

(4+3)×2  4×3

=7×2 =12(平方厘米)

=14(厘米)

答:周长是14厘米. 答:面积是12平方厘米.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

板书: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周长:  面积:

4×4  4×4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周长:(12+3)×2 周长:6×4

=15×2  =24(厘米)

=30(厘米)

答:周长是30厘米.答:周长是24厘米.

面积:  面积:

12×3  6×6

=36(平方厘米)  =36(平方厘米)

答:面积是36平方厘米.答:面积是36平方厘米.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单位:厘米

(由学生口答,老师写在投影片上)

周长:  面积:

(8+5)×2  8×5

=26(厘米)  =40(平方厘米)

5×4  5×5

=20(厘米)  =25(平方厘米)

投影演示,把上面两个图形,抽拉成下图.

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8+5+5)×2

=18×2

=36(厘米)

面积:(8+5)×5

=65(厘米)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作业:p.128第1,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容易混淆.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进行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弄清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时,出示例题的图形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面积与周长的3点不同.为加深学生理解面积与周长的3点不同,老师又提出了如果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是不是也存在这三点不同呢?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加深认识.

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板书设计

篇2: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板书:

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单位:厘米

(由学生口答,老师写在投影片上)

投影演示,把上面两个图形,抽拉成下图.

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篇3: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正确地理解“面积”的意义.

(二)清楚地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三)培养、发展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难点:“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山水画,要给它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配上玻璃,还是求它的周长吗?那又是求它的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面积的意义.

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有面,请你们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黑板的面.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表面)

引导学生比一比:黑板面与桌面,哪个大,哪个小?数学课本的封面与铅笔盒盖的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平面图形”.

观察:图(1)与图(2)比较,图(3)与图(4)比较,图(5)与图(6)比较,哪个大?哪个小?

可以比较明显看出图(1)>图(2),图(5)<图(6),图(3)与图(4),请同学把图(3)与图(4)重叠,可以看出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图(3)=图(4).

说明: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谁能归纳、总结一下什么叫做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老师板书)

2.教学面积单位.

投影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方格数.(投影覆盖片)

师:说一说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方格数却不一样呢?

(方格的大小不同)

说明: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看书p.118下面两行.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平方厘米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1厘米)它的面积是 1平方厘米.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书上(p.119)的1平方厘米上面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样大.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书上(p.119)长方形里摆放,正好摆放6个小正方形,也就是6个1平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

师:再请同学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的大小与1平方厘米的大小差不多?

(小纽扣,计算器里面的电池,信封上邮政编码小格,大拇指指甲面等)

(2)平方分米

师: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

那么要用到另一种面积单位.

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看书p.119第7,8两行.

同桌两个同学用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1平方分米)在一张课桌上摆放,看一看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看着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长,再摸一摸它的周长,再摸一摸它的面积.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大小与1平方分米差不多.再用手比划比划1平方分米的面积实际有多大,给同学看一看.

(课本的一半,练习本的一半等)

(3)平方米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面,有困难吗?

(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1平方米的纸板,请一个同学来量一量它的边长.(1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看书p.119第13行.

比划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用1平方米,量一量黑板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各有多大.

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那么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山水画的镜框加一块玻璃,是要求什么?(面积)

(三)巩固反馈

做一做:

看书p.119第1题.

(右面的正方形面积最大,中间的长方形面积最小)

p.121,练习二十七,第1题、第2题.

请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两个同学互相拼摆)

(把书合上,看投影,集体练习)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火柴盒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2)一间教室的面积约56(平方米).

(3)学校操场面积约1800(平方米).

(4)一根电线杆高20(米).

A.米 B.平方厘米 C.平方分米 D.平方米

2.判断.正确举“√”,错误举“×”.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

(4) 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

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太麻烦了),我们要研究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课上继续学习.

作业:看书p.118~p.119.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基础上教学的.在教案设计上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能较好地完成建构过程,安排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物体表面,观察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用投影覆盖片,让学生直观看到,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而方格的个数却不同,使学生认识到,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从而认识面积单位的作用.同时,在设计教案时,注意到在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过程中采用“自学”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全过程,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巩固反馈的练习内容,可以达到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抽象能力的目的,

最后安排思考题,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板书设计

篇4:面积和周长的对比(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正确区分、理解、掌握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饭店招牌的平面图【图片“招牌”】.教师说明:小明家的饭店要开张了,需要制作一个招牌.招牌的底色要漆成白色,四周还要装饰一圈彩灯.要完成这些任务,小明要告诉工人些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什么是周长?

3.面积和周长是两个有着根本区别的数学概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容易混淆,为了使大家正确区分、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我们今天就来对面积和周长进行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纸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它的周长和面积,并用手摸一摸.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周长和面积.

2.学生分组活动,然后汇报自己的方法.

(1)用线测量出周长,用面积单位测量出面积.

(2)用尺子测量出长和宽,再计算周长和面积.

3.例1 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教师:现在已经知道了长和宽的数据,请完成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思考:通过计算,你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周长和面积又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分组讨论.

提纲:

(1)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5.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下表.

长方形 正方形

意    义

计算方法

计量单位

相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分别指出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

2.计算饭店招牌的面积和周长.(单位:米)

3.填表.

图   形 边   长 周   长 面  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4.一块正方形地,边长是12米,面积是多少?如果在这块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新的收获?周长和面积有哪些区别?

五、课后作业.

1.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2.要给一个长方形的房间铺地板革,要买多少地板革才能铺满地面?需要哪些条件?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讨论会:方形螺线

讨论目的

1.使学生学会灵活计算复杂图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讨论过程

1.教师出示题目:已知两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均为1厘米,求螺线的总长度.

2.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参考

篇5:长方形的周长(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钉子板、尺子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20+70=  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

380+40=  500×6= 4200÷7=

800-50= 400÷5=  ×4=

2.计算:一个正方形,边长10米,周长是多少米?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长方形的周长【演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

(1)引导学生分组练习.

①在钉子板用线围成长方形.

②动手量一量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③围成这个长方形要多长的线.

(2)启发学生讨论: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一周要用的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两个长相等,两个宽相等,也就是对边相等.

2.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例7: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边出示例题,边出示图形.

(2)小组交流应该怎样计算?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这样计算.

①6+4+6+4=20(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加宽加长加宽,所以6+4+6+4=20(厘米)

启发学生讨论还可以怎样想?

②6×2+4×2=12+8=20(厘米)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先算2个长是多少,再算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或长方形对边相等,知道长方形的长,就可以求2个长是多少,知道宽,就可以求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启发学生还可以怎样想?

③(6+4)×2=10×2=20(厘米)

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对边相等),先求一个长和宽的和是多少,再乘以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4)引导学生比较三种算法.

教师明确三种算法都正确,哪种比较简便呢?

通过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后两种算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计算比较简便.

(5)反馈练习.

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28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随堂练习.

1.口述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一组图片,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投影出示)

3.口述计算过程(投影出示).

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要用多少厘米花边?

(3)一个长方形地,长25米,宽15米,周长是多少?

4.操作练习,小组进行.

四、布置作业.

人民路小学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是100米,宽是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篇6:正方形的周长(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求正方形周长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简便方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活动投影片、钉子板、尺子.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520+70  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  380+40   500×6

4200÷7  800-50  400÷5    2000×4

2.复习.

(1)6×4表示什么?

A.表示6的4倍是多少;B.表示4个6相加,用另一种算式表示是6+6+6+6.

(2)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一种什么关系?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例4,建立周长的概念.

投影出示例3、例4这两幅图.

问题:围成像图中这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用多少厘米长的线,该怎么求?

(1)学生按要求自己解决.

要求:请同学们在各自的钉子板上用线围成图中那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尺子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算一算围成这两个图形分别用多长的线.

提示:以厘米为单位,如果每条边的长不是整厘米数,看和哪个整厘米数接近,就算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之后,要求学生按操作的过程组织语言,用“先、再、最后”等表示次序的词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深入学困生中,帮助他们准确测量.

(2)学生汇报对两个图形的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三条边一共长12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要用12厘米长的线.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是2厘米,四条边一共长8厘米,围成这个正方形一共要用8厘米长的线.

(3)说明: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2.学习例5.

教师口述题目: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图:

(2)让学生自己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将两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种: 第二种:

2+2+2+2=8(厘米) 2×4=8(厘米)

教师通过学生口述第二种算法时,板书:边长×4

(3)重点讲解“边长×4”的道理.

教师利用投影把计算公式与几何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作法是投影出示正方形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各边长,然后把四个边长在一条线上拉直合并起来,就得到正方形的周长.

启发学生明白其理:依据正方形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用边长×4?

因为正方形的四个边长相等,有四个同样大小的边长,所以,用公式表示,就是“边长×4”.

(4)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字小时用加法算还容易些,数字大了,用加法计算就非常麻烦,所以,用“边长×4”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用这种简便算法,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投影出示:

(6)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最简便?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量一量同桌同学为你准备的七巧板块,算出其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板块的周长.以整厘米为准.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间拼成的大小不一)交给同桌,讨论:怎样测量,就可以算出这个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为什么.

篇7: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

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拿出准备好的几何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通过学习,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教师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4.设疑:比较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办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办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一条宽的和)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

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3.量出下表中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4.人民路小学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是90米,宽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篇8: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二)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渗透辩证思想、函数概念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道思考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的操场面积,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拼摆,可行吗?

(不可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科学地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学习新课

1.动手操作,弄清基本关系:

每排个数、排数与总个数的关系.

请同学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的长方形想:一排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一共摆了几排?

(学生操作时,老师把表格画在黑板上)

(一排摆几个小正方形、摆了几排、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老师依次在表格中板书出来)

请同学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这个长方形.

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一共有多少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每排个数×排数=总个数)

前面讲过有多少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多少.所以可以用“面积”代替“总个数”,在表格图“总个数”下面写上“面积”(平方厘米).

下面就用简便方法计算长方形面积.

2.想象操作,弄清过渡关系:

长与每排个数、宽与排数的关系.

投影出示:C

思考:这个长方形长4厘米,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不用动手摆,脑子里想一想.如果长方形长5厘米、10厘米……一排可以摆几个呢?

那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长几厘米,每排就摆几个.

师:那么就是说,长可以代替“每排个数”老师在表格中“每排个数”下面写出“长”(厘米).

再看,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沿着宽可以摆这样的几排呢?

同学们不用动手摆,怎么知道可以摆3排呢?

能不能说出宽与排数的关系?

生:宽是几厘米,就可以摆成这样的几排.

师:那么,也就是说用“宽”可以代替“排数”.(老师在表格中,“排数”下面写上“宽”(厘米).

请同学们很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3.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

投影出示:D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对照表格,请仔细观察,再回忆一下,刚才的图A、图B、图C、图D.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最简单的)谁能概括出来?

学生总结归纳出:

长方形面积=长×宽(老师板书)

回顾一下,对照表格进行验证.

出示例题:

例: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请同学们自己解这道题.做完后,互相交换检查一下.

订正时,老师板书.

5×3=15(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看书,质疑.

(三)巩固反馈

1.填表.(学生口答)

2.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  ).

A.18厘米  B.18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周长是(  )

A.24分米  B.32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48平方米.问:它的长和宽分别可以是多少米?

长(米)  宽(米) 面积(平方米)

48  1  48

24  2

16  3

12  4

8 6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要想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面积)计算长方形面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长和宽的单位名称要先统一)

作业:p.125练习二十八,第1,2题.

小资料 〔长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长方形(也叫做矩形).例如:下图是长方形ABCD.

长方形有如下的性质:

1.四个角都是直角,即∠DAB=∠ABC=∠BCD= ∠CDA=90°.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即AB=CD,BC=AD.

3.对角线相等并相互平分,即AC=BD, AO=CO,BO=DO.

4.对角线的交点是长方形的对称中心.

5.每一组对边中点连线都是长方形的对称轴.即EF和GH都是它的对称轴.

一般把长方形中较长的一边叫做长,与长相邻的一边叫做宽.如果长和宽分别用a和b表示,那么,长方形的周长c=2(a+b),面积S=ab.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面积的意义,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物体或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亲自动手摆一摆,仔细观察,动脑筋想,从而推导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在教案设计上,一步一步深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使学生自己悟出求长方形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巩固反馈练习的安排,考虑到对所学新知识的巩固、检查,又注意到新旧知识的联系.最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安排了一道发散思维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篇9:六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清长度和面积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小手帕。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对比不同

1、多媒体演示(或幻灯片):一块长方形的白菜地,周围围上篱笆。学生根据这个情境提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继续演示:菜地的长是5米、宽是2米。

然后选取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的主要问题: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多少?让学生进行解答。

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问:求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实际上是求什么?方法有什么不同?

2、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3厘米6厘米

12厘米6厘米

3、学生估计教科书封面的面积大致是多少?

4、学生讨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指什么?

周长和面积各是用什么计量单位?

5、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总结出示下表:

周 长

面 积

含义

四条边的长度和

四条围成的面的大小

计算方法

(长+宽)×2

长×宽

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二、综合练习

1、测出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

2、练习二十九的第1题。(学生做在教科书上)

3、练习二十九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4、练习二十九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5、练习二十九的第5题。学生先试做,然后启发学生想:地板革的大小与房间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周长=(长+宽)×2面积=长×宽

篇10: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单位:厘米

(由学生口答,老师写在投影片上)

投影演示,把上面两个图形,抽拉成下图.

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课后作业

1.填表.

图   形

边   长

周   长

面  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2.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容易混淆.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进行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弄清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时,出示例题的图形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面积与周长的3点不同.为加深学生理解面积与周长的3点不同,老师又提出了如果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是不是也存在这三点不同呢?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加深认识.

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探究活动

拼图形

活动目的

使学生通过拼摆图形,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

活动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四张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活动过程

1.学生用四张纸片任意拼摆图形,每摆成一个就在白纸上描出来.

2.小组讨论(1)哪个图形的线段总长最长?有多长?

(2)哪个图形的线段总长最短?有多长?

3.全班交流:从上面的讨论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

有多种多样的拼法,下列各图是其中的一部分.

讨论会:最短的路线

讨论目的

1.进一步熟悉周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题目

从下图左上角的房子出发,要经过每个圆圈,最后回到房子.哪条路线最短?有多长?

讨论过程

1.教师投影出示讨论题目.

2.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选出一条最短路线.

3.每组选派代表演示最短路线,并说出多长.

4.全班选出一条最短路线.

篇11:面积和周长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板书:

篇12:面积和周长数学教案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单位:厘米

(由学生口答,老师写在投影片上)

投影演示,把上面两个图形,抽拉成下图.

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篇13: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刘燕最近特别高兴,因为爸爸给她买了一张漂亮的书桌,她可喜欢了.为了使书桌更整洁美观,刘燕想在书桌上铺一块桌布,那买桌布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面积的意义.

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有面,请你们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黑板的面.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

引导学生比一比:黑板面与桌面,哪个大,哪个小?数学课本的封面与铅笔盒盖的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平面图形”.

观察:图(1)与图(2)比较,图(3)与图(4)比较,图(5)与图(6)比较,哪个大?哪个小?

可以比较明显看出图(1)>图(2),图(5)<图(6),图(3)与图(4),请同学把图(3)与图(4)重叠,可以看出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图(3)=图(4).

说明: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谁能归纳、总结一下什么叫做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老师板书)

2.教学面积单位.

投影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方格数.(投影覆盖片)

师:说一说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方格数却不一样呢?(方格的大小不同)

说明: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看书92页下面两行.

(1)平方厘米.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1厘米)它的面积是 1平方厘米.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书上的1平方厘米上面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样大.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书上长方形里摆放,正好摆放6个小正方形,也就是6个1平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

师:再请同学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的大小与1平方厘米的大小差不多?

(2)平方分米.

师: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

那么要用到另一种面积单位.

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同桌两个同学用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1平方分米)在一张课桌上摆放,看一看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看着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长,再摸一摸它的周长,再摸一摸它的面积.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大小与1平方分米差不多.再用手比划比划1平方分米的面积实际有多大,给同学看一看.

(3)平方米.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面,有困难吗?

(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1平方米的纸板,请一个同学来量一量它的边长.(1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比划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篇14: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127页上的例题,“做一做”中题目和练习二十九的1—5题。

教学目的: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二、新课

1、学习例题

(1)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形:

3厘米

4厘米

让学生到前面指一指它的周长和面积(随着生的指动,长方形周长的边闪动,面积变为红色)。

(2)再让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指名板演)。

(3)让生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个用什么计量单位。

(4)让生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生答,师板书: 周长 面积

含义 四条边的长度和 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计算方法 (长+宽)×2 长×宽

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三、练习

1、做“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指一指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并说一说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3、练习二十九

第1题,让生自己填写,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掉了单位名称。

第2、3题,让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4、5题,让生口答。

求面积和求周长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九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通过求周长和面积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九的第6题。让学生独立做。

2、做练习二十九的第7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要注意了解一下周长和面积的单位名称是否写对了,对写的不对的,要找出原因。

3、做练习二十九的第8题。

要求一共收多少千克韭菜,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思考和解答的过程。

4、做练习二十九的第9题。

让学生自己解答,解答完后,请学生说一说思考和解答过程。

5、做练习二十九的第10题。

二、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第11*、12*题和思考题。

篇15:圆的周长(六年级)(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实物图片(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圆的周长?

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条件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演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93页,默读“通过实验”到“π≈3.14”.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6位小数?

2.什么叫圆周率?

3.知道了圆周率,还需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

现在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很快说出你手中圆片的周长约是多少?(π取3.14)

八、出示例1:

一种矿山用的大卡车车轮直径是1.95米,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多少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d=1.95  单位:米

c=πd

=3.14×1.95

=6.123

≈6.1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6.12米.

九、课堂练习:

1.投影: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出示“√”,错误的出示“×”)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 (  )

(2)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  (  )

(3)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9.42厘米. (  )

3.小明和爷爷分别沿小圆(A→B→C→D→E→A)和大圆两条路线散步.(如图)

如果速度相同,两人同时出发,谁先回到出发地点?为什么?

小明的路线长:20×3.14+20×3.14

=62.8+62.8

=125.6(米)

爷爷的路线长:3.14×(20+20)

=3.14×40

=125.6(米)

两条路线一样长,两人应同时回到出发点.

4.一棵大树(投影)又粗又壮,不用锯倒大树,你能知道大树的直径是多少吗?讨论.

结论:先测量大树一周的长度,再用周长除以圆周率,就得到了直径.

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努力研究出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圆的周长应当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后我们在学习探索新的知识时一定要积极动手动脑,扎扎实实地学好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篇16:巧算周长(六年级)(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巧算周长(《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第五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灵活的解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求解由小正方形拼合成的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拼合处与周长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周长

2.长方形周长公式

3.正方形周长公式

二、运用平移、翻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形状,巧算周长.

1.移动哪几根火柴,就能使它变成正方形?怎样移?

火柴的总根数变没变?周长是多少根?你是怎样算的?

2.下面各图形行、列之间点与点的距离都是一厘米,几号图形的周长与其它3个不同?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有些图形通过将线段平移或翻转,可转化成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从而便于计算他们的周长.对于这些图形,这是一个巧方法.

三、重新认识长、宽或去掉拼合处的边,巧算周长.

1.求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1×4=4(cm)

2.用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2倍吗?(拼一拼,算一算)

(2+1)×2=6(cm)  4×2-1×2=6(cm)

(板书:去掉拼合处的边)

3.你能用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算出它们的周长吗?

①(4+1)×2=10(cm)  ②2×4=8(cm)

①4×4-2×3=10(cm)  ②4×4-2×4=8(cm)

问:(1)为什么图②的周长比图①的周长小?(讨论)

(板书:拼合处越多,周长越小)

验证结论

(2)4个小正方形还可以怎样拼?你能想出与众不同的拼法,并算出它的周长吗?(反馈)

(3)你发现了周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四、综合练习

1.两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怎样拼周长最大?

2.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7cm,宽3cm,如图叠放,求图形的周长.

(1)指一指周长是哪一部分.

(2)拼一拼,算一算.

(3)选择答案:

①平移,翻转7×4=28(cm)

②(7+3)×2=20(cm)

20×2-3×2=34(cm)

③7-3=4(cm)

(7+3+4)×2=28(cm)

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结论.

比较:哪种方法最巧?

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用7张边长都是3cm的正方形纸,这样叠放,求周长,怎样求最简便?(21页7题)

2.23页6题

五、板书设计:

篇17:北京(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9、北京

教学目的:通过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美丽,读出对北京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执教:联兴  罗秋兰

北京

一、导入:

1、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朗读一块儿去逛逛北京城。(师范读)

二、指导:

1、同学们,刚才我们神游了一趟北京后,使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你能把有关它的这一段话读一读,把也介绍给大家吗?

3、谁来说说,刚才她介绍的怎样?好在哪里?

4、你评的真不错,你愿意也来读读这一段吗?

(师从中指导句中应注意的朗读技巧:如读得重些、注意停顿)

5、好,现在就请我们全班同学都来当个小小导游,把()介绍给老师们,一定得让老师们陶醉啊!(齐读)

6、啊,北京的()可真美啊!不过其它地方也很美,比如天安门。谁来把天安门美美地介绍给大家?(请生读)

7、她介绍得怎样?谁还能介绍得比她更好?她介绍的好在哪里?

8、来,让我们像她一样把天安门美美地读读

9、还有哪个地方美?请同学们想想要怎样读才能使游客们觉得这里美?大家先自己读一读(学生自读)

10、来,让我们一起介绍一下()吧?(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1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游客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段一及段五)

12、这是怎样的心声?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13、让我们一起读出游客们的心声吧(齐读)

三、总结:

1、同学们刚才在介绍北京城时,有的词语读得重些,有的句子注意了停顿,有的地方读得大声些,有的地方读得小声些。通过声音的变化,把课文读得很美,让我都陶醉了。现在让我们跟随着音乐再美美地把北京介绍给全世界。(配乐朗诵)

[北京(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18:北京(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10、北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

3、 培养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重点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

3、 培养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难点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

3、 培养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教具 制作有天安门图片和北京风光短片的课件。电脑、实物投影仪。展板一块、生字及生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与北京有关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提问:的奥运会将在哪个城市举行?

2、说说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北京,或者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北京。

3、展示自己与父母一起收集的资料。

4、引入: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美丽的北京的。

二、初读感知

1、小组练读课文。请小组同学自己安排读的方式,可以齐读、个别读,也可以分段读。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出示含生字的词语,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大家读一读。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也可组派代表上讲台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自然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呢?小声自由读文,自己体会。

2、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从哪几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a.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特写,领会天安门的美。

b.放映北京风光短片,感知北京的柏油马路及立交桥的美。再读课文,请学生自己说说又认识了哪些四字词语。结合看图体会“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己知道的词语来形容它们的美。

四、再读抒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读出赞美与喜爱的情感。

2、展示读。选读自己认为读得好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朗读欣赏

1、观看北京风光短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学生欣赏。

3、学生朗读,教师欣赏。

二、感情背诵

1、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2、同桌互相背诵、交流。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用不带拼音的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新词认读情况。认读课后练习中的四字词语。

2、认读要求写的字,并用这十个字分别组词语。

3、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记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优、阴、坛、城、图。

熟字减偏旁:央(英)、旁(膀)、交(校)。

编字谜:在大房子里过冬天(图)。

形近字,巾一市。

找相同点:坛和城都有提土旁;国和图都有方框。

4、练习书写。

(1)认读课后练习中的四字词语。

(2)老师在小黑板上范写“央”字,学生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请学生当小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写“交”字。学生评议。  、

(4)余下生字由学生讨论该如何正确书写。然后书空、描红、临写。

四、实践活动:

1、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制成一块展板,放在教室里展示、交流。

2、交流北京有哪些新变化。

备 注

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0、北京

北京    中国的首都

天安门      红墙   黄瓦  广场  纪念碑

美   柏油马路    立交桥                       爱

名胜古迹   公园   高楼

教学后记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教学生搜集有关介绍北京的图片及资料。

[北京(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19:线段(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2.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

用直观、描述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

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

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板书课题:线段)

二、新授与操练

1.问: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还见过线段?(桌子的任意一条边,都是一条线段;我们数学书的任意一条边也都是一条线段;生活中许多直的物体的边都是线段.)

2.师:大家说得都很好,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的线段,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量一量数学书上P14最上面的三条线段的长度.

3.练习

① 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一个是线段.

② 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4.师:大家已经认识了线段,会测量线段了,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会吗?

5.讲解画线段的方法:

在尺子的0刻度上点一个点,要画的线段是几厘米,就再在几厘米的刻度上点一个点,然后再把两个点用一条直直的线连起来.

6.练习: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练习四1,2)

(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2)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2.操作性练习

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做.

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3.思考性练习

右面给出五个点,在两个点之间画线段.

你能画出几种不同的图形?每种图形画了几条线段?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篇20:应用题(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三)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解答第二问时,找出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1.__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教师谈话:我们学习的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由学生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这是同学们学过的旧知识,把两种兔子的只数合并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只兔了.下面还有第二问.接着出示第二问.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启发性提问:

(1)要想求学校现在共有多少只兔,问题中的“现在”指的是什么时候?

(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能解答吗?缺少的条件往哪里去找?

(3)怎样列式解答?

相邻的两名同学互相讨论,全班交流,三个问题分三次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1)要求“现在”有多少只兔,指的是在学校原有小兔总只数的基础上,再添上又生的8只.(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不能解答,根据所求问题及知道的又生了8只,需要找到学校原来有多少只兔,而原来小兔的总只数通过第一问已经求出来了,是22只.(3)用22只再加上8只,就是所要求的现在小兔的只数.

列式:  22+8=30(只)

口答:现在有30只.

指若干名学生把解答第二问怎样想的说一说.

2.出示例6

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0人,到胜利街车站有7人下车,车上还剩多少人?又上来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有几个问题?咱们先解答第一问.

指名学生解答第一问,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从30人中去掉 7人,就是车上还剩的人数)

30-7=23(人)

口答:车上还剩23人.

再解答第二问.

提问:现在已经求出车上还剩23人,还知道又上来9人,能不能求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用车上还剩的 23人,和上来的 9人合在一起,就是现在车上有的人数)

23+9=32(人)

口答:现在车上有32人.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有两个问题的应用题,这两个问题间有联系,在解答第二问时,其中一个条件要用上第一问求出的结果,所以叫做连续两问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把题目看清楚,不要把第二问漏掉.

(三)巩固反馈

1.半独立性练习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1题:

商店有8辆自行车,又运来25辆,一共有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订正后,老师稍加提示,解答第二问.

已经求出一共有33辆,卖出10辆,还剩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2题:

小华有25张动物邮票,送给同学8张,小华还剩多少张邮票?

王叔叔送给他7张,小华现在有多少张邮票?

第一问由学生独立解答,第二问指名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

2.课堂独立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商店里运来45筐芹菜,运来的菠菜比芹菜多3筐.运来多少筐菠菜?卖出50筐菠菜,还剩多少筐菠菜?

由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3.课后练习 练习二:第2,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过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为今后学习两步应用题做准备.所以课堂设计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解答第二问时,怎样从第一问中找出所需要的条件.

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这一重点进行的.例如,教学一开始,安排了两道给应用题补充条件的练习,就是为本节课的重点打下基础.在学习新课时,重点放在怎样解答第二问,组织学生讨论,在全班交流.巩固练习环节中,在半独立练习时,由学生说出解答第二问的两个条件,再过渡到由学生独立解答.这样步步深入,逐步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了解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的解题思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总复习)

第三单元第八课时:练习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四边形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有余数除法例1,例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第十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简算复习(六年级)(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统计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集锦20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2-11-25

《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3-12-13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2023-05-13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2-05-07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解及训练(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2-04-30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解及训练(十)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2-12-29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方体表面积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023-11-15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解及训练(八)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3-03-15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人教版教案设计)2024-01-22

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