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本教案((精选14篇))由网友“快乐小橙子”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化学课本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化学课本教案
化学课本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了解化学的研究范围、定义,化学教案-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②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进程。
③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事业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①化学的研究范围及其定义。
②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放一首歌《第一时间》,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周围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如黑板和粉笔有不同的颜色,玻璃和水有不同的状态,窗上的金属和怒条有不同的硬度和导热性,等等。。。。
你有没有思考过:
①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怎样才能使天空变的更蓝?
②牛可以吃草过活,人为什么不能靠吃草过活?
③警察叔叔是怎样判断司机酒后开车的?
④节日的时候,人们都会燃放缤纷灿烂的烟花,你知道烟花为什么会五颜六色吗?
⑤侦察员是怎样显示罪犯指纹的?
⑥怎样除去衣服上的污渍?
*你知道问题的答案吗?
(二)新课讲授
2.1什么是化学?
介绍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户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①以水为例说明如何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②以氧气为例说明如何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③以衣食住行这些密切相关的事例说明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
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欣赏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高文学修养,化学教案《化学教案-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讨论:生活离得开化学吗?
2.2怎样学好初中化学?(讨论)
2.3趣味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做好笔记,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①“无中生有”(先用酚酞的酒精溶液在白纸上写上字,晾干,用碱液喷射,显示红色字体)
②“清水三变”(“清水”→“牛奶”→“汽水”→“牛奶”:Ba(OH)2+Na2CO3+HCl+H2SO4)
③金属燃烧(镁条燃烧)
④“水能生火”(蒸发皿、碎纸、酒精、钾、镊子、水)
请同学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
(三)复习巩固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基础自然科学.
2、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 )
⑴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⑵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
⑶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⑷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一、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化学人类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三、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四、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4、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指南针、印刷术__________和________,后两种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所作的重大贡献。
(一)课堂小结
⑴化学的定义
⑵化学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作业布置:
①阅读第五页“绿色化学”
②预习下一课
③记忆P73元素符号
一、板书设计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已经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中心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教学后记
化学教案-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篇2:英语课本教案
【课题】Unit Four It’s warm today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单词:jeans,pants,socks,shoes, 句子:It’s warm today. Let’s play football的正确使用和拼写,英语教案-Unit 4 It’s warm today第三课时。
【教学难点】朗读、理解对话;
句子的书写。
【教具准备】
教材相配套的课件
2、单词卡片
3、对话挂图
4、雨伞、帽子、太阳镜、靴子、雨衣
【教学过程】
(一)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上节课Let’s talk中对话。A:It’s …Can I wear my…? B:Yes,you can./No, you can’t.
(由师生对话过渡到学生之间对话。)
2、学生跟录音说唱上节课儿歌。
(二)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football:What is it? 学生答: It’s a ball.
教师说:Yes,it’s a football.领读单词:football。
教师说:It’s warm today. Let’s play football. (做踢足球的动作)
引导学生说::OK!Let’s play football.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warm、football、It’s、 Let’s、today、play,
然后说句子:It’s warm today. Let’s play football.
请两个学生到黑板前来用单词卡片拼出以上两句话。
全班学生在作业本上抄写句子。(教师提示学生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单词之间应有一定距离,句尾别忘写标点,并巡视指正。)
2、教师:It’s warm today. Zoom and Johnny want to play football. But Zoom can’t find his shoes.
Let’s see where his shoes are.
播放课件[Read and Write],学生观看。
教师提问:Where are Zoom’s shoes?利用插图引导学生答出They are on Johnny’s feet!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以下句子的意思:Come on.
It’s time to go.
They are on your feet!
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做简单讲解,小学英语教案《英语教案-Unit 4 It’s warm today第三课时》。
3、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鼓励学生说出插图中的任何内容。
当学生说到单词jeans,pants,socks,shoes时,教师随时拿出相应卡片领学生大声拼读。
适当讲解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jeans中ea-[i:],
socks中的ck-[k]
shoes中的sh-[]
pants中的a-[]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每个单词抄2遍,教师在行间巡视,进行必要指导。
4、播放对话录音,学生跟读对话,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调。
学生两人一组读对话。
(三)Let’s sing
教师播放课件[Let’s sing]部分,学生欣赏。
教师讲解歌词大意。
带领全班学生边做动作边跟唱。
(四)趣味操练(Practice)
拍单词的`游戏:
教师将本课对话的挂图贴在黑板上,将学生分为男、女生两组,每次比赛一组各选五名代表。教师(也可以不参赛的请学生)说一个单词,让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快速跑近挂图,拍中相应单词的图,并说出单词的前两个字母。速度快的而且说对字母的同学为优胜者。每组比赛完教师计算最后结果,给予优胜小组奖励。
拼图游戏:
教师把与本课单词有关的图片剪成几块(以单词所含字母数目为依据),正面为图,反面为字母。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拼图比赛,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只能看字母的一面。每个小组发一套,看哪组完成的快。
(五)扩展练习(Add-activities)
教师拿出雨伞、帽子、太阳镜、靴子、雨衣
分别介绍说:This is an umbrella.
This is a hat.
These are sunglasses.
They are boots.
It’s a raincoat.
播放课件[Let’s do],学生观看。
点击[Let’s do]部分口令,请部分学生做出相应动作。
(本部分不要求学生有语言输出,只要能根据口令做事情就可以了。)
篇3:四年级语文课本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写小课本剧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写课本剧的方法。
教学难点:编排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一个剧本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一、朗读剧本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自己准备的剧本。
二、互相评议
小组内互相评议,挑选出优秀作品。
三、进行修改。
小组内进行修改,要注意编排的合理性,编写剧本要想到什么?
1、时间、地点、人物;
2、编排故事情节;
3、人物的台词;
4、人物活动提示;
四、选定剧本,进行练习
分析人物,分配角色
五、分组表演
六、评价总结
以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表演小组”“最佳表演个人”。
七、板书设计:4-表达——课本剧
表情、动作、语言
篇4:新汉语课本教案
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案
一、 教学设计
本节课总计50分钟,使用的教材是《新实用汉语课本》第四册,教学的内容是第45课《马大为求职》。这堂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词,这一节课主要是复习生词并开始学习课文。掌握本课“表示满意”、“求职”等交际功能的项目,并能撰写简单中文简历,就求职、面试等进行初步交际。
拟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问题提示法,讲练结合、听说先行。通过组织小组表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力图增强语言学习的实用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中文写一份较为简略的个人简历。本堂课应用到的教学工具包括PPT、词卡、桌签、应聘现场分角色表演的道具等。
二、课堂教学实施环节
1、复习并听写生词环节
老师给语境,请学生说生词。然后,请两个学生到黑板,其他学生用听写本,开始听写生词。听写结束后,先请学生用红色笔或不一样颜色的笔自行检查听写错误,然后上交听写本(老师课下再次批改),最后一起检查黑板上的听写内容。
2、课文学习环节
2.1 放整篇课文的录音,学生只听不跟读。
(由于孔院没有录音材料,只能老师读。)
2.2 老师读,学生跟读。
2.3 将课文分为三部分,找三组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用了,谢谢。”。这一部分主要讲,请马大为来公司的目的。
学生读完后,回答下列问题:
1. 马大为什么时候来过钱经理的公司?(上个月、贵公司)
2. 谁让马大为再来公司?
3. 钱经理的秘书为什么让马大为到公司来?(是……)
先一起回答每个问题,再请一个学生回答一遍;之后,请一到两个学生根据PPT上的问题或关键词提示,复述这部分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
钱经理说“是这样”,重音在“是”上,肯定秘书打电话给马大为让他来公司这件事。
第二部分:从“钱经理:您知道……”到“……贵公司有没有新的考虑。”这一部分主要讲,市场开发部经理这个职务的要求和马大为的本人条件。
学生读完后,回答下列问题:
1. 这个公司的什么部门要招聘什么职务?(本)
2. 这个部门的经理要做什么工作?(出差、商务)
3. 这个职务有什么要求?(不但要求……,而且要求……)
4. 马大为觉得这个职务怎么样?他有什么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工商管理、商务代表、对……比较熟悉)
5. 他的汉语水平怎么样?他觉得自己能胜任吗?(为了,用于、成为)
6. 钱经理觉得马大为的条件怎么样?(适应)
7. 马大为上次提了什么问题?(考虑)
先一起回答每个问题,再请一个学生回答一遍;之后,请一到两个学生根据问题或关键词提示,复述这部分课文。
第三部分:到结尾。这一部分主要讲,钱经理对马大为工资问题的意见,以及是否可以签订工作合同。
学生读完后,回答下列问题:
1. 对马大为的工资问题,钱经理是什么意见?在他们公司,经理的工资怎么样?(关于、一般、除了……以外)
2. 他们能签订工作合同吗?(如果……就)
3. 钱经理有什么要求?(无论……都)
先一起回答每个问题,再请一个学生再回答一遍;之后,请一到两个学生根据问题或关键词提示,复述这部分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
马大为问“工资问题……不知道贵公司有没有新的.考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上次跟张经理谈的时候,我对工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意见,提高工资数了没有?这里的“有没有新的考虑”是一种比较委婉的说法。)
钱经理回答“我们还是上次那个意见。”上次他们是什么意见?(这里的“是”字句,“还”表示继续不变,钱经理的意思是工资仍然按上次的意见没有提高。这样说可以避免直接拒绝马大为的意见。)
延伸问题和讨论:
1. 你觉得马大为会同意一切条件,并签合同吗?
2. 如果你是马大为,你会怎么再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工资?
3. 如果你是钱经理,你会怎么为公司留住人才?
给出问题后,请学生分组讨论,并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3、表演并复述课文环节
1. 两人一组,给学生8分钟时间,朗读并记忆课文内容;
2. 布置招聘场景,放置好桌椅,“人力资源管理”、“钱经理”、“秘书”等桌签。10分钟后,请学生一组组上台表演;
3. 老师评价表演水平,指正用语错误,列出重要的用语,请学生跟读并熟读。
4. 请学生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先请每人复述两三句,最后请一到两人复述全部内容。
4、学写简历环节
给出示例:王大中的简历
1948.9.26 出生于北京
1954-1960 北京育新小学
1960-1966 北京四中
1966-1970 北京大学中文系
1970-1978 人民日报记者
1978-1981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1981-1984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1984.6.21 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1984-1991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1991-1993 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
1993-1995 《历史研究》副主编
--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副校长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再请学生一条一条读,老师讲解生词。然后请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提问: 王大中的个人简历都包括什么内容?哪一年王大中做了什么?等等。个人简历内容包括:出生时间地点、学习经历(从小学到大学,参加过的进修和培训)、工作经验等等。
5、小结和作业环节
带着学生一起回忆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复述课文,简述简历书写格式等。
1. 用“经验、成为、适应、考虑、无论……都”,写一篇作文,200字以上。
2. 写一份自己的简历。
3. 复习学过的内容;预习课文(二)的生词和课文内容。
三、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步骤设计合理,教学内容和目标明确,复习生词、课文学习、课文复述及交际应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学生做到了紧跟节奏、积极参与,基本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先让学生互相修改听写的内容、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和分析课文、鼓励学生参与模拟招聘、结合学生实际布置简历的内容,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现代课堂教学的交互性理念,是可取的一面。
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由于时间关系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没能及时地为学生播放课文的多媒体视频。视频直观形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角色表演的时候就会更轻松自如。此外,简历部分的写作指导时间略显匆忙,部分学生下课后向我咨询,虽然课后教师再进行了补充,但还是应该加强反思,下次布置作业时可以给学生印发相关指导说明,方便大家课后查阅。
篇5:初中物理课本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对质量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能用密度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进一步掌握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量筒和天平测密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复习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教具和学具:托盘天平、量筒、形状不规则石块、水 、盐水、细绳、铅快、铁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实物)有两个体积相等、外形很像的铝块和铅块,你如何区分?
今天我们复习《物质的属性》。
哪位同学能把这章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一下归类。
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和复习思路。
二、主要教学设计:
(一)质量:
问:(1)什么是质量?国际单位制中质量主单位?
例1:下图中物体质量发生改变吗?为什么?
(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
投影演示:请一位学生到讲台演示使用天平测量一铁块的质量。
例2:调节过程和测量过程出现下图情况分别该怎么办?
篇6:初中物理课本教案
初二物理备课组
课 题 浮 力 日 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4)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2、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教学难点 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器材 正方形木块、乒乓球、玻璃水槽、水,铁块、小药瓶、注射器,细砂。
教 学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备注 一. 复习:
1.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2.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3.计算压强公式?计算液体压强公式?
4.如图容器中有水,请说出A、B、C、
D四处的压强大小关系。
二.引入课题:
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
但如果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
船、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潜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水底,却有的浮上水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沉下去。
这现象学生较熟悉,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
下舍中学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 学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备注 板书: 浮 力
三、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的.实验。
(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拴牢。
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
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
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下舍中学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 学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备注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
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
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多少?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秤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受到的拉力+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秤的读数。
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浮力。
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
浮力=石块重-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
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1)提问:浸没在水中的正方形木块,放手后竖直向上浮,它为什么不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运动?
复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启发学生答出:立方体木块浸没在水中,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相对应的部位,距液面的深度相同,水对它们的压强相等。
因而它的左右两侧面和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木块不向前后、左右运动。
以上讲解可结合图进行。
总结、板书:
1.什么是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3)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
F浮=G-F'
下舍中学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 学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备注
(2)提问: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木块)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立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如何计算?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结合画图讲解。
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由于上表面跟液面的深度小于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所以它们受到水的压强不同。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上下表面面积相等,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
上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下的压力。
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3.物体的浮沉
提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为什么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还可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地方?
演示:提示同学观察物体在水中运动情况。
把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铁块下沉。
把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
把装有少量水并用胶盖盖严的小瓶(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用注射器仔细调整瓶内水量或调整装入的细砂,直至可悬浮在水中为止)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小瓶可悬浮在水中。
教师结合实验,边讲边画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和悬浮的小瓶受力分析示意图,总结出浮沉条件。
让学生观察实验: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放手后上浮,最后浮出水面,漂在水面不动。
教师指出,木块漂在水面上时,只有一部分浸入水中,叫做漂浮。
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何?
板书:“2.浮力产生的原因
(1)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即F浮=F'-F。
(2)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
学生讨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悬浮的小瓶各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大小关系如何?说明力的方向
下舍中学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 学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备注 板书:“3.物体的浮沉
(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教师说明: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
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篇7:小学语文课本和教案
第一课时
43电39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二、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三、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示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同学)
4、教学生字。
(1)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比赛读。
(2)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生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
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2)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3)男女生竞赛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1)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梢顿。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述后,学生继续练写。
五、作业布置:熟读课文,会认12个生字。
六、板书设计:四、十、三
七、课后反思:
篇8:小学语文课本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机”、“朵”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初步感受荷叶给小伙伴们带来的快乐。
3、练习规范地说一句话,(什么)是(谁)的(什么)。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看看这是什么?(荷叶)喜欢吗?(喜欢)能送个词给它吗?出示:荷叶的
2、听出来了,你们喜欢它,有一个人他比你们更喜欢荷叶,他一下送了两个词语。
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谁想读?如果你把圆圆的——绿绿的——读得再慢一点,我们更能感觉到他特别喜欢这荷叶。(真圆,真绿,你真会读书。)咱们一起来告诉大家。
3、在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荷叶圆圆(板书),齐读。(用一个圆还不够,用了两个,看来这荷叶真的很圆。)
4、这么圆的荷叶,把几个小伙伴都给吸引过来了,听老师讲讲这个故事,等会儿告诉我是哪几个伙伴来了?出示要求。(师讲故事后反馈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二、学习生字
1、这么美的故事你想读吗?它就藏在我们的课本第62页,现在请你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生字多读几次。
2、小朋友们,喜欢荷叶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着好朋友一起来玩了,自己先跟他们打打招呼吧!(出示词语,生自由练读,小老师带读,去拼音开火车)现在好朋友们都一起躲起来了,
有两个生字宝宝还在这荷叶上玩呢!(“机”和“朵”)你瞧瞧它们两个,哪儿长得特别像?仔细看看,还是觉得有不像的地方?师范写,小朋友们观察得仔细,说得又好,肯定也写得特别好,请在63页的.生字表中把“机”和“朵”描一个,写一个。
3、这回呀,生字又排进了长长的句子队伍中,你能把这些句子读正确吗?
(评:真好,每个字都读得很准;“翅膀”读得很好;这么长的句子都读对了,真不容易)
三、走近课文
1、现在小伙伴们都到荷叶上去玩了,还对荷叶说起悄悄话来了呢,你再去读读课文,请用——画出小伙伴们说的话。
2、反馈出示: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贴:摇篮)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贴:停机坪)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贴:歌台)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贴:凉伞)
3、现在老师的手一挥,你们就变了,小水珠在这儿,(一组)小蜻蜓在这儿……师引读。
4、有趣吗?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小伙伴,读读它的那一段。
5、师:小水珠在哪儿?
小水珠:(1)请你读一遍小水珠这段
(2)小朋友们,小水珠是怎么在荷叶上的呀?(躺)
出示:小水珠()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学生回答后补充完整。
(3)此时此刻,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感觉怎么样啊?(舒服)
你能把“躺”送回句子里,读出舒服的感觉吗?(你读书的声音很好听,如果“躺”字再读重一点,长一点会更好;读得真好,特别是这个“躺”,我仿佛真的看见了那么一滴舒服的小水珠)还有谁想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
(4)是啊,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就像宝宝躺在摇篮里一样。(出示图)谁来读读“摇篮”这个词?(“摇篮”摇得慢一点,小宝宝会更舒服)
(5)风儿轻轻一吹,荷叶像摇篮一样左摇右摆,小水珠忍不住说——谁来读读小水珠的话?(听出来了,小水珠很舒服)这么舒服,这么温暖,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小水珠正享受着这舒适的摇篮,远处飞来一只蜻蜓,谁喜欢小蜻蜓的?
小蜻蜓:(1)小蜻蜓觉得荷叶是它的停机坪,停机坪是什么?(出示图)
(2)如果荷叶像这停机坪,那小蜻蜓是什么?(飞机)
(3)小蜻蜓像飞机一样,飞过高山,飞过森林,飞过草地,飞过大海,这时候,它看见了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它就会——(立在上面),飞了这么多地方,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小蜻蜓感觉怎么样?(舒服)
(5)谁愿意读出这份舒服?(指名1)读好“立”字很重要,想想刚才怎么读“躺”的?(指名2)
(6)多舒服的小蜻蜓呀,怪不得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女同学来试试看。
师:这会儿,小青蛙听到咱们朗读课文的声音这么好听,可有些不服气了,瞧,他把荷叶当作歌台,想跟我们比试比试呢。谁喜欢青蛙这一段的?
小青蛙:(1)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小伙伴们在荷叶上的姿势是不一样的。(出示:小青蛙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齐读。
(2)那小青蛙唱歌的姿势是怎么样的呢?(蹲)(出示: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怎么读好“蹲”?(跟“立”、“躺”一样)(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的朗读让我们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只蹲在荷叶上的青蛙)谁还想来读读?
(3)小青蛙呱呱地放声歌唱,它想告诉别人什么呀?再看看它的脸,你发现了什么?(小青蛙笑了)是啊,小青蛙多高兴呀!谁来高兴地读一读?
小青蛙的心情真不错,它把绿绿的、圆圆的荷叶当作了歌台,唱得多开心呀了!男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小青蛙美妙的歌声让小鱼儿听见了——
小鱼儿:(1)小鱼儿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你从哪体会到的?(笑嘻嘻)
(2)哪条高兴的小鱼来读读?
(3)老师也想变成小鱼儿,我来读,谁来做做动作好吗?
(4)一起读,一起做动作。
5、看老师的板书, 说并出示: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荷叶是小鱼儿的凉伞。
四、课堂延伸
小朋友们,小伙伴们都把荷叶当成了不同的东西,你们是不是觉得很有趣?生活中这样有趣的事还多着呢!
看图:西瓜皮是小朋友的帽子。
文具盒是铅笔的家。 树叶是小蚂蚁的船。
篇9:初中语文课本优秀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
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
(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
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
(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
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
(象征的手法)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
(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本文写自1940年,茅盾曾经的文字多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角,此篇热情地歌颂了抗战中的士兵百姓。《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结合这段创作背景,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茅盾写作对象及写作风格的改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诗情,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
3.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
【难点】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逢佳节亲人相聚一堂,欢乐的气氛难得难忘。有一个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在他乡苦读。看着别人扶老携幼、开开心心地过节,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感受千古佳作的无限魅力。【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思考这首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
(三)深入研读
◎理解首联独、异乡、为异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
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以外的地方。在诗中指的就是长安。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体会出作者孤独、无奈的情感。
◎理解颔联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诗中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
◎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四)巩固提高
王维的笔下,有着这样浓浓的乡思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乡思的诗呢?
王维的《杂诗》中还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五)小结作业
小结: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作业:搜集王维的其他诗词,研读并赏析。
五、教学反思
本首诗歌,主要描写了王维的思乡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添加更多的吟诵、朗诵比赛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
《藤野先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线索,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最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回顾:散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是对零散的散文语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观点更加鲜明的语言组织方式。)
◎朗读全文,独立思考,本文详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明确:改讲义、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送别)
◎同桌讨论,与藤野先生相关的是哪几件?另外两件如何归类?
(明确:改讲义、送别是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间的互动,次两件是照应了标题《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线;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是与作者的爱国情感相关,属于暗线。)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通读全文,学生独立思考:关于藤野先生,本文写了几件事?几件详写?几件略写?
(明确: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
◎同桌讨论,改讲义这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A.作为学者,治学严谨;作为教师,认真负责B.尊重他人,没有民族间的偏见。)
◎小组合作,探讨一下其它几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送别——没有民族间的偏见;询问裹小脚——治学严谨,对自己专业领域里的知识盲点非常感兴趣;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作为教师,认真负责;尊重他人的信仰,没有民族偏见;被当做扒手——不拘小节。)
◎独立思考: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中不拘小节,工作中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人格上非常尊重他人,没有民族偏见的教师。)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本文提现了作者怎样的爱国思想?
(明确:体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以及设身处地思考如何唤醒中国人麻木思维的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对比阅读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分析一下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从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把握本文情感,须对鲁迅先生个人生平以及时代背景有一定地了解,在这个问题地处理上,可以预先留下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对此进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导入环节讨论。
篇10:高二化学有效利用课本空白栏
高二化学有效利用课本空白栏
一、利用空白栏记录预习时的疑点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客观上决定了其内容的抽象性。
因此,作好课前预习便成为学好化学的前提。由于化学内容的抽象性,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总回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学习的重点或难点内容。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善于把这些问题提炼出来,并记录于课本相应内容的空白栏处,以便在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回里哟内个空余时间和同学讨论、查找资料等。因此,在空白处作好预习疑点的记录,能为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学习的自觉性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空白栏记录老师讲授的重点和所得到的启迪
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学习时要认真听课。特别是要带着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侧重地听课。在听课过程中,要很好地利用课本的空白做好记录。记录的要点主要有:(1)老师上课时所讲的重点知识;(2)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难点的思路和方法;(3)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所强调的现象、结论和有关注意事项。此外,还要记录听课过程中受到的启发、闪现的灵感以及发现的新问题等。记录下这些内容将为课后的复习与研究、归纳与总结带来极大的方便。
三、利用空白栏记录课外补充材料
学习过程总不免要阅读适量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帮助消化所学的内容、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本好的参考资料总会在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剖析:(1)教材的重点和难点;(2)知识点间的联系网络;(3)学习方法;(4)典型例题剖析;(5)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等。这些内容中总有一些往往是教材所无法包含或所未直接给出、教师授课所无法涉及的。因而,在研读这些内容时,应及时把有价值的东西在教材相应的空白位置中予以记录,以便复习时总结与提高。
四、利用空白栏作好学习总结
作好总结是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对知识的运用与记忆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好空白栏作好总结工作。在进行课后复习时,要学会用简明的语言对本章节所学的内容做简要总结,并把总结语言记录于空白处,便于记忆。在单元或某些章节副系时,要对前后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异同、提炼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记录于单元或章节空白栏处,便于知识的提取与运用。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习方法也要不断加以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注意事项和今后努力方向等,把这些内容记录与某显要的位置,便于今后学习参照。
高二化学学习方法分享
强化训练 巩固知识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在考察双基的同时,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性。所以通过做题进行强化训练,是对学生的应试能力的培养,人们常说“见多识广”,多做题,从解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熟练掌握知识;从解题中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不要为做题而做题,要从一类题中学会归纳、总结所用到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在不断的做题中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应试能力,培养自信心。所以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一要限时,提高速度;二要准确,提高质量;三要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四要坚持做题后小结,归纳出同一类习题的解题方法。
分析生活案例 巩固化学知识
学生复习化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握每一单元中的知识点,课堂上一定要紧跟老师,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把知识点连成线,让知识系统化;通过读课本、随堂练习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规律、以及表示的方法。初中化学是起始学科,但要记得知识点很多,需要下一定功夫,才能做到把知识点记得“如数家珍”一样。
以生活为案例 熟练应用知识
近几年化学占成绩的比例不大,往往使部分学生和家长走入误区,认为化学不重要。但恰恰相反,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与化学紧密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例如,我们的家家户户的燃气灶,燃烧的是天然气、煤气、还是液化气?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果发生了煤气泄漏,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和家人;如果学生遇到毒气的泄漏事件,应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也是中考的主题。所以在复习时要记住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防爆的知识,懂得怎样防火、灭火,遇到紧急情况后怎样救助自己,在学习中学会保护自己。
高二化学提分技巧有哪些
一、掌握好化学方程式
化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化学方程式,有很多的同学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不太重视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考试中,化学方程式出现的是最多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化学的基础内容掌握清楚。
在背化学方程式的时候,还要多练习配平,配平也是最容易让我们拉开距离的分数,多做一些训练的题目,把一些基本的知识常识化。
二、重视化学实验
其实记化学方程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理解,我们做化学实验,就能自己得出相对应的反应,有很多化学成绩好的同学,他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也是很好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是需要注意的。
三、上课坚决不能“走神”
我们在上课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要走神,尽量整节课都听老师讲解,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是非常的重要的,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做很多的化学题,也不如把老师的所讲的内容听好,理解好,这样我们的成绩才能提高的更快。
四、争取在课堂上多回答问题
这样既能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又能把我们自己没有理解好的弄明白,这对我们是非常的有帮助的,上课积极的回答问题,也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这样我们的化学成绩才能提高。
篇11:化学盐酸教案
化学盐酸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理解复分解反应,了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化学教案-几种常见的酸:盐酸。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盐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难点:有关盐酸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滴管、镊子、试管夹、酒精灯(附火柴)等。
药品:锌粒、镁条、新制氢氧化铜、碳酸钙粉末、氧化铜、酚酞试液、石蕊试液、浓盐酸、工业盐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其它:铁钉、锈铁钉。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我们已学过了酸、碱、盐的概念,想一想什么是酸?你知道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重要的“三酸”指的是什么吗?
回忆上节内容,注意力集中在酸上,思考并回答。
引起回忆,为进入本节学习做准备。
[复习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盐酸,你知道认识一种物质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吗?
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总结以往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回答问题。
明确学习任务,明确研究方法。
[演示实验]盐酸的物理性质。
课本P154(实验8-5)
带着问题观察实验,正确闻气味
从感性上认识盐酸。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看书P154
阅读教材,总结盐酸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书]一、盐酸
1、物理性质
识记物理性质的有关内容。
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
[投影]课堂练习(见附1)
做练习一
巩固、识记盐酸的物理性质。
[过渡]下面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思考
转移注意,激疑探索。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与酚酞、石蕊试液的反应
[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
盐酸与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反应,课本P155(实验8-6),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能力。
[板书]2、化学性质
(1)盐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总结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深记忆。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表达能力。
[演示实验]演示锌与盐酸的反应
盐酸和生锈铁钉的反应
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能力。
[分析讨论]指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书写化学方程式。
[板书](2)盐酸+金属→盐+氢气
(2)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类别,总结盐酸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规律。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应用实验的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二,指导学生做练习二
做练习二
巩固所学知识
[演示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酚酞试液,然后滴入盐酸
在食盐水、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讲解]可应用上述反应检验HC1(及可溶性盐酸),化学教案《化学教案-几种常见的酸:盐酸》。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
现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板书](4)盐酸+碱→盐+水
(5)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观察现象,总结酸与碱反应规律,思考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写出食盐水、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反应的.规律,并为复分解反应概念打基础。
[投影]课堂练习三(见附3)
指导学生做练习三
做练习三
加深对盐酸化性的理解。
[问题讨论]根据盐酸的以上性质,分析推断它有哪些用途,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思考、阅读课本,总结盐酸的用途,并加深记忆。
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等的化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问题讨论]在盐酸性质(4)、(5)中的化学反应属于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吗?
思考、对比得出这些反应的特点:反应物及生成物都是化合物;反应规律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的能力。
[板书]3、复分解反应
识记定义,判断上述哪些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初步理解复分解反应。
[投影]随堂检测题(见附5)
做检测题
了解是否达到本节教学目标
板书计划:
一、盐酸
1、物理性质:无色液体,刺激性气味 有挥发性
2、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2)盐酸+金属→盐+氢气
(3)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盐酸+碱→盐+水
(5)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检验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的方法: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3、盐酸的用途:帮助消化,除锈
4、复分解反应:
附1:课堂练习一
1、 盐酸是______的水溶液,纯净的盐酸是_____色______气味的_____体,浓盐酸_____腐蚀性,有______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遇水蒸气形成_______。
附2:课堂练习二
2、 如何鉴别失去标签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这两瓶溶液?
3、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个生锈的铁钉,并加入过量稀盐酸使之反应,溶液颜色有变化且有无色气体生成,或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附3:课堂练习三
4、 下列物质玫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 Fe B CuO C NaOH溶液 D AgNO3溶液
5、 在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有助消化,若胃酸过多会吐酸水,可用来治胃酸过多的药物中主要含有( )
A ZnSO4 B NaCL C Al(OH)3 D AgNO3
6、 下列物质和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的是( )
A Fe B MgO C Cu(OH)2 D Fe2O3
附4:随堂检测
1、 盐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无色的酚酞试液_____色。
2、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注明(1)和(4)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1) HCl+_____——FeCl2+_______
(2) HCl+_____——FeCl3+_______
(3) HCl+_____——CuCl2+_______
(4) HCl+_____——AgCl+_______
篇12:化学《乙醇》教案
化学《乙醇》教案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记住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2、明确乙醇的分子结构,了解官能团和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3、学会乙醇的化学性质。
4、了解乙醇的应用。
{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这个重要反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填词游戏)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资料〕杜康酒的由来
(多媒体)相传杜康酒就是偶然将饭菜倒入竹筒,用泥土封住后形成的.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二. 推进新课
〔师〕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看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结构和性质?
学习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时,要观察其颜色,状态,闻其气味,测其熔沸点,溶解性,密度,硬度.
〈展示〉用一试管盛少量的乙醇让学生观察其状态,并闻其气味.
(多媒体)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1) 乙醇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2) 比水轻,沸点78.5℃,熔点-117.3℃,易挥发
(3) 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能与水的任意比互溶.
〔演示实验3-2〕乙醇与钠的反应
〔演示实验3-3〕乙醇的催化氧化
(要求学生总结上述实验现象)
(多媒体)实验3-2的现象:钠粒沉于无水酒精底部,钠块表面有气泡产生.钠粒不熔成闪亮的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
实验3-3的现象:(1)铜丝有酒精灯上加热后由红色变成黑色.
(2)将红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师〕由乙醇与钠的反应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金属钠保存在什么物质中?
〔点拨〕煤油是多种含碳原子数较少的烃的混合物,也就是说金属钠不能置换出烃中的氢,说明C—H不活泼
(多媒体)(视频)乙醇的分子结构(学生观察)
(多媒体)二.乙醇的组成的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师〕乙醇分子中含的-OH基团,称为羟基.由于羟基的存在使乙醇的性质不同于乙烷。 (多媒体)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 乙醇与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动画)乙醇与钠的反应时化学键的变化
(投影给出乙醇的结构式,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反应分析乙醇分子中的断键位置)
〔师〕乙醇与钠的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类反应?
〔投影〕钠与乙醇、钠与水的反应的比较
结论: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多媒体)2.乙醇的氧化反应
(1)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想一想)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的有机物一定是烃呢?
(多媒体)(2)乙醇和催化氧化:
(多媒体)探究反应机理
〔师〕乙醇在铜或银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乙醛,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其反应机理
(多媒体)(3)乙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成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多媒体)〔一则常识〕司机酒后驾车容易肇事,因此,交通法规禁止酒后驾车.
怎样判断呢?用酒精检测仪
K2Cr2O7 Cr2(SO4)3
(橙色) (绿色)
〔师〕乙醇除以上化学性质之外,还有其他化学性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深入学习。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请同学们根据乙醇的性质讨论乙醇的用途.(学生活动)
〔师〕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像这些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多媒体)烃的衍生物概述
何谓”烃的衍生物”? 何谓”官能团”?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官能团?
(小结乙醇的结构和乙醇的性质以幻灯片形式投影出来)
〔练一练〕1.能用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B)
A.CuSO45H2O B.无水硫酸铜 C.浓硫酸 D.金属钠
2.乙醇的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下图:
当乙醇与钠反应时, ① 键断裂;
当乙醇与氧化反应,(Cu作催化剂)时,
①③ 键断裂.
3.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均为( C )
A.硫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课后作业〕课本P76习题 1、2、3、10
篇13:化学分子晶体教案
【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的分子晶体。2、掌握判断分子晶体熔点、沸点大小的判断方法。
【课前预习】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及金属晶体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比较:
晶体类型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结构 构成微粒
微粒间作用力
性质 硬度
熔、沸点
导电性
溶解性
【新课学习】
【问题探究一】1、分子晶体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
2、为什么它们具有这些共同的物理通性?
篇14:化学分子晶体教案
1、概念:
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2、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原因:
3、分子晶体的类型:
4、晶体分子的结构特征:(1)
(2)
【问题探究二】CO2和SiO2的一些物理性质如下表所示,通过比较试判断SiO2
晶体是否属于分子晶体。结合晶体结构说明原因。
【知识拓展】石墨
【巩固练习】
★ 第五章 第一节 《 碳的几种单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 九年级物理教案

【化学课本教案(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化学教案-高一化学新教材教案--绪言2023-08-13
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2022-04-29
学校化学教师的工作总结2022-05-07
六年级科学《物质变化与我们》的教案2023-04-27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2024-01-31
高一化学《氧化碳》教案与高一化学学习方法2022-04-29
初三化学教案:定量认识化学2022-05-07
高一化学碱金属元素教案2023-02-18
高三化学备课组阶段复习计划教案2023-08-19
高中化学教案 第一部分化学(选修)第三册 电解和电镀教案202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