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共16篇)由网友“mei格格”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小学五年级语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入理会课文内容,从送总理的情景描写中,体会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崇敬、怀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
从送总理的感人情景中,体会人们对周总理无比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总理相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景录象、录音等)
教学过程:
(播放哀乐)
一、渲染气氛、引入情境。
1、课件展示,引人新课。
2、释题。
3、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配课文朗诵。
思考:看了这场 的送别,我的心 。
二、学习“等灵车”部分。
1、师引言。
2、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课文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
3、小组汇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三、学习“送灵车”部分。
1、师引言。
2、播放第二自然段的配乐朗诵。
3、在这段文字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4、有感情地读句子。
5、课件展示一组图片,拓宽意境,激发依恋之情。
(1)、投影出示周总理的有关图片,师加以指导。
(2)、有感情的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追灵车”部分。
1、出示课文图片,师配乐范读。
2、这一段写人们在干什么?你体会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人们焦急而耐心地等灵车,不约而同地望灵车,依依不舍地送灵车,说明了什么?
2、质疑、解疑。(快速阅读课文,学习小组讨论)
六、作业。
1、任选课文中的一幅插图,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再显录像。
八、板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
等灵车 焦急耐心
送灵车 不约而同 崇敬、爱戴、怀念
追灵车 难舍难分
语文教案-十里长街送总
篇2:五年级语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
第1学时
一、谈话导入。
1、回忆我们已经学习的有关周总理的文章,让学生谈谈:
你觉得周总理上一个什么样的人?
2.导入新课,读课题。
3.多媒体展示,播放录象,渲染气氛
4、听音乐,配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让学生耳闻目睹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
5、带着深情初读课文。
二、以语言创设情景,发展情感。
1.指导学生理清楚层次。
2.鉴赏词句,体会,通过语言的描述、分析、加深理解。
3.阅读“等灵车”一段,启发:
A、等灵车是在一个怎样的天气里?为什么要写天气?
B、人们上以怎样的心情、神态等灵车的到来,你能具体描述一下吗?
C、为什么只举一位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和一群红领巾?
重点抓住理解“焦急”、“耐心”
三、以音乐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1.讨论:人们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说明了什么?总理为什么能得到全国人民的这样真挚深沉的爱呢?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提问引发上思考,体会文章中的深情,积蓄情绪:在这样冷的天气了,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等灵车,他们心里会怎样想?
3.通过读,体会。
四、复习
1.表演当时的场景
2.模拟第1自然段写一个场面。
(1)通过天气描写衬托心情。
(2)对场面进行总的描写。
(3)中景画面的描写。
(4)抓住不同代表人物特点,表现共同的心情。
第2学时
一、以画面如情景。
1、出示人们等灵车的画面就,复述等灵车的情景。
2、导语激情:
人们盼望着,终于灵车缓缓驶来,此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唤起形式对总理的崇敬之情)
二、以内容激情感
1.阅读“望灵车”一段
(1)这一段如果用画面来表现,描绘了几幅画面?
(2)看见灵车人们心情、神态怎样,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理解“无声的指挥”
(3)为什么人们这样悲痛,他们想到了什么?
(4)你还能回忆起总理生前为人民操劳的饿事情吗?
2、阅读“追灵车”一段
(1)人们为什么要追灵车?理解“牵动”
(2)灵车远去了,人们为什么还站着,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你能描述一下吗?
三、以朗读再现情感
四、以背诵沉淀情感。
五、拓展练习。
阅读、评议〈一月的哀思〉
[板书]
8、十里长街送总理
等灵车焦急而又耐心
——无声的指挥
望灵车——不约而同崇敬、爱戴、怀念
追灵车牵动
[知识]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抓住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
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篇3:《十里长街送总理》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拄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想象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
教学用具:课文插图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长安街上迎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带。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课文,如《温暖》《飞机遇险的时候》《难忘的泼水节》,创设情境,使学生带着热爱和怀念周总理的感情学习这篇课文。
2、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借助预习提示和必要的资料,如介绍周总理的光辉业绩、他逝世前后的情况、电影《周恩来》等,使学生的`思想较快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教学时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感知内容,理顺思路。要指导学生反复自读课文,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可以先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引导学生理顺课文的思路(①等灵车;②望灵车;③送灵车)。然后让学生质疑,解决字词方面和浅层内容的理解。
第二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教师可用“你觉得哪些词句充分表现首都人民爱总理的思想感情?”这一提问,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对总理热爱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师生共同品析关键性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以下的句子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和品味。
这篇精读课文,运用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的动态、心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1976年1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向周总理告别时的感人情景,抒发了亿万人民群众衷心爱戴和深切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循着“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
篇4: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文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场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热爱和怀念周总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语言文字,体会人们失去总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体验,所以对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时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听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复习导入:
1、师述:刚才,我们听的这首诗,是为了怀念总理而作的。你们从课外书、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总理的故事,请你讲述给大家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2、学生交流:(可回忆《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手术之后》等学过的课文,让学生讲述《周总理的睡衣》、《一束鲜花》等故事,感受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的基础。)
3、教师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4、师深情讲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当时,“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下了道道禁令,不许人们去悼念,不许人民缠黑纱、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后,灵车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要途径长安街。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含着巨大的悲痛迎送总理的灵车。
下面,让我们随着录音《十里长街送总理》回到令人难忘的那一天,看看这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二)放录音,看录像。
问:听了录音,你的心情怎样?
(三)释题:(出示课题)
1、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谁在干什么?)
2、“长街”指什么地方?(横贯北京东西的长安街)
3、“十里”写出什么?(街长)这么长的街都挤满了人,说明什么?(人多)这么多人来送总理,说明了什么?(总理深受人民爱戴)
(四)学习第一段:
师:人们知道总理的灵车要经过长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长安街上,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人民爱总理的词句。
2、交流: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从“两旁、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看出人多。)
(2)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的方向。(三个“都”说明人们爱总理的心情是一致的,为失去总理而感到悲痛。)
(3)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吗?
(这两词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热爱、崇敬周总理这一点是统一的。)
C、青年夫妇呢?(板书挤下探着张望)
D、少先队呢?(板书泪痕满面扶着踮着望着)
3、你能想象―下他们当时的心理和语言吗?
&nbs
篇5:五年级语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训练题
五年级语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训练题
一、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向东,向西。”说明送总理的人。
2.“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句说明。
3.“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句中“满头银发”、“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说明老奶奶,“焦急”是说她盼望,“耐心”是说她。老奶奶的表现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4.“灵车开走了,许多人在人行道上,人们多么希望,希望!”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
5.课文以“”为线索,按照“、、”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其中详写了、,略写了
二、回答问题。
1.第一自然段里哪是描写气候的句子,哪是写地点的词语,哪些是描写“面”的句子,哪些是描写“点”的句子?这个场面的气氛是怎样的?
2.第三自然段为什么要写人们的美好回忆?
三、总结一下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篇6:语文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实录之一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实录之一
师:首都百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在泪雨与哀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总理的灵车终于开来了。这时人们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这一段里哪一部分写人们是怎样做的?谁给大家读读这一部分?
(生读“人们心情沉痛……擦去腮边的泪水。”)
师:请大家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内容。自学之前,先请大家想想第一段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生:我们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是:首先找出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再理解这些词语,然后体会这些词语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补充两点。一是我们理解词语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它的本义,还要理解它在课文中的意思。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
生:我认为还应该强调一点,就是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只有运用我们已经掌握的多种解词法,才能理解得全面、深刻。
〔在阅读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归纳读书方法,并运用于阅读实践中,使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读书。〕
师: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大家总结得很好。请同学们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
(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圈点批画,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师:谁能谈谈自己重点抓了哪些词句,是怎样理解的?
生:我理解了“不约而同”这个词语。“不约而同”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在课文里指人们虽然没有经过商量,但是“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等这些动作是一致的。
生:(抢答)这里还应该联系“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来理解。“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其实是没有人在指挥。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来长安街为总理送行的人不计其数。这么多的人,即使有人指挥,行动也很难统一,何况没有人指挥呢?
师:老师与你有同感。那千千万万的人,即使有人指挥,行动也很难一致,现在无人指挥,彼此的行动却这么一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从中体会到全国人民同样爱戴周总理,同样怀念周总理。
师:对。我们就应该这样,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认真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我有不同意见。说根本没有指挥是不确切的,我认为是有指挥的。只是这指挥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人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在指挥他们这样做。
师:有创见!应该这样理解。只有人们对总理的感情一致,行动才会这样一致。
生:我还有一点补充。这里的“老人、青年、小孩”,从年龄上强调了周总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怀念。
师:说得好,同学读书多么仔细,考虑问题多么全面。
〔老师随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不仅理解了字面的意思,还理解了重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体会了内在的思想感情。〕
师:这几个词语,我们不仅理解了意思,还体会到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谁能谈谈对其它词语的理解?
生:我还理解了“眼睁睁”这个词语。“眼睁睁”就是目不转睛的意思……
师:说得有道理。“眼睁睁”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目不转睛。那么在本文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再读读这一句,并联系前文体会一下。
〔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掌握联系作者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的方法。〕
生:“眼睁睁”比“目不转睛”还多了一层意思,就是没有办法,束手无策。
师:体会得太好了。那么这里用“眼睁睁”和用“目不转睛”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异同呢?
生:用“眼睁睁”和用“目不转睛”都能表达人们想多看几眼总理的思想感情,用“眼睁睁”还可以进一步表达人们不忍心与总理分别,想把总理永远留住的思想感情。
师:体会得太深刻了。当时人们望着总理的灵车,想着总理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怎能不心急如焚呢?然而,他们又有什么办法留住敬爱的周总理呢?没有,丝毫没有!“眼睁睁”这个词语把人们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由此看来,有些词语的理解必须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谁能运用这种方法继续理解其它词句?
生:我可以用这个方法理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一处。人们望总理的灵车,连擦去腮边泪水的一瞬间都舍不得错过,这充分表达了对总理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师:是啊,亿万人民群众对敬爱的周总理是何等的爱戴,何等的怀念!怎样读才能把人们的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呢?
生:应该用低沉的语调,轻声慢读。
生:以上我们理解的这些词语,都应该读得重一些,才能更好地表达人们的心情。
师:说得对。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要求练习读读。
〔在学生自己练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名读,并引导学生评议。〕〔发动学生思考应如何表达感情,既可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情上的感染。〕
师:当时究竟是怎样一种情景呢?你们都出生在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以后,没有目睹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但是电视屏幕却可以把我们带到1976年1月11日的长安街上。
(播放亿万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迎送总理灵车的实况录像。)
〔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师:你们刚才看到的就是当时的真实场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站在为总理送行队伍里的红领巾,当看到灵车载着总理的遗体渐渐远去的时候,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含着热泪,气愤地)我会说,敬爱的周总理,听说您是被“四人邦”迫害死的,我要把他们抓来,让他们永远跪倒在您的墓前。
生:(泪流满面地)我会追着总理的灵车跑得很远,很远。一边跑,一边喊:周总理啊,您么这么早就离去了,我们不能没有您啊,全国人民不能没有您啊!
生:(深情地)敬爱的周总理,我们不会忘记您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关心;不会忘记您在生与死的危急关头,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泣不成声地)我要对总理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作家,我要写一本书,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丰功伟绩!
〔这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于老师引导得法,体会得深,所以学生的思维是自觉的,情感是真挚的。〕
师:看来,尽管同学们都出生在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以后,但是由于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由于我们在读议中抓住了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用多种方法理解,所以大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你们对总理的怀念是深切的,对总理的爱戴是真挚的。谁从以上的学习中,又悟出新的学习方法?
生:我觉得展开想象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用思想感情的好方法。
师:体会得完全正确。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主动运用这种方法。
篇7:《十里长街送总理》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十里长街送总理》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背景和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学科是得天独厚的,这是因为语文教材本身就是情感的海洋。”可见,“情”在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中是多么的重要!成功的语文课,无不是教师、学生、文本和编者之间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而《十里长街送总理》刚好是一篇感人肺腑的叙事之作,在教学时,以教师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用学生体会到的情感,来感悟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以此来内化情感。使课堂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
片段情景描述:
(抓重点句:“好象有谁在无声地指挥……鼓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感悟、品位完后)
师:(以十分悲痛的语调叙述,做到“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同学们,这种对总理无限崇敬和失去总理无限悲痛之情,不仅是首都人民如此,全国亿万人民都是如此!让我们一起来再来读这句,表达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声吧。(学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同学们,我们的周总理怎么就会得到亿万人民的心呢?此时此刻,你会想起他哪些生平事迹?
生:我想起在飞机遇险的时候,总理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小杨梅,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师:是呀,多么崇高的品质!
生:我想起在《一束鲜花》中,邓大姐很喜欢鲜花,可他却叫司机把鲜花送还给酒店,因为那是公家的东西。
师:多么地大公无私呀!
生:我知道他经常一夜工作到天亮。
师:对工作多么地负责呀!
……
师:这样的事迹,我们是枚不胜举。就单单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引读书中句子,反复读后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师:然而今天,我么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他静静地——(引读句子: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并顺势出示周总理去世后静静躺在那的照片,把学生带入情境中。)
师:让我么打开历史的记忆,看看周总理那精彩的瞬间所留下的永久的怀念。
篇8:语文 -《十里长街送总理》
语文 -《十里长街送总理》
8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拄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想象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
教学用具:课文插图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长安街上迎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带。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课文,如《温暖》《飞机遇险的时候》《难忘的泼水节》,创设情境,使学生带着热爱和怀念周总理的感情学习这篇课文。
2、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借助预习提示和必要的资料,如介绍周总理的光辉业绩、他逝世前后的情况、电影《周恩来》等,使学生的思想较快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教学时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感知内容,理顺思路。要指导学生反复自读课文,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可以先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引导学生理顺课文的思路(①等灵车;②望灵车;③送灵车)。然后让学生质疑,解决字词方面和浅层内容的理解。
第二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教师可用“你觉得哪些词句充分表现首都人民爱总理的思想感情?”这一提问,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对总理热爱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师生共同品析关键性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以下的句子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和品味。
这篇精读课文,运用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的动态、心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1976年1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向周总理告别时的感人情景,抒发了亿万人民群众衷心爱戴和深切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循着“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
语文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
[教学课时]2学时
第1学时
一、谈话导入。
1、回忆我们已经学习的有关周总理的文章,让学生谈谈:你觉得周总理上一个什么样的人?
2、导入新课,读课题。
3、多媒体展示,播放录象,渲染气氛
4、听音乐,配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让学生耳闻目睹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
5、带着深情初读课文。
二、以语言创设情景,发展情感。
1、指导学生理清楚层次。
2、鉴赏词句,体会,通过语言的描述、分析、加深理解。
3、阅读“等灵车”一段,启发:
A、等灵车是在一个怎样的天气里?为什么要写天气?
B、人们上以怎样的心情、神态等灵车的到来,你能具体描述一下吗?
C、为什么只举一位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和一群红领巾?
重点抓住理解“焦急”、“耐心”
三、以音乐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1、讨论:人们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说明了什么?总理为什么能得到全国人民的这样真挚深沉的爱呢?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提问引发上思考,体会文章中的深情,积蓄情绪:在这样冷的天气了,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等灵车,他们心里会怎样想?
3、通过读,体会。
四、复习
1、表演当时的场景。
2、模拟第1自然段写一个场面。
(1)通过天气描写衬托心情。
(2)对场面进行总的描写。
(3)中景画面的描写。
(4)抓住不同代表人物特点,表现共同的心情。
第2学时
一、以画面如情景。
1、出示人们等灵车的画面就,复述等灵车的情景。
2、导语激情:
人们盼望着,终于灵车缓缓驶来,此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唤起形式对总理的崇敬之情)
二、以内容激情感
1、阅读“望灵车”一段
(1)这一段如果用画面来表现,描绘了几幅画面?
(2)看见灵车人们心情、神态怎样,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理解“无声的指挥”
(3)为什么人们这样悲痛,他们想到了什么?
(4)你还能回忆起总理生前为人民操劳的饿事情吗?
2、阅读“追灵车”一段
(1)人们为什么要追灵车?理解“牵动”
(2)灵车远去了,人们为什么还站着,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你能描述一下吗?
三、以朗读再现情感
四、以背诵沉淀情感。
五、拓展练习。
阅读、评议〈一月的哀思〉
[板书]
8、十里长街送总理
等灵车焦急而又耐心。
――无声的指挥。
望灵车――不约而同崇敬、爱戴、怀念。
追灵车牵动。
[知识]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抓住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
篇10: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案
关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感受十里长街上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
3,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词语,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文章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深切缅怀之情,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幻灯片出示:周恩来总理沉思像)
各位同学,大家认识屏幕上的伟人吗?他就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位总理—周恩来,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他有一句名言是这样的':
“我们要像春蚕一样,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人民。
——周恩来”(幻灯片出示)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朗读这句名言。我们的总理就是这样一位“春蚕到死丝方尽,吐尽芳华为人民”的好总理。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地看一下总理的一生:
“周恩来,字翔宇,生于18,卒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祖籍浙江绍兴,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
=
篇11: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恩来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激发学生热爱周总理的思想感情,加深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怀念。
2.学习从课文的内容中体会表达的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首都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之情。(使学生的情感与首都人民当时的情感同渠而流, 达到以情悟文的境界。)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总理遗像及装饰物。
2.自制《十里长街送总理》电脑软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揭示课题。 (抓长、送两个字眼)
2.师生共同交流对周总理的认识。
3.联系课题简介背景。(教师诵读长、送的有关句子)
4.读懂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5.概括主要内容。(借助课题)
6.默读全文,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深入理会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崇敬、怀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黑板中上部张贴总理遗像,佩上黑纱,缀上松枝白花,贴上挽联。 (据内容创设深切悼念周总理的教学环境。)
板书:等灵车
望灵车
送灵车
教学过程:
一.渲染气氛,引入情境。
1.语言描述,音响渲染。
播放阵阵狂风的录音。
师述:同学们,请听,狂风在呼啸,在长吟,它扫过大地,卷过长空,摇撼着树木,抖动着电线,为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而发出一阵阵悲戚的呜咽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刺骨的寒风,走进长安街,看看首都人民是怎样送别敬爱的`周总理的。
2.播放录像,再现情境。(有画面,有哀乐,有朗诵)
3.引导表达观后之情,进行语言训练。
看了这场---------的送别,我的心----------。
二.导读等灵车片段。
1. 师:对,这是一场感人肺腑的送别,来到长安街,我们首先
看到的是:(出句子)
长安街两旁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 ),向西( )。
(1) 口头填空、诵读。
(2) 这句话是围绕哪两个字写的?(人多)
(3) 哪些词说明人多?划一划,说一说。
(两旁、挤满、男女老少、望不到头、望不到尾)(两旁挤满说明队伍密。望不到头,望不到尾说明队伍长。)
⑷想象着长达十里的长安街上挤满了数百万群众的情境,诵读这句话。
2.图画再现情境,观察思考结合。
① 过渡语:人如此密,队伍如此长,可见悼念总理的人是很多的。让我们再把镜头向前推近。(出图)
② 在悼念的人群中,我们看到的是一
篇12:《十里长街送总理》语文教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读懂句子含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学好本课的生字新词。
3、会背诵课文第一段。继续培养学生的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体会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热爱怀念革命领袖,懂得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才会永远怀念他的道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读懂句子含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全心全意大利地为人民服务,深受人民的爱戴。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的灵车从北京医院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途经长安街,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上街为总理送行,含着巨大的悲痛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记叙的就是当时的真实情景(揭题)。
2、理解题意。
课题中哪一个词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事情?“十里长街”指出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初步谈感受。
1、配上哀乐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2)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间相互交流。
3、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4、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默读课文。
2、检查、交流。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回答课后习题1的问题,板书: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
四、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和第5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一、二段;背诵第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2的第1小题。
2、再读课文,思考:首都人民“等灵车”的场面是怎么写的?(先总后分)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2)小题。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5、背诵指导。
先总写人多,抓住重点词语“挤满”、“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都--都--都--”;再具体写有代表性的三代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一对年轻夫妇——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2的第2小题。
2、再读课文,按“望灵车”、“想总理”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两个部分。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1)小题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集体朗读。
三、课堂练习。
1、概括出第一、二段的段落大意。
2、书面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1)(2)小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2的第(3)小题。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3)小题。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二、再配乐朗读,完成下列填空。
1、课文记叙了,反映了()。
2、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写得最使自己感动?把它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3、质疑问难。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人民无限爱戴和怀念周总理的感情。
三、课堂练习。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参考资料:
二、关于周总理
周总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8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县,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因患癌症病逝,终年78岁。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的灵车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课文记叙的就是当时的真实情景。
四、关于课后题
第1题:答案见“关于教材理解”
第2题:第一段写送别周总理的人们,他们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在等候总理灵车的到来;第二段写灵车开过来了,人们眼望灵车,向总理默哀、致敬、怀念总理;第三段写灵车开过后,人们追着灵车跑,灵轩远后,人们又静静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第3题:(1)是人们对周总理沉痛悼念和无限崇敬的心情。在“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说明了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同样的悲痛。
(2)表面上看,这两个词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悼念、崇敬周总理这一点上是统一的;“焦急”是老奶奶要急于见到周总理的灵车,“耐心”是指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3)因为人们心中无限悲痛,不忍心让周总理的灵车离去。这反映出人们对周总理的沉痛悼念和无限怀念之情。
篇13:语文 -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二课时
语文 -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首都人民为周总理送行的感人场面,体会人们的沉痛心情;
3、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爱戴之情;
学习准备:
学生搜集并整理有关周总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哀婉的音乐;
设计理念:
课内外结合,听说结合,夯实感情基础;
在朗读中感悟、积淀、释放和升华;
学习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前些天新闻报道,某贪官被依法执行死刑。听到这个消息老百姓无不大声叫好,拍手称快的。谁来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谁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引导学生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举例。)
2、谈话:可是在1976年1月8日,有一个人的去世却让我国举国上下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他就是周总理。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说一说这又是为什么?
3、谈话:是的,一个伟大的人,一个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离开了 我们,我们怎能不悲痛?下面我们去看一看当年首都人民为总理灵车送行的情景。(出示:《十里长街送总理》)
【评析】
最真挚的情感不在文本而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寻找反面典型,既体现了生活语文化,又能通过比较,烘托出人物形象。通过让学生搜集信息并处理运用,才能让学生走进主人公的生活,认知人物的经历,感悟人物的品格,至此,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以下环节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确流利;
思考: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汇报:课文写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为周总理送行的情景;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评析】
整体感知能避免因撕碎文本而产生的片面或错误认知,才能保证人物的整体形象及文本的整体美感。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a)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描写人多的句子;
2、出示:“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3、说一说,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人多?(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
4、文中具体写到了送行的哪些人?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出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5、找出重点词语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通过“焦急而又耐心”、“张望”、“泪痕满面”、“踮着脚”等词语体会人们焦急、悲伤的心情。)
6、说一说: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体会出人们的心情?(例:“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7、朗读训练
朗读要求:读出人们焦急、耐心、沉痛的心情;
朗读形式: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价形式: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b)出示要求,学生自学
1、出示学习方法:
1)划出重要句子读一读;
2)圈出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学生自学,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习方法)
3、学生汇报,集中评议;
示例:
汇报:1)“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评议点:朗读是否准确流利。)
2)“沉痛”、“不约而同”、“哭泣”、“顾不得”等词体会人
们心情的无比沉痛;(评议点:体会是否合理深刻。)
3)感情朗读;(评议点:朗读技巧,感情投入。)
【评析】
教师在引导学习时运用方法,学生再运用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在解放自己的同时也解放了学生。在学习中以“读”为主线,以“情”为主题,在读中悟情,在情中诵读,二者相得益彰。
四、教师小结,引入高潮
同学们,其实本文的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人们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比崇敬,对总理逝世的的无比沉痛。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吧!
【评析】
简单的过渡,让学生才止忧伤,又入悲痛,自然引出课堂高潮。
五、朗读训练,升华情感
1、出示要求:形式不限;要读得准确流利,读出人们心情的无比沉痛;
2、学生准备;
3、朗读汇报:学生可个人读、轮流读、小组齐读等;
4、配乐朗诵;(师生共同完成;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相结合;)
【评析】
文本内容全面感知,人物形象充分认知,感情积累铺垫厚实, 至此,对总理的敬佩之情,对其逝世的悲痛之情,充溢于胸,在这一平台上可以尽情释放、演绎,课堂的精彩之处,全在乎此。
六、课堂延伸,
1、把搜集到的有关周总理的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处理,办成一张手抄报,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在班上展出;
2、把自己学习了本文后的感受或是想对周爷爷说的话写下来,并安排在手抄报的头条。
【评析】
材料的运用绝不只限于课堂,感情的喷发也不只在一时,语文从生活里来,最终还是要走到生活里去,将信息进行必要处理后为课堂所用,为我所用,课堂教学才不至拘泥于形式。
【总评】
一、现今课堂上的.“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这一点上往往会变得空洞,在本课的高潮处学生极易出现不以为悲,反以为乐,究其原因,大半是因为学生对周总理缺乏必要的了解,未能形成对人物的崇敬之情,感情基础没有夯实,后面的环节教师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本堂课前的材料搜集,课初的材料运用较好了弥补了这一缺陷,后面的高潮迭起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生活是人类所有情感的源泉。在谈话环节,教师让学生挖掘出生活中的语文,总理与贪官的对比,谁是谁非,谁伟大谁渺小,一目了然,对总理的敬佩,对贪官的憎恶,油然而生。而后面的写心里话,办手抄报等环节,既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升华,又能让语文从生活中来,走到生活里去,较好地体现了设计者的大语文观。
三、阅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为训练主线贯穿了整个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品悟,在读中比较,在读中认知,学生在读中积淀情感,而情感又通过读来抒发,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纵观全课,琅琅书声不绝于耳,缕缕深情溢满课堂,声情并茂,值得一试。
语文 -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4:十里长街送总理(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和一些句子的浅层意思。
2、感知内容,理顺思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想象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课文?
启发回答:《温暖》、《飞机遇险的时候》、《难忘的泼水节》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到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本课的生字词:柱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挽幛。
3、学生互相提示书写易错的字
槐:易丢撇折点
饰: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
4、区分同音、形近字,口头组词:
柱( ) 州( ) 陪( ) 检( ) 矫( )
拄( ) 洲( ) 培( ) 捡( ) 骄( )
5、解释词语的意思
矫健:强壮而有力。
肃穆:严肃而恭敬。
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
(三)默读课文
1、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2、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在小组里讨论学习后,把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3、指名按段落读课文,要求熟练通顺。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把你认为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8 十里长街送总理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
2、体会人民群观众对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1月11日,当首都人民听到总理遗体火化的消息时,上百万群众冒着严寒,聚集在长安街至八宝山的路旁,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最后送别自己的总理。只见长安街两旁,万民肃穆哀泣。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当时的长安街上,与首都人民一起送一送总理。
(二)回忆
上节初读课文时,各段各写了什么?(板书)
(三)新授
人们在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时心情怎样?
板书:悲痛
的确,首都人民为自己失去这样好的总理而痛心。
1、提问:从送总理情景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2、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对总理热爱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师生共同品析关键性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以下几句:(投影出示句子)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这两句话是写来送总理的人多。“挤满了”形容人行道上的人密密麻麻,非常多;“男女老少”说明来的人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说明站在长安街两旁送别总理的队伍很长。这么多人自发地到长安街来送别总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与敬爱之情。
(2)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将三个“都”字抽出来,让学生比较两种说法的表达效果。
(3)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说明老奶奶年老体衰,但她仍要来向总理告别。“焦急而又耐心”写出了老奶奶盼望早点看到灵车,哪怕等的时间再长。这句话以老奶奶为代表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人民群众等待总理灵车的心情。
(4)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让学生抓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体会思想感情。
(5)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这句话写的是灵车过去了,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不忍总理离去。“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为的是多看一眼总理的灵车。表达了人们迫切希望能看一看总理的强烈愿望。
注意:在品味句子的含义和情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在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1)指导朗读,注意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
(2)教师范读,个人读,集体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试着背诵,然后分段指名背诵。
附:板书设计
等灵车
十里长街送总理 望灵车 无限悲痛
送总理 无限怀念
[十里长街送总理(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5:十里长街送总理(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想到,为了一篇表扬稿,我竟和班长生起气来。
前几天,我班教室的一个破窗户不知是谁修好,还换上了一块新玻璃。我就根据这件事写了一篇表扬稿,交给了班长李明,他是广播室的播音员。李明接过表扬稿,看了看,媚头一皱,便向广播室走去。
中午的广播结束了,没有广播我写的那遍表扬稿。班长从广播室出来 我就上前问他 李明 为什么不播我写的表扬稿 今天稿件太多 你那篇下次再广播吧 班长微笑着摆了摆手 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是的 开展 文明礼貌月 活动以来 学校好人好事太多了 他把表扬的机会让给了别的班 我理解班长的心情
可是第二天,还是没有广播我那篇稿子,我又去问李明。“今天的稿太多,你那篇下次广播吧!”说完,他脸红了红。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那篇表扬稿仍然没有广播。也许班长把这件事忘记了,也许是把那篇稿弄丢了,我生气了。班长过去并不是这样的。上学期,班上出现的每一件好人好事,都逃不过他的眼晴,他都写了表扬稿。我记得一次王明拾到一笔钱,归还了失主,班长知道了,马上用午休时间写了一篇表扬稿,及时表扬了这种拾金不味的精神。你看他工作多么(仔细 精细)!可是现在,他对工作却这样不负责任,对班级出现这样一件好事,漫不经心!不行,我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不广播我那篇表扬稿。
可是第二天,班长生病了,播音员由副班长担任,我那篇稿子广播了。我高兴地迎住从广播室走出来的副班长,伸出大拇指(夸耀 夸奖)地说:“副班长,你对工作真是认真负责啊!”接着,我把班长(放置 搁置)我那篇表扬稿的经过告诉了他。谁知,副班长听了哈哈大笑说:“谁做的好事你还不知道啊?”“噢?是班长!”我这才晃然大悟。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满不在乎:
恍然大悟:
3.用“Ⅱ”把短文分为四段,并写出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4.认真读读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各反映了班长什么内心活动:
第一处,班长想:
第二处,班长想:
5.下面的中心思想,你认为最准确的“√”。
反映了班长做好事不声张 、不夸耀的好品质。( )
说明班长对工作不负责任,对班级的好事漫不经心。( )
赞扬了副班长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好品质。( )
6、文中有五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 )( )( )( )
7.请在第三小节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8、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
9、请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10、文中的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想到,为了一篇表扬稿,我竟和班长生起气来。
前几天,我班教室的一个破窗户不知是谁修好,还换上了一块新玻璃。我就根据这件事写了一篇表扬稿,交给了班长李明,他是广播室的播音员。李明接过表扬稿,看了看,媚头一皱,便向广播室走去。
中午的广播结束了,没有广播我写的那遍表扬稿。班长从广播室出来 我就上前问他 李明 为什么不播我写的表扬稿 今天稿件太多 你那篇下次再广播吧 班长微笑着摆了摆手 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是的 开展 文明礼貌月 活动以来 学校好人好事太多了 他把表扬的机会让给了别的班 我理解班长的心情
可是第二天,还是没有广播我那篇稿子,我又去问李明。“今天的稿太多,你那篇下次广播吧!”说完,他脸红了红。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那篇表扬稿仍然没有广播。也许班长把这件事忘记了,也许是把那篇稿弄丢了,我生气了。班长过去并不是这样的。上学期,班上出现的每一件好人好事,都逃不过他的眼晴,他都写了表扬稿。我记得一次王明拾到一笔钱,归还了失主,班长知道了,马上用午休时间写了一篇表扬稿,及时表扬了这种拾金不味的精神。你看他工作多么(仔细 精细)!可是现在,他对工作却这样不负责任,对班级出现这样一件好事,漫不经心!不行,我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不广播我那篇表扬稿。
可是第二天,班长生病了,播音员由副班长担任,我那篇稿子广播了。我高兴地迎住从广播室走出来的副班长,伸出大拇指(夸耀 夸奖)地说:“副班长,你对工作真是认真负责啊!”接着,我把班长(放置 搁置)我那篇表扬稿的经过告诉了他。谁知,副班长听了哈哈大笑说:“谁做的好事你还不知道啊?”“噢?是班长!”我这才晃然大悟。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满不在乎:
恍然大悟:
3.用“Ⅱ”把短文分为四段,并写出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4.认真读读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各反映了班长什么内心活动:
第一处,班长想:
第二处,班长想:
5.下面的中心思想,你认为最准确的“√”。
反映了班长做好事不声张 、不夸耀的好品质。( )
说明班长对工作不负责任,对班级的好事漫不经心。( )
赞扬了副班长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好品质。( )
6、文中有五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 )( )( )( )
7.请在第三小节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8、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
9、请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10、文中的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十里长街送总理(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6:《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和缅怀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怎样开头、结尾的。
3.理解句子里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课7个生字,17个生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以崇高的品格赢得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976年1月11日首都亿万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的灵车,场面十分感人。
二、教师板书课题:十里长街送总理
审题:课题主要意思是“送总理”,“长街”指北京的长安街,“十里”写街长,实际写人多。题目的意思:当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在这里送别总理。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1、请同学们体会当时的情景以及人们的心情。
2、介绍本课教学目标。(板)
3、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①、划出不认识的字,利用拼音或字典认读。
②、读生词,查字典理解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佩着 灵车 拄着 洋槐 焦急 妻子 哭泣 矫健 慈祥 泪痕满面 不约而同
2.哪些生字容易写错?
“槐”、“妻”,在字形上应注意。
3.理解词语。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可亲。
不约而同: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
五、标出自然段序号(共四个自然段)
六、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想想每自然段的意思,再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上的情景
七、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通读全文
1、思考:课文是怎样开头的?记叙了首都长安街上哪几个场面?
2、讨论:
(1)课文开头介绍了长安街上的环境。
(2)记叙了“等灵车”、“迎灵车”、“送灵车”三个场面。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导学生根据层意划分层次。
第一层:灵车到来之前,长安街上的场面;第二层:人们等待灵车时的动作,神态。
2.理解第一层意思,指导朗读。
①课文的第一句交待了什么?(天色、天气:灰蒙蒙,又阴又冷。)写天气和人们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衬托出人们的悲痛心情。)读这一句时要轻、速度可放慢些。
②第二句交待了什么?(人很多。)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人很多?(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概括路长人多。)
③读第三句,你能体会出人们的什么心情?
从“都”字用三次,人们佩戴一致,动作一致,反映出人们沉痛的心情也是一致的,不约而同地前来送别敬爱的周总理。用上三个“都”感情更强烈。
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3.学习第二层,指导朗读。
(1)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人?
一位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
(2)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的?反映他们怎样的心情?
老奶奶:A、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奶奶?(年老体衰)
B、“焦急”是什么意思?“耐心”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用在一起矛盾吗?为什么?
(“焦急”、“耐心”用在一起,似乎是矛盾的,但又是统一的。从这看似矛盾的两个词可以看出人民对周总理衷心爱戴的情感。)
其他来送别的人:A、他们的心情怎样?(急切)
B、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挤、探、踮、望)
(3)小结:这三句话写出人们等待灵车时的焦急,迫切希望最后看一眼总理的灵车,盼灵车快来。但他们热爱总理,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4.指名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归纳段意: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等待总理灵车。
5.再读、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并参看教材插图。
思考:①灵车是什么时候来的?灵车是怎样装饰的?②人们眼望灵车,心里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2.自学准备后讨论。
①灵车是在“夜幕”降临时来到的。灵车的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佩着大白花,庄严肃穆。
②“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个句子真切地描绘了课文插图的情景。
是什么在“无声的指挥”?“不约而同”说明了什么?
当时没有人在指挥,但因为人们热爱周总理的感情是一致的,所以人们的行动没有人指挥却像有人指挥一样。“不约而同”指人们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行动一致。这说明大家热爱周总理的感情是一样的,因此行动是一致的。
③“就在这十里长街上……”写了作者的联想。同是长安街,同是周总理,同是这些人民群众,所以联想自然。人们回顾当年见到周总理的幸福情景,更增添了想念总理的悲痛之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4.概括段意:人们眼望总理灵车,想念总理。
第三课时
一、读前两部分内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二、指名背诵前两部分内容
三、学习第三段
1.自读:边读边划出表达人们心情和神态的语句。
心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表达了人们怀念总理的深情)
神态:“面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
2.指导朗读。这段课文朗读时,语气要深沉些,速度缓慢些。这样更能表达我们对总理的无限深情。
3.练习朗读。概括段意:灵车已经远去,人们久久不能离开。
四、指导造句
五、总结全文
课文记叙人们冒着严寒在十里长街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沉痛悼念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2.完成其他作业。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共16篇)】相关文章:
我们家乡的十里长街作文2023-06-30
没见过如此送分的语文考题(教学反思)2023-03-29
十里长街作文2024-01-14
一夜的工作教案设计2023-05-13
贯穿面试始终的礼仪2023-04-23
适时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阅读课堂2022-09-27
小学语文课教学方案2023-10-07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方案设计2024-01-19
小学作文教学2022-05-07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四偏”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