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认识表(集锦14篇)由网友“ludyda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数学教案-认识表,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钟表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钟表
教 案 设 计 科目 数学 授课时间 一课时(第1课时) 班级 一年级 授课教师 刘晓娜 教学 内容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时间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教学难点 会看整时、半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钟表若干个,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表。 教学过程 个性化教案补充、修改 及教学反思 一 情境创设 谈话引入:老师为了准备这节课,今天早上6点就起床了,(师在钟表上拨6点,挂在黑板上。)你们是几点起床的? 指名说自己起床的时间 师:你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学生回忆自己知道时间的过程 二 探究与体验 1 师:有的小朋友是爸爸妈妈看了钟表告诉你时间的,有的小朋友是自己看钟表知道时间的,看钟表能知道时间,你能把你起床的时间拨在你带来的表上吗? 学生活动,拨时间。 2老师把典型的整时、半时的钟表挂在黑板上。 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时间吗? 学生纷纷说出6点…… (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相机点出6点也叫6时,然后把几块表的时间都写在表的下面) 师:(指着拨有几时的钟表) 像6时、7时、8时……这些整时,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可能说到大针指着12、小针指着6,就是6时 3 师指出长针、短针分别叫分针、时针。师问:我们怎么区分时针和分针呢? 指名回答。其中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找出其它表的时针、分针。 4 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整时、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的特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半时。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每个人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让小组内其他同学猜一猜,开始。 学生小组内活动。 三 实践与应用 1. 找朋友 师:刚才,同学们小组活动的很好。在日常生活中,几时我们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6:00、7:30……这样的表示方法,你在哪里还见过? 师:看来,同学们都特别棒,大家非常棒,而且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对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关心,观察得也特别细致。如果教师把这些钟表的顺序打乱,你还能找到每个钟表所对应的时间吗?(把相同的时间用线连起来) 指名到黑板上连线,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 画时针 师:我们说得正高兴,我们的老朋友聪聪也急急忙忙地来了,他一个人抱了三个钟表。由于一着急,摔了一跤,把每个钟面上的一根针都摔掉了,瞧,聪聪多伤心呀!(出示一小哭脸) 你能帮他把表针修好吗? (完成练一练第2题)掉的表针画上去。 师注意看时针画的是不是短短的粗粗的。 师:我们帮聪聪把表修好了,你瞧他多开心呀 3. 聪聪的星期天 师:聪聪告诉我,他急急忙忙赶来,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他昨天的星期天是怎么过的。那他是怎样过的呢?(投影出示图片或看书76页“聪聪的星期天) 学生把“聪聪的星期天“用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 (师注意多找几个同学说,着重看每项活动的时间说的对不对) 思考:为什么有两个9时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一天有早上的9时和晚上的9时,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 师:聪聪的星期天安排的多篇2: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钟表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钟表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
2、知道时针、分针及其表示时间的关系。
3、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乐趣卡:认识钟表
2、声音:钟表的秒针
3、涂色:钟表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压低声音:请小朋友安静,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钟表的声音,请幼儿听。
(滴答滴答响)
二、观察活动
1、出示钟表
(1)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2)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重点认识几个数字位置12、3、6、9)
(3)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
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
三、实践操作
1、教师演示课件,幼儿说出时间。
3―65认识钟表
请幼儿观察后说出是几点。
1点,4点,8点。
课件:3―64认识钟表
4点,2点,7点,10点。
2、教师操作,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1)观察时间为12点钟表
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
仔细看!把分针拨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一格)
(2)教师再次操作,让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变化。
小结:当分针走1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
1、看看12点、1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对比时间为12点半、1点半钟表
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6)
小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
3、课件:3―69认识钟表
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1、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2、总结: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朋友认识了钟,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小朋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你们记住了吗?
篇3:《认识左右》中班数学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强调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幼儿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幼儿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游戏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认识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左手和右手,能分清左手和右手,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2、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3、幼儿愿意积极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分清左手和右手。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活动准备
记录表、贴图;《幸福拍手歌》音乐,《左手右手》音乐,魔术盒;情景创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带领幼儿进入活动情景。
1、教师放音乐,幼儿进入活动室,并向在座教师问好。
2、教师语言导入为元旦节作准备,进行表演活动。
二、魔术表演
1、教师表演魔术。
2、引导幼儿说出手,知道每个人都有左手和右手。
三、送礼物
1、说一说,左手能干什么?右手能干什么?强化幼儿对左手(右手)的认识。
2、幼儿举手发言,教师记录在记录表上。
3、教师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幼儿,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礼物贴在相应的手上。
四、儿歌表演
1、教师示范儿歌表演。
2、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儿歌表演。
3、幼儿说出自己左边(右边)的小朋友的名字,了解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边。
五、歌舞表演
师幼一起伴随音乐表演。
六、结束活动
幼儿同时用右手和教师做再见的动作。
教学反思
一、联系实际,着手教学
本节课是这一主题活动的难点,对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左右并不容易掌握。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从学生最熟悉的手引出课题,并在此基础上着手左手与右手的教学,循序渐进地增加教学难度,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紧紧围绕着学生身体的左手、右手进行教学,既联系实际,操作性又强,能使学生自然地、兴致盎然地置身于新课的学习当中,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和巩固对《左右》的认识。
二、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根据中班小朋友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三、关于镜面示范的思考
在这次活动中,我选择的是镜面示范的示范方法,我觉得这样可以直观地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左右的方位,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这样做,并不利于幼儿在以后进行左右空间方位的转换学习,比如:面对面的`孩子的左右方位的不相同、孩子的身体转动时方位的变化等等。
篇4:认识数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2;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1-2;
4、会写1和2;
教学重、难点:写1和2
教学准备:课件、贴纸、数字卡片1-2、可数的物件
教学时间:学习1-220分钟,写1和2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们会数数吗?那你们知道数字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吗?(阿拉伯数字)那你在哪见到过数字?(出示课件)
2、师:从今天起咱们就要来学习这些数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咱们要来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数字学得好!
二、新授
1、师: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你们知道哪个手指表示1吗?那你觉得哪个手指做起来最舒服?那我们可以用食指表示1。谁会写1,那就更厉害了。(指名)
2、齐读,指名读。
3、师:1像什么?(1像铅笔来写字)(出示课件)
4、(出示课件)咱们来数一数5、师:这有几只小鸭?(出示课件)引出2有谁会写2?(指名)(齐读)
6、师: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用手指怎么表示呢?
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1和2。
四、作业写1和2各20个。
教学反思:大部分孩子上课开始慢慢懂规矩了,基本消灭乱走动现象。1和2大部分写得不错。4、5人动作较慢,2、3人不会动笔。重要的是把习惯培养好了,再开始慢慢教学。
认识数字3、4和5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3-4;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3-5;4、会写3、4和5。
教学重、难点:写3、4和5。
教学准备:课件、贴纸、数字卡片3、4和5、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3-520分钟,写3、4和515分钟,5分钟互动教学过程:
一、复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1和2。
2、请生用点点表示1和2。
3、请生用物体表示1和2。
4、请生背数字儿歌。
5、请生写1和2。
二、新授1、这是数字几?引出3(出示课件)。数一数有几只小鸭子?用点点怎么表示?谁会用手指表示?3像什么?(3像耳朵听声音)(出示课件)谁会写3?来数数有几只耳朵?
2、看看老师的手指是几?引出4。用点点表示。数一数有几只耳朵?你们有几只耳朵呀?谁来帮我数四只粉笔。谁还能数出4个其它物体?怎么写?像什么?(4像红旗迎风飘)(出示课件)数红旗。
3、引出5。5怎么表示呢?谁来用点点表示。想知道怎么写吗?(出示课件)像什么?(5像称钩来买菜)
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3、4和5。
四、作业写3、4和5各8排。
教学反思:有些孩子3和5写不好,有些孩子喜欢用以前的手势表示5,不是不行,只是为了以后用手指算数时更加方便,要求学生用大拇指表示5。
认识数字6和7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6、7;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6、7;4、会写6和7。
教学重、难点:写6和7。
教学准备:课件、贴纸、数字卡片6和7、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6-720分钟,写6、715分钟,5分钟互动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1--5。
2、请生用点点表示1--5。
3、看点点表示数字。
4、请生背数字儿歌。
5、看图填数字。
6、按顺序填顺序二、新授1、这是数字几?引出6(出示课件)。用点点怎么表示?谁会用手指表示?6像什么?(6像口哨吹得响)(出示课件)谁会写6?来数数有几只口哨?
2、看看老师的手指是几?引出7。用点点表示。数一数有几只口哨?谁还能数出7个其它物体?怎么写?像什么?(7像镰刀割小草)(出示课件)数镰刀。
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6、7。
四、作业写6和7各8排。
教学反思:学生基本上上都会写,但“7”有少数同学会写反。
篇5:小班数学教案《认识123》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形,让幼儿知道正方形有四条一样长的边和四个角。
2.学习用小棒测量正方形的边。
活动准备:
1.跟正方形一样长的小棒人手一根
2.操作纸人手一份
3.一张画(上面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长方形)
活动过程:
——复习学过的知识,引入正方形
师:今天张老师给我们的宝贝带来了很多的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图形宝宝都有谁?(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那张老师的手上也有一个正方形,请你来看看这个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提示幼儿问他们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注意在数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小结:刚刚我们看到的正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知道正方形的特征
师:张老师发现我们的长方形也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那你们为什么就觉得这个就是正方形呢?
师:我们看看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不是一样长的呢?我们又要用什么办法来证明正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呢?张老师这里有一根小棒,我要用这跟小棒来测量正方形的四条边。你看我的小棒刚刚跟正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在来量一量我们正方形的另一条边,我们发现又是一样长。那还剩下两条边我们想想他是不是也会一样长,我们一起在来量一量。我们都量好了,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
——幼儿操作
师:那张老师也给我们的小朋友准备了2个图形,其中有一个是正方形,那我们也用小棒来测量一下。如果你测量出来是正方形的你就在他上面的圆圈里涂上颜色,不是的画就不用涂。
——讲评
师:现在请宝贝们眼睛看着张老师,你们来看看他们做的对不对?
篇6:小班数学教案《认识123》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到1--5。
2.学习按数取物,根据5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3..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
2.盘子人手一个、圆珠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熊过生日
师:这是谁呀?(小熊)
师:今天小熊要过生日了!你们看,蛋糕都准备好了,猜猜看小熊过几岁生日?
师:五根蜡烛,原来小熊过五岁生日(让幼儿手口一致点数)
师:小熊过生日,它会请谁来呢?
二、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到1—5
1.图片一:1只小鸡
师:你们猜猜看,小熊先请的是谁?
师:几只小鸡来做客?
师:今天小熊过生日,所以1只小鸡来做客。
2.图片二:出示两只小猫
师:接下来谁会去参加小熊的生日聚会呢?
师:小猫也要来做客.看一看,几只小猫来做客?
师:还有客人去哦,想不想看?
3.图片三:出示三只小猴
师:几只猴子来做客了?我们一起来数一下。
师,几只猴子来做客?
4.图片四:出示四只小猪
师:来了几只小猪?我们一起来数一下。
5.图片四:出示五只狮子
师:几只猴子来做客了?我们一起来数一下。
6.图片五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动物来参加小熊的生日聚会了。
三、制作礼物
1.师:我们也要去参加小熊的生日聚会,那我们准备好了礼物,准备5个礼物,我们就可以去了.师:我帮你们已经准备好了礼物盒子,下面请你们去装礼物.一定要装5个礼物哦。(5个)
2.幼儿操作。
四、分享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你们做的礼物,看看符合要求吗?(验证)
师:好,我们拿着礼物一起去小熊家吧!
篇7:小班数学教案《认识12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有规律排序。
2.喜欢参加排序游戏,感受规律排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1-98
2.卡片:红、绿、黄色衣服若干。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手口一致点数
1.游戏:摘星星
教师将夹子夹在自己身上,请小朋友跳起来摘“妈妈”身上的“星星”。
教师边和幼儿一起说儿歌,边让幼儿摘星星。
儿歌:小星星,亮晶晶,好像无数的小眼睛,我要把它摘下来,把它当我的小眼睛。
2.引导幼儿数数自己摘了几颗星星。
(复习手口一致点数)
二、发现规律
1.教师将红色、绿色的衣服卡片,按照“ABAB”的规律在一个衣架上夹好,
引导幼儿观察妈妈是怎么晾晒衣服的,根据颜色特征,发现规律。
2.教师总结:妈妈是按照一个红色、一个绿色的规律来晾晒的。
三、按规律续排
1.趣味练习1-99
教师:妈妈洗了两件衣服,上面有漂亮的扣子,可妈妈在洗衣服时不小心洗掉了一些扣子,
我们一起补上去吧,我们该补什么颜色的扣子呢?看看前面扣子的排序规律就知道了。
2.幼儿寻找扣子排序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将下面缺失的扣子补齐。
四、分组排序游戏
1.引导幼儿根据对照卡上圆点排序的规律来晾晒衣服。
教师:妈妈今天还洗了很多的衣服,它们想排着队出去晒太阳呢,我们一起来帮忙吧!
可我们该用什么规律晾晒衣服呢?对照卡会告诉我们的。
2.趣味练习卡1-99
晒衣服
教师准备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小衣服,幼儿按照对照卡“abcabc”的规律将小衣服夹在衣架上。
五、请幼儿将晾晒好的衣服挂起来,与同伴一起欣赏
篇8:小班数学教案《认识123》
活动目标:
1、尝试5以内点数,并按数量多少排序。
2、体验和图形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操作材料、固体胶
操作过程:
一、欢迎朋友(意图:发现圆形)
师:今天有好多的朋友,看看它们是谁呀?
师:第一位出来的是一位什么样的朋友?
小结:来了5位朋友,它们一样都是长得圆圆的朋友。
师:这些朋友都长什么样?这么多的圆形朋友怎样来区分它们?取个什么样的名字记住它们?
小结:我们按颜色给它们取名:红红、黄黄、绿绿、蓝蓝和灰灰。
二、朋友排排队(意图:尝试按图形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1、一起讨论:
师:5位朋友要排排队了,它们可以有什么排队的方法?
2、观察理解:
师:猜猜它们是怎么排队的?(观察画面)下面的数字表示什么?
小结:数字表示这些朋友身上的图形数量是几个,它们是按照图形数量的多少排队的。
师:快乐的朋友想再玩一次游戏,想想第一位的朋友是谁?它有几个图形?
师:现在我们看清楚它们排队的秘密了吗?它们是怎么排队的?是根据图形的什么排队的?
小结:现在朋友们都整齐的排好了队伍,按照图形的数量从少到多,从图形个数1排到图形个数5,接着往下排,数量越来越多。
三、帮助娃娃排排队(意图:按形状个数有顺序的排队)
师:又有一群娃娃在排排队,有的娃娃不知道排在哪里,请你用刚才的方法帮助它们。
师:看到娃娃先不要着急,数一数它们的图形个数,再想一想它们排在哪里?
1、幼儿操作:数数——黏贴
2、观察指导:数一数它有几个圆形?从少到多它应该排在哪里?
四、分享交流(意图:进一步分享排序的方法)
师:你帮助娃娃排好队了吗?用了什么方法?
小结:原来我们在帮助娃娃排队的时候,先看清楚形状进行数数,再根据相同形状、图形数量从少到多排在了位置上。
篇9:数学教案《认识半点》
教学目标:
1、整点和半点,感知有效利用时间的益处。
2、初步认识整点和半点的运转关系。
3、会拨整点和半点。
教学准备:
实物钟,幼儿学具钟,教具钟8个,音乐。
教学难点:
认识半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的认识整点会拨整点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师:有个东西真奇怪,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小朋友猜猜它什么?
生:钟表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那你见过的钟表有些什么样子的呢?
生: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米老鼠
师:今天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圆形的钟表先生,小朋友看看钟表上有什么?(播放叮铃铃的声音,出示钟表)
生:有数字,有指针,有圆形,有小格子
师:数字有几个?是怎么排列的?
生:有12个,是从1到12排列的
师:正上面的数字是几?正下面的数字是几?
生:正上面的数字是12,正下面的数字是6
师:所以我们拿钟表时12在上,6在下,要不钟表先生会不高兴的
师:指针有几个?它们有什么特点?(钟表的两个指针都在12上)
生:一个长,一个短
师:我们把钟表先生的长腿叫做分针,短腿叫做时针
师:那你们知道时针分针是走的吗?
生:是按圆形走的,按数字的方向
师:时针,分针的起点都是12,经过数字1、2、3、4、5、6、7、8、910、11,再回到12的方向走的
师:现在钟表先生的长腿分针和短腿时针要进行一个跑步比赛,他们都在12的起点上,猜猜谁会赢?
生:分针赢,分针跑了一圈,时针才走到1
师: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
二、认识整点
出示四个整点钟面让幼儿观察
2:004:008:009:00
师:这些都是整点钟的钟面,你认识他们吗?
生:2:00,4:00,8:00,9:00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针都指在了12上,时针指在2,4,8,9上
师:分针指在12上就是整点。时针指在几点就是几点整
(师带领幼儿一起复述概念,加深记忆)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黑板上的整点
生:2点整,4点整,8点整,9点整
三、认识半点
师:刚刚长腿先生分针跑的累了,想在中途休息休息,这就是半点。(师出示四个半点钟面,请幼儿观察)
1:305:307:309:30
师:这些都是半点钟面。你认识他们吗?
生:不认识
师:那你能发现什么?
生:长腿先生分针指在了6上,断腿分针指在了1和2中间,5和6中间,7和8中间,9和10中间
师:分针指在6上,时针经过谁就是几点半,这就是半点
(师带领幼儿一起复述概念,加深记忆)
师: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面的钟面是几点?
生:1:30半5:30半7:30半9:30半
四、游戏,幼儿练习拨钟
师:喜羊羊村要举办一次“快乐健康餐饮会”,羊村长想邀请小朋友一起去参加,但是又怕灰太狼和红太狼混入扰乱了秩序,羊村长设定了三了时间密码,只要小朋友对上了密码说一句“芝麻开门”
就可以进入了,现在呀老师悄悄的把密码说给小朋友听,小朋友快来拨自己的时钟,千万别让灰太狼他们看到啊。
10:308:307:00
幼儿操作中
师:刚刚羊村长让老师把密码钟拿出来让小朋友看看,检查一下自己的对吗?小朋友之间也可以互相检查一下
师:刚刚我们拨了密码钟了,可是到底是怎么拨的呢?谁能说一下拨整点和半点的方法呢?
生:整点是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
半点是分针指在6上,时针经过几就是几点半、
师:羊村长还有一件事想让小朋友帮忙,他想让小朋友帮忙给羊羊们制定一个活动时间表
师:小朋友可以参照自己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7:30来幼儿园
8:00吃早饭
8:30餐后散步
9:00上课
10:30做操
11:30吃午饭
12:00睡午觉
3:00中午起床
3:30课外活动
5:30离园准备
(幼儿根据时间表自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小结
师:羊村长非常感谢小朋友为羊羊们制定的时间表,他会督促羊羊们严格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并告诉老师也要提醒小朋友们有效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幼儿正在观察钟表的结构长腿是分针,短腿是时针,正在提出疑问:“为什么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了一个格子呢?”
幼儿正在动手操作,幼儿用自制的钟表拨出时间8:00整
幼儿自制的小钟表,时针分针不仅长短对比明确,而且还有区分颜色哦
幼儿在拨表,他在想:“我拨的时间对吗?”
篇10:《认识方程》数学教案
【课程分析】
“认识方程”是小学阶段学习方程的起始课,大部分版本的教材都将其安排在五年级,且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一定义。日常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教师集中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围绕这句话展开,着重引导学生从是否为等式,是否含有未知数这两个限制性条件来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以及理解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应该说,“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句话指出了方程的形式特征,但在形式的背后还隐藏着更为重要的思想意义。学习方程的价值在于会用方程解决问题,逐步学会运用代数的方法思考问题,即培养学生代数思维的能力,这一切离不开方程思想的渗透。
【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学习方程、领悟方程思想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是方程思想本身具有抽象性,二是前面四年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习惯了用算术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初步感受议程和等式的关系。
2、经历观察、语言描述、符号表达、分类、归纳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程的作用即刻面现实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体会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
师: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我们都上五年级了。你觉得咱们五年级的学习水平跟一年级相比――
生:水平高多了。
师:好啊,那就请大家来做小老师。最近,一年级的孩子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草地上有7人在踢足球,再来几人,就是10人?
师:有个叫小明的同学是这样做的。(板书7+3=10)对于这种做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7+3=10,这里的3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应该用10-7=3(板书10-7=3)
师:你们的意思是,7和10是告诉我们的数,就叫做已知数,而3不是题目中告诉我们的,属于――――
生:未知数。
师:你们是用已知数求出未知数。
师:(再次出示7+3=10,在7和10下面打√,3下面打?)现在,你能看出小明是怎么想的吗?
生:他是想,原来有7人,再来几人就是10人,也就是7加几等于10呢?
师:小明先想7+=10,然后想到了3,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不知道的人数。这样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呢?
生:有!
师:对啊,先不去想结果是多少,而是看看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关系理清楚了,再去想结果。
师:孩子们,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蕴含了一个伟大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那什么是方程思想呢?能说说你的感觉吗?
生1:就是用一个符号表示未知数。
生2:就是先想关系,在解决问题。
师:大家可能一时还说不太明白,没关系,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继续学习。
师:你还能用其它的式子来表示小明的想法吗?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生:7+?=10,7+x=10,7+=10……
师:总之,你们想到的办法就是用一个符号来代表未知数,你们想的办法和数学家韦达想的办法是一样的,他是第一个想到用符号代表未知的量来进行系统计算的。不过,有另外一个数学家叫笛卡尔,他说,你用这个符号,我用那个符号,多乱啊!不如大家统一用几个固定的字母表示吧,其中x就是他选的字母之一,。我们也选用x表示吧。板书:7+3=10改为7+x=10
二、对比交流,构建意义
师:二年级时同学们又遇到了新问题:草地上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同学们在踢球,二年级有6人,二年级同学的人数是一年级的3倍,一年级有几人?
生:6÷3=2
师:你知道小明同学的想法吗?
生:x×3=6或3x=6
师:小明怎么想到的?
生:二年级的人数=一年级的人数×3
师:****是未知数,***是已知数,看来,未知数和已知数一样,可以写到左边也可以写到右边,两者的地位是同样的。这是这道题中最简单的等量关系式。
师:一年级人数的3倍和二年级人数相等,这就是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等量关系明确了,式子就能很轻松地写出来了。
师:转眼小明同学已经三年级了,又遇到了新问题:草地上原来有一些人在踢球,先来了3人,又走了2人后,现在草地上有8人。原来草地上有多少人?
师:你猜一猜同学们的方法,再猜一猜小明的方法,试着写在练习本上。
生1板书:8+2-3=7
生2板书:x+3―2=8
师:看看这两种方法,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8+2-3=7,是倒过来推想,x+3―2=8是顺着想。
师:说一说想的过程?
生:8+2-3=7是现在的人数+又走的人数―先来的人数=原来的人数
生:x+3―2=8是原来的人数+先来的人数―又走的人数=现在的人数
师:倒着想和顺着想,你觉得哪种关系更简单,更容易理解,为什么?
生: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顺着想更容易理解。
师:同学们,现在对方程思想理解的清楚些了吗?我们们继续学下去,相信大家的感受会更深些。
师:四年级了,同学们学习的问题更复杂了。出示:某风景区儿童票价的2倍多5元刚好是成人票价145元再加10元,儿童票的价格是多少元?你可以任选一种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生1板书:(145+10-5)÷2(如果学生写不对,教师集体纠正)
生2板书:2x+5=145+10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1:145+10再减5才正好是儿童票价的2倍,所以再除以2才是儿童票价。
生2:儿童票价×2+5=145+10
师:哪种关系更简单?
生:第二种。
师:看来,选对方法,找准等量关系可以事半功倍啊。
师: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观察一下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先来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1:左边的都是算式。
生2:右边的方法都含有未知数。(师板书)
生3:右边的式子都含有未知数,用一个字母代表未知数,顺着想,把题目的意思表达出来,就可以直接写成了一道算式。
生4:而左边的式子里未知数在等号的后面,需要倒着想才能把式子列出来得到未知数。
师:我们找到了它们的不同点,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
生:都有等号。
师:等号的左边和等号的右边都是怎样的?
生:相等的。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等式。(板书:等式)
师:这些式子都是等式。
师:像左边的这些等式我们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一直在用,非常熟悉。而右边的这些等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都含有未知数。
师:我们今天认识的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板书)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认识方程)。你现在觉得方程思想是什么?
生:方程思想就是先找出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说的真好!方程就是抓住最简单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还没学习方程的时候,同学们就列出了这么多的方程。其实方程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
1、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问题了。
2、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问题的史料。
3、四百多年前法国数学家韦达在他的《分析法入门》著作中,系统使用了符号表示未知量的值进行运算。
4、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第一个提倡用排在字母表后面的x,y,z代表未知数,这种用法成为当今的标准用法,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三、借助天平,强化建构
师:(出示天平)这是什么?
生:天平。
师:和我们玩什么很像?
生:跷跷板。
师:如果天平两边这样摆法码?天平会是什么样子?做个手势告诉我。
师:两边一样高还是一边高一边低?为什么?
生:因为两边一样重。
师:如果这样摆法码呢?还会一样高吗?
生:不会,不一样重。
师:这样呢?
生做手势。
师:现在这个天平是什么样子?
生:一样了。
师:当天平两边一样的时候,它和方程等号两边相等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人们常常借助这样的天平学习和理解方程。
师:你会根据这个天平写出一道方程吗?(x4511050)
生:x+45=110+50
师:还有其它列法吗?
师:110+50=x+45,也是可以的,只有我们习惯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放在等号的左边。
师:我这里有四个天平,根据四个天平写出了四个式子,这四个式子里面有没有方程?
师:你如果认为有一个,可以举一个手,认为有两个可以举两只手,认为有三个可以和同桌合作。
师:第几个是方程?
生:第三个是方程。
师:第4个为什么不是?那1和2都有未知数呀,怎么就不是方程?
生:必须是等号连接。
生:还需要有未知数。
师:不错,不仅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我们列方程是为了把未知数求出来,1和2能求出准确的数吗?
生:不能。
师:像1和2这样的式子,虽然也含有未知数,但是只能求出大概范围。所以它们属于另一类,而不属于方程。
师:你们真棒,你们已经可以根据天平写方程了,还会根据天平判断方程,那你们能根据方程画天平吗?
师示范。
生陆续画出。(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们都很棒,都会根据方程画出天平,其中最值得表扬的是你们画的天平都很平,表示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平衡的,高难度的是这一道:
你能根据它,列出方程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这不是最难的,最难的在这:你能不能根据这个天平,从天平上去掉一点东西列出一个新的方程,你想怎么做?
生:左边和右边把梨和草莓都去掉。
师:光去掉一边行吗?
生:不行,那就不相等了。
师:那就不是方程了。(师操作)
师继续追问,一点点的去,最后剩下:x=200
师:你现在知道苹果有多重了吗?
生:200克。
四、师总结(画集合),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刚才还想到了还想到往上面加东西,对吗?时间关系,怎样加课后和我交流。同学们今天学习了方程,你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后。
师:小明列出了那么方程怎么来解这些方程呀?其实解方程的秘密就藏在天平里。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篇11:《认识方程》数学教案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疑
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本课内容,提出疑难问题。
二、课始集疑
1、揭题
2、集疑:同学们课前都进行认真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把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需要在本节课上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过渡:刚才这些问题都提的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先请同学们认识一件物体。
三、课中释疑
<一>认识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一>
<二>认识等式二>
1、演示课件 写出式子
在左边放二个40克的物体,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50<100
再在左边放一个30克的物体,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50+30>100
把左边的一个30克的物体换成10克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50+10=100
再把左边的10克与50克的物体换成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X<100
再把左边的未知的物体换成另一个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X=100
再把左边的物体换成二个未知的,右边另加上一个5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X + X=150
2、分类
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吗?请小组讨论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并把分类结果写在卡片上。
展示同学们不同的分类,并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师: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结果。刚才同学们的分类都是正确的,为了解决刚才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一种分法。(分成等式与不等式两类的)
3、理解概念
师:为什么这么分?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 左右两边相等
揭示: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板书:等式)
谁来举一些例子说说什么是等式?
篇12: 认识颜色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分辨红、黄、绿三种颜色,知道颜色的名称。
2、教幼儿学习把相同颜色的不同物体放在一起。
3、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讲述操作过程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的小房子(纸盒做的)各一个,幼儿每人一篮(3―6片)红、黄、绿色雪花片。
2、红、黄、绿色花一朵,红、黄、绿色蝴蝶卡片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蝴蝶找花(把相同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
教师出示红、黄、绿色花卡片和红、黄、绿色蝴蝶卡片各一个,讲述小故事,“花园里住着三只美丽的蝴蝶,一只是红色的(舞动红蝴蝶),一只是黄色的(舞动黄蝴蝶),还有一只是绿色的(舞动绿蝴蝶)。它们天天在花园里唱歌、跳舞、做游戏,非常快乐。有一天,三只蝴蝶正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忽然‘哗啦拉’下起雨来,三只蝴蝶想在花姐姐的叶子下面避雨,花姐姐说:‘和我颜色一样的蝴蝶请进来吧!’谁愿意帮助三只蝴蝶找到相同颜色的花?”
2、游戏“蝴蝶找花”
三把椅子相隔一段距离摆开,椅背上分别贴红、黄、绿色花卡片。幼儿胸挂蝴蝶卡片,音乐起,幼儿扮蝴蝶飞舞,音乐停,蝴蝶(幼儿)找到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花处躲藏。
3、帮雪花片找家(学习按颜色分类)。
教师出示红、黄、绿色的小房子以及雪花片,让幼儿将雪花片放在三个小房子里。“小朋友们看看,这儿有三个小房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这是雪花片宝宝的家,请小朋友把雪花片宝宝送回家吧。小朋友要动脑筋想一想,这些雪花片宝宝应该住在哪一个房子里。”
4、评价活动。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这是什么颜色的房子?谁住在里面?这些雪花片宝宝为什么可以住在一起?”“今天小朋友帮雪花片宝宝找到了家,它们可高兴了,它们说:‘谢谢小朋友!’”
篇13: 认识球体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活动结束】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篇14: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事物,他们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索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了解图形。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特征,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幼儿能够区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通过游戏知道图形的特征,并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图形能及时说出来。
活动准备:
颜色不一样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土坑”,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木板”;小熊的家;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饼干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
二、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熊家刚建好了房子,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做客呢,我们一起出发吧u要跟着老师哦,不能走丢咯。”放音乐,幼儿跟着老师有秩序的走。
2、师:“哎?前面是什么呀?怎么那么多的小坑啊?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幼儿回答。师:“那我们来像个办法将小坑填满吧u”“好”师:“路边有好多的木板,我们就用木板来铺路吧u”幼儿铺路,教师提醒:“你们可要动动脑筋哦u什么样的木板放到坑里才正正好。”3、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铺好,请几个小朋友回答:“你们用什么形状的木板铺路的呀?”小路修好了,带领幼儿走在木板上,边走边说走的是什么图形。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小班的数学课《认识图形》,在这个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并且孩子也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告诉老师和身边的小伙伴,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可以在上一节延伸课,让幼儿运用所学图形知识,找出生活中的图形。还有就是可能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几周,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数学教案-认识表(集锦14篇)】相关文章:
随机抽样教案2023-06-21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2023-03-20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2023-08-12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教案2023-07-15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总结2024-05-09
“简单随机抽样”的教学案例2022-10-13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12-19
“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2022-04-30
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2023-02-15
认识整千数的教案设计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