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鲸》教案

时间:2024-02-14 07:34:49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鲸》教案(精选13篇)由网友“gyjtw”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五年级语文上学期《鲸》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鲸》教案

篇1:五年级语文上学期《鲸》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鲸》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领悟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鲸是哺乳动物。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鲸的音像资料及图片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鲸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养过什么?老师也非常喜欢养鱼,养过小鲤鱼,小金鱼。这几天,我不想养小鱼了,我想和朋友一起养条大鱼──大鲸鱼。你们觉得怎么样?

看来老师的想法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学们还找出了各种理由来劝说我放弃这个主意。老师可不是这样容易被说服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课就是讲的鲸,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说服老师的依据。

二、自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要求在说依据的时候不可以说错字音,因此大家在读文时可一定要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读顺呀!(生初读文)

2、再读课文,读懂内容

大家找到依据了吗?只读一遍就想说服老师可太不容易了。只有条理清楚,有理有据的语言才具有说服力,所以请你再读课文:想一想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服老师不养鲸这种鱼。(生再读文)

三、全班交流,学习课文

现在大家有足够的理由来劝说老师了吗?重申一遍,我准备养一条大鱼──大鲸鱼,你准备怎么说服我?(板书鲸鱼)

根据学生找到的依据,灵活指导学习相关内容:

●认识鲸的大:

1、生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知道它很大?

2、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

文章是写鲸,为什么要写象呢?这是把鲸与我们熟悉的大象作比较。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

假设我们同学平均体重是40公斤,那头最大的鲸是我们的多少倍?(4000)最小的呢?(50)十七米长你有概念吗?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事物,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些方法来写事物。

举例子:

3、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它特别大?指导朗读。

(过渡:鲸是很大,你看这句话。最大的十六万公斤,最小的两千公斤。我不养十六万公斤的,我养个小点的还不成吗?从鲸很大这一方面,你说服不了我,还是从别的方面找找突破吧。)

●认识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及相关特点:

△学习第二自然段(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

1、自由读,看看鲸是怎样进化的?角色转换,老师是养鲸人,你们是鲸鱼,把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一人称说服养鲸人,把“鲸”换成“我”或“我们”。

2、学生汇报:(突出鲸漫长的演化)

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学习第五自然段(鲸用肺呼吸)

1、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

鲸用肺呼吸,不像鱼用腮呼吸。

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浮出水面呼吸一次,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每次呼吸从鼻孔喷出的气会形成水柱。

不同种类的鲸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不一样。

2、作者正是从鲸呼吸的器官、时间、特征这几个方面来介绍的。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的描述,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显示和介绍鲸呼吸的特点?(学生自由组合,讨论演示。)

(表演和介绍、画水柱、朗读等形式)

3、课文中说鲸的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说明方法:打比方)但更胜于花园里的喷泉,它是个天然的喷泉。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赞一赞这美丽、奇特的“喷泉”吧。

△学习第七自然段(鲸是胎生的)

1、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2、列数字: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千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过渡:这可真是个学问呀。看来呀,鲸的确是哺乳动物,不是鱼。但是它非常地有趣。尽管不是鱼,我还是考虑要养。所以,你们还是从其他方面来想想办法吧。)

●认识鲸的生活习性:

△吃食:

1、须鲸吃什么?齿鲸吃什么?

2、说明方法:

列数字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

举例子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3、找找有几个“主要吃”?说明了什么?说明文语言准确

4、指导把鲸的大饭量给读出来。

△睡觉:

1、鲸怎么睡觉的?(“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2、师:原来鲸是群居的动物,养一条还行,养多了可真养成不起了。那好吧,大家说服了老师。这鲸啊,老师就不养了。

四、总结归纳

1、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说服老师不养鲸鱼的过程。

首先,大家证明了鲸不是哺乳动物,接着又从鲸的体积太大养起来不方便来劝说老师,然后又列出了鲸吃得多和不能单独睡觉等生活习性方面的特点来说明鲸不容易养。大家正是这样,把老师说服了。大家能够说服老师,你首先得感谢文章的作者。他为你提供了充分的资料。你觉得作者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将他的资料展现给大家的?

(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举例子。)

2、师:是啊,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打比方、做比较、举例子也都是不错的说明方法,今后我们要说明一件事物的时候可以用着他们。

五、拓展知识,提升情感。

1、这几天啊,老师为了养鲸,搜集了不少的资料,现在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好吗?随着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和了解,对鲸的认识也愈来愈全面。(展示鲸的图片)看,人们又发现了更多种类的鲸,有抹香鲸、蓝鲸、瓜头鲸、座头鲸等等。

2、我这儿也有一份资料,请大家听一听。

听了这一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3、再请大家听一听下面一段话。

听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受?

(人类是在自取灭亡;伤害动物就是伤害人类自己;鲸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别伤害它!;人啊,住手吧!别再做自掘坟墓的蠢事了!)

4、是啊,鲸是人类的好朋友,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只有保护它们,才能挽救我们人类自己。

六、动笔练习,深化认识。

1、因此,鲸这种动物,就算养得起老师也不能自私地把鲸圈养起来啊!那老师养点什么好呢?

2、小猫也好,小狗也好,老师都没有养过,也不太了解他们。课后,就请你帮老师个忙,查查这些小动物的资料,然后像课文中介绍鲸那样介绍一下你向老师推荐的小动物。谁介绍得最清楚,老师就优先考虑他的意见。谢谢大家。

篇2:《推敲》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

《推敲》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安排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和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躲避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访问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标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安排作业:

1、誊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考虑: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篇3:五年级上册语文《鲸》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鲸》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吨、敞、哺、滤、矮”5个生字,会写“吨、敞、哺、滤、肺、潜、矮、判、胎”9个字。掌握“宽敞、哺乳动物、又矮又粗、判断、胎生”等词语。

2、初步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鲸的生活习性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2、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3、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课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提出来。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一吨  宽敞  哺乳动物  过滤  肺部  潜水  又矮又粗  判断  胎生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吨、哺”两个字的读音。

(在写字上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哺”字右边上面的点不要丢掉。“滤”字笔画多,左窄右宽。“肺”字右边不要写成“市”字。“矮”字左右不要写反。)

2)交流:课文每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理解词语:胎生  哺乳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们最想了解鲸的哪一部分情况呢?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找出并朗读相关段落,说说介绍的内容。

(2)从哪几句话中能看出鲸的这一特点。

(3)围绕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能读出相关的语气吗?试一试。

2、在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引导

鲸的外形特点:

(1)(课件出示)

●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从这几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学生练读,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显得很宽敞。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比较,体会出鲸的大。再练习朗读。)

(2)指导朗读

(3)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还记得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吗?还记得我们的学习要求吗?(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请你打开书,把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再仔细读一读,再交流学习所得 。

(引导学生继续按学习第1段的方法汇报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汇报总结板书。如:可以把鲸的种类、吃食、呼吸、睡觉等归纳到一起列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鲸的各方面特点写的这么清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2、学生小组学习。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点拨指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只要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以下过程是教学的预测,不是教学的程序,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演变(可以以鲸的角色来自述)

在远古的时代,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课件演示鲸的进化过程。)

(师课件出示填空题)

在(      ),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          ),它们的前肢和尾巴(      )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很远的古代”、“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

2)种类:须鲸 ——没有牙齿

齿鲸 ——有锋利的牙齿

3)生活习性:

①吃食  (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须鲸  吃小鱼小虾   (“吸进”“闭上”“滤“吞进”等词写出了捕食经过。一顿可吃两吨多,说明食量大。)

齿鲸  吃大鱼海兽  (“扑上去”“咬住”“很快”看出很凶猛。)

②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共同点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教师出示插图 指导学生朗读。(……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③睡觉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

生把画好的简单图画展示出来,再用语言描述。体会出鲸的警觉和自我保护意识。

④生长

胎生    生长快     寿命长

4、朗读感悟

我们对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总结学习这一课自己的收获。

2、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六、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课外资料,并从以下几项作业中任选一项,进行练笔。

1、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2、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3、根据收集的资料,出一期介绍鲸的小报。

篇4: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鲸》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腭、鳍、滤、鲸、猪、哺、肚、肺、矮、判、胎等11个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2.鲸的进化过程。

三、教具准备:

《鲸》PPT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单元序言及图片引出题目

1.学生自主阅读第三组序言,了解本组学习的是什么文章?

2.引出小学生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3.出示鲸的图片,引出题目

(二)、学习生字

1.请学生将字注音和组词。

2.学生齐读。

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探讨鲸的体型

1.读第一自然段,你明白鲸的体型是?(大、庞然大物)

2.你是从哪几个句子看出来的?这些句子运用到我们刚才说的哪些说明方法?

1、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列数字)

3、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列数字)

4、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举例子)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鲸的演化

陆地——浅海——海洋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鲸的种类

鲸的种类:须鲸——没有牙齿

齿鲸——(虎鲸)有锋利的牙齿

(六)、学习第4-7自然段:鲸的生活习性

1.鲸的生活习性之一

吃食:吃食量非常大

2.鲸的生活习性之二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呼气时会形成一股水柱。(说明鲸不属于鱼类)

3.鲸的生活习性之三

鲸每天都要睡觉(头朝里,尾巴朝外,围成一圈)

鲸为什么这样睡觉?(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一旦有危险就可以四散游开。)

4.鲸的生活习性之三

鲸是如何繁养后代的?(肺呼吸、胎生、哺乳这些特征说明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鲸的寿命有多长呢?(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七)、总结

请同学们保护动物,保护我们的鲸鱼!

篇5:《狼牙山五壮士》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保护群众、敌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誊写自身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局部。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局部

四、安排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局部。(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局部,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局部。考虑: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身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俺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局部?(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考虑: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局部,自身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局部。考虑: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局部。

三、总结全文

四、安排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局部。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21、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诱敌上山

接受任务

英勇跳崖

篇6:《繁星》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内容,体会作者的丰富感情。

2、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

3、学习欣赏名家优美诗文,提高阅读兴趣。

4、了解有关巴金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

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晴朗的夜空,面对满天的星斗,如此美景,你有何种感受?试着把你心中的感受写出来,来记录下你心灵的感悟吧。

二、作者简介:

巴金:19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芾甘,“巴金”是他的笔名。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

三、课文解析:

1、先有师范读课文,再指名由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然后讨论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3、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思考: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2)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3)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第一句写作者小时候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句写作者三年前望星天的感受――亲密、投机,侧重于表现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句写作者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惬意、信赖,侧重于表现星星的知心之情。

总之,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这情,这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四、学生再次齐读课文,领悟文中所蕴含的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的复习情况。

1、提学生默写生字词。

2、提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课文解析: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星光是“微小”的,为什么它又“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2、作者为什么会觉得“它们就是我的朋友”?

3、第三段中的“它们就是我的朋友”?

4、能把“船在动,星与在动”调换成“星在动,船也在动”吗?为什么?

5、“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里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在母亲的怀里了。”照应了前文的哪一句话?

6、文中有几处写星星在跑(走),请找出来。

7、文章末段写的“巨人”是什么星座?请夜空中找出。你是什么星座?请观察后把它描述出来。

8、你观察过天上的星星吗?什么季节天上的星星最多?观察后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写下来。

以上问题主要有学生先分组讨论,再有各个小组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三、写法简析

1、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2、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

四、总结:

这篇课文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有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五、布置作业:

1、繁星是常见的,却引起了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巴金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感受,你也一定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有哪些感受?比较一下,你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没有什么不同。

2、熟练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篇7:《繁星》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昧、坠、怀”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会描写景物,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

2.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了解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冰心的诗集《繁星》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想象繁星满天的景象。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天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导语:晴朗的夜晚,星光灿烂。冰心先生在闪烁的星光中听到它们的对话,原来它们在互相赞颂啊!而当我们仰望星空,又会产生哪些遐想呢?你们是否会想起那些动人的传说?是否会想一探星空的奥秘?是否想起远方的某位亲人?……有一位作家,他经常独自仰望星空。面对闪烁的繁星,他思过往,想未来,抒发自己的真情。今天,我们就随他一起去欣赏夜空中繁星闪烁的情景,去表达对生活最诚挚的情感。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繁星”是文章记叙的核心,作者就是通过观察“繁星”抒发了种.种思绪。紧紧抓住“繁星”理解课文,会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等。他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人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赞歌集》等,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文学译著等。

写作背景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巴金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2.听音频朗读,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注意标记自己读不通的地方。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认的字:半明半昧(mèi) 摇摇欲坠(zhuì) 怀(huái)抱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标出段落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阅读要求:

(1)画出表明作者观星的时间、地点的词句。

(2)找出作者三次观星中所看到的具体景物。

(3)画出表现作者观星感受的句子。

3.汇报展示,品析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段落的主要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首句在段落中的作用。这句话开篇点题,一个“爱”字表露出“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出下文“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仿写训练:我爱,但我也爱。

方法拓展: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二是内容。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应看其在文中的位置。(1)在开头,总领全文、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等。(2)在中间,照应上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等。(3)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篇末扣题等。其内容上的作用,应先判断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果是描写性句子,还应继续判断是描写人物的、景物的,还是描写环境的。要结合内容具体作答;如果是一般叙述性句子,可能是交代记叙文的要素,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议论性句子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或是表现人物的观点态度,强调抒发某种感情;抒情性句子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等。

②作者第一次看繁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了什么景象?

预设:引导学生认真读第1自然段的第2句话,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回答。作者第一次看繁星是从前七八月,在家乡庭院里纳凉的时候。他看到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2)学习第2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段落的主要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第二次看繁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了什么景象,产生了什么感受?

预设:引导学生阅读第2自然段,在理解段落内容的基础上寻找关键信息。作者第二次看繁星是三年前,在南京住处后面的菜园里。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感觉到星光虽然微小,但是光明无处不在。

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预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教师要在讲解前适当铺垫巴金的人生经历,并且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作者当时正值青年,胸怀宏伟理想,微小的星光“无处不在”正体现了青年人充满希望、朝气蓬勃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渴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盼。

仿写训练:写一写自己观看星空的经历,以及从中产生的感想。

示例:夏天的夜晚,我最喜欢看繁星满天的景象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三次观看繁星的情景,将之和前两次进行对比,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②找出这一自然段中表明作者和繁星之间关系的词。(很熟)

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想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教师可以出示星空的图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被繁星包围的景象,进而体会这句话中所描绘的意境。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满天繁星比作飞舞的萤火虫,写出了繁星闪烁的美妙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④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想象一下:如果星星会说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站在星星的角度设想它们之间可能会说些什么。

⑤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都不同,为什么呢?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境况中三次观看繁星,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甚至还融入了对祖国的眷念之情。这个不相同不仅是因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作者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细了,还因为他远走他乡特定的心境。

⑥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与课文的描写进行比较,看看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贾平凹《月迹》

示例:都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繁星和月亮的美妙、可爱,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意境;并且都是通过人物对繁星和月亮的主观感受来衬托繁星和月亮的可爱的。

四、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夜空的繁星是美的,它们激发了巴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沧海日出也是美的,它又带给峻青怎样的感受呢?现在,我们就通过欣赏下面的片段来体验一番吧!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学生朗读。

早霞渐渐变浓变深,粉红的颜色,渐渐变成了橘红,以后又变成为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着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在那闪烁着一片火焰似的波光的大海里,一轮红得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阳,冉冉地升腾起来。开始的时候,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了一个弧形的金边儿,不久,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已经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跳,蹦出了海面。霎时间,那辽阔无垠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在那太阳刚刚跃出的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仿佛是无数个火红的太阳,铺成了一条又宽又亮又红的海上大路,从太阳底下,一直伸展到鹰角亭下的海边。这路,金晃晃红彤彤的,又直又长,看着它,就仿佛使人觉得:循着这条金晃晃红彤彤的大路,就可以一直走进那太阳里去。

啊,美极了,壮观极了。

——峻青《沧海日出》

2.教师出示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分小组交流,选举代表汇报。

(1)日出前,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内容?(早霞的颜色变化;大海和天空的颜色)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日出的过程的?(时间顺序)

(3)沧海日出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美;壮观)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们的课堂表现。

过渡:美的事物无处不在,巴金先生正是用心观察、体验,才发现了这些美,并且为我们呈现了出来。其实,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也能像大家那样,发现事物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再读课文,体会繁星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妙吧!

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具体分析了课文内容,了解了作者在对星空的描写中所寄予的真实意图。这不是一篇简单的写景散文,而是一篇美文。文中优美、生动的描写,动人的意境都让我们印象深刻,即便没有真正观察过星空,也能在作者的文字中想象星空的美。这就是好文章的魅力。课堂学习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师为学生分组,引导他们交流学习收获。

3.引导学生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并学会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篇8: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新型玻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新型玻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激趣解题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进入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博物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刀划破玻璃的时候,四周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这是一种新型玻璃。(板书:新型玻璃)

二、新授

(一)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划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2.给生字按结构分类归纳。

3.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型、罪、恙、炎、调、促、粘、阻、踪、付、店、废。”

(1)熟字换偏旁识字。如识记“浅”:“线”去掉“纟”换上“氵”;“粘”:“战”去掉“戈”换上“米”;“调”:“绸”去掉“纟”换上“讠”。

(2)编顺口溜:两“火”“炎”。

(3)编谜语。一“心”咬掉羊尾巴。(恙)

(二)词语解释

1.提出不懂的词,学生相互解答。

2.查字典,理解词义。

安然无恙: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损害。

报警:一般指报告紧急情况。本课指发出紧急信号。是动词。

警报:发出的表示有危险的信号。是名词。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自动窗帘”——就是指变色玻璃。

“问世”——是指著作等出版跟读者见面。文中的“问世”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认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作用。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特点: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丝网接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

作用:防盗。

(2)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自由读)

(“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3)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用了3个“可以”一个“也可以”,说明“夹丝网防盗玻璃”用途很广泛。)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能用“……可以……,……可以……,……可以……,

也可以……。”说一句话吗?

例如:铅笔的用途可广了,老师可以用它备课,学生可以用它写作业,工程师可以用它设计图纸,画家也可以用它勾画蓝图。

2.第二段讲的是“夹丝玻璃。”

特点:非常坚硬,受击安然无恙,碎了藕断丝连。

作用:高层建筑采用,保证安全。

3.第三段讲的是“变色玻璃”。

特点:反射阳光,改变颜色。

作用:调节室内光线。

4.第四段讲吸热玻璃。

特点:使房间冬暖夏凉。

作用:阻挡强光和冷气。

5.第五段讲“吸音玻璃。”

特点:消除噪音。

作用: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少噪音。

6.齐读第六段。

思考:第六段主要讲的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主要说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及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这段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7.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出示课件)

(1)夹丝网防盗玻璃;

(2)夹丝玻璃;

(3)变色玻璃;

(4)吸热玻璃;

(5)吸音玻璃。

8.讨论 课文使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在文中找出一种,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篇9: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课《珍珠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信赖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含义。

3、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人与人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他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珍珠鸟》。

2、见过珍珠鸟吗?从这个名字上来猜猜它是什么样子的?

3、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图片出示。

《珍珠鸟》这篇课文不仅向我们介绍了这种可爱的鸟儿,还给我们讲了一个鸟和人的故事,让我们赶快打开书本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完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

师小结:这篇课文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文章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以及与我日渐亲密相处的情形。

2、这是作家冯骥才的代表作,他的文章字字含情,句句传意,要想学好它,我们首先要把文章读通、读顺。请你先圈出生字词,然后仔仔细细地放声朗读课文。

3、指名分节读课文,适时纠正。

三、直奔结尾,拎出“信赖”。

1、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齐读。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1)“信赖”是什么意思?

(2)课文写了谁信赖谁?(鸟对人人对鸟)

2、既然大多数人同意是小珍珠鸟对人的信赖,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个可爱的小家伙。

四、紧扣“信赖”,探究过程。

1、指名读第三小节,思考:从这一节中你能看出小家伙对我信赖了吗?

(1)找到“探”字。能换成“伸”吗?从“探”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名学生演一演。

(2)指导朗读这一小节。

2、现在大家都清楚了,小珍珠鸟不是一下子就对我“信赖”的,这中间有个过程。

(1)那么,现在就请你细细地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找一找哪些词语反映了这一过程。

(2)交流,出示:起先……渐渐的……后来……

(3)引读,媒体出示提示。

(4)小珍珠鸟在屋里行动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5)小珍珠鸟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调皮,跟文中的我有没有关系呢?

出示填空:起先,它就在屋里飞来飞去,我,____________________

渐渐地,竟然落到我的小桌上,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索性啄着我的笔尖,我,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珍珠鸟,看了主人的表现,你的小脑子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练说)

3、小结:第三、四小节通过对小珍珠鸟外形特点和活动情况的描写,既表现了小珍珠鸟的淘气、可爱,又说明了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是通过试探、观察、考验一步步加深的。

4、现在就请你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把珍珠鸟顽皮、可爱的模样读出来。

自己练读——指名读

五、作业

1、练习背诵第四小节。

2、思考:小珍珠鸟对我信赖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篇10: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课《珍珠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能连贯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讲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珍珠鸟》。(师板书课题:珍珠鸟)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珍珠鸟图问:这就是珍珠鸟,你们见过吗?那么通过预习,你对珍珠鸟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珍珠鸟的家乡在澳洲东部,这里鸟语花香,是个人间仙境。珍珠鸟羽毛艳丽,体态娇小玲珑,叫声细柔清脆;同时又有些胆小,常常躲在繁密的树林中,悄悄地探出小脑袋,露出红红的小嘴。)

2.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哪些内容?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读一读课文,然后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我”为珍珠鸟精心做巢;小珍珠鸟非常可爱;小珍珠鸟跟“我”越来越亲密)

3.指名读,检查学生朗读。

4.对学生预习进行评价。

三.指导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1.根据老师的板书,你能给课文分段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第一段(1—2节)第二段(第3节)第三段(4—7节)

2.请同学按照每段大意连贯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精心为它们做了一个巢。这对珍珠鸟生了一只可爱的雏儿。这小家伙在跟“我”相处后越来越胆大,跟“我”越来越亲密了。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讲读1—2节:

过渡:“我”得到了朋友送的这对珍珠鸟,心情怎样?你从哪看出的?

1.讲读开头第一句话。

(1)媒体出示: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2)品读,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讲读后面的内容。

过渡:“我”对珍珠鸟是如此喜爱,接下来“我”又为它们做了什么呢?

(1)讲读“我”为它们做巢:

提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巢?学生自由读课文后组织学生交流。

出示填空:这是一个( )的巢( )。

(2)讲读“我”把鸟巢挂在窗前。

“我”为什么把鸟巢挂在窗前?

3.小结:“我”珍珠鸟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呀。

4.有感情齐读。

五.教学生字:

过渡:在预习时,老师布置大家自学生字新词,大家学得怎样?老师来检查一下。

1.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2.出示生字,找出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3.组织交流,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篇1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鲸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种庞大的动物就是鲸,谁能简单说说你对鲸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鲸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读生字-组词-读句子,说说书写和记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和生活习性。

3.把讲由于环境的变化,鲸逐渐发生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4.质疑。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生字组词,说说学习生字中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肺”字右半部与“市”字的区别。

3.形近字、同音字组词

鲸肢()滤()吨()

惊()技()虑()顿()

肺()判()胎()苔()

痱()叛()抬()怠()

4.找出鲸由于环境变化而逐渐进化的句子读一读。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鲸有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根据鲸的特点,课文可以分几段?

2.学生讨论交流

(1)鲸很大,用肺呼吸;种类多,一般分为两大类;吃得多,睡觉特别,长得快。

教师边听边总结性板书:很大,哺乳动物,种类,生活习性)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的这些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鲸非常大。

第二段(第2自然段):说明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第三段(第3自然段):介绍鲸的种类。

第四段(第4自然段到结尾):描写鲸的生活习性。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描写鲸很大的句子勾画下来,试着用自己的话说。

教师结合学生自己谈的内容板书。

2.作者在说明时列举了很多数字,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板书:列数字;在说明鲸很大时,作者还列举了人们熟知的事物象作比较,板书:作比较。这样使说明更通俗,更易让人理解,陌生的鲸就变得不陌生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应用这种方法,会使文章更加清楚、明白。

3.朗读第一段。

4.小结: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这节课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鲸有哪些特点?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

2.哺乳动物一般具有哪些特征?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3.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重点理解“退化”和“进化”。

三、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2.播放视频资料。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鲸的生活习性的?

2.举例说说应用到了哪种说明方法?

3.播放视频资料。

五、小结

1.朗读全文。

2.观看电视教材。

3.从多方面多角度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习这篇精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讨论,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从而抓住重点;通过观察图片和理解重点词语使学生突破难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及时引导学生举例。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视频资料的选择使用,很好地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探究活动

1.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以“编小报”、“出板报”、“画图”、“班队主题活动”等形式向大家介绍有关鲸的知识、故事。

2.还可以用“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根据这一特点,可设计如下的训练:读下面一段话,再按要求写一段话。

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搞个鱼类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种鱼,哪一种鱼最重。得到名次的,龙王将给与重奖。到了比赛那一天,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鱼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查验进入了赛场。鲸得到了这个消息,它也想乘机溜进去拿个大奖。当他正想混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加比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的游回去了。

要求:

(1)想一想,鲸想什么混进去拿大奖的?蟹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只好灰溜溜的又回去了?

(2)写出鲸的想法和蟹将军争吵时的对话,并对它们争吵时的动作、神态加以描写。

这一训练可安排学生选做,既使学生认真读了短文和课文,了解了鲸的有关知识,又要展开想象、写作,将读、想、写巧妙的熔为一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12: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语文教案

《鲸》课文原文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鲸》教案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请看录像,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 鲸”)

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自由朗读,自主学习

①按要求自读、自学: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字会读、会认、会写;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查字典;想一想课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教师巡视点拨,根据需要可出示学生所需资料。各小组归纳整合不懂的问题。)

③全班交流自学所得。

a.生字的读音及书写。

(“肺”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市”)

b.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垂直 捕获 宽敞 倾斜 适应

比较 胎生哺乳动物 鳍 吞进)

c.朗读课文(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d.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可以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

段的主要内容)

④各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小结,完成作业

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听写本课生词。同桌互相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②指名说一说本课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①自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提示:

a.课文从哪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具体说说每一方面的内容,可用结构图表示。

b.作者为了说明鲸的某一特点,用了怎样的方法,用什么好处?

鲸的特点:形体大:两千──十六万公斤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种类: 须鲸、齿鲸

生活习性: 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②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和小组同学交流。

③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探讨一:鲸的形体很大

a.从哪里可以看出鲸的大?

b.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说明鲸的形体很大?有什么好处?

用了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c.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探讨二:鲸为什么不是鱼

a.鲸是哺乳动物

b.为什么形体像鱼?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c.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d.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了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e.课件出示鲸进化过程示意图,让学生看图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f.联系上下文还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用腮呼吸、胎生、用母乳喂养。

探讨三:鲸的种类与食物

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齿鲸:大鱼和海兽

须鲸:虾和小鱼 一顿两千公斤

须鲸、齿鲸的区别(课件出示)

探讨四:鲸的生活习性

a.文章中介绍了鲸的那些生活习性?

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b.请你用不同的形式向大家介绍。

呼吸出的水珠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

看课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鲸睡觉的方式也可以用图画表示

c.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

数字法、举例法、对比法。

d.再读课文。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你还知道鲸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大家

回顾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背下来。

②自己整理笔记。

③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鲸》教学反思

这一教学片断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施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一、凸现鲜明形象,促进学生自悟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学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教学中我变以理性认知为主为以感性体验为主,采用一些必要的的中介手段凸现事物的形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了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使他们实实在在夺领悟到鲸呼吸的特点。如演一演:以手掌为鲸,加之语言的描述,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使学生获得了真切的体验。又如画一画:动手画一画不同种类的鲸喷气形成的不同水柱,变“话”为“画”,再以自己语言进行介绍,又变“画”为“话”,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鲸呼吸的特征。再如比一比:巧妙引导学生将花园里的喷泉与鲸喷气形成的水柱进行比较,使事物的形象更鲜明,本质更突出。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

二、落实自主阅读,促进学生自得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不同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行为,而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小学生的“选择性”,教学中,我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如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生活习性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为什么?内容提要的自我选择:读读课文,说说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方法的自我选择:用你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和介绍鲸某一方面的特点。伙伴的自我选择: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练习的自我选择:自己确定画某类的一头大鲸或小鲸。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现。

篇13:上教版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

3、培养学生审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教具准备:

《月光曲》磁带

教学方法:

阅读欣赏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件,营造氛围

1、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字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3、听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为她再弹一曲呢?

2、课文的哪一个地方是直接描述创作《月光曲》的?

三、体会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动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弹醉

4、读写抒真情

四、拓展训练

想象背诵段落的景象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所见(谈话)事物联想

月光曲

所闻(时虚结合)大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人物的情感的变化人主线

二、指导朗读

1、月亮升起一节读缓慢

2、大海汹涌要读急

3、陶醉时要读轻柔而慢

三、迁移练习巩固

1、知道“券”读quan而不能读juan,盲和琴字不要多写一点

2、形近字组词

茅——矛恬——刮缕——楼

3、背诵课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赏贝多芬的曲子

四、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纯熟盲姑娘

月光曲入场卷陌生

陶醉记录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活动1》

《鲸》语文教案

《牛顿在暴风雨中》教学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猫》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册下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校园里的画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鲸》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鲸》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鲸》教案(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教案:鲸教学设计2023-02-18

爱为快乐之源--《灰雀》说课材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4-10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设计2023-01-03

《走进纽约》说课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2022-12-14

小学四年级英语Unit 2 My schoolbag第二课时教案2022-11-26

松鼠的一家优秀作文2022-11-24

《鲸》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023-05-23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022-09-04

人教版相交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2023-09-30

四年级人教版美术全册教学设计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