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15篇)由网友“xiao88yue”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篇1: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侯小青 四川省宣汉县教师进修学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这个民间故事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赞颂了牛郎、织女的美好情感,鞭挞了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述《牛郎织女》(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第26课《牛郎织女》(一),知道了这一课是以牛郎的童年、成人、结为夫妻为线索写的。大家可能很想知道他们结婚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7课《牛郎织女》(二)[板书课题:27 牛郎织女(二)]
二、齐读课文,思考变化:
1、师:带着这个问题,师生共同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语气,读出感情。
2、师: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主要是以谁为线索写的?
生:织女。
(板书:织女)
3、师:那么他们结婚后首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生:首先是他们婚后生活挺美满。
(板书:婚后生活 挺美满)
师:“挺”是什么意思?
生:很。
②师:是从哪几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生:(从)第1、2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要求学生必须把话说完整。)
③师:齐读第1、2自然段。
④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或: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
生:怎样“美满”(或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美满”?)
生讨论:(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讨论。)
生归纳:从五个“喜欢”,可以看得出牛郎织女结婚后生活美满,这五个“喜欢”具体是:
a、喜欢人间的生活;b、跟爸爸一块儿干活,她也喜欢;c、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d、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e、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⑤师:比赛读这五个“喜欢”,赛一赛谁能读出“美满”。
可以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或指名读等。
⑥师:读得真好!这美满的生活是人间生活,是自由的生活,那么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
生:“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以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⑦师:所以……
生:所以织女有时也发愁?
⑧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发什么愁?
生:(愁的是)怕失去自由的人间生活。
4、师:接着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生: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他们被无情地分开。
(板书:被王母娘娘抓走 无情分开)
②师:从哪几自然段可以看出?
生:第3--6自然段。
③师: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或与同桌一起读,比一比,看谁能读出王母娘娘的这种无情。
④师:绝大多数同学真的读出了这种无情,真了不起!那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或: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
⑤生:织女为什么被抓走?
生计论:
生归纳:织女被抓走的原因有:a、王母娘娘为门风。b、为她的尊严。c、为发誓把织女捉回来。d、给织女顶厉害的惩罚。
⑥师:怎么理解“王母娘娘”、“门风”和“顶厉害”的“顶”的意思?
生1:王母娘娘: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生2:门风:家规。
生3:顶:最。
⑦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怎样抓走?
生计论:
生归纳:a、(王母娘娘)她亲自到牛郎家里。b、她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c、王母娘娘狠狠地一推,孩子跌倒了。d、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到了天上)。
⑧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如果学生提不出,老师可以提示:面对这种情况,牛郎会干些什么或怎么做?)
生讨论:
生1:归纳:他赶紧披上牛皮……飞起来了,到了天上。
生2:这是第5、6自然段的内容。
师:默读第5、6自然段。
⑨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牛郎怎么可能会“飞”?
生2:因为牛说:“我死了以后,你可以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见特别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这对你会有帮助。”
师: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是神话故事。
生3:牛郎、织女虽然都到了天上,但却被天河分开了。
5、师:最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生:织女抗争,喜鹊搭桥让他们七月七日会面。
(板书:抗争 鹊桥会面)
②师:从哪几自然段可以看出?
生:第7--8自然段。
③师:自由读这一部分。
④师:结合课文,观看插图,展开想象。
三、归纳思路,复述课文:
1、归纳思路。
①生1:课文的思路是:织女的婚后生活--被王母娘娘抓走--抗争。
②生2:按照老师的板书思路,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课文复述,字数不超过100字。
③人人自由复述课文。
④全班学生一起复述课文。
2、将第26、27课合起来,复述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
①生1:将第26、27课合起来,复述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
②生2:人人自由复述第26、27课。
③全班学生一起复述这个完整的故事。
四、谈体会:(以阅读提示中问题谈)
师:谈体会,可以谈寄托了人民群众怎样的理想?也可以谈赞颂了什么?鞭挞了什么?
①分小组讨论。
②推荐几个代表发言。
③选一两名学生全班交流。
五、课后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些民间故事读一读。
附板书:
婚后生活 挺美满
织女 被王母娘娘抓走 无情分开
抗争 鹊桥会面
作者邮箱: hugekey@126.com
[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湖北省宜昌市铁路坝小学朱文军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把词语填在适当的句子中。
4、引导学生产生写话的欲望,鼓励学生写真心话。
5、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观察、调查或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一)
1、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反复读生字,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小泡中的话,小组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交流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5、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一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呀!”乌鸦说“小芽上长蚜虫呢!”
(二)看看说说
学生自己观察,指名说反义词。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自己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读准字音)
2、各自选择词语造句,全班交流。
(二)我会选
1、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
2、自己选词填空,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交流检查
(三)我会写
1激趣谈话:(1)你有什么高兴的事,想告诉大家吗?(2)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吃的食物吗?(3)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游戏吗?这个游戏是怎样玩的?(4)你最喜欢去的是什么地方,你看见了什么?(5)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长得什么样?……
2、指名说话,老师相机指导。
3、同座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
4、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
5、学生写话,教师巡视,帮助写话有困难的同学完成写话。
(四)我会读
1、学生小声读故事。
2、同座互读,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
3、全班交流。
4、你认为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课前准备
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分头搜集动物、植物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等)。
学生自由准备讲稿。
二、有趣的动物、植物
1 、激趣谈话:课余时间大家通过观察、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了许多动植物方面的知识。今天就请大家介绍有趣的动物、植物。
2、示范引导:位于宜昌市夷陵区的中华鲟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一家保护中华鲟的专业科研机构,有许多同学到那里参观过。今天我们就请中华鲟做一个自我介绍。
我叫中华鲟,被人们称为水中大熊猫、活化石。我是江海洄游性鱼类,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一般可以活30余年。我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酷似披甲武士,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一张大嘴又尖又长,身上有五行银白色的菱形骨板,背部一行,身体两侧和腹部两行。
3、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练习讲解,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4、各组推选最佳解说员在全班进行交流。
展示台
(一)日记
将自己的日记本,或打印成册的日记在班级、年级进行展示。
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篇读给大家听一听。
(二)中华鲟等资料
收集到中华鲟研究所参观的照片及其他资料、图片进行展示。
(三)到市内鸟语林、爬行动物展览馆、动物园、植物园等地参观,并收集相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作者邮箱: tlbxxzwj@126.com
[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人教版84年版的一年级语文教材(txt0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语文第一册
六年制小学课本 语文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11月第一版
(汉语拼音课文略)
看图识字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人 口 漱口 手 洗手 上 上面 中 中间 下 下面日 太阳 月 月亮 水 河水 火 火把 山 高山 石 石头 田 水田 土 泥土木 木头 禾 禾苗 米 大米 竹 竹子 刀 大刀 弓 弓剑 车 汽车 舟 小舟前 前边是鹿 后 后边是熊猫 左 左边是羊 右 右边是马耳 耳朵 目 眼睛 舌 舌头 牙 牙齿 头 抬头 足 踢足球 坐 坐下 立 立正 走 走路 尺 一尺 寸 十寸 元 角 分一元十角 一角十分大 小 多 少 斤 两 马 牛 羊 毛 皮 虫 鸟 鱼 爪子 尾巴 开门 关门 出入 来去方向 东南西北 白天 黑夜 云电风雨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爸爸 妈妈
练习
鸡的嘴尖尖的 鸭的嘴扁扁的 兔子的尾巴短短的 猫的眼睛圆圆的 大象的鼻子长长的长颈鹿的脖子长长的
虫子 小鱼 小鸟 山羊 母牛小刀 尺子 电门 羊毛 牛皮 白云 北风 小雨 天上 月儿 二斤七两 三角九分 一天一夜
天上有云,鸟。地上有人,牛,羊,马。水里有鱼,石。
第一课
人民大会堂 全国人民热爱共产党
第二课
北京 天安门 五星红旗 我爱北京 我爱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课
学校 老师 同学 老师关心我们 我们爱老师
第四课
读书 写字 做数学题 一边读 一边想 一边写
第五课
洒水 扫地 你洒水 我扫地 我们把教室扫得干干净净
第六课
红灯 绿灯 人行横道过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
第七课
大桥 汽车 火车 轮船 江上有一座大桥。汽车火车在桥上跑。轮船从桥下过。
第八课
电灯 电话 电扇 电车 有了电,多方便。电的用处说不完。
第九课
水稻 棉花 花生 金黄的稻子望不到边。雪白的棉花堆成山。
第十课
鸡 鸭 鹅 这边少,那边多。这边只有几只鸡,那边鸭多鹅也多。
第十一课
太阳 地球 月亮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第十二课
飞机 蜻蜓 这是什么?这是蜻蜓。那是什么?那是飞机。飞机飞得又高又快。蜻蜓飞得又低又慢。
第十三课
秋天
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
第十四课
小 小 的 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第十五课
种 鱼
农民把玉米种到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农民把花生种到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花生。小猫看见了,把小鱼种到地里。它想收很多小鱼呢!
第十六课
小 山 羊
小山羊和小鸡做朋友。小鸡请小山羊吃小虫。小山羊说:“谢谢
你!我不吃小虫。”
小山羊和小猫做朋友。小猫请小山羊吃鱼。小山羊说:“谢谢你!
我不吃鱼。”
小山羊和小狗做朋友。小狗请小山羊吃骨头。小山羊说:“谢谢
你!我不吃骨头。”
小山羊和小牛做朋友。小牛请小山羊吃青草。小山羊说:“谢谢你
!”小山羊和小牛一同吃青草。
第十七课
天 天 做 早 操
天亮了,公鸡叫,早上空气多么好。小学生,上学校,排起队来做早操。伸伸手,弯弯腰,天天做操身体好。
第十八课
过桥
雷锋小时候上学,要走过一座小桥。有一天下大雨,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雷锋说:“来,我背你们过桥。”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放学的时候,他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第十九课
皮 球 浮 上 来 了
几个孩子在大树下拍皮球。皮球一跳,跳到树洞里。树洞很深,皮球拿不出来了。有个孩子用盆打来水,把水灌到树洞里。水灌满了,皮球浮上来了。
第二十课
小 猫 钓 鱼
老猫和小猫一块儿在河边钓鱼。
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就去捉蜻蜓。蜻蜓飞走了,小猫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来。小猫一看,老猫钓着了一条大鱼。
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又去捉蝴蝶。蝴蝶飞走了,小猫又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来。小猫一看,老猫又钓着了一条大鱼。
小猫说:“真气人,我怎么一条小鱼也钓不着?”
老猫看了看小猫,说:“钓鱼就钓鱼,不要这么三心二意的。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能钓着鱼呢?”
小猫听了老猫的话,就一心一意地钓鱼。
蜻蜓又飞来了,蝴蝶又飞来了,小猫就象没看见一样。不大一会儿,小猫也钓着了一条大鱼。
第二十一课
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第二十二课
孔 融 让 梨
从前有个小孩儿,叫孔融。他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和哥哥一块儿吃梨。孔融拿了一个小梨。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应该吃小的。”
第二十三课
扫雪
下了一夜大雪。地上白了,树上白了,房子上也白了。 太
阳出来了,照在雪上,亮得很。
天多冷啊!我们都不怕冷,很早就起来了。我们看见大人在路上扫
雪,有的把雪堆到树底下。我们也去帮忙。大家扫的很快,扫的很干净。
一会儿,雪扫完了。我们唱着歌儿上学去。
第二十四课
小 公 鸡 和 小 鸭 子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它们走进草堆里。小公鸡找到许多虫子,吃得很欢。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叫。小公鸡看见了,一捉到虫子就叫小鸭子来吃。
它们走到小河边。小鸭子说:“ 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小公鸡说:“ 我也去。”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下去会淹死的!”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下了水。
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喊救命。它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小公鸡上了岸,笑着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
练习
北风吹来,雪花飘飘。一片一片,好象鹅毛。飘来飘去,地上白了。
身 身体 爸爸的身体很好。时 时候 你什么时候回家?起 一起 曲为民和我一起唱歌。洞 山洞 这个山洞有多深?
汉字输入:天一(六岁)
回目录
回首页
[人教版84年版的一年级语文教材(txt0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4: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积累运用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二
教学目标
1、背诵“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2、阅读短文,体会到蜜蜂是一种卓越的创造,从中受到启发。
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练习写一个你敬佩的人,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读读背背”中谚语的幻灯。
教学时间: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⒇
(读读背背)
一、“读读背背“。
1、谈话激趣。阅读格言可以使我们丰富知识,明白道理;写作时恰当地使用当地使用的格言,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有说服力。下面我们来积累一些格言,好吗?
2、自由试读。
3、指明读,全体齐读。
4、谁能说说对格言的理解。(指名说,同学或老师补充。)
5、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二、完成“阅读“
1、自渎短文,思考:
(1) 为什么说蜜蜂酿蜜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2) 从蜜蜂的过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集体交流。
(1) 蜜蜂酿蜜是卓越创造的原因有:博采,即广泛地吸收,来源丰富;提炼,即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加工,即把自己搜集来的东西重新酿造。
(2) 受到的启发。学生可结合读书、习作、生活实际等情况来谈。
3、你认为短文中的哪个句子含义深刻,应该怎么理解?
[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2、把读《蜜蜂的赞美。后受到的启发写下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积累运用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5: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积累运用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积累应用一
读读背背
教学要求
1、读、背名句。
2、学会阅读短文。
3、进行口语交际。
4、练习写风景作文。
重难点、关键
1、学会阅读短文。
2、练习写风景作文。
课时划分:5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⑻
一、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写景的文章与诗歌,作者优美的语言你们记住了多少,背一背。
二、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些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1、出示幻灯片:(写有对联)
(1) 范读,指读、齐读。
(2) 自由读,想想没句的意思。
(3) 小组交流意思。
(4) 全班交流。
2、引导读、背。
(!)出示前半句引背。
(2)要求学会运用。
三、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查字典扫清生字)
2、出示阅读要求。
(1) 说说大理云塔的样子。
(2) 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完成阅读要求。
(1) 看图,用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明白的词语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向同学请教。
(2) 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大理三塔是什么样子的?
(3) 交流,每组可以推荐一位同学介绍,也可以请三位同学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座塔。其他同学同学可以补充、平议。
(4) 有兴起的同学把你喜欢的部分被下来。自由练习后背诵给全班听。
[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积累运用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6: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口语交际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21)
(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
1、启发谈话(略)
2、说自己的梦。(教师参与说)
3、评议。
(1) 谁想把自己做过的梦说给大家听?
(2) 你们认为他说得怎样?做到说清楚、讲具体了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梦还要做到吐真情。)
(3) 再找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梦。
二、畅谈理想。
1、启发谈话。
2、同学们坐稳了,让我们乘着时间飞船,穿越时空隧道,走向未来。弹指一挥间,很快过去了,这时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
3、畅谈未来。(小组内谈)
4、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5、小结: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应该怎样做?
[意图:通过学生畅谈未来,创造了交际情景,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展示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布置作业。
四、把自己的梦或梦想说给爸爸妈妈听。
[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口语交际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7: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口语交际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⑼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家乡的风景或有关资料,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2、在做小导游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说话顺序、说出事物特点的能力。作到:说话时大大方方,有礼貌;听话时要认真,有不懂的问题提问。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回忆电视上导游员是怎样导游的。
教师准备:
有关家乡风景的图片。
一、搜集资料。
课前搜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小组交流,丰富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1、教师导语
2、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投影出示要求)
3、交流,弄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适时板书:
导游员要注意以下方面:
(1) 大大方方,用普通话。
(2) 按照游览的顺序,把风景或名胜讲清楚,最好能讲出风景、名胜的特点。
(3) 讲出你对家乡的热爱、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感情。
(4) 耐心解答听者的提问。
听的同学认真听,可以随时想导游员提问。
三、介绍风景,抓住特点。
1、小组内介绍:向游人介绍家乡的什么风景、名胜。注意说出风景名胜的特点,可以把你收集的有关图片、展示给大家看;大家仔细听,看看有有介绍出这个风景、名胜的特点。
2、全班交流:推荐一到两名同学做:小小导游员进行介绍,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介绍完后,教师引导同学平价:游客和导游员分别做得怎么样?
3、情景模拟:自由选择喜欢的景点,选择喜欢的导游员,组成旅游团,进行“导游”。
[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口语交际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8: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习作指导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四课时
(习作指导)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个打千世界里,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在这些人中,有你的亲人、老师、同学,有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你认为谁最值得尊敬、佩服,为什么让你尊敬、佩服?想把他的事迹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
二、交流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最尊敬或佩服的一个人的事件。
过渡谈话: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这么多可歌可泣的人。其他同学肯定还想说,我们就自由组成小组相互介绍一下好吗?
2、小组相互交流。
谁能用最简练的一两句话说出敬佩的原因?
3、学生随谈教师随把这些话写在黑板上(可起提示作用)。
4、教师也可以谈最喜欢的人的事迹。
四、拟作。
过渡谈话:你对心目中这位了不起的人物这么尊敬、佩服,想不想把他写下来?
1、出示习作要求,学生读要求。
(1) 从身边选择一个最尊敬、佩服的人写下来,要用一两件事写出自己尊敬或佩服的原因。
(2) 要把内容写具体。
教师启发谈话:现在就请你起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相信你一定能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写具体,使别人读了也深受感动。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意图:在写作方法上不做过多的指导,目的在于让学生自由表达,倾吐真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习作指导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9: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习作指导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次作文指导(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习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生准备:观察校园的一处景物。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谈话导入。(略)
2、出示习作要求,读要求。
3、交流。共同梳理出以下要求:
(1) 写校园的一处景物。
(2) 在仔细观察的经常上,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3) 把内容写具体。
(4) 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另外:也可以写其他的景物。
二、选定景物,指导观察。
1、你打算写学校的哪一处景物?说说这处景物,大家按习作要求点评。
2、怎样才能按顺序、说具体?让我们一起再去校园进一步观察。
3、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1) 准备写同一景物的同学组成一组,按照一定的顺序再观察。每组可以选一名小指导员,带领大家按照顺序观察;其他同学可以把观察到的讲给大家听,并做好记录。
(2) 教师到各组引导按顺序观察、观察具体,而且还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景物能让你想象到什么?
三、再次交流,完成初稿。
(1) 组交流:结合观察记录,把你准备描写的校园景物讲给小组同学听,讲的时候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讲具体些,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2) 怎么说就怎么写,完成初稿。(如果不想写校园的景物,可以写其他的景物。)教师巡视,确定修改例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习作指导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第一次作文讲评(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作文评改与讲评⒀
自读自改
应用学过的方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一、小组评议
一人小组按作文要求,逐篇评价和修改未成行的作文。
二、全班交流
1、师生共同拟定评价最佳作文的标准:取题贴切、语句通顺、抓住特点、想象合理、按一定顺序来写。
2、各小组推选优胜者参评,全班进行评议。
教师讲评
一、教师总结本次作文的情况
优点:
作文中多数同学能按作文要求--写校园的一角或某一处的景物,能知道抓住 代表景物特点的东西做具体描写,同时加上合理的想象,融进人物的感情。
不足之处:
几个同学写成了游记或参观记作文没有侧重点,平铺直叙的同学虽然符号作文要求写某一处,但没能写清楚特点,没有表达自己的感情或没有想象,作文干巴巴。
二、读优秀佳作
1、表扬写得好的作文:石律、田冲、石文磊、张菁、杨文惠、潘正虎、刘馨、杨淳、杨佳佳。
2、选有代表性的两篇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作文中优点与不足,再完善。
三、修改病文
选两篇有毛病的作文读给大家听,大家进行评议,找出毛病所在,然后说说应该怎样修改好。
四、二次作文
1、再次读自己的作文,认真看老师的评语,想想怎样修改。
2、同桌或小组交流修改后的作文,互相帮助修改。
3、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第一次作文讲评(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长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长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山阳县南宽坪镇中心学校 毛家美
教材依据: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长征》。
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共四句,第一句与后四句是概述与分述的关系。
编者意图,一是让学生把心放进文章去认真阅读,用心体会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文本,领悟长征的艰难,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
设计理念:
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阅读感知文本至关重要。本课时,依据阅读的重要性来进行教学设计,先让学生自读文本感知律诗大意,了解长征中艰难险阻,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让学生细读、品读、精读文本、学词、学句,感悟长征的伟大,感悟红军战士的英勇豪迈,感知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了解长征中艰难险阻,感受红军战士的大无畏和英勇豪迈。
2、知识目标:在阅读中学词学句,体会诗中情感。
3、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律诗,在阅读中悟情悟感。
教学重点:
阅读律诗,体会长征艰难,感悟红军战士大无畏与英勇豪迈。
教学难点:
阅读律诗,学词学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从中受到教育。
教法选择:
1、阅读感知、理解律诗。
2、阅读感悟,互动交流对文本的感悟。
学法指导:
1、阅读文本法。初读、细读、精读、品读。
2、合作、互动学习律诗。
教学准备:
幻灯片若干张
1、《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金色的鱼钩》相关幻灯片。
2、五岭山、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相关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学生讲述长征小故事而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长征吗?长征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知道的长征小故事。
生:《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金色的鱼钩》等。
﹙学生讲大意,师放相关幻灯片。﹚
师:大家对长征知道很多,今天,我们在学习毛泽东主席在长征胜利后写的一首诗,感受红军战士的大无畏和英勇气概。﹙板题:长征﹚
二、初读文本,感知律诗大意。
1、学生自读文本作感知批注。
2、分小组阅读,互动、交流、整理批注。
3、教师抽读,交流对文本大意的感知,教师启发、指导、帮助学生感知交流文本大意:
生1:红军经历了许多艰难的山山水水,但红军战士却看作是很平常的事,他们真勇敢,我真佩服。
生2:蜿蜒盘旋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得细小的波浪。﹙师放五岭山幻灯片﹚
生3:高大雄伟的乌蒙山,就像红脚下滚动的泥丸。﹙师放乌蒙山幻灯片﹚
生4:渡过悬崖峭壁的金沙江,红军心中欢快异常。﹙师放金沙江幻灯片﹚师同上放大渡河、岷山幻灯片,引导学生交流、感知文本大意与情感。
三、品读律诗,学词句,体会律诗情感。
1、引导学生用情感品读律诗,品读押韵。
难 闲 丸 暖 寒 颜 ﹙韵脚为an ﹚
2、引导学生用感情品读律诗,体会关键词语含义:
只等闲:看作很平常的事。
逶迤:蜿蜒盘旋
磅礴:气势雄伟
暖:欢快的心情
寒:令人心寒
开颜:张开笑脸
3、品读词句,领悟情感
引导学生用感情反复品读,在感情阅读中体会领悟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勇气概。
三、品读拓展
师:长征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奇迹,读了本诗,你们有何感想呢?请同学们再精读律诗,用心去体会长征意义,作为今天的我们,你感想如何呢?
学生读诗,批注自我感悟,抽1-2名学生交流。
﹙围绕:学习红军长征大无畏精神,珍惜今天新福生活,努力学习,顽强拼搏。﹚
五、小结课时内容。
师生互动小结
六、作业:
学习了长征一文,谈谈自己对长征的感想。
板书设计:
11 长征
山水 艰险 红军战士
五岭山 蜿蜒盘旋 细浪 等闲视之
乌蒙山 气势雄伟 泥丸 大无畏
金沙江 悬崖峭壁 欢快 英勇气概
大渡河 水流湍急 悲壮 革命乐观主义
岷山 千里积雪 开颜
教学反思:
1、体现了一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
2、体现了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教学方法。
3、突出了课时重点,突破了课时难点
4、基本体现了三位教学目标
5、幻灯片设计部具有动画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长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小学语文拼音PPT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师:小朋友们,从今天起呀,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国(手指ppt),想不想跟我一起进去瞧一瞧?
生:想!(切)
师:请看!进入拼音王国以后呀,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幅情景。这边的天特别的蓝,这儿的水特别的清,这里的草特别的绿。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儿,她在干什么呢?
生:唱歌!
师:谁也来了?
生:大公鸡
师:哦。。。大公鸡站在山坡上,也在练习着唱歌。再看看,静静的小河里边儿,悄悄的又来了谁?
生:大白鹅
师:哦。。大白鹅也被歌声吸引了过来。小朋友,你们知道小女孩唱的是什么吗?
生:不知道(切)
师:她呀,在练嗓子呢!小女孩aaaaaaaaa她这样在练,于是我们就有了a这个字母(拿出卡片a)。大家看,a的字母形状特别像小女孩的什么?
生:脑袋和小辫子
师:你的眼睛真雪亮!(切)好的,大家一起大声的把这个字母读出来,跟我读,a
生:a
师: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
生: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切)
学生练习,老师范读;同桌对读;开火车读;男女赛读。。
师:大家快看,大公鸡也在唱歌。
000一串音发出来,我们看到了,这是汉语拼音字母 O(贴卡片)。大家看看,O像什么?
生:红红的太阳
师:你真会发现。大家跟我读,O
生:O
师: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打鸣OOO
生: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打鸣OOO
师:我们回到屏幕再继续看。(切)大白鹅静静地游过来,你看到什么了?
生:倒影
师:ei。。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第三个字母e。你们看到了吧,e这个字母很像大白鹅在水中的倒影。那么倒影拖出来的字母形状和大白鹅的鹅,我们就得到了e。(切)跟我读,e
生:e
师: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生: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切)
师:啊~,你看,美丽的景色,给了我们美好的享受,同时呢,我们还有那么多知识在学习,多好哇!你记住这三个字母了吗?
生:记住了。
师:,孩子们,进入拼音王国以后呀,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生活中就存在着汉语拼音呢。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都见到了哪些事物是这三个常见的拼音呢,好不好?
生:好!
蓝猫的想象
[小学语文拼音PPT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3:人教版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了逐步放手培养阅读能力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每组教材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组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配合本组专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教学本课前,教师可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本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窃读的滋味虽是苦乐交织,忧喜并存,但乐大于苦,喜大于惧,知识和智慧的丰收弥补了身体的劳累。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有哪些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个书目;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为后面“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所以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本文是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在反复自读把握主要内容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模拟采访。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
《走遍天下书为侣》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是本文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初读全文,重点交流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作者走遍天下以书为侣的理由和方法。然后再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还可提出不懂的问题。(2)“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一观点,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3)反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我的“长生果”》本文为略读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再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体会。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适当迁移运用。《口语交际 习作一》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角度: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全班学生共同交流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后,商量一下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能够使用大多数同学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的资料,就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还可先让学生对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加以整理,根据自己在课外学习的收获选择一个角度,然后再请选同一个角度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说互评,互相启发。教师也可参与其中,了解学生在课外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情况。然后选有代表性的在班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议。最后,在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下来。《回顾 拓展一》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就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启示。在交流和对比中,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教师可组织学生从课内学习和课外综合性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可先在小组内,就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然后就课外的综合性学习,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还可以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最后,教师再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第二组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古诗三首》学生应该是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当然,也可以按顺序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要有导有放,以第一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三首诗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梅花魂》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初步的、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恋祖国的感情”这个问题,深入读书,交流讨论。在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好有关的段落。在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语句中,就可以对怎样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所领悟。
《桂花雨》教学过程可以安排如下。首先,通过自读自悟,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然后,再读课文,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进行适当点拨。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从“我”对有关桂花的童年小事的回忆及母亲的话里表达出来的。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读出摇花带给作者的快乐,以及无穷的回味。《小桥流水人家》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结合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思考。在交流中,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思考“那段日子,是什么样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想象作者家乡景色的美好,人们生活的惬意。《口语交际习作二》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策划一次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论,商量出一个结果。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乡情的诗词、歌曲、文章等,一是加深对课文内涵的体会,二是为这次活动做准备。策划这次活动,学生重点讨论的问题是活动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回顾 拓展二》教学交流平台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方法。交流的时候,除了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联系读过的其他诗文,这样话题会更展开一点。交流时,可以一边谈表达方法,一边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这样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会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当然,这个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来灵活安排。比如,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初步交流一篇课文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课文都学完之后,整体交流几篇课文分别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为学生习作奠定基础;在学生写完了习作后,安排交流习作中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
第三组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在科学课教师的帮助下,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如,一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就推荐优秀科普著作,引导学生阅读,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深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鲸》要重视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补充介绍一些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之后出示一些随文练笔作业,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松鼠》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新型玻璃》教学本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新型玻璃的资料,观察现实生活中新型玻璃的广泛应用,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伊始,教师可先告知学生这堂课将要召开新型玻璃展销会,前提是要学好《新型玻璃》这篇课文。在学生熟读精思,基本消化了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后,便可组织召开“新型玻璃展销会”。《假如沒有灰尘》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理清线索、理解内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
《口语交际习作》这次习作是围绕本组专题设计的,在阅读了四篇说明文之后,让学生也来练习写一写说明文,旨在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第四组
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学生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学生能读;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生活,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本组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真诚、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
《钓鱼的启示》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从中得到启示,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在落实这一单元重点时,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应基于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切实受到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篇章。《落花生》深入学习时,重点应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特点。《珍珠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感情。学完全文,建议回读文前的“学习提示”,落实提示中提出的“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以加深对课文重点句的理解和认同。
《口语交际习作》在这次“口语交际”及“习作”中,编者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了说话和习作的思路:可以是一件小事,也可以从一条警句格言、一幅漫画说起、写起。为了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有话好写,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建议:(1)将“回顾拓展四”提到“口语交际”和“习作”前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更好联系本单元内容,进一步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警句格言做参考;(2)可预先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有意义的名言和有趣的漫画,以进一步丰富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回顾 拓展》这一板块的教学可参考以下步骤进行。(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要内容和所得到的启示。(2)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3)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4)拓展。说说学了本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
第五组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每个板块后面有一些要求认读的字,第一个板块后有10个字,第二个板块后有13个字。让学生结合阅读学会认读,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集中认读。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2)举行猜字谜游戏;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3)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4)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实施要点:
1.制订活动计划。为了让活动有序开展,需要制订活动计划,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教师要对怎样制订活动计划加以指导。一般来说,活动计划分标题、正文两部分。标题要写清什么单位、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正文要写清“什么时间”、“做什么”(目标、任务)、“做到什么程度”(要求)和“怎样做”(措施办法),以及“由谁做”(参加人员和分工),也可以把要做的事逐项列出,看起来有条不紊。末尾写上制订计划的日期。
2.猜字谜是学生喜爱的游戏。开展这项活动重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所以,要鼓励学生把活动设计得有趣味,吸引同学。对猜出来的字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注重思考的过程。有时还需要教师举例说明思考的方法。在自编字谜时,鼓励学生一字多编,活跃思维。
3.谐音的表现形式很多,歇后语是比较常见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工具书、网络等去搜集。有些笑话比较低俗,学生搜集之后需要加以选择,避免把低俗的笑话向全班介绍。
4.《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两篇短文可以让学生略读。《仓颉造字》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做两件事:一是谈谈没有文字的不便,鼓励学生想象“结绳记事”、“物语”的好处和问题,体会文字发明的重要性;二是讲讲仓颉造字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开展这项活动,要尽量利用两则“阅读材料”。
6.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这项内容可以开展以下活动:(1)阅读《一点值万金》,再交流自己的感受。(2)搜集有关写错别字闹出的笑话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3)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等用字情况;检查电视字幕用字不规范的情况。
7.汉字书法欣赏。这项活动可以从阅读课本开始:先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然后拓展到课外,搜集碑帖,参观书法展览,访问当地有书法特长的人,举办小型书法展览等。
8.习作。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把活动的收获用笔写下来。
9.汇报、交流和总结。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结束之前,要进行汇报、交流和总结。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教材中提示的有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此外还可以开展“汉字知识竞赛”。
10.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既评价个人,也评价小组,关注个人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 度。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
第六组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地震中的父与子》深入阅读时,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还要抓住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慈母情深》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勾画出描写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先让学生练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将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引导学生精读。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家长对自己的鼓励和批评,在自己的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会看病》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然后交流。体会母亲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重要的手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应穿插在学生交流感悟体验之中。《口语交际习作》先通过出示三则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口语交际”的另一个话题,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是前一个话题的拓展,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教学中,结合三个故事谈看法,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过程中,要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交流。同时,要注意搜集反馈信息。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都要加以引导。习作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选好写的内容,这是习作能否做到真实具体、言之有物的关键。第二是沟通要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
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这也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的具体体现。
第七组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不息。课文,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还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圆明园的毁灭》介绍“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探究要有个主题,可找出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教学“毁灭”这一自然段,要利用好课后思考题。可采用换词、删词法。《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时,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拨,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图文结合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的小标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到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等。
《难忘的一课》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中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做到披文入情,入境动情。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内容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口语交际习作》本次口语交际是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公开演说能力,是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要从小培养。但小学生演讲,主要是一项口语交际的练习,因此要求不要过高,能围绕一个主要意思作一两分钟的发言,语言比较流畅,态度比较大方,感情比较真挚即可。本次习作是学写读后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时,可以参照下列步骤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第一步:让学生阅读提示,了解什么是读后感及写读后感的作用。第二步:赏析范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读后感的写法。第三步:明确要求,开启思路。本次习作主要是围绕本单元课文或同专题文章写读后感,把习作与单元专题结合起来,把写读后感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第四步:引导学生自改互评,教师及时批阅反馈。
第八组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更要注重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七律 长征》本课教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简要介绍长征,如,时间,经历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战斗等。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老师作必要的补充。(2)初读全诗,交流阅读收获。初读时要尽可能地多读几遍,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质疑,可以是点滴的体会,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3)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弄清每句诗的意思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影 视资料),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不要仅仅就字就词孤立地分析讲解。(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的战斗豪情。(5)拓展延伸,读读所搜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开国大典》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帮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感情呢?一是要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是要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三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世界和超人的博大胸怀,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让学生交流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联系、调动学生的家庭亲情指导学生去感受。本课教学要以读为主,读读、议议、读读,特别是学生交流了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后,要安排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毛主席在花山》本课的叙述通俗易懂,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可按照课文前面“导读”要求,安排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重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时,要注意不要脱离课文,要紧紧抓住那些细节描写,扣住具体的词、句来体会。《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前,要布置学生回顾观看(听过、阅读过)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片(故事)。可搜集相关资料制成卡片,如,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精彩情节。教学时,要对推荐者和听众提出明确要求:推荐者要讲清楚作品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精彩情节、观(读、听)后感想;听众听时要认真,抓住要点,有不清楚的地方可直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或谈自己的感想。可以先分组活动,然后在全班举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影视作品推介会”。推介会中,要充分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教师要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等方面加以指导,以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这次习作,安排了两个内容供学生选作:一是学习《开国大典》场景描写的方法,按时间顺序描写一个场景;二是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写场景。这对学生而言并不生疏。本次习作要求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这正是学生写场景的难点。指导时,要充分利用范文《开国大典》,可选择《开国大典》中的一个场景描写组织学生再阅读感悟,看看《开国大典》一文是如何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的。学生习作过程中,要体现先说后写的原则,学生说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生互评、互帮,或教师指导,让学生把选择的一个场景说具体,说清楚,说后即写。写梗概。过去训练不多,属新学内容。写梗概一般要经历如下过程:①熟悉文本(作品);②理清脉络,抓住重点;③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指导时,可先以学生熟悉的课文为例,写出梗概,给学生予以示范。再组织学生试写梗概,写后评议、修改、完善。由于是新学内容,不必要求过高。
1窃 读 记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第二单元
4.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
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 良好习惯.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
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
挂念.
1◆.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
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6 梅 花 魂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 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7桂 花 雨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N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
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
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
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8小桥流水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
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黧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赏评.
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
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9 鲸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一、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2、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 吞进 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 咬住 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10 松 鼠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资料.
2.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等,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11 新 型 玻 璃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及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的说明方法.
◆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 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
[人教版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则》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不亦乐乎] 愿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
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
1. 第一则:
(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 第二则:
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3. 第三则:
(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 第四则:
(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5.第六则:
(!)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
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6. 第六则、第七则:
(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第八则:
(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
“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8. 第九则:
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9. 第十则:
(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也可谈其消极成分,略。)
四、总结迁移
1.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 《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4. 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 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一、词语积累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
1.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
(二)通假字
[不]同“否”。
二、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三、内容点击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四、阅读探究
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4.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
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3. 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王戎识李”。
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5.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㈠ 王冕四岁作画; ㈡ 曹植七岁作诗;
㈢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㈣ 司马光砸缸。
《童趣》译文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张开眼睛对着太阳,清楚的看到细小的事物,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山市》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智子疑邻》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塞翁失马》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左恺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5:语文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入学教育
课 题: 我是小学生了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1.知道学校的名称和自己是一年级几班的学生。
2.初步学会大胆地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及自己的爱好。
3.初步学会向老师和同学讲讲自己想当怎样的小学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放大的课文图片(幻灯片、课件等)
课时分配: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 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今天早晨来上学,是自己来的,还是家长送来的?
2、 进一步导入: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可以说看见的人,也可以说看见的物,还可以说看见的事。)
二、仔细看图,指导观察。
1、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以联系实际说,也可以看图后比较说。)
2、 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什么?
3、 教师小结:小朋友来到学校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
三、说话演练,体会感情。
谈话:早晨,老师见到你们,说:“小朋友早!”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平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放学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找小朋友进行演练。)
四、教儿歌。
上学校
太阳公公起得早,
花儿点头对我笑。
背上我的小书包,
高高兴兴上学校。
课 题: 上课专心听 发言先举手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1.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初步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
2.懂得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
教学准备:放大的课文图片(幻灯片、课件等)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交流。
课时分配: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出示模型,导入活动
出示眼睛模型(或板画)。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处?解放军叔叔靠眼睛来保卫祖国,科学家靠眼睛来搞科学实验,工人叔叔靠眼睛来制造机器,农民伯伯用眼睛来播种、除草。我们小朋友要用眼睛来学本领。
二、激情明理导行
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的小朋友会用眼睛来学习,有的小朋友却不会用眼睛来学习。为什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1)游戏明理:“小小照相机”。
教师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一位同学用眼睛看老师,另一位背朝着老师,眼睛看不到老师。教师拿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我是小学生”。请这两位同学讲讲卡片上写了什么字。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位小朋友讲得出,另一位讲不出?
归纳:我们的眼睛就像一架小小的照相机,它能把看到的东西印在脑子里。因此上课要学会用眼睛,要把所学的知识一点一点拍下来印在脑子里,使脑子里的知识越积越多。
(2)怎样才算会用眼睛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老师讲话,眼睛看着老师;
老师写字,眼睛看着黑板;
同学们发言,眼睛看着同学;
读书时,眼睛看着课本。
(3)训练用眼“听”指挥。
教师用不同内容训练学生用眼,如老师讲话、同学发言、翻书朗读等。
出示儿歌,请学生跟着老师念:
眼睛眼睛很重要,学好本领少不了。
老师讲课看老师,同学发言看同学。
看图看书要仔细,边看边想动脑筋。
认认真真学本领,学会用眼顶要紧。
(4)出示耳朵模型(或板画)明理。
耳朵和眼睛是好朋友,眼睛是人体的照相机,耳朵就是人体的录音机,它能把听到的声音都录在脑子里,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用耳朵来学习。
(5)怎样才算会用耳朵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
边听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
(6)训练用耳听。
教师在教室的各个方位讲话,请学生听后回答讲了什么,看看学生是否听得清。(发言的学生要大声讲,讲清楚)
(7)发言先举手,声音要响亮。
①讨论:我们会用眼睛也会用耳朵,上课想发言应怎么做?
归纳:要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起立站正大声讲。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这是对老师、同学尊重和有礼貌的表现。
②示范举手。
小朋友写字、翻书用右手,举手应该用左手。左手臂肘抵课桌,左手举起,五指并拢,手放下时不发出声响。
③举手姿势训练,教师巡视,纠正动作。
④小试验明理。
教师请坐在前排、发言比较轻的学生讲一句话,请后排同学讲讲是否听清楚。
得出结论:上课时老师请你发言,就应当迅速起立,大声回答声音一定要响亮。
出示儿歌,请学生跟老师念:
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
一句一句讲,要讲普通话。
⑤发言训练
老师提简单的问题,请学生回答,进行评议。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上课怎样用眼睛、耳朵、嘴巴、脑子来学习,希望大家能按要求去做。我想我们一定能学好本领,成为一名爱学习的好学生。
四、巩固和延伸
1.教师可以把上课怎样用眼、用耳等儿歌分别写在大黑板的左(右)角,让学生在打预备铃时读读,以指导行动。
2.教师要及时表扬上课用眼和用耳的同学。
3.对举手的姿势和说话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在举手和让学生回答问题前都要及时提醒,没有做到的要重做,对说话声音轻的要强化训练,形成习惯。
课 题: 读写姿势要正确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道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才能保护视力,初步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初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放大的课文图片(幻灯片、课件等)
课时分配: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课堂常规训练。
上课儿歌:上课铃,叮当响,我们快步进课堂,不挤不碰不吵闹,静静坐在座位上。书本文具放整齐,等待老师把课上。
二、指导看第二幅图。
1、大家看,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观察画面,了解语文课。
师:你知道他们在上什么课?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他们呀,在上“语文课”,我们这一节上的是什么课?对,就是“语文课”。
师: 看图片,黑板上有几幅图呢?有什么?用上有……有……还有……
师:下面这两个字谁认识?谁能大声读给大家听?
师:这两张字卡上除了有字外,还有什么?(汉语 拼音)。汉语拼音有什么作用呢?当你不知道这个字的读音时,一看汉语拼音,就知道怎么读了。即使再难的字,也会读,你说它的作用大不大?语文课除了学汉语拼音、汉字外,还要学习有趣的课文、练习听话、说话,可有意思了。你们喜欢上语文课吗?
3、图上的同学是怎样听课的?
听课: 身坐直,脚放平。看前方,专心听。
三、课中休息。伸伸手,弯弯腰,抬抬头,就坐好。
四、训练举手、上下课师生问好。
举手:上课发言先举手,老师批准在张口。声言要响亮,态度要大方,吐字清楚受表扬。
上下课师生问好:上: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
下:起立,老师休息。同学们再见。
五、指导看第三幅图:
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图在怎样的看书呢?
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眼睛和书本保持1尺左右的距离。
坐姿儿歌:身坐直,脚放平,两手拿书向外倾。
第四幅图。谁在干什么呢?他是怎样写字的?
写字姿势:作业本放平,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
指导正确的执笔方法。
儿歌:写字时,身坐直,头要正,肩要平。眼离本子有一尺,手离笔尖有一寸,胸离桌边有一拳。
教学反思:
[语文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15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上册《狱中联欢》教学设计2023-04-30
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022-10-11
爱为快乐之源--《灰雀》说课材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4-10
《走遍天下书为侣》阅读理解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023-05-27
《海底世界》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04-30
《女娲造人》教学简案2023-04-15
七上语文书人教版猫教学设计2023-11-09
苏教版上册《fùxí》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10-14
人教版 下册 识字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11-29
口算除法教案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