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二单元教案(精选12篇)由网友“yule1054”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六年级数学二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六年级数学二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二单元教案(3)
第5课时教案执教人: ―― 学年 学 科 数学 年级 六 主备人 单位 湖屯镇中心小学 拟授课时间 第一学期第 周 姓名 孙刚 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练习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教学 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通过回忆,梳理知识。
师:前面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小组,利用分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帮他们解决了做信封袋的数学问题。你还记得用分数除以分数该怎样计算吗?(指名回答)
二、通过练习,适时拓展。
(一)基本练习。
1.计算:
4÷ = ÷3= 2÷ = ÷10= 12÷ = ÷ =
÷ = ÷7= ÷ =
= = =
= = =
2.填空:
(1)有10吨煤,若用一辆载重 吨的小车来运,至少要运( )次。
(2)有 吨煤,若用一辆 吨的小车来运,至少要运( )次。(3)一堆煤重 吨,12天烧完,每天烧( )吨,每天烧这堆煤的几分之几?( )
(4)一堆煤重 吨,8天烧完,每天烧( )吨,每天烧这堆煤的几分之几?( )
(5)小红小时走4千米,她每小时走( )千米,她走1千米平均用( )小时。
(6)如果a除以b等于5除以6,那么b就是a的( )
(7)把米长的电线平均剪成4段,求每段长是多少米的算式是( ),或是( )。
(二)提高练习。
1.列式计算。
(1)小明 小时走 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走1米用多少小时?
(2)小华 分钟行 千米,平均每分钟行多少千米?走1米用几分钟?(3)一辆汽车每行8千米要耗油 千克,平均每千克汽油可行多少千米?行1千米路程要耗油多少千克?
2. 判断正误
(1) ÷5 = ×5
(2)4分米的和5分米的相等。
(3)两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三)综合练习。
1.小红 小时走了 千米,小明 小时走了2千米。谁走得快些?
2. 张师傅用 小时做了6个零件,她用1小时能做多少个零件?你会用几种方法解答。
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 教 后 反 思第6课时教案
执教人: 2011 ―― 2012 学年 学 科 数学 年级 六 主备人 单位 湖屯镇中心小学 拟授课时间 第一学期第 周 姓名 孙刚 课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的意义,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通过“等量关系的明确”,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通过线段图的绘制,使学生掌握用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的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个数的5倍是32,这个数是多少?
(要求学生列出简易方程,说出根据什么这样列)
2、列出算式:
1) 72的6倍是多少?
2)72的 是多少?
3) 的 是多少?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观察情景图,你能提出除法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1.第一布艺小组计划做多少个蝴蝶结?
2. 第一小组有多少人?
三、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第一布艺小组计划做几个蝴蝶结?
师:我们先来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计划?个已做8个已做的占计划的从图中可以看出8个蝴蝶结占计划的 ,你能根据这个条件,写出一个乘法关系式吗?
师:单位“1”在本题中是个未知量,由此可以列方程来解答。若解设单位“1”为X。你会列出方程解答吗?
板书:
学生思考后交流:
计划做的个数× =已做的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解:设第一小组计划做x个蝴蝶结。
X× =8
X× ÷ =8÷
X=8×
X=20
答:第一布艺小组计划做20个蝴蝶结。
师生共同检验是否正确
师:我们来检验一下
把X=20代入方程中,
左边=20× =8,右边=8
左边=右边
所以X=20是方程的解。
2、出示第二个红点:第二小组有6人,是第一小组人数的 。第一小组有多少人?
师引导学生共同画出线段图 第一小组人的数的
6人 ?人 第一: 第二 : 学生先试着画一画,再集体交流:先画单位“1”的量第一小组,平均分成4份;再画第二小组,相当于第一小组的 的长。
师:通过线段图,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式?
师:大家能用方程独立完成此题吗?。
3、同学们,通过解答这两道题,我们以后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题目,可以先找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列方程解答。
三、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第2题。先领学生画线段图、写出数量关系式、说说谁是 “1”。
2、自主练习第3题。回答后,再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3、自主练习第5、6题。
让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计划?个已做8个已做的占计划的板书设计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第一小组人的数的
6人 ?人 第一 : 第二 : 解:设第一小组计划做x个蝴蝶结。
X× =8
X× ÷ =8÷ 学生板演
X=8×
X=20
答:第一布艺小组计划做20个蝴蝶结。 教 后 反 思第7课时教案
执教人: 2011―― 2012 学年 学 科 数学 年级 六 主备人 单位 湖屯镇中心小学 拟授课时间 学期第 周 姓名 孙刚 课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练习课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的技能。 教学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2)甲数的 是20,甲数是( )。
3、1)火车每小时行90千米,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3/2倍,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数学兴趣小组有男生24人,是女生人数的3/4,女生有多少人?
3)为迎接校庆,做了120面小红旗,是做的小黄旗的2/3,做了小黄旗多少面?
(二)提高练习
1.第4题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些关系进行回顾,再进行判断。交流时,让学生说清判断的思路。
2.第8、9、11、12、15、16题。。练习时,可以让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根据已学知识,找出等量关系,在列方程解答。订正时,主要了解等量关系的把握情况。
3.第13题。本题是根据线段图列算式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线段图独立解答。交流时,重点分析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第14题。本题是一道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交流时,要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对两个小题进行对比。
5.自己遍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同桌解答。
(三)综合练习。
第17、18题。
练习时,让学生先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和订正,全面了解学生应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为后面复习打下基础。
总结: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篇2:六年级数学二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二单元教案(2)
第3课时教案执教人: 2011―― 2012 学年 学 科 数学 年级 六 主备人 单位 湖屯镇中心小学 拟授课时间 学期第 周 姓名 孙刚 课题 一个数除以分数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在经历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3、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 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布艺手工劳动吗,会做什么呀?看我们布艺小组同学做的书信袋,既环保又实用,多么有创意。
观察信息窗2的第一幅图:兴趣小组的同学用2米布做书信袋。一个小书信袋需要 米,一个大书信袋需要 米。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师: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要求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就是求2米里面有多少个 米。怎样列算式?
师:想一想为什么列除法算式?
学生交流得出:要求能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就是把2米布按 米分一分,看能分成几份。
师: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就是:2里面有几个。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想一想,该怎样计算?
学生2人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
生1:从画图中可以看出2米分成了10个 米,所以2÷ =10.
生2:可以根据1米布可以做5个小书信袋,想到2米布可以做10个小书信袋,2×5=10,所以2÷ =10.
生3: 1里面有5个 ,2里面有(2×5)个 ,2÷ =2×5=10。
交流:生1:我发现5和 互为倒数。生2:我发现2除以 等于2乘 的倒数。生3:我猜想在算整数除以分数时可以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师:从大家的思考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2÷ =2×5。这个等式中的5与 有什么关系呢?从这个等式中你还能想到
师:从大家的思考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2÷ =2×5。这个等式中的5与 有什么关系呢?从这个等式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什么?
3.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老师非常佩服。但是,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具有普遍性吗?我们通过解决第二个问题进一步验证。
出示: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大书信袋。
讨论计算方法,进一步验证猜想,全班交流。
师:同学的猜想是对的。
4.我们通过解决这个问题验证了同学们的猜想,那么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
学生进一步总结归纳: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三、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巩固新知的基本练习。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2.自主练习第3、5题。
这两道题都是利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自主练习第6题
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
1122÷ =10. 2÷ =2×5=10。 2÷ =2× =5 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教后反思第4课时教案
执教人: 2011―― 学 科 数学 年级 六 主备人 单位 湖屯镇中心小学 拟授课时间 第一学期第 周 姓名 孙刚 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2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 正确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 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下面各题。
2.列式计算。
(1)小明2小时走 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走1米用多少小时?
(2)小华3分钟行 千米,平均每分钟行多少千米?走1米用几分钟?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出示信息窗2的内容:兴趣小组的同学用 米布给洋娃娃做小裙子,做一条需要米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米布可以做几条裙子?
三、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
生1:看看 米布里有多少个 米。
生2:用 除以 可以算出来。学生列式: ÷
2.师: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怎样算呢?将你的想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和大家说一下?
讨论,教师参与到小组里。
学生自主探究后交流,理解明确:根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用乘 的倒数。师板书: ÷ = × =5(条)
学生交流:生1:被除数是分数和整数。生2:除数都是分数。
生3:计算时都把除法转化成了乘法,都要乘除数的'的倒数。
3.师:回顾联系以前学习的2÷ =2×5 2÷ =2× ,再观察今天学习的 ÷ = ×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有哪些新的发现?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能说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吗?师:同学们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还有补充吗?
交流:甲数除以乙数要0除外,因为0不能做除数,0没有倒数。
师生共同将计算法则补充完整。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四、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第4题。
这是一组计算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注意针对学生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典型错误及时进行指导。
2.自主练习第7题。
这是一道辩对错题目,其中的错误也是学生在计算分数除法中易错的地方。
3.自主练习第8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可以求1小时走的路程即同学的速度。也可以求走1千米所用的时间。
4.自主练习第9题。
长期的整数除法运算使学生认为商一定小于被除数。这个定势在学习小数除法时已得到修正。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一个数除以分数2
米布可以做几条裙子?
÷ = × =5(条)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教 后 反 思
篇3: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 第5课 让身体热起来 学习目标: 1、能体会到我们的身体能发出热 2、知道使身体发热的方式有那些。 3、养成乐于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身体发热的方式有那些。 教学难点:人体能量的吸收和消耗。 教学用具: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几种人体发热的图片:火锅、烤火炉、运动(参考问题:这些热是从哪里来的?) 二、让我们身体热起来 1、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以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会怎样做?)运动、吃火锅、烤火、晒太阳下等。 2、这些方法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 太阳为我们带来了热、食物给我们提供了能量。 3、拓展:人体吸收的能量到哪里去了?(运动、工作等消耗了,或者转变成糖与脂肪储存了) 三、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吗? 1、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学习知识时与生活结全起来) (1)晚上,当我们进被窝时,你的感觉是什么? (2)而当我们早上起来时,你感觉又是怎样的呢?同样晚上再次去睡时被窝还热吗?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你对你刚才的想法是不是参生了怀疑? (3)衣服究竟能不能发热?同组的思考并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 2、分级讨论制定实验方法,再在班上表述大家评论其可行性。 3、对设计合理有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在班上推广,并开展实验。 4、对自己的实验作汇报。 (1)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2)衣服会自己产生热吗? (3)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起来了? 5、问题: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作总结:1、让人体热起来的办法,2、人体的能量的消耗,3、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 板书设计: 运动(摩擦、跑步等) 热源(太阳、烤火、电热毯、泡温泉、拥挤的人群) 热起来了: 吃食物(菜、热饭、火锅) 发烧、紧张、害羞使人体产生热量等 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细密的毛,厚厚的脂肪等。 第6课 摆的秘密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摆动的规律――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让学生认识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1)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2)单摆:3个。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帽);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 2.演示材料:带摆的钟。 3.挂图或投影片:摆钟、荡秋千等。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出示摆钟(或挂图、投影片)。 2.让学生观察,然后说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实验装置――单摆。我们用这样一个装置来实验。在一根细线上栓一个重物――钩码,在线的上端系一个套,通过套把线挂在支架横梁的钩上;用手轻轻推动钩码,它就会像钟摆、吊灯一样摆动起来。我们把这个实验装置叫做“摆”。每个组有 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一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观察它是怎样摆动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1)学生分组安装、观察。 (2)汇报观察结果。 2、讲述: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1)学生分组观察:通过变换钩码的数量和变换吊线的长度,记录摆的摆动次数。 (2)讨论:通过以上观察、实验,你发现摆动有什么规律? (钩码的数量不影响摆动次数;吊线的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3)学生分组实验-为什么摆会慢慢的停下来? (4)指导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5)讨论 ①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②现在你知道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即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 (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3、做一个听话的摆-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分别让学生做出一分钟摆动50次、90次的摆。 (三)巩固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摆的秘密。 2.提问:同一个摆的`摆动有什么规律?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 (1)钟摆有什么作用?(由于同一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一定的,这样就可以利用摆控制钟表内齿轮转动的快慢,使钟表匀速、平稳地走动。) (2)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摆锤下有螺丝,将螺丝沿顺时针方向拧,摆锤上升,相当摆线缩短,钟摆摆动变快,钟表便“走”得快;将螺丝沿逆时针方向拧,摆锤下降,相当摆线加长,钟摆摆动变慢,钟表便“走”得慢。) (3)钟摆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发条或电池是钟摆的动力) (四)布置作业 用一条一米左右的细绳悬吊一个沙漏,上端固定在高处,拉动沙漏在略低于上端悬挂点的位置放手,观察沙迹的路线,记录你的发现。 第7课 钻木取火 学习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活动准备: 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代人用火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另外,还应让学生课前注意观察生活中摩擦生热现象,如玩滑梯、电锯、流星、飞机起飞、疾驰汽车的轮胎、火车道、划火柴等,并做好记录,为课堂上的交流作好铺垫。在实验材料的准备上,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如可以准备教科书提示的实验用的主体材料――手钻、木板、砂纸、钢条等,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法准备实验材料。只要学生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可以。教师课前也应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古代人用火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观看事先准备的音像资料。 2. 展示一些古代人钻木取火的图片或讲述相关的故事。引出关于钻木取火的话题,导入新课。 二、认识钻木取火的道理 1. 提出问题:“你知道钻木取火是怎么回事吗?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后,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和展示。引导学生利用获取的资料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尝试解释“钻木取火”的道理。 3. 设计实验验证。 4. 学生交流验证情况,展示验证成果。 四、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让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举出实例,阐述观点,做出合理解释。 五、自由活动: 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 说一说,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 拓展活动: 搜集古人取火的资料进行交流和汇总。 第8课 通电的线圈 学习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1、本课通过课题直接引入新课,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教师在组织制作电磁铁这一教学环节上,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做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课教学时,教师可课前组装好电磁铁,课上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自己拆开电磁铁,观察结构,再组装好。既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制作能力、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交流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及感受、体会、从而导入新课。 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铁的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自行发现问题: 1.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板书通电的线圈) 2.提问: 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学生说出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和两极) 3.学生质疑。 学习新课,自行探究、解决问题: 二.研究电磁铁的性质。 1.演示实验: (1)做个电磁铁,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 (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3)将电磁铁电源切断,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2.谈话: 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3.讨论: 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没有磁性。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 4.谈话: 你想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吗?实验完毕后,请你拆开这个装置,看看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还要把它组装好。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学生自己动手做个电磁铁,(分有铁芯和无铁芯两种情况) 6.汇报结果: (1)有铁芯的电磁铁磁力大。 (2)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没有磁性。(板书通电 有磁性断电 没磁性) 二.认识电磁铁也有两极 1.讨论: (1)磁铁都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是不是也有南、北两极呢? (2)怎样弄清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 2.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思考: (1)你制作的电磁铁有南、北极吗? (2)哪端是南极?哪端篇4: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fá) 畜(xù)养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部分,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自由交流)
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四、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故事。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交流)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新课: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冒险精神、坚忍、有毅力、有智慧、勇敢、果断、勇于进取……)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浏览精彩片段,说一说在表达上它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做,其中运用了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好处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精彩片段十分详尽地描写了鲁滨逊的心理活动,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令人读起来兴味盎然。)
2.默读节选片段,说一说,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解决的?(自由交流)
3.抓住精彩句子来体会。
(1)他(鲁滨逊)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鲁滨逊救下野人的时间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给野人取名“星期五”。这个名字,与鲁滨逊一贯对时间的重视是有关的。在原著中,有很多关于时间的记录,他记得是“9月30日”来到海岛,上岛十一二天后,想到用刀子在大木杆上刻痕来记录年月日……所以给野人用时间取名字,也在情理之中。
(2)我现在处在一个……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
这句话正是鲁滨逊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一个人置身于孤岛,鲁滨逊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等物质方面的窘迫,还有精神上的孤寂和绝望。如何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孤独,是他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
(3)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却办不到。
鲁滨逊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人是需要交流的,由于这种想法太强烈,所以希望身边的狗也能开口说话。
(4)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这句话要结合前文鲁滨逊把流落荒岛的“幸(好处)”和“不幸(坏处)”排列出来来理解: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极的东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还是幸运的,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应该心存感激。这句话是鲁滨逊“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体现。
(5)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这句话是鲁滨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他之所以能在荒岛上生活28年,跟他这种生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从而内心得到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种面对困境、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对于处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4.感悟精神。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鲁滨逊心态的变化。(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 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 的人”的句式来说一句话。
(4)出示并齐读:“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一定有所感悟吧?那么,你想对鲁滨逊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2.课外拓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梗概: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感悟:在困境中,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
慰自己
1.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关注主人公遭遇到了哪些艰难和挫折,这对他的人生造成了什么影响,以此来体会主人公在逆境中奋起的崇高品质。
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懂片段的内容,在对主人公特点的逐步认识中完成学习任务,升华情感,在畅谈个人见解的过程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既形成独到的认识,又达成集体的共识。
篇5: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设计说明
1.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为此,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优惠促销活动。通过回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顺势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课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2.小组讨论,实际计算比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会解决百分数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前面的知识为基础,在课堂上只需要适时地引导,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交流中,通过列式对比,得出最优的购物方案,这样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了解的商品促销方式
教学过程
⊙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在购物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商家有什么促销方式?你还知道其他哪些促销方式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引入:购物中促销方式有很多种,我们要做一个精明的小买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各种促销方式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下一步探究新知埋下伏笔。
⊙展开问题,探究新知
师: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面临过不知道选择哪家商场去买商品的时候?老师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吗?(课件出示例5)
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观察课件,结合课件中的数学信息,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分析问题,理解题意。
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
(1)小组讨论并交流:“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学生充分讨论后汇报:“满100元减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满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在哪个商场买裙子更省钱?
(分别求出在A、B两个商场买同一条裙子的价钱,然后进行比较)
3.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明确:
(1)去A商场买。
(A商场是打五折,也就是按原价的50%出售)
列式:230×50%=115(元)
(2)去B商场买。
(B商场是“满100元减50元”,230元里面有2个100,所以要减掉2个50元)
列式:230-50×2=130(元)
(3)实际比较。
因为115<130,所以选择A商场更省钱。
篇6: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
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教学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
【教学过程】
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
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2、综合填表: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变化类型及特点 科学概念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
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
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
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
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
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
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制作:
自制饮料
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
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四、课外活动:
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
篇7: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能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2立方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是96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3)把一个体积是18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成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削去()立方厘米。
(4)一个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与一个圆锥相等,圆锥的高是9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5)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体积是6.28立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厘米。
2、判断。
(1)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相等,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是圆锥体积的3倍。()
(3)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体积是(12.56×4×1/3)立方分米。()
三、综合应用
1、一块圆锥形巧克力,体积是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立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个圆锥体积是640立方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八课时教学反思
教材中圆锥体积的相对练习较少,但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却常常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以特别增加了一课时练习。
教学中的一组填空题,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很有价值。通过练习,学生们明确了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为4个圆锥的体积(或4/3个圆柱的体积),而它们的体积相差2个圆锥的体积(或2/3个圆柱的体积)……。掌握这些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如将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求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就可直接用圆柱的体积乘2/3(1—1/3)从而使计算简便。
教学中,我也遇到一些阻力——就是学生不愿用方程去解答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可用算术方法列式又常常对“1/3”发憷。为了更好与初中衔接,我在本节课综合应用环节俨然是一位“推销员”,不断给学生强化方程解法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全班不足五人愿意采纳这种方法。而用算术方法解答,则必须首先明确:若圆柱和圆锥体积和高(或者是底面积)相等,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或高)是圆锥的3倍。
[再教建议]针对学生思维习惯,在教学填空第4小题时不仅要讲清原因,而且应要举一反三,促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联系。
篇8: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Module 5 Unit 2 He’s riding his bike, but it’s starting to rain.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eat dinner, ride a bike, do morning exercises, wake up, high up 等短语。
2、能听、会说功能句
He's riding his bike, but it's starting to rain.
She's eating dinner, but the phone is ringing.
3、能仿照例句谈论正在做一件事情时,另一件事情同时发生。
重点难点:
能听懂、会说、会读:eat dinner, ride a bike, do morning exercises, wake up, high up 等短语。
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 and show the learning aims
1、Review the words and the key sentences of Unit 1.
2、T: My kid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Module 5 Unit 2 He’s riding his bike, but it’s starting to rain. (板书课题) First ,please look at our learning aims.(出示本课学习目标,教师慢慢读,学生仔细看、认真听。)
Step 2:Presentation
1.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Activity 1 carefully.
2. Play the tape and ask the children to listen for “but”。
3. Play the tape again and repeat.
4. Finish activity 2. Ask the children to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Step 3:Say the Poem
1. Ask the children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2. Play the tape several times and ask the children to song together.
Step 4:Look, do and say.
T: If you're the boy of the picture, please look, do and tell me what you're doing.
1) I am flying a kite. 2) I’m sleeping.
3) I’m flying a kite. 4) I’m playing basketball.
5) I’m swimming. 6) I’m watching TV.
7) I’m playing football.
Step 5. Finish a task
Make three sentence structures“I am...but...”
板书设计:
He’s riding his bike,
but it’s starting to rain.
eat dinner, ride a bike, high up
do morning exercises, wake up,
He's riding his bike, but it's starting to rain.
She's eating dinner, but the phone is ringing.
篇9: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折扣(课本第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学生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4、在买东西的过程中,商标剪下来后要做好垃圾分类
教学重点:
理解折扣的意义。
教学难点:
解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890%=
0%=
54070%=
210 50% =
30095%=
30026%=
二、创设情景理解折扣的意义
1、利用课件或挂图出示商场店庆、商品打折的情境,渗透保护动物,不买皮草。
2、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
3、结合实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再阅读课本进行对照分析。
4、小结: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可见,打几折就表示现价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它表示的是一种关系。
5、问: 七五折表示什么?五折表示什么?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出示例1(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1、理解分析:八五折是什么意思?是把谁看作单位1?
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也就是在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
3、板书: 18085%=153(元)
(二)出示例1(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学生分析题意尝试列式
方法(一)先求现价,再求便宜的钱数。
16090%=144(元)
160-144=16(元)
(二)先求便宜钱数占原价的百分之几,再求便宜的钱数。
160(1-90%)=16(元)
2、小结: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减去现价(即原价的90%):160-16090%。
第二种算法:现价是原价的90%,也就是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160(1-90%)就是便宜的价钱。
想想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四、巩固练习
(一) 填空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 ),通称( ) 。几折就表示( ),也就是( )。
2、(1)九折是十分之九,改写成百分数是( ) 表示现价占原价的( )%。
(2)八五折是( ),改写成百分数是( ) 表示( ) 占( )的( )% 八八折是( ),改写成百分数是( ) 表示( ) 占( ) 的( )%
(二)第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各折扣表示的意思。
(三)解决问题
1、一辆自行车,七折出售后是700元,它的原价是多少元?便宜了多少元?
一件羽绒服原价1000元,打折后,现价500元,请问:这件羽绒服是打几折出售的?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作业
第13页第1、2、3
篇10: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成数(课本第9页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解决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听农民们说: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产二成,我家的桂皮晒干后只有五成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渗透环保教育
三、探究体验
(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1、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 )%; 四成五=( )%; 七成二=( )%。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350-35025%=262.5(万千瓦时)
四、巩固练习
1、三成=( )%; 五成六=( )%; 八成三=( )%;
2、第9页做一做
3、解决问题
(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2)鼎湖山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累计旅游人次比20增加一成五,20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类)
(3)我校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在校生人数减少了二成,我校20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4)某鞋厂的年产量为30万双,年年产量比20增加了一成六,2013年年产量又比2012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13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篇11: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军犬黑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如何细心观察大自然,体会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如何细心观察大自然,体会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回顾单元导读:通过联想与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师:还记得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要求吗?【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
一生说,齐读。
2、今天我们继续带着这两个学习要求来学习“草虫的村落”,板书课题,读题。
3、读到“村落”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画面?(村落,主要指大的聚落或多个聚落形成的群体,常用作现代意义上的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
一般是指人居住的群体,而这篇课文写的却是——草虫的村落。知道什么是草虫吗?生交流。
师:草虫,泛指草木间的昆虫。从题目就感到很新奇,读文章会给你带来更多惊奇。
4、这篇文章的作者了解他吗?(郭枫)他是一位台湾作家,这篇文章也是一篇想象独特的散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首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课文【出示要求:1.生僻的词句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画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端好书,开始吧。
(一)学习词语
第一组:寒暄、亲戚、僻静、红鸠鸟、熙熙攘攘
请2认读。字音读得很准,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1问寒暄: 生:见面时说些天气冷暖的话。师:是的,观察“暄”的偏旁,就是暖的意思。见面说些天气冷暖、问候的话就叫——寒暄。
生2问熙熙攘攘,生3解释: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是个好方法。
师:这2个词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文中却是形容——草虫。
生3:我没有见过红鸠鸟。来,一起看一看。
第二组:街巷、静谧、烘烤、音韵、勤勉
1、一生读,注意到了红色的字了吗?这些字都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有哪些地方要给大家提个醒。
巷:上面两横,下面是横折横,不是横折钩。下面的字读什么吗?
谧: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皿”
勤勉:下面是2横,1提,当横作为不见得时候常常变成提,这是为了让这个字更美观。
烘烤:火字旁,跟火有关,捺变成点
2、这些生字会读了,有不理解的吗?
①生一提问静谧,你怎么理解。静谧:安宁而平静。
②你理解音韵的意思吗?字典里有2种解释:①和谐的声音,②汉字字音的声、韵、调。
文中的音韵是哪种意思?读读这个句子。是哪种意思?——和谐的声音。是谁演奏出来的优美的音韵?——甲虫音乐家们。
3、齐读词语
师: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本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的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
(二)理清脉络
1、交流问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句子。(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谁跟他找的一样?英雄所见略同。
2、你能把课题和这句话结合在一起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来说一说吗?(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旅行。)评:简洁、完整。
3、快速浏览课文,哪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写了这段奇异的游历?(2—9)
4、再次默读2—9自然段,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哪些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5、四人小组讨论:彼此交流一下你看到的画面,给每个画面取个小标题。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游侠归来、迎接游侠、和谐相处、演奏音乐、勤勉劳作、各司其职)学生板书。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首先,让我们走进这位“游侠”,说说看,什么是游侠?
生:英勇的人。生:游历四方的大侠。
师:这种人你在哪里看到过?
生:动画片里。武侠片里
2、师:专门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的,我们称为是侠,经常云游四方的大侠我们就称他是——游侠。这个词分开来体会会更有味道,这样吧,我们通过读书去读懂这个词。咱们再读读课文三、四段,你从哪些语句当中读懂了它真的是一个大侠,而且是一个云游四方的大侠?一边读,一边把重要的语句画下来。
3、师:谁想来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当中读出了它真的是一个大侠?
①A生:【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因为它迷了路还坚定地继续前进。
师: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是不是?那你能不能把它这种无所畏惧的大侠的风范通过朗读传递出来?再来试一次。
师:有点侠的味道了,但是还不够,谁再来读一读?师:嗯,它的神情动作非常像大侠是不是?你看它左冲右撞,傲然地前进着,咱们一起来读,读出这种侠的味道来。 生(齐)读
B师:大家想一想,在身高高于自己数十倍的森林里左冲右撞时,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呢?你在森林里行走过吗?联系着想一想。
(可能会遇到坎坷的石头、可能会有河流、小溪阻拦了他的路;有比他大的虫子、动物……)
师:走着条路真不容易,文中有个词说明了不容易,是哪个词?(终于)让我们把这些词放在文中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C一生读,他的朗读让你感受到这是怎样的游侠?
(勇敢、坚忍不拔、有恒心、不愧为大侠)
师:好!哪个男孩子再来读一读?
师:这个“左冲右撞”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个大侠无所畏惧前行的样子,同学们还从哪些语句当中读懂了它真的是一个游侠,谁接着说?
②生:【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
师:为什么读这里你感觉出了它是一个游侠呢?
生:远归者。
师:哦,它是一个远归者。同学们,这只娇小的小甲虫也许是它的——也许是它的妹妹。师:也许是它的——也许是它的妻子。
师:是啊,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你觉得它们想说什么?
生:那只娇小的黑甲虫可能会说:“兄弟,你终于回来了,我还以为你遇到了什么不测。”
师:你把它想象成它的姐姐了,是吧!如果是它的妻子那你想它会说些什么? 生:你去哪儿了,我好想你啊!
师:是啊,游侠云游的路线有多长,亲人的思念和牵挂就有多长。这无言的情感传递都在这意味深长的对视当中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谁来读好这个句子?生读
师: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样读,你来。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耐人寻味的句子。 生(齐)
③师:你还从哪里读懂了这是一位游侠?
生:【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师:你觉得它的什么像大侠?
生:它生着坚硬的黑甲。 师:哦,它的装束像大侠,还有没有?
④生: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从“英勇”看出了它是游侠。
师:一种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这只黑甲虫走到村子里之后,你看,它走着走着,一路上,碰到了许多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你想,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老师来做这个甲虫村子里的村民,你们来做这个游侠“保罗”好不好?
我来和你们打招呼:“保罗,你回来啦?” 生:是的。
师:保罗,你饭吃过了没有? 生:吃过了。
师:今天天气不错呀!生:是不错,要不要出去散步?
师:刚回来就要出去散步了。哎呀,保罗,你变黑变瘦了。 生:(笑)我觉得我变胖了。 师:哎呀,我们觉得你黑了瘦了。
保罗,你这回回来不会再走了吧! 生:是,我不走了。师:哦,你想在家里休息一段时间了。
你们看,这游侠一回来呀就被这浓浓的乡情包围住了。
师:从这“寒暄”当中我们也读懂了这是长年云游在外的大侠。读到这儿,你肯定它是游侠了吗?(肯定)肯定了,那你就肯定地读读这个句子——齐读【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3、师:如果你看到草虫村落当中特立独行的大侠归来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很高兴。 师:那你高兴地读一读。
师:你的心情什么样? 生:兴奋。师:那你兴奋地读一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4、其实,它只是一直普通的小虫子,在作者眼中却是一个英勇的游侠,他的写法让你体会到什么?(作者想象丰富,表达独特)
5、品读作者表达的生动
课件出示填空,同桌互说,交流。
我们眼中细密的草茎,在作者笔下是___________。
我们眼中一只黑甲虫,在作者笔下是___________。
我们看到它在草丛中迷失方向乱窜,在作者笔下是________。
我们看到它在草丛中碰到同类,在作者笔下是_________。
师:草虫村落当中游侠归来的场面太有意思了,咱们连起来读读这两段话,来感受一下游侠归来时的场面。男女合作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草虫的村落,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生回顾)我们一起把这次游历概括为了六个场景,齐读板书。
二、自主研读第5—9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跟随归来的游侠从森林走进草虫的村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在草虫的村落中游历?【出示要求: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默读5—8自然段,哪些场景让你印象深刻?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运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什么方法呢?抓住文中具体的词语和句子,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的方法。好好读一读,开始吧。
(一)学习第5自然段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让学生读出感受。
1、句一:【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品味“驻足痴望”:黑甲虫驻足痴望可能会想……
生交流。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2、句二:【蜥蜴面前围拢着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方亲戚的住宅。】
生交流。
带着友好的感受读一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似乎扑捉到快乐和友好)
蜥蜴也是一只游侠……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友好,齐读。
(二)第6自然段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留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1、灵泉是指什么?(有生命的,富有灵性的)作者把甲虫音乐家们演奏的音乐比喻成——灵泉,这让你感觉到甲虫音乐家们演奏的音乐怎么样?(非常优美,一听就心旷神怡,非同一般,独特)
他用的不是音乐这个词,而是音韵,读词,真美,带着这种感觉读句子。
一生读(你让我仿佛听见这优美的音韵)
二生读(这普通的虫鸣,在作者听来师那样优美,像诗一样富有韵味)
大家一起来读第一句
2、我们常把自然界的声音称为天籁之声,通过同学们的演绎这种美就更浓了,此时此刻,这样的音乐已经融入作者的心里,他深深地陶醉了,所以觉得,读第二句——
师:我听出了你们强调了“只有……才……”,为什么?
生交流,自由读一读。1生读。
师:中国的语言真是具有极大的魅力,强调了“只有……才……”就把句尾感叹号的感觉读出来了。此时,人间的一切音乐已经无法与它相比,我们一起读——配乐齐读。
总结:作者用他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这种独特的感受,生动地描绘出这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三)第7自然段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1、师:你说说你的读书感受。
生:说明黑甲虫村民们很勤劳。
师: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的?生:行色匆匆。
师:说明它们非常忙碌,脚步匆忙。谁也从这个句子当中懂了它们的勤勉?
生:从“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看出它们勤勉,因为黑甲虫体积较小,推动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一定很重,很劳累。
师:在我们看来,食物就像一座山一样压在这纤弱的身躯上,要承载这样的重负,可见小虫子太努力了。小虫子的勤勉令我们惊叹,谁用朗读来赞叹小虫子的勤勉,读读这句话?
2、生: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师:你觉得这是什么力量?
生:饥饿,要生活下去的力量。
生:坚强。 生:毅力。 生:养儿育女。
师:谁能把这么勤勉的精神读出来?一生读。真好,是什么力量让你这么投入的读书呢?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赞叹小虫子的这种勤勉,这种力量。
(四)第8自然段
【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
1、生:从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说明虫子们分工明确。
2、小小的脑瓜里面竟然蕴藏着这样大的智慧,你佩服吗?谁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这种佩服的心情,谁来读这句话?一生读
师:你觉得蕴藏着多少智慧? 生:很多很多。因为它们分工明确,和人类一样。
师:无穷的智慧,咱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3、这一段的写法,与前面的场景有什么不同?生交流(这段写的简单)
是的,一篇文章有详有略,才能突出重点。
三、拓展想象,运用练笔
1、师:文章用两个省略号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想象:我们的身子在缩小,缩小,再缩小……我们也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甲虫,追随着甲虫们的脚步穿过细密的草茎组成的茂盛的森林,到了这神奇的草虫的世界。听!草虫们在寒暄,在攀谈,在演奏。看!那儿有俏丽的小圆虫,还有粗壮的黑甲虫,还有远方来客大蜥蜴呢!虫儿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生活着、工作着,我们看见了许多许多……
师:我们都看见什么了?把眼睛睁开,赶紧拿起笔把你看见的情景写下来。 (生写,教师巡视。)
2、师:咱们都看到什么了,写完的孩子赶紧跟老师打个招呼,告诉大伙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交流,师点评
师:它们的娱乐生活可够丰富的。
师:你真会想象,还伴随着小溪发出咚咚声演奏,那演奏的声音就像灵泉一般流出来,是吗?
3、同学们,甲虫世界的劳动生活,它们的娱乐生活,哪怕是日常的家庭生活都是那样的丰富多彩,难怪作者要说—— 生(齐):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师:再读一遍。 生(齐):我发现了草虫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4、师:他多么得意呀,这个草虫的快乐天地在作者的描述当中生动、新奇?我们在这个快乐的天地当中看到—— 投影出示:俏丽、驻足痴望、寒暄、攀谈、对视良久、全神贯注、行色匆匆、勤勉。
师:粗壮的黑甲虫会对俏丽的小圆虫——(驻足痴望),它们互相之间会热切地——(寒暄),友好地——(攀谈),看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意味深长地—— (对视良久),演奏音乐是那样的——(全神贯注),它们行色匆匆,勤勉地劳作,看到这一切,难怪作者要说——【我发现了草虫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你们得意的难道仅仅是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们的快乐天地吗?你还发现这快乐天地中蕴藏着什么?
学生交流、板书
2、总结:草虫的村落也是一篇散文,它向我们描述了这么多的场景,蕴藏着这么多的感情,都是围绕着“草虫的村落”这个主题,对于草虫的村落,你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生:它们居住的地方是什么样的环境? 生:村落里到底有多少村民。 生:它们到底吃什么?
师:老师也有问题,到底为什么作者笔下的草虫的村落这么吸引人?为什么作者能发现这神奇的草虫的村落?
生:因为他细心观察,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3、思考是无止境的,回去以后,希望你们能写出一篇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文章来。
作业: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得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篇12: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3.品读重点句子,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二)过程与方法:
1.自渎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2.交流讨论,感受乡村月夜美好,体会师生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感受师生间深厚情谊。
第一课时
一、引入猜想,激发阅读兴趣
“晚上”是静谧的,“月光”会给人清爽的感觉。《有月亮的晚上》向我们展示了山村的秋夜,一片纯净的长天,一轮皎洁的圆月。这迷人的夜晚,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下面请同学们自渎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1.师:读完课文,说一说:《有月亮的晚上》这篇课文记述了怎样的故事呢?(有月亮的晚上,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这个乡村教师牺牲了仅有的一点自学时间,陪伴他们读书的故事。)
2.通过自读课文,你觉得乡村孩子快乐吗?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呢?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本文写作思路。
(月夜相约—踏月上学—教师伴学—高歌散学)
第二课时
一、充分朗读,感受乡村月夜的美好,体会师生相互依恋。
1.出示中心话题:师:“有月亮的晚上,真美“是作者的切身体会。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你感受到了月夜里的哪些美。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拔
学生:
(1)踏月上学景色美:圆圆的月亮挂在树梢,看上去湿漉漉的,仿佛在清水里刚刚洗过一样。小河里波光粼粼,好像涌动着一河月亮。我们沿着长满柳条的堤岸走着,时而走进树影里,时而走在月光下,这恰似走在“晚凉天净月华开”的意境之中
老师:月亮、小河、杨柳、长堤,多么美丽的景色,同学们就美美的读一读吧。
(2)教室伴学意境美:月光下夜风悄然潜入教室,窗外的大叶杨不时发出沙啦啦的响声。学生说得不错,我看书,他们做功课,大家无言地相互守着,这样的确很好;
老师:月夜宁静,月光柔和,夜风轻轻。教室里师生无言的相互守着,无言早已胜过了千言万语,因为他们彼此热爱,相互依恋。我们怎样体会这读一读呢?指导朗读。
(3)高歌散学情趣美:山村的夜晚很宁静,那歌声夹带着稚气的童声,显得极为清亮,传得很远很远。清脆的歌声不时惊起此起彼伏的狗叫,于是,寂静的夜一下子被搅乱了,喧闹起来,生动起来。随着歌声渐远渐弱,夜有又归于宁静。这是,只有明亮的月光默默地照着山野、村庄。老师的爱不正如这默默地月光吗?
老师:明亮的月光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流淌到师生相伴的岁月。的确,有月亮的晚上,真美!大家再读一读。指导朗读。
老师:有月亮的晚上,真美,那么这个美丽单指景色美丽吗?
(月夜里的美不仅在月色,还美在有月亮的夜晚发生的事情留给人的美的享受。也就是师生之间相伴的岁月,那师生间的深情厚谊。)
再次品读全文,在感受“踏月上学景色美”,“教室伴学意境美”,“高歌散学情趣美”的同时,感受自始至终流淌在师生心间的美好情谊。
二、拓展积累
表达师生情谊,人与人之间美好情谊的作品不计其数,课下搜集有关作品。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 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 六下第二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二单元教案(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作文教师的教案参考2022-12-30
数学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2023-04-17
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一》教案2023-09-18
三年级数学下2单元教案2023-10-15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022-04-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2023-09-13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2022-05-28
第一周教案2024-01-08
小学英语备课计划2023-11-23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202202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