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课件(通用16篇)由网友“txwdhh”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课件
一 教材内容分析
电场力是一种新的性质力,本章前面几节,对电场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以及部分作用规律(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运动定律等)进行了探究学习。本节进一步研究电场力作用规律——电场力做功及其能量变化规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从本章的整个教材编写思路来看,与必修教材几乎吻合。因此,充分利用学生们学习必修教材时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其实,这也符合高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另一方面,前面几节,从力的角度探究了电场的性质,本节则从能的角度探究电场的性质。同样地,这里依然要发挥好“知识迁移”、“能力迁移”的正作用,充分体验“学以致用”的学习乐趣。
如果从本章学习要求来看,前者是一条暗线(副线);而后者是一条明线(主线)。笔者认为,学习本章时,教师可以做适当调节,使明线暗淡一些,而使暗线明亮一些。众所周知,能(量)是最为抽象的概念之一,而静电场领域里的能量概念,就尤为抽象。所以本节知识是本章的难点。
综上,本节教学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探究电场力的做功特点,得出电势能的概念,并分析电势能的性质;第二课时,进一步探究(静)电场的性质,类比导出电势概念、分析电势的性质,了解等势面的概念。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认识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2 分析电场力做功引起的能量变化,理解电势能概念及其性质;
3 知道电势的定义方法及其定义式,并会使用它分析相关问题;
4 理解“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的这一结论;
5 知道等势面,理解等势面与电场线之间的关系。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类比法探究新知识,体验知识探究过程。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三 知识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
1 电场力做功特点的分析;
2 电场力做功与能量变化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电势能的理解;
3 电势的理解与运用;
4 等势面的理解。
(二) 难点
1 电场力做功特点与电势能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
2 电势能与电势的辨析;
3 电场线中有关电势和等势面性质的理解。
四 教学流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电势能
1 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知道电场力是一种新的性质力,前面几节课,学习了它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以及部分作用规律,例如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运动定律等等。在必修课中,我们还探究了什么力学概念和规律?
学生:做功,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回顾这些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填空。
(1) 做功的定义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和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公式是:W=Flcosθ ,单位是:焦耳;做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2)动能是指由于物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定义式是Ek=1/2mv^2 ;动能定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公式为 W=Ek2-Ek1;
(3)势能是指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所具有的能量;
(4)重力做功的特点是: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与具体路径无关;重力对物体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公式是:W=mgh1-mgh2 ;重力势能的定义式是:Ep=mgh ,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差值具有绝对性。
(5)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亡,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给另一物体,或者由一种能量形式转变为另一能量形式,而变化过程中总的能量保持不变。
学生:完成上面填空。
设计说明:以上可以作为课前学案由同学们预习时完成。但建议在课堂引入中,在请学生口头作答。
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电场力做功问题,从中我们探究电场力做功的规律。
2 进入新课
教师:给出下面问题,请同学们完成。先做(1)题。
例1 (1)质量为m的物体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如图一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求:① 沿路径1,重力对物体做功为多少?②沿路径2,重力做功又是多少?
(2)带电量为q的物体(不计重力)在匀强电场中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如图二所示。求① 沿路径1,电场力对物体做功为多少?②沿路径2,电场力做功又是多少?(图见附课件)
学生:完成练习。
教师:这是一道复习题,大家很容易就完成了。而且从中,我们可以得到重力做功的特点,这个特点是?
学生: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与具体路径无关。
教师:结合W=mgh1-mgh2 ,我们知道mgh 表示一种能量,而且是由位置决定的能量,是一种势能,我们称之为重力势能。因此,我们说: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数学表达式就是W=Ep1-Ep2 。
设计说明:这里暗含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和建立重力势能之间的“充要”关系。关于此,教学中可以点到为止;亦可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追问:如果重力做功与路径有关,还能建立重力势能概念吗?为什么?
学生:再做(2)题。
教师:同学们也完成的很好。同学们肯定体会到了电场力做功特点,这个特点是?
学生:电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与具体路径无关。
教师:由W=qEd1-qEd2 ,我们知道 qEd暗含什么物理量?
学生:是能量,而且是一种势能。
教师:同学们也给这个势能取一个名字吧?
学生:电势能(或电力势能,或电场力势能)。
教师:我觉得都可以。但是多读几遍,你应该能够感觉到:电场力势能和电力势能音节复杂,而且还有些拗口,所以我们还是拣好一点的名称:电势能。同学们再读读“重力势能”和“重势能”,那个读起来顺溜一些?
学生:尝试着读,并品味。
教师:我的感觉是重力势能好听一些。命名要讲究音律美的,这也是一种艺术美。
教学设计:这是一段插曲,但我认为这符合教学改革理念。另外,可以帮助消除误解,从而确定:电势能和重力势能同属于势能范畴。然而,也同样为了避免误解,教师应该强化下面教学:
教师:电势能和重力势能都是势能范畴,但是:重力势能,包括弹性势能都属于机械能范畴,而电势能不属于机械能。
教师:也就是说,电场力做功是什么的量度?
学生:电势能变化的量度。
教师:为此,我们也可以写成表达式:W=Ep1-Ep2 。为明确表达始末位置,我们的教材把这个表达式明确表示为:WAB=EpA-EpB 。
教师:今天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学生:类比学习法。
教师:我们之所以采用了类比学习法,就是因为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和重力做功的特点是完全相似的。因此有关重力做功的有些重要结论也可以直接搬到电场力做功中来,比如:重力做正功……?
学生: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
教师:电场力做功呢?
学生: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
教师: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
学生:电场力做功是电势能变化的量度。
教师:我们说某一点的重力势能具有什么性?而任意两点的重力势能差值又具有什么性?
学生:某一点的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任意两点的重力势能差值具有绝对性。
教师:翻译到电势能中来……
学生:某一点的电势能具有相对性;任意两点的电势能差值具有绝对性。
教师:所以,为了确定某一点的电势能数值,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选择一点(位置)作为零势能点。
教师:陈述下面问题。
例2 如下图,选择A点为零势能点,那么B点的电势能怎样确定?(图见附课件)
学生:点电荷从B点移动到A点,电场力所做的功在数值上就等于B点的电势能。
教师:B点的电势能是确定的吗?还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跟点电荷的性质、电荷量的大小,以及电场等因素有关。
教师:通常,电荷在离场源无限远处或在大地表面上的电势能规定为零。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查阅教材,教材给电势能定义了具体数学表达式没有?
学生:查阅,没有。
教师:为什么教材不直接定义为 ?
学生:我们匀强电场情况下得出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对于一般电场也同样成立。因此 没有普遍意义。
设计说明:以上教学设计,把重力做功特点与重力势能概念提出放在一起,突出重力做功特点与重力势能概念提出之间的充要关系。然而通过类比,也就能突出电场力做功特点与电势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这里打破教材的编排次序,我认为这正好克服了教材编写上的不足。
3 课堂练习
练习1 在一电荷量 C的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时,克服电场力做功 J,从B点移到C点时电场力做功 J。问:
(1) 以B点为零势能点,电荷在A点时的电势能 是多少?
(2) 以C点为零势能点,电荷在A点时的电势能 又是多少?
练习2 将一个 点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动到右图所示的电场中的A点,电荷的电势能为 ,问此过程中电场力做功多少?(见课件)
练习3 图甲是等量异号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乙是等量同号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AOB是两点电荷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O点是连线的中点。
(1) 在甲图中,把单位正电试探电荷从O点沿OA移动到无限远处,电场力是否做功?电势能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2) 在乙图中,把单位正电试探电荷从O点沿OA移动到无限远处,电场力是否做功?电势能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4 结束新课。
篇2: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课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物理选修3-1中第一章静电场中第四节的教学内容,它处在电场强度之后,位于电势差之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课程教学中利用物理思维方法较多的一堂课,尤其是用类比的方法达到对新知识的探究,同时让学生就具体的物理知识迁 移埋下思维铺垫。教材从电场对电荷做功的角度出发,推知在匀强电场中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进而指出这个结论对非匀强电 场也是适用的,并与重力势能类比,说明电荷在电场中也是具有电势能。静电力做功的过程就是电势能的变化量,而不能决定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的数值,因此有必要规定电势能零点。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对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给予了思维上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
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培养对知识的类比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学生的理论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
学 探究的价值观。利用知识类比和迁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利用等势面图象的对称美,形态美以获得美的享受、美的愉悦,自己画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
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2.难点
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
通过对必修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功的计算,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已相当熟悉,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前提,但建立起电势能的概念对学 生来说相对比较困难的,因为电场的概念特别抽象,特别是从力与能量
两条线上同时研究电场,让学生感到有点“力不从心” ,知识迁移及灵活运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跨越的一个台阶.
五【教学方法 】理论、类比探究、分析归纳、讨论分析、应用举例、体验探究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力对物体做功:W=FLcosθ(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θ〈900 正功 物体能量增加
0 θ〉90 负功 物体能量减小
θ=900 不做功 物体能量不变化
新课教学: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结合课本图1。4-1(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在场强为E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运动到B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1) q沿直线从A到B W=FL
(2) q沿折线从A到M、再从M到B
W=WAM+WMB=F|AO|+F|OB|cos900= FL
(3) q沿任意曲线线A到B(微元法)将曲线分为段,每一小段都可认为是直线,则:
W=W1+W2++Wn= ni=1Flicosθi=FLcosθ
【结论】: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
2.电势能(Ep):
(1) 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描述性定义)
(2)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
表达式:WABEPAEPB 普适式(适用于各种电场)
注意:
①.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②.电场力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
③.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 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3) 空间中某点电势能Ep的确定:
① 规定零势能点:通常规定无限远处电势能为0或大地电势能为0。
② 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它从这点移动到零势能点时静电力做的功 nWABEPAEPB 则如规定B为零势能点,EpA=WAB
(4)电势能的正负:
电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正负代表大小
(5)电势能的相对性:空间中某点电势能的大小依赖于0势能点的选取
(6)电势能的系统性:电势能是电荷与电场共有的能量
EpA=WAB= FL= qEL
合作探究:课本16页思考与讨论
建立电势能的概念为什么要讨论静电力做功问题,各种势能都是空间点的函数,即一个点对应一个确定的值,如果做不到就不可能定义某种势能。分析某种力做功的特点就能知道是否“一个点对应一个确定的值”。
3、电势
规定B点的电势能为0,则EpA=WAB= FL= qEL
同理改变试探电荷 EpA= WAB= FL=
2qEL
EpA= WAB=
FL= nqEL
EpA/q是恒定的,与试探电荷无关
(1)、 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用表示。
(2)表达式:Ep
q (比值定义法)
(3)单位:伏特(V)
(4)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5)相对性:空间某点电势的大小依赖于0电势点的选取(通常选无限远或大地电势为0)
(6)沿电场线电势降低
(7)功W、电势能Ep、电势φ的正负问题:
三者都是标量但都有正负,电势能Ep、电势φ的正负代表大小;而功W的正负不代表大小,只代表了能量的传递方向。
4、等势面
⑴.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⑵.等势面的性质:
①.在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所以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②.电场线跟等势面一定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③.等势面越密,电场强度越大
③ 等势面不相交,不相切.
篇3:高中物理电势能和电势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电势能和电势教案设计
学习内容
1.4电势能和电势
学习目标
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3、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4、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回顾:静电力、电场强度、重力势能的概念 。
2.一个静止的试探电荷放入电场中,它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将做加速运动而获得动能,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
学习过程 用案人自我创新
[自主学习]
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结合课本1.4-1分析试探电荷q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运动到B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1) q沿直线从A到B,W1= 。
(2) q沿折线从A到M、再从M到B,W2= 。
(3) q沿任意曲线线A到B,W3= 。
静电力做功特点与重力做功一样吗?
二.电势能(与重力势能相类比)
(1) 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所以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 。
(2) 静电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静电力做功改变电势能) 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与重力做功相类比)
分析:
正电荷顺着电场线移动,电场力做 ,电势能
正电荷逆着电场线移动,电场力做 ,电势能
负电荷顺着电场线移动,电场力做 ,电势能
负电荷逆着电场线移动,电场力做 ,电势能
( 3 )注意:
①.电势能零点的规定: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
②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
[思考、讨论]
1.如何计算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具有的电势能EP?
2.将电荷由A点移到B点如何判断电荷A、B两点电势能的大小?
三.电势 (相当于高度)
(1)定义: 。用 表示。电势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高考资源网KS5U.COM]
(2)公式: (与试探电荷无关) 单位:伏特(V)
(3)零电势位置的规定: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即电势的数值决定于零电势的选择.
讨论(合作学习):
1、电势的高低与电场线的关系: 。
2、正电荷的电场中电势为正,负电荷的电场中电势为负
四.等势面
1. 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2. 几种电场的电场线及等势面(虚线)
3.等势面的特点
1、 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2、 电场线(或E)⊥等势面
3、 电场线由高的等势面指向低的等势面
4、 等势面不相交 ,可以闭合
5、 静电平衡的'导体是等势体,表面是等势面(了解)
7、沿电场方向电势降低最快(场强方向是电势降落最快的地方)
特别说明:(结合上面图理解)
①等量同种电荷(正)连线和中线上
连线上:中点电势最小
中线上:由中点到无穷远电势逐渐减小,无穷远电势为零。
②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和中线上
连线上:由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逐渐减小。
中线上:各点电势相等且都等于零。
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电场中顺着电场线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电荷电势能减少
B. 在电场中逆着电场线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电荷电势能减少
C. 在电场中顺着电场线移动正电荷,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电势能减少
D. 在电场中逆着电场线移动负电荷,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电势能增加
2、如图所示,A、B、C为电场中同一电场线上的三点,设电荷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C点无初速释放正电荷,电荷向B运动,电势能减小
B、若在C点无初速释放正电荷,电荷向B运动,电势能增大
C、若在C点无初速释放负电荷,电荷向A运动,电势能增大
D、若在C点无初速释放负电荷,电荷向A运动,电势能减小
3、图一表示等量异种电荷P和Q形成的电场内的一簇等势面,求
(1) P、Q各带何种电荷?
(2) 把q=10-7C的正点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多少功?
(3) 把q从B移到C电场力做多少功?
(4) 把q从C移到A电场力做多少功?
(5) q从A出发经过B和C回到A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电荷做的总功为多少?
4、如图6,在点电荷+Q电场中,以+Q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有A、B、C三点,把正检验电荷从球内P点移到A、B、C各点时电场力作功WPA、WPB、WP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5、如图7,a、b、c、d为某电场中的等势面,一带正电粒子飞入电场后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M点到N点的虚线运动.由图可知,四个等势面电势Ua、Ub、Uc、Ud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带电粒子在M、N两点中,电势能较大的是_________点.
6、如图3,绝缘光滑半圆环轨道放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在与环心等高处放有一质量为m、带电+q的小球,由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最大
C.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mg+Eq)
D.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3(mg-qE)
7、若带正电的小球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则它在任意一段时间内( )
A.一定沿着电场线由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
B.一定沿着电场线由低电势向高电势运动
C.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但一定由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
D.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也不一定由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
8、在静电场中,关于场强和电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一定高
B.电势为零的地方场强也一定为零
C.场强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一定为零
D.场强大小相同的点电势不一定相同
9、在匀强电场中有a、b、c三点,位置关系如图52-6所示,其中ab=√3 cm,bc=1cm已知电场线与abc三点所在的平面平行,若将电量为-2×10-8C的点电荷从a 移到b,电场力不做功,而把该电荷从a移到c,电场力做功为1.8×10-7J
(1)画出通过 a、b、c 三点的电场线
(2)求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篇4:电势与电势能专项练习题
电势与电势能专项练习题
一、电场力的功
1、特点: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2、计算方法(1)由公式W=qEd(d为电荷初末位置在电场方向上的位移)
(2)由公式(为电荷初末位置AB间电势差,注意下标的使用)
(3)由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变化的关系:分别是电荷电场中A、B两点的电势能)
(4)由动能定理:
二、电势能
1.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由其相对位置决定的能(类似重力势能)
2.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电荷从这点移到零电势能点(通常选大地或无限远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EPA=WA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场力不做功,电势能不变。
3.比较电势能的大小
(1)场电荷判断法
①离场正电荷越近,检验正电荷的电势能越大;检验负电荷的电势能越小.
②离场负电荷越近,检验正电荷的电势能越小;检验负电荷的电势能越大.
(2)电场线法
①正电荷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移动时,电势能逐渐减小;逆着电场线的方向移动时,电势能逐渐增大.
②负电荷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移动时,电势能逐渐增大;逆着电场线的方向移动时,电势能逐渐减小.
(3)做功判断法
无论正、负电荷,电场力做正功,电荷从电势能较大的地方移向电势能较小的地方,反之,如果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那么电荷将从电势能较小的地方移向电势能较大的地方.
三、电势
1.定义:EPA为试探电荷在该点A的电势能,q为电荷量,可以带符号运算。
2.单位:伏特V,1V=1J/C
3.电势是标量,有正负,但没有方向。规定大地或无限远电势为零。
4.物理意义:描述电场能的特性,由场源电荷量和相对位置来决定,与是否放试探电荷无关。
5.电势高低判断的三种方法
(1)根据公式计算:,带符号代入运算。
(2)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是降低的,逆着电场线方向电势是升高的。
(3)将WAB和q带符号代入,根据UAB的正负判断A、B两点电势的高低,UAB=?A-?B。若UAB0,则?A?B;若UAB=0,则?A=?B;若UAB0则?A?B。
四、等势面
1、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等势面。
2、等势面与电场线的关系
(1)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且从高等势面指向低等势面。
(2)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等势面也越密集。
(3)沿等势面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沿电场线移动电荷,正电荷电场力做正功,负电荷电场力做负功。
(4)电场线和等势面都是人们虚拟出来形象描述电场的工具
(5)实际中测量等电势点较容易,所以往往通过描绘等势线来确定电场线。
五、电势差
1.定义:,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
2.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任何电场成立,可带符号运算)
3. 在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电场强度等于沿电场线单位距离上的电势差
(2)公式E=U/d,U是指两点间的电势差,d是指这两点间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或者相邻等势面间的
距离,因此电场强度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
(3)U=Ed只适用匀强电场的计算,对非匀强场可以用来定性分析,如非匀强电场中各相邻的等势面的电势差一定时,E越大处,d越小,即等势面而越密集。
(4)匀强电场中相互平行的方向上相等的距离上电势降落相等。
篇5:高中物理《电势能》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电势能》优秀教案
第一章
1.4电势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电势的概念为起点,再次运用类比的方法,把电势差与高度差进行类比引入电势差的概念。同时,得出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无关。在物理学中,特别是在技术应用方面常用到的是电势差的概念,电势差往往比电势更有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势差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知道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无关,熟练应用其概念及定义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知道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 ,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加工,对新旧知识的类比、概括,培养学生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势差的概念;
静电力做功公式 的推导和该公式的具体应用。
难点:静电力做功公式中正负号的应用与正负号的物理意义。
四【 学情分析】
对电势差概念的引入,考虑到用电场力做功来引入比较具体,且可与力学中做功的概念直接联系起来,教学中采用类比的方法,类比于力学中重力做功,通过电场力作功来引入,以增强知识的可感知性,这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在学习电势差的表达式和定义式时,应该注意下标的使用规则和正负号表示的物理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一个更高的全面的基准点对已学知识进行综合,加强学生自身知识的再更新能力。,这样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中逐步理解,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电势差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
推导公式法、讲授法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或挂图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预习检查
问题:电场的两个基本性质是什么?
☆答:电场的两个基本性质:
电场的力的性质( )
电场的能的性质(电势能、电势、 )
在学习电势时,我们知道,选择不同的位置作为电势零点,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的数值也会改变,那么,在物理学中,能不能找到一个更能反映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呢?
倾听、回答
巩固知识点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重力做功有什么特点?
☆答: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仅跟物体的重力,物体移动的两位置的高度差有关。对同一物体,两位置的高度差越大,重力做功就越多。只要高度差确定,移动同一物体重力做功就相同.
问题:
电场力做功具有什么特点呢?
☆答:电场力做功也与路径无关,仅跟电荷电量、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的两位置有关。
▲结论:根据类比法,对于同一电荷,电场力对它所做的功,决定于两位置, 也为一恒量。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因此在物理学中,把这比值定义为电势差。
1、定义:
电荷q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点移到另一点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UAB。
2、定义式:
问题:
这是采用什么方法定义的?
☆答:比值定义法
问题:
由什么决定? 是否与 、q有关?
☆答: 仅由电荷移动的两位置A、B决定,与所经路径, 、q均无关。这些也可由比值定义法定义概念的共性规律中得到.
▲教师:电势差 与q、 均无关,仅与电场中A、B两位置有关.故电势差反映了电场本身的性质.
3、物理意义:电势差反映了电场本身的性质.(4)单位:伏特 符号:V 1V=1J/C
倾听、思考、回答
↓
分析、思考
倾听、思考、
理解、回答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培养思维、理解能力
↓
●二、电势与电势差
由 ;
得
▲电势差是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的差值 ( )
问题:
电势差的大小,与选取的参考点有关吗?
☆答:类比于两位置的高度差与零位置选取无关,两点间的电势差也与零势差选取无关。
问题:
电势和电势差都是标量,他们的正负号表示什么含义呢?
☆答:
电势的正负表示该点比参考点的电势大或小;
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两点的电势的`高低。
分析、回答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功的计算
由 得
分析:应用 计算时,相关物理量用正、负值代入,其结果:
>0,电场力做正功, >0, > ;
<0,电场力做负功, <0, <
思考、分析
↓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学习,主要学了以下几个问题:
1、电势差的概念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与检验电荷q,电场力所做功无关,仅由电场本身的因素决定,故都表示电场本身的性质.
2、电势差类比于重力场中的高度差,这种类比方法是物理问题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3、应用以下公式计算时注意:
(1) ,将WAB,q正、负号同代入.
>0,电场力做正功, >0, > ;
<0,电场力做负功, <0, <
(2)
当堂检测 :
1、若带正电荷的小球只受到电场力作用,则它在电场中( D )
A.一定沿电场线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B.一定沿电场线由低电势处向高电势处运动;
C.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但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D.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也不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2、一个带正电的质点,电量q=2.0×10-9C,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到b点,在这过程中,除电场力外,其他力作的功为6.0×10-5J,质点的动能增加了8.0×10-5J,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Ub为( B )
A.3×104 V B.1×104V
C.4×104 V D.7×104 V
巩固知识点
●五、练习作业
P21例题,P22-1、3
九.【板书设计】 第五节 电势差
一、电势差
(1)定义:
电荷q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点移到另一点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UAB。
(2)定义式:
(3)物理意义:电势差反映了电场本身的性质.
(4)单位:伏特 符号:V 1V=1J/C
二、电势与电势差
三、功的计算
>0,电场力做正功, >0, > ;
<0,电场力做负功, <0, <
十.【教学反思】
1、在讲解电势差和电势的关系时还应该采用类比法(和高度,高度差相比),因怕学生混淆概念,没有敢讲,结果效果并不理想。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学生判断较熟练。
学校:临清三中 学科:物理 编写人:高晶 审稿人:马立震
第五节 电势差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理解电势差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2.理解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物理量。
二、预习内容
1、你知道什么叫“类比”吗?
所谓类比,就是将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对比,根据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一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 也可能有相同或类似的属性。
“类比”法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2、电势能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能量相类似?
二、电势能与重力势能对比后得到:
结论: ,电势能减小;
电场力作负功(克服电场力做), 。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公式
三、电势定义:
公式: 变形得: 。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电势差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理解电势差与零点电势面位置的选取无关,熟练应用其概念及定义式UAB=WAB/q进行相关的计算.
2.理解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物理量,知道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 ,电势与零势面的选取有关,知道在电场中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 势逐渐降低.
3.知道电势能,知道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改变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
电势差定义: 也叫 。
设电场中A点的电势为 ,B点的电势为 ,
电势差表示成
也可以表示成
显然
讨论与交流:
1、电势差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什么意义?
2、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电势差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吗?这与力学中学过的哪个概念相似?
二、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电荷q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WAB= = = =
即
或
讨论与交流:
1、UAB由什么决定?跟WAB、q有关吗?
2、WAB跟q、UAB有关吗?
三、反思总结
1、电势差和电势的概念。2、电势差和电势的区别。3、应用 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四、当堂检测
1、关于对UAB =WAB/q 和WAB = qUAB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电场中A、B两点的电势差和两点间移动电荷的电量q成反比
B、在电场中A、B两点移动不同的电荷,电场力的功WAB和电量q成正比
C、UAB与q、WAB无关,甚至与是否移动电荷都没有关系
D、WAB与q、UAB无关,与电荷移动的路径无关
2、关于电势差UAB和电势φA 、φB的理解,正确的是( )
A、UAB表示B点与A点之间的电势差,即UAB = φB - φA
B、UAB和UBA是不同的,它们有关系:UAB = -UBA
C、φA 、φB都有正负,所以电势是矢量
D、零电势点的规定虽然是任意的,但人们常常规定大地和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有一个带电量q = -3.0×10-6 C的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时,克服电场力做功6.0×10-4J,从B点移到C点时,电场力做功9.0×10-4 J。试问:
(1)A、B、C三点之间的电势差UAB 、UBC和UCA各是多少?
(2)若规定B点电势为零,则A、C两点的电势φA和φC各是多少?该电荷在A、C两点的电势能EPA和EPC分别又是多少?
2、图中,a、b、c、d、e五点在一直线上,b、c两点间的距离等于d、e两点的距离.在a点固定放置一个点电荷,带电荷量为+Q,已知在+Q的电场中b、c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将另一个点电荷+q从d点移到e点的过程中( )
A.电场力做功qU B.克服电场力做功qU
C. 电场力做功大于qU D.电场力做功小于qU
当堂检测答案:1.BC 2.BD
课后练习与提高答案:1.200v -300v 100v (2) 200v -300v -6.0×10-4J 9.0×10-4J 2.D
篇6:势能教学设计
我教学的题目是高一物理第七章第五节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是形成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也是今后形成更完整能量概念的保证。本节内容“重力势能”的学习也将为今后“电势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教材提供了较多情景及几个问题来展开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很明确:
⑴从重力势能的定量描述、单位、量性及它的相对性中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⑵理解重力势能得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⑶了解弹性势能。
能力目标:
⑴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⑵在小实验设计研究中,初步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⑶在讨论分析中激发质疑探究意识,提高质疑能力。
情感目标:
生活实验中激发物理研究兴趣。
本节课着重解决了两个问题,即重力势能及其对称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关于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这个关系由于与动能定理的表述不一致,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是要结合一些实例,解开学生的困惑。而难点是学生对重力势能相对性的理解。教学中用与温度的相对性类比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学生对重力势能在初中已初步形成定性概念,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举高而具有的能,故本课引入要唤醒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记忆,为定量认识重力势能打好铺垫。学生在前一节课“动能”学习中已体验定量研究的一些方法,这也为本课的研究学习打下了基础。但估计学生对“Ep=mgh”会进行公式化处理,出现只认公式不认理的现象,故引导学生对“Ep=mgh”中的“h”正确认识显得尤为重要。高一学生的研究探索、质疑提问能力很薄弱,通过本课在培养策略要取得一点突破。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在本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探索得到结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以下为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1、情景引入
展出三峡水库大坝的模拟照片,让学生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发问,并启发到水坝的作用是提高水位,使水具有重力势能并引入课题,再提出问题“建成后的三峡水库可蕴含多少水的重力势能?”激发学生对重力势能学习的迫切欲望。
通过图片情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并从三峡大坝的气势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学生交流中回忆初中所学重力势能概念。
2、实验探究
在初中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用身边的小物件设计实验验证重力势能与哪些量有关(书落手上、笔穿纸巾),研究探索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体现重力势能是由物体质量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并让学生猜想Ep与m、h的定量关系。
3、建立概念
重力势能的大小是否与重力做功有关系?给学生三个简单的运动过程,例从某高度做自由落体,从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沿曲面从与前两者相同的初平面运动至同一末平面,让学生运算三种情况下重力的功,类比于从动能定理,得到动能的定量表达式,也从中得到重力势能的定量关系:Ep=mgh。接着得到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关系:,从自由下落过程中的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具体变化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的含义。提供情景,物体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吗?展开对=g中“h”的大讨论,总结重力势能是对于某个参考面来说的。再讨论中“h”含义。从中在学生互促学习中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有真正地理解。
4、提出问题
Ep=mgh中,“△h”与“h”的区别?引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明确指出“△h”是绝对量,“h”是相对量,所以重力势能是具有相对性的,要确定物体在某一状态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就必须首先选择一零势能面作参考。而后类比温度来讲明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启发学生思考其正负的含义。
5、弹性势能
小结重力势能概念形成过程,结合情景图片,让学生发现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的共同点,都是由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并且都是客观存在的能。
6、概括总结,作业布置
必做题:P45:1、3、5。
本课较多采用的是情景讨论法,教师不是简单的呈现问题让学生解决,而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强烈内驱作用下进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过程,使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中,一节课上尽可能有实验可操作、有问题可讨论、有平台可交流。在该教法中,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问题、讨论点的评价要及时,并能产生激励效应。
篇7:势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定义式。
2、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号的含义。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4、培养探究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观察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法。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一、学习起点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重点是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重点是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对重力势能的应用。
2、本节课难点是如何探究重力势能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演绎推理法,讲授讨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教具
铁球和橡胶球各一个,白纸若干张,CAI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投影多媒体图片:利用生活常见事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这是一幅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图片。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米的大坑。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200多万观众。可见,有些重力势能在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巨大的。
过渡语:既然自然界中有些重力势能具有巨大的能量,那么我们人类可以将之加以利用。
这是一幅水力发电站图片,是利用水的重力势能来发电的。这些重力势能正在造福人类。(请同学们自己举些例子)
过渡语:当然,万事万物有利也有弊,如次巨大的重力势能也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灾难。
(请同学们自己举些例子)
由以上资料可知,重力势能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我们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更主动的改造自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学习重力势能知识及其应用。
(二)启导互动、主体探究
通过前面对功和能关系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具有能量,即: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而且对外做功越多,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就越多。
篇8:势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
(1)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强调“势”的含义。
(2)通过做功与能量关系,得到重力势能公式ep=mgh,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势能的单位是焦耳(j);势能是标量。
(3)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及势能差的不变性。
2、掌握重力做功特点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应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3、知道弹性势能及其相关因素。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重力势能的表达,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2、对于势能这种潜在做功能力的理解:一旦做了功,势能就发挥出来而减少了。
3、要强调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相反量的关系,这在初学时很容易发生错误,所以应作为难点强调。
三、教具
投影仪及幻灯片(主要用于把课上要举的例题和图打出,节约时间和黑板空间)。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静止的物体是否有能量?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它是否具有能量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内容。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重力势能
利用刚才学生举的例子说明,被举高的重物一旦下落就可以做功,表明处于一定高度的重物“储存”着一种能量,这就是重力势能,即: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处于一定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从重力势能的含义可以看出,它与物体的重力和高度有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2、重力势能公式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也可用做功表示出来。例如,用一外力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举高h,由于是匀速上升,物体的动能不变,外力举高物体做的功w=mgh全部用于增加物体的重力势能。而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亦为mgh,也就是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就获得了多少重力势能。用ep表示势能,则处于高度h处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ep=mgh,即重力势能等于物体重力与高度的乘积。
从势能公式的指导可以看出,它与功一样,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焦耳(j),而且也是标量。它是由物体所处的位置状态决定的,所以与动能一样是状态量。
篇9:《势能》教学设计
《势能》教学设计
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试验修订本》第章第节
知识目标1、理解重力热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能力目标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
德育目标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铁球(大小、质量均不同的`两个)、透明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步 骤
导入新课 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时,可以把水泥打进地里,为什么?
学生:因为重锤具有重力势能。
教师那么什么是重力势能?
学生: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演示实验: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装上沙子。
实验一:用一个铁球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两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学生回答观察的现象:
在实验一中,铁球的释放高度越大,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在实验二中,质量大的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教师:通过上述演示,我们可以定性得到: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入:那么,怎样定时地表示重力势能呢?
板书课题:重力势能
篇10:八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课件
八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 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 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 动能和势能
【课题】动能和势能
【重点和难点分析】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重力势能概念建立:由于实际看到的下落物体做功都表现为有速度的物体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势能概念时,要强化能够做功的物体就有能量。
【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由功和能的关系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怎样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条件和单位;分析具体实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实验:演示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做功的情况。由分析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出能 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 的能量越大。
2, 新授课:动能
1),动能概念的建立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对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从板图上,学生应当能够总结出“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由学生总结结论,也可以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的寻求共同点,得到结论。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实验步骤1:让同一个钢球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滚下,观察小球撞击木块的现象,并分析得到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钢球先后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同一个钢球,原来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实验步骤2:观察钢球和木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的问题: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木块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钢球的质量大,把木块推得远,做功多,具有动能大,所以动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综上所述:物体的动能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
3, 新授课:势能
1)力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重锤具有做功能力,因而具有能量:重锤被举高,当下落时,能够把木桩打入地里,对木桩做功,所以它因能够做功而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重力势能的实例。并结合实例分析出物体和地面有高度差就有重力势能(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以地面为参考,来分析重力势能的)
学生从实例中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并结合实际现象分析是否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比较、重力势能的变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2),弹性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建议学习方法为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什么是弹性势能;举例说明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可以做功;分析压缩弹簧被放松而做功的实例;列举并分析弹性势能大小比较和弹性势能变化的实例。
4,新授课:机械能
讲清机械能上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其中统称的含义:表示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即机械能有两种表示方式:动能和势能。一个物体既可以有动能也可以有势能。
【板书设计】
篇11:模电的教学课件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电子信息类和部分非电类专业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模拟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任务: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电化教学、课程设计、实验等环节,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教学目标:
1、了解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及应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有各类典型放大电路、运算电路、滤波电路、电源电路;要求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理论教学
1.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
1)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和PN结的形成。
2)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应用。
3)理解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掌握它们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2.半导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1)理解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3)理解多级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4)掌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
5)理解单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
6)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基础
1)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静态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2)了解典型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特点,掌握其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
3)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
4.负反馈放大电路
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
2)理解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理解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的方法。
4)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稳定判据和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5.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
1)了解典型有源滤波器的组成和特点。
2)了解有源滤波器的分析方法。
6.信号发生电路
1)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振荡原理。
2)掌握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3)了解LC正弦波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4)理解典型电压比较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5)理解非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主要参数。
7.功率放大电路
1)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类型及特点。
2)理解功率放大电路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的分析方法。
3)掌握互补功率放大器的应用。
4)了解功率放大电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8.直流稳压电源
1)掌握单相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2)了解典型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容滤波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的估算。
3)理解线性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三端稳压器的应用。
4)了解开关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9.电力电子电路
1)了解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晶闸管的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
(二)实践教学
1、实验
2、课程设计(包括综合实践)
1)目的及要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能根据理论知识设计典型电路,通过实际测试或仿真分析,总结理论与实际的内在联系,以提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独立写出实事求是、文理通顺的、字迹端正的课程设计报告。
2)课程设计题目类型:综合性课题
3)设计内容:
1)扩声电路的设计
2)函数发生器的设计
3)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
4)串联型稳压电源的设计
设计工作量:2周(56课时)
四、说明
(一)本大纲是根据高职高专的学生而制定,体现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导向。
(二)本课程对“电子电器类”专业的学生于第二学期开设,其后续课程《数字电子技术》于第三学期开设。与本课程相对应的实验教学部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在完成本课程第一章“半导体器件”的基础上进行,并密切配合本课程的教学进程进行。
篇12:生活离不开电教学课件
生活离不开电教学课件
《生活离不开电》内容包括停电对生活的影响,认识电的作用,电从那里来,停电的原因,节约用电的倡议等五大部分。
教学目标:
1 感受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有关内容的兴趣和欲望。
2 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初步了解能量可以转换。
3 经历一次简单的调查与数据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一些生活经验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的猜想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初步了解能量可以转换;难点是经历简单的调查与数据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一些生活经验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的猜想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情景剧、电的作用视频、电的来源视频、安全用电视频、一度电的作用、节电倡议书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调查家用电器的作用;调查停电原因;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出示课件1教学目标)
1 感受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的有关内容的兴趣和欲望。
2 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初步了解能源可以转换。
3 经历一次简单的调查与数据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一些生活经验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的猜想能力。
二、 激趣引入
(课件展示2灯火辉煌的'大楼)同学们,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万家灯火亮了起来,瞬间赶走了黑暗。这要非常的感谢我们的好朋友——电。今天我们学习第五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 第一课《生活离不开电》(出示课件3课题)
三、情景剧
首先请四位同学为我们表演情景剧。 (老师做主持 四名学生角色扮演) 1 各自介绍所扮演的角色。
2 老师:夜幕已经降临,一家人正在各自忙碌着。妙妙正在台灯下作业,爸爸正在看电视,奶奶在缝补衣服,妈妈在厨房里做饭…突然一片漆黑,停电了! 3 哎呀!我的作业还没做完呢!(妙妙)
4 真扫兴!新闻也看不成了。(妙妙的爸爸)
5 坏了,我的饭还没做熟呢!(妙妙的妈妈)
6 妙妙,你知道我把蜡烛放哪儿了吗?(妙妙的奶奶)
7 不知道啊!大家都在摸瞎
四 快速猜想
1思考:停电对这一家人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请同学谈感受。
过渡:是啊 停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2.动脑思考:那么电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 把停电可能造成的影响写下来,看谁想得多。(由于时间关系就不让你们写了 直接说出来吧。)
3 电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们看视频《电的作用有多大》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电已经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从电灯电话到电影电视,从电梯电车到电子计算机,哪一样也离不开电。那么电是从哪里来的呢?)
4 想不想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看动画《电是从哪里来的》,在看的同时 要注意动画中介绍了哪几种发电的方式?看完举手回答。
师小结:你了解到哪些发电方式?指名回答(风力发电、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还有太阳能发电 动力发电等。)
五、关于电的调查
1 课前我让同学们对电器做一调查,你们都调查了吗?(出示课件4电的调查) 2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画面从家庭用电、工厂用电、商店、学校等方面说一说:哪些地方、哪些器具用到了电,电帮助人们做了些什么?(举手回答)。
3 电变成了什么?(知道一些常见的电器,渗透能量转换的思想出示课件5表格)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回答,我们体会到电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中已经广泛运用,是我们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
过渡:然而,时而发生的停电事故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而且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生命安全事故。那么,为什么会停电呢?
六、停电的原因
1、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导致停电的原因。(指名回答)
(如: 计划检修、线路故障、机械机器故障、超负荷、连电、拉闸限电、不交电费、自然灾害(地震 龙卷风、打雷、恶劣天气)在这里提醒大家 停电或者发现电线断了如果属于电力部门资产的线路或设备,则可以通过“95598”人工服务保修)。
2、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停电的问题呢?
(有些是我们爱莫能助的 但是有的我们可以做到 如:节约用电 按时交纳电费、做好输送电线路和高低压设备的防冻、防雨、防雷、防雪和防高温等措施。有时候只凭我们自己去做是不够的,要发动大家都来节约用电 安全用电。我们可以写一份倡议书。倡议大家节约用电 安全用电。)
3 节约用电人人有责。老师在网上找到《一度电的作用》我们来看了解一下。(出示课件6一度电的作用)
4 昨天我根据我国电力情况特向濮阳市各校写了一份节电倡议书 请同学们看一下(出示课件7倡议书)
七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了解了电是从哪里来,从而感觉生活确实离不开电。那么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电、安全用电。.但电也会对人和环境带来不利。比如人触电,电辐射等。 如果我们能合理规范的利用电,那么电会好好的为我们服务的。
下面请看安全用电视频短片。(安全用电一)
八 作业
结合我们学校或者你们小区 村里的情况的补全我们书上的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的倡议书。
篇13:《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物理新课改基本理念。依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选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科学探究、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讨论、作图等。特别是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时,能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并不拘泥于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而是突出了“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三个环节。本节课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三维教学目标”一一落到实处。
二、《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倡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多处体现了这一理念。比如,在课题的导入阶段,先创设一个物理情境――类似公园中的“过山车”的实验,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去探究的欲望;又如课堂的最后阶段,在学生谈学习本节课后的感受时,学生说出了“行车限速”等应用“动能与势能”的事例,点评中突出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长时间采取这种方式教学,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好处,并加大内在驱动力,有利于物理学科的教学。
三、采用“小步推进、多次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本节课的又一大亮点。本节课中,在完成了“动能、势能的定义”教学之后,没有急着去进行后面的内容教学,而是安排学生对本环节教学进行反馈活动;在完成了“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之后又安排了反馈活动。从录像上看,通过反馈活动使得学生对本阶段的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为后续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采用这种“小步推进、多次反馈”的模式进行教学时,即能很好地体现教材的编排结构,使得各教学环节清析明了,更能提高教学的时效性,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些学困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张有弛,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变得积极活泼。
四、新的形势下要求我们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节课中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落实。比如,“动能、势能的概念”是在引导学生分析6幅图例的基础上概括得出的,“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总结出来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组讨论、分组实验等活动主动获取了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得深刻,理解透彻。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在观察中、在讨论中、在实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展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五、教学媒体使用得当,发挥了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不足之处及建议:
其一,是在学生的讨论中缺乏的有力指导,比如第一个讨论活动就是指导不力,导致用时过多,影响后面的教学进程,使得科学探究过程显得匆忙、紧张。笔者觉得第一个讨论活动可以不要,由实验导入课题之后就安排学生观察6幅图片,从而导入课题――《动能和势能》。
其二,是教师在学生实验中的调控能力略弱,影响实验效果。
篇14: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 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67面、68面和69面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 能量越大。
2.列举有能量的物体: 被拦河大坝拦住的河水、从山上流下的瀑布。
3.物体由于 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 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小组讨论:
现象:
1.静止的子弹没有杀伤力,而高速射出的子弹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2.你能用手接住一飞来的乒乓球,但你不敢也不能用手直接接住一个飞来的铅球。
探究:影响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观察: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猜想: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速度 有关, 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实验:①将 同一 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大的,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 能。进一步说明:物体的动能与 物体的运动速度 有关, 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②换用 不同质量的钢球,从 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 越大,动能就越 大 。
结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速度 和 质量 。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 大 ,动能越 大 ;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 大 ,动能越 大 。
问题:
1.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钢球做没做功?试验中怎样比较动能的大小?
2.在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时为什么要用同一个铁球?
3.在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时为什么要让大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滚下?
●教师点拨:
1.利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表示钢球动能的大小运用的是转换法;
2.此实验还运用到控制变量法。
●跟踪练习:
1.距CCTV报道:今年5月29日,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客车的司机吴斌,被前方突然飞来一小物块击破挡风玻璃后击中腹部.他整个肝脏破裂,却以超人的意志力忍着剧痛,完成了靠边停车等保障安全的一系列动作,保证了25名乘客安全,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飞来的物块使吴师傅致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具有( A )
A.较大的动能 B.较?大的势能 C.较大的密度 D.较大的硬度
2.一跳伞运动员跳离飞机,当降落伞张开后,他将匀速下降,此时他的重力势能将减小减小,他的动能将不变不变。(选填“增大”、“减小”、“不变”)liuxue86.com
3.图示为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I.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Ⅱ.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 速度 的关系。
(2)步骤Ⅱ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 质量的关系。
(3)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为了控制钢球 速度的大小,木块的作用是为了比较钢球动能 的大小。
学习指导二、 认识势能并探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69面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物体由于 被举高 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物体由于 发生弹性形变 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3. 重力势能和 弹性势能统称势能。
4.动能和势能的单位和 功的单位一样,都是 J 。
●小组讨论:
分组设计实验:探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大小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 教师点拨:
动能势能影响因素
●跟踪练习:
1.下列各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势能:
A,被举高的铁锤 重力势能
B、被拉长的弹簧 弹性势能
C、被拉弯的弓 弹性势能
D、被水库蓄的水 重力势能
E、空中飞行的鸟 动能和重力势能
F、云彩中的小冰粒 重力势能
2、如图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圆弧轨道,将一小球由轨道的P点自由释放,滚动到Q点。在此过程中,动能先变 大 后变小 ,重力势能 先变小后变大。
3.小明看到运动员拉弓射箭时,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小明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
(1)为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弹簧压缩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析比较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2)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3)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推动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灭了.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的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木块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2.知道动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计划和实验方案。
3.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工具
斜面、质量不同的钢球、木块、弹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我们说消耗了体内储存的能量;燃烧煤可以取暖,我们说煤燃烧时放出了能量;电灯发光,电炉发热,电扇吹风,我们说都消耗了能量。
在这些不同的现象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就是能量,简称能。
二、新课教学
(1)“能”是什么?
能的概念和跟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一个物体能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机械能。
(2)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吗?
(启发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运动物体能做功。例如,风可以吹转风车,流水可以推动水磨,挥动的铁锤可以把桩打进地面等。当学生举例中固体、液体、气体都有了时,教师总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物体,只要它们运动,即具有速度,就具有动能)
提问:运动物体做功后静止,它还具有动能吗?动能到哪里去了呢?
(启发学生得出物体不运动就没有动能以后,教师讲解:物体原有的动能用来做功了,即能量可以做功,做功要消耗能量。打个比方,你有钱可以买商品,买了商品钱就付出去了)
(3)用小钉锤钉木桩和用大铁锤钉木桩,显然做功多少是不一样的,这说明运动的钉锤和铁锤具有的动能大小不一样。那么,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演示课本图1-1所示的实验。先说明钢球把平面上的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就越多,这是因为阻碍木块运动的摩擦力是一定的,推得越远说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越多,表示钢球推木块前具有的动能越大。然后做同一个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的速度不同,得出:钢球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的结论;最后做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速度是相同的,从而得出: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教师总结:运动物体的动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两个因素有关。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提问:行驶的出租车和卡车,如出租车速度大于卡车速度,哪个动能大些?如出租车速度小于卡车速度,哪个动能大些?(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前一情况无法判断,后一情况是卡车的动能大)教师总结:动能由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决定,且是随任一因素增大而增大的。因此在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时:①当一个量相等,另一个较大时,则动能较大。②当两个量都较大时,动能亦较大。③当一个量较大,另一个量较小,则无法判断动能的大小。
最后说明: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是一个定性的粗略的比较,并不是数学上的按比例的变化。
(4)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吗?
(启发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举高的物体落下来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重锤落下来打桩,拦河坝把水位升高,水流下来可以冲动水轮机等)教师强调:如果不把重锤举高,重锤就不能把木桩打入地里做功;如果没有重力作用,铁锤就不会落下来。因此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5)提问: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由重锤打桩得出: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高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演示弹簧枪或课本图1-4的实验,并简单说明什么是弹性形变后,即引出弹性势能概念)
教师简单介绍“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由于只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教师讲解时应力求简单明了,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
(7)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教师讲明两点:
①物体具有动能,也可以说具有机械能;物体具有势能,也可以说具有机械能;物体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加在一起就是物体具有的机械能。
②物体具有的能量大小是用做功多少来衡量的。因此,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
篇15:《动能势能》教学反思
《动能势能》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有:(1)能、机械能、动能、势能等概念;(2)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其中“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八年级物理的重点内容,但它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思维处于感性阶段,他们容易接受相对形象的物理概念,对抽象的“能”的'概念都感到困惑,因而教学中课件展示物理现象来确定能的存在。 动能和势能这两个概念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些 动画或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到学习状态。因此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其可取之处。对于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这几个问题,我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演示实验后得出结论。 不足之处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让学生做分组实验。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多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实验中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明确实验目的。
对于本节课教学教程中反映出来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我都会认真吸取教训,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改正,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篇16:《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的单位。
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动能”“势能”两部分构成。其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教科书先简单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涉及测量量的转换问题。教科书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实验是进一步认识势能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加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教学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策略
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接着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块、弹簧、橡皮筋、斜槽、不同质量的钢球、玻璃球等。
★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
★ 电场强度教案
★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课件(通用16篇)】相关文章:
高三物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本2023-10-22
电极电势课件2023-02-08
高三物理基本粒子的教案2023-09-30
高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22-07-22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24-03-19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2023-11-07
高二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2023-10-19
读后感课件2022-10-18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2022-08-12
高二物理电容器教案202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