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教学课堂课件

时间:2022-08-23 08:09:16 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客至》教学课堂课件(精选14篇)由网友“crazyfight”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客至》教学课堂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客至》教学课堂课件

篇1:《客至》教学课堂课件

客至

唐代: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馀通:余)

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注释

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

舍:指家。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余杯:余下来的酒。

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呼取:叫,招呼

鉴赏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_。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评价

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刘克庄《后村诗话》说:“此篇若戏效元白体者。”杜甫自不可能飞跃时空去戏效他后代的元白体,那么从什么角度什么意义上讲,《客至》“戏效元白体”呢?简而言之,元白体就是指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足当“戏效元白体”之评。另外,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难怪刘克庄说它是戏效元白体。

篇2:《客至》教学课堂课件

教学目标:

1.旅夜抒怀: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2.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两首律诗,《旅夜抒怀》和《客至》。读诗要从“头”开始,说明诗的题目对理解诗歌很重要。今天,我们试着通过题目来鉴赏一首诗。

二.文本研读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思考: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

明确:“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小结: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再加上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2.通过“夜”字察实景

⑴第二个关键词是“夜”。 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

明确: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⑵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的?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⑶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共有两组: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 江流。

⑷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凄冷)

第二组: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阔大)

⑸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3.通过“书怀”悟实情

⑴“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把诗中“书怀”部分朗读一遍。

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⑵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在诗中“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⑶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⑷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明确: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下的反话,既然“名声”是因“文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⑸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明确: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后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6)除了比喻,尾联还有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

明确: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了。

三.拓展延伸

杜甫的这种自感身世孤苦漂零的沉郁之作你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明确:在其后两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的《登高》。

在他去世前两年所作《登岳阳楼》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四.诗歌小结

读起这样的诗歌,我们不免都要随着抒情主人公一起哀叹泣涕了。我们知道,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有一个著名的杜甫草堂,这是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获得的一个暂时安身的栖身之所。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一段恬静而又安宁的生活。同时也创作了一些清新自然风格的诗歌。《客至》就是其中的一首。

五.课堂拓展

自学《客至》,结合诗歌的背景、自注、注释,思考下面问题:

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

⑵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⑶阅读《客至》、《宾至》,说说诗人为什么分别用“客”、“宾”为标题(提示: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

明确:⑴喜。

⑵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⑶这两首诗都是写迎接和招待客人的,但由于对象与诗人的情感关系的不同,“宾是贵介之宾,客是相知之客”,这样就造成了诗人表达的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别。《客至》一诗中的情感显得真诚深厚、亲切融洽、富有生活气息;《宾至》中所表达的虽然也是诗人的真实情感,但由于对方是“贵介之宾”,所以也就显得客套和拘谨,有应酬和敬而远之的成分。在用语上,前者通俗明白,如话家常;后者庄重严肃中带有调侃。正因为有以上的区别,所以用“客”“宾”分别为题。

六.课时小结

金圣叹在西厢记的批语中,曾写下他觉得最快乐的时刻(不亦快哉三十三则),这是他和他的朋友在十日的阴雨连绵中,住在一所庙宇中计算出来的:

其一:十年别友,抵暮忽至。开门一揖毕,不及问其船来路来,并不及命其坐床坐塌,便向疾趋入内,单辞扣内子:“君岂有斗酒如东坡妇乎?”内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计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

七.布置作业

小寒食舟中作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这首诗写在诗人去世前半年多,即大历五年(770)春淹留潭州的时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注:此诗作于天宝七载(748),时杜甫37岁。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

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去秦:离开长安。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结合注释、背景说说这四首诗歌中的鸥的形象的区别,以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篇3:《客至》教学课堂课件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赏析:

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安居后的杜甫,接待一位来访的朋友,即使是粗茶淡饭、陈年浊酒,依然不能掩饰此时杜甫的欣喜。

《客至》

唐·许浑

得路逢津更俊才,可怜鞍马照春来。

残花几日小斋闭,大笑一声幽抱开。

袖拂碧溪寒缭绕,冠欹红树晚徘徊。

相逢少别更堪恨,何必秋风江上台。

赏析:

许浑的朋友来访,他也十分高兴,在自己的书斋里,与朋友言谈欢笑,十分开心。朋友相聚是开心的,可想到要离别就总是让人伤感。

《客至》

宋·陆游

官闲身自得,客至眼殊明。

静算棋生死,闲分酒浊清。

悠然剧谈罢,偶尔小诗成。

但恨桑麻事,无人与共评。

赏析:

客人来的时候,陆游说自己的眼睛似乎明亮了许多,与友人下棋、谈论、作诗,十分开心。有友人相伴,生活总是好过一些。

《客至》

明·张承

茅屋三两间,草草避风雨。

客来不入门,坐爱千年树。

赏析:

两三间茅屋,仅仅避避风雨。有客人来了,没进家门,却被门前的古树吸引,一起细细观赏。

不以艰苦的环境为意,总是留意身边有趣的事物,诗人和朋友果然是志同道合。

《客至》

明·何景明

野外逢迎少,柴门落叶稠。

人闲不扫室,客到始梳头。

且为烹茶坐,还因看竹留。

登临如有兴,更上水边楼。

赏析:

诗人的生活过得十分闲适。因为住在野外,人际应酬少了,门前的落叶都堆积了很厚的一层。

家里也不常打扫,有客人来了,才重新梳头装扮。友人来访,坐而饮茶,观赏院中的竹子。如果再有兴致,我们可以一起去水楼观赏一番。

《客至》

明·廖孔说

不向红尘去,闲眠日几回。

余花山槿落,小卉海棠开。

制解僧初出,凉生客渐来。

共言西涧水,经夏起枯埃。

赏析:

诗人远离喧嚣而居,想睡就睡。山槿花谢了,海棠花开了。当客人来的时候,一起看水赏花,好不乐乎。

《客至》

宋·张九成

客有叩门者,冠剑何巍巍。

登堂各就坐,酬答好言词。

中席客轩眉,扬袂论是非。

纷纷乱我耳,扰扰败人思。

主人默无语,仰看孤鸿飞。

须臾进盘馔,劝客酒一卮。

谓言西山好,爽气入吾扉。

客思亦沈寂,炉熏自霏霏。

赏析:

张九成的客人有些特别,一个冠服执剑的严肃的人来拜访,登堂各就坐后,聊了起来。

中途客人几度扬眉,挥着袖子高声谈论,听到耳中觉得十分烦躁。主人默默无语,看着天边飞过的大雁。

为什么看到这一幕,诗词君好想笑,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客至》

宋·李弥逊

客至旋盥栉,出门惊两翁,

山川十年隔,风雨一轩同。

人事等飘瓦,生涯各转蓬。

时危命如羽,忧乐酒杯中。

赏析:

客人来时,诗人刚刚梳洗完毕。两人十年未见,今天相聚在一起,百感交集。人生无常、世事飘零,今日重聚,不要想那么多,让我们举杯同饮,所有的悲喜都在这一杯中了。

《客至》

宋·姜特立

冻云垂地寒峥嵘,故人访我邀晨烹。

旋烧姜子金丝酒,却试苏公玉糁羹。

赏析:

这是冬天,客人来的时候,天寒地冻。故友来访,我们一起做早饭。烧了姜子金丝酒,做了芋汤羹。

这样的冬天,有酒有友一起做饭,真是乐事一件。

篇4:客至(网友来稿)

客至(网友来稿)

梁世桢

杜甫

教学目的: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步骤:

一、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明确:蓬门(蓬门荜户  蓬筚生辉)

四、鉴赏

1、 解题:“喜崔明府相过”中的“相过”如何理解?

明确:拜访我

2、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寂寞孤独

分析:但(只)。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

3、“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

明确:是说没人光顾

4、如何理解颔联?

明确: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

(1)主人下马客在船

(2)秦时明月汉时关

(3)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请写出此联含义

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

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客开。

(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

5、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歉疚

6、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 友情深厚

7、尾联的正确标点应该是?

明确:肯与临翁相对饮?(酒兴渐增,邀临翁对饮,达到兴奋的高潮)

板      书

孤独——欣喜——兴奋(高潮)

作者邮箱: lsp1@inhe.net

客至(网友来稿)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客至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朗读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课 型:新授

教学方法:朗读、点拨、背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 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 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过,拜访。相,偏指一方,“我”)

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蓬门(蓬门荜户蓬筚生辉)

四、 鉴赏点拨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1.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寂寞孤独

分析:但(只)。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2.“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

明确:是说没人光顾

3.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

(1) 主人下马客在船

(2) 秦时明月汉时关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此联应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 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4.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歉疚

这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5.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友情深厚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五、 小结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六、朗读,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盼———迎———劝———邀

孤独——欣喜——融洽——兴奋(高潮)

篇6:客至教学反思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客至。

教学目的: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步骤:

一、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明确:蓬门(蓬门荜户蓬筚生辉)

四、鉴赏

1、解题:“喜崔明府相过”中的“相过”如何理解?

明确:拜访我

2、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寂寞孤独

分析:但(只)。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

3、“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

明确:是说没人光顾

4、如何理解颔联?

明确: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

(1)主人下马客在船

(2)秦时明月汉时关

(3)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请写出此联含义

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

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客开。

(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

5、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歉疚

6、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友情深厚

7、尾联的正确标点应该是?

明确:肯与临翁相对饮?(酒兴渐增,邀临翁对饮,达到兴奋的高潮)

板书

孤独——欣喜——兴奋(高潮)

篇7:《客至》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杜甫晚年写的诗大多沉郁苍凉,《客至》这首诗却是难得的轻松明快。本课采用“非指示性”教学法,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而是让学生根据文本特点与自身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等,自主选择与确定学习目标,通过探究和交流产生问题答案。该教学力求让学生在互动与对话中,自主生成理解与感悟,自主生成语文素养,自主养成健全的人格。

二、切入点

学生自读课文后,会有自己的初步体验和直觉疑问,教学时就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主动提出问题,为下一步的“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学习主题)”作好兴趣上的激发和思路上的准备。

三、主要步骤

1.教师激趣

师:杜甫的诗我们学过不少,受到的影响也不小。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他所擅长的格律诗中的一首:《客至》。

(“非指示性”教学中,教师的导语只是激趣而不指示,比较笼统,一般不介绍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什么心情下写的、主旨是怎样的等内容,而把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

2.学生自由诵读

师:请各位放开声音,自由诵读。

(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受,去体验。教师不能替代,更不能在学生没有接触文本的时候就灌输个没完。)

(学生读完后)

师:请各位看着注解再读一遍。

(意在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

3.说说初步体验

师:读一篇文学作品,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甚至精神上的熏陶。初读这首诗,你的直觉感受、初步体验是怎样的?请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随机提问。)

4.教师引导介绍

师:我向各位介绍一下杜甫写这首诗时的背景。公元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是他当时生活的写照,一家人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了这首欢快明丽的格律诗。

(学生有了基本体验后,教师才作介绍。教师介绍后,学生的初步体验或许会得到调整,或许会得到深化,或许没有发生变化。这由学生自己决定,不必强求,也无法强求。)

.说说直觉疑问

师:初读作品,大家可能会有直觉疑问。现在请有疑问的同学自由发言,向大家说说你的问题。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随机抽几位学生说说。)

6.再读课文,确定各自的学习目标

师:刚才感受说了,疑问也提了,这是我们学习课文的开始,也是收获的开始。但要想有更大的收获,就要确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围绕它进行深入的研究。现在就请各位再来读读这首诗,然后确定一两个你感兴趣的并且有价值的话题,作为你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老师不再统一规定这节课共同的学习目标了,请各位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这首诗的特点来确定。学习目标可以是内容方面的,比如情感、思想等;也可以是形式方面的,比如语言、构思等。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表达,比如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请先写在纸上。

(教师说的可能详细了点,但不这样学生会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做。)

7.交流学习目标

师:现在交流一下。先以前后桌为一小组,在组内交流。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负责协调。听了同学的介绍后,可以调整自己原来确定的学习目标。

(小组交流后,教师从每个学习小组中随机抽取一人起来向全班介绍。)

8.研读探究

师:现在,就请各位围绕自己的学习目标,独立开展研读探究。送大家四句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研读探究过程中,每人都要在“课堂备用纸”上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体会。

9.交流研读体会

师:现在,该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了”。先在小组内进行,每人依次轮过来,向同学自信地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欣赏体会,同学要以欣赏的神情和挑剔的态度来倾听。听的过程中可以质疑和插话。小组长要起组织协调作用。

(小组交流后,每个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下)

10.自问自答

师:通过研读探究,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又深入了一步。如果我们采取下面的方式,学习将会再深入一步。这个方法就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究回答。现在请每人都提出一个自己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然后独立探究解决,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解。

11.交流介绍

师:现在自由发言,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和你的探究成果向大家介绍介绍。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理解的可以随时插话表态。

12.教师补充提问

(以下问题不逐个照搬,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情况有机选择。)

(1)这首诗该怎样朗诵才能较为确切地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学生小组讨论,形成基本共识,再抽一个组的代表发言,然后教师介绍个人的理解,供学生参考:《客至》要读得轻快、明丽、亲切、平易,切忌夸张,它是写给极要好的朋友的。全诗前一层即前两句为次,后一层为主;就全诗来说,又以最后一句为主。“次”为“主”蓄势。第一联要体现出扑面而来的春天的生机和作者的喜悦;第二联要读得顿挫分明些,要体现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兴奋;第三联要读出招待客人的亲切感,喜悦之中带着自谦与愧色;末联要声调上扬,语速可稍快,将喜悦兴奋之情体现到极致。本诗节拍为二二一二式。)

(2)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中“皆”“但见”怎么理解?

(教师的基本理解:这些词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盎然的景象以及可爱的白鸥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但也可以这样理解:平日无客,少有人迹,所以屋舍南北都是春水,整日所见只有白鸥。)

(3)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中的“不曾”“今始”怎么理解?

(教师的基本理解:说明了平时生活的安逸自在,也说明了少有来客的孤单寂寞,同时又反衬了贵客突然登门的意外喜悦。)

(4)《客至》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突然撇开客人不提,“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为什么?

(教师的基本理解: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发现这是在进一步写客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所以这种忽转别意不是离题,而是别开生面,别有情趣。)

13.教师介绍研读体会

我的学习主题是:巧妙的构思。诗一开始就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盎然的景象以及可爱的白鸥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但也可以这样理解:平日无客,少有人迹,所以屋舍南北都是春水,整日所见只有白鸥。于是颔联顺理成章地写到了花径不扫,蓬门未开。颈联不写宾主之间的寒暄与叙旧,可见两人关系的亲密;写自己餐桌上的接待物,实话实说,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随和。尾联却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构思可谓绝妙。不写餐桌上畅饮的热烈情景,而留着让读者去想像,去补充,去回味。

(教师不指示和灌输,不公布“标准答案”;但作为教学中的一员,应该介绍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供学生参考,尽可能让学生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14.学生反思总结

师:今天这堂课,老师没有统一规定学习目标,也没有规定问题的标准答案。现在就要结束了,请各位说两句话。第一句,评价一下你自己的学习,说说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不足,提出一个今后调整的对策。第二句,评价一下这种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习品质的提高。)

15.反复诵读

师:对这首诗,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深入的理解,现在让我们美美地读,读出诗歌的情感美,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先齐读,再自由读,读熟之后争取马上背诵。

16.教师结束语

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共同获得了进步。谢谢大家。再把这句话送给各位: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尝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我们在语文课中获得知识,获得精神的成长,同时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关键资料

诸家评《客至》选录:

郭知达:言寻常惟为鸥鸟往来,未尝有客至,今也方除剪蓬蒿以待君子也。(《九家集注杜诗》)

谭元春:“肯与”二字形容贵客豪宾,入妙。(《唐诗归》)

黄生:上四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下四留客,见村家真率之情。(《杜诗说》)

朱瀚:首句用“在水一方”诗意,次句用“渔翁狎鸥”故事。(转引自《唐宋诗醇》)

浦起龙:首联兴起,次联流水入题,三联使“至”字足意,至则款也。末联就“客”字生情,客则须陪也。(《读杜心解》)

篇8:《客至》教学方案怎么写

教学目的: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朗读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课 型:

新授

篇9:《客至》教学方案怎么写

朗读、点拨、背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 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 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过,拜访。相,偏指一方,“我”)

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蓬门(蓬门荜户蓬筚生辉)

四、 鉴赏点拨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1.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寂寞孤独

分析:但(只)。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2.“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

明确:是说没人光顾

3.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

(1) 主人下马客在船

(2) 秦时明月汉时关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此联应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 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4.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歉疚

这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5.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友情深厚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五、 小结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六、朗读,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盼———迎———劝———邀

孤独——欣喜——融洽——兴奋(高潮)

篇10: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

原注:喜崔明府相过。

1、盘飧:泛指菜肴。

2、旧醅:隔年的陈酒。

3、取:助词。

赏析:

本诗表现了诗圣待客之一片热忱,为人之厚道至诚。诗人久经离乱,草堂刚成,心中十分高兴,有客来访,更是情不自胜。全诗自然浑成,一气贯通,毫无斧凿之痕。题下原有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即县令,意为邀请他先征求了他的同意。

篇11:《信客》教学教案课件

《信客》教学教案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

2、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从信客职业特点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信客的精神。

教学方法1、自读点拨法。2、诵读品味法。3、拓展延伸。

学习过程

一、认识信客(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2、文中提到两位信客,我们知道作者在本文中主要是要写年轻信客,但他为什么先写老信客呢?

二、研究信客(精读课文 合作探究)

速读课文,看看做信客好不好?为什么还选择信客,结合课文说出自己的看法。(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三、感悟信客(感悟人物 情感升华)

学习了本课,我们一定会从中受到许多启发和思考。大声说出你自己的感受吧!

四、拓展延伸

老邮差

这条路,弯蜒迤逦折折回回,像懒洋洋的垂钓者甩不直的线,划开茫茫雪原,向大山伸去。那顶陈年毡房,又似线端一砣变腐的鱼饵,突兀在一线天的入口处。

毡房的主人叫什么名字,人们早已忘却,都管他叫邮差大叔。他自己也已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在他记忆的沟壑里,“邮差大叔”就是他法定的名字。他的任务是,每半月十天,把镇上邮政所送来的报刊信件,一件件转送给山里边的农牧人家。

他真的老了。如霜般的长髯飘悠在曲成虾状的胸前,眼睛浑浊呆滞,黝黑而常年脱皮的脸庞,宛若刀刻斧凿,令人不忍侧觑。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年龄。本来嘛,独自生活在与狼为伍的山脚,岁月的轮回对他来说,早已失去固有的意义。他只知道,他们家那匹棕色的小马驹出生那年他来到了这里,那时候,他还是一位英俊的维吾尔族少年。如今,与他相伴的这匹老马,已是那匹小马驹的孙子了。岁月,已把他的身躯与灵魂,同这座大山及大山里的人们铸成一体,无法分离。组织上几次把他接回镇上养老,他皆因低山反应出现的醉氧症状,不得不重回到这里。

这天捡柴回来,他数了一下碗里的石子儿,想着明天又是他出发的日子了。

果然,天擦黑儿时,镇上的邮政车到了。司机阿列肯卸下一包邮件,又卸下一包邮差大叔的生活用品。晚上,老邮差特意把前几天套得的那只旱獭炖了,盛情款待远道而来的同行。阿列肯刚喜得贵子,心情好,吹了不少酒,直至烂醉如泥。

翌日,天刚放亮,老邮差就收拾好邮件,吃力地跨上老马,离开毡房,穿过一线天。临走,没忘带上两个风干了的烤馕和一皮囊驱寒的烧酒。

那只相依多年的褚褐色老狗,已经远远蹲在前头,虔诚地等着它的主人。

开始很顺,一件件邮件换来一声声感谢。中午,老邮差还在一个毡房里的火炉旁捧着主人递来的奶茶吃了半个馕。

邮件里,有一封寄自异国的信件。收信人的地址是“反修公社13牧场”。就是这封信,要了他的命。公社,是多么遥远而又混沌的名字。他怎么也记不清反修公社在何地何方了。他恨自己,恨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就在他四处询问“反修”的所在时,猛然间,风,卷着雪在山谷中弥漫。于是,老邮差,还有他的老马老狗,化作晶莹的雪片,永远留在了大山。孤零零的旧毡房,呜咽着向一线天深处张望。当人们发现老邮差的时候,他已成形状怪异的冰人,他的半边脸已被野狼撕去,露在雪外的左手也不知去向,手腕处裸露着豁豁牙牙的白森森的骨茬。惟独那封未送达的信件紧紧贴在胸口。

追悼会是第二年山开后举行的,山里人执意要为他们这位忠诚的邮差送别。也就在他的追悼会上,那封未送出的信捧在已退休多年的邮政所的老所长手中。凝视着这封信,老所长突然哭喊了起来:吐达洪!吐达洪!这封信就是老邮差的啊。他就叫吐达洪啊。

信被撕开,从里面滑落一张发黄的布满霉斑的照片:照片上,一位维吾尔族少年和一位维吾尔族少女各抱着一只洁白的羊羔,相拥着坐在草原上。两张灿烂的笑脸若天山盛开的雪莲,鲜活而又迷人。

照片的背面是几行小字,字迹虽已模糊,但尚能看清:“吐达洪哥哥,我的心永远是你的!”字是用维吾尔文书写的。

信中还有一张便笺,上写:尊敬的吐达洪大叔——我能这样称呼您吗?这张照片是在整理我母亲的遗物时发现的……

追悼会场,哭声震天。

1、对比阅读《信客》和《老邮差》人物个性、语言表达及写作手法的异同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赠语:

祸莫大于无信。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

篇12:《信客》教学课件设计

《信客》教学课件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识记字词,扫清阅读障碍;阅读课文,疏通文章脉络。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电信业迅速发展,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方便。但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村,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也许,我们很难想象,信客沉重的脚步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纽带,他们为远行者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让我们通过文章《信客》来体会一下他们苦涩的人生。

二、简介作者:(把书翻到82页,告诉老师,作者是谁?)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余秋雨。(投影出示)

三、整体把握:

1、检查预习:

唏嘘xīxū嫉妒jí晦气huì噩耗è猝然cù诺诺nuò呵斥hē诘问jié文绉绉焦灼zhuó伎俩jì吊唁yàn跋涉báshè颠沛pèi

2、我们对信客这种职业还很陌生,那就先来认识一下这种职业,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明确: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做一个信客,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他还要代读,代写书信;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后事,安慰家属。(幻灯片出示)]

3、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能否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字来概括?(苦)

4、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

(1)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他们是最困苦的旅行者。

(2)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实在是件苦差事。

(3)总结:工作劳苦:终年跋泼;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5、年轻信客他自己评价信客这份工作的?

明确: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6、分析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1)为什么说越来越凶险了?

(2)以前是怎样撑持的?

(3)为什么撑持不了了?

7、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觉得信客具有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明确: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兢兢业业。

四、合作探究: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五、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信客之墓志铭: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六、教学小结: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但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这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赞扬的。

七、布置作业: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通读全文,勾画出你认为的精彩语句,简要说出它的美感。

篇13:信客教学课堂反思

《信客》上完后,教研组在一起研讨时,普遍认为这堂课体现了老师的功底和素质,但却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举手不踊跃,发言人数少。其实当时在课堂上我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严重问题。一堂课是由师与生组成的,它不仅属于老师,也不仅属于学生,否则就会变成一言堂,变成菜市场。师生之间应该是心灵共通的,能产生共鸣的。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共鸣?最重要的就是老师课堂上的提问和引导,其次,是师生之间长期的交流与沟通。本节课暴露的问题,使我清醒的认识到,提问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要注意把握梯度,平时要与学生多交流,加强感情联络。

原以为,这一节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但实际情况与预期得相差甚远。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充分,不能快速从大量的内容中提取出关键句或关键词;此外,我个人在调动学生积极发言方面缺乏技巧,加之众多老师听课,连平日发言极为出色地学生也显得拘谨不敢回答。这一些都导致了对“信客”人物形象的分析不够深入、不够精辟,相比之下,较为简单的整体感知却花了太多时间。在拓展延伸环节,“雪山信使尼玛拉姆”这一材料,本该是这一堂课中最富有视觉冲击力、最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的一则材料,但由于课前已让学生查阅了相关信息,当我展示她最具代表性地图片时,学生已没有新鲜感,情感反应并不强烈。加之,起来概括此事件的同学,并未能讲你最值得说的事迹概括出来,所以,尼玛拉姆材料没有发挥到其最大价值,这实为一种遗憾。 另外,颁奖词的设计也是一个败笔吧。颁奖词学生平日接触的就比较少,而且颁奖词本身对语言的精炼就有相当高的要求。当时,连写作能力非常强的学生在一首歌过后,都难以完成一两句,可见对于初中生来说,这难度太大了,未能达到课堂练笔目的。课件临时出问题,是本堂课的小插曲,今后开课前,一定要在所使用的电脑上做最后的测试。 虽然这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引导方面若能更好些,学生会有更大的收获。

篇14:杜甫《客至》教学反思公开课

杜甫《客至》教学反思(公开课

在刚刚结束的学校“课堂教学大赛”中,我做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杜甫的《客至》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先给这节课定下一个指导思想:“教是为了学会用”,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给这节课定了一个课题:学习的迁移运用——例说《客至》。围绕着一课题,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例学《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咬文嚼字;举一反三,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诗歌鉴赏训练。为使教学更加完美,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对教学的每个细节都仔细推敲,尽量不漏多余,不旁逸斜出。

经过如此准备之后,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了课堂。课堂教学按想象的节奏顺利进行,当分析到诗歌的第一联时,我预先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然后与我出示的画面相对比,图文并茂,再配一古典音乐,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升华。然而当我出示画面问到“同学们想象的画面和屏幕上的一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不一样。”我一下懵了,这是我没有意料到的。本想着同学们的回答是“一样”,然后顺利进入下一教学环节。这突如其来的“不一样”让我有点不知所措,片刻的慌乱之后,我抓住一句“作者强调的是水多”勉强让学生接受,教学才得以继续。这节课虽然得到了大家的褒奖,在大赛中也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可教学中的那一段意外,让我在课后陷入深思。

思考点一:自认为很周全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不能够按预想的情节顺利完成?

思考点二:学生为什么没有按照预想的回答“一样”?

思考点三:课堂上应急时“作者强调的是水多”这句救命的稻草是否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自我反思和与教研组老师们共同探讨后我认识到主要问题出在备课这个环节上:

1.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我总是在想自己怎样讲会更精彩,更多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成为被我设计的对象,从我的理解、我课堂教学需要的角度去设计学生的活动,看似很严谨的教学环节其实成为了为精心学生设计的“套”,教学过程中总是想引导学生往自己的“套”里钻,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这样做显然把课堂教学的本末倒置了,没有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拓展。

2.课前在图片的选择上,选的不太好,图片中的水呈现灰绿色,没有生机,学生看了当然会说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如果自己在备课的时候多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理解能力的角度想想,在图片的上可能会选择的比较明亮一些的;如果不是一幅图,而是让学生从同是以水为主题的几幅图片中选择自己认为与诗意最接近的并给解释自己这样选的原因,这样学生的自由空间会更大,而且在对自己的选择进行解释的.过程中提升了诗歌本意的理解。

3.课后细细推敲自己在课堂上抓住的那句“作者强调的是水多”的解释,虽然与诗歌所表达的真实意境吻合,但是并不是给学生最好的解释还是在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之所以说“不一样”,是因为在他们头脑中存在的是一个风景幽雅的,万物皆绿的图景。这说明他们恰恰没有完全依据诗句加以描绘,没有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皆”,如果自己能够顺势抓住关键词引导一方面能够让学习理解画面中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而且能够让学生对“咬文嚼字”对诗歌学习的重要性,更能让他们对这一鉴赏方法记忆忧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在一节有学校近三十位老师听课的公开课上学生勇敢说出“不一样”,这是我们学生难能可贵的诚实和求真的精神,这是让我很感动的一点,我们教学应该更尊重学生、尊重学习学习的个性,而不应该是抹杀个性。

总之,发生在课堂上的“意外”其实是自己备课中对学生学法不够重视所导致的,使我更加认识到“备学生”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备好学生是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当然,备好学生应该立足于对学生真实学习水平和思想认识了解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学中的“有心人”。

这次教学大赛,学校为我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发生在教学中的“意外”使我积累了一份珍贵的经验。“感谢意外,感谢失败。”

《登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杜甫的高二作文

《客至》的原文及赏析

客至杜甫

高中古诗词《客至》的鉴赏

寄妻父刘长卿,寄妻父刘长卿李穆,寄妻父刘长卿的意思,寄妻父刘长卿赏析

《客至》原文及译文

酬?县李廓少府见寄,酬?县李廓少府见寄贾岛,酬?县李廓少府见寄的意思,酬

杜甫律诗教师中心稿

酬李郎中夜登苏州城楼见寄,酬李郎中夜登苏州城楼见寄刘长卿,酬李郎中夜登苏

《客至》教学课堂课件
《《客至》教学课堂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客至》教学课堂课件(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巨商蓄鹦鹉的阅读答案2023-11-07

《巨商蓄鹦鹉》的阅读答案2023-11-27

《世说新语》说课稿2022-10-16

关于中国古代传统饮食礼仪的教案2023-03-14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歌赏析2022-08-16

巨商蓄鹦鹉阅读答案2022-09-22

杜甫《羌村之三》翻译赏析2022-12-12

客亭的原文翻译及鉴赏2022-06-16

齐东野语阅读答案2022-10-07

茶叶中秋促销广告语:2023-06-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