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妻父刘长卿,寄妻父刘长卿李穆,寄妻父刘长卿的意思,寄妻父刘长卿赏析(精选12篇)由网友“gfjjhjgj”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寄妻父刘长卿,寄妻父刘长卿李穆,寄妻父刘长卿的意思,寄妻父刘长卿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寄妻父刘长卿,寄妻父刘长卿李穆,寄妻父刘长卿的意思,寄妻父刘长卿赏析
寄妻父刘长卿(,寄妻父刘长卿(李穆,寄妻父刘长卿(的意思,寄妻父刘长卿(赏析 -诗词大全
寄妻父刘长卿(作者:李穆 朝代:唐 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
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行自迟。
篇2:刘长卿《酬李穆见寄》
【作者: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
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
青苔黄叶满贫家。
字词注释
⑴酬:写诗文来答别人。
⑵ 李穆:刘长卿的女婿。
⑶见寄:写给刘长卿的一首诗。
⑷孤舟:孤独的船。
⑸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⑹云山:高耸入云之山。
⑺ 赊(shē):遥远。
⑻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之家;陋室。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⑼远客:远方的来客。
⑽青苔:苔藓。
⑾黄叶: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⑿贫家:穷人家。谦称自己的家。
译文
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创作背景
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
篇3:刘长卿——《酬李穆见寄》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酬李穆见寄》
【内容】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赏析】:
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
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
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路更赊”,赊,即远,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
将杜甫七律《客至》与此诗比较一番是很有趣的。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杜诗就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客至的喜悦,主人的致歉与款待一一写出,意尽篇中。绝句体裁有天然限制,不能取同样手法,多融情入景。刘诗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篇,三四句法倒装(按理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使末句以景结情,便饶有余味,可谓长于用短了。
篇4:《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刘长卿的《酬李穆见寄》既描写了诗人盼客到来的兴奋和喜悦,又表现了诗人因家贫而不能盛情款待远方来客的歉然心情。
酬⑴李穆⑵见寄⑶
孤舟⑷相访至天涯⑸,万转云山⑹路更赊⑺。
欲扫柴门⑻迎远客⑼,青苔⑽黄叶⑾满贫家⑿。
【注释】
⑴酬:写诗文来答别人。
⑵ 李穆:刘长卿的女婿。
⑶见寄:写给刘长卿的一首诗。
⑷孤舟:孤独的船。
⑸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⑹云山:高耸入云之山。
⑺ 赊(shē):遥远。
⑻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之家;陋室。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⑼远客:远方的来客。
⑽青苔:苔藓。
⑾黄叶: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⑿贫家:穷人家。谦称自己的家。
【白话译文】
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创作背景】
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
【赏析】
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路更赊”,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
将杜甫七律《客至》与此诗比较一番是很有趣的。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杜诗就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客至的喜悦,主人的致歉与款待一一写出,意尽篇中。绝句体裁有天然限制,不能取同样手法,多融情入景。刘诗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篇,三四句法倒装(按理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使末句以景结情,便饶有余味,可谓长于用短了。
拓展阅读:《过贾谊宅》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⑴
三年谪宦此栖迟⑵,万古惟留楚客悲⑶。
秋草独寻人去后⑷,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⑸,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⑹,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
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⑵谪宦:贬官。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⑶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
⑷独:一作“渐”。
⑸汉文:指汉文帝。
⑹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白话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创作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篇5: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刘长卿的《酬李穆见寄》既描写了诗人盼客到来的兴奋和喜悦,又表现了诗人因家贫而不能盛情款待远方来客的歉然心情。
酬⑴李穆⑵见寄⑶
孤舟⑷相访至天涯⑸,万转云山⑹路更赊⑺。
欲扫柴门⑻迎远客⑼,青苔⑽黄叶⑾满贫家⑿。
【注释】
⑴酬:写诗文来答别人。
⑵ 李穆:刘长卿的女婿。
⑶见寄:写给刘长卿的一首诗。
⑷孤舟:孤独的船。
⑸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⑹云山:高耸入云之山。
⑺ 赊(shē):遥远。
⑻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之家;陋室。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⑼远客:远方的来客。
⑽青苔:苔藓。
⑾黄叶: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⑿贫家:穷人家。谦称自己的家。
【白话译文】
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创作背景】
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
【赏析】
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路更赊”,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
将杜甫七律《客至》与此诗比较一番是很有趣的。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杜诗就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客至的喜悦,主人的致歉与款待一一写出,意尽篇中。绝句体裁有天然限制,不能取同样手法,多融情入景。刘诗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篇,三四句法倒装(按理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使末句以景结情,便饶有余味,可谓长于用短了。
拓展阅读:刘长卿生平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因官至随州刺史,也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
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在天宝十四载(755年)他可能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756年,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至德三载(758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上元元年(760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离开苏州到洪州待命。在赴洪州途中,逗留馀干,与大诗人李白相遇,“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李白当时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而自己将远行岭外。
其实,刘长卿终于没有到南巴任职。次年(761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
后来数年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这样说:“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上元二年(761年)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兴元元年(784年)和贞元元年(785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刘长卿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禄》),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内容具有时代特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篇6:刘长卿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的酬李穆见寄既描写了诗人盼客到来的兴奋和喜悦,又表现了诗人因家贫而不能盛情款待远方来客的歉然心情。
酬⑴李穆⑵见寄⑶
孤舟⑷相访至天涯⑸,万转云山⑹路更赊⑺。
欲扫柴门⑻迎远客⑼,青苔⑽黄叶⑾满贫家⑿。
【注释】
⑴酬:写诗文来答别人。
⑵ 李穆:刘长卿的女婿。
⑶见寄:写给刘长卿的一首诗。
⑷孤舟:孤独的船。
⑸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⑹云山:高耸入云之山。
⑺ 赊(shē):遥远。
⑻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之家;陋室。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⑼远客:远方的来客。
⑽青苔:苔藓。
⑾黄叶: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⑿贫家:穷人家。谦称自己的家。
【白话译文】
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创作背景】
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
【赏析】
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路更赊”,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
将杜甫七律《客至》与此诗比较一番是很有趣的。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杜诗就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客至的.喜悦,主人的致歉与款待一一写出,意尽篇中。绝句体裁有天然限制,不能取同样手法,多融情入景。刘诗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篇,三四句法倒装(按理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使末句以景结情,便饶有余味,可谓长于用短了。
拓展阅读:刘长卿诗词鉴赏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大历中,官至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诬奏,系姑苏狱,后贬南巴尉。终随州刺史。刘长卿“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唐诗纪事》)。他的诗多写贬谪飘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擅长近体,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城”。
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接近王孟一派。他集中也有少数反映现实的诗,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用很简炼浑括的诗笔,写出安史乱后荒凉雕敝的景象: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此外,如《疲兵篇》、《送李中丞归襄州》等诗,或写久戍边塞不得归家的兵士,或写被罢归乡里的老将,也令人深感同情。
他写山水隐逸生活的诗,成就较高。用严格的律诗写景抒情,能作到凝炼自然,造意清新。其代表作如《寻南溪常山人山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中写他寻访道人,在南溪山中一路所见的幽静景色,洗炼清新,颇饶风致。结尾写空寂的禅意,思想感情却是消极的。
又如《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荒僻幽静的别墅,无人肯到,皇甫侍御独远来相访,欣慰之情,不言而自见。
他的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夜投宿山中贫寒人家所见的情景,只短短几句话就刻画烘托出来,让人感到含蓄亲切。他还写过一些怀古伤今的作品。这些诗往往和他自己受贬谪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
如《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托古喻今,寓情于景,写得很浑成深厚。三四两句,于写景中融入贾谊《鹏鸟赋》的词语和意境,尤见艺术功力。但是,他的思想生活都比较狭窄,因此诗境也缺乏更多的变化。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说他的诗“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很能切中他诗歌艺术上的弱点。
篇7:刘长卿 《酬李穆见寄》
作者:唐·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注释】
① 李穆:作者的女婿。
② 赊:遥远。
③ 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译文】
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创作背景】
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
【作品鉴赏】
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
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路更赊”,赊,即远,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
将杜甫七律《客至》与此诗比较一番是很有趣的。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杜诗就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客至的喜悦,主人的致歉与款待一一写出,意尽篇中。绝句体裁有天然限制,不能取同样手法,多融情入景。刘诗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篇,三四句法倒装(按理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使末句以景结情,便饶有余味,可谓长于用短了。
拓展阅读:《寄许尊师》刘长卿
拓展阅读:
篇8:刘长卿《酬李穆见寄》翻译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翻译
刘长卿的《酬李穆见寄》既描写了诗人盼客到来的兴奋和喜悦,又表现了诗人因家贫而不能盛情款待远方来客的歉然心情。
酬⑴李穆⑵见寄⑶
孤舟⑷相访至天涯⑸,万转云山⑹路更赊⑺。
欲扫柴门⑻迎远客⑼,青苔⑽黄叶⑾满贫家⑿。
【注释】
⑴酬:写诗文来答别人。
⑵ 李穆:刘长卿的女婿。
⑶见寄:写给刘长卿的一首诗。
⑷孤舟:孤独的船。
⑸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⑹云山:高耸入云之山。
⑺ 赊(shē):遥远。
⑻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之家;陋室。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⑼远客:远方的来客。
⑽青苔:苔藓。
⑾黄叶: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⑿贫家:穷人家。谦称自己的家。
【翻译】
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创作背景】
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
【赏析】
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路更赊”,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
将杜甫七律《客至》与此诗比较一番是很有趣的。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杜诗就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客至的喜悦,主人的致歉与款待一一写出,意尽篇中。绝句体裁有天然限制,不能取同样手法,多融情入景。刘诗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篇,三四句法倒装(按理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使末句以景结情,便饶有余味,可谓长于用短了。
拓展阅读:怀才不遇刘长卿
说到唐诗,一般耳熟能详的多是五言和七言诗,你是否知道,唐诗中还有六言诗呢?
“鸟飞平无近远,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一个周六的.上午,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展厅二楼的长沙窑展厅,响起一个小学生清脆的朗读声。“这是不是一首诗?很少见呢?”她这样问博物馆的志愿者阿姨。“这的确是一首诗,只不过是很少见的六言诗。”志愿者阿姨回答到,“既然有人问到,那我就详细跟各位讲解一下这首诗的来龙去脉。”
什么是六言诗呢?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不太流行。六言句在《诗经》中已有萌芽,到了《楚辞》,六言句不仅较为常见,而且有连续四句以上的情况出现。两汉诗歌以五言和杂言为主。六言句虽较常见,但多是散句。
完整而规范的六言诗是在建安时期才出现的。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诗,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诗。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诗文俱享名于当时。在诗歌创作上,他在借鉴《诗经》、《楚辞》和两汉乐府六言散句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完整的六言诗。
如果说建安时期至齐梁之前的六言诗仅仅是具备了六言的形式,较少注重韵律、平仄和对仗,不少作品还不时地夹杂一些虚词衬字的话,那么,经历了魏晋至南朝齐梁三百多年的发展,到了梁简文帝、昭明太子和北周王褒、庾信,六言诗已经趋于成熟。他们的六言诗不仅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上为六言律、绝提供了标准的范本,而且对唐以后六言各体的定型产生了深远影响。到了唐代,六言诗和五、七言诗歌一样,逐步发展成为格律诗。六言绝句最具代表性的是王维的《辋川六言》。
瓷器中这首诗的题目是《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作者是刘长卿。全诗共八句,这四句是其中的第三到六句。现将全诗完整摘录如下: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飞平无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云芳草凄凄。
原作共有四联八句,而长沙窑的制瓷人则是截取中间的两联四句写在瓷盘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四句诗文,虽说无深奇之处,然每句都有意象韵味的美感,别有一种情丝氛围,与原作送别凄伤的主题全然不同。
诗的意思是:小鸟在平阔的原野上由近及远地飞翔,好像人随着流水各奔东西,愿白云将思念之情带给千万里之外的朋友,愿一轮明月载着愁思随溪水带到友人身边。由于这四句诗文非常优美,也曾析为绝句体,入乐府,词名《谪仙怨》,配以吹鼓,遂成为江南人喜爱的词章,广为流传。有人评论说,六言诗受声韵制约,很少有佳作,但刘长卿的这首诗,特别善于处理节奏,并发挥六言的长处,韵律之美,毫不逊于五言和七言诗。
这首诗的作者刘长卿是中国盛唐到中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是唐玄宗时期的进士,曾在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以及唐德宗四朝为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睦洲司马和随州刺史等职,所以也被称为“刘随州”。他与当时的诗仙李白交情深厚,而他本人作为一个诗人,有《唐刘随州诗集》传世,其诗五卷入《全唐诗》。代表作有《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江中对月等》。刘长卿的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尤其擅长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的五言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被选入当今全日制中学语文课本,即使对刘长卿感到陌生的人,也会对诗中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句子有所耳闻,那就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当了很多年的官,可是他的为官之路却充满了坎坷。他曾两次被贬,还坐过一次牢。瓷盘上记录的这首诗, 就是刘长卿遭到朝中权臣诬陷,被贬为睦洲司马时写给友人的。睦洲为今天的浙江淳安一带。全诗通过描写飞鸟、流水、白云、明月等景物,表露出作者远离故乡,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这个唐代长沙窑唯一的青釉六言诗文盘,1978年在长沙窑窑址出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形制上看,其高度是4.2厘米,盘口直径14.4厘米,底径4.9厘米。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它造型规整,通体施青釉。专家介绍说,在瓷器上题写诗文,也是长沙窑极富特色的装饰手法。目前在长沙地区发现的长沙窑瓷器上,写有诗文近百首,但是其中能确认作者的很少,还不到十分之一,绝大部分都是民间所作的诗歌,
长沙窑开创了中国陶瓷釉下彩绘和诗文装饰的先河,这个记载有刘长卿诗词的青釉瓷盘不仅让后人欣赏到长沙窑瓷器独具特色的装饰艺术,同时也为专家学者研究唐代诗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
千年前的长沙窑烟火和先人们的悲欢离合早已远去,留下这小小的瓷盘,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它承载着历史文化,沟通古今,散发着隽永的光彩。
从这件出自民间的小小诗文盘上,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的诗歌文化不仅仅是文人墨客的消遣,也是平民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是一个真正诗的时代,诗的国度。
篇9:《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唐诗赏析
《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唐诗赏析
【原文】
酬⑴李穆⑵见寄⑶
孤舟⑷相访至天涯⑸,万转云山⑹路更赊⑺。
欲扫柴门⑻迎远客⑼,青苔⑽黄叶⑾满贫家⑿。
【注释】
⑴酬:写诗文来答别人。
⑵ 李穆:刘长卿的女婿。
⑶见寄:写给刘长卿的一首诗。
⑷孤舟:孤独的'船。
⑸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⑹云山:高耸入云之山。
⑺ 赊(shē):遥远。
⑻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之家;陋室。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⑼远客:远方的来客。
⑽青苔:苔藓。
⑾黄叶: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⑿贫家:穷人家。谦称自己的家。
【白话译文】
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创作背景】
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
【赏析】
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路更赊”,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
将杜甫七律《客至》与此诗比较一番是很有趣的。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杜诗就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客至的喜悦,主人的致歉与款待一一写出,意尽篇中。绝句体裁有天然限制,不能取同样手法,多融情入景。刘诗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篇,三四句法倒装(按理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使末句以景结情,便饶有余味,可谓长于用短了。
篇10:酬李穆见寄,酬李穆见寄刘长卿,酬李穆见寄的意思,酬李穆见寄赏析
酬李穆见寄,酬李穆见寄刘长卿,酬李穆见寄的意思,酬李穆见寄赏析 -诗词大全
酬李穆见寄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篇11:寄妻,寄妻彭伉,寄妻的意思,寄妻赏析
寄妻,寄妻彭伉,寄妻的意思,寄妻赏析 -诗词大全
寄妻作者:彭伉 朝代:唐 体裁:七绝 莫讶相如献赋迟,锦书谁道泪沾衣。
不须化作山头石,待我堂前折桂枝。
篇12:《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唐诗鉴赏
《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酬李穆见寄》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为酬答李穆而写的。诗前两句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全诗既描写了诗人盼客到来的兴奋和喜悦,又表现了诗人因家贫而不能盛情款待远方来客的歉然心情。
【原文】
酬⑴李穆⑵见寄⑶
孤舟⑷相访至天涯⑸,万转云山⑹路更赊⑺。
欲扫柴门⑻迎远客⑼,青苔⑽黄叶⑾满贫家⑿。
【注释】
⑴酬:写诗文来答别人。
⑵ 李穆:刘长卿的女婿。
⑶见寄:写给刘长卿的一首诗。
⑷孤舟:孤独的船。
⑸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⑹云山:高耸入云之山。
⑺ 赊(shē):遥远。
⑻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之家;陋室。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⑼远客:远方的来客。
⑽青苔:苔藓。
⑾黄叶: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⑿贫家:穷人家。谦称自己的家。
【白话译文】
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创作背景】
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
【赏析】
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路更赊”,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
将杜甫七律《客至》与此诗比较一番是很有趣的。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杜诗就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客至的喜悦,主人的致歉与款待一一写出,意尽篇中。绝句体裁有天然限制,不能取同样手法,多融情入景。刘诗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篇,三四句法倒装(按理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使末句以景结情,便饶有余味,可谓长于用短了。
★ 酬?县李廓少府见寄,酬?县李廓少府见寄贾岛,酬?县李廓少府见寄的意思,酬
★ 酬李郎中夜登苏州城楼见寄,酬李郎中夜登苏州城楼见寄刘长卿,酬李郎中夜登苏
★ 诗人刘禹锡简介
【寄妻父刘长卿,寄妻父刘长卿李穆,寄妻父刘长卿的意思,寄妻父刘长卿赏析(精选12篇)】相关文章:
送灵师,送灵师韩愈,送灵师的意思,送灵师赏析2022-08-19
长安夜访澈上人,长安夜访澈上人李郢,长安夜访澈上人的意思,长安夜访澈上人2022-08-18
《登余干古县城》的全诗翻译赏析2022-12-15
《登余干古县城》唐诗鉴赏2022-11-24
淹没的没怎么读音2023-08-13
杨柳枝词刘禹锡赏析2023-04-06
教学读音2022-04-29
唐代诗人王昌龄简介2023-03-01
初中语数英知识点总结2022-06-14
唐才子传的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20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