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课件(共10篇)由网友“zhahm2000”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学课件,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假如》课件
《假如》课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会认6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汉字。
3.能展开个性化的阅读,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并能拓展课文内容,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入题
同学们,假如你有一个有求必应的潘多拉的盒子,你希望用它变出什么呢?假如你有一张神奇的飞毯,你想到哪儿去?假如你有一盏阿拉丁神灯,你想用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假如我们拥有这些神奇的法宝,我们会让梦想飞扬,看来想像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假如吧。(板书课题:23 假如)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指名学生每人读一小节,学生进行评价,教师也相机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3.指导识字。
(1)学生圈画生字,自己初读,并想办法记忆字形。
(2)学生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老师及时评价并给予帮助。
(3)同桌之间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识字效果。
(4)出示词语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认读词语。
三、再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想想作者要用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我想给画( ),让它们( );我想给画( ),让它们( );我想给画( ),让他( )……。四、个性化阅读,体验情感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自读延伸.
1、自己最喜欢哪一小节,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师生对话交流。
第一节,让学生体会小树在冬天面临的寒冷,作者要给小树画上一个金色的太阳,这样小树就不怕寒冷的袭击,能安然地渡过冬天,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绿化我们的地球,说明作者爱护树木。
第二节,小鸟是地球上可爱的精灵,找不到食物时会饿死的,作者要给小鸟画上一些米粒,这样小鸟就能快乐地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乐。
……
3.让我们带着情感把喜欢的那一节再读一读、师生评价,
4.小结,激发情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作者希望用马良的神笔画一个太阳温暖冬日的小树,想画一些米粒喂养饥饿的小鸟,想画出一双腿让残疾的西西能快乐地奔跑,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想对作者说一句什么话呢?
二、拓展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1.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启发学生: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些什么?送给谁?帮他解决什么困难?(学生思考,放柔和的轻音乐)
3.学生自由表达,老师适时地从学生的语言、价值观、情感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
4.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两节诗句,写后让学生配上音乐读一读,欣赏自己的作品。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击、叹、泣、粒、腿、燕、幸、哭”等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着重指导写法。
例:“击”字写在田字格中间,上面一竖要出头;“叹”、“泣”、“粒”三个字是左右结构,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腿”字部件多,写时既不能分开,又要互相避让;“燕”字笔画多,要注意书写笔顺,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书空;“幸”、“哭”两个字是上下结构,注意上窄下宽。
2.学生书写汉字,教师巡回指导。
四、感知升华,扩展延伸,发展学生语言。
小作者极其渴望有枝神笔,但却不是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见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用来干些什么?
小结:前面我们学过这样一句话:“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
篇2:《苏州园林》课件
《苏州园林》课件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认知目标:学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教学设想:
1、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预习要求:
(1)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分析总体结构
1、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7节:图画美8节:图案美9节:色彩美(板书)
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总说--分说
四、精读4、5两节:
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
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五、总结:(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
1、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
2、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
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六、作业: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篇3:高等数学课件
关于高等数学课件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了解比例和比的区别。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探索国旗中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比的知识,你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
教师板书学生举的例子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3/4: 1/8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
[设计意图:在学习比例之前,就强调了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最佳关系”和知识的“固定点”。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激发爱国情操。
四幅情境图分别呈现的是什么情景?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国家间的会议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板书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1)比较学校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值。
2.4:1.6=3/260:40=3/2
2.4:1.6=60:40
(2)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说明: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使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4.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25
路程(千米)80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板书:80:2=200:5)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设计意图:应用上面的方法,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叙述比例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指着比例式,引导学生观察得知,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
5.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一个式子两数相除有两项
比例一个等式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做P33“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组题的练习,增强了新知识的清晰度与稳定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层次清楚。
四、拓展迁移,升华新知
1、填空。
5:2=80:()
2:7=:5
1.2:2.5=:4
[设计意图:此题有了数的形式的变化,兼备有意设难、激发挑战、活跃气氛的功效。
2、下面每组中的四个数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1)4,5,12和15
(2)2,3,4和6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逐步延伸了知识。提出条件让学生自己组成比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4:《丑小鸭》课件
《丑小鸭》课件模板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读写“丑、堆、孤、单、洁、越、冷、影”8个生字,认识两点水(冫)。积累“稻草堆、孤单、洁白、越来越冷、散步、镜子、影子、”等词语。
2、正确书写生字“冷、丑、孤、单、影”。
3、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丑小鸭出世后的悲惨遭遇。
4、说:选用下面的词语,介绍丑小鸭和天鹅的样子:灰灰的、大大的、瘦瘦的、(丑小鸭);漂亮的、雪白的、长长的(天鹅)。
5、写: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 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
【教学重点】
1、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在语境中学习字词。
2、读懂课文,明白“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对自己灰心,因为丑小鸭也能变成天鹅”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情境的创设,感悟课文内容,体会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对自己灰心,因为丑小鸭也能变成天鹅。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自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大致了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
2、教师准备: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丑小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诱发情感
【情景导入一】
1、师:同学们,这节课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非常美丽的鸟,大家想欣赏吗?
2、生(兴高采烈地):想……
(出示课件,天鹅图)
3、师:同学们,这就是美丽的天鹅!其实呀,同学们,你们大家都是一只只美丽的小天鹅!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件出示第7节最后一句话)
4、学生齐声朗读(教师随机板书课题:丑小鸭)
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自评:巧妙的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开课也独具匠心,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开始,并紧紧扣住丑小鸭、天鹅,也为学生巧设了一个悬念:丑小鸭和美丽的天鹅是怎么回事呢?】
二、真情阅读,读中明知
情景设计一:
师:同学们,刚才的片断朗读,大家都读得很好,那么学习这篇课文,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丑小鸭,他到底有多丑……
生2:我想知道为什么说“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
生3:是谁在说说它是一只丑小鸭?
……
师:看来同学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课件出示生字:鸭、鹅)谁能说说这两个生字怎么记?
生:甲+鸟=鸭 yā 我+鸟=鹅 é
(学生在“我会写”田字格练习书写这两个生字)
【自评:精密的衔接,做到了环环紧扣,为下一步了解“丑小鸭”做了一个铺垫;落实基础训练(识字教学)与课文阅读紧密结合,设计颇具匠心。】
情景设计二:
师:同学们都想了解是自动样的一只丑小鸭,那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节)……
师:同学们,那只丑小鸭是怎么个样子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
1、图片:
2、重点朗读(结合课件):
“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3、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指名朗读。重点朗读:灰灰的、大大的、瘦瘦的
4、师:当你看到这样一只丑小鸭时,你会怎么想?
【自评:教学设计上做到环紧扣,同时教师把学生的情感与课文融为了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当你看到这样一只丑小鸭时,你会怎么想?”】
情景设计三:
1、师:同学们,这只可怜的“丑小鸭”在它今后的生活中又怎不公正的待遇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朗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分小组合作交流)
2、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图悟意:
3、学生汇报交流
生1:老师这只小鸭实在太可怜了,“除了鸭妈 妈,谁都欺他。”
板书:欺负
生2:(鸭)哥哥、(鸭)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板书:咬、啄、讨厌
(认读新词:欺负、讨厌、咬、啄)
生3:“丑小鸭”所受的待遇真是太不公平了,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
生4:他白天不敢出门,只有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4、师:是呀,同学们,这只“丑小鸭”真是太可怜了,那么,他后来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的交流十分的活路,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只美丽的小天鹅。)
【自评,这一环节是上一教学步骤的延续,重点在于了解“丑小鸭”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老师采取的对策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让学生抓住课文中重点的句段认真地读,细心地悟。更值得可取的是教师把新词的教学与课文的意境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三、重点品读,悟情明理
1、角色表演,体会情感
情景是:丑小鸭受尽欺负——角色:主色,丑小鸭;其它角色:鸭妈 妈、鸭哥哥鸭姐姐、养鸭的小姑娘、小鸟、猎狗。(角色表演“丑小鸭”不幸的遭遇)
⑴学生“台词”1(鸭哥哥鸭姐姐):“你这个丑鬼,真是丢尽了我们鸭家族的脸!你别跟着我们玩,哪儿好玩你到哪儿去!……”
⑵学生“台词”2(鸭妈 妈):“孩子们,别欺负你们的弟弟,虽说他长得丑一点,可他同你们一样,也是我的可爱的孩子呀!”
⑶学生“台词”3(养鸭的小姑娘):你这个丑小鸭怎么不死?我每天看到你就浑身不舒服!
……
⑷教师小结:同学们,无论是鸭哥哥鸭姐姐,还是其它的动物,都欺负这只可怜的小鸭子。他的遭遇可谓十分悲惨!那么丑小鸭后来的命运又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呢?
【自评:不能不说,学生的想象是十分丰富的.。角色的表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重点朗读,展开想象
课件出示课文片断:
“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师:同学们,当丑小鸭极端孤独的情况下,看到天上飞过的一群,他可能想到了什么?(教师适机引导学生理解“羡慕” )
生1:他可能希望别人不要再嘲笑他;
生2:他可能希望自己也能飞上蓝天;
生3:他也一定想成为一只美丽的小天鹅……
师:那么,在最困难的时候,又是谁帮助了他呢?
生(齐):是一位老农夫!
师:这只丑小鸭最终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齐读课文第7节。
师(小结):啊,丑小鸭终于变成美丽的小天鹅啦!
是的,同学们,也许我们每个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某些缺陷。在逆境中,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逆境也是会改变的。但是,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难处的时候,我们又是多么的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关怀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自评:这一环节,既是本节课的高潮,又是这节的总结,老师通过重点朗读,自由交流,教师点拨等方式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追求美好的理想要不懈努力!】
篇5:关于演讲稿课件参考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含义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的好坏直接决闻一多先生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
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演讲未必都使用演讲稿,不少著名的演讲都是即兴之作,由别人经过记录流传开来的。但重要的演讲最好还是事先准备好演讲稿,因为演讲稿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通过对思路的精心梳理,对材料的精心组织,使演讲内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条理。其二,可帮助演讲者消除临场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心。
特点
主要区别
演讲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区别。
演讲又称演说、讲演,是指一个人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就某些问题、某件事件向听众发表意见、讲述见解、讲明事理、宣传主张、抒发感情的信息交流活动。
首先,演讲是演讲者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通过口头语言面对一定场合的听众,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社会活动。
其次,作文是作者通过文章向读者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则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流信息。严格地讲,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绪为满足,他必须能控制住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情绪的应和与交流。所以,为演讲准备的稿子就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主要特点
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 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 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
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第四:整体性 演讲稿并不能独立地完成演讲任务,它只是演讲的一个文字依据,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演讲主体、听众对象、特定的时空条件,共同构成了演讲活动的整体。撰写演讲稿时,不能将它从整体中剥离出来。为此,演讲稿的撰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听众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生存环境、品位修养、爱好愿望来确立选题,选择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沟通。其次,演讲稿不仅要充分体现演讲者独到、深刻的观点和见解,而且还要对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体态语的运用进行设计并加以注释,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另外,还要考虑演讲的时间、空间、现场氛围等因素,以强化演讲的现场效果。
写作要求
1、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
2、一篇演讲稿要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无中心、无主次、杂乱无章的演讲是没有人愿听的。一篇演讲稿只能有一个中心,全篇内容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去铺陈,这样才能使听众得到深刻的印象。
3、好的演讲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演讲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明白。
[关于演讲稿课件参考]
篇6:小学课件
关于小学课件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12个生字,掌握生词;
2.通过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激发学生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职业,学习在生活中识字。(重点)
2.通过读词语来巩固会认的生字并积累词语。(重点)
……
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并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读写“丑、堆、孤、单、洁、越、冷、影”8个生字,认识两点水(冫)。积……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天蓝蓝,海蓝蓝,我家住在大海边。
海边有个月亮湾,湾里有条打鱼船。
船上有位老爷爷,他的故事说不完。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韵律美;
2.能根据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分析、记忆字形,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篇7:课件设计浅谈
课件设计浅谈
南昌市羊子巷小学 郭晨茹内容提要: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及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关键是设计并制作出符合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来谈谈自己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方面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关键词:设计制作 优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在我们的身边悄然兴起,它能使教学活动打破时空的限制,把文字、图形、图像、音乐、动画等多种媒体结合起来,使静止的图文动态化,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化,使所教授的知识更加系统完整。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新、效果突出、声文图像并茂等特点,不仅能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信息,而且能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容量,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当前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关键是设计并制作出符合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种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需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做好教学设计、系统设计等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使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符合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例来谈谈自己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方面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 收集积累资料,实现素材共享。
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媒体素材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你有再好的构思、创意,再高的制作水平也无法制作出精美的课件来。因此,我们要注重平时对素材的收集和积累。例如,音效素材(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鸟叫声、流水声、打雷闪电声、笑声、哭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等等),图片素材(各种动物图片、卡通人物图片、植物图片、自然风光图片等等),可把它们一一进行归类整理,存放起来,实现素材共享,为制作多媒体课件做好充的准备。这样,教师就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从相应的多媒体资源库里选择素材,来编辑、制作实用的教学课件。教师还可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特点融汇进去,制作出针对性更强的多媒体课件。
二、 界面设计人性化,易于操作。
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更有利于师生创生知识。这就要求课件的界面设计要人性化,方便在教学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
例如,我设计制作的二年级的美术课《海底世界》的课件,把每个教学活动的内容(海底景观、海底鱼类、海底生物、海鱼动画)以按扭的形式列于课件的主界面上,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需要任意选择点击,在点击进入每个主题后又可按返回按扭,返回到主界面上,操作灵活、简单、随意。又如四年级的语文课《颐和园》的课件,随意点击课件中颐和园图片上的任一景点,即可显现出该景点相关的知识链接,便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灵活操作,随机性强。
三、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性为特点。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直观性”当作年龄较小学生的一条普遍原则。
对少年儿童来说,感性形象是兴趣之源,又是启发他们开展独立思考和发展抽象思维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直观再现的功能,调动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去获取知识。如二年级 “小青蛙 ”一课,我便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介绍青蛙的录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画出各种姿态的小青蛙。又如“美丽的热带鱼”一课,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段海底各种鱼类的录相,让学生对鱼的形状、花纹和颜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在一段伴有海浪声的优美音乐中,开始创作。阵阵的海浪声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神密的大海中,使同学们产生了无限的暇想,创作出了许多美丽的图画。 又如五年级的“变体美术字”一课,我用“photoshop ”图像处理软件,制作了许多各种形状、色彩与效果的变体美术字。上课时,我便把每种风格的美术字都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变体美术字的“空间”是极其广阔的。
四、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当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把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的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的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发散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美丽的热带鱼”一课,为了让学生明白如何利用各种基本图形变成鱼,事先我用“Flash”软件自制了一段具有交互功能的动画课件:先出示四个基本形:三角形、方形、圆形、半圆形,然后用鼠标分别点击每个图形,它们就会慢慢地渐变成一条鱼,接着再点击四条不同形状的鱼,它们便会分别慢慢地添上不同的花纹与颜色(如图1所示三角形的变化过程),最后这些鱼都游动起来了,尾尾栩栩如生。通过这个课件的演示,不仅非常直观具体地让学生明白了热带鱼的绘画步骤,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又如三年级的“二方连续”一 课 ,若按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要用较多的时间讲解和示范“二方连续 ”的构成形式和制作方法,如:怎样设计框架;如何使用拷贝纸;如何排列单独纹样等等。有的地方学生还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利用电脑软件的复制和自由变换方便快捷的特点,把一个设计好的单独纹样按不同的'方向连续重复排列,设计出许多各种美丽的二方连续,并在电脑上为其添加色彩 ,使这一课由难教变得易教,由难学变得易学。
(图1)
五、活跃思维,启发想象。
现代美术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教学,而是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思维作为主要目标,置于技法之上。作为学习成果之一的美术作业,也应体现学生的创造性,鼓励求异,反对千篇 一律。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培养的美术课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出能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发散学生的思维的多媒体课件,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二年级的《加一加,变一变》一课,旨在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小物品的外形进行添加、变化,创作出各种新的形象。我在设计这一课的课件时,运用交互式的Flash动画为学生展示了一场“物品王国变形大赛”,一件件生活的小物品逐个登上展台,通过鼠标点击添加变成各种生动的新形象(如图2所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然后再向学生展示了许多生活中物品的照片,通过不同角度的变化,让学生进行观察,展开想象,添加勾勒,变化成各种有趣的新形象(如图3所示)。如二年级的《小树快快长》一课(附教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为小鸟建新家”的生动情境导入新课,并以此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学生在生动有趣、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充分体验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与成功感。这样,不仅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点燃学生智慧与灵感的火花,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轻松快乐学习氛围。
(图2)
(图3)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他们的视野,从而更好的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附:
《小树快快长》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树是儿童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本课以此为题材,对儿童进行初步的立体造型练习。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为小鸟建新家”的生动情境导入新课,并以此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学生在生动有趣、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充分体验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与成功感。学生不仅学会了用废弃物品做“小树”的方法,而且培养了他们爱护树木、爱护大自然,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利用废弃材料(旧挂历纸、卷筒纸芯、矿泉水瓶等)制作立体的树。
2、 了解树的基本结构,以及几种常见树的外形特点。
3、 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利用废弃物品制作各种立体造型的小树。
四、课前准备:
学生: 1、观察各种树的外形特点。
2、收集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旧挂历纸、卷筒纸芯、矿泉水瓶等)。
3、剪刀、双面胶、竹签。
4、用纸袋装好的“小鸟”(课前发给学生,每人一只,评价时用。)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废弃物品(旧挂历纸、卷筒纸芯、矿泉水瓶等)。
3、制作好的示范作品(不同立体造型的“小树”)
4、用泡沫塑料制作的场景(展示作品用)
5、竹签、剪刀、双面胶
五、座位设计:六人一小组,共六组。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
七、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请看,(伴随优美的音乐,展示课件。)在一片美丽的小树林里,住着许多快乐的小鸟……
2、课件演示动画:一片美丽的小树林,许多小鸟在林间飞舞、歌唱……(镜头推近,特写:一棵大树上有一个鸟窝,里面住着鸟妈妈和三只小鸟。)鸟妈妈对小鸟们说:“孩子们,你们都已经长大了,该有自己的家了!”小鸟们听了说:“妈妈,我们要建自己的新家,一定要找一个比这里还要美的地方。”
4、 师:小朋友,你们都听见了吗?你们愿意让这些可爱的小鸟到我们这儿来建新家吗?
5、 师:咦!我们这不是有一大片空地吗,(走到课前准备好的场景前)哎呀!怎么是这个样子,到处是人们扔掉的废品,一棵小树也没有,小鸟会来吗?我们该怎么办呢?(种树)
6、 师:对,我们要种树,把这片荒地变成一片小树林,小朋友,那你们准备种些什么树呢?它们长得什么样子?先在小组里跟小伙伴们说一说。
7、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8、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
9、 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想种什么树?它们都长得什么样子?并用肢体语言学一学。
10、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课件逐个展示出各种造型的树。
制作小树
1、(指着场景上的废弃物品)师:小朋友,让我们来想想,这些废弃物品能变成一棵棵小树吗?
2、师:(举起一个矿泉水瓶)这个能变成小树的什么?(树干)
3、师:有了树干,小树还缺什么?(树枝、树叶)
4、师:树干上部的树枝和树叶叫做树寇,我们用什么来做树寇呢?(拿起一张挂历纸)这个行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5、把挂历纸剪成条状,用双面胶贴在“树干”上。
6、(举起做好的“小树”)师:瞧,在小朋友的指导下,一棵小树就做好了!老师这儿还有几棵小树,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7、出示用不同的废弃材料制作的几种造型各异的小树,让学生欣赏、观察。(教师可做提示)
8、师:现在,老师把这几棵小树种好,(把做好的几棵小树用竹签固定在场景上,让学生观察“种”小树的方法。)
8、师:小朋友,你们愿意用身边的这些废弃物品(指着每个小组的桌上准备好的一袋废弃物品)变各种各样的小树,在这块空地上为小鸟们种上吗?
9、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来齐动手,让小树快快长起来吧!(课件出示课题-“小树快快长”)
10、伴随着“小松树”的伴奏音乐,师生同共制作小树。(鼓励学生制作出与老师做的不一样的“树”。)
组织评价
1、(课件播放鸟鸣声)师:小朋友听见了什么声音?小鸟们快飞到我们这儿来了!小朋友,赶紧把你们的小树种好,合成一片大树林,让更多的小鸟到我们这来建新家!
2、师:看,小鸟来了!让他们看看我们种的这片树林。
3、课件展示动画:许多小鸟在空中飞,突然,他们睁大了眼睛说:“哇!这片树林太美了!我们就到这儿安家吧!”,小鸟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高兴地在空中跳起了舞。
4、师:看,鸟儿们高兴得跳起了舞,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鸟儿们的快乐,也跳起来吧!
5、师生共舞
6、(乐声止)师:好,现在请小朋友打开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小纸袋,看看里面有什么?(小鸟)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鸟,你想在哪棵小树上安家(手指师生共建的“树林”),就把小鸟贴在这棵小树上。
7、学生把“小鸟”贴到自己喜欢的小树上。
8、请学生说一说:你为什么选这棵小树?它哪里漂亮?
9、教师对有特色的小树给予表扬,对没有小鸟的小树给予鼓励。
总结
1、 师:小朋友真棒!你们用自己的巧手,变废品为宝贝,这“宝贝”就是这一棵棵小树。树不仅是小鸟的家,而且可以美化环境,这片草地现在不是变得更美了吗?小朋友,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树呢?(爱护树木)
2、 师:爱护树木,不但是爱护了小鸟的家,更是爱护了我们自己的家,小朋友,你们说对吗?!
3、 师:现在正是春天,树木抽出了嫩嫩的枝,长出了绿绿的叶,小朋友,让我们象小鸟一样,飞到校园里,飞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它们吧!
4、 老师带着学生“飞”出了教室……
篇8:自然地理课件
自然地理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能描述洋流的概念、分类。
(2)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分析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解释其成因。
(3)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识洋流的形成原因是由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过程中,学会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绘制洋流分布图,归纳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2)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态度。
教学重点:
1、世界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2、通过考虑大陆的轮廓情况进一步分析描绘全球洋流分布,
教学难点:
洋流模式图的推理以及实际洋流分布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You jump,I jump!”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出自哪部电影的经典台词呢?
是的,那么《泰坦尼克号》讲述的怎么样悲情的故事呢?
是的,号称当时世界最坚固的轮船怎么哗啦一下就沉没了呢?
没错,是撞冰山了。那么40°N的海域是不可能发育这样大的冰山的,那么这座冰山来自哪里呢?又是怎样的力使它到达这里而造成了这样一个悲剧的呢?
这就与我们今天的新课有关——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板书】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引导】物质在不停的运动,占据地球表层71%的海洋又是如何运动的呢?有没有同学能举例一下?
是的,波浪、潮汐,还有洋流。那么什么是洋流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57页的文字,思考洋流定义、分类以及成因。下面我们请坐在中间戴眼镜的同学来回答一下。
【板书】一、洋流
1、定义
【引导】没错,洋流就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在这之中同学们可以看看对于这个流动有哪几个修饰词?
是的,“常年”、“稳定”、“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看来大家语文学得不错!这说明洋流并不是在某个特殊的时候才发生的海水的流动,而是相对稳定的,这样的海水运动才能称为洋流。
世界表层洋流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分布规律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图3.4冬季表层洋流的
分布。图中的箭头表示的是洋流,大家观察有什么特点呢?
有红色,有绿色;有低纬流向高纬,有高纬流向低纬。那么,红色代表的洋流和绿色代
表的洋流分别代表——对!暖流和寒流。这是根据洋流的性质来划分的。
【板书】2、按性质分:
(1)暖流
(2)寒流
【引导】从字面上来看,同学们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暖流和寒流吗?
大家真聪明,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只是,大家要注意,寒流和暖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
那么同学们看图3.5,观察一下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侧寒暖流的流向有什么规律:是不是暖流都是从低纬度海域流向高纬度海域,而寒流则相反。比如我们的加里福利亚寒流和日本暖流,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来,我们请坐在最后面穿红色衣服的同学来回答一下。
这位同学对我们以前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呀。没错,由于温度是从赤道地区向两极递减
的,海水的温度也是这样的,所以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一般是暖流,从高流向低的通
常也是寒流。
【板书】 低纬流向高纬
高纬流向低纬
【引导】下面,我们大家来做一个小实验。这是一根平整得水管,如果我拿一股水流冲向它,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你们看,我们有些同学平时就很注重观察身边的现象。是的,水管会发生弯曲。其实洋流与这个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妙,假设海水不运动时,海平面等温线应该是——没错,平行的。如果有一股温度较高的海水冲过来,那么等温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是呀,会弯曲。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就是洋流的什么呀?对,流向。大家反映真快。很好,那么我们来看看一下两个练习。
【练习】省略
【引导】其实,洋流的分类不止这一种。如果按成因来分的话,有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不过,这个没有要求同学们掌握。那么,是什么原因鼓动这样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影片。
有没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回答问题呢?好,手举得最快的你来。是,洋流主要由盛行风、大陆的轮廓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哪个才是形成洋流最主要的因素呢?来,我们请坐在窗户旁的同学来回答一下。嗯,盛行风是洋流形成主要动因。
【板书】3、成因
【小结】大家知道什么是洋流,洋流的成因有哪些之后,那么,海洋表层的洋流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共同探究一下。
【板书设计】
篇9:左右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重难点 :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左右
1、由上下楼引入教学
师:为了安全,避免我们上下楼时冲撞在一起,学校要求我们都要“靠右行走”。出示书13页图,问:靠右行我们该走哪边呢?
2、出示课题
师:只要我们认识了左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与右
1、借助左右手认识左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举的是哪只手吗?对了,在举手发言时,我们通常都是举右手,老师现在要看看你们举的手是不是都是右手呢?
(1)做动作记右手。
拍一拍:让学生用右手轻轻拍一下桌子。
握握手:让学生伸出右手,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
(2)认识左手。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右手,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快把左手举起来,看一看,这就是我们的左手,用左手把铅笔盒摆好。
(3)借助儿歌强化认识左、右手。
教师和学生一起听音乐边说边做动作。
我伸出左手去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4)借助左、右认识左、右面
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介绍座位。
谈话:在你的位置上,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学生说一说,再同桌互相说。)
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教室的摆设。
三、操作中辨别,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1、介绍文具的位置。
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有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集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
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四、解决中运用,感受实用性
1、师:瞧,你们看见图上有什么?“上下楼梯请靠右行”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教师小结: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上下楼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梯和走路时,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在校园里同样,马路中咱们也该遵守交通规则。
2、练习书13页6题,用学过的上下、前后、左右说一说。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
篇10:《蜡烛》课件
《蜡烛》课件
【教学目标】
1、着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细细揣摩探究意蕴丰富、意味深长的句子。
【教学重点】
1、重点:
通过默读、朗读,深入探究这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世界。
2、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揣摩文中意味。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
2、查阅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儿子上初三。家里只有一间房子,约十五六平方米,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学生桌,家里就塞满了。爸爸身体不好,经常咳嗽,一咳嗽,小屋跟着震动,儿子写作业思路就会被打乱。为了儿子的学习,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出去。每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躲出去,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有一天,儿子临近期末考试,在温暖宁静的小屋里不知不觉学习到夜深。作业刚做完,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从窗户往外望去,大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儿子像一下子被电击着了,泪流满面的跑出去……无声的雪花盖住了这对拥抱的父子。
这个普通的亲情故事令我们感动。还有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更给我们震撼。今天我们学习的《蜡烛》一课,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及背景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课文是一篇战地通讯。
2、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瓦砾(lì)地窖(jiào)舀(yǎo)鞠(jū)躬
名副其实颤巍巍
3、课文配乐朗读。
4、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这篇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品读课文
1、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尽量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
⑴炮火:11次;
⑵蜡烛:6次
⑶黑围巾:4次
⑷老妇人的“跪”、“爬”:各3次;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⑴多写炮火连天,说明环境危险,让人一直为老妇人揪着心,而老妇人在炮火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
⑵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⑶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哀悼之情。
⑷“爬”:说明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跪”:说明老妇人庄严肃穆,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3、课文倒数第二小节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勾画了战后的环境、烛光的背景,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再次点出烛光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胜母子,它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精读文章倒数第四、第五段,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的内心世界。
1、 教师启发:
⑴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⑵老妇人为什么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2、学生齐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五、教师小结
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
2、把你想像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不少于二百字。
【学课件(推荐10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名师优秀课件2023-01-24
浅议CAI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优势(网友来稿)2022-11-30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论文2023-05-03
小学数学认识圆课件2022-09-05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2023-07-06
论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2022-12-05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民办高校的应用2023-02-06
多媒体教学的体会2022-04-29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2023-06-01
小学数学游戏课件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