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摆课件(精选13篇)由网友“vvasd”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四年级科学摆课件,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四年级科学《摆》课件
四年级科学《摆》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我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我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过程与方法:
1.我可以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提出假设。
2.我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测量出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3.我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学会利用数据来做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我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中收集有效的数据。
教学准备:
铁架台、垫圈、线绳、秒表、记录单、等。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摆钟,让学生思考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通过观察,结合已有的经验,学生认为摆钟是由钟面和钟摆等物件构成)
2.关于摆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点名回答,并引导学生思考摆是由几部分组成)
3.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有什么奥秘。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学会测定10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1)教师:要了解摆,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现在我们来数一数,看10秒的时间,摆能摆动多少次?为了时间统一,就由我来计时,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把摆线拉直,老师喊开始就松手,大家就开始用老师讲的方法,在心里默默数次数。老师叫停的时候,大家就记下次数,如果老师喊停了,摆还在回的路上,那最后那就不能算一次。最后我们来交流。(准备开始 10秒后停)
(2)教师与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10秒内摆动的次数
(3)师生合作测出摆在10秒内摆动的次数。
探究新知 10秒内摆动的次数
2.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1)教师提问:同学们,摆在10秒内摆动的次数不同,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快慢会不同,摆摆动的快慢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摆,作出假设。
(2)讨论,并提出假测。
(3)根据学生假设板书:摆的快慢可能与三个因素有关(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教师阐述: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也有可能会出错,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说话。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三个问题中,我们只选摆线的长短和摆锤重量两个问题来研究,是否与摆角的大小有关,课后同学们自己去研究。现在请各小组首先确定想研究的问题?(统计情况,适当调控两种情况小组数量的分配。设计实验并记录下你们的实验方案和过程
4.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
(2)汇报结果:得出结论(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3)教师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摆》实验记录单
探究二 研究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的关系
探究三 研究摆摆动快慢与( 摆线的长度)的关系
5、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是否能够解释为什么大家的摆在一分钟摆动的次数不同了吧。
1、有个钟快了2分钟 ,现在你能想办法让它走慢些吗?
2、认识伽利略
三、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的新课就上到这里,看来钟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我们研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四、布置作业
1、本节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摆的快慢是不是与摆幅的大小有关呢?需要同学们运用今天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课后去研究
2、收集有关摆的资料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不变的条件 改变的条件
1 摆重 摆长、摆幅 摆重 2 摆长 摆幅、摆重 摆长 3 摆幅 摆重、摆长 摆幅
六、课后反思
针对本节课,特进行如下反思“
1、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思路、依据以及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具备“用教材”的意识。
2、注重实验中的细节指导对比实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轻松,特别是对于几个变量的控制,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小组汇报实验方案时,我们将更多的重点落实在实验如何具体的做法上。
3、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让学生亲历每一个探究过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的加工,尽量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篇2:四年级科学摆课件
四年级科学摆课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设计一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铁架台、量角器、秒表、直尺、线若干、钢球、塑料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认识摆。
1、(课件出示摆钟的图片)教师模仿老钟爷爷谈话:孩子们你们好,你们还认识我吗?
2、学生回答
3、(课件出示动态摆的装置)教师模仿老钟爷爷讲述:大家说得没错,我就是钟表,因为在我的肚子里有一个来回摆动的装置,叫做摆。所以大家又叫我摆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摆。(板书课题:摆)
4、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认识摆:(教师拿出一个用线系着钢球的摆,边演示边说)成的,底下挂的钢球叫做“摆锤”,摆锤可重可轻,可用垫圈、螺帽来做。上面挂的线叫做“摆线”,摆线可长可短。若让它摆动起来,提起的这个角度叫做“摆角”,摆角可大可小。
二: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课件出示:动态小女孩荡秋千的图片)谈话:你们玩过荡秋千吗?你有办法让这位小朋友荡得更快些吗?
2.提出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3.学生提出假设,教师及时板书呈现学生的观点。
大致有以下几种假设:
(1).摆的快慢可能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
(2).摆的快慢可能与摆锤的轻重有关系
(3).摆的快慢可能与摆角的大小有关系
4、谈话: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吧。怎么做实验呢?大家先来设计一下实验。
5、学生设计实验
6、评价指导设计方案
师:我们先看第一小组的设计方案,有请一位同学说出你们组的设计意图
生:学生回答
师:很好,你们组的同学思维敏捷,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你们的设计很快就会引起一场战争。
生:学生话剧表演
师:有智慧的人是不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我说一个方案你们感觉如何?
师:我就用第一个假设举例: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吗 ?
摆锤、摆角你俩保持不变,先让摆线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摆线你变吧,你一会变长,一会变短,我们记录15秒内摆的次数,用数据来说话。
7、学生分组实验并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方案如何,我们开始实验,全班分成六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的摆线长,另一个小组的摆线短。)
篇3:小学科学摆课件
小学科学摆课件
教学目的: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进行假设并设计试验进行验证。
2.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的越慢,反之摆的越快。
3.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4.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的关系不大,主要与摆线长度有关。
教学难点: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教学准备:
教师:铁架台、自制摆副实验器材、摆的配套材料、课件
学生:笔、记录单、秒表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个新朋友,想认识么?
知道它是什么吗?
生:摆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摆的秘密。
首先我们来认识摆由哪几部分组成,底下的重物叫摆锤,上面的线叫摆线,摆锤可轻可重,摆线可长可短,若让它摆动起来提起的角度叫摆角。
二、探究新知
(一)让学生动手做摆并动手实践得出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1、生制作摆并会操作摆
师:同学们认识了摆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动手制作一个简易摆。
生动手制作摆
大家组装好摆以后试着让它摆起来,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你会怎么做?
生自由说想法后师小结对学生说不完整的师进行补充。(1)线要轻轻拉直(2)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自由轻轻一抓就行了。
师:大家按照刚才同学们总结的方法再玩一次,会玩了么?摆怎样算摆动一次呢?(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时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了一次。)
2、各组测定自己制作的.摆在规定时间里摆动的次数
师:同学们想考验一下自己的数数能力么?接下来咱们就来数数自己制作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在开始前咱们要做好分工,一名同学操作摆,一名同学计时,一名同学数数,一名同学记录,小组同学分好工就开始。
生开始计数。
师:大家的认真劲真让老师佩服,科学实验一次是的不出结论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次的实验,大家再测定一次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开始。
生动手实验。
师,现在咱们把时间变为30秒由老师统一计时,大家继续观察自己小组制作的摆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仍然进行两次,准备好了么?开始!
师选几组进行汇报,将结果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每组的摆在两个15秒内摆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在两个30秒内摆动的次数的关系。生得出相同的结论后师引导生思考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每个摆在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不变的。板书:每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师:当年大科学家伽利略在教堂的大厅观察吊灯的摆动是就是发现了这一规律,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很多问题。
(二)、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思考并讨论:在前面的实验中同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那么不同的摆是否相同呢?我们一15秒的摆动次数为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同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让它们不同呢?可以观察一下其它小组的摆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生: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摆角的大小、
师:到底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需要我们在实验中验证。
我们班有九个组,每三个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实验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测。
师:下面咱们就其中的一个研究主题来探究具体的研究方案,如要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的关系时,哪个因素是不能变的,哪些因素是要变的?每种情况要测几次?
师生讨论交流
师归纳总结:1、研究摆锤轻重的可以往摆锤里加硬币或橡皮泥
2、探究摆角大小的可以取30°和60°或45°和90°。
3、探究摆线长短的可以把摆线绕到原来的一半。
4、把研究记录表能填的要填好
师:研究时操作的同学要正确,看表的同学要看准了,数的同学不要眼花尽量数准,记录的同学及时记录。最好别忘了根据数据归纳结论。
生实验后汇报
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和摆角的大小都没关,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此时同学们可能得出更细则的答案老师要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
(三)、按要求制作摆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直接的关系,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制作一个摆:我们班有9个小组,每个组设计一个摆,让它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分别为7、8、9、10、11、12、13、14、15次
1、各小组按规定的次数制作摆
2、展示各小组的成果
3、观察这些摆的摆线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和摆的次数有什么关系。
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线越短摆的越快。
三、巩固练习
一幅荡秋千的图,哪个荡的最快?
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
师:生活中你还看见哪儿有摆?
板书设计:
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一定
摆锤的轻重无关
摆 快慢摆角的大小无关
摆线的长短有关
篇4:四年级科学课件
四年级科学课件
四年级科学课件: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温度计每组一支
6.科学记录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二、课后作业
1. 我会填。
我们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2.动手做。
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天气日历,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
三、总结
四、课后作业
我会填。
1、我们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2、动手做。
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天气日历,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
五、课后反思
篇5:四年级科学课件
一、教材分析:
《电路出故障了》一课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典型的串联电路。接着课文创设了电路出故障了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想办法对电路进行检测,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在电路检测器制作完毕后,要学生思考一下,怎样用它去检测有故障的电路?教师最后应说明,电路检测器是一种检测电路的工具,以后会经常用到,强调它只能在实验室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在学这篇课文时,学生已经初步适应了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前面教学的铺垫和原有的生活知识,基础较好。此外,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二人一组,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因此,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重视学生积极合作,引导他们大胆猜想发言。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材料准备等:
1、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会探究电路故障的原因;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猜想,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注意渗透安全用电知识的教育。
(3)科学知识:认识电路及电路检测器,知道什么叫电路,会做电路检测器。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探究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
(2)难点: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
3、教学课时:1课时 4、教学准备: 学生用:
(1)每组小灯泡2个、灯座2只、电池1个、电池盒1只、导线3根。(这些材料有“问题”)
(2)电路检测器:小灯泡1个、灯座1只、电池1个、电池盒1只、导线2 根。
(3)科学文件夹(记录表)。 教师用:
(1)小灯泡2个、灯座2只、电池1个、电池盒1只、导线3 根。
(2)万用表1只、电笔1支等。 二、设计理念: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使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的为每个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提出各自的想法,然后能够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教师创设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探究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及引出电路:
同学们,你们认识桌上的这些材料吗?如果把它们组合起来会有什么现象? 教师出示组合的电路,指出灯泡亮了,说明电流经过了小灯泡。教师故意断开导线,问:“现在出现了什么情况?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这个由小灯泡、电池、导线组成的电流的路线叫电路。(板书电路) [设计意图:通过小灯泡的亮灭,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电路的概念,为下面的故障作铺垫。]
(二)组装电路:
1、这些材料你能组合吗?
在组合前,老师有个问题:“你们在组装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比一比,哪组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创设情境,提供有问题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三)交流讨论:
1、说一说你们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
小灯泡没有亮是怎么回事?引出课题,板书:电路出故障了。
2、你们知道小灯泡在组装过程中,你还有什么问题?
3、你们知道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吗?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在科学文件夹上。
4、交流讨论的记录,教师整理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猜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鼓励学生提问,学会做好讨论记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四)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1、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找到了,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说一说,你的方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步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电路故障,也为引出电路检测器作铺垫。]
2、我们还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电路检测器来进行检查。
3、(分发材料)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必要时,教师可以辅导) 展示几组好的电路检测器。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做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电路检测器。]
4、我们用它怎么来检测呢?教师可以指导使用方法,讲清检测标准,然后让学生检测演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很重要,教师要指导使用方法,讲清检测标准,建议可以使用检测器电路图,这样可以更清楚明了易懂。]
5、现在你能准确找到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吗?在刚才的电路上试一试、找一找?
[设计意图:这一步旨在让学生学会使用电路检测器。]
6、说一说,你们检测出来电路是什么故障吗?
7、你能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吗?(每组需要的材料可以派人到讲台上领取) [设计意图:学生找到故障后,又自己去解决故障,有一种胜利成功的感觉。]
(五)课外延伸
1、如果家里的日光灯不亮了,能不能用电路检测器去检测?为什么?
2、你能用其他方法检测吗?(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后,分别出示电笔、万用表,而且简要说明电路检测器只是万用表的一个“小弟弟”。)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警告学生不能用电路检测器去检测220v的家用电器电路,渗透安全用电教育。此外让学生了解其他检测方法,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六)小结:说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自评自己及小组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会评价自己及他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以便教师在下一轮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篇6:四年级科学课件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这是什么东西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首先大家先想一想: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自主学习
拿出一个纸团,我如果把纸团放进水里,纸团会湿吗?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现在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纸团并没有湿,怎么回事呢?
②如果有的同学想试,可以让学生多试几次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会吹气球?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
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
小组讨论,作记录
选出或提出“空气有重量吗?”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从身边入手,由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重点是要他们自己说
知道一定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在前一个试验的基础上,学生应该能够说出原因
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
2、空气有质量
(1)空气有重量吗?
① 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空气有没有重量?
② 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么?比水轻的物体浮上来
③ 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在P70上
(2)我们可以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了:有质量 把讨论的方案记录在小组讨论板上
请学生演示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质量比水轻,所以能在水中浮上来,就是看到的气泡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了空气的'两个重要的性质,我们还要通过试验再掌握空气的另一个重要的性质。
(1) 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 我们的猜测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② 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P71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有压力,不能随意缩小
(4) 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不能随意缩小”的性质?
从生活体验中发现现象
空气保持原来的空间,不能被缩小
强调口一定要扎紧
进行猜测
针筒里有空气,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分发针筒
这个空气的性质比较难以说明。学生已经知道空气的这个性质,不容易说出来。
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4、理论运用实际
大家玩过手shou枪吗?手shou枪就是利用了空气的这个性质,今天我们也可以来做一把简单的空气qi枪。
(1) 制作空气qi枪
①讲解制作方法
②小组动手制作,比一比谁的“子弹”射的远
③你能说说制作原理吗?
(2) 制作压缩空气水“火箭”
① 讲解制作方法及原理
②室外实验
提醒学生不要对着人“开枪”
三、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利用空气性质的地方
篇7:四年级科学课件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呢?
2、看到这个问题,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是怎么想的呢?
3、那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我们做个小试验吧。
回顾所学内容
先进行假设
二、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
(1) 如果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并且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会有什么感觉?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
分组试验,小组讨论体验
板书 流动的空气 风
你们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空气会流动吗?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
知道风的形成是空气的流动造成的
学生自己思考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2、空气的流动
自然界中的空气又是怎么流动的呢?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 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 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 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 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 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 冷空气是下沉的
演示P6实验二
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适当点拨 知道热空气的流动方向是上升 知道冷空气的流动方向是下沉
从生活入手,由经验建立新概念更容易
3、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提示:怎么将看不见的空气显示出来呢?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用实物投影展示
知道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风
了解冷热空气对流图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 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2)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画流动图
了解人类对热空气上升原理的运用
初步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工作原理
三、课外拓展
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动手制作,提高学生兴趣
篇8: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件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课后作业
1、写出你知道的天气现象?
2、一般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五、课后反思
篇9: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篇10:四年级科学降落伞课件
四年级科学降落伞课件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科学知识
1、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增大空气阻力)
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2、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
3、产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
塑料布、绳子、胶带纸、夹子、小刀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请座!
2、首先我们看一段动画,(点击电脑,放降落伞下降的动画)。
3、思考:降落伞下落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回答出受到地球重力和空气对它的阻力)
4、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降落伞!(点击电脑引出课题)
(二)制作降落伞,发现问题。
1、首先我们自己来做一个降落伞(师演示做好的降落伞)有兴趣吗?(生说:有)看屏幕学习如何做一个简易降落伞。(点击电脑)
2、每个小组拿出桌下信封中的材料开始做一个降落伞。注意用刀的安全。(学生分组制作)
3、(3分钟后)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拿着你们的降落伞到前面来放飞,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学生带着降落伞到前面来)听老师的口令一起放。
4、预备,1、2、放!(停一下)。
5、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没有?
6、学生有可能回答出:A降落伞下降得有快有慢B……
7、下面我们统一高度再一起放一次,看看是不是下落得有快有慢?听好老师口令再放一次!预备,1、2、放!
8、这次结果怎么样?(生回答:还是有快有慢)
9、小组长回到座位,同学们想想为什么降落伞下降得有快有慢呢?(停个1分钟给学生思考讨论)同时点击电脑出示问题。
(三)提出预测
10、学生回答:
A有的降落伞伞面大,所以它下降得快!老师边板书边说:“也就是说降落伞下降的速度有可能与它的伞面大小有关?”(板书伞面大小)
B降落伞下面的重物也不同,有的重有的轻?(或者学生会说有的夹子大有的夹子小)老师边板书边说:“就是说也有可能与夹子的大小有关系。”(板书夹子大小)
C同样的道理引导学生说出绳子长短、材料不同、高度等其他因素。
(说明:本课重点研究伞面大小、夹子大小、绳子长短这三个因素,如果学生正好说出这三种没有其他的我们就接着开始设计实验来研究,如果不止这些我们可以说:“由于时间所限,这么多因素我们不可能多来研究,今天我们先研究伞面大小、夹子大小与绳子长短是否与降落伞下降快慢有关。”)电脑出示所要研究的三个因素。
11、降落伞下降的快慢是否与这三个因素有关呢?怎样证明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生说:做实验。)
12、那么这三个因素中你最想研究哪个因素呢?(停5到10秒钟)想研究伞面大小的请举手;想研究夹子大小的`请举手,想研究绳子大小的请举手。(这里如果每个因素都有人研究就算,如果有某个因素没有人研究老师可以说:这个因素没有人研究,现在老师想把这光荣的任务交给你们,有谁愿意的请举手)
这里要完全尊重学生的选择,他们想研究什么就给他们研究什么,不要人为的分为平均的三大组。但是也不能让某个因素没有人研究,这里老师要协调好。
11、分组:请所有同学站起来到自己位置的旁边,研究伞面大小的同学从第一组坐起四个人一小组。然后再是研究夹子大小的,最后是研究绳子长短的。(这里老师要组织好学生的分组,不能让课堂太乱,在四个人坐好之后老师在每个桌子中间放上一个小牌子,标明这个小组研究的什么问题,如——“和伞面大小有关系”这样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一目了然,哪些组研究的什么内容。
(四)设计实验,完善方案。
1、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打算如何来研究。
2、(1分钟后)哪个小组说说你们准备如何来研究。
3、指名一个小组回答。(以研究伞面大小的为例)
这里学生会说:我们做两个降落伞,一个伞面大,一个伞小,看它们哪个快,哪个慢。
(也有可能学生会说:我们先做一个伞面大的降落伞,看它下降需要多少时间,再做一个伞面小的降落伞看它下降需要多少时间。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老师可以说:就样做我们就需要计时工具,现在课堂上没有,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研究呢?当然你的这个想法还是很好的。——老师建议给他这个想法同学们鼓掌鼓励一下。
在学生简要的说出实验方法后,教师要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出示实验表格
4、在实验中我们保持不变的因素应该是什么?学生说:夹子大小,绳子长短。这两个因素学生应该是能说出来的。如果有学生能说出还有高度要统一就更好了,没学生说下面老师要提醒学生。
5、实验时我们改变的因素是什么?(伞面大小)在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可以再强调一次:也就是说每次实验我们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一个,其他所有因素我们都不能改变。
6、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点什么?(一个是高度要统一,第二是要分工合作,第三是是边实验边做好记录,第四是实验不能只做一次,要做三次。)学生能说出一点就更好,如果一点也不说,老师应该这样进行指点。(等个5秒钟没有学生回答)
7、老师说:我们在放降落伞时能不能一个高一个低?(不能)
8、对,我们在实验时两个降落伞应该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9、实验做一次行不行?(不行)
10、对,实验要讲究科学性,老师建议实验要做三次。
11、还有我们实验时要分工合作,边做实验边做好实验记录。
(五)学生实验,汇报交流。
1、下面小组内先分工,一个组长(负责拿材料和观察实验现象),一个记录员(负责写好实验记录),2个操作员(制作降落伞并操作对比实验)。学生的分工要在课前强化训练好。——实验时2个学生同学喊1、2放,从同一高度同时放下降落伞,组长仔细观察哪个降落伞先落地,并告诉记录员做好记录,然后再做下次实验。
2、10秒后,说:请组长上台拿材料,各小组开始实验。
3、学生实验操作,老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实验当中去,及时掌握学生研究的动态,做对的要问怎么做的,做错的要及时给予指正。
4、汇报交流。
(1) 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研究的什么问题?有什么发现?
学生应该按照这样的模式回答问题:(把记录纸放在实物展示台上)我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大小有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伞面大的下降得慢,伞面小的下降得快。(同时让学生现场演示)——课前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汇报交流(组长说实验发现,2个操作员进行演示。),还有回答问题尽量表述要完整。
(2) 如果有几个小组研究的相同问题,老师可以说:其他和他们研究同样问题的小组有没有什么补充的?
(3) 如果有就让学生说,如果没有补充的就问一句:你们的发现也是这样吗?(生说:是。)
(4) 研究其他因素的小组也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同样方法汇报其他两个因素。
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如果有说得精彩或者很好的老师要抓住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评价,说得不对的地方我们也要及时地婉转指出他的错误。
5、小结: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它伞面大小、绳子长短、重物的重量都有关系,因此我们在使用降落伞时就要注意到这些因素。
(六)拓展运用。
1、点击电脑,出示神舟六号返回地面的图片,说:我们知道神舟六号返回地面时,为了降低它的下降速度,我们运用了降落伞,同学们如果你是飞船设计师,你应该设计个怎样的降落伞呢?
2、电脑出示文字介绍神舟六号降落伞的伞面非常大,有1200平方米。同时降落伞本身非常轻,只有几十公斤。它保证神舟六号飞船能缓慢得降落到地面。——电脑配音介绍这段话。
3、机动活动。时间多的话设计这么一个活动,时间不多就直接小结下课。
(下面我们就看看一个大降落伞和一个小降落伞对物体保护情况。拿出2个降落伞,一个是用整张桌布做成的,一个是用很小的桌布做成的,绳子长短差不多,下面分别挂一个“旺旺牛奶瓶”,然后老师从三楼上同时向下放,看两瓶牛奶瓶有什么不同。)
请学生站在楼下观察,老师请另一位老师协助到三楼完成此活动。同时下面也要关照老师让学生离远一点注意安全。——此活动目的是从直观上给学生以感受。
4、小结。其实除了这三个因素,影响降落伞降落速度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果前面学生在预测时就提过别的因素,老师可以说:比如同学们之前说的……,如果学生只提出三个因素,老师可以说:如降落伞的材料、绳子的多少等)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用本节课的方法继续对降落伞展开研究,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篇11:四年级科学课堂课件
四年级科学课堂课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
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建议:为了减少教师准备材料的辛苦,此活动也可以只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类和立方体类,在完成自己组的实验后可以跟其他小组进行交换,既可提高活动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
3、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4、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小瓶子沉浮实验报告单
说明: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多、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最后一列给学有余力的小组作其他状态研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间“浮在水中”(即悬浮)状态。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板书设计: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球的沉浮 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立方体的沉浮
小瓶子的沉浮 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
潜水艇 应用沉浮原理
篇12:科学四年级上册课件
科学四年级上册课件
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实验题:
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橡皮铅笔1只。
制作过程: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二、制作雨量器
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篇13: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自古典时代,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强调实验数据及其结果的重现性。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蒸发》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知道什么是蒸发,蒸发时吸收热量,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用蒸发的初步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经历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能会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领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科学看问题的意识,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法设计:
观察、讨论、探究、实验、分析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瓷盘、量筒、火柴、水、记录单
教师准备:
酒精、酒精灯、水、镊子、瓷盘、火柴、纱布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活动一:认识蒸发:
1、(师用手蘸水在黑板上写“水”)同学们认真观察,(等字消失后再惊奇地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你也能让水消失吗?来,伸出你的`手轻轻的沾一下水,在手背上划一下,认真观察,仔细体会。(学生动手实验)
3、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水真的是消失了吗?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做蒸发。(板书课题:蒸发)
4、生活中哪些现象也是蒸发?(学生交流)
5、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蒸发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者说蒸发具有哪些特征?(学生交流)
6、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板书:水——水蒸气,)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液体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板书:液体),一种是气体状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水蒸气(板书:气体),还有一种是固体状态。一年四个季节哪个季节没有蒸发现象发生?一天24小时哪个时间里没有蒸发现象?所以,蒸发现象需要在什么特定的温度下进行吗?所以,我们可以说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板书:任何温度)
二,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活动二:探究“蒸发需要吸收热”:
1、前面大家把水涂在手背上,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
2、手感觉凉,这说明什么?大家猜测一下:一只手上有水,水要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另一只手没有水,一只手感觉凉,另一只手没有这种感觉。这可能是?(学生交流)
3、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的感觉进行的猜测,为了证实这个猜测对不对,下面我们来借助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再来做一个实验。
4、每个小组都有几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读出温度计上的度数,然后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湿的纱布中,认真观察,看看度数有什么变化,把数据的变化记录下来。(学生实验)
5、你们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一组数据说明什么?(学生交流:怎样获取数据,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6、对,水蒸发需要吸收热,(教师板书:吸收热)所以当水从我们手上蒸发时带走了我们手上的热量。所以我们的手才会感觉有些凉。
7、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说明了蒸发吸收热?(学生交流)
(洗完澡、从泳池出来、夏天地面洒水、天热时用水洗洗、海边冬暖夏凉)
8、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蒸发吸热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知道高烧病人除了打针吃药外,还有一些辅助手段帮助退烧。如:用温水、酒精擦拭身体;将病人的衣服解开等。这么做有什么依据?(学生交流)
活动三、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1、前面我们说过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既然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那么是不是在任何温度下水的蒸发速度都一样呢?大家都有过晒衣服的经历吧,衣服干的越快说明水蒸发的?老师这里有一件湿衣服,你看该怎么晒?(出示文字1)根据以上现象,你猜想一下,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交流)
2、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还是用实验来验证吧!小组交流确定自己的实验内容。然后根据实验内容和桌上的实验^器木才,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怎样进行这个实验?待会儿我们再来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学生讨论)
3、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学生交流)
增加空气流动量,你有哪些方法?由于时间关系和^器木才的限制,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留到课后来做。
4、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注意水的恒定不变)
5、各小组先确定分工,让组内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然后再开始实验。实验中,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我们将以小组同学的整体表现来评价小组的成绩。
6、小组实验——小组交流
三、展示交流
7、得出结论:提高水的温度、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面上的空气流通都可以使水蒸发的更快。(板书:提高水的温度、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面上的空气流通)
8、生活中哪些现象证明蒸发的快慢与这三者有关系?
(仙人掌、晒粮食、晒衣服、摇扇子、晒地瓜干、干手器、烘烤衣服、天热时抖衣服、脱衣服、洗头后用吹风机吹头发)
四、拓展创新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些收获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我们就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科学的结论。
1、气象台每天都用仪器对天气进行观测。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制作天气预报器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课本74页的制作方法,也来完成一个简易的“天气预报器”
2、水蒸发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调查一下水的蒸发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
3、对加快空气流通可以提高蒸发速度这一实验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把这个实验做一做,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结论。
★ 科学探究:说课稿
★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 六年级科学教案
【四年级科学摆课件(精选13篇)】相关文章: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2022-06-17
人教版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2023-04-24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2023-04-23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2024-05-19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反思2022-07-29
新人教版5的认识教学设计2022-10-06
七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自转教学反思2022-06-17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82023-11-24
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2022-07-31
数学教案-看一看 摆一摆20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