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28 09:19:00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通用14篇)由网友“玛丽亚仿生奶茶”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篇1: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 活用教材

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 ,课一开始,老师就创设了和三只小动物参观数学乐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学生知识很好地融合到生活中去。整堂课教师就是围绕这个大情景来教学的。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课的设计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关注合作 促进交流

以同桌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同桌,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3、练习题的设计力求游戏化,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知识,如抽奖游戏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教后反思:

1、教师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不够,有个别学生还不能有效参与。

2、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学生的指导不够细致,不够具体,如在抽奖游戏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板演,或说出自己的想法,草草收场。

3、教师语言不够精练,放手不够到位。如排列教学中,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找出不同摆法。

4、今后应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篇2: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游玩数学广角”,组织学生参与多层次的多种游戏活动。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通过玩一玩、想一想、比一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去感知了何谓排列,何谓组合。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空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如:学生独立排由1,2,3组成的数之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情况,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有序排列。这样,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主动建构新知,就像在水中学会游泳一样,才能真正掌握本领。

三、预设有效问题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关键

“思”源于“问题”,要通过“问题解决”使儿童获得知识、方法、能力及思想上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问题”。因为学生数学思考的形成就是借助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在这节课中,在

每一个活动之前,我首先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感兴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呢?”、“三个人每两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搭配衣服,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搭配算一种穿法,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搭配方法?” “买门票5角,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付法?”??只有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才能自觉的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解决之中,才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比较,对这些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论的描述、解释。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过程。

四、逐步感悟有序思维的必要性

有序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感悟到有序思维的重要性。本节课,我试图通过以下三个层次的设计体现这一想法:第一层次,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让学生非常自然地、主动地进行猜数,并产生怎样思考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问题,使学生独立思考;第二层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用1、2、3写(摆)两位数”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初步感悟有序的写(摆);交流讨论,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写(摆)的,它好在哪里?等问题,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发现,促进了学生对其隐藏着的

数学思想的领悟、认识;最后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得到了两种基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进一步体验到按一定的顺序思考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方法。同时抓住鼓励表扬的握手游戏这一契机,突破教学的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使他们对其规律进行本质的探究,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这里,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动,体会到思之要有“据”、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更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第三层次,联系学生的实际――搭配衣服和买本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有序思考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体验到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篇3:《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考虑学生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本课教学中我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我没有按知识结构为主线,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来组织教学。创设小红一天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点—上学(数字搭配)—系列的情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去探究衣服的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通过“猜想——讨论——实践——汇报——比较——归纳”等环节,充分展开探究过程。逐渐理解在搭配时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而且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搭配。

3、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9、3、7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三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安排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选择最佳方案再汇报。目的是通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留出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让所有的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同时我也思考:在这节课中,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对这部分同学该怎么处理?在孩子起点高时是否可以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进行整合分类?对于有的同学能用简单符号代替实物的又是否进一步深化理解?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没有深入研究的,希望各位同仁解疑解惑。

篇4:《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排列与组合》就是体现数学生活化的一个很好例子。说实话,对怎么把握好“排列与组合”这个内容,课前我总是犹豫不决。《标准》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因此我试图在本节课中把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突出活动,让学生中实践中学习和感受数学知识。

通过多次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排列与组合有了比较具体的感受,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思想。

二、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

在诸多的想法中找出最佳的排列方法,我让学生小组观察、比较、分析,说说你认为哪种摆法比较好,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即使学生有不同的方法也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体会哪种是最佳摆法。

三、将实践活动数学化。

比如握手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已掌握三个人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可以握三次,那么如何内化为数学知识是一个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想“假如在考试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和你握手,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想出用符号来表示,其实这就是数学化的过程。

总之,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然而,本节课也发现不少问题。比如最后的路线问题,这是一道拔高题,学生明显感到了困难,这是备课中我没有预想到的,今后在“备学生”方面还要下功夫。

篇5:《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生活取材。

新课程提出,教师是一个决策者。在尊重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加工,创设了一个主题式的情境“喜洋洋参加体育运动”,来组织学生参与多层次的多种游戏活动。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通过玩一玩、想一想、比一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去感知了何谓排列,何谓组合。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

在这节课中,努力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空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如:学生独立排由1,2,3组成的数之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情况,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有序排列。这样,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主动建构新知,就像在水中学会游泳一样,才能真正掌握本领。

篇6:《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不但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表面上看教材对于这些知识的呈现似乎比较零乱,实质上数学广角犹如一篇散文,形散神聚,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并且经历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为此,我在本堂课中创设了一个探索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围绕“去数学广角游玩”这样一个主题事件情境,通过智力考试猜老师的年龄,猜老师的手机号码后2位,智力过关握手庆贺,帮老师搭配衣服,排队留影,找回家路线等活动,由浅入深,开展学习探究,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探究过程趣味化。

一堂课下来,虽然同伴们说我教学设计新颖有趣、教态自然、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学过程流畅,似乎上得挺不错。而我自己心里却很明白,这堂课有许多地方是失败的。因为这一篇“散文”的“神”我开始没渗透好,后来没把握好,到最后学生很难在头脑中有效建模,所以本堂课如果我给自己打分,肯定不合格。细细反思如下:

第一,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生成的素材,大做文章。《数学广角》的内容本来就像万花筒,不需要额外找大量素材,否则只会让我们的课堂华而不实。如本堂课中,在让学生思考用1、8、3三张数字卡片能排列出几个两位数时,我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的基础上,安排了同桌操作、验证,即一位学生摆数学卡片,一位学生做记录(用记号笔)。在巡视的过程中,我有意搜集了3种不同方案,并给它们编上号:

① 13、18、31、38、81、83

② 13、31、38、83、18、81

③ 13、83、31、81、18、38

我让学生比较上面三种方法,说说你最欣赏哪种方法,让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在这里,当学生说出 “有顺序”三个字时,我没有细细品下去,而是用“是啊,这样有顺序地去思考问题,就可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这么一句粗糙的话语把难点遮住,把亮点给错过了。假如当时,我继续追问:“哦,那你来说说,是怎样一种顺序呢?”学生边回答,老师边在学生的方法上做文章,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提炼出“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不同的顺序,这样就会很自然地突破难点。

第二,要用心关注课堂上的细节问题。在四人小组进行握手操作时,后面的很多孩子其实都没看清,就不可能数出来有几次。如果能让孩子们在握手时把手举高点,这样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有的时候就是如此,一个小小的细节往往关乎成败。

第三,要巧妙设计每一道练习。在本堂课最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小丽、小芳、小美三人想站成一排拍照留念,她们有几种站法?一下子出现三个人的排列,对学生的挑战可能有些大,也可能是我前面的有序渗透地不好,学生半天都没拉扯清楚。打算做如下修改:把老师也加进去,每两人合影一次,共合影几张?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常常会有遗憾,所以需要我们不停地反思。相信每一次反思总会带来些许进步,些许收获!

篇7:《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11月5日我在界湖小学东校区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张京菊老师执教的《简单的排列组合》,感触颇深。这节课中,张老师以小学生熟知的游戏乐园为题材,创设了买票、猜密码的情境。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新颖,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切合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整堂课张老师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课堂上张老师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排列,什么是组合?而是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加深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思想。先让学生用小圆片代表三位同学摆一摆,感受摆的过程。再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通过汇报交流总结涂的方法,体会排列的规律,学会有序思考,然后学以致用利用规律重新涂色,体会有序排列的优越性。紧接着通过握手活动,感知组合,然后通过比较总结出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这样使理性的学习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背景密切相连,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因而问题的解决便具有了现实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丰富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

作为发展性的教学,加强对操作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概括3个元素排列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数学课堂需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比如分类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号化意识的培养。

我相信这节课对张老师的感触是最多的。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大家对张老师授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通过交流研讨,使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篇8:排列组合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两个特色

1、预设有效问题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关键

“思”源于“问题”,要通过“问题解决”使儿童获得知识、方法、能力及思想上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问题”。因为学生数学思考的形成就是借助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

在这节课中,在每一个活动之前,教师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感兴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呢?”、“三个人每两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只有面对这样的好“问题”,学生才能自觉的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解决之中,才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比较,对这些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论的描述、解释。而这一过程又正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过程。

2、逐步感悟有序思维的必要性

有序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感悟到有序思维的必要性就显得犹为重要了。课始,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让学生非常自然地、主动地进行猜数,并产生怎样思考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用1、2、3写(摆)两位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初步感悟有序的写(摆);交流讨论,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写(摆)的,它好在哪里?等问题,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发现,促进了学生对其隐藏着的数学思想的领悟、认识;最后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得到了两种基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进一步体验到按一定的顺序思考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方法。

最后,抓住鼓励表扬的握手游戏这一契机,突破教学的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使他们对其规律进行本质的探究,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这里,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动,体会到思之要有“据”、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更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这节课注重了排列组合的有序性,而对排列组合的合理性诠释得还不够到位。还有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的资源捕捉利用不够及时到位等等。我想这在以后教学中还应多反思,多注意的。

篇9:二年级数学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通过对这节课的多次教学实践,证明了这样设计与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唤起学生对生活数学的情感体验,能很好地让他们感受数学思想方法。此课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我反思成功的原因有:

一、创设情境,生活取材。

新课程提出,教师是一个决策者。我在尊重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加工,创设了一个主题式的情境“游玩数学广角”,来组织学生参与多层次的多种游戏活动。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通过玩一玩、想一想、比一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去感知了何谓排列,何谓组合。

数学学习的材料是“应当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节课中,我剪辑的材料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如:聪明屋排数,握手游戏,衣服的搭配,买东西等。学生一见就有亲切感,能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有效学习,并充分体验数学的应用。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

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空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如:学生独立排由1,2,3组成的数之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情况,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有序排列。这样,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主动建构新知,就像在水中学会游泳一样,才能真正掌握本领。

在此过程中,也更好地体现了以下2点:

一)预设有效问题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关键

“思”源于“问题”,要通过“问题解决”使儿童获得知识、方法、能力及思想上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问题”。因为学生数学思考的形成就是借助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在这节课中,在每一个活动之前,我首先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感兴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呢?”、“三个人每两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帮数学小精灵搭配衣服,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搭配算一种穿法,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搭配方法?” “买本子,5角一本,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付法?”??只有面对这样的好“问题”,学生才能自觉的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解决之中,才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比较,对这些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论的描述、解释。而这一过程又正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过程。

二)逐步感悟有序思维的必要性

有序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感悟到有序思维的必要性就显得犹为重要了。本节课,我试图通过以下三个层次的设计体现这一想法:第一层次,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让学生非常自然地、主动地进行猜数,并产生怎样思考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第二层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用1、2、3写(摆)两位数”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初步感悟有序的写(摆);交流讨论,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写(摆)的,它好在哪里?等问题,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发现,促进了学生对其隐藏着的数学思想的领悟、认识;最后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得到了两种基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进一步体验到按一定的顺序思考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方法。同时抓住鼓励表扬的握手游戏这一契机,突破教学的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使他们对其规律进行本质的探究,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这里,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动,体会到思之要有“据”、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更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第三层次,联系学生的实际――搭配衣服和买本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有序思考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体验到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三、符号刻画,数学建模。

数学教学中,学会“符号运算”似乎是一个极大的难题。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我们以往的教学不承认学生经验中的“符号世界”,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历“从具体事物à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à学会数学的表示”这一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课标解读》指出:符号化的问题已经转化为数学问题,随后就是进行符号运算和推理,最后得到结果,这就是数学建模的思想。

这节课中有好几处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地把具体事例进行逐步抽象概括,让他们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符号语言去刻画复杂的现象。如“请小朋友们为小精灵搭配衣服,一共可以搭配几套?”这一问题,学生采用的方法有:

方法1:图示法

连方法2: 或列表法或图示法

用各画两衣服和裤子,用1、2、3、4(abcd、甲乙丙丁、△□○☆等)来思考

这样,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图形、语言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逐步做到有条理性、逻辑性,对学生的数学思考又进行了提升,让课堂焕发生命了的活力。 当然,我不满足于现状,课后我又寻思:这节课注重了排列组合的有序性,而对排列组合的合理性诠释得还不够到位。比如:怎样有序的取出5角钱,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就没有很好的反馈,还比如有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的资源如何及时捕捉利用的问题,等等。我想这在以后教学中应多反思,多注意的。

篇10: 排列组合教后反思

课标中提到学生的数学活动要有意义,有挑战性,创设的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数学思考。

因此,我尝试让学生的学习有效,关于问题,第一层,能独立思考的就独立思考,有必要小组合作的就进行三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依需而进行。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探究排列数和组合数,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顺序地思考,参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因此在摆数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用简单的数字卡片1、2摆两位数,因为直接观察,学生就能熟练地说出是12、21这两个两位数。为了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进行了点拨,这也正是这堂课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因为教师的点拨,致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用1、2、3摆两位数的过程中,几乎清一色的用交换位置法完成了排两位数的活动。此时,在追问学生没有其它排法的时候,我写出了一种确定十位法,让学生观察,思考十位上数字的特点,引出另外有效的`方法,虽然在检查的环节,学生学的扎实有效,都学会了用这种方法进行排数,但这个环节由于我点拨时机的过于提前,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用三个数字排数的环节中,学生在活动之后,感悟到排数只要有规律一组一组既不容易漏掉又不重复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重新再写一遍,重新建构新知。掌握了方法之后,第三个层次让学生用这种有序思考的方法讨论四个数字排出两位数的活动。

这是探究到方法之后的深化理解。至此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之后渐渐梳理出方法。然而在汇报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要求汇报的目标不明确,教师用连线的方法明确个数,而学生说出了具体的两位数,致使学生汇报数和我的板演环节有些混乱。原本设计让学生能通过连线这样的学习方式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特点,能化复杂为简单的目标达成度不高。这是第二个值得教师注意的地方。因此,在教学时向学生明确汇报的要求,不会犯这样的错。

篇11: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11月5日我在界湖小学东校区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张京菊老师执教的《简单的排列组合》,感触颇深。这节课中,张老师以小学生熟知的游戏乐园为题材,创设了买票、猜密码的情境。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新颖,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切合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整堂课张老师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课堂上张老师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排列,什么是组合?而是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加深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思想。先让学生用小圆片代表三位同学摆一摆,感受摆的过程。再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通过汇报交流总结涂的方法,体会排列的规律,学会有序思考,然后学以致用利用规律重新涂色,体会有序排列的优越性。紧接着通过握手活动,感知组合,然后通过比较总结出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这样使理性的学习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背景密切相连,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因而问题的解决便具有了现实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丰富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

作为发展性的教学,加强对操作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概括3个元素排列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数学课堂需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比如分类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号化意识的培养。

我相信这节课对张老师的感触是最多的。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大家对张老师授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通过交流研讨,使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篇12:排列组合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排列与组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5.让学生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每生1-3 数字卡片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你们熟悉的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喜羊羊)你们喜欢它吗?(喜欢)。喜羊羊要带你们去一个叫做“智慧岛”的地方去游玩,那里有很多很有趣的数学游戏等着我们呢,等会儿看哪个同学最积极动脑筋,最大胆回答问题。好,我们马上出发。

二、多种活动,体验新知。

1、感知排列。

(1)我们要到“智慧岛”玩排数游戏。热情的喜羊羊第一个跳出来迎接我们,可是需要密码才能进去,你们想不想进去呀?

出示密码问题:用

1、2两个数字能摆成几个两位数?(课件) ①学生先独立用数字卡片摆数,再指名回答结果。(课件演示结果) ②输入密码进入“智慧岛”。

(2)灰太狼来到羊村门口安放密码炸弹引出排列问题。 用

1、

2、3三个数字能摆成几个两位数?(课件)

①老师说明要求后,请学生实际操作,边摆数,边在记录卡上记录。 ②让学生汇报自己摆的不同的两位数。 ③输入密码,解除密码炸弹。

(3)让学生讨论摆数的方法。并发现问题。 (4)师小结:

先固定最前面一个数字,再用这个数字与其他两个数字分别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既准又快,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板书:排列

2、帮助喜羊羊拯救了羊村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课中操《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3、感知组合

(1)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图:请看这里有几种搭配方式?试一试。

(2)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搭配,交流并反馈。 (3)师小结,并板书:组合。

三、小组合作,巩固发展

1、握手游戏

(1)我们帮小红搭配上衣和裤子成功了,而且表现很出色,大家相互握握手祝贺祝贺!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握手游戏:

操作,握手游戏: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能握几次手? (2)小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3次)

2、观看运动会 (1)课件出示问题:

买一张门票要5角钱,有几种付钱的方法? (2)学生交流反馈。(4种)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玩的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排列与组合

(1) 固定十位的方法:

12、

13、

21、

23、

31、32 (2) 固定个位的方法:

21、

31、

12、

32、

13、23 (3) 个位十位交换位置:

12、

21、

12、

23、

13、31

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篇13:排列组合公式教学设计

排列组合 教学设计

实验学校 崔海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大家乐意吗?(板书课题) 现在大家来看一下我们的活动目标。(课件出示活动目标)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课件出示圣诞老人画面,圣诞老人过生日了,想请大家参加他的生日聚会,但是他有要求。通过圣诞老人提出本节课任务。

二、合作学习,构建模型

(一)初步感知。课件出示:

第一关:摆一摆,猜密码。(用数字卡片

1、2能排成几个两位数自己动手摆一摆)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卡片后,指名汇报。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第二关:摆一摆,比一比(用数字卡片

1、

2、3能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比比看,哪个组找的最多。

小组探讨,组长把大家的讨论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活动开始,教师巡视。)

以组为单位派代表汇报。

师:有的组摆出了4个不同的两位数,有的组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你们是怎么摆的?有什么好办法?

(鼓励方法的多样化,对各组的不同方法进行肯定和表扬。) 结合发言,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选出优胜组。

师生共同归纳:用数字排列组成数,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确定十位上的数,然后考虑个位上有哪些数可以与其搭配。

(三)握一握。课件出示:小精灵说的话。

恭喜你们成功的度过了前两关,现在,我们握手祝贺一下。 师:每两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几次手?(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活动后,小组指名汇报。

师:究竟是几次呢?请大家互相握握看吧! 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一起数数。

(四)课件出示:

师:圣诞老人决定奖励你们两件上衣、两条裤子,那么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呢?(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拿出学具卡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一)付钱问题。

课件出示:99页做一做2题

小组讨论,小组长统计本组学生答题情况,并由小组代表汇报。

(二)拍照站法。

小丽、小芳、小美在风景如画的郊外游玩,三人想站成一排拍照留念,她们有几种站法?

小组讨论后,由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数一数。

篇14:排列组合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能列举3个事物所有的排列组合结果。

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经验,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思想。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比较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下,有条理的列举出所有结果。 教学难点:由列举具体结果抽象为数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能猜到老师的年龄吗? 指名猜一猜

提示:老师的年龄是由9和2两个数字组成的。 引导学生说出一定是29岁。

目的:两个数排列,可能有两种结果,根据生活经验老师的年龄一定是29岁。培养学生要根据生活经验作出选择,同时为下面的的三个事物的排列组合做铺垫。

二、探究3个事物的排列组合结果

1、这节课我们要玩一个小游戏,不过在玩游戏之前要先把密码输入进去才能知道游戏的名字和规则。

2、出示课件。

密码是由

1、

2、3这三个数中的两个组成的,你们能猜到吗?

3、猜密码

(1) 你认为密码一定是12吗?

多找几名同学猜密码,得到答案只猜到一个或一部分的密码是不一定正确的。

(2) 怎么样才能保证密码一定正确呢?

把所有由这三个数组成的两位数全部找出来。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并作好记录(结果可能有找到6个、5个7个……)一一进行比较,发现有漏掉的,有重复的。

(3) 如何才能把所有的可能全部写出来,既不漏掉也不重复呢?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学生自己整理答案,全班展示交流,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 可以先确定十位,也可以确定各位,还可以两个一组,调换两个数的位置。

(4) 输入密码

在输入密码时保证不重复不漏掉,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输入。

三、由列举具体结果抽象为教学模式

1、出示游戏规则

密码找到了,我们来看看要玩什么游戏吧!(课件出示:石头、剪刀、布) 每个小组三名同学玩一次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分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并做好记录。

汇报结果

2、提问:谁获得了第一名?假如第一名不变,比赛结果会不会有变化? 再次游戏,第一名不变,分出第二名和第三名。 结果有两种,第一名不变,第二名和第三名,调换位置。

3、小组讨论

其他人有没有可能获得第一名?(肯定有)

当1号2号3号同学分别获得第一名的时候,结果会有几种,并全部列举出来。

4、展示结果,并根据结果提问。

(1) 你获得第一名的时候结果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2) 1号同学第一名时结果有几种?2号、3号呢?

5、建构模式

每个人获得第一名结果都可能有两种,三名同学一共可能有几种结果呢? 结果是3个2--------(师板书:3×2=6(种))

小结:三人比赛,可能有六种结果。我们先确定一个名次,然后把另外的两

个名次调换位置,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三个人就是六种结果。

6、比赛结束拍照

三个人拍照调换三人的位置可能照出出几种不同的照片?

7、将名次转换成数位,形成三个数的排列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 说说方法:先确定百位,把每个数分别放在百位上,再调换另外两个数的位置。

也可以先确定十位,或个位。

四、列举现实生活中三个事物排列组合的例子

1、【读书好】本意是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

【读好书】意为读一些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书或值得自己读的书。 【好读书】意指嗜好读书,爱读书。

板书设计:

不漏掉

不重复

3 × 2 = 6 (种)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教学反思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项式定理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组合与构建》及教学反思

《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通用14篇)】相关文章: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2022-06-11

三年级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学反思2023-02-03

搭配问题反思2023-09-28

二项式定理数学教学反思2023-03-03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2022-04-28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2023-04-21

高三数学下学期排列与组合试题2022-12-18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2022-07-22

排列组合教案2023-04-04

《线描中的黑白对比》教学反思202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