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细菌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25 05:25:26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教版八年级细菌教学设计(精选17篇)由网友“阿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细菌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八年级细菌教学设计

篇1: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一、 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词。

二、 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一、 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

二、 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一、 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二、 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三、 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一) 识记生字词。

(二) 理解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三) 梳理课文,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二、 作者介绍:

郑也夫,当代学者,北京人。学术着作《西方社会学史》,《代价论》、《信任论》;杂文集《走出囚徒困境》、《游戏人生》、《被动吸烟记》等。

三、 字词检测。(见屏幕)

四、 学生速读课文,谈谈你读过此文的第一感觉。

五、 分析课文:

(一)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地球上的物种有几类,各物种有何作用?

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动物(消费者);植物(生产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看看细菌有怎样的性质与特征?

1、细菌是生物界元老; 2、细菌无所不在

3、细菌发挥重要作用; 4、细菌有不可毁灭性;

5、细菌的生存策略多。

(三)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类的进步与细菌的简单化、退化。

2、寄生是生物世界中最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六、理解作品的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七、拓展延伸: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被全部消灭,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八、作业:

1、完成词语的品味和积累。

2、小作文: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认识。

篇2: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1.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础。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2.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密切,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录像设备和微机等,所以教师难以进行直观教学。

(2)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因为初一学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很少,也没有接触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因而讲透细菌在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细菌的形态和结沟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细菌吗?听说过细菌吗?能否描述出细菌的样子?在学生议论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沦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部有细菌生活。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①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如果有教学设备的学校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②可以用显微投影议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③播放细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录像片段。④以上设备都没有,教师可让学生参看书中的显微照片及插图,同时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接着教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3)细菌的结构特点,该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知识,可用讲述法。首先课前要准备好细菌结构的模式图。如果没有,教师可参照书上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画一个。对照图来讲述细菌结构特点时,注意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①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②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关于芽孢,教师应该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分抵抗力,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师可以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阶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孢体。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

2.细菌生命活动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生殖过程中要强调分裂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点是简单、快速,属于无性生殖。在讲述生殖过程中,教师可参考教参中的示意图边讲边画。

(2)细菌的营养方式的讲述可用谈话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 ①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②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③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营养?经讨论后,教师做必要的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推论出细菌与植物的营养方式有本质的不同。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与寄生细菌的概念。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3.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本内容教师可运用讲述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诞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物体死亡后是否永远保留在地球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让学生回答,谁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细菌的具体作用需要教师来讲述。下面教师可画简图让学生连线填充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加深学生了解腐生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可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完成:

用一个广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虫的尸体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盖。上面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挖出来观察,看看有何变化。

(2)在讲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讨论,①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②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现在何处?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要强调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数种类。纠正细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认识,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上的问题。布置学生看课外读物的内容。

4.本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细菌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范围很广,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环境保护、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制药业等等在讲课时可以渗透这方面的信息。

篇3: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2.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3.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4.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准备

准备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资料,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从显微镜的作用入手,进而引出显微镜的发明对认识微小生物具有重要意义;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使学生对这“熟悉但不了解”的细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后播放一段与细菌有关的录像或引用各种媒体上对细菌的最新报道等,引入新课。

在学习显微镜的发明和巴斯德实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时,教师可有目的的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征。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对于细菌的分裂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无法将动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用课件画面展示等形式,使之形象化。

本节教学建议以观察、讨论为主,要重视学生推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案例的设计思路

以一系列的生活实例出发,提出疑问,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

让学生用显微镜亲自观察身边的细菌,进而了解细菌的特征,理论上,这样会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操作会有较大难度。因此可以让学生观察细菌的永久涂片以及细菌形态结构图片。

细菌的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过程,可以借助课件画面展示,这样可以化静为动,易于学生接受,从而突破了难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你的手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你的衣服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新授

细菌的发现

(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

(2)学生阅读课本58页~59页,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于巴斯德实验,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3)指导学生了解巴斯德实验。这是一个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进入。

(4)小结: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过渡:细菌很小,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2)学生用显微观察细菌永久涂片,并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讨论、交流。

(3)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4)过渡: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5)展示细菌结构图片。学生就细菌结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6)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7)小结: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另外,戏剧没有叶绿体,所以只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的生殖

(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有性生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

(2)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②芽孢的形成过程;③芽孢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学生观看后讨论:细菌是怎样生殖的?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讨论: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3)小结: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篇4: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作为分解者,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方面讲述了细菌的基本知识,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由于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所以教材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由于细菌的个体很小,其形态和结构特点又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所以我通过展示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得出细菌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的结论;再通过“观察与思考”材料,让学生说出细菌的结构。通过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较,突出细菌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根据细菌没有叶绿体,引导学生推测细菌的生活方式,得出绝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生活方式是异养的结论。细菌的生殖我是通过书中的技能训练来让学生来体验,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3、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2、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图片和课件,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

1、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菌的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的营养方式。

2、细菌的生殖方式。

学习难点:

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2、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篇5:《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沂市特殊教育中心  高媛媛

教学内容:新沂市特教中心语文校本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二课

教学理念:

1、以“课前积累-情境导入-自主感悟-合作理解-探究拓展”为主要环节,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残疾学生进行感官统合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缺陷补偿,有目的的进行美感的培养。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从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体会结构美;

2、学习生动、准确、简洁的语言,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语言美;

3、挖掘课文所蕴涵的环境资源因素,体味人文景观的深厚博大;

4、加强口语和语文的交际功能训练,拓展聋校语文内涵,实现多元化发展。

教学重点:

1、如何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

2、严谨的结构,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

教学难点:感知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园林的知识

教学步骤:

【课前积累】

利用书籍或网络等课程资源,了解苏州园林概况,增强感性认识,同时预习生字词,根据《中国手语》自学手语。

一、  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风景。

2、谈话:欣赏了如此美丽的风景,你能说说你对江南的初步印象吗?

3、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 “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州,请问你了解哪些关于苏州的诗词或文章?

4、过渡: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苏州园林》,感受林园艺术那博大精深的美。

二、自主感悟

作者及写作背景: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教育家”之称。原籍苏州,对园林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即: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苏州古典园林)。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方法等。

2、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有趣的语言。

划出你认为精彩的文字,向同学介绍,并养成好词好句积累习惯。

找出概括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小组讨论:苏州园林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那么叶老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对苏州园林总体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都或多或少地受了苏州园林的影响。分析“标本”:用比较的方法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样本。

三、合作探究

1、课文先后多次提到“图画”,细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这些句子,与课文插图结合,体会苏州园林所蕴涵的美。

谈话:这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告诉了我们苏州园林色彩的美,结构的美和布局的美,体现出园艺家们的独具匠心。分小组进行讨论,哪几句是写整体的,哪几句是写局部的,哪几句是写细部的?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整体--局部--细部,并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2、苏州园林是美的,可美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播放视频,请学生当做小记者,带领大家欣赏: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再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对这些句段进行品读。

3、作者在这里总说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点,特别是“图画”两个字,贯穿全篇,文章从图画开始,又到图画终止,是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课文中四个“讲究”,也是对以下章节的概括。

具体讲解:

A、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思考:用什么方法突出本节中心的?--以古代宫殿特点与苏州园林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B、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思考:文中哪一部分与这一句话相对应?章后半部分介绍池沼,是分几层写的?--指生回答,突出一个“活”字,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趣。

C、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学生自学,本节是紧扣哪几个字来描述的,从哪几个字可以看出苏州园林的自然美,本节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例如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应用?

D、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学生自学,用自己的话叙述层次的远近。

过渡:苏州园林的设计们在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时,不但从大处着眼“讲究……讲究……讲究……讲究……”,而且也注意细小处,哪些细小处?引导:建筑、门和窗的雕刻、建筑的颜色。

自读课文,找出7、8、9节的中心句,及介绍的中心。

小组讨论:本文是规范的说明文,你能根据《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中所介绍的说明方法,说说文中用什么方法介绍苏州园林的色彩特点吗?

引导学生说出说明方法,并举出例子。

4、指导朗读:朗读全文,在脑海中感受苏州园林的层次之美,自然之趣,用语言表达对苏州园林的美的感叹,对园林设计者智慧的感叹。

5、引申:用我觉得“苏州园林”真美,美在                               句式练习说话。

思想教育:苏州园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艺术杰作,虽然你们有耳听不见,有口不能说,但是同样有对美的感受,同样可以创造出让人震撼的艺术作品,比如陈聪艳的美术、周亚伟的书法,只要用心,持之以恒,你们也一定可以成功!

四、课堂练习,拓展延伸(发放练习纸)

1.在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A.修建 一直 期望 B.修建 一致 唯愿

C.修建 一致 为使 D.修建 一直 唯愿

2.在文中a、b、c、d处依次填进的一组词应是(  )

A.布局 映衬 层次 配合

B.布局 映衬 配合 层次

C.布局 配合 层次 映衬

D.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3.这段文字在课文中是总括性说明,其作用是(  )

A.概括苏州园林的概貌

B.概括苏州园林的修建情况

C.概括苏州园林的分布情况

D.概括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下定义 B.分类别 C.打比方 D.作比较

5.文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一句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

B.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C.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D.设计中“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6.根据下面的释意,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1)花木的掩映衬托。( )

(2)出于自心的创新和裁断。( )

(3)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

(4)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

7.文中“布局”的含义是指________。“层次”的含义是指___________。

8.这段文字几次用到“图画”一词,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五、课外练习

苏州园林美吗?不仅是园林的建筑美,叙述者的语言也美,用《苏州园林》观察的顺序和方法,介绍一下你的校园。

六、课终总结

苏州园林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彰显着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希望大家既能引以为豪,也要引以为鉴,将这种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克服残疾障碍,你们的人生也定会有所成就!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讲究……讲究……讲究……讲究……

惜缘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6:《行路难》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瓯北五中 谷雪雅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准确认读多音字塞、行,理解羞、直、歧路、济等词义,初步理解诗意。

2.过程和方法:品读诗歌,了解李白在失意和迷惘中仍不失洒脱乐观的形象。

吟诵诗歌,入情入境地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仙悲愤中不乏豪迈的气概,学习失意中仍怀希望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品读诗歌,理解诗人曲折有致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体贴入微,感受诗人抉择的艰难和可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

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填空,并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学生思考:好酒,有才,狂放,傲岸

这是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他在他的超级粉丝杜甫眼中的形象。此时,李白正接受了玄宗皇帝的邀请,来到长安任翰林学士,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可是,不过短短两年之后,李白竟写下了一首诗歌,题为《行路难》(生读题目)。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不禁会猜想--

学生回答:李白在仕途上遇到了困难?李白的心情很郁闷?

生再读题目,读出感觉。

二、     初读诗歌,感受诗意

1.  自由放声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  学生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塞、斗、箸、行等);齐读。

3.  诗中哪些语句证实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李白怎么了?

PPT插引写作背景:李白怀着治国安邦的理想来到长安,却发现玄宗皇帝早已年老昏聩,不理政事,他不过想借李白的诗才粉饰太平而已;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更是同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

于是,谗言纷纷而至;

于是,皇帝旨意又下:赐金放还!

三、     品读诗歌,走进李白内心,感受李白形象

1.  吟读这些诗句,你能从中感受到李白此时怎样的心情?

2.  学生品读,发言。

预设:

“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以宴席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并与下句“停”“投”“拔”“顾”形成对比。

(“拔剑”这一动作,是否显得特别突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即将迈向自己的理想;“冰塞川”“雪满

山”比喻理想受阻。

(李白真有渡河登山的行程吗?)

“行路难------今安在”

反复、疑问的修辞,感叹号的强调,短句的紧张急促,表现内心极度的迷惘与失落。

(“多歧路”,李白到底有哪些路可以选择?如果这时再给李白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会怎样选择?)

(品读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言,抓住其闪光点加以肯定,然后一定要品与读结合,以品促读。)

3.  师朗读,小结过渡:食不知味,酒难入喉,长吁短叹,彷徨四顾,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洒脱的诗仙吗?难道他真的被打倒了吗?

引入“闲来济沧海”两句。

品读,说说你在这两句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吕尚八十终遇文王,伊尹奴隶竟成国相(年老位卑,仍成大业)

本意解读:垂钓碧溪,泛舟日边,感觉悠闲自由,温暖清新。

(隐逸与进取,矛盾的选择纠结于同一句。读时注意语气略轻松,带期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信)

“济”:同舟共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词的多义解读,坚定的理想,自我的勉励)

(品读时,应注意前句隐隐的希望与后句坚定的自信这种感情的区别,朗读处理时应努力表现情感上的层次。)

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诗仙,在痛苦的深渊中仍能将自己打捞,在俗世的尘埃里也能开出青色莲花。

仰望诗仙,有情诵读。

4.  引入录音范读,听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一句来试读。(先同桌互读,再推

荐班中展示,最后再次齐读。)

四、     结合情境,诗意拓展:

1.多年以后,我们可能不再会背诵这首诗,但我们绝不会忘记这一句:--

你会在什么时候想起这句诗?你会把他送给谁呢?

当我陷入困境时,我在心底轻轻地勉励自己:--

当朋友遭遇挫折时,我会深情地鼓励他:--

当整个世界都背对着我时,我也一定要面朝大海,大声地喊出--

2.李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辗转流浪,倏忽十二载--

756年,安史之乱,受聘入永王李璘军中

757年,获罪,流放夜郎

759年,遇赦

761年,欲投李光弼军,因病未果

762年,病殁(mò)于安徽当涂

他,是凄凄长夜中最孤独的行者--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他的生命,就是歌唱,就是行走,因为他坚信--

行路难,难路,行!

五、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诵读此诗,并默写。

2.课外研读《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六、   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教学反思:

《行路难》描述的是诗人被“赐金放还”之后,京城好友为其设宴饯行时的场景。廿年颠沛,赢得天下诗名,终于得近天颜;理想近在咫尺时,却因不甘献媚于权贵而黯然被逐,其间的心理落差何啻天渊!面对着“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诗人食不甘味,酒难入喉,这是他此时忧闷茫然的心理直接在生理上的表现。理想破碎的痛苦幻灭和内心深处的孤傲自许纠结、挣扎,刹那间心灵的丝丝颤动,体贴入微的捕捉和解读,正是走近诗人的不二捷径。

教学过程中,故设疑问、巧妙追问、还原解读,各种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捕捉诗人刹那间的心灵颤动,一步步贴近诗人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诗人茫然中仍藏希望,绝望中依旧昂扬的浪漫主义形象。还原本真,从字里行间寻求诗人的心灵颤动,解读诗人的心灵密码,这,才是读诗的正道啊。

“诗缘情”、“情动而辞发”。如何去轻叩诗歌们,让诗人汹涌澎湃的情感激流汩汩地流淌进读者的心灵呢?其秘诀就是朗读,在反复的浅斟低唱中进入了诗歌的氛围与美好的意境。

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的设计和展示是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最有效渠道之一。朗读的指导亦是随机应变,巧妙多样。或通过学生自评理解,或通过朗读展示直观体会,或通过字词赏析细细落实,或通过聆听教师范读揣摩模仿,不同的指导却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出发点的,注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心灵来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以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所以,诵读不是让学生在别人的作品里机械地抒情,而是要让诗歌成为引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源泉, “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与筋肉里”(朱光潜语)。

李洪波

[《行路难》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篇7:《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背景中,

教师:父母亲是伴,当我们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思想与主张,能力与阅历,忙于去建造属于我们的一片天地时,往往忽略了一直支持着、鼓励着、伴随着我们的父母却已不再年轻。在文坛上,表现父母为子女付出一切的题材数不胜数,却以母爱居多。古人云: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ppt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设计意图: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收到蓄情的效果。]

二、反馈预习,知人赏文。

1、学生完成预习单。

2、教师反馈预习单中“知人赏文”板块。

(详见预学案)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三、整体感知,感受亲情。【我眼中的父亲】

过渡: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背影》。他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个主题。现在,请你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是啊,《背影》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

1、速读课文,并作圈画,重点批注。

思考主题:

我看见的父亲,重点关注父亲的一言一行,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细致入微)爱。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父亲劝我

嘱咐茶房

亲自送我

忙讲价钱

拣定座位

嘱托茶房

为子买橘

远行回头

惦记儿子  )

并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人物描写的方法并板书:

如:语言、动作、神态、肖像。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发现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四个背影,四次眼泪的模式来教这篇文章,学生不仅不能全面把握文章,连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都不能很好的代入并感同身受。因此,设计了一个主题讨论:讨论父亲在我眼中的形象。“从父亲言行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是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希望能够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中求得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这样的阅读由学生自主完成,企图能够强化并帮助他们梳理阅读经历。]

过渡: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一处离别时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在这些细致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是什么,为什么?

“为子买橘”

品读比较父爱情深

(1)请男生朗读课文第六节。

(2)出示删改后的语段,请女生朗读删改后语段比较读,问:你认为文中哪一个细节特别打动你,为什么?请再用你的朗读感染其他同学,让他们和你产生共鸣。

原文                             删改后的语段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要费事些。我要去,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脚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流下来了。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同桌相互交流,说一说最打动你的细节。

(4)学生自由读,为个别读蓄情。

(5)配乐个别读,在音乐声中让全班同学得到熏陶。(轻音乐:《月光》)

(6)配乐齐读,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

(师总结:在那个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年老体衰的父亲,吃力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这归功于父爱的细腻、作者传神的描写。于是,这一陌生而又熟悉的,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爱,打动了作者,打动了同学,也打动了我。作者流泪了,我们也是。)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词一句后,才会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本设计通过比较阅读,把精彩的细节删掉,换成无感情的叙事文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传神的细节描写中所渗透出的真挚的感情。本设计摒弃了烦琐的基础知识与词典意义的词语解释等形式,着眼于对文本的人文内涵与思想精髓的整体挖掘。]

(预设:第一课时结束以上内容)

四、赏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我心中。

对于父亲的一言一行,儿子有着怎样的感受?请在文中作圈点勾画。

这样的感受是否有变化?从哪些相关字词句中我们可以捕捉到这种变化?

教师总结:儿子对父亲由先前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最后深深地自责,真切的感受,细微的变化让我们感悟到作者对父亲真挚的爱。

相信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不仅了解在朱自清先生心中对于父亲这一角色的情感变化,也能够对大家产生一些共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一齐朗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从“我”的角度提出来的,目的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研讨作者对父亲态度的变化,通过变化来寻找作者感情变化的细微之处,体会作者对父亲的爱并能够借助文本照映自己,产生情感共鸣,激发正要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少年少女对于父亲的爱的抒情动机。同时完全理解了“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这一主题]

过渡:   泪眼婆娑中,一切都变得模糊,唯有那幅沉重而又艰难的背影凝固在眼前。“背影”成了父亲最好的诠释,于是《背影》也成了最动人的篇章。看到这篇文章,我们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你也一定被父亲深深地打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五、体验落实,技能拓展。

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写一写你自己关于父亲的印象,谈一谈你对父爱的理解。(当堂练笔)

[设计意图:在教学环节三中学生能够通过把握关键字词,强化并明确自己的阅读过程以获得一定阅读体验和情感基础,在教学环节四中通过重点分析儿子内心对于父亲的情感变化,将前一步的阅读体验作为基础引发更强烈的内心共鸣,唤起学生内在的对于父亲角色的抒情冲动。同事在写作过程中,轻声播放萨克斯音乐《奇迹》,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手法,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结语:

同学们,我们不应该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从现在起,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去安慰父母那颗“可怜”的心,因为面对父母的养育和爱护,一切豪言壮语都显得如此的苍白与无力。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是教师对学生表述的概括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父母对子女是无所求的,但是,作为子女应该明白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侯晓旭

[《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8:《陋室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文言文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散文。“千般教法读为本”,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分析】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本课教学,既要积累重要文言词汇,理解内容,又要解读“铭”的特点,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从而更好的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

4、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教学方法】

教法:点拨引导法、朗读品味法;

学法:探究归纳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描述陋室情景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每一个文本的导入都有一定的艺术性,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之中,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文本,感知陋室:

1、一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穿插生字读音)按照朱熹的要求:①自由练读课文两遍;②指名一生朗读,师评价;③全班齐读课文。

2、二读:读出节奏

出示划分节奏的文本,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停顿。

3、三读:读出韵味

解读“铭”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到韵脚,根据骈文特点指导读出语气。

(设计理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尤其要重视朗读,通过反复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获得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情感体验。)

三、赏读文本,走进陋室:

1、由题目,问:文中直接出现“陋室”“陋”的地方有哪两处?

斯是陋室    何陋之有?

2、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这是陋室,可使人却说不简陋,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具体诗句理解诗人眼中的陋室。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归纳: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概括出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架空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应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

四、品读文本,走进作者:

1、结合以下几句体会作者的高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以“仙”、“龙”自喻,表达高洁的追求。

2、结合以下几句体会作者的傲岸: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以“诸葛庐“子云亭””自比“陋室”,表达自己傲岸的节操。

3、出示作者背景,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4、总结归纳托物言志的写法。(课中微课)

(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通过对刘禹锡背景资料的导入,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个人的独特情感体验。)

五、总结评价,背诵文本。

刘禹锡一生安贫乐道,保持着高洁傲岸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其精神令世人敬仰。让我们带着敬仰之心齐诵课文。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惟  吾  德  馨

安             高

贫     陋?    洁

乐    不陋!   傲

道             岸

潘德超

[《陋室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9:八年级英语unit10教学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Teaching Procedures

Pre-task

A. Greetings

Hello, everyone. I’m an English teacher from No. 4 Middle School. My name is Han Guili. You can call me Miss Han. Today I’m going to be your English teacher.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10 Section B together. Now let’s begin our class. Stand up, please. Good morning, class. How are you today? I’m OK.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B. Explain “resolution” by listening to a song.

We all know New Year is coming. Today I have a gift for all of you.Do you like music? Great. Let’s enjoy it together. If you can sing it, you can follow it.(在听歌时教师板书课题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Section B )

Do you like the gift ? I’m happy to hear that . I’m going to learn it next year and then I’m going to sing it for you. Do you like listening to me? This is my New Year’s resolution. “resolution” Are you clear? Follow me ,please. “resolution” From group 1to 6. “New Year’s Resolutions” From group 1to 6.(同时板书resolution New Year’s Resolutions)

(设计意图:通过新年礼物--周杰伦的歌曲“稻香”引出主题。歌曲具有时代气息,内容激励学生心存梦想并努力去实现它。)

Now let’s look at some New Year’s Resolutions. What are the meanings of the resolutions.

Discuss in groups. First translate and then read them. The others follow him or her.Go! Are you ready? Volunteer. (叫几名学生回答,学生领读时教师写板书instrument最后教师领读生词instrument)Now we have known the meanings of the resolutions. Please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resolutions. Answer it together. Let’s check the answer.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翻译短语并由学生领读。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小组探究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图片与短语的搭配有助于学生对短语的理解和记忆。)

C. Now let’s guess some famous people’s resolutions. Look! Who is it? What’s his resolution? Guess.(几名学生回答)Are they right? Let’s check the answer. Yes, they are right. Who can right it on the blackboard. Volunteer. (学生写板书时教师问)What is he going to do ? Answer it together.(这一步骤共五幅图片采用相同的方式训练学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趣味性强,对学生有吸引力。通过对名人决心的猜测,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练习了对第三人称一般将来时的提问与回答。)

While-task

A. Now let’s use the resolutions to mak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For example, (Ask one student)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year ? Sounds interesting. I’m going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Are you clear? Go! Are you ready? The more pairs the better in a group. Volunteer. The last pair. Which group has the most pairs?(给获胜组贴一个笑脸) Come on boys and girls . Let’s learn from them.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对话练习,使学生能更熟练的掌握一般将来时的问与答,而且对话内容贴近实际生活。给获胜组贴一个笑脸,既鼓励了获胜组又激励了其他组。)

B. Let’s use the resolutions to make up a play. Look at some festivals here. Please choose one of them and then make up a play in groups.The group leader should say your choice. Go! Ready? Volunter.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I think you are all great.(给每一组贴一个笑脸)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编剧并表演出来。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给每组一个笑脸,既是对他们积极参与的表扬,又是对他们成绩的肯定。)

Let’s do some listening practice.Activity 2a. Let’s answer it together.Are you right? Let’s check the answer. Yes, you are great. Activity 2b. How are they going to do it ? Who can answer it? (叫几名学生回答)Are they right? Let’s check the answer. Yes, they are right. Who is right? Put up your hands. OK. Put down your hands. If you are not good at listening, please practice it after class.

(设计意图:通过听力练习可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短语和句型的理解。2a听力部分较简单,适合总体检查。2b听力部分较难,可对学生答案进行抽查,再总体核对并进一步说明。)

Post-task

A. Now let’s have a PK in groups .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 like this .(Ask one studen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year? This student answer it and ask the next one and go on .The fastest group is the winner. Go! Ready?Which group wants to be the first one? (用记时器为每一组记时)Which group is the fastest ?(给获胜组一个笑脸)Let’s learn from them.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提高说的流利程度,并增强集体合作意识和荣誉感。有竞争有趣味,学生都乐于参与。)

B. Discuss in groups. How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in the new year? The group leaders write down your answers and then report it for us.Go!Ready? Volunteer.(每组组长到前面来报告)

Great! I hope your resolutions can come true in the new year. A good plan is a good start to success. And where there is a will , there is a way. Let’s work hard togther, and get good grades. Come on , boys and girls.

(设计意图:通过对怎样提高英语的讨论,同学们之间都了解了各自的决心,并为之而努力。最后教师用恰当的谚语来鼓励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C. Sum up . 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先由学生总结最后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D. Homework :Clean and Green

Imagine you work for your city . It’s your-job to make it cleaner.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Think of a six-point plan.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

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

Ⅱ.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Vocabulary

1.computer programmer, professional, engineer, pilot

2.computer science, dream job, grow up, move to, fashion show, retire, save

3.resolution, get good grades, get a part-time job, make more friends

B.Target language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2.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his unit is divided into five periods.

Period 1 Listen and speak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ocabulary

1.professional, acting, take lessons, every day

2.computer programmer, engineer, baseball player, pilot, actor, actress, artist

B. Target language

1.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2.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 up

Task 1 Ask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ways they already know to talk about future events. For example:

☆Where are you going next week?

I’m going to my grandmother’s house next week.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I’m staying for a week.

☆What are you doing on Saturday?

I’m playing tennis all day.

Task 2 Circle the –ing in each sentence. Say, We use ing words to talk about things that are going to happen in future. We are sure these things will happen.

Step 2 Key vocabulary

Task 1 Read each words to the class. Ask the students to point to the jobs that appear in the picture.

Task 2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say, put a 1 after the most interesting job, put a 2 after the second most interesting job, and so on.

Task 3 Check to say which things are the most interesting in the class. Ask students to write the six jobs on the blackboard. Ask: How many students made engineer number 1?

Step 3 Target language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Learn the target language: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Task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Task 3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draw lines connecting the jobs and the activities.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Step 4 Pair work

Task 1 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activity 1a. Then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s in activity 1c.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nd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Task 4 Ask some pairs to present one or more of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Ⅵ Homework

1.Remember the vocabulary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2.Review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Period 2 Listen , speak and Grammar Focus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omplete the listening practice;

2. Learn Grammar Focus.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ocabulary

take acting lessons, move

B. Target language

1.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actor.

2.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take acting lessons.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Task 1 Ask questions beginning with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ask 2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students have already studied.

Step 2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Ask some students to say what they say.

Task 3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Task 4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check the pictures of the things Cheng Han is going to do.

Task 5 Check the answers.

Step 3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out the sample answer.

Task 2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sample questions and sample answers to the class.

Task 3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fill the chart.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Step 4 Pair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for the activity.

Task 2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to the class.

Task 3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sk and answer,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by asking different pairs to do one question and answer each.

Step 5 Grammar Focus

Task 1 Read Grammar Focus

Task 2.Explain the two different ways of saying the same things.

I'm going to take acting lessons.

﹦ I'm taking acting lessons.

Ⅵ Homework

1.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2.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on work book.

Period 3 Read and speak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omplete the reading practice;

2 Go on learning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ocabulary

Somewhere, Paris, sound like, fashion show, part-time, save, at the same time, hold, rich, retire, yet

B. Target language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actor.

2.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take acting lessons.

3.Where are you going to work?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Control reading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Review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Step 2 Read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ry on their own, and circle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ey don’t understand.

Task 3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ey don’t understand, ask other students to explain.

Task 4 Ask students to underline the things that Tian Tian is going to do.

Task 5 Correct the answers.

Step 3 Writing and speak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Have students write down answers about themselves, and tell their plans to their partner.

Task 3 Ask student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Have them work in pairs to ask and answer, then change the roles.

What …? Where…?How…?

Task 4 Ask some students to say their dialogues to the class .

Step 4 Group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to the picture. Write the year on the blackboard. Ask the class why that is an important date for Beijing and China.

Task 2 Write going to on the board. Ask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 help make the Olympics a success?

Task 3 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of four or five students. Ask them to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Task 4Ask each group to present its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 .

Ⅵ Homework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2 Revise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3 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on work book.

Period 4 Section B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Learn some new language, and complete the listening practice;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New language

fax, few, food, resolution, grade, healthier, instrument, part-time job, harder, learn, letter, lots of, resolutions, money, New Year, next year, make the soccer team

B. 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C. 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Discussion

Get the students discussion the New Year’s resolutions in group of four by asking the questions like the follow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year?

Why are you going to do so?... ..

Step 2 New words

Task 1 Ask students to tell when New Year’s Day is. Ask students what they do on New Year’s Eve.

Task 2 Ask students to explain the resolutions in their own words.

Task 3 Ask students to match the phrases and pictures on their own.

Step 3 Pair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read the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o discuss what things they are going to do.

Task 3 Ask several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Step 4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the phrases in activity 1a.

Task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Task 3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circle the resolutions in activity 1a that they hear.

Task 5 Check the answers.

Step 5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fill the chart.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Step 6 Group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for the activity. And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ask 4 Ask some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dialogues to the class.

Ⅵ Homework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2 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on work book.

Period 5 Self check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Revise the content taught and complete the writing practice;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Writing practic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Communicative Approach; Control reading and writing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Review the simple future: be going to.

Step 2 Reading

Task 1 Read the magazine article to the class.

Task 2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Task 3 Ask students to finish the activity on their own.

Task 4 Ask students to make a list of the New Year’s resolutions that the article mentions.

Step 3 Reading and Writ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Task 2 Have students writing a magazine article.

Task 3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ir articles to the class.

Step 4 Writing

Task 1 Ask students to make a list of their resolution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rite about their resolutions using the language learned in this unit.

Task 3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ir resolutions.

Step 5 Group work: Clean and Green

Task 1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the example answer for the class.

Task 2 Ask Ss to work in groups and write the group plans.

Step 6 Self check

Task 1 Fill in the blanks.

Task 2 Write a list about your plans what the American exchange students and you are going to do.

Task 3 Just for fun: read and act out.

Ⅵ Homework

1.Finish the writing practice.

2.Revise the words and target language of this unit.

篇10:八年级政治上册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本P43,找到并说出政府的含义和具体要求,能够在合作探究和选择题中做出正确判断,准确率达90%。

2.阅读课本P43-44,找到并记住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能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依法行政的意义。

3.阅读课本P44,找到并说出政府权力行使的环节及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要求和防止决策失误的措施,能在合作探究和选择题中做出准确判断,准确率达90%。

4.通过演讲,能够培养自身的法治和责任意识,感悟政府的依法行政,自己也能为其贡献一份力量。

教学重难点

1.政府的含义和具体要求。

2.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依法行政的意义。

教学过程

1.自主回答预习检查问题:

⑴依法行政的含义——针对学习目标1

⑵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针对学习目标1

⑶权力行使的环节——针对学习目标3

2.情境导入:

观看《投其所好》的反腐题材的小品,感悟出国家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不能滥用,应该依法行使!

3.问题探究一——针对学习目标2

⑴探究问题:暴力执法泛滥下去,会有什么危害呢?

⑵学生活动:1.自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探究展示

⑶展示内容:

小组1展示:暴力执法泛滥下去,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如人权。

小组3展示:暴力执法泛滥下去,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不利于树立政府的威信。

小组5展示:暴力执法泛滥在全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不利于推动全社会尊法重法守法。

⑷师点拨:各组展示地都很有道理,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公民、政府、法制建设。

4.问题探究二——针对学习目标1

⑴探究问题:分析三组镜头分别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哪个具体要求?

⑵学生活动:1.自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探究展示

⑶展示内容:

小组2展示:第一组镜头体现了合法行政。

小组3展示:第二组镜头体现了程序正当。

小组6展示:第三组镜头体现了权责统一。

5.问题探究三——针对学习目标3

⑴探究问题——材料中政府是如何决策的?

⑵学生活动:1.自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探究展示

⑶展示内容:

小组4展示:“通过网络调查、走访社区等形式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民主决策;

小组6展示:“聘请专家对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体现了科学决策;

小组8展示:“政府法制部门要负责对决策内容进行合法评判”体现了依法决策。

6.检测反馈——针对学习目标1.3

学生活动:5分钟完成【课堂探究学案】中的【当堂检测】5道选择题,做完自对答案,学生自主讲解错题,教师点拨。

7.演讲展示——针对学习目标4

演讲主题:《我的中国梦》

学生活动:卜令剑、王杰、韩祥行三位同学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中国梦。

8.总结反思

学生活动:根据屏幕上的【总结反思】自主整理笔记,完善体系。

课后习题

【问题探究一】“暴力执法”泛滥下去,会有什么危害呢?

【问题探究二】分析三组镜头分别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哪个具体要求?

镜头一 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 ( )

镜头二某市政府在广泛公开宣传的基础上,召开了一次政府采购竞标大会,以实惠的价格采购到了全市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位所需的一宗办公用品,既节省了财政开支,又解决了各部门办公设备紧缺的问题。 ( )

镜头三: 20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府一切违法违规的行为都要追究。 ( )

【问题探究三】政府是如何决策的?

为规范小商贩合法经营,石家庄市政府通过网络调查、走访社区等形式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制定初步方案;聘请专家对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举办听证会对决策部门初步拟定的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和合完善;政府法制部门要负责对决策内容进行合法评判,合严格把好合法性审查关;再次修改好的方案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社会公示,增强公民的参与度;最后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集体讨论确定,要求各区政府具体落实实施。

【检测反馈】

1.某市城管执法人员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露天烧烤摊主讲明道理,劝其离开。对那些劝说不听屡教不改者则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这一做法坚持了

A.合法行政 B.权责统一

C.廉洁高效 D.高效便民

2.《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受其委托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遵守法定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和高效的原则。如果你就这一原则拟一主题,最合适的是()

A.依法行政 B.科学执政

C.高效便民 D.民主决策

3.下列做法体现科学民主决策的是()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③让公民成为直接决策者

④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5月,广东省河源市公布第一批行政权力清单,今后,市民可通过上网点击了解某项行政权力的依据、运行等相关情况。市民、企业等在接受处罚时,能查询到处罚机关是否拥有这项行政处罚权,“该不该罚”变得有章可循。上述措施()

①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行政管理权 ②有利于促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③能够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④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仔细观察漫画《放心肉》(见下图)。该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是( )

①部分经营者缺乏市场规则意识 ②部分经营者缺乏良好的形象 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效能差 ④某些政府部门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不到位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篇1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画作品中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导入 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授 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三、总结 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篇1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术可以再现生活的真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与过程:(l)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

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和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

2.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画种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出示课题。

3.请学生谈谈感受。 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发表意见。

三、知识要点讲解 1.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

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要真实生动地表现外部特征,还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性格和气质。

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和“美”的体现。任何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再现性美术作品也是如此。

4.老师讲述并板书:1.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形神兼备3.“情”的感受“美”的体现 欣赏并谈感受,使学生主动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并在一开始就通过讨论营造出一种氛围。

四、分析和讨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特征及艺术效果 1.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蒋兆和的《流民图》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流民图》是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再现形体、质感,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该作品创作于1942年到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苦难激发了画家创作这幅中国画长卷。《开国大典》是油画,以丰富的色彩层次,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通过课件展示中国花鸟画和油画静物,让学生来谈体会。 学生可以就课件上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共同探讨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

五、学生讨论研究 要求学生把握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及再现性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重点分析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思想感情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而成。

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谈一谈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 自主探索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搜集美术作品图片,注意区别哪些属于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和评述,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及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欣赏、理解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篇1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了解静物写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提高欣赏和分析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

(l)通过讲授、欣赏使学生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技法。

(2)运用色彩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进行静物色彩写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静物画中的色调。

教学难点:

色彩写生中环境色、光源色和固有色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准备教学用具和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课 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静物色彩写生练习。

三、讲述色彩知识 1.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或深浅程度。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就是色彩的含灰程度或饱和程度。

3.色彩的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同类色对比、面积对比等。(见课件中图)

4.色彩写生中影响色彩关系的几个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 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在师生讨论中加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 通过提问思考,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教师展示写生步骤或演示写生步骤 (见课件图)分五步进行:

1.用铅笔画出大形体,注意构图和空间关系。

2.用较薄的单色画出大的明暗关系。

3.从画面暗部入手,把握整个色调,这一步使画面色彩冷暖、明暗及前后关系更加明确。

4.进一步用较饱和的颜色把上述关系表现得更准确些,注意边缘线的虚实变化。

5.最后刻画亮灰面,点上物体高光,勾出梨的果蒂,调整色彩整体关系。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 通过色彩写生练习,进一步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体会到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绘画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五、课堂练习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中的作品并根据老师摆设的静物,进行写生练习。写生要求如下:

1.构图完整 2.造型准确 3.色调和谐统一 学生各自准备好工具,进行色彩写生练习。

六、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并分组讨论,谈谈认识和体会。

七、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再现现实生活中生动、自然的形象,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

八、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尝试用写实的手法进行美术创作,作品要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审美情趣。(主题自拟)

知识资料:

色相:也是产生色与色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正是有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相貌特征,我们的世界才那么五彩缤纷,在诸多色相中,红、橙、黄、绿、蓝、紫是最基本的色相,以它们为基础依圆周等色相差环列,可得高纯度的色相环,在此基础上增加过渡可得十二色、二十四色等。

明度:色彩的层次感、空间感都是依靠明度来表现的。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特征,仅通过黑、白、灰的关系表现出来。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来思考。无彩色中,白色明度,黑色明度最低。

色彩明度的表现(见课件中图)

(1) 黑、白、灰无彩色。

(2) 同一色相加白产生由深到浅的不同明度的差别。如:蓝、浅蓝、白。

(3) 同一色相加黑产生由浅到深的明度变化。如:绿、深绿、黑。

(4) 不同色相由于反射光线的强弱产生明度的差别。如:黄、橙、红、紫、蓝、绿等依次从高到低变化。

纯度:色彩的色相感越明确,其纯度也越高。黑、白、灰没有色相倾向的无彩色的纯度为零。不同彩色所能达到的纯度是不同的,其中红色纯度,绿色纯度最低,其余色相居中。(见课件中纯度的表现图)

(1) 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展示静物白色花瓶、红色玫瑰等)

(2) 环境色——不同环境影响下呈现的色彩。(如白色衬布对静物固有色彩的影响)

(3) 光源色——不同的光源照射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

课后反思:

篇1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8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掌握本单元词汇,听懂、掌握谈论读书的语言材料。

2 技能目标:能听懂语言材料,掌握听的技巧;能就阅读方法提建议,掌握阅读策略;能读懂介绍名著的文章。

3 情感目标:通过开展角色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通过本单元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陶冶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

(1) 短语: hear of, be like ,go out ,full of, finish doing sth., be about, grow up,put down, hurry up, arrive on this island, make a boat, bring back, give up, wait for, cut down, build a house, kill…for food ,the marks of another man’s feet, who else, see sb. doing sth., run towards, help sb. do sth., name sb.…,teach sb. sth., be interested in ,can’t wait to do sth., used to, fight over, return home ,on the radio, make sb. do sth., think about, come to realize ,ever since, the home of, such as, belong to, be kind to sb., trust one another, remind sb. that…,have been to, do research on ,hope to do sth. introduce …to

(2) 句子:Have you ever read Little Women yet?

What’s it like?

Oliver Twist is about a boy who goes out to sea and finds an island full of

treasures.

Steve, have you decided yet which book to write about for English class?

Although I have lost everything, I have not lost my life.

How long have they been here?

So I will not give up and I will wait for another ship.

Not long after that, I saw some cannibals trying to kill two men from a broken ship.

One of them died, but the other ran towards my house.

I named him Friday because that was the day I met him.

Every time she is in the library, Sally looks at the many books she hasn’t read yet and can’t wait to read them.

When Sarah was a teenager, she fought over almost everything with her family.

Ever since then, she has been a fan of American country music.

It reminds us that the best thing in life is free….

Sarah hasn’t been to Nashville yet, but it is her dream to go there one day.

He’s sold more than 120 million records.

Have you introduced the singer to others?

(3)语法:现在完成时

教学难点: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课时划分

Section A1 1a – 2d

Section A2 3a-3c

Section A 3 Grammar Focus 4a-4c

Section B1 1a-2e

Section B2 3a-3b Self check Summary

Section A1 (1a – 2d)

Step1 Presentation

1a Look at the picture. Have you read these books? Check (√) the ones you know.

___ Alice in Wonderland ___ Little Woman

___ Treasure Island ___ Olive Twist

___ Robinson Crusoe ___ Tom Sawyer

Step 2 Learn the new words

treasure, island, classic, page, hurry, due

Step 3 Listening

1. 1b Listen and complete the chart.

Book

Title Name Have they

read it? What do they think of it?

Treasure Island Nick ×

Judy √ exciting

Robinson Crusoe Sandy ×

Alan √ wonderful

Little women Kate √ fantastic

Harry ×

Step 4 Speaking

1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Then talk about the other books in 1a.

Examples

A: Have you read Little Women yet?

B: No, I haven’t. Have you?

A: Yes, I have already read it.

B: What’s it like?

A: It’s fantastic.

Step 5 Listening

2a Listen. Who has read these books? Circle the names.

1. Treasure Island Mark / Tina

2. Olive Twist Mark / Tina

3. Robinson Crusoe Mark / Tina

4. Tom Sawyer Mark / Tina

Keys: 1. Tina 2. Mark Tina 3. Mark Tina 4. Tina

2b Listen again. Write T for true and F for false.

1. Oliver Twist is about a boy who goes out to sea and finds an island full of treasures. ( )

2. Robinson Crusoe is a classic. ( )

3. Tina thinks that Treasure Island is a fantastic book. ( )

4. Tom Sawyer is about a boy who liv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 )

Keys: FTTF

Step 6 Speaking

2c Use the information in 2a and 2b to talk about the books.

A: Has Tina read Treasure Island?

B: Yes, she has. She thinks it’s fantastic.

A: What’s it about?

B: It’s about….

2d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Step 7 Language points and summary

1. Oliver Twist is about a boy who goes out to sea and finds an island full of treasures.

《雾都孤儿》是一个男孩去海边发现一个充满珍宝的岛的故事。

full of 满是……的;(有)大量的

e.g. The area is full of beautiful lakes and rivers.

这个区域有大量美丽的湖泊和河流。

2. Have you at least read the back of the book to see what it’s about?

至少你已经读过书的背面,了解了它的大致内容吧?

此句中的动词see表示“(通过查看、打听等)弄清、了解;查看、发现(信息或事实)”。作这种用法时,see常接how, what, when等引导的宾语从句。

e.g. He agreed to go with me to see what was wrong.

他同意跟我去了解一下毛病出在哪里。

First of all, we need to take some time to see how it works.

首先,我们需要花些时间了解一下它是如何运作的。

3. You should hurry up. 你需要加快速度。

hurry up 赶快;(急忙)做某事

e.g. Hurry up, or we cannot g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on time.

快些,否则我们不能按时赶到火车站了。

4. Steve: …The book report is due in two weeks. 读书报告两周后必须交。

Amy: Yes, I know… 是的,我知道…

1) due adj. 预定;预期;预计

后边引出预期的时间、地点等,还常常构成短语be due (to do something)或be due (for something)。

e.g. Our plane is due at Shanghai Hongqiao International Airport at 12:30.

我们的飞机预计于12:30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Rose is due to start school in January.

罗丝一月份就要开始上学了。

You are due for a medical examination next month.

你的身体检查预定在下个月。

2) I know表示说话人对所谈的观点、内容已了解,无需多说,相当于汉语中“我早知道了;我全都了解”这样的意思,区别于许多日常交际场合中表示“我明白了;我知道了;我懂了”的用法。

e.g. A: It’s already very late. You should get some rest.

已经很晚了,你应该休息了。

B: Well, I know. Thanks.

对,我是知道的。谢谢。

注意,当我们获知对方提供的信息后,常用I see. 表示“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懂了”。

e.g. A: He lives in the countryside but works in the city during the week.

他住在乡下,但工作日在城里上班。

B: Oh, I see.

哦,我知道了。

Summary

Phrases:

hear of, be like ,go out ,full of, finish doing sth., be about, grow up, put down, hurry up

Sentences:

Have you ever read Little Women yet?

What’s it like?

Oliver Twist is about a boy who goes out to sea and finds an island full of treasures.

Steve, have you decided yet which book to write about for English class?

Step 9 Exercises

1. I hear some of us like reading _______(名著).

2. How many _____ (页) have you read?

3. It’s already 7 o’clock. Let’s _______ (赶快).

4. The book report is _____ (到期) in five days.

5. There are some big _________ (岛) in our country.

6. My father has a box full of __________ (珠宝).

Step 10 Homework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by heart.

篇15: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8教学设计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谋划,事前设计。现代教学尤其注重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形成英语教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而“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是科学 、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我国著名心理学者林崇德先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作为一个教师一生工作也许会有30年,如果他从不进行反思,那么他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而且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我也时常在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是否完好令人满意。以下是我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Selfcheck部分的课堂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的主要话题是谈论如何提建议、比较东西的质量及送礼之道。5月21号有老师来听课,而我当时正好教到本单元的selfcheck(自我检测)部分,这里有一篇短文和一些检测练习。针对课文内容我做了如下的安排:一、学生听磁带,感知课文。二、学生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大意。三、听读课文,重复课文。四、讨论:“什么礼物是最好的礼物?”五、作文,写出适合送给自己父母的生日礼物及原因。我在C0702班先试着上了这一内容,上完课后我发现班上的学生非常的听话,总是被我牵着走.我要求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中,可是这样的学习是不会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我总觉得这堂课学生参与面不广,回答问题不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少,能说到点上的同学更少,他们似乎也没什么好说的,作文部分更糟糕,能写出几句话的人很少,我本人觉得这堂课没达到原来的教学目的和应有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案做了重新调整,第二天在C0705班上调研课,这一次,我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反响。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了如下调整:首先,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先热身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单词、短语及句型。我制作了PPt课件,运用了26副图片,让学生复习常见的礼物,用简单的句型:What’s this? It’s a/an… 和What are these? They are..来让学生反复练习本单元及以前学过的礼物名词。再提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it/them?让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过的句型和比较描述的单词回答:It’s /They are cheap/expensive/special或是:It’s /They are not interesting/special/original enough.这样,他们就熟悉了单词和句型。接着,我给了另外一个任务;假设你的妈妈或是爸爸要过生日,你不知道该送她/他什么礼物,你向你的好朋友请教,让他/她提建议。在这个步骤,我给出了20副不同的图片供学生选择,同时提供了基本句型:

A: What should I get…for her/his birthday?

B: How about…?

A: Oh, that’s/they’re…

因为任务明确,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利用前面复习过的内容,他们很快就会做对话,参与踊跃,效果显著。

然后,在这堂课的短文阅读前,我设计了几个读前问题:

1. Have you ever received some gifts?

2. What are they? Which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gift? Why?

3. When did you get it?

4. Who gave it to you?

学生们非常兴奋,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谈论自己的经历及见解。然后,我要求他们边听磁带边阅读,读完两遍后,我针对本文给了五个判断正误的句子,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令我欣慰不已。针对文章内容,我给了学生讨论的话题,

Nowadays, many students like to send gifts to their friends on their birthdays. Do you think gift giving is good for the students. Why ? What kind of gifts are the most popular? Why? Xk b1.c o m

让他们先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再推荐一名同学用下面的句型来报告他们的观点。Report: We think gift giving is …for the students because…We think a/…is the most popular because…

学生在得到这个任务后,非常激动,兴致勃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组长能取长补短,同时希望自己这一组的见解是班上最独到的、最令人信服的观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气氛热烈而融洽,虽然同学们很活跃,七嘴八舌的,但是并不显得课堂乱。在听取组长汇报每组意见时,他们忍不住热烈鼓掌,不住点头,组长们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侃侃而谈,下面的同学佩服不已。这种活动的设计也正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一个教学步骤中,我设计了男女同学竞赛游戏,根据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依据由浅至深、从易到难的原则,我设计了几个不同题型的练习,让学生抢答,答对者加分。第一个题型: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given.

第二个题型:请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 用适当的单词完成下列句子。第三个题型:用括号中的动词的适当形式完成句子。第四个题型: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每空一词。每一种题型给了5道题,从选单词到写单词再到写词组,依次增加难度,体现了题目的梯度。尽管稍有难度,但是绝大多数题目学生能做出来,他们信心十足,举手发言积极,被点到名字的同学很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答案,没被点到名字的同学似乎有点失落。整堂课结束后,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大家认为学生参与面广,运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强,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们的见解新颖独到,课堂气氛活跃,重点难点突出,很好地达到了课时教学目标。课后,我询问了学生,他们觉得本堂课学到了不少,掌握了该学到的知识要点,收获很多。不过,听课老师也给了建议,认为复习步骤用时稍多,图片可以更少而精。这样学生在对话练习时,更能自由发挥,而不是拘泥于老师给的图片上的内容。我十分赞同这建议,认为考虑得有欠周详,需要多反思。

通过同一内容两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我深深觉得: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英语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学反思促使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向创新,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师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本人会不断努力,勤于反思,刻苦钻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篇16:《三峡》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 教材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个文言单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文章,尤其是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学习正面、侧面相结合和动静相结合等描写方法。

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深入学习文本后,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点,提高概括能力。

2、通过示例,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讨论、合作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共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文本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古代优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

五、教学方法:引导、讨论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过程 设计思想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风光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三峡》,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背诵课文。

【揣摩文本,赏析品味】

一、在大家的背诵中,再一次把我们带入了三峡美景,回顾上节课我们概括的四幅图景,说说作者写出了三峡景物的什么特征,共同来体会文章的内容之美。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突出三峡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雄壮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群山图  连绵高峻   雄壮美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突出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夏水图   浩大湍急  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突出春冬之时三峡秀美、挺拔的清幽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图  清荣峻茂    清幽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感受秋峡萧瑟冷清的凄婉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深秋图   凄清寂静    凄婉美

二、三峡如此的险峻峭拔,全文仅150多字,可谓精致短小,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可谓内容丰富,笔力雄健。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作者的笔法之美吧。

描绘景物的方法很多,可从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可从动、静方面写;可从声、色、形、味方面写;可从视、听、嗅、味、触方面写;还可从高、低、远、近方面写。请以第一、三段为例,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峡的?

学生思考后,请同学说说: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   侧面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   动    静   俯视    仰视

三、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一位地理学家却用文学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把三峡描绘的如此出神入化,其用词的精妙,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那么我们以第三、四段为例,来体会本文语言的精妙吧。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三段中“素湍绿潭”,一“素”一“绿”,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一字一景,字字珠玑,惊人赞叹。“良多趣味”中一“趣”字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第四段中“林寒涧肃”,一“寒”一“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然而啼声的“哀转久绝”更让闻者倍感寒意了。而且最后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教师小结并板书:作者在炼字选词、情景韵味方面,实在精妙。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趣    凄     热爱    同情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注重字词的锤炼。

五、课堂总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作者的描写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同时作者的语言精练美妙且情感也蕴含其中。

六、布置作业

请融入自己的感受,把本文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七、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 群山图  连绵高峻   雄壮美   正面  侧面

夏水图   浩大湍急  奔放美                      热爱

水 {  春冬图  清荣峻茂  清幽美  动 静  俯 仰 --趣

深秋图   凄清寂静  凄婉美--凄                同情

通过观看三峡美丽的风光图片,使学生在感受美丽风光的同时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蔡立红

[《三峡》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17: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实验证明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规律,纠正对浮力一些片面的认识。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的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和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对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但是,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用实验手段让学生认识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然后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有根据的猜想。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讨论并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去验证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关系等的假设。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去检验这一假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并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利用学习性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矿泉水瓶(剪去底部)、大水杯、水槽、弹簧测力计、石块、盐、酒精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播放录像: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人们在死海里看书等。把学生引入与浮力有关的问题上,体会浮力的存在。

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观看录像,体会浮力的存在,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浮力现象。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中进入物理的世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标的理念。

(一)浮力

演示:把乒乓球按入水底,松手后会看到乒乓球上升,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及每个力的施力物体。

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提问:放入水中沉底的石块是否受浮力作用?你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吗?

用弹簧测力计称小石块的重力,并稍稍用力向上托石块,让学生观察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然后将小石块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引导学生根据二力平衡等知识判断浮力的存在及大小,最后得出结论: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一种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浮力。

引导学生归纳出利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重力,再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利用F浮=G-F进行计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举特例来分析:长方体浸没在水中的受力情况。

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的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思考:水给它们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相等)

水给它们的压力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有什么关系?(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长方体上下两个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个面的表面积相同,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更大。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况。

总结出浮力的概念

浮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学生思考讨论,认识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

学生思考并回答:

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平衡。长方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存在压力差。

能力。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30分钟)

(二)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1.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2.同学们都知道“死海不死”,请联系死海的特点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在做以上的实验时学生可能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系。

小组讨论验证猜想的办法,并把验证猜想的任务分摊到不同的小组,每小组只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想。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如何控制变量。验证猜想的方法有:

a.利用“称重法”测量浸没于水中不同深度的石块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时所处的深度是否有关。

b.利用“称重法”测量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时所受浮力的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浸入水的体积大小有关。

c.利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同一个石块浸没水中和浸没酒精中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d.将同一橡皮泥做成两个不同的形状,然后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它们浸没到水中的浮力大小,从而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

总结各小组的验证结论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没时所处的深度、物体的形状无关。

总结: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浸没的深度等因素无关,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学生进行实验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

学生动手实验并交流。

学生分组探究:各小组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完毕,组织各小组先讨论设计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然后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

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猜想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总结(5分钟)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发表在论坛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适当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网上论坛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教案

八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知识点

初中语文教师调研考试模拟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二生物病毒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科学造纸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细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细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细菌教学设计(精选17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人教版2023-05-10

初中生物说课稿《根的生长》2023-03-01

八年级下册生物提纲人教版2024-02-06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有哪些2022-05-08

八年级生物上册提纲2024-02-24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2022-04-29

六年级上册科学工作计划2024-01-29

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人教版2022-12-12

初二生物上册教学计划2023-09-29

人教版初中生物鸟的教学设计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