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4 08:14:59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部编人教版贝的故事教学设计(共15篇)由网友“笑眯眯”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部编人教版贝的故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部编人教版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画教学设计部编教材人教版

单色版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版画的制版与印刷的手段来完成。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并制作出简单的单色凸版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版画的起源,以及民族特色。

重点难点:版画的制版与印刷的工艺性,难点动手能力的培养,制版。 教学活动: 导入:

语言导入

师; 我用废弃的硬纸板制作一幅粘贴画,现在我有一个疑问,我想把纸板上画挪到这张白纸上,你们帮我想想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可以用印的方法。

师:嗯,赞成他的说法么?

生:赞成

师:那好,谁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呢? 学生到前演示

新授:

那这张画,就是版画,现在你们小组讨论下,什么是版画,什么是凸版画?(教师板书)

学生代表回答刚才的提问

就是在版上通过印刷得到的作品,就是版画 凸起来的就是凸版画 教师总结:

版画就是通过制版与印刷的方法得到的作品。

凸版画就是把不需要的部分铲除掉,保留凸起的部分形成画面,经上墨,印刷产生的作品就是凸版画。

师:那你们喜欢这幅画吗·? 生:喜欢

师:我可以满足你们每个人的愿望,但是要是绘画作品,我能满足你们么?

生:不能

师:这就是版画的特点,具有复数性,你可以无限的复印。 2,版画的起源:

版画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印刷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画艺术,它以独特的章法和画谱的精美在中国文艺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3版画工具:

刻刀,剪刀,壁纸刀,不同的板材(出示图片) 4.作品欣赏:

欣赏木板版画,纸板版画,吹塑纸版画,硬纸板版画

5.看书中版画制作过程,小组进行讨论,到前面说一说版画的制作过程。 6.播放制作版画视频,教师在一边作简单讲解。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实践,尝试绘画制作一幅纸版画,请同学自己尝试绘画制作一张纸版画。

总结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每组交两幅作品,自评互评, 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总结

篇2:画教学设计部编教材人教版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版画是通过制版与印刷的手段来完成的,并且是有复数性的间接性绘画。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欣赏并制作单色凸版画,体会版画独特的形式美感,由尝试制作到独立创作,提高对多种制作工具的驾驭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体验版画的创作乐趣,提高学习美术的乐趣,形成探索新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版画的制版、印刷的工艺性

教学难点:动手能力的培养,正反概念的理解及实际中正确的应用 教学用具 教材,课件,制作工具 学习用具 吹塑纸、黑广告色,白板纸 教学过程:

检查学生用具,稳定学生情绪。 出示各种作品,让学生辨认哪一张是版画

一、认识版画

版画与其他画种作品欣赏

思考:版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

1、什么是版画?

是通过制版和印刷的过程来完成的,可以同时出现许多作品。

2、版画的制作工具

制版工具:板材、刀具(刻刀、剪刀)、胶滚、木蘑菇、板刷等。 印刷工具:版画油墨(水性或中性)、颜料(水彩、水粉、国画) 白卡纸或图画纸。

3、版画的种类:凸版、凹版。

二、分析版画的美感

欣赏版画作品让学生分析并说出感受。

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

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

木刻:刀感味,力量感,木纹的肌理美

铜版画:细腻的表现风格

纸版画:层次感、制作方便

三、制作过程(看录像)

(一)、纸版画

1、画稿

2、透版

3、剪贴

4、印刷

四、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篇3:画教学设计部编教材人教版

版画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案标题:版画-套色木版画(油印绝版)教学组织与管理

二、课程概述: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美术学专业绘画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版画的一般知识,介绍凹、凸、平、孔,四大版种的特点与技法;重点讲授黑白木刻的基本技法与制作。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版画艺术的工具、材料、特点和制版原理,初步掌握黑白木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欣赏版画、教学辅导与独立创作版画的一般知识和能力。

2、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 第一周(14节)概述及制版 第一章、版画概述(4节)

1、版画的意义、特质。

2、版画凹、凸、平、孔四大版种的介绍及版画鉴赏。

3、版画的工具与材料。

4、版画的基本制作技法。

5、版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第二章、黑白木刻的制版过程(10节)

1、选择板材。

2、计划尺寸。

3、平滑处理。

4、脆化处理。

第二周(14节)刀法练习及创作小稿 第三章、刀法练习(6节)

1、木刻刀各刀种的功能及磨刀方法。

2、握刀、运刀方法。

3、刻制各种刀法效果。

第四章、黑白木刻创作方法及绘制创作小稿(8节)

1、黑白木刻创作方法。

2、绘制创作小稿。

第三周(14节)转稿及临摹作品 第五章、转稿及刻制临摹作品(14节)

1、转稿方法。

2、刻制临摹作品。 第四周(14节)创作及印刷

第六章、刻制创作木刻及印刷版画成品(14节)

1、刻制创作木刻。

2、版画签名、装裱及印刷版画成品。

三、课程任务:

四、学习目标:

1、认识版画的基本知识。

2、培养版画的鉴赏能力。

3、培养独立创作版画的能力。

4、增进版画的表现能力。

5、培养教学辅导版画的能力。

五、教学所需材料与资源环境:

应依据课程标准,按照实际授课节数,编列教学进度,使学生能确实了解版画的基本知识,拓展对版画的鉴赏能力,并学习版画的基本技法与独立创作。

1、主教材《版画》,孙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辅助教材《木刻版画技法》,姚于惠主编,安徽美术出版社。

3、各类版画画册及原作范画。

4、学院现拥有的铜版印刷机以外并有滚筒、感光台、晾画架等各种版画基本设备。

六、教学过程:

(1)版画教学以习作为主,鉴赏为辅,但应注重两者之间相互为用的关系。 (2)习作教材以认识凸、凹、平、孔四版种的制作原理为主,可依实际情况(有无各版种工作室)选择材料做弹性实施。

(3)教师应讲解四大版种的特性,并示范、指导制作技法。 (4)版画除创作外,并应指导与日常生活有关之习作。 (5)注意使用版画工具与材料的安全。

(6)举办版画教学研讨会、观摩会、及版画教学成果展,以改进教学方法。

七、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

1、评价方法: (1)学生学习评量

A、学习评量应涵盖版画基本知识、版画技法、创作及鉴赏与应用等方面,并兼顾学生之个别差异。

B、学习的评量方式与方法应具多样性及富有弹性,尤应观察学生对各版种学习表现和参与态度。

(2)教学成效评量

A、版画教学辅助媒体之制作与搜集。 B、全学期教学进度及教学实施计划的制定。 C、举办画展或参加国内外画展。 (3)教学评量结果

A、学生学习评量结果作为个别教学及辅导之参考。 B、评量结果的分析作为教师改进教材教法的依据。

2、评价标准:

本课程的最终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平时成绩,它由作业必须完成两个作业以上、课堂表现考勤、态度等占60%来评价;一是考试成绩占40%,均按百分制统计成绩,即:考试成绩乘以40%+平时成绩乘以60%=最终成绩,并给予相应学分。

篇4:画教学设计部编教材人教版

——武汉市第三十六中学

孙敏

一、教材分析:

《单色版画》出自义务教育阶段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版画是美术的一个重要画种,《单色版画》也是初中美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单色版画》的设置,通过对比版画家作品和不同形式学生作品,向学生介绍多种风格的版画作品了解版画的造型方式,了解点、线、面的布局方法及各种刀具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习了前面的 “手绘线条图像”之后,正好利用绘制线条作为刻版的基础,然后刻画印制。是对造型表现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另一方面,又为后面的藏书票一课的设计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线条图像的表达,小学阶段也学习过简单的版画课,对造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创造性的表现,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难度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进行基本艺术表现实践。

过程与方法:欣赏并制作单色版画,体会版画独特的形式美感,由尝试制作到独立创作,提高对多种制作工具的驾驭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与创作,培养独立探究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且能更加的喜欢单色版画这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形成探索新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动手能力的培养,印制形象正反概念的理解及实际中正确的应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教师范画、纸板、学生版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木板

刻刀 滚筒

提供以上材料图片,提问:认识这些材料吗?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作品吗?

拿出2幅外形相似的单色画作,一幅是手绘的,一幅是印制的。提问“两幅画作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一幅是用上述材料制作的?”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比较两幅画的不同。引出课题《单色版画》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且让学生直观接触版画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知识讲授 教师介绍版画历史,并介绍几幅经典作品

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作于公元868年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节约的一餐》毕加索 《Vampire II》 蒙克

世界上最贵的两幅版画作品及作者: 《节约的一餐》拍出62.125万英镑

《Vampire II》在奥斯陆拍出了125.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256万元)。

设计意图:了解版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了解版画的时代发展和价值,拓展知识领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交流探讨

(1)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展示教师个人版画作品和原版 设问:通过作品鉴赏,你觉得版画与其他绘画作品相比有哪些特色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类

版画的特点:间接性、复数性、独特性 (2)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通过课件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版画,学生分析各种材料的不同以及制版工艺。 感受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版画的特点。分小组讨论交流单色版画的步骤。

设计意图:现代教学论指出,美术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4、探究实践

分组创作:已静物画为蓝本,用拼贴法或刻线法,创作一组单色静物版画(当堂作业)

独立个性创作:结合个人喜好、特色制作一幅版画(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设计了分组创作和独立个性创作两项作业,分组创作当堂完成,个性创作课后完成。分组创作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巩固,重在制作过程和印制方法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独立个性创作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重在造型特色、形式美感和制作工艺的特色。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5、作品展评

学生展示作品,同学相互评价,教师总结。

评出最佳拓印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等奖项。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

6、总结归纳,拓展深化

为加深学生对讲授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学习知识,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请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回答,教师归纳肯定。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版画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制作单色版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单色版画

特色:间接性、复数性、独特性

分类:

制版工艺:凸版画、凹版画、孔版画、平版画等

制版材料:纸版画、石版画、木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

步骤:构思-画稿-制版-涂色-印刷

篇5:画教学设计部编教材人教版

设计理念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为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更是为了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不是单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贴近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意图让学生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农民画具有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农民画与儿童画从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它利于儿童理解和模仿,从而学习农民画从生活中取材的特点,鼓励学生生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学习改画、添画一幅农民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优秀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和风格改画、添画一幅农民画作品。培养学生添画、改画能力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激发学生热

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1 难点:运用装饰色、装饰线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寻找相关资料。准备好学生作业纸。 学生:课前网上欣赏图片,油画棒、勾线笔、三幅农民画。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谁是真假美猴王

1、谈话:可爱的孩子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快乐的游戏城堡。哟,不信?瞧你们眼睛瞪得大大的,小脑袋里也冒出了许多小问号。忘记介绍自己了,我是农民的女儿,善良淳朴是咱农民身上的优秀品质。相信我没错,跟着我一起玩游戏,好吗?从大家震耳欲聋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你们的激情澎湃呀,现在游戏开始。

2、第一关:真假美猴王。

出示两组图片请欣赏两组图片,认真观察、思考。猜一猜这两组美术作品哪一组出自农民之手,为什么? 请欣赏

(生:农民应该很忙,哪有功夫整天游山玩水呢,所以左边鸡鸭鹅应该是农民画的。)

师:这么多的同学都认为是第二组图片,往往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的手里。恭喜你们闯关成功。

3、看样子,你们的功夫了得,一眼就能辨别真伪。教师板书课题:学画农民画

二、赏析作品——火眼金睛

1、引导学生介绍农民画。

(生一:农民画大多产生于我国北方的农村。)

(生二:顾名思义,就是几乎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学习,农民画的画。)

师给农民画下定义。

师:看样子,同学们都是对农民画做了很多的了解,中国是个农耕民族,同学们都是农民的后代。所以农民画如同是传家宝,我们一定要

2 代代相传下去呀。

2、第二关游戏更有挑战性,小勇士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火眼金睛。老师相信在座的每个学生,只要肯认真观察,都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呢。

3、出示农民画图片。

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农民画的共同特点。农民画给你怎样的感受? 从色彩、造型、内容等方面入手。

4、交流农民画的显著特点。

色彩:色彩艳丽,大多很喜庆,人们希望日子过得像画里一样红红火火,寄托着咱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生:贴福的那幅,以红色为主,让人一看就很喜庆。) 造型:大胆夸张,富有想象力。

内容:大多选择他们身边熟悉的花花草草和劳动生活场景,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让我们倍感亲切。

(生:刚刚那幅画画的真好,大人们在扳手腕,许多孩子在树下自由自在的玩耍,不像我们连对门的人都不认识,非常的孤单。)

4、师:农民画大多创造于60年代的北方的农村,以其鲜艳的色彩,夸张大胆的造型描绘农村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劳动、生活场景。展现农民健康积极的生活面貌,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独特而又珍贵的民间艺术财富。

师板书: 色彩鲜艳 造型夸张

5、出示老师作品。我也画了幅画送给你们,看看符不符合农民画的特点。因为是马年,所以画了匹马,寓意是祝你们马上闯关成功,马上都能变成农民画的小画家。

三、探究画法——看我七十二变

老师真高兴,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农民画的基本特点,那书本上又是怎么去创作农民画呢?让我们接着进入游戏第三关:看我七十二变。

1、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对农民画的几番改造。

游戏之前,先考考你们,看看老师的变化。我只是将如此喜庆的农

3 民画戴到头上了,好看吗?谈谈农民画还可以运用到哪些地方?

请打开课本,寻找变化过程,数数共有几番变化。

2、观看几组对农民画的改画和添画,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

3、师在刚刚的作品中示范改画和添画。

四、创作作品——大闹天宫

光说不练假把式,进入第四关游戏:大闹天宫,请你们在画纸上大胆改画、添画。要求:

1、色彩和造型的选择符合农民画的风格特点,可以在原画基础上添一添、改一改。

2、时代的变迁,改画的内容也适当变化,给农民画赋予新的时代气息。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作品

说说自己创作的方法和想法。(添画作品,我给这副农民画在添了买新车的场景,因为我舅舅家在农村,去年就买了车)

是呀,如今的农村不再是过去的穷沟沟,人们富裕了,宝马奔驰也不再是个稀罕物了,今天,农民画家笔下要画的东西更丰富了。

六、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农民画,也学会了画农民画。它特有的方式表现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的是农民的血,心中沸腾着对农民画深深的眷恋和喜爱之情。如今,新的时代农民有了更美好的生活,也让农民画的天地更为广阔,它早已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向了都市,走向了整个地球村,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和艺术瑰宝。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老师也希望我们班的同学将来能出几个农民画的画家呢,让农民画传承下去。

2、作业:农民画还有很多种类,包括年画、版画、剪纸、壁画等等,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更丰富的农民画,办一个小小农民画展。

篇6:anɡ enɡ inɡ onɡ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设计说明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而,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应把目光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教师的关注。本课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拼音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和同学交流的时间。教师在每个学生的自我表现中,还能时时发现学习落后者,进行查漏补缺。

课前准备

1.部分声母、韵母卡片,生字卡片,图片。(师生)

2.制作相关的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语文课咱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ün。

3.指名说说前鼻韵母的发音要领。

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学拼音,今天拼音娃娃还要带你们一起去拼音乐园中玩。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

设计意图:富有童真童趣的复习导入语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教师导入:看,拼音乐园到了,我们跟随拼音娃娃一起去看一看吧!

1.看图认识事物,进行说话练习。

(1)出示情境图,问:你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墙上有猫头鹰形状的钟表、窗外有弯弯的月亮、婴儿的妈妈正坐在床上哼唱着歌曲哄婴儿睡觉、床边点着一盏台灯。)

(2)相机出示音节chànɡ、dēnɡ、yīnɡ、zhōnɡ,告诉学生:这些音节中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四个新的韵母ɑnɡ、enɡ、inɡ、onɡ。

(3)请你仔细瞧瞧这四个新韵母,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nɡ)告诉学生这叫做后鼻韵母。

(4)指导学生学习nɡ的读法:嘴巴张开一点,舌头平平地往后缩,鼻子出气。

(5)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同桌互读。

2.学习复韵母ɑnɡ。

指导读音:看教师的口形变化,先发a,再发nɡ。

(1)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学习anɡ的四声:出示ānɡ、ánɡ、ǎnɡ、ànɡ,学生自由练读,随机抽读。

(4)拼读含有anɡ的音节:bānɡ、zhuànɡ、qiánɡ、chuānɡ,教师范读,教给学生拼读的方法,学生自由练读,指读,齐读。

3.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步骤。

4.四人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学习enɡ。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读准enɡ的音。

不知不觉天色暗下来了,伸手不见五指,妈妈急忙打开台灯(台灯)。

①“台灯”的“灯”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

②发现enɡ与“灯”的韵母发音的联系。

③读好enɡ的发音。(先发e的音,紧接着发nɡ的音。)

(2)学习enɡ的四声。

引出游戏:拼音娃娃又要和大家玩游戏了,游戏规则是读准一个拼音就亮一处灯,想玩吗?

课件出示:ēnɡ énɡ ěnɡ ènɡ

(3)出示含有enɡ的音节:rēnɡhénɡfēnɡdēnɡ。学生尝试着拼读、指读、开火车读。

(4)四人小组反馈合作学习的情况。

5.学习inɡ。

(1)引出谜语游戏:小朋友们真厉害,拼音乐园的大厅里所有的灯都亮了,我们准备回家了,可是拼音乐园的大门不开,一定要我们猜对谜语才给我们开门。听老师读:

家住青山顶,常在蓝天飞,嘴巴似铁钩,爱吃鸡和兔。

(2)学生猜谜语(谜底:鹰)。

(3)读准inɡ的音。

①看墙上挂的钟表是什么形状的?(猫头鹰形)读准鹰(yīnɡ)。提问:鹰(yīnɡ)的韵母是谁?

②根据后鼻韵母发音的方法,猜猜inɡ先发哪个字母的音。

③练习发音。出示后鼻韵母inɡ并告诉学生猜得很对,它就是我们要学的后鼻韵母。学生自己练习发音,同桌相互练习。

④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⑤小组赛读inɡ的四声。

⑥出示含有inɡ的音节:jǐnɡ bǐnɡ tīnɡ qīnɡ。小组同学互相读、指读、齐读。

6.不知不觉,已经很晚了,小宝宝还不睡觉。墙上的钟丁零零响了起来,谁来读一读?(zhōnɡ)

(1)这儿有个后鼻韵母onɡ藏了起来,老师把它找出来了,一起读onɡ。

(2)读准onɡ的四声。

(3)学习含有onɡ的音节:zhōnɡ hǒnɡ sònɡ qiónɡ。学生练习读,同桌互相读,跟读。

(4)拼音宝宝看小朋友们学得这么认真,还教大家一首儿歌,请跟老师读:

课件出示

nào zhōnɡdīnɡdōnɡxiǎnɡ

闹  钟    叮   咚   响,

qǐchuánɡqùshànɡxué

起   床   去  上   学,

jiàn le tónɡxuéwèn shēnɡhǎo

见  了  同   学  问   声   好,

jiàn le lǎo shī  jū ɡè ɡōnɡ

见  了  老  师  鞠 个 躬。

(5)这首儿歌里还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后鼻韵母呢!谁来把他们找出来?

(6)你来当当小老师,听听你的同桌读得对不对。

7.巩固练习。

谈话:我们认识了4个后鼻韵母,现在来做两个游戏吧!

(1)做“送信”游戏:请一名学生将四张后鼻韵母卡片分给四个同学,再请这四个同学上台来带读。(配读儿歌: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来送信,送的是什么信?送的是表扬信。)

(2)听音组合:将单韵母a、e、o、i和尾音nɡ发给学生,师发音,生做组合游戏。

8.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inɡ。问:谁会读这个音节?告诉学生这也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他跟后鼻韵母inɡ的读音差不多。

(2)学习yinɡ的四声。

设计意图: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不久,注意力比较分散,40分钟学习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漫长的。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的特性,在教学中穿插了“送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由扶到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当小老师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指导书写

引言:同学们,你们能准确地拼读这些音节吗?(mínɡliànɡ)

1.说说他们是由哪些拼音组成的。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线格里的拼音朋友都占哪一格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课件出示拼音写法,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写一个音节的几个字母要靠紧一些。

3.学生自己试着在四线格中进行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教师提醒学生要写紧凑。(提示:同学们写字时,身要正,肩要平,臂放开,足要安。)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写得好的给予鼓励,写得不好的给予指正。

5.修改自己书写的音节,同桌互查书写是否正确规范。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导小学生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书写的练习,有张有弛,有静有动,使课堂充满了灵气。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成果,引导小学生自我评价,开放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佳体现。

四、布置作业

1.制作关于anɡ、enɡ、inɡ、onɡ、yinɡ小卡片。

2.在四线格上书写anɡ、enɡ、inɡ、onɡ、yinɡ各两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创设“小兔采蘑菇”活动情境:出示情境图,上面画着美丽的树林,绿油油的草地上“长”了许多蘑菇,这些“蘑菇”后面写着含有后鼻韵母的音节,请学生戴上小白兔的头饰来采蘑菇,然后带领大家读。

2.过渡:在这美丽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做运动呢!我们去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二、巩固拼读

1.请看插图,说说图上都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你能用几句话说清楚吗?

2.相机出示图中的音节和词语:游泳yóu yǒnɡ、骑自行车qízìxínɡchē、打乒乓球dǎpīnɡpānɡqiú。

3.你能读一读吗?

(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读。

(3)你能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同桌之间练习说,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设计意图:利用插图辅助教学,叙述图中内容,找出音节,采用自由读、指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巩固拼音,给学生以足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车。这个生字你认识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记住呢?

3.给这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

4.你能用这个生字说一句话吗?和你的同桌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在学生拼读的基础上识字,注重扩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知识面,指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使之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并形成能力,提高学习普通话的效率。

四、学习儿歌

1.谈话激趣:我们把汉语拼音全部学习完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借助拼音读更多的诗歌和故事啦!

2.老师现在就有一首很有趣的儿歌,你想读吗?

3.学习儿歌《两只羊》。

(1)出示儿歌,学生找出认识的字母和音节,自己读一读。

(2)学生看图听老师范读儿歌。

(3)领读、齐读、表演读。(适当地加上活泼的动作)

(4)小朋友,你从儿歌中读懂了什么呢?

(5)引导思考:这两只小羊做得对不对?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认识生字:羊、走、也。

(1)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吗?

(2)给这几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

(3)你能用这几个生字各说一句话吗?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借助拼音读儿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一谈读懂什么,有什么看法,让学生通过读,有所感悟和思考,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反思

1.由扶到放,注重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不仅要注重知识与能力,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努力做到了能扶的扶,能放的放,采用了“先扶后放”逐步放手的方法,按照“发现-探究-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保持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

2.学以致用,走向生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结束时,还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说说音节,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实践,这些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anɡ enɡ inɡ onɡ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7: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甲”等10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2、了解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

3、知道“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学习归类识字的方法 。

4、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

教学难点:知道“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学习归类识字的方法 。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学生观看有关汉字文化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老师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三、预习检测

1、学生认读词语。

贝壳 贝类 漂亮 珍贵 饰品 容易 损坏 钱币

钱财 赚钱 赔付 购买 贫困 甲骨文 随身

2、带拼音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识字游戏,捡贝壳

四、随文识字,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有感情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2、随文识字,借助图片,实物理解“甲骨”“贝壳”两个词语。学写“骨”字。

3、学习“贝”字的由来与演变。

学生观察学习甲骨文、隶书、楷书的“贝”,通过贝字字形的演变,更加深刻地识字“贝”字,了解汉字文化

4、学写“贝”字。

5、拓展视频了解“木”“月”“火”字形的演变。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了解归类识字的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几个问题:

(1)、贝壳在古代有什么用处。

(2)、为什么贝壳在古代用作钱币。

2、学生回答问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问题。

3、带“贝”的字多与钱财有关,认识“赚、赔、购、贫、货”。

给这几个字组词,认识这几个字,并了解它们的字义与钱财有关。

4.拓展延伸:你还能想到哪些带“贝”的字。

5.联系以往知识,学习归类识字的学习方法。

六、作业布置

1、给家人讲一讲“贝”的故事。

2、再找一些有趣的汉字的故事来读一读。

篇8: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甲”等10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4、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5、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贴、街、扫”等9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1)流、泪、河、江

(2)说、话、记、读

(3)树、杨、李、林

(4)购、货、赠、赚

2、说说你的发现。

生1:第一组的字都是“氵”,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

生2:第二组的字都是“讠”,言字旁的字都与说话有关。

生3:第三组的字都是“木”,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

生4:第四组的字都是“贝”,贝字旁的字都与钱有关。

3、师:孩子们真聪明,观察得非常仔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贝有关的课文。

4、揭示课题:“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预习情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借助拼音认识文中的生字。

(2)有困难的生字多读几遍,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3)有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4)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看看有不会的吗?如果有不会的,同桌互相教读。

(2)出示有困难的生字,强调:

A 珍、饰、赚都是翘舌音。

B 随、损、财都是平舌音。

C 品、贫都是前鼻音。

D 漂是多音字

piāo( )

piào( )

(3)去掉拼音读一读这些生字。

(4)把生字送入词语宝宝中再读。

甲骨文 贝类 漂亮 珍贵 饰品 随身 携带 有关

容易 损坏 钱币 钱财 贝壳 样子 可以

(5)说说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注意:要把生字读准确,不能添字,不能漏字。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贝”的由来,以及由贝组成的字都与钱财有关。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自由观察,提醒大家写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2、指导书写贝、财用贝做偏旁的字。

3、提示学生:贝出现的位置不同,最后一点的长短有所不同。

4、指导钱字的写法,以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5、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6、学生书写生字。

四、作业。

1、扩词。

珍( ) ( ) 币( ) ( ) 财( ) ( )

赔( ) ( ) 贫( ) ( ) 购( ) ( )

2、近义词

漂亮----( ) 珍贵----( )

损坏----( ) 容易----(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2、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3、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导入,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甲骨文 贝类 珍贵 漂亮 装饰品 佩戴

钱币 购买 偏旁 钱财 携带 富贵 货物

样子 可以 有关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5)一起朗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2)第二自然段贝壳有什么特点在古代人们把它用作什么?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由于贝壳不容易损坏,所以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3)用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书上例举了一些例子。

赚、赔、购、贫、货

3、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

(请同学们让字典帮忙)(本资料来自puxueWang.com)

三、细读课文,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再读课文,用横线勾出贝字的由来。

2、精读细读,用波浪线勾画出贝的作用及特点。

3、讲一讲贝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

1、根据“贝”的故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字的由来。

2、猜一猜:我还知道哪些字与什么有关。

如:

(1)铜镜与什么有关?

(2)珠宝与什么有关?

五、作业。

1、将“贝”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观察生活中的字,看看你知道哪些字的由来。

篇9: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贝”字的起源和演变,“贝”字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④教师随机纠正读音:“钱、关”前鼻音,“财”是平舌音,“甲、坏”是三拼音节。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漂亮、贝类、珍贵、饰品、随身、损坏、容易、赚钱、赔本、购物、贫困

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注意“珍、饰、赚”是翘舌音,读音分别是;“随、损”是平舌音,“品、贫”是前鼻音。:“漂亮”的“亮”读轻声。

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课件出示):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识记生字“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故事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2)开火车读、齐读。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财”是“贝+才”,“坏”是“土+不”,“币”是“丿+巾”,“关”是“R+天”,“甲”是“日+@”。“壳”是“士+冖+几”。

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线”把“纟”换成“钅”,就是“钱”。

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它们:“写”去掉“冖”,是“与”。

还有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城头月”就是“骨”,“回来团圆”是“贝”。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钱、骨、壳”

(课件出示):钱、骨、壳的动画笔顺图

(1)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2)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师点拨:

“钱”的部首是“钅”,注意中间是竖提,右边不是“戈”,多一横;

“骨”的上部注意书写笔顺,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折;

“壳”的上面是“士”。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4)自由练读,说说读了短文,你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了汉字“贝”的有关故事。)

(四)总结:

我国的汉字文化正是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甲骨文贝类珍贵漂亮饰品钱币购买

偏旁钱财携带货物。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5)一起朗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精读理解,重点突破。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出示贝壳图片。

(贝壳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甲。)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B.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1)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3)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4)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

(学生查字典回答)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板书设计

贝的故事

贝的特点:珍贵、不容易坏装饰品

用途:用贝当作钱币

赚赔购贫货

篇10:部编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部编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12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故事。故事勾勒出古代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事与愿违。这则寓言家喻户晓,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学情分析】

寓言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体裁。在上学期时学生就已经接触到了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等,孩子们对寓言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课前,我就鼓励孩子们课外阅读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从中体会寓言的特点。

教学中,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件的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懂得课文蕴含的道理,从中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这里的“举一反三”就是指学习的迁移。所以,本课教学我本着“用活教材教语文”的观点设计教学,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讲、演等手段,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人物形象,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故事中的5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3、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

4、了解寓言特点,培养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述故事,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看图猜寓言故事。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能根据老师提供的画面迅速猜出寓言故事的名字?(课件出示画面,学生猜故事名字)

2、体会寓言的特点。

看来你们读的寓言故事还真不少。通过阅读,你们发现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认识寓言故事“不真实,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而且都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的特点。)

3、师:你们真会读书,爱动脑筋的阅读收获才更大。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寓言故事。请读课题,12课《寓言二则》,理解课题。

【设计意图】

寓言故事大都浅显易懂,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课前让学生搜集寓言故事读一读,一方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加深对寓言故事的了解,自主领会寓言的特点。

4、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揠苗助长”

5、识字。师:在开始本节课之前,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看看这些生字朋友你们是不是已经认识了。(出示课件上的词语,认读之后打乱顺序认识生字“焦、筋、疲、喘、截”)

6、读题。师:看来同学们课下的预习非常认真,接下来请同学们带上动作,读出你对“揠苗助长”的理解(解释题目的意思)。

7、质疑:大家看到这个故事的题目,你的脑海里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谁能围绕“揠苗助长”提一些你感到困惑的问题呢?课件出示学生汇总后的问题:

(1)谁揠苗助长?

(2)他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呢?

(3)他是怎么揠苗助长的?

(4)最后他的禾苗长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会提问,会思考,就是会学习的表现。老师为你们点赞。

1、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带着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看看你们能解决哪个问题。

2、交流解疑。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你解决了哪个问题。以“我从____________知道__________”说一说。(老师相机板书:没长高、拔禾苗、枯死了)

3、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个故事?

师:孩子们真行,不仅自己提出问题,还能自己解决问题,真是学习的小主人。现在请你们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用“我从___知道____”来说一说你的发现。(如学生回答困难,老师可做示范引导)

【设计意图】

问题从阅读中来,也应在阅读中得以解决。引导学生以“我从____________知道__________”说一说,贵在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组织语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三、感悟文本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理解了“揠苗助长”的意思,了解了故事的大意。但是要想有更大是收获,我们还要细细地品味文本。

师:读了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后,文中的那个人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吗?(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焦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能体现种田人急的词语或句子从文中画出来。看看透过你勾画的词语或句子,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

预设:A:我从第一句话中“巴望”“天天”这两个词可感受到种田人很焦急。

师:“巴望”是什么意思?透过“巴望”你能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能看到他眼巴巴地看着田里的禾苗,嘴里不停地唠叨着:我的禾苗啊,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小树苗才好呢!

生2:从“天天”这个词,我仿佛看到种田人每天都去田里。

师:今天去吗?明天去吗?下雨天去吗?风沙天气去吗?烈日炎炎的天气去吗?甚至是自己身体不舒服,也得坚持去看看。可见,他是多么焦急地盼望自己的禾苗快长高啊!谁能把他焦急的心情读出来。(请学生来读并且指导读出焦急的语气)

预设B:我还从“一天,两天,三天”能感受到种田人很焦急,而且他觉得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师出示两组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禾苗一点儿也没长高。

师:看看咱们班谁是火眼金睛,发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师: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吗?

师:禾苗长高了吗?他为什么觉得没长高呢?就因为他天天看,就是长高了,他也看不出来。多着急啊!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能感受到种田人的焦急。(请学生来读并且指导读出焦急的语气)

预设C:我从“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感受到种田人的焦急。

师:那我们来对比一下接下来这组句子(出示课后题:他在田边转来转去。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焦急是什么意思?透过焦急,你仿佛看到种田人怎样?

师:第一自然段,作者通过对种田人的描述,抓住种田人的动作和语言,字字句句都能看出种田人的焦急,谁能把第一自然段连起来读读。(指名读,其余学生合上书,闭上眼,看看通过他们的读,你们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师:好故事不光要会读,而且要会讲。谁能把你们把这一自然段讲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本段教学,意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通过阅读想象,感受种田人的焦急心态,真正了解故事的.起因。学生融入自己的想象,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感受辛苦

1、(出示第二自然段)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在这一自然段写了种田人忙着做了哪些事。

(1)想办法(2)去田里(3)拔禾苗

师:按理说,每叙述完一件事句末都要用――句号,看看课文叙述这三件事,每一件事叙事完后句末都是――逗号,这有区别吗?句号停顿的时间长,逗号停顿的时间短,读起来能让人感受到种田人的焦急。真棒!这就是语言的节奏。你来读读。

师:“终于”一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师:透过“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拔得很小心,生怕弄伤了禾苗)

师:请同学们看课件上的插图,想想一下,在拔苗的过程中,种田人该多辛苦啊!腰弯酸了,他直了直身子,继续拔;腿蹲麻了,他揉了揉双腿,继续拔;口渴了,他喝了几口水,继续拔;该吃饭了,他啃了一块大饼接着拔;太阳高照时他在拔,太阳偏西时他还在拔。就这样一直拔到太阳落山,弄得他筋疲力尽。

师:知道“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吗?

师:没有一点儿精神,没有一点儿力气,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这一段。

2、(出示第三自然段)师:种田人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他的心情怎样?大家齐读这一段。根据你对种田人的了解,他是怎样回到家的,用一个词来形容。(急急忙忙、迫不及待、慌慌张张……)“一边喘气一边说”可换成怎样地说?“气喘吁吁”,什么时候我们才会“喘”?用动作来表示一下“喘”。

师:种田人太急于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告诉自己的家人了,谁能把他急切的心情读出来?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发现文本标点的特殊使用,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心情。抓住种田人的拔禾苗的动作,再结合想象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种田人的辛苦,联系实际想象种田人拔禾苗后心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词汇,发展语言。

(三)学习第四段,领悟道理

师:事情是不是像种田人所期望的那样呢?

1、自读第四自然段,想象当时的情境。

2、想想儿子不明白什么?(不明白禾苗为什么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不明白禾苗长高了一大截父亲怎么会累得筋疲力尽……)

3、因为儿子不明白,所以他跑去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那看到这个结果你觉得种田人做得对吗?为什么?

4、看到痛苦万分、一脸疑惑的种田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在交流中让大家明白:做任何事都要遵循规律,否则会好心办坏事,事与愿违。

【设计意图】

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不是简单的告知,而是在学习交流中自然而然地领悟。

四、拓展交流,升华认识

师总结:揠苗助长虽然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像揠苗助长的现象还在存在。你能举例说说嘛?揠苗助长已经讲了几千年了,今天还要讲下去吗?我们要让我们的后人还能听到这个故事,还能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违反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设计意图】

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寓言故事的价值。

五、随文学字,教授生字“筋”、“疲”的写法与含义,指导书写“筋、疲”

(1)认真观察字形特点,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认真临写,老师巡视,及时纠误。

【设计意图】

识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新的课程改革更是把低年级识字教学列入了重中之重,在语文素养方面还提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等。所以,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尽可能地课课落实识字、写字教学。

篇11:部编《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三、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hu)屋舍俨然(yn)阡陌交通(qinm)

黄发垂髫(tio)便要还家(yo)

刘子骥(j)诣太守(y)

四、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同学齐读课文。

3、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笔译全文

五、小结

(1)、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缘古义:沿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舍:舍弃便舍船寻:寻找寻向所志

房子屋舍俨然不久寻病终

志:做标记处处志之向:以前寻向所志

标记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堂,朗读课文

二、课文分析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4~5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2、质疑解难:

①。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②、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⑥、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⑦。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⑧。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⑨、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三、总结结构,思考文章主题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优美)

进入桃花源: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怡然自乐(生活安定)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

离开桃花源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无问津者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似有而无

理想社会

篇12:部编《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加强诵读训练。

教学难点:

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可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体会领悟其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由湖南的风景区“桃花源”引出课文

二、指导阅读“阅读提示”,简介作者作品。

陶渊明,名潜,字子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以表现田园山水、归居之乐见长,是田园诗的创始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当时社会的重视。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不安,有志难酬。先后作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终于在41岁坚决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作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选作课文的,就是这篇有新奇情节、有优美环境、有人物、有对话的《桃花源记》。

三、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

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豁然俨然阡陌垂髫怡然

便要还家邑人语云郡下诣骥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要求: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A、请三位同学读完全文。教师要纠正朗读时出现的错误

B、齐读课文,注意刚才同学朗读时出现的问题。

四、学生结合相关注解自主阅读课文,并讨论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2、标出文中能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

3、据此划分课文的层次。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完成题目)

总结明确:

1、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行踪可以理解为地点的转移)

2、表示行踪变化的词句:

缘溪性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停数日既出及郡下遂迷,不复得路

3、根据以上的总结,将课文分层:

㈠、(1)发现桃花源。

㈡、(2—3)进入桃花源。

㈢、(4—5)离开而复寻桃花源未果。

五、学生按照老师要求自主完成相关字词的学习。可分组练习讨论(在文中相应位置做好笔记)

六、布置作业。

1、将课堂所做练习完成在作业本上

2、用现代文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抽查相关词语

2、请同学复述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味品评

1、齐读第1段,思考渔人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何作用?

“忽逢”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人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桃花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2、桃花源是如此的美丽,如果你是一位桃花源中的人,请你用下面的句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乡:

这里的美(景色、民风、生活),你看。

(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还可加入自己的细节创造)

例: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3、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与后文中哪句相话相呼应?

“大惊”,“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人们听完渔人述说后“皆叹惋”,请你猜想一下渔人述说的内容。

外界人们在改朝换代中所受的苦难

5、介绍到这里,相信你们已经对桃花源有了全面的认识了,那么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所认识的桃花源的特点。

参考:我们桃源的风景优美/我们桃源的民风淳朴/我们桃源人民的生活幸福…

三、齐读全文,探讨主题

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这样安排结果有什么好处?

明确:照应开头;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说明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没有;增强神秘色彩,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

2、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你觉得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这样的理想?

应联系作者所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来理解。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的向往和憧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寄托。(可不必引导学生去认识“它只是一种空想”之类的方面。)这样的理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人们所渴求实现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神州大地,山川锦绣,人民富足,陶渊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外练习

篇13:部编《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对照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查找有关作者资料及相关时代背景。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以“世外桃源”成语导入。

明确:世外桃源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和平安宁的理想之地,它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学生谈过去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

2、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后人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务农生活、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

本文选自《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诗人的社会理想。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

学生先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3、诵读课文:

①、听读,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②、跟读;

③、朗读,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④、选部分学生在全班读,大家评。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点拨

二、自主学习,收集、归纳、整理问题交流。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照书下注解,小组合作翻译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个别指导。

2将产生的问题汇总,在全班提出寻求帮助。

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板书要点。

3剩余时间自读课文。

自由朗读。

三、布置作业:

1、尝试背诵课文。

2、整理文中词类活用现象。

3、归纳源自本文的成语。

板书:

1、古今词义

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

2、一词多义

舍:舍弃便舍船房子屋舍俨然

寻:寻找寻向所志不久寻病终

向:以前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

志:做标记处处志之标记寻向所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读课文,解词

2、请个别学生复述文章主要内容,其他学生补充

复述文章内容

二、解析文章思想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桃花源有哪些特点?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景色优美,与世隔绝,环境宁静。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2、桃花源的村民是些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活幸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与世隔绝、与世无争。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3、综上所述,你认为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存在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已经透露出了这些信息。

明确:是一个宁静安乐,虚无飘渺的理想社会。不存在。

这些描写表面上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实际上,则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作者虚构的一种理想的境界。

集思广益,教师总结

4、作者为什么要为我们描述这样一个地方?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在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东晋末年。生性热爱自然、飘逸洒脱的陶渊明,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状,远离官场,隐居田园,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本文所表现的正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它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联系作者生平及当时社会背景进行回答。

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桃花源在哪里?

明确:不在人世间,在世外,所以才会说是“世外桃源”。它在陶渊明心里,是陶渊明社会理想的寄托,也许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言之成理即可,不设统一答案。

6背诵课文

三、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要求:①设想你是渔人,写你进入桃花源后的见闻,不与课文雷同。②400字左右。

板书:桃花源记

陶渊明

桃花源的特点:景色优美,与世隔绝,环境宁静

桃源人的生性:生活幸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与世无争

篇14:部编《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能背诵课文,概括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探究,品味课文语言,培养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进一步理解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师生合作探究,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今天接着学习21课《桃花源记》,上一堂课我们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文下注释,疏通了文意,理清了课文线索。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二、温故知新

1、你知道这些带点词语的意思吗?【分组接龙比赛】

(1)缘溪行(2)落英缤纷(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林(5)才通人(6)豁然开朗

(7)屋舍俨然(8)阡陌交通(9)阡陌交通

(10)便扶向路(11)便要还家

(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3)乃不知有汉

(14)无论魏晋(15)皆叹惋

(16)不足为外人道也(17)诣太守

(18)欣然规往(19)寻病终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

(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依次写了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复寻桃源。)

三、合作学习

(一)品桃源之美

1、桃花源美吗?美在何处呢?请大家帮忙找一找,并说说你认为美的理由。【学生听读课文录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环境美(美在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生活美;人情美。

(1)桃花林美在何处?这样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美吗?喜欢吗?请用喜爱的感情读一读。能背下来吗?)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作铺垫。

(2)桃源人的生活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见渔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3)桃花源还具有神秘美。(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二)悟作者之情

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猜一猜渔人说了些什么?

汉……三国……东晋……

2、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3、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4、对比当时桃源里和桃源外的生活环境,猜想一下陶渊明当时的思想是怎样的?

5、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6、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交流点拨】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四、拓展延伸

1、如何劝桃花源人走出桃花源?

2、当代歌曲唱桃源

梦入桃花源(歌词)

作词:石煌远

高悬瀑布,远叠山,动听雀鸣,静听蝉、不知松竹,谁先绿,难辩水天,哪最蓝、忽逢桃花岸,白云裹红团,牧笛惊花雨,化蝶戏流泉、忽逢桃花岸,白云裹红团,桃花源头随梦远,忽在天际忽眼前、桃花源,桃花源,梦入桃花源,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梦入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梦入桃花源,桃花流水,福地洞天,梦入桃花源。

3、背诵课文。

周珑玲

篇15:部编《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妻子”、“交通”、“无论”、“鲜美”、“绝境”等古今词义的变化。

(2)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通过多种诵读形式,个性化解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2)在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品味赏析文章语言,同时将个人审美情感融入其中,充分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再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研读文章的能力,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同时形成自我的情感体验——追求属于自己理想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文章。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式学习。

(2)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是他的五言古诗《桃花源诗》前边的一篇小记,相当于诗的序言。这篇记却因为它的故事性强,情景动人,真实感强而胜过《桃花源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今天,我带领大家一同走进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二、朗诵欣赏

边听读边欣赏相关画面边想象,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其中,有个亲身体验。(指导:注意朗读节奏和朗读情感的变化)

三、知识积累

1、指出下边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

古义:交错相通古义:更不用说。

交通无论

今义:运输事业的总称今义:关联词语。

古义:妻子儿女古义:不值得。

妻子不足

今义:男子的配偶;今义:欠缺、不够。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古义:鲜艳美丽。

绝境鲜美。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今义:食物味道好。

2、掌握以下一词多义

便船:舍弃动词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介词。

舍为

屋舍俨然:房屋名词;捕鱼为业:作为,动词。

处处志之:做标记,动词;寻病终:不久。

志寻

寻向所志:做的标记,名词;寻向所志:寻找。

四、梳理情节、整体探究

1、根据课文大意,梳理文章情节。

分组讨论,明确:第一部分(开头——“欲穷其林”)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第二部分(“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或渔人访问桃花源)。第三部分(“既出”——“不复得路”)结局,写渔人离开桃花源。第四部分(“南阳刘子骥”——结尾)尾声,写他人又寻桃花源,后来无人问津。

2、根据情节的概括,梳理本文线索

本文线索:渔人进出桃花源。

品味研读

1、你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桃花源在你心中的整体印象吗?

明确:美、乐、奇。

想象桃源之美。

(1)找出描写桃源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句子,朗读并背诵。

(2)桃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请你任选一个景点用下面的句式描绘一下,句式:这里的……美,你看(听)……

甲生: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颗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乙生: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际,就像一块诺大的毡子。田野里,牛羊在安闲的吃草,溪水在幽静的流淌,清风将柳树轻轻地摇摆……

丙生:这里美在民风淳朴。你看,男耕女织,和谐亲密;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对素不相识的渔人热情邀请,盛情款待……

3、理解桃源之乐

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那么,他们的乐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甲生:表现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生:表现在人民安居乐业。

丙生:表现在人民自给自足。

丁生:表现在外界没人打扰,没有兵荒马乱,没有苛捐杂税。

……

评读桃源之奇

桃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桃源奇在何处?

桃林之奇: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山洞之奇:仿佛若有光。

人们之奇:不足为外人道也。

结局之奇:处处志之,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

主题探究

1、大家相信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在东晋年间存在吗?

明确:这个地方不存在。从文章中渔人和其他人都没找到可以得知。

作者写《桃花源记》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生活的东晋是一个战乱不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他深感痛苦和不安,但又不可能改变这种现实,于是憧憬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宁静和乐,风气淳朴,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这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愿望。

拓展

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他心中的“世外桃源”,大家用现代文也来描绘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吧。(1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渔人发现桃花林

渔人访问桃花源桃源之

渔人离开并再寻桃花源美乐奇

他人又寻桃花源

梨花

部编版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榜样3观看后个人心得体会800字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班主任工作总结

二贝和三贝的故事

春季学期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部编版是人教版吗

人教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部编人教版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贝的故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部编人教版贝的故事教学设计(共15篇)】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计划2023-01-03

PEP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英语上册重点句型总结2024-02-17

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3-02-17

人教版部编二册小青蛙教学设计2023-01-03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同步练习试题2022-11-08

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教学设计2024-04-16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 第6单元第24课测试2024-01-19

部编三年级上册周记练笔计划2023-09-10

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023-12-01

部编版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