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雪孩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7 08:03:44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课文《雪孩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整理13篇)由网友“duguwang”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课文《雪孩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课文《雪孩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篇1:课文《雪孩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雪孩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学会“己、化、朵”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进行助人为乐的教育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文章,体裁上与前两篇儿歌有所不同。本节课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孩子善良的心地。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2、[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3、[演示课件,突破难点]

4、[指导写字、强化重点]

5、[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6、[自设作业]

教学困难分析及媒体设计:

本课生字“己”“朵”学生在书写是易出现错误,因此,用动画动态展示笔顺,教师重点指导。“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物理现象对于一年级学生有难度,通过演示课件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突破难点

课堂实施: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童话故事,谁还记得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呢?(导入课题《雪孩子》,指名读,学生齐读)

2、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一课中的二类生字,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看谁还记得它们?(复习旧知,拼读生字)

3、你们真聪明!我们上节课还学习了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现在大家一起回顾一下,看大屏幕上的四幅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回顾的同时,练习说话)

4、讲的很清楚,上节课我们学到小白兔家里着火了,但是小白兔睡得正香,什么也不知道,在这样关键的时刻,你想不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了?(激发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那么下面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动画片,看一看在动画片中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学习第六节课文及生字“己”“化”)

1、动画片看完了,那么现在谁能回答刚才的问题?接下来发生什么了?(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出课文内容)

2、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书中是怎么描写这段故事的。下面同学们把书打开,第96页,看书中第二幅图右边的文字,现在请大家自由地出声地朗读这一段,注意老师有一个要求:读课文时借助拼音把每一个字读准(指导学生能够准确读课文,做到不读错字、不丢字加字)

3、课文就读到这里,下面大家把书放下,谁愿意看着大屏幕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他读之前老师还有一个要求,请大家仔细听,认真看,看一看这段中有几个句号?(渗透句子的概念)

4、现在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你就是雪孩子,你看见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家里着火了,而且火越烧越旺,燃起了熊熊大火,小白兔有生命的危险,你现在心情怎么样?(带学生进入情境,体会雪孩子的着急心情和故事的紧迫感)

5、那么你从哪里看出雪孩子很着急呢?你想怎样读?(引导学生通过快读、重读“飞快地跑了过去”,体会雪孩子的着急心情。找学生试读,指名读。

6、雪孩子飞快的跑过去干什么呢?结果又怎样了呢?(引出第二句)

7、你很聪明,用文中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那这句中有一个词:化了,谁能说一说在这里化了是什么意思呢?(深入理解雪孩子化成水,从此消失。)

8、假如你是小白兔,雪孩子曾和你一起玩耍、唱歌,现在却化成水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呢?(让学生在小白兔的角度体会伤心、难过心情和语气)那这句话你想怎样读呢?谁来试试?

9、这一段中有我们要学习的两个生字,看老师手中的音节第一个:“jǐ”,谁来拼读?(学生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己”字,同学们认真观察,看一看这个字在写的时候你想注意什么?(重点强调“己”字的竖弯勾不出头,出示儿歌“己字己字张大口,竖弯勾儿不出头”帮助记忆。)

10、huà,这个音节谁能拼读?“化”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记忆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用数笔画、频度、组字、猜字等方法记忆生字)现在我们来一起进行一个小比赛:老师在大屏幕上演示“化”字的笔顺,同学们认真看,一会老师会提出问题,看谁观察的最仔细?(强调“化”字笔顺:撇、竖、撇、竖弯勾)

(学习第七节及生字“朵”)

1、雪孩子融化了,那它去哪了呢?会不会回来了呢?让我们再看一段动画片。

2、动画片看完了,你都看到什么了呢?(训练学生观察总结概括的能力)

3、大家说的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大家看大屏幕,老师把第一句话给大家读一下,认真听,然后老师要找同学模仿。(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体会疑问的语气)学生试读,指名读。

4、恩,很好,老师已经听出来你是在问我了。刚才我们在动画片中看到,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在空中自由飞舞,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怎么样啊?(培养孩子独立审美的意识)是的,画面很美,那么大家看第二句话,大家自由出声的读一读,体会读的时候你想注意些什么?指名试读。

5、这里有一个词“很美很美”,大家想一想,这里的“很美很美”只是说雪孩子变成白云很美丽吗?(引导学生体会雪孩子的外形美,更深层的体会其心灵美)那么现在你再试着读一读。(学生自由体会,男同学读问,女同学来回答。)

6、这一段中有一个我们要新学习的生字,看音节“duǒ”,谁来拼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朵”字中有一个我们没学习过的笔画:横折弯,跟老师齐读“横折弯”,那么谁能用“朵”字组词或者说一句话?

7、现在《雪孩子》的故事我们已经讲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是小白兔,你想对雪孩子说点什么?如果你是雪孩子,你又想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脱离课文,展开想象,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告戒小白兔不能粗心大意等)

三、[演示课件,突破难点]

1、故事讲完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没有答案,看一看谁能给老师解答一下:雪孩子为什么能化成水呢?又为什么化成云了呢?(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以及积极探索的意识)

2、大家知道的真多,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呀!老师这里有一个小资料,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四、[指导写字、强化重点]

1、下面大家把书合上,放到桌子的左上角,打开虚宫格本,垫好垫板,取出一支铅笔。(做好写字前准备)

2、“己”:仔细看大屏幕,伸出你的右手,我们一起写一遍“己”的笔顺,(演示)认真看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一次(示范),好了,现在准备一个最标准的写字姿势,写一个“己”字。

3、“化”:刚才我们已经强调了“化”字的笔顺,现在我们来一起书空。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化字,认真看,仔细听:“化”字先写“单人旁”,然后写“撇”,最后“竖弯勾要从撇的身上穿过”,看清楚了吗?下面你来试着写一写吧!

4、“朵”:“朵”字在写的时候你想注意什么?(主要引导学生比较区分“朵”字上半部分不是“几”,是“撇、横折弯”)边听老师说,边认真看大屏幕(讲解“朵”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现在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示范)看清楚了么?你写一写吧!

五、[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1、这节课大家收获可真大呀!那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假如小白兔家里着火的时候你也在现场,而且可以抢先雪孩子把小白兔救出来,你愿意吗?(让学生体会助人为乐)

2、那咱们先到现场看看,看到了吧?其实救人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你读出火苗上的词语,火就会自动被扑灭了,相信吗?咱们看看吧。

六、[自设作业]

你们真棒!不仅学会了这课的知识,还懂得了助人为乐!那么今天你想为自己设计怎样的作业呢?(讲故事、表演、写日记、写生字、积累好词语等)

篇2:课文詹天佑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詹天佑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詹天佑的事迹,体会他是一个出色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国作

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道詹天佑怎样克服种种困难,最终使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的。

3、通过关键词的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通过具体事例的理解,体会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课前预习:詹天佑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不顾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重任,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下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

1、反馈预习:这一段讲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学习第一层

(1)在勘测线路中,詹天佑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用不同的记号划出。

(2)詹天佑说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3)小组讨论:从詹天佑做的和想的体会到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小结

3、学习第二层

(1)詹天佑在开凿隧道中遇到哪些困难?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2)让学生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两种开凿法。

(3)师小结

4、学习第三层

(1)齐读思考:詹天佑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2)小组交流。

(3)请学生上黑板边画边讲解火车怎么爬坡的。

5、学生质疑、解疑。

6、师小结。

(三)学习写作方法

1、第一层从说、做、想三个方面来写詹天佑,但这三个方面都能突出什么?

2、课文第三段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这三个事例来写,又是为什么?

(四)形成性练习

(五)作业

篇3:课文《白杨》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白杨》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白杨》。请四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请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白杨》这篇课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

(这里讲的卫士指的是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这位旅客出神为什么呢?我们分析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

集体朗读这两句话,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板书:

适应性强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一谈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直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高大挺秀,说明了白杨树又高又直。爸爸讲白杨树特点的话中有两个哪儿,说明了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白杨树都能够很快生根发芽。表现了白杨树适应性强。)

说得很好。请看书上的图,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大戈壁上。)

对。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画,听配乐朗读第一段的录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

(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

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这一点不仅说明白杨树直,而且也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爸爸讲的第三句话介绍的是白杨的什么特点呢?

(这句话讲的是白杨坚强,不软弱,不怕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

板书:

坚强

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汽车。)

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然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

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请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他们还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小结一下。

请同学们朗读三个只知道,教师在每个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学们讨论的不知道的内容。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师:同学们,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分小组议论议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

(因为新疆是祖国的边疆,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设。所以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新疆。)

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新疆。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直接讲明,却让同学们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可是爸爸好像对白杨树情有独钟,为什么?

(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实际上他通过介绍白杨树表白了很多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祖国需要他们在哪儿工作,他们就到哪儿去安家。)

的确如此,许多边疆建设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为此献出了生命。同学们,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具备了白杨树的高贵品格的人呢?

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

三、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车上望着车窗外出神,是因为他想到自己。可现在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话是这样说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几棵小树象征的是:边疆建设者的下一代正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这一点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刚才爸爸沉思的内容,他在想孩子们是否也能同他们一样迎着困难,不怕艰苦,建设边疆呢。)

说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经说明,他不必担心了。

四、朗读全文,体会边疆建设者具备白杨树的高贵品格

五、理解《白杨》的中心思想

教师出示投影:

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中心思想: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请三位同学读三种答案,同学们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一种最准确的答案,并说一说为什么?

(我认为第三种答案是最准确的。因为第一种只写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没有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第二种没有讲课文中的什么事,只写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好像还不全面。而第三种讲的是最全面、最准确的,它把课文的写作目的与主要内容结合在一起。)

请同学们齐读第三种答案。

板书:

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六、总结全文

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板书:

借物喻人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七、探究活动

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想像以后,课文中的哥哥妹妹是如何心系新疆,建设新疆的。

2、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与同学交流。

篇4:课文《珍珠鸟》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珍珠鸟》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珍珠鸟的可爱和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2、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明标

1、课文讲了哪四个内容?

2、从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3、明标:

细读活动情景悟出道理体会珍珠鸟的可爱和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并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细读活动情况

1、整体感知内容:

⑴ 自由朗读4~6句,简要说说每一节中珍珠鸟的`活动情况。

⑵ 板书:

笼子周围屋里小桌上我的窗口

2、细读句4:

⑴ 自由读句4:

导读: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珍珠鸟的可爱?用~圈出有关词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用──划出有关句子。

⑵ 关于珍珠鸟的可爱:

(以句子为单位,交流圈划的词语、体会。)

①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A、读句交流词语。

B、进行补充发言。

C、1生进行朗读。

D、余生评价指名再读。

E、齐读:增加难度。

② 竟然小桌上

③ 挨近蹦俯喝茶偏瞧瞧

④ 啄笔尖。

⑤ 啄手指。

(讨论方法同句①。)

⑶ 流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⑷ 配乐朗读。

3、同法学习句5:

⑴ 指读、圈划。

⑵ 交流。

⑶ 激趣:

同桌对演,一生扮演珍珠鸟,一生扮演珍珠鸟的爸爸和妈妈,表演它们呼唤应答的过程。

4、同法自学句6:

⑴ 默读圈划;

⑵ 交流;

⑶ 想象,珍珠鸟趴在作者肩上甜甜地睡着了,它做的梦也一定会又香又甜,它会梦到些什么呢?

三、学习悟出道理

1、示句:

信赖境界

⑴ 信赖的意思?谁信赖谁?是一下子就信赖的吗?看看板书,说说珍珠鸟是怎样信赖我的?

板书:

信信信

⑵ 珍珠鸟为什么会逐步信赖我?

⑶ 理解美好的境界。

(看板书回答。)

⑷ 配乐赏读:

找出文中美好的情景朗读。

⑸ 给文章插图起名字,可以用三个文末一节中的词语。

2、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珍珠鸟,体会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还懂得了:只有信赖,人鸟才会和平共处,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所以,我们人与人之间,只要互相信赖,也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篇5:《雪被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雪被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大雪能给麦苗保暖,使麦子获得丰收;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被子、满天、雪花、麦苗、雪白、暖呼呼、淘气、北风、口哨、麦穗、丰收”等词意,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懂得“雪被子”能给麦苗保暖,使麦子长得好而获丰收。

教学难点:

理解下雪怎么会给麦苗保暖,理解两个梦。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句子)、生字词卡、图片。

教学时间: 3教时

〖第2教时〗

教学要点:

学习2、3段课文,懂得大雪能使麦子获得丰收。完成课堂作业1、2、3、6。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说话练习)

1、听写:暖呼呼、盖上、麦苗、雪花、雪白

[听后出示词语(投影),错的课后改]

2、用以上词语说话。

3、上堂课重点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第一段告诉我们:雪被子能。(答后板书:保暖)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雪被子对麦苗还有什么好处?请看课文第2段。

①指名读第2段。

②读后出示词卡:淘气、口哨(齐读)

2、北风怎样淘气?(看图,联系句子说说)

淘气(换词:顽皮、调皮)

口哨(看图:再吹吹:hu……)

3、北风把雪被子吹跑了吗?(吹不动)

出示句子:

(北风)想吹跑雪被子,可是吹不动。

(北风)想吹跑雪被子,可是怎么也吹不动。

(比较句子,体会拼命吹、使劲吹、用力吹也吹不动的意思)

4、指导读第2段

①范读(调皮而无奈的语气):教师读得好吗?为什么?

②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小结:这段写雪被子对麦苗还有什么作用?(板书:挡北风)

句式训练;雪被子能_________________,还能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第3段:

1、雪被子下面,小麦苗做了哪些快乐的梦?请看课文第3段。

①指句读,读后回答。

②“快乐”换词训练。

2、第一个梦是什么?

①指名读句子(板书:春天)

读词卡:小绿裙蓝天集体舞

②“小绿裙”指什么?“跳集体舞”指什么?

穿小绿裙

板书:

跳集体舞

③春天,天气暖和起来,雪被子慢慢地化成了冰,这时的小麦苗怎么样了?

④朗读:快乐

3、第二个梦是什么呢?

①指名读(板书:夏天)

读词卡:结满麦穗丰收歌

②“唱丰收歌”什么意思?小麦什么时候丰收?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结满麦穗

板书:

唱丰收歌

③这句话告诉我们,夏天到了,麦子怎么样了?

④朗读:快乐

4、这段话先写小麦苗做着快乐的梦,再写第一个、第二个梦,作者相告诉我们什么?

5、出示一段话,与原文比较,体会原文好在哪里。

①投影这段话,指句读。

②说说为什么喜欢课文第3段。

有趣:麦苗当成人来写,写他们快乐,写他们唱歌、跳舞、做梦。

长知识:故事里藏着科学道理。

6、有感情地读这段课文。

(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7、说话训练:小麦苗还梦见什么呢?

(投影:雪被子下面,小麦苗做着快乐的.梦。梦见_________________。)

四、齐读全文。

五、复习生字:

1、读生字卡片(最后八个生字)。

2、哪几个生字最难写?(范写:淘、舞、穗)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最后八个生字)

2、课堂作业:2、3、6。

〈板书〉 32。雪被子

保暖(挡北风)

麦苗梦见

教后感

1、教学一段话时,先引导学生理解学生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然后再仔细体会这段话中的具体语句,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顺序。

2、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本课词语训练能彩不同的方法,如换词、看图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句子训练彩比较我方法,较顺利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重视说话训练:课始的用几个词说一句话;教学新课中的句式、说话训练。

篇6:课文《鸟岛》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鸟岛

2.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请小朋友回忆一下,《鸟岛》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板书:鸟多)

二、学习课文

鸟岛正是因为鸟多而出名的。那么鸟岛在什么地方?它的真名又叫什么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

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你知道了什么?

(1)鸟岛在青海湖西部。

(2)鸟岛的名字叫海西皮

(3)鸟岛闻名中外。

(板书:闻名中外)

你能换个词吗?(驰名中外、有名、世界闻名)

3.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青海湖鸟岛为什么能闻名中外呢?我们来看课文第二节

1.自由读第二节,边读边把表示鸟多的词语找出来,在下面加点。

2.交流:一群群

陆续

3.出示: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1)看幻灯理解一群一群,表示鸟多。

(2)这个陆续是什么意思?怎么也表示鸟多?请你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演示:一群鸟飞来,又一群鸟飞来。)

(3)指导读。

4.引读:这么多的鸟,飞到这里干什么呀?生读

(1)巢指的是什么?(鸟的窝)

(2)齐读第二句。

5.指导背诵。师提问题,生用书上的语句回答。

第三节

1.出示插图,师范读第三节:你们看六月~~~

2.数数第三小节有几句话?你从每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

(1)指名读句1

A.你知道了什么?(鸟多)什么时候鸟多?(六月,也就是天气转暖时)你怎么知道的?(最热闹,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

B.鸟儿们来到岛上,可能会干些什么呀?看图说说。

C.指导朗读

岛上的鸟这么多,这么热闹,鸟儿们一定很高兴。试着读这句话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2)自由读句2

A.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密密麻麻)(一个挨一个)

B.理解意思

C.由此,你理解了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窝多)

D.练读齐读

(3)指名读句3

A.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蛋多)

B.你是怎么知道的?

(窝里窝外,到处)

C.看图,师述: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到处都是,确实很多。

D.齐读

4.齐读第三节。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鸟岛上鸟多、窝多、蛋多吧!

第四节

1.引读: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他们,可是,因为。

2.游客们是怎么做的?

3.这说明了什么。(板书:爱鸟,护鸟)

三、总结

我们知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鸟类的生存需要适宜的自然环境,同时也需要人类的保护,让我们带着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的感情朗读全文。

四、练习背诵

1.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自然段练习背诵,等一会儿做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鸟岛。

2.指名几位学生介绍。

篇7:课文《老人与海鸥》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老人与海鸥》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

2、能抓住描写老人言行以及海鸥行动的句子自读自悟,感受人与动物真挚的感情,明白人与动物和谐的背后是关爱。

【教学理念】

本文对老人言行和海鸥行动的描写十分细腻,教学时设立自学板块,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充分研读,揣摩深意,感悟人鸥深情,激起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多感悟少讲解,保证学生课堂上足够的自学,读书,动笔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聚焦老人遗像前的画面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人与海鸥(齐读课题)。

2、老师很喜欢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读了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的画面总是在脑海闪现,挥之不去,不知你们是否也有同感?好,让我们默读课文,老人的遗像前到底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请划出有关句子,然后与同桌交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3、交流:老人的遗像前到底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⑴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哪里让你觉得意想不到?你能读出来吗?)

⑵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你想说些什么?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你能读出惊异的感觉吗?)

⑶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像是有谁在无声地指挥,多么令人难以置信啊!你能读好吗?)

⑷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这太让人惊讶了!海鸥不是怕生人吗?海鸥怎么会忘记对生人的戒备像炸了营似的扑过去的?你能用朗读表现这种不顾一切吗?)

4、小结:

这翻飞,这盘旋,这肃立,这鸣叫,这一连串的动作的确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海鸥是怎么知道老人去世的?它们又怎么会如此充满灵性人性地悼念老人?这到底是为什么?

二、走进老人的故事

老人是怎样照顾海鸥的?让我们走近这位老人。

1、默读课文第1~13自然段,划出老人言行的句子,用心体会,或者在边上写点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

⑴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引导:想象一下老人放饼干丁的节奏,放得快怎么读?放得慢呢?老人俨然成了什么?读着读着,你仿佛还听见什么?老人对海鸥说些什么?海鸥怎么唱?这真是“有声有色的乐谱”啊!

⑵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引导:多么朴实的名字啊!透过这些名字,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也许老人不懂音律,可那声声对海鸥的呼唤分明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

⑶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

引导:你觉得老人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为什么得意?你能读出这份得意吗?

⑷ 介绍老人的身世:

(你看到老人的得意了吗?你读出了老人的什么?感受老人对海鸥倾其所有的爱。)

⑸ “海鸥最重情义……

指导读好句子,读出老人对海鸥的喜爱,由衷地陶醉。

3、小结:

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海鸥成了老人生活的全部。可是在1995年12月20日,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再也听不到老人亲昵地呼唤,难怪……

三、深情写话

1、再回到老人遗像前的画面,齐读。

2。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回忆起什么?你想对老人说写什么?

(写几句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然后大家交流。)

四、课堂总结

海鸥忘不了,昆明人民忘不了。在1月18日,在红嘴鸥飞临昆明的第20个年头,也是老人去世10周年之际,昆明人民为老人塑了一尊像。你看,这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鸟食;海鸥正在他的手上,身边翩跹环绕……老人虽已故去,但他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

篇8:课文笋芽儿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前组织谈话

以《开心辞典》为话题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你想长大吗?为什么?

二、找外因,随机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笔找一找,在笋芽儿成长的路上都有谁在帮助它?

2、生汇报:

(随学生回答而教学)

⑴ 春雨姑娘:

① 沙沙沙来啦!

指导读好沙沙沙

(是呀,春天到了,春雨姑娘开在绿色叶丛上弹奏着乐曲,沙──,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吧)

指名读──女生读──全班齐读本段。

② 不能睡懒──多美呀!

③ 春雨姐姐笑了,用细细雨丝滋润着她。

(理解滋润)

是呀,细细雨丝洒在身上,笋芽可舒服了,生齐读。

⑵ 雷公公:

轰隆隆!笋芽儿。

(雷公公会对笋芽儿说什么呀?)

指名讲──请男生齐读这一段。

⑶ 太阳公公:

太阳公公笑了温暖着她

生读──读得再暖和些──再指名读。

3、是呀,目前如果在笋芽儿成长的路上,春雨姑娘他们只是嘲笑她、讽刺她,笋芽儿能长成一株强壮的.竹子吗?

生讲。

是的,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补充这些句子:

雷公公____着她。

春雨姑娘____着她,____着她。

太阳公____着她,____着她。

三、探究内因

1、成长的路上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有他人的帮助自然不错,但是更主要的还应该靠谁?

(自己)

是,笋芽儿也不例外,请快速找找:表现笋芽儿成长的句子吧。

2、生找。

3、生交流:

⑴ 笋芽儿醒过来了,还没睡醒呢!

(这可是一株不见世面的变撒娇的笋芽儿,谁来边读边配上动作)

⑵ 笋芽儿地面上去。

(生想像说)

⑶ 笋芽儿小衣服。

(这可真是勇敢地的小笋芽儿)

笋芽儿竹子,她钻在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体会终于自豪)

齐读。

4、合作表演: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任意选择:

⑴ 生从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片断中任意选取一个内容表演。

(加上动作、神情、想象。师巡视指导)

⑵ 请两小组上台表演。

(其余生作评委)

(表演中要求学生先自我介绍──再创作性表演──生评价──师评价。)

⑶ 谈感受:

看看这场演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是呀,在雷公公重重的鼓声中,笋芽儿再也忍不住了,它决定勇敢地钻出地面了,在春雨姑娘,太阳公公,支持、关心、记忆下,在自己不断努力下,他终于长成了一株强壮的竹子。

引读:她站在山冈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了啦!

四、拓展练习

在生活中你们成长中离开更多人的帮助,请你们这样句式来说一说:

在家中,妈妈____着我,爸爸____着我,爷爷____着我,奶奶____着我,我觉得____。

五、作业布置

1、课外多看看童话故事,可在班中举行讲童话故事儿赛。

2、请以笋芽儿名义,写一段话给竹妈妈,告诉竹妈妈自己成长中的感受和见闻。

篇9:课文《月光曲》的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月光曲》的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学会生字新词。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原因。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刚刚欣赏了一段优美的钢琴曲之后,我们又开始上课了。我看同学们现在还都沉浸在这优美的乐曲声中,是的,这首乐曲的旋律太美了,老师也被这优美的琴声陶醉了,不知同学们听出来没有,这首钢琴曲叫什么名字?一起告诉老师?

2、对,这就是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过的由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的一首曲子叫《月光曲》,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月光曲》。

板书:

月光曲

二、初步理解,筛选提炼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并且让同学们充分地朗读了课文,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通过检查,你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

2、那通过读课文,你们读懂了些什么?谁来谈一谈?

3、看来,同学们读书都很仔细,收获可真不少,那大家上节课通过读课文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4、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看来同学们读书确实动脑筋了,特别是黑板上的这几个问题提得更好,这也是今天这节课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同学们说说看,这两个问题怎么解决?(读书)对,读书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我想只要同学们用心深入地去读书,发扬上节课认真读书的精神,解决这几个问题并不难。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三、重点感悟阶段

1、学习2~5节,解决第一个问题:

⑴ 那好,下面同学们就自由朗读课文2~5节,边读边想: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琴?同学们要边读书边把有关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

⑵ 同学们看黑板,第一个问题谁解决了?谁来谈谈你的见解?

① 贝多芬看到盲姑娘爱好音乐,特别想听贝多芬弹琴。

② 对有这方面的原因,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③ 那仅仅是因为盲姑娘想听贝多芬弹琴吗?谁再来谈谈你的理解?

④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呀,贝多芬看出盲姑娘如此贫困的家境,残疾的身体,竟还这样酷爱音乐,所以非常同情她。

⑶ 指导朗读:

①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电脑课件),谁能把你的体会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② 读得不错,但不是很好,谁能读出盲姑娘对音乐的酷爱?

③ 读的好多了,但哥哥的难过心情没读出来,那妹妹是随便说说吗?她这样说是为了什么?对呀,怎样读才算安慰?同学们练习读一读这段话,谁再来试试?

④ 读得很好,谁能比她读得更好?

⑤ 下面老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穷兄妹俩的.对话。谁当皮鞋匠?谁当盲姑娘?同学们看看他俩读出穷兄妹的心情吗?

同学们说他俩读得好不好?

如果贝多芬听了也会为你们兄妹俩弹琴的,不过不是穷兄妹俩。

2、同学们,贝多芬非常同情盲姑娘为她弹奏了一曲,已经圆了盲姑娘的心愿,那他为什么又弹了一曲呢?

⑴ 谁来读一读课文6、7两小节,其他同学边读边把有关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

⑵ 同学们看黑板,这个问题谁读懂了,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① 盲姑娘听得入了迷,贝多芬先生吧。

② 这位同学很会读书,也找到了这个句子,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电脑课件。)

③ 你说一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仅爱音乐,也懂音乐。)

④ 对,这是一方面的原因谁再来谈谈你的见解?

⑶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电脑课件)谁能读出盲姑娘此时的心情?试一试好吗?

⑷ 读得不错,盲姑娘激动的心情你读出来了,但语气很不够。

⑸ 同学们想一想,盲姑娘此时的心情除了激动,还有什么?

(惊喜。)

⑹ 对,盲姑娘又激动,又惊喜,谁能读出这种语气?

⑺ 同学们就像她这样齐读一遍。

四、学习联想部分

1、同学们,当贝多芬怀着激动的心情,借着清幽的月光,再一次弹起那美妙的乐曲时,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他们仿佛看到了一种什么景象?谁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一说?说不出来不要紧,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同学们现在默读第九自然段,书上写得很清楚,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

2、那是一番什么景象?谁来读一读课文?

3、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电脑课件),默读这一番景象,边读边体会,从穷兄妹俩仿佛看到景象中,你觉得这首乐曲中的曲调是怎样变化的?开始怎样?接着呢?最后又怎样?

4、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

5、下面谁来说一说这首乐曲开始声音和节奏怎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出示电脑课件。)

6、接着呢?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出示电脑课件。)

7、最后这首乐曲中声音和节奏怎样?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出示电脑课件。)

8、看来同学们也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也懂音乐。这样吧,我们也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老师看谁能被这优美的琴声所陶醉?

9、同学们都被陶醉了,那你们想象到那月光照耀下的大海了吗?

10、那同学们能不能伴着乐曲来朗读一下这番景象?同学们先伴着乐曲练习朗读一读。

(电脑音乐。)

11、那下面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番景象?

12、谁还愿意读一读?

(电脑音乐。)

1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段配乐朗读,同学们说好不好?(电脑配乐)同学们读的好极了,这番景象太美了,这么美的文章如能背下来该有多好啊!同学们课下试着背下来好吗?

五、总结(放音乐)

同学们,刚才老师被优美的琴声和你们有感情的朗读深深地陶醉了。是的,美妙的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而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就让我们记住贝多芬这个名字吧。正因为有了他这样的音乐家,我们才可以欣赏到这么美妙的音乐,在这里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像贝多芬一样,奏出我们生活的最强音,平时认真读书、努力学习。

最后,让我们在这优美的乐曲声中结束这堂课吧。下课!

【板书】

月光曲

为什么弹?

为什么又弹?

篇10:课文《庐山云雾》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练习用秀丽、流连忘返造句。

3、学习二三节,体会总分段式。

4、情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美的教育。

一、导入 :

1、见过山吗?凡是山都会有什么?

2、这些,庐山都有,可它为什么与其他山不一样,显得很神秘呢?(山,多幻变,敢把天刺穿。)

抓变幻无常

3、你知道什么可以称之为变幻无常

二、抓抒情句导读全文

出示:云雾笼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流连忘返?

作者流连在何处,流连着何物?相信你读了全文会明白的。

三、自读全文,思考,不懂的打?

全班交流

1、流连在何处?(山上、山道、山腰)

流连着何物?此物有何神秘?

2、学第二节

(1)你最喜欢读哪一句?读中议

(2)还有什么姿态?

(3)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第三节

(1)它的第一句与其它几句也是总分结构,全节都是围绕瞬息万变: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你感到最富瞬息万变:

(4)还有什么变化?

4、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小结。

1、齐读最后一节。

2、作者忘记了回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篇11:《古诗词》第2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把握主旨

1、复习《泊船瓜洲》,重温思乡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另外两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

3、自由读两首古诗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试着说说两首诗词的大概意思。

4、初步了解两诗词异同:

两诗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其中《长相思》是词。长相思是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学习《秋思》:

1、指名朗读古诗。

2、交流诗的大意,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引导:

⑴ 体悟见之萧瑟:

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

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

秋风是没有形状的,难道真的看得见?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感受萧瑟冷清之氛围。)

唐代洛阳应该是何其的繁华,然而这一切诗人却视而不见,见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

⑵ 想象意之万重:

家书是什么意思?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

简介: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还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情感朗读前两句诗。

⑶ 品味开之内涵:

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封好的信)什么时候开封?为什么当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

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恐说不尽?(意万重、匆匆)说不尽什么?

你就是诗人,在这落红遍地的时节,给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家书。临发前,又将封好的`信拆开,你当时心中会说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态,你的举止又怎样?──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诗人这一奇怪举止,你会怎么说?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添上一笔,补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动。)──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从这个开字,你读懂了什么?

3、诵读提炼:

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难落笔,这正是──(学生齐读古诗)

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

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学生背诵全诗)

学习《长相思》:

1、看插图,说词意:

欣赏课文插图,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说插图所绘情景,并从这首词中找到相对应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词的大意。

2、讨论:

⑴ 抓意象,山水风雪行:

说说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意思。(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词语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吗?(千山万水、风雪交加)

指导朗读,通过回返复沓的朗读读出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

⑵ 品意蕴,故园无此声:

此是什么意思?此声是指什么声音?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样的声音?(随机点拨千帐灯、聒)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景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顶顶帐篷,点点灯火,本该是多么豪迈多么壮观!然长途跋涉之后,在这样一个野外宿营的寒夜里,却要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读这首词。

故园指什么?故园无此声,故园没有什么声音?故园有什么?想像说话。

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宁静详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这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一个包容作者此时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学生齐碎。)带着心碎的感觉读下阕。

从这一个碎字,你读出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再读下阕。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再次回读这两首思乡诗词。

2、体悟这两首诗词表达方法之妙。(前者善于从寻常细节入手,刻画入微;后者善于将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最终目的都为抒情。)

3、鸿雁传书,千言万语;夜宿边关,千辛万苦。山高水长隔不断我的思乡情,岁月流逝剪不断我的思乡情。──师生共同激情回顾《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秋思》、《长相思》。

5、课后收集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交流。

【设计点评】

诗意语文致力于一种文化场的建构,将课堂视为一张文化的网、一扇文化的窗、一口文化的井。本案的设计,字里行间莫不渗透和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和风韵。乡关、乡愁、乡思、乡情,这一亘古弥新的文化主题、文化意象,成了本案设计的逻辑原点,并内在地做为主线贯穿全程。体悟见之萧瑟、想象意之万重、品味开之内涵,可谓深得诗词学习之三味。诗意语文将诗词学习提炼为举像造境悟情这三大招数,由三招方能证得诗之三味。其实,这三招并非在时间逻辑序列上展开的三个环节,而是在空间逻辑序列上呈现的三个侧面。即:在举像的同时造境、在举像的同时悟情,举像、造境、悟情实乃一招之三面。这一招,用朱光潜先生的话说,即为一个见字。本案的设计,正是在见招上用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看秋风之像、入萧瑟之境、移思乡之情,此一例也;忆故园之像、造温馨之境、悟心碎之情,此二例也;举开封之像,见匆匆之境、融游子之情,此三例也。这样的例证,在本案中可谓俯拾皆是。在举像造境的同时,本案总是高度自觉的将移情悟情激情化情融入其中。说到底,文化之要义还在把握人之常情。人之常情,才是亘古弥新、千秋不移的文化之魂。

篇12:《九色鹿》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色鹿》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基础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本领,通过抓住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九色鹿的舍已为人、见义勇为精神,把握表现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20xx年5月15日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九色鹿》。

2、通过《九色鹿》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要想真正读懂课文,我们必须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来读出理解,读出感情。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到了谁?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在你眼里,调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九色鹿呢?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他们的品行吗?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九色鹿和调达的品行,并相机板书。(灵魂肮脏的小人、见义勇为、舍已为人、品行高尚)

4、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九色鹿见义勇为、品行高尚呢?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并用笔圈划。

5、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找出有关语句说明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作深入的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1)“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从“立即”一词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时不假思索,行动快速而果断,而且联系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顾自己的安危,这是一种见义勇为的精神。

(2)调达为什么连连叩头?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调达说的话。

(3)读了这一段内容,你想对九色鹿说些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你们又为什么说调达是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并联系具体的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2、组织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相机理解“恩将仇报”“背信弃义”。

(2)调达看了皇榜,他心理是怎样想的呢?你能猜想着说说吗?

(3)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劝阻他呢?

(4)但是调达还是财迷心窍、见利忘义,进宫向国王告密,调达真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灵魂肮脏的小人。

(5)老师看到同学们都为此事感到非常气愤,如果换作你是受害人,你会对国王和调达怎样说?

(6)自己身处包围之中,面对国王和调达,九色鹿是怎样说的呢?出示该段文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表达自己的气愤之意)。

3、当国王知道九色鹿的品行是如此的高尚,而调达是一位灵魂肮脏的小人后,他是怎样做的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4、从这一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复述课文

1、组织学生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讲述或表演故事。

2、指名学生复述有关段落。

五、布置作业

1、把《九色鹿》这个故事讲给亲人或同学听。

2、搜集一个你喜欢的民间故事,或上网查找一个关于敦煌壁画中的其它故事。

板书设计 :

见义勇为

九色鹿 品行高尚 不求回报

守信

调达 灵魂肮脏 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篇13:自选商场第2课时教学设计

自选商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商品名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习女字旁,说说你认识的女字旁的字还有哪些?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注意自学方法:把不会拼读的词语用铅笔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自由决定用怎样的方式学习。(如:一个人一个人轮读,没轮到读的同学认真听,并用笔做出别人读得不对的地方;每个小组成员都当一次小老师,带小组员读,不会读的,互相帮忙等等,只要是对学习有帮助,怎么合作都可以。)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学习情况

请2个小组的`同学读一读。评议。

注意长句的停顿:我和妈妈/从货架上/选了一些食品。收款的阿姨/用电脑/很快算出了要付的钱。

4、理解课文

师:你们认真读了课文,读懂了什么呢?

生:他们是从货架上选东西的。

师:对,他们是自己直接从货架上选的,不需要售货员的帮忙。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还知道了,自选商场里收钱时用电脑算的,而且算的很快。

生:在自选商场买东西很方便。

师:对啊,自选商场里商品的摆放是向顾客开放的,只要你想买,你可以直接从货架上选,然后到收款台付款,非常方便。

三、看录像,做实地演习

1、看在自选商场购买商品的录像,让学生对自选商场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2、学生表演在自选商场买东西。

四、指导书写“尺、毛”

雪孩子教学设计

雪孩子教学设计

雪孩子 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雪孩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雪孩子教学设计

二年级音乐《雪孩子》教案

孩子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教案

《看雪》课堂备课教学设计

课文《雪孩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雪孩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课文《雪孩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整理13篇)】相关文章:

写瑞雪的教学设计2023-03-29

雪第二课时2022-07-28

看雪教学设计2023-01-05

二年级《雪孩子》教学反思2022-05-12

《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8-26

瑞雪的教学反思2022-04-29

《雪》语文教学方案设计2022-11-08

《第一场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2-04-30

《雪》的教案 (八年级选修)2023-12-03

《看雪》第二课时优秀教案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