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中的灯塔》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集锦18篇)由网友“KoK”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海中的灯塔》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大海中的灯塔》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一、谈话导入,简介冰心
1.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朋友,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和冰心奶奶来谈谈友谊。
2.出示课题《大海中的灯塔》,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出示自学要求。
(1)阅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勾出对你有所触动的句子,在旁边批下你的感受。
(3)画出你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品读感悟,交流体会
1.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启迪性的句子理解。
信一开头,冰心奶奶就说“让我们来谈友谊”,友谊是什么?用信中的语言来说说。抓住文中重点句子理解友谊的重要,掌握交友的艺术。
“友谊是人我关系中最可宝贵的一种情缘。”强调友谊有“情”。
“肯耕种的才有收获,能贡献的才配接受”,对朋友要有付出,有奉献。
“使你堕落,消沉的,不是你的好朋友。同时也要警惕,你是否在使你的朋友积极向上?”交友要交挚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要只想你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也要想你的朋友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朋友之间有索取,更要有奉献。
“各种不同的人格,如同琴瑟上不同的弦子,和谐合奏,就能发出天乐般悦耳的共鸣。”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朋友之间要做到性格互补,取长补短。
“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朋友之间的真诚帮助,犹如雪中送炭。
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要注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读中感悟句子的意思。还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交流与朋友之间发生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在生活中真正的朋友应当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共同进步。
3.交流谈体会。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许多小朋友,甚至有大朋友,说说你是怎样与他们相处的。
四、选读感悟,情感升华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把文中对自己有启迪的句子抄写在摘录本上。
五、延伸拓展,指导生活
1.课外阅读冰心的作品。
2.小练笔:写写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谈谈你对友谊的认识。
参考资料
冰心(1900~),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小诗短小精悍,一般只有几行文字,抒写诗人突发的感触和瞬间的慨叹,简洁含蓄中蕴含着耐人咀嚼的哲理。在冰心的影响和带动下,小诗以其轻灵畅婉的风格,在文坛风靡一时,人们竞相仿效,抒发自己三言两语的小杂感,以至于形成了新诗史上的“小诗流行的时代”。“冰心体”小诗派以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风格细腻、清新、俏丽、淡远而又不泛深沉,影响深远。
19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其散文成就比小说和诗歌更高。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冰心的散文笔调优美,感情细腻澄澈,白话文的明白晓畅和文言文的凝练简洁为一体,形成了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大海中的灯塔》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2:《大海中的灯塔》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一、谈话导入,简介冰心
1.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朋友,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和冰心奶奶来谈谈友谊。
2.出示课题《大海中的灯塔》,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出示自学要求。
(1)阅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勾出对你有所触动的句子,在旁边批下你的感受。
(3)画出你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品读感悟,交流体会
1.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启迪性的句子理解。
信一开头,冰心奶奶就说“让我们来谈友谊”,友谊是什么?用信中的语言来说说。抓住文中重点句子理解友谊的重要,掌握交友的艺术。
“友谊是人我关系中最可宝贵的一种情缘。”强调友谊有“情”。
“肯耕种的才有收获,能贡献的才配接受”,对朋友要有付出,有奉献。
“使你堕落,消沉的,不是你的好朋友。同时也要警惕,你是否在使你的朋友积极向上?”交友要交挚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要只想你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也要想你的朋友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朋友之间有索取,更要有奉献。
“各种不同的人格,如同琴瑟上不同的弦子,和谐合奏,就能发出天乐般悦耳的共鸣。”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朋友之间要做到性格互补,取长补短。
“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朋友之间的真诚帮助,犹如雪中送炭。
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要注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读中感悟句子的意思。还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交流与朋友之间发生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在生活中真正的朋友应当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共同进步。
3.交流谈体会。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许多小朋友,甚至有大朋友,说说你是怎样与他们相处的。
四、选读感悟,情感升华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把文中对自己有启迪的句子抄写在摘录本上。
五、延伸拓展,指导生活
1.课外阅读冰心的作品。
2.小练笔:写写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谈谈你对友谊的认识。
[《大海中的灯塔》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3:《大海中的灯塔》教学设计及反思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一、谈话导入,简介冰心
1.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朋友,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和冰心奶奶来谈谈友谊。
2.出示课题《大海中的灯塔》,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出示自学要求。
(1)阅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勾出对你有所触动的句子,在旁边批下你的感受。
(3)画出你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品读感悟,交流体会
1.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启迪性的句子理解。
信一开头,冰心奶奶就说“让我们来谈友谊”,友谊是什么?用信中的语言来说说。抓住文中重点句子理解友谊的重要,掌握交友的艺术。
“友谊是人我关系中最可宝贵的一种情缘。”强调友谊有“情”。
“肯耕种的才有收获,能贡献的才配接受”,对朋友要有付出,有奉献。
“使你堕落,消沉的,不是你的好朋友。同时也要警惕,你是否在使你的朋友积极向上?”交友要交挚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要只想你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也要想你的朋友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朋友之间有索取,更要有奉献。
“各种不同的人格,如同琴瑟上不同的弦子,和谐合奏,就能发出天乐般悦耳的共鸣。”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朋友之间要做到性格互补,取长补短。
“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朋友之间的真诚帮助,犹如雪中送炭。
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要注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读中感悟句子的意思。还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交流与朋友之间发生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在生活中真正的朋友应当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共同进步。
3.交流谈体会。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许多小朋友,甚至有大朋友,说说你是怎样与他们相处的。
四、选读感悟,情感升华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把文中对自己有启迪的句子抄写在摘录本上。
五、延伸拓展,指导生活
1.课外阅读冰心的作品。
2.小练笔:写写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谈谈你对友谊的认识。 《大海中的灯塔》的教学反思
本文是冰心的“友谊篇”,是一篇书信体的散文。信一开头,就提出“让我们来谈‘友谊’”,指出“友谊是人我关系中最可宝贵的一种情缘”,然后说到友谊的重要:“崇高理想的实现、艰巨事业的创立、伟大艺术的产生”,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努力,相互切磋的结果”。接着说到交友的艺术,冰心以“情”为至交密友的先决条件。既强调朋友间志趣相投、同道精进的意义,又重视友伴中性格互补、殊途同归的价值,视友情为“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人生路上“并肩携手,载欣载奔”的精神动力。
本文有许多关于友谊的精辟话语,写作上运用了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优美词句,增进对友谊的理解。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方法。
本文,充分体现了冰心创作向来信守“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的原则,信笔挥洒,情至文生,意到笔随,自然天成。开篇明义,指出“友谊是人我关系中最可宝贵的一种情缘。”讲到了友谊有“情”,这个“情”就是“理想相同、兴趣相近、情感相洽、意气相投”。“友情”可以填满空虚,补足缺憾,加深心灵。教学时,我抓住文中的一串排比句,理解各种不同的人之间的性格互补。我还引导学生举出学校同学之间、家庭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社会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由此来加深对“各种不同的人格,如同琴瑟上不同的弦子,和谐合奏,就能发出天乐般悦耳的共鸣”一句的理解。我还指导学生多读,从朗读中,学习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方法,从朗读中,领略冰心清新隽永、凝练明快的散文风格。让学生在读中学会积累,在读中学会感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友谊观、交友观。
[《大海中的灯塔》教学设计及反思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4:《试飞》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一、课题入手,了解背景及人物
1. 齐读课题,了解这次试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它与众不同的意义。
2. 师生共同交流资料,对课文中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人物进行初步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自读课文,标出各段序号。
2. 按“试飞前”“试飞”“试飞后”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三、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逐段学习
1. 自己学习第1~15段,了解孙中山、宋庆龄、杨仙逸和黄光锐这几个人物和这次试飞的意义。
2. 自己用符号勾画出描写宋庆龄外貌、神态和场面的地方。
3. 师生互动学习交流。
4. 找出宋庆龄这样勇敢的原因,勾画出来并读一读。
5. 老师指导对话朗读。
6. 理解关于描写宋庆龄外貌的词语,体会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四、学习重点段,深刻体会人物思想境界
1. 自读第16~18段。找出描写宋庆龄微笑的句子,并读一读。
2. 勾画出描写飞机进行特技表演的词语,读一读。
3. 谈自己的体会。
4. 老师指导学生读好第18段,通过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 自己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6. 试背第18段。
7. 从写作的角度理解人物形象,完成课后第2题。
五、学习第19~22段,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1. 自读课文,找到与前面照应的宋庆龄亲自参加试飞的原因。
2. 勾画并有感情地朗读。
3. 体会人物的爱国之情。
六、再读全文,深化感受
1. 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谈自己学这篇课文的感受。
3. 完成课后第1题。
4. 结合选做题,拓展对孙中山和宋庆龄的认识。
[《试飞》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5:仙人掌(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自由谈话,引入课题
1. 仙人掌大家都很熟悉,根据课前准备布置的任务,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仙人掌。
2. 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了解的仙人掌的知识还有局限性,课文会告诉我们更多关于仙人掌的事情。
二、自读课文,勾画批注
1.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自读自想,把每一段标上番号后,再想一想,每一段讲的什么内容。
3. 想一想,哪几段是介绍仙人掌的自身结构和生活方式特别能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
三、深入学习,抓住要点
1. 学习第1~5段,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仙人掌的生命力旺盛的。
2. 自己在书上批注勾画。
3. 与同桌讨论一下。
4. 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交流,讨论。
5. 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总结出根、茎、叶三个方面的特点。
四、承上启下,体会过渡
1. 学习第6段,自己思考一下,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 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本段写仙人掌生命力顽强和用途广泛这两层意思。
3. 教师帮助学生领会这样写的好处。
4. 让学生自己再在别的地方找一找这样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进一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五、分板块学习,明确用途
1. 学习文章的第2个层次,第7~9段。
2. 了解仙人掌的各种用途,作上批注。
3. 学生板书仙人掌的用途,可以互动评价补充。
六、反复咀嚼,领会精神
1. 认真阅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一段又写了几层意思。
2. 第一句是第一层,总结仙人掌的顽强生命力和为人们作出的贡献,与前面相呼应。
3. 第2句把仙人掌与其他植物相比,对它进行热情的赞美。
4. 尊重学生各自不同的理解和体会,老师适当作价值取向的引导。
5.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读出自己对仙人掌的喜爱之情。
6. 可以让孩子们给仙人掌写上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情。
七、积累词语,学习应用
1. 根据课后选做题的要求,找一找,写一写。
2. 还可以稍微扩大一点范围,在全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
[仙人掌(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6:仙人掌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18 仙人掌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3.了解仙人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写法。
教学难点:认识写法。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仙人掌是一种怎样的植物?(提示说完整话)生如说特点,师:你对仙人掌的这一特点印象深刻。仙人掌的这一特点吸引了你,是吗?生如说第一段,师:英雄所见略同,你与作者的感受是一样的。顺势开讲。
二、感悟赞美
1.投影出示: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
顽强是-?奇特是-?
2.出示对比句:仙人掌,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
请同学们看看,这样表达呢?生:作者在赞美仙人掌。师:赞美什么?句中哪里强烈的表达了赞美之情?
师:一个嘿字就强烈的表达了赞美之情,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一个叹号就加重了赞美之意,这就是标点的魔力。
怎么读?自己读。指导“嘿”字读音。再读。齐读。
所以说,语言有温度,字词表深情! 语文是需要细细品位的。
三、品悟特点
(一)仙人掌到底生命力顽强、奇特在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画出能够表现出仙人掌特点的句子,每个特点试着用一个词概括在本上。
(二)交流:读书需要一个分享的过程
交流几方面特点:生说师板书
1. 性格坚韧
(1)有水,缺水,天热,天冷,它都满不在乎。生谈理解。
投影出示:描红词语,什么叫“满不在乎”?从中看出什么?练习朗读。满不在乎的它什么样?投影出示:它那翡翠似的……看图仙人掌的样子。自己读。指名读。
(2)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别的盆栽植物都已垂下了头,它却总是生机蓬勃的,凌空直上。
投影出示句子,亢旱的天气什么样?生说。引读:可是翠绿的仙人掌却――
加粗“无论…总是”,再读,谈理解。补充材料:再读,指名读。
过渡:这是在盆里栽的仙人掌,它的坚韧的性格已经够使人吃惊了。我们看来很糟糕的环境呢?
(3)对于生活环境,似乎它从来就不讲究,任你什么硗瘠的泥土,它一扎下了根,似乎就在快乐地叫喊道:“这地方好得很,你就瞧我在这里繁荣生长吧!” 生谈理解。“硗瘠的泥土”什么样?可是仙人掌一扎下了根――
(1)生读句子,谈理解。师板书:防侵害
投影出示:想象一下,当野兽想侵害它时,遭遇的是――;当害虫想啮食它时,仙人掌回报的是――描红“什么…都”,自己读,引读。
(2)这么强的防侵害能力,让我们又想到――回首句
3. 再生力 落地生根
(1)生读句子,谈理解。
(2)抓“青春焕发”想象样子、颜色……落地的仙人掌用自己的身体培育了又一片(接读)“落地生根”:一种植物,生长在热带,我国南方有,叶齿间生芽,芽落地后长成幼苗。
仙人掌的生命就这样在“落地生根”中获得重生。它的绿色长存世界,板书:绿长存。
(3)让我们由衷地赞叹――回首句
4.吸引力
播放图片,范读:这么雄赳赳带刺的植物,谁料想得到,它们却开着鲜艳的花朵!
谈感受。板书:惹人爱。回首句
5.接着范读:各国的国花,有…… 有什么理解?有什么疑问?补充材料:在15至19不到四百年的时间里,墨西哥曾先后6次遭到美英法、西班牙等国的入侵,抗暴英雄前赴后继的出现,带领墨西哥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顽强不屈的抵抗,赶走了侵略者。
生谈感受,人如仙人掌。
三、揭示写法
1.引读最后一句。换词理解“尤其”,谈感受。齐读。
2.读到这,联系前文,我就在想呀,这份赞美,仅仅是给仙人掌这种植物的吗?(赞美墨西哥人民)
3.读板书,回读全文。
4.在原文中,作者秦牧接着写了那些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保卫祖国、在孤岛建设家园的解放军战士。你又想到了什么?(其实也是借仙人掌在赞美战士)这就叫“借物喻人”。比如《白杨》一课借白杨歌颂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
四、拓展学写
1.现在,我们想一想,仙人掌的品质能让我们想起谁、想起什么样的人?是呀!所有具有仙人掌般可贵品质的人都值得赞美。
2.投影出示:你喜欢哪种植物?它有什么可贵的特点?什么样的人也有这种特点?
生列提纲
五、作业
动笔成文
板书: 18 仙人掌
性格坚韧立硗泥
生命力顽强 遍身是刺防侵害 赞美(人)
奇特 落地生根绿长存
花朵鲜艳惹人爱
以物喻人
[仙人掌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7:仙人掌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仙人掌(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文章的借物喻人写作方法。
3.了解仙人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解仙人掌是一种生命力的奇特的植物,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杜鹃、莲花、……)我知道有一位现代作家秦牧他和你们不一样,他喜欢浑身是刺的仙人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仙人掌这课(板书)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有语气、形象的说出仙人掌让学生想去学)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师:请大家快速打开书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仙人掌的?
生:(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奇特的植物!)(板书:顽强、奇特)
(培养学生学会在自学的基础上了解仙人掌的特点)
(1)出示课文第一句“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
(2)对比读第二句,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仙人掌,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
(学生能感受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一个“嘿”字,更能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3)读出作者的赞叹之情,解决“嘿”的读法。
(“嘿”在生字表中的读音为一声,在此处因为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的不同,声调可以有所差别。通过朗读,使学生悟到更能表达赞美之情。)
2、师: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介绍仙人掌的生命力顽强、奇特的呢?请你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
A. 指名说。
B. 生:四方面
1)、坚韧的性格
2)、自我保护能力强
3)、再生力强
4)、花朵美丽(老师适时板书)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全班同学在一起交流,先告诉大家你是从哪方面感受到的?再简单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很可能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谈感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安排学习的顺序。)
第一方面:不怕恶劣的环境 性格坚韧
朗读重点句:对于生活环境,似乎它从来就不讲究,任你什么硗瘠的泥土,它一扎下了根,似乎就在快乐的叫喊道:“这地方好得很,你就瞧我在这里繁荣生长吧!”
朗读指导层次:
(1) 学生在谈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出自己的感受
(2) 出示课件(一株仙人掌在硗瘠的 泥土上生长,绽放着艳丽的花朵)
如果它有语言,会向人们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想像一下。
(学生谈自己的想像,对仙人掌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3) 同学们像想的太好了,这句话你们已经理解的很深刻了,你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这句话,一定读得很好。(出示朗读重点句,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 指名读
(5) 你们都能把快乐地叫喊读出来吗?咱们一起试一试。师生对读(学生读仙人掌的话)
(6) 我们要是不看着书,你站起来快乐地叫喊,再加上手势,一定能把这种感受读得更好。(学生背仙人掌的话,教师读前边的语言)
第二方面:自我保护
朗读指导层次:
(1)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
(注意学生朗读时“什么野兽”“什么害虫”的读法,比较,找到最佳读法。)
(2) 全班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3) 指名读。
(4) 把自己的感受读一遍给同桌听。
第三方面:再生力强
朗读指导层次
(1)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2) 教师范读,学生评读(“不”“落地生根”为评读的重点)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指名朗读
(5) 这样顽强的奇特的仙人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多好呀!把这部分背下来。(学生练习背诵)
(6) 谁来背?要是带着感情就更好了。指名背。
(7)你们还想背。那好,老师起头,你们看我的手势,一起接着往下背,带着感情更好。
第四方面:花朵鲜艳
朗读指导层次
(1) (看课件,激情。)仙人掌开花,有的一株上开一朵,有的开几朵,还有的甚至要开十几朵呢!
(2) 现在你们再来读这部分,一定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3) 指名朗读
(二)感悟课文的写作方法(读中悟法)
1. 这篇文章与以往学过的状物的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 浏览课文,勾画拟人句
3. 汇报所画的句子
4. 文章用拟人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5. 换人称朗读,把文中的“它”换成第一人称“我”。你们说一说应该带着什么感情?(自豪、骄傲)
6. 同学们喜欢哪方面就换人称地朗读哪方面。
7. 指名读一方面
8. 全班合作读全文,分别指名4名同学换人称读四方面,其他同学读开头一句和“历代的人们…….”一句
9我们在生活中虽然不可能成为一株人掌,但是……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学生: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仙人掌地精神;
但是,我们可以做像仙人掌一样的人;……)
10 文章的结尾,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前面为什么还要写松柏、梅竹、莲花、篱菊呢?
(在对比中更能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11.所以,仙人掌尤其应该享有人们的赞美!那我们就一起来赞美仙人掌!出示:“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读出赞美之情)
三、语言训练(在积累、运用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1.出示“仙人掌,嘿,这真是( )的植物!”从课文中选择一些词语、句子填在括号里来赞美仙人掌。(鼓励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表达出对仙人掌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借物喻人的写法
1. 谈话:由于本文是秦牧的原文《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及选的章节还不能完全表达作者响表达的情感,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原文,体会作者除了要赞美仙人掌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意思?
赞美:海岛上的战士
提问:为什么文章前面先写仙人掌?这叫 什么写法?(借物喻人)
五、在作者的眼中,仙人掌尤其值得赞美,在你的眼中也一定有值得你赞美的植物,赞美它的什么品格呢?留给同学们思考,在下一节课的作文训练中,再来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
[仙人掌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8:仙人掌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仙人掌生命力的顽强的。学会赞赏和学习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生存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3. 分类的说明方法以及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学生:课前去寻找仙人掌,认真观察,最好能自己栽种。
2. 搜集关于仙人掌的各种资料。
3. 教师:最好能把仙人掌实物带到课堂上。
教材简析
课文一开头就生动地描绘了烈日的炙烤、恼人的炎热、难耐的干渴,把我们带入了酷热干旱的沙漠之中,这就是仙人掌的生存环境。作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这灼热的沙漠之中,仙人掌却傲然存活。它这么顽强的生命力是怎样赢得的呢?课文接着从仙人掌的自身结构和生活方式两个方面向我们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通过对仙人掌独特的根、茎、叶结构功能的介绍,我们知道,仙人掌有着令人惊叹的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不仅高度赞赏了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还告诉我们仙人掌的许多用途。它能防止水土流失,能供人观赏,能作食物、饲料,能做染料、燃料,还能做建筑材料。这些介绍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见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在这两个部分之间,作者用了一个过渡段来承上启下,说明仙人掌是一个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典范。这在写作上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拿它和其他树木花草做比较,赞扬它能适应艰苦环境而生存,具有坚忍顽强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并且把这种精神上升为一种独特的美丽。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人文内涵,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好好体味,认真落实。
建议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文章第1段是对仙人掌生存环境的生动描写,用了许多词语。如:炙烤、灼目的光晕、恼人的炎热、难耐的干渴、灼热的沙漠……让学生自己把这些词找出来作上记号,读一读,再根据这些词语在自己头脑中展开想象,体会仙人掌生存环境的恶劣,生存的不容易。
* 第2段是一个总起的段落,作者以一个设问句开头,然后自问自答,原因是仙人掌独特的自身结构和生活方式。为后面的具体介绍作了概括性的提示。
* 第3段介绍了仙人掌的根系,它的根系既发达又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这在第7段中也提到,“根须又长又发达”。如果在教学时能够有实物观察,那就更好了,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仙人掌为什么这么耐旱。
* 第4段写的是仙人掌的茎。仙人掌的茎肉质化,有很强的吸水能力,能够储存水分,在缺水的情况下,可以满足整个植株的生存需要。更为神奇的是,它还能供沙漠中旅人口渴时解渴用。植* 第5段介绍了仙人掌的叶子为了适应沙漠的干旱环境而严重退化。由它的茎来进行光合作用。按以往的说法,仙人掌的叶子退化为刺。(近年,也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说退化了的叶子和刺是两回事。这是一个在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在课堂上不作探究)。课文告诉我们,仙人掌甚至在缺水6年的情况下照样存活,这真令人惊叹不已。
* 第6段是一个过渡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总结了上面的内容:仙人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开启下面的内容:仙人掌的用途非常广泛。“奉献”与“索取”是一对反义词,在这儿是赋予仙人掌人的品性。典范:典型、模范。
* 第7段有两层意思,第1层介绍仙人掌的品种多达一千多种,第2层意思是介绍仙人掌的用途:防止水土流失和供观赏。在这一段里有对仙人掌根须的描写,可以与前面第3段介绍仙人掌的根系结合起来学。关于仙人掌的品种不要求掌握,只要了解到品种繁多就行了。
* 第8段介绍仙人掌的果实以及它的用途。我国大陆的仙人掌一般看不到果实,即使有果实也很难作为水果来食用。在亚热带或热带的仙人掌果实又大又甜,还可以炼糖和酿酒。椭圆形:长圆形。炼糖:用加热的方法从某些植物中提炼食糖。酿酒: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
* 第9段介绍仙人掌的广泛作用,可以用来做饲料、染料、燃料和建筑材料。发酵:一般指细菌或酵母等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如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等。
* 第10段第1句对仙人掌进行总结: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在艰苦的环境中生长着;给人们贡献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第2句用其他树木和花草与仙人掌作比,突出仙人掌的坚忍顽强和默默奉献的精神,称赞它这种独特的美。这里是以人喻物,具有丰富的内涵。
* 本课生字的读音要注意“贮”的声母是“”,而不是“”;“酵”的读音是“”,而不是“”;“胭”的读音是“ ”,而不是“”。字形要注意“椭”字的三个部分不要把部件的位置弄错了。
* 课后第1题是让学生在了解分类说明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
* 第2题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 本课写“热”的词语有:
烈日炙烤 灼目 炎热 灼热
炎热干燥 酷热干旱
教学设计参考
一、自由谈话,引入课题
1. 仙人掌大家都很熟悉,根据课前准备布置的任务,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仙人掌。
2. 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了解的仙人掌的知识还有局限性,课文会告诉我们更多关于仙人掌的事情。
二、自读课文,勾画批注
1.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自读自想,把每一段标上番号后,再想一想,每一段讲的什么内容。
株:植物整体
3. 想一想,哪几段是介绍仙人掌的自身结构和生活方式特别能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
三、深入学习,抓住要点
1. 学习第1~5段,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仙人掌的生命力旺盛的。
2. 自己在书上批注勾画。
3. 与同桌讨论一下。
4. 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交流,讨论。
5. 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总结出根、茎、叶三个方面的特点。
四、承上启下,体会过渡
1. 学习第6段,自己思考一下,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 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本段写仙人掌生命力顽强和用途广泛这两层意思。
3. 教师帮助学生领会这样写的好处。
4. 让学生自己再在别的地方找一找这样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进一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五、分板块学习,明确用途
1. 学习文章的第2个层次,第7~9段。
2. 了解仙人掌的各种用途,作上批注。
3. 学生板书仙人掌的用途,可以互动评价补充。
六、反复咀嚼,领会精神
1. 认真阅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一段又写了几层意思。
2. 第一句是第一层,总结仙人掌的顽强生命力和为人们作出的贡献,与前面相呼应。
3. 第2句把仙人掌与其他植物相比,对它进行热情的赞美。
4. 尊重学生各自不同的理解和体会,老师适当作价值取向的引导。
5.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读出自己对仙人掌的喜爱之情。
6. 可以让孩子们给仙人掌写上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情。
七、积累词语,学习应用
1. 根据课后选做题的要求,找一找,写一写。
2. 还可以稍微扩大一点范围,在全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
(祝升)
参考资料
仙人掌科植物是个大家族,它的成员至少在两千种以上。它的故乡在美洲,其中尤以墨西哥素有“仙人掌王国”之称。当地有个美丽的传说:一只巨大的山鹰叼着一条蛇,为寻找栖身之地,到处飞翔。当山鹰落到一丛开满黄花的仙人掌上后,再也不愿离开。从此,墨西哥人便在这个富有生机的地方建起自己的家园--墨西哥城。墨西哥国徽上的图案就是以这个传说为依据的。
墨西哥:在拉丁美洲(南美洲)西北部。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的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北临美国。北部与西部气候干燥,适宜生长仙人掌等耐旱植物。
胭脂虫:昆虫纲,半翅目。母体成熟后僵化,是制造胭脂的原料,原产墨西哥。胭脂虫在仙人掌上繁殖,每年可收获两次。用干燥的雌性胭脂虫经由纯碱、明矾、酒石酸等处理沉淀而得的染料,可作食品和化妆品着色用。
[仙人掌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9:《试飞》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默读课文,了解宋庆龄勇敢沉稳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3. 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4.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宋庆龄和孙中山的一些故事或者其他资料。
宋庆龄那温文尔雅、慈祥美丽的形象早已深深地刻进我们的头脑,使我们对她产生一种敬爱之情。可是在她文静纤弱的外表之下,同时还具备着勇敢坚毅和沉稳的气质,这些却是我们不太熟悉的。在这篇课文之中,通过试飞这件事情,让我们看到了宋庆龄性格中的另一面,她为了中国的富强和发展,为了中国的航空事业而勇敢地登上飞机亲自进行第一次试飞。本文具体生动地记叙了这一次不平常的试飞。通过对宋庆龄外貌神态的描写以及观看试飞的人群反应的场面描写,使我们领略到宋庆龄勇敢无畏的精神风采,从而对她更加崇敬与热爱。
这篇文章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多方面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在写人的习作中学习借鉴。
建议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向我们介绍了这次试飞的时间、地点及原由。在这一段有这么一句话:“这架取名为‘洛士文号’的飞机,对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关系重大。”这次试飞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为什么关系这么重大呢?可以让学生在后面的课文中去找。可以在后面第2段找到这样的话:孙中山和负责飞机研制工作的航空局局长杨仙逸紧紧握了握手。在第15段找到“万一失事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在第20段宋庆龄说的话:“先生,我们有了自己制造的飞机!自己的!”从这里,我们知道,“洛士文号”飞机是我国第一架自己制造的飞机,如果这次试飞成功,那就标志着我国成功研制出了自己的飞机,在我国航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第1段让学生们了解到这次试飞的意义,就能理解孙中山和宋庆龄为什么这么重视这次试飞,更能理解宋庆龄为什么会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亲自参加试飞了。
*第2~9段写的是试飞前的场面。为宋庆龄的出场做好了铺垫。大沙头机场“宾客满座”“雷鸣般的掌声”说明当时场面的盛大。也说明了这次试飞的影响的巨大。这里介绍了两位人物,一位是航空局局长杨仙逸,一位是飞行员黄光锐。他们都是为了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而从美国回到自己的祖国的。第9段设置了一个悬念,所有的人都关注是谁作为试飞的乘客,大家猜想一定是一位非常勇敢的男子汉。
在前面的铺垫之下,宋庆龄出场了。第10段写美丽、潇洒、温文尔雅的宋庆龄平静地离开人群向飞机走去。人群哗然,太出乎意料了,谁也没有料到参加试飞的竟然是文静纤弱的孙夫人。这里的“文静纤弱的孙夫人”和前面的“非常勇敢的男子汉”形成巨大的反差。用意在于突出宋庆龄的勇敢无畏。同时也突出宋庆龄的出场在人们心中引起的震动。潇洒:(神情、风貌、举止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哗然:形容很多人吵吵嚷嚷。纤弱:纤细而柔弱。
*第11~15段写的是人物的对话。首先是杨逸仙紧张地说:“总统,这太危险!”从这里,我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当时的身份是总统。由总统夫人亲自进行第一次试飞,可见孙中山先生的决心之大,宋庆龄夫人之勇敢,也可以想象这次试飞影响之巨大。孙中山总统说,飞行员一样危险。他的回答让我们看到这位民主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和民主思想,飞行员也是人,他的生命也应该珍视。第13、14段写人们焦灼地恳求孙总统劝阻夫人参加试飞。“呼啦”“拥”“纷纷”这些词说明大家意见一致,而且心情非常紧张。第14段补充说明大家紧张的原因。因为在前,我国的第一位飞行家冯如就在不远处坠机身亡,为我国的航空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第15段孙中山转述宋庆龄的话十分重要,“万一失事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从这里可以看出宋庆龄毅然决定参加试飞的目的和出发点,她为了中国的航空事业,为了中国的强大,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爱国之心和勇敢之情在这句话中尽显出来。
*第16~18段写的是试飞。这儿写“夫人微微笑了笑,举手向人们告别”,夫人的微笑是对群众最好的宽慰。“腾空而起”“随着”“悬”这些词描绘了飞机起飞和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一个“悬”字,更突出了人们的担心。
*第18段,写的是这次试飞的具体情况。“突然拔高”“像一只雄鹰”“俯冲、后翻、拔高、侧翼”形象地描写出飞机在空中进行特技表演的精彩和惊险。这些高难度动作一是说明飞机的性能好,同时也说明试飞危险。当飞机冲向低空时,人们却看到宋庆龄微笑着向人们招手,多么从容勇敢。
*第19段,写宋庆龄和飞行员一起从飞机上走下来时,谈笑自如,亲切地向人们招手致意。这是宋庆龄第三次向人们微笑招手。再一次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突出人物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赢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第20段写宋庆龄激动地抓住孙中山的手说:“先生,我们有了自己制造的飞机!自己的!”“激动”“抓”,还连用两个感叹号,从这里可以看出宋庆龄激动的程度。为什么激动?为什么高兴?为祖国有了自己制造的飞机而激动,为祖国的进步而高兴。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第21段写宋庆龄代表国民感谢杨仙逸,她真心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强大起来。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高大的形象。
*本课生字的读音要注意“纤”字的声母是“x”而不是“q”。“惴”读翘舌音。“潇”字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了上下结构。
*课后第1题,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
*课后第2题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随文勾画,结合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对课文理解加深以后再完成。
*课后第3题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选做题可以在课前准备时进行资料搜集,也可以在教学完成后,作为自己的兴趣阅读。没有条件的地方,老师可以搜集资料提供给学生使用。
[《试飞》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10:《回家》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回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从海子回家与不回家以及牺牲的过程中,感悟海子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海子回家与不回家的经过,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海子牺牲时海子爹与娘所说的那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明确课时目标。
1、出示词语,请学生齐读,讲其意,部分造句。
2、询问主要内容。课文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板书:少年常常回家;中年很少回家;牺牲。)
二、明确上节未解决问题。1、少年海子怎样回家?,少年时的家的特点?2、中年时海子的特点?中年时的家?3、为什么中年时不回家?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自由读第一部分(1---17),思考:这部分写了海子几次回家?情况是怎样的?
②勾画词句。
③汇报交流。
④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指导朗读。
2、让我们先来看他第一次回家时的情景,,谁来谈谈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预设:一天,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放长假,就不要回来了。”
爹说话时的语气是--,这段话中有没有哪个标点符号引起了你的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爹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体会他的无奈。
3、爹不让回,海子真的就不回来了吗?第二次回家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呢?预设:“爹和娘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爹和娘喜的是什么?生气的又是什么?当得知海子是跑着回家的,“爹和娘一时无语”,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这最为简单的饭里,却是一家人最好的,这热腾腾的饭里包含的是深深的爱啊!)“思虑许久”,妈妈在思虑什么呢?妈妈的心里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4、家里太穷,妈也不让回,海子还是回来了。
预设:那一次,海子回家时,天寒地冻。娘老远就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
在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字让你感动?谈谈你的理解。(这段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在冰天雪地里,跳动着的热气腾腾的赤子之心。时间、空间、严寒、贫苦都不能阻隔海子对老家、慈母的思念和向往,裹一身严寒的海子,血管里奔流着亲情的热血。搂着海子流泪的母亲,兀立寒风的父亲,心中同样翻腾着亲情的波涛,其中却有阵阵的剧痛和丝丝缕缕的辛酸掠过。)从这个裹字里,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啊!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海子回家的路,你感受到了什么?
娘的泪水里包含的是什么呢?哪个父母不疼儿?对儿子的心疼和深深的愧疚,以及面对当时的困境又是那样的无可奈何。
5、相机指导朗读出示句子,朗读体会:说说你从下面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A.“原先天再冷,光着脚跑再远的路,海子也要回家。可如今生活好了,海子怎么就不回来了呢?”
B.“你又不是不晓得,海子是警察,工作忙哩。”
6、汇报、交流。爹说海子工作忙,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会儿就到家了!那你连这一会儿工夫也抽不出来吗?
工作忙,这可是周末,不是该休息了吗?他在忙什么?
周末,海子叔叔_____
在寒风中,海子叔叔_____
在烈日下,海子叔叔_____
在大年三十的夜晚,海子叔叔_____
。。。。。。
7、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热爱工作、舍小家为大家的好警察却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请允许老师带着敬意来朗读最后的几段话。哪些话语触动了你的心灵呢?你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等一下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师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热爱工作、舍小家为大家的好警察却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请允许老师带着敬意来朗读最后的几段话。哪些话语触动了你的心灵呢?你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等一下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师读)
后来,在处理一起突发案件时,冲在最前面的海子受了重伤。在送医院急救的路上,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多月没回……”话没说完,就闭上了双眼。
娘哭,爹也哭,亲戚朋友也都哭。然而,大家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
“海子没给您二老丢脸。”
“海子走的时候是鲜花簇拥,身上盖着国旗……”
爹呜咽:“海子是好样的!可海子再也回不了家了……”
娘却说:“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
8 、 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谈谈感受再读。
在送医院急救的路上,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多月没回……”话没说完,就闭上了双眼。
在这句话中,还有没有哪些词语、哪些标点一下子跳进了你的眼中呢?(“我想回家,看我娘” 海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老家、慈母的殷殷呼唤,是英雄内心世界情感与理智的统一。这个细节,写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舍生忘死的英雄埋藏在心底的对慈母的深情的眷恋,这种美好的情操,也使海子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哪些地方不理解。)
9、讨论:海子牺牲后,为什么海子娘说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海子牺牲后,海子娘说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意思是说海子虽然死了,可他对家的热爱之情却永远铭记在家人心中。)
四、质疑再探。运用的对比写法及作用,涉及作文教学。
五、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类似海子这样的优秀事迹?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谈收获
3、学生自出题。
4、教师总结。同学们海子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舍小家为大家的优秀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再一次一起呼唤海子叔叔-----回家。
。
。
[《回家》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11:夏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弊匝П究紊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
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3北乘锌挝牡谝欢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夏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课前阅读描写夏天的书籍。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背鍪鞠奶煜嗥,包括江南水乡、苍茫塞外、黄河流域的夏日图片,请学生辨析哪一幅图片是本课描写的夏日情景。
2卑迨榭翁猓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小组交流
1比嗣前吟诵春花秋月,冬雪的洁白也为人们称道,夏天却极少被提及。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不理解的问题。
2倍量挝模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3庇煤嵯吖闯鑫恼轮苯颖泶镒髡吒星榈木渥樱再仔细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赞美夏天
1蔽恼麓蛹阜矫嬖廾懒讼模孔杂衫识量挝模画出最能体现夏季特点的句子。
2备惺芟奶斓钠氛。
(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
(3)“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两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毙郎拖奶斓纳彩。
(1)“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 比较研读,深刻体会。)
(2)结合对“希望”、“成熟”等词语的理解,完成填空:
夏天,正当之间,正是一个、的旺季。(春华秋实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3)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
(4)田间长着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怎样?
4备形蛳奶斓男律。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2)用自己的话谈谈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四、精读全文,拓展积累
1币读文章最后一段,勾出写夏季特点的词语。
2庇懈星榈乩识寥文,体会作者对夏季的赞美之情。
3北乘锌挝牡谝欢巍
4蔽闹杏行矶嗑渥影严奶斓木跋笮吹眯蜗笊动,读一读,抄一抄。
板书:
夏
热烈--磅礴之势
金黄--旺盛活力
紧张--人倍忙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夏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12:《沙漠玫瑰》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1.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有关沙漠玫瑰的资料和图片。
2.展示沙漠玫瑰在无水和有水浸泡的情况下的样子(可以是多媒体,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图片等),用饱满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3.揭示课题,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简介沙漠玫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并写出每段的意思,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三、细读分析,感受沙漠玫瑰的美
1.学习第1段。
自由读课文,画出写沙漠玫瑰样子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2.学习第2、3段。
“我”按照说明书把沙漠玫瑰浸泡在水里后,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1)勾画出描写沙漠玫瑰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指导朗读重点句子“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朋友拿给我时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我们”看到时的心情如何?说说在朗读时应该如何表现。
(2)从“我”观察沙漠玫瑰的变化中,你学到了些什么?
勾画出描写沙漠玫瑰变化的词语:“一把枯草”“中心有一点绿”“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真有玫瑰形的图案”“绿色层层舒展”“延伸到它所有的枝丫”“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读句子,谈体会,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与形象的描述。
(3)你怎样看待“我们”和邻居的不同态度?
在小组学习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谈感受,说体会。从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学习第4段。
(1)抓住重点句子“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当你目睹了沙漠玫瑰由“一把枯草”到“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的变化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2)在邻居眼中,很难把沙漠玫瑰与美联系起来,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生命的倔强。理解词语“倔强”,并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沙漠玫瑰的倔强。
回答这个问题,要联系沙漠玫瑰的发生、发展过程,抓住重点句子“于是,它就等待,等待那极其难得的降雨。终于到了这一天,它就急忙舒展自己的枝丫,把生命的活力展现到极致”来谈体会。
四、有感情地朗读,赞美沙漠玫瑰的美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直抒胸臆,热情赞美了沙漠玫瑰的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1)回忆上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沙漠玫瑰惊人的美?
(2)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仿照课文写法,写两句话抒发自己的情感。
(3)说说在朗读时,应该如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学生采取自由读、分组读等形式朗读最后一段,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留心观察周围一种事物的生长过程,并把它写下来。
[《沙漠玫瑰》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13:《沙漠玫瑰》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了解沙漠玫瑰的特点及复活过程,学习作者观察细仔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沙漠玫瑰的特点及复活过程。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细仔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一种与沙漠玫瑰具有共性的植物。(制干的与鲜活的都准备)。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今年教师节,老师收到一位同学赠送的玫瑰花,那香味真令人难忘。你能告诉老师,你记忆中的玫瑰花是什么样?(板书“玫瑰”)
生:(回答)
进一步揭示:
想想,它们可能在风沙弥漫的沙漠中生存吗?(板书“沙漠”,并读课题《沙漠玫瑰》)文中的“沙漠玫瑰”指什么?
生:(回答)
二、简介有关地衣、的知识。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在默课中学习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学习课文,了解“沙漠玫瑰”的特点及复活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引导孩子明确学习目标。
五、出示自学指导。
1、出示自学指导(一)
默读课文,勾画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解决这些问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反馈信息,师适时点拨。
(3) 多种方式读,检测学习效果。
2、出示自学指导(二)
学习课文1、2、3自然段,用“--”勾画出“沙漠玫瑰”特点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填写“沙漠玫瑰”复活过程的表格。(表格略)
(1)学生独立阅读后批注并完成表格。
(2)反馈学习信息。
(3)引导学生谈“阅读”这部分内容的感悟,(可以从着眼于“沙漠玫瑰”的复活经历和作者观察佃仔方面引导,但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多鼓励。)
3、出示自学指导(三)
再读课文,在自己喜欢的句、段上多读几遍,读出你体会到的情感。
(1)学生自主阅读。
(2)小组内互读、互评。
(3)赛课,师生共评。(以激励为主)
六、小结学习收获。
[《沙漠玫瑰》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14:《沙漠玫瑰》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沙漠玫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沙漠玫瑰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
4.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学习全面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
有关沙漠玫瑰不同情况下的生长图片。
教材简析
这篇文章是龙应台女士5月15日在台湾大学法学院的演讲稿中的一个片断。以朴实的语言,明快的节奏,从观察生活具体的事件开始,穿透事件表象,归纳其中反映的问题,再深入分析问题的形成,由此告诉我们知道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问题是多么重要。
全文首先说朋友从以色列带回一种“沙漠地衣”,这种地衣没水时是一把枯萎了的干草,很难看。然后写自己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把它整个泡在水里,每天进行细致观察。地衣从中心一点绿慢慢舒展延伸,直到第八天,全部复活,变为“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作者用八天时间观察到了沙漠玫瑰的复活过程,由衷地赞美了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
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我们”和邻居对沙漠玫瑰这一特别事物的美的不同理解。我们赞美沙漠玫瑰是因为目睹了它顽强的生命力;而邻居很难把它与美联系起来,是由于邻居认识事物时是孤立的,所以没有体味到“沙漠玫瑰”的美。由此得出,了解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它是至关重要的。课文告诉我们要学会历史地看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感悟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习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课文一开始就写朋友送给“我”一朵沙漠玫瑰,它的样子奇丑无比,但我从说明书中了解到为什么称之为“沙漠玫瑰”,并了解了沙漠玫瑰的习性。这一段内容简单,浅显易懂。教学时,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通过朗读去理解。了解“沙漠玫瑰”之所以叫“沙漠玫瑰”的原因就可以了。
*第2、3段,主要写了“我”按照说明书把沙漠玫瑰放进一个大玻璃碗浸泡并仔细观察的经过。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有一点绿的感觉;第三天,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让我们渐渐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直到第八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学习这一部分,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细致观察,关注作者精确描写的技巧。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沙漠玫瑰变化的句子,仔细品读对沙漠玫瑰的描写从“一把干草”到“中心有点绿”,再到“显出玫瑰形图案”,然后“渐渐延伸到所有的枝丫”,到最后是“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让学生明白:这不是简单地叙述一种观察过程,而是描述一种关注、一种关切、一种关爱。教学时,要抓住重点句子“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观察沙漠玫瑰绿色的生命,通过朗读表现出我们的惊喜之情,体会作者对沙漠玫瑰的关注与关爱,领悟作者从期盼到兴奋的感情变化过程。然后,抓住我们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思考:为什么我们惊喜得大叫而邻居却无动于衷呢?
*第4、5段,穿透事件表象,归纳其中反映的问题,再深入分析问题的形成。到底一个地衣类植物有多美?孤立地看,它气味潮腐、样子单调,的确很难与美联系起来。可是,当我们把它的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当沙漠玫瑰积蓄它的生命,等待一场雨水的时候,它就是美的;当等到雨水的时候,它展示自己生命活力的时候,它是美的。文章就是这样一步步把我们的思维引向对沙漠玫瑰的美的赞美。由此告诉我们知道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它是多么重要。教学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说“沙漠玫瑰的美是惊人的”?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第3段对沙漠玫瑰的描写来理解沙漠玫瑰外在的绿色的生命,然后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于是,它就等待,等待那极其难得的降雨。终于到了这一天,它就急忙舒展自己的枝丫,把生命的活力展现到极致”。联系沙漠玫瑰的发生、发展过程,理解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最后一段揭示了“我”赞美沙漠玫瑰惊人之美的理由:“出生”于恶劣环境,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第1题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意了解“沙漠玫瑰”的特点。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第2题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沙漠玫瑰”的复活过程。
*第3题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肯定。
[《沙漠玫瑰》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15:古文两篇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4. 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准备
1. 教师:课件。
2. 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司马光救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救友》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 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 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 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 自读自悟。读一句,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 小组合作学习。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 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 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 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矛盾
一、指名背《司马光救友》
二、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入新课的学习
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三、读通课文
先自己读,再同桌互读互评,再在全班交流。
四、精读课文
1. 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 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五、自由交谈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从文中悟出的道理。
如: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不能夸夸其谈,不能自吹自擂,要实事求是……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把你读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3.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或朋友听。
[古文两篇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16:矛盾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矛盾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执教者 田玉
教学目标:
1、学习《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了解成语故事
1、出示三组成语:(或者让学生回忆自己熟悉的成语,并进行归类)
画蛇添足 揠苗助长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
夸父逐日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开天辟地(神话故事)
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历史故事)
2、小结:上面三组成语有的来至于寓言故事,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故事,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
3、我们今天学习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故事是个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
二、初步了解内容
1、出示“自相矛盾”的原文。(课件)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誉之曰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④:“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韩非子》
[注释]
①鬻(yù)--卖。
②誉--赞美。 (课文为什么用“夸口”一词)
③陷--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课文中用的是什么词语--戳穿)
④或曰--有的人说。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课文说说古文的大意。(随机学习生字词“戳”)
(目的是驱使学生能静心读文,为理解寓意打下基础。)
三、深入理解寓意
1、“其人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描绘的?并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卖矛和盾人的言行举止;围观人的言行举止。
2、引导学生在观图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说说他为什么“张口结舌”?如果你是围观人又会说些什么呢?
3、小结:文中那个人说的什么话,前后抵触,相互矛盾了?
四、延伸拓展
1、找一找下列句子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1)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2)我们班基本上一半同学达到体育锻炼标准。
(3)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4)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错了。
(5)全班所有同学基本上都制定了学习计划。
(6)店主说:“本店的钢笔写字特别清晰,什么改正液也涂不掉。”又推销改正液说,“用本店的改正液什么笔写的都能涂掉。”
2、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扩写。
一天中午,小明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品,店主向他推销钢笔和改正液。
板书:
自相矛盾
矛 什么盾都能戳穿
盾 什么矛都戳不穿
说话前后抵触
教后反思:
课文《自相矛盾》简短易懂,对于这样的课文如何教学?我的想法是:成语故事只不过是个引子,目的是通过该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引导学生走进浩瀚的成语故事世界之中,了解祖国的文化,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时,首先对成语故事进行了复习归类,并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接着出示《自相矛盾》的原文,让学生对照课文进行阅读理解。目的是让学生静下心来读课文。接着,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张口结舌”,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品味出寓意。最后通过适当拓展,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寓意的感悟。
反思一:课堂中要能引导学生潜心读文。
对于这样的课文,内容学生早已熟知,那么如何使学生能静下心来通过读书、品味语言呢?我以故事原文为引子,让学生再次静下心来阅读课文。并随机品味文中的语言:“誉”是赞美的意思,课文中作者却用了“夸口”,这是为什么呢?以此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感悟作者用词的考究。
反思二:课堂中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
本文虽然通俗易懂,但要真正的把寓意说清楚,说明白,还是有点难度的。教学中,我重点抓住“张口结舌”一词,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反思三:语文教学要能和生活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是很多的,但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还是有点困难。主要表现在学生知道但不知如何表达。为此,我先出示了一些范例,引导学生表达,而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具体表达。但由于的时间的问题,学生说的时间不够充裕。
[矛盾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17:《中华星》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识写本课生字,理解“敏锐”、“惯例”、“迄今为止”、“情不自禁”、“丰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中华星”的过程。
3.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星”的发现过程,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介绍张钰哲生平事迹的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边放课件边讲故事:1928年的一个夜晚,一个名叫张钰哲的中国天文学家在芝加哥大学叶凯夫天文台观测室,像往常一样站在天文望远镜前凝神观察。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美国行星中心站把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编为1125号。从此,这颗闪动的小行星,被载入了世界的天文史册。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小行星的发现者中,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这颗小行星就是用我们伟大的祖国命名的“中华星”。
板书课题:中华星。
2.齐读题目。看到“中华星”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
3.请带着你们的思考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屏幕依次出示词语:
凝(nínɡ)神观望 敏锐 惯例 迄(qì)今为止 情不自禁(jīn) 丰碑
(注意带点字的读音哟!)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顺。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
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
(1)张钰哲发现小行星,为祖国争得荣誉,没有按照惯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用“中华星”命名。
(2)几十年来,张钰哲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小行星,为祖国的天文事业作出显著成绩,但没有一颗行星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3)哈佛大学天文台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将新近发现的205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星”。
5.小结:“中华星”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身处异国他乡的张钰哲满怀对祖国的深情,给这颗小行星取了个响亮的名字“中华”。张先生在此后几十年的科学研究中成果丰硕,但他却心系祖国荣誉。在他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发现并命名的众多行星中,唯独没有以他个人命名的星,其高尚品格实在令人敬佩。
6.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带着对科学家敬佩的感情。)
三、作业
找出课文中描写张钰哲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并把它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体会
1.请5名学生按顺序读课文2~6段。讨论:
(1)张钰哲是怎样发现小行星的?抓住关键词。板书:发现凝神观察紧盯
(2)张钰哲发现小行星后,激动不已。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勾画出有关词句。
(惊喜万分 简直不敢相信 令人兴奋 抑制 满怀喜悦 极不寻常 久久不能平静 情不自禁等)
(3)“一直”说明了什么?(中国的天文工作太落后了。)
张钰哲为什么会这样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大胆发表意见。
(这不仅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更重要的是在广袤的天空中终于有了中国人命名的行星,这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4)“看着这封极不寻常的来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封信为什么极不寻常?
(因为自从18意大利天文学家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后,各国天文学家就不断地发现新的小行星,但47年来一直没有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也就是说四十多年来没有一个中国人收到过这样的来信,所以说这是一封极不寻常的来信。)
(5)张钰哲发现小行星后做了些什么?勾画出有关词句。
(冒着严寒,连续观察了15个夜晚,在确信了自己的发现后,他把观察到的结果报告给美国行星中心站,并用伟大祖国的名字--“中华”命名)。板书:冒着严寒连续观察确信
从“冒着严寒”“连续”“确信”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张钰哲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板书:严谨求实
(6)按照国际惯例,谁发现的新星便由谁的名字来命名,张钰哲经过反复思考,终于决定用中华星命名。板书:反复思考终于
张钰哲为什么要用“中华星”命名?
(在世界天文史上终于有了中国人命名的星,终于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张钰哲深深的爱国热情。)板书:深爱祖国
2.此后几十年,张钰哲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小行星。
屏幕出示句子:如今,太阳系不仅有“中华星”,而且还有“张衡星”“祖冲之星”“北京星”“南京星”“台湾星”……
齐读句子: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唯独没有用张钰哲自己名字命名的星,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齐读第7段,带着自豪和对科学家敬佩的感情。
3.讨论:假如我也发现了一颗新行星,将会为它命什么名字?
引导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8~9段。《国际小行星通报》为什么要这样做?
(按国际惯例,谁发现的新行星便由谁来为新行星命名。张钰哲发现的第一颗星却用“中华”命名,连后来陆续发现的几十颗小行星也没有一颗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国际小行星通报》把新近发现的205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星”。)板书:张星
三、小结
教师:张钰哲先生是我国现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天文学研究,学术造诣精湛,建树卓越。他亲手创建并领导了我国的行星、小行星、彗星和人造卫星的观测和研究工作,其成就为世界所公认。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吧!
(边放课件边介绍张钰哲生平事迹)。
教师:张钰哲虽永离人世,但他发现的“中华星”和以他姓名命名的“张星”,一同闪烁在夜空。它们是张钰哲献身祖国天文事业的丰碑。板书:丰碑
四、拓展
从1925年张钰哲发现第一颗小行星到现在“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发射并安全返回,你想说些什么?你打算将来为祖国建设做点什么呢?引导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五、作业
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把搜集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中华星》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18:《中华星》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读课题,看到“中华星”三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请带着你们的思考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4.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件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些什么?
5.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 分组提出读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由学生相互解决,教师梳理紧扣课文重点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2. 张钰哲发现新小行星后做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重点词、句,如:“惊喜万分”“令人兴奋”“极不寻常”“久久不能平静”等,通过讨论、交流,细细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及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
3.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假如我也发现了一颗新行星,将会为他命什么名?引导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4. 《国际小行星通报》为什么要把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张星”?
指导学生读重点段落的内容,从中去总结、归纳,能说多少算多少,不求全求准,只要说得有理,都给予鼓励。
5. 拓展。
从1925年张钰哲发现第一颗小行星到现在“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发射并安全返回,你想说些什么?你打算将来为祖国建设做点什么呢?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记生字
五、完成课后练习
[《中华星》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 《这条小鱼在乎》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大海中的灯塔》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集锦18篇)】相关文章:
《雨后》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23-12-06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2024-03-07
一次感人的京剧表演(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23-09-04
《我们的学校》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23-06-05
《游子吟》教学设计之三(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22-08-22
四单元 角 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2023-10-14
《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2024-03-04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上册)2023-09-13
《一座铜像》教学反思2022-12-21
《月亮圆圆》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202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