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三(共20篇)由网友“冰淇淋小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 十六年前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4.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看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用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过去,学习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师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并口头组词。(师相机正音)
(2)重点指导。(“瞅”读“chǒu”)
4.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课文写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事。)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与回忆部分的内容有什么联系?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法?
(课文第1自然段回忆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有了,紧接着后面的内容都是讲述16年前的一些事情,可见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倒叙的方法来写16年前发生的事。)
四、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第1—7自然段。
2.小组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1927年的春天。过渡作用,承接第1自然段,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父亲早出晚归;②父亲烧掉书籍和文件;③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④工友阎振三被抓。)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
①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②烧掉文件和书籍;
③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着革命工作。
3.通过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表现了李大钊同志怎样的精神品质?
(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品质。)
五、课堂小结
对于作者李星华来说,李大钊是敬爱的父亲;对于中国人而言,李大钊是个伟大的革命者。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借助作者的那些回忆,去感受这位伟人对革命坚贞不屈的信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复习本课生字。
2.明确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文章运用了倒叙的写法,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坚持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在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被害后家人无比悲痛的事。)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李大钊被捕的经过。(第8—18自然段)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恐慌?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学生自由研读这部分内容,思考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4.全班汇报。
三、学习“法庭上”部分
1.读第19—20自然段,用“_____”画出描写李大钊同志外貌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李大钊同志神态的句子。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时,父亲是什么样子?这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父亲经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到,另一方面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得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①“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②“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样子。)
四、学习“被害后”部分
1.轻声读第30—33自然段,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2.“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4月28日”这两句表达了母女俩什么样的情感?(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
3.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前后对应,首尾连贯)
五、总结课文
1927年4月28日是个悲痛的日子,对于李星华一家人来说,在这一天他们失去了一个挚爱的亲人;而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在这一天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革命领导人。历史不会忘记英勇的先烈们,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像李大钊同志一样的先烈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的,他们是祖国的骄傲。在和平的今天,让我们深深地缅怀他们,长大后也能像他们一样报效祖国。
教学板书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局势严重坚决留下(忠于革命)
被捕时——严峻态度处变不惊(坚贞不屈)
法庭上——安定沉着视死如归(充满信心)
被害后——无比悲痛化作力量(激励家人)
(倒叙写法按时间的顺序回忆前后呼应)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发现“敌人的凶残”与“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这一对比,深入体会李大钊镇定勇敢的形象。
在引导学生感悟李大钊的伟大形象时,我引导学生抓到一些描写人物伟大形象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仔细品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人物大义凛然的革命形象。
篇2:《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阀、避”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面对敌人,无所畏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阀 避 啪 瞪 僻 瞅 靴 魔 刑 哼 峻 绑 啃 袍 执
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
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
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
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
二、深入学习,感受人物形象
1、学习被捕前部分。
“那年春天”的实际时间(承上启下作用)
表现局势危急的地方和李大钊的态度(结合课文)
2、学习被捕时部分。(抓住重点词语)
感受紧张气氛和人物不同的态度。(“我”的惊恐、敌人的残暴、父亲的沉着和蔑视)
3、学习被审时部分。(关注人物外貌、神态)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经受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安定、沉着”从容镇定,绝不动摇。
4、学习被害后部分。(读好对话)
对话表达出的感情。(牢记牺牲,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三、总结全文,领会精神
1、总结李大钊的精神品质,课件展示李大钊的事迹。
(李大钊同志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2、结合课文,自由说说感悟。
3、完成课后习题。
【课文小结】
课文通过对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被捕遇害前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还展示了革命先烈面对敌人时的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读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板书设计】
父亲的被害日
被捕前→局势严重—态度坚决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时→敌人残暴—安定沉着 前后照应
被审时——平静慈祥
被害后→记住被害的日子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流畅质朴,课文中凝聚的情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激发。在讲解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感受文中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地方。学生参与文本后,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被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震撼。这篇课文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这种革命精神,所以我并没有将课文割裂开,而是整体感知,再重点讲解李大钊同志面对敌人的表现,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篇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阅读革命故事(看录象《烈火中永生》)
读熟课文
教具准备:课文重点语句打印列出示屏展示仪
教学要求:
1、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确定目标
(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
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
(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这一年的4月28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个沉痛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因为……
(2)学生齐读,师说明: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
三、学习第二段
(1)导语:于是,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些痛苦的往事。速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引读2—6节
(4)出示:“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
A、自读,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
B、联系上文思考: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同?
C、小结: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D、自读,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慈爱和善认真严肃)
(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从这一段你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忠于革命)
(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板书)
(7)引读第七节
(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2)找出本段中描写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现在那里?
(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英勇无畏)
(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
你根据书上的描写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
通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这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现在学了第三段,你知道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照应)
(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
(6)小结
五、小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阎振三被捕以后的情形,尽量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注意想象合理。
篇4:《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瞅、钊”2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李大钊同志照片及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结合印象深刻的语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上节课画出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互相读一读,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
2、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吧。
(1)“父亲是很慈祥的……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李大钊知道局势危险,可他还是不肯躲起来,真是对工作负责。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当时很危险,随时都有被捕和牺牲的的可能,从这里我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负责任的态度。
(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坚定的语气)当时,军阀疯狂地镇压革命者,许多革命者被迫离开北京,整个北京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局势这样紧张,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么忠诚于革命事业呀!(进一步朗读体会情感)
(3)“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有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4)“父亲保持着……没有道理可讲。”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大钊大无畏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态度,而且还体现出李大钊很蔑视敌人。
(5)“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平静而慈祥的脸”李大钊即使受过苦刑,还是这么平静、慈祥。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他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
(6)“他脸上的表情……”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仍然安定、沉着,正是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无论面对的是敌人的苦刑还是亲人的哭喊,李大钊的态度始终是那样的坚定,那样的从容。正是他对革命的信心使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3、我们看,这是李大钊就义前说的话。(出示李大钊就义前说的话。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同学们,当这段话响在我们耳边时,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小结:是的,李大钊那为了中国的进步、人民的解放而慷慨赴死的凛然正气,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信念深深感染了我们。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哪句话最令你感动,就请你站起来读一读,把你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
二、学习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不仅回忆了父亲被捕、被害的前后经过,也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感情。请同学们再读读文章开头的一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三个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2、谁能试着读读这几个自然段,把那种悲痛的心情读出来。
3、是呀,十六年前的回忆令人伤心悲痛,催人泪下。然而,忘不了的仅仅是4月28日这样一个日期吗?想一想,“我”忘不了的还有什么?
三、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充满信心的精神。我们忘不了的是李大钊牺牲前慷慨的讲演,忘不了的是李大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更忘不了的是那千千万万为革命抛洒热血的革命先烈!
最后,请同学们把课文中需要积累的词语及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
四、作业: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同学们回去后查找关于李大钊的事迹,可以把这些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也可以在班里举行一次故事会。
篇5:《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课件,相关教具。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
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新授课文,渗透学法
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面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保持严峻)
4、“我”的表现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为下面学习对比写法打下基础。
5、现在我们把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时那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无畏精神。
6、过渡性语言:这样的写法叫对比,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篇也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匆匆》一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
7、(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不一样的布娃娃)你能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出你更喜欢其中一个吗?(提示学生抓住样子、色彩、用料等方面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对比写法大量应用于写作中后,再让学生充分掌握对比写法的好处,然后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三、迁移学法,自学自悟
过渡性语言:李大钊被捕后被关在牢房里,十多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有看见父亲,有一天,警察叫我们过去,说是提审,李大钊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1、小结学法(读—画—议),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了解片段大意。
(2)圈画句子,体会人物思想。
(3)小组商议,掌握文本信息。
自学提示:在法庭上,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语句)母亲、妹妹表现如何?“我”的表现又如何?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按自学提示阅读18—29自然段。)
【设计意图】
自学提示里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体会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平静慈祥、安定沉着,也正因为李大钊的这种表现深深地感染了家人,让家人学会化悲痛为力量,变得坚强。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设计意图】
学贵有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不仅使学生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终生。“在法庭上”这个部分的内容与前一部分“被捕时”结构上类似,师生合作归纳学习方法后,学生先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文,再同桌交流学习心得,最后集集体智慧共同汇报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体悟中心,升华文本
过渡性语言:可怕的一天无奈地发生了,当“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这是多么令人伤心欲绝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
1、刚才大家朗读的3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呢?(首尾呼应)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课文中也有几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你能从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吗?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3、拓展练习,掌握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老师这里提供一篇报道的开头,同学们能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写出结尾吗?
开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许多人痛失家园,这突如其来的灾害,震惊了世界各地。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令学生拓宽视野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掌握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最后安排尝试练写,使学生习得方法。
4、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英勇牺牲了,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李大钊或李大钊的家人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点滴吧!
5、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心中应有千言万语想表达,此举正好符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读写结合的要求。
五、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书籍读一读,也可听听爷爷奶奶讲革命故事。
六、板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局势严重 坚持工作
被捕时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法庭上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被害后 无比悲痛 铭记日子
【设计意图】
板书再现了课文的脉络,让学生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篇6:《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前】
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有什么意义?
生:清明节,我们要到亲人的墓前怀念过世的亲人。
生:清明节,我们经常去烈士碑前缅怀革命先烈。
生:清明节,我们拜祭先人,献上鲜花,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怀念。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一个伟人,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第一人李大钊同志。
(课件出示李大钊同志的遗像,同时低沉哀回的《国际歌》响起)
(静默1分钟后,出示“民族魂”网上人们悼念李大钊的网上留言)
师:许许多多人,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缅怀李大钊同志,这是“民族魂”网上,人们给李大钊同志的留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
(学生自由、轻声读,哀乐轻缓回荡)
师:请几个同学读一读你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一条。
生:梅花象征着努力拼搏,顽强地盛开在寒冷的冬天里开得是这麽美丽,李大钊前辈您就像这梅花一样。
生:伟大的革命先烈,您悲壮的死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您的血殷红而绚烂。映照着被涂炭的大地与山河;您的不屈精神,鼓舞着千万个炎黄子孙,您的美名,永远铭刻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心中,您就像雪中的梅花,傲然独立,香飘四野,挺拔坚韧,美丽芬芳。不愧为岁寒三友。您安息吧!祖国已经强盛,人民正走向繁荣!
生:象征英雄的花,应该送给英雄。您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革命,以自己的生命奠定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础……您就像君子兰的名字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君子。安息吧,愿仁慈的地母的环抱里,用安您的灵魂……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梅花品格、君子兰名字一样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
【上课】
一、听写课文的片段。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片段,学生听写。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学生听完后,课件出示片段)
请学生对照课文或屏幕自己批改,并询问听写情况,提醒破折号的写法及作用。二、学习理解李大钊对革命的坚贞
1、找出片段里,哪是写父亲的表情?
生: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生:还有“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2、思考剩下的部分是写什么?
生:是作者的联想。是作者根据父亲的表情联想到的。
3、请大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父亲的表情和作者想的句子并读一读,思考安定、沉着是什么意思?
4、引导理解为什么父亲的表情是那么安定,那么沉着?
联系上下文体会感受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坚贞。
(板书: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
5、许多革命先烈为了正义的革命事业,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课件出示吉鸿昌、刘胡兰烈士的照片、简介及临刑前的伟大事迹,教师指名学生与自己感情朗读,每到动情处,学生自发由衷鼓掌,并加进齐读)
请学生谈谈感想。
三、学习理解李大钊对家人的关爱
1、李大钊同志那样安定,那样沉着,还有其它意图吗?
(学生沉默思考)体会李大钊对与敌人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对家人的关爱。找出相关语段,从读中感悟。
(板书:对家人深沉热爱)
2、这篇课文是表现父亲对事业坚贞不屈,为什么要写到对家人深沉热爱呢?
3、有感情朗读这段话。(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先抑后扬,先静后动)
四、深情缅怀李大钊
1、李大钊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是一个坚强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生命献给革命事业,让我们一起去他的纪念馆瞻仰缅怀他。
(课件出示:李大钊同志网上纪念馆,让学生参观)
2、纪念馆特意设了“网上献花”,请大家讨论一下送什么花好?
3、我们不但要献花,还要留言。请大家先自己在下面拟一拟自己的留言。等会,在课上将最好的留言代表我们班发表在网上。
(学生拟写留言)
4、同学们可以自己登陆“民族魂”网站,表达自己的心意。
5、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与其他19位革命志士被军阀张作霖残暴杀害了,永远离开了他的妻子,他的儿女,他的同志。时隔今天,我觉得这个题目越来越不能足以表达我们对大钊同志的怀念,请大家给这篇文章改改题目。
生讨论后总结为《永远的回忆》(板书:永远的回忆)
6、(出示课件,《国际歌》哀回的音乐同时响起)
总结:牢记就是最好的怀念。永远的大钊,永远的怀念,让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同时,不要忘了这些为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献出生命的革命先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7:《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
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
(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⑴“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⑵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①烧掉文件书籍。
②张作霖要派人搜查。
③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⑶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①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②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③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⑴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⑵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⑶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⑷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⑴用横线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⑵用波浪线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⑴“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⑵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⑶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⑴对亲人充满慈爱。
⑵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⑶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⑴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⑵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篇8:《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培养语感、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文本的叙述顺序,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和明确写作顺序。
3.品味文本语言,在朗读比较中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父亲的光辉形象。
教学过程
一、质疑“回忆”
直接出示课题,根据“回忆”质疑。(谁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二、理清“回忆”
请你把课本翻到46页,让我们一起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带着这些问题大声地读一读课文。明白吗?好,开始。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这篇课文比较长,我把难读的词语请了出来,你会读吗?请小老师来领读。
2.随机解决较简单的几个问题。
3.合作交流: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你能说一说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省略修饰语和个别情节,语句简洁。)
穿插视频:李大钊的生平,
三、走进“回忆”
请你再一次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先来学习父亲被捕前这部分,找一找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预设交流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1.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父亲在干什么呢?(忙碌,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
2.谁来把父亲的忙碌,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读出来?
3.为什么父亲要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联系第6自然段,点名写法:照应)
4.从父亲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你读出了什么?(时局紧张,不顾生命安危)
5.这就我的父亲,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过渡:找一找还有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出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1.我哪能离开呢?就是说我不能离开。
离开意味着什么?不离开又意味着什么?
2.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父亲选择了什么?这又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啊?
3.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4.是啊,我哪能离开呢?从这段话的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呢?(反问)
5.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意志坚决,置生死于度外)
6.既然这两个反问句更写出父亲的`坚决,那么这样写行吗?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不行,缺少层次,递进)
7.体会得真好,那该怎么读呢,自己先试试。推荐一位读。
8.这就是层层递进啊,我哪能离开呢,让我们捧起书,一起再读一读。
我哪能离开呢,父亲依然不顾安危工作着,依然,引读: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依然工作着,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出示: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1.同学们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敌人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备而来,全副武装)
2.父亲面对这一群气势汹汹,杀气腾腾,全副武装,有备而来的魔鬼,父亲是怎样做的?请你找一找。
出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3.哪一词印入了你的眼帘?
4.严峻,父亲这严峻态度仿佛在告诉他们什么?让我走进父亲的内心,自己再读一读。
5.但是他为什么不说?(轻蔑,不屑)
6.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仅仅保持的是对敌人的轻蔑和不屑吗?保持的还有什么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勇敢,坚毅,沉着,视死如归的本色……)
7.齐读。
8.根据板书,小结:这就是我的父亲,忘我工作、意志坚决、勇敢坚毅、视死如归的父亲,十六年来久久难忘。
篇9:《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一、训练要求: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三课时
三、重点难点:
1、读写重点: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方法。
2、难点释疑:
“被捕”这一段,通过正面和侧面的描写,表现了李大钊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被审”这一段,通过李大钊同志的衣着、眼镜、头发和神态,含蓄地表现了李大钊同志伟大的胸怀。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这篇课文是谁回忆谁?
3、为什么“回忆”前要加“十六年前”呢?(“十六年前的回忆”即回忆十六年前。)
4、简介时代前景及作者。
二、初读课文,交流自学情况。
1、注意多音字。(待、夹)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幼稚:这里形容因年纪小,缺乏经验,考虑问题比较简单。
娱乐:本课指使人快乐。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沉重:本文指“重”的意思。
三、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重点回忆了哪几方面?
(重点回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
2、理清文章的脉络。
请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大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7小节)写李大钊被捕前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革命工作。
第二段(8-18小节)写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
第三段(19-29小节)写李大钊在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
第四段(30-33小节)写全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四、读课文第一段,讨论。
1、课文第1小节是记什么时候的?从全文看,这一小节是什么叙述方法?为什么用这种叙述方法?
(第1小节是李大钊被害十六年之后的叙述,用倒叙的方法,因为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2、第1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李大钊遇害是1927年4月28日,距写文章时已有了,作者深深地怀念着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
3、请再读课文,比较一下,那年春天,父亲的态度与平日有什么不同?父亲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早出晚归与平常不同;②整理书籍和文件,烧书和有字的纸片;③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局势越来越严重,工友阎振三被捕。)
4、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劝李大钊离开北京,李大钊是怎么说的?找出这句话,读一读,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什么?
(从李大钊对局势有清醒的Y,对坚持斗争有危险性有充分的估计,局势越紧张,他越紧张工作,不肯离开,可以看出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高风亮节的负责精神,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大无畏气慨。)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段,思考并讨论。
1、这一段写哪一天的事?什么事?
(1927年4月26日,李大钊不幸被捕。)
2、在这样的时候,李大钊,“我”和敌人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并议一议。
3、从这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
(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慨和对敌人的无比蔑视。)
4、指导有感情朗读这段课文。读出“我的惊慌,李大钊的沉着冷静和对敌人的蔑视的感情。读出表现敌人的凶暴的语气。
5、小结。
这一段讲李大钊被捕的经过,着重描述了李大钊同志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
二、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我在法庭上看到父亲是什么样的?有关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这些外貌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李大钊由于不屈服,已受过酷刑折磨。即使李大钊受过酷刑,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
2、李大钊对亲人的哭声和喊声有什么表示?他为什么会这样?
(只是瞅了瞅,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l,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应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3、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表现得机智勇敢?
(李大钊同志平时对“我”的教育和熏陶,“我”看到父亲被捕和在法庭上的表现,“我”从父亲那儿吸取了无穷的力量。)
4、小结。
这一段写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面对凶残的敌人,李大钊脸上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表现了李大钊身陷囹圄,但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必胜的信心的那种伟大情怀。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1、这一段写全家人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后悲痛万分的情形。画出描写全家人悲痛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母亲说“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中的“记住”包含有哪几方面的意思?
(怀念亲人、憎恨敌人、报仇雪恨)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小结。
这一段着重描述了“我”和母亲悲痛欲绝的情感和母女俩饱含着强烈爱与憎的对话,以表现他们对敌人无比仇恨,要铭记这难忘日子的誓言,计还血债的决心和对亲人深深怀念的情感。
二、总结全文。
1、讨论文章的中心。
(通过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法庭上和敌人作斗争的情景,赞扬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
2、讨论文章的写法。
⑴什么是照应?(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提到了,后面再交代一下,这种写法叫“照应”。有了照应,容易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得更加紧密,要注意,前后照应,中间在时间上或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间隔。)
⑵讨论课外练习题3,找出相应的照应句。
①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②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③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3、课文前后照应,都是为了表现什么?
(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作者:陆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
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
教学过程: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乐余中心小学教育平台
篇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三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学习本课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教学媒体:投影片
第一课时
学习本课7个生字。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1. 导入 激情:
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一起学习第13课,(板题、读题)。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 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检查自学:
1) 读生字,正音。
2) 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简要地复述课文以及简介作品背景。)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读后提问。)
4. 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互学: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在小组里交流。
5. 汇报交流情况:
被捕前:
(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板:坚决地说
(“轻易”看出李大钊的地位――当时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要”联系上下文――他要联系各成员开展革命地下党工作,为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还要经常处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板:忠于革命)
导读: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练读)
被捕时:
(示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板:不慌不忙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板:视死如归)
导读: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
被捕后:
(示句)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板:瞅了瞅没说
(“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板:坚贞不屈)为什么会这样呢?(联系上下文)
导读: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试一试。
5. 总结全文。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3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
6. 课外延伸
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
附板书:
13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在理解课文后,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1、复习导入 :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六课,你有什么体会?指名回答。(从李大钊的言行中,体会到他忠于革命,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2、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精读课文,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分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老师进行点拨。(这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6、进一步深化:课文里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你能举些例子,并说说体会吗?
7、课外延伸交流
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
8、总结全文。
篇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课件,相关教具。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
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新授课文,渗透学法
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面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4、“我”的表现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为下面学习对比写法打下基础。
5、现在我们把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时那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无畏精神。
6、过渡性语言:这样的写法叫对比,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篇也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匆匆》一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
7、(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不一样的布娃娃)你能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出你更喜欢其中一个吗?(提示学生抓住样子、色彩、用料等方面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对比写法大量应用于写作中后,再让学生充分掌握对比写法的好处,然后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三、迁移学法,自学自悟
过渡性语言:李大钊被捕后被关在牢房里,十多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有看见父亲,有一天,警察叫我们过去,说是提审,李大钊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1、小结学法(读―画―议),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了解片段大意。
(2)圈画句子,体会人物思想。
(3)小组商议,掌握文本信息。
自学提示:在法庭上,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语句)母亲、妹妹表现如何?“我”的表现又如何?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按自学提示阅读18―29自然段。)
【设计意图】
自学提示里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体会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平静慈祥、安定沉着,也正因为李大钊的这种表现深深地感染了家人,让家人学会化悲痛为力量,变得坚强。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设计意图】
学贵有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不仅使学生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终生。“在法庭上”这个部分的内容与前一部分“被捕时”结构上类似,师生合作归纳学习方法后,学生先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文,再同桌交流学习心得,最后集集体智慧共同汇报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体悟中心,升华文本
过渡性语言:可怕的一天无奈地发生了,当“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这是多么令人伤心欲绝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
1、刚才大家朗读的3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呢?(首尾呼应)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课文中也有几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你能从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吗?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3、拓展练习,掌握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老师这里提供一篇报道的开头,同学们能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写出结尾吗?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令学生拓宽视野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掌握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最后安排尝试练写,使学生习得方法。
4、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英勇牺牲了,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李大钊或李大钊的家人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点滴吧!
5、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心中应有千言万语想表达,此举正好符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读写结合的要求。
五、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书籍读一读,也可听听爷爷奶奶讲革命故事。
篇12: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教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
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①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②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③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 ”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后小记: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2)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4、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篇1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阀、避”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面对敌人,无所畏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3、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
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
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
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
二、深入学习,感受人物形象
1、学习被捕前部分。
“那年春天”的实际时间(承上启下作用)
表现局势危急的地方和李大钊的态度(结合课文)
2、学习被捕时部分。(抓住重点词语)
感受紧张气氛和人物不同的态度。(“我”的惊恐、敌人的残暴、父亲的沉着和蔑视)
3、学习被审时部分。(关注人物外貌、神态)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经受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安定、沉着”从容镇定,绝不动摇。
4、学习被害后部分。(读好对话)
对话表达出的感情。(牢记牺牲,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三、总结全文,领会精神
1、总结李大钊的精神品质,课件展示李大钊的事迹。
(李大钊同志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2、结合课文,自由说说感悟。
3、完成课后习题。
【课文小结】
课文通过对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被捕遇害前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还展示了革命先烈面对敌人时的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读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篇14: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透过李大钊的外貌、神态等描述,对突出人物品质的作用。
2.体会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写法和作用。
教学要点
1.学习课文第三、四部分。
2.深入领会描述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3.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这篇课文采用倒叙的方式,那么运用倒叙描述了哪些资料呢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同志。
二、体会忠贞,学习品质
1.默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思考问题:李大钊同志是个怎样样的人从哪个句子哪些词语能看出来请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2.自主读书并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随机品读。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但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能够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出示练习:“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句话抓住了人物_________的外貌_________描述,说明了_________。
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出示练习:
(1)从“瞅了瞅”这个词语能够体会到_________。
李大钊同志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
(2)“十分安定,十分沉着”这是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描述,这能够看出_________。
李大钊同志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状况下能够坦然自若,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4.小结:学习了这一部分的资料,李大钊同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体会沉痛,触动心弦
1.过渡:鲁迅先生有这么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也是李大钊先生的写照。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四部分,并思考一下这一部分讲了什么资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
2.学生自主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画出相关句子。
3.汇报交流,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三段与开头的关系。
出示练习:
我明白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
4.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在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前后照应的句子,请大家找出和下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
(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②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日是几号记住,昨日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日是4月28。”
③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④之后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⑤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5.小结:这些句子前后照应,使人读了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会更深。
6.知识小擂台。
①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慈爱(镇定(占领(
②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这样写的好处是(。
③“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中的“伟大的力量”是指_________。
④学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我认识了一个_________的李大钊。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
2.教师小结:透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的李大钊。让我们继往开来,把和平之花呵护得更好吧。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李大钊的故事或者他写的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前后照应被捕前:局势严重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首尾连贯被捕后:平静慈祥坚贞不屈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篇15: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借助资料理解文本,写法迁移运用。
四、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课件。
3、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的那几件事?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资料,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4、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条例,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入手,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导:同学们,这天我们一齐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并划出本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导读资料,划出本组课文的主要资料和学习要求。
2、指名说说学习的资料和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齐读学习目标。指出,课文的叙述顺序有哪些?强调要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并学习运用。
二、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让我们首先一齐走进《18.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回忆”重读)
2、“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回忆了谁呢?(板书:李大钊)
3、交流李大钊的资料。(师看状况补充)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指导魔、等字的写法。
2、本课的多音字十分多,看大家能否读准:
出示:被难日埋头整理待了一会儿含糊着急新夹衣散步便衣披散
乱蓬蓬沉着蒙了一团云雾
3、同桌检查读课文。
4、用一句话概括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什么事?这件事是从哪一段到哪一段记叙的?
四、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这部分资料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给你留下印象很深刻的是什么?简单划句子,做批注。
(1)、交流: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
理清条理,归纳小标题: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2)、课文第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和哪一段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本文的叙述顺序是?开头结尾什么关系?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指导。重点解决:
A、被捕前,局势紧张。如果学生交流到“我看到父亲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就引导,父亲为什么这么做,找出有关语句,同时点出,文章不仅仅首尾照应,还有这样的前后照应,这样的前后照应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介绍清楚了。并让学生找一找与“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的句子。
B、重点练习朗读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
C、透过交流,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在学生交流“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时,随机问学生,在交流完后,在回顾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李大钊成为这样的人呢?快速浏览全文,划出有关的句子。交流,齐读。
2、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李大钊的那些言行令你最为感动或印象最深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有什么手法表现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学生自学。
五、回顾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搜集李大钊在狱中的状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比较写法。
2、领悟理想信念对英雄人物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比较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这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李星华一齐回忆了她的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后的经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呢?是什么力量使它成为这样的人呢?
出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齐读。
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他的那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呢?上节课老师请大家围绕这句话,划出李大钊同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言行,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作者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写出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大家做好批注了吗?好,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自己做的批注,准备交流。
二、品读,理解写法,迁移运用。
(一):首先我们交流被捕前。
1、被捕前,品味重点句,体会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认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A、(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明白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抓住含糊的回答,理解什么是含糊的回答,为什么要含糊的回答?
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进而体会到父亲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肃。
(2)用比较的手法写出父亲对工作的负责,对亲人的爱。
(3)谁愿意再读读这段话?(评价,要读出作者当时的疑惑)
C、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明白此刻是什么时候,那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抓住语言描述表现李大钊对工作的'负责,不怕危险。引:为什么不能离开?
(2)如果让你来读李大钊的话,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坚决)你从哪品味出来的这份坚决?(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3)给句子“我哪能离开呢?”换个说法:“我不能离开。”两个句子比较,体会父亲的坚决。试着读出父亲的坚定。
(4)、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设计情境读:
父亲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男生读)
母亲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女生读)
母亲和朋友多次劝他离开北京,父亲坚决地说:——(齐读)
教师小结:是啊,正因为——引读: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明白此刻是什么时候,那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二)被捕时,品味父亲的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导语:那被捕时,李大钊的那些言行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继续交流,随机理解句子:
A、“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1)抓住“不慌不忙”这一神态体会父亲遇事的镇定、沉着。
联系上下文,作者还用什么手法写出了他的沉着与镇定?
A、与我的表现比较:抓住“我”的描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把“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构成比较。进一步体会父亲的处变不惊。板书:处变不惊。
B、与敌人的行为比较,
从“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枪对着我和父亲”、“满脸横肉”等词语体会敌人像一群恶魔,很残暴、心虚。
C、自由练习朗读9——13自然段,全班分主角朗读。(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2)“父亲持续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抓住“那惯有的严峻态度”这一神态,体会到父亲在残暴敌人面前,把生死置之度外、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和对敌人的无比蔑视。谁来读出这份大义凛然。板书:临危不惧
是呀,是啊,正因为——引读: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当枪声响起时,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当敌人夺下他的手枪时,父亲持续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这还是信念的力量。
(三)、法庭上。法庭上父亲的那些言行有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但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一神态描述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2)“平静”体会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无所畏惧,坚强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3)“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你明白敌人对李大钊都施了什么重刑吗?补充资料(如果学生课前有查到资料,能够让学生交流)
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引导学生想象在此时,李大钊和敌人的语言、神态。但是这一部分资料课文中并没有介绍,我们在上一节课了解到,这篇文章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是文章结构紧凑,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如果我们能够仿照我们这篇文章的写法,抓住李大钊和敌人的动作、语言、神态,运用比较写法,将李大钊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场面的补充上去,与上文构成前后照应,大家能做到吗?写的时候,能够运用上文中的词语。
A、学生练笔。
B、交流练笔,并及时评价。
C、透过刚才的练笔交流,大家对李大钊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D、是啊,正是因为_---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更是信念的力量。
E、既然狱中这部分资料的描述更能突出人物的品质,那为什么作者没有写呢?
因为这部分资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可见作者虽然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崇敬与怀念,但是在写回忆录时,还是尊重了自己所看到的事实。这就也回忆录写法的一个特点。
B、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
(1)应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亲人。)
(2)、父亲的表现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体会“我”受父亲的影响,变得这么勇敢、机智,她和哥哥受父亲的影响,成为革命青年,继续父亲未完的道路。
(3)分主角朗读对话部分,朗读时读出父亲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我”的机智、勇敢,敌人的冷酷与凶残。
四、引导朗读,情感升华。
1、导:李大钊被残暴的敌人执行了绞刑,你明白什么是“绞刑”吗?
(补充资料,李大钊是被军阀张作霖用绞刑绞死的,他们对李大钊“三绞处决”,即在受刑人的脖颈上套上绳索,背上插上一根棍棒第一绞,把舌头勒出来,第二绞把眼珠子勒出来,第三绞,七窍流血而身亡。敌人为了延长李大钊的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
2、同学们,我真不明白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痛斥那些魔鬼,那些刽子手,但是李大钊同志还是面无惧色的应对这一切。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3、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正是因为李大钊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
被捕前,他;
被捕时,他;
在狱中,他;
法庭上,他;
刑场上,他。
小结:如今,84年过去了,李星华女士也离我们而去,但是我们对英雄的回忆不会停止。在我们新中国成立的道路上,向来都不缺像李大钊这样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革命的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这节课,我们除了进步的了解了李大钊,在写作方法方面还有什么收获?
必做作业:
1、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
2、整理课堂小练笔。
选做作业:
1、读革命题材小说。
2、办一期理想与信念的手抄板
十六年前的回忆
爱家人,动作语言,神态,比较
忠于革命,比较
坚贞不屈,前后照应
回忆录,尊重事实
篇16: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透过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应对危险,平和应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应对死亡。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一个民族不就应忘记历史,不就应忘记英雄。我们就应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以前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这天,从动人的故事中,我们要缅怀革命先辈,继承革命传统。让我们一齐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二、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人物。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状况。
3、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教师介绍当时国内状况、学生了解李大钊状况)既然同学们都已经了解十六年前的那一天,我们了解了李大钊了吗?请同学们打开拓展阅读材料114页,了解一下李大钊同志的生平)
4、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课文,划出描述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被捕前:
⑴“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哪能离开呢?。”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个性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b被捕时:
⑴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持续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指导朗读。
c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篇17: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资料,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领会描述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有什么好处?
(清明节,我们要到亲人的墓前怀念过世的亲人。
清明节,我们经常去烈士碑前缅怀革命先烈。
清明节,我们拜祭先人,献上鲜花,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怀念。)
师:这天,让我们一齐来缅怀一个伟人,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第一人李大钊同志。(出示“民族魂”网上人们悼念李大钊的网上留言)
师:许许多多人,他们透过各种方式缅怀李大钊同志,这是“民族魂”网上,人们给李大钊同志的留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
同学们,这天让我们一齐来缅怀这位梅花品格、君子兰名字一样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
(二)、初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2、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状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3、边读边画,画出文中描述李大钊神情、神态的句子。
交流出示: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不慌不忙)
父亲持续者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
相机标出文章的顺序(被捕前被捕时审问时被害后)
自己读读这几个句子,李大钊给你留下来什么印象?
同时,在我的心头,也起来疑惑,你再读读这几个句子,能够同位讨论下,把你的疑问说出来?
交流讨论
(三)、再读课文,深度探究。
过渡:在作者的印象中,父亲是个慈祥的人。
出示: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
讲给我听。
1、给“慈祥”换个词语,(和蔼),你从哪里看出他的慈祥、和蔼?你来读读这一段话。
2、父亲既不骂又不打,那么他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你来猜看。这样的一个父亲,孩子们肯定很幸福。
3、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作者发现父亲许多方面的举动很异常?
(学生肯定先说“含糊”引导到前面的段落:回来很晚,早上出去很早;整理烧书籍)
4、从李大钊的这些举动来看,据你观察,可能发生来什么状况?
(发现风声紧了抓共产党)
5、介绍背景,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插入李大钊的介绍。)
6、可作者当时还小,没有发觉,作者奇怪父亲的做法,问父亲……
5、父亲确含糊的回答DD真的是不要了吗?为什么要烧掉呢?那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呢?读这句话。
6、对话读。
过渡:之后,作者明白了事情的原因。北洋军阀开始追捕公产党,因为共产党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他们认为是在故意捣乱,故意跟政府作对。当父
亲的工友阎振三被捕后,(他当时就是一名共产党的联络员,)气氛更加紧张了。我们自己的心理也十分不安,因为危险正在一步一步地逼近,联络员
被抓,说明他们肯定明白了这个线索,下一个被抓得就可能是北方共产党的负责人李大钊了。
可父亲的朋友、母亲劝他离开的时候,父亲却说:
出示: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明白此刻是什么时候,那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1、读这段话,父亲认为认为他不能离开的原因是什么?读后面两句话。
2、你就是他的孩子,你来告诉他,此刻是什么时候了DD
3、父亲明白我们所说的危险吗?(明白)可他确不愿意离开,你来读整句话。
4、注意父亲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啊?坚决,你把这种坚决地语气读出来。
5、给坚决换个意思相近的词。(斩钉截铁坚定)读。
6、他认为越危险的时候越要留下来,对党组织负责,不让更多的同志牺牲,保全党组织。
7、他身边的战友肯定在劝说他,你来劝劝他。可父亲还是DD
8、你是他的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家庭,你再来劝劝他。DD
9、然而父亲还是继续留在北京,而且还那么坚定,让我们再读这句话。
这样的一位革命战士,深深的打动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出示:
多么_____的革命战士啊!在最危险的时候,你毅然放下了__________,依然选取了___________
7、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讲话。
过渡:危险真的到来了,4月6日的早晨,宪兵带着阎振三来了。当父亲被捕的时候,
父亲持续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从被捕时李大钊那惯有的严峻态度中,你读懂了什么?
能够体会到“父亲”在残暴敌人面前,持续革命者的尊严。
(四)、回顾拓展。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李大钊被捕前,和被捕时的两个片段,一个高大的共产主义者形象展此刻我们的面前。
立刻就到清明节了,他离开我们已经是62年了,如果让你在网上悼念的地方,写下一段留言,你会写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小练笔。
评课:满意两点,不满意四点:
1、父亲确含糊的回答处的处理。
在解读这句话的时候,我穿插了当时的背景介绍,就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当时面临的形势,这样再来读父亲含糊的这句话。不时直接问学生,父亲为什么
含糊的说,而是有个层次性。DD真的是不要了吗?为什么要烧掉呢?那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呢?学生理解到了父亲是不想让家人也连累,保
守党的秘密。设计中有变化,贴合学生的思维顺序。
最满意的一点:
2、李大钊坚定留下的那句话,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1、读第二句话,父亲认为此刻是什么时候?读后面两句话。
2、你就是他的孩子,你来告诉他,此刻是什么时候了DD
3、父亲明白我们所说的危险吗?(明白)可他确不愿意离开,你来读整句话。
4、注意父亲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啊?坚决,你把这种坚决地语气读出来。
5、给坚决换个意思相近的词。(斩钉截铁坚定)读。
6、他认为越危险的时候越要留下来,对党组织负责,不让更多的同志牺牲,保全党组织。
7、他身边的战友肯定在劝说他,你来劝劝他。可父亲还是DD
8、你是他的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家庭,你再来劝劝他。DD
9、然而父亲还是继续留在北京,而且还那么坚定,让我们再读这句话。
这样的一位革命战士,深深的打动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出示:
多么_____的革命战士啊!在最危险的时候,你毅然放下了__________,依然选取了___________
10、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讲话。
最后学生的填空表达丰富多彩,而且这些语言都是有自己个性,不是程式化的。
多么大义凛然的革命战士啊!在最危险的时候,你毅然放下了逃生机会,依然选取了宁死不屈。
多么坚强的革命战士啊!在最危险的时候,你毅然放下了自己的生命,依然选取了浴血奋战、保卫家园。
多么勇敢的革命战士啊!在最危险的时候,你毅然放下了自己的是生命,依然选取了保卫国家。
多么坚强的革命战士啊!在最危险的时候,你毅然放下了家庭和生命,依然选取了站在对抗军阀的第一线。
多么的革命战士啊!在最危险的时候,你毅然放下了自己的生命,依然选取了保卫祖国。
1、抽象和形象的问题:
在感受形式紧张和严峻的时候,我透过的方式是读一个《李大钊工作介绍》的文字,认识李大钊的工作特点。再让学生去根据这个背景来理解当时李大
钊面临的形式是十分紧张的。能够用形象的方式去来感受当时的形势严峻,老师先举几个例子,如有特务跟踪他,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去猜想遇到的特殊状况。这样更形象、更直观。
2、问题设置要通俗化,阶梯性。
在感受李大钊慈祥和蔼的时候,有个问题,他可能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这个问题问的不好。太抽象。有同学就回答说教育方式就是用“慈祥的方式”。
起始问题的设置要在学生的嘴边,能找到,或稍加思考。
3、注意学生回答中的用词准确性。
这次学生说到了“国家领导人”感受慈祥、和蔼过程中,教育方式就是用“慈祥的方式”,像这个状况,教师要注意听,及时的纠正。要有对语言的敏
感性。
4、评价语言几乎没有。
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自己感觉很难,评价不是故意的去点评而是要和上课的资料有机的衔接,上课中只注意自己的语言,少注意学生的语言,这
方面要改善,这和平时的教学习惯有很大关系。
篇18: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之后学习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资料,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下面谁来说一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被捕前——被铺时——法庭上——被害后)
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一.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重点读一读描述李大钊言行的语句,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和同桌说说你的体会。
1)自由读文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课文中哪些地方你最受感动呢?(班上汇报)
1、课文第7自然段我最受感动。(出示第七自然段)
生:我感受到了局势的严重,我从前文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父亲烧掉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能够看出局势十分严重。但是父亲不听母亲和朋友的劝告,坚持留在北京,能够看出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我很受感动。(板书:烧毁书籍文件)
师:你从局势的严重体会到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安全更重要。
生:我从李大钊说话的语气中感受到了他的坚决,那里用了两个反问句:一个是“不是长对你说吗”一个是“我哪能离开呢?”从这两个问句中我感受到了李大钊已经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了。
师:你从李大钊说话的语气中感受到了他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谁来读一读第七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体会李大钊的坚决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指名读——导读——齐读)
2.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呢?(汇报11自然段)
生:课文11自然段吧父亲被捕时的一句话打动了我“父亲不慌不忙的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的不慌不忙和敌人的来势汹汹构成了鲜明的比较。板书:不慌不忙)(
师:课文中这样的比较不止这一处,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李大钊被捕时的片段,也就是课文的8—17自然段。看看你还有那些比较?从这些比较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生:1)、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有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之后就是一阵纷乱的喊叫。而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手枪,我体会到父亲早已做好了准备,明白这一天迟早要到来的;敌人极大的恐慌,李大钊已经给他们构成了很大的压力;李大钊从容,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敌人在虚张声势。(胆量比较)
生:2)“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屋子”。“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对着父亲和我。”只有父亲和我两个人,他们却是那么多人啊,像魔鬼似的,从那里我体会到敌人的心虚和害怕,来了这么多人,还大喊大叫,一拥而入。(人数比较)
生:3)还有,敌人粗暴的吼声;便衣的满脸横肉;侦探的冷笑;和父亲严峻的态度构成了比较。我体会到敌人极大的恐慌,个性的心虚;父亲是那样的从容,镇定,毫不惧怕。有着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态度比较)
3.看得出被捕时的片段打动了你,那么课文还有那些地方打动了你呢?(汇报19自然段———法庭上)
生:课文19自然段打动了我。(课件出示在法庭上……平静而慈祥的脸。)
1)父亲没戴眼镜,头发乱蓬蓬的,我可看出父亲受过酷刑了,但是父亲没有沮丧,却还是那样平静而慈祥。
2)。从“平静”一词我体会到父亲虽然经过了残酷的折磨,但仍旧那样坚强,他早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我很受感动。
3)、我从“慈祥”一词我体会到父亲是那样的爱着我们。
师:那么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指读——齐读)
4、师;看到这样的父亲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哭了。但是父亲却怎样样呢?谁之后汇报(课件出示22自然段)
师:应对亲人的哭声喊声,父亲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瞅了瞅我们,难道父亲不疼自己的孩子,不爱自己的妻子吗??谁来谈你的理解。
1)、父亲不想连累我们
2)、父亲要用自己的安定沉着安慰亲人,感染亲人,
3)、父亲是在用眼神告诉我们不要慌乱,不要害怕,要安定沉着。(板书:安定沉着)
师:是啊,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着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状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着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的严刑毒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不因亲人的哭声喊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你能有感情的把这一段读一读吗?(指读——练读——指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师:我们从李大钊外表神态上感受到了他的内心有着一个强大的力量支撑着,那就是“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明明深爱着亲人,此时只能默默相对,明明眷恋生命,也只能舍身相弃。李大钊一方面肩负着革命的重任,他坚定无畏,视死如归;一方面他有着作为父亲和丈夫的深沉的爱的情感,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分主角来读课文的(18——29)自然段。(配乐朗诵)
师:是啊,我们就这样与父亲见了一面,就匆匆分别了,没想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4月28日父亲被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在被杀害的20多个革命者中,李大钊第一昂首走向绞刑架,并发表了他最后的演讲:(课件出示:“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5、师: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残忍地杀害了,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看看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文前后都写了父亲被害的时间)
6、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同时期望同学们在今后写作文时也学习这样的写法,做到前后照应。)
1.、师:文中除了父亲被害的时间上首尾呼应以外,在课文中还有几处前后呼应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课件出示前后呼应的句子)
7.从最后三个自然段你还体会到什么吗?
1)、体会到了李大钊被害家人的悲痛欲绝。(舅老爷哭着回来----母亲昏过去三次----我又哭了。)
2)、体会到母亲悲痛欲绝,要我记住4月28日,父亲被害是家人心中那份永远的痛。(板书:全家沉痛)
师:同学们,李大钊把年仅38岁的年轻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献给了他挚爱着的祖国,在他的墓碑上刻着党中央这样的评价:(课件出示: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工会典范。)全体同学起立读碑文。
四、回顾全文教师总结
1总结板书。
2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图片)这就是临危不惧,将生死置之度外,最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李大钊同志。
在为革命的斗争中,还有许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他们无私无畏,视死如归,我们深情满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也正是李大钊式的千千万万个革命党人仁人志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这天的和平和幸福,我们不能忘记1927年4月28日,这一伟大的革命党人被害的日子,更不能忘记这位伟大的革命党人光辉而又响亮的名字———李大钊。
(下课后,同学们能够结合65也“课外书屋”的提示,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红岩》《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
板书设计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
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时父亲:不慌不忙
敌人:心虚、残暴
法庭上:安定、沉着
被害后:全家沉痛
篇19: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文章。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二、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目标
1.会读写课文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体会光荣的革命传统。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述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资料。
2.学习课文中用比较的手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描述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理解文章所使用的倒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初知全文资料。
3.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有那么两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前辈。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2.简介李大钊。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出示练习:课文除第一自然段,是按_________顺序写的,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状况。
课文除第一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主要讲了四件事: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被难后。
3.师小结: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透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情绪,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我们把这样的表达方法称作倒叙。你还想起,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文章,也采取了这样的表达方法呢
出示练习:《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_________的表达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_________也采用了这样的表达方法。
4.检查生字词自学状况。
(1)学生自读生字词。
(2)小组检查互相检查生字词掌握状况,对未掌握字词的学生及时加以辅导。
(3)指导易错字“籍、残”等字的书写。
(4)学生按结构归类抄写部分生字。刑籍屉窝匪哼
三、理清课文思路,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课文资料第一、第二部分
1.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按照时间的顺序,我们能够把文章分为几部分呢
2.指名汇报交流。
3.自主再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思考:从这两部分描述,你认识了一个怎样样的李大钊
4.学生自主学文之后在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做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5.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
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
(1)“你小孩子家明白什么!”就“明白什么”,正确的理解是(。
A.小孩你什么都不明白
B.小孩子你明白的不多
C.小孩子你不就应明白
可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明白此刻是什么时候,那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应抓住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让学生在品词中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最后透过反复阅读品析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出示练习:我哪能离开呢请换种说法。
6.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
学习这部分资料,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两句描述人物神态的话,从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把“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为什么
(2)应对凶恶的敌人,“父亲持续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惯有”“严峻”两个词去掉行不行教师扣住“惯有”一词,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平时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最后使学生弄清父亲平时的态度和应对敌人的态度持续一致说明什么体会父亲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7.体会比较描述手法的反衬作用。
(1)文章“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资料,均采用了怎样样的描述手法呢(比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①前后态度的比较。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做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出示练习:透过这样的比较描述,我认识了一个_________的李大钊。
②应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比较。“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出示练习:透过这样的比较描述,我还认识了一个_________的李大钊。
8.教师小结。
篇20: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故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描写了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精神。除开头以外,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被捕前;第二部分讲被捕;第三部分讲在法庭上;第四部分讲被害后。
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并初步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重点:
自学基础知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
难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名言警句交流:学生介绍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国家是每个人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份。
一、交待目标,激发情感
是的,国家是每个人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份,从古至今,有多少爱国之士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五单元,请同学们自读导读,说说导读告诉我们什么了?(生说再汇报)
本单元我们要完成哪些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再快速看看本单元内容自己来说一说。(生自己说再汇报)
本课我们要自学的内容是13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写例话,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请同学们根据本课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课你的学习目标。(生自说再汇报)教师出示班级学习目标(见上目的要求)指读。
二、出示提纲,引导思路
请同学们运用已掌握的自学方法结合老师提出的目标和你自己制定的目标来进行自学,比一比,看谁效率高,先独立自学再互相交流,自学的收获可写到知识树上。
三、独立自学,重点点拨
1、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疏理:
a、先看知识树字词句篇读一遍。
b、重点汇报理解了哪些内容。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什么是前后照应,有何好处?
《十六年前的回忆》找出相照应的句子,开头结尾的关系,作用。
文章主要内容,写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文章倒叙的写法。
c、看13课课后题把没理解的一题第二问号作上记号。
本课学习同学们有了不少收获,但对文章理解得不够深入,精讲课上我们再读课文通过李大钊同志的表现来体会他的爱国精神。另外,虽然同学们能找到前后照应的句子,但理解这种写法还需在精讲课进一步深入。
d、质疑:本课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没疑,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前后照应,那什么是首尾连贯呢?生答。
e、检查读课文,自选你受感动的片段读,并说说为什么选这部分读。自练指读评价。
3、演练。
①看拼音写汉字(集体)
②用“√”选出正确读音。(个人做)
被难(nán,nàn)僻静(pì,bì)抽屉(tī,tì)棉袍(páo,bāo)
宪兵(xiān,xiàn)新夹衣(jiā,jiá)待了一会儿(dāi,dài)
③改错字(个人做)
敌人把父亲全身收了一篇。()()
写文章要注意前后照映,首尾联惯。()()()
④组词,娱误剧据袍抱阀伐宪先怒努(个人做)
四、自我检测,矫正补救
小组内①听写生字词②检查读课文组内互评
五、总结评价。激励进步今天的自学课,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收获也不小,留成同学们今后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将来为祖国的腾飞贡献力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大家通过读,知道了课文从李大钊的语言,动作等外表来表现李大钊的沉静、镇定,坚贞不屈,通过读,知道了文章写敌人的心虚、凶残是为了衬托李大钊同志的英勇无畏,知道了文章写亲友的害怕,突出李大钊的从容,写亲友的机智是因为受到了李大钊的影响。通过读,知道了李大钊之所以坚贞不屈,沉着镇定是因为他忠于革命,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那就是对于革命的信心。
★ 励志名家散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三(共20篇)】相关文章:
繁星春水全文赏析2022-10-20
赤壁教学设计2023-01-02
命题作文题目2023-11-01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鲸》教案2024-02-14
清明上河图作文600字2022-05-07
读书遇上品书作文2022-10-23
三十六计之英文翻译2023-10-30
计财处副处长个人竞职演讲稿2023-07-13
未来的魔法包作文2022-11-04
初中作文结构技巧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