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集锦15篇)由网友“锤子斧头剪刀”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的学习既要让学生习得语言文字,又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堂课教学以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基点,扎实字词的教学,特别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以学生的切身体验理解词语。引导学生了解坦克发明的过程,初步感知集合的思想,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让学生明白遇到问题,应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弄清楚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坦克录像 课件
【教学流程】
一、聚焦“矛、盾”,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认识“矛、盾”。让学生找出“矛、盾”,读准音。
2、指导书写。引导观察字形,注意各部分的位置。(矛的点如同长矛上的机关,不可丢失;长长的撇如同矛的刺头,盾中的目像一个人从盾牌后露出的机警的眼睛,外面是保护自己的盾。)师范写,生书空,练习。
3、板书课题,读题。引导质疑:两种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会是什么样的?
【从画面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矛”和“盾”这两种武器,了解各自的特点。并结合图画,观察字形特点,达到音、形、意的有效结合。生字教学落实到位,体现了课程目标。此外,揭示课题后的质疑,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集合”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学习生字词。出示词语:
Jí chī bān wō tǎn
集合 坚持 一般 蜗牛 坦克 乌龟 自卫 进攻 炮口 战场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 乱成一团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准确、通顺
4、说一说什么是矛和盾的集合?初步理解集合的意思。
【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这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让学生自主读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力求将文章读顺,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读书,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说一说对“矛和盾的集合”的意思,这是对学生读完课文的整体感知的一个了解,也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品读感悟,理解“集合”。
(一)再读课文,感知“集合”的意思
1、学习一二自然段,了解发明家产生想法。
A默读课文一二小节,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B 理解句子:“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a、读一读,你发现什么?
b、抓住两个“!”指导朗读。第一个“!”读出遗憾、不满,第二个“!”读出兴奋、惊喜。
c、发明家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想法的?
【标点也是语文。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不应该忽视每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发现两个感叹号的运用,进而通过引读激发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这两个引号的妙用,应该说学生达到了既得言又得意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C、理解词语“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如雨点般”
a、读句子,找出描写比赛情况的词语。
b、角色体验,理解词语:一人以书当盾,一人以口令当矛。如一人说“上”,另一人则将书举到头上防范。同桌互换角色,体会三个词语的意思。注意喊口令的人要越喊越快,这样才能达到“雨点般”的多而密集。
c、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联系上下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是学生理解词语的主要方法。让学生读句子,抓关键词,创设体验的情境,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了“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的意思。角色体验既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学习兴趣,又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D、读读课文一二小节。
2、学习三四小节,了解发明家不断完善想法。
A、默读课文三四小节,想一想发明家对自己刚刚产生的想法又有怎样的改变呢?用线画一画。像老师一样将表格填写完整: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盾太小 大得像铁屋子
B、交流,反馈。师点拨:
(1)、不满。理解“固然”,给固然换个词。(当然)“这样”指什么?(盾大得像个铁屋子,人钻在里面)
(2)改进。理解句子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a、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b、矛为什么加引号?这里的矛指什么?
(3)满意。发明家感到了满足了吗?朗读句子: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4)你想对发明家说什么?
【读中理解,悟中促读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主要策略。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填一填。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发明家不断改进想法,完善想法的发明过程。】
3、出示坦克图片。观察,找出坦克中的“矛”和“盾”。
4、回读课题,理解“集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对“集合”的理解。
(二)事例验证,感悟“集合”的神奇。
1、理解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A读一读。理解“合二为一”“大显神威”。
B观看录像,加深体验。
2、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坦克的威力,感悟“大显神威”。
3、坦克为什么能拥有这样的威力呢?
【观看录像,感受坦克的威力后,让学生回到文字,读一读句子,从直观感受升华到理性的认识。让学生思考坦克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威力,学生能从坦克的性能说起,再次聚焦“集合”,领悟集合的神奇】
四、复述故事,回归“集合”
1、学生自由读书,思考:发明家是怎样一步步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用几个重点词复述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3、总结:发明家发明坦克就是将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集合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叠加,更是一种智慧的呈现,集合魅力无穷。
4、引读句子: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学完发明家的发明过程,让学生回到课本,系统地读一读书,这是对知识的一个整合过程,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必要手段。运用重点词语复述发明家的发明过程,内化了学生的语言。最后,引导重点句,多次重复的引读,让学生对集合的神奇魅力有深刻的感受,回归了整体。】
五、布置作业:
1、文中有不少好词,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将它摘抄下来。
2、收集能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例子,准备下节课交流。
附:板书设计:
25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进攻 + 自卫 合二为一
枪口炮口+ 铁屋子 坦克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矛和盾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如何把长处集合”,从而发明了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分三部分叙述。叙事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清楚,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教学时应紧紧扣住这些现象展开。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持、坦”等6个认读字,会写“矛、盾、集”3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固然、坦克”等词语,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在语境中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固然”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等形式,能读通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通过对重点句段语言的揣摩、理解、内化,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设疑激趣
1、出示矛的图片,师:知道这是什么吗?(矛)
(边说边板书: 矛 “矛”字中间的那一点很容易忘记。这是一个开关,古代中国的
矛大多数能够根据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矛头,是灵活可变的。“矛”字的一撇就是矛头下的流苏,看起来美观,还可以辟邪。)
知道矛有什么作用吗?(板书:进攻)
2、出示盾的图片,师:这又是什么武器呢?(盾)
(边说边板书: 盾 “盾”的两撇表示一个人,横撇是他的手,手举着盾牌,后面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盯着对方,所以下面是个目字)
知道盾有什么作用吗?(板书:自卫)
3、可见这是两种作用完全相反的武器。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是“矛和盾的集合”,(补全板书)它们怎么会集合?怎样集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了解。
(二)读通课文,检测字词
1.借助生字注音读通课文,有读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字词分类检测
(1) 持 钻 戳 刺
①读准平翘舌音,尤其是“戳”不能读成平舌音。(自己练读,学生领读,齐读)
②看看这几个词是哪一类词语?(动词)
既然是动词,咱们就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吧!
③老师看大家第一个动作不好做,咱们就把这个动词请进句子中去。请你读读这句话,想想该选择哪个意思。
给出“持”在字典中的几种解释,让学生读读文中的句子,选择正确选项。
( 附:持:a拿着,握着 b支持,保持 c主管 d控制 e对抗 )
④小结学法:我们理解词语,有时可以做动作,有时还可以放到句子中去感受,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
(2) 坦克 履带
①读准字音(齐读)
②师出示图片讲解:作战时,人可以躲在坚固的铁屋子里,很难受到攻击;又装有炮口,能随时攻击对方。
大家知道履带干什么用吗?因为坦克太重,安上履带,能让轮子不陷进泥土里,能让坦克在泥地、沟渠等特殊的地面上也开得既快又稳。
(3)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大显神威
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们,读课文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或者一小段话,你会吗?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填入括号中。
发明家手( )矛和盾与朋友比赛,遭到对方猛烈( ),他用盾( ),还是( )。后来,他受到启发,把矛的.( )和盾的( )( ),发明了( ),在战场上( )。
(自由练说;指名学生试说;全班齐说。如有学生用到课文中的词语则给予表扬。)
(三)潜心会文,品词嚼句
1.师:我们知道,每一种东西的发明,都是伴随着发明家一次次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请再次默读课文1——4自然段,想想发明家在与朋友比赛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过渡:课文中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他的朋友比赛,你能找到描写比赛的句子吗?
2、交流:(教学第二段)
(1)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自由读,想像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
②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比赛的紧张?
雨点般:可以看出什么?(连续不断 速度很快 来势凶猛 很密集)
左抵右挡:我们演示一下,现在你们就是发明家,我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刺来(生做动作抵挡),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中间……(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感觉激烈的争斗)
师小结:根据对方的进攻方向而不断地改变盾的位置以保护自己,就叫——左抵右挡。它只表示抵挡右边和左边吗?每一个方向都挡叫——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能说说你刚才抵挡时的感受吗?(忙不过来了,快挡不住了……)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难以招架。(板书:遇到问题 难以招架)
③用朗读展现出矛强大的攻击力,感受到“盾太小啦!”(读出进攻猛烈,难以招架的感觉)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生接读)
(2)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这里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我们可以从哪里看出这是发明家的想法呢?(如果……就……)(板书: 铁屋子 )
②通过朗读,让大家知道这是发明家的想法。(指名读、齐读。这时候想到了好主意,发明家多高兴啊!)
(3)第二自然段段落学法小结:这一自然段分成两部分写,前一部分写——遇到问题;后一部分写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3.学习第三自然段
不管是“难以招架”还是“戳不到我啦”,发明家都是处于进攻一方还是自卫一方来想问题的?(自卫) 发明家从自卫入手,想到了不让自己受伤害的好主意!
(1)是啊,只想到自卫。他还想到要怎么样?请快速默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他又想到了什么?(进攻)
(2)交流:自卫,进攻,这是完全不同的想法,课文中用哪个词来连接啊?(可是)是啊,我们写文章时,当下面的想法、做法与上面完全不一样时,也能用上“可是”。
(3)文中的这样指的是怎样,你能根据前面的内容来说说吗?能给“固然”换个词吗?(虽然,尽管)
(4)发明家对自己刚才的想法又有了新的思考,这也是发明家的想法。谁能带着思考问题的感觉再来读读?(提醒学生注意“自卫”后面的逗号,以加强语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铁屋子虽然能保护自己,但却无法进攻,没有获胜的机会,怎么能和别人去比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发明家,突然,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2)交流:发明家想到了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板书: 枪口炮口、装轮子、安履带 )
(3)特殊符号:
①刚才我们说到,什么才能进攻?课文中的“矛”指什么?怪不得“矛”打上了引号。
②长长的一横叫破折号,这里用上破折号,是想说明,这个“矛”在文中就是枪口或炮口。
(4)这么好的主意,发明家是怎么想到的?从哪里感受到?(对了)表示突然想到,仿佛一下子来了灵感。抓住“对了”指导学生朗读。
5.铺设阶梯,说话练笔
(1)现在有没有新的问题产生?(板书箭头、?)
想到装轮子,又产生新的问题(板书箭头、?)
想到安上履带,又产生不少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最终发明了坦克。(板书……?坦克)
(2)同学们,发明家就是这样,遇到“左抵右挡却难以招架”的问题,能认真思考,想到: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里面,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解决了问题,又遇到新问题:可是,这样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或乌龟,不能进攻啦!再想办法,就这样一步一步想下去,做下去,最终发明了坦克!
幻灯出示: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里面,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我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或乌龟,不能进攻啦!
②但是,在我们的文章中没有写清楚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才想到要“装轮子”。我们能不能像发明家一样,试着来说一说?(多练几个,明白关系)
幻灯出示:如果我给铁屋子开好小洞,装上“枪口、炮口”,铁屋子就 。可是, 。
③文中也没有写到装了轮子之后碰到了什么新问题,才想到了要“按履带”解决问题。我们试着去写一写。
幻灯出示:如果 ,就 。可是, 。
(评价语中要有意识地肯定学生清晰的思路,会动脑筋会思考。)
(四)小结本课,启发下课时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会有什么用呢?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品集合了其它东西的长处,又是怎样集合在一起的呢?下节课,我们重点讨论研究这些问题。
(五)整理思路,板书预设
矛和盾的集合
自卫 进攻
雨点般
遇到问题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蜗牛 乌龟 ? ?
解决问题 铁屋子 枪口 炮口 装轮子 安履带…… 坦克
如果……就…… 可是……
篇3:《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全班能正确读写生词,在此基础上每个人还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4、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生词并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一些生词的读写和运用。
【教学准备】
矛和盾的图片及有关生字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巩固新词。
〖照顾差异策略:想把生词读一遍的得一颗星,想把生词读一遍并用其中喜欢的一个词或几个词说话的得两颗星。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照顾差异策略:允许优生离开座位帮助学困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6、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教学意图:教学中常会碰到在掌握生字词时不同水平的学生掌握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些优生常在统一的教学步调后无所事事,甚至做些小动作,在这种时候设计异步教学大有好处,以上两个异步策略的设计就是让优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让学困生有可能的话也摘到更大的果子吃。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14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记生字,并观察哪些字最难写,等一下给同学提醒。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
⑴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提醒哪些字最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照顾差异策略:允许写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读课外书并做摘抄。
【作业】
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选做题:从本课生词中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写话。
〖照顾差异策略:选做题优生必做,其余的选做。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运用直观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矛和盾有了直观的印象。
2、能从“差异教学,异步发展”的课题出发,设计多个异步策略,让优生在课堂上没有吃不饱闲着没事干的事情发生,让学困生在优生地指导下进行较到位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多提有价值的问题,避免滥问。
4、在写字时发挥学生的积极自主性,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指出某个生字难写和易写错的地方,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致很高。
篇4:《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坦克上战场的录象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所收集的饿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已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要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教师打出坦克投影,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坦克,引导学生汇报所收集的资料,谈谈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趣的是世上的很多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比如说人们看到鸟儿飞翔,研究飞翔的奥秘从而发明出飞机,从鱼儿的上浮下潜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书上的这位发明家也是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发明出坦克。他是怎样受启发发明出坦克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较流利,圈出不理解的饿字词。
引导学生字词的质疑,讨论答疑。
左地右挡:左右抵挡,抵抗。
招架:抵挡。
履带:装在车轮上的钢质的链带。
神威:神奇的威力。
庞然大物:庞大的东西。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什么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教师起个头,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的饿同学站起来接下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鼓励用笔在书上做出相应的记号,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用“~”画出。
(3)坦克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用文中一句来说明)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茅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也展开了小组自学活动,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难以招架、自卫、进攻、大显神通、集合。
二、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心
1、讨论上节课的自学题。
(1)题: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a、找出在文中哪一节?(第2节)
b、指读第2节→众生简评朗读。
c、质疑: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题: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
他又作了哪些改进?
a、指出在文中哪些段落(3、4、5节)
b、指读3、4、5节→众生简评朗读→鼓励学生带感情朗读。
c、质疑: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无法进攻,行动也不方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a、指名回答
b、看坦克在战场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c、引导学生说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4)题: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和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引出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齐读该句,指导用肯定的语气朗读。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三、小结
发明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和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也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四、布置作业
积累文中好词,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等。
篇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读懂本课内容,通过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并感悟发明家遇到困难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不同的读书方式,体会发明家的思考过程,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的过程,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并感悟出发明家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用具: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以疑入课,引发思考
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学,默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深入学习,了解发明过程。
发明家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
由学生的见解,引读第二段第1句话。
出示投影,句式对比。
引导学生读出“紧张、危急”。
发明家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去掉关联词“如果……就……”,假设想象变成了现实,发明家会是怎样的心情?
然而,有了铁屋子就够了吗?发明家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请同桌二位同学配合读,读出发明家心情的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这句话的含义,进而理解发明家在盾的自卫的基础上又加上了矛的进攻,并装上了轮子和履带,发明出了坦克。
出示投影,通过填空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刚才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出坦克的,下面就让我们用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来回顾一下吧。
三、感受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感悟发明家的优秀品质。
1、出示坦克图片
2、引导学生读课文,感受坦克在战场上的作用。
3、播放影片
那么,就让我们用朗读把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样子读出来吧。
4、为什么坦克能发挥出这么强大的威力?
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合而为一发明出了坦克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你觉得发明家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小结。
四、揭示课文讲述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补充说明。
课文通过描写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集合在一起发明出坦克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根据学习助手“泡泡”,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类似的发明。
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不少好的词汇,你想积累哪些呢?
(机动:通过学习课文,除了明白了最后一段所讲述的道理,你还有什么收获?能否试着也用“是的”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学生发表意见。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进行自学。
学生发表见解。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通过抓重点词,体会发明家正身处于紧张危急的情境之中。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紧张危急的情景。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学生读出喜悦的心情。
学生读句子,体会仅仅发挥了盾的自卫作用是不够的,并读出心情变化。
同桌二人配合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谈感受。
学生填空。
学生与老师相配合朗读。
学生对坦克的外形进行描述。
学生读课文,谈体会。
进一步感受坦克强大的威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抒发情感。
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谈体会。
学生通过复习和思考,谈感受。
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学生合作讨论,发表观点。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思考后谈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质疑意识、能力。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汇报、交流。
开始深入学习课文。
品读、感悟发明家遇到的问题是急待解决、刻不容缓的。
通过不同的读书方式,了解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
体会“庞然大物”的含义。
体会“大显神威”的含义。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引发学生进一步感受发明家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后所发明的坦克威力强大。
巩固所学知识和内容。
感悟发明家的品质。
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补充说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积累词语。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篇6: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出示图片矛和盾,师生写这两个字,师随机说写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说说矛和盾是做什么用的。揭示课题。理解“集合”与我们平时说的站队集合一样吗?那么矛和盾是怎样集合在一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黄水清写的这篇文章,齐读课题。
(评:导题,注意写字和解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词读音
(评:不是随意,而是有目的,精选的。)
3、指出音译词:坦克、出示其他音译词:汉堡、咖啡、沙发、吉普(多有意思呀!)
4、指出:左抵右挡、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特点、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多有意思呀!更有意思的还在后面呢!)
(评:注意了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5、根据教师提供的'词语引导学生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理清课文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即脉络。
(评: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不做难)
其中有几个词,找一生连起来读。这些词连起来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试试,两生说。还有其他作用,让学生说,学生没有发现,教师提示:蓝色的词是表示什么的?(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板书:过程,课文1——4自然段就是写的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红色的词是表示什么?(表示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是坦克的作用。板书:作用。课文的第5自然段就是写的它的作用。那么第6自然段呢?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板书:道理。
三、精读感悟
1、学习“过程”:教师创设情景,让每个学生当发明家,教师叙述,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中。
(评:让学生进入情境,很容易地能体会出发明家的情感)
让学生默读课文,标画出发明家当时的想法。学生自读自悟——集体交流:一生读、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句话中的两个感叹号并读体会它表示的情感、读出不同的感情——师生分部读1、2自然段
2、接着他又怎么想的,出示3段少了“可是”与原文对比,同桌讨论有什么不同,体会发明家情感的变化。男女生分部读,男生读“盾太小了……”女生读“可是……”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发明家又想到了进攻。
(评:太繁琐了些!直接体会发明家的情感,想到的是“进攻”就行了。体会情感,读出情感,进而理解表达的意思。水到渠成!)
3、接着他又想到什么呢?他怎么解决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的呢?学生读4自然段,接着出示坦克图,说说自卫怎样为了更好地进攻呢?坦克的铁屋子相当于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枪口或炮口相当于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教师总结,坦克的作用,坦克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
4、学习第5自然段,领悟坦克的威力。放坦克第一次上战场的情景视频,让学生体会坦克的威力。进而齐读出它的威力。
4、坦克的再回到3、4自然段,体会发明家的思考过程。思考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深入而又完善的思考呀!
5、读5段,读出它的威力。
6、读最后一段。你想成为这样的胜利者吗?接着出示课前交流的图片,问学生把什么和什么合二为一,就能胜利。
四、教师总结
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胜利。
总评:
优点: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巧妙、自然,重点突出。整节课教师都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始的“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多有意思呀?更有意思的还在后面呢?”教师给学生提供词语或情境或图片,让学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缺点:感觉分析多一些,教师的表现多一些,学生读的少一些。学生的自读自悟少些。
篇7:矛和盾的集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以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②矛和盾的图片。
③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1.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2.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3.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1.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2.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4.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矛和盾的集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8:矛和盾的集合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坦克的发明过程。
2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②矛和盾的图片。
③课件。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你对课文有多少了解呢?
2出示图片(简介矛盾)
3在我们的课文中就有一名话,它既写了矛,又写盾,还谈到了坦克,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这句话。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全班交流。解释(合二为一)(出示句子,指导读)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2矛和盾各有利弊,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到了它,请你找出。交流。解释(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指导读句子)
3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我刺来,我真的是难以招架,发明家们快快帮我想个办法。
学生读课文,总结坦克的发明过程。
4出示练习
5坦克发明出来了(出示图片),因此它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大显神威?(出示句子,学生读)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这是坦克在实际中的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合二为一的事例?(学生举例)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实践活动
在你的生活中,也学习过别人的长处,你有何何体会?请写在日记本上。
[矛和盾的集合 教案教学设计]
篇9:矛和盾的集合 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有谁认识图中武士手上的兵器?你说对了。请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字“矛”“盾”。(指导书写“矛”“盾”)
2、再看图,说说哪个字是“矛”,哪个字是“盾”?你怎么猜出来的?是啊,矛盾两字,都是我们的祖先根据它们的样子造出来的,我们叫它“象形字”。另外,文字也跟食品,武器一样,有进口的,比如“坦克”,这类都叫“音译外来词”
3、那么,矛、盾、坦克这三种武器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学习课文《矛和
盾的集合》(指导写“集”)
4、板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3分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划下你认为好的词语。
2、反馈,你读了几遍课文。读读你划的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哪些词大家都喜欢。指生读3-4人
3、老师也找出了我喜欢的,你愿意读读吗?(课件出示)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固然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 善于
如雨点般 乱成一团 蜗牛
哇哇直叫 履带 戳 (齐读或男女生读)
4、谁能从这些词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来介绍一下你从课文中了解的矛、盾或坦克呢?
5、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再看看矛、盾、坦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快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
① 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能用“谁怎么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② 坦克为什么能大显神威?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
请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这个句子。谁还能换种说法?
师引读:坦克之所以能……是因为……
③ 板书:合二为一。“一”指什么?“二”又指什么?(如果一学生答不完整,可让学生再读句子或其他学生补充说)
④ 这篇课文就是讲发明家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集合在一起,想出了发明坦克的主意
过渡语:发明家为什么会有这样想法呢?他遇到什么困难,危险了吗?请自由读1---3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三、研读课文,探寻理由。
1、指生反馈
句1: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对方的矛厉害?你能把这份紧张,危险读出来吗?(指生读)
句2: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一起读)
①把感叹号圈起来,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或出示图2(一个哀叹,一个高兴)
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②师引读:这下子安全了!啊,不行,不行。我还能进攻吗?我自己却变成了……
你会这样担心吗?指说会的读(齐读第3自然段)
句3:出示第三自然段
①师引:别慌!发明家又有办法了,请自由读第4自然段。
坦克造好了吗?哪位发明家来介绍你的坦克发明的过程?(课件出示)
我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对方的矛厉害极了,我难以招架。忽然,我产生一个想法:如果( )。可是( )。对了,( )。这就是坦克了。
指生按课文和用自己的话说2次。
②两辆坦克造起来了,我们来看看(出示坦克图)师简单介绍。
2、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指生读句子,再用自己语言简单说)
3、为什么用这个例子?
是啊,矛和盾在一起,就产生了战场上能大显神威的坦克。你能联系这句话,把理由讲的更明白吗?(先自由读,再联系说)
出示: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4、你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先来看老师的趣味数学题(课件出示)
矛+盾= 橡皮+铅笔=
轮子+椅子=
(还有时间就说几样)
引: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所以,就像课文说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如果每节课,你把好的词句积累下来了,在语文学习中,你也会是个胜利者。请打开课堂作业本,完成第 和第 题。
[矛和盾的集合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矛和盾的》的第一课时说课稿
《矛和盾的集合》的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头篇课文,是经作家黄水清的《矛和盾的集合》改编而成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本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矛和盾的集合》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在这个比赛过程中,发明家发现手上的盾难以招架对方矛的进攻,由此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盾大的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仅仅只能防守,更何况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于是,他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再加上履带,发明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课文通过叙述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学习这类议论性的文章,我们就应该要求学生“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标的相关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我见习班级的学情,我给这篇课文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并确定了如下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教学重点1)
2.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教学重点2)
5.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在这个课时里,我将要用到“自相矛盾”故事的资料和课件这两种教具。
二、说教法及学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所以我首先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我会通过我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我会让他们在初知课文后积极动脑,对课文进行质疑,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读一读,说一说,找一找,问一问”的方法完成本课时的学习任务。“读”:生字、词语、课文和文中的重点语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找”:文章中重要的句子;“问”:初读课文后自己不懂、好奇的地方。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们认识他们吗?(学生自由回答)对呀,这是古代的两种武器,长的是矛,圆的是盾。【出示图片旁边的“矛”和“盾”两个字】让他们认识一下矛和盾,接着来认识这两个字,比较能引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和我一起写这两个字,我在黑板上写这两个字,作为课题的形式,中间空一个字的距离,这样是我的教学设计需要。我边写边指导他们这两个字,矛:最后的一笔撇,好锋利啊,跟图片中的矛一样;盾:开始两撇,真像两个勇敢的小卫士,像图片中的盾,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这样可以与图片结合起来,使这两个字能他们在脑中留下生动的形象,帮助他们记忆。让他们用手指跟着我一起来写一遍,这样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2. 关于矛和盾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来看看【出示故事“自相矛盾”的两张图片】
同学们知道吗?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讲这个故事)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的成果,对这种行为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培养他们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3. 老师现在带大家去看一看这个故事的小动画。【出示故事“自相矛盾”的视频】用这个视频来吸引他们,让他们能集中精力听我下面的教学环节,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增长他们的课外知识。
4. 动画中的矛和盾碰在一起产生了自相矛盾的故事,今天,矛和盾要再次相遇,结果会怎么样呢?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边说出课题边板书,在原本“矛”和“盾”字的中间加上“和”,再在“盾”字后写“的`集合”),一起读课题。利用视频的形象吸引他们之后引出课题,让他们对课文产生好奇和疑问,利用他们很想去文中找答案的心理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要考考你们,这些词语能不能读正确?【出示词语的幻灯片】,先让他们自己自由读,再进行“开火车读词语”,对读错的字词进行及时的纠正,再集体教育,防止他们再出错。此环节,我要体现出我的教学重点1,因为是第一课时,生字词语显得比较重要,我先在这里检查他们预习的中的一项,让他们认读词语,生字放到后面重点指导、练习。开火车读词语的话,可以让班里的一半同学参与,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2.先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他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带上感情”,再“开火车读课文”,每人一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读的同学有没有出错。大家都知道,小孩子都喜欢在全班面前有好的表现,而且喜欢纠正出其他同学的错误。第一遍自由读可以为他们开火车读提供一个准备,让他们能在大家面前有好的表现。在“开火车读课文”这个环节,我可以让班里的另一半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全部学生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是主体,使他们可以集中精神参与我的课堂,而且让他们体会、了解并牢记标点符号的特征和用法。
3.读了课文,谁能用上这四个词语讲讲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这四个词语的幻灯片】(学生一个个回答)当有同学回答出课文上的一句话时,我就在此进行总结,用幻灯片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后,在战场大显神威。”这个句子;如果没有学生定位到这句,我就进行引导,让他们把目光集中到这一句,然后出示这个句子。接下来,让他们找一找、划一划,划出这个句子,然后集体读一遍。这个环节是我这一课时的第二个教学重点,我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大胆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4.在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让他们针对课文进行提问,然后是我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除了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和“对‘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理解和启发” 这两个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将会在下一课时中深入讨论)。这个环节,我主要是体现我的教学难点,让他们积极动脑、独立思考,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重点学习并指导生字。
1.第一步,指名读生字,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再集体教育;第二步,重点讲解 “集”、“攻”、“战”、“神”这四个字的写法,在黑板上写出“攻”与“功”,“战”与“站”和它们自各组的词语,并把这四个词语读一遍,引起他们的注意,不要写错;第三步,在自己的生字本上练习,每个字抄写三遍;第四步,让他们读一遍含有文中生字的8个成语,并抄写在课本上。这个环节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我这样设计意图是:让他们能读准每一个字,帮他们区别容易混淆的字,再通过抄写来记住每一个字;通过成语来记住字,并充实他们的成语库。
2..打开课时训练做1.2.3三题,通过这三题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时也给他们课外减轻了了负担。
(四)布置作业
1.请你积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多读读,多想想,让他们初步体会本单元的主题。
2.搜集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养成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 成功
战场 站立
篇11: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一起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请看,这是矛,这是盾,它们都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兵器,同样,这两个汉字也是从古代文字慢慢演变而来的。
师:先来看看“盾”字的演变,这是甲骨文的“盾”,后面一人双手拿盾,非常形象,这是金文,再是小篆,最后是楷体,再请看“矛”字……(课件演示演变过程)
师:这两个也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请打开生字抄写本,仔细观察前面的范字,自己先试着把“矛”和“盾”各写一个。(生自由练写)
师:来看看这位同学书写的请看“矛”字,已经写得不错,如果横钩写得再稍长一些,注意下面一笔是弯钩,这个字就会更漂亮=
再请看“盾”字,特别注意第一笔是平撇,第二笔是竖撇,下面的横也写得长一些。
师:请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写,先写“矛”:横撇点横钩,弯钩加撇把笔收:再写“盾”:平撇竖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请同学们再把“矛”和“盾”各写一次。(生自由练写)
师:再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写的,“矛”和“盾”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写得相当漂亮。
师:先把生字抄写本轻轻地放在一边,一起再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正确朗读课文,想想“集合”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先来说一说?
生:“集合”在课文中就是指把矛和盾结合在一起。
生:我认为“集合”在课文中是指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
(师根据回答板书:进攻自卫合二为一)
师:对呀!这就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事情,谁能看着板书把这件事更完整地说一遍?
生:发明家在和朋友比赛时,想到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师:其实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像这样对课题进行一定的扩充也可以很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下面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生字词谁来读左边的这一组词语?(指名一生读)
师:这个字跟老师再念一念,翘舌音“戳”。(生跟读)
师:谁来读右边的这一组?(指名一生读)
师:请仔细观察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左边词语都是写进攻的,右边都是写自卫的
师:也就是说它们分别是写矛和盾的什么?
生:左边词语都是写矛的特点,右边词语都是写盾的特点。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
师:左右两边的同学可以对看来读这些词语呢,左边读“矛”,右边读“盾”;左边进攻,右边自卫,试一试。(生对读词语)
师:读得真好。左边是“矛”,右边是“盾”,发明家把它们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课件演示集合过程)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是发明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试着完成学习单,(生默读课文,自由填写学习单、师提醒用简洁的语言填写,填好的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填写的。(实物投影)他认为发明家发现的第一个问题是“盾太小了”,同意吗?
生:同意!
师:是的。但老师觉得把“了”字删去会更简洁一些(用红笔删除)
师:他认为解决方法是“做一个铁屋子”有没有更好的说法?
生:可以用“造”铁屋。
师:不错!他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盾太小”这个问题?
生:是发明家和朋友比赛难以招架时发现的
师:你能找到课文中的描写来读一读吗?
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师出示这个句子)
生:我从“雨点般”这个词中读出对方的矛速度很快,又很密集。
师:请你带着这种理解再读读这个句子。(生读)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雨点般”来体会,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我从“左抵右挡”这个词看出这场比赛很激烈
师: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挡”吗?
生:就是左边抵一下,右边挡一下的意思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当发明家,我当他的朋友,来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师用双指当矛,生用书当盾)我这根是锋利的矛,拿好你的盾
我的矛左刺——,右刺——,左刺——,右刺——,上刺——;再上刺——;下刺——;左刺——,再左刺——;再左刺——;右刺——,下刺——……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左抵右挡”仅仅是左抵一下,右挡一下吗?
生:不是!
生:“左抵右挡”是指上下左右全方位地自我保护。
师:说得真好。这位同学此时还在气喘吁吁,其实这就是“难以招架”的表现。抓住这些关键词,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句子,谁再来读读?(指名生读)
篇12:矛和盾的集合2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认识矛和盾。
2、出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发明家在和朋友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板书:矛进攻
坦克
盾自卫)
2、学习第五自然段,理解“大显神威”。
①找出形容坦克威力大的词语。(大显神威)(板书)
②读课文描写坦克大显神威的句子。
(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③齐读。
3、学习1-4自然段,了解坦克发明的过程。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坦克的?
②轻声读1-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发明家思考过程的词语和句子。
③交流、发言
(比赛-难以招架-盾太小-铁屋子-开小洞-装上轮子、履带-坦克)(板书)
④根据所画的词语复述坦克发明的过程。
⑤朗读。
4、句式练习
①出示例句: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
②仿写:如般。
5、学习第六自然段,明白道理。
①从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对你有哪些启发?
②齐读。
三、作业
1、阅读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搜集其他发明家的故事。
板书: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进攻
坦克 大显神威
盾 自卫
比赛-难以招架-盾太小-铁屋子-开小洞-装上轮子、履带-坦克
[矛和盾的集合2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矛和盾的集合》读后感
读了课文《矛和盾的集合》,我想起我喜欢的围棋。
围棋不仅是一种令人着迷的棋类游戏,还是一门奇妙的艺术。
围棋是一片星空,棋子像闪闪星星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棋盘也是辽阔的土地,黑子与白子是争夺土地的两支军队。各个棋子在棋盘上是平等的,在不同的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
我觉得,围棋处处有美感,像一幅图案。围棋布局时,用两三只棋子勾画出轮廓,然后黑白相互渗透。“布局”就是我的盾。中盘阶段,黑子和白子渐渐交织在一起,棋局纷繁复杂,棋子与棋子之间关系有尖、飞、跳、拆等,都是相隔一定距离,不同的下法形成各种各样的棋形,这是冲杀阶段,冲杀阶段是我的“矛”。最后是收官阶段,棋子落到一个个细微的角落,一幅作品就诞生了。
布局的“矛”就是我下棋的弱点,我布局常常很随意。
虽然蒋老师说我的“冲杀力”有时发挥很好,但如果遇到神鬼莫测的“盾”,我就“昏着”败下阵来。学了《矛和盾的集合》,我懂得了不仅要冲杀力好,“劫活”、“劫杀”、“进活”、“对杀”“收官”等下得好,还要“大飞”、“挂角”、“缔角”等做好布局,使我的“矛”和“盾”集合起来,才能冲向围棋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矛和盾的集合给我的启示。
篇14:《矛和盾的集合》读后感
前几天,我们老师叫我们提前预习二十五课。
在那天晚上,我在读课文的时候,我的问题来了:它为什么要把他叫做矛和盾的集合呢?”
我去问妈妈:“妈妈,它为什么要把的矛和盾和起来?”
妈妈想了想说:“可能它们要取长补短吧。”
我想了想,走到旁边想:“那起不是它们都有短处吗?”
后来,我理解了这个意思,我心中想:“以后一些东西,也把它集合在一起,创作大发明,成为胜利者。”读完这遍课文的感受和启发的。
篇15:《矛和盾的集合》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矛与盾的集合》。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准备和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的向他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急关头,他忽然想:还是盾太小了,盾要能大的像一个铁屋子,铁屋子上要能有轮子,再装上履带,那不就没有事了吗?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正是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不断显出神威。1916年,当英国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倒这庞然大物时,吓得一下子向后跑了十公里。
其实在生活中我觉得还有很多“加一加”的方法,比如录音机和电话加起来就组成了录音电话,电瓶装上自行车上就组成了电动自行车等等。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 《矛和盾的》教案
★ 矛和盾的优秀教案
★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集锦15篇)】相关文章: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2023-06-06
《矛和盾的》的教学反思2022-08-21
《矛与盾》教案2023-01-25
《矛与盾》《郑人置履》 教学设计2022-06-18
小学语文《矛与盾》教学设计2023-03-29
矛与盾(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7-09
矛与盾教学设计2022-12-05
三年级语文矛和盾的结合2022-12-06
集合教学设计2022-09-01
人教版三年级上集合教学设计202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