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口袋游戏教学设计(推荐18篇)由网友“橙景”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课口袋游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科学课口袋游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 要使孩子学好科学课,我们的起点就是立足于孩子的好奇心,保护好它,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的方法很多,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有效的方式。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因此,“游戏”便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要善于将教学中的内容或问题,设计到“游戏教学”中去完成,莫将知识直接“塞给”学生,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发现创造,探究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提示、点拨,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启发、引导,激活内容,激活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何时把游戏引进科学课堂,寓学习于快乐的探究之中呢?
一、课前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
一堂课的开头,学生精神还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里还想着课间的活动,教师若这时就导入新课,那未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在这时应用科学游戏,让孩子们在课前几分钟品尝一下小小的“游戏点心”,既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活他们的思维,又可以唤起他们强烈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采用游戏导入新课,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巧妙地接触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导入,轻松自然,直奔主题。例如教科版《光》这一单元第一课《光和影》教学中“影子游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探究光和影之间关系的学习,同时从中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我在课前带领学生到操场玩踩影子游戏。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蕴涵着科学道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即能够呈现影子的物体,如墙面、地面等),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而且这个游戏为整个单元的学习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如教科版《杠杆的科学》一课的教学。在“引入新课”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让学生们推荐出班上公认的一个力气大的同学和一个力气小的同学,两人各压住木棍的一端,看谁能使对方的一端翘起。但是,力气小的压离支点远的木棍一端,力气大的压离支点近的木棍一端,结果力气小的同学几次都轻易获胜。这样的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于是他们质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而激发了学生研究杠杆的兴趣。并在研究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发展。通过游戏,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探究活动就开好了头。
二、课中游戏调节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为了调节课堂的沉闷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将科学知识融入趣味性的游戏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课的理解,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开心,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运动与摩擦力》的教学中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推手掌的游戏,请大家跟老师做动作:将手掌放在桌面上向前推,你们感觉到了什么?
生:感觉到有一种力阻止我的手掌前进。
师:当你的手掌用力压住桌面向前运动时,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阻止手掌前进的力更大了。
师:这种阻碍手掌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手掌离开桌面在空中向前推进,你感觉到摩擦力了吗?
生:没有。 、
师:手掌放松地贴在桌面上静止不动,你们能感觉到摩擦力吗?
生:感觉不到。
师:谁能说说,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的?
生:手掌要接触桌面,还要向前推,才能产生摩擦力。
师:对,两个物体的表面必须互相接触,而且相对运动才能产生摩擦力,我们称它为摩擦力。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引导学生玩推手掌游戏,亲身体验到摩擦力的存在,知道摩擦力的产生须具备的条件,从而准确理解摩擦力。
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最好动力。
科学课中的实验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实验是我们教师上好一堂科学课的宝贵财富,关键是教师如何去深化和优化。学玩结合的实验带有一种游戏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玩”(即探究)的方式对基础的科学原理形成感悟,然而“此玩非彼玩”能将科学知识巧妙地渗透在玩中,玩出内容,玩出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教师一开始便向学生提出要求:今天研究的是米饭,大家要先将手用碘酒消毒,再用消过毒的手每人数出l0个饭粒,千万注意别弄脏了饭。学生们的兴趣可浓了,非常小心地数着,但是结果人人手中的饭粒都脏了。他们好奇极了,学习兴趣就被有效地调动起来,提出了“饭粒为什么变色”的问题,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老师抓住机会,要求他们自己去弄个明白:为什么消过毒的手拿了饭粒,饭粒都变了色?是不是所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会变色?这变色的物体到底是什么?他们经过认真探究讨论,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变色,而是含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才会发生颜色反应科学道理。在小学科学课的教材中,这类有趣味性的实验很多,通过实验,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思索的状态下,有效地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在一起,延长了学生们的有意注意,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使他们从关心玩的过程发展到关注玩的结果中,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最终完成乐趣向智趣的转化。科学教学才能得以完美的提高。
三、结课游戏加强效果,产生期待效应
在将要下课时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加强当堂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以愉快心情结束“课尾”。同时,他们又将迫切期待着下一堂科学课的到来。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游戏,能迅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浓厚的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如杨晓林老师的《光的传播》教学片段中。
游戏拓展
师:同学们学习了一节课,既动手又动脑,现在一定很累了,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放松一下,好吗?
生:好!
(打开投影仪,让光照在银幕上,教师演示手影游戏.)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谁还能为大家演示出更多的动物?
(学生兴趣倍增,纷纷举手.教师叫两位学生上前演示。)
师:他们的手法怎样?
生:好!
师:关于手影的游戏,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些有趣的“小动物”是怎样形成的?
生:因为手是不透明的,它挡住了光,于是在手的后面形成了影子。 生:手影的形成与光有关,没有光就没有影子。
生:手影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光从手的周围透过去,照在银幕上,形成了光亮部分;一部分光不能通过手照射过去,于是在手的后面有一片黑暗部分,手的影子就是这样形成的。
师:说得真精彩!
评析:手影游戏直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兴趣高涨。
儿童虽然天性好奇、乐于探究,但是对于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不会有兴趣的,只会应付了事。而手影游戏直观生动,对这节课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个主要内容学生记忆深刻,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四、课外游戏活动,延伸时间和空间。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还指出“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处处皆科学,即使是学生经常玩的游戏,也渗透着许多科学。
“玩”科学小游戏有“踩影子游戏”“手影游戏”“磁铁游戏”等,这些小游戏都是常见的,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再如: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滑轮组》中的“有趣的游戏”。
篇2:科学课口袋游戏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学生在学习《我的手》这一课之前,通过观察植物、动物,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如看、摸、闻等等方法。但观察的内容基本还是物体外在的比较显而易见的特点,而且根据课堂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观察静止的物体兴趣不是很高。《我的手》这一课不仅只是让学生观察手的外形,还让学生推测手这样灵活与什么有关,观察活动已不仅只停留于物体的外在形态,已由表及里与学生的思维训练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了。基于上述原因,我在设计这一堂课时,就主要从孩子爱玩的特点出发,通过做剪刀、石头、布游戏活动先激发起孩子探究的兴趣,再引导孩子进行观察自己的手的结构,最后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多种方法体验手的灵活性与什么有关。整堂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玩中体验、玩中交流、玩中探究”。
教学任务分析:
《我的手》一课是三年级上册《我们自己》这单元中的一部分。这一课是在“观察我们的身体”及“我们在生长”等整体观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较深入的观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讨论手的用途,体验手的灵活性主要与手的结构及手指关节处皮肤上的皱褶有关,认识手的感觉方面的功能,训练学生手的感觉等几个活动构成。其中体验手的灵活性与手的结构、手指上的皱褶有关,这个活动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探究心理。教材的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引导孩子亲历观察探究活动,激发他们对平时司空见惯的自己的身体产生认识研究的兴趣,产生珍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但对一些很常见的事物,如人身体的器官则关注不够。他们上课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把他们的关注对象引导到这些“司空见惯”的物体上来,对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从平时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是很有益的。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实验中,知道手的一些基本构造,认识手的灵巧与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密不可分,认识手具有感觉功能。
2、用各种方式获取有关手的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会合作学习,注重与同学的交流以及分享成果。
3、关注体验活动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自身的探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认识手的基本知识,了解手的构造和手的灵巧有关。
难点:小组的合作学习,自选实验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教学准备:
创可贴、吸管、胶带、空管、信封、橡皮筋、记录卡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剪子、石头、布”的游戏。你们会玩吗?说明规则 。
2、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游戏。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游戏形式选出组长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是一个以手为主的游戏,从而比较顺利的引出了观察的对象。)
(二)、探究手的用途:
1、教师:我们刚才做游戏时用到了身体的哪一部分?(手)
平时,我们用手还可以做哪些事情?
2、学生汇报交流。(写字、打乒乓球、制作模型……)
3、教师:我们的手真灵巧啊!
(通过询问手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手的兴趣。老师着重表扬了手的灵巧性,为学生生成“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作一个铺垫。因为整个科学探索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开展的,学生有了“手为什么这么灵巧?”的困惑,才能形成对手的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的探索研究。引导出有价值、有探索意义、有利于课堂开展的问题,对后面教学活动的展开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往往生成的问题较多,但符合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很少,所以设计了一些隐藏的铺垫。)
4、谁能用灵巧的手模仿几只小动物的样子。(利用投影仪)
5、你们对自己这双灵巧的手能不能提几个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
(再次让学生用灵巧的手做几只小动物。让灵巧这个词语浮在学生的脑海中。随后把〈你们对自己这双灵巧的手能不能提几个问题?〉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生成一个感兴趣并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发形成的,在他的内心中就产生了一种寻找的欲望,在欲望的引导下观察就有了目的,学生往往能发现平时没有留意的东西,观察的收获会更多。)
6、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手,研究我们的手为什么这样灵巧。
(三)、观察猜想:
1、既然要观察“手为什么这样灵巧”,是不是我们先要仔细观察认识自己的手有什么特点?
2、谁能告诉大家我们应该观察手的什么?
出示友情提示:手上有什么?手是什么样的?五个手指是怎样长的?动动你的手?想想
手为什么会这样灵巧?……
3、分组活动:下面我们就带着(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和刚才大家说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的一只手,然后小组合作把观察到特点简要的记录下来。
(由于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比较大无从入手,冷却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他们的参与性不高。因此我设置了一个小的问题提示给学生,学生观察的目的就更加明确了,兴趣也有了。)
4、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资源并来共享:
5、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记录主要的几个内容:褶皱、关节、特殊的大拇指、手指骨头……)
(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科学课不久,对于选择有价值的、自己有能力进行研究的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记录其中的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其实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怎样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6、(1)小结,激励:
(2)既然我们的手这么灵巧,你们觉的灵巧的手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根据刚才观察的内容进行猜测)
(四)、体验验证手指的关节、褶皱及大拇指的作用:
1、我们怎样能证明刚才的设想是正确的呢?
2、小组讨论确定研究内容。
3、老师准备了几种材料,看看是不是对大家有帮助。出示材料简介。
4、出示友情提示:如果五个手指都是长在一边的,有那么灵巧吗?如果每个手指都是由一根骨头组成的,拿东西有那么方便吗? 如果没有大拇指,拿东西有那么方便吗? ……
5、学生选择材料验证设想,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实验操作有困难的学生。
6、汇报表演,说说感受。
7、没有了大拇指,的确很不方便。但是有的残疾人失去的不仅仅是大拇指,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他们?
(给学生自由的间是学生会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时间、空间的保证,学生就会玩得尽情尽兴,探究也就更加深入有效了。)
体验活动小结:
我们已经做了好几个游戏,老师觉得大家有点累了,现在休息一下,并把桌上的材料整理好,顺便想一想“手为什么这么灵巧?”其实,手的灵巧除了与关节、褶皱、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等有关,还与脑、神经、血管、肌肉也有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资料,比一比,哪些小组收集的好。
(给学生自由的时间是学生会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时间、空间的保证,学生就会玩得尽情尽兴,探究也就更加深入有效了。)
(五)体验手的感觉功能:
手不仅灵巧,它还有其他的本领你们想不想知道?想知道的人请坐好。
1、老师袋子里有些好东西?谁能不用眼睛看就能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2、学生先把材料袋放到指定地点,再上台尝试。你感觉它像什么?为什么?把物品送给学生以作奖励。
(以实物作为奖励,可以使学生在内心形成对科学活动课的另一个推动力,并给他美好的童年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3、手能感觉物体的什么?
4、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手的本领。每个人从组长那里拿出一个信封,闭上眼睛摸摸,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开始。
5、请打开信封看一看,猜对得请举手
(六)、小结
课外延伸:
出示小制作,老师希望同学们回去后用灵巧的手也做个小制作,好不好?
板书:
观察手
关节
手的灵巧 褶皱
大拇指
篇3:科学课口袋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感受春天阳光的温暖和户外活动的快乐,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与亲近,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爱观察、好提问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知道阳光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了解影子在不同的时间里是不同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与阳光有关的自然现象的原因。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阳既熟悉又陌生。他们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到太阳与人类、自然界是有关系的,也知道影子的形成与太阳有关。但是太阳究竟对我们的生活、自然界有什么作用,影子与太阳,影子与我们自身有什么关系,影子有什么变化,他们并不太明白。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缺乏影子形成、变化等这类自然科学知识了解,因此,学生对太阳的认识是浮于表面的,缺乏深入地认识和探究。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的知识。虽然他们对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但是对于探究的方法掌握不够。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春天阳光的温暖和户外活动的快乐,表现对大自然的亲近。通过实验活动,探究一些和阳光有关的自然现象。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切入主题,通过师生交流,知道阳光与自然、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产生对太阳、自然的喜爱。通过观看视频“踩影子”引出“影子”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讲述影子形成的原因。然后让“踩影子”游戏冠军介绍获胜秘诀和借助手电筒玩手影游戏,使学生知道影子是随着人的行动、姿势变化而变化的。通过学生课前观察记录,课上交流,使学生了解影子变化的规律。最后,教师通过光的解析实验使学生知道光的组成,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春天阳光的温暖和户外活动的快乐,表现对大自然的亲近;通过实验活动,探究一些和阳光有关的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
了解影子与太阳的关系,养成爱观察、好提问的好习惯,表现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前组织学生玩“踩影子”的游戏;组织学生观察、测量影子;准备三棱镜。
学生准备: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在早上、中午、傍晚观察自己的影子,并测量,填写表格。表格如下:
课时安排
2课时。
完成话题“奇妙的光和影”“美丽的彩虹”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感受阳光
1.猜谜语:“看时圆来写时方,人畜没它不健康。冬季短来夏季长,庄稼没它不生长。”猜一猜是什么?
2.提问:太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
小结:太阳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真大呀!它不仅提供给我们光和热,还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
【设计意图:感受阳光与自然、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产生对太阳、自然的喜爱。】
活动二 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1.[播放动画: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
2.讨论:一天当中,影子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短?
小结:在一天当中,早晨日出时影子特别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将逐渐缩短,到了正中午影子最短,午后影子又由短慢慢变长,日落时影子又会像早晨一样很长很长。
3.[出示图片: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4.根据课前的观察及游戏,进行交流讨论:阳光、我们和我们影子是什么关系?说说你的发现。
小结:在玩“踩影子”游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阳光和我们的影子分别在我们身体的两侧。每个同学都必须根据情况调整自己身体的动作与姿势,这样才能使影子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才能避免被追赶的同学踩到自己影子的头。(板书: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阳光与影子的关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三 美丽的彩虹
1.交流经验:什么时候见过彩虹?彩虹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看见彩虹时的天气怎样?
[出示图片:彩虹]
2.拓展活动:引发学生搜索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寻可以看见彩虹般色彩的游戏活动(如用肥皂水吹泡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到户外做游戏,体验光与色彩的变化。
[出示图片:七彩的世界]
3.观察实验:教师做三棱镜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阳光下或灯光下三棱镜中光的折射变化,看看光线通过三棱镜变成了什么颜色?(板书:美丽的彩虹)
小结:其实太阳公公的光是由好几种不同的颜色组成的,当光线经过折射后我们就能看到红、橙、黄、绿、蓝、青、紫七种颜色。平时,下雨后空气中会有很多的我们用眼睛看不到的大大小小的水珠,太阳光照在水珠上,光线发生了折射,就出现了非常美丽的彩虹。
【设计意图:观察生活中与阳光有关的有趣现象,产生对自然中各种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养成爱观察、好提问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7.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作用大奥秘 光
物体(不透明)
篇4:大班科学课教学设计
大班科学课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历史,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2、能探索指南针与磁场的关系,有探索与想象力。
3、能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博大精深,为祖国的发明而自豪。
活动准备:
1、电视或者电影里有关司南的片段;
2、指南针若干个、磁铁若干、粗的缝衣针、细线;
3、古代司南的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播放司南的相关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请幼儿讨论你看到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由什么构成?电视里拿它来做什么?
2、教师简单地向小朋友们介绍司南就是今天的指南针,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pass)的国家。让幼儿知道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于是劳动人民进一步利用磁体的指极性,制成指示方向的机械,这就是指南针。教师要告诉幼儿指南针最初的作用是用来祭祀、占卜、军事等,并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让幼儿明白指南针对当时的农业发展和社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3、请幼儿说一说指南针在今天的作用,并且出示相关航海等照片。
4、请幼儿自由讨论:你见过指南针吗?你会使用指南针吗?指南针如何用?
5、教师做总结,告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使用指南针。然后再一次总结指南针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升华幼儿对祖国的感情。
6、请幼儿到手工区,利用材料自行制作简易指南针,教师做简单的指导,让幼儿自由探索和了解指南针的原理。
活动延伸:
请幼儿观看完整的介绍四大发明之指南针的纪录片,加数对指南针的认识和感受。
篇5:《口袋的玩法》教学设计
《口袋的玩法》教学设计
《口袋的玩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口袋的玩法,通过表演小结出玩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活动意识,让学生掌握玩的技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口袋的玩法有几种,掌握其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文字卡片,口袋。
教学过程:
一、提示活动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活动主题是?
生:大声读出活动主题内容两遍。
二、研究口袋的玩法:
师:是啊,我们这节课就是以玩口袋为主,你们玩过口袋吗?
生:玩过。
师:这么多同学都玩过呀,那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
生:汇报
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说出的玩法,即时板书。
师:你说的非常好,现在谁愿意到前面来边说边表演你玩口袋的方法呢?
生:表演汇报。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玩法,你们想看吗?(想)那你们可不能白看,在我表演的'时候,大家要认真观察,总结出其玩
法,能做到吗?
生:看过师表演后,总结出其玩法。
师: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进行板书。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探究出口袋的( )种玩法,那你们想玩吗?
生:想。
师小结:接下来就是你们自由游戏的时间了,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玩法进行游戏,我现在分别找( )个人,代表每
一 个玩法,然后分组到操场上进行游戏。
在玩的时候,不要忘记今天课堂上还有很多教师,他们非常会玩口袋,看哪组能找到最强的伙伴同你们一起游戏。
三、活动展示
师: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活动小组,到操场集合,开始游戏。(注:出入教室要安静,右侧通行。)
生:游戏。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今天玩的很开心对吗?可是我们要在活动中学会总结,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记录下来,写成一篇实践活动小日记
篇6: 《装满昆虫口袋》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准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有着浓厚兴趣的具体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抓住文中具体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强烈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重点:了解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有着浓厚兴趣的具体故事。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强烈兴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昆虫的影片)有一个人从小就对这些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把这些小虫子装在衣服的口袋里,这个人就是法布尔,(课件出示:法布尔图)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这一课,一起走进法布尔的童年生活。(板书:装满昆虫的口袋)
生: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边读边标好自然段的序号,在读中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2、(课件出示:所有词语。)学生自己试读所有词语
3、(课件出示:单个词语)开火车来读词语。
4、(课件出示:所有生字)和同桌互相读一读,并进行评价。
5、检查认识生字情况。
三、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从几件事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
(一)感悟理解找纺织娘的故事
1、哪几个自然写了法布尔找纺织娘的事?(2、3自然段)
2、指名2、3自然段,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
学生读,汇报
(1)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主要谈自己的体会。
(2)“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根据这句话中的两个叹号初步练习朗读
(3)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从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法布尔整整找了三天啊,他在这三天里为了找到了这只纺织娘,可能做了些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这就是法布尔找到的那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会唱歌的纺织娘,却让法布尔找了三天,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和不带引号的。)你来读读,这句话加上和去掉这个引号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二)创设情境,体会迷恋
1、法布尔对昆虫有着那么浓厚的兴趣,可并不是每个人都理解他,爸爸对待他的兴趣是什么样的态度?
2、默读课文的4、5、6自然段,把你从课文找到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相关语句画下来。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一动不动地趴、静静地、观察、结合学生体会一动不动多么的不容易。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3)在池塘的草丛里,法布尔发现了一只全身碧蓝、比樱桃还要小一些的甲虫。
通过读感受小甲虫的美。
四、引读明意,回归整体
爸爸感受到了儿子对昆虫的迷恋,我们也通过文中的两个小故事看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他对昆虫的兴趣越来越强烈,甚至已经种在心里。正是这种兴趣——(课件出示:正是这种兴趣,把他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
篇7: 《装满昆虫口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写本课生字,重点认写“强”、“傍”、“触”。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运用轮读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运用随文识字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并正确认识其中出现的生字“强”、“傍”、“触”。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主题谈话
如果你看见同学的口袋里装满糖果,你会认为他——(生:贪吃)看见同学口袋里装满玩具,你会认为他——(生:贪玩)要是一个人口袋里装满昆虫,你会怎样认为呢?(生:喜欢昆虫)这个人是谁?今天我们就要去拜访这样一个喜欢昆虫的人。
师板:法布尔 (抽生读好这个名字)
二、介绍法布尔,出示课题
(出示课件:法布尔图片)法布尔是法国的昆虫学家。在法布尔的眼中,无论是彩色的蝴蝶、酿蜜的蜜蜂,还是吐丝结茧的蚕宝宝,闪烁的萤火虫,一直到令人讨厌的苍蝇、蚊子,所有的昆虫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身体结构,有着喜怒哀乐,还有自己特色的本领。
想知道和法布尔有关的故事吗?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很长,要读好它可不容易,小朋友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不添字、不掉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2、小朋友读书可真认真。这些词语你能读好吗?
出示课件: 强烈、傍晚、触角、一动不动、塞满、拣贝壳、中毒、恋恋不舍、忍不住、沉甸甸、怒气冲冲。
如果把这些词语放进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吗?
3、小朋友试一试,自己大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四、轮读课文,对话建构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生读第一自然段,正音,互评。
(2)你读懂了什么?(生板:浓厚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
(3)学习“强”,注意纠正“弓”字旁的写法。
(4)师生合作读好一自然段。
2、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法布尔对昆虫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好奇心的几个小故事?(两个)
师生共同梳理:第一个故事是二自然段,第二个故事是三、四自然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抽生读第二自然段,正音,互评。
(2)学习“傍”,注意正音,借熟字“榜”、“膀”记新字。
(3)你知道法布尔在干什么吗?(捉纺织娘)
(4)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法布尔对纺织娘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交流:
a、“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此时,小法布尔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快乐)
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出自己的理解。生个别读。
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行吗?
创设情境读:法布尔兴奋地说——(生读)
法布尔趴在花丛里,说——(生读)
法布尔手里抓着纺织娘,激动地说——(生读)
小结:瞧,小法布尔对昆虫产生了——(指板书:浓厚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
b、“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她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抽生读这长句子。
句子里有一些有趣的词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你能找出来吗?(生找:“三天前”、“经常”、“终于”、“歌唱家”等)
(5)想看看法布尔抓住的纺织娘长什么样吗?(想)
(出示课件:纺织娘图片) 师介绍纺织娘
课文里有两个词语写出了纺织娘的模样,你能找出来吗?(全身翠绿、触角细长)
学习生字:“触”
小结:小朋友,你们关注到这些有意义的词语,我知道你们也对法布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你觉得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呢?
五、总结、梳理
法布尔对纺织娘这样的小虫子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对其他小虫子呢?走进了课文,我们更加了解法布尔。
想想,我们今天用了哪些方法学习课文?(读文,找句,勾词)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4自然段。
教学反思:
在这次学校教师成长联盟常态课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了《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这课是西师版教材二(下)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个小故事,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迷恋。
对于这堂常态课,我作以下几点反思:
一、运用“本色语文”理念设计课堂
在设计本课时,我发现这篇课文篇幅长,生字比较难。如何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低自己,关注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怀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怎么从主体内部产生思考、获得发展,这是我设计教学的思想理念。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退,学生要进。这样的教学思想来自于张咏梅老师的“本色语文”。
二、在课堂中实践“本色语文”课堂模式
在教师成长联盟的学习中,我实践着这样一个建构模式:主题谈话、复习、对话建构、回顾梳理。既然这次展示活动主题是成长联盟常态课展示,当然本色语文的建构模式也应呈现于其中。在我的实践中,我感到这样的课堂模式,使教者的教学思路清晰,明确每一步将达到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优化过程中,知道自己在思考什么,怎样去思考,做个自主、清醒的学习者。
三、运用“大花园理论”把握课堂
本色语文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大花园理论”。“大花园是师生共有的伟大事物。教学是师生共同发现体验大花园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我进行各条路径的预设,对花园每一个角落进行熟悉,对其精华景点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对每一步教学过程及其目的心中明晰。当然,这是教师准备的后台。然后,我在课堂上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紧紧抓住“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昆虫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一中心问题进行师生对话建构。其间,运用了随文识字教学、轮读教学等教学手段。
四、对本色课堂“天黑住店”策略的困惑
上完这堂课,老师们都积极地进行了思考,给予了我宝贵的意见。最大的困惑就是本课设计的课时划分。有的老师认为学习一、二自然段的过程应放入第二课时,把法布尔的两个小故事合成一课时进行阅读教学,整体感强。而我也是在教学中对“天黑住店”的教学策略作尝试,对其把握并不够成熟。在这篇课文教学中,在轮读的过程中去学习生字、理解文本、和学生一起读好课文的每一部分。课堂是个大花园,师生对话建构,共同探寻,获得存在意义和认识方法。整篇课文两课时完成后,课堂整合成一个话题:“从哪些地方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这次以常态课的面目对我所学习的“本色语文”作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虽然还有诸多问题,但我也看到自己的课堂悄然地在思想、设计、策略上都起着变化,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了,也是自我的成长!
篇8: 《装满昆虫口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北师大三年级下册一篇记叙文,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研究昆虫的两件事,作者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使迷恋昆虫的法布尔跃然纸上,课文具有丰富的语言资源,供学生学习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字10个,写字7个,能把课文读通顺;
2、体会课文“总-分-总”写法,练习概述,进一步培养概括能力;(此为重难点)
3、通过事例了解法布尔的成就,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读课题,介绍法布尔资料。
法布尔,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的孩子,一生都迷恋昆虫。观察研究昆虫65年,87岁完成200多万字的《昆虫记》,细致介绍昆虫400多种,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观察家”,世界上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脉,体会“总-分-总”写法。(此处可尝试用“无论是……还是……都……”说话或练笔,表达出对某些事物的喜爱。)
四、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1、思考:哪两件事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预设答案:抓纺织娘、拾甲虫
2、用上“抓纺织娘、拾甲虫”说说课文叙述了什么?
预设答案:(1)课文通过法布尔抓纺织娘和拾甲虫两件事表现了他对昆虫的迷恋。(2)课文叙述了法布尔抓纺织娘和拾甲虫两件事情。
预设学情:学生如果还没有练习概括,可能会讲一大串内容,教师可引出98页金钥匙指导学生学会删除多余内容进行概括。
五、识字与写字。
1、识字部分,在学生独立识字基础上,注意“纺织娘、训斥、沉甸甸”的读音,“毒、尔、斥”的部首,也可以借部分生字巩固形声字。
2、写字部分,注意“纪、念”容易写错的地方,“恋、念”中“心字底”的写法等(见教参)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重点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并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式,揣摩文中词语或标点符号的准确生动;(此为重难点)
3、通过课内外法布尔的事例,深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教学过程:
一、引出中心词“迷恋”,找出文中意思相同的词语并积累
二、简介法布尔把法国国王当昆虫打量的事例,设想:如果法布尔看见老师,会把老师当什么昆虫?在观察与想象中体验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三、精读2、3自然段,走进法布尔寻找纺织娘一幕,画出表现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词语或标点符号,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指导朗读。
预设:学生一般能找出“三天前”、“终于”,但难发现感叹号和双引号,尤其是双引号,需要教师引导,用“删除法”引导体会。
四、按抓重点词句的方法品读4、5、6自然段,走进法布尔拾甲虫一幕,画出表现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词语或标点符号,指导朗读。
预设:学生一般能找出“一动不动”、“静静”、“小心翼翼”、“欣赏”、“珍珠一般”、“欢欢喜喜”,还有“宝贝”,但对于“宝贝”加的双引号作用尚待进一步引导理解。
五、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尝试续写法布尔连续四小时观察蚂蚁搬运死苍蝇的事,运用动作、神态、心情、语言的细节描写。
六、回归整体,思考:口袋里装满什么?用自己的理解读课题。
篇9: 《装满昆虫口袋》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集体备课预设个案调整
一、谈话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讨论交流)
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兴致勃勃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集体备课预设个案调整
一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二、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篇10: 《装满昆虫口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领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训练学生的朗读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1、仔细观察老师动作:中指探入水中,品尝中指。
2、你看到了什么?(生说)慢镜头重放动作。
3、鼓励生的发言,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认识一位和你们一样爱观察的孩子,他最爱观察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生齐读课文,思考:法布尔捉到了哪些昆虫?
读后反馈,并板书:
纺织娘
法布尔捉
小甲虫
(二)学习第一件事:捉纺织娘
1、出示挂图:看,图中的小男孩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翁,他手里捧着一只多么可爱的小动物?猜猜它是什么?(纺织娘)
2、听到这个名字,你会想到什么?(生发散)
3、这只纺织娘长什么样?(结合课文)
4、从图中看,法布尔捉这只纺织娘容易吗?为什么?
书中又是怎么告诉我们不易的?用横线在3自然段中勾画出句子,并在认为重要的词下面注上“△”。
指导读,读出不易。想想:歌唱家为什么加上引号。
5、法布尔好不容易捉到了纺织娘,他心里一定会非常(高兴),师读2自然段,并配上“法布尔!法布尔!”的呼喊声,读法布尔回答的话。抽生读,生对读。
6、总结:法布尔三天前只是听到一种动听的声音,就一直寻找,整整花了三天时间,终于把纺织娘找到。从这些,你们觉得法布尔对昆虫怎样。(非常迷恋)
7、过渡:接下来,还有一件事,也能看出法布尔对生物很有兴趣。
(三)学习第二件事:捉小甲虫
1、孩子们,请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4、5自然段。(可以小声读、默读、同桌齐读等),边读边勾画出法布尔对昆虫迷恋,对生物世界有浓厚兴趣的句子。
2、反馈勾画结果。
3、比较句子:
一组:(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2)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趴在岸边,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导读出观察专心、安静的样子。
二组:(1)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2)他把甲虫拾起来,放就口袋,打算回家再好好看它。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导读出对小甲虫的喜爱。
4、总结:从法布尔捉小甲虫,我们同样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无限迷恋,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
5、过渡: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他的爸爸喜欢吗?
(四)学习6、7自然段
1、默读,思考:法布尔的爸爸是怎么说的?
反馈
2、爸爸的反对有用吗?(没有)找出书中句子。
强烈的兴趣就是什么样的兴趣?
3、总结:正是这种浓厚的兴趣,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成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
三、拓展延伸
1、你们还知道法布尔的哪些事情?想再听听吗?
播放录音
2、同学们喜欢昆虫吗?介绍交流,讲出最特别的地方(或介绍自己的一个观察故事)
3、请生写信。(告诉探索大自然的收获或疑难)
篇11: 《装满昆虫口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装满昆虫的口袋》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好奇的两件事: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设计本课的教学。
(一)提出问题,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这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主动的语文学习,更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冲动和活跃的思维,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实践。这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而后提出“你还对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感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帮助明确主要问题:
(1)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虫子的?
(2)法布尔对昆虫有多么感兴趣?
(3)他的口袋里为什么高高鼓起来?
这样就把问题集中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学生通过读文产生的疑问犹如一块磁铁紧紧吸引了他们的心,学生们纷纷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探究的兴趣,为下面探究文本内容打下铺垫。
(二)启发想象,充分感知教材的内涵。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一切创造性的劳动,就是以创造性想象开始的。为此,在阅读中我十分注重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某些有助于启发学生想象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为此,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一句时,我紧扣课文,提出问题:“法布尔趴在岸边,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虫?它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想像昆虫世界的神奇有趣,从而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为了让学生在想像之前对陌生的昆虫世界有更深切的感知,我播放了一些昆虫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的想像更为真切。
二、教学目标
识字: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3、渗透性识字。
写字:1、学写11个字;
2、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按笔画笔顺把字写好。
阅读: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让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2、正确书写11个汉字;
3、抓住描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进行品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五、教学过程(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段。
(四)了解关于法布尔的资料。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法布尔从小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
生:我知道了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心。
师:你们还对课文的哪些内容感兴趣呢?请大家赶快翻开课本91页,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2—11自然段。)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投入,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助?(学生质疑,教师梳理。)
生:我想知道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虫子的?
生:我想知道法布尔对昆虫有多么感兴趣?
生:我不明白法布尔的口袋里为什么高高鼓起来?……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文中写了法布尔观察昆虫的几件事?
生:课文写了两件事:一是找纺织娘,二是放鸭子时观察小虫子。
师:你最想了解哪件事呢?生:我想了解第一件事。生:我对第二件事感兴趣。
来源地址:www.7139.com/jiaoan/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433349.htm
师:看来,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各不相同,那就赶快寻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一起学习课文吧。(学生在新的学习小组中进行自学、交流读书体会。)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有请喜欢第一件事的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教师出示课文2—3自然段,学习2—3自然段。)
师:这两段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
生:“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我从这句话读懂了昆虫不好找,法布尔找昆虫找了很久。
生:我从“三天前”、“终于”可以看出法布尔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可见他很有探究精神,不查个水落石出,决不放弃。
师:(指引学生看课本插图)看,法布尔就是这么专注地寻找了三天。
师:能用你们知道的词语来形容法布尔的这种精神吗?
生:锲而不舍。
生:坚持不懈。……
生:我认为法布尔觉得纺织娘的叫声很“动听”,称它是“歌唱家”,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写法,也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生:我从法布尔的话中体会到他找到纺织娘时心中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师:你能用自己的金嗓子把法布尔此时激动、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学生朗读法布尔的话。)
师:读得太棒了,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的。
师: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师:喜欢这一部分的同学一齐读读第3自然段。
师:这些小组的同学学得真好,其他小组的同学可别落下了。加油啊!
(教师出示课文4—10自然段,学习4—10自然段。)
师:这部分内容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
生:“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我从“每到早晨”看出法布尔天天坚持观察生物,每天都是这样做的。
生:我还从“一动不动”、“趴”、“静静地”看出法布尔观察得很仔细、以致于入迷了,也看出他很善于观察。
师:瞧,法布尔观察得多仔细呀。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导朗读这句话。)
师:法布尔趴在岸边,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虫?它们在干什么?
(播放昆虫图片,学生想象。)
生:这些昆虫正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
生:螳螂家族举行拳击比赛,两只小螳螂为争夺冠军,打得可凶了。……
师:多可爱的小生灵呀!法布尔被吸引住了,他——
生续读:“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小心翼翼”一词可以看出法布尔在抓虫子时十分小心,怕弄伤了虫子。
(教师出示句子对比:
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蜗牛壳里。
他小心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蜗牛壳里。)
师:如果老师把“小心翼翼”换成“小心”好吗?
生:不好,“小心翼翼”是指行动很谨慎,丝毫不敢松懈,比“小心”程度更深。
师:为什么法布尔要如此小心翼翼地把虫子拾起来?
生:因为它喜爱昆虫,怕把小虫子弄伤了。
师:能告诉老师你做哪些事时也是小心翼翼的?用一句话说说。
生:我小心翼翼地把妈妈喜爱的花瓶放回柜子上。
生: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把这些珍贵的瓷器放入箱子里。
师:谁还有不同看法?
生:从“欣赏”一词也可以看出法布尔喜欢昆虫,“欣赏”是指观看美的事物,法布尔把观察昆虫当作欣赏美的作品。
生:我联系下文“这珍珠一般的‘宝贝’”,体会到法布尔十分喜爱这些昆虫,把它们当成了珍珠一样的宝贝。
师:谁还有补充?
生:“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欢欢喜喜”这个词说明法布尔拾到昆虫,心中特别高兴。
师:作者抓住法布尔的动作、神态写出了他对昆虫的喜爱之情。我们一齐读读上面的三句话。(指导朗读上面三句话。)
师: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可爸爸是怎么认为的呢?
(指名读爸爸的话。)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爸爸是“怒气冲冲”的,证明爸爸很生气。
生:爸爸不但生气,还骂他。要有训斥的口气。
师:法布尔的爱好遭到了爸爸的强烈反对,读到这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我最关心法布尔有没有放弃自己喜爱的昆虫?
师:老师心中也有这样的疑问,谁能解答呢?
(学生根据第11自然段的内容回答)
师:什么原因使法布尔没有因为爸爸的训斥而放弃自己喜欢的昆虫呢?
生:他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和“浓厚的兴趣”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出示句子对比:
爸爸的训斥没有驱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浓厚的兴趣已经种在他的心里。
爸爸的训斥没有驱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强烈的兴趣已经种在他的心里。)
来源地址:www.7139.com/jiaoan/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433349.htm
师:读一读,思考: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继续使用“浓厚的兴趣”一词。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强烈”比“浓厚”程度深。
生:“强烈”更加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程度很深,爸爸的训斥不能阻止他继续研究昆虫。
师:强烈的兴趣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
(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教师简笔画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口袋)
师:这沉甸甸的口袋里究竟装了什么?
生:口袋里装满了昆虫。
生:我觉得口袋里装的不只是昆虫,还有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的知识。
生:口袋里装的可能是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坚持科学研究的精神。
(三)扩展延伸。
师:法布尔的雕像构思巧妙、富有创意,老师也想请同学们当当小设计师,为自己喜爱的一位名人设计一座雕像,你想把它像设计成什么样?正好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前有一座名人雕像的底座,上面还没有放上名人雕像。要说清楚,看看哪个同学的设计最富有创意,我们就把他的设计推荐给学校。
(学生在小组交流后说说自己的创意。)
生:我要设计一座李时珍的雕像,李时珍肩上背着竹筐,手中拿着一株草药,正在仔细研究它的药性。
生:我要设计爱迪生的雕像,他一手拿着试管,一手握着烧杯,专心致志地做实验。生:我要设计天文学家张衡的雕像,他趴在奶奶的腿上,仰着头,伸着手指头,正在数星星。……
(四)总结。
兴趣令我们感受生活的多彩,兴趣给我们带来探究的快乐。同学们,用心感受周围的事物,坚持不懈,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
六、教学反思
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不是一件易事。有些教师误认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就可以了,所以课堂上“大撒把”,盲目地追求“活”。课堂放开了,热热闹闹;学生活跃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还有许多是老师始料不及的问题。教师面对学生的争论无所适从,有的置之不理,有的不置可否,有的给予的评价一律都是“好”。从表面上,学生是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维。该点拨的没点拨,该讲清楚的没讲清楚,教学效果差。对此,我在上完《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后,感触颇深。质疑导入要学的内容后,就放手让学生选项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学习20分钟。结果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了五花八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能对每一个环节匆匆带过,文中许多语言文字来不及细细体会,一堂课草草收场。
由此可见,改革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只是调动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把课改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让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动得了,又动得好呢?《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任务、目标和重点,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恰当控制节奏,使学生在课堂上科学有序地进行学习;三是教师要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要不断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自主探究式学习并不是一种无序、盲目行动,学生的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需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参与与调度。唱戏的是学生,搭建舞台、导演制作的应是教师。
篇12: 《装满昆虫口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时设计力图以“自主选择,主动发展”为主要特征,营造主动发展的环境,留给主动发展的空间。
目标分析: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的第三篇主体课文。通过讲述法布尔儿童时期迷恋昆虫的故事,引发学生学习其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和探索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也就是法布尔精神。本课课后思考讨论题: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他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找出课文中与“浓厚兴趣”相近的词语,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它们的意思。会写“浓”等11个生字,会认“限”等13个生字,学习多音字“中”。
从教学目标上可以看出是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的探究来实现。
设计流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探究
1、上节课,我们读了《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认识了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他是——(板书:法布尔)
谁来说说小时侯的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相机板书:迷恋)
2、令法布尔迷恋的昆虫世界是怎样的?请大家根据自己收集到资料,谈谈昆虫世界给你留下的印象。
3、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昆虫的资料,注意观察。(展示cit课件)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显示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采用交流信息,利用图片、声音、色彩等媒体的展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兴趣,进而使其心情愉快地进入学习。)
二、问题探究、体验过程
1、通过大家细心地观察和发现,我们体会到昆虫世界原来是这么的神奇。那小法布尔是怎样观察和发现的,怎样迷恋昆虫的?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找出与“浓厚兴趣”有关的语句来说说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
(设计意图:以读感悟,读中熏陶。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故事富有童趣,构思精巧,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这是教学这一课时力图落实和体现的教学理念。在学习理解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板块有助于形成多元阅读理解,让个性化阅读成为可能)
(1) 个体学习
(2) 小组合作
(3) 组际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炼学习方法,如看图法、联想法、抓住重点词句法、进入情景法)
(相机导读、板书重点词语如:无论是……还是……都
一动不动 小心翼翼 浓厚的兴趣 无限的好奇心 静静地观察)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没有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合作学习,更谈不上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创造性的培养。为了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接着通过组际互动,引导读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这过程中渗透提炼来自学生群体的学习方法,进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小法布尔这样的迷恋昆虫,怪不得到了后来,他成了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谁来说说法布尔迷恋的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再创情景、发展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所以形象教学十分重要。在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给你什么启发?”时,出示法布尔的形象,并且设计了这样的思维训练: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吗?如你有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吗?你是怎么做的?这样既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三、利用文本、触发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程的实施不仅是学习内容的供给系统,也不仅是学生主题的规划与设计,还是学生学习的情境、氛围以及师生获得的各种体验,一言蔽之应是保证个性全面发展的系统。一个学习主题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有着多方面的价值。更多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才能培养学生真正内在的兴趣。)
四、拓展作业、延伸学习
提供选择性作业:作业超市——我选择,我喜欢
(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完成)
1、把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2、选择一种方法来表达对法布尔的敬意;
3、找找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读一读。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上,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说、听、写、做、读等不同的作业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去重读人物,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篇13: 《装满昆虫口袋》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法布尔对昆虫地痴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1、请看大屏幕,(出示词语:(1)、浓厚的兴趣科学的殿堂;(2)、训斥、迷恋、好奇(3)、无限、观察、隐藏)这些词语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2、这些词语都和法布尔有关,小时候的法布尔是怎样的?用上一个或几个词来描述,说上几句话。(生自由说)
二、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法布尔对昆虫十分喜爱,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迷恋(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迷恋)
2、那课文是通过哪些地方来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6自然段,画出能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句子并读一读,可以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3、(学生汇报交流)能交流一下阅读的收获吗?同一段,有不同感受的可以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应段落)
a、“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1)、为什么能从这句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就这一句谁还有不同的看法?法布尔会告诉妈妈什么?在这三天里,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什么?你愿意用读的方式表达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吗?带着你的想像你的感受你的体会读读。(指名读,齐读)
(2)、是呀!一天过去了,法布尔没有发现那只会唱歌的虫子。第二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那位歌唱家。到了第三天的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一天马上又要过去了,就在这时,他终于找到了——瞧:就是这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课件出示: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
师:于是他高兴地激动地兴奋地对妈妈说——引读(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b:(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生物世界。”(指导朗读,相机理解“每到早晨”“一动不动”“趴”“静静地”字词的意思.)
(为什么这么读?我想你一定有你独特的想法和见解。哪些词我们还要特别关注?)
( 2)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谁能试着读读。读得轻一些,慢一些,别惊跑了昆虫。这回他读的时候,老师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让我们用心灵朗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齐读)
c:“在池塘的草丛里,法布尔发现了……珍珠一般的宝贝”
这段话中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了法布尔的这种心情?请你圈画出。(根据孩子的回答品词“小心翼翼”“欣赏”“珍珠一般的宝贝”)
(什么样的情况下用“小心翼翼”?(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谁能用上小心翼翼说一句话?
4、法布尔对昆虫的这份迷恋,当时他的父母理解他了吗?从哪看出?(他被爸爸训斥了)
爸爸是怎样训斥他的呢?谁来读一读?
5、在法布尔眼里“珍珠一般的宝贝”,爸爸却认为是“无用的玩意”那是他不理解儿子的心,他没有注意到这只甲虫有多么的漂亮,他不知道儿子发现这只甲虫有多么的不容易,他更不知道这小小的甲虫在儿子眼里是珍珠一般的宝贝啊。法布尔怎么会舍得扔掉这样一只漂亮的、辛辛苦苦得来的、这珍珠一般的宝贝呢?快来做做法布尔的代言人吧!劝劝爸爸,把这只可爱的甲虫留下来吧。如果能用上刚才我们读过书中的`语句就更好了。
6、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驱散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
三、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孩子们,如果让你当导演,拍一段法布尔的生活dv,你想,画面上出现镜头最多的会是什么?你会把镜头最后定格在哪?(引读: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两个衣袋全部做得高高鼓起,好像塞满了沉甸甸的昆虫。)
2、那么法布尔的口袋里面装的仅仅是昆虫吗?还塞满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所说的词语。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等)
3、是呀!无论是从法布尔找纺织娘还是法布尔放鸭子时观察虫子、捉甲虫我们都能感受到法布尔这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像法布尔这样一生痴迷一样东西的人还有很多,你们知道的还有谁?(生自由说)你从他们身上都学到了什么?如果让你们来为他们设计雕像,你会怎样设计?(生自由说,注意引导孩子说出设计的理由)
4、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呢?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像法布尔一样,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后,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孜孜不倦,永不放弃。
篇14:科学课《玩磁铁》教学设计
科学课《玩磁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不能吸金银铜制品;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做中玩,玩中学,学中思,初步感知通过实验了解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玩孩子喜欢的不碰铁钉能悬空吸引游戏,引领孩子动手、体验、反思、表述;3.研究磁铁隔着物体吸铁,初步感知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激发科学探究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到磁铁能吸引铁制品,不能吸金银铜。
教学难点
体会、想象是什么看不见的.力量让铁钉悬空立起来。
教学准备
教师:金银铜铁生活常用物品,各种各样磁铁。
学生:球形磁铁、铁钉(每生);隔物吸铁的布片、铁片、塑料片、木片、铜片等(每组)。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金、银、铜、铁
1、辨析金块、银块、铜块和铁块图片,说说颜色、光泽,猜猜硬度。
2、说说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物品都有哪些?
二、认识磁铁
1、出示磁铁,说说你对磁铁有什么了解
(你见过哪些磁铁,好玩吗?磁铁能干什么?猜一猜、组内说一说,再汇报)
2、磁铁能吸金银铜铁吗?
请生上台用磁铁吸(指导玩:一个个去碰,多碰几次)
3、看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发现?)
(磁铁能吸铁制的物体,但不能吸金、银、铜”)
三:玩磁铁和铁钉
(一)球形磁铁不碰到铁钉但能让铁钉竖起来活动
给你磁铁和铁钉你准备怎么玩?
挑战:不碰到铁钉,能让磁铁竖起来。
PPT实验提示:
做时需要做到安静、注意力要集中。
做时你看到什么?你是怎样做成功的?你觉得你失败了是因为什么?
(二)第二次玩铁钉
师:假如再给你们一次机会玩磁铁,你觉得应该怎样去做?
实验要求:
A、让铁钉更长时间的竖立者,微微平动一下磁铁,铁钉会随着“跳舞”吗?微微转动球形磁铁会发生什么现象?
B、思考:是什么力量吧铁钉牵引着?
C、发挥想象力,尝试用笔画一画看不到的“吸引力”(磁场)。
(三)隔物也能吸铁
1、思考:在铁钉和磁铁中间放一张纸磁铁还能吸住铁钉吗?
2、体验:除了隔着纸吸铁,还能隔着什么?
3、小结:说明磁铁能隔着很多物体吸铁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这节课我们一起在玩中做,做中学,学中思,了解到磁铁能吸铁做的物体,但不能吸金银铜;我们还知道磁铁吸铁钉时磁铁有一种力量把铁钉“吸引着”,我们还发现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
师出示矿泉水瓶,里边有个沉浮子,告诉学生,里边有个铁质的回形针,隔着塑料和水,能把沉浮子拿出来吗?
篇15:游戏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协助学生学会学习和锻炼,充分体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了解相关球类项目的初步知识,体验和初步学习一些球类动作的方法和技术技能,感受活动乐趣,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
小篮球是小学水平一学习的教材。其目的是改进和提升学生的球感,发展控球水平和身体协调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相互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点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以小篮球游戏为主,主要以上肢控球的基本动作为主,通过多种方式的小游戏,使学生初步学习和掌握一些篮球项目的简单知识和技术方法,培养学生活动兴趣,锻炼学生身体,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这项活动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运动水平相对较弱,但模仿水平较强,非常喜欢体育运动. 针对这些情况:一年级能够借助小篮球教学,展开以后对学生有益的.篮球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本节课通过姚明照片开始导入拍球,以游戏形式为载体,把熟悉球性和学习球类项目的简单动作方法融入游戏活动之中,具有很强的的趣味性、竞争性、集体性和全面锻炼身心的价值。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 90%学生能学会简单的原地拍球动作,其余学生能在同伴的协助下完成。
2、培养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3、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手对球的控制 教学难点:能快速连续拍球
六、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
篮球 8 个
录音机一个
七、教学流程
1、热身活动:配合音乐节奏实行热身活动(踩影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使身体充分活动。
2、基本部分:拿出世界著名篮球明星姚明的图片导入教学主题原地拍球,激发学生的学习锻炼兴趣;充分利用游戏、比赛这个体育教学的良好途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实行生动直观的教学,通过引导观察—诱导表达—自主合作学习相互研究探讨—互帮互练—师生共同参与—相互评价激励的过程,使本课的重难点得到解决,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很好的教学的时效性,并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无限快乐,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3、结束部分:师生共同随音乐做拍手操实行放松活动,学生交流体会和收获及评价,最后老师实行整堂课的总结。
八、教案
篇16:游戏教学设计
(导语: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结合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经验,开发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每一个单元的课程整合设计和每一个课时的教学案。是教师备课的新参考,是家长辅导孩子的好工具,是孩子预习的好导师。知识需要分享,我们愿意分享给您,通过您分享给您最关心的人!研究使人进步,我们愿意与您共同研究,让孩子的学习省力高效!)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能够准确的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学生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正确区分前后左右
(2)正确区分前面几个和前面第几个
(3)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思维导图
2、开发性学习包
关于位置方向的儿歌、古诗
儿歌:
小朋友,做准备,比比谁,跳得对。抬头看,向前跳;低头看,向后跳;往左看,向左跳;往右看向右跳;跳完了,我都会跳。
古诗: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排队、座位的前后左右体验活动
3、拓展性学习包
早晨上学时、中午放学时、下午放学时,面向太阳,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早上上学时,太阳在东边,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中午放学时,太阳在南边,面向太阳,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下午放学时,太阳在西边,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语文上册第九课《影子》和园地三读读背背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位置,把我学会了吗放到第一课时中进行补充。智慧广场中学习画图解决问题。
2、学科间整合:结合语文上册第九课《影子》和园地三读读背背东西南北,加深对前后左右的认识。
3、体验式活动:排队做操时、在座位上时,进行前后左右方向的`体验活动。
4、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4课时。
(四)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认识位置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学生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学生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3、在现实、有趣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初步积累有关方位知识,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好!(师用右手向同学们挥手问好)请同学们也挥一挥你的右手向老师问好,好吗?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游戏。(师可贴示板书)同学们想玩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理解左、右。
1、引入游戏:
师:谁玩过“指鼻子、眼”的游戏?(有,请两位同学演示一下;如没有,师可课件演示或者请一位同学帮助演示,并讲清游戏规则。)
2、同桌合作,做游戏。
师:现在知道怎么玩了吗?你想玩吗?下面就请你同桌的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吧。咱们还要比一比谁指的又对又快。
(给学生大约10分钟的时间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知左、右)
3、巧学方法,辨认左右。
师:同学们,咱们先玩到这儿。刚才在玩的时候,谁赢了?(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是自己)请几个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指的又对又快?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辨清左、右?(学生可能会举生活实例,例:用右手写字、刷牙;走马路,靠右走)
4、反馈练习。
师: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请举起你的左手。再举起你的右手。再举起你的左手、右手。(强化训练)
师: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的同学互相看看,你还能找出几对这样的好朋友?找找看。
5、相对左右。
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和你的同位握握手。请指一指你同位的左耳朵。师:刚才在握手、指耳朵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师: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尝试解答)
师:这是因为你和同位是面对面,方向是相对的。所以伸出手的方向也是相对的。这也说明了,在不同方向,左右手的方向是不同的。这就是左右的相对性。
6、做游戏。
师:咱们再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听老师发口令,同学们做动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①伸出左手、右手、左脚、右脚、摸右耳、指左眼、指右眼。
②向上看、向下看、往前走一步、往后退一步、向上跳两跳、向下蹲两下、再往后走退一步、再往前走两步。(再让几个学生发发指令)
(一)自主探究,上下前后。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左右这两个方位,那么从刚才的游戏中,你又发现了哪几个方位呢?(让学生说,师板书。)反馈练习。
师:那你能说说教室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分别是什么吗?(多让几个学生说说)
谁还能结合教室里的一些物品说说他们的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给予鼓励)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谁想介绍一下你好朋友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三、课间休息:听音乐,做动作。
“拍拍左肩膀,拍拍右肩膀,左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师可先演示,然后和学生一起做。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比拍手。
教师可请一位学生帮助演示活动过程。
(1)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练习。
(2)师生比赛。
(3)生生比赛。
2、找朋友。(可小组合作)
师: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一个电子邮件,内容是大树爷爷让我们帮它找朋友。(课件展示)它的朋友就在每个小组同学的其中一个桌洞里,用信封装着,请大家赶快帮它找一找,并把它们贴上,让他们重新回到大树的身边,好吗?
要求是:大树左边有4只小燕子;右边有3只小鸡;上面有2只蝴蝶;下面有5朵小花。
每个小组发一张大树图画。
(1)小组合作找,教师巡视指导。
(2)展评作品。先请学生说说喜欢哪幅?为什么?教师再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3)课件展示。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那你知道哪些关于方向位置的儿歌、古诗呢,谁来说一说?
注:结合一些体验活动和关于位置的儿歌、古诗,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熟悉位置。通过游戏展开活动,将学习内容寓于活动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既自主探求,独立思考又相互结合,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历和体会由知识结构转化为认识结构的建构过程。
篇17: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对水墨画艺术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创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水墨画艺术创作的乐趣。
[智育目标]: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能够控制毛笔的水分,调出不同层次的墨色。能根据需要选择运用毛笔中锋和侧锋等用笔方法。
[素质发展目标]:用浓墨和淡墨,中锋和侧锋等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试着进行水墨画想象立意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中浓、淡墨的变化,学会调处不同浓淡层次的墨色。
2.指导学生体会毛笔的中、侧锋等用笔,学会在创作体验中变换运用不同的用笔方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水墨游戏的画面进行想象勾画,使作品体现主题性完整性.
2.在水墨画学习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水墨画学习常规习惯,引导学生在乐学的同时,学会整理清洁好自己的材料与工具。
教学准备
水墨画名家作品欣赏课件、表现浓淡墨变化的有代表性欣赏范图、表现不同的用笔变化的代表性欣赏范图、学生优秀的习作范图、教师常用的水墨画工具与材料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教师课前组织个别学生把学习用具与材料准备好,并放在画桌上相应的位置,如图1)。教师组织学生进画室就坐,使学生一进画室就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兴趣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2.讨论与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你知道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由于学生们大多数对中国画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大多会出现“中国画”与“水墨画”、“水彩画”等其它绘画形式相混淆的现象。)教师出示欣赏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认识了解水墨画的艺术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各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相应的补充、总结:A: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的特点你知道那些?(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的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历代绘画在不断演变中,从题材范围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在创作形式上又分为: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造型技法表现形式。)
B:什么是水墨画?(中国水墨画的诞生,是中国绘画发展到一个相当高度文明时期,伴随着用纸、用笔、与用墨的创造与表现,产生了这种水墨畅神、写意的“水墨画”。水墨画起源于唐朝,创始者是唐朝大诗人、画家、王维。)
C:水墨画常用的工具是那些?你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使用方法吗?(水墨画创作的主要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和水,辅助工具:调色瓷碟(盘)、笔洗、画毡、笔帘、镇纸、印章和印泥等。)
二、出示课题:
这节课,咱们就来运用这些“新朋友”──水墨画工具与材料,来做《水墨游戏》。
三、讲授新课:
1.墨与水的游戏:“当毛笔蘸满了水和墨,在宣纸上重重地点画一笔,快看,出现了什么?然后,第二笔、第三笔,又出现了怎样的神奇?”A:教师引导学生用吸笔纸吸去笔中的.水份,用羊毫毛笔的笔尖蘸一些浓墨,再瓷碟的边缘掭拭,直接在宣纸上点笔,画线,观察点与线的颜色变化;B:教师再组织学生分别用刚才的墨笔笔尖蘸一滴、两滴、三滴、多滴清水后,分别在宣纸上随意的画点、画线条,观察点与线的颜色变化;C: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刚才的实践游戏,观察自己的作品,总结出墨与水的变化关系:
2.教师鼓励动作快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的运用不同的用笔用墨方式,进行一幅有主题性的水墨游戏创作.
3.教师组织学生谈谈自己本课的游戏体验,说说自己对水墨画的认识:
A:你能谈谈运用宣纸绘画的感受吗?运用宣纸绘画与常用的普通图画纸有什么不同?
篇18:游戏教学设计
游戏背景:
《西游记》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又非常喜爱的动画片。尤其是“孙悟空”这一角色更是幼儿再喜欢不过的艺术形象了,孩子们在平时的交谈中话题总是不离“孙悟空”,有几个顽皮的男孩还经常学孙悟空的样子,这给了我一个启示:何不用幼儿熟悉的“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进行教育活动呢?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了《西游记》中人物的形象和精神所在,更使孩子们从多种学科中增长了认知能力,例如:数学中的动物归类,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归类和十以内的'加减法,学看标记识路,运动中的跳、爬、钻等。又培养了孩子们勇敢探索不怕困难的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这些活动对幼儿来说都是很有诱惑力的,都很感兴趣、积极性非常高涨。为了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开拓幼儿的视野,同时力求提升和拓展主题活动,我们便设计生成了以体育游戏为主的主题性游戏《孙悟空》。
游戏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化妆活动,提高幼儿表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2、通过创设情景活动,让幼儿亲自去探索,能有独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游戏发展幼儿身体的灵敏性,柔韧性和协调性,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相互协商合作的能力。
5、引导幼儿讲述战胜困难的经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材料准备:
1、动画片《西游记》片段,幼儿自制的紧箍棒(人手一根)。
2、化装所需的各种材料。
3、歌曲磁带《猴哥》,师自编一套金箍棒操。
4、幼儿已玩过闯盘丝洞等的游戏,并已设置过通天河、盘丝洞、游戏场景。
5、多功能滑梯、木马、钻鱼等
6、各条路的标记地图人手一张, 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动画片《西游记》片段,激发幼儿学做孙悟空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让你们看一段动画片。”(播放《西游记》的片段)
师:你们最喜欢动画片中的谁?为什么?
幼:孙悟空,因为他勇敢、不怕困难、聪明。
幼:孙悟空,因为他聪明、本领大
师(另一位老师打扮成孙悟空):俺孙悟空来也。
师:我先来考考你们:我的老家在哪里?我的兵器是什么?
幼:花果山、金箍棒
师:你们真聪明!今天我到大(2)班来收徒弟,看谁既聪明又勇敢,就收他当我的徒弟,把他带到花果山,跟我学七十二变的本领。你们想不想跟孙悟空学本领呀?
幼:想
2、装扮自己
师:请小朋友先把自己打扮成孙悟空。
幼儿化妆相互合作(用各种材料打扮成自己)。
师:武器没有怎么办?让我变出许多金箍棒(平时活动中幼儿自制的)来。
3、集体操:金箍棒操
师:小朋友来跟我练一套金箍棒操。
(播放歌曲《猴哥》)幼儿学做金箍棒操。
4、带着徒弟回花果山
师(孙悟空):徒儿们,准备跟我回花果山吧, 可是花果山在那里,该怎么走呢?(启发幼儿思考)
师:我用毫毛来变地图给你们,它会指引你们来花果山的,只要你们能按地图上的标记寻找道路就能找到花果山。不过在通往花果山的路上,你们会碰到各种不同的困难,你们怕不怕?只要你们肯动脑筋,就一定能到达花果山,现在,我已把标记地图变到你们的椅子底下了。
师(孙悟空):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地图。
孙悟空与徒儿们一起寻找地图,教师出示找到的大地图告诉幼儿,去花果山有三条路,(1)数学题迷宫路(2)动物标记路(3)几何图形标记路 小朋友手里的小地图的道路只有一条,(4--5人相同)
师(孙悟空):先看清地图上是什么标记的道路,然后找和自己相同路线的同伴结为一组,徒儿们你们要看懂在地图上该走哪条路,一起去找。
(让幼儿互相帮助结伴而行)
每条路上至少设有3个障碍物,如:跳过小沟,爬山,钻山洞,走独木桥,穿越大森林、遇到老虎、走过迷宫等等。让幼儿在错综的三条路中边看标记边走、边战胜困难、边寻找花果山。
★ 大口袋大班教案
【科学课口袋游戏教学设计(推荐18篇)】相关文章:
《小蝌蚪变青蛙》体育游戏教案设计2022-07-06
体育活动方案策划2023-09-12
五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2023-02-26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2022-06-05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023-01-04
《树荫》优秀教案2022-10-21
可能性教案2023-06-28
《可能性》教案实录2023-10-28
可能性教学设计2023-05-19
新人教版可能性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