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共16篇)由网友“咸鱼请客牛奶”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篇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剖析生活实例;并能够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设计方案,培养综合性思维能力。同时,学会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佳目标。
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设计思路
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实例之中,引导学生在分析实例中提炼观点,通过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并播放奥运会各项目运动员团体图片。
这首歌大家很熟悉,北京欢迎你,中国欢迎你!听到这首歌大家会想到北京奥运会。第29届北京奥运会虽然已经圆满结束,但人们对许多激动人心的场面仍然记忆犹新。北京奥运会期间倡导的中国加油文明手势大家会做吗?
(显示图示:中国加油文明手势。)
教师:请伸出你的双手,我喊1,2,3,大家一起做!
教师:非常好!让我们也用这个手势为国家的未来更美好而加油!为什么在座的各位同学乃至13亿中国人都会有这个共同的愿望呢?
同学发言,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国家繁荣了,才能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才能为个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才能使个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从哲学角度来说,这体现了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今天我们共同探究这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教师: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
现在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瞬间(视频:女子体操团体决赛),并体会其中寓含的意义。
1.播放:女子体操队队员图片及团体图片。
2.历届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冲金回顾。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由马艳红领衔的女队,由于在跳马和自由操两个项目上劣势比较明显,只获得了铜牌;1988年首尔奥运会,陈翠婷领衔的女队在优势高低杠和平衡木的比赛中失误不断,在弱项跳马和自由操上也发挥欠佳,获得了第六名;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杨波领衔的女队,在高低杠和平衡木上拥有了很强的实力,但是终因跳马和自由操项目的落后,获得第四名;亚特兰大奥运会,莫慧兰领衔的女队,实力较强,但她们在自己的强项上出现失误,与上届成绩一样获得第四名。悉尼奥运会,刘璇领衔的女队在各个小项的比赛中,团结一心,共同战斗,获得了铜牌。雅典奥运会,张楠领衔的女队一个接一个的发挥失常,获得了第七名,这是历史最差成绩。北京奥运会,由程菲领衔的女子体操队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冠军,这个成绩也是历史最佳成绩。
请你说一说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静态上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
动态上 :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我们身边的整体和部分的例子来。
说出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1.播放视频片断《体操队员的选拔与替换》。
2.设置问题:江钰源、邓琳琳是否能自由选择进入国家队?是否能自主决定参加或者不参加哪个项目的比赛?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处于主导的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整体发挥着统率的作用,而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设置问题:体操队是由队员、教练、队医等组成,但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单独获得团体冠军,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说明、回答。
说明: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你还能不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归纳小结:整体和部分的区别表现在:含义、地位、作用、功能的不同。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设置问题:1.体操队缺少了任何一个部分也不能够夺得团体冠军,这又说明了什么?
2.任何一个队员离开了这个团队就不能够参与团体比赛,也不可能获得奖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说明、回答。
小结:二者相互依存,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部分一旦离开了整体,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
3.播放视频片断:第29届北京奥运会体育代表队报告──杨威《团队成就了我》。
4.设置问题:是什么原因使杨威一步步走向成功?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说明原因。
教师归纳总结:
体现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整个男团为杨威的个人成长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影响着部分,杨威个人的出色表现也为男团的胜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部分制约着整体,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除了以上两种联系,二者还存在相互转化的情形。比如说男子体操队在什么情况下是部分,在什么情况下是整体,请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体操队( )──男子体操队( )──杨威( )
以上我们分析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请用我们身边的成语、俗语或者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下面看一下老师搜集的例子,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设置分析说明题:生活中的成语、俗语所体现的哲理。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互依存(整体离不开部分)、相互影响(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2.滴水不能行舟,独木不能成林。(部分离不开整体)
3.“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部分离不开整体)
4.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整体对部分的影响)
5.一着不慎,全盘皆输。(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6.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7.木桶理论:一个木桶由许多木板组成,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学生分析、回答,教师简评。
我们回顾一下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展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我们学习原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那么这个原理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方法论?
刚才在杨威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让我在男团和全能上做出割舍,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选择团体(因为男团这枚金牌承载了我们体操人太多太多的付出和努力)。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分析回答: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这几年,教练组一直在后面使劲推着我们前进,就那么一脚一脚把我揣上了冠军的领奖台,那是不是意味着成绩的取得都是男团的功劳,可以忽视杨威的作用呢?这说明什么道理呢?
学生分析回答:不是,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下面给同学们一点时间把表格填写完整,并按照表格的内容把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在教材中明确下来。
整体与部分
区别⑴含义不同
⑵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1)相互依存(2)相互影响(3)相互转化
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⑴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⑵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第二部分 系统优化的方法
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作为一对古老的范畴在哲学上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作为现代系统论的新概念,又叫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二者在一定意义上是等同的,下面同学们按照提纲自主学习,落实知识点,认真体会其中的方法,然后老师让大家设计方案,并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自主看书,列出提纲:
1.系统的含义
2.系统的基本特征
3.要求
检验自学成果:
设置活动1:游戏《同舟共济》规则:每组可选2-3人。
1.每人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支撑棒子,其他四指不可碰到棒子。
2.食指必须平伸,不可勾到棒子。
3.食指不能离开棒子,离开了就得重来。
4.小组成员齐力将棒子从胸前往下移至地面。
每组会有一位裁判,监督有无违反规则者,最后以先移至地面者获胜。
并找获胜的同学谈谈取胜的原因,是如何安排的?
设置活动2:设计方案:如何合理安排烧水沏茶?
妈妈让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用1分钟,烧开水用15分钟,洗茶壶用1分钟,洗茶杯用1分钟,拿茶叶用2分钟。小明估算了一下,完成这些工作用20分钟。为了使客人早点喝上茶,按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能沏茶了?
学生分析,设计方案:
方案1:洗水壶1分钟-烧开水15分钟-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沏茶。
方案2:洗水壶1分钟-烧开水15分钟(同时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沏茶。
以上两个方案设计给我们什么启示,他们是如何安排与考虑的(系统优化的角度观察和处理问题)?
学生归纳、分析,教师引导。
得出结论:着眼于整体性原则、遵循有序性原则、注重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教师引导:
以上要求中整体和部分哪个有所强调,哪个没有强调呢,这就是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至于系统论中讲的层次性、有序性原则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没有。所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等同的。
以上我们谈到的优化趋向在现实生活中未必都能做到,比如就有个这样的故事(展示图片)。
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归纳、分析:原因在于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人数虽然多了,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而是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内耗了,出现了1+1+1=0即<3的效应。结构要素互不合作,处于无序状态。
设置活动3:为三个和尚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使他们协调统一始终有水喝。比比谁的方案最有创意!
学生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方案,教师简单评价。
教师总结: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很好,很有创意,无论哪种方案,同学们都考虑了从整体着眼,优化组合,达到整体最优的目标。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就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设计了一些方案,我们看他是怎么设计的:
第一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后把路分成三段,三个人接力挑水,水缸就满了。
第二座庙:老和尚立了新庙规,三个小和尚,谁水挑得多,晚上吃饭加道菜;谁水挑得少,没菜,吃干饭。这一来,小和尚们争着挑水,一会儿庙里的水缸就满了。
第三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山上的竹子很多,咱们干嘛挑水呢!砍一些竹子,打通它,连成一个输水管,河边装一个轱辘。第一个和尚摇轱辘,水桶上去了;第二个和尚站在高处,把水桶里的水灌入水槽;第三个和尚在庙里接水,把水缸装满。三个小和尚分工不同,三天一轮换。
教师归纳总结:第一座庙的和尚发明了接力挑水法,靠的是协作、团结的精神,搞了“机制创新”。
第二座庙的和尚订了新的庙规,这就是“管理创新”。
第三座庙的和尚用竹子做成输水管道,三个和尚靠技术创新解决了吃水问题。
我们今天教材的知识就学到这,请同学们(可以选一位或几位同学)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归纳一下。
学生自主归纳体系:一对关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一个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含义、基本特征、实践上和认识上的要求)。
教师归纳总结、升华。
归纳总结: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我希望通过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系统优化的方法的学习,有助于指导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甚至是以后的工作。同学们要树立全局观念,以大局利益为重。最后我说这样一句话: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希望每个同学能成为锁链中最坚固的一环,用自身的力量去为集体、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作业】按系统优化原则,请为班级出谋划策,如何提高本班的整体水平?
整体上:如班集体的教育影响力是个体无法实现的。班风影响人的品格状态,学风影响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力。有序性:班级中主导作用是老师,教师中核心作用是班主任,班集体的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其中关键作用是班干部的核心力、“领头羊”的示范力;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班集体发展的趋向来看,是师师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帮越来越好,情感越来越深。
篇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人们常说,哲学难懂,哲学难学,哲学难教。的确,哲学以其抽象的思维,深奥的理论,概括的语言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是再深奥的道理,它的内容都是来自于现实的生活,哲学虽然枯燥,但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将哲学融入生活,我相信,哲学将不再难学,也不再难教。这是我对我的一堂公开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最大感触。
联系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和综合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整体与部分,系统的方法和综合的思维并没有系统的认识,但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接触过类似的问题或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过这样的思维方法。所以这一课的任务就是要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这些感性材料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系统的观点。我的教学设计基本思路就是从生活中提取哲学观点,再用这些观点去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首先,以 “四指写字”的小游戏导入,让学生感悟手指与手的密不可分,获得对整体与部分的感性认识,再将类似的感性材料展现给学生,通过这些感性的材料,抽象出整体与部分这一哲学范畴,自然就可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一节课中的每一个难理解的知识点,我都是通过从现实生活事例中提取哲学观点的方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通过学生表演木板与木桶的对话来理解要素与系统的关系;通过学生组装手电筒来理解系统的有序性,通过足球比赛中人员安排来理解系统结构的优化趋向等。
学生从生活事例中所获取的这些理性认识,只有再回到生活中去,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他们所学的知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巩固,才能转化为一种方法。在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我安排了一个给学生展示自己,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即讨论如何处理刚刚发生在开县的井喷事故,这一案例来自现实生活中,且能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通过学生讨论并形成处理方案,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从整体来看,这堂课在教学设计上逻辑清晰,过渡自然,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从游戏导入到开县井喷事故处理方案的形成,层层深入,逐步把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形成系统的哲学观点和综合的思维方法。不足的是,教学的最后环节缺少了老师对开县事故处理方案的呈现,缺少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从教学效果来看,通过游戏、对话、讨论等活动使课堂保持活跃的气氛。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笑声不断,体现了快乐学习、快乐教育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中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意外,我事先准备的音乐由于电脑故障在中途无法播放。电脑出现故障与系统内部的机构或顺序不合理影响系统功能这一知识点不谋而合,于是我把教学中的小事故巧妙地转化为教学素材,避免了尴尬的局面。我告诉学生,这一事故是由于系统的结构或者系统要素顺序出了问题所致。学生听后,会心一笑,竟为我的机智鼓掌。从这一事件中,我发现,在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故,并非就是坏事,如果能把它与所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把它当作一个教学素材,就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学的哲学课不能脱离生活,一是要深入地去挖掘教材,把哲学中的深奥道理简单化,生活化;二是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哲学观点,在平时的生活中为课堂积累素材;三是必须把生活事例同哲学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事例最终是要为理论服务的。既不能为理论而理论,也不能为事例而事例,而把二者割裂开来。当然教育没有不变的套路,如何使政治教学既体现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动机,又能落实知识点,使学生学有所得,这是政治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篇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是《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等。
[学情分析]
本框题作为第一框题的方法论,是第一框题的延伸。学生通过对第一框题的学习,了解了联系的含义和特点,为学好本框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框题与生活有较密切的联系,学生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深入的思考。因而我们应当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设计思想]
贯彻哲学生活化、生活哲学化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基本特征。
2、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系统优化方法论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和系统优化的方法的学习,
2、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引领学生培养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以及培养集体主义的意识与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2、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教学的重点]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及方法论。
[教学的难点]
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教学媒体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播放歌曲《喊一声会宁我的家》
(二)新课导入
红色旅游已经是会宁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假设我们把会宁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话,他应该是由自然风光、人文风物等各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至于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会师塔、桃花山,就应该是其中标志性的部分。其实我想说,会宁更应该有的是我们五中人的每一张笑容,因为你们才是会宁的财富和希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整体与部分。
(三)讲授新课
说到整体与部分,大家并不陌生,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
(1)人体与其组成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展示会宁五中(如: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办公室、团委、各年级、各班)
(3)人的一生与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老年期
(4)汽车:发动机、车灯、轮胎、座椅
同学们考虑谁是整体,谁是部分,他们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
一、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关系
在哲学上我们一谈到关系我们通常从两个方面谈起,还记得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老师小结:对,区别和联系。结合我们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大家快速浏览课本,谁能告诉我他们的区别在哪?(学生回答)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含义不同
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哲学的魅力就在于对于生活的追问,我们同学已经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基本含义。
角色扮演讨论将学生分为“木桶组”与“木板组”
这样吧,我们明确方向,以这条界为楚河汉界,评下“理”到底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篇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学情分析】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高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学习抽象的哲学道理仍感到困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究、合作方式进行学习。
【设计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改革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与我校正在进行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不谋而合的。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我们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采用歌曲、讨论、学生自己设计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学起来,最后水到渠成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他人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并诱导学生思考:祖国与五十六个民族是一种什么关系?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在正确处理中国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关系上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兴致盎然的倾听歌曲,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发言。
(点评:导入新课时,学生动耳听,动脑思,动口议,多感官投入学习,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1、请同学们再举出实际生活中一些整体与部分的实例。
(实录:这样的例子很多,学生很快就举出了很多。如:人体 —— 手;汽车—— 方向盘;H2O —— H2)
2、出示漫画“木桶与木板的对话”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现实中有很多整体与部分的实例,请大家结合漫画说明整体与部分是一种什么关系?它们的关系给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什么启示?
EMBED PBrush
学生:前后四人一组,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课堂讨论热烈。十分钟后每组推荐一人和全班交流讨论的结果。
教师:及时总结,使学生准确掌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启示。
3、出示漫画“三个和尚没水吃”引导学生深化研究: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当部分的组合是无序、不合理的时候,整体的功能会怎样?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总结,使学生准确掌握什么是系统优化的方法及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篇5: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及答案
知识点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12月27~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的农业农村工作。在我国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情况下,要实现全面小康,最大的难点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
A.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B.部分制约整体,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存在
C.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读漫画《和谐》(注:汽车四个轮子上的文字分别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漫画体现的哲理是
A.整体与部分是有严格区别的
B.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C.整体的功能必然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D.整体的功能必然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3.下列说法能够体现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的是
①牵一发而动全身 ②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③一举而三役济 ④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4.(江西安福中学期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这说明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B.整体功能是各部分功能之和
C.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D.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知识点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6.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它具有的特征是
①整体性 ②有序性 ③复杂性和多样性 ④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同样的班级,有些班主任在调位时比较注意不同学生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促进了班风的改善和学生的学习进步。从哲学上看,该种做法体现了
A.立足局部、兼顾整体的方法
B.系统优化的方法
C.实践的历史性
D.联系的主观性
8.(判断)(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分析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
9.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点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0.管理学上一个有趣的定律叫“酒与污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B.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11.(2010江苏高考单科)20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2.(2010江苏宿迁综合)下列名言与下图漫画启示的哲理相近的是
因小失大
A.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B.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C.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D.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13.(2010北京模拟)年11月30日,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江苏南京举行。形势发展要求中欧关系增强战略性、全面性和稳定性,就是要扩大双方在关乎人类发展进步的重大问题上的共识,深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排除疑虑和干扰,确保中欧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持续向前发展。这启示我们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②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④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0福建同安一中期中)“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能力点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5.宋代冯湛曾奉命打造战船。接受任务后,他不是照现有的大船依样画葫芦,而是仔细分析多种船只的特点。他发现:“湖船底”可以涉浅,“战船”的“盖”可以迎敌,“海船”的“头尾”则可以破浪。于是,他把各种船只的优点集中在一起,造出了多桨船。这种新型的多桨船性能极佳,江河湖海无往而不可,且能载甲士二百人,往来却极为轻便,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新式水军武器。这说明
A.整体具有每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B.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
C.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6.201月1日,在中国和东盟19亿人民的共同期盼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专家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能起到“10+1>11”的效果。中国与东盟十国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10+1>11”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要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
B.部分功能制约着整体功能
C.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代替整体的发展
D.要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
17.按照部分省市条例的规定,因为大雾、冰雪等原因关闭道口或者收费站,附近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车辆拥挤、堵塞,收费站要免费放行。国家有关方面应该借鉴地方立法探索,制定统一的收费站拥堵免单规定,形成收费站拥堵免单全国一盘棋的局面。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②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③应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④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长期以来,由于湄洲湾南北两岸分别隶属泉州、莆田两市,“一湾两制”各自发展的状况对于开发建设极为不利,致使湄洲湾两岸港口建设的'发展落在国家四大深水中转港的后面。
为了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中国石化战略基地建设,2009年4月2日由省里牵头,湄洲湾港口一体化正式启航,组成公司统一规划、开发、管理、服务、建设。通过南北两岸资源整合,实现“1+1>2”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将湄洲湾港口群做大做强。
请回答: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19.(2010福建泉州七中期末)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注: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包括:中国和原东盟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和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意义。
篇6: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及答案
1.B
2.B
3.A
4.C
5.答案: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C 7.B
8.(1)答案:×
(2)答案:×
9.答案:整体性原则 有序性原则
优化趋向原则
能力提升
10.D 一匙酒、一匙污水虽然在一桶污水和酒的混合物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但最终得到的都是一桶污水,这说明关键的部分有时对整体会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故选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11.A 通过规划调控经济属于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②的说法错误;通过规划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完善全国沿海地区……这说明政府正在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符合搞好局部进而推动整体发展的道理。故排除③,选①④即A项。
12.D 漫画中人物的行为是只顾追求自身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的行为,也就是说是一种割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行为。D项说法所包含的哲理与此相同。
13.B ①的说法违背了联系的条件性和客观性;④的说法中“客观”与“主观”位置颠倒,说法不科学;②③的说法正确体现了题意,选B项。
14.C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故①④说法错误,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15.C 冯湛在造多桨船时,集中其他船只的优点于一身,使系统内部结构呈现出了优化趋向,从而使整体功能大于了部分功能之和,选C项。
16.D “10+1>11”是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形象表示,故选D项;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是没有看到局部与整体的区别的表现。
17.C 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的说法错误;①②③从不同的角度正确体现了“全国一盘棋”,选C项。
18.答案:(1)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湄洲湾港口一体化体现了着眼事物的整体性;统一规划、管理、建设等体现了注意遵循系统管理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性趋向。
解析:本题考查对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和要求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更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准确回答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能够从题干中找到相应的材料,将二者正确结合即可。
拓展探究
19.答案:(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也有利于东盟在国际事务中提高地位、发挥作用。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也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双方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将会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区域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为区域内各国人民谋求福利;有利于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积极作用。(如果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分析也可)
篇7: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节知识理论性较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学生难理解。教学中结合学生自身的困惑,引发学生探究问题,通过师生对话,组织探究活动。与中国目前的现实国情相结合,并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当中,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分析,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的矛盾分析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避免思维片面性和行动的盲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矛盾的关键。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通过对立统一观点学习,理解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三、教学重点
两点论和重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教学难点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五、教学策略
情景陶冶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协作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什么是矛盾?
2.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
3.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既然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具有特殊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用矛盾的观点正确看待我们个人及国家的问题。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困惑的“我”
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二以来,困扰你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哪一个是最主要的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学习与休息 身体健康与否 人际关系问题(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等)
心情的好坏 理想与现实 学与玩 感情问题亲近与疏远 得与失 学习进步与退步
青春期的你们要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学习上的,心理上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等,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学习的进步与退步问题。
哲学上称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板书设计)
教师提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其中在事物的发展中占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是?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教师提问:
那么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一帆风顺呢?
多媒体展示
合作探究一
一个高中生的困惑
我的成绩在年级里还算优秀,但近期在人际方面我一直很苦恼,很苦恼,很苦恼……我总觉得身边的人会讨厌我,有时候和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说话,也会出现说两三句就尴尬的局面。我总会突然感觉落寞、孤独。有时候觉得累了,自己这样好傻,像个小丑。如果我也有能够主动找我玩的朋友就好了,总是这样想,上课有时候精力不能集中。
1.请结合自己的感受,用哲学的观点为该同学的困惑出谋划策。
2.目前的你除了抓好学习,还应该处理好那些关系?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一、三同学向后转与二、四排同学合作,分成4个小组),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该同学应该增加些业余爱好,主动与同学交流,否则的话搞不好人际关系,就会影响学习。这时候人际关系成为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近期由于天气骤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加上空气干燥,感冒人数增加,有的个别学校个别班级出现因感冒停课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上课。身体健康成为第一重要,这体现了哲学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教师提问:
学习是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可是在学习中由于自控力的问题,容易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比如学习中的学与玩的问题,尤其是网络游戏。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一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
合作探究二
目前,手机已是“旧时富人手中机,飞入寻常学生中”,悄然走进中学生的生活中。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但也为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请你结合自身的实际,对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进行利弊分析,表达你的观点并说明你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手机的利:获取大量有利信息;方面上下学途中与家长联系,等等
手机的弊:玩游戏影响听课质量;考试作弊;助长学生攀比成风,等等
我们的观点是可以带手机进校园,从利弊这一对矛盾的两方面看问题,可以带手机进校园,但进校园必须关机,有事可以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联系,否则的话,影响学习,利变成了弊。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板书设计)
在同一矛盾中,矛盾的双方有一方占支配,起主导作用,我们称之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手机的弊端是可以克服的,我们称之为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总结: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既要抓主要的,又不能忽视次要的。高二阶段既要搞好学习,又要抓好身体,正确处理好学与玩的矛盾。
即哲学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板书设计)
多媒体展示
课堂练习
1.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围魏救赵”被列为用兵三十六计第二计。此计妙就妙在孙膑善于“牵牛鼻子”。牵牛要牵牛鼻子,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善于
A.抓主要矛盾 B.把握矛盾
C.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D.分清主流和支流
2.“总的看,当前经济形势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生活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因而,我们的一切工作仍然应该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②抓主要矛盾
③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④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原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教师提问:现实生活中,如何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在一个复杂的事物中,不止一对矛盾,有许多对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甚至多个。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中有一个占起主导作用,另一个被支配地位的,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判断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一些重点词语:
“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
“牵牛要牵牛鼻子”可以判断为抓主要矛盾;
“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判断性质”“占主体(流)”
等词语都可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识别依据。
教师提问: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社会主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所以,我们更应该关心国家大事。请同学们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本届政府的难题,分担的困难。
多媒体展示
视频1 政府的首要任务
合作探究三
在经济形势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打好发展“持久战”。
1.列举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其中主要矛盾是什么?
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2.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什么把依法治国作为主题?
学生小组合作,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
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人口与环境、人口与资源、城乡矛盾等
改革与保守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分配上贫富差距的矛盾
国际关系:和平解决与周边国家领土争端的矛盾及与其他国家的矛盾(其中,中美关系是主要矛盾,首先解决好中美之间的矛盾,利用美国的大国地位,既有利于我们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又有利于我们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
历届四中全会都把经济作为主题,而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基于目前的形势: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减速换挡,人均GDP有望7000美元)和矛盾突发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保障。
从个人到国家,不同时期矛盾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哲学上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板书设计)
多媒体展示
合作探究四
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是在生活中往往出现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
列举生活中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俗语,它给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多媒体展示
形容不顾自身实际,盲目模仿别人的:
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形容不切实际,主观臆断、空指挥:
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一刀切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反四风: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工作中处于盲目状态,必然影响党和国家政令畅通,影响实际工作,导致信息失灵,决策失误,甚至败坏社会风气。
不论社会的分工如何,每个公民的能力有大有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
多媒体展示
视频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小苹果版)
合作探究五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提倡公民从生活小节入手,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在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当中遵守基本的为人处事之道,遵守基本的职业守则。
请你结合视频中所涉及的不同的工作岗位,分别概括不同岗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学生小组合作,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教师 教书育人 因材施教
医生 治病救人 对症下药
交警 维护交通 安定有序
农民 种好地 绿色食品
政府人员 为人民服务 依法行政
司法人员 公正司法 秉公办事
最后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多媒体展示
《感谢折磨你的人》
感谢你生命中的狼,
让你做了一只有成就的羊!
羊和狼本身是一对矛盾,正是狼成就了羊。
有人说生活是一杯酒,饱含酸甜苦辣,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会感恩,感恩在人生路上帮助你的的父母、老师、朋友……
感谢在工作和生活中曾经折磨过自己的人,因为他们使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坚强和自信。伤害你的人,同时也磨练了你意志;欺骗你的人,同时也增长了你见识;陷害你的人,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能力;遗弃你的人,同时也教训了你自立;养育你的人,给予了你生命;培养你的人,传给了你智慧。
思考:举例说明生活中折磨你的人给你带来的前进的动力
篇8: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主要是在学习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之后,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的含义及辩证关系,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九课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在第三单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生活与哲学》教材的重点课。我所讲授的是矛盾观的第二框内容。本课时的内容原是旧教材中三课时的内容,现在压缩成一课时,需要教师做很多的工作,既要完成课时任务,又要让学生学明白,听得懂,对老师来讲,压力是很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符合我校提出的“定向-结构-活动”教学方式,切实改变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状况。我按照展示教学目标,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总结归纳,理论提升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整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性高,在我的引领下,学生以书本的事例为主线,整合知识充分讨论。学生最终能够自主生成知识,加深了对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积极思考的意识和欲望。从而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然而,由于我教高二小高考经验尚浅,加之对新课程理念领会的不全面,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讲解过程中说得还是比较多,学生说得相对还是较少
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思维训练的时候即问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对于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启发较少,而直接给出答案的较多。这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启发是有所欠缺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更好地贯彻在课堂中,总是自认为学生可以轻易回答,就忽略了针对性提问以检测学生对哲学原理的掌握程度,还是过于大包大揽。另外,针对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在获得有价值的回答方面存在不足,这都需要我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2.整堂课略显平淡,缺乏亮点
整体看来,虽然整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性高。但是还是有些平淡,缺乏亮点。选用的事例都是书本中例子,我是想充分挖掘书本资源,却有点老套,学生对此分析热情不是很高涨,使得整节课没有高潮的巅峰。
3.设计讨论问题不充分
为了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自觉生成知识,我设计了“如何区别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生讨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考虑不足,学生对此问题讨论不充分,知识生成也欠缺,没有深入区分,这凸显了在备课方面准备不足。
4.课时训练有点少了
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太大,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书本的重点知识强调的多,而针对书本的重难点知识训练的少,比如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只做了四道选择题,要是再做一些练习就更好了,这在下节课评讲学案中应重点强调一下,尤其要通过练习把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再区别一下,达到巩固重难点的目的。
新课程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强调开展必要的活动。由于高中生思想趋于成熟,思维趋于深刻。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为了让学生开心而设计几个小品或笑话。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政治课要在保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功能的基础上,重视思想政治课育人的功能。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本人要不断强化备课效率,深入领会高二小高考新课程考试说明,为今后上好每一堂课,营造高效课堂而不懈努力。
篇9: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课是辩证法两个总特征中的发展观点的方法论
2、重难点: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2、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发展形式。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三、教学理念
1、思路:用新能源汽车做为材料贯穿本课始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教法:思考、讨论、探究互助。
3、学法指导:自觉运用“发展的观点看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用汽车模型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1、国家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2、新能源汽车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问题?
学生展开讨论并有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启发,自主发现,各小组归纳整理出事物发展为什么道路是曲折的,道路是光明的?
1、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生活之中,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2、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经过以上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的呈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2、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
教师设问: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吗?量变怎样才能引起质变?
学生探究举例
通过对量变与质变的`学习,呈现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A同学说:“只要有量的变化,就一定会引起质变,因为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同学说:“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所以量变比质变更为重要。
学生讨论总结得出: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同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做好量的积累,实现事物的发展
(三)情感互动 放飞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只要我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胜不骄、败不馁,在德、智、体诸方面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我深信同学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你们的明天会更好!!
五、板书设计
(一)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什么)
2、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
3、在曲折中问鼎事业的辉煌
(二)做好量变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2、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
3、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发展
篇10: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篇11:初中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下面我准备从对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方面作具体阐述,希望得到各位的支持和指导!
一、说对教材的分析
1、说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框题是哲学辩证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方法论》。因此它是上一框题的延续,同时学好本框题也 为学好辩证法的其他观点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书乃至整个辨证法部分 都处于不容忽视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用具体事例分析我们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选择最优方案,寻求最优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全局意识和顾全大局观念,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树立为集体为国家作贡献的价值观。
3、说教学重点:
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确立的重点的依据: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学习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掌握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对青年学生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说教学难点: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确立难点的依据:这一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但学好这一知识对于指导学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这就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教无常法,贵在得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说教法
根据新教材的理念,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漫画、图片材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方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高二学生刚学习哲学,而哲学理论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又很抽象,这使得大多学生对哲学心存恐惧,认为深不可测,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被动。
2、学法:
为了让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了评价思考法、自主探究法、集体讨论法、总结反思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设疑激趣)
播放成龙刘媛媛的歌曲《国家》
出示歌词,设问:“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强的国,哪有富的家”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
(二)讲授新课
出示漫画:《坐井观天》《盲人摸象》,设问:两人共同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学生讨论漫画,老师引导学生归纳:二者都错误地把 部分当成了整体。实际上它们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A﹑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a﹑含义不同。 告诉学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去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出示材料,学生阅读:张网捕雀的典故。思考: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麻雀而一张网能捕到呢?
老师分析得出结论: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这说明整体和部分
b﹑地位﹑功能﹑作用不同。
出示图片:钟和各个零部件。让学生思考:钟表是由各零部件组成,但任何零部件都不具备计时功能,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引出
B﹑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
a﹑二者相互依赖
学生分析成语俗语:“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牵一发而动全身”,共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老师归纳
b﹑二者相互影响
学习原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那么这个原理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方法论呢?
(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
出示名句:“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世”。学生思考:这一名句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A﹑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成语“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B﹑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可能用同学有异议:
整体功能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吗?学生讨论后教师强调指出:只有当部分以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田忌赛马反败为胜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反之如果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就是证明了这一点。
播放儿歌《三个和尚没水喝》,过渡到第二知识点,这是本课的难点,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等。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由于前面已经讲了整体和部分的含义,所以在这里直接给出系统的含义
(1)系统的含义(略)
学生探究:“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其原因在于虽然人数增加了,但部分没有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不是相互支持,而是相互制约相互拆台,结果出现了1+1﹤2的效应。通过这一分析总结出
(2)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一、整体性原则
第二、有序性原则
第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a、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b、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c、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讲到这里,学生可能有疑问: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能不能理解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完全等同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呢?
教师明确指出,二者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因为系统中强调层次性有序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就不强调,所以只能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板书)
师生回到情景导入的歌曲《国家》,根据其设问,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共同总结一对关系,一种方法,列出本课知识结构图表,体现知识的系统性。
(课外作业)布置研究性题目:假设学校下个月将举办校运会,规定每班参赛选手不超过15名,每位选手限报2项。请你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设计一份最佳参赛方案。
篇1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高二政治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高二政治教案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课堂探究:
(1)黄筌为什么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
(2)如果让你改动这幅画,你会怎样做?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
(1)吴道子的画是一个整体,黄筌之所以无法改动此画就是因为画中食指挟鬼眼是整幅画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处于画的被支配地位,只能服从和服务于整幅画。一旦改动,则失去了其整体的功能。
(2)不改。因为整体与部分又是辩证统一的。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者相互依赖,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整体由部分构成,它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优劣也会影响整体。特别是处于关键部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整体与部分还是相互作用的,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课堂探究:为什么说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
探究提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手作为人身体的一部分,一旦离开人这个整体,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了。
课堂练习:
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B。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C
解析:作为包含关系选择题,D项说法有误,应排除。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了三者的关系。B项强调了三者的统一,但与题意不符,故应选c项。
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来看,其方法论应包括多方面的要求。
其中有两点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整沐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像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对分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
课堂练习:
城市建筑不协滴,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的整体,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B。要注重量的积累
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
D。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两种城市病主要是由于规划建筑者缺乏整体考虑,片面强调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从而导致此病''的发生,故A、B、D项不选,C项符合要求。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及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和要素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运动中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和系统各有其不同特点。要素作为整体的组成元素、因素方、面、部分,有如下特点:第一,个别性、局部性。要素总是整体中的一个个别部分,或者是一个个别因素、个体。第二,多样性、差别性。一个系统中诸多要素有着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相互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第三,不可分割性。要作为系统构成的单元,相对于该系统来说,它是不可分割的。第四,不确定性。与整体的结构相比,要素相对不稳定。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整体性。系统是在要素及其相关性中产生的整体,因而它既是对周围事物发生作用的整体,又是对内高于各个要素并使各个要素从属于自身的整体。第二,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都是有序的组合,因而具有卡目只寸的稳定性。
课堂探究:
(1)根据木桶和短板的争论,请你说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榭成事物的内部要素的不可或缺性。
探究提示:
(1)整体与局部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2)一个班级是由许多个学生组成的,每个学生所学知识都是由各个学科组成的等。
课堂练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这里的一定意义上的含义应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着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C。这里强凋了整体、部分和系统、要素的关系是一致的
D。这里强调了整体、部分与系统、要素的关系有共同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二组关系的认识,D项说明了联系的共性。因此选D。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课堂探究:
(1)上述两种学习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谈谈你是怎样学习的,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探究提示:
(1)上述两种学习方法中包含了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它告诉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略。
(1)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系统优化方法的核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的认识进入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开拓了对事物整体性研究的新领域。
第二,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认为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第三,优化原则。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
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篇1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实质
2、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
3、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二)能力目标:1、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树立现代科技意识,提高对科技作用的认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发展观。
【重点和难点】1、发展的实质
2、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过程】
“孙权劝学”的故事,说的是吴国大将吕蒙自幼从军。没有文化、常常闹出笑话。后在吴主孙权的劝导下,他发愤读书,进步很快。鲁肃当上都督以后,仍认为吕蒙不过是一介武夫,有点瞧不起他。不料在一次讨论战略问题时,吕蒙却能问一知三,对答如流,鲁肃大为惊喜的说:“我以为你只有武略,今天才知道你学识渊博,已经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吕蒙幽默地说:“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意思是说人们三天不见,便要另眼相看,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隅书》中写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提问)
这些都说明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变化发展的。所以,今天我们来学习辩证法的第二个特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板书)
可以说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人的认识都是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发展的过程,那么到底什么是发展呢?这是我们所学的第一个问题。
一、 发展的含义
发展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运动变化。
这里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广阔的发展前途,不能依据事物:(1)时间上出现的先后(2)形式是否新奇和具有新特点(3)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
下列诸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有(A、B、E、F)
A、 马列主义 B、生物进化中出现的新物体 C、科学算命 D、东欧演变、苏联解体
E、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 F、机器人抢险 G比较完备的、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而发展是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运动变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计算机(1946年 美国):重30吨、占地面积167平方米、1.8万个电子管、1000只电容器、7万个电阻、功率150千瓦、5000次、每5―8――运算速度提高10位――体积缩小10倍、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化
第二, 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
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事物在每个阶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状况又是不同,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所处的发展阶段。
例如:拉磨的马:
从前,有个实力不是很强的国家,国王派人驯养了许多匹良马。敌对的邻国一直伺机要攻打他们,终因了解到他们有很多好马可以作战而退却了。于是国王便想:“先前我养这些良马是为了防范敌国,如今敌兵都退散了,养这些马还有什么用呢?不如让这些马去帮助人们劳作,这样既不损伤马,又对百姓有益,何乐而不为呢?国王很快就将他的想法付诸实施。就这样,本来要作战马的良马大都被人们牵走拉磨去了。
后来,邻国又一次兴兵前来进犯,国王立即下令招回这些良马来参加战斗,可是这些马常年用于拉磨,早已没有了奔跑的能力,只会围着磨盘转圈圈了。所以,号令一下,这些马不是往前奔跑,而是就地慢慢的转圈,无论士兵怎样狠命的鞭打它们,依然不能令它们向前驰骋,结果邻国毫不费力便拿下了这个国家。
第三, 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 。
一位商界奇才,在讲他的成功之道时,给大家出了一道题。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道,你会怎么办?有人说绕道去,也有人说游过去,但有一人却含笑不语,很久他道: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开始营运?
“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曾想的”这就是成功之道。我们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就要有创新精神,要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旧观念,去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例子:机会――学习――宰掉他:作家冯骥才曾写过一篇《富人区》的短文,大意是:
在洛杉矶,一位美国朋友陪他去看富人区。他问:“你们看到富人们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会不会嫉妒?”他这位美国朋友惊讶地看着他,说:“嫉妒他们?他们能住在这里,说明他们遇上了一个好机会。如果将来我也遇到好机会,我会比他们做得还好!”
后来在日本,一位日本朋友陪他去看富人区。他又拿来同样的问题问日本朋友:“你们看到富人们住着这么漂亮的房子,会嫉妒吗?”这个日本朋友稍微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会的。”继而他解释道:“如果一个日本人见到别人比自己强,通常会主动接近那个人,和他交朋友,向他学习,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再设法超过他。”
前不久,一位南方朋友来看他,他无意中再次想到问过美国朋友和日本朋友的那个问题,就问他:“去富人区参观,会不会嫉妒?”“嫉妒?”他眉毛一扬,笑道:“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
小结:略……
篇1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反思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授的是第九课第二框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要求我们学会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分析法的基本点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基本上采取这样的流程: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2、思考讨论;3、解决问题,提炼升华。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引发问题的产生;再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努力摆脱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的结论,而忽视知识生成过程的做法,这样的上课模式比较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例如:情景设置:
外来物种的引入可以丰富本地的生物资源,但引入不当,就会造成生物入侵,产生严重的后果。
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于北美东北部,对环境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喜光,它的种子是靠风和鸟类传播。它最初是作为家庭花卉被引种于我国上海、南京一带,后来失控逸为野生,疯长于旷野路旁,并造成绿色灌木的成片死亡。“一枝黄花”已作为配花进入花卉市场,美称“黄莺”。对于能否销售“一枝黄花”,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争议颇多。
你是否同意在市场上销售“一枝黄花”?请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分析出——利:可以作为配花观赏 弊:破坏生态环境因为弊大于利,所以不能在市场上销售“一枝黄花”。从而引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多且较深,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过高,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无从下口”。
在分析“红花好看也要绿叶相扶体现了什么原理或要求”这一问题时分析不够到位,如果强调”绿叶相扶起到了突出红花的作用”,从而体现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视了次要矛盾可能更容易被学生理解。
篇15:搞中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选教案案例
一、课标、专业要求解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选自中职德育课程高教版《哲学与人生》,是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本课内容旨在教育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联系的观点,并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人在联系中生存,分析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交互性,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和处理好人际关系。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围绕此核心共阐述了三个问题: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
本框题学习的重点是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材从三个方面去说明此问题: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区分多样联系的不同特点,提高认识事物的洞察力。教学中可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或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加深理解。
本框题学习难点为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哲学知识看,联系是本课一个基本理论,也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让学生全面正确的把握联系及其特性,帮助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客观的,正确区分哪些是客观联系,哪些是人为的主观想象,有一定难度。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落选者,本身的文化素养相对不高,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对抽象知识的把握有一定困难。授课过程中要尽量把抽象知识具体化。
2、已有的知识掌握情况:大多数学生对生活中的基本哲学常识都有一定了解,但哲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是理论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又比较抽象,所以初学者会感到深不可测,学习中尤显被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将哲学生活化,从生活中提炼哲学观点,教学方法要侧重于归纳法,即从个别到一般。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掌握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积极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正确理解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五、教学评价设计
评 价 项 目 权重 评价指标与分值 得分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5 1.正确理解和把握联系的含义。 1'
2.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分析准确。 1.5'
3、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分析准确。 1.5‘
3.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课程资源。1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教育技术标准 8 1.准确完整地找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 6' 2.能够准确地确定现代教育技术标准。包括《学生教育技术标准(CETS·S)》、《教师教育技术标准(CETS·T)》2'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 1.有过程,有方法。2' 2.学生确实能够通过过程获得所列方法。 2' 3.有明确的情感态度指向,有明确的价值判断。 2' 4.情感态度的指向、价值判断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2'
5.知识与能力目标与学生的前知识结构相关联并可测量。2'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初始能力 6 1.有对学习者共性特征进行描述(一般特征)。2' 2.对学习者前知识结构与现有能力有准确的描述。3' 3.描述的内容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1' 知识点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描述 12 1.编号清楚,描述明确简洁到位。 2’ 2能完整体现学习目标。1' 3.具体描述语句指向清晰、结构完整。 1'
4.重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或学科发展重要,在知识体系中重要。 3'
5、难点是老师指导、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3' 6、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具体、明确、可操作并确实能够有效解决重点与难点。2' 板书设计 2 1.思路清晰、简练、实用。0.5' 2.结构完整,并有课题。0.5'
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0.5' 4.有辅助板书并整体设计精美。0.5'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4 1.策略选择恰当,符合学生实际。1' 2.与“过程与方法”相一致、相结合。2' 3.对策略的说明具体明确。1'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 18 1.环节名称新颖别致,清楚地指向性质不同的教学过程。2' 2.符合学习规律,具有递进性、层次性等特点。2' 3.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4' 4. 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能充分实现本节教学的整体目标,师生的活动指向清晰,结合紧密,与教学目标直接相关或密切相关 。4' 5.充分关注学情,在每一环节中每一学生有明确具体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任务。4' 6.设计意图明确,依据合理充分。2' 形成性检测 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检测题的内容 6 1.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 2'
2.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2' 3.重点和难点在检测中有所体现。2'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研究小组,网上搜集“鹿群与狼群”文字资料、“太阳系行星运行”图片资料、“生态球”视频资料、“池塘生态系统图”资料、视频资料“地球之歌”、“燕太子丹献手”、“海鸥——水上雷达”历史资料等。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课本案例:“小何为何丢掉工作?”
小何毕业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没几个月她就干不下去了。原来她不能适应那里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她不喜欢在那个上司的手下做事,同事之间的摩擦也让她十分烦恼,她感到郁闷、烦躁,有时还忍不住发脾气,结果人际关系更加紧张,最后丢掉了这份工作。
学生活动:从小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做法中,谈谈你对事物普遍联系的理解。我们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设计理由)以学生小何丢掉工作为例,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原则,探究找原因,自然导入了本课,与学生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活动:小何之所以丢掉工作是因为他不懂得处理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社会性是人最本质的属性,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他人,我们就寸步难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不能摆脱人际关系孤立发展,人也正是在不断处理人际关系中进步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视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探究学习讲授新课
探究活动一 联系的含义
PPT展示材料 鹿群与狼群
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很多的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而鹿群有舒适的生活,但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PPT展示图片“太阳系八大行星”
阅读以上材料思考讨论:鹿群与狼群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间有什么关系?(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鹿群与狼群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太阳系的各个行星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
教师点拨:以上两种联系有什么区别?鹿群与狼群之间的关系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太阳系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的九大行星之间的关系,是指同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我们可以给联系下定义: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师导入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地球上的事物还是还是球外天体,宇宙万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这也说明联系是普遍的。接下来我们从联系的普遍性入手,通过几个案例了解一下联系三个的特征。
探究活动二 联系的特征
第一环节 联系的普遍性
播放视频:“神奇生态球”(两分钟)
思考、讨论: 1、神奇生态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
2、里面的小虾为什么不用喂食就能存活之久?
3、美国太空总署发明的生态球有什么更重要的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发言 一组:生态球包括玻璃球,空气,水、水草、小虾、沙石;
二组:海洋生态系统原理;
三组:生态球的意义,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教师点拨 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源源不断地为这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玻璃球中的珊瑚发生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溶解在水中,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为小虾提供了氧气和养料,这些都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联系的有机整体。
Ppt展示 联系是普遍的(板书):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复杂、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每个事物都是这个相互联系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
拓展 请思考森林砍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提示: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人类遭殃——经济破坏
温馨提示: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但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教师导入 现在我们把得出的结论做一下提升,美国太空署研制的生态球有什么更为重要的意义?它已经不仅仅是摆放在家里的漂亮的陈列品,它代表的是我们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的地球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已逝的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就曾经呼吁拯救地球,他的一首“地球之歌”我们一起欣赏其中的片段
第二环节 联系的客观性 (板书)
播放视频“地球之歌”(两分钟),设问:
我们生活的地球都存在哪些问题呢?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我们愿意让它发生吗?
由此导致的结果我们能否避免?
学生发言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乱砍乱伐、猎杀动物、排放二氧化碳等,
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不愿意---不能
教师点拨 砍伐树木、破坏草皮、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氧化氮等,引起了全球变暖。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9厘米,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至少有90%要归咎于人类活动。我们不愿全球气候变暖,不愿自然灾害增多,可它发生了,这说明联系具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客观性。
教师概括 联系的客观性(板书):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透视生活中的“联系” “星座与人生,吉祥数字与祸福,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手相决定命运”这些是否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学生讨论 (发言内容)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是主观臆造的。
教师点评 星座只有十二座,但世上同一星座的人会很多,所有同一星座的人都会有相同的人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吉祥数字与祸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还有“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手相决定人的命运” “9.18=就要发”等等都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是人为臆造的主观联系。
温馨提示: 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人为臆造的!联系本身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并没有违背联系的客观性,实际上是人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第三环节 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板书)
教师活动 回到“生态球”,生态球并不是由组成它的各个部分简单的组合到一起便能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它的神秘之处在于各个部分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到一起,才能达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又说明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37页把握联系多样性的表现
篇16:搞中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选教案案例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运用整体和部分辨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 论文写评语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共16篇)】相关文章:
论文指导评语2022-08-16
《学与问》课文教后反思2022-04-29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2024-01-31
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2022-04-29
苏教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2022-04-30
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老师评语2023-02-16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方法2022-07-27
初中九年级政治答题技巧2022-05-14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及反思2022-10-21
学与问教学设计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