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优秀教学设计(锦集15篇)由网友“Raid”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谈礼貌》优秀教学设计,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谈礼貌》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检查生字词。(矛盾、咳嗽、纠纷、安慰)
2、出示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导入:关于礼貌问题的讨论,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则是由来已久。老师这儿有一条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大家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指名回答)
2、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表扬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出示文中的解释(生读)
3、“出言不逊”是什么意思?(说话不客气)句中那个词语表示的是“出言不逊”?(失口)
4、对照这句话的解释,你能找出句中对应的词语吗?
君子:有道德的人;失色:态度粗暴;不失色:彬彬有礼。
5、教师小结: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注意自己待人时的态度和语言。而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则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学习二到四自然段。
1、那究竟应该怎样讲礼貌?讲礼貌都有哪些好处呢?课文中举了三个例子来加以说明。首先就让我们来看一段《说岳全传》中的一个小故事。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牛皋和岳飞向一位老者问路的事)
(2)牛皋是怎样问路的?他的态度和语言各是怎样的?(态度:在马上吼道;语言:“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3)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听了牛皋的话,心中会怎么想?怎么做?
(4)可想而知,牛皋问路的结果是?(没问到路,反而被骂)
(5)那岳飞问到路了吗?为什么?
(6)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岳飞是一个有礼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归并到态度和语言)
(7)牛皋的无礼,使老人对他非常讨厌,而岳飞非常有礼貌,老人耐心地给他指路,两个人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结果,而这两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8)分角色朗读。(四人小组先进行练习,然后上台表演,学生评价)
(9)教师小结过渡:确实“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古人如此,如今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多这样的故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故事,思考: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指名回答:
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小朋友的态度是: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的态度是:微笑着。
说:“没关系。”结果: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齐读)
(3)其实在前天的语文课上就发生了一起纠纷:马啸天同学的胶带忘带了,没有征求畅磊同学的同意,就把他的胶带拿过来用,后来畅磊发现后,便抢了回来,在争夺中,将马啸天的本子给撕坏了,就这样一场矛盾就产生了。下面就请大家来给他们出出主意,这样一场纠纷怎样才能避免呢?(学生讨论回答)
(4)大家的回答都很好。看来: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③作者从中体会到什么?(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画出答案。
(2)讨论:发生的事情:一次刮脸时,朱师傅不小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
两人的表现:朱师傅:深感不安。周总理:安慰他,并说:“这不能怪您……躲的快哩!”结果:朱师傅很感动。
从这件事中作者体会到:礼貌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3)齐读后教师小结: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不能缺少礼貌语言的使用。第二到四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古代的人、现代的普通人和伟大的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给我们讲了什么?(讲礼貌的好处)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3、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的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2、在上课之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和谚语,在这儿和大家一起共勉。
六、作业:
1、以《一场本不该发生的纠纷》为题,将课堂上所举的事例和你的建议,以及你所感受到的礼貌待人的好处写下来。
2、搜集一些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或谚语。
3、最后让我们共同来唱一唱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一起来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公民。
1.谈礼貌的教学设计
2.苏教版五年级谈礼貌教学设计
3.懂礼貌人人夸教学设计
4.谈读书的教学设计
5.读书杂谈教学设计
6.文明礼貌用语教学设计
7.篮球运球教学设计范例
8.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9.画风优秀教学设计
10.抓住细节优秀教学设计
篇2:《谈礼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4、理解文中的古训、俗语,积累关于礼貌的名言警句,尝试自己写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字入手,营造学习气氛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谈礼貌》
2、指名读题。
3、谁为用“谈”字组词:“谈话”、“谈论”“闲谈”
4、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谈课文,你可以与老师谈,与同桌谈,与大家谈。谈出你的观点,谈出你的精彩,行吗?
二、学习第一小节,理解古训明观点。
1、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谈论礼貌的?
2、自读第一小节,找出古人谈论礼貌的观点。(指名读。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师:谁来说说“君子、失色、失口”的意思。
(“君子”是有道德的人,“失色”是态度粗暴,“失口”是出言不逊。)
师:说得对,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师:你真聪明,联系上下文自己弄懂这几个词的意思,值得我们学习。这是理解词句的一个最常用的方法。
3、谁来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实际上,这句古训就是要求我们?――讲礼貌。)
4、齐读古训。
5、所以说: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板书:礼貌待人
优良传统
三、精读第2―4小节,领悟礼貌待人的好处。
(一)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1、浏览课文2―4小节,看看作者用了哪几个事例来谈礼貌?
2、自读交流。 问路 乘车 理发
板书:
问路(历史)
乘车(身边)
理发(名人)
(二)精读故事,感悟礼貌
篇3:《谈礼貌》教学设计
(1)课文用3个小故事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故事。
(2)谁来读读描写牛皋问路的语句。
(3)指名读
(4)在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牛皋?你从哪里体会到?(动作、神态 抓住关键词语来谈)
(5)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6)引读:大家的感受与老者一样,所以老人……
(7)演一演,再现当时的情景。
(8)那么,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是如何做的呢?指名读
(9)岳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谈谈理由。(相机指导朗读)引读:所以老人……
(10)表演:指名三人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情
(11)在老人面前,牛皋、岳飞得到了不同的待遇,正如俗话说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12)(简要说说语意。)
(13)小结,课文的说理方式。
(文章先讲故事,再说道理。故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
2、举一反三(自读自悟故事二、三)
(1)快速浏览课文的3、4小节,看看它们的写法是不是和第一个故事一样?
(2)合作自读故事二、三。
a、选择一个故事和同桌或四人小组谈论谈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文中人物讲礼貌的?故事要说明的是什么道理?可以一个说故事,一个讲道理。
b、完在上述任务后,你们觉得不过瘾的话可以演一演。
(3)交流
篇4:《谈礼貌》教学设计
a、谁来讲一讲下一个故事?(指名读)
b、朱师傅为何深感不安?
c、周总理是如何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说理由。
d、朱师傅从原来的深感不安到深受感动,你从这个故事中又明白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来讲吗?
e、引读:可见……(课件出示: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四、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在我们合作谈论中学完了。他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那么整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
1、齐读第5小节
2、其实作者就是要我们做到(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和谐,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板书:和谐 美好
五、自创名言,升华主题
1、除了书上这些古训、俗语外,古今中外还有许多人对礼貌有着经典的谈论,他们的精妙的语言成了名言,相信大家收集了不少,谁来交流一下?
2、谈论到现在,你肯定对礼貌有着很深的感悟,你心中肯定也有精妙的一句话,请你写出来,让它成为你的名言。
3、写名言交流。
六、总结写法
1、依据板书,小结整篇文章的写作方式。
(三个故事,先是讲故事,后说道理;整篇文章总说道理,故事举例,最后再强调讲礼貌的重要性,这就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七、作业
在我们身边肯定有不少讲礼貌的故事,希本周五我们就来举行一个“讲礼貌好处多”的主题队会,请大家在会上交流交流身边的讲礼貌故事,在班中形成一股讲礼貌的风气。我希望到时能成为你们的嘉宾。
【板书设计】
19 谈礼貌
礼貌待人 问路(历史)
乘车(身边) 和谐、美好
优良传统 理发(名人)
总 分 总
附: 课件内容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3、牛皋: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岳飞: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
4、“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5、故事二:正因为二位礼貌待人,使用了礼貌语言,所以……,可见……。
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6、故事三:朱师傅深感不安――深受感动
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7、名言:
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三月寒。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
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真正的礼貌就是克已,就是千方百计地
使周围的人都像自己一样平心静气。
篇5:《谈礼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4、理解文中的古训、俗语,积累关于礼貌的名言警句,尝试自己写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PPT
教学过程:
一、“谈”字入手,营造学习气氛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谈礼貌》
2、指名读题。
3、谁为用“谈”字组词:“谈话”、“谈论”“闲谈”
4、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谈课文,你可以与老师谈,与同桌谈,与大家谈。谈出你的观点,谈出你的精彩,行吗?
二、学习第一小节,理解古训明观点。
1、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谈论礼貌的?
2、自读第一小节,找出古人谈论礼貌的观点。(指名读。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3、谁来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古训的意思。
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脸色、态度) 口呢?(嘴巴、语言)
(古训,就是要求我们讲礼貌。)
4、齐读。
5、所以说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板:礼貌待人
优良传统
三、精读第2-4小节,领悟礼貌待人的好处。
(一)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1、浏览课文2-4小节,看看作者用了哪几个事例来谈礼貌的?
2、自读交流。 问路 乘车事件 理发事件 板书
(历史故事)(身边的小事)(名人故事)
(二)精读故事,感悟礼貌
篇6:《谈礼貌》教学设计
(1)课文用3个小故事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故事。
(2)谁来读读描写牛皋问路的语句。
(3)指名读
(4)在你眼前了现的是怎样的牛皋?你从哪里体会到? (抓住关键词语)
(5)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6)引读:大家的感受与老者一样,所以老人……
(7)现在我是那位老者,你是牛皋, 我们为演一演,把当时的情景再现。
(8)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是如何做的呢?指名读
(9)他给你怎样的印象?谈谈理由。(相机指导朗读)引读:所以,……
(10)表演:指名三人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情
(11)牛皋知道后下次会如何做?
(12)牛皋、岳飞不同的遭遇,正如俗话说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简要说说语意。)
(13)小结,课文的说理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理。故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
2、举一反三,自读自悟故事二、三
(1)快速浏览课文的3、4小节,看看它们的写法是不是和第一个故事一样?
(2)合作自读故事二、三
A、选择一个故事和同桌谈论谈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文中人物讲礼貌的?故事要说明的是什么道理?可以一个说故事,一个讲道理。
B、完在上述任务后,你们觉得不过瘾的话可以演一演。
(3)交流
篇7:《谈礼貌》教学设计
A、在这个故事中你从哪里体会到人物讲礼貌的?(同桌一个说一个可补充)
B、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正因为二位礼貌待人,使用了礼貌语言,所以……,可见……。)
C、分角色读一读。
D、设想一下,如果二人不讲礼貌那么情景会怎样?哪二位同学来即兴表演一下。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你们合作的真精彩,希望下面的同学也能谈出你们的精彩。)
篇8:《谈礼貌》教学设计
a、在这个故事中你从哪里体会到人物讲礼貌的?(同桌一个说一个补充)
b、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正因为二位礼貌待人,使用了礼貌语言,所以……,可见……。)(课件出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c、分角色读一读。
d、设想一下,如果二人都不讲礼貌那么情景会怎样?哪两位同学来即兴表演一下。
(你们合作的真精彩,希望同学们接下来也能谈出你们的精彩,好吗?)
篇9:《谈礼貌》教学设计
A、谁为讲一讲下一个故事?(指名读)
B、朱师傅为何深感不安?
C、周总理如何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说理由。
D、朱师傅从原来的身感不安到深受感动,你从这个故事中又明白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来讲吗?
E、引读:可见……
四、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在我们合作下谈论中学完了。他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那么整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1、齐读第5小节
2、其实作者就是要我们做到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和谐,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五、自创名言,升华主题
1、除了书上这些古训、俗语外,古今中外还有许多人对礼貌有着精典的谈论,他们的精妙的语言成了名言,相信大家收集了不少,谁来交流一下?
2、谈论到现在,你肯定对礼貌有着很深的感悟,你心中肯定也有精妙的一句话,请你写出来,让它成为你的名言。
3、写名言交流。
六、总结写法
1、依据板书,小结整篇文章的写作方式。
(三个故事,先是讲故事,后说道理;整篇文章总说道理,故事举例,最后在强调讲礼貌的重要性,总分总的写法。)
七、作业
在你身边肯定有不少讲礼貌的故事,希望你们能举行一个“讲礼貌好处多”的主题队会,在会上交流交流身边的讲礼貌故事,在班中形成一股讲礼貌的风气。我希望到时能成为你们的嘉宾。
篇10:《谈礼貌》教学设计
周集镇大成小学 李可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漫谈礼貌。
1、同学们,上课之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我吗?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有怎样的好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板书:谈礼貌)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谈礼貌》这篇课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什么是礼貌?为什么要讲礼貌?文章号召我们怎样做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 自读课文,要求:
(1)、能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顺课文中的句子。
(2)、边读边思: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事理?
(3)、认读生词。
师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中的生词,能把它们读正确吗?
2.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
岳飞 讨嫌 纠正 师傅 和谐 彬彬有礼
(2)、读顺相关语句。 第一文库网 师述:文中有一些重要句子需要我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让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逐片范读) 课件逐片出示: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3、整体感知。
师述: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看,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什么?接着文章用了哪几个事例进行论证?文章的最后又是如何总结全文的?
课件出示: 文章一开始提出了什么?接着用了哪几个事例进行论证?文章的最后又是如何总结全文的?
小结: 这篇课文一开头提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接下来用了三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最后再一次强调“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三:书写生字
1、生先描红,再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重点指导:嫌、傅、谐
3、学生临写。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篇11: 《谈礼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字入手,营造气氛。
1、板书“礼貌”,指名读“礼貌”。什么是“礼貌”?(指人的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学生谈
2、一个人假如有礼貌,就会怎样,美德(素养、文明、修养)
3、板书“谈”。“谈礼貌”就是――谈论礼貌,闲谈礼貌,议论礼貌
4、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谈礼貌”。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概括事例
1、这是一篇议论文。课文用几个事例来证明礼貌的重要性,好好读书,说说举了哪几个事例。
2、交流
(1)牛皋无理地向老人问路,老人没理睬,岳飞有礼貌地问路,老人给他指路。
(2女青年下车时,拖在地上的长群被小姑娘踩了一脚,小姑娘道歉,避免了一场纠纷。
(3)周总理的脸被朱师傅刮破了,他没有责怪朱师傅。
3、概括小标题
1、能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问路、乘车(踩裙)、理发
4、连起来说:
作者为了说明礼貌的重要性,选取了问路、乘车、理发这样三个事例。
三、学习古训,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出示句子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这是一条――古训,古训是什么意思?“训”,训导,古时候传下来的给人教育意义的话语。
3、读读这句话,你能明白他的意思吗?(生说)
4、理解这句话
(1)“色”――行为举止、动作神态、仪表仪态(行)
“口”――语言、话语(言)
(2)“失色”――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礼貌。
“失口”――不注意自己的说话
(3)“失色于人”――对人不文明
“失口于人”――对人说话不文明。(理解出言不逊)
(4)“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意思就是:对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出言不逊。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反之,就是――非君子,是粗人
(5)文章开头就对这句话进行理解,提出了观点,读书上的第一小节。
(二)识人物。
1、默读课文2-4小节,三个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哪些人物你认为是君子,哪些又不是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2、学生自学2-4小节。
3、以“问路”为例,讨论:
(1)牛皋不是君子
*谈看法;
*感情朗读;
*牛皋的言行正是上文所讲的“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啊!如果你就是那位老者会给他指路吗?
*所以(出示)朗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2)岳飞是个君子
*谈看法;
*感情朗读;
*岳飞的言行正是上文所讲的“彬彬有礼”。因此,老者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3)指导人物评价
先摆出观点(我认为――)
阐述言行,进行证明
总结观点
4、举一反三,生评其他人物。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6、写下来
篇12: 《谈礼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例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
设计理念与思路: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谈礼貌》一课就是寓中华传统文化于阅读教材的经典文章,而且有很大的传统文化资源挖掘空间。这与我市《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子课题――《阅读与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课题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以教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教材。然后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渗透礼貌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吸收民族文化精华,思想受到启迪,从而落实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挖掘中华民族礼仪文化资源,从而认识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中华民族地优良传统”;
2、让在语文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陶,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拓展学生阅读和写作资源,使其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礼貌的名言警句和经典故事;
教师设计“百宝箱”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疑 激趣
1.设疑导入。上课了,教师有意省略“师生问好”程序,教师却“平淡”地表示:同学们,我们以往每天上课前都要“师生问好”,如此周而复始,太繁琐了,从今以后就省略了吧。(引发学生的疑问)
2.激发讨论。教师:礼貌乃生活琐事,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学生: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我们以“礼仪之邦”为荣。
3、揭题、板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礼仪文化”――谈礼貌
二、解读课文认识礼貌
1、解读课题,理解课题。
师:“礼貌”二字有什么意义呢?(“礼貌”是良好品德的表现,又是高尚文明的表现。礼貌:是指语言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
2、质疑导学: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礼貌,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入手?(语言动作是否谦虚恭敬)
3、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礼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说说课文讲了哪些故事?故事中哪些人讲礼貌?哪些人不讲礼貌?
4、师生集体汇报读书情况。
精读故事一,牛皋问路时态度怎样?言语怎样?结果怎样?岳飞呢?
牛皋与岳飞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道理?(用文中的俗语回答)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理解句子意思
扮演角色朗读句子。
4、总结学法:
(读一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想一想从中说明的道理)
5、小组合作学习故事二、故事三,师巡视指导学习。
6、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我们都学完了。它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三个小故事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齐读第一、五自然段。
2、师设问:“在第一段中作者引用了哪一句古训?它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道理?(生齐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的意思。(师板书:礼貌待人 优良传统)
3、理解礼貌待人有何作用呢?(生回答师板书:和谐美好)
五、跨越古今,交流“礼貌”。
师引导:从古到今在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古训、俗语和经典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礼仪文化,交流我们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礼貌的古训、俗语和经典故事。
1、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古训、俗语,以及经典故事。
2、点幻灯显示名言、古训和故事指名领读,讲述经典故事。
3、说一说,你身边发生的文明礼貌的事?课后,用典型故事说理的方法把它写下来。
六、总结提高歌唱礼貌
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师归纳补充: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三字经》中讲到:“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礼貌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到处盛开着文明之花、礼仪之花。
最后让我们一起歌唱《咱们从小讲礼貌》。
篇13: 《谈礼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本文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列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结构严谨,说理明确,易于把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设计理念:
语文课,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是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形成技能。本课设计,我侧重让课堂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空间,彰显自我个性的平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礼貌教育。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内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
2.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方法:
教师“先扶后放”,授生以法,学生自学合作,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景:老师喊上课,学生起立,问老师好,但老师仅仅做手势让学生坐下。)。刚才老师和同学们问候的有没有礼貌?大家满意吗?为什么?
2.那么我们再来互相问候一次。(师生互相问好,老师做请坐的手势。)
3.这次老师有礼貌吗?大家满意吗?
4.我们都知道有礼貌的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谈礼貌》。(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复习旧知
我们在四年级上学期曾经学过一篇文章《说勤奋》,《说勤奋》这篇文章和《谈礼貌》在表达方法上是一样的。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说勤奋》。
课件出示:
1.课文开头先推出道理: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然后举例论证:
司马光“警枕”自勉;童第周勤能补拙。
3.最后归纳总结:
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温故而知新
1.完成《谈礼貌》这篇课文的练习。
(课件出示)
提出道理:
举例论证:
归纳总结:
2.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四、解读古训,明白观点
1.课文第一自然段推出了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是哪句?
2.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语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五、研读事例,懂得道理
作者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了三个故事。(板书:问路 道歉 安慰)
篇14: 《谈礼貌》教学设计
1.(过渡: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朗朗的读书声。)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个故事,注意要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读好。其他同学拿好书,注意倾听并思考:牛皋、岳飞同向一位老者问路,结果却完全不同。怎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2.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可以改编成一个课本剧,接下来,老师就考考同学们的导演和扮演能力,小组配合,表演岳飞、牛皋问路,注意神态、动作以及说话时的语气。
篇15:《谈礼貌》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题,了解体裁
1、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谈礼貌》。
2、看着这个题目,你是否想起四年级学过一篇是跟它相似的说明文题目?(《说勤奋》)
3、它们都是说明性文章。那么,《谈礼貌》这篇课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以往学过的同体裁课文,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认知的桥梁,以求“温故而知新”。同时,也突出本文独特的文体和语言特点,给予学生鲜明的学习指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
4、你发现课文是围绕哪个词来讲的?(礼貌待人)
三、理解古训,感知方法
1、作者一开头就引用了一句古训。(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结合此句,思考并理解古训中“失色”“失口”“不失色”“不失口”的意思。
2、同学们,古训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经过人们长期验证得出的正确道理。作者引用古训就更能有力地说明礼貌待人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了。
3、齐读第1自然段,记住这句古训。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引用古训说明道理的写作手法,做到“得意而不忘言”。
四、品读故事,体会写法
1、课文列举了哪三个故事来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请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尝试用最简洁的语句或小标题来概括故事内容。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概括小标题并板书:问路(历史故事)、踩裙(身边小事)、理发(伟人故事)。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比较牛皋和岳飞问路时不同的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你听出牛皋和岳飞问路时有哪些不同?(牛皋粗暴无礼、出言不逊、目中无人;岳飞谦逊有礼、礼貌待人、尊重他人)。
4、你从哪些词语中得出牛皋问路很没有礼貌,而岳飞彬彬有礼?(牛皋问路:坐在马上、吼、呔,称自己“爷”,称老人“老头儿”;岳飞:先离镫下马、上前施礼、称老丈……)
5、师生合作表演,体会老人在牛皋、岳飞问路时的不同感受。如果你就是那位老者,当牛皋和岳飞向你问路时,你心里分别是什么感受呢?(生气、火冒;开心、温暖)
6、同样是问路,为什么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呢?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礼到人心暖,无理讨人嫌”)
7、小结:礼貌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是一种谦逊。
8、在讲述这个故事时,作者运用了正反举例的方法,对比鲜明,说服力强,让我们更加明白了礼貌待人的好处。
9、指名读第二个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礼貌待人有什么好处?
10、师生访谈,体会人物心理: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当时的小朋友和女青年,我是电视台的记者,刚才我看到了你们下车时的那一幕。我想采访一下你们。”
“请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连忙’抬起脚,对女青年说‘对不起’?”(体会小朋友的内心愧疚、懂礼貌)
“请问女青年,你那么漂亮的裙子都被人家踩脏了,为什么你还能“微笑”着说“没关系”呀?”(体会好青年的善解人意、宽容大度)
“观众朋友们,假如小朋友没有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女青年也不接受小朋友的道歉,那有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可能会吵起来)
11、小结:是呀,一句“对不起”,一句“没关系”,一个微笑,一个尊称,就能化解一场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所以说,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礼貌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理解和宽容。
12、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伟人身上的故事更让人感动。自由读第三个故事,说说最感动你的一个细节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周总理?
13、学生读文,品味细节,了解人物特点:
他称朱师傅是“您”,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平等待人、和蔼可亲的周总理。
他一连用了三个“您”,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尊重他人、热爱百姓的周总理。
从“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体贴人心、和气宽容的周总理。
从“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幽默风趣,善解人意的周总理。
14、指导朗读周总理的话,体会感人心的字字句句!(和气、诚恳、温暖人心)一句体贴入微的安慰,折射出的是伟人宽容大度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修养。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小结:礼貌是一种胸怀,一种修养。
15、你发现作者选择和叙述这三个故事时有什么特点吗?(选材具有典型性:一则是历史故事,一则是生活小事,一则是伟人故事,古代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普通人的,伟人的……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更有力地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叙述时都采用了先叙述再议论的方法。)
【设计意图】三个故事的解读各有其法,分别通过朗读比较、角色访谈和品味细节,揣摩语言深处潜在的人物心理特点,深入体会礼貌待人的意义。同时,启发学生通过比较三则故事,体验作者选材的独运匠心。
五、升华主题,迁移写作
1、总结交流:礼貌待人到底有什么好处?(社会和谐,生活美好)
2、升华主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懂得了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懂得了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谦虚,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修养。愿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都能做到“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让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3、拓展交流,迁移写作:生活中还有好多礼貌待人的故事,请你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学着用先叙事再加评论的方法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发表议论时也可以用上一些有关礼貌的经典语句。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围绕中心话题,拓展生活事例,加强语言实践,初步学习说明文的言语策略,提高言语能力。
★ 谈礼貌教案2
★ 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 班会课记录
★ 说理文示范文

【《谈礼貌》优秀教学设计(锦集15篇)】相关文章:
《风景谈》教案设计2023-11-22
销售培训课件2022-11-16
巾帼标兵事迹材料2023-05-14
市政保护清洁站巾帼标兵事迹材料2023-05-01
谈文明礼仪的重要性2023-01-15
教师礼仪礼貌培训的心得体会2022-07-09
巾帼标兵事迹2023-03-25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2024-05-19
初一政治说课稿合集2023-02-12
浅谈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