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掌声》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07 11:48:45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课文《掌声》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共17篇))由网友“没有没有没有牙”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小学课文《掌声》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课文《掌声》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1:小学课文《掌声》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课文《掌声》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打擂释疑

①小组讨论回答对方问题的方式。

可以是讲的方式,也可以是读的方式,还可以是读讲结合的方式,形式不拘。

②各小组互相解答对方的.问题。

一人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发言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问问对方的解答满意不满意,还有什么要质疑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掌声”的含义。

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审时度势,把握机会,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其他组学生可以做裁判,最后评出最佳表现小组。

听写词语

①读、记、抄词语表中的评语。

②听写、订正。

交流故事,加深认识

①你搜集到了哪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故事?

②请学生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谈谈自己的感受。

实践活动

请学生把搜集到的故事剪下来或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供同学们阅读。

篇2:课文《掌声》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文《掌声》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1.准备歌曲《掌声响起来》。

2.课前搜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小故事,如《张海迪》。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指导认读和书写,强调落、调的读音,指导书写吞。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营造气氛,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

2.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

3.课前你们已经搜集了海迪姐姐的故事,说说你的想法。

4.老师出示课题:掌声

5.提问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谁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她掌声呢?掌声有什么含义?

【学生自主的质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识记生字:

(1)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好下列字音。症、镇、姿势、落、调。

(2)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记住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3)看一看下面词语你会不会读。

掌声 文静 愿意 姿势 轮流 情况 慢吞吞 注视 热烈 持久平息 情绪 讲述 普通话 动听 鼓励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要求认识的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5)检验识字效果:通过你指我猜、开火车、扩词的方式进行。

三、再读课文,提问质疑

1.提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吧。我们来个读书比赛,看谁通过读书知道得最多,体会得最深,提出的问题最好。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拿出笔来写写画画。

3.汇报交流。

【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写体会。动口、动手、动脑,有助于中年级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作业超市

1.回家把这个故事说给家人听。

2.抄写你认为难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流程

一、渲染过渡

1.开始,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掌声)

2.课文的2.3自然段就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同学们先各自读课文,然后我们再来表演课文内容。

3.选一名同学当英子,同学们做英子的同学,老师当刚调来的老师

【要想演好,首先要认真读书。所以,进入课堂直奔重点,让学生在读中先感受掌声中爱的力量。】

二、表演,深入理解

1.试演:(第一次掌声部分)。

课件出示第一次掌声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请演员上台试演。

2.评议表演。

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犹豫、忧郁词句进行评议。

这一次掌声,你想对英子说什么?

英子有什么想说的?

【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师生共同参与,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创设师生互相交流的平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进而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突破课文重点。】

3.配乐表演第二次掌声。(出示第3段课文)

(1)听到这一次掌声,你又想对英子说什么呀?

(2)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

4.朗读课文第3段。

5.理解两次掌声。

(1)在这一段中,写到了大家的几次掌声?(两次)

(2)学生用多种形式读这两句话。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3)这两次掌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支持、鼓励;称赞、表扬)

6.对比两个一摇一晃。

(1)出示两句写英子走路姿势的句子。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姿势,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7.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力量。

英子走路的姿势是无法改变的,但她的心情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以勇气和自信,使她从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姑娘逐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同学们,你们说,掌声是什么?

大家的掌声,大家的鼓励,大家的称赞,使英子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三、品读感悟

1.听课文朗读录音,小声跟读。

2.分角色小组试读,你们认为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3.小组比赛读。

4.全文总结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平时,我们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四、作业超市

1.小练笔。说说生活中你见到残疾人有哪些不方便?你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

2.和妈妈比赛读一读这篇课文。

篇3:课文掌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l、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及两次掌声的含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语渲染,启动情感

同学们,你们接受过别人的掌声吗?(板:掌声)当时你心里有些什么感受呢?

(生说)我们今天学习的32课正与掌声有关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l、自读课文。

先自由地读读课文吧!遇上难读的字、句划下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读通并标好自然段。

2、认读生字。

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刚才大家边读边划,划出了不少生率,瞧,(出示有关生字的课件)哪个小组愿意来帮帮读读,向大家展示展示?(生认读生字)出示较易出错的几个词,再次练读。

3、小组合作读。有了这些小老师的帮助,相信我们一定能读得更好。我们小组合作读读吧!想怎么读?对,可以一人一段轮读,也可以一齐读,互相帮帮,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4、小组开火车读。真会合作,各小组开火车读读课文吧!比比看,哪组读得最通顺。

三、品赏朗读.领悟情感

l、师:请大家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你能不能用书上的语言简单地介绍一下。

2.生默读。

3、交流。

(l)哪个小组派代表来汇报?英子给了你什么印象,能用书上的句子简单介绍一下吗?(师根据生的发言板书:文静忧郁)从哪看出来?(学生边说,边对着屏幕齐读第一段。)

后来,她改变了,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从哪看出来?)板:活泼开朗。真管英子高兴呀,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4段吧!

(3)师(指着板书):英子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不能从你的朗读中,你的表情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呢?想怎么读?(生说后,分组读1、4两段。)

4.师:读了这两段,我不由想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呢2(生:掌声)文中几次提到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呢?别急着说,我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书,一边读一边划出有关的句子吧!

5、师:在小组里再读读划出句子,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交流吧!

6、交流。

(l)几次掌声?(2次)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呢?(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发言,演示课件。)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在这掌声中表达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鼓励)把我们想说的话化作鼓励的掌声鼓鼓吧!)如果你是英子,听到这掌声会想些什么呢?你是从哪感受到的?你真会学习,会从人物的表现来猜她心理想的!吐我们再一次通过读把第一次掌声表现一下吧!(自读――评议――齐读)

(2)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生说,师演示有关的大屏幕)这次,大家想在掌声中表达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夸奖)快把这夸奖的掌声鼓起来吧!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纷纷发言)是啊,掌声使英子鼓起了勇气,掌声使英子和同学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残疾人的关爱,(板书:)正是这充满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看着板书,师生同说)她由一个文静忧郁的人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让我们再次齐读2、3两段,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c

7.齐读人3两段。

8.师: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课件),快来读读吧!(生读信)微笑着面对生活,说得多好啊,想想从这封信中,你有些什么体会呢?

9.交流。师:想说的话太多了,回去之后,可以把你的心里话写一写,给英子写一封回信呢!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l、师:学了这篇课文,你对掌声有没有新的认识呢?(生说)

2.师:是啊,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是尊重,是关爱(板:…)(出示课件)你瞧,在学校里,在家里,在社会上,处处需要掌声,需要爱,你想把这掌声,这爱献给谁呢?说说吧.!~

3、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为自己的精彩发言鼓鼓掌吧!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后面的听课老师吧!

五、布置作业,延伸情感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呢?(生说:美美地读、抄感受深的句子、给英子写回信等)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去做吧!

1.掌声教学设计

2.掌声的优质教学设计

3.《掌声》教学设计

4.课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5.课文《我选我》教学设计

6.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7.课文《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8.课文《穷人》教学设计

9.课文白鹅教学设计

10.课文母鸡教学设计

篇4:课文《掌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彭老师第一次来给你们上课,你们用什么方式来欢迎我呀!谢谢你们热情的掌声,使我充满了自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9课,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掌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难的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第一组生字:愿意、姿势、投向、慢住⑷攘摇⑶樾鳌⒔彩觥⑵胀ā⒐睦

抽个别读――全体拼读――全体读――小组读――领读

3、出示第二组二类字: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情况、镇定、情绪、忧郁、犹豫――

全体拼读DD男生读DD女生读――个别读

重点教“落”多音字。lào,lu,là

4、师:“生字词回到句子里了”。让学生读有关句子。

句子:

(1)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椎卣酒鹄矗眼圈红红的。

(3)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5、出示第一组生字让学生两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难的字。

6、写一写:

(1)教师在黑板上范写以上2个字。(注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上的生字表中给生字描红,再用练习本把难写的生字练习写1至2个,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作简单的评价。

三、读课文

指名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出示填空,让学生说说)

四、读课文(前后对比),体会人物的变化。

(由于忽视了读的环节,此环节放入第二课时)

1、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英的生活,看看以前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后,回答,并板书:自卑、忧郁。

(2)从哪些词句中可看出小英的忧郁?指名说说

幻灯出示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师引发学生想象:当同学们在操场上游戏时,英子总是(生):。

当同学们还在上学路上时,英子(生):。

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生):。

(4)是啊,身体残疾,不愿让别人看到,心里还很DD自卑(板书)。

(5)让我们再次体会英子的.内心忧郁,引导学生读此段。

五、课堂小结:

以前的英子是多么自卑、忧郁啊,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有什么变化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掌声。

(听写前加读的环节,增强教学效果)

1、听写词语:愿意、姿势、热烈、讲述、鼓励。(听写后并订正)

2、师: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有什么变化呢?找找看。

(1)读第4自然段。

(2)指名回答后,师板书:开朗、自信。

(3)引导学生用欢快的心情齐读此段。

过渡:是什么让英子从忧郁、自卑变成一个开朗、自信的孩子呢?(引出掌声)掌声竟有这么大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二、精读课文,领会掌声内涵。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三段,想想:

在演讲前,英子又是怎样的表现呢?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2、幻灯出示:

①“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②“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椎卣玖似鹄矗眼圈红红的。”

(1)指名读这两句,能找出描写英子动作、外貌的词语吗?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怎样的?

(2)师:以后我们也学会把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这种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3)引导学生读第①句

(4)齐读第②句。问:英子为什么犹豫呢?

(5)假如英子就坐在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什么?

3、就在你们的鼓励中,英子选择了上台去,当她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时,同学们是怎样做的?

请同学们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来。

(1)出示幻灯句“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齐读此句,问:“骤然间”还可以换成?(突然间)

(2)师:让我们来体会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们来演一演

同学们为什么把热烈持久的掌声送给英子?

(3)师:同学们的掌声对英子说了什么?

(4)师:真了不起的孩子,这掌声就是对英子的鼓励。并板书:鼓励

4、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英子成功地讲述故事后,教室里又响起了的掌声。用横线划出来。

(1)出示幻灯句:“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指名读,想想:同学们的掌声对英子又说了些什么?

师:是啊,英子虽然身患残疾,但其他方面并不比正常人差,甚至更出色。

(2)第二次掌声除了对英子的鼓励外,还带去了对英子的DD信任、赞许、羡慕(板书:赞许)

5、此时的英子肯定又激动又轻松,她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这与开始上台前一摇一晃是一样吗?

(不一样)自卑DD自信了。

6、师小结:我们可真替英子高兴,她由原来的“低头躲闪、犹豫,慢椎搅骼岣屑ぃ最后深深地v了一躬”等一系列的内心变化再次体会英子的内心感受。

7、指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8、分组讨论:从这两次掌声里,我体会到:掌声的力量。掌声能让英子由……到……。

9、正如英子给我的来信中所说。

出示最后一段:“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DD微笑着面对生活。”

(1)指名读。

(2)齐读。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1、分组讨论交流(见课后练习):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了很多,

生活中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有什么感受?

对,这掌声里包含了XX对我们的关心鼓励,我们需要别人的掌声,也不要忘记给予别人掌声。

2、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关爱他人吧!

请给你的同学或周围的人写一句鼓励的话。(写改为说,时间不够)

四、结束语:

出示句子:“是啊,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放音乐《爱的呼唤》)

让学生读此句话,告诉生这句话也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要求回家把它背下来。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29、掌声

鼓励,赞赏

忧郁、自卑DDD开朗、自信

篇5:小学语文课文《掌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掌声》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品位课文,领会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看待自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谈话,感受掌声的魅力。

2、揭示课题小学语文课文《掌声》

二、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主人公英子。听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录音。

2、读读议议第一自然段,感受残疾给英子带来的忧郁自卑。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读准字音。

(2)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里体会到的?

(3)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这么自卑的英子后来怎么样了呢?翻开课本读全文。

2、组织交流,深入感悟

(1)说说英子后来怎样了?怎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2)创设情境,走进故事会。

●体会上讲台前的艰难选择

出示: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指名读、指导朗读。

●感悟两次掌声里的浓浓情意,抒发情感。

说说写写:英子,——————————————————。

①把想对英子说的话写下来。

②、分男、女生读第四自然段。

③、放录音。

④、你们又想用这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3、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悟真情,升华情感

1、现在的'英子自信而又开朗,而这一切归功于那两次热烈持久的掌声。

这掌声给了英子——————————————————————。

2、感悟掌声的真谛,其实,爱的表达方式有许许多多,拿起笔把心中涌起的话语记录下来。

爱是什么?

爱是。

出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音乐响起)

篇6:课文《掌声》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有人给过你掌声吗?因为什么为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么样?你为别人鼓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愿意写的同学请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两个字。

3、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二读课文,读通句子:

3、三读课文,读出不理解的词:

①默读,不理解的词划下来。

②全班交流:

A、骤然间:

说明快、突然响起的掌声。

B、经久不息:

找句说词意热烈持久、渐渐平息、掌声里走下;不息是指什么?

C、身处困境:

联系生活如缺钱、犯错误、生病、文中谁身处什么困境?

D、残疾:

文中指生病落下不方便走路的缺陷。

E、犹豫:

拿不定主意,她在想什么?

F、忧郁:

找个近义词来替代,反义词呢?体会孤寂引读1段。

三、感知大意,切入掌声

1、掌声对小英有什么作用?

2、设疑:

掌声的作用真不小,竟然使一个忧郁自卑的姑娘变得活泼开朗,我们下堂课再去走进这充满掌声的演讲课。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二、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三、引导说话,读背作者感想

1、学到这儿,相信你对于掌声或对于这篇课文一定想说些什么?

2、师深情地读第七自然段。同时出示:第七自然段的内容。

3、(齐读)请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里。

4、老师搜集到了一首关于掌声的诗歌,送给大家,师感情朗诵。

5、有一首歌的名字叫《掌声响起来》,这首歌非常好听,也非常有意义,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播放音乐)

6、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多好呀,我想把感谢的掌声送给你们,感谢的掌声你还想送给谁?

伴着悠扬的歌声,让我们美妙的读书声也响起来,让我们在歌声与读书声的美好交汇中结束今天的课!

篇7:课文《掌声》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仔细观察游戏的过程,清楚地表达出来。把游戏中体会掌声的魔力写清楚明白。

2、感悟在生活中掌声的重要性,要多送给别人掌声。

学习重点与难点:

仔细观察游戏的过程,并清晰地表达出来,从中体会到掌声的魔力。

学习过程:

一、读题,说说想法。

(板书:掌声的魔力)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二、说明游戏规则。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证明掌声的魔力有多大。我手上有硬币,我要把它藏在教室的某一个角落。请我们在座的某一位找,然后,我们大家用掌声引领他找目标,离越远,掌声就越轻,离越近,掌声就越响亮,一直到帮助他找到为止。

三、观察并述说游戏过程。

1、快乐游戏,细致观察

把硬币藏在一个不易被学生发现的一个角落里,请同学们注意找红心的同学在找的过程中的动作、神态,还要关注掌声是怎么帮助他

找目标的。

2、回顾过程,指导说话。

同学们都仔细观察了同学藏与找的过程,体会了掌声是如何帮助他的。

3、学生说话,体会魔力

师:如果掌声是一位魔法师在跟我们说话,会在我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告诉我们什么呢?是啊,当我们迷失方向的时候,掌声是指南之针,引导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当我们丧失信心几乎要放弃追求的时候,掌声又是希望之星,激励我们努力向前;当我们收获成功的时候,掌声更是幸运之神,祝贺我们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掌声是肯定、是赞美,是喝彩,是敬佩;掌声是尊重,是鼓励,是安慰、是温暖。掌声是前进的信心,掌声是奋斗的动力,掌声是创造的活力。让我们学会鼓掌吧!给自己,也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四、选择一个片段当堂练写。

1、出示范文,学生品读。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3、评讲学生习作的片段。

五、文章整体架构,回家完成整篇作文。

篇8: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 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 《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

一、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

《卫风 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诵读诗歌,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四、情节和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板书]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章句) 第一、二章 第三、五章 第六章

(诗句) 秋以为期 无与士耽 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

五、鉴赏要点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2、《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六、背诵本诗

七、课后思考

请把本文和读本上的`两首诗作简要的比较。

《秦风?无衣》

教学目标

这是一首秦国的军中歌谣,体会诗歌如何表现士兵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同袍”“同泽”“同裳”“同仇”“偕作”“偕行”的递进层次,理解它有利于背诵。

教学过程

一、 诵读诗歌,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重复字词。

头脑里要想象着这是一首行军的战歌。

二、 重点解释这些重复字词。

同袍 戈矛 同仇

同泽 矛戟 偕作

同裳 甲兵 偕行

(字词的重复是诗经的一大特色,了解这一特色对背诵有利,请同学尝试背诵这首诗。)

三、[诗歌鉴赏]

《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

全诗共三章,章下章句对应;诗句大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

第一章,统一思想。

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求。“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第二章,统一行动。

“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与子同偕”,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写“同仇”“偕作”,表现战士们爱国的情感与大无畏的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 ,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提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烽的古代军歌。

诵读这首诗,要注意全诗慷慨雄壮的基调。

四、默写本诗

篇9:课文《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文《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新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目标达成方式:

学习字词,质疑解疑,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分析治水方法的科学性与辛苦,初步体会大禹伟大英雄 形象。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大禹是人们对禹的尊称。板书治水,齐读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怎么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

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读准,读好

(注意多音字没、倒;后鼻音姓、形、翘舌音治、制)

(1)滔滔 淹没 冲倒 房屋 仔细 劈开 感激 英雄

(2)害 老百姓 地形 挖通 治理 洪水 被 制服 伟大

三、细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去用心读读课文,找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

2、组织交流:把你们读书的发现跟大家交流一下

大禹为什么治水?

个别读第一段,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简单交流后总结并板书:水害

大禹治水的结果?

个别读第四段大禹制服了洪水 板书:制服 指导理解制服

师指板书:现在你们迫切想知道什么?大禹如何治理洪水的? 板书:治理

大禹如何治理洪水的?

个别朗读后出示第二段

1、 大禹是怎么做的?(学生说后显示填空,指导用先然后接着最后句式练说)

2、大禹的父亲鲧用什么办法治理洪水?堵的方法

大禹用的是什么办法治理洪水?引导的方法 板书:引导

从哪儿看出是引导的方法?

▲察看水流和地形观察水流和地形,分析洪水泛滥的原因,思考如何约束住水,让水听从人的指挥,服从人的管理

▲挖通大河,劈开大山让水走它能走和该走的地方,而不随便、任意跑到它不该去的地方

3、大禹为什么用引导的方法治理洪水?

▲与第一段和图片联系起来理解

学生再读第一段(评价: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

图1:洪水就像一头猛兽,波涛滚滚,一路咆哮堵不住

图2:即使堵住一处,还会在另一方泛滥成灾

(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洪水害得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

过渡: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 (指板书)用引导这个科学的方法来治理洪水

▲欣赏洪水被制服后的情景。

(师描述:大禹经过观察、分析、思考,最终挖通大河,劈开大山,引导百川乖乖地东归大海,同时还发挥了水灌溉农田、滋养民生的作用,春来播种,秋有收获,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接读第二段

2、再读第二段:你还能读出什么? 理解千辛万苦

(1)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吃了辛苦,走了山水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

(2)交流感受: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吃了哪些苦吗?(困难、危险以及怎么克服的)

提供想象情境:

▲察看水流和地形的过程中

饿了渴了困了脚上磨出了血泡攀爬悬崖峭壁

(理解、读好走遍 、吃尽)

▲在挖大河、劈大山的过程中,与老百姓同吃共住,起早贪黑,黑了瘦了生病了累倒了

(3)他为什么要吃千辛万苦再引读第一段(洪水泛滥、制服洪水)

(4)指导读好词: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3、指导朗读本段: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吃尽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用科学的方法制服洪水,束缚住凶猛的洪水,让滔滔的洪水乖乖地听从人的指挥,服从人的管理。让我们边想象边把这段话读好,好吗?

4、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1)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出示文字)

(2)完成填空:

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3)体会数字表达的精妙: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

指导朗读: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板书:伟大英雄

让我们再来好好读读这段话。

再读最后一段,升华情感

1、引读,在大禹的不懈努力下,洪水终于被,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大家。

2、说话训练: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3、小结: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大禹勇敢顽强、一心为公的精神!

四、指导写字:

1、词语:害 老百姓 地形 挖通 治理 洪水 被 制服 伟大

2、生字:害 通 姓 形 治 理 洪 被 制 伟

(1)整合生字发现规律:8个是左右结构,部首写得窄,偏旁写得宽。

(2)根据学生需要指导书写描红制、通、被

《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一、我读《大禹治水》

禹治水与父亲有关。禹的父亲鲧治水9年,采取堵的办法,却没制服洪水,落得个被舜处罚的下场。禹正是从父亲失败中吸取了教训。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与临危受命,与当时的环境老百姓无家可归有关。

大禹的名字世代相传,因为他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本课在写作上很有特点。除了首尾段对比,突出重点之外,数量词的运用对突出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明显,对这种语言形式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后第4题的安排可能也有此用意。

除此而外, 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条大山。正是大禹千辛万苦的治理,才使无家可归的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才使百姓非常感激、才代代相传他的名字。

二年级孩子对此没有体验。(老师也没有)他们如果与自己百般呵护的父母对比,简直无法理解大禹的所作所为。那么就只好让他们找找百姓们为什么感激大禹的原因了?

本课的生字有10个,只识不写的也有12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二、我对《大禹治水》的预案的阐释

《大禹治水》这个神话故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公、为民造福的顶天立地的古代伟大英雄的形象。大禹的这种奉献精神在当今社会很有必要发扬光大。此外,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条理非常清晰。

在钻研教材时,我发现课文中可圈可点的词句很多,如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治理、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九条大河、九座大山、引导、制服、安定、感激、伟大英雄、代代相传以及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中的数字的理解与体会。

如何抓住一个关键词语、找好准确的切入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想想我校张老师《梅兰芳学艺》抓住勤学苦练一词,在文中找到表现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句子来朗读体会,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朗读,教师适当的点评,无疑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堂。《大禹治水》这篇课文从构段方式上与《梅兰芳学艺》完全一样,但是反映人物的形象的表达方式上,《大禹治水》比《梅兰芳学艺》要复杂得多,如果在《梅兰芳学艺》课文学习后再来学《大禹治水》,从学习方法上是一种承接,从潜词造句等表达方式上还可以引领学生体会数字的作用,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会更加丰满。

阅读任务的完成是同构还是异构?我在揣摩校长让我选择《大禹治水》这课来上节学校教研课的意图后,决定还是抓住伟大英雄这个词语,从引导洪水流入大海治水方法的科学性、治水不辞辛苦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为公三个层面来理解大禹的伟大英雄形象,采用与张老师不一样的以面击点的方式(我将张老师的方法归纳为:以点找面),因此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重点放在 大禹如何治理洪水制服洪水这一主要问题牵引下的引导洪水流入大海治水方法的科学性 、治水不辞辛苦为民造福 两点上。因为我以为:大禹治水不辞辛苦从文字中很容易找到并且比较好体会,所以我将教学难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大禹治水方法的科学性上。

识字写字教学,我分三步走:

1、初读后教学生字新词的音,关注前后鼻音与平翘舌音;

2、学完课文 后引导学生将生字进行结构上的分类后,启发、鼓励学生发现、总结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部首写得窄,偏旁写得宽 的特点;

3、教师指导由学生需要教的三个字:笔顺易错的制 、笔画易错的通 、有新部首且笔画笔顺都易错的被 。

三、教师听课后相关数字统计分析

南京市力学小学研究性课堂课堂观察表I:关于教师提问观测

问题种类一二三

预设性

问题生成性

问题主干问题枝节问题单一性

问题整合性

问题

个数(%)15

65.2 %8

34、8 %21

91.3 %2

8.7 %16

69.6 %7

30.4 %

简要分析:

课堂的绝大部分问题是预设好的问题,课堂的基本状况都在教师的掌控中,有生成性的问题出现时,教师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向主问题靠,单一性问题与整合性问题比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教师注意在课堂上能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思考与发现。

课堂上的问题是从学生中来,教师抓住大禹是如何治理、制服洪水这一主要问题,先带领学生从大禹治理洪水的方法与步骤体会治水方法的科学性,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大禹治水的不怕辛苦的精神。对于治水方法的分析,由于比较难,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这个问题上课堂上学生的发言面、参与度不高,显得老师引的痕迹重,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放在体会大禹治水的辛苦上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的特点。

四、我的反思

上完第一课时,我觉得: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我分三步落实,过程清晰利落有重点,抓住难点,给学生既有方法的指导又有规律的总结,还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需要。

阅读理解上,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清晰,重点突出,例如: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后,按三个主要的问题:为什么要治水?怎么治水?结果怎样?我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再按这一思路讲解课文。但是,我没有平均使用力气,我把大禹治水的过程作为重点部分,让学生找出治水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大禹治水方法的科学性。其间,在理解大禹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一句时,引导学生找到大禹引的方法最终制服洪水,接着与父亲鲧堵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大禹治水方法的科学性体现在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后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 ,最终不让滔滔的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其后,我再让学生对比读课文开头与结尾两段,还运用图片将洪水来时的灾难以及洪水被制服后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想象、感官上强烈的震撼、对比,感受大禹运用引导这个方法治理治水的科学性;接着找到描写大禹治水不辞辛苦的句子,进行句式对比、朗读、体会。应该说:我的课堂操作努力实现课堂预设目标。

名师薛法根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中说: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应该建立在对课程目标、教材价值、学生实际的研究与把握上。

是啊,一篇课文可以教的内容很多,可以作为教学目标的项目也很多,对教材教学价值的发掘与提炼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逐步明确与定位的过程。

学生实际对定位教学目标具有现实意义,教学目标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水平,设置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其间的距离便是学生发展的空间,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过高,则造成教学中的越位,强人所难;教学目标过低,则造成教学中的滞后,低水平重复。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一切教学目标的定位,最终都要归结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需要上来。由此,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必不可缺的工作。了解学生意味着我们要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察言观色,敏锐地捕捉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逐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正是研究性课堂关注学生学的研究的真正目的所在。

篇10:小学课文《小小的船》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课文《小小的船》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大家猜个谜语: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2.同学们都喜欢看月亮,平时,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出蔚蓝的天空中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半圆形的月亮最后定格在屏幕上的是书上的插图。

3.师叙: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可爱的月亮,闪闪的星星,美丽的小姑娘,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有位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小小的船》。

4.配乐,师范读课文。

这一部分设计把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生活情境,静中有动的'图画情境,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情绪高涨。

二、初读课文,读中整体感知

1.让学生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课文读给同位听。

3.四人小组配合读,可一人读一行,也可一人读,大家听等。然后说一说你最喜

欢诗中的什么,在图上指给大家看一看。

这里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对课文有所感知。

三、品读课文,想象中创新

1.指名读一、二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弯弯的月儿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画个弯弯的月儿。(师生一起画)然后评一评画出了弯弯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你看到过那些弯弯的事物。(弯弯的小路、弯弯的小河、弯弯的桥洞、弯弯的香蕉、弯弯的眼睛)再读第一行,思考: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学生的答案可能很多,最后引到书上小小的船,并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两头尖。

比较读: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学生在比较读中感悟语言的美,月儿的可爱。

2.放《小小的船》曲子,师描叙,生闭眼想象:

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蓝蓝的天空,蓝天上有无数颗小星星一闪一闪的,还有弯弯的月儿,真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去。这时,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又像什么?只要学生的想象有合理的成分都给予肯定。再指导学生朗读,把想到的美景读出来。

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想象中有自己的见解,可能幼稚,却是童心的自然流露,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教师要保护这种可贵的童真。

3.师生多种形式读好这首诗:引读、表演读等。

4.教唱《小小的船》这首歌。

四、趣味作业、课外延伸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将来一定能真的坐上宇宙飞船,飞向蓝天,登上月球,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老师这儿有一份作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做。(作业印刷好发给学生)

附:作业

1、我会说:弯弯的月儿像( )

蓝蓝的天空像( )

闪闪的星星像( )

( )像( )

2、我会读:

爱照镜子的月亮

月亮冷了

月亮爱照镜子

天冷了

每经过河边、湖边

月亮弟弟没衣服穿

她都不忘记留下自己的影子

他一定很冷

看看今天

风伯伯

是胖了?还是瘦了?

快把云衣服送来

给月亮弟弟穿上

3.我会画:把你想象的星空画下来。

篇11:课文《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字词,学写生字

1、复现词语:

刚才,分别不久的字宝宝悄悄对我说,想送你们一个开心大礼包,但它们提出,只有全班开火车读准词语后才能送上这份特别的礼物,有信心得到吗?(课件)

2、学写左右结构的字:

⑴找规律,写生字:

我们的小火车开得真是又快又稳!啊,大礼包来了!噢,原来这里藏了5个要写的字宝宝呀!谁能读一读?谁能用“鼓励”说句话?谁还会试着给这些字宝宝组个词?大家真是思维敏捷的孩子。再用火眼金睛瞧一瞧,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正确?写美观?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共同练写这两个字。

⑵练写,展评:

同学们摆好写字姿势,把这两个字在练习本上各练写一个。谁来评一评?根据我们刚才总结的写字方法,把3个字中你认为写得不好的字再练写一个,然后把这两种结构中其它的字各练写一个,最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二、学文感悟,领悟内涵

1、学习1、4自然段:

同学们的生字写得越来越棒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是什么使英子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吗?(掌声)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能看出英子在掌握前后的变化呢?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适时板书:

忧郁、自卑

开朗、自信。

⑴谁来说一说?(解释小儿麻痹症)

⑵通过这些语句,可以看出英是一个怎样/现在变得怎样的孩子?

⑶谁能试着读一读这几句话:

教师示范读,强调朗读语气:缓慢、低沉/轻快、高兴。

⑷谁还试着读得更好?

2、学习2、3自然段:

结合板书,课件出示对比句:默默地、早早地、最后一个──说笑、游戏、跳舞)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竟然同出现在英子一个人的身上,是班中开展的一次什么活动使英子有这么大的转变呢?(故事会,轮流上台讲)她得到过几次掌声?(2次掌声)

⑴第一次掌声是怎样响起的?请同学们默读第2、3自然段:

(英子的自信、勇敢/她不自信)

你是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呀?

第一个句子:“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为什么会“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板书:自卑)当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为什么?指名读句子。

第二句:“她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她为什么要犹豫?(怕同学们歧视/她后来去没去?为什么?──老师的命令。)

如果你此刻就是英子,是怎样的心情啊?(痛苦、矛盾)

全班带动作读这句话。

谁来读一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解释“骤然、持久”)

第一次掌声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鼓励)

第一次掌声后英子是怎样的反应?为什么?她当时的心情会怎样?

(课件出示对比句:泪水流了下来──眼圈红红的。)

⑵为什么又响起了第二次掌声?(普通话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这一次的掌声还只是鼓励吗?(更多的是赞许。)

(课件出示对比句:第二次掌声──第一次掌声。)

当时英子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她当时的心情怎样?此刻的她又会怎样看待自已的呢?/她还是那个自卑的女孩吗?

(课件出示对比句:深深地鞠了一躬──立刻低下了头,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⑶指名读。

⑷同桌合作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小学的时光是短暂而美好的.。事隔多年,英子又是怎样看待那两次掌声的呢?师生合作读第5自然段。

三、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是啊,多么难忘的掌声啊!也许十年、二十年……甚至英子的一生都会珍惜那令她“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掌声。那么,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过掌声吗?为什么会念念不忘呢?(要学会珍惜。)

四、总结本课,升华主题

通过英子的故事,谁来说一说,掌声都可以传达怎样的情意?

掌声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鼓励、赞扬、尊重,更是一种关爱。其实在生活中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课件配乐)。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

爱是黑暗中的一支蜡烛,爱是寒冷中的一杯热茶;

爱是飘泼大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让我们大家都奉献爱,珍惜爱吧!“只要人人都献也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布置作业,积累词句

相信这堂课会给你留下很多感动的地方,请同学课下把最感动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

篇12:课文《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课文讲了谁?我们还重点学了第一自然段,知道小英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板书:

忧郁自卑。

二、讲授新课

1、是啊,小英小时侯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因此她变成了一个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同学们,可是后来啊,小英变了,变得怎么样了?请快速读课文,找找看哪一节告诉了我们?

(交流。)

2、(出示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小英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交流,板书:

开朗自信。

4、同学们,学习最可贵的是自己会提问题,而且会解决问题。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同时出示第一、五自然段)再读读,有没有问题提出来?

5、交流:

为什么小英会从一个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变成一个开朗自信的小女孩?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学习“演讲课上的事”

1、既然说小英的转变是从那次演讲课开始的,那么,就让我们的视线聚焦在那次演讲课上吧。发生在演讲课上的事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2、请同学们自由读2~4自然段,找找看同学们鼓了几次掌?用笔分别把描写掌声的句子划出来。

3、交流。

4、(出示两次掌声的句子)。同学们读读,有没有问题提出来?

筛选出三个问题:

⑴ 为什么骤然间会响起热烈、持久的掌声?(随机理解“骤然”)

⑵ 小英为什么会感动得流下眼泪?

⑶ 为什么会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随机理解“经久不息”)

5、学习“第一次掌声”:

⑴ 想知道答案吗?老师送给你一个法宝,你可以采用联系上文的方法去理解。

⑵ 那让我们去读读上文,上文写了很多小英的'神态动作,你可以把它划出来,边读边体会二小英的内心怎么样?推测推测,小英在想什么?

⑶ 交流:

“低下了头”体会到内心害怕,在想:……。读出“害怕”、“犹豫”体会到矛盾,随机理解“犹豫”,在想:……。朗读。“慢吞吞、眼圈红了”体会到痛苦、难受。朗读。

⑷ 结果呢?结果同学们并没有像小英担心的那样,嘲笑她,歧视她,反而一起读: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

⑸ 同学们送给小英掌声说明从小英的神态动作中读懂了她的内心,我们同学读懂了吗?也读懂了。那么,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会鼓掌吗?你想用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如果你是小英,听到同学们的掌声,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四人小组合作,一人当小英,三人当小英的同学,把你们的想法告诉给对方。

⑹ 交流。

⑺ 再回答问题⑴⑵。

⑻ 指导朗读“第一次掌声”。

6、学习“第二次掌声”:

⑴ 问题⑶还想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吗?为什么?

⑵ 读上面一段文字,说说为什么同学们会送给小英经久不息的掌声?

⑶ 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又会用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

⑷ 指导朗读。

⑸ 听到掌声,小英—引读,“鞠躬”内心怎样?在想什么?

“微笑”内心怎样?在想什么?

四、总结

1、回答大问题(是包含了鼓励、支持、关心的爱的掌声使小英变的开朗自信了)

板画:

心形。

2、小英有了掌声,有了同学们的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获得了前进的动力,爱的力量可真大啊!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爱是什么?(交流)爱是陪孤独的小伙伴聊聊天,说说话。一起读诗(爱的呼唤)。

3、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小英的故事,我邢加道了—读“让我们……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让我们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大声地读“……”。

篇13:课文《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29、掌声》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这种对话就是情感的互动、心灵的呼应和思维的撞击。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以“爱”为教育主线的课文。因此,我抓住情感这条主线,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研读语言,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英子的情感变化,进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我立足文本而又超越文本,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身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华,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3、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2、复习几个重点句子。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直接揭题导入,尽早把学生引进文本,复习读好句子,为读好课文、分析课文作铺垫。]

二、前后对比,整体把握

(一)理解英子给人的最初印象。

1、英子最初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指导读段。

(1)哪里看出她文静(或忧郁)?体会“总是”、“默默”。

(2)她为什么那么文静、忧郁?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理解英子最后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

1、英子后来又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指导读段。

(1)出示自然段,提问:哪里看出她性情开朗?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情境,领悟到人物的喜悦。]

(三)小结质疑:引导前后对比,提出问题,过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学习第一自然段与第四自然段,通过人物形象的前后对比,整体把握人物个性,吸引学生深究其前后变化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深入文本学习作铺垫。]

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一)初步感知:是什么使英子有这么大的变化?

[设计意图:故事往往都有一个核心点,它能够贯穿故事的各个环节。本文的核心点是“掌声”。所以我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个核心点,利用这个线索来组织文本的学习。]

(二)抓住重点,指导读懂第三自然段。

1、默读: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划出来,把你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梳理)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出示1、2句:

A、“犹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犹豫”? “犹豫”时表现怎样?

B、她为什么“终于”走上讲台?心里怎么想的?

C、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联系上下文理解“终于”,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为体会第一次掌声给文中人物的激励作用起着很好的铺垫。]

(2)提问:从英子走上讲台那一刻起,同学们共响起了几次掌声?

A、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响起来的?是怎样响起来的?不同寻常的掌声表达了什么?假若你是鼓掌的同学,你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把学生放置到情境中,并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加深对人物的.认识。鼓掌时从英子同学的角色来换位思考,这样既加深对人物的印象,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B、英子为什么流泪了?

C、指导读句。

D、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同学们为什么又一次鼓掌?

E、这时候英子有什么表现?她可能会说些什么?

F、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又是一种体验性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指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体验课文情感。在教学中欣赏,在欣赏中教学。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乐学善思。]

四、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1、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英子,是因为这掌声里有爱心。

(板书: )

2、在你们的生活中,你有得过掌声吗?你给过别人掌声吗?

[设计意图: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

3、过渡: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4、读英子给我写的信,给英子回信(先说后写)。

[设计意图:在这里创设了一个给英子回信的情境,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平等对话、情感宣泄的平台,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大胆地交流。学生在交流感悟中彼此接纳,相互分享,在交流感悟中,学生也形成了自我的超越,形成了对“掌声”的独特理解。人人需要掌声,“掌声”永远地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五、作业布置,积累语言

1、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本课作业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重感悟、重积累的教学理念,结合课后练习的第一题和第三题的要求而设计的,让学生在背诵中不断深入感悟、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29、 掌 声

忧郁

英子 鼓励 赞扬

开朗

掌声

[设计意图:本课板书以文中人物英子的前后变化及其变化原因为线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力图中心突出,简洁明快。]

篇14:公开课《掌声》教学反思

公开课《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赞美同学们的宽容和善解人意,也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课文是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的,情节感人,描写细致。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情境谈话,拉近人文

我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故事为话题引入课文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情趣,缩小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加强朗读教学,放手学生自读自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课时,我多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感情体验,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重视学生情感体验,让其融入文章角色

在理解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过程中,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英的'同学,自己会怎样做,这样他们理解起来就容易获得一种真切的感受了。而且,当时也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到“小英有哪些变化?”时,我有目的地渗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提出富有个性化的独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升华文本内函

在理解好课文后,我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获得别人的掌声或把掌声献给别人的故事。这样,无疑升华了课文的内函:既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又要不惜奉献自己的“掌声”。

篇15:课文《四个太阳》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文《四个太阳》公开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

【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

图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学具准备:

学生在美术课绘制的作品“我心中的太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示题质疑

1、板书课题:四个太阳。学生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

过渡:想解开这一个一个的小问号,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8课《四个太阳》。

二、学生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小黑板出示生词,检查生字读音:

⑴ 指名教读。

⑵ 自由认读。

⑶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⑷ 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要求正确朗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读课文,提问:“我”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根据回答贴太阳图片)

2、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你喜欢哪个太阳,就认真地读哪个自然段。

4、指名读书,检查读书情况。

5、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一起合作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四、指导书写“圆”“因”“为”“脸”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出示“圆”“因”“为”“脸”,指导书写:

⑴ 口头组词,理解字义。

⑵ 指导观察字形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⑶ 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书写:

重点指导“为”的笔顺。

⑷ 评议写字情况。

五、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小哥哥为什么画这样的四个太阳?

六、小结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板书课题:四个太阳。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读音。

2、回忆旧知:课文里的小哥哥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根据学生回答贴图片)

过渡:瞧,四个完全不同的太阳,多新鲜哪!小哥哥为什么要画这样的四个太阳呢?咱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太阳。

2、小朋友为什么喜欢这个太阳呢?把写它的那段再读一读,读出对太阳的喜爱。

3、检查:你喜欢哪个太阳?说说你的理由:

(以下内容可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进行教学)

⑴ 绿太阳:

① 你为什么喜欢绿太阳?(演示课件引导)读一读。

② 小结,指导朗读。引导看图或多媒体,感受绿太阳带来的凉爽。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 金黄太阳:

① 哪些小朋友喜欢金黄的太阳?一起读。

② 为什么喜欢它?(演示关于秋天景物的课件,唤起想象,激发情感)

③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了解“金黄的太阳带来了丰收的季节”后,指名读出自己的感受。

⑶ 红太阳:

① 为什么喜欢红太阳呢?

② 指导看图,齐读课文。

⑷ 彩色太阳:

① 彩色的太阳送给谁?(春天)

演示课件,观察春天,引导描述春天或复习有关春天的词语。(和学习伙伴互相说,指名说)

② 你为什么喜欢彩色的太阳?(学生交流)

③ 指导朗读。师问生答,读后交换。

三、拓展思维,口语交流

1、学生介绍美术课自己画的“我心中的太阳”。准备好后说给最要好的伙伴听。

2、全班交流。引导: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这样画?想表达什么心愿?根据学生的心愿,把画送给某人或贴在黑板上。

3、老师将自己画好的太阳送给学生,并提出希望。

四、指导背诵,巩固理解

背自己喜欢的太阳所对应的自然段。引导学生课下继续背。

五、指导书写“阳”“光”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指导书写“阳”“光”:

⑴ 了解“阳”的部偏旁和“光”的笔顺,练习书空。

⑵ 指导观察字形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⑶ 练习写字。

3、展示,评议。

篇16:课文《搭石》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文《搭石》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朗读感受美。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3.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

篇17:公开课课文《识字6》教学设计

公开课课文《识字6》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会“沙、海”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看图、学词及联系实际来识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字卡、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一、揭题导入,初读课文

1.今天学习“识字6”。有谁发现“识字6”和前面的识字课有什么不一样?

2.谁能用数量词说说教室里的事物?

3.今天要学的是哪些事物的数量词呢?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二、认读词语,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画景物。

读一读:文中写了哪些地方,描述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画一画:在黑板上分四个方块,让会画的学生画文中提到的景物。

2.认识事物,识汉字。

(1)在学生画的图画下面出示生字卡片。谁会认生字卡片上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把鼻韵母读准:滩、军、舰、帆、竿。(前鼻韵母)

秧、塘、铜、领(后鼻韵母)

(3)分析字形结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字。

自编谜语记字:每天都有水(海);干竹子(竿)

偏旁联想记字:海、滩、溪;舰;秧、稻;塘;鸥;(想想偏旁跟字意有什么关系)

熟字加偏旁记字:铜(钅+同);领(令+页)

3.熟读词语,记汉字。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同桌互相测试读。

4.练习巩固,用汉字。

(1)连线搭配词语。

一只 军舰 一方 稻田 一群 石桥 一把 欢笑

一艘 海鸥 一畦 秧苗 一道 飞鸟 一面 队旗

一片 帆船 一块 鱼塘 一竿 小溪 一群 铜号

一条 沙滩 一座 果园 一孔 翠竹 一片 “红领巾”

(2)互对词语。

师生互对:老师说数量词,学生配上准确的词语。

两两互对:一人说量词,一人说表示事物的词语。

5.引导观察,写汉字。

(1)静态观察:读字。

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里的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如“竹”字左边是竖,右边是竖钩。

(2)动态观察:看范写。

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看清笔顺,如“海”字的右边最后三笔是“、一 、”。

(3)体验观察:临字。

学生照样子书写,特别注意老师提示的字。注意指导学生写好三点水,关键是把第二点写得靠外一些,三点的外沿呈一条弧线,不要把三点写在一条垂线上。

(4)对比观察:品字。

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汉字的笔画美(如“沙、海”)、结构美(如“桥”的木字旁末笔捺变点,“竹”左右各占一半,其余几个偏旁占三分之一,“军、苗”上窄下宽。)

三、品读词语,想象感悟

1.边读边想,感知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2.小组分节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流利、最整齐。

3.自己选喜欢的一节表演读,让大家体验喜爱之情。

4.全文朗读。

四、说画结合,拓展延伸

1.选择给课文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中的一节配上插图。

2.用数量词说事物,看谁说的多。(一只、一片、一艘、一条、一块、一座、一道、一群、一面、一把)

3.选用所说的数量词和事物说一句话。

4.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它数量词。

板书设计

识字6

海鸥 秧 竿 铜号

军舰

帆 稻

滩 塘 溪 领

(学生画图略)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导入:谁能用表示数量的词说说教室里有哪些物体?如:一扇窗。不同的物体要用不同的量词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些表示数量的词。

2.教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有几个小节?

3.学生借助拼音读全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哪几个地方?

二、创设情境,激趣识字

(一)学习第一小节(出示一幅海滩风景图)

1.学生自由读文,画出本小节中表示景物的词。

2.出示词语卡片:(海鸥 沙滩 军舰 帆船)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卡片。(师生共同正音)把卡片贴在图中,认识“军舰”。

3.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汇报学习方法。

(1)偏旁归类:“海”和“滩”和水有关。

(2)联想记字:“鸥”和鸟有关,“舰”和船有关,“帆”和布有关”

(3)比一比:舰──箭

(4)熟字加偏旁:每──海凡──帆区──鸥难──滩

(5)换偏旁:舰──船

4.出示词语卡片:(一只 一片 一艘 一条),想一想:它们应贴在哪个词语卡片的.前面?

5.师生对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出示一幅山村田园风景图。)

教学方法同第一小节。

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一畦”。(“一畦”指田间的一长行秧苗。)

(三)小结:我们在这美丽的风景中畅游,你知道了哪些新鲜的事物?(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发现生活的美。)

三、指导书写,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生字笔顺)学生观察字结构,“沙、海、桥”都是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教师范写“海”,指导学生写好“氵”,学生描红临写。

2.说出与量词对应的事物,看谁说得多。

一只(海鸥)()()()……

一条(帆船)()()()……

一块(稻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你能写出多少?

氵:滩___________ 鸟:鸥___________ 禾:稻___________。

2.连一连,读一读

一艘 鱼塘

一方 燕子

一只 军舰

一片 秧苗

一畦 森林

3.上节课我们一起去海边,又去了山村,那里的景色可真美,现在我们去公园里游玩,好吗?

二、创设情境,激趣识字

(一)学习第三小节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公园中景物的词语。

2.出示词语卡片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3.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卡片。(师生共同正音。)记忆生字“溪”(引导学生发现形旁“氵”与字义的联系)

4.出示卡片一道一孔一竿一群,找到与量词相对应的词语,记忆“竿”(引导引导学生发现形旁“”与字义的联系,发现声旁“干”与字音的联系。)

5.师生对读第三小节,边读边思考: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风景,请你说一说,请你画一画。(小组合作画画。)

(三)学习第四小节(课件展示少先队员游园的活动场面。)

1.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词语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认识“队旗”和“铜号”。)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汇报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结构特点。如:“铜”字形旁是“钅”表示和金属有关。)

3.齐读第四小节。(图文对照,引导学生发现“红领巾”是对少先队员的特殊称谓,所以加引号。)

三、指导书写,练习朗读

1.(课件出示“竹、军、苗”三字。)

(1)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2)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笔顺。

(3)学生照样子书写。

(4)写完后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和结构美。

2.小组分节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流利、最整齐。

3.师生“对口令”游戏:老师说数量词,学生说出相应的事物。

4.(课件出示全文),学生带着喜爱之情读文。

四、扩展活动:回家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数量词说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评价。

教后反思

难忘公开课作文

三年级语文《石榴》的评课稿

三年级恐龙的语文评课稿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上飞来一只大马蜂》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教学反思

沪教版掌声教学反思

浅谈怎样备好一节公开课(教学论文)

鞋匠的儿子 教学反思

小学课文《掌声》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课文《掌声》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课文《掌声》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共17篇)】相关文章:

开国大典教学课件2023-12-20

老师关于听课的教学心得:听课反思2023-05-02

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2022-11-21

教研活动主持词2022-09-04

小学三年级数学组互听互评活动总结2022-05-18

滨州市优质课评选心得体会2023-03-08

唐山市语文素养大赛听课心得体会2022-10-08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反思2023-01-03

教学设计优秀2023-04-27

小学《课文》心声课堂实录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