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02 08:15:55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8篇)由网友“like”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于子龙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经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在观察、分类、抽象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3.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方程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方程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请看。

师:同学们都开心的笑了,但笑声的背后也得思考,这小虫子们在跷跷板上跑来跑去,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让跷跷板保持平衡。

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保持平衡呢?生:在跷跷板左右两边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就能平衡。

师:好,今天我们就借助这种平衡现象,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知识。

二、新知探究

1.演示天平,引出等式。

(1)认识天平,了解平衡现象。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一种更精准的工具也用到了这种平衡原理,那就是――天平。

出示天平。

师:请看,它的指针指到刻度的正中,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生:(齐)平衡。

(2)演示天平,根据天平平衡现象写出等式。

师:在天平左边放2个50克砝码,右边放1个100克砝码。此时天平又会是什么状态?

生:平衡。

师:后面的同学可能看得不太清楚,老师把它展示在大屏幕上。平衡意味着什么呢?

生:意味着左右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把这种左右两边相等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生:50+50=100或50×2=100。

师:(小结)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

(3)引导学生列举出不同的等式。师:那再看看,这时的天平也平衡,你还能用等式来表示吗?

生:90+60=100+50。

师:像这样的等式还有很多,谁来说说?学生举例。

师:(小结)看得出,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已浮现出了很多这样的等式,那让我们回到天平上再来认识一些不一样的等式。

2.演示天平,尝试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称出杯子的质量,揭示已知数。师:请看(课件演示左边一个空杯子、右边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杯子的质量就是100克。师:杯子的质量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已知数。

(2)往杯子里倒入水,引出未知数。师:接着往下看。(课件演示倒入水)师:此时,水的质量你知道吗?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那就是一个未知数。这个未知数可以用什么表示?

生:x 、y 、z 、……师:都可以。

(3)调整天平,经历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师:如果想要知道水的质量怎么办?生:添加砝码。师:好,添了。生:不行,再添砝码。师:又添了。

生:不行不行,换一个轻的试试。师:现在可以了吗?生:可以了。

师:那就奇怪了,为什么前面三次都不能确定水的质量,而最后这次就能够确定呢?

生1:因为前三次天平不平衡,不能确定水的质量。而最后一次天平平衡了,所以能确定水的质量。

生2:前三次左右两边质量不等,就不能确定水的质量,最后一次左右两边质量

师:由此可见,这种相等关系非常有价值,特别重要!你还能用一个式子把这种左右两边相等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生:100+x =250。师:还有不同的写法吗?生1:100+y =250。生2:100+a =250。

教师依次板书学生说的等式。师:同学们写出了不同的等式,它们表示的意思相同吗?(相同)这些等式都表示什么意思?谁能说一说。

生:都表示杯子的质量+水的质量=砝码的质量。

师:他提到了一个相等关系。可别小瞧这个相等关系,这些等式可都是根据它写出来的。

3.结合情境,再写出一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那这几幅图,你还能从中找到相等关系并写出等式吗?

师:四人一组,先找出图中的相等关系,并用等式来表示。组长带头,边说边记录。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先汇报等式,再结合图说出等式的意思。

生1:x +y =2.5,猫的质量+狗的质量=熊的质量。

生2:y +200=z +150,梨的质量+桃子的质量=香蕉的质量+苹果的质量。

生3:3x =2.4,单价×数量=总价。

4.观察比较,抽象概念。

师:黑板上得到了这么多的式子。仔细观察,左边一组式子和右边一组式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它们都是等式。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生:因为都有等号。

师:对,它们都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所以都是等式。那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1:左边的等式不含未知数,右边的等式含有未知数。

生2:有的等式只有一个未知数,有的等式有两个未知数;有的未知数在等号的左边,有的未知数在等号的右边。

师: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用红粉笔描出未知数)。

师:像这样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板书:方程)

师: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方程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互相说后集体汇报。师:谁先来说一说你的想法?生1:含有未知数,有等量关系。生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生3: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而且是等式的就是方程。

生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师:正如大家所说,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板书)

师:教科书上也写有这样的结论,请大家在教科书第63页找一找、勾一勾。

5.回顾反思,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师:我们回头来看看,(课件出示)你认为写出这些方程要注意什么?

生1:要找到题中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生2:要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生3: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师:(小结)你们的意思就是带着未知数,把相等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就得到了这些方程。

三、练习巩固

1.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①45+35=80③6(2+y )=42⑤a ÷5=35+b ⑦x ÷4<26

②x -14>72④y +24⑥62÷2=31⑧x -3=19+11

师:刚才这些式子都是你们写的,老师这也写了一些式子。请判断哪些是等式?

生:①、③、⑤、⑥、⑧。(教师在课件上圈出)

师:另外几个为什么不是等式?生:因为它们没有等号。师:哪些又是方程呢?

生:③、⑤、⑧。(教师又在课件上圈出)师:你们怎么都不在圈外面找方程呢?生:因为方程必须是等式,所以一定要在等式里找。

师:听你这样一说,等式和方程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

生1:方程包含在等式里面。生2:方程一定是等式。生3: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师:特殊这个词用得好,特殊在哪?生:特殊在它含有未知数。

师:同学们把关系说得非常清楚,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还可以把这个图整理一下(课件出示下图)。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

2.请看这三个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它们是方程吗?

师:(处理第一个,追问)确定吗?为什么?生:确定,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还是一个等式。

师:也就是说只要它是等式,且含有未知数,就一定是方程。对吧!

师:(处理第二个,追问)因为它不是等式,所以不可能是方程。

师:(处理第三个,追问)怎么又可能了呢?

生:如果遮住的是未知数,那就是方程。如果遮住的'是已知数那就不是方程。

3.请你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父子俩,我们俩相差28岁, 小明x 岁,爸爸40岁。

(2)36颗糖,平均分给a 个小朋友,每人得3颗,正好分完。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师:谁先来说说你写的方程?生1:28+x =40。生2:40-x =28。生3:40-28=x 。

师:这三个方程都能表示小明的年龄和爸爸的年龄之间的关系。小明到底多少岁呢?(12岁)怎么算的?

生:40-28=12(岁)。

师:这是我们以前用的思路,看这三个方程中的第几个与以前的思路一样?

生:第三个。

师:对,第三个方程就是用的以前的思路,未知数没有发挥作用就能算出结果,所以一般不这样写方程。

学生汇报第(2)题(略)。

5.介绍数学文化。

师:通过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方程,要知道这些方程可是经过了几千年漫长的岁月才逐步演变而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演示方程的演变历史及方程在学习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生1:方程的作用很大。生2:方程的历史很悠久。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我的课件

我的反思

教     学    反     思

1.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建立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课始,设计了平衡木的游戏,课堂教学中又充分利用天平两边平衡的现象引出不含未知数的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用天平两边平衡的直观形象为学生建立具体的等式和方程提供依据,并让学生根据这种直观形象而形成等式和方程的表象。

采用边直观演示边引出等式和方程的方式教学,学生不仅可以直观的发现50+50=100、50×2=100、100+x =250、……等式是怎么得来的,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等式100+x =250中,字母“x ”代表什么数量和为什么要用“x ”去代替这种数量。天平两边平衡的现象,形象的表达了等式的本质特征,直观地反映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等式中的特殊性。直观演示为学生抽象概括方程的本质属性、理解方程的意义提供了强有力的形象支撑。

2.关注学生探索和理解方程的意义的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了方程的构建过程,突出了等量关系式,等量关系式是建立方程的基础,相对来说淡化了不等式内容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不仅仅是从外形上认识方程,而是希望他们能从内涵本质上理解方程。

教学设计中,我保留调试天平由不平衡到平衡这一过程,将教材上的三幅图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调试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在左右两边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天平才能平衡,再次突出“相等关系”的重大意义。

3.巩固练习中,巧化矛盾。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体现练习的针对性和综合性,又要体现练习的趣味性和思考性。通过辨认等式和方程,让学生自主发现等式和方程的联系;通过找图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来表示,巩固学生对方程的认识;通过方程历史文化的追溯,让学生体会方程的价值和作用。

篇2: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2~63页及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别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能根据简单的线段图、情境图列出方程,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等量关系,经历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

3、在对式子的分类、整理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及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等式”“含有未知数”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中等量关系的建立。

教学准备:

课件、写式子的卡片、磁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平,谈话铺垫

教师(出示天平图):这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天平的用途吗?

一般在称东西时,我们在天平的左边放上要称的东西,右边放上砝码。如果天平左右两边达到平衡,左边东西的质量就等于右边砝码的质量。这种平衡的状态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达,就是──等号。

二、探究新知

(一)天平演示,初步感知等与不等。

1、出示天平图1。

现在这种状态,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板书:50+50=100)

2、(出示天平图2和图3)天平向左倾斜表示什么?如果水的质量用

g表示,那么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呢?(100+)

3、如果老师在天平右边再加一个100g的砝码,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式子来表示。

这三个式子体现在天平上分别是什么样的情况?咱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4、来看看究竟是哪种情况?(先出示天平图4,后出示天平图5)用式子来表示一下。

5、(出示教材第63页最上面的图)这样的图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感受等与不等。同时通过反馈和追问,帮助学生感受等式的意义。为下一环节中式子的分类及理解等式和不等式做好准备。从天平到式,再从式到天平图,在学生的头脑中利用天平建立左右相等的等式模型,为突破建立方程中的等量关系这一难点做好铺垫。

(二)分类整理,建构概念

1、观察黑板上出现的式子,尝试根据式子的特点进行分类(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进行交流。)

2、学生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在黑板上移动式子。

预设1:按左右相等和不等分类(补充等式和不等式);

预设2: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类。

3、(指表格)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揭题)。

4、写方程:根据你的理解写2~3个方程,写完之后给同桌看看其是否为方程(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选择一些学生到黑板上写一写。)

5、说说黑板上同学写的是否为方程,并说说判断理由(主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三)概念辨析,理清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1、“做一做”第1题:请学生说说哪些式子是方程,并说说为什么(可以选择其中几个不是方程的式子,请学生说说怎样改一下就可以将其变成方程。)

2、这两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呢?

反馈分析:

(1)式1:一定是。为什么?

(2)式2:一定是等式,可能是方程。

(3)思考: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呢?

(4)引导画集合图,并引导得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设计意图】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通过分类整理让学生对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产生直观、正确的感知;然后通过被蘸了墨水的式子的判别,进一步体会两者的关系;最后,通过韦恩图帮助学生加以明确。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而且渗透了初步的集合思想。

三、实践反思,巩固提高

1、“做一做”第2题及练习十四第2题:看图列出方程。

学生练习并进行反馈。

反馈侧重: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量相等来列出方程。

2、练习十四第3题:看情境图,思考数量关系再列方程。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你知道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3)学生自行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进行反馈。

【设计意图】能用方程表达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对本内容的要求,为从数量关系到等量关系的转变做好准备,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知识至关重要。

四、总结回顾,介绍历史

1、你对方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每个同学说一点,后面的同学要和前面同学不一样。)

2、教师介绍方程的相关知识。(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方程的产生过程产生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数学是一个动态成长的科学,体会到数学的每一个理论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学生在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的同时,产生探索的欲望。

篇3:方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课题:方程的意义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蕴涵数学知识”; 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和方掌握程的意义,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难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今天学习解简易方程。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掌握了它会使我们多了一种解题方法,可以使某些较难的应用题化难为易,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方程的意义:

介绍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图)

天平实验,引出方程:

1、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第二步,往杯子里倒人约X克水,使天平出现倾斜。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 100+x=250)

2、教师:①观察100+x=250:这是一个等式吗?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

②像100+x=250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方程)

小结: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深入探讨理解:

①根据方程的含义,方程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②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集合图来表示吗?

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54页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

判断并说胡理由。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方程都是等式。    (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

(3)  不是方程。               (      )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

(1) 加上35等于91。              (2) 的3倍等于57。

(3) 减31的差是86。              (4)7.8除以  等于1.3。

4、先说出下面题目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用方程表示出各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文具店原有乒乓球40筒,卖出χ筒,还剩18筒。

(2)某班有男生23人,女生χ人,共有50人。

(3)小红买了5支铅笔,每支χ元,共付9元。

(4)一头大象重5.1吨,一头牛重χ吨,这头牛比大象轻4.75吨。

(5)甲地距乙地S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12小时到达。

5、开放题:妈妈生日到了,小明想用12元零花钱为妈妈买几枝康乃馨,康乃馨每枝X元,他的钱如果买4枝则多3.6元,如果买6枝则少0.6元。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选择有用的条件,你能列几个方程?(同桌议一议)

四、课堂总结:

教师:想一想,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学生对什么是方程都有所了解,本节课是成功的。

篇4: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50—51页,用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教学提示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并会用等式表示等量关系。再通过层层的递进的练习,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

1.出示: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6+x=14 36-7=29 60+23>70 8+x

x+4<14 ÷18=3 3x-12 5x+2x=63

2、写一个方程,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什么是方程。进一步巩固理解方程的意义。

设计意图:整理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了方程的意义,掌握了方程的特征,其实方程就隐含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发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很多问题都能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试试看!(出示)

衣:妈妈带50元钱给我买了一件T恤后,还剩下26元。

食:小强去麦当劳,买了一袋薯条和一个l0元的汉堡,一共用了l5元。

住: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个人住一个房间,多少个房间能住102人?

行:公交车上有一些人到谢家湾站时,有13人下车,18人上车,车上还剩36人。

师:你想试哪一个?

生1:我想试“衣”。(生读题)

师:能用方程来表示吗?先写在练习本上,再想一想未知数代表的是什么?

生2:x+26=50

生3:50-x=26

师:这是方程。

生4:X代表T恤的价钱。

生5:我想试“食”。 我是这样写的X+10=15,X代表的是一袋薯条的.价钱。

生6:我想试试“行”。

师:你能直接口答吗?

生7:X-13+18=36,X代表的是车上原有的人数。

生7:我想说最后一个“住”。102÷3=X,X代表的是房间数。

师:习惯上都把未知数写在等号的左边。也可以这样表示3X=102

师:刚才我们用方程表达了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问题,同样,也可以用日常生活来描述方程。

2.(出示)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解释方程。

①+19=54

②X-14=36

③Z-13十15=37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说。

生1:我想说第2个,我有一些钱,买学习用品花了14元,还剩36元。

师: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生2:我想说第1个,我有一些零花钱,妈妈又给了我19元,一共有54元。

师:要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

生3:我想说第3个,公交车上有一些人到百货大楼站时,有10人下车,12人上车,车上还剩30人。

师:先下后上,文明乘车。

……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认为大家确实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会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学习了,很好!

设计意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是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技能。在教学中要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针对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三)巩固新知:

1.出示情境图,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列出方程的等量关系。

小丽背80首古诗,小芳背x首古诗,小芳说:你比我少背5首

学生能够列出:小芳背古诗首数-5=小丽背古诗首数

或:小芳背古诗首数-小丽背古诗首数=5

即:x-5=80

或:x-80=5

学生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订正。

2.出示自主练习3。

这是一个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意义的题目。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说说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应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四)达标反馈

1.下列各式那些是等式?

①45+32=77 ②5÷X=12 ③3X-4=22 ④2×21=42

⑤a+b=90  ⑥÷6

2.按要求写一写。

篇5: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

天平及相关物品。(也可以将插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逐步观察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

二、新知探究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

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第三步,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课件)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

第二步,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2倍),右边呢?(也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2d×2。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出示P56的情景,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

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

(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

(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老师引导: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

(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三、练习。

实物演示并判断:(准备8袋花生,4袋盐)

天平两端分别放有一袋500克的盐和两袋250克的花生。

1、当两边各增加3袋同样的花生(250克/袋)时,天平是否保持平衡?为什么?

2、在“1”的基础上,现在将把天平两端的东西减少,怎样变化?可使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怎么想的?(可抽学生上台动手操作。)

3、假如天平两端只能加与先前完全一样的东西,要保持平衡可以怎么做?怎么想的?

4、一端放有两袋1千克的白糖,另一端放有4袋500克的盐,问一袋白糖与几袋盐同样重,怎么想的?

四: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内容:数学书P55—5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篇6: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内容的编排体系如下表(见底部附件)。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时安排:

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一)

教学内容:

教材P44-P46例1-例3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法。

4、在学习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生活中、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a×b=b×a(a×b)×c=a×(b×c)

可以写成:ab=ba或ab=ba(ab)c=a(bc)或(ab)c=a(bc)

(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

(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a2表示什么?2a表示什么?

师强调:a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口答结果:3的平方5的平方6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m×m0。1×0。1a×63×nχ×8a×c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练习十:第1-3题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篇7: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4~145页的内容和练习三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回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使学生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我们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边回忆、边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大家先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应该怎样写?例如,a乘以4.5可以怎样写?S乘以h可以怎样写?(a乘以4.5可以写成a×4.5或a·4.5,不可以写成a4.5。S乘以h可以写成S·h或Sh。)

教师指出:除了不能写成a4.5以外,其他都是对的。

用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

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公式;

已知总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公式;

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的公式。

如果每只圆珠笔的价钱是3.75元,要计算买8支圆珠笔要用多少钱,应该用上面的哪个公式?

教师让学生独立解答。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用的字母和公式的写法是否正确,发现遗忘的要及时辅导,并纠正错误。写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让学生用字母写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写完后指名回答。

教师:用a,b,c表示三个自然数,那么同分数相加的计算法则应该怎样写?(a/c+b/c=a+b/c。)

一个商店原有80千克桔子,又运来了12筐桔子,每筐重a千克。

教师指名回答。

80+12a

a=15时,80+12a=80+12×15=260

答:商店一共有260千克桔子。

作教科书第144页“做一做”的题目。

第1题,教师让学生自己做。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对“a的3倍”与“a的3倍”的结果是怎样选择的。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简易方程

复习方程的概念。

教师出示复习题:

下列等式,那些是方程,那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19+25=43 5x+4x+8=35 x-2=8

4×3-18÷3=6 3x+5=7 a+4

学生指出:3x+5=7, 5x+4x+8=35, x-2=8是方程。它们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其他的不是方程。

教师:我们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的特征是:它含有未知数,同时又是一个等式。

教师:大家会不会解方程?一起解答方程x-2=8。学生解答后,指名回答方程的解(x=10)教师:x=10是方程x-2=8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我们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要分析清楚。

复习解简易方程。

例3 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

3x+5=7 5x+4x+8=35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及时纠正错误。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将“ 5x+4x+8=35”的解答过程写在黑板(或投影片)上,说明解答过程中运用到什么运算定律和运算关系。

教师: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应用了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些运算定律。

做教科书第145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着重说明有3到小题,在解答中出现3x=150,方程的解都是x=50。

例4 一个书的1/2比这个数的25%多10,这个数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指名用口算检验。

做教科书第145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哪一题列方程比较容易,哪一题列算式比较容易。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按照复习的过程叙述和小结复习的内容。

四、作业

练习三十四的第1~4题。

篇8: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2、“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3、4题。

【教学目标】

1.运用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并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2.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1.正确、熟练地解方程。

2.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解方程。

x+5.7=10 3.5+x=15

2.问题:等式的性质是什么?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

学生回忆后交流汇报。

3.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方程,这节课继续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解方程3x=18。

师:怎样变换,才能使方程保持平衡,又能得出x等于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左右两边完全相等。

学生独立解答写出过程,并检验。

全班交流,你能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吗?根据什么?

根据学生口述的结果,教师板书。

解:3x=18

3x÷3=18÷3

x=6

检验:方程左边=3x

=3×6

=18=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强调: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相等。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2)即时巩固。

解方程:45x=9 3.6x=7.56

【课堂巩固】

完成课本第68页“做一做”第1题的后3题,第2题的后1题。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解答过程,分两组,每三名学生一组进行板演,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解。

强调注意:2.1÷x=3这道题,先左右同时乘以x,再求解。

答案1.:x=4,x=2.1,x=0.7。

2. 3x=8.4 x=2.6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解方程要注意: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课后作业】

练习十五第3、4题。

篇9: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4,“做一做”和练习十七5~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互助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填空。

(1)学校科技组的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3倍。设女同学有x人,则男同学有人;设男同学有x人,则女同学有()人。

(2)学校书法组有女同学x人,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2.5倍。男同学有()人,一共有()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人。

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列稍复杂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转动着的地球。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面大部分的地方都被海洋所覆盖,海洋的面积要远远超出陆地的'面积。因此,也有人把地球称为“水球”,所以,地球看上去是漂亮的深蓝色。那么你们想知道地球上的陆地面积、海洋面积究竟有多大吗?好,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信息。

2.出示例4。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3.分析,理解题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师:请同学们先思考下面的问题:

(1)题中有几个未知量?

(2)设谁为x比较合适?为什么?

(3)问题中包含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4)怎样列方程?

汇报交流,总结:

(1)题中有两个未知量,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

(2)根据“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设未知数,陆地面积是x,海洋面积是2.4x。

出示:(线段图)

(3)根据“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得到等量关系是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地球表面积。

(4)列方程是:x+2.4x=5.1

讲解:用方程解,一般设“一倍量”为x,那么“几倍量”就可以用几x表示, 根据题中另一个条件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列方程。

课件出示:(配合教师小结出示)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

那么海洋面积可以表示为2.4x亿平方千米。

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地球表面积

x+2.4x=5.1

4.解方程。

师:会解这个方程吗?试一试吧。

汇报,交流。

(1+2.4)x=5.1(追问:根据是什么?)

3.4x=5.1

3.4x÷3.4=5.1÷3.4

x=1.5

讨论:1.5表示什么意思?海洋面积怎样求?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求海洋面积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5.1-1.5=3.6(亿平方千米)

方法二:2.4x=2.4×1.5=3.6(亿平方千米)

5.检验。

师:我们做得对吗?如何检验呢?

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检验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用代入方程检验的方法:

1.5+2.4×1.5=5.1

第二种:用检查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来检验。

1.5+3.6=5.1

6.即时巩固。

解方程:x+1.5x=5x-0.5x=30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81页练习十七的第5~8题。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怎样列方程解答?

小结:第一,两个未知数怎么办?可以先选择其中一个设为x,列方程解,再求另一个。

第二,两个已知数条件怎么用?可以把其中一个用来写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另一个用来列方程。

第三,怎样验算?可以通过列式计算,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第9~10题。

篇10: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页例3和练习十二的第5-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简写和略写乘号。

2.使学生能够语言表达运算定律和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的简单美。

【重点难点】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根据字母公式求值。

2.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根据什么。(投影出示)

18+34=34+()(加法交换律)

(357+55)+45=357+(+)(加法结合律)

35×()=59×()(乘法交换律)

(1.2×2.5)×4=1.2×(×)(乘法结合律)

(4+8)×3.5=()×3.5+()×()(乘法分配律)

2.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吗?还记得这些运算定律的文字叙述吗?

3.讨论交流:我们用文字描述了这些运算定律,但是文字很多,有什么办法更简便呢?

学生汇报交流: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便。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中的第(1)题。

(1)结合课前引入,多媒体出示例3(1)的情景图,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

(2)先在组内说一说,然后按照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在书上。

填写表格,全班交流。

(3)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性。

提问:通过刚才的回忆、整理、交流、展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总结: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4)介绍乘号的不同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发现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记、便于应用。其实,在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里,还可以进一步简化。请大家认真观察屏幕,看你能发现什么?(多媒体出示)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引导小结: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比如a×b=b×a可记作:成a·b=b·a或ab=ba。

师:下面请大家再用简便的形式把运算定律写一遍。

学生独立完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2.教学例3中的第(2)题。

(1)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如果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怎样用字母表示呢?

(多媒体出示例3(2)图。)

学生活动:尝试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教师学生明确:

①关于“平方”的表示方法。

师: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中出现a·a,也可以写成a2,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a2。

讨论:a2也可以写成a×2,对吗?

小组讨论,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小结:

a=a·a,表示两个a相乘。

a×2=a+a,表示两个a相加。

即时巩固: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

(反馈时注意:a不能与a×2连线,6不能与6×2连线。)

②在周长公式C=a·4中,在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即C=4a。

即时巩固: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2)用字母公式计算面积和周长。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公式,下面请你用字母公式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学生试口述计算求值过程。

师:我们在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实际就是把已知数代入了相关的公式,算出的结果就是面积和周长。

板演示范正方形面积的代入计算过程:

S=a=6×6=36(cm)

强调:在利用公式求面积或周长时,首先要写出公式,然后把字母表示的数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计算时不写出单位名称,但要写答句。

学生试按要求独立完成正方形周长公式的代入计算。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56页练习十二第7、10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教材第56~57页练习十二第8~9,11~13题。

篇11: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页例2和练习十六的第1、5~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形如ax±b=c的方程,并能正确列出这种形式的方程解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在多种方法中选择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解ax±b=c形式的方程的方法,并能正确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准备练习。(1)解方程。

4x=100 x-2.5=3 2x=15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

①我们班有女生x人,男生60人,比女生的2倍少6人。

②我们班最低的同学身高x厘米,最高的同学身高170厘米,比最低同学身高的2倍少100厘米。

③亚洲人口约有39亿,比欧洲人口的5倍多4亿。欧洲人口约有x亿。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实际问题与方程。并板书:

【新课讲授】

1.出示例2。

师:观察主题图,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汇报。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白色皮块数与黑色皮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观察下面的线段图你能 说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吗?

教师演示画线段图:

小组讨论,汇报:

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师:同学们都很细心,观察得非常仔细。用我们学过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怎样求黑色皮有多少块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方法一:根据等量关系式: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把黑色皮块数设为x,列方程,再求出x。

2x-4=20

方法二:根据等量关系式: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把黑皮块数设为x,列方程,再求出x。

2x=20+4

方法三:根据等量关系式: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把黑色皮的`块数设为x,列方程,再求出x。

2x-20=4

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了比较复杂的方程,但是怎样解这些方程呢?

3.探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师:方程2x-20=4,2x=20+4和2x-4=20都比我们前面学到的更复杂了一些,怎样解这样的方程呢?

要求黑色皮的块数,根据题意,应该先求黑色皮的块数的2倍,即先求2x。因此,先把2x看作一个整体,再求x等于多少。

板书:2x-20=4

2x-20+20=4+20

2x=24

请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过程,求出x,写清过程,并检验。然后再把另外两个方程也解出来。

学生解答后,指名板演以上三种不同方法所列出的方程的解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x-4=20 2x=20+4 2x-20=4

2x-4+4=20+4 2x=24 2x-20+20=4+20

2x=24 2x÷2=24÷2 2x=24

2x÷2=24÷2 x=12 2x÷2=24÷2

x=12 x=12

提问:比较这三个方程的解法你发现什么相同之处?(发现它们都是转化为2x=24再解)

老师小结:像上面这样形式的方程,我们可以把2x看作一个整体,先求出2x等于多少,再求出x等于多少。

解方程步骤:(1)找出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并检验作答。

4.即时巩固。

解方程:

3x+6=36 2x-7.5=8.5 3+2x=12

【课堂作业】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

完成后集体订正。对于4x-3×9=29这道题给予适当指导,可以先算3×9。

2.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六第5、6题。

师:结合上面的练习和刚才的例1,请同学们思考: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哪一步最关键?(找等量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用多媒体出示)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2)分析,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7~11题。

篇12: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页的内容和练习十八的第1~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方法、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

2.通过对用列方程方法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3.提高学生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更加系统完整地掌握本单元知识,进一步提高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梳理】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出示课题)

2.整理知识点。

师:请同学们认真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组合作归纳这部分内容后,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板书:

【复习提升】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提问:

(1)回忆一下,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关系等等。)

(2)用字母表示数时有哪些简写的规定?

(3)用含有字母的计算公式求值时,应注意什么?

跟踪训练:

(1)用字母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城区修一条长a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5天,每天修b千米,剩下的要c天完成。

①15b表示

②a-15b表示()

③15+c表示()

④(a-15b)÷c表示()

(3)算一算。

当a=3,b=5.8,x=1.5时,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40x+a②ab÷0.48

答案:(2)①15天修的长度②剩下没修的长度③修完公路所用的总天数④剩下的每天要修的长度

(3)①40x+a=40×1.5+3=63②ab÷0.48=3×5.8÷0.48=36.25

2.复习解方程。

(1)方程的意义。

师:这个单元我们还学习了方程的意义,什么叫方程?

判断:下面的式子是不是方程?

①x÷b=3②2x-7>9③0.2x+4=6④3b+2b=2.5⑤12x-9x=8.7⑥2.7+4.8=x÷2

小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图示表示出来吗?

板书:

小结: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等式的性质。

师:等式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

(3)解方程。

0.2x+4=6 12x-9x=8.7 3(x+2.1)=10.5

①想一想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②举例:怎样验证0.2x+4=6,x=10是方程的解?

③什么叫解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跟踪训练:

(1)完成课本第83页的第1题。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的第1题。

答案:(1)x=2.4 x=9.7 x=3.2

x=5 x=1.4 x=2.9

(2)X X√√

3.复习实际问题与方程。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这部分,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1)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理解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题中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3)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有何区别?

跟踪训练:

1.找相等关系的'练习。

A:长方形的周长为30m,长10m,宽多少米?

小结:策略一: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公式找相等关系。

B:明明运动后的心跳比运动前快了55下。

师:能找到相等关系吗?还能找到不一样的相等关系吗?

小结:策略二:读懂关键句子,分析相等关系。

2.分析相等关系的练习。

妈妈去超市买了2箱方便面付给营业员100元,找回28元,设每箱方便面x元,下面()是错误的。

A.100-2x=28 B.2x+28=100

C.2x-100=28 D.2x=100-28

3.完成课本第83页的第2题。

4.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的第3、6题。

答案:1.A.(长+宽)×2=周长

B.运动后的心跳-运动前的心跳=55

运动前的心跳+55=运动后的心跳

运动后的心跳-55=运动前的心跳

2.C

3.(1)解:设两个月前他的体重是x千克。

x-3=93 x=96

答:两个月前他的体重是96千克。

(2)解:设这条街一共有x盏路灯。

5x=140 x=28

答:这条街一共有28盏路灯。

(3)解:设梅花鹿的高度为x米,则长颈鹿的高度为(x+3.65)米。

3.5x=x+3.65 x=1.46

1.46+3.65=5.11(m)

4.第3题:75次

第6题:长:0.6m,宽:0.3m,面积:0.18m

【课堂小结】

提问:学习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结:学习了这节课,我更加系统完整地掌握了本章知识,进一步掌握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

【课后作业】

1.课本练习十八的第1~2,4~5,7~9题。

篇13: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的内容,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天平教具。

【情景导入】

在下面算式的○里填上“>”、“<”或“=”。

3×6○19 7○1.8+5.2

2.5÷5○2×0.25 24+11○11+24

3.9-3○4÷5 15×8+2○120+2

小结:像7=1.8+5.2,2.5÷5=2×0.25,24+11=11+24,15×8+2=120+2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等式的问题。

【新课讲授】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游乐场玩过跷跷板的游戏吗?(多媒体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画面)如果两端的小朋友重量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平衡。

2.方程的意义。

(1)认识天平。

出示简易天平、砝码。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怎样用天平称物品的重量呢?

师:这是一台天平,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在天平的左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盘内放置砝码,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也就是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上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体的重量。

(2)实验演示,引出方程。

师:下面我来演示一下如何用天平称物品的重量。

演示实验一: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提问:天平平衡了吗?这说明一只空杯子重多少克?

板书:一只空杯子=100克

演示实验二: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显示)。

提问:现在天平怎样?如果水重x克,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

板书:100+x>100

演示实验三:增加100克砝码。

提问: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

板书:100+x>200

演示实验四: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

提问:现在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

板书:100+x<300

演示实验五:把100克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

提问:现在天平怎样?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是平衡的吗?

板书:100+x=250

(3)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出示多幅天平图。

提问:这些图你能用式子表示吗?

板书:40+x=100,2x+50<180,80+70=100+50,3x=180,65+30>80,100+2x=50×3。

教师指出:像2x+50<180,65+30>80这样用大于、小于号连成的式子,它们左右两边不相等,就叫做不等式。像40+x=100,80+70=100+50这样用等号连接成的式子,它们左右两边相等,就叫做等式。

师:观察以上有几个是等式,你能不能分类,也说一说你分类的标准?(同桌讨论)

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80+70=100+50。

第二类:40+x=1003x=180100+2x=50×3

讲解:像第二类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说一说什么叫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方程吗?(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老师再板书几个一般的等式,如:

20+80=100 3×78=234 13-8=5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方程有什么特点?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小组讨论,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说。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你能用图示表示出来吗?

板书: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63页的“做一做”。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X”)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方程。()

(2)4m-9=0不是方程。()

(3)方程是等式。()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不等式和方程。方程和等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方程必须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只要等号两边数值相等即可,所以等式包括方程,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的第1~3题。

篇14: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方程检验的方法,并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提问:什么是方程?等式有什么性质?

2.你会根据下面的图形列出方程吗?

3.填一填。

4.导入新课:前面两节课我们借助天平平衡,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与方程有关的新知识。

【新课讲授】

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

(1)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教师演示:先在左盘放上一个重100g的杯子,再往杯子里加入xg的水,天平失去平衡。

提问: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

请学生到台前操作:天平右边的砝码加到250g时,天平平衡。

提问: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0+x=250

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你有什么办法?把你的办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反馈。

方法一: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因为250-100=150,所以x=150。

方法二:根据数的组成。

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方法三:根据等式的性质。

因为100+x-100=250-100,所以x=150。

讲解:当x=150时,100+x=250这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方程。(出示课题)

(2)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提问:方程的解与解方程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小结: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那么你怎样检验x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学生汇报。

(3)即时巩固。

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小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题图。

师:今天我们学习怎样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解方程。请同学们观察思考: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呢?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在天平两边同时拿走相同的物品,天平仍然平衡的道理,即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仍然相等。

追问: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其他数?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x+3=9

x+3-3=9-3

x=6

提问:解方程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讲解: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再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3,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写出这一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对齐。(示范板书解方程的过程)

解:x+3=9

x+3-3=9-3

x=6

引导: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6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提问:如果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说明答案是正确的)如果不相等呢?(说明答案是错误的)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试着检验一下。(随学生的回答扼要板书检验过程)

师:像刚才这样,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请同学们回忆刚才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2)即时巩固。

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x+4.5=9100+x=100

师强调:解方程时注意等号要对齐,检验时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师提问:通过例1我们知道,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等的数,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2.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不是递等式。

【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十五的第1、2题。

篇15: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十六的第2~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找出题中数量间相等的关系,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解答。

3.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1.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解答。

2.找出题中数量间相等的关系,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用方程表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并填在横线上:

(1)x的2倍与3.5的和是7.3:

(2)从30里减去 x的1.5倍,差是18:

(3)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

学生先讨论后尝试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

2.解方程。

x+5.7=10 3x-6=18 2(x+2.5)=5

三名学生板演,并交流解答过程。

3.导入新课:出示学校运动会跳远比赛的情景图片,大家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呢?

学生自由讨论后汇报交流。

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引入新课并板书。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

这是一次学校运动会的情景,小明进行跳远比赛的场景,大家看:小明的跳远成绩是4.21m,超过学校的原纪录0.06m,学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米?

(2)找等量关系。

课件演示小明的跳远成绩、学校原跳远纪录及其关系。

提问:你能根据演示说明,说出小明的跳远成绩、学校原跳远纪录和超出成绩的关系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A.小明跳远的`成绩-超过的成绩=学校原跳远纪录

B.学校原跳远纪录+超过的成绩=小明跳远的成绩

C.小明跳远的成绩-学校原跳远纪录=超过的成绩

(3)探究方法。

提问:你能试着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解答吗?

学生汇报算术方法:4.21-0.06=4.15(m)

师:谁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解答这道题?如果设学校原跳远纪录为x米,那么根据上面分析得出的等量关系,怎样列方程?

学生尝试解答,并请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

教师板书:

解:设学校原跳远纪录为x米,

由学校原跳远纪录+超过的成绩=小明跳远的成绩

x+0.06=4.21

x+0.06-0.06=4.21-0.06

x=4.15

学生解答后,验证解答方法是否正确。

教师小结: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一般来说,同一等量关系,用加法比用减法表示更容易思考。

(4)师生共同小结: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师: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小组交流并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步骤。

①审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

④验算。

2.典例讲析。

例:修一条长240km的高速铁路,还剩42km没有修,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要求修一条长240km的高速铁路,现在还剩42km没有修,求已经修了多少千米,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已修+剩下的=总长。我们可以设已经修的为x千米,再依关系式列方程。

解:设已经修了x千米。

x+42=240

x=198

检验:把x=198代入原方程,方程左边=198+42=240=方程右边

所以x=198是原方程的解。

答:已经修了198km。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7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了吗?还有什么疑惑?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六第2~4题。

篇16: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3、“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1.正确的解方程的方法。

2.正确的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解方程。

2x=1.6 x÷2.7

2.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形如ax=b x÷a=b的方程的解法,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解方程20-x=9。

(2)学生思考并交流:这道题中是减去x,怎么办呢?

(3)教师引导:把这个方程变成x+a的形式,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x,左右两边相等。

(4)学生独立写出解答过程,并检验。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相等。)

(5)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讲解并板书。

解:20-x=9

20-x+x=9+x

20=9+x

9+x=20

9+x-9=20-9

x=11

检验:方程左边=20-x

=20-11

=9=方程右边

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6)自由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课堂巩固】

完成课本第68页“做一做”第1题前面3小题、第2题中第1小题,将同学进行分组,每三名同学一组进行板演。首先各小组独立思考,完成解答过程。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解。

答案1.x=1.4,x=5.8,x=13

2. 4-x=1.2 x=2.8元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a-x=b的方程的解法,先把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x,变为b+x=a,再按x+a=b的方程的解法求解。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课后作业】

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5~7题。

篇17: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知识重点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难点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2、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3、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课堂练习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课后追记

本课方程的特征比较容易,从两点(1)含有字母(2)等式来判断。虽然形式比较简单,但是仍然要注意区分式子和方程。

篇18: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及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方程的意义”(板书)这部分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过程,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的代数,这既是对所学四则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又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作准备,在知识的衔接上具有重要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根据等量关系学习方程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方程之前,学生解题方式一般是列“算术式。”本单元首次学习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在思维上是一个大的转变。用“算术法”解逆向思维的题目,难度较大,而“方程法”把“未知数”与“已知数”同样对待,让未知数也参与运算,将逆向思维变成顺向思维,大大降低了思维难度。因此,如何注意引导学生实现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变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引导学生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用字母个性化表示―一般的方程表示”的过程,使学生独立把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翻译”成未知数与已知数关系的方程,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我将重点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找出等量关系,列出关系式。并翻译成未知数与已知数关系的方程;二是合理利用天平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等式意义的理解。三是巧用练习,强化理解。引导学生在练习与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实现由逆向思维向顺向思维的转变。

基于上述理解与思考,我打算通过下述四个环节的教学活动来突破难点,促进各项教学目示的顺利达成。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的伊始,教师先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有关问题。

(把课本的三个问题填上)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学习等式的意义,分两步进行教学。第一步:找出等量关系,列出关系式。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然后班内交流。要引导学生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用字母个性化表示―一般的方程表示”的过程,使学生独立把数量之间的相等翻译成未知数与已知数关系的方程。第二步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所以理解等式的意义至关重要。以前学生只关注的是等号右边的结果,对于等式的左边=右边没有全面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天平平衡,更能加深对等式的意义理解。

2.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式“人工养殖的只数×10=野生的只数”,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10x=1600”,然后让学生观察天平示意图:左边是10个x,右边是1600,天平平衡。借助天平直观理解等式的意义。

3.学生自主解决第三个红点问题。通过第一二个问题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出等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式,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3x+100=1000”

4.总结概括方程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像x+300=400、10X=16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一结论并板书,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使学生理解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的式子,只有是等式且含有未知数才是方程。总结两个要点:(1)是等式(2)含有未知数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出示自主练习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方程”概念的再理解、再认识。

2、出示自主练习2,看图列方程。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目的让学生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根据天平平衡时“左边质量=右边质量”的关系列出方程。  3、出示自主练习3,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进行总结反思,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知识系统,促使他们把算术法解题的技能转化为用方程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觉建构知识的良好习惯。

(五)、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练习4,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

χ+300=400

10χ=1600

3χ+100=1000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比较,归纳出了方程的意义。本节课设计坚持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为核心,以学生练习实践为主线,着力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理解、认识等式的意义与方程的意义,并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释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义,尊重了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预期应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师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工作计划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总结

五年级数学上册工作计划

《新型玻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量一量找规律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

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8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2-0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2-07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2022-07-30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11-0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2-07-29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4-10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总结2023-03-28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2-10-05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上册2024-01-17

七年级数学上册试讲范文2022-08-2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