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说课稿

时间:2022-04-30 00:35:34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魔法少女春川宙”为你分享16篇“模板说课稿”,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模板说课稿

篇1:说课稿

一、解读文本教材,明确学习目标

(一)教材分析

《钱该怎样花》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二个主题活动。第三单元包括:“家庭小账本”、“钱该怎样花”、“购物场所 我知道”、“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四个系列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技巧。第一个主题是为后面三个主题做铺陈准备 的,前为明理,后为导行。

《钱该怎样花》一课为我们呈现了一系列的生活场景,通过情境模仿、交流探讨了解家庭成员的需求,以及如何实现,让学生明白实现自己的愿望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有选择地实现,并学会有所放弃,使学生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增强生活的本领。

(二)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依此课程理论,课堂应 引导孩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明白实现自己的愿望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有选择地实现,并学会有所放弃,使学生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模仿、现场对话、交流探讨等了解家庭成员的需求,探索如何实现这样的需求,能够试着从某些方面找到符合家庭支出的方案,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初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形成对家庭,对家人的责任感,体恤父母,从而明白不向父母提不合理要求。

教学重点:知道在生活中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的,要学会有所放弃。

教学难点:明白花钱要有计划,学会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二、依据理念、学情,确定教法、学法

(一)理念、学情

课堂教学力求体现品德课学科的性质,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理念,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儿童生活 为主线,努力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充实教学内容,“点面结合”逐步扩大到生活领域,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 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10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意识己经在心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为他们己经有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有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他们 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能用意识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孩子对家庭理财虽不甚了解,但对家庭生活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为课堂学习所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注 重孩子的家庭生活经验。

(二)教法、学法

从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出发,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的教学方法:

1、体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现场对话等活动形式获取体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探究活动能力。

2、合作学习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媒体演示法:利用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使抽象文字建立在形象图画的基础上,推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分析能力。

新课程的品德与社会课突出了体验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组教学中,通过调查研究等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三、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目标实现

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本课我主要拓展并利用了以下几种课程资源:

学生资源:让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了解家人的需求,并采访家长他们的需求怎样实现。

教师资源:通过网络、报刊等找一些相应的资料,制作课件。

社区资源:请本班的一位学生家长到课堂。

四、设计教学流程,渗透课程理念

本节课的流程思路:以家庭生活为主线,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播放一个动画,展示生活中小明各种各样的需求,进而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又有哪些需求呢?学生肯定会积极大胆举手,说出各自的各种需求想法, 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大家七嘴八舌之后,我话峰一转问学生:大家的需求,可真多呀!你们的想法都能得到满 足吗?(学生可能有点沮丧,不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问题:钱是有限的,我们的钱该怎样花呢?

【本环节的设计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导入本课的话题,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他们切切实实碰到的难题,体现品德课的生活性。】

(二)交流互动,激发情感

活动一:展示小调查

在上这节课的前一周,我就布置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各种需求,和家长一起商量,哪些想要的马上能实现,哪些需求要过一段时间,哪些近期不能实现,并简单谈谈家里为什么这样决定。

【本环节设计是让学生充分调查了解家庭需求,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帮助他们获得生活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些事一可一意孤行,懂得选择与放弃。】

活动二:我要的都能实现吗?

创设情境氛围,然后请学生和其家长现场交流,学生谈自己的需求,以及曾经向家长提要求遇到的不顺心的事,同学们共同分析家长未能满足他需求的可能性,然后 请家长作现场说法。师生共同要适当合理消费,有所取舍,并在此基础上分组讨论交流书本第51页的3幅图。从中总结出花钱是应考虑的几个原则:

⑴首先考虑必须要的和最想要的。

⑵在有限的钱数中,想办法多满足一些需求。

⑶不能攀比。

⑷分清缓急,有所取舍。等,让学生明白正解的消费观、理财观,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感,体恤父母。

【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作现身说法,更贴近孩童的生活,体现品德课的生活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师生进行交流探讨,懂得钱该怎样花。】

(三)链接生活,构建角色

活动三:我的花钱计划

学生列出自己想要的,教师给出一定的钱额和物品的价目表,让学生定一个花钱计划,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本环节通过学生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协作精神,深化“钱该怎样花”这个主题。】

(四)内外延伸,引领实践

1、组织辩论组辩论“浪费与节约”,通过辩论,懂得什么是浪费,什么是节约,引导正确消费。

2、和家人一起为家庭制定一个 半月的需求消费计划。

【本环节让学生回归家庭生活,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为生活服务,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五、适时呈现板书,突出重点难点

板书依教学进程出示,简洁明了,突出本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通过板书很清楚地明白这节课的主旨,懂得“合理消费,学会取舍”,要体谅家人,要对家庭有责任感。

篇2: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及作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就是运用坐标这一量化工具表达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为研究平面中的距离、垂直、角度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它把向量的数量积与坐标运算两个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是全章重点之一。

2学生情况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和平面向量数量积概念及运算,但数量积是用长度和夹角这两个概念来表示的,应用起来不太方便,如何用坐标这一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来表示数量积,使之应用更方便,就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学生认知发展和知识构建的一个合情、合理的“生长点”。所以,本节课采取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教师查漏补缺的教学方法。因此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

1、理解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数量积的运算。理解掌握向量的模、夹角等公式。能根据公式解决两个向量的夹角、垂直等问题

2、经历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意义探究其坐标表示的过程,体验在此基础上探究发现向量的模、夹角等重要的度量公式的成功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及应用

教学难点

探究发现公式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结合本节教材浅显易懂,又有前面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的坐标表示等知识作铺垫的内容特点,兼顾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处理向量问题的方法的现状,我主要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其核心是“诱导思维,探索研究”,其教学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为此,我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的鼓励学生的参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适时的对学生学习过程给予评价,适当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更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学法指导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的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通过思考、计算、归纳、推理,鼓励学生多向思维,积极活动,勇于探索。具体体现在:1、通过提出问题,把问题的求解与探究贯穿整堂课,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了结论,推广了命题,使学生感到成果是自己得到的,增强了成就感,培养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良好的学习动机。2、通过数与形的充分挖掘,通过对向量平行与垂直条件的坐标表示的类比,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给了学生类比联想的记忆方法。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分为复习回顾、定理推导、引申推广、例题讲析、练习与小结五部分。

复习回顾部分通过两个问题,复习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数量积概念,为本节内容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

定理推导部分通过设问,引出寻求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的必要性,引入课题,并引导学生应用前述知识共同推导出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引申推广部分,让学生自主推导出向量的长度公式,向量垂直条件的坐标表示、夹角公式等三个结论,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例题讲析,通过四道紧扣教材的例题的精讲,突出了结论的应用,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练习及小结:通过练习题验收教学效果,突出训练主线,小结部分画龙点睛,强调本节重点。再结合课后作业,进一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同时小结也体现主体性,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总结得出。

篇3:说课稿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让文字“活”起来》。这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综合知识,本课是前面所学WORD知识的总结。

本课的重点是使用word20xx对文本进行格式化设置。

它的难点是插入艺术字,并且有创意的设计文本格式,做到和谐美观,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改变文字的大小、字体和颜色

掌握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学会改变艺术字的大小和位置

2、方法和过程目标:

在学习改变字体和颜色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科融合,综合创作环节中培养学生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改变字体、字号和颜色过程中,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获得知识。通过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团队协作,让学生对Word工具产生兴趣,获得成功体验。

分析学生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WORD的基本操作,为本课的综合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在以前的学习中,对输入汉字的训练很少,部分学生对于汉字输入掌握的不熟练,打字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设计理念

1、我在设计的时候注意了学科整合。

在综合创作环节中,选择语文课本中优美的段落让学生自由编辑文本格式,比一比谁编辑的更美观。渗透了语文、美术两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又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在改变文字字体和颜色等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等方式去习得知识,获得成功。

3、任务驱动与激励制度的融合。

通过任务驱动和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计算机教室

2、多媒体投影仪

3、已经输入好的需要编辑的文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运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比较美观的电子板报,教师点拨:瞧这些电子板报,不仅有漂亮的插图,而且文字也是各式各样。同学们想不想让自己打出来的字变得赏心悦目、丰富多彩?我们的Word工具完全可以实现大家的愿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运用Word工具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和颜色,并且学习插入美观的艺术字。

二、精讲示范,自主演练。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环节教学分四个层次展开:

(一)、从设置字号入手,揭示新知识点。

1、任务驱动。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两篇内容相同但字号不同的文档,这篇文章就是《龟兔赛跑》,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它们的不同点。

2、鼓励会的学生主动上台演示改变字号的方法。

(让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如讲解的不清楚的其他学生可以适当补充,老师引导点拨)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在自我展示过程中得到了成功体验。

3、当这个学生演示完,再找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巩固、强化知识点。

4、接着全体学生尝试操作。把《龟兔赛跑》这篇文章中的对话部分全部变成小四号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合作、交流。

5、扩展训练,让学生自己尝试更多字号的设置。培养学生独立探索,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学生自主尝试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评价,对做得好的学生加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学习动力。对掌握不熟练的学生给与指导。

(二)、知识迁移,巩固练习

1、抛出新的任务。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2篇内容和字号相同但字体、颜色不同的文档,让学生对比并说出不同点。

教师导学:其实,格式工具栏中的工具用法的步骤大致相同

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使用格式工具栏其他工具按钮,看看谁能把文档设置成老师展示的样子。

2、学生自由尝试,小组内交流探索成果。

(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可让学生充分自我探索,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3、找学生上台演示,并说出工具按钮的用法及效果。

4、综合练习,打开《小音乐家扬科》文档,自主修饰文档。看谁修饰的最好看。

5、演示学生的作品,集体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层次教学重点突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迁移来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培养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三)、知识拓展

1、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新的文档,对文档的题目进行了特殊处理.(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想不想实现这个效果?请根据课本中的介绍,自己尝试操作一下。

2、学生自主尝试将课题改成“阴文”效果,并找同学演示。

3、投影展示编辑好的“邀请信”文档。然后让学生打开没编辑的“邀请信”文件,仿照投影上的样子进行文字处理。

4、找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操作。

5、评价总结

本层次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会到深入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知识深化

1、教师导学: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文章题目变得更绚丽。多媒体投影《龟兔赛跑》文档,题目使用的是艺术字。

2、鼓励会的学生主动上台演示设置艺术字的方法。

如果学生不会,教师就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告诉学生使用绘图工具栏。再利用绘图工具栏中的“插入艺术字”按钮,插入艺术字。

3、学生观看后尝试操作。

4、找学生演示自己的操作。

5、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自主尝试改变艺术字的.位置和大小。看那些同学最先发现改变的方法。接着让探索出来的同学上台给大家演示。

6、自主实践练习。

本层次让学生体会word强大的艺术字功能,体验成功的快感,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科融合,培养创新能力

1、打开准备好的3篇语言优美的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进行自由修饰。

可以把题目设置艺术字,把自己喜欢的词语设置成不同的颜色和字体,对喜欢的句子设置下划线等。

2、学生对文章修饰完之后,小组内互相评价,并推荐出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全班展示。师生对小组推选出的作品进行评价。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课堂评价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

四、归纳总结

(1)让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心得。

(2)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在这里重点强调,编辑文章的过程中要注重美观,不要滥用效果,以避免画蛇添足。

五、作业设计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己制作一份电子板报,通过网络传给老师,老师把优秀的作品打印出来展示给全校师生。

谢谢大家

请多指导

篇4:说课稿

各位老师,“以音乐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是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它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以全新的感觉来面对课堂,学生和教材。同时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我本次说课的理论依据。今天我要说的是五年级下册的“开篇”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小鸟请到这里来》。本课共分二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小鸟请到这里来》展示了一幅山清水秀的图景“树木长成排”“草地像绿海”“清泉为你流”“鲜花为你开”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鸟们才能自由飞翔,尽情歌唱。歌曲的主题是:“我们愿听你歌唱,一起生活多愉快”,而“画外音”是我们 将创造和保持这样的环境,直到永远。歌曲抒发了少年儿童与小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歌曲的旋律亲切动人,有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较简单,学生易学易记,第二乐段是二部合唱,自由飞翔的景象。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准确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2)情感目标:通过这首歌的演唱,感受到美好的环境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心情,知道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能自觉保护环境。

(3)能力目标:以自至探究的方式,主动参与小组创作活动,大胆展示自己的才艺。

3、教学重、难点: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美好心愿。

4课前准备

(1)教师:电子琴、录音机、几幅描绘春天的图画。

(2)学生:彩色笔和绘画纸。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为“学”服务。所以教学时我们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种教法:整体感知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等。

三、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确定如下学法:

1、听唱法:“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听觉艺术。所以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歌曲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全组学生共同讨论。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时,可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此外,我还用了自主探究法和实践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堂课我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这堂课的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下面,我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在校园里走走看看,春天的花草树木怎样,

(二)组织教学(3’)

让学生随着动听的歌曲《嘀哩嘀哩》传进教室。

(三)设计情景导入。(5’)

1、寻找春天的景象。

2、春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感觉如何?

通过谈话,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引入新课《小鸟请到这里来》。(四)新歌教学(15’)

1、朗读歌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2、范唱,听录音范唱,感知歌曲的艺术形象及演唱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

3、学唱歌曲,这一过程中,我采用听唱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生动有感情地范唱,体会带感情的演唱。再让学生自由练唱。

4、歌曲处理,我用谈话法激励学生说出歌曲演唱时的情绪、节奏、速度。

5、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探究表演,才艺展示(6’)

1、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讨论排练,加上动作来反这首歌表现得更完美。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展示各组的表演。4、学生互评、自评。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排练、才艺展示,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表达个人情感。享受音乐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另外把1、评价的主动杯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互评、自评、能促进学生正视自己,尊重他人,提高了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知识拓展(6’)

1、同学们自己想象画一幅春天鸟语花香的图画。

2、各自拿着作品上台展示。

3、师生互评、自评。

这一环节是音乐与美术之间的学科综合,能拓展音乐视野,促进学生在各门艺术之间相互联系迁移,提高综合艺术的审美能力。

(七)小结。(3’)教老师简单小结,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

(八)随音乐快乐地走出教室。(2’)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好的创造性,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篇5:说课稿

一、 说教材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

教材分析:《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这则故事里,它传递出“能够为他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思想”。这则美丽的故事,主要讲述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了一丛玫瑰,从他“常常去松土,浇水”中的“常常”,我们可以体会到小鹿很爱玫瑰,他种玫瑰很用心,很辛苦。从他和弟弟一起数花骨朵儿,我们知道小鹿十分盼望见到玫瑰开花。可是,就在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等他伤好了以后,玫瑰花已经谢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鹿弟弟先是替哥哥感到惋惜,在听了黄莺和微风对他们说玫瑰花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以后,高兴地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这是全文的结尾,而恰恰是这句话,最能引起学生进行思考与感悟。

这篇童话的从表层上来看,文章紧扣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从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以及在为他人创造幸福快乐时,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促使学生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这又体现了本册教材在编写上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后面学习语文园地二中的读读背背的谚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作一个铺垫,引导学生通过童话故事,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学期是小学阶段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学生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后,在识字量,自学能力和讨论思考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了,所以在学习这篇童话时,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难度不大,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理解“白栽”入手,寻找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还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各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感悟文章内容的深刻含义。

根据新课标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这篇童话时,我将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玫”等8个生字,会写“弟”等12个字。

2、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从理解“白栽”入手,寻找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的原因。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美化环境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领悟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

二、 说教法,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结合《小鹿玫瑰花》一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我将采取自主识字,趣味练习等形式进得识记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读法以及创设充满自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法,如大声朗读、默读、

与同桌分角色读、选读、小组相互评读等方式;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方面,我将采取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 出示课件:小鹿图、玫瑰花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形象地把这两种事物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2、 老师激起导入:一只小鹿在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是到了玫瑰开花的时候,小鹿却没有看见自己栽种的玫瑰花,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里。

3、 板书课题《小鹿的玫瑰花》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 课件出示全文内容,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圈出本课生字。

3、课件出示生字,同学举手认读,老师正音。

4、 请小老师领读生字,全班齐读生字。

5、 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由于二年级的识字写字是学习的重点,而且识字量较大,因此学生在学习生字时适合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

(三)趣味练习。

(安排趣味练习,主要是为了要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同时也想调节一下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理解课文

1、 数自然段,并说说自己最爱读哪些段。

2、 理解重点词语:常常渐渐 惋惜 白栽

3、 读通课文,再次进行整体感知。(老师用引读的办法,引导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知叙述情节的顺序与表达人物情感的变化。在自然段里表示时间的词句和表达心情的词句,都可作为引读的词句。如:“春天到了”,“过了些日子”,“小鹿高兴地笑了”等。)

4、 自读课文。(自选读的方式,要求读出感情。)

5、 结合课文内容,感悟探究下列句子的意思。

(1) 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常常”一词说明了小鹿对自己种的玫瑰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2) 玫瑰枝头长出了许多花骨朵儿,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小鹿为什么数,从小鹿数花骨朵,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3) 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句子中“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这句话体现出了小鹿什么样的心情?)

(4)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鹿弟弟“惋惜”的原因是什么?读这句话时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你对“惋惜”一词的理解是什么?)

篇6: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

说教材: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和特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中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意义打下基础,所以从生物圈的角度出发扼要介绍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生理和分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课的特点之一是:不需要讲述详细的分类学知识,而是应该突出在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绿色植物,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特征,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特点之二是: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避免从理论到理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比观察、独立思考、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使同学确立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同学们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利用情况。

教学难点:使同学们确立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说方法

(一)教学方法

前面的几章书已经有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有了系统的介绍,本节课是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加上本节书有大量的`素材和课题供学生去探究、讨论和思考,在新课标理念下,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课本的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对各种现象加以理智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绿色植物中的种子植物是每一位学生所熟悉的,但是对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等知识却知之甚少,因此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尽量发挥他们的能力,锻炼收集资料的能力。

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根据本节书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地位,通过适宜的情感激励,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来,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气氛。

在这节课里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完成各种活动、讨论,并且可以采用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直观教学法,收集大量实物和视频图像,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学生应通过观察与思考、实验、讨论等活动获得相关知识。

(二)教学策略

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通过课前资料收集、观察与思考、实物观察、视频图像、讨论等活动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等获得直观认识。

2、通过回想平时生活与举例藻类、苔藓和蕨类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制造有机物、为各种生物构建身体和进行生命活动提供物质与能量、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等方面让学生认识藻类、苔藓与蕨类植物在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由苔藓能监测环境的例子注意渗透给学生们对绿色植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并转化为保护绿色植物的行动。

三、说过程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老师以PPT形式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根据其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分成四个类群。借以引出本节课课题:藻类、苔藓和蕨类。通过多张同学们既有熟悉,又有陌生的图片,让学生感觉生物课是非常有意思,易学习,又充满新奇和乐趣。

学生通过欣赏精彩的的图片,整体了解生物圈的绿色植物,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活动探究,交流释疑,总结应用

a、课前小组合作,自助探究完成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的资料收集,让学生展示给其他同学们的成果(以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提出问题、发散思维、思考交流、达成共识。

总结归纳答案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他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3.藻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有什么作用?)

总结:通过播放海洋生物的录像,和学生一起回顾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

并用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过渡到苔藓植物的学习部分。

b、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小组合作,对比观察、分析讨论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

并总结回答课件所提出的问题(1、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比较,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2、他们有专门的根、茎、叶吗?3、为什么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资料分析,观察图片,积极思考蕨类植物的作用和更能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

教师出示资料,并利用校园里面蕨类植物资源实物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得出蕨类的生活环境,解决蕨类比藻类和苔藓更能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

通过展示波士顿蕨、鸟巢蕨、富贵蕨和桫椤的图片思考蕨类植物的作用,食用、药用和绿肥饲料等。介绍我们生活所用的煤的形成,引导学生珍惜地球资源和能源。

动手观察肾蕨叶片背面的褐色隆起,来学习生殖细胞——孢子。

进一步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称为孢子植物。

d、归纳总结

让学生填写表格,对比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PPT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结构表格),对比是经常用到的一种学习。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梳理巩固这一节课的内容。通过对比记忆可以加强、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链,进而形成坚实的知识网络。

3、课堂小结

从整个课堂进程来看,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小组合作探讨、实物观察等多种多样学习方法提高认真观察和分析思考等多种能力。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视频资料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以致用让学生具人文情怀,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四、教学反思

1、应该让学生在理解消化课本的内容基础上更加注重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正确解释身边的生态现象。

2、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合理控制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热烈的气氛下主动学习。

3、可以更好利用学校资源如学校植物园等生态系统和教学课件的辅助作用,让课堂更加充实更加生动有趣。

篇7:说课稿

各位评委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梁祝》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音乐欣赏的内容,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教学内容包括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和学唱爱情主题《化蝶》。两部分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并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三)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学法、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这节课主要运用以下学法:

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

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

运用多媒体、录音机、磁带这些教具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三、教学过程

本课本人的教学思路为:组织教学----课堂导入——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课堂导入

2.导入新课。“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感情,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他们的悲惨爱情所感染。同时也是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大家可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好接下来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这首音乐,让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把我们一起引入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中去吧!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欣赏音乐

3、让学生先欣赏感受、聆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在欣赏的同时让同学们了解小提琴的音色特点。

讲解分析

4、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

5、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仔细讲解的有引子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结束部 分析各部分所表达的故事情节和所要表现的内容。

课堂小结

6、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述梁、祝二人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深切同情。

课堂作业

5、课堂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3)掌握奏鸣曲的结构特点

附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

(1)曲作者:何占豪,陈钢

(2)创作时间:1959年

(3)题材:民间传说

(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

(5)体裁:奏鸣曲

(6)名词解释

曲式:是指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包括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其调性的布局。

协奏曲:一件或是多件独奏乐器和乐队协调演出的大型乐曲。

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奏鸣曲(Sonata)是种乐器音乐的写作方式,此字汇源自拉丁文的sonare,即发出声响。在古典音乐史上,此种曲式随着各个乐派的风格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奏鸣曲的曲式从古典乐派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19世纪初,给各类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大量出现,奏鸣曲俨然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到了20世纪,作曲家依然创作著给乐器演奏的奏鸣曲,但相较于古典乐派以及浪漫乐派的奏鸣曲,20世纪的奏鸣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称“奏鸣曲套曲”。由3、4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用1件乐器独奏或 1件乐器与钢琴合奏。

篇8: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第2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第一课时。《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同学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从而使同学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设施的用途,并维护它们,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教材的活动布置即是虚拟的社会生活也是实际生活实际,同学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操作。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和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了解一些公共设施的用途,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并且维护它们。

(2)、能力目标:增强感受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发生主动遵守公共平安规则的意识,有维护公共设施的想法和愿望。

3、教学重点:

(1)、让同学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设施的用途,并维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

教学难点:平安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和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4、教学准备:完成“社会调查记录” 和几个不同种类的平安标志。

二、说教法学法: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我在设计《公共场所拒绝危险》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同学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发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了认识公共平安标志并维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以和平安事故带给我们的伤害和影响。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让同学从自身的生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同学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

三、说过程:

(一)、漫画故事导入

新课标指出:贴近同学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同学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我播放课件,关于小朋友在公共场所造成事故的漫画,把同学带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唤起小朋友们对公共场所平安的关注,这时引出这节课的课题《公共场所拒绝危险》。

(二)、观察体验,突出重点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内容:

(1)观看报道和图片谈感受、提问题,通过小组内谈感受,提疑问,在一起研讨中学习体会公共场所中存在的危险对于我们是存在的,而且我们必需要关注它,因为它刻不容缓;这里在课前我安排了一个社会小调查是关于公共平安的,给同学安排了一个寻找公共场所中存在的平安隐患有哪些的小调查,可以以拍照片,做记录,录制成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小组内交流自身的调查结果。让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公共场所存在哪些平安隐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小组内一起设计解决方案。从发现问题,再认识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同学意识到公共场所的平安和我们息息相关,必需遵守公共平安规则才干防止危险的发生。那么,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的前提是我们必需要先认识公共平安标志和设施长什么样子啊?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当然必需要贴近同学的生活,还要求同学能感兴趣,所以设计了第二个环节。

(2)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环节,一个同学上前来描述平安标志和设施,但不具体说出是什么,通过他的语言让其余同学猜是什么标志和设施,为了怕小朋友们对标志和设施不感兴趣,特意设计以一种“看谁知道的最多”大拼比形式,来吸引同学的参与兴趣。我希望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同学一步认识平安标志有哪些,具体长什么模样。猜对的同学说一说这个标志或者设施都出现在什么地方还有它的作用是什么。

(3)我想突出维护公共平安标志的重要性,因此,在幻灯片中放映了一个由于平安标志遭到破坏,一名小同学发生以外导致伤亡的故事和图片,让同学谈谈看法,从而推出,假如公共平安标志和设施被毁坏了,会有什么影响和后果。让同学认识到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多注意维护这些公共平安标志和设施。

(三)、提高认识,升华情感

让同学说一说平时都做了哪些违反公共平安的事情,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弥补,再有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破坏公共场所的平安设施的现象,你有什么好方法,设计一个宣传活动。使同学不只关注自身,更体会到公共场所的平安需要人人负责。

篇9:说课稿

教材的分析:

这是一篇含义深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贝尔太太的花园由盛到衰的经历,揭示了一个人生的哲理:与别人分享快乐的人,将拥有更多的快乐;而自私的人,面对的是孤独和寂寞。

课文第1到第4节写贝尔太太的大花园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游玩,她生气了,于是挂起了一块牌子:私人花园,未经允许,请勿入内。可是游人还是成群结队地前来。于是,贝尔太太换上了新牌子,威胁大家这里有毒蛇,并且离医院遥远,游人一旦被蛇咬了将会有生命危险,这一招果然奏效,再也没人光顾大花园了。课文的第5节写了几年后,美丽的大花园真的成了毒蛇横行的荒芜之处。贝尔太太开始怀念起以前的快乐的游客们了。课文第6直接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在阅读中自主学习5个生字“忌茵仆允勿毒”,重点理解并积累词语:“毫无顾忌”、“忘乎所以”、“提醒”、“望而却步”、“杂草丛生”、“荒芜”。

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6个。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清“忌”的上半部分是自己的“己”,分清“勿”和“匆”。指导学生读准“茵”的前鼻音,读准“允”的字音是“yǔn”,不要读成“rónɡ”。

理解词义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例如“荒芜”,联系课文中描写花园荒芜的句子进行理解;同样理解“毫无顾忌、忘乎所以”也结合在阅读理解第一、二节进行,通过人们在花园里的表现,体会人们的心情,进而理解词义。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花园前后

的变化的原因,根据课文内容想像说话,了解贝尔太太不同的心情。

在课文的教学中,结合贝尔太太感情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她越看越生气,心想: ;孤独、寂寞的.贝尔太太守着她的大花园,她非常怀念那些曾经来她园子里游玩的快乐的游客,她常常自言自语地说: 。”教学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读文后的感受,借助文本之一载体,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揣摩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丰富了学生的人文情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目标三:获得“分享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体会与别人分享快乐,将会得到更多快乐。

教学中,以读代讲,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从中养成边读别思考的习惯。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让别人在此种植快乐”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理解整句话。

策略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文本相互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

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与教材这一敞开的、具有生命灵性的文本进行对话,通过反复阅读、解读,让学生有所体验,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文本的蕴涵。

篇10:说课稿

一、学习课标析教材

由北师大编写的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主体单元的编排方式,从学生的认识规律、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确定了十七个主题单元。《冬天是个魔术师》是第十六组中以“冬天”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作者揉情于景,借景抒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描写了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等特点。文中充满儿童情趣,是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教材。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我运用课改理念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识记1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景物特点,感情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自学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能识记15个生字,并结合课文说出冬天里的景物特点。

本课的教学时间我拟用二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二、把握课标议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需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读书为主线的原则,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1、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冬景:雪中的野果更加红艳夺目、奇特瑰丽的哈尔滨冰雕、大雪覆盖着挺拔的红松、银装素裹的大地,人们在尽情地滑雪。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盎然。

2、合作学习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

如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讨论:冬天这位魔术师会变什么?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并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

3、扶放教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通过“扶”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放”中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

如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有意让学生弄清学习方法:“反复读文——理解内容——启发谈话——感情朗读”。并用这个学法自学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学生运用第一自然段的学法,很容易读懂课文其他内容。这样做,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既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习能力,在“学会”的同时又“会学”。

三、培养能力谈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我借助知识载体,向学生传递方法、策略等信息。通过扎实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学会自主求知

只有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才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如学习课文时,我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互读、评读,后举行挑战读、比赛读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求知欲强,自主参与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问学生:“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冬天的景色很美丽,小朋友们可以在外面堆雪人、打雪仗。”有的说:“冬天一到,我可以制作冰花。”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体现课标说程序

(一)激趣导入

(二)学习新知

1、学习课文:

初读感知——小组间互读、评读——齐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反复读文——理解内容——启发谈话——感情朗读。

(2)小组合作迁移学习课文二到四自然段,然后汇报学习成果。

(3)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说说冬天有哪些本领?

(4)感情朗读课文。

(5)拓展延伸: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请你把看到的、想到的冬天的景色画出来。

3、识记生字:

学习小组利用学习袋自学生字,用开火车、挑战读等形式检查识记情况。

(三)自我评价:

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给自己评分。

(四)师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篇11: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主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体育与健康》基本体操中的手脚并用爬垂直杆,辅教材选用的是爬杆与短距离快速跑相结合的一个接力游戏叫《摘桃比多》。

我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

一、这节课我有三个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手脚并用爬垂直竿的动作,掌握爬竿方法,这是课的技能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大胆展示学习的动作,这是这节课的参与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乐于思考、克服困难、互帮互助的品德,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是情感目标。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接受新鲜的事物的能力和集体荣誉感都较强,他们在以前已学过一些基本的攀爬技术,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上肢力量和腹部力量都不是很好,所以在上本节课前要做一些攀爬、悬垂的力量辅助练习。此外,对个别体弱胆小的学生,会更多给予一些帮助和鼓励。

三、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夹竿蹬直与上引动作协调配合;下落时夹竿屈腿与双手换握动作协调配合这是教材的要点。

做到手脚配合协调是我的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一脚脚背外侧和另一脚跟外侧夹竿这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法: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采用了示范法,以敏捷矫健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情感;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使学生眼、耳、手并用,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相互对比、模仿、小组研讨中悟出动作要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掌握动作,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和学生按照课堂常规相互问好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导入:“夏天来了桃子都熟了,看,‘树上’的桃长得多好啊!我们来当一次小 猴,把香甜的桃从树上摘下来。今天,我们就学习爬树的本领,看谁聪明,能克服困难、爬上树把桃摘下来,好不好?”这段话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爬杆的学习内容上来,将学生融入到情景中去。在愉悦热身环节采用的动物模仿操,进一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

这几节形象、欢快的动物模仿操分别是:

小鸟飞飞小兔跳跳小熊摇摇小马跑跑小鸭呷呷小猴挠挠

我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克服困难与情感体验环节。在这个环节里面我安排了三个教学步骤,分别是:

(一)小猴学本领。

在这个部分的开始,教师教师采用的语言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哈哈!做完操,我们的身体活动开了。上树摘桃罗!”这是,这时学生都会跃跃欲试!当教师一声令下“上树!”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开始爬竿。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动作,培养自学、自究的能力

在学生练习2——次以后,教师让学生展示爬竿动作,学生展示比教师直接示范更能激发学生探究动作的兴趣,对学生能产生一种:他都会做了,看来我也一定能学会的潜移默化的暗示效果。在学生观察优生展示的同时并要求他们思考:“他的动作是怎样的?手、脚如何做?如何协调配合向上爬的?”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组讨论。

“说说这几只猴子怎么爬的?”请学生给予评价。学生评价,以学生的视点理解技术动作更有利于老师指导,教师也更容易从学生的角度去指导技术动作的学习。为了解决爬竿的动作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分步练习指导学生:

①要学会爬杆首先要学会抓竿,我设计的第一个分步练习是——抓竿悬垂。方法是:悬垂的时间每次为“10秒”,小组长控制时间,组内循环练习三次。

掌握好抓杆的动作技术后,开始第二个学习步骤:向上引体。

②手抓竿,手臂和腰腹同时用力向上引体是这个动作的要领。采用的是快、慢示范相结合,分解示范与完整示范相结合,力求做到技术动作在学生脑海中深刻而正确。然后各个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帮助,循环练习三次。对个别学生,强调“收腹用力、手向上拉”来提醒学生注意要领,用“使劲、做得好、不错”等语言激励学生。

③爬杆教材的难点是屈腿夹竿。我从三个方面突破这个难点:①充分利用体操场地的其他器材,如:单杠、双杠以及其他一些器材的垂直支柱,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有器材的条件下,能直接听、看、跟随教师学习屈腿夹竿;②组织学生做2—3次屈腿夹杆比快的小游戏,使学生充分做好这个动作;③分组练习时,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做动作坚持10秒,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帮助,纠正动作,循环练习三——五次;在练习中用“抓好、夹紧、对、就这样、好的、坚持、不错”等语言鼓励。经过了上面的三个练习,就开始进行第四个练习:

④蹬直上引。这是将上面的三个动作进行组合,协调用力,开始正式向上爬竿的练习。要求蹬直上引爬竿两三次,组内互相帮助,循环练习。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教师通过巡视,随时帮助学生,并用语言“好的、你做得真好、再加油、再来一次”等语言鼓励学生。结束时,请两、三位学生展示动作。有小部分的学生,即使动作会做,还是会因为力量的原因无法爬动,对这几个学生,我会帮助恰当地给予助力,帮助他爬上去。通过这四个步骤的练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爬竿的动作,下面进行爬有结的杆的教学。

(二)小猴练本领。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力量的原因,爬光滑的垂直杆爬不了很高。我在竿上打一些结,降低爬竿的难度,使学生在完成抓、夹动作的时候就很容易做到。学生练习起来也就会更加有信心,克服困难的勇气更大。这个步骤要求学生做到爬有绳结的垂直竿3——5米。我在各个小组进行巡视,及时帮助个别学生,并用语言“用力、使劲、做得好、不错”等语言激励。教学进行到这个阶段,部分体质稍弱的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始产生下降的情况。我对他们采用向典型学习、抓闪光点表扬、与其他同样情况的学生竞赛等手段,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使他们再次产生高涨的练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得到一次很好地锻炼。最后,每组选一名学生展示。学生评价,老师总结归纳。

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小猴赛本领。

这部分是爬垂直竿巩固提高的阶段。学生已经能爬垂直杆了,但是爬的怎么样,我设计了一个《摘桃比多》的游戏进行检验,进一步巩固技术动作。

我在每根竿3米处,挂上一串桃子,教师发出口令以后,排头的学生跑15米,爬竿摘下一个桃子,返回拍第二个学生的手,第二个学生依样游戏,以先完成的组为胜。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教师一说做游戏。学生立刻兴致勃勃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跃跃欲试,准备在游戏中一展身手。果然,在游戏中,学生相互竞争,组与组竞争非常地激烈,课堂掀起了一个个高潮。游戏过程中,教师用“ххх同学的动作多协调”、“第х小组的同学真棒……”、“хх爬的多有力呀”即时点评。

游戏做完了,我要求大家向做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而且说说他什么做的好。

学生经激烈运动后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心理负荷,应在课的延伸部分予以消除、减轻和恢复,并将课堂中的兴趣保留到课后。我的第四个教学环节是身心调节恢复环节

这里是选用模仿猴吃桃嬉戏的一些动作,采用模仿舞蹈放松。这几节操分别是:吃桃子、抓毛、挠首、弄姿。在活泼、幽默的音乐声中,学生模仿教师做,放松手臂、腰腹、腿部肌肉,放松精神和意识。

七、教学效果

1.心理状况预计

由于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学生的学情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教学原则和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

因此学生能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气氛活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习的情绪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2.生理状况预计

预计平均心率110——140次/分,练习密度40——50%。

篇12: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他是学习多位数出发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例,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笔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节课在编写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选取了儿童感兴趣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素材。

2、注重了学生笔算能力的培养。

3、联系的设计注重多样性、趣味性。

根据教材特点,我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学习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情感目标: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为了让每个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个性。我力求在本课中体现以下两点:

1、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数学的抽象乃属于操作性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为,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直观操作,特别是笔算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的除法,操作学具更能发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优势。让学生尽情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是本课教学的`主旨。富有活动性的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地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中很多知识都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笔算,笔算的教学应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灵活思考,学会估算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单纯地进行计算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三、说学习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先出示《风筝厂见闻》主题图:提出:“64米红布能做多少只鹰风筝?”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入课题。

2、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用实际问题引出课题以后第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围绕这刚才的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一个个分组独立的进行解决。第二环节总结狼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类比能力。第三环节,让学生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表现,以备下一步展开教学。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初步评价习惯。

四、说学生:

本班学生共有39名,年龄大约在10岁左右,这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大约在15到20分钟左右,因此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十几分钟的时间,把新知识传授完成。剩下的时间展开训练强化。我们班,大部分学生有自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聪明,学习也较为认真,大约有30%的 同学极易上课走神,需要在课堂设计上增加紧凑性,以保证新知识的顺利传授。

篇13: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本场的第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民族》,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总结语

本次说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大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民族》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3节,本节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和分布特点。本节课既是第二节《人口》的延伸,又为以后深入的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及分布情况;

2、能够准确理解并记住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比不同民族的风俗,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树立民族平等的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56个民族的基本构成及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难点】

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二、说学情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掌握了我国疆域的范围和人口分布的特征,本节课重点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少数民族分布的特征,八年级的学生思想逐渐成熟,思考问题比较全面,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主要使用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

在整体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少数民族的图片,并提问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位置分布特点,从而引入本节课。

通过展示图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探究欲望。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民族构成

自主学习书本5分钟,自学结束选取几位学生进行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我的补充可归纳出我国的民族构成。

简单的知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民族文化

展示人民币的图片,各少数民族不仅在文字上有差别其他方面也各不相同,从而进入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内容的学习。

借助人民币既体现地理知识的生活实用性,还可以增加本节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小组讨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要求5分钟。讨论结束之后请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小组讨论的形式既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民族分布特点

展示中华民族的分布图,找一找我国主要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

学生得出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读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我以说一说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以“说一说”的形式进行课堂小结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环节五:布置课外作业

找找你身边的少数民族朋友,将他们的民族特色记录下来。

课外作业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展示了本节课两大框题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位置分布上主要位于黑板的中间位置,方便左右两侧的学生观看板书,提高板书书写的有效性。

民族

一、民族大家庭

二、民族分布

1、分布

2、特点

篇14: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其中的5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部分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广玉兰的幽香、纯洁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广玉兰的美。能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写其它植物开花时的形态。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广玉兰的热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二、说学情

广玉兰是常绿乔木,本地虽有种植,但学生大多对广玉兰并不熟悉。因此教授此课之前,先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寻找生活周围的广玉兰,初步认识广玉兰。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图文并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广玉兰的美。

三、说教学内容

我预定二课时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设想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

致内容,检查学生学习生字和课文的预习和朗读情况,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我通过“复习导入—图文并茂、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等环节来学习理解课文、巩固课文,然后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写其它植物开花的形态。

四、说教学方法

1、美读感悟法:

广玉兰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内容并不复杂,教师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多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2、多媒体情景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程序

广玉兰一课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接下来我重点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展示广玉兰各种各样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欣赏之后,教师叙述:这么美丽的花与叶,作者又是以怎样的神奇之笔把它描绘出来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体会作者语言的的魅力。”

第二步:引导深读、理解课文。“疑问是思维最好的导火索。”通过

问学生:作者主要写了广玉兰的哪两方面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之后我再问学生“你觉得广玉兰什么地方最吸引你?说说喜欢的原因。”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读课文特别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自然段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情感。在组织学生交流各种形态的广玉兰花和终年不败的叶子时,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引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广玉兰的纯洁及旺盛的生命力,也让学生明白这也是广玉兰吸引了作者的原因,后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

第三步:拓展练习:小练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努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综合能力,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模仿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安排一个写的训练,把作文教学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我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组荷花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描绘出荷花的不同形态。

六、说板书设计

花瓣 高雅洁净、

广玉兰

形态 姿态各异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这正是我这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崇高追求。

《广玉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 “渗透” “玉琢冰雕” “生生不息”“数世同堂”等词语,。

2、运用课文语句及课外积累,练习写作。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感悟广玉兰的美丽,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现美,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行态以及叶片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 教学过程:

一、连线导入。

荷花 永远思念

康乃馨 纯洁、崇高

百合 百年好合

玫瑰 慈爱、温馨

勿忘我 浪漫爱情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花,它叫 广玉兰 !下面我们先去欣赏一下广玉兰娇美的身姿。(多媒体课件展示)

2、看了这么多图片,谁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描述你的所见、所感?

3、课文中是用那两个词语来概括它的特点的,快速到课文中找一找。

生交流 洁净、高雅

二、品读想象,交流形象美

1、刚才你们找的这个词语在第几小节,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品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主要写了广玉兰哪两个方面的特点?

生自由朗读,后交流 。(指名回答:这段主要写了广玉兰的色彩和质感)

2、广玉兰的色彩有什么特点?(相机圈出“纯白”)是纯白的吗?(相机圈出“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读句子“说它纯白??”

3、质感呢?(圈出“玉琢冰雕”)引导:“玉”,你们见到过没有?摸上去很光滑、看上去晶莹剔透,“冰”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玉琢冰雕”给人的感觉虽美,但美中带硬。广玉兰的质感有没有这样的遗憾?(没有)——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相机用红粉笔圈出“柔韧、弹性”)读句子“说它玉琢冰雕??”

4、同学们平常肯定遇到过特别高兴的事,有时甚至高兴的无法形容。这里,作者也认为无法用语言描绘广玉兰的色彩与质感,说明广玉兰美得——(学生回答:无法形容)

5、难怪作者说无法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广玉兰的全部内涵。那就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抒发心中的感受吧! 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评价朗读:读出不肯定的语气。我们语文朗读最讲究一个“情”字,一篇文章,一段话,哪怕一个词,都要用“情”去读。)

形态各异

篇15: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的内容。这章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第8章、10章、11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本章内容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节复习课就是针对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已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必须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也知道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但是血液、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就是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通过复习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掌握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2)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五)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

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章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景引入复习课,再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最后通过习题巩固知识,从而解决本章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达到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的目的。

三、学法引领

学生已具有了一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选用的学法指导是分析法、迁移法。

四、教学流程

(一)课的导入

多媒体展示并讲述:“最近万州的天气变化得特别快,一会儿艳阳高照天气热得不得了,过了几天又下起大雨来,温度又随之降低。你瞧,这一不小心小明生病了,痛苦的小明又是咳嗽又是流鼻涕,更要命的是让小明英俊的形象都没有了,没有办法的小明只有去医院看医生,医生再了解了小明的情况后,先让小明去做个血液化验,看看小明的血液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

学生在听到这件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和看到这些有趣的图片时,个个脸上露出想知道小明血液化

验的结果,这时我适时提出质疑:“那大家知道,在进行血液化验的时候要化验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吗?还能回忆起血液的组成吗?”学生略加思考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样的设计,开端引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课堂上来,为他们创设教学情景。

(1)知识重现,合作复习

复习一:血液的组成

1、小明生病看医生,医生要其做血液化验的事情引入血液组成的复习。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生活中的病例引起学生的关注,进一步唤起学生对血液成分的记忆(注重生物学源于生活,生物学教学要贴近生活)。

2、对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与学生进行合作复习。

3、通过列举相关习题巩固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复习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1、课件展示小明的血液化验单并出示男士血液成分的正常值范围,同时讲述:“这是小明的血液化验单,看看小明的各项指标和正常值比较起来哪一项不符合标准?你来做做医生小明可能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学生通过数值的比较后快速做出回答:“白细胞数量大于正常值,小明身体可能出现炎症。”此时我继续讲述:“这个时候护士小姐就出来,对小明说你有炎症需要进行输液治疗。一般的输液采用的是静脉输液,那同学们知道输液时针头是插在哪里的吗?”同学们积极做答:“手臂的青筋。”“手臂的青筋是静脉血管,血管其实除了静脉之外还有…..”“还有动脉和毛细血管”“那现在我们就来对血管进行一下复习。”

在这里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科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1、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管壁、管腔及其血流速度和功能与学生合作复习。

2、通过列举相关习题巩固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复习三:心脏与血液循环

1、教师设问:输液时,药物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被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学生会通过已学知识作出通过血液循环,我继续追问那血液循环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血管和心脏构成的管道系统和在其中流动的血液三个部分组成)。血液、心脏和血管是三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设计就可以把三个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让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个清楚的认识。

2、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进行复习。

3、通过列举相关习题巩固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篇16:说课稿

我今天执教的课文是《华南虎》,现在我就说说本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牛汉的一首代表诗歌。“十年**”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诗人以华南虎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段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负有表现力的语言。

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了现代诗歌,对诗歌的学习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这样确定这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诵读品味诗歌,鉴赏诗歌形象,在朗读中感悟老虎不羁、不屈的

形象。

2、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及感情,欣赏品味关键语句。

能力目标:1、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语句,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揣摩品味诗歌语言。

二、说教法学法;

1、朗读教学法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和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景,体会作者思想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我将朗读作为贯穿始终的教学手段,采用自由读、听读、默读、齐读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品味语言,获得启示。

2、自主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享受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读写结合法

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做到读写结合,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己阅读,学会阅读。让学

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与文本对话,得到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想象情景、导入新课

以一则生肖谜语来导入新课。

(二)朗读诗歌,把握情感

听课文录音。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华南虎的形象。

谈感受:我觉得这是一只 的华南虎。我是从

“ ”看出来的。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自由朗读和听读中对文章内容和情感有初步的感知。

(三)自主学习,理解主旨

<一>形象探究:

1、华南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在文中圈点批注)

2、对这样一只极富个性的华南虎,“观众”和“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把握华南虎的形象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设计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提取信息,并加以提炼概括,可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了解“我”和“观众” 对 华南虎的态度是一种对比,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二>、理解主旨:

1、了解象征手法

2、了解写作背景

3、理解主旨:

以上三个步骤的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对主旨的把握就做到了水到渠成。

(四)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把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2、交流探讨

3、学生有感情诵读最后一段,再次感受华南虎的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环节把时间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独特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倾听者,在师生交流中扮演着朋友的角色。

(五)以读促写,获取启示

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想对华南虎说点什么呢?请用“华南虎,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写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巩固,更是一个提升。学生既能领会人生的哲理,学习作者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赋予它时代意义,懂得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不屈服、不迷失。这正是学生学习本文需要达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背说课稿的技巧

《购物》教师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登鹳雀楼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小学音乐模板

精品教师英语说课稿

精品教师说课稿

《美化工作表》说课稿设计

《耳朵上的绿星》说课稿

医学说课稿模板10分钟

模板说课稿
《模板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模板说课稿(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模板2022-08-16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2023-12-03

美术说课稿模板8分钟2023-02-18

小学说课稿模板数学2022-12-03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2023-08-06

三角形的特征2022-05-06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2023-11-13

说课稿模板英语10分钟2023-10-01

说课稿ppt模板2023-05-03

高校说课稿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