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时间:2022-10-31 08:00:03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说课稿(推荐16篇)由网友“小二姐”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篇1:七年级语文教案《伟大悲剧》

[分析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记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探险失败后,和他的队员在返回的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理论依据]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情分析]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初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文本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情感尤为丰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教法、学法]

教法: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欣赏课件、整体感知、细节品味、联系实际说观点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交流等方法,逐渐感受这种精神,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法: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让学生通过预习筛选文章内容,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情节十分感人,易于引起情感丰富的初二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一读,说一说,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合一的境界。

[过程设计]

(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

一、导入:通过出示图片教师作介绍(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时的图片、xxxx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的照片)引入课题《伟大的悲剧》。

(设计意图:从感性上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样的悲剧发生得太多太多了,从而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为文章定下一个“悲壮”的主基调,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

1、在欣赏《阿蒙森、斯科特南极探险纪录片》和课前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根据叙事要点理清故事情节:19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本单元的单元要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用一句话谈谈读完这篇文章的总体感受?用“这是一个___的故事”句式来说且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体验,不论对全文的内容还是情感都有个总体的把握。)

三、研读赏析:

1、体会“伟大”

(1)自主学习

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请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旁边写上批注。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边理解边记录,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2)合作、探究:小组选择最打动自己的情节,交流感动的语句;记录难以理解的语句。→全班交流(穿插课后习题二)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交流过程中对重点的语段、句子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组织学生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一环节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并板书。

2、体会“悲”

由伟大引入到悲,让学生说说“悲”在哪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穿插课后习题二)在此基础上引用鲁迅的话: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理解“悲”是指“悲壮”,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伟大的悲剧”这一课题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思维辨证地理解“伟大”和“悲剧”这一对看似矛盾的组合,懂得英雄的真正含义。)

四、感悟升华:

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

(轻声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对“英雄”的认识,树立真正的英雄观和成败观。)

五、总结:

引用美国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总结。并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懂得人生的真谛。)

篇2: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的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的说课稿

师:大家请看黑板上的两条信息,谁知道余纯顺?有没有听说过?――余纯顺是一个上海青年,他只身穿越中国,但是他可不是像我一样是坐着火车来到徐州的。他是徒步旅行,用自己的脚来丈量中国的大地。结果,他把他的生命,留在了罗布泊。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徒步旅行呢?他说了一句话:地球是一本美丽的大书,有些人一生只住在一个地方,那就是读了这本书的第一页就不再翻下去了。而我想把它读得更多……

师:(指第二条)大家猜一猜,北大山鹰社是一个什么样的社团?是不是文学社?

生:我觉得可能是一个旅行社。

生:我觉得是一个探险队。

生:我觉得是一个专门研究动物的社团。

生:是一个登山的探险队。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

生:因为我以前看到过关于北大山鹰社的报道。

师:你知道些什么呢?

生:就是北大的几个学生组成了一个登山队,他们在攀登喜玛拉雅山的时候雪崩了,死了十多个人。

师:非常好,一个人应该了解我们的社会。北大山鹰社是一个登山队,事故不是在喜玛拉雅山,它是在攀登另外一座山时遇到了雪崩,结果十来个队员葬身雪山。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各个高校的大学生们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人说,他们死得其所,壮烈;有人说,北大的传统,北大的学生好像不应该做这些事情,他们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学府里,而不应该在山上。这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你怎么看?

生:我觉得应该是值得的。因为就像前面余纯顺说的一样,地球是一本厚厚的书,应该去不断地翻阅它,而不应该只读了一页而不去翻下面一页。

生:我觉得不应该只是学习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应该自己走出去,去感受这个多彩的大自然。多彩的世界。

生:我认为他们的死是值得的,我觉得人生就应该是精彩的,让人有一种留恋。他们这样做虽然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人们都能记住他们。

生:我认为他们做的是正确的,因为他们这样做就是为将来报效祖国锻炼他们的意志。

师:哦。在这件事情上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然后才能去完成更大的事业。――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可能在大家的心底里还会有另外一种声音。我自己对这件事情至今还不敢下结论。我刚刚就此事问了一个从北大毕业的学生,他的回答是:我认为这事值得好好考虑。我感到这真是一个难题啊。怎么办?也许不妨用另外的一件事,来印证北大山鹰社这一事件。我们知道了,这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伟大的悲剧》。大家不要打开课文,我想以此来检查大家的预习。

篇3:伟大悲剧初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伟大悲剧初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理论依据]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情分析]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初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文本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情感尤为丰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教法、学法]

教法: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欣赏课件、整体感知、细节品味、联系实际说观点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交流等方法,逐渐感受这种精神,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法: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让学生通过预习筛选文章内容,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情节十分感人,易于引起情感丰富的初二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一读,说一说,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合一的境界。

[过程设计]

(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

一、导入:

通过出示图片教师作介绍(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时的图片、xxxx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的照片)引入课题《伟大的悲剧》。

(设计意图:从感性上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样的悲剧发生得太多太多了,从而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为文章定下一个“悲壮”的主基调,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

1、在欣赏《阿蒙森、斯科特南极探险纪录片》和课前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根据叙事要点理清故事情节:19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本单元的单元要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用一句话谈谈读完这篇文章的总体感受?用“这是一个___的故事”句式来说且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体验,不论对全文的内容还是情感都有个总体的把握。)

三、研读赏析:

1、体会“伟大”

(1)自主学习

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请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旁边写上批注。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边理解边记录,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2)合作、探究:小组选择最打动自己的情节,交流感动的语句;记录难以理解的语句。→全班交流(穿插课后习题

二)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交流过程中对重点的语段、句子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组织学生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一环节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并板书。

2、体会“悲”

由伟大引入到悲,让学生说说“悲”在哪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穿插课后习题二)在此基础上引用鲁迅的话: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理解“悲”是指“悲壮”,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伟大的悲剧”这一课题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思维辨证地理解“伟大”和“悲剧”这一对看似矛盾的组合,懂得英雄的真正含义。)

四、感悟升华:

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

(轻声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对“英雄”的认识,树立真正的英雄观和成败观。)

五、总结:

引用美国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总结。并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篇4:初中语文说课稿伟大悲剧

初中语文说课稿伟大悲剧

[分析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记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探险失败后,和他的队员在返回的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理论依据]

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初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文本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情感尤为丰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2、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法、学法]

教法: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欣赏课件、整体感知、细节品味、联系实际说观点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交流等方法,逐渐感受这种精神,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法: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让学生通过预习筛选文章内容,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情节十分感人,易于引起情感丰富的初二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一读,说一说,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合一的境界。

[过程设计]

(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

一、导入:通过出示图片教师作介绍(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时的图片、xxxx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的照片)引入课题《伟大的悲剧》。

(设计意图:从感性上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样的悲剧发生得太多太多了,从而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为文章定下一个“悲壮”的主基调,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

1、在欣赏《阿蒙森DD斯科特南极探险纪录片》和课前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根

据叙事要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本单元的单元要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用一句话谈谈读完这篇文章的总体感受?用“这是一个xx的故事”句式来说且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体验,不论对全文的内容还是情感都有个总体的把握。)

三、研读赏析:

1、体会“伟大”

(1)自主

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请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旁边写上批注。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边理解边记录,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2)合作、探究:小组选择最打动自己的情节,交流感动的语句;记录难以理解的语句。→全班交流(穿插课后习题二)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交流过程中对重点的语段、句子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组织学生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一环节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并板书。

2、体会“悲”

由伟大引入到悲,让学生说说“悲”在哪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穿插课后习题二)在此基础上引用鲁迅的话: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理解“悲”是指“悲壮”,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伟大的悲剧”这一课题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思维辨证地理解“伟大”和“悲剧”这一对看似矛盾的组合,懂得英雄的真正含义。)

四、感悟升华:

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

(轻声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对“英雄”的认识,树立真正的英雄观和成败观。)

五、总结:

引用美国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总结。并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懂得人生的真谛。)

[板书、课件]

1、板书:

板书的设计主要围绕文章的重点――“伟大”和“悲”展开,逐条列出内容要点,既是对学生交流情况的总结,又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附板书:伟大的悲剧

对探险事业的执着追求死亡之悲

集体主义精神失败之悲

诚实、守信、勇敢作证之悲

对祖国、亲人、朋友无私的爱世人之悲

2、课件:

课件是一种很重要的辅助教学资料。在这节课中我主要用了三次:一利用课件展示二组科学探险遇难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导入新课;二是放映影片《阿蒙森DD斯科特南极探险纪录片》,通过视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为学习全文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投放相关课件(图片和重点语句),显示学习重点和关键信息,提纲挈领,便于学生掌握主要内容;三是在讨论“英雄”时,轻声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展示里根《真正的英雄》演讲稿片段,把情境教学进行到底。

篇5:《伟大的悲剧》的说课稿

关于《伟大的悲剧》的说课稿

[分析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过程设计]

(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

导入:课件显示“南极版图”突出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

教师富有激情地介绍这个站名的来历,引出课文和人物。

(设计意图: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环节一: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叙事特点理清故事情节:19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二: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比如:震撼、钦佩、崇敬。

(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

环节三: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应该会找到这些情节: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4、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5、斯科特的绝笔。如找不出教师引导和补充。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环节四:小组选择最打动你的情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如果小组讨论时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提请班级交流解决。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要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

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品读、朗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通过对情节内容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环节五: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结语: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篇6:《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伟大的悲剧》。说课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重点难点以及说教学过程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因此,本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色和亮点,在本单元,甚至本册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确立了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三、说重点难点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基于此,我确立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另外,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四、说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选择的教法是: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法方面,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因为文章篇幅较长,我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上课时,我以课件显示“南极版图”,突出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用富有激情的介绍引出课文和人物。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的突破:

环节一: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情节。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思维能力。

环节二: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学生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要引导他们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环节三:小组选择最能打动你的情节,并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组织学生朗读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并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从而突破文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环节四:为了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这类问题既是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又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也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重要途径。

最后以送给学生三句名言的方式结束本课:

1、当失败不可避免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惠特曼

2、我们的工作不是成功,而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前进。——史蒂文森

3、失败是智者的课堂。历史不能改变,未来仍掌握在你手中。——休·怀特

(结语)

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铧犁,帮助学生开垦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希望,和他们一起去采摘那些文化领域的累累硕果,一起去分享那些伟大心灵闪烁的光芒。并在共同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巅峰上捕捉受用一生的雨露阳光。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思想。

篇7:《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分析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记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探险失败后,和他的队员在返回的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理论依据]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情分析]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初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文本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情感尤为丰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教法、学法]

教法: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欣赏、整体感知、细节品味、联系实际说观点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交流等方法,逐渐感受这种精神,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法:这篇内容简单,让学生通过预习筛选内容,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情节十分感人,易于引起情感丰富的初二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一读,说一说,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合一的境界。

[过程设计]

(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

一、导入:通过出示图片教师作介绍(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时的图片、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的照片)引入课题《伟大的悲剧》。

(设计意图:从感性上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样的悲剧发生得太多太多了,从而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为定下一个“悲壮”的主基调,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

1、在欣赏《阿蒙森、斯科特南极探险纪录片》和课前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根据叙事要点理清故事情节:19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本单元的单元要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用一句话谈谈读完这篇的总体感受?用“这是一个___的故事”句式来说且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后的感受或心情。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体验,不论对全文的内容还是情感都有个总体的把握。)

三、研读赏析:

1、体会“伟大”

(1)自主学习

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请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旁边写上批注。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之后,引导学生从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边理解边记录,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2)合作、探究:小组选择最打动自己的情节,交流感动的语句;记录难以理解的语句。→全班交流(穿插课后习题二)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交流过程中对重点的'语段、句子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组织学生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一环节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并板书。

2、体会“悲”

由伟大引入到悲,让学生说说“悲”在哪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穿插课后习题二)在此基础上引用鲁迅的话: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理解“悲”是指“悲壮”,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伟大的悲剧”这一课题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思维辨证地理解“伟大”和“悲剧”这一对看似矛盾的组合,懂得英雄的真正含义。)

四、感悟升华:

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

(轻声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对“英雄”的认识,树立真正的英雄观和成败观。)

五、总结:

引用美国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总结。并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懂得人生的真谛。)

[板书、]

1、板书:板书的设计主要围绕的重点——“伟大”和“悲”展开,逐条列出内容要点,既是对学生交流情况的总结,又突出了的重点。

附板书:

篇8:《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对探险事业的执着追求 死亡之悲

集体主义精神 失败之悲

诚实、守信、勇敢 作证之悲

对祖国、亲人、朋友无私的爱 世人之悲

2、:是一种很重要的辅助教学资料。在这节课中我主要用了三次:一利用展示二组科学探险遇难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导入新课;二是放映影片《阿蒙森、斯科特南极探险纪录片》,通过视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为学习全文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投放相关(图片和重点语句),显示学习重点和关键信息,提纲挈领,便于学生掌握主要内容;三是在讨论“英雄”时,轻声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展示里根《真正的英雄》演讲稿片段,把情境教学进行到底。

篇9:七年级语文下:《伟大的悲剧》设计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

南极,是所有爱好探险的人永久的目标。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寤髂霞?挠⑿郏?蛭?霞??涮炱?耐蝗惶崆暗嚼矗?⒑?黄龋?辶Σ恢В?诜祷氐耐局杏胙虾??妨肆礁龆嘣拢?詈蟪っ咴诿C5谋?┲?小0碌乩?骷掖耐?窀?菟箍铺匾帕粝吕吹囊恍┑灼?⒌缬敖壕怼⑹樾藕鸵攀椋?⒒铀?觳诺南胂螅?ズ?星榈赜梦难У谋史ǎ?泶锪巳死嗾鞣?匀坏某绺弑?尘?瘛1疚慕谘×怂箍铺匾恍写幽霞????橐灾帘?掣裁鸬牟糠帧O旅妫?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一默读全文,勾画出文中你不熟悉的成语和字词。本文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拽 无垠 癫狂 凛冽 吞噬 销蚀 羸弱 步履 告罄  角逐

遗孀 坚持不懈 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夜不成眠

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精打细算 与其……毋宁

二、在掌握了文中的字词后,第二次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做到能复述这篇文章。复述文章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文章的.写作线索,从本文来看,作者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那么,在复述的过程中,就可以遵循时间先后,有条不紊地进行复述,而不至于造成语无伦次的局面。

2、 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明确了作者的.写作线索后,还要弄清在作者叙述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那些事情,从1912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每一阶段的典型事例。

这篇文章的主要事例大致有:热情高涨地奔向极点――极点惊现挪威国旗――心情无比沮丧失望――履行冷酷无情的职责――归途遇上暴风雪――遭遇疲惫、冻伤和饥饿――艾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来越少――奥茨英勇地走进暴风雪――3月29日三人静候死神来临――斯科特记日记直到生命最后一息――10月29日救援者发现他们的尸体和遗物。

3、 描述激动难忘的细节。看看文中那些细节最令你感动,最令你难忘,反复地阅读这几段,在复述的过程中作一些较详细的描述。可以使你的复述更加精彩。

三、第三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作一些品评。

文章一开始就有许多精彩的描写,很好地体现了探险队员们的心情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开头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体现出队员们胜利在望的心情,宿愿就要成为现实,多年的梦想即将成真,他们将迎来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此时他们简直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与喜悦,欢乐的潮水即将涌出,“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双重否定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读者的心潮也随之澎湃,与他们共同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然而随着那黑色旗帜的出现,他们的热情刚刚涌出就被凝成了坚冰,仅管不愿面对但每一个人都无比清醒地意识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这是铁一样残酷的事实,他们的情绪落到了冰点。

“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作者在这里用了泥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

驱使他们带上挨文思的是人性亲情友情 ,驱使他们抛弃挨文思的是生存,的确,一切在生存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之遥的地方,生的愿望是多么强烈,然而多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又使他们无法作出残忍的抉择,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十分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身理痛苦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

“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和埃文思一样,又一名同伴要离开他们,虽然身体的负担将有所减轻,但心灵的负担却日益加重,惶恐惊惧再加上亲人离取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所不同的是,这次面对同伴的离去,他们多了一份镇定,一份钦佩,没有人伸出手,是不愿看到又一个朋友的离去,还是不敢面对那双坦然的眼睛?总之,奥茨走了,虽在死寂无声的南极,但他的离去在每个人的内心留下沉重的回响。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显示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一个人清楚地知道生命正在离他远去,死神正一步步地逼近。而且还是在极度的孤独中面对死亡。在最后的日子里,斯科特承受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将永远不能见到家人,但他的勇气也是惊人的,“悲伤”又坚决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斯科特却能勇敢的面对现实,写上我的遗孀这几个触目惊心的字。

“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没有人知道他们临死之前真正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但是从保留到最后的动作 可以看出他们不是死在心灵的沙漠之中,伴随他们到达天国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心,在冷如冰窟的南极,这是他们唯一感受到的温暖,带着这样的情感,相信他们在通往天堂的途中不会寂寞。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最后让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着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决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而悲剧,往往拥有着巨大的震撼力。按照这个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首先是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至于一个人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在删节部分对斯科特的这一性格特点有充分的交代:

从照片上看,他的脸同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一样,冷峻、刚毅。脸部没有表情,仿佛肌肉被内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眼睛,闭得紧紧的嘴巴。面容上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线条和一丝轻松愉快的色彩,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虑世界

篇10: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感知内容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出示问题组: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说给大家听

2.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互相复述故事

研读课文

1. 教师导学

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2. 合作探究

(1) 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里?

(2) 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3) 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3. 小结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从高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体验与反思

导学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作业

积累字词句

写一篇读书笔记.

《伟大的悲剧》知识点

1.文学常识

《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国名)作家茨威格(人名)。

2.文章思想内容

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他们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他们,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斯科特探险队在争到南极点的竞争中失败了,他们作为失败者却要为胜利者作证,而且全队都在归途中覆没,世人都为他们而悲痛,所以这是悲剧;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在探险途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却是高贵和震撼人心的,所以这出悲剧又是伟大的。

3.重点词语

拽zhuài:拉。

无垠yín:没有边际。癫diān狂:言行举止不庄重、轻佻。

凛lǐn冽:刺骨地寒冷。

吞噬shì:吞食;并吞。

销蚀shí:消损腐蚀。

羸léi弱:瘦弱。

姗姗(shānshān 都是一声)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千辛万苦: 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也说露宿风餐。

闻所未闻: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夜不成眠:晚上睡不着觉。

精疲力竭jié: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闷闷不乐mèn:因有不开心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sǒng: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耀武扬威: 炫耀武力,显示自己的威风。

洋洋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怏(yàn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忧心忡忡chōng:忧愁的样子。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畏缩不前:害怕而不敢向前。

鲁莽大胆:胆子大,说话做事不经考虑。莽撞。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语无伦(lún)次:话讲得很乱,没有层次。

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

与其……毋(wú)宁:与其……不如……

4.重点句子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沮丧,无奈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伟大的悲剧》是新课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从内容上讲,本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故事。教学结束本课时后,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课堂教学情况

1、教师的授课情况

导入方面:

在本课时里,我首先在《我心永恒》的背景音乐下,用三幅科学探索悲剧图片以及南极风光,简洁郑重的用语言解说,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这一点我认为作得比较成功,学生也在这种激发之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

导学方面: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有许多同学不理解,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是不是矛盾了?当时作为教师的我没有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他们想知道的,或者说让他们提出疑问在我的引导下逐步去解决。解决问题时,我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文眼——悲剧和伟大,要求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朗读、评议,在读与说中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深入探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理解,通过自主学习,同学们认为课文悲剧的故事中蕴含着伟大不矛盾。因为斯科特他们探险虽然牺牲了,虽然他们有死亡之悲、失败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但这悲剧后面体现着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始终扮演着英雄的角色,在这悲中正展示他们“伟大”的魅力所在,所以这是一场“伟大的悲剧”,让学生知道这种精神将成为“永恒”,激励着后人前赴后继。我认为这样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知识和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达标方面: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时,我在这方面也较为注重,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课文主人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加以评价——他们认为是恶劣的环境让我们的英雄牺牲了,同时也关注了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生存是十分困难的一个事实,肯定了主人公为人类作出的贡献,知道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生存价值观以及怎么样正确对待失败,并在阅读中体会到了一种精神的永恒,令人感到欣慰。

遗憾和不足方面:

该课时所教内容较多,没很好的对课文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甚至有个别学生对课文还比较生疏,这也许是我的预习工作没作好的缘故;学生自主质疑时抽生面有些窄,可能导致还有学生想提问而没有机会,我也因此丧失了和更多学生交流的机会;

在体会文章语句的情感过程中,我忽略了对不同学生应该施以不同的阅读指导的原则,在比较阅读上有待加强;另外,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我还有人类1911年首次踏上南极大陆的录象给学生看,但很遗憾我只有忍痛割爱了,只有等下课以后才有时间了!

2、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状况:

本课时是在学生自主质疑的前提下师生共同完成对课文的理解的,因此学生对课文知识以及相关内容掌握较到位,特别是对“悲”和“伟大”的理解,收到了教师上课前所预期的效果,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说思想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师生的对话。

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想法,善于采撷集体智慧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本课时有不少学生发言,他们虽然不一定说得最好,但其中不乏精彩的地方:比如自主质疑时有学生就问了“斯科特等人为什么要去探险”、“他们可以不死吗”、“他们的悲是因为他们死得悲壮吗”、“他们的伟大是因为他们面对死亡很坦然”……,在一节课上学生能够有着这么多出乎人意料的发言,应该说学生的思路是打开了,思想情感已经进入了课文情节,效果不错,同时也完成了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活动情况: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所以学生活动尤为重要。本课时,我采取了学生同桌2人讨论、前后四人讨论由一中心发言人发言的讨论,同时让学生单独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全般齐读等朗读方式增强课堂气氛。活动中学生基本能够作到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自主讨论并发言,声音洪亮,情感较为丰富。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遗憾和不足:

个别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在对“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时,有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仍然不能够表述完整,对记叙要素也存在不怎么理解的情况;自主活动讨论时也有少数学生无所事事,存在不愿意动脑筋、拿别人现成答案的现象;做笔记的习惯还没怎么养成。这一切都还有待进一步强化训练。

二、反思后的思考、建议:

通过教学和反思,我觉得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确应该让学生多自主活动,一定要培养他们个人的活动意识;在扩大知识面方面,教师不应该仅仅限于书本,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服务,替学生着想,把“小语文”真正变为“大语文”,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学到最大限度的多的知识。作为学生应该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指导,不要一味的老想着“拿来主义”,同时要多读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当然包括语文课本。

总之,我认为本课时我对教材处理较为合理、教学目的设置明确恰当,基本作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让学生从中受到了一种永恒的精神教育,当然也有很多的遗憾和不足,期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一完善。

篇11: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

2、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3、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4、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教法学法:默读法、朗读法、复述法、竞赛法、讨论法、质疑法、问答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根据需要选有关资料。2、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南极资料。2、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了解南极吗?它一面向世人呈现着它那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又蒙上厚厚的面纱,使之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因此,叩访南极、第一个登上南极点是很多探险家们的梦想。在1912月14日、191月18日这短短的、不足五个星期的时间里,先后有两支探险队到达:一支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队成功的让国旗飘扬在南极点上凯旋而归,一支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队在归途中全军覆灭。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却饱含感情的为斯科特一行写传,并称他们为伟大的悲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记节选《伟大的悲剧》,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的这一悲壮的一幕。(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幻灯】

1、作家作品介绍: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作:传记《罗曼·罗兰》 《三位大师》,唯一的长篇《焦躁的心》,特点:不拘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个性。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贮藏( ) ②储存( ) ③忧心忡忡( ) ④凛冽( ) ⑤毋宁( )

⑥白雪皑皑( )⑦遗孀( ) ⑧告罄( ) ⑨怏怏不快( )

3、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拖zhuài( ) ②战lì( ) ③sù( )米 ④gū( )负 ⑤吞shì( )

⑥鲁mǎng( ) ⑦雪qiāo( ) ⑧ è( )运 ⑨zhān( )鞋

4、请复述文章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

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线索(时间顺序),还要弄清在作者叙述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那些事情,从1912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每一阶段的典型事例。

这篇文章的主要事例大致有:热情高涨地奔向极点--极点惊现挪威国旗--心情无比沮丧失望--履行冷酷无情的职责--归途遇上暴风雪--遭遇疲惫、冻伤和饥饿--埃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来越少--奥茨英勇地走进暴风雪--3月29日三人静候死神来临--斯科特记日记直到生命最后一息--10月29日救援者发现他们的尸体和遗物。

概括:本文讲述了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故事。

5、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你读完文章后的第一感受(震撼、钦佩、崇敬。)

三、研读课文,体会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多角度与作品对话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那些最令你感动、难忘的细节和精彩的语句。再现英雄的形象,走入他们的心灵,感受作者的挚情。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打动你的细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阐述这一细节、语句给你带来的体会与感受,代表发言(发言时选择好朗读方式),组员补充。

3、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拨、归纳:

①斯科特接受为胜利者阿蒙森作证的任务。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板书:正直、诚实、守信)(失败之悲作证之悲)

②威尔逊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仍拖着十六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对待事业他表现出了执着和坚毅的品质。(板书:执着坚毅)

③奥茨独自走向死亡。

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这是一支团结的队伍,特别是奥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团队,就那么平静、镇定地把生命交给了死神。(板书:献身团结协作集体主义)

④斯科特极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板书:爱忠诚)(死亡之悲)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反复品读,用以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

四、质疑研讨,挖掘主旨【幻灯】

生分组交流、讨论、回答,师归纳总结

1、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虽然斯科特一行的肉体、生命遭到毁灭,但他们的精神是有价值的、伟大的。他们的悲剧中蕴藏着伟大。一个有价值的、美的毁灭难道不能称之为伟大的悲剧吗?这样看来,茨威格给这些失败者写传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2、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板书意义)

教师归纳、总结

斯科特他们在角逐中失败了,在失败的归途中又全军覆灭,他们的肉体倒下了,但他们在这过程中所折射的高尚的灵魂,震撼了所有得知悲剧的人们。英国国王跪下来悼念他们,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他们作传。

由此看来,事业的成功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透过事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让我们深情地齐读最后一段,来表达对英雄们的赞叹。

五、拓展迁移【幻灯】

1、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2、说说你对英雄的认识

3、美丽南极--探险队员探险的意义及作用。

六、课堂总结

最后让我们齐读五位英雄的名字,将他们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激励我们去探索未知的科学领域,去实现我们生命的价值。

【幻灯】(大声齐读)

斯科特 鲍尔斯 威尔逊 埃文斯 奥茨

七、布置作业

学习本课后,以我看英雄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篇12: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

2、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3、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4、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教法学法:默读法、朗读法、复述法、竞赛法、讨论法、质疑法、问答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根据需要选有关资料。2、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南极资料。2、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了解南极吗?它一面向世人呈现着它那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又蒙上厚厚的面纱,使之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因此,叩访南极、第一个登上南极点是很多探险家们的梦想。在1911年12月14日、1912年1月18日这短短的、不足五个星期的时间里,先后有两支探险队到达:一支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队成功的让国旗飘扬在南极点上凯旋而归,一支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队在归途中全军覆灭。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却饱含感情的为斯科特一行写传,并称他们为伟大的悲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记节选《伟大的悲剧》,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的这一悲壮的一幕。(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幻灯】

1、作家作品介绍: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作:传记《罗曼·罗兰》 《三位大师》,唯一的长篇《焦躁的心》,特点:不拘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个性。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贮藏( ) ②储存( ) ③忧心忡忡( ) ④凛冽( ) ⑤毋宁( )

⑥白雪皑皑( )⑦遗孀( ) ⑧告罄( ) ⑨怏怏不快( )

3、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拖zhuài( ) ②战lì( ) ③sù( )米 ④gū( )负 ⑤吞shì( )

⑥鲁mǎng( ) ⑦雪qiāo( ) ⑧ è( )运 ⑨zhān( )鞋

4、请复述文章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

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线索(时间顺序),还要弄清在作者叙述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那些事情,从1912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每一阶段的典型事例。

这篇文章的主要事例大致有:热情高涨地奔向极点--极点惊现挪威国旗--心情无比沮丧失望--履行冷酷无情的职责--归途遇上暴风雪--遭遇疲惫、冻伤和饥饿--埃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来越少--奥茨英勇地走进暴风雪--3月29日三人静候死神来临--斯科特记日记直到生命最后一息--10月29日救援者发现他们的尸体和遗物。

概括:本文讲述了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故事。

5、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你读完文章后的第一感受(震撼、钦佩、崇敬。)

三、研读课文,体会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多角度与作品对话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那些最令你感动、难忘的细节和精彩的语句。再现英雄的形象,走入他们的心灵,感受作者的挚情。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打动你的细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阐述这一细节、语句给你带来的体会与感受,代表发言(发言时选择好朗读方式),组员补充。

3、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拨、归纳:

①斯科特接受为胜利者阿蒙森作证的任务。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板书:正直、诚实、守信)(失败之悲作证之悲)

②威尔逊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仍拖着十六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对待事业他表现出了执着和坚毅的品质。(板书:执着坚毅)

③奥茨独自走向死亡。

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这是一支团结的队伍,特别是奥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团队,就那么平静、镇定地把生命交给了死神。(板书:献身团结协作集体主义)

④斯科特极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板书:爱忠诚)(死亡之悲)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反复品读,用以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

四、质疑研讨,挖掘主旨【幻灯】

生分组交流、讨论、回答,师归纳总结

1、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虽然斯科特一行的肉体、生命遭到毁灭,但他们的精神是有价值的、伟大的。他们的悲剧中蕴藏着伟大。一个有价值的、美的毁灭难道不能称之为伟大的悲剧吗?这样看来,茨威格给这些失败者写传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2、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板书意义)

教师归纳、总结

斯科特他们在角逐中失败了,在失败的归途中又全军覆灭,他们的肉体倒下了,但他们在这过程中所折射的高尚的灵魂,震撼了所有得知悲剧的人们。英国国王跪下来悼念他们,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他们作传。

由此看来,事业的成功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透过事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让我们深情地齐读最后一段,来表达对英雄们的赞叹。

五、拓展迁移【幻灯】

1、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2、说说你对英雄的认识

3、美丽南极--探险队员探险的意义及作用。

六、课堂总结

最后让我们齐读五位英雄的名字,将他们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激励我们去探索未知的科学领域,去实现我们生命的价值。

【幻灯】(大声齐读)

斯科特 鲍尔斯 威尔逊 埃文斯 奥茨

七、布置作业

学习本课后,以我看英雄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篇13: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各位评委: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伟大的悲剧》,

[分析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记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探险失败后,和他的队员在返回的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 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理论依据]

1.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初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文本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情感尤为丰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2.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法、学法]

教法: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欣赏课件、整体感知、细节品味、联系实际说观点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交流等方法,逐渐感受这种精神,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法: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让学生通过预习筛选文章内容,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情节十分感人,易于引起情感丰富的初二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一读,说一说,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合一的境界。

[过程设计]

(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

一、导入:通过出示图片教师作介绍(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时的图片、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的照片)引入课题《伟大的悲剧》。

(设计意图:从感性上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样的悲剧发生得太多太多了,从而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为文章定下一个“悲壮”的主基调,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

1. 在欣赏《阿蒙森DD斯科特南极探险纪录片》和课前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根据叙事要点理清故事情节:19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本单元的单元要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 用一句话谈谈读完这篇文章的总体感受?用“这是一个___的故事”句式来说且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体验,不论对全文的内容还是情感都有个总体的把握。)

三、研读赏析:

1. 体会“伟大”

(1)自主

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请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旁边写上批注。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边理解边记录,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2)合作、探究:小组选择最打动自己的情节,交流感动的语句;记录难以理解的语句。→全班交流(穿插课后习题二)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交流过程中对重点的语段、句子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组织学生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一环节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并板书。

2. 体会“悲”

由伟大引入到悲,让学生说说“悲”在哪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穿插课后习题二)在此基础上引用鲁迅的话: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理解“悲”是指“悲壮”,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伟大的悲剧”这一课题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思维辨证地理解“伟大”和“悲剧”这一对看似矛盾的组合,懂得英雄的真正含义。)

四、感悟升华:

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

(轻声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对“英雄”的认识,树立真正的英雄观和成败观。)

五、总结:

引用美国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总结。并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懂得人生的真谛。)

[板书、课件]

1. 板书:板书的设计主要围绕文章的重点——“伟大”和“悲”展开,逐条列出内容要点,既是对学生交流情况的总结,又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附板书: 伟大的悲剧

对探险事业的执着追求 死亡之悲

集体主义精神 失败之悲

诚实、守信、勇敢 作证之悲

对祖国、亲人、朋友无私的爱 世人之悲

2. 课件:课件是一种很重要的辅助教学资料。在这节课中我主要用了三次:一利用课件展示二组科学探险遇难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导入新课;二是放映影片《阿蒙森DD斯科特南极探险纪录片》,通过视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为学习全文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投放相关课件(图片和重点语句),显示学习重点和关键信息,提纲挈领,便于学生掌握主要内容;三是在讨论“英雄”时,轻声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展示里根《真正的英雄》演讲稿片段,把情境教学进行到底。

篇14:《伟大的悲剧》优质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优质说课稿

[分析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过程设计]

(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

导入:课件显示“南极版图”突出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

教师富有激情地介绍这个站名的来历,引出课文和人物。

(设计意图: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环节一: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叙事特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二: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比如:震撼、钦佩、崇敬。

(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

环节三: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应该会找到这些情节: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4、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5、斯科特的绝笔。如找不出教师引导和补充。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环节四:小组选择最打动你的情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如果小组讨论时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提请班级交流解决。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要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

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品读、朗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通过对情节内容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环节五: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结语: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篇15: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本堂课较好地落实了语文教学理论。采用了对话阅读,师生互动。采用的方式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如:“你最难忘的是哪个细节?”“你体会最深的细节?”“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他的回答你满意吗?”因为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如:“斯科特关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是什么促使他去关心他的夫人呢?”“爱情!”“那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情感呢?”“爱。忠诚。”本课我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我的归纳总结理性分析又是建立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的。在设计上有较大开放性,提供给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提供了平等协作的氛围,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方式做得较好。在讨论“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学生一连提出了六个问题,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有些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常常能迸发思想的火花,这种火花也正是我们所极力追求的。

不足:该课时所教内容较多,没很好的对课文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甚至有个别学生对课文还比较生疏,这也许是我的预习工作没做好的缘故,学生自主质疑时抽生面有些窄,可能导致还有学生想提问而没有机会,我也因此丧失了和更多学生交流的`机会。

篇16: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在教《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有两个精彩之处。其一,按时间顺序了解故事情节,从而感知课文内容;其二,在悲壮之中感受伟大。正是这两个精彩之处让我突破了难点,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与鼓舞。那么这两个精彩是如何实现的呢?

一、了解故事情节,感知课文内容。

过去每一篇课文,在整体感知环节,总是先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再分段,复述内容。只要让学生抓住“人物、事件”这两个基本的内容,也就知道了课文所讲的内容。可是这篇课文长达八九页,学生如何能把握好课文的主要内容成了一个难点。我就打破了常规的做法,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再找出地点、人物、事件。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这样的问题并不难做,一二十分钟的时间,学生就完成了这项任务,这样学生就对故事情节有了清晰的了解。然后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哪些内容祥写,哪些内容略写,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明确了课文重点介绍的内容。接着,我又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经过前面的铺垫,这已经不是什么难点了,学生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最后我让学生用两三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就很快得出了结论,整个过程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二、在悲壮之中感受伟大。

我首先这样问学生,了解了课文大意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大部分学生回答说:“悲伤,难过。”为什么而悲伤?我又继续引导。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这个问题,不仅让学生知道有死亡之悲壮,作证之悲壮,还有失败之悲壮与世人之悲伤。了解了这么多的“悲”之后,学生就明确了这真是个悲剧,那么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个伟大的悲剧呢?学生一脸迷茫。我就启发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除了感受到悲伤、悲壮之外,还有什么感受?有学生就说到了“感动”,我说“对”,我们一定被他们的某种精神感动了,那么这种精神就是他们的伟大之处。“好,下面就仔细阅读课文,划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并做批注,从中感悟人物精神的伟大。”学生通过读、通过交流,逐步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主题,从中感受到了人物的集体主义精神,舍己为人,为了所爱事业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高贵品质等等。

这样的教学我觉得降低了难度,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太困难。所以,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在整体感知环节要尽量给学生做一些铺垫性的思考,在主题把握上,要以学生的阅读感受为主,教师只做好引导性,点拨式的指导即可

初中语文说课稿伟大悲剧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伤仲永

九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伤仲永说课稿

高二语文戏剧雷雨说课稿

通用课文说课稿

一年级课文说课稿

课文《节奏》的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语文《黑羊》说课稿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说课稿(推荐16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真正的英雄说课稿教案2024-01-22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2022-08-12

高中语文说课稿:《药》2023-07-22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2023-06-07

高中语文说课稿2023-08-02

落叶课文说课稿2023-08-29

苏教版嫦娥奔月说课稿2022-11-04

《雷雨》语文说课稿2023-05-27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2023-08-06

《凡卡》说课稿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