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精选10篇)由网友“不死神话”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初一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初一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
初一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中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第一框。
2.教材地位。
本框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人手,了解商品货币理论,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3.教材结构。
本框题共三个目:“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和“纸币”。三个目题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逻辑性强,层次清晰,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把握。
4.教学目标。
(1)知识: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含义。
(2)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以及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有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公平竞争意识。
5.重、难点解读。
(1)关于商品。商品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概念,是货币的起点与重要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是全课最基本的内容。
学生不仅在理解商品概念上有理论难度,而且容易混淆物品、劳动产品、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正确理解一般等价物这一概念,对于科学地揭示货币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是把握“神奇的货币”一课知识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只有理解了货币的本质,才能进一步理解商品和、价值规律的含义,使学生对货币有正确认识,抑制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货币的基本职能。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货币理论中,货币的职能是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紧密联系的内容,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现实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货币,了解了货币的职能,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关系学生如果死记硬背,容易出现错误。(政治教案 )价格与价值关系在后续内容中经常被提到。
(4)纸币。在今天的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的货币之一就是纸币。因此,掌握有关纸币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纸币的制作是有成本的,为什么又说纸币没有价值呢?纸币作为货币符号能代替金属货币的哪些职能呢?纸币的流通为什么要有国家法律强制力量的保证?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掌握好纸币对于更好地理解货币及其本质有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傻根想把打工赚的六万元钱带回家娶媳妇。他兴致勃勃地来到商场买家电,放眼一看海尔标价6900元,海信标价3200元,长虹标价2880元……(图片+配音)傻根一番讨价还价后付给商场2800元买走了长虹电视,5600元买走了笔记本电脑……傻根决定浪漫一把带着媳妇欧洲度蜜月感受异国风情,别人告诉他出国旅游必须到银行兑换欧元或美元等外币。(图片+配音)最后,6万元没花完还剩1万,太好了,存到银行以备不时之需…从此,傻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图片+配音)
2.引领思维,合作探究。
(1)傻根搬回家的彩电、笔记本电脑为什么是商品?为什么笔记本电脑价格比彩电视高?
第一问学生很易答出花钱购买的',教师引领学生归纳出:用于交换。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商家为什么不统统白送呢?学生想法很多,相互讨论后,教师再进行引领,商家付出劳动要有回报,引导学生归纳出:劳动产品。教师继续追问,傻根为什么要买彩电和电脑呢?引领学生归纳出:使用价值。
第二问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提到的商家之所以不能白送是因为付出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电脑会付出更多的人类劳动,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价值。
(2)傻根的6万元钱为什么可以买到彩电、电脑、出国旅游呢?
教师先设疑:你认为历史上先有商品还是先有货币?学生进行辩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误区,得出结论:先有商品。为突破难点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教师引导学生做了个游戏,通过游戏体会物物交换的困难,探讨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在游戏中让学生明白:交换比例不同引出等价物,交换双方恰好需要对方的商品引出一般等价物,钱并不神秘,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对学生进行正确金钱观教育)。在“一般等价物”含义中教师重点讲解“一般”的两层含义,一是它在市场上可以和“一切”商品交换,二是它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这时突出两个“一切”很必要。最后,启发学生从刚才的分析中得出商品、一般等价物与货币的相同与不同点。
游戏:分角色扮演,体会复杂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出现的必要性。
一组代表(手中有书,但需要书立)
二组代表(手中有书立,需要字典)
三组代表(手中有字典,需要书包)
老师(手中有书包,需要书)
请各组的代表想尽办法实现自己的需求。
(3)傻根娶媳妇的消费过程体现货币的哪些职能?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货币有哪些职能。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傻根娶媳妇的消费过程并提出问题:不同彩电的标价不同,货币在执行哪种职能?为什么商品前只摆放价格标签,而不是货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价值尺度职能。在傻根娶媳妇的消费过程上教师继续设问:傻根付给商场2800元买走了长虹电视,货币起到了什么作用?傻根买彩电时,商场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帮助学生明确流通手段职能。同时引导学生区分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假如你是彩电生产者,你怎样做才能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惊人一跃”对学生进行利他的思想道德教育。货币还有其他职能,结合情境我又进一步从三个角度进行设问:①老板发的6万元工资表明货币在执行什么职能?②傻根欧洲蜜月之行为什么必须兑换欧元或美元等外币③傻根把1万元钱存在银行表明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吗?使学生明确货币的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职能。
(4)傻根这6万元人民币就是货币吗?
播放视频《中国古代纸币的产生发展及消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从视频中提取信息,使学生知道纸币的产生原因、发行者、违背货币流通规律发行纸币的后果。在这一过程中懂得纸币与金属货币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既达成知识目标又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将视频中伪造纸币给以严厉的处罚和傻根勤劳致富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
3.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师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篇2:高中的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高中的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1、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及其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2楷体练习加以巩固)
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P3楷体插图与练习)
3、货币的含义与本质
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含义: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教材P4“这里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什么?”
表现的是各种商品的价格。
同学们看P4的插图,思考一下,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仍是价值尺度职能吗?
2、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2)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同学们看P5的材料,回答: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之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含义、货币的含义及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重点要掌握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六、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有( C )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概念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①③⑤ B①②③ C ②④⑤ D①②⑤
篇3: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
[教学难点]
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
举例法、练习法、层层分析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提问学生初中时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
二、新课流程:
举时事,让学生分析是属于经济现象、政治现象,还是其他现象。
1、国际市场油价缘何连续回落
2、中国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3、美共和党党纲草案要助台自卫我坚决反对
4、XX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9.1%,达到11.67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
5、台湾新名字引强烈争议“第27次变脸”了无新意
6、中国在雅典创造奇迹
引出什么是经济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用于交换,二是劳动产品。
判断: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同学们买的增氧器中的氧。
2、农贸市场上待售的蔬菜。
3、一农民将自己生产的100斤粮食在市场上出售,其卖掉2/3,剩下1/3就送给了他的亲戚。
4、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
5、到商店买来一个蛋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
练习:
1.XX年高考前夕,与补脑、健脑、增智等保健品市场的平淡相比哈尔滨的“氧气”市场却很活跃。哈尔滨考生兴起“补氧”潮。材料中的“氧气”
a.是商品,因为它是有用物
b.不是商品,因为它是自然界中存在的
c.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经过劳动
2.判断下列属于商品的有()
(1)正在拍卖的土地使用权转让
(2)某商场中待售的电脑
(3)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塑料制品
(4)三峡工程
(5)网络信息
篇4: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商品的含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2)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懂得货币的本质;
(3)知道货币具有五种职能,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4)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1)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2)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2)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课的教学重点是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货币流通规律;教学难点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及货币的本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1
1、“商品”是什么?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医院里的氧气瓶中的氧。
(2)农民将自己生产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出售,卖掉2/3,剩下的1/3一部分留作自己用,一部分送给了亲戚。
2、物品、劳动产品、商品的区别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下列不属于商品的有:
母亲为你织的毛衣
同学送你的笔记本
阳光、微风
菜市场待售的鱼
答:1、2 、3不属于商品
3、商品的属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假冒伪劣产品是商品吗?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吗?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吗?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4、小结
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二、探究2
1、商品与货币是“孪生兄弟”吗?
模拟游戏:山村里的“物物交换”的过程
19世纪,非洲某集市上曾上演过这样一幕:卖牛奶的人喊:“买牛奶的人拿盐来!”卖盐的人喊:“买盐的人拿矛头来!”而卖咖啡的人喊:“买便宜的咖啡拿珍珠来!”
思考:
①如果拥有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
②如果这几个人都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
③你能设想出让更多的人都成交的方法吗?
2、因需交换
物物交换的结果,催生了一般等价物出现。
3、用曲别针换来一套公寓
26岁的麦克唐纳是一家快餐公司的送货工,和美国千千万万的普通小青年一样,麦克唐纳买不起房子,不过他有更富创意的办法:学习原始居民,物物交换。麦克唐纳有一枚特大号的红色曲别针,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为了通过这枚曲别针交换些更大更好的东西,他在当地的物品交换网站上贴出了广告。很快两名妇女用一支鱼形钢笔换走了他的红色曲别针。之后艺术家安妮·罗宾斯用一只绘有笑脸的陶瓷门把手换走了他的鱼形钢笔。接下来他换到的东西的价值越来越大:发电机、百威啤酒的啤酒桶、一辆旧的雪佛兰汽车、一次旅游机会……最后,麦克唐纳从一位音乐家处得到了去工作室录制唱片的一份合同。麦克唐纳把这个机会“给”了凤凰城一名落魄的歌手,歌手感激涕零地“给”了他一套双层公寓。
4、一般等价物的缺点:
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不同,限制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这些东西往往体积大、价值小、不便携带储藏、不易分割等等
5、延伸思考:
比一比:贵金属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比较有哪些优点。P5
想一想:货币是如何产生的,是神灵创造的,还是圣贤发明的,还是历史的选择?
三、探究3
(一)、课堂情景剧
请同学们来化身顾客和商家,表演购买商品的情景。根据生活经历,商家自由标价,顾客自由砍价。并思考以下问题。
1.哪种商品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2.商家“砍”出来的数字和标价牌上写的数字表现的是什么?
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
(二)价值和价格
(1)价值尺度的含义: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四、探究四
(一)情境一: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购买木材回家。
情境二: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说:“暂时没有什么可买的。”将钱带回家,过了几个月之后,他才到集市上购买粮食。
思考:
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二)商品流通对生产者的启示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三)商品流通
(1)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
(2)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必须要现实的货币。
(四)货币的其他职能
(1)贮藏手段
(2)支付手段
(3)世界货币
五、了解知识网络体系
六、总结全课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篇5: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授课课题: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授课人: 张海燕 授课班级:高一(9)班――(12)班 授课时间:9月17日 第一章 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本章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 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授新课: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各种常见的具体因素。 2、懂得各种常见的具体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途径或渠道。 3、理解商品供给与需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4、理解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 5、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6、懂得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7、知道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8、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能力目标 1、理解不同层次的因素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认识能力。 2、透过经济现象认识“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本质的辨证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三、教学难点:理解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讨论式、探究式方法为主,教师讲授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通过世界粮食价格涨落的两条新闻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并请学生讨论:新闻在说什么?粮食价格是怎么变动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思考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回答了粮食的价格先上涨后下跌,以及上涨和下跌的原因。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回应问题。 (二) 进行新课 1、 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 (1) 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 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 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回顾刚才新闻中对未来粮食走向的评价,里面怎么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2、 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第一课讲到,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既然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它的多少就应该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大小。所以说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价值大则价格高,反之则低。那么是由谁决定价值呢?和第一课的知识相联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页专家点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衡量价值?同一商品有多个生产者,价值大小由谁的劳动量决定?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的价值不是由某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2)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教师活动:请看课本P13页的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3、 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过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教师总结: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 结论: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教师活动: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所将内容,看看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因此,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并根据供求状况来确定的,这就叫做市场形成价格。 (1) 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一个基本的公理:商品交换要求价值量对等,否则,交换就不会成功。货币产生后,交换就以价格相等形式进行。只要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是相符的,一切交换必定是等价的,但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是经常变化的,这是否违反等价交换原则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由于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不会脱离价值无限上涨或下降。从某一次交换来看,价格与价值可能是不符的,但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因此,等价交换作为一种原则、一种趋势和要求,始终被交换双方所遵循。 (2) 价值规律 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框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一经济原则就叫做价值规律。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要求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 (3)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 课堂总结、点评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习俗等因素会改变供求关系状况,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变动,形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2、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价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教学体会 本框学习价格形成的有关知识,教学中注意把握教学节奏,供求影响价格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可略讲,把时间主要放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等问题上,以免前松后紧。本堂课比较难,学生理解比较难,节奏可以放缓,不用过于着急。篇6:第一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一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1、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及其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
1、什么是商品
[讲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2楷体练习加以巩固)
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P3楷体插图与练习)
3、货币的含义与本质
[讲解]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含义: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提问]教材P4“这里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什么?”
[解答]表现的是各种商品的价格。
[提问]同学们看P4的插图,思考一下,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仍是价值尺度职能吗?
2、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2)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提问]同学们看P5的材料,回答: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简单介绍货币的另外三种职能,让学生看教材P5―6的相关链接](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之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含义、货币的含义及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重点要掌握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六、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有( C )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概念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①③⑤ B①②③ C ②④⑤ D①②⑤
篇7:《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计划
【学习目标】
知识: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能力:1、通过对世界现行货币的调查、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角度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货币,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同时培养学生对我国纸币的爱护和尊重。
【高考考点】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主要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学习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
【学习难点】纸币的发行规律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活动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学预习
1、商品是用于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结合这个定义,我们认为,作为商品应具备的两个条件分别是: 、。商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基本属性,其中能够满足人们_________________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 。商品交换的本质是买卖双方的___________的交换。
2、货币既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产物。最初的商品交换是________________ ,之后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人们普遍接受的_______________,再后来是 因其自身的优点和特点而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 ,即是 产生了。
3、货币的职能包括: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
。货币的其他职能有: 、、。货币的职能是 ,即 的体现。
4、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所具有的 和 其他一切 大小的职能。通过一定数量的 表现出来的商品的 ,叫做商品的 。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 ,它有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 。
5、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充当 的职能。此时,是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用 货币。当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出现时便不再是物物交换,而是 。其公式是 ?? ?? 。
6、货币的演变经历了 、、、四个主要阶段。其中的纸币是由____ _(或某些地区)发行的、__ ___使用的_ ____ 。纸币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 和 的职能。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___ ___________为限度。这个限度,用公式表示为:
除以 。如果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 、的物价上涨,即 。与此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叫 。它表现为物价______ 、下跌,通常伴随着____ _____出现。
(二)有效训练(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卡内)要求: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后同学间或小组内互批,找出问题,并商量解决。
题号1234567
答案
1、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 )
①中国东北的原始森林 ②自产自销的蔬菜 ③商店里卖的衣服
④赠送同学的生日礼物 ⑤中国向受灾国提供的紧急援助物资 ⑥家庭用的电、自来水
A ①② B ③④⑤ C ③⑥ D ②③⑥
2、不同的使用价值可以相交换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东西。这“共同的东西”应是( )
A 都有交换价值 B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C 都是商品 D 都有使用价值,即有用性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这表明 ( )
①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已不是商品 ②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
③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④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小张在商店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手段 D.贮藏手段
5、决定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是 ( )
①待售商品的数量 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 ④居民货币持有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假定某国全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3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6次,通货膨胀率为5%,当年该国发行的纸币是 ( )
A.5250亿元 B.5500亿元 C.4750亿元 D.5000亿元
7、下列对人民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它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它能代替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③它的发行量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④它是商品.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那么,商品生产者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商品卖出去从而实现这一跳跃?
【我的疑问】:
参考答案
篇8:《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计划
(一)自学预习
1、用于交换、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交换;使用价值、价值;某种需要、价值;劳动。
2、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贵金属金银、一般等价物、货币。
3、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4、表现、衡量、商品价值;货币、价值、价格;商品、价值;观念上的货币。
5、商品交换的媒介、现实的、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6、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国家、强制、价值符号;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全面、持续、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全面、持续、经济衰退。
(二)有效训练(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卡内)要求: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后同学间或小组内互批,找出问题,并商量解决。
题号1234567
答案DBDBAAB
篇9:《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反思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反思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节课从学生日常生活常用的“钱”入手,通过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对教材的精心构思,巧妙设计,精巧授课,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商品和货币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使学生掌握了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货币本质及其职能纸币和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公式等。使学生初步确立正确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本节课的优点有:
使用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教学深度融合,共使用了43张幻灯片,容量大。内容丰富。教师利用多媒体使用案例分析法,通俗易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利用幻灯片进行讨论教学,组织学生对有争议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习。通过图文并茂设置问题探究,创设情景,设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容量大、声情并茂、眼观、耳听、口动、参与性好的优点,帮助老师对教学重、难点的讲解透彻与分析周全,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本课知识。
体现了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老师与学生的合作,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共同进步的效果。
不足在于:容量有点大,安排内容有点多,作为高中生第一节高中政治课,安排太多,知识消化吸收不透彻,会使学生产生畏学情绪体验,对以后学习不利;多媒体画面有些还有待于优化;对于有些知识的设计有些不是那么典型,信息技术还可以进一步深入融合于课堂教学;课件精美度不够。
篇10:《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货币为什么能够充当价值尺度
(3)价格
3.货币的其它职能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而它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了五个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它的基本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时候,需要的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作为流通手段时,则需要现实的,实实在在的货币。此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随着货币的发展,它又会出现什么要的变化呢?我们现在用的一张张花花绿绿的纸币又是如何而来的.呢?这就留待我们下一节课再来解决。
板书设计: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货币
3、本质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价值尺度的含义
(2)货币为什么能够充当价值尺度
(3)价格
A.价格的含义
B.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
2.流通手段
(1)商品流通
(2)流通手段的含义
(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
3.货币的其它职能
课后小结:
1、教学内容增加了
2、本课书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学生都能积极学习
★ 高中说课稿
★ 高中铅球说课稿
★ 说课稿
【初一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精选10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雪儿》说课稿2023-07-05
莲文化的魅力教学反思2023-02-12
初三历史人教版说课和教学设计2022-05-03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2024-01-14
《月球之谜》语文说课稿2023-11-15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2022-05-07
信息技术《揭开LINUX的神秘面纱》教案2023-06-19
《多变的价格》说课稿2023-08-02
初中美术《巧用身边的材料》说课稿2023-08-30
初一政治说课稿合集20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