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ule2 Unit3 Computers》语法课的教学说课稿设计(锦集16篇)由网友“杰西维京”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Module2 Unit3 Computers》语法课的教学说课稿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Module2 Unit3 Computers》语法课的教学说课稿设计
《Module2 Unit3 Computers》语法课的教学说课稿设计
一、设计思想
(一)设计思想
高中的语法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打基础的最重要的阶段。但是语法教学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掌握和应用语言服务的,即“Learning by doing”。这堂语法课遵循二语习得的理论和中国学生的语言认知规律,变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法为“发现-体验-探究-合作”式教学法,即以4P语法教学(preparation,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组织课堂,主张课堂教学应该指导学生在充分体验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即充分的语言信息输入的基础上,归纳有关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在设计思路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学生精心设置各种情景,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活动,达到有效的语言输出,即语法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理论依据:
1、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在认知发现说中强调指出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己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他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之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或方法。”他认为发现学习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
(2)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3)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4)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与提取。
2、语言习得理论: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 D。 Krashen)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通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另外一种是学习(learning)。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应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获得思维的碰撞,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语言习得中促进学生英语的学习。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大量接触和使用真实、自然的语言中,才能养成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设计特色:以计算机为话题,遵循学中用,用中学的原则。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体验而习得语言,并在学生的博客上运用语言,学生学得快乐,有效果。
二、教材分析
1、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教授语法时,我们教师不应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应将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和真实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内化语言规则。本课的设计即以此为本,旨在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发现,体验、实践而习得语言的平台。
2、本课学习的内容是NSEC Module2 Unit3 Computer的Learning about language中的一个课时。考虑到教学内容较多,既包含新词汇的学习和巩固,副词的运用,又包含语法的讲解,一节课很难落实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虽然在初中曾经出现,但不做要求,所以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好。基于这两点考虑,笔者对教材进行重组,把Learning about language中的语法课单独作为一个课时,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着名语言学家Littlewood曾经说过:“语言能力是具备交际能力的首要条件。因为一连串不合语法的句子很难达到交际的目的。好的交际能力必须要有扎实的语言知识作基础”。因此本课语法教学将对掌握好这一模块语言知识及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都起着支持的作用。
3、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属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其结构,由于初中时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并且介绍过于简单,学生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应用。但初中这一语法点的介绍,为高中体验和应用提供了知识储备。所以,如何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以计算机为主线,展开语法知识的教学,体验和应用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是本课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
三、学情分析
1、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在初中对现在完成时被动态已有所了解,但是在掌握的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一小部分同学确实掌握的不错,从而可能对这课学习没有很强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还不太明确;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这给教学带来较大的挑战。笔者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各种活动,有个体活动和交互活动,有机械操练和实践性及创造性活动,循序渐进,期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2、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三年的初中英语学习,使学生储备了一定的词汇和英语知识,能较好地展开话题讨论,各抒己见。笔者采取多媒体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交流和学习的兴趣,希望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和创造的状态中,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
四、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掌握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结构和规则
2、语言技能目标:运用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进行交流
3、情感态度:学生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4、学习策略:通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比较,以及现在完成时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学习困难等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调控策略;鼓励学生运用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在情景中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
5、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优缺点,正确使用计算机。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结构和规则,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电脑。
2、教学难点: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的应用,通过合作交流表达思想和情感。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强调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在设置任务的过程中,考虑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在教师特意创设的教学情境如直观情境,合作情境和活动情境等中去学习语法,体会英语语言的特点,使语法学习能在一种活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进行。通过发现,体验自然习得语法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课前准备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这四个因素持续交互,呈动态发展。因此,笔者在课前充分考虑到这四个因素,并为之做好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鼓励学生课前认真复习阅读课,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功能以及优缺点,回忆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结构。
2、教师的教学准备
新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笔者在上课前,注意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这一语法的了解程度,吃透教材,上网查询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对电脑的认识,下载新颖的有关电脑和新科技的图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在课前估计课堂内可能发生的情况,准备好各种预案,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下载图片4张:各种形状的鼠标,各种形状的键盘,各种新型电脑,造型各异的机器人。
4、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笔者注意营造温馨,和谐,民主的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设置任务时,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用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思考。
八、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Preparation(发现准备阶段)
Review the text and discover the structure
(Before class,let Ss enjoy some pictures about specially―designed computer)
T:we learned “Who am I” yesterday。 Now,I’d like you to make an interview with your partner。 One is the reporter,and the other is Mr。 / Miss Computer。
These words may help you。
1、make,size
2、since then,communicate with
3、since my birth
Write some key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1)As the years have gone by,the computer has been made smaller and smaller。
(2)Since then,my family and I have been used by millions of people to deal with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round the world by the Internet。
(3)I have truly been built to serve the human race since my birth。
设计说明:由记者采访导入新课,复习课文,激发学习兴趣,呈现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到这个语法,因此很快能回忆并发现这个语法现象,为感知体验做好铺垫。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的体现,也是对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关心。
Step 2 Presentation(呈现体验阶段)
I、初步体验
T:Nowadays,computer has been used more often than ever before by the students. Then,what has it been used in our life?
Make the students try to express themselves freely. Help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 pictures,using 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S1:Computer has been used to chat with my friends.
S2:Computer has been used to send E―mails to my friends.
S3:Computer has been used to gather information.
……
T:I am glad to hear that computer has really been used by us.
Students in class13(14)have bought a new personal computer. We can also express our meaning:
Ss:A new personal computer has been bought by them.
T:Now,look,what about the computer used by the students in class13(class14)?
1、They have found many problems with our computer.
2、They have just joined their computer to the Internet.
3、They have built a PC the way they want.
4、They have used the computer every day sine they bought it.
5、They have written a lot of e―mails on the computer in the past year.
T:ask students change these sentences into 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S1、Many problems with their computer have been found by them.
S2、Their computer has just been joined to the Internet.
……
设计说明:计算机,高中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兴趣使学生积极大胆参与和教师地交流,在谈论计算机的用处时,学生通过has been used这一短语体验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在此基础上,就有关兄弟班同学使用电脑这个话题,进行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发现语法现象的基础上,感知和体验语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II、呈现阶段
Together with the students,the teacher summarizes the use of the structure。
教师点拨语法特点并提醒重难点:
一、被动语态的形式是be done.
二、现在完成时经常与Since,for,yet,already,so far,by now,in the past few years,how long等词连用。
三、助动词的选择have/has要与主语一致。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主动观察,发现,在教师的点拨下,较好地归纳出现在完成时被动态的结构,避免了以往教师上语法课喋喋不休的讲解,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被动局面。
III、再次体验
Fill in the blanks,using correct tense and voice:
1、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have been given(give)to spend,but I do feel my hands are empty。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匆匆》
2、Never mention rope in the house of a man who has been hanged。(hang)不揭别人的短处。
3、The year that is drawing towards its close,has been filled(fill)with the blessings of fruitful fields and healthful skies。林肯总统1863年感恩节贺辞。
4、Peace has been preserved(preserve:维护)with all nations,order has been maintained,(maintain:维持)the laws have been respected(respect)and obeyed,and harmony has prevailed(流行,盛行)everywhere。林肯总统1863年感恩节贺辞
设计说明:在发现和归纳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喜欢的经典句体验语法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发现语法术语不能单独表意,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表情达意。
Step 3 Practice(实践阶段)
I、Game:
Task:Describe what has happened in the pictures
Requirements:
1、Use “ have / has been done”;
2、Four groups are divided,and every group chooses one picture。 The group which gives the most sentences will win。 Because time is limited,the most sentences are six。
3、“One person,one chance”―――Everyone has just one chance。
设计说明:语言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长时间的语言学习中,往往感到厌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表现欲强的特点,也为了给部分不愿参与语言学习的学生以足够的动力,在课堂中适时的运用游戏能刺激学生思维。游戏规则”One person,one chance”的设立,有效遏制了个别学生独霸课堂的现状。在游戏中体验语言,在游戏中运用语法,不仅加深了对所发现的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体验到语言学习实际上是快乐的。
II、Choose the best answer:
1、Both my brother work at the power station that ___ in my hometown.
A、has set up
B、has been set up
C、was set up
D、is set up.
2、―――_____ the sports meet will be put off.
A、I’ve been told
B、I’ve told
C、I’m told
D、I told.
3、All the preparation for the task ____,and we’re ready to start.
A、completed
B、complete
C、had been completed
D、have been done.
4、―――― How long ____ at this job?―――― Since 1990.
A、were you employed
B、have you been employed.
C、had you been employed
D、will you be employed.
5、When and where to go for the on―salary holiday ____ yet.
A、are not decided
B、have not been decided.
C、is not being decided
D、has not been decided.
III、Correct mistakes in the blog:
T:We have learned “wildlife protection” in Unit2、An article is posted in our blog,but there are some mistakes。 Please correct them.
设计说明:“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A foreign language is learned,not taught。体验语法使学生有了大量接触语法知识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开展以上多种形式的语法操练,特别是让学生在熟悉的博客上发现语法错误,能更好地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体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Step4 Production(应用阶段)
T:I think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save dolphins。 Besides,some problems about computer have arisen. Do you know any problems?
S1、Many of the students have been attracted by computer games,which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ir studies.
S2:A lot of diseases have been caused because of the computer。 We spend too much time on computer.
S3:Some deadly computer programmers,like “worm” have been invented to make the computers turn off,which has caused great headaches for the computer users.
……
T:Great!Now,I’d like to give you a task。
Task:choose one topic above to write an article on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computer in our blog. If you’d like,leave some messages.
Requirements:
1、Use at least four sentences with “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2、Apply at least four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we have learnt in this unit.
Group work.
Each group has around four members。 The group leader is supposed to collect each member’s ideas and prepare it well. Each member should have his own idea and is always ready to improve the passage.
Evaluation:
1、The group that organizes the article well and gives some information(what happened,reasons,etc)wins.
2、The group that uses the learned words or phrases and 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will get a high score.
设计说明:学生能否在发现,体验中真正掌握语法知识,笔者让学生在博客上发表文章,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谈;设立评价又可以使学生明确目标,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法结构。小组活动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给学生留出空间思考和帮助,激励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机会弥补自己语言掌握的不足,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基础上真正使用语法的能力。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的好:“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
篇2:教学设计说课稿
教学设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S和N的化合物中的《SO2的性质和用途》。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教学的观点:
展PPT-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定一个详细且针对性强的目标是上好每堂课的第一步。我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来确定目标的:
首先是分析课标要求:(PPT-3)课标要求教会学生了解SO2的性质及用途,认识到SO2与生活的联系。
然后分析教材设计:(PPT-4)1、本课题衔接Si、C12、H2SO4、HNO3部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通过介绍SO2的化学性质,能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
3、教材对本课题的设计注重联系生活,旨在致少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另,当前学生的情况是这样的:(ppt-5)
他们:已具备对物质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氧化还原的知识。
但缺乏:对知识挖掘的逻辑性和对知识理性而系统的认识。
故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学会提取信息,加工所学信息并归纳新知识的技能。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ppt-6)
知识与技能:了解、掌握SO2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化害为利的思想。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预设这样的教学方法:P-6-2。
一堂脉落清晰的课,一个严谨的宏观构想是必须的,我的教学框架分为三步:(PPT-7)最后实现情感的深化,让学生用之前所学辩论SO2对人类是“功大于过”、“过大于功”?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我的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走近SO2。
古希腊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砂、唤醒和鼓舞。”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动机与好奇心呢?我觉得创设情境是最好的手段,因为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景化的真实活动中,能让其通过参与真实问题求解而唤醒其学习激情。
上这节课时,刚好在圣诞节前,为了迅速抓住学生的思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仪式来引入:“全体起立,拿出一只火柴,听口令,准备,划燃。”在点点星火烘托的节日气氛中,我问:“同学们闻到一股什么样的气味呢?”“有刺激性气味。”学生马上回答。“那这种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是什么呢?”我追问。学生对火柴的成份是了解的,有说S的,有说SO2的……这时我引导他们,气味来自于S+O2=SO2。从而让他们近距离的走近了SO2。(P-8)
我可以开始接下来的教学了。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SO2是一个什么形象呢?有说“酸雨——死神”,“空气污染”“漂白银耳”的,七嘴八舌,但有一点是明确的,SO2在学生的心里单纯地是一种“恶魔”气体,但实则并不是这样的,所以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它,也为了让它们有兴趣去挖掘它,我设置了一个“委屈孩子”的形象,带着孩子们去为它平反。(P-8)
我告诉他们:同学们,实际上SO2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它就像一个“委屈的孩子”,想听听它自己是怎么想的吗?请听“委屈孩子”的告白,并提炼它的性质。
这时“委屈的孩子”已经完全在学生的思想里,开始了它的告白:圣诞,划火柴,引入SO2在你心目中的形象,SO2自己怎么想怎么想呢。
(P-8)视频。
通过这段告白,学生们提炼了SO2有如下性质(P-8)。我告诉他们,要为它平反,就要充分认识它。接下来,进行第二步:实验探究。因为物性是他们能直接感知的,但水溶性及化性却无法直接体会。故而我设计了三个环节:(P-9)。
每个环节均采取“回顾视频”→“启发”→“提问”→“学生小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
首先:问题一。(P-9)怎么证明SO2的水溶性呢?溶于水的SO2又是否能与水反应呢?学生很快想到了往集满SO2的软矿泉水瓶中加水,看瓶子是否变瘪?然后取其中溶液加石蕊,观察是否变红的方法,从而得出结论:SO2易溶于水旦溶于水后生成酸的结论。
问题二: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答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SO2可做抗氧化剂。紧接着,我让学生设计实验快速证明SO2具有还原性。(P-11)视频中曾提到,SO2为什么能做葡萄酒的配料呢?设计一个问题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答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SO2可做抗氧化剂。紧接着,我让学生设计实验快速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有的学生选择了KMnO4,有的选择了Br2水,但结论都是一致的,加入SO2中的试剂颜色很快褪去,证明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问题三:展示书本,SO2作用于书本体现什么性质?带着前两个活动胜利的喜悦,学生已有了探索SO2漂白性的强烈欲望,故趁热打铁,我带着学生用品与红花进行了实验,从而启发学生认识到SO2是一种有利于HClO的暂时型漂白剂。(对比红、白花PPT)。
实验探究后,归纳、总结、落实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步:归纳、应用。我要求学生书写了SO2+H2O、NaOH、CaO、Br2水、O2反应的方程式,然后从性质分类的角度引导他们从两个方面分析:横向:不变价,漂白性,酸氧定性。纵向:变价,既具氧化性,又具还原性,但主要体现还原性。从而使学生在整理知识的问题上加立起了系统的思维模式。
活动二,让学生带着对“委屈孩子”的深入认识,了解不为人知的背后它默默地为人类的奉献(P-16、17)。
此时,我能感受到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对SO2的认识似乎想为“孩子”平反。从单纯的“恶魔”在向“天使”转变,但它们无疑是带着感性的,做为人格的唤醒和塑造者的我们,此时更应该做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理性地、辩让地看待一个问题。故而我大胆地设计了一个环节:
小组辩论:极端的话题SO2对人类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学生们经过激烈地辩论,得到了这样的结果:(PPT-18-视频)。
此时,学生的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但是我们需要告诉学生,万物都是发展的和矛盾的。认识化学物质也一样,必须认识到它的两面性,有功的地方,我们大加利用,有过的地方,加以抑制,只要人类能够合理地控制SO2使用的对象和使用的剂量,它也是人类的朋友。
(插入视频。背景音乐→二重唱)。
篇3:浅谈语法教学设计的内容
浅谈语法教学设计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下面我结合新课程理念谈一谈语法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知道语法的实用性,使其有学好语法的强烈欲望。语法是为交际服务的,了解语法有助于学生准确地领悟英语的语义,从而能够准确用英语去表达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避免出现交际上的失误。
二.我们要以学生的学来设计我们老师的教。我们老师是为了使学生提高交际运用能力而教给其语法知识的,我们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我们对于语法内容的设计上尽量把语法内容变的浅显易懂,使所有学生都能领悟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去帮助他们去解决语言学习上的障碍。
三.语法的呈现要直观,以语句和语篇为主,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语法实例,这样避免学生对理论性十分强的语法内容望而生畏,从而影响下面的学习积极性。展示的时间不能太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
四. 语法内容的`归纳尽量由学生去做,我们老师不要代言,但可以给与帮助。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五.巩固运用阶段的设计要注意语境要真实而有意义,要让学生能体会到真实场景中语法的实用性,给学生的准备时间要充足。
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评价要恰当,尽量不要用竞赛的形式,避免水平低的同学因得到不好的结果而伤了自尊心,从而丧失课堂表现的积极性。
以上几点是我的一点学习体会,不当指出,请不吝赐教。让我们携起手,把语法这座学生惧怕的山峰踩在脚下。
篇4:现代汉语语法《虚词》教学设计
现代汉语语法《虚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准确判断虚词的词性
学习重点:副词、介词的判定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实词,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一、导课: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实词,下面我提问两个问题:
1、实词包括哪几类?
2、指出划横线词语的词性:
(1)无边无际大海上飞翔一只海鸥。
(2)我他都来到北京,这里我们见到了万里长城。
(3)!什么时候见到他!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除了这些词之外,还有一些带圈的词,这些词又是什么词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另一类词-----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份,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二、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准确判断虚词的词性。
1、首先学习、探讨副词
这里有两组词
叮嘱开会喜欢(动词)
清楚认真坚固(形容词)
第一组是实词中的动词,第二组是实词中的形容词,如果在它们的前面加上修饰、限制的词就变成
再三叮嘱正在开会很喜欢
十分清楚一向认真相当坚固
请记住: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词就是副词。
基本结构应是:副词+动词(形容词)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得出。
当然,还有个别的情况:
如
1、天冷得很
2、高兴极了
副词放在了形容词后面。
常见副词有许多,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类:
1、表时间:已经、曾经、刚才、正在、常常、从来、马上、终于、
2、表频率:再三、一向、屡次、也、还
3、表程度:更、挺、很、非常、十分、最、多么、太、相当、特别
4、表范围:全、都、只、统统、一共、仅仅、一律
5、表肯定、否定:不、没、未、不必、必定
6、表语气:几乎、简直、反正、也许、却、倒
7、表方式、情态:仍然、逐渐、纷纷、忽然
由老师提示学生总结得出副词种类名称。
跟踪练习:
找出句中副词并指出所属类型:
1、我马上就来。
2、这里的.风景相当漂亮。
3、在比赛中甲方屡次失败。
4、大家统统举手赞成。
5、他今天不来了。
6、长城多么雄伟啊!
同学们再通过判断以下这些是否是副词而进入介词的学习。
1、他教室里学习。
2、飞机正飞上海。
3、这是一本鲁迅的书。
4、他我高。
5、苹果放在筐里。
6、他的努力,成绩提高很快。
学生们很容易判断出这些词不是副词,而这些词又是什么词呢?
这些带圈的词放在了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前,与它后面的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一起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原因、目的、比较等。
介词基本结构是:介词+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学生讨论得出)
常见介词:
表时间:从、自从、当、
表处所、方向:在、向、从、往、朝
表方式、方法、依据、:靠、以、用、趁着、通过
表对象、范围:对、跟、对于、关于、和、至于
表原因、目的:为、为了、因、由于
表排除、比较:除、除了;比
表施事、受事:被、给、让、叫、把、将等
由老师提示学生总结得出副词种类名称。
跟踪练习:
找出句中介词并判断类型:
1、运动会将于明天举行。
2、学生在教室里学习。
3、汽车一直向东开。
4、由于天冷,他感冒了。
5、他比李明大五岁。
6、我把房间打扫了。,
7、杯子被打破了。
有个别介词有时还能作动词,要注意区别。
如:
请把着大门
请把门打开
注意:
观察句子中是否有其它动词,如果没有,就是动词,否则就是介词
跟踪练习:
他在家。
他在家做作业。
连词:
出示以下句子引出“连词”
1、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
2、虽然是四月底的天气,但是夜间还是很凉。
教师总结:
连词作用: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
例词有:
一般连词有:和、跟、与、并、或、及、同,
关联词有:虽然…但是,如果…就,只有…才,只要…就,即使…也,尽管…都等,这些连词主要是为了连接句子。
如:
如果你不来,会议就不能开始。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老师强调注意的问题:
教师强调:
个别连词有时还能作介词,容易与介词混淆的连词有:和、跟、同、与,要注意区别
举例说明:
弟弟和妹妹走了=妹妹和弟弟走了
弟弟和妹妹借书≠妹妹和弟弟借书
注意:连词前后成分平等,可互换位置,语义基本不变;
而介词前后成分有主有次,不能互换,而介词前后成分有主有次,不能互换,否则意思就变了。
跟踪练习:
我和他都来到了北京。
我和他说了要注意安全。
关于助词、叹词、拟声词同学们通过自学、合作、探究一定会掌握得很好。(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讨论学习并找出它们的作用及例子,然后小组比赛做题通过积分评出优胜小组。)
(各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教师强调:
助词:
作用:附着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
例词有:
结构助词:的、地、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啊、呀、呢、吗、罢了、而已
例句:他挑着一担水,脚抬得还很高。他多么有劲啊!
叹词:
作用:叹词可以表示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起呼唤、应答的作用。
特点:叹词的独立性很强,能独立成句。
例词:哈哈、哎呀、啊、哼、呸、咳、哦
如:
啊!真好哇。
哈哈!我终于学会开车了。
呸!你胡说八道。
拟声词
作用:模拟人或事物发出的声音。
拟声词可以作修饰语。
如:我们走到山边便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还可以单说:
如:咩咩!有一只小羊叫着跑开了。
老师举例:
1、扁担嘎吱一声断了。
2、我的心吓地怦怦直跳。
学生举例:(略)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虚词,它包括六种:(学生总结得出答案)我们只有多做多练,才能把虚词掌握好。
一、小试牛刀:
指出带圈词语的词性:
(1)无边无际大海上飞翔一只海鸥。
(2)我他都来到北京,这里我们见到了万里长城。
(3)!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
二、再露一手:
判断划线词属于虚词中的哪一种词?
1、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许多仁人之士都被敌人杀害了。
2、你太谦虚了吧。
3、哇!这里美极了。
4、他写的字很棒,大家都赞叹不已。
5、只有我们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三、所学知识大比拼:
1、判定介词与动词
你别打孩子。
打昨天开始就下雨
2、判定介词与连词
我们同他们都是初二学生。
我们同他们说了中学生不准带手机。
布置作业
1、请从课本里找出含有副词的句子。
2、请从课本里找出含有介词的句子。进行交流。
篇5: 现代汉语语法《虚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准确判断虚词的词性
学习重点:
副词、介词的判定
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实词,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一、导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实词,下面我提问两个问题:
1、实词包括哪几类?
2、指出划横线词语的词性:
(1)无边无际大海上飞翔一只海鸥。
(2)我他都来到北京,这里我们见到了万里长城。
(3)!什么时候见到他!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除了这些词之外,还有一些带圈的词,这些词又是什么词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另一类词―――――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份,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二、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准确判断虚词的词性。
1、首先学习、探讨副词
这里有两组词
叮嘱开会喜欢(动词)
清楚认真坚固(形容词)
第一组是实词中的动词,第二组是实词中的形容词,如果在它们的前面加上修饰、限制的词就变成
再三叮嘱正在开会很喜欢
十分清楚一向认真相当坚固
请记住: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词就是副词。
基本结构应是:副词+动词(形容词)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得出。
当然,还有个别的情况:
如
1、天冷得很
2、高兴极了
副词放在了形容词后面。
常见副词有许多,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类:
1、表时间:已经、曾经、刚才、正在、常常、从来、马上、终于、
2、表频率:再三、一向、屡次、也、还
3、表程度:更、挺、很、非常、十分、最、多么、太、相当、特别
4、表范围:全、都、只、统统、一共、仅仅、一律
5、表肯定、否定:不、没、未、不必、必定
6、表语气:几乎、简直、反正、也许、却、倒
7、表方式、情态:仍然、逐渐、纷纷、忽然
由老师提示学生总结得出副词种类名称。
跟踪练习:
找出句中副词并指出所属类型:
1、我马上就来。
2、这里的风景相当漂亮。
3、在比赛中甲方屡次失败。
4、大家统统举手赞成。
5、他今天不来了。
6、长城多么雄伟啊!
同学们再通过判断以下这些是否是副词而进入介词的学习。
1、他教室里学习。
2、飞机正飞上海。
3、这是一本鲁迅的书。
4、他我高。
5、苹果放在筐里。
6、他的努力,成绩提高很快。
学生们很容易判断出这些词不是副词,而这些词又是什么词呢?
这些带圈的词放在了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前,与它后面的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一起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原因、目的、比较等。
介词基本结构是:介词+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学生讨论得出)
篇6:观摩研讨课《Shopping》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观摩研讨课《Shopping》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Unit3 Shopping.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
第三单元,位于所有内容的中间部分,在整本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的话题是shopping,购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主要内容是Mr Wallance在导游的带领下,在秀水市场和王府井大街的购物情景。场面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情景。尤其是对于我所教的旅游班学生,在他们今后的带团实践或工作中不免会遇到外国游客,学习并掌握购物常用交际用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本课的知识点是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的。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材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英语基础差的实际情况,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认知目标](1)掌握购物常用交际用语。(2)掌握购物的相关词汇和短语。
[能力目标]能够跟录音朗读对话,能分角色进行表演,运用常用语句进行购物交际.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游戏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并做到了解社会,礼貌交际,培养服务意识。
【重点与难点】在仔细研究教材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课重点是:掌握有关购物的常用语:May I hep you? I want to buy… How about this one? What color/What size do you…? How much is it/this? How would you like to pay?难点是:如何正确地描述物品
二、教法和学法
1.教法
由于学生的底子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活动型和任务型教学方法。
2.教学用具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
3.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以先进带后进的方法,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彼此合作,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共分为7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分2块:
①唱一唱上节学过的歌曲“The coat in the window”全班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齐声合唱,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②创设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所带的团中有外国游客想在咱们云台山的特产商店购物,那么你将带他去哪里并且如何帮助外国游客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小组讨论,分析出购物中的常用句型,也就是我们在重难点中提到的常用语:May I hep you? I want to buy… How about this one? What color/What size do you…? How much is it/this? How would you like to pay?
第二环节理论授课。分两部分:
①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购物场所,说出图中商品的英语名称。(如:Xiushui Market, Wangfujing Street, sik, blouse, souvenir)
②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购物的常用语。
第三环节强化训练。分5部分:
①玩一玩。本节课我设计“我猜,我猜,我猜猜”的游戏来操练句型How much are they?They are .
②说一说,利用教学卡片,在黑板上制作一个简易的商店,同样来操练句型Can I help you?How about this pair?We’ll take them等
③听一听,听课文录音,完成课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④读一读,我们都知道,磁带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跟着磁带朗读课文,正确的语音语调的形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
⑤演一演,分角色三人小组合作演一演本课对话,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演。
第四环节知识拓展:
活动:“自由市场”
寒假快到了,对于旅游班的学生来说,寒假可能会在外面带团,帮自己团里的外国游客买到他们最需要的礼物。通过在“自由市场”内学生之间的买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以致用为今后的导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环节总结归纳
每组选一个代表,将这节课你所学到的有关购物的交际用语写在黑板上,比一比哪一组写的更全。然后老师归纳,并齐读。
第六环节自测
学生独立完成补全对话、小组批改并展示。
第七环节课后作业
根据知识拓展,写一篇小对话,要求用到本节课的重点短语和常用语。通过作业,让学生加深重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反思
面对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如何学习做到。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篇7:《左、右教学设计与说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之后安排的。教材安排的例1是判断左手、右手,然后再说一说左手、右手能做什么。这样安排,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经历“左、右”概念形成的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左、右奠定了基础。教材安排的例2也是从学生的自身实际来考虑”,互相握右手,从而感知“左、右”的相对性。让学生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的联系点,这符合小学一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这一基本理念。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要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教学信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本课设计了以下教学B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一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正确判断左、右,教学难点是体会 “左、右”的相对住。
二、对学生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而“上下” “前后”“左右”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达到熟练、准确地辨别“左右”的方位,就需要大量的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感性材料,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
三、教法选用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手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课采用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运用大量的游戏、讨论、竞赛等形式引人学习内容,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游戏、观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增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学法选用
根据小学一年级儿童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把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定格为:释疑学习法、发现学习法、讨论学习法等。
五、总体设计
一年级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记忆具体事物,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儿童要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基础,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初步感知自身的“左右”。
通过举右手、左手,说一说左手、右手的作用,听口令做游戏这些大量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从而感知左、右,经历形成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第二层:感知群体中的左、右,进一步建立左、右的方位感。
根据学生的座位,创设问题情境,再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说自己的前、后、左、右有哪些同学,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左、右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
第三层:感知左、右的相对性,突破难点。
让学生判断教师举的是哪只手,创设问题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巩固,既有趣,又突破了难点。
第四层: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联系学生的生括实际,让学生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去描述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又出学生能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一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被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转自数学 吧 )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憎境。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们上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l)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
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l)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t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 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l)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的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l)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免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五、师小结,全课结束
篇8: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练习十三第4、7、9~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商所在位置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谁能说说它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二、指导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三第4题。
指名学生先回答,再上台将竖式计算写出来,然后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三第7题。
(1)指名学生读一读题目,并指出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
(2)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小组议一议,再写出答案。
(3)一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其他学生演示笔算的过程。
3.课件出示:小学四年级463名同学到科技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辆车可坐60人,要租几辆车?
教师要求学生读题并指出有用信息,随便抽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有两种做法:
(1)463÷60=7(辆)……43(人)
答:一共要租7辆车,还剩43人。
(2)463÷60=7(辆)……43(人)
7+1=8(辆)
答:一共要租8辆车。
让第二种做法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肯定并向学生强调这种结合实际灵活解题的做法。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三第9题。
引导学生看清题中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三第10、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三第12*题。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反思】: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中难度并不大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中,如果通过练习,是可以强化计算方法的理解的,但是往往就是有许多学生在笔算的过程中出现以前的法则中所描述的错误,特别是确定商的位置。问题是教材中没有文字计算法则,教学中要不要归纳?这个问题要依据具体的课程中的内容才能确定,但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归纳出计算的规则。
篇9:口语课教学设计
英语口语是被英语国家人民普遍应用的口头交流的语言形式。英语口语通常是通过声音传播的。英语文学作品中也常以书面形式记叙英语口语。下面是口语课教学设计,请参考!
口语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Aims and Demands):
1、通过对话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购物时的常用语。
2、能够用英语说出一些常见的水果名称。
教学重点(Main points):
能够用英语表达购物时的常用语。
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s):
学生能够根据基本的句型结构作简单替换,并分组做对话。
教学时间(Teaching points): 1课时
主要教法(Teaching Aids): 多媒体
教学步骤(Teaching Steps):
Step 1. 导入新课
通过假设情境的方式导入,即假设一个买水果的情景
Step 2. 新授部分
一、学生对话展现:课前布置2名口语较好的学生背诵对话,并将其以表演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二、在学生做对话的过程中,教师提炼重点句型并列在黑板上。之后逐个讲解。如:Can I help you? I’d like …… How much do you want? (问需要多少) How much are they? (询问价钱) Here is the money! 等
三、大屏幕再次呈现完整的对话内容
Step 3. 练习巩固
教师结合大屏幕上出现的图片,介绍一些常见水果的英文名称,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买卖水果的情景对话。
Step 4. 总结、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将对话内容运用到实际当中。
学生跟读、学习
总 结
练习
介绍常见水果的名称
学生自编对话
讲解重点、常用句型
对话模式呈现
学生对话展现
导入新课
布置作业
[口语课教学设计]
篇10:微型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 说教材
《我的母亲》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文是胡适在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事,叙述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
(二) 说学生
由于自身和家庭原因,现在学生只关注自己,一向不理解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位母亲的苦心,感悟母亲和孩子间的深厚情感。
另外,学生在组织材料和提炼材料能力上不足,如果不了解背景,学生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因而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拓宽视野。基于以上原因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母亲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
3.培养学生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和学习圈点勾划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母亲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说教学方法
1. 启发提问法
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在看似无疑处挖掘问题,解决问题。
2. 质疑讨论法
让学生针对课文写法与段落上不懂的地方提问。
3. 运用圈点勾划信息点的学习方法,培养复述情节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没有读过书,却把儿子培养成北京大学的教授,她23岁上守寡,做了别人的后母后婆,却把家里治理的井井有条,她是严师,又是慈母。她就是文学大家胡适的母亲冯顺弟。胡适先生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深的影响。”那么他的母亲给了他哪些影响,让他一生受用呢?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位母亲,共同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板书)说明:
(二) 介绍作者及其母亲资料
你搜到哪些资料,请你说一说。
1胡适简介 (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曾主修哲学。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19,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19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
2介绍其母:冯顺弟。
(三)检查预习
课前安排预习,针对生字词语在字形字音乃至字意上来认识生字。
(四)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五)再读课文
朗读课文,说一说“我”从母亲身上都学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试着在书上圈画出来。
授课时学生可以说:学到了母亲宽厚,善良,仁慈和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品行。学习上勤奋,做人上刚强。
那么从哪些细节体现出教子严格呢?学生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归纳出:“当我说轻薄的话时”和“督促我学习严格又是充满爱意”的环节时让同学找出“母亲用舌头舔眼翳”这一细节,并让学生读出字里行间的情感。
当学生找出体现母亲温和宽容的句子时,再让学生读一读当债主除夕之夜到家讨债的部分,去体会文中平实的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让学生重点读这一细节“这样过年”“从不”这几个词都体现了母亲的包容和度量。
(六)质疑探究
读过本文,你还有那些疑问,提出来让我们共同研究。
学生针对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提出:
1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到母亲,是否切题;
2写母亲对我的教导就可以了,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去描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经过讨论可以分析出:前三段写自己在别的方面没有发展机会,除了读书外,给我做人训练的就是母亲,这样顺利过渡到母亲给我的深远影响。而第二个问题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母亲在平时待人接物方面对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可见文章字里行间对母亲饱含怀念敬爱之情。
(七)拓展交流
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八)作业
母亲常常为我们默默的付出,她的爱从不张扬做作,她把对你的关爱都融到你的生活细节中,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细节,模仿文章写一个小片断。
结语:母亲就像一棵大树,她的爱,她的榜样给我们一世荫凉,让我们在这样的大树的荫蔽下茁壮成长。
四、创新与反思
本次课的创新设计之处在于结合文章结尾提出“母亲给了我那些影响?我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依据,从而揭示母亲性格,并且围绕母亲发生的事就像串珠子一样被串起来,从细节上分析了母亲的伟大品质。讲解时注重朗读,把握对细节的理解,给学生读书时间。
反思:胡适的文笔很有分寸,像“一丝一毫”“如果”这样的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在分析时有可能对词的分析不到位,需要课后补充。
五、板书
板书是文章的思路的归纳,整体内容把握,本课设计主要从人物性格,即作者感情入手,概括文意。板书简洁,一目了然。
严以教子
母亲 宽以待人 怀念 敬爱
刚 气
篇11:好书课教学设计
好书推荐课教学设计
《繁星・春水》推荐课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繁星・春水》是冰心最具代表性的两部诗集,内容是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到一个集子里。这两本诗集是冰心生活、感情、思想的自然酿造,在中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的出版,竟会使那么多青年的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促使“五四”以来的新诗,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后来茅盾先生在评价《繁星・春水》时,将这种小诗形式称为“繁星格”和“春水体”。
《繁星・春水》的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七年级的学生还比较贪玩,真正能静下心来阅读的不多,更没有耐心去阅读欣赏诗歌。名著导读课是“步入书林”,是希望通过内容提要、阅读方法指导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沉浸文本,反复诵读文中诗句,品味、体悟诗人以“讴歌母爱“、“追怀童真”“礼赞自然”为内核的“爱的哲学”,一方面较好地吊起了学生的阅读胃口,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的后续阅读提供了较为有效的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繁星・春水》,让孩子对这本书有初步的了解。
2、反复诵读“导读”中的诗句,品味、体悟诗人以“讴歌母爱”、“追怀童真”、“礼赞自然”为内核的“爱的哲学”。
3、激发学生爱读课外书、爱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hTtp://趣导入
师:同学们,为了你们的茁壮成长,爸爸妈妈给你们补充很多的营养吧?有哪些营养呢?(生:??)是的,没有这些物质上的营养品,我们就不能茁壮成长。名人莎士比亚说有一种营养品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书籍)是的,书籍是我们的精神营养品。
出示课件:“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
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可见,读一本好书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的这本好书叫《繁星・春水》,它是冰心的一部诗集。你看!老师手里的这本书是不是有些旧?这是因为这本书太精彩,太吸引人了,它有过很多的读者,我的学生、我的朋友都非常喜欢这本书。你们谁看过这本书吗?
二、推荐阅读
(一)冰心简介
冰心(1910月5日-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二)全书简介
《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我们称这部分诗为“哲理诗”。这类诗简练而隽永。
(三)先睹为快
师:这本书里有许多精彩的诗篇呢?你们想不想读一读?我找了其中几首代表性的诗歌,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吧!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空中,何曾听得见他们的对话?
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摘自《繁星》之一
【赏析】短短的几句,却勾勒了一幅清幽、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而且,作者的想象力是这样的神奇美妙,那冷冷的夜空中无情感的星星尚能互相赞颂,作者十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人类之爱的追求。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摘自《繁星》之一五九
【赏析】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青年人!
你不能像风般飞扬,
便应当像山般静止,
浮云似的,
无力的生涯,
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呵!
摘自《春水》之三
[赏析]这是一首非常精彩的哲理诗。诗人以风儿飞扬、云儿飘浮和高山静止巧妙设喻,对比比照,告诉我们立身养性的真谛。诸葛亮曾在《诚子书》中谆谆告诫其子诸葛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可见神静气定,戒除浮躁,对于我们修身养性是多么重要啊!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摘自《春水》之三三
【赏析】诗的哲理是依附于形象的,要通过贴切的形象恰当地表现出来。“墙角
的花”,便是这首诗借以抒怀的形象。诗人用“墙角的花”来形容孤芳自赏者,准确生动,形神兼备,足见诗人视角之独特、构思之精巧。
青年人!
珍重的描写罢,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摘自《春水》之一七四
[赏析]这是一首极富哲理的劝勉诗。诗歌开篇用呼告手法,采用倒装句式,劝勉青年人勤奋努力地学习,去“珍重的描写”自己的人生诗篇。不要懈怠,不要蹉跎。然后,用一拟人兼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原因,催人上进;因为“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啊!诗歌与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读到此,我们耳畔会油然响起古代那位哲人震聋发聩的警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而扬鞭催马自奋蹄,勤勉地去抒写辉煌的人生。 摘自《春水》之一七四
三、推荐拓展
师:这样精彩的诗篇在《繁星・春水》里还有超多呢!课后孩子们可以到图书馆或者书店去找过来阅读,你一定会爱上阅读并且善于阅读的。
师:像《繁星・春水》这样精彩的书在文学宝库中还有很多很多,老师将其中一部分的书名连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从《秘密花园》、《金银岛》和《神秘岛》出发,
同《会飞的教室》一起跟着《彼得・潘》在蓝天下翱翔,
温润的《柳林风声》迎面拂过,在高高的蓝天上俯瞰:
《海底两万里》是多么的神奇和壮美哦,
《水孩子》还友好地朝我们招了招手呢!
《环游地球八十天》后,又经历了漫长的《一千零一夜》,
我们认识了许多朋友:《小天使海蒂》、《长腿叔叔》,
还有忧郁的《小王子》和可爱的《小公主》,
大家一起找到了《老人与海》,发现了神秘的《绿野仙踪》,
受到了感人至深的《爱的教育》,终于明白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最后,我们降落在了温暖而宁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听不太帅的《好兵帅克》讲《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列那狐的故事》・・・・・・
篇12: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一般目标是通过自我探索过程,借助团队的力量,在与其他成员的沟通交流中,增强解决问题和抉择的能力,探索和发现一些可行而有效的途径来处理生活中的一般发展性问题,解决冲突矛盾,评估、澄清个人的价值观,并对此做出相应修正与完善,从而获得自我成长。
针对用人单位需要、学生需要、人的成长需要、学生的年龄特点、群体特点等,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1、能够融入高职生活即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进入新环境,感受由此带来的愉悦,找到自己在新环境中的位置,觉察进入高职后在适应方面尚未解决的问题,相互启发,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2、能够觉察自我
即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觉察自我,更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独特性,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3、能够意识到人的潜能
即学生能够关注自己的正向信息,体验自信的效用,觉察不自信的方面,分析原因。
4、能够感受生命的意义
即学生能够澄清价值观,意识到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能够感受生命的短暂,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提高生命的质量,过充实精彩的人生。
5、能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即学生能够了解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现象,能够觉察与周围人交往中的困惑与问题。
6、能够学会感恩与宽容
即学生能够具有感恩的态度和感恩的行为,并由此培养宽容的心态。
7、能够培养健康情绪
即学生能够觉察引发不良情绪的不合理信念,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
8、能够学会应对压力
即学生能够面对压力,学会放松,能够觉察面对压力时的反应,分享有效的压力应对方法。
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有关适应、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二、课程结构设计
心理健康活动课整体设计以“我与环境”为主题与线索,分为初始课、主题活动课、回顾课和结束课四个模块。初始课用于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课程的了解,用于帮助学生融入高职生活,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约定课程活动规范,并提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资料以便了解学生、评估课程效果,并由“融入高职生活”引出课程“我与环境”的主题。
主题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体部分,以“我与环境”为主题和线索,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环境中的我”,二是“我面对环境”。“环境中的我”部分帮助学生觉察自我、提升自信,分为四个单元,即:自我面面观,我是独特的,我可以更好,生命的意义。“我面对环境”部分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积极情绪,学会面对压力,分为四个单元,即:交往有方法、感恩与宽容、积极与乐观、压力我应对。
回顾课用于解决学生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安排在课程结束之前,主要让学生在学习解决心理困惑与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与之相关的自身的困惑与问题,借助团队的力量,求得自我成长,促进心理健康活动课向生活的延伸。
结束课主要用于效能评估,学生展示并分享学习成果,处理分离情绪,提取课程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资料以便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程内容设计
在课程结构的4个模块下,课程共设计了15个单元的内容,每个单元设计1至2个核心活动,再根据需要和实际教学情况设计热身活动和辅助活动,整个课程共设计20多个活动。
例如,主题活动课“环境中的我”部分,设计了“自我面面观”单元,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觉察自我,更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该单元设计了2个核心活动,一是“我是谁”,二是“立体我”。“我是谁”主要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立体我”主要通过学生之间互动,相互进行评价,而后填写表格。最后,小组进行讨论,各组派代表在全班分享,分享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意识的内涵、明确的自我意识及认识自我的途径等。
具体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师的特点等进行设计。
四、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设计
心理健康活动课要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就必须要影响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投入到课程中,因此,在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上采用活动课形式,活动课的基本步骤是: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热身活动,帮助学生进入活动状态,保证活动课的有效启动;主要安排核心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化自我探索,引导学生发掘积极的个人特质,关注积极的主观体验,觉察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自我成长,更乐观、自信、向上地生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要对心理健康知识与基本理论进行讲授与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分享心得与巩固活动成果。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活动课以体验式教学为主要特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如小拓展活动、纸笔活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课堂讨论与分享、案例分析等。
五、课程考核设计
课程的考核注重过程化,学生参加课程、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学生发言、学习心得、学习总结报告所体现的思考、成果等,都能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都要计入课程考核成绩。
学生参与活动、课堂分享、活动记录、完成量表、活动心得等作为平时成绩,以60%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学生心理情景剧表演、课程总结报告作为考核成绩,以40%计入学期总评成绩。课程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之和。
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基本考核标准如下。
优秀:出席课程,参与活动很投入,活动体验深刻,积极分享活动感受,能够流畅地表达观点,能够掌握和运用相关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活动结果在高职学生中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良好:出席课程,积极参与活动,能够分享活动感受,能够较流畅地表达观点,能够努力学习相关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合格:出席课程,能够参与活动,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基本把握相关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不合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不合格):未出勤,无组织纪律,抄袭,观点明显错误。
六、课程教学环境设计
心理健康活动课对教学环境有特殊的要求,教室整体设计要宽敞明亮,色彩协调,气氛温馨、舒适,能够营造活动气氛;使用活动桌椅,方便活动实施;可以提供活动的相关道具。教学环境要能够提供专业支持,如舞台、灯光、音响,用于播放轻松的音乐、快乐的教学软件等。
七、课程教学组织设计
心理健康活动课安排在高职一年级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30课时。课程理论授课与活动教学的比例约为1∶2。以20人左右小班为教学单位,以5至6人为活动基本单位。
八、课程设计对教师、学生的要求
心理健康活动课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有足够的经验与阅历,有团队工作资历与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进入活动情境或案例情境,促进学生获得活动体验,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困惑与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团队的力量,获得自我的成长。
心理健康活动课要求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对自我有一定反思的能力,能够放开自我、具有自我探讨的愿望与能力和一定的表达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倾听他人的发言,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以活动构建内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使用专用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之间相互的启发促进作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升了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效果。
篇13: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目标
1、通过问卷方式,了解学生的烦恼和快乐,主要有那些方面的烦恼及他们面对烦恼主要的应对方式。
2、通过多样化形式让学生能够感受烦恼、倾听烦恼、倾诉烦恼。
3、通过歌曲、游戏等形式,能让学生放松心情,并让学生了解一些应对烦恼的正确方式。
4、通过让学生谈对烦恼的一些感悟的形式让学生对烦恼有个正确合理的认识。
课堂活动形式
对话、讨论、表演、问卷、游戏等
课前准备
1、设计并完成“成长的烦恼”问卷调查与统计工作。
2、指导学生编排情景剧“小涛的烦恼”和“小涛的变化”
班会课过程
一、话题切入
教师:什么东西是永不停止的?学生:时间(包括其它答案)
教师:时间的永不停息意味着我们不断成长。同学们,你们愿意长大吗?
学生:愿意/不愿意教师:为什么?
有学生会谈到成长的烦恼,从而切入主题。
二、展示问卷
通过数据了解班级里感觉烦恼的同学人数,说明烦恼存在的普遍性。
三、烦恼情景剧(观察、体验、讨论)
(1)学生表演情景剧“小涛的烦恼”
(2)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小涛有哪些烦恼?”
最后主要归纳为四个烦恼: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因为学习问题与家长关系紧张、在同学当中不怎么受欢迎,没什么朋友、对自身形象,身体条件不够满意。
老师指出:小涛所面对的烦恼其实也是中学生常有的几种烦恼:
有关学业方面的烦脑、有关与家长、老师相处方面的烦恼、有关与同学交往方面的烦恼、有关自身形象方面的烦恼
(3)出谋划策
针对小涛的烦恼,班级分小组讨论,给小涛提一些建议。老师对学生的建议做一些补充。如:
1、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1)努力
(2)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3)注意方法
(4)有毅力
2、因为学习问题与家长关系紧张
(1)、理解家长心情
(2)、以合适的方式与家长多沟通
(3)、以实际行动赢得家长信任
3、在同学当中不怎么受欢迎,没什么朋友
(1)提高自身素质
(2)注意道德品质培养
4、对自身形象,身体条件不够满意
(1)理解美的含义
(2)接纳与欣赏自我
(3)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从素质、品质方面完善自我
(5)别太在乎他人评价
(4)情景剧“小涛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对比小涛前后对于烦恼感受的变化并讨论从其中得到的启发。在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小涛以下几个方面变化:
(1)对于学习态度的变化
(2)跟家长、同学沟通技巧的变化
(3)对于形象感觉的变化。总结时老师也可给出两点启发:
(1)我们在人生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烦恼,生活中存在许多矛盾问题、烦恼和矛盾一样也存在主次问题、如果我们能集中精力把带给我们主要烦恼的问题解决好,也许其它的烦恼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2)有时换个角度看问题,烦恼也就不复存在
四、烦恼面对面(倾诉烦恼、倾听烦恼、解决烦恼)
(1)展示问卷,了解学生主要有那些烦恼
(2)让学生倾诉烦恼,要求其他学生倾听,并可以提出建议,有些烦恼问题师生一起当堂解决。
(3)讨论“当我们面对烦恼时,一般会怎么做?”。与学生一起形成一些关于合理解决烦恼、如何理性面对烦恼的共识。
五、温情寄语
四川地震,许多同龄人遭受灾难。面对着倒塌的房屋、校舍,他们有着许多烦恼。展示图片,让同学感同身受,给灾区的学生温情寄语。让他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同时指出如果我们有困扰自己很长时间的烦恼,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
六、放飞心情
共唱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七、凡人凡语说烦恼
让学生谈自己对于烦恼的感悟,用平凡的语言道出生活的智慧。
八、教师寄语
人的成长要经过很多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烦恼与忧愁。烦恼可以说是我们人生成长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与烦恼共处。不要怕烦恼,以平常心对待烦恼,我们会觉得烦恼也不那么令人讨厌。
烦恼最怕行动和微笑,如果我们能以微笑面对烦恼,以实际行动去解决烦恼,烦恼就会离我们而去。
教学反思
1、通过问卷及课堂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我们意识到烦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较大影响。特别有几个问题应引起老师特别班主任的关注:
(1)有一部分学生在面对烦恼时采用消极或极端的应对方式。
(2)有部分学生在烦恼时找不到倾诉的对象
(3)少数甚至没有学生在烦恼时会向老师倾诉,说明老师需要更多赢得学生的信任。
(4)学生还未形成有心理问题时寻求专业帮助的习惯,这方面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2、学生因为家庭问题而产生的烦恼超出我们的预期。父母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单亲家庭等问题现在日益突出,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父母沟通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学习是困扰学生的主要烦恼,我们在尽力指导、帮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要意识到有一部分学习后进生的存在。对于他们好成绩也许是遥远的梦想。所以老师可能要转变观念,改变评价方式,尽可能为他们创设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的平台,让他们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学习才不会成为他们永远摆脱不了的烦恼。
篇14: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学会正确地认识、评价自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故事、情景设置等环节,采用情感体验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2、难点:激励自己,勇于改变与尝试。
【教学方法】
故事体会法,活动参与法、情感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自信测试,导入课题。3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谁愿意来为大家唱首歌,让大家先轻松愉悦一下?表扬敢上台的同学。我们知道了有的同学对自己很自信,有的同学却很自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相信自己,敢于尝试,努力拼搏,取得成绩。(出示课题:相信自己)
二、看故事,说感悟。5分钟
故事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摇摇头。“历史、地理怎样?”青年还是摇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青年写下了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他的著作达300多卷,作品《基督山伯爵》和《三个火枪手》最出名。
看完故事,学生汇报交流:大仲马为什么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发现优点,欣赏自己,培养自信,从不自信中解脱了出来等)
小结:是啊,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关键,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取得了成功。同学们,你也可以成功,只要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就能做最好的自己,拥有自信才能成功。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所以请大家一起大声地说:“我行,我能行!”。整齐有力地,充满自信地再来一次:“我行,我能行!”。
过渡:老师相信你们行,赶快找找自己的优点吧。
三、优点大放送。
活动一:夸夸我自己。(8分钟)
可以从几方面找找:性格、外貌、学习、体育等
出示形容一个人优点的词语课件,(勤劳,有礼貌,幽默,爱笑,会唱歌,会下棋,遵守纪律,勤奋学习,受欢迎,关心集体,最节省,最善良,最大方,爱运动,有耐心,独立,诚实……)等等,同学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两大优点,先在小组里说,站起来发言要抬头挺胸,大声念出来,其他同学要给予热烈掌声。
指名几个上台说。
小结:从大家灿烂的笑容当中,我感受到了一份自信,一份快乐。非常好,这就像心理学家罗伯特·安东尼曾经说过的话语:将自己的每一条优点都列出来,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它们,经常看,最好能背下来。通过集中注意于自己的优点,你将在心理上树立信心:你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与众不同的人。
过渡: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信心,并不是只有成绩好才可以有信心。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请你找找同桌的优点。
活动二:夸夸我同学。(5分钟)
出示游戏规则:每人在自己的花朵上写出同桌的优点,同桌互相夸一夸,注意眼睛对视。说出同桌的优点,然后将自信花交给同桌。
过渡: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和同桌的许多进步和长处,别看事情都很小,但都是我们的进步和长处、我们心里都非常高兴。发现自己的进步和长处,是自信的基础,我们要经常体会自己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和长处,不断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劲,从而肯定自己,欣赏自己。通过这几个活动,大家对自己是不是更有信心了呢?
活动三:自信摆摆摆(5分钟)
哪个同学愿意上来走秀,像模特那样自信地展现你的风采?(音乐伴奏,走秀表演。)
小结:通过活动,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自己,现在请大家一起站起来,当老师喊到三时,大家摆出自己觉得最自信的姿势,让老师留下你们最自信的一刻。老师拍照。
四、建立自信心的方法。4分钟
建立自信,老师总结了几条简单易学的的方法。大家请看。课件出示
(1)每天笑着对镜子说:“我最棒!”
(2)有话大声说。
(3)把走路的步伐加快25%,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会感到更有自信。
(4)练习正视别人。同桌对视,眼睛看着对方,说一句赞美对方的话。
(5)挑前面的位子坐。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6)永远不要无缘无故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
过渡:只有建立了自信心,我们做事才能成功,我们能把这首诗歌读好吗?
五、分角色诗歌朗诵:《欣赏自己》。4分钟
男女生配合朗读。配乐。
(男)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可你却是一颗星辰;
(女)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是一株小草;
(男)也许你想成为大河,可你却是一条小溪;
(合)于是你很自卑。
(男)很自卑的你总以为命运在作弄自己,
(女)其实,你不必这样:欣赏别人的时候,一切都好,
(男)审视自己的时候,却总是很糟。
(合)和别人一样,你也是一片风景,也有阳光,也有空气,也有寒来暑往。
甚至也有别人未曾见过的一颗青草,甚至也有别人未曾听过的一阵虫鸣。
(女)做不了太阳,就做星辰,在自己的星座发热发光;
(男)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装点希望;
(女)做不了伟人,就做实在的自我,平凡并不可悲。
(合)关键的是做最好的自己。不必总是欣赏别人,也欣赏一下自己吧!
(女)你会发现,天空一样远,大地一样广大,自己与别人一样有自己的活法。
(合)知道吗?走向超越只有靠自己。
(过渡语)同学们,只要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就一定能乐观地学习、生活,只要你充满自信,你就一定能成功,让我们再次高呼:我能,我能行。
六、歌曲:《相信自己》。5分钟
播放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大家一起随唱。
七、作业布置(1分钟)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人挑选1条有关自信的格言,作为激励自己积极进取的座右铭,写在书上。课件出示格言。总结:祝福同学们每天都快快乐乐,再见!
篇15: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2、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分享。
3、引导学生初步树立主动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分享时的快乐,学会主动与他人分享。
活动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好与人分享的物品,比如最心爱的玩具、最得意的作品、感受最深的故事或见闻、最喜欢的书籍等。
编排故事《天堂和地狱的勺子》。
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活动过程
板块一、情境之中悟分享
师:老师这儿有一道题,(板书6-5=)会算吗?
6-5就一定等于1吗?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6个非常诱人的实物苹果)这是什么?看着它们,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现在,老师将这六个苹果奖励给关心班级的一名学生。
师问:这六个苹果都归你了,你怎样来处置它们?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学生谈自己的观点)
把这5个苹果分给了别人,得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是呀,尽管表面上你丢掉了5个苹果,可实际上,你得到了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当然,你还能得到更多。可能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从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就能得到6种不同的水果、6种不同的味道、6种不同的颜色,当然,更重要的是,你得到了6个人的友谊。(板书:6-5=6+6+6+6)我们只付出了一点,但我们却收获得更多。知道吗?这就是分享。(板书:分享)
板块二、回忆之中寻分享
1、感动六一
师:太阳每天把光和热与我们分享,雨水把甘露与花草树木分享,清洁工人将整洁与我们分享,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和别人分享过。回忆一下,你曾经和别人分享过什么呢?比方说,六、一儿童节那天――
(学生交流自己和同学分享食物的情景)
师小结:我们把自己的东西主动拿给别人分享,这需要勇气,体现的是你的仁爱,你的宽容。
2、学生表演故事:《天堂和地狱的勺子》
上帝派使者视察地狱和天堂,使者来到地狱,看见地狱里的人手里拿着一只1米长的勺子,勺子里有很可口的食物,可是地狱里的人却饿得面黄肌瘦,不成人样。原因就是勺子太长,饿得发疯的人们怎么也送不到嘴里。够不着洒到地上,马上就不见了,于是地狱里的人就就始终重复舀食物――-够不着吃――洒到地上――然后消失的悲惨生活,能不面黄肌瘦吗?
使者又到天堂视察,发现天堂的人也是一米长的勺子,也是同样可口的食物,但是天堂的人却个个容光焕发,神采飞扬!天堂的人与人之间,友好和善,非常快乐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如此天壤之别,唯一不同的就是天堂的人不是将勺子喂给自己,而是彼此为别人喂吃,一米的距离就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零距离。
师:同样的食物,同样的勺子,为什么一处是天堂,一处是地狱呢?(学生交流)看来,只要学会分享,地狱也能变成天堂。(补充板书:学会分享)
板块三、体验之中学分享
1、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
师:其实,分享不单单是分享食物,还有更多。比如,现在,我们大家就在分享每一个发言者的思考。今天,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带来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物品,请你在小组内和大家分享,好吗?
(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后全班交流)
2、分享快乐
师: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令自己开心、愉悦的事,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欢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1)忆快乐
师:请同学们在欢乐的音乐伴奏下,回忆自己认为有生以来最喜欢、最高兴的一件事。这件事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小事,但必须是自己真正感到高兴的事。
(2)说快乐
以小组为单位,向小组成员诉说自己的“十大欢乐”。
(3)论快乐:(以小组形式交流后汇报:)
当你在小组里向其他同学诉说你的开心事时,你说话的声调、脸部表情中怎样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当你在聆听其他同学诉说自己的欢乐时,心里又有什么感觉?
(4)快乐公式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神态、举止上,老师可以感受到你们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欢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了,同时,每个同学也分享了别人的欢乐。老师由哀地高兴,因为我也在分享
大家的欢乐。怪不得有个古老的算式这样说:(课件出示:1个快乐与另一个人分享=2/1个快乐)
我们班上每一个人都要拿出自己的欢乐与大家分享,一个人的快乐就变成了24个人的快乐。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幸福快乐,幸福快乐会成倍增长。而且在欢乐中大家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所以,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快乐,让我们更多地奉献自己的欢乐给大家分享吧!
3、分享悲伤
师:人生的道路上也会有坎坷不平,也会遇到令自己痛苦、烦恼的事。你有吗?说一说。(学生发言)
真令人难过。大家能帮帮他吗?请你对他说一些安慰的话语或出谋划策。(学生自由发言)
师追问:把自己伤心的事告诉大家,大家帮你出谋划策,现在还难受吗?知道吗?那道古老的算式还这样写道:
(出示课件:1个悲伤与另一个人分享=1/2个悲伤)
那你的悲伤有24个人分担,就变成了1/24个悲伤,这样的伤心就太微不足道了,这样的痛苦很快也就会全部溜走。
板块四、“兵法”之中会分享
师:知道吗?善于分享的人最美丽。但是在我们身边,也确实有些人不愿意跟人分享。其实,并不是他们吝啬,也不是他们不合群,实在是他们有难言之隐,下面,就让我们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吧!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声音:
1、我把钢笔借给同学用,他给我弄坏了,回家后,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以后我再也不敢把东西借给别人用了。
2、我也很希望和别人分享,但是,有点怕,怕说不好别人笑话我。
3、上次,我把一本非常喜欢的书送给了好朋友,可是他却没有给我一本。我觉得我吃亏了。
4、我曾经跟好朋友分享过我的小秘密,可是他却告诉别人,让大家都知道了,害得我很没面子。
5、班上有一根大绳,他们总是欺负我个小,让我摇绳。)
师:怨不得这些同学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他们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这些现象在我们身边也有,难道我们就因为这些而放弃能给我们带来巨大幸福的分享吗?那我们该怎样说服他们呢?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总结分享“兵法”:
①将心比心:怕吃亏的同学应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体会他们的心情,要知道“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课件出示两句名言)
寻求快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是不要期望他人的感恩,付出是一种享受施与的快乐。――卡耐基【美】
在花中采蜜,是蜜蜂的娱乐;但将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的快乐。――纪伯伦【黎】
②多多商量:在大家有争执的时候多采用商量的方式,比如说在游戏前订好游戏规则,按规则办事。
像玩跳绳,绳本来就是集体的,每位同学都有权利玩,谁也不能据为己有。可以事先说明大家轮换着玩,先后顺序可以用包袱剪子锤来决定。
③列出名单:对胆小的孩子来说,可以选择自己最信任的同学列出分享名单,试着和他们分享。
④提前叮嘱:借出物品前,应当声明是“借”的,要求他爱惜。
⑤保守秘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那些对别人毫无价值而对自己无比珍贵的人和事,是应该永远留藏在心底的。记住:不适合分享的一定不能和别人分享。
板块五、情感升华话分享
师:我们生活在分享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分享。你看:
(多媒体出示画面)
画面一:东北农业大学的大哥哥从自己的奖学金中拿出一部分捐赠给我校的家境贫困的市文明少年;
画面二:东北农业大学的大哥哥为我校赠送篮球、象棋等活动用品。
画面三:全校师生为宏伟小学白血病学生捐款。
板块六、旋律之中唱分享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就明白了存在的意义。分享是快乐的,分享是幸福的。让我们踏着欢快的节拍,一起享受分享的快乐。
(利用《拍手歌》的旋律,全班拍手一起唱:“你想快乐的话,你就来分享吧,你想开心的话,你就来分享吧,你想幸福的话,你就来分享吧,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吧……”)愿我们学会分享,善用分享,让分享为每个人点燃一盏心灯!
板书设计:
学会分享
6-5=6+6+6+6
1个快乐与另一个人分享=2/1个快乐
1个悲伤与另一个人分享=1/2个悲伤
反思:
现代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拥有相对特殊的地位。他们从小在相对封闭的、受到严密保护的环境中成长,缺乏对他人的关心,无形中形成了自私、独占等不良的情感。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摩擦,成为孩子人际交往中的巨大障碍。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动用积极心理学的力量,从正面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为实现活动目标,我将活动过程分为六个板块。
板块一:情境之中悟分享。使学生初步感受分享的含义:我们只付出了一点,但我们却收获得更多。
板块二:回忆之中寻分享。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和同学分享食物的情景,顺便谈出自己分享后的心情、感受。使学生体会到把自己的东西主动拿给别人分享,这需要勇气,体现的是你的仁爱,你的宽容。
学生表演故事《天堂和地狱的勺子》后发现,只要学会分享,地狱也能变成天堂。
板块三:体验之中学分享。通过三项实践活动:分享物品、分享快乐、分享悲伤,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享的意义――分享可以让我们共同享受快乐、共同承担痛苦。
板块四:“兵法”之中会分享。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五位学生说明自己不愿与人分享的原因。接着及时引导学生交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总结分享“兵法”,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怎样与人分享,恰当的解决分享中遇到的难题。
板块五:情感升华话分享。通过几张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关分享的缩影的图片,体现的却是“分享,给困境中的人送去温暖,带来希望”。促进学生拥有分享的胸怀。
板块六:旋律之中唱分享。最后邀请学生踏着欢快的节拍,利用《拍手歌》的旋律,全班拍手一起唱,再一次享受分享的快乐。
篇16:足球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倡导探究式教学、加强引导,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
老师能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创造欲。通过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以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设计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锻炼习惯。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四、教材特点
足球是一种锻炼身体素质,提高身心健康的运动。能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在足球教学中通过设障碍物,使学生了解过程的“曲拆”让学生的身心都投入到练习中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我通过一学期足球选项教学,在每堂体育课教学中注重教学气氛的创设,我用白色障碍牌。通过练习,让学生认识到感觉到课堂是他们练习才华和运动技艺的舞台。让他们体会在体育运动中的乐趣和成功。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六、教学流程
1、教学内容:足球和绕标练习,足球绕标接力,足球垫球。
2、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培养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热情及团队精神。
3、热身运动:领导得一套,要求做操认识到位准确。(8分)
4、足球绕标练习,设置5个标,要求学生运球绕标5~6次,教师及时在课中进行了引导讲课约。(15分)
5、足球绕标接力,(听唱音进行)比赛,课选最佳队伍,给予表扬,比赛共进行3次。约(15分)
6、足球垫球技术提高,分开进行自我垫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本课教学重点:通过采用针对性的绕标练习,提高学生足球运球能力和水平。另外,通过足球垫球练习,提高学生的足球运球能力和水平,另外通过垫球练习,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能力。
7、集合整队、布置收回器材。
★ 高中英语说课稿

【《Module2 Unit3 Computers》语法课的教学说课稿设计(锦集16篇)】相关文章:
初中英语说课稿中文版2022-08-02
高中英语说课稿英文2022-10-05
初中英语说课稿锦集2023-03-20
高中英语英文说课稿范文2024-03-08
七年级英语(下)Lesson 9说课稿2023-10-17
初中英语说课稿模板全2023-09-06
仁爱版英语英文说课稿2023-02-11
精品教师英语说课稿2022-12-07
高中英语课说课稿范文2024-04-06
小学六年级英语说课稿优秀精选202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