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说课稿《点阵中的规律》

时间:2023-02-22 07:32:03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五年级上册说课稿《点阵中的规律》(精选15篇)由网友“困困罐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五年级上册说课稿《点阵中的规律》,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上册说课稿《点阵中的规律》

篇1:点阵中的规律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教材开头短短两句话,读来一种研究数学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在这浓浓的数学味道里,学生开始了对点阵规律的发现之旅。教材首先给出了最为典型的正方形点阵,通过对其规律的探究,建立起点阵与数、与算式之间的联系。并且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划分方法中发现不同的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点阵研究数的形式是多样的,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再研究长方形、三角形、以及特殊形状的点阵。通过这些数学素材,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归纳概括,建立模式。从一组点阵的变化中,抽象概括出规律的本质,并加以归纳推理。因此点阵中的规律这个内容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的最好素材。教材在学生概括规律,归纳推理出下一个点阵的点数后,又让学生画出这个点阵图,这是一个从数到形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数的方面,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小数、分数等。在形的方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学生对利用图形研究数,寻找数和图形之间的联系,还有困难。学生对线围成的基本图形有深刻的认识,但是点阵中的几何图形,只有点,没有线,学生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加以补充和延伸,这对学生来说会感觉比较陌生。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具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问题的基础。同时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点阵对于学生是完全新鲜的,因此学生研究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堂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但这一课的抽象性也会使学生的兴趣停留在短暂的直接兴趣,很难转化为对数学研究的间接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将这些单调静止的点阵图加以生活化、趣味化、动态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观察发现点阵中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发展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形结合的神奇之美,并获得我能发现之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独立发现同一点阵中不同的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一、创设问题情境

指导学生观察所提供图

形的基本形状。

1、提供的四个图形的均是三角形,第一个图形除外。

板书:

1 点字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

2、观察四个图形均是正方形(第一个除外)你能写出算式吗?

11 22 33 44 □□

3、第三、四组的四个图形请示去自己去探索,发现规律。

观察图形,思考,反馈。

学生探索、发现。

设计意图:随着点阵图的依次出现,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当第三个点阵图出现的时候,学生不用数,已经忍不住地说出了点数。说明学生已经发现了这组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但这时,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给学生留出了完善自己想法的时间,同时也暗示学生:规律的呈现不能依靠一个或几个图形来归纳,应该有耐心地继续自己的观察活动。

二、小组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观察前后图

学生观察提供的第一组点字图,交流点字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然后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观察第二组四个图形,点字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这两组图形点不变化的情况,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所给图形的基本形状及点字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思考、汇报。学生谈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正方形点阵的不同划分方法,把教材分散处理的关于正方形点阵的不同划分方法集中探究,便于学生思维的延续和拓展,不至于出现思维上的断层。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学习习惯,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用另一种方式解读了练一练中的第一题。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总结概括规律的能力。

三、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学生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后续图形点的数量。引导学生观察前后图形点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

1、点字图是三角形的点字个数后一层比前一层多。

2、正文形、长方形点子数是成倍增加。

3、第(4)组图点子数是怎样变化的。

4、指导学生观察前后的算式。

仅观察图形并不能直接发现规律,并与图形对应起来。学生观察读图,思考。

议论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到此,已经很轻松地用语言表述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三角形点阵的点数是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而对于第四种划分方法,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有一个孩子却用非常强烈地要求,表达了自己的这种划分方法,并且说出了这个算式依次递加4的规律。我真的很庆幸给了他一个机会,他用如此精彩的回答回报了我,也许课堂教学永远的魅力就在于这预设外的惊喜吧。

四、练习巩固。

第1题,有两小题都是根据图形的变化的特点,推理出后续的图形。

第二题,是观察图形排列的变化

学生先独立思考:各图形点子个数是如何增加的,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补充完算式,找出规律再写出一个算式来。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这样的观察,也能知道后面图形排列的特点,从而计算出后面图形点的数量。

根据图形变化发现这一变化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规律。

设计意图:在这里不需要学生说出多么专业的、深奥的数学方法,只是引导学生对自己探究性学习方法的一个总结,尽管语言可能不够简练,总结不够到位,只要学生是用自己的语言在表述自己的想法,就是对学生思维训练层次的一个提升,一种飞越。

五、总结概括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讲给同学们听听。

六、作业

1、练一练2题

2、你在生活中那里发现过有规律的东西?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表示它们的规律。

学生思考,交谈,总结。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链接到学生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使得原本陌生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自然对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课后的自主设计作业,给了学生极大的创造空间,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板书设计:

点阵中的规律

正方形数、相同数

连续奇数

连续自然数倒加

1 =11 4 =22 =1+3 =1+2+1

9 =33 =1+3+5 =1+2+3+2+1

16 =44 =1+3+5+7 =1+2+3+4+3+2+1

25 =55 =1+3+5+7+9 =1+2+3+4+5+4+3+2+1

教学反思:

在课堂实践中,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索自由,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对正方形点阵进行了多种角度的分析,深刻体悟到正方形数的奥妙,也获得了借助点阵分析数的方法。相信他们经过思考已经有了自主发现的能力。课后,定能运用学到的研究方法去独立地研究发现各种数与形的规律。

篇2:五年级数学上册《点阵中的规律》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点阵中的规律》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上第五单元《点阵中的规律》P82-83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推理得出后续图形中点的数量,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感受数学均衡美。

2、培养学生推理、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与概括规律。

教学难点:总结概括规律。

教学过程:

一、认识点阵: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最早进行这样的划分的数学家叫毕达哥拉斯,他非常喜欢数学,他研究数学可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就是因为喜欢,他对研究数的特征非常着迷,研究方法也很独特,他是把数想象成小石子或小圆点,摆成图形来研究数。今天我们也来看看吸引毕达哥拉斯的“点阵”和数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

(板书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二、研究点阵:

(一)出示点阵,提出问题

····

·······

·········

··········

师:这就是他当时研究过的一组正方形点阵,有规律吗?如果由你来摆这组正方形点阵,你想怎么摆呢?

(二)探索点阵中的规律

1、研究正方形点阵的规律

(1)观察这些正方形点阵,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数?拿出草稿本思考并写下来。

(2)你能写出算式表示点阵中点的个数吗?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巡视学生完成情况。

(3)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4)尝试画出第五个图形,延伸到第六个图形。

展示学生成果。

(5)还有不同的算式表示这些点数吗?

学生思考。

(6)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演示摆的方法,从摆法上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点数。

·····

·····

·····

·····

·····

(7)小结:摆法不同,得到的算式也不相同,每组算式的特点,也就是正方形点阵的.规律。有均衡的,有对称的,这就是数学之美。

2、研究长方形的点阵规律

(1)出示P83“试一试”第一题图

·····

·········

············

··············

(1×2)()()

(2)师:你能找出这些长方形点阵有什么规律吗?

你能画出第五个点阵吗?

(3)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小组的发现,展示所画的第五个点阵。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和创造规律。除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点阵外,还有很多其它形状的点阵。

3、研究三角形点阵的规律

(1)出示三角形点阵图

·

···

······

··········

(1)(3)(6)(10)

(2)师:①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

②你能用算式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

③根据点阵规律,画出第五个点阵。

(3)展示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画出的第五个点阵。

(三)小结:

其实,点阵是灵活多样的,每个点阵都有自己的规律,只要我们找到规律,就能推出后面点阵的点数。借助点阵图,不同的观察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数的规律,正所谓“远看成岭近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解决点阵问题:

(一)学生观察课本P83练一练第2题图,小组内说说他们的规律,然后小组合作画出下一个图形。

(二)汇报,展示,说说规律。

四、设计点阵:

(一)师: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一些点阵的规律。现在,你想自己设计一个点阵吗?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个点阵设计大赛,好吗?

(二)出示要求:

点阵设计大赛:

1、设计时间:5分钟

2、设计要求:

(1)小组合作,共同设计一幅有规律的、美观的点阵图,画出前4个点阵,并用算式表示每个点阵的数量。

(2)每组派代表说明设计的方法及点阵中的规律,并展示作品。

小组内自由设计,展示。

五、感受点阵: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个出色的小设计师!点阵的运用,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比如:我们常玩的五子棋,围棋,跳棋都是点阵的运用。一些大型活动的展示标志,广场上美丽的花坛,由点阵构成的各种图案等等。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点阵的规律,离不开数学的知识。那么,就让我们用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学习: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幅简洁准确的图像。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

篇3:北师版五年级数学《点阵中的规律》说课稿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尝试与猜测这部分内容是《标准》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它从中国古代名题延伸到普遍联系找规律,其中内容广,想法深,理念新是教材的一大特色。《点阵中的规律》看起来似乎对学生很陌生,与其他知识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一节相对独立的数学活动课,其实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如:一年级的找规律填数,二年级的按规律接着画,以及四年级探索图形的规律,都是逐步将数形结合在一起,将知识进行进一步提升。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在生动的情景中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的意识。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数学学科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观察、寻找图形的特点,从而探索出点阵中的规律,并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2)、通过活动教学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抽象思维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增强学生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点阵中的规律。

4、教学难点: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第二部分:教法学法设计

教法安排

本节课我运用了活动教学形式,通过创设找朋友的游戏情境,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组内合作学习,以及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方式,归纳总结出中的规律,充分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学法体现

五年级学生善于动手操作、探究能力较强,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将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进行综合运用,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粘一粘等形式,体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第三部分:设计思路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针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实际,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理性的重组:首先利用常见的五子棋、跳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点阵,再通过生动有趣的找朋友活动,为学生呈现了形似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部分点阵图,让学生发现概括点阵中的规律,从而计算出后面图形点的数量。

其次,为学生演示了点阵的划分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规律,并列出算式,让他们体会到点阵研究数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完成练习,最后为学生呈现了生活中的点阵。

第四部分:教学程序

(一) 课始激趣,兴趣盎然

出示学生熟悉的五子棋、跳棋,让他们直观地看到:象这样有规律排列的点子图在数学中可称之为 点阵,从而引出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二) 课中参与,兴趣正浓

1、师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点阵图中的部分图形,将其余图形发给小组内的学生,请他们玩找朋友游戏,将手中的图形在黑板上对号入座。(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2、请小组派代表按点阵中的规律贴图,并说一说想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版数学《点阵中的规律》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版数学《点阵中的规律》说课稿3、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通过互评将规律补充完整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想计算每个点阵中有多少个点子该怎么办呢?如果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再多一些,该怎样快速求出点阵中点的个数呢?

4、以正方形点阵为例,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计算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总结的规律抽象成算式。

5、请学生运用发现的这一规律说出第五个正方形点阵有多少点,试着画出图形,并说一说想法。

6、同理,请学生总结出长方形点阵的规律,并列式计算。

7、请学生继续寻找三角形点阵的规律,并写出算式。适时引入划分法,让他们说说三角形点阵有没有其它的划分方法。

8、让学生用划分法将第五个正方形点阵图进行划分,并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情况灵活的出示折线划分法,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点阵研究数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三) 课末设疑,兴趣犹存

1、按下面的方法划分点阵中的.点,并填写算式。

(请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图中的划分可以轻松列出算式。)

2、观察下列图形的规律并填空。[_小 学 教学设 计 网=www.xxjxsj.CN+}

(此题是总复习中练习,让学生寻找规律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观察下图中已有的几个图形,按规律画出一个图形。

(为了使有困难的学生生动地理解图形变化的规律,我采用了不同颜色标出了每次的变化情况。)

第五部分:拓展应用

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设计了拓展应用,运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点阵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它对我有什么帮助?这节课表现的怎样?或者反思探究过程中的问题,达到思想共享的目的。

(这种开放式的总结,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感悟、自评与互评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这节课我本着充分预设,关注生成的态度,让学生自主的探究,解决数学问题,获取数学经验。 在现实情境中,有意识地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归纳概括的全过程,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篇4:五年级上册《点阵中的规律》的数学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点阵中的规律》的数学教学反思

在执教过后,我认为本课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一堂扎实有效的数学课,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准确定位学习起点,保证学生有效起步。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学习起点的数学活动,必须是不用老师教,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的学习水平。教师紧扣教材,把教材中探索正方形点阵的第一问和第二问当成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自主解决,探索规律,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心理上的铺垫。

2、以探索活动为主线,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一种活动”,据此原理,教师设计了五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数学探索活动,活动目的明确,由浅入深。学生在第一个数学探索活动取得成功时,教师十分重视引导他们总结学习方法,正方形点阵的成功探索为长方形点阵和三角形点阵的探索提供了活动经验、方法步骤,学生的自主学习便有了依据、有道可循。

3、设计精心提问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探究。

课堂上的提问是否有效往往决定着课堂的实效性。在每一个探索活动中,教师都精心设计了符合学生学情的提问。如第一个探索活动中“交流:(1)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点阵中的点数?(2)在解答过程中,你认为正方形点阵有什么规律?”第三个探索活动中“你能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划分正方形的点阵,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吗?”这样的课堂提问适时,能促进学生思考,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

4、注重数学思想渗透,发展学生能力。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教师在导入设计了“形可以表示数,用形还可以研究数” 的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形与数的关系,再通过观察一列数与观察拐弯分的正方形点阵,让学生再次感受数与形的`结合,感受到形的直观,发展数感和空间想象力。

有缺憾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这堂课的不足主要有:

1、在探索出正方形点阵的三个不同的规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这三个规律的探究过程做了回顾,却忘了在三个算式之间划上等号。

2、在探究正方形点阵的第二个规律时,教师采用讲解的方式直接出示拐弯分的第五个正方形点阵,省去了学生探究的时间,当时是考虑全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难度太大,且未必能有所发现,即使有所发现,也将是个别学生的发现,更多的学生的学习将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但如果教师设计了学生的反思活动,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再创造”。如教师可提出要求:“请画出每次增加的点数对应的正方形点阵中是哪几个?”这样,学生便能通过动手画一画,画出拐弯分的正方形点阵来,而非教师直接出示,更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我是创造者”的喜悦。

篇5:《点阵中的规律》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点阵中的规律》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比较独立的活动课,是《课标》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在教材的具体体现。我教学确定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点阵图中的规律,难点是: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形之间的联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采取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大胆交流为主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

课前引导:利用记忆电话号码,让孩子们大胆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动脑的'好习惯。并夸张的宣扬数学之美,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指导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太多的美,太多的享受,太多的乐趣。

新授:一共分为三个角度。

1.直接用正方形的点阵,让学生观察,并且计算。很容易就得出点阵的数量,在这样的基础上,拓展6个,7个,8个…100个,第N个?因为第二个角度的需要,我让学生画出第五个点阵,并计算其数量。

2.从另外的角度观察,将正方形的点阵,数着引导,看看又能找出什么规律。这算是本节课的难点的体现,如果在这一节课能有效把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并能合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把其中的规律找出来,如果能很好的表达那已经是很难的了。通过以前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在发现规律的时候:1+3+5+7时,孩子们总是认识到:每次增加2,而不是说增加3,增加5,这样连续奇数相加的认识。在这个角度我一直犯难,特别是去年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不知道怎样去引导,自己很紧张,在这里浪费的很长的时间,并且学生还没有掌握其中的规律。导致于后面内容不能完成教学。今天的课,我在学生讨论的时候,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感觉学生还是能很好的认识,我就让孩子停止交流,结果一位学生站起来还是说出了:“减2”的观点,我以为这会给其他学生一次思维的撞击,没有想到:全体同学都同意这位学生的观点,让我不知所措,我只有临时安排学生再次讨论。这次我就有意思的去引导个别小组: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这个时候需要充分与图形合理的结合起开,。仔细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

3.斜着观察图形的规律。我巡视过程中发现: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都能把每个点阵图形的规律找出来,并且写出算式:1+2+1,1+2+3+2+1,……

4.小结前面三维观察的结果。感受规律带来的结果。

最后我设计了5个练习,有独立思考的,有合作的,有动手的,学生参与率还比较高,达到的效果还比较明显。

总结:其实在两千多年前,希腊数学家们已经利用图形来研究数。由于图形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会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具体,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我们以后在研究数学问题时,要学会利用图形来帮助解决。

篇6:《点阵中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比较独立的活动课,是《课标》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在教材的具体体现。我教学确定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点阵图中的规律,难点是: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形之间的联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采取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大胆交流为主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

课前引导:利用记忆电话号码,让孩子们大胆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动脑的好习惯。并夸张的宣扬数学之美,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指导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太多的美,太多的享受,太多的.乐趣。

新授:一共分为三个角度。

1.直接用正方形的点阵,让学生观察,并且计算。很容易就得出点阵的数量,在这样的基础上,拓展6个,7个,8个…100个,第N个?因为第二个角度的需要,我让学生画出第五个点阵,并计算其数量。

2.从另外的角度观察,将正方形的点阵,数着引导,看看又能找出什么规律。这算是本节课的难点的体现,如果在这一节课能有效把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并能合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把其中的规律找出来,如果能很好的表达那已经是很难的了。通过以前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在发现规律的时候:1+3+5+7时,孩子们总是认识到:每次增加2,而不是说增加3,增加5,这样连续奇数相加的认识。在这个角度我一直犯难,特别是去年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不知道怎样去引导,自己很紧张,在这里浪费的很长的时间,并且学生还没有掌握其中的规律。导致于后面内容不能完成教学。今天的课,我在学生讨论的时候,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感觉学生还是能很好的认识,我就让孩子停止交流,结果一位学生站起来还是说出了:“减2”的观点,我以为这会给其他学生一次思维的撞击,没有想到:全体同学都同意这位学生的观点,让我不知所措,我只有临时安排学生再次讨论。这次我就有意思的去引导个别小组: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这个时候需要充分与图形合理的结合起开,。仔细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

3.斜着观察图形的规律。我巡视过程中发现: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都能把每个点阵图形的规律找出来,并且写出算式:1+2+1,1+2+3+2+1,……

4.小结前面三维观察的结果。感受规律带来的结果。

最后我设计了5个练习,有独立思考的,有合作的,有动手的,学生参与率还比较高,达到的效果还比较明显。

总结:其实在两千多年前,希腊数学家们已经利用图形来研究数。由于图形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会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具体,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我们以后在研究数学问题时,要学会利用图形来帮助解决。

篇7:《点阵中规律》教学反思

7、小结

四、拓展提高,解决问题

1、感受点阵的数学、生活魅力。

2、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点阵中的规律

正方形数 相同数 连续奇数 连续自然数倒加

1 =11

4 =22 =1+3 =1+2+1

9 =33 =1+3+5 =1+2+3+2+1

16 =44 =1+3+5+7 =1+2+3+4+3+2+1

25 =55 =1+3+5+7+9 =1+2+3+4+5+4+3+2+1

长方形数 ?

教后反思:

在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挖掘和整合后,结合本次活动研究主题,把《点阵中的规律》分两课时进行,本课时以数形结合为主线,着重让学生通过研究正方形点阵、长方形点阵,发现相同数之积和连续数之积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图形的直观形象,数的简洁细致;最后激发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学习形式和课堂呈现上,高段学生对学习有用的数学应该更加感兴趣,所以,这节课主要用数学本身的内容来吸引学生,在研究几何形数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教学主要分三个层次:在教师帮助下研究正方形点阵,发现正方数的.特点;运用这种研究方法自主研究长方形点阵;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课堂实践中,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索自由,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对正方形点阵进行了多种角度的分析,深刻体悟到正方形数的奥妙,也获得了借助点阵分析数的方法。虽然课堂内未能按预设让学生对长方形数自主探索(时间不够,学生对正方形点阵很着迷,研究了很久),但相信他们已经有了自主发现的能力,课后,定能运用学到的研究方法去独立地研究长方形数的特点。

篇8:《点阵中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相对独立的数学活动课,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较简单,所以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点阵中点的变化规律,进而概括出数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对此有几点想法和大家交流。

1、创设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景,能使学生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上课开始利用整齐的队列,引起学生的关注,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点阵的规律。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为学生创设探索问题的空间。开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理解数学的模型和材料,这只是教学设计活动的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其中所蕴涵的数学观念,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规律。事实证明只要给他们提供空间,留充裕的`时间,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规律,经过同学相互交流,互相补充对点阵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此也体现了20xx多年前希腊数学家们用图形研究数的意义,最后学生有了研究其它图形数的欲望。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创设探索问题的空间,并鼓励学生能够积极探索和交流。

3、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数学知识、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必然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在探索点阵中的规律时,我并没有局限于书上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发现规律,正是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充分肯定不同学生的探索成果,鼓励他们多角度的思考方法,才能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

4、充分体现教材图形结合研究数的思想。学生在找规律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的是正方形面积的求法,这种发现,对于找到其它的方法提供了基础。同时从不同角度观察也使学生思维发散,最后得到: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数字相乘,也可以看作是连续奇数的和,还可以看作是n个连续数的对称数列求和。此过程虽然时间长了一些,但收获是无法用时间衡量的。

本课也有一些遗憾,如:最后的发散练习----研究自己喜欢的图形数,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已经有了研究的想法,但时间的原因没能过多交流。

篇9: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点阵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点阵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点阵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82到83页尝试与猜测部分的教学内容。从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看,本课属于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但从整个小学教学内容看,本课是在四年级下册探索数图形、摆图形所需小棒数量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数与形的规律,为今后学习五年级下册的探索物体堆放中的规律、六年级上册的.探索数与形的规律、看图找关系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体现了如下特点:

1.从问题出发,引导探究。问题是探索的基础。上课伊始,我就提出了两个问题:⑴每个点阵可以看成什么图形?⑵每个点阵有什么规律?怎样用算式表示出来?让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寻找规律。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发现规律,如在探究正方形点阵的规律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寻找到其中的点阵规律,虽然,在“1×1,2×2,3×3,4×4,……n×n”的方法与“1,1+3,……,1+3+5+7+……+(2n-1)”的方法思考方式不同,但对学生而言,都是他们自主探索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肯定不同学生的探索成果,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

3、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例如,学生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把点阵中点子的数量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联系起来,这种联想,对于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这种思想,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篇10:五年级数学《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从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一些规律。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从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一些规律。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发现

1、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提供的图形的基本形状。

2、指导学生观察前后图形点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

3、指导学生观察前后的算式。

4、小结:发现的规律

二、试一试:

第一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发现的规律。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三)(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通过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组合图形面积

主要知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和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

归纳基本的解题思路:举例说明“分割”、“添补”法的适用对象。

二、整理复习分数加减法

主要知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与实际应用,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归纳基本的计算方法。

三、练一练: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3-6题

可以让学生自己画线段图进行分析解答。

篇11:小学五年级数学《点阵中的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2、83页。)

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从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独立成篇的,这节课与本单元的其它知识之间没有必然的前后联系,是一节相对独立的数学活动课。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本课知识虽然简单,却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好题材,即是让学生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又是让学生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发展学生归纳与概括能力,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五年级学生在数的方面,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小数、分数等。在形的方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学生对利用图形研究数,寻找数和图形之间的联系,还有困难。学生对线围成的基本图形有深刻的认识,但是点阵中的几何图形,只有点,没有线,学生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加以补充和延伸,这对学生来说会感觉比较陌生。

2、学生的能力基础

学生在一年级学过找规律填数,二年级学过按规律接着画,四年级学过探索图形的规律。因此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然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感性经验的支持。而这节课完全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极为抽象,因此对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会感觉有点困难。

教学目标:

1.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2、培养学生推理、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感受“数形结合”的神奇之美,并获得“我能发现”之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五子棋,磁扣等。

教法学法:

1、教师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式探究规律,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发现、有不同的发现。尽量减少教师的介入

2、学生学习方法:大胆让学生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让学生多角度探究规律,充分感受美图美思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引出课题

1、展示图片,(投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生:好像都是由点组成的。

师:是呀,不要小看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点,点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许许多多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就构成了点阵。

早在20xx多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就是从这样一个小小的点开始研究,并且发现了有许多个这样的点组成的点阵中许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也来尝试研究点阵的规律。(板书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二、细心观察,探求规律

1、出示正方形点阵,探索正方形点阵的规律。

A、第一个规律。

师:(出示点阵),这就是他们当时研究过的一组点阵,请大家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出示思考题)(指名读)

(1)每个点阵可以看成什么图形?

(2)每个点阵中分别有多少个点?你是怎样观察出来的?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师:每个点阵可以看成什么图形?(正方形),同意吗?

生1:我认为第一个点阵不能看成一个正方形,是一个圆形。

师:其他同学也同意他的观点吗?

师:其实第一个点阵虽然只是一个点,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看成边长是1的小正方形。是吗?

师:每个点阵中分别有多少个点?

生2: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有4个点,第三个点阵有9个点,第四个点阵有16个点。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的吗?你是怎样观察出来的?

生:我是通过数出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得到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有没有更快一些的方法?

生:我是通过计算得到的。

师: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通过计算得到的吗?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横着看,每行有2个点,有2行,共有2×2=4个点;第三个点阵每行有3个点,有3行,共有3×3=9个点;第4个点阵每行有4个点,有4行,共有4×4=16个点。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发现正方形点阵的规律了吗?点阵的序号与它的点的个数算式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如果用字母n来表示点阵的序号,那么正方形点阵点的个数是多少呢?

生:我们分析了前面几个点阵图的特点,认为在这个点阵图中,点的个数的规律是:1×1,2×2,3×3,4×4,也就是n×n 师:这种数法真是又快又方便!照这样下去,能不能根据你们的发现画出第5个点阵呢?(学生画,指名说,教师投影显示)

师:第6个呢、第7个第100个点阵的点的个数都能瞬间求出来。也就是说:“是第几个点阵,就用几乘几”(板书)

师:如果一个点阵它有81个点,它应该是第几个点阵?每行有几个点?每列有几个点?

(这个画点阵的过程虽然简单,但体现了由数――形的转换。培养了学生主动进行数形转换的意识。)

B、第2个规律

师:刚才我们是怎样观察的?(横着数和竖着数)

正方形点阵还有没有其它的观察方法呢?能不能换个角度观察?

“斜着看又可以得到什么新的与序号有关的算式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写出算式,然后汇报。”(投影)

观察并思考

(1)分别用算式表示每个点阵点的个数。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第1个:1=1

第2个:1+2+1=4

第3个:1+2+3+2+1=9

第4个:1+2+3+4+3+2+1=16

第N个:1+2+3+N++3+2+1

师:“谁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如第2个点阵就从1加到2再加回来,第3个点阵就从1加到3再加回来,第4个点阵就从1加到4再加回来”。

师小结:“第几个点阵就从1连续加到几,再反过来加回到1”这个规律。

刚才是横竖数,“第几个点阵就是几乘几”。

C、第3个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点阵中的两个规律,这些点阵中还有其它的规律吗?还能换个角度去思考吗?(出示教材第82页第(3)题图),老师把第5个点阵中的点用五条折线划分,这样划分后,看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师:我们把第1个折现内的点看成第一个点阵,该用什么算式表示?其他呢?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全班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

生:(总结)每用折线画一次后,点阵中的个数是

1=1 1+3=4 1+3+5=9 1+3+5+7=16

师:(总结)这样划分后,点阵中的规律是:1,1+3,1+3+5,1+3+5+7,

师:第1个点阵是1,第2个点阵是在第1个的基础上多3个,第3个点阵呢? 有的学生可能说:“这次都是奇数相加。”

教师问:“从奇数几加起?加几个?是随意的几个奇数相加吗?”

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第几个点阵就从1开始加几个连续奇数”。

师:真了不起。这种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叫做“折线划分法”。

第几个点阵,就是从1开始加几个连续奇数。

通过研究点阵,我们发现这组正方形点阵中有很多规律。这3种规律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出来的,无论你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得到的结论都与它的序号有关系,所以我们以后再研究点阵的时候,都要想一想跟它的序号有什么关系,这样才能更简单。

(在这里,教师不是让学生发现规律就结束了,而是让学生活学活用这些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刚才发现的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其实就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的规律,它可以应用到所有的完全平方数。)

刚才这3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你更喜欢哪一种?那么我们再研究正方形点阵的时候,用哪一种更简便?但点阵是丰富的,多变的,不仅只有正方形点阵,还有其他图形的点阵。这时,我们就需要开拓自己的思维,多想一些方法来研究它们与序号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兴趣再研究其他图形的点阵?

(在刚才的新课教学的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表达等过程,培养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并深刻体验到数与形,数与式,式与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牛刀小试

1.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试一试第1题)师:你们能用刚学过的几种方法中发现这个点阵的规律吗?

生:竖排×横排:1×2,2×3,3×4,4×5 师:与它们的序号有什么关系?都是序号和它后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乘积。在点子图上画出第5个点阵。

小组交流,研究:上面的点阵还有其他的规律吗?

生:(1)两个两个数:1×2,3×2,6×2,10×2,15×2 (2)斜着一层一层数:1+1,1+2+2+1,1+2+3+3+2+1,1+2+3+4+4+3+2+1 2.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和创造规律。除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点阵外,还有很多其它形状的点阵,我们研究他们,同样会有很大的收获。看看,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课件出示试一试第2题三角形点阵图)你能用一层一层数的方法,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展示,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画出第五个点阵。

生;1,1+2,1+2+3,1+2+3+4

师:其他同学看明白了吗?有什么规律?(第几个点阵,就从1加到几。)

上面的点阵还有其他的规律吗?学生思考,指名说。(投影显示)

四、兴趣优在:(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练一练)

第2题:按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

师:这道题就象梅花桩,指第一个,走了几个梅花桩?

生:3个。

师:指第二个,共走了几个梅花,增加几个桩?

生:7个,增加了4个。

师:指第三个,共走了几个梅花桩,又增加了几个桩?

生:13个,又增加了6个。

师:如果再往下走,你们想想会再多走几个桩,你能写出算式吗?写完算式,学生自己独立画出点阵。小组合作,讨论点阵中蕴涵的规律,然后汇报交流。

生:交流,探索总结规律

(这一题与前几个题区别很大,前几题的点阵可以看作规则的几何图形,这一题点阵图不规则,要画出下一个图形,既要抓住数量的变化,又要抓住形状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重要。)

五、知识拓展

欣赏生活中的点阵图片。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点阵的知识?(座位、站排做操、楼房的窗子等。

师:点阵不只是点,很多有规律的排列,都可以看成点阵。

投影跳棋、围棋、十字绣、花坛里的鲜花、水晶灯等图片。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的点阵,有没有收获,哪些收获?

七、课后操作

自创新的点阵图,并说出点阵规律。

篇12: 《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观察、寻找图形的特点,通过探索正方形点阵和长方形点阵的的规律,发现正方形数、长方形数的特点, 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

2、学生在探索感悟中体会到以形助数的直观生动性,尝试利用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点阵中的规律发现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并灵活主动的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点阵中的规律》一课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通过一年级的找规律填数,二年级的按规律接着画,四年级探索图形的规律,学生已有一些初步感受和经历,但学生数形结合的主动性和操作能力还较弱。本节课主要通过对正方形、长方形点阵的研究,生动具体认识相同数(平方数)之积、连续数之积的特点,并试着解决一简单问题。五年级学生对数与图形已有较好的学习基础,数学教材中对因数、质数、合数等抽象概念的教学都是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通过画线段图、韦恩图、示意图以及表格等把数量关系转化为形象的数量关系,所以五年级的学生是具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问题的基础的。

预设流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点阵

1、学生思考在每一册的数学里,除了数还有什么内容,体现图形的重要性。

2、学生说出认识的图形。

3、引出并感受生活、数学里的点阵。

4、揭示课题。

二、探究正方形点阵,发现平方数的特点

1、出示点阵,提出问题

⑴每个点阵可以看成什么图形?

⑵每个点阵分别有多少个点?

2、探索点阵中的规律

师:谁愿意来谈谈第一个问题?

(可能会有学生认为第一个点阵不是正方形,引导学生认识到:边长是由几个点组成的,每个点可代表一个单位长度,点均匀分布,所以第一个点阵可看成是边长是一的点阵)

师:第二个问题呢?

生能很快说出点数。

师:你是怎么得到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的?

(可能会有数与算两种方法,要求算的学生说出算式)

引导学生认识到算正方形的面积就得到了点数。

师:那我们看看这些从点阵中得到的数,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3、借点阵研究平方数的特点

生:这些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相同的数相乘。

师:对,它们都是两个相同数之积,在数学里叫也正方形数或平方数。

学生想第五个点阵的样子,再把它画出来。对画出的点阵进行划分,根据学生生成发现正方形数的主要特点。

4、小结:平方数有什么特点?看到36这个数,你会想到一个什么样的点阵?根据这个图形,你能把36写成哪些有趣的算式?如果你以后忘记了平方数的特点,你会怎么办?(有意识引导学生回顾方法)

三、自主探究长方形点阵,发现长方形数的特点

1、出示长方形点阵。

2、这是一个什么点阵?你能够根据你发现的规律,把第五个点阵图画出来吗?

3、谁能快速的告诉我,每一个点阵中有多少个点?

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5、这些数还是相同数相乘吗?有什么特点?

6、你能象刚才研究正方形点阵一样,通过研究长方形点阵的特点,发现连续数相乘的积的特点吗?(自主研究,汇报交流)

7、小结

三、拓展提高,解决问题

1、感受点阵的数学、生活魅力。

2、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点阵中的规律

正方形数 相同数 连续奇数 连续自然数―倒加

1 =1×1

4 =2×2 =1+3 =1+2+1

9 =3×3 =1+3+5 =1+2+3+2+1

16 =4×4 =1+3+5+7 =1+2+3+4+3+2+1

25 =5×5 =1+3+5+7+9 =1+2+3+4+5+4+3+2+1

长方形数 ?

教后反思:

在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挖掘和整合后,结合本次活动研究主题,把《点阵中的规律》分两课时进行,本课时以“数形结合”为主线,着重让学生通过研究正方形点阵、长方形点阵,发现相同数之积和连续数之积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图形的直观形象,数的简洁细致;最后激发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学习形式和课堂呈现上,高段学生对学习“有用”的数学应该更加感兴趣,所以,这节课主要用数学本身的内容来吸引学生,在研究几何形数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教学主要分三个层次:在教师帮助下研究正方形点阵,发现正方数的特点;运用这种研究方法自主研究长方形点阵;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课堂实践中,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索自由,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对正方形点阵进行了多种角度的分析,深刻体悟到正方形数的奥妙,也获得了“借助点阵分析数”的方法。虽然课堂内未能按预设让学生对长方形数自主探索(时间不够,学生对正方形点阵很着迷,研究了很久),但相信他们已经有了自主发现的能力,课后,定能运用学到的研究方法去独立地研究长方形数的特点。

篇13: 《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中的第二课时。(教科书第82、83页。)

二、教材分析:

1、这是一段“探索规律、策略多样”的发现之旅。

教材开头有这样两句话: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使我们记录和计算更加方便,然而在表现一些数的特征方面,点阵更加直观;20xx多年前,希腊数学家利用图形研究数。短短两句话,数学带着其精练、思辨、冷静的迷人魅力从厚重、光辉的历史中走来,一种研究数学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在这浓浓的数学味道里,学生开始了对点阵规律的发现之旅。教材首先给出了最为典型的正方形点阵,通过对其规律的探究,建立起点阵与数、与算式之间的联系。并且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划分方法中发现不同的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点阵研究数的形式是多样的,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再研究长方形、三角形、以及特殊形状的点阵。通过这些数学素材,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归纳概括,建立模式。

2、这是一次“尝试猜测,归纳概括”的方法会师。

教材将“点阵中的规律”和“鸡兔同笼”两个内容都划分在尝试和猜测这个章节中,在教学“鸡兔同笼”的问题时,教材运用表格、计算,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尝试,猜测,验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猜测,直至得到正确的结果,并在经历了曲折的尝试和猜测之路后,学会选择最优的策略。在探索点阵中的规律时,也是一样的,要求学生大胆猜测点阵的变化规律,并加以验证。从一组点阵的变化中,抽象概括出规律的本质,并加以归纳推理。因此“点阵中的规律”这个内容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的最好素材。

3、这是一场“数形结合,数形转化”的思想盛宴。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点阵中的规律”这一课特别适宜于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魅力。教材一开始就呈现古代希腊数学家们用图形来研究数的情境。在正方形点阵的研究中,教材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点阵,列出不同的算式,发现不同的规律,从得出像1、4、9、16……这样一组数所具备的三种不同特点。这组数既可以看作为一组连续的完全平方数,也可以看作是几个连续奇数相加,还可以看作是从1连续加到几,再加回到1。这是一个从形到数的过程。教材在学生概括规律,归纳推理出下一个点阵的点数后,又让学生画出这个点阵图,这是一个从数到形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

三、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五年级学生在数的方面,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小数、分数等。在形的方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学生对利用图形研究数,寻找数和图形之间的联系,还有困难。学生对线围成的基本图形有深刻的认识,但是点阵中的几何图形,只有点,没有线,学生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加以补充和延伸,这对学生来说会感觉比较陌生。

2、学生的能力基础

学生在一年级学过找规律填数,二年级学过按规律接着画,四年级学过探索图形的规律。因此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中许多抽象概念的教学都是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比如通过画线段图、韦恩图、示意图以及表格等将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形象的数量关系,所以五年级的学生具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问题的基础的。

但是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感性经验的支持。而这节课完全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极为抽象,因此对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会感觉有点困难。

3、学生的情感态度基础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点阵对于学生是完全新鲜的,因此学生研究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堂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但这一课的抽象性也会使学生的兴趣停留在短暂的直接兴趣,很难转化为对数学研究的间接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将这些单调静止的点阵图加以生活化、童趣化、动态化。

四、教学目标:

1、能观察发现点阵中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2、发展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形结合”的神奇之美,并获得“我能发现”之成功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探究发现点阵中的规律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独立发现同一点阵中不同的规律。

六、教法上的突出特点:

1、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演化出各种点阵,从而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2、尽量减少教师的介入,让学生或独立或合作探究规律。

3、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发现、有不同的发现。

七、学法上的突出特点:

1、让学生多角度探究规律,充分感受美图美思。

2、大胆让学生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3、本节课以独立研究为主,辅以合作交流。

八、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抛砖引玉

同学们,见过阅兵式吗?(出示阅兵式录象)。这些解放军战士的队伍排得多么整齐啊!如果我们用一个点表示一个士兵,那么由战士组成的兵阵就变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点阵。(板书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课一开始,先用雄壮的阅兵式导入新课。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又出人意料地把兵阵变成点阵,不仅自然地引出了新课,还让学生感到点阵并不神秘,点阵就在我们生活中。这种先声夺人的开篇,为学生下面的学习作好了情感上的准备。)

(二)多方观察,探求规律

出示第一幅点阵图。

1、一探

“图中有几个点阵,每个点阵各有几个点?”

“怎么数得这样快?有窍门吗?”

这时学生会说:“我是用算式算出来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第一组算式

第1个1×1=1

第2个2×2=4

第3个3×3=9

第4个4×4=16

(一个“算”字,使学生的思维顺利的实现了由形――数的第一次转换。)

师:“这种数法真是又快又方便!照这样下去,第五个点阵有多少个点呢?第六个呢?第七个?八个?……第100个呢?”

师:“好像很有规律哦?谁发现了?”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第几个点阵就用几乘几”,也有的学生会说,“第几个点阵就是几的平方。”)(教师板书:)

师:那第n个点阵呢?你们能画出第五个点阵吗?

(这个画点阵的过程虽然简单,但体现了由数――形的转换。培养了学生主动进行数形转换的意识。)

师:“能不能换个角度观察?”

2、二探

(电脑演示)“斜着看又可以得到什么新的算式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写出算式,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第1个:1=1

第2个:1+2+1=4

第3个:1+2+3+2+1=9

第4个:1+2+3+4+3+2+1=16)

“谁发现什么规律呢?”

“如第2个点阵就从1加到2再加回来,第3个点阵就从1加到3再加回来,第4个点阵就从1加到4再加回来”。“第几个点阵就从1连续加到几,再反过来加回到1”这个规律。

3、三探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点阵中的两个规律,这些点阵中还有其它的规律吗?还能换个角度去思考吗?(课件演示)

小组讨论,列出算是,全班汇报。

有的学生可能说:“这次都是奇数相加。”

教师问:“从奇数几加起?加几个?是随意的几个奇数相加吗?”

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第几个点阵就从1开始加几个连续奇数”。

4、四回味

师:同学们,黑板上的三组算式的得数分别相等。我们可以用等于号将它们连接起来。这样,一个数的平方可以写出三种不同的算法。我出两题考考大家。

出示:1+2+3+4+5+6+7+6+5+4+3+2+1=

1+3+5+7+9+11+13=()

(在这里,教师不是让学生发现规律就结束了,而是让学生活学活用这些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刚才发现的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其实就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的规律,它可以应用到所有的完全平方数。)

最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组正方形点阵,得到了三条不同的规律,也许再换一个角度观察,还可以得到新的规律,今天暂不作研究。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其它形式的点阵。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教学环节。

(在刚才的新课教学的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表达等过程,培养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并深刻体验到数与形,数与式,式与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融练于趣,陶情审美

练习共分五关

第一关:探密武僧阵

第二关:解读荷塘图

第三关:智走梅花桩

第四关:自创点阵图

第一关即书中试一试第一题,全班说算式,点答说规律。

第二关即书中试一试第二题,学生独立列算式,互相说规律,全班交流。

第三关即书中练一练第二题,这道题难度较大,我结合创设的情境具体指导:“

指第一个,走了几个梅花桩?指第二个,增加几个桩,增加了一个什么形状?指第三个,又增加了几个桩,又增加了一个什么形状?如果再往下走,再多走几个桩,又增加了一个什么形状?你能写出算式吗?写完算式,学生自己独立画出点阵。小组合作,讨论点阵中蕴涵的规律,然后汇报交流。

(这一题与前几个题区别很大,前几题的点阵可以看作规则的几何图形,这一题点阵图不规则,要画出下一个图形,既要抓住数量的变化,又要抓住形状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重要。)

(我们以学生最熟悉的乌龙院师兄弟为主角,以帮助乌龙师兄弟闯关为线索,以练习的题目为闯关内容,将所有的练习串连起来。这种形式使学生眼前一亮,把枯燥的练习,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第四关:自创点阵图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的点阵,有正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多边形的等等。能不能自创新的点阵呢?这里有三个不同层次的自创点阵的活动。

第一层次是提供一组图形让大家在上面布点。

第二层次是提供一组数字让大家设计出点阵。

4、8、12、16

第三层次是完全自创点阵。同学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来做。

最后,展示学生作品,结束全课。

(这样的教学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全课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了点阵中的规律,用点阵图发现了一些数的特征。其实在两千多年前,希腊数学家们已经利用图形来研究数。由于图形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会使抽象的数学问题便得生动具体,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我们以后在研究数学问题时,要学会利用图形来帮助解决。

篇14:《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图形,明确什么是“点阵”。

2、能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3、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4、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直观感知“点阵”的有序排列。

教学难点

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20xx多年前希腊数学家们利用图形研究数的情境,先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有序排列的点阵,再要求学生尝试用算式的方法研究给出的四个点阵,从而归纳出这四个点阵所隐含的规律。然后利用知识的迁移特点,依次往后类推第五个点阵的图形画法及划分方法,让学生体会通过点阵研究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思想

教材设计本活动的目的旨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发现在点阵中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类推出后续图形中点的数量和排列规律,学会推理、归纳和概括的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中举一反三的教学思想。

教具准备

点阵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信息

1、对于数字的发明和发展过程,你都有哪些了解?

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字是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

最初人们是怎样计数的?

数字在使用过程中又增加了哪些功能?

你都了解数字的哪些特征?

……

2、阿拉伯数字的发明,是我们的记录和计算更加方便,然而在表现一些数字的特征方面,图形更加直观。早在20xx多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就已经利用一些有序排列的点子图形来研究数,发现和总结数的一些特征,因此人们又叫它“点阵”。

活动二: 研究点阵中的规律

1、认识“点阵”。

(1)出示有序排列的三个点阵,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下面三个点子图中各有几个点?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 三个点阵按 1、4、9的顺序排列)

(2)你能不能尝试画出第四个图形、第五个图形?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画法。(16个点、25个点)

(3)像这样有序排列的点子图在数学上又叫它“点阵”。点阵可以分为方形点阵、三角形点阵、螺旋点阵等几种形式。

2、探究规律。

(1)大家都能用数字来表示各个点阵中点的个数,能不能尝试用算式来表示点阵中点的个数,从中发现一些隐藏的规律?(小组内交流)

(2)展示:第一个――1×1=1

第二个――2×2=4

第三个――3×3=9

第四个――4×4=9

第五个――5×5=25

小结:每个点阵的点子数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数字相乘。

(3)其实通过图形来研究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点阵中点的划分方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出示第五个点阵图,多媒体课件分别按照1个点、3个点、5个点……的递加规律演示)

(4)交流总结:

1 =1

1+3=4

1+3+5 =9

1+3+5+7 =16

1+3+5+7+9=25

小结:按照划分方法这个点阵的点子数可以看作是连续奇数的和。

(5)你还有哪些划分的方法?尝试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活动三:延伸应用

教材第83页“试一试”中的1、2两题。

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以上方形点阵、三角形点阵以外,你还见过其他形式的点阵吗?课后继续调查、搜集并研究其规律。

随堂检测题(10分)

1、按下面的方法划分点阵中的点,并填写算式。(图略)

1=1 4=1+2+1 9= 16=

2、观察已有的几个图形,按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图略)

板书设计

点阵中的规律

第一个――1×1=1

第二个――2×2=4

第三个――3×3=9

第四个――4×4=9

第五个――5×5=25

教学反思

修改意见

篇15:《点阵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点阵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82到83页尝试与猜测部分的教学内容。从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看,本课属于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但从整个小学教学内容看,本课是在四年级下册探索数图形、摆图形所需小棒数量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数与形的规律,为今后学习五年级下册的探索物体堆放中的规律、六年级上册的探索数与形的规律、看图找关系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体现了如下特点:

1.从问题出发,引导探究。问题是探索的基础。上课伊始,我就提出了两个问题:⑴每个点阵可以看成什么图形?⑵每个点阵有什么规律?怎样用算式表示出来?让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寻找规律。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发现规律,如在探究正方形点阵的规律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寻找到其中的点阵规律,虽然,在“1×1,2×2,3×3,4×4,……n×n”的方法与“1,1+3,……,1+3+5+7+……+(2n-1)”的方法思考方式不同,但对学生而言,都是他们自主探索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肯定不同学生的'探索成果,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

3、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例如,学生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把点阵中点子的数量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联系起来,这种联想,对于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这种思想,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说课稿

北师版不确定性说课稿

表格信息加工说课稿

覆盖现象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的教案

《点阵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优秀合集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优秀合集

小学体育四年级上册第五课《两头翘》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说课稿《点阵中的规律》
《五年级上册说课稿《点阵中的规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五年级上册说课稿《点阵中的规律》(精选15篇)】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数松果》的优秀说课稿2023-08-27

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说课稿2023-03-16

五的乘法口诀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2023-01-21

数学四年级上册《画角》说课稿2023-03-18

现代印刷术2022-08-01

四年级英语上册说课稿2022-09-26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东南西北》2022-11-09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2023-10-07

排列的说课稿2022-05-07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环的面积》的说课稿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