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历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说课稿

时间:2023-04-07 08:16:14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一上册历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说课稿(共3篇)由网友“东君”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高一上册历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说课稿,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一上册历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说课稿

篇1:高一上册历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08级历史本科班的刘玲,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四课,主要讲的是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专题一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延续,又是向近代社会转型,在教材中地位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我就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概况的阐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立的史实,认识中国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的新变化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通过对清朝边疆政策的了解,认识到正确处理边疆民族关系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图文资料分析和思考,使学生从宏观上理解君主专制政体演进过程并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封建专制制度,并且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设立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清代的边疆政策

教学难点:明清时期中枢权利机构的变化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代专制皇权的了解通常受大量历史影视节目的影响,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存在一些误区,而且大部分同学初中基础不扎实,习惯于形象思维,对于较抽象的概念难把握。因此,对于许多史实和观念有待引导与纠正。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用多媒体教学,以讲解为主,同时辅以图表、史料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训练

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外练习,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六、教材讲授

(1)导入:主要采用复习式提问导入

(2)讲解:通过分析史料讲解、图表分析来讲解内阁制度、军机处的设立、边疆政策等内容。

(3)小结: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

教材讲授:

一、导入:(5’)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句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播放PPT),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很大的权利,相信大家应该都在古装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经常看到。那么一般而言,在我国古代什么样的官职才有如此之大的权力呢?

生:丞相

师:大家回答的很对,那么大家好好想想,丞相这个官职最早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生:秦朝

师:刚刚大家都已经说到是秦朝,我们在第三课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讲与强化中也已经学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一个措施就是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板书),那大家再好好想想,丞相都有些什么职能?

生: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预设)

师:不错,从丞相的这些职能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丞相的权利很大?

生:是师:权利大了就必然会威胁到皇权,导致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加深,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权,必定要采取一些措施,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到(汉代:设立内外朝 唐代:三省六部制度 宋代: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院),那么到了明清的时候统治者究竟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加强皇权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这一课来了解,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7页,先预习一

下第一节的内容。

教师过渡:

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制时代晚期主要指的是明清两代,本节课老师也主要分成两个朝代来讲。接下我们就先来看一下明朝统治为加强皇权措施。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一)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板书)

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明太祖时期采取的措施,请大家先看下面这段材料,大家边看材料边思考,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展示材料)(2分钟)材料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摘自《明太祖实录》

师:这段的意思大家都懂吧?懂的话老师就不解释了,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出明太祖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加强他的皇权?(4分钟)

生:废除丞相,权分六部(预设)

师:很好,那同学能不能再告诉老师,明太祖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是什么?

生甲:吸取了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 (预设)

生乙:为了彻底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以巩固统治。

师:同学们讲的都很对,明太祖一方面是吸取了前朝宰相专政乱权的教训,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他的君权。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明太祖才开始废除丞相,使得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且规定以后的皇帝都不许设立丞相,使皇权得到了高度集中。到此,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皇权取得了胜利。

师:那么,宰相制的废除又有什么影响呢?(4分钟)

生甲:有利于解决君相矛盾,加强皇权,巩固统治。(预设)

生乙:易形成君主的独裁专制,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

生丙: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全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预设)

生丁: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预设)

师:大家分析得有道理。宰相制度的废除一方面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巩固了统治。另一方面,易形成君主的独裁专制,军国大事均由皇帝 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师:明朝终于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权矛盾,但正如大家所说此后皇帝的政务实在繁忙,朱元璋曾有一段时间每天要处理奏章二百余件(让同学看书本的17页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出明成祖当时是很辛苦的,而在丞相废除之前都是由丞相来协助其处理的。

(二)明成祖:内阁制的设立(板书)

师:皇帝忙不过来要怎么办?怎么做才能处理好国务呢?(1分钟)

生:找帮手,帮助皇帝处理

师:找哪些人做帮手呢

生甲:找一些对皇权构不成威胁,又能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文人

生乙:找太监帮忙

生丙:组织一个不参与决策,不职掌行政权的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还真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明成祖他又是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他的皇权的?

师:相信大家通过预习已经知道明成祖是通过设立内阁来加强他的君权的,那么这个内阁制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内阁制度的一个发展情况。

1、内阁制度的发展阶段:(3分钟)

(1)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

(教师解释)殿阁大学士:朱元璋起初任用一些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的文渊阁当值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明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

(教师解释)内阁大学士: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于文渊阁处在宫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师:我们通过下面的图来看看内阁政治地位的演进情况(展示图片)

2、内阁政治地位的演进情况:(3分钟)

师:分析图表 并且解释票拟权(也称票旨,是内阁大臣草拟各种奏疏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上,供皇帝参考使用)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内阁的地位是在逐渐上升的,那么究竟是丞相的权利大还是内阁的权利大?我们再通过下面的表格来看.

3、丞相制度与内阁制度的比较:(展示表格,叫同学回答问题)(3分钟) 相同点:帮组皇帝处理政务

不同点: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内阁的权利在明朝虽然很大,但是相对于丞相而言,内阁的地位却是下降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皇权的加强。但是到了明朝后期,随着内阁的权利不断增强,统治者担心内阁会威胁其皇权,就派一些司礼监太监去监视内阁成员,(如我们平常看到的东厂、西厂),而宦官的参政,也成为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的根源。有关明朝宦官专权的人物和史实,大家要是感兴趣的话,课后可以自己看看书上18页左边上角的资料卡,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去了解。

教师过渡:我们已经学完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接下来我再来学习一下清朝的君主专制是如何强化的。

二、军机处的设立(板书)

师:清朝建立后基本上沿用了明朝的内阁制。清初的决策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他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康熙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学士入值,参与政务。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最后集权于皇帝。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雍正皇帝是时,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加强皇权的'?我们也先通过一段材料来看(展示材料) (2分钟)

材料: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师:同学们刚刚已经阅读完了这段材料,那老师问大家,军机处设立于何时?它设立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2分钟)

生:雍正年间。直接原因: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那么军机处的职能又是什么呢? (1分钟)

生:由单纯处理军事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但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将皇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师:大家刚刚已经回答出来了,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就是跪受笔录、秉旨承办。以切都命令都听从于皇帝。既然军机大臣的职能是这些,那么大家告诉我军机处都有些什么特点呢?(5分钟)

生:简、精、速、密

师:回答的很对,军机处的特点有很多,我们可以简单的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简、精、速、密。这里的简指的是军机处的机构精简,我们可以通过这两张图片看出来。(演示图片并对图片进行解说)这里的精主要指的是人员精干,有官无吏。速,则是讲这些人都是由皇帝自己亲子提拔的,办事效率高。最后一个密,则是讲的军机处地点比较隐蔽,一般处于宫廷的内廷之中。军机处既然有这么多的优点,那么大家想想,军机处得设立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生甲: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生乙:加强了皇权,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生丙:达到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顶峰

师:大家回答的很好,军机处的设立确实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皇权,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同时雍正帝在奏本外,还命令地方官员密折奏事,以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清政府就是在军机处和密折制这两种制度的合力之下,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教师过渡:通过建立内阁制度和军机处,我们可以看出到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并且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清政府为加强他的中央集权究竟采取了何种措施呢?同样先请同学们再预习一下本节的第三部分。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板书)

1、基本原则:(板书)(3分钟)

师:首先先来看一下基本原则,这部分内容不是重点,所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一下(组织学生阅读课本)

清政府处理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清中央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什么?有何职权和作用?

生:略

师: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改土归流这个内容。

2、改土归流(板书)(3分钟)

师:首先我们看以下改土归流的原因,教科书上已经写的很清楚了,由于土司世袭,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于是清政府就采取改土归流来加强中央集权。

师:可能有同学会问,什么是改土归流,老师就结合课本“知识链接”给大家解释一下(教师解释书本的知识链接)。改土归流指的是指的是改土司制度为流官制度。 土司即为元朝时设置的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的首领,后由中央派遣 流官进行管理。

师:那么这个改土归流制度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的书上也已经讲的很清楚了,老师带领大家来看一下(教师领学生看课本的内容),就不再多讲,我们接下来重点看一下改土归流的意义有哪些?(4分钟)

生甲: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生乙: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

生丙: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师:同学们答的很对,改土归流政策的实行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堂小结: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高峰。明初废除宰相制度,进一步加强皇权,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清朝在此基础上,又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极致。请同学们在课后思考:明清的君主专制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并预习一下下一节课的内容,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2:教学反思《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课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建立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以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节的'教学为例,谈一下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一、收获与喜悦

1.我根据自己对课本的理解,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深刻理解三维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问题与不足

1.初高中教学脱节

由于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对初中历史的学习要求过低,所以造成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掌握的太少,甚至连朝代的更替都不清楚,影中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进行。

2.学法指导不到位。

很多学生还没有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面对高中课本无从下手。教师虽然在课堂上有指导,但还是不到位。比如: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课堂没有做笔记的习惯。

3.课堂环节中补充的内容过多

新教材的内容像压缩饼干,含含蓄蓄,再加上学生基础差,教师总是不放心,生怕学生不理解,补充了很多知识。例如明太祖废除丞相一节,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完成填空就可以。

篇3: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姜亚平,任教于枝江英杰学校,来自美丽的水电城市宜昌,宜昌被称为世界电都。这里建有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水利水电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就与电有关──《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下面我将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当堂评价七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课标解读

本课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标准为: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我的解读:课标为教学的“保底”要求,根据学情,可以适当超越。在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具体表述为以下三性。

(1)层次性:“列举”、“了解”、“知道”等描述内容为“识记”层次;“讲述”、“认识”等描述内容为“理解”层次。尽管课标没有“运用”层次的要求,但根据学情,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预设了“比较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作为“运用”层次的要求。

(2)过程性:要通过导学案、材料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分组辩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上述三种层次的学习内容。

(3)启迪性:通过学习与探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有以下收获:通过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归纳新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认识到科技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上第七单元第20课。本单元资本主义已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演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气时代”)是演变的最基本动力,它在继承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基础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同时也为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知识面相对更广,学习能力更强。

而我校是枝江市宜昌市一所民办学校,学生都是经过了选拔后进入我校的,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我校办校以来的.特色就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国际意识”和“爱国意识”等。聘请外教开设英语口语训练课,从小学一年级至九年级均开设计算机课程,因此,学生学习思维比较灵活、开放,实践操作能力强,勇于自我表现,敢于质疑,喜欢探究。

五、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课标要求及我校的教学条件和学情,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谜语法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思索状态,进入新课学习。

专题栏目探究:我校学生爱思考,爱质疑。因此我准备设置“问题生成”“历史擂台”“感恩历史”等栏目,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表格比较分析:列表比较能帮助学生直观分析问题。

此外,我还将运用“问题教学法”、“谈话法”、“讲故事法”与学生交流。

学法:我给学生预设了一下几个方法。

“导学案”自主学习:无论何种学习形式都是以独立思考为基础的。以导学案为引导,可以满足学生独立思考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

“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我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三个层次的学生平均分成六组,遇到疑难问题时,小组内合作学与组间竞争学相结合。这样有利于生生互助,共同提高。

“无线上网”学习:我给六个小组准备有六台笔记本,充分利用我校无线上网优势,引导学生课中随时上网查阅资料,辅助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目标,化解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谜语竞猜,导入新课(1分钟)

过程:上新课前,我先和学生互动猜谜语游戏:“猜猜看:①一根藤儿连万家,家家开出幸福花,花儿夜夜放光芒,工作学习需要它。(谜底是电灯);②没嘴会说话,没手会摇铃,相隔千万里,说话能听清。(谜底是电话)”

学生猜出谜底后,我趁势提问:“这两则谜底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本课的主题──“电”,由此导入新课。

本环节意图:电灯、电话十分贴近学生生活,我选择这两条简单易猜的谜语,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引入新课学习。

环节二:导学引路,自主预习(7分钟)

过程:导入新课后,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三维目标,依据导学案展开学习,了解三维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导学案“学前预习”的内容。预习完然后,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分别展示预习成果,展示时其他小组注意修正答案,展示后,留足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识记巩固。

本环节意图:1.了解三维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预习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2.要求完成“学前预习”的内容,可帮助学生掌握本课要识记的主干知识。“学前预习”就是学生初步掌握主干知识的过程。3.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慢”的艺术、一种浸润艺术,预习给学生留足时间空间,静静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三:自学质疑,问题生成(2分钟)

过程: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小组间合作解决了,如果通过小组共同探究合作仍然解决不了的,各小组组长就会把问题汇总到我课前准备的“问题生成”栏目(幻灯片)上,进行全班讨论。本节课学生可能汇总到“问题生成”栏目的有:①电力为什么能被广泛运用?它有什么优点?②爱迪生和莱特兄弟为什么能发明电灯和飞机?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等。

本环节意图:“历史教学是一种静与慢的艺术”。我在这里设置“问题生成”栏目,是想给学生留足思考探究的时间,给学生一个平台,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环节四:教师引领,突破重点(15分钟)

重点一: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过程:实践出真知!“电力的广泛运用”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的疑点。为化解重点,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电力的优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物理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理解体会电能的优点,随后设问:“请同学们想象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有哪些巨大变化?”从而顺利解决“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这一重点。

接着我以谈话的方式,说出几个生活中的电器,然后让学生也来以“七嘴八舌”话电器的方式,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电器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质量。

意图:电力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要理解它的优点只有观察这种动力的工作状态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所以学生学习这个重点时我安排这个物理实验,既能直观显示电力的部分优点,帮助学生从实践中自己得出结论,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重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过程:我的故事会。本课介绍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有:电灯、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在学习这个内容时,我先让各小组利用无线网络收集资料,请三位学生在组内讲述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的故事,再请一位同学在全班讲述“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的故事。随后,我引导学生齐读书本125页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并趁势追问:“这些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科学家们具备刻苦钻研,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意图:学生在收集故事材料时就可详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通过讲故事又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讲、听故事达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的了解,学生们能深刻体会科学家具备的科学精神,达到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目的。

历史擂台赛。在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基础上思考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根据这个内容的特点,我以汽车的发明为例,为学生设计了正反两个问题“汽车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汽车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利”;让学生在擂台赛中激烈辩论新科技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与弊,从而深入思考,全面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并最终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如何趋利避害,需要我们人类头脑去理性驾驭。

意图:汽车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对它的利与弊已有一定的认识;辩论又可推动学生主动深入思考,辩证分析问题;小组内的合作,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们的思维火花在不断碰撞中闪耀。

环节五:比较总结,突破难点(10分钟)

过程:本课内容探究完后,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完成合作本课的最后一个探究任务,也就是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我用列表的方法先让学生填写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时间、动力、标志、重要发明及发明家、共同影响等内容:

兴起时间 动力 标志 重要发明及发明家 共同影响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然后逐一分析表格的内容,通过比较,学生可以看到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都创造了极大的生产力,改变了社会面貌并最终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感恩历史”的内容 “一位学者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当今社会仍然享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通过表格的分析和联系现实的“感恩”,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本环节意图:“历史教学是一种静与慢的艺术”。前面的学习过程比较紧凑、热烈,在最后我想通过这个方式让学生再次静下来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知识,设计此表格既能起到小结的作用,又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归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比较相同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学习方法。

环节六:当堂演练,检测效果(5分钟)

导学案的最后我设计了7个小题的演练,用于学生自评这节课的学习效果。

七、当堂评价

本节课我依据课标要求,从我校九年级的学生实情出发设计了一个评价表格,在上课前画在黑板上,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评价表的得分,让各组学生直观了解本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互助学习和在竞争中学习,并按最后的总分评选出本节课的“学习之星”小组给予鼓励。

预习展示 发言次数 发言人数 上网查阅资料 当堂演练 汇总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总而言之,本课设计总体思路是:导入搭梯子、知识由浅入深,学生当主角、授课弹钢琴、课堂和声共鸣,思维放风筝、高飞不断线,归纳善收网、演练效果好。努力做到目标明、内容精、方法活、评价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指正!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部编版七下历史说课稿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说课稿

初三历史人教版说课和教学设计

初一历史上册教育教学随笔

高中历史说课稿《改革开放》

高中历史说课稿

高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高一上册历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说课稿
《高一上册历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一上册历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说课稿(共3篇)】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说课稿2022-11-09

川教版高中历史《法国大革命》说课稿2023-10-29

高一历史说课稿精选2022-08-20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2023-08-02

高一历史说课稿2023-05-10

历史说课稿2022-11-26

初中历史说课稿2023-10-22

论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2022-07-14

戊戌变法的教学反思2022-09-04

初一历史说课稿202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