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用冰取火》说课稿(通用12篇)由网友“lens5”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用冰取火》说课稿,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用冰取火》教案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一个年轻的探险队员,用冰做成了冰透镜,点燃了火,课文表示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年轻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培养同学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并学习探险队员能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了解年轻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
(四)教学难点
1、年轻人是如何想出用冰取火的方法的。
2、冰透镜的取火原理。
二、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讲,他们不了解凸透镜聚光的原理,所以要实现上述目标,俺觉得有几下几个困难:
1、同学能了解冰透镜的制作过程,但很难理解每一步的意义,以及用冰取火的原理。
2、用冰取火一事与探险队员的智慧之间有什么联系,同学只能说出个大概,但很难站在探险队员的角度,体会他的方法之妙,利用南极仅有的冰和阳光,就能取到火,将自身和队友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三、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这样的教材特点和同学的.情况,俺再结合新的课程规范理念来谈谈教法与学法。
新的课程规范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俺采取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同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同学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所以,在上课的伊始,俺联系同学的生活实践与同学进行交流火有哪些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如何得到火?在同学充沛发表自身的见解之后,补充课题“用冰取火”,问问同学,用冰取火你们见过吗?今天,俺们就要来学习一篇用冰取火的课文,相信学完之后,大家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讨论质疑
在这一环节中,俺让小朋友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将自身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同学质疑问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深化同学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同学的注意力,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自身,而在于使同学获得知识的方法。”只有积极考虑,善于发现,敢于质疑,才干调动同学的内在动机,提高同学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用冰取火?
在理解这一问题的时候,俺首先让同学抓住关键词句,自主寻找取火原因。再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零下20多度是怎样的感受,并补充关于南极气候的资料,从而进一步感悟天气的寒冷以及火对于他们的重要作用。原因不难理解,但是,小朋友们很难站在队员们的角度去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机。所以,俺准备利用课件创设情景,让同学想象现在你就是一名勇敢的探险队员,踏上了这座冰雪覆盖的孤岛上,寒风向你扑来,你忍受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艰难地行走在茫茫冰原上,而偏偏这个时候,打火器却找不到了,现在,没有了火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俺觉得小朋友们通过充沛的想象和富于激情的表达,能拉近同学与探险队员的情感距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感情上的铺垫。
2、如何想出用冰取火的方法?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探究这一问题的时候,俺准备引导同学从年轻人的动作、神态中想象他的心理活动。例如:“望着茫茫的冰源”“久久地思索”等词,都能说明这名队员肯于动脑筋,能利用南极现有的唯一资源,冰和阳光,并将凸透镜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充沛说明了他的聪明与智慧。
3、怎样用冰取火?
探究这一问题的时候,首先让同学通过合作,明确制作冰透镜的过程,并结合动词,说一说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接着再引导同学抓住第7自然段了解队员的做法和等待过程中的焦急心情,体会队员们内心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取到火之后的兴奋、喜悦做好铺垫。而取火原理又是一个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俺准备利用课件演示,再加上自身的语言引导,协助同学理解。
(四)升华情感
火取到了,这时让小朋友们以探险队员的身份把最想说的话相互交流,并假设自身就是一名被救的队员,你的心情如何?你想对你的队友说些什么?
最后,再带着这样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这样的设计,既为同学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拓展迁移
让同学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你或你周围的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是怎样运用智慧克服困难的。让小朋友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体会用自身的智慧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说板书
没有火: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取到火:欢呼、跳跃
板书的设计俺力求简洁、明快。通过重点词的出示,协助同学体会探险队员心情的变化。
篇2:《用冰取火》教案设计
《用冰取火》教案设计
预习提示
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课文,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再读课文想一想当大家绝望时那个年轻的队员是怎样做的?
思考火给人们带来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
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和智慧,激励学生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激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句与段,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了解其中的道理。
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透镜取火的。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带放大镜。
学生:预习课文;观察放大镜、玩放大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了一些朋友,你们看,他们来了。(:企鹅录像)他们是谁呀?
他生活在哪里?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南极去看看。(:南极风光)你觉得南极怎么样?
在南极这样美丽却十分寒冷的地方,人们最需要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归纳,板书学生的问题。(为什么用?怎样用?结果?)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练习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识字。
检查识字情况。(可借助识字游戏达到识字目的)
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字卡,(字卡上的字是生字表以外,课文内的,自己还不认识的字),考考大家,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提出读书要求:同桌合作,互读互评。
读后感悟,整体感知
带着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冰取火”分段朗读课文。
(自荐与推荐相结合)
打火器找不到了,南极又特别冷,十分需要火。那么南极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教师板画太阳)。
在这个十分寒冷的南极,没有火了队员们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1:紧张、害怕、惊惶。 生2:不知所措、无助、走投无路。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队员们的心情和火的重要性。
利用(播放一段忧伤,低调的音乐)创设情境。(师画外音:现在我们就是一名勇敢的探险队员,踏上了这座冰雪覆盖的孤岛。“怎么办,打火器找不到了”,我们无助,我们不知所措。一分钟、两分钟,似乎时间也为我们放慢了脚步。恐惧的你站在雪地里一动不动,任凭寒风呼啸,似乎一点也感觉不到;绝望的你在心里无数遍的呐喊,“女儿,爸爸对不起你,不能陪你买心爱的玩具了。”我们陷入了死的困境,流下了绝望的泪水。)
谈话采访:现在我学着电视上《实话实说》栏目形式,采访一下你们这些勇敢的探险队员,说说自己真实的感受。
生:我惶恐极了、伤心极了,我不能再照顾家中的老母亲了。
……
把感情融入课文中,再读一读3、4自然段。(教师相机板书一筹莫展)]
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忽然从一个年轻队员心中冒出一个声音,或许这个声音,就是生的希望,赶快在书上找一找。这个声音是:(学生齐读)“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是的,他不甘心就这样和队员们消失在南极,更不甘心就这样离开自己的亲人。他望着惨白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陷入了沉沉的思索中。到底怎样才能取到火呢?
带着第二个问题默读6、7自然段。
和同桌说一说:那个年轻队员先做了个什么?是怎样做的?
学着这个年轻人的做法也来做一个冰透镜。(师生用手比划学做冰透镜,教师相机板书刮、摩挲。)
教师板画冰透镜。你看它像你们玩过的什么?你是怎么玩的?能具体说说吗?(学生边说教师边用放大镜演示)
生1:我用放大镜放大了比较小的.东西。
生2:我用放大镜烧过纸,结果把纸烧着了,还冒烟了呢。 ……
四人小组讨论:年轻队员是怎样用冰透镜取火的?(讨论时可用画图或朗读的方法帮助理解。)
分组汇报学习成果
第一组:展示图画,小小讲解员做讲解。听众做出评价,修改不足之处。教师相机板画平行光线、火绒、焦点、青烟、红点。
第二组: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
(:课文插图)这就是他们用冰透镜取火的情景,你们看……(教师感情朗读第七段)
想象队员们在等待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带着这些感受练读第七自然段。(你觉得第七段哪些句子写得特别好,你特别想读给大家听,就赶快举起你的小手吧。)
利用,发散思维。如果你是一名获救的探险队员,你会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教师相机板书欢呼跳跃。)
生1:我会高兴地跳起来。
生2:我会赶快写一封信把刚才发生的一切记录下来,拿回去给我的家人看。
生3:我会对着南极的天空大声喊道:南极,我们顽强的意志是不会向你屈服的。
解惑(三)
现在你们说说事情的结果如何?
让我们带着获救后的激动与喜悦一起读第八段。
你们读的真好。我也被你们的激情感动了。能不能再读一遍,让所有的人再感动一次,好吗?
延伸拓展,指导实践
为什么那个年轻人能够想到用冰做成冰透镜挽救了所有人的生命?
深化中心,谈谈感受。这时,你想对他说什么?
小结: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遇到了困难,应该像那个年轻队员一样,不能轻言放弃,应该仔细观察,合理利用现有的条件,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聪明才智去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回归整体。学生仔细倾听,指导实践行动,升华情感。]
自主学习,书写实践
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
小组内自主识记字形,分析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书写实践。
先独自习字,再组内交流,评选写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
请小老师上台板演,教授。
出示生字的动态书写过程,学生在掌握书写要点的基础上进行书空。
学生习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现在还想和老师、同学说些什么?
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读生字并听写词语。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取火?(讨论)
篇3:用冰取火课文节选
用冰取火课文节选
从前,有一个探险队到达了南极洲。那正是南极洲的夏季,说是夏季,其实也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南极的夏天没有黑夜白昼之分,柔和的太阳一直徘徊在天空,把它那几乎使人感觉不到的温暖默默地赐给探险队员们。
南极的天气变化无常,探险队员们顽强地抵搞着无情的大自然带来的寒冷和风暴,进行科学探测。当他们到达一个孤岛上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要动手生火烧水做饭,打火器却找不到了,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也不见打火器的踪影。
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
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
“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一个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
他取了一块冰,用小刀轻轻地刮,用温暖的双手不断摩挲,慢慢地,做成了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这团红红的火,驱散了死的威胁,带来了生的欢乐;这团红红的火,恢复了探险队员们的正常生活。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
篇4: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也有一些出彩之处,比如,我请孩子勾画出制作“冰透镜”过程中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并请孩子汇报制作过程。
汇报完了以后,有许多的同学都高高举起了手,指名一生说,他告诉我“冰透镜”的实验与他们在科学课上学习用放大镜聚光着火的道理一样,此时马上又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在家里也作过这样的实验,当时是夏天,太阳比较大,但是我还是等了很久,可是在南极洲,冰天雪地,那么寒冷,几乎感觉不到太阳光,他们要多久才能点燃火呀?”此问题一提出,我相机引导学生学习:“一分钟,两分钟……”“省略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能替换成其他词语吗?试着读一读,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他们聚集太阳点火等待的时间特别的漫长,体会其艰辛和毅力。
篇5:《用冰取火》课后练习题
《用冰取火》课后练习题
一、词语填空:一莫()()手无()
二、近反义词:
1、写出近义词
思索--()摩挲--()威胁--()驱散--()
2、写出反义词
顽强--()寒冷--()绝望--()惨白无力--()
三、照样子写词语:
慢慢地()地()地()地()地
红红的()的()的'()的()的
四、理解词语意思:
威胁、一筹莫展、绝望、素手无策、思索、摩挲
篇6:《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一、教学目的:
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4、会认识本课15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以及会写八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民、难点:
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凸透镜与南极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在这么寒冷的地方,我们的科考队员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如果在没有火的前提下,会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用冰取火的故事。板书课题。
学生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这些问题,课文中给我们做了介绍,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读时用所有可能的办法认识生字。读通句子。
2、抽读。
3、看看,通过刚才的读文,你都了解了什么?这里,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4、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南极的寒冷以及在那里火的作用之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火那么会出现的结果。使同学们在学习、谈论的过程激发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多种形成的朗读,在朗读、讨论、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
导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用冰取火》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呢?
学生读文。
二、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
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试着用别的词语替换”。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在读这一句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总结: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文中的句号与感叹号。
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品质。
2、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段?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的作用。思考:探险队员为什么这么做?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写本课的生字。
四、板书设计:
篇7:《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
2、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和智慧,激励学生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激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句与段,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了解其中的道理。
学习难点: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透镜取火的。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带放大镜。
学生:预习课文;观察放大镜、玩放大镜。
教学流程(2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请了一些朋友,你们看,他们来了。(课件:企鹅录像)他们是谁呀?生活在哪里?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南极去看看。(课件:南极风光)你觉得南极怎么样?
2、在南极这样美丽却十分寒冷的地方,人们最需要什么?
3、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4、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归纳,板书学生的问题。(为什么用?怎样用?结果?)
[借助直观形象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针对学生的困难问题,展开教学,激起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练习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识字。
3、检查识字情况。(可借助识字游戏达到识字目的)
4、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字卡,(字卡上的字是生字表以外,课文内的,自己还不认识的字),考考大家,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相同,认字能力也不尽相同,学生根据自己的识字情况制作字卡,有针对性的识字,大大提高了识字能力和识字量。]
5、提出读书要求:同桌合作,互读互评。
[学生比较读,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读后感悟,整体感知
解惑(一)
1、带着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冰取火”分段朗读课文。(自荐与推荐相结合)
2、打火器找不到了,南极又特别冷,十分需要火。那么南极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教师板画太阳)。
3、在这个十分寒冷的南极,没有火了队员们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1:紧张、害怕、惊惶。 生2:不知所措、无助、走投无路。
4、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队员们的心情和火的重要性。
篇8:《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朗读,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朗读,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知识能力】
【学生的思想教育】说明知识的重要,歌颂探险队员的智慧。
【教学时间】两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质疑。
一课时
本课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知识能力: 掌握字词扫清障碍
学生的思想教育: 体会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
本课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提出难点。
识生字、学新词、摘录句子
1、自读课文质疑:关于字音、字形、字义
2、相互合作解决生字难点。
二、检查自学效果
1、认一认
摄氏 徘徊 几 赐 筹 莫 策 茫 焦 燥 缕 驱 恢
2、组词
徘( )徊( )筹( )莫( )
排( )回( )寿( )模( )
绝( )策( )驱( )恢( )
色( )枣( )躯( )灰( )
复( )跃( )沃( )
3、理解词义
凸透镜——透镜的一种,中央比四周厚,平行光线透过后向轴线的方向折射聚集于一点上。物体放在焦点以内,由另一侧看去就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阳光通过后聚集成一个温度很高的光点,能烧着火柴和薄纸。凸透镜可做各种光学用具的镜头。也教会聚透镜,统称放大镜。
绝望——希望断绝,毫无希望。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形容没有一点办法。
4、易错字
徘徊 赐 策
三、再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本文讲了一支探险队到南极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
四、在文中标注划出问题,质疑。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3、积累、摘抄。
篇9:《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基础性教学目标:
1、随文渗透性学习课文生字生词,其中“徘徊”、“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绝望”作为本课的重点词语,能读准,并能正确理解词义。
2、以读促思,以思带读,理解探险队员用冰取火的原因及用冰取火的科学道理。
3、品读课文重点句和重点段,即课文第三段关于火的重要性的排比句,第五段探险队员的'心理活动和第七段,体会火的重要性和探险队员智慧、镇定、顽强的优秀品质。
发展性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查阅、交流资料,感受南极的恶劣气候,体会探险队员的危险处境。
2、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将学生的视线和学习引向课外,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句、重点段品读体会,感受探险队员智慧、顽强、镇定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感受南极的恶劣气候,体会火的重要性和探险队员的危险处境,从而为后面体会探险队员的镇定、智慧、顽强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
师生查阅资料:南极气候、极昼;CAI课件:南极气候
教学流程:
一、设疑促思,揭示课题
1、老师:我手里有一张白纸,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点燃?
学生1:用打火机、打火石、火柴可以点燃。
学生2:用冰可以取火点燃。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
学生1: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冰取火?
学生2:为什么用冰取火?
学生3:怎样用冰取火?
二、感知全文、感受南极
1、自由小声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
2、请用最简短的话说说课文讲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事。
3、探险队员为什么用冰取火?
学生1:因为打火器丢了。
老师:从课文哪儿知道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带领同学读一读(二段第三句)
老师:没有打火器会有什么后果?
学生2:没有火会冻死,因为是在南极。
4、课文哪段在介绍南极?请齐读1段概括出南极的两大特点。
学生1:南极很冷。
学生2:南极有极昼现象。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太阳路线,学生指出“太阳在天空徘徊”。
5、请同学交流自己查找的南极资料,请代表上台全交交流。
6、播放CAI课件:南极气候。请学生谈对南极的感受,想象没有火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出示了3段句子,并介绍排比句的结构和诵读诀窍:3个句子结构很像,排得很整齐,并用分号隔开。读时要一次比一次感情更强烈,读出没有火的急迫感。
三、自读感悟,交流共进
1、大伙儿的生命已经受到威胁,他们会怎么想?(由这些想法体会“绝望”一词)他们会怎么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由做法推出“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两个词语)
2、大伙儿绝望时,一位年轻的探险队员却创造了用冰取火的奇迹,他是怎么创造出这个奇迹的,请默读5-7段,看看他是怎么想的,用﹏﹏勾出;他是怎么做的,用——勾出;你一定为他的所思所为感动,请带着这份感动给课文另取一个新题目,写在课题旁边。
3、全班交流
(1)引读:他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做的?
(2)典型的题目请学生写上黑板,再和大家交流:从课文哪部分受到感动?你怎么理解这部分?大伙儿建议该怎么读?试读这部分。
例1:5段心理活动一句,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不放弃的心理。可采用与陈述句比较的方法帮助体会。
例2:6段中“轻轻地刮”、“不断摩挲”表现探险队员的临危不乱,镇定的心理品质。
例3:7段2、3句表现取火过程中的焦急而又耐心、喜悦的心情,可用换词的方法比较表达效果。
4、引渡8段
5、总结:探险队员得救了,靠的是什么?(顽强、镇定、智慧)他们靠着这份顽强、镇定、智慧创造了什么奇迹?(用冰取火)
6、此时你想对智慧的探险队员说什么?想对恶劣的南极说什么?想对自己说什么?请用笔写出心声。完成后全班交流。
7、推荐:人类靠智慧战胜自然的描写还很多,如儒勒·凡尔纳的《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去看看吧,你一定会受到更多的启发和鼓舞。
四、板书设计
篇10:《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一般技能: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思想感情: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养成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用具:
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
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
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
七、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八、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过渡:
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1、自由读2、3、4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问题,或是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3、什么是一筹莫展?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遇到的绝境。
4、指名读2、3、4段。
二、理解重点段
1、默读5、6、7段,你体会到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取火的过程。
3、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出什么?
4、小小的火苗燃起来了,它代表着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此时的心情。
三、学写生字:
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生字。
四、小结:
谈本课收获。
作业设计:
写写读后感
篇11:用冰取火教学教案
用冰取火教学教案
用冰取火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一般技能:
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养成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用具:
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
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
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
七、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八、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过渡:
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1、自由读2、3、4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问题,或是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3、什么是一筹莫展?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遇到的绝境。
4、指名读2、3、4段。
二、理解重点段
1、默读5、6、7段,你体会到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取火的过程。
3、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出什么?
4、小小的火苗燃起来了,它代表着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此时的心情。
三、学写生字:
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生字。
四、小结:
谈本课收获。
作业设计:
写写读后感
篇12:《用冰取火》教学反思
《用冰取火》教学反思
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杂志时,一只虫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了,忽然跌落下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
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唉,可怜的虫子。你看,同样观察虫子,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但能说谁对谁错么
那对待我们的阅读教学呢,无论我们的课程怎么改,我想不管面对怎样的课型,只要我们抓准了课文,让我们的课堂姓语,我们的教学就会展现一片新天地。为此,我在教学《用冰取火》这课时采用情景教学,万变不离其宗——读。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其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冰取火》,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你获得了哪些关于南极气候的信息
去读读课文。过度语的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如: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这一段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三个层次:
(1)找遍了所有的地方都没有,火!火!火呢 你什么心情 带着理解读一读。
(2)播放课件:感受南极的气候。
此时,风越来越大,狂风怒吼,冷啊!饿啊!怎么工作 怎么生活 无法!你又是怎样的心情 再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这段。
(3)仅仅只有冷吗
无法工作,无法生活,意味着死亡,即将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离开深爱着你的爸爸,离开深爱着你的妈妈,消失在这烈风,酷寒,暴雪的孤岛上,你是怎样的心情
带着你的理解读吧。
以上设计层层递进,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水到渠成。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如: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一段的教学设计
(1)你紧张,害怕,惊惶,你不知所措,你走投无路,你无助……带着你的理解读句子。
(2)是呀,谁来帮助我们 无人。一分钟,两分钟……时间也似乎为我们放慢了脚步,你就是一名探险队员,你的心情
(3)你惶恐极了,你伤心极了,再读。
情感铺垫,循循善诱地三次朗读,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读推向高潮……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答。此时的太阳也失去了它仅有的一点点温暖,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显得惨白无力。
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
(1)我们的探险队员也是这样想的,怎么能这样离去呢 怎么能这样被击垮呢
我们的队员是顽强的,我们的队员是不会轻言放弃的,发出了心底的呐喊,读句子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
(2)不!不能!决不!不甘心,一定要想出办法!再读。
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 北师大三年级第五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一只小鸟》教案
★ 冰的成语
★ 透镜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用冰取火》说课稿(通用12篇)】相关文章: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2023-05-08
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方法总结2023-07-11
透镜的教学案例2022-12-0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学会学习2023-04-23
北师大小学奥数点、线和角教案2023-01-16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第二学期2023-12-21
《捞铁牛》的教学设计2022-11-09
新派作文教学设计2023-07-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二》优秀教案2023-06-12
《语文天地五》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