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说课设计

时间:2023-08-26 07:51:13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说课设计(整理10篇)由网友“夜懶出行”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说课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说课设计

篇1:《如梦令》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语文下册《 如梦令》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年   月      日

课  题 如梦令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藕”,辨别多音字“兴”,理解“兴尽”“不须归”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表达出来。

突破重点 难点设想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品读吟诵,推敲语言,想像画面,力求学生能通过文字感受词的美,领悟词人的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媒体 录音机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  预  设 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一)创景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大家会唱《童年》这首歌吗?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播放音乐)是啊,童年是美好的,在第一单元中,我们用手中的笔写出了自己的童年趣事,今天让我们随着宋代词人李清照一同去感受她的欢乐趣事吧!(板书课题:如梦令)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词,观察它与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何不同?

3、汇报交流:古诗每句的字数一样,但《如梦令》的字数不同。

4、师简介词: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每首词都有词牌名。

5、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如梦令)

6、简介作者: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今山东人。

7、出示全词,提出朗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读通。

xīng(兴奋)

相机正音生字:ǒu     多音字辨析:兴

藕                       Xìng(尽兴)

8、教师范读,生根据教师范读划分节奏。

9、根据节奏朗读全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提问

1、这首诗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3、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读词,去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相信大家都是解决问题的小能手。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汇报交流

(1)这首诗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一次愉快的郊游)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日暮、溪亭)

2、深入文本,合探解疑

(1)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词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讲解重点词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常记”常常回忆,表明词人在回忆往事。“醉”表明词人心情愉快,是畅饮的结果。“不知归路”是因为“日暮”,而且词人“醉”了。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兴尽”:尽了兴致,句子意思:玩得尽兴了,而且天色已晚,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连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路径的心情,快速的划船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已栖息的水鸟也吓飞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词描绘的美丽画面。

(4)听录音朗读,闭眼想像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2、领悟词人表达的感情

①作者为什么到了日暮还不愿意回家?(被溪亭的美景所陶醉。)

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长

1、小组限时背诵比赛。

2、我会答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词人写作的是当天的事吗?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4)为什么会误入藕花深处?

3、填空:

《如梦令》是(   )代词人(   )写的,词人回忆了(      )情景,因(  )误入(    ),把(   )都(  ),表现了作者(  )。

3、你还有那些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的吗?

①李清照的词还有那些?

②李清照的词有什么特点?

跟着音乐一起唱

静听

自由读词,观察

汇报交流

了解词

指名答

了解诗人

放声朗读

正音

划分节奏

朗读全词

自读全词,感知提问

自由读词

汇报交流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理解句意

指名答

想象意境

感悟诗情

指名回答

按要求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日暮     沉醉

如梦令    误入     藕花深处   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

惊起     鸥鹭

[《如梦令》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2: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说课稿

一、说教材 :

《如梦令》是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中一首。“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诗人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到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通篇见景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说三维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

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期作品的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读、品,培养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反复品悟,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能大致理解诗词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词人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必须结合词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四、说学法。

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李清照这首词“常记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饰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期望各位同僚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助我纠正平时教学中的不足。

谢谢大家!

篇3:《假如》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假如》是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略,但字里行间却充斥了儿童一颗龃蠖纯挚的心,是培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动意识和进取精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根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的:会认“良”等九个字,培育学生的识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的:通过多种情势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精确,读流利,读出情绪,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绪、态度、价值观目的: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欲望,并憧憬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剖析:

通过多种情势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奇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剖析: 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爱好的方式涌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

篇4:六年级上《Ourneighbours》说课设计

六年级上《Ourneighbours》说课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Look and learn中的生词。

2.通过Listen and say中关于邻居的情况以及邻里关系的描述,帮助学生掌握句型Did you play with…last weekend?Yes,Idid./No,Ididn’t.来调查同学与其邻居的'关系

3.通过Doaquiz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核心句型,而且要及时了解邻里的情况,以便更好的交流。

教学重点:

1.词汇:neigh bour,son,daughter

2.句型:Did you play with…last weekend?Yes,Idid./No,Ididn’t.

教学难点:

在句型Did you…?中动词用原形。

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大家一起唱歌曲《Over the bridge into the town》。

二、Pre-task prepar ations

1、用Apple tree游戏引出单词neighbour。

T:Let’splay s has eightletters.然后教师解释neighbour的意思,并请学生跟读单词neighbour.

T:Sup pose Alice and I live in the same are neighbours.

2、请学生自由交流关于他们邻居的情况。

S1:I like my are very quiet.

S2:Liang iang is my has a lovely walks the doge very evening.

三、While-task procedures

1、询问学生他们的邻居情况,引出句型Did you…?

T:Who are your neighbours?

S1:…are your neighbours.

T:What are their names?

S1:Their names are…

T:Did you see hem this morning?(Write this senten ceon the black board and encourage S1 to answer the question)

S1:Yes,I saw them this morning.

2、请学生用句型Didyou…?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提问。

S1:Did you watch TV yesterday?

T:Yes,I watched TV yesterday.

3、出示Listen and say的图片,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看图片。再次播放录音,教师板书对话中的生词last,借助日历和年历解释词意。播放对话录音,请学生逐句跟读,鼓励学生尽量模仿录音中人物的语音语调。

4、学生完成Listen and say的反馈练习,圈出正确答案,然后说一说。

四、Post-task activities

1、分成三人小组,请学生分别扮演MsGuo、Peter和Alice,有感情地朗读对话,教师在教师里来回巡视,如果学生有困难,及时给予帮助。

2、调查活动。请学生看Doaquiz的调查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打钩,完成调查任务,然后请部分同学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调查结果。

篇5: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说课设计

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4篇课文《热爱生命》,属自读课文,题材是小说。

《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19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生命的赞歌,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作者寄予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和情意之间的联系”。因此,结合本课的内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深入文本,赏析语言精妙,剖析人物形象;

2、真切体悟,理解生命价值,汲取精神力量。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而且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小说的知识,这为本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中细致的描写是重点,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难点,应该让学生多读文、多体会、多谈自己的看法,以达到“深课浅教”的目的。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采用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利用圈点勾画法、感情朗读法、对话分析法等,让学生感知文本,增强语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具媒体使用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由导入新课,出示目标,收集信息、自学反馈,心动行动、合作探究,寻根探源、延展体悟,课堂小结、温馨寄语,布置作业七个环节组成。

导入新课环节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导入:生命的执着与顽强常常令人潸然泪下。石缝里,小小的松子冲破坚硬的岩石,昂然挺立;山涧中,悲壮的羚羊用生命架起一道求生的彩虹,熠熠生辉;荒岛上,鲁滨孙以惊人的毅力与困难作战,不屈不挠……在所有生命的抗争与搏斗中,人的意志和力量超越极限,踏碎死神的铁掌,弘扬着人类的伟大与坚强。今天,我们将借助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

(此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为课题理解营造一个情感氛围。用时大约1分钟。)

出示目标环节通过多媒体直接投影出示,学生朗读明确,教师强调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

收集信息、自学反馈环节用多媒体投影出示“我的词汇本”,学生按投影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同位互相批阅后,由学生强调应该注意的重点,再次巩固。

之后教师投影出示“我的读书卡”,学生根据课前自学的知识填写读书卡,并由学生简介杰克・伦敦,老师补充。

(这样设计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让学生自主感知文章内容,筛选主要信息,对提升学生能力很有帮助。以上两个环节用时大约6分钟。)

心动行动、合作探究环节,通过追问“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他的坚韧顽强和对生命的热爱,面对这样的一个人,我们怎能不心生感动,从而共同探究“他”为什么打动了我们?

此环节要求学生跳读课文,划出典型句子,点出关键词,并共同填写读书卡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对于文中感人的情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朗读,体会他此时此刻的心境,并再次体味他的'坚韧顽强和对生命的热爱。(板书)使学生明确正是他的坚韧顽强和对生命的热爱支撑他闯过困境,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通过交流,通过深度分析文本。从而让学生明确了文章精彩的部分在哪里,为什么精彩。让学生从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角度赏析第3、5、和27段,并让学生按句式说话。多媒体投影要求:这个句子采用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

(此环节让学生进入文本,赏析语言精妙,剖析人物形象,达成目标1。用时大约22分钟)

寻根探源、延展体悟环节用多媒体投影问题:勾画文中有关“生命”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经历或体验,读一读,感受他顽强的生命力;写一写,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学生画出相关的句子后,教师诵读有关“生命”的句子,于是,一幕从来没有演出过的残酷求生悲剧就开始了――病人一路爬着,病狼一路跛着,两个生灵就这样在荒原里拖着垂死的躯壳,相互猎取着对方的生命。

不过,他仍然要活下去。在经过了千辛万苦之后,他居然还会死掉,那未免太不合理了。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也许,这种想法完全是发疯,不过,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之后由学生诵读最震撼自己的句子,在加深对课文主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一段文字,谈一谈对“生命”的理解,之后由教师组织课堂交流,从而使学生由外在的情感体悟,内化为自己对主旨的理解。

(此环节引导学生用感情朗读、齐读,比较分析,讨论交流等多种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此环节,达成目标2。用时大约15分钟)

最后,教师总结全文并深情寄语:每一个生命的强者,都是矗立在我们面前的丰碑。每一个生命的强者,都在历史的深处无言地启示着我们:面对人生的不幸和苦难,唯有“扼住命运的咽喉”,不轻言放弃,奋起抗争,勇于拼搏,才能创造人生的奇迹、重铸生命的辉煌!

(此环节教师深情寄语,再次从心灵的深处,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用时1分钟。)

最后用多媒体出示作业要求:阅读本人的《热爱生命》,选取独特的视角、或内容、或写法,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热爱生命

魏奎

生命于我/是乌云缝隙中的阳光/在我疲惫的瞬间/总能冲破阻碍/投下一瞥温暖的目光/

于是/我有了一双洞悉生命的/眼睛/希望和光明/孕育而生/

走在人生的路上/坎坷的荆棘划破衣衫/我没有回头/我知道黑暗的过去/在我的身后只是一袭浅浅的背影/

只要热爱生命/我的前方便是光明的所在/既然选择了远方/那我便/只顾风雨兼程/

板书设计:(略)

篇6:《圆锥的体积》说课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圆锥的体积》,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的第二课时。

2、教材简析: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又学习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又一个延伸,同时为学生以后系统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按编者意图《圆锥》(含“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新课为一课时,但我认为这样教学内容太多,时间不够充分,不能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这部分内容我采用了两课时进行教学,先用《圆锥的认识》做准备和铺垫,再单独完成《圆锥的体积》教学,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和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习效果更明显。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本课重点是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关键是重视操作与思考、想像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探索和理解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及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模型。学生4-6人分组,每组准备等底等高的透明圆柱圆锥形容器一套、水槽和足够的水等。

二、教学方法

本课以实验法、观察法、谈话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探索理解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即提出猜想、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练习应用、质疑提高

提出猜想:

先出示复习题(幻灯片2),让学生口算圆柱的体积,回忆圆柱的有关知识和圆柱的体积体积计算公式,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出示圆锥(幻灯片3),让学生猜一猜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对学生的猜想不急于做出评价。通过交流使学生得到两点认识:①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探索。②圆锥体积可能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实验操作:

先展示幻灯片4-45,介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这是本课的重要前提和铺垫。

接着学生4-6人分组实验,1-2人共同操作,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装满水倒入圆柱形容器中。全体成员观察思考:①实验中的圆锥形和圆柱形容器有什么关系?②倒了几次水刚好把圆柱形容器装满?③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归纳:针对以上实验和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只要学生说得合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由于学生实验操作不是很精确,实验中会出现细小偏差,老师说明:这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这里我们可以忽略不计。)

接着教师再次演示实验(展示幻灯片46-104)通过师生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而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同时教师板书)。然后老师再提出,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用s表示圆锥的底面积,用h表示圆锥的高,让学生说出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教师板书:V=1/3sh。

4、练习应用

(1) 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①、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r和高h,如何求体积V?

让学生先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再综合得出V=1/3πrh,同时教师板书。

②、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d和高h,如何求体积V?

让学生先交流讨论,再得出:要先求圆锥的底面半径,再求圆锥的体积。

③、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C和高h,如何求体积V?

同样学生会明白:要先求圆锥的底面半径,再求圆锥的体积。

通过本题的讨论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同时让学生明白,要求圆锥的体积,就要先找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教师板书:要求体积,先找半径和高。)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①、(出示幻灯片106)学习例1,求圆锥形铅锤的体积,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强调两点:A、不要忘记了1/3;B、连乘法计算时能约分的先约分,3.14最后乘比较简便。

②、(出示幻灯片107)学习例2,求一次运走这堆煤,需要多少辆车。先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理解题意,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①求底面半径,②求圆锥形煤堆的体积,③求煤堆的重量,④求需要的车辆数。)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用综合式解答该题,强调“最后算π值”,掌握计算技巧,以减少乘除法计算的频率,降低计算难度,提高计算准确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提示学生最后一步结果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5、质疑提高

①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读书、回顾、思考、小结、提问等。

回顾总结和提出疑问,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每一节课,都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回顾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从而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延伸。

②布置课堂作业:练习九1、2、3题。

③课外练习:(出示幻灯片109)考考你。

四、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V=1/3sh=1/3πrh

(要求体积,先找半径和高)

该板书简明扼要的概括出了圆锥体积的文字和字母计算公式,明确了求圆锥体积的两个必要条件,反映了本课的主要类容,突出了本课的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四川省宣汉县新华镇中心校 师兴宁 )

篇7:春联说课设计

春联说课设计

一、设计思路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春联》是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这篇文章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为了使学生通过学文懂得诵读春联,既是学习又是享受,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贴春联,激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何开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根据本课实际,我在开头就创造了一个节日的氛围,一曲热闹的《拜新年》伴着爆竹声声,迎面是一幅大红春联和一个倒帖的福字,同学们马上被带到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气氛中。当大家大声念着黑板上的春联时,学习春联的欲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读春联,重积累

苏教版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

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为了使学生既爱读爱学,又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内化。我首先知道学习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先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有加深了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我组织学生自学其余4幅春联,自读自悟,了解内容,感受春联描写的意境。学生兴趣浓,效率高,学习效果好。接着我开展一个春联展示会的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春联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并读给大家听,告诉大家这幅春联所描写的内容,可以从哪些词上看出来。因为能站在前面亲自的春联,学生积极性很高。展示的春联内容丰富,各不相同,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既是在展示自己的春联,同时也在积累别人的春联。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

(三)、品春联,拓视野

作为小品文,就应该让学生有所得。基于这一点,我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另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上不老生常谈,仍然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精选名联是教学上的关键。如了解对仗,我选了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来说明。音节上的停顿,自然把对仗的词语划分开来,学生一读就感知了对仗的特点。再如要了解春联音律美,我精选浙江海宁观潮亭一幅名联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朝潮落,朝朝落,朝潮朝落来说明。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不仅有理解后的高兴,更有了解这些名联背后故事的`愉悦。为他们提供了阅读的必要知识,开拓了他们今后阅读的空间,为学生真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打下了兴趣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细听,想想我们在什么时候能经常听见它。

放录音(恭喜恭喜)

2、谁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2(春节)春节里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大门

上还会张贴大红齐读(春联)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春联大家基本都见过,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联告诉给大家呢?

2、同学知道的春联还真不少,那春联的内容到底有哪几个方面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内容

3、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春联,用_画出春联的内容。

4、谁来把你找到的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在出示的段落中画出

5、下面请一、二组看上面一副春联,三、四组看下面一副春联同桌进行讨论。

出示幻灯: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这副春联讲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

(2)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

板书:各种各样

6、引读:我们测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是

出示:我们测览百花园中

7、分组朗读。边读边想: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指名回答,适当点拨。

(三)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春联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还有一些特点呢?不信我们一起看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板书:特点

1、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在书中找出描写春联特点的句子。

了解对仗,试着给它对对看。

板书:对仗

2、看春联第二个特点前老师先读一下这几副春联,你们听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3、这就是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小黑板出示:抑扬顿挫和谐悦耳齐读

4、谁能任选一副春联读出它这个特点。个别、集体

5、读了这么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春联,使我们感到了一种声律美。

板书:声律美

(四)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2、L出示:开耷有益齐读卷有两种解释(l)试卷(2)书本清为它选择正确的解释。你能说说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吗?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板书:值得一学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抄写课文中的五副春联。

板书

内容 各种各样

30 春联

对仗

特点 值得一学

声津美

篇8:《“东方之珠”》说课设计

《“东方之珠”》精品说课设计

说教材

课文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发介绍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它的美丽与繁华。第二至五自然段从“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三个方面具体地介绍了香港。第六自然段点明了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呼应,中间4个自然段都能紧扣开头第一句叙述。

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如第二自然段中运用了“漫步在……沐浴着……倾听着……真是舒服极了”的排比句式,仿佛把读者带入到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举世闻名、碧波荡漾、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五颜六色、奔流不息”等词语运用得恰如其分,给读者如临其境的感觉。课文除了运用排比写法外还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景物更加具体形象,“成了……”、“……像……”、“……如同……”、“……真是一颗……”等比喻句的不同表达,使的语言显得丰富多彩。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仿照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名写一段话。

3.能说出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能从网上查阅关于香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

二、教学重点

本文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重点。

三、教学准备

制作《东方之珠》专题站。

篇9: 《绝句》说课设计

《绝句》说课设计

【教材说明】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古诗诵读。《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同学分析】

二年级的同学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扮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必需面向全体同学,使同学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从同学的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和教材特点,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朗读时间活动,训练同学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同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同学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同学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同学诵读能力。

【教材说明】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现古诗内容。

【教学战略】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根据以上分析,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 揭示课题

1、播放春景,引导想象: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边听音乐,边去找一找春天的足迹。引导同学想象。[1] [2] [3] 下一页

篇10:《将相和》说课设计

《将相和》说课设计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11课《将相和》。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12册教材第四组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一重点训练项目中的课文。《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作以下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廉颇、璧、侮辱等7个词语。

2、操作目标: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品味完璧归赵、绝口不提、理亏、示弱、能耐等重点词语的意思;三是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四是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六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借助挂图、投影仪、课本剧等辅助教学。

三、教学程序:

(一)、设疑导入,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

1、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机教学生字廉颇)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教师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三条:1、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2、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3、是突出题眼和字,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有所依傍。如果把课文视作一个圆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课文这一球体必定会对它保持向心力。课题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让三个故事最终说明一个道理。

2、教师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课文中哪个段落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学生可从第16小节中找到答案: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从课文题目切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初步了解到课文内含的矛盾冲突。整个学习过程将围绕着廉颇的话说得是不是有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这个问题展开。

3、让学生再读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请学生上台板书小标题,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而负荆请罪则是写了两人如何从不和到和的过程)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练说。这一设计的目的是:第二次读书,把书读通,理清课文的思路,将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为一个事件来对待,树立联系地看问题的观念。

(二)、读议悟法,举一反三

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

1、读议悟法。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完璧归赵部分,突出以骗对骗,再指导学生用~~~~和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接着,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最后讨论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如学生提出: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积极动脑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单纯地吓唬秦王,他是见机行事。如果秦王因爱玉而妥协,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顾,派人抢玉,他就会真的撞柱而死,让头颅与玉俱碎。这既能看出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机智。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诱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让学生谈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体验,点燃那种充满灵气的思维火花,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文、圈划、领悟、质疑,总结了学法,为以下放手自学作好了铺垫。

2、半扶半放。抓住逼字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学习渑池之会,突出以逼制强。讨论:廉颇说得有无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学习围绕和与不和展开讨论,始终不脱离这一主线。在自学汇报及师生评议过程中,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领悟。(1)、渑池会上,赵王和秦王分出了胜负,还是打成了平局?(2)、这一功劳应归功于谁?指导学生加强朗读,并配以一定的表演以烘托气氛。这一设计让学生把书读懂,前两个故事写蔺相如因有功而升官,本是应该的,却成了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同时也为下文的高潮蓄势。

3、自学交流。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突出以避对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自学负荆请罪部分,并质疑问难。再结合课文插图,四人共同商议,廉颇、蔺相如会各说些什么?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两人的对话。既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的教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主读,让学生自觉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

(三)、深究课题,突破重点

三个小故事中,哪个集中写了将相和好?为什么还写另两个故事?通过深究课题使学生明白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这样设计,旨在进一步夯实重点训练项目。再读课文,让学生把书读好。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学完全文,四人小组讨论:你对蔺相如、廉颇有什么认识?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

2、课外作业: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这一设计的依据是:以课堂为中心,横向拓展,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正如曹禺所说:学生演戏里的人,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詹天佑》说课稿

历史说课稿

人教版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说课稿

苏教版鸟语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吃》教学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说课稿

《词》说课稿

《竹影》说课稿示范

初一历史说课稿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说课设计
《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说课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说课设计(整理10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的感悟2023-07-11

小学语文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2023-10-13

苏轼水调歌头说课稿2023-06-11

五年级下册早说课稿2022-07-2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说课稿2022-04-30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2023-11-05

八年级下册《错过》说课稿2022-06-07

初一课内作文2023-02-16

九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023-03-0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022-08-1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