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说课稿

时间:2023-12-29 08:05:47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说课稿(精选14篇)由网友“azx423”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说课稿

篇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运用转化思想,在数方格法的基础叟,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沟通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让学生尝试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3)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并会运用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4、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教法学法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一堂几何初步知识课,为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提供了知识准备。本课的教学设计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从动手操作 观察思考 归纳概括 初步反馈,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正体现了概念教学的顺序:动作感知 形成表象 抽象概念。

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观察、比较,自己去探求,重视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获取知识,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互助合作,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整体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具逐个出示:

1、图(1)是什么图形? 它的面积怎样算?现在量得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那么图(2)我们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它的面积吗?用什么办法求它的面积?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后反馈。(教具演示把多的一块剪下来,拼过去正好是一个长方形,再用长乘以宽就是它的面积)

3、刚才我们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图(2)转化成和原来图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再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它的面积。现在谁能计算图(3)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教具演示:把图(3)右边的三角形割下来补到左边,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二)导入新课

图(2)、图(3)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它们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就能算出它们的面积。(教具出示下图)

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出示课题。

(三)引导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师巡视,学生计算1号学具纸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谁能说一说,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答案。

到底怎样思考才是正确的呢?充分运用你手头的学具和有关工具(尺、剪刀等)来尝试操作,然后列式计算(四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反馈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具演示“转化过程”。

篇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叫杨海燕,来自赵和镇大仇小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几何初步知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的安排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中,同时,这节知识的学习又将为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起到了呈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在推导公式中,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公式推导,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培养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更加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6、学具准备

学生自制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直尺。

本节,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等。导入新课时,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推导公式时,用引导探究法,探究新知。

学法:本节,我一改过去让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采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教法,这样的学法怎样才能付诸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呢?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了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情景导入

师:新学期开始了,学校大队部为各班重新分配了卫生区,让我一起来看看五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卫生区吧。

出示第一块卫生区:这是什么形?你知道有关长方形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二块卫生区:这是什么形?你知道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旧知的复习过程,当学生兴趣盎然之时,教师可进一步设疑:你还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当学生回答出:我还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时,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导入新课:“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今天,我们来研究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环节,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为素材,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自然地由旧知过渡到新知,将学生带入探究新知的氛围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样一个浓厚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开始对新知进行思考,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2、探究新知

师:首先,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面积。

⑴数方格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方格网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分别数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长、宽、面积。数完后,让学生观察两组数据,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会说: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有的会说: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有的会说: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或许,也有人会说:“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相乘的积刚好等于它的面积。

这时,教师可进一步设疑:请大家来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等于底乘高呢?让我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这个猜想吧!

⑵割补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你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吗?试试看吧!

②全班交流

让小组选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就可以把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这样的方法叫做割补法。割补法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

③课件演示

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我又用flash课件演示了割补的过程,不仅难验证了学生的操作,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割补法的认识和理解。

④小组合作、动口讨论

出示讨论题:

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

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维总是开始于问题。”讨论时,出示讨论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讨论,可以使学生方向明确,在讨论时有话可说。

⑤全班交流

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新知时,以学生为主体,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把说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思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出一种动态的课堂教学,使数学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巩固新知

基本练习:

第1题填空,再现了公式的推导。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第2题判断,复习了面积公式。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底和高两个条件决定的。

第3题应用,第①小题,把例题变为练习题,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第②小题,让学生计算两个卫生区,并选择卫生区,不仅照应了开头,而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数学教学带上了情感色彩。总的来说,这两道题都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提高练习:

第1题,课上,学生会说出多种不同的答案,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放课堂教学。

第2题,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不仅可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第3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渗透了已学过的乘法分配率和将要学习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不失为练习题中的一个亮点。

整个习题设计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的重点,而且练习题的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一节课最终落幕,依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画龙点晴,而且机动性很大,可以随时添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或S=ah

这节课是否完美?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五、说预设效果

本节课,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很活跃;重点部分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互相监督、全员参与,保证了课堂效果;教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充满激励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练习题可以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本课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一定会带给学生带来无限的精彩与收获!

以上是我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的初步设想,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多提保贵意见,谢谢大家!

篇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第3节课的内容。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理解了面积的意义,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四年级时,又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册教材在此基础之上安排了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底和高以及面积计算教学,分为两个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图形的面积(二)”则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等知识,因此本单元在几何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计算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践探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及多种感官并用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公式推导,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培养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认识。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从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开始,再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基础,推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对后续的教学很重要,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而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启发学生探索规律,找出不同图形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定为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本节课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获得直观感受,在观察和比较中找到转化前后的图形关系。

三、设计理念和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先创设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再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建立转化思想,把问题化归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找到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的问题;又应用探索出来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突出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展示个性。同时,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比较,建立起“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方式的培养,会对后续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特结合本班学习特点,设计如下环节。

(一)、复习铺垫 引入探究。

有意义的学习是在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的,必要的知识铺垫是搭起新知与旧知的桥梁。课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让学生说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计算出面积。紧接着,再出示一个不规则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快速找到它的面积,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学生会利用所学过的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它的面积,因为前几节课的铺垫,学生也会通过观察发现,如果这个不规则图形凸起部分剪下,把它割补到缺口处,就把这个图形转化成了长方形,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到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既复习了数方格的方法,又初步渗透了等积,转化的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伏笔。

随之,我又运用课件创设情境,出示一块长方形草地与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地,请学生比较这两块草地面积的大小。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教学也就自然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从学科本身来讲,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知识结构,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和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

在学生积极的讨论与探究中,两种方案可能产生:(一)用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二)用转化割补的方法变一变,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结合这多种方案,我顺势引导;怎样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呢?这时学生迫切需要想办法来验证。为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究,我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

(1)想一想: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2)议一议:交流思考方法,小组内达成共识。

(3)做一做: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在操作、展示的基础上,学生又开始了更深入的讨论:1、你能发现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与现在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2、你能根据这些关系得出平行四边形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通过探究、思考、讨论,学生会发现: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或是一个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接着,让学生自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表示形成,再次加深公式的记忆。

这样,学生在动手中思维,要思维中动手,不仅品尝了探索成功的喜悦,更使学生在理解中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继而解决课一开始的情境问题。

任何技能技巧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和提高,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学习进入了第三教学环节:

(三)实践运用 拓展思维。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1、基础练习: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图在课件中)

出示的几个图形底和高的数值都很简单,但图形位置各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底和高。

2 、提升练习:量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底边和它的对应高,并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图在课件中)

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的要求。使这两道题也体现了“重实践”这一理念。

3 、拓展练习:下图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在这条平行线之间,还可以画出几种形状不一样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图在课件中) 此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明确“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一知识点。

接上题再问:当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时,他们的底与高是否也相等?此问题提出必定会引起学生的讨论,因为已有了前一单元《找因数》一课的基础,所以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在讨论中就能解决。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而且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总结活动,回顾探索新知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反思、交流:“你有什么心得体会或建议与同学们分享?”

通过总结,疏理知识,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掌握,进一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作业。

要求学生下课后任意选择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实物测量,并计算出面积。从而总结全课,并将所学知识带入了生活,也为进一步的探索激发了兴趣。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 a h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贯彻始终,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己观察、发现,自己概括、升华,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篇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叫杨海燕,来自赵和镇大仇小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几何初步知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的安排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中,同时,这节知识的学习又将为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起到了呈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我根据教材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在推导公式中,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公式推导,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培养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更加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6、学具准备

学生自制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直尺。

本节,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等。导入新课时,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推导公式时,用引导探究法,探究新知。

学法:本节,我一改过去让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采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教法,这样的学法怎样才能付诸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呢?——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了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情景导入

师:新学期开始了,学校大队部为各班重新分配了卫生区,让我一起来看看五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卫生区吧:

出示第一块卫生区:这是什么形?你知道有关长方形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二块卫生区:这是什么形?你知道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旧知的复习过程,当学生兴趣盎然之时,教师可进一步设疑:你还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当学生回答出:我还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时,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导入新课:“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今天,我们来研究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环节,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为素材,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自然地由旧知过渡到新知,将学生带入探究新知的氛围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样一个浓厚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开始对新知进行思考,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2、探究新知

师:首先,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面积

⑴数方格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方格网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分别数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长、宽、面积。数完后,让学生观察两组数据,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会说: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有的会说: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有的会说: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或许,也有人会说:“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相乘的积刚好等于它的面积。

这时,教师可进一步设疑:请大家来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等于底乘高呢?让我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这个猜想吧!

⑵割补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你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吗?试试看吧!

②全班交流

让小组选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就可以把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这样的方法叫做割补法。割补法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

③课件演示

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我又用flash课件演示了割补的过程,不仅难验证了学生的操作,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割补法的认识和理解。

④小组合作、动口讨论

出示讨论题:

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

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维总是开始于问题。”讨论时,出示讨论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讨论,可以使学生方向明确,在讨论时有话可说。

⑤全班交流

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新知时,以学生为主体,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把说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思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出一种动态的课堂教学,使数学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巩固新知

基本练习:

第1题填空,再现了公式的推导。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第2题判断,复习了面积公式。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底和高两个条件决定的。

第3题应用,第①小题,把例题变为练习题,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第②小题,让学生计算两个卫生区,并选择卫生区,不仅照应了开头,而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数学教学带上了情感色彩。总的来说,这两道题都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提高练习:

第1题,课上,学生会说出多种不同的答案,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放课堂教学。

第2题,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不仅可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第3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渗透了已学过的乘法分配率和将要学习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不失为练习题中的一个亮点。

整个习题设计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的重点,而且练习题的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一节课最终落幕,依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画龙点晴,而且机动性很大,可以随时添加。

篇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或S=ah

这节课是否完美?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五、说预设效果

本节课,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很活跃;重点部分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互相监督、全员参与,保证了课堂效果;教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充满激励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练习题可以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本课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一定会带给学生带来无限的精彩与收获!

以上是我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的初步设想,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多提保贵意见,谢谢大家!

篇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节课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很显然,这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材编写的特征: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等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转化问题的理解,主要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长方形等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平行四边形课件,学生准备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剪刀。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次讨论,使他们自主、快乐地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法的体现:(1)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创设生活情境,设疑引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2)在探究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熟悉的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究和体验,感受新知;联系生活经验,构建新知;小组合作交流,扩展新知;创新活动设计,超越新知。

(二)说学法

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学习数学的终结所在。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趣和可学,我们还应注重将数学知识提升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学教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 复习我们前面学习了很多的平面图形,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大家认识一下。多媒体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并回答那些图形的面积会计算。

篇7: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数学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数学说课稿

内容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安排特点是:从一年级第一册教材起逐步安排学生能够接受的几何初步知识,其中第六册教材中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八册教材中安排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册(第九册)教材中“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

所以若想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另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学习得如何,直接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方法),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

教具学具:1.用投影片对照教材上的方格纸上画着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插图制成复合片演示教具。

2.剪成两个底为4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硬纸片为教师演示教具;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针对上述内容的需要,可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环节:

一、复习迁移。

由已知到未知,即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类推,掌握新概念。这是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合用这一途径进行教学。

具体做法如下:

1.板演:一长方形的长是40厘米,宽是30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出示准备好平行四边形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谁能指出它的底和高?(底40厘米,高30厘米)

3.比较板题中长方形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谁大谁小?通过第1、2两道题的复习,使学生清楚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清楚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底和高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扎实的基矗通过第3题的练习,产生悬念,引起学生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动机与欲望,教师由此引出新课。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仅*肉眼观察是不够的,必须科学地计算出它们的面积才能正确比较。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略),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引导发现

1.通过数方格引导学生发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它们的面积也相等。具体做法如下:

(1)出示复合幻灯片(方格网图),从中取出一个小正方形,使学生明确,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

(2)在方格网图中出示长方形,让学生数一数,长、宽及面积各是多少?

(3)在方格网图中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数一数,它的底、高及面积各是多少?(出现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4)观察数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略)(5)其它的长方形也能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2.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做法如下:

(1)引言: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面积很不方便,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2)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从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向对边做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线用剪刀剪开,将剪开后的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

(3)分组观察思考:把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比较。

①面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③其它的平行四边形也是这样吗?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5)公式用字母表示。这一步骤需要使学生清楚每个字母的含义,并且知道s=a·h也可以写s=ah.

(6)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让学生看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回答:若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知道哪些条件?然后让学生比较新课开始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解除悬念。再让学生独立思考书中的例题,在教师的扶持下,让学生在黑板前和黑板下齐做,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7)质疑问难(略)

三、巩固深化

此环节可安排下列练习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与深化。

1.先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再计算面积(教材中7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材中74页第2题)

3.教材中73页做一做第2题。

4.教材中74页第3题。也可结合实际情况增删练习内容,以达到巩固深化所学内容的目的。

四、课堂总结:

总结内容主要让学生清楚: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篇8:三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第42页——44页的学习内容。教材从一年级第一册起逐步安排学生能够接受的几何初步知识,其中第六册教材中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七册教材中安排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清楚了解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册(第八册)教材中“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使整个安排体现了线形的、层递的、系统的体系,这也完全吻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因此,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与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就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夯实基石。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方法),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初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把平行四边形转化学过的图形,通过找关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四、教学对象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虽然学生要学习的数学都是前人已经建造好了的,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的过程来形成。即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建构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去仔细地吸收课本上的或教师叙述的现成结论。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身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概念或思想活动的组织过程。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信息技术。“几何画板”的简单运用与操作已经成为了小学生形体知识的认知和探究工具。

在课堂上,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奇异妙想”,“几何画板”凭着强大的交互性给学生以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操作,实现自我学习,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是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

“几何画板”凭借着信息平台的优势,提供了学生反复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反复使用它,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依据原有知识体系,以“几何画板”为探索工具,通过采用剪—移—拼的方法,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转化,学生将很容易自主发现规律,及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

五、基本理念

整堂课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充分贯彻新课程标准,从数学自身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各种方式,自主探索,自我研究,积极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六、教法阐述、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抛锚式教学方式。以网络、“几何画板”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学习环境,把静止的、封闭的、模式化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开放、动态的、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创设自主探索空间,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增强积极参与意识,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七、教学准备

提供“几何画板”软件平台和相关课件,制作一个开放式的、且具有人文性的数学专题网站,为学生搭建好协作学习的舞台。

八、说教学过程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至上”的思想,特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利用“几何画板”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用鲜为人知的“孙悟空变戏法”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接着让学生点击老师推荐的学习专题网上的“试一试”链接到“几何画板”进行剪拼操作。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利用“几何画板”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 二)、利用“几何画板”大胆放手 导学达标

1、数格子算面积。

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

3、证明猜想

在证明猜想是否正确时,大胆放手,指导学生在“几何画板”上操作,并小组合作完成填空: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_,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因为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_,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_。

经师生互动、交流,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员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应用“几何画板”,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装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利用网络,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

传统的板演练习只能暴露几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代表性不强,在网络教室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阅任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地加以纠正。在本课中,我把练习设计设计成“试试你的本领”。让学生自由上网自由选题进行训练。同学可以调阅学习伙伴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讨论。能力差点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关心,真正体现生生互动。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先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归纳本课内容,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今天到底学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顺势揭示了课题,突出重点。

课末提出了“你还能用折纸或其他方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来证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体现了方法多样化,使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课的组织形式上,我们将通过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对话”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积极的互动中相互协作、相互学习,最终达到“信息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纵观本课设计,我们则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凭借网络强大的功能,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与探索者、建构者。

篇9: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以长方形面积公式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索和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又是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积的意义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习之后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材安排了3道例题。例1引导学生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相对简单的、熟悉的图形,例2引导学生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例3先让学生分组操作,探索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再通过讨论、思考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二的习题主要让学生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析、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进一步体会“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是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最后我来说一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初步体会转化思想

课开始,呈现例1中的第一组图形,图中第一个是不规则图形,第二个是正方形。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接着在进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清楚知道:它们的面积相等,有两种比较方法,一是数方格,二是通过割补、平移后转化成规则图形。再呈现例1中的第二组图形,让学生用第二种方法来比较这组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学生分组活动后指名回答。在此基础上通过谈话揭示课题并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依托,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例1时引导学生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熟悉的图形,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方法在图形面积计算中的作用,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应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为进一步的探索新知提供基本思路。

二、自主探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这个环节主要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教学例2

首先呈现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分组讨论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各自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来剪一剪、拼一拼,并在操作完后请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再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剪拼方法,并说说是怎样思考的。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沿着什么剪的?”,思考“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启发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沿着高剪开,能使拼成的图形出现直角,从而符合长方形的特征。让学生猜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是学生清楚的知道: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第二层次:教学例3

首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127页的三个平行四边形,分别说出它们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并填写在书本的表格中。然后让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后转化成长方形,再把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填写在表格里,并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完成之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书本上的三个问题:

(1)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

(2)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最后让学生思考:“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怎样用字母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S=ah。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这个环节充分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充满着观察、猜想、操作、实验、推理、归纳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既使学生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并发现规律的兴趣。

三、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试一试”是一道简单的实际问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使学生清楚知道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之后的“练一练”有3个标明了底和高各是多少的平行四边形,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计算时应用了什么公式。同时也让学生指一指每个图形的另一组底和高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清楚知道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要用底和相应的高相乘。另外,要让学生注意到,如果图形的基本单位不同,那么计算得到的结果的单位也不一样。

通过“试一试”、“练一练”中基本题的练习,分别让学生直接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对公式的理解。

四、巩固深化,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练习二”的第1题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两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首先让学生思考“要使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相等,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然后再让学生各自在书上作图,同桌互相检查。第2题先让学生指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让学生各自测量,最后根据公式计算面积。第3题是一道简单的实际问题,告诉学生用图中标出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面积是近似值,这种近似的测量和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第5题则先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后独立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共同订正。然后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木框,演示拉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把这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变化了没有?面积呢?为什么?”继续拉动长方形,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则。通过观察、比较后使学生明确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也就越小。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既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又进行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沟通。练习的最后一题,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联系。

五、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在课结束前,让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通过总结,既可以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印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篇10: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节课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很显然,这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材编写的特征: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等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转化问题的理解,主要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长方形等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平行四边形课件,学生准备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剪刀。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次讨论,使他们自主、快乐地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法的体现:(1)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创设生活情境,设疑引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2)在探究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熟悉的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究和体验,感受新知;联系生活经验,构建新知;小组合作交流,扩展新知;创新活动设计,超越新知。

unjs分享更多小学数学说课稿: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画角》

小学数学说课稿《比的意义》

小学数学说课稿《秒的认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混合运算》

小学数学说课稿《20以内退位减法》

篇11:三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说课稿

关于三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运用转化思想,在数方格法的基础叟,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沟通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让学生尝试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3)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并会运用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4、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教法学法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一堂几何初步知识课,为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提供了知识准备。本课的教学设计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从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初步反馈,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正体现了概念教学的顺序:动作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念。

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观察、比较,自己去探求,重视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获取知识,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互助合作,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整体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具逐个出示:

1、图(1)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算?现在量得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那么图(2)我们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它的面积吗?用什么办法求它的面积?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后反馈。(教具演示把多的一块剪下来,拼过去正好是一个长方形,再用长乘以宽就是它的面积)

3、刚才我们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图(2)转化成和原来图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再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它的面积。现在谁能计算图(3)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教具演示:把图(3)右边的三角形割下来补到左边,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二)导入新课

图(2)、图(3)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它们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就能算出它们的面积。(教具出示下图)

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出示课题。

(三)引导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师巡视,学生计算1号学具纸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谁能说一说,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答案。

到底怎样思考才是正确的呢?充分运用你手头的学具和有关工具(尺、剪刀等)来尝试操作,然后列式计算(四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反馈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具演示“转化过程”。

演示前先比较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再将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图形剪开,将左边的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拼到右边去,正好是个长方形,量出它的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面积是7×4=28平方厘米。

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比较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

2、操作实践,验证想法。

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任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任意取一个学具平行四边形纸片,证明你的想法。(结论:由此看来,对于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要计算它的面积,我们都可以用割补的访求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3、观察分析,归纳公式。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为什么?(学生讨论)

结合回答,教具演示:因为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形变面积不变,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如果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它的底,h表示它的高,那么平等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怎样的?

(四)小结

1、面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新问题,我们利用已有的“求长方形的面积知识”,通过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现在,你们说说,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键是找哪两个条件?

(五)练习

1、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后讲评)

2、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地,底18米,高10米。这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

(六)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2、同学们的表现好在哪里?

*3机动练习:

计算下面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列式为。(单位:厘米)

篇12: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

滨北小学   吴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P64~6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与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1、多媒体计算机及课件;2、投影仪;3、硬纸板做成的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4、每个学生5张平行四边形硬纸片及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认识的平面几何图形有哪些呢?(微机出示,图形略)

2、在这几个图形中你们会求哪几个的面积呢?(微机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大家想不想知道其他几个图形的面积怎么求呢?我们这个单元就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质疑引新:

1、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流氓兔,今天流氓兔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它解决好不好?

2、微机显示动画故事:有一天,流氓兔在跑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长方形框架,它不小心踹了一脚,把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流氓兔很奇怪:形状改变了,面积改变了吗?

3、演示教具:将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框架,拉动其一角,变为平行四边形。

4、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求出来进行比较,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怎么求呢?这节可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三、引导探求:

(一)、复习铺垫:

1、什么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2、拿出一个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找找它的底和高,并把高画下来,比比看谁画得多。

3、微机显示并小结:平行四边形可以作无数条高,以不同的边为底对应的高是不同的。

(二)、推导公式:

1、小小魔术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变一变的小游戏(微机显示一个不规则图形),我们可以直接用所学过的'求面积公式来求它的面积吗?

2、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用割补法转化为长方形)

3、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多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及剪刀,自己动手,运用所学过的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4、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实验情况:

⑴、谁愿意把你的转化方法说给大家听呢?请上台来交流!(用投影仪演示剪拼过程)

⑵、有没有不同的剪拼方法?(继续请同学演示)。

⑶、微机演示各种转化方法。

6、归纳总结规律: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拼合成一个长方形。并引导学生形成以下概念:

⑴、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⑵、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⑶、剪样成的图形面积怎样计算?得出: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底×高

篇13: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

7、文字公式不方便,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字母公式表示,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S=a×h(板书)。同时强调: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还可以记作S=a.h或S=ah(板书)。

8、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轻柔的音乐中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四、巩固练习:

1、刚才我们已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那么,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几个条件?(底和高,强调高是底边上的高)

2、练习:

(1)、(微机显示例一)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判断题(微机显示,强调高是底边上的高)

(3)、比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用求面积的公式计算、比较,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4)、思考题:用求面积的公式解决流氓兔的难题(微机演示,得出结论:原长方形与改变后的平行四边形比较,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不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二者的面积不相等)。

五、问答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得出的?

六、课后作业:P67 1、2、3、5   《指导丛书》练习十六  1

篇14: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34页复习第12~15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进行面积单难点】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复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土地面积的有关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会进行土地面积计算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复习面积单位

1、(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并按一定州顺序排列。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做,并说计算过程。

三、复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及其联系

1、说一说这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并说一说每个图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我们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都是把它们变成已学过的图形,这种学习方法叫做什么?(转化),以后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时,还是要用到这种方法。

3、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

用图表示出来。

(1) 学生画图:

(2)从图上可以看出,谁的面积是基础?

4、(1)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4题。

学生计算后反馈。

(2)填空:

①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60平方米,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平方米;如果平行四边形面积是60平方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②一个三角形底不变,高扩大3倍,面积( )倍。

③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扩大16倍,高缩小2倍,面积就( )倍。

(3)应用题练习,期末复习第15题。

注意第(2)题单位不统一,先统一单位后再解答。

四、复习土地面积单位

1、(1)计算土地面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1平方千米,1公顷各有多大?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什么作长度单位?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后,再换算成公顷或平方千米。

2、应用题:

(1)一个平行四边形果园,占地3公顷,它的底是400米,高是多少米?

学生做完后,师问:这题要注意什么?

(2)一个梯形的小麦田,上底长200米,下底长400米,高60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收小麦6000千克,这块小麦田能收小麦多少吨?

反馈时,说明最后结果单位要统一成吨。

3、综合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3题。

在书上做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复习了面积计算。进一步知道通过图形的转化,可以推导出平等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按它们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作业设计】

补充

1、判断: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等底等高。 ( )

(3)62=62=12。 ( )

(4)40公顷4平方千米。( )

2、一块平行四边形棉田,底400米,是高的2倍,共收籽棉800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籽棉多少克?

3、体育组跳箱的一面是梯形,它的上底是8分米,下底是1米,高11分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环的面积》的说课稿

小学数学展示课五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说课稿

去年的树说课稿名师

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数学正方形说课稿

数学五年级《数松果》的优秀说课稿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优秀的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说课稿(精选14篇)】相关文章:

面积说课稿2023-02-17

课文《梯形面积》说课稿2022-10-23

小学语文名师说课稿2023-03-0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优秀说课稿2024-01-19

图形任我变的说课稿2022-12-03

梯形的面积计算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2022-12-11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说课稿2022-12-03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数学说课稿2023-10-11

地砖的周长 说课稿2022-09-08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