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细胞中的无机物》说课稿((集锦16篇))由网友“伊咦”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中生物《细胞中的无机物》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高中生物《细胞中的无机物》说课稿
各位领导 、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高中生物《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课题:第2章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二、教学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结合水的概念;
(2)无机盐的作用。
3、难点的处理:本节课的难点是要让学生明确结合水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无机盐在细胞和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结合水,学生不太了解,可联系新鲜鸡蛋清的液态胶状的存在形式,这就是富有生命的状态,这部分结合在蛋白质等大分子周围的水已经失去了流动性和作为溶剂的作用,仅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同时让学生联想臭鸡蛋是不会有这样胶体状的鸡蛋清的,因此鸡蛋臭了意味着鸡蛋已经没有生命功能了,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结合水在细胞组成成分中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无机盐的作用时,可以列举人体生活和健康中的各种实例来加深感性知识,比如利用课本中运动员饮料的资料让学生讨论,由此再引申到人体发生的一些与无机盐有关的疾病,通过对疾病的介绍和讨论学习无机盐在细胞和生物体构成,调节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方面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本节内容较简单,内容较少,学生自学,老师点拨的方法。
五、课时:1节课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人在极限状况下,可以坚持20d以上不进食,但是缺水不能超过1d,地球表面约3/4的部分是水,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许多科学家都在为寻找火星上的水而努力工作,既有成效又有争议,这些事实说明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水在细胞和生物体中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由此引入新课学习,同时利用课本上问题探讨,将学生带到对水的内容的学习中。
2、细胞中的水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2)水在细胞中的含量及分布特点。
(3)水的存在形式及作用。
3、细胞中的无机盐
(1)大多数无机盐的在细胞中存在形式是什么?
(2)为什么细胞中的无机盐含量很少,作用很重要?
(3)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4)联系无机盐与生活。
4、本节小结与作业。
拓展阅读:说课稿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简析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②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③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④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⑤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阐述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 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①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学具。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
指导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①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②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③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概说教学程序
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
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②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 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③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④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⑤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
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
篇2:《细胞中的无机物》说课稿
《细胞中的无机物》说课稿
一、课题:第2章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二、教学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结合水的概念;(2)无机盐的作用。
3、难点的处理:本节课的难点是要让学生明确结合水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无机盐在细胞和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结合水,学生不太了解,可联系新鲜鸡蛋清的液态胶状的存在形式,这就是富有生命的状态,这部分结合在蛋白质等大分子周围的水已经失去了流动性和作为溶剂的作用,仅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同时让学生联想臭鸡蛋是不会有这样胶体状的鸡蛋清的,因此鸡蛋臭了意味着鸡蛋已经没有生命功能了,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结合水在细胞组成成分中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无机盐的作用时,可以列举人体生活和健康中的`各种实例来加深感性知识,比如利用课本中运动员饮料的资料让学生讨论,由此再引申到人体发生的一些与无机盐有关的疾病,通过对疾病的介绍和讨论学习无机盐在细胞和生物体构成,调节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方面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本节内容较简单,内容较少,学生自学,老师点拨的方法。
五、课时:1节课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人在极限状况下,可以坚持20d以上不进食,但是缺水不能超过1d,地球表面约3/4的部分是水,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许多科学家都在为寻找火星上的水而努力工作,既有成效又有争议,这些事实说明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水在细胞和生物体中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由此引入新课学习,同时利用课本上问题探讨,将学生带到对水的内容的学习中。
2、细胞中的水(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2)水在细胞中的含量及分布特点。(3)水的存在形式及作用。
3、细胞中的无机盐(1)大多数无机盐的在细胞中存在形式是什么?(2)为什么细胞中的无机盐含量很少,作用很重要?(3)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4)联系无机盐与生活。
4、本节小结与作业。
篇3:细胞中的无机物高中生物教案预选
知识目标
(1) 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 区分水的两种形式,并能够列举实例。
(3)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2、能力与技能目标
(1)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生理现象相联系。
(2)能联系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一个运动广告让学生探究:“解体渴”这句广告词的科学含义,引入本节课:细胞中的无机物。然后欣赏几组有关水与生命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再通过对几个表格的分析得出不同的生物体;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生长时期;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组织器官含水量不同。接着由自然界中水的形式引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接着举例说明自由水和结合水在细胞和生物体中的作用。然后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导入无机盐,讲解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最后纵观整个章节的内容总结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2)体验与你的同学分享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
(3)认同“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作用 难点 (1)水的存在形式
(2)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区别
(3)无机盐的作用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以一个运动广告让学生探究:“解体渴”这句广告词的科学含义,引入本节课:细胞中的无机物。然后欣赏几组有关水与生命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再通过对几个表格的分析得出不同的生物体;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生长时期;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组织器官含水量不同。接着由自然界中水的形式引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接着举例说明自由水和结合水在细胞和生物体中的作用。然后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导入无机盐,讲解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最后纵观整个章节的内容总结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5分钟)
课文第一部分(细胞中的水分)的讲解
(15分钟)
水含量的几个特征
讲解
总结
过渡
细胞中的无机盐讲解(25分钟) 播放林丹运动饮料广告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中“解体渴”这句广告词的科学含义。
大家请看课本问题探讨的这个表,其中,糖类物质是为了让运动员及时补充能量,而柠檬酸和柠檬香精主要是起到了调味的作用。那么下面这几种都是属于无机盐,可以补充人体失掉的无机盐离子。所以解口渴是指补充水分,而解体渴是指补充人体内的能源物质以及一些无机盐离子。水和无机盐都是属于无机物。也是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细胞中的水
(ppt展示生命与水的例子强调水对生命体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哪里产生?
指出:生命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水。
回忆一下,1、细胞中的哪一种化合物的含量是最高的?
没错。细胞中水含量可以达到85%-90%,是所有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 。这是水含量的第一个特征。
(引出水在生物体占有很大的比例。)
ppt展示三个图表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得出相应的结论。
生物
水母
鱼类
蛙
哺乳动物
藻类
高等植物
质量(%)
97
80~85
65
60~80
结论:生物种类不同含水量不同。
水生>陆生 低等>高等
生长发育阶段
幼儿
成年(女)
成年(男)
质量(%)
77%
52%—58%
60%—65%
结论:水在生物不同发育时期含量不同。幼年>成年
所以现在很多女性,为了“青春永驻”,常买一些化妆品进行保湿,防止皮肤过早出现皱纹
生物
血液
肌肉
骨骼
牙
质量
分数%
76
总结:不同的组织器官含水量不同
(提问学生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并ppt展示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固态、液态、气态这三种)
提出疑问:在生物体中水是否也以固态、液态、气态这三种形式存在?
接着展示水在液态的血液和固态的心肌细胞中的含水量,引导学生做出大胆做出假设细胞中的水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的。
让学生阅读课本35页第三段,回答问题:
细胞中的水以什么形式存在?
进一步探讨水的存在形式,出示下列演示实验:
刚收获的小麦种子经晾晒后,质量会减轻,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减少的是什么物质?是什么形式?
如果将已经晒干的小麦种子加热是否会有水产生?
说明水的存在形式分两种:结合水与自由水。
介绍自由水的概念和特点:占大多数、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提问学生:什么是结合水?根据书本定义和自己理解以及对比自由水的特征,能否说出结合水具有哪些特点?
总结结合水的特点:含量少,与其他化合物结合,不能自由流动,难分离,不参与代谢。
指明:结合水与自由水的这些特点是区别水不同存在形式的方法。
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见过结合水吗?
例如打破新鲜鸡蛋时出现的新鲜蛋清中的水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液态胶状
例如我们切开西瓜的时候流出来的水就是细胞中的自由水。
(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生理作用)
提问学生:水在生物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大家能否列举出水的生理作用?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水的作用:
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
1、维持细胞的膨胀形态(液泡内的水);
2、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物质溶解在水中(葡萄糖);
3、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化反应(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4、多细胞生物体绝大多数细胞必需浸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篇4:细胞中的无机物高中生物教案预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 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2、能力与技能目标
?(1)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生理现象相联系.
?(2)能联系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分享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
?(2)认同“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
(3)掌握一些生活小常识,学会关心他人,观察生活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于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的第五节,是对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补充与升华. 水和无机盐的知识在课标中的要求都是了解层次,因此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认识水和无机盐与生命的关系,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现象、事实和学生的体验来加深学生对水和无机盐在生命中的作用的认识。
2、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刚从初中跨入高中,对生物这门学科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个特点:从感性的生活生物现象提炼出生物现象的本质. 学生对于水的认识比较丰富,许多概念来自生活中的经验,但是站在活细胞的角度去看,学生的认识还有需要补充、纠正和待完善的地方。通过对前面一个章节以及本章其他小节的学习,学生对构成细胞的物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把本节内容与前面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方便学生学习.
三、教学思路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本节课:细胞中的无机物。然后让学生自己想,今天要学习些什么?这样就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以这些问题来逐步展开本节课的内容: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引导学生回答前面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导的方式有:图片、以前的知识、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等。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用板书点明要点。最后纵观整个章节的内容总结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作用
2、教学难点:
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区别(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液气三种形式存在,而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却不同.特别是结合水的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很难理解,所以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五、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谈话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本课内容制作ppt;查阅相关的资料特别是无机盐缺乏时相应的病症;
学生准备:根据老师的要求预习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首先,点明今天的课题:细胞中的无机物。然后,提出问题。你觉得在今天的课中应该学习到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出这节课的内容。1.细胞中有哪些无机物?2.细胞中的无机物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的?3.细胞中的无机物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就自己的问题思考讨论,做出初步的回答。以此引出今天的内容:水和无机盐。
2、水
(1)水的含量
请一个同学回答前面第一节中学习的内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水占到85%~90%。
(2)水含量的几个特征
请同学们自己看几幅图片讨论总结
第一个特征:在组成细胞的所有化合物中水含量最高。
第二个特征:不同生物体内水的含量不同。此处加一个补充:一般来说水生生物的含水量大于陆生生物。
第三个特征:水在生物不同发育时期含量不同。
第四个特征:即使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器官组织水的含量也会有所不同。
然后补充:对于人来说,一般幼年个体的含水量大于老年个体的。男性的含水量大于女性的。
(3)水的存在形式
请同学来说说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宏观世界中的水有汽态,液态,固态这三种形式。然后设疑。细胞中的水有怎样的存在形式?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5面第二段.回答:
请同学自己先讨论总结: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哪几种? 各有什么样的功能?
然后老师引导补充完善,举例巩固。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分别叫结合水和自由水。
结合水就是经常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这些水不能自由流动。作用: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此处用图片辅助讲解。
自由水,就是指细胞中可以自由流动的水,这些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5%。作用:1、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2、参与生物化学反应.? 3、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每一项作用都举例说明。如:1、西瓜汁甜,因为糖类等溶解于水中。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需要水的参与。3、血液的运输作用。
(4)自有水和结合水的相互转化
这个内容直接讲述。
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是不是不变的呢 其实不是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我们知道,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的主要是细胞中的自由水。那么当生命活动旺盛时,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反之,当生命活动缓慢时,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此处举例说明。
(5)补充
需要补充说明:前面说到了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器官组织水的含量有所不同。那么怎样的器官含水量多?怎样的器官含水量少呢?此处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尝试回答。然后说明,由于新陈代谢需要水的参与,那么新陈代谢活跃的组织和器官含水量就多于新陈代谢缓慢的组织和器官。如:牙齿的水含量比心肌的少。
篇5:细胞中的无机物高中生物教案预选
(1)自由水 约95%
作用:1、良好溶剂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2)结合水 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积极参加讨论,列举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建立自信,能够关注人类健康。 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的知识点有细胞中的水以及无机盐。主要从水和无机盐这两种无机物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以及两者在细胞中的作用展开学习。最后站在整章知识的角度上总结多种元素和化合物共同构成了细胞这个生命系统中的基本层次,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全面了解细胞的分子组成。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刚从初中跨入高中的门槛,对生物这门学科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个特点:从感性的生物现象提炼出生物现象的本质。通过对前面一个章节以及本章其他小节的学习,学生对构成细胞的物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把本节内容与前面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方便学生学习。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没有学习生物,在教学中要联系本节知识把相关的初中知识捡回来。 教学思路
以一个运动广告让学生探究:“解体渴”这句广告词的科学含义,引入本节课:细胞中的无机物。然后欣赏几组有关水与生命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再通过对几个表格的分析得出不同的生物体;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生长时期;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组织器官含水量不同。接着由自然界中水的形式引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接着举例说明自由水和结合水在细胞和生物体中的作用。然后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导入无机盐,讲解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最后纵观整个章节的内容总结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重点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难点 结合水的概念
无机盐的作用 拓展内容 水资源、酸碱中和 高考形式 选择题、填空题 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提问: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中的几种有机物,还记得有哪些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胞中的无机物。 学生简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导入 展示佳得乐的饮料视频,并展示其广告词“解口渴,更解体渴”。让学生思考该广告词的意思,解口渴是什么意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细胞中的水 下面我们就看几幅图片:举例:人的胚胎发育,仙人掌等。这些事实说明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学生思考老师所提到的 水的含量 1、展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所占的比例表。得出结论水是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2. 接下来我们看这几张图片,大家认为这些生物它们的含水量是不是一样多的呢?我们看一下它们的含水量的比值,得出结论说明不同生物体内水的含量是不同的(60~95%)。
篇6:细胞中的无机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说出水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形态和功能,说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体内分布的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水、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功能是本节重点;学生理解结合水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蒸馏水、佳得乐、绿茶各一瓶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内容:
(一)细胞中的水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三)练习
(四)教师活动直接引入:
设问:非洲的角马、大象不远千里进行迁徙、沙漠中的植物地下的'根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几倍,这些生物都在苦苦地寻觅什么呢?
举例说明水对生命的重要性:生命的诞生、沙漠植物的特殊形态、人胚胎发育的环境、人最长缺水时间和缺食时间比较。水在不同生物、同一生物,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含量变化:细胞中水分的含量最大(在解题时,注意看清楚问的是干重还是献重)。水分的减少对生物的影响(植物的枯萎、人的衰老)。
结合水和自由水:请学生说说认为人体什么结构中有水?指出生物体内的水除了能流动的水的形态以外,还有一种方式是水分和一些物质结合在一起。(可以举无水硫酸铜和五水硫酸铜的关系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结合水的概念、含量、自由水的的概念。
自由水的作用:
1、良好的溶剂(味觉的产生)。
2、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种子遇水才能发芽、光合作用)。
3、为细胞营造液体内环境。
4、物质的运输(血液)。无机盐的种类;着重讲无机盐的作用:
5、生物体的组成部分(血红蛋白的铁离子);
6、参与生命活动(钙离子对人体的作用)
p36旁栏部分:
1、不同种类细胞中的化合物有区别,例如淀粉与糖原;
2、含量有差别:如肌肉细胞中蛋白质教多,而脂肪细胞中脂肪较多。
学生活动简单回答老师的问题。根据p35图,分析人不同生长时期体内含水量的变化。(广告词:女人是水做的,男人也是水做的)列举人体中有水分的结构或者物质。讨论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篇7:高中生物说课稿《细胞增殖》
高中生物说课稿《细胞增殖》
1教材分析
1.1本节内容的地位该节是现行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细胞增殖"是讲述细胞的一种生命现象,只有了解了这一生命现象,我们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例如生物体的生殖和发育,生物体具有的遗传和变异,所以本节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了解生物生命现象的细胞学基础,“细胞增殖”之所以作为本章乃至本册的难点,就是因为这一知识非常地抽象化,没有具体的实物模型,又不是我们生活中所见,因此,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我们直接示意这是本章中的难点,引起注意。
1.2教学重点和难点“细胞增殖”一节主要向学生展示的是有丝分裂——生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分裂方式,结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重难点突出,有渗透力和感染力,本节重点内容就是让学生理解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由于细胞分裂这一现象的特殊性——整个过程是一动态变化,要让学生具体把握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内部的变化,特别是遗传物质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明确细胞的周期变化,这一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1.3教学目标本节内容为两课时(1课时为讲授课、l课时为实验课),通过这一节的讲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及特点,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应用有丝分裂的知识去解答一些理论问题或解释一种生理现象,
例如根据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而得知该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构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在进行组织培养时,无论取生物体哪个部分的分生组织获得的植株是一样的,诸如此类的,都是有关有丝分裂知识的运用。
2学法指导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地掌握并灵活运用呢?在学习本节知识的时候,归纳记忆,找到规律,重点难点应重点识记,对于有丝分裂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2.1掌握有丝分裂,记忆有丝分裂主要特征(启发、引导与多媒体课件相配合)染色体DNA在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变化规律(分析CAI课件显示、画出图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观
察力);利用口决巧记各时期变化特征(列表归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准确识别分裂图像(例题解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间期的关系(设计动画、具体展示装片、说明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为什么占多数)由这几个方面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养成一种由观察现象_解决问题_总结体会_知识提升的学习习惯,另外我们可以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3教学过程的设计
篇8:2.5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师版)
2.5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师版)
班级 姓名 编号
2.5 细胞中的无机物 ````````````````
【学习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学习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1)结合水的概念。(2)无机盐的作用。
【学习过程】 细胞中的水
【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第34-35页,你一定能完成下列问题)
1、水的含量
(1)_________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
(2)生物种类不同,含水量_______
(3)生物体在不同的生出发育时期,含水量_______
2、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
(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 的形式存在的可以 的水,其主要功能为:
① 细胞内的良好 ;
② 参与细胞内的 需要水的参与;
③ 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 环境中;
④ 运送 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 ;
(2)结合水: 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 的重要成分.
【互动探究】
探究1. 自由水和结合水能否相互转化? 这种转化对细胞有何影响?
☆思考讨论
(1)心脏和血液的含水量很接近为何心脏呈坚韧的形态而血液却呈流动的液态?
血液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在;心肌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2)晒干的水稻种子去除的水及保留的水,其形式分别是什么? 炒干葵花籽主要失去的是什么形式的水
去除的是自由水,保留的是结合水。结合水
(3)同体积的水和果汁放入冰箱中谁最先结冰? 水
(4)比较新鲜种子和干种子谁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
新鲜种子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 一般而言代谢越旺盛,自由水含量越高
(5)自由水多还是结合水多生物体的抗寒能力较好?
结合水多
结合水越多,抗性相对越强。
沅江三中下学期 第1页(共4页)
班级 姓名 编号
练一练
刚收获的新鲜玉米种子在阳光下晒干,重量减轻,这个过程损失的主要是 水,这样的种子在条件适宜时,仍能萌发成幼苗。
把晒干的种子放在一洁净的试管中加热,试管壁上有水珠出现,这些水主要是 水,这样的种子将不能萌发。代谢旺盛的细胞内 水的含量相对高些。
迁移训练1. 下列关于自由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以游离态的形态存在 B、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
C、能够流动和易于蒸发 D、代谢反应介质或参与反应
迁移训练2. 生物体没有水就不能存活的根本原因是( )
A、水在细胞内以两种形式存在 B、水在不同生物体中含量不相同
C、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在水中进行的 D、大部分水在细胞内可以自由流动 细胞中的无机盐
【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第35-36页,你一定能完成下列问题)
1.存在形式:大多数以 的.形式存在。
2.功能
(1)是细胞内许多复杂 的重要组成成分;
(2)对维持 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维持细胞的____________平衡和平衡
【互动探究】
探究2. 细胞中的无机盐含量、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如何?
1.含量
很少,占细胞鲜重的1%--1.5%
2.存在形式
(1).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2+2+2+3+阳离子:Na、K、 Ca、Mg、Fe、Fe等。
-2-3--阴离子:Cl、SO4、PO4、HCO3等。
(2).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如:骨骼、牙齿中的CaCO3;DNA中的磷酸.
3.生理作用
☆思考讨论
1
.观察叶绿素分子、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沅江三中20下学期 第2页(共4页)
班级 姓名 编号
(1)为什么缺铁会导致贫血? Fe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
2+(2)植物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为什么? Mg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
以上两种现象说明了无机盐具有什么生理作用?
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哺乳动物的血液中Ca2+浓度太低时,肌肉会出现抽搐现象;植物在开花期缺B,会出现只开花不结果(即花而不实)现象。这又说明了无机盐具有那方面的生理功能?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某人生病到医院输液,你知道用的生理盐水是多少浓度的?为什么要配制这一浓度,用0.09%或9 %浓度可以吗?为什么? 这体现了无机盐具有什么功能?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渗透压
4、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体育课上剧烈运动后,肌肉会感觉到酸胀。这是因为剧烈运动时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所致。乳酸产生后部分存在肌肉细胞,一部分会进入血液,但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液的PH并不会因此而明显降低,仍能维持在7.35―7.45这一正常范围,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体现了无机盐具有什么功能?
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
CO2+H2O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
思考:人若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大量排汗,该怎样做?
迁移训练3.已知Mn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例如能激活硝酸还原酶。缺Mn的植物就无法利用硝酸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
A、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对于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
【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第36页,你一定能完成下列问题)
1.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 _________。
2.活细胞中的化合物必须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细胞这种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才能表现 _________。活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处在 ________之中,但又保持 _________,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迁移训练4. 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相同
B. 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相同
C. 同种生物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相同
D. 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不同, 同种生物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也有差别
【知识拓展】
探究某矿质元素离子是否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实验方法是什么?实验过程中需配制哪两种营
沅江三中年下学期 第3页(共4页) 2+
班级 姓名 编号
养液?当缺素完全营养液中的植物表现出症状后,还需如何继续实验,才能确定该矿质元素离子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
溶液培养法。完全营养液和缺素完全营养液。还需在缺素完全营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含该元素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若原异常的植株恢复正常(或病症消失),则可说明该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基础检测】
1.下列植物细胞中结合水的相对含量最大的是(A )。
A.休眠的蚕豆子叶细胞
B.玉米的胚乳细胞
C.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D.成熟柑橘的果肉细胞
解析:结合水是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的,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由此可见,结合水在细胞内的含量是较少的。题目中提供的四个选项中,蚕豆由于处于休眠状态,其细胞内的自由水大量散失,因此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就增加了。而其他结构的细胞都是处于正常状态的活细胞,其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都远高于休眠细胞中的含量,而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就比较低了。
2.一头牛突然患病,全身抽搐,兽医除必须对它对症下药外,还要给它注射一定量的( C )。
A.生理盐水 B.葡萄糖溶液
C.葡萄糖酸钙
解析:当哺乳动物血液中缺少钙时,动物会出现抽搐现象,所以要补充一定量的钙盐。
3.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 C )。
①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 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会发生 ③水的比热小,有利于维持体温 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水的生理作用。水在人体内不能分解释放能量,水的比热大,水的主要作用是生物化学反应的媒介物,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4.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B )。
A.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D.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A、B、D都是无机盐的功能,但从题意可看出钙盐和钾盐有维持心脏持续跳动的功能。心脏持续跳动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之一,说明钙盐和钾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
沅江三中2015年下学期 第4页(共4页)
班级 姓名 编号
用。
1.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与功能
2. 细胞中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功能
沅江三中2015年下学期 第5页(共4页)
篇9:高中生物《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说课稿
高中生物《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说课稿
一、说教材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必修1第6章第3节的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学生熟悉的是个体的衰老,而对于看不见的细胞的衰老却知之甚少。细胞衰老有哪些表现呢?细胞衰老的原因是什么?细胞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细胞的凋亡与死亡有什么关系?这一连串的问题构成了本节内容的主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有完整的认识。同时细胞衰亡机制的研究与生物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对细胞衰亡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说学情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知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而且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寿命息息相关,学生比较感兴趣,这都为本节课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但是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以及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区别,学生并不是很清楚,这都需要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纠正学生的认知误区。
三、说教学目标
1.概述细胞衰老的特征;探讨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简述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2.培养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通过有关衰老问题的讨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为探讨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由于学生对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判断易混淆,因此教学难点为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五、说教法学法
运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提问学生:在家里大家注意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身体和行为上具有一些不同于年轻人的特征,试举例说明。针对学生的回答,我将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征?引导学生从老年人的器官老化分析出老年人的组织细胞衰老、死亡,从而引出课题——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通过联系生活导入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与生物之间构建联系,发现生物来源于生物,提高学习的兴趣。
2.新课展开
本节课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关系。
首先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如下问题:(1)大家都处于青少年阶段,在我们体内有没有细胞衰老、死亡呢?你能举例说明吗?(2)每一器官内都有细胞不断衰老、死亡,那怎么办?(3)老年人的器官、组织、细胞在老化,有没有新细胞产生呢?能举例说明吗?(4)由以上分析你能看出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有什么关系?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一样吗?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交流,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讲解,从而让学生明确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细胞衰老。
首先,我将讲解细胞衰老的含义,即细胞衰老过程是细胞内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之后设疑:为什么形容老人会用“干瘪的老人”?老年人为何出现“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的现象?老年人的头发为何会变白?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结合教材进行归纳总结出细胞衰老的特征。即:水分减少,代谢减缓;有些酶活性降低;色素沉积;呼吸速率减慢;膜通透性改变。
之后继续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细胞的衰老呢?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我将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呈现,辅助学生理解相关学说。
第三部分:细胞凋亡及细胞坏死。
我将通过课件展示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蝌蚪尾的消失,以及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五个手指的分开的实例。通过实例引出细胞凋亡的概念,之后我将给学生讲解为什么叫细胞编程性死亡,然后组织学生从个体发育和组织细胞更新与机体的功能区分析讨论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有什么意义,最后强调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最后,师生共同探讨一个与细胞衰老有关的社会问题——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即教材的“资料搜集和分析”。首先提问:很多发达国家的人口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老年人的比例去讨论分析,从而引出“老龄化社会”的概念,之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长辈,让大家说一说他们的生活能力怎么样?在生活中,我们在公共场所遇到老年人应该怎么做?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通过与学生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设计的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内容,总结问题,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中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观点。
3.小结作业
为帮助学生形成对本节课的整体认识,本节课采取学生总结的形式,归纳本节重点知识,我会针对教学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申,保障学习效果。关于作业,布置学生课外到有关部门搜集资料,分析本地区的老年人的人口特点,并在市政建设方面给他们提出一些有利于老年人生活的建议。这一活动,旨在引起学生对老年人的关心,对人口老龄化给家庭、社会和国家以及老年人自身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的思考,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七、说板书设计
以下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炼学习的重点。
篇10:高中生物细胞知识点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细胞的统一性:动植物细胞基本相似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范围越小 视野越暗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范围越大 视野越亮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篇11:高中生物细胞知识点
1.细胞分化简介
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稳定、不可逆的。一旦细胞受到某种刺激发生变化,开始向某一方向分化后,即使引起变化的刺激不再存在,分化仍能进行,并可通过细胞分裂不断继续下去。细胞决定的早晚,因动物及组织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一般情况下都是渐进的过程。例如,在两栖类,把神经胚早期的体节从正常部位移植到同一胚胎的腹部还可改变分化的方向,不形成肌肉而形成肾管及红细胞等。但是到神经胚晚期移植体节,就不能改变体节分化的方向。可见,这时期体节的分化已稳定地决定了。
2.特点
1.持久性: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2.稳定性: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死亡
3.普遍性: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4.不可逆性:细胞只能从全能干细胞最终走向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能反向进行。(即全能性逐渐减小)
点击查看: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5.细胞分化
概念: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过程
时间:发生于整个生命过程,胚胎时间达到最大程度
结果: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6.植物细胞全能性
1)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2)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幼体
7.动物细胞全能性
克隆羊“多利”
造血干细胞的研究
8.植物组织的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仍能够发育成完整新植株的潜能。
9.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体细胞都是受精卵有丝分裂的后代细胞,有丝分裂前后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不变,其遗传特性也不变。因此,每个体细胞(除有些细胞核已退化的细胞如:血红细胞)都具有同一个受精卵细胞中所含有的遗传信息,每个体细胞都具有单独发展为单个个体的潜能(例如:花粉离体培养),而且细胞具有全能性。
篇12:《细胞》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前面讲授了显微镜的使用,后面是对单细胞和多细胞动植物的学习,说明《细胞》这节课在整本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版教材中把《细胞》这节从原来的第五章调整到现在的第二章,可见其重要性,所以学好这节课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50个重要概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阐明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②了解动植物细胞结构及异同点;
③说明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④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尝试制作细胞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内容,我确定的:
教学重点是: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结构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通过播放:《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动植物细胞分裂图》等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归纳总结知识点,以突破重难点。
二、说学生
七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初步的具备了观察事物,收集整理信息,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说教法
本节课是围绕概念教学这一理念来展开教学的。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精心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
3. 对比教学法:比较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也是认是事物的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四.说学法
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学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知识结构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程序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四个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注重突出重难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部分我将分为五个环节:
1.组织教学并让学生导读学习目标。(1~2分钟)
通过导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教师指出重难点,这是生物教学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2.导入新课。(1~2分钟)
导入时通过展示四张图片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20~25分钟)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首先向学生阐明细胞的定义: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是第一个重要概念。
接下来是第二个重要概念-----动植物细胞结构,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点,我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一目了然,方便学生掌握。
对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这个重要概念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对比和讨论等途径来得出结论。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之后我用近三年的结业试题来巩固这个知识点,意在让学生对该知识点引起重视。
在巩固之后我会把动植物细胞的对比结构图再次呈现,来检验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学生每说一个结构我会补充这个结构的作用,并且让学生在教材中重点标注,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脱离开教材。
最后一个重要概念说的是细胞的分裂,由一粒玉米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棵玉米植株?这个问题引入这个重要概念,通过课件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由学生来描述分裂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课堂小结。(3~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并通过做结业试题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机动教学(5~10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设立了两个特色活动,一个是连连看,一个是知识竞猜,通过这两个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来演示过程。
5.板书设计
我将这样设计本课的课堂板书,我认为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一目了然,简要体现了本节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理解。
六.教学反思
为了凸显这节课中的重要概念,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要知道,教师的“导”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之上,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篇13:高中生物说课稿:《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说课稿:《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说课稿一、说教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以及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联系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关心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三、教学的重、难点有氧呼吸过程四、说教法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也须起主导、引导作用。所以本课利用直观教学手段,采用自主阅读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和学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阅读能力五、说学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迁移,对照学习。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主动发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引入本课课题提问: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有哪些?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ATP在供能过程中起什么作用?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回答:见教案,ATP合成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供的。呼吸作用是如何提供能量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讲授新课:(1)细胞的呼吸方式提问: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怎样进行的呢?让学生说出细胞呼吸概念回答: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学生自学实验,并回答课本92页的问题。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CO2,在无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设问:原料是?在哪里?产物?能量去向?有机物是如何被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引出有氧呼吸(2)有氧呼吸(给出一下表格,学生自学并完成,教师总结)A反应式:酶C6H12O6+6O2→6CO2+6H2O+能量B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场所(学生简述后,媒体展示场所及过程图解)C能量变化:形式变化、转移率等D概念E、特点(与体外燃烧的区别)列表总结有氧呼吸,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建立表格,教师投影展示部分表格
过程 场所 条件 反应物 反应产物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3)无氧呼吸(给出一下表格,学生自学并完成,教师总结)A反应式:B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场所(学生简述后,媒体展示场所及过程图解)C能量变化:形式变化、转移率D概念E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反应物 有机物 有机物
反应条件 需酶、氧气 需酶、缺氧
反应程度 彻底氧化分解 不彻底氧化分解
产物 CO2、H2O CO2、酒精或乳酸
产能多少 大量 少量 评价:欣赏性评价,对学生合作学习及成果表示肯定,指出不足,给出建议。(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小组为单位,从课本95-96页“资料分析”中选取2-3个实例,讨论并分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了细胞呼吸的哪些方面?并再举一两例加以说明。要求准备简单的发言稿。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做课本96页习题4、板书设计一、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二、有氧呼吸三、无氧呼吸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结束:本节课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层层设问,在学生答问、质疑、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建构新概念和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14: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Ⅰ《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说课稿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Ⅰ》模块中第2章第4节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讲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明确糖类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了解脂质对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作用,最后说明了蛋白质、糖类、核酸这三类生物大分子都是以单体为单位的多聚体,都是以碳链为骨架,认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等。这与前面学习的细胞中的元素和蛋白质、核酸等内容密切联系,也是后面学习细胞的结构、代谢、血糖平衡的调节等内容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2、3节学习了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生物大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即元素、基本单位、长链、大分子。这样能更好理解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别及多糖的大分子性,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通过对糖和脂的分类和比较能更好地培养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学完本节课后,学生对生命是物质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能理解生命是建立在碳的基础上。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
(2)尝试比较分类的学习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3)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体会生物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有两个教学重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第一个要求是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属理解层次,并与以后要学习的模块核心内容细胞代谢内容联系密切,所以确定为重点。细胞中主要有三种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2、3节学习了蛋白质和核酸,在这里有必要总结一下这三种生物大分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建立在碳的基础上,及生命的物质性和区别于非生物界的特殊性。教学难点有2个:多糖的种类,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学生对多糖的种类和功能在初中没有接触,很陌生。而对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没有直观的认识,所以将这两点作为难点。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
引入新课:先复习上节关于核酸的知识并便于和新授内容衔接。以问题探讨提供的情景和讨论题引入糖的学习。
环节二:
细胞中的糖类:为本节重点内容,分三步突破:
1、学生自主和讨论合作完成表格对糖的分类、分布和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于难点多糖的种类,采用图片介绍的方式,使学生有直观认识。
2、通过思考题对糖的分类、分布和功能深识进一步深入
在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分中学生会认识到各多糖结构的不同和多糖的形成及水解
3、通过糖应用,体会糖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对糖的认识更有立体感。
通过实例,学生对多糖中淀粉和糖原的储存功能及各糖之间的转化有了深入的认识。
环节三、
细胞中的脂质:由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肥胖和心血管病入手引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然后主要以自学为主,老师点拨,便于掌握。
环节四、生物大分以碳为基本骨架:虽然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但在2、3节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有了较深的认识,前面又重点学习了多糖,所以先让学生说明为什么碳是大分子的骨架,然后展示各种单体的化学结构,和各生物大分子的链链形分子,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完成重、难点突破。
环节五:总结:使学生对本节内容保持清晰的思路。环节
七:巩固练习:课本课后练习题,使对本节知识点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
八、板书设计:
一、细胞中的糖类
1、元素:
2、功能:
3、糖类的分类、分布及主要功能
二、细胞中的脂质
脂肪:C、H、O 主要储能物质
磷脂
脂
质 胆固醇
性激素
固醇 维生素D
三、生物大分子以碳为基本骨架
九、课后反思
努力的方向:在今后教学中,时时提醒自己转变观念,认真贯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实施探究教学,向高效课堂努力,争取节节变为高效课堂,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进一少提高教学水平。
篇15: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
1.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 ( )
A.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 C.细胞 D.肺泡
2.植物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其主要原因是( )
A.CO2中毒 B.酒精中毒 C.乳酸中毒 D.供能不足
3.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中的氧( )
A.全部来自氧气 B.全部来自水 C.全部来自葡萄糖 D.来自葡萄糖和水
4.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5.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 )
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6.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向酿酒的原料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 B.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
C.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 D.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
7.在呼吸过程有二氧化碳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 )
A.一定是无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8、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①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②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③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④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CO2的试管有( )
A.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B.葡萄糖+线粒体
C.丙酮酸+叶绿体 D.丙酮酸+内质网
10.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果二者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这时吸入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之比是( )
A.3:4 B.4:3 C.1:2 D.2:1
篇16: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具有一层半透膜。
(2)植物细胞内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看作是半透膜,所以都可以发生渗透吸水。
(3)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以后的结构。
(4)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例如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膜;协助扩散,例如葡萄糖穿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主动运输,例如Na+、K+穿过细胞膜。
(5)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
拓展:
①溶液中的溶质或气体可发生自由扩散,溶液中的溶剂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6)细胞通过胞吞摄取大分子,通过胞吐排出大分子。
四、酶与 ATP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2)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拓展:
①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②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如 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
(3)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
(4)ATP和ADP的转化
注意:①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
②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③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拓展:
①动物体内合成ATP 的途径是呼吸作用,植物物体内合成 ATP 的途径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②ATP 在细胞内的含量不多。
③ATP 与 ADP 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因为反应的场所、酶不同。
五、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 的过程。
拓展:
①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最常直接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
① C6H12O6 酶 2C3H4O3+4 [H](少)+ 能量(少)细胞质基质
② 2C3H4O3 + 6H2O 酶 6CO2 +20 [H] + 能量(少) 线粒体基质
③ 24[H] + 6O2 酶 12 H2O + 能量(大量) 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拓展:
①高等植物在水淹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
②马铃薯、玉米胚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③高等动物和人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④无氧呼吸生成酒精的反应式:无氧呼吸生成乳酸的反应式:
C6H12O6 2 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C6H12O6 2 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⑤无氧呼吸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有氧呼吸二、三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物质变化和场所不同。
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有:在冬季通过温室、大棚为农作物提供合适的温度;种植阴生植物要遮荫;通过合理密植、套种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
利用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对稻田举行定期排水,防止水稻幼根因缺氧而腐烂;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
拓展:
① 热点:测定光合速率必须在光下进行,测定呼吸速率必须在暗中进行。
② 新疆哈密瓜较甜的原因是日照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③ 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减少呼吸消耗
(4)细胞呼吸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 高中生物说课稿
★ 生物说课稿高中
★ 细胞癌变说课稿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无机物》说课稿(集锦16篇)】相关文章: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说课稿2023-06-25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说课稿2023-05-27
水圈与水循环说课稿2022-12-10
《光合作用》说课稿2022-12-13
高中生物说课稿:《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2022-11-17
说课稿教学过程过渡语2023-06-28
《蛋白质》说课稿2023-07-17
高中生物要怎么学2022-05-31
初中生物说课稿《根的生长》2023-03-01
优秀说课稿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