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时间:2023-05-02 07:44:48 数学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精选15篇)由网友“keodiduajjwkd”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篇1: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逐步改革和完善,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受到了广泛重视,随之而来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慢慢凸显了出来。针对这类现象,逐渐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差异教育。教师把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可以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从而减少不同学生学习之间的差距。本文主要概述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合理利用差异教育,结合实际案例和教学经验提出了对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差异教育;实践策略;

数学课程作为初中教学中的核心学科,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给予尊重和肯定,合理进行教学设计,适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减少班级之间的整体差异性,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是初中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差异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主要切入点,实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合理引导学生学习和领悟正确的学习方式,改变自身存在的弊端,从而全面实行素质教学。

一、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目标

教师提出的教学目的,是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现状确定的,也是对学生完成学习预期结果的一种猜测。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和计划,都要围绕教学目的展开。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制定教学目标,合理调整教学方案,照顾不同学生的差异、特点和性格。例如,以考察学生教材中课后习题为例,课后习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对上课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总结,要求学生独立解决最基础的问题,对一些难度较高、层次较深的问题,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解决。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掌握,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较难的题目,但要保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适应每个初中生的差异性。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习情况了解透彻,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对新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等,都要有清晰认识,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二、重视整体教学过程

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好奇心。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他们在解决同一类问题时,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教师可以把培养的重心放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上。以此,作为教学核心,根据差异性进行科学化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进行学习,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参与沟通、与同学相互讨论进行学习,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过程,从而实现全班共同进步。处于小组内部的成员,同学之间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影响,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带动成绩较差的同学一起进步,互相帮助,解决一些他们无法独立完成的题目。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成绩较差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转换能力。由于课堂的限制,或者是教师讲解的不足,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性的概念。这时,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其他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深入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对所有学生实施最有效、能收获最大益处的差异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和头脑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

教师布置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有效复习和巩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都会给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这样,就无法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会制约了有些学生能力的提高,又可能会降低了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考虑学生的层次,而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分配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作业,真正发挥作业的价值。这样,不但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课上知识,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抄袭作业的现象发生,可谓一举两得。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可以具体进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化、科学化利用差异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凸显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缩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逐步实现不同个体的共同提升和进步,这是值得利用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相关部门可以落实差异化教育,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也落实了对初中生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启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差异教育的效果分析[J].名师在线,(24):43-44.

[2] 马心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差异教育应用分析[J].教书育人,(22):44.

[3] 徐亚静.基于问题学习的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篇2: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论文

一、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顾名思义,多媒体指的是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具体说来,可能要包含声音和图像,从人的感官上来讲,要包括视觉听觉等等。而多媒体教学,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媒体特点,通过设计和选择现代媒体,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来达到比较优化的效果的教学手段。

二、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完善,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求我们顺应信息化的趋势。信息化的本质是传达的高效精确化,时间或其他成本的集约化。而我们的初中数学由于信息量的进一步扩大,就更迫切地要求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多媒体的必要意义就在于,社会的进步要求合适的教学手段,知识的记忆要求高效的方法。

三、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投入的加大,我们的教学环境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了很大改观。加之大量的多媒体软件,教学软件的研发,使得我们的多媒体教学开展变得更加容易。

总的来说,多媒体教学通过丰富的媒介,能够达到更高效的学习效果。只要有认真的准备,配套的软件,多媒体教学的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

四、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和注意事项

既然多媒体教学有它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多媒体教学呢?根据教学经验,我们一般需要完善的多媒体设施,还需要内容丰富生动科学合理的教学课件。设施是基础,教学课件的制作是重点。

1、硬件要求

我们的多媒体教学要求有声音和视频的输出工具,比如音响和银幕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多媒体教学也应该包括其他的辅助器具,比如几何用演示模型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器具,往往能让教学更加直观。

2、软件要求

多媒体教学的重点是课件的制作。可以说空间的制作决定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代数的移项、合并同类项中,如果能够将移动和合并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动画变色等效果,往往可以得到动态直观。关键是要做到要把丰富的教学内容结合到媒体形式中去,并且做到自然的切入。事实证明,多媒体课件运用好了,效果十分明显。例如,在讲解“点的轨迹”时,学生们可能无法理解轨迹的定义,或者说只记住了书本的定义,而没有知识迁移的能力。这时候我们配合讲解播放一个点的轨迹,并且运用软件做出相关拓展,比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在黑板上或者仅凭口舌,是难以表述得清的。又比如,在学习“圆柱体的面积计算”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我们能以多媒体课件准确演示从平面方形到立体圆柱的过度,那么学生自然就不难理解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表面积=底面周长*高”了。

值得注意的是,powerpoint作为一款使用便捷的多媒体软件虽然较为普及,教学中也不要忽视了adobephotoshop,几何画板等工具的应用。总的来说,软件的选用要适合,比如对于动态内容的表现,PPT可能不如几何画板。而有一些需要进行空间图形位移演示的,还需要更专业的软件。不管什么软件,总的目标是孩子们学习知识更直观,更有效率,记忆更加强化。不仅要有文字,还要有图片、模型、声音、视频等等,总之,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而多媒体,则是学习趣味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五、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在中国掀起多媒体教学热潮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进行冷静的分析,总结一下出现的问题。大概来说,我们的问题主要是不少教学工作者把多媒体教学做成了一项应付检查、华而不实的形式。特别是数学教学,如果不注重课件的设计,很有可能这堂课就变成煎熬:老师讲不下去,学生不知所云。所以,我们必须注意:

注重课件的制作,优质课件的交流。

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切勿把数学多媒体教学变成老师和电脑的独角戏。分清主次,不能滥用某一媒体方式,比如文字,声音,图像比例失调等。不能用多媒体取代教师作用。

参考文献

[1] 葛智生.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06).

[2] 褚蓓蓓,刘丹. 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反思与探索[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08).

[3] 邢大伟. 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思路优化[J] 考试周刊,2008 (15).

篇3: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论文

1.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意义

数学是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概念抽象、逻辑严密和应用广泛的特性。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多媒体集视听于一体,用鲜明形象、图文并茂、影音交融的演示,能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协调作用。结合数学的特性与多媒体的特点,为更好地达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将多媒体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时,能有效扩充信息,加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能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呈现过程,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有利于揭示规律、拓展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效率地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能发展学生思维,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

2.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有效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几何》的多边形教学课中,将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投影出来,都是些美丽的几何图案,让同学们知道祖国不但繁荣昌盛,就连祖国的象征标志也美观大方。在《直角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中,将《勾股定理》的史话资料和几何图案制成课件放映出来,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历史悠久,我们的知识是从书本里、课堂上和生活中得到的,要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我们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共同努力,发奋学习。从而渗透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下一页更多精彩“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论文”

篇4: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论文

(2)、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堂高质量的课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便是其中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深钻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产生多种多样的学习需要,并促进这些需要转化为正确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自觉的、积极的学习状态。在初中图形欣赏教学中,可设计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精美图案,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美,同时使学生领会到几何图形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点、线、面、体知识,动手设计并绘画一幅美丽的图案(形式不限,如果能给图案赋予一定的意义更好)。 (3)、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教学平移、旋转、轴反射等几何变换时,在电脑上动画演示图形变换比在黑板比画易懂直观得多。几何图形的变换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位置,通过图形的变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中,可设计如下内容的多媒体。△abc中,∠bac=90°,ab=ac,mn是过点a的直线,bd垂直于mn,ce垂直于mn,问题1:bd和ae相等吗?如相等,请证明,如不相等,请说明理由。de、bd、ce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证明。问题2:如果mn绕着点a旋转,旋转到与bc相交的位置,此时,de、bd、ce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做出合理的解释。当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很多,课件的设计也要根据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设计,以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注意问题

(1)、应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

数学科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等抽象思维要求高。传统教学手段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授课教师解决难点教学问题,因而应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授课。而且,每一节课不是非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可,有些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反而不如传统手段教学的实际效果好。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把数学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我们一定要明确,多媒体应用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只是通过这一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不能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目的,应避免生硬地把多媒体的手段安插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在某些需及时交流师生思想情感的互动过程中还应考虑避免多媒体的干扰,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不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的。因此,我们不能把课件制作流于形式,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只会适得其反。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例如,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割舍教师的板书。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在黑板上提纲契领地写出来的讲授提纲或者画出来的图表。一般说来,板书既包括备课过程中设计好的相对固定的部分,也包括上课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具体情况临时书写的部分。教师板书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渐进的过程。演示课件的板书内容是备课过程中设计好的相对固定部分,且往往是一行一行的出现的,思维上的跳跃较大。而现场即时性板书则更能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并且对学生还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如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使用多媒体代替。?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不应理解为全堂多媒体演示,不应该忽视师生之间的口头交流。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反馈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一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加以了解,二来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在教学方式上,我们主张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经过几代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注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比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再比如解决问题的“变式”教学,主张“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教学的优点,我们应该继续发扬的。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下,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论文篇三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在许多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并与因特网连接,构成了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体系。多媒体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潮流,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多媒体课件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构建特定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应用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的作用

1.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爱学数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经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可以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能激发学生爱学数学。

2.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在新课改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还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

3.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能力。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把数学中的抽象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信息量加大,学生易于接受,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同时,应用计算机与网络的功能可创设引入概念的情境、推导规律的情境,可提出能够逐步深入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外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所设置的数学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发现。

多媒体课件不仅仅有利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用它创设情境进行能力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应用课件创设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初中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很有限的,这对一些立体图形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在数学课堂中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静止的图形变成运动的。

例如:学习“几何体的三视图”时,给出一个正方体的组合后先让学生自己想象该组合体的三视图,然后让它旋转使学生得以证实。再如学习“截面”时,用多媒体课件来表达一些几何体的截面情况,使学生很直观、很轻松地学习所学知识。同时学生可通过观察、联想和想象动态地去理解空间变化过程,形象地建立起相应的过程模型。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上的建构;另一方面又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产生灵感和顿悟。

(2)应用课件分析图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变化中不变以及在变化中求不变的思想是辩证思维在数学中的重要体现,也是数学的灵魂,贯穿于整个数学思维中。应用几何画板或其他教学软件展现动态图景,可培养学生“全面、本质看问题”的基本素质。

(3)应用课件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在课件中多设置日常生活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搜集媒体素材,做好数学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来源无非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制作,二是网上下载。通过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制作出的课件是智慧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应为能够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而自豪。但是,毕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完全由自己制作的课件终是少数,大量的课件还需要到网上去下载,或者进行二次开发。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是个巨大的信息宝库,互联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我们化学教师应该能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解决同一个教学难点甚至可以找到多个课件,我们要有比较地吸收、利用、改进和开发。当然,也别忘记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挂在网上供同仁参考和下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我们应共同遵循的准则。目前开通的许多信息网的资源中心虽然是收费的,但是也有部分是开放的,只要你有大浪淘沙的勇气,相信会有不少收获的。

三、怎样用多媒体上好数学课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只有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看过“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论文”的还看了:

1.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2.运用多媒体教学论文

3.关于多媒体教学论文

4.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注意事项

篇5: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之中老师只是以偏概全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形式造成了学生们整体学习效果相差较大,不能很好地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所以利用分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着一个清晰的了解,之后再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针对于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鉴于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很大,因而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科学地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有着很明确的实施目标与实施的步骤,期间的步骤要很谨慎的进行.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就要对于班级里面的学生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他们的整体学习情况、学习成绩、家庭情况、性格等等各个方面,然后依照这些得到数据再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之后在班级上按照成绩进行分组.但是这种分组要在学生不知情的前提下,保护学生们的自尊心.一般的情况会将学生们分为五个人的小组,其中包括极优生、优秀生、中等生、学习困难的学生这几类,这种分组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们之间的共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在成绩好的学生的带动下开始自主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成绩.

二、钻研教材大纲,确定具体的目标

分层教学要求针对于每一位学生确定出相适应的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就要求老师在上课之前就要钻研教材大纲,然后根据教材大纲进行分层,结合着学生的具体情况定制不同的目标.这种目标可以分成几个,一种是最为基础的目标,这个是要求全班同学必须达到的,之后就可以设置一些中级目标与高级目标,这些目标就不会要求全班的同学都必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与学习的基础来进行目标的选择.比如在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分为了两个具体的层次目标,基础层次目标是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给记牢之后根据这种法则来进行计算.中层目标是在将法则记牢的基础上对于运算的技巧进行把握.从这两个层次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目标设置的难易度,这种难易度是一层一层叠加的,基础层次的目标可以保证学习困难的学生与中等成绩的学生可以理解与掌握,之后的中层次目标就是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进行提升与知识面的拓展,针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层次划分,满足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预习作业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下一堂课的内容要求学生们首先预习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更好地进行理解与掌握,这种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分层计算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们找到一种做计算题的乐趣,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的欲望,学生们也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所存在的困难的知识点之后在课堂上着重注意老师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讲解,更好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四、根据讲课的内容进行分层讲解在题目讲解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针对于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次的讲解,其讲解主要还是针对于基础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拔高,注意掌握住一个度即可以照顾到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对于一些较为优秀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拓展.还是在学习“有理数加法”的时候,就进行了分层次的讲解方式,首先要进行运算测试,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进行题目的运算,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运算能力.之后就是小组之间对于一个题目进行探讨,主要是探讨题目的不同的运算方式,讨论出最为简便的运算方式,然后老师再进行补充与讲解.最后就是针对于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拔高,这个时候就会出现“+”、“-”、“0”这样的情况,要求成绩优秀的学生完成.这种方式就可以照顾到班级上的所有的学生,真正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就是一种面对学生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之中首先就是要对于学生们的整体情况有着一个清晰的认知,之后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学习目标,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着一个最为清晰的定位.老师自身也要对于所要教授的内容有着一个极为清晰的认知,根据内容来制定分层目标,而且要具备着很好的耐心保护好学生们的自尊心,以一种引导的态度来进行教学。

篇6: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也可以说,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并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特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学习数学。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单靠教师的一张嘴是不够的,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为教学创设丰富的情境,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促进教学的发展。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效学习其中的难点内容。 如,在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现场演示,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四边形,进行相关操作,使学生直观上看到得到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在教师进行演示之后,可以具体某一个四边形,利用几何画板再次进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在拖着四边形一个顶点在平面内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测算长度及角度的功能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 在情境展示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理解证明此观点。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现场演示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的抽象性是很强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内容演示给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资料,通过生动的演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时,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抽象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教师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中的软件,在大屏幕中作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 的平分线、BC 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 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 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学生能够理解有关概念。 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显著。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体验,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多种物体,利用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师可以把相关内容制成演示文稿: 使画面在舒缓的音乐中徐徐展开,如蓝天中展翅飞翔的飞机、蓝天白云下的埃菲尔铁塔、车水马龙中承载的杨浦大桥等画面。 通过画面,学生可以有效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够认识到其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在动听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热情也能被调动起来。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自学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是很重要的。 只有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他们才会不断地追求新知,不断探索,获得发展,而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自学的价值,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作答,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上网查资料的方式搜集信息,解决问题,要使学生把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作为学习的常态,作为学习方式创新的一大措施,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手段,认识网络的价值,使学生自觉利用网络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这对学生学习数学、未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篇7: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概念界定

1.信息技术。信息化技术从内涵与外延性上划分,可以包括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信息技术则是指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工具、技能以及拓展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它是用来管理和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般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狭义的信息技术则是指利用计算机、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获取、加工、存储、运输与使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技术。本文所研究的信息技术,则是狭义层次的,属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

2.信息技术教育。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一种教育,如开展计算机课等。二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育活动,更好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本文所研究的是信息技术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第二个层含义,是把信息技术教育当成一种教育手段和开展形式。信息技术教育的形式有课堂教学模式还有远程教育模式等多种,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融入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依据

20xx年1月,我国教育主管单位针对中小学阶段的信息化技术管理与应用问题颁布了《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引起了教学的深层改革,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数学教育影响深远,将改变传统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等。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阐述改变方法:

1.信息技术能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在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增加教学形式趣味的趣味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如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网等,能够丰富数学教学形式。使老师和学生更加感兴趣。其次,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化。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有时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资料,如进行直观的图片展示,对于学生而言更为具体可接受。学生在学习时,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自然就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再次,在数学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自然可以获得大量信息资料。师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接触先进的数学理念。另外,数学的学习需要融会贯通,也需要适当的练习。网上资源丰富,对于学生的巩固练习是非常便利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可提高数学教学的速度。

2.在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理想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树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念,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1.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教学情景内容。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它们图文并茂展示给学生,并且设置一定的悬念。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情境导入,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去主动的探索和思考。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可感。比如学习三维图形等,学生空间感较差,难以想象该种图形。教师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呈现大量三维图形以及生活中的实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下,能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2.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容合。针对初中数学课堂当中使用信息技术应当充分分析数学学科主要特征,只有清楚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联,才能真正意义上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发挥出来。如果仅仅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生硬的结合、简单的嫁接,便难以发挥它所应有的作用。教者应根据两者的特点,进行恰当有机的结合。

3.正确把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在计算机等辅助教学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指导学生,给他们精心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运用计算机等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取知识。但是计算机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认知工具和探索工具,对教师而言还是开展教学的辅助性工具。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要适当、恰如成分地运用信息技术,而不能过多地依赖,主次不分,更不能纯粹只是为了赶时髦而去摆花架子。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完全舍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板书,就不能完全被教师的ppt等课件代替。教师适宜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掌握所学内容。作业也不可完全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机完成,还必须同时考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国内,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当中,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出现了很多误区,教师和学生并不能真正高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需要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实验、总结和研究。同时,初中数学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篇8:比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式,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经常用到。

比较有三个主要作用:1、揭示某些事物的共性。世界上事物繁多,有些事物没有共同之处,有些事物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点。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知道这些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对所要研究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例如、凸多面体概念的教学。常常是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凸多面体,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抽象出凸多面体的定义。2、揭示某些事物的不同点。世界是一个相对的世界,绝对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便是非常相近的同类事物,也有不同之处。有时候,人们希望知道这些事物的不同点。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比较可以找出它们的不同点。例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个相似的概念。如果把两个定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就而把两个概念区分开。3、揭示某些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和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显而易见,有的深不可测。然而,当我们把这些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之后,就有可能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说白了,就是研究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之间的不同点、相同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到“比较”的方法。

一、    定义概念

数学的特点是逻辑严谨。在科学的数学体系中,知识就像一根链条,前后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演绎而得到的。演绎推理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如果从后向前追溯推理的根据,那么总能够找到一些没有推理依据的数学知识。这就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譬如,几何中的“点”、“经过三个不共线的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自然数中的“0”。因为基本的概念和规律没有推理的基础,所以,教学这些知识,通常是先对一些特殊的事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概括出概念的定义或者归纳出规律。例如、教学“正数”的定义,可以先让学生拿5,1.5,10, ,8848与0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都大于0。再引导学生概括出正数的定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二、揭示规律

规律即事物的共性。可以通过对具体例子的比较获得。如,在中学一年级代数课中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可以先让学生比较下面几个算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然后归纳出一般规律。

3+5=5+3;

1.5+3.3=3.3+1.5;

……

通过比较,发现它们等号右边的加式,都是左边的加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到的。由此得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有一些数学知识虽然能够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得到,但是,教学起来有些麻烦,学生不容易接受。对于这些知识,可以采用演绎推理和比较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先进行比较归纳,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所学规律的正确性,再从理论上进一步证明,使学生坚信所学规律是可靠的。比如,在中学教学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可以先让学生计算数列

……;

与3,3,3,3,……;

的极限,以及这两个数列和的极限,再计算两个常数列

1,1,1,1,……;

与1.5,1.5,1.5,1.5,……;

的'极限,以及这两个数列和的极限。最后让学生对两个实例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就而归纳出数列极限加法的运算法则:

中学生虽然没有专一地学习逻辑学,但他们凭自己的经验知道,这种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对刚才归纳出的结论可能半信半疑。要使他们确信这一法则的正确性,还必须使用极限的“ε-N”定义进行严格的证明。因为“ε-N”实在是太难了,学生很难接受“ε-N”定义证明的合理性。所以,只使用“ε-N”定义证明数列极限加法法则,有相当多的学生不敢相信法则的合理性。但是,如果有比较归纳数列极限的加法法则做铺垫,那么学生就基本上可以接受这一法则。

数学体系中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多少,取决于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建立数学体系的目的是把数学知识传授给他人。为了使受教育者能够接受所要传授的数学知识,就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因此,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数学教材各自成一体,基本概念和规律依次减少。这就导致比较方法在不同层次的数学课堂上的使用也是不一样的。通常,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使用的比较多一些,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使用的相对少一些。

三、    明确概念

有些数学知识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找出数学知识的相同点,可以对它们进行归类整理,使其系统化,便于学生掌握。找出数学知识的不同点,可以把不同的数学概念区分开,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尤其是哪些形式上相近的数学概念,学生易于张冠李戴、是非颠倒,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差异,使学生了解它们的不同点,就能够使学生把这些概念区别开。有一位学生曾经给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难题:

关于 的算术平方根有两种求法:

方法一、 ;

方法二、 。

显然,这位学生把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两个概念搞混淆了。为了使学生能够自己查找错误的原因,我先让她把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写在纸上:

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例如、 都等于4,所以,4的平方根是2和-2。

算术平方根: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其中a的正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然后,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定义。问:这两个定义一样吗?

答:不一样。

问:一个数的平方根有几个?算术平方根有几个?

答:平方根有两个,算术平方根有一个。

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譬如、正数a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答:分别用 表示。

问: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关系怎样?

答: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的一个。

问:你要求的是平方根还是算术平方根?

答:算术平方根。

问:你的两种算法中的哪一种是错的?为什么?

答:等于“-1”的是错的。因为算术平方根是大于0的,而-1小于0。

再如:立体几何中的“三垂线定理”和“三垂线定理的逆地理”非常相似,学生常常把三垂线定理说成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把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说成三垂线定理。当教学了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之后,把二者做一个比较,让学生认清它们的不同点,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数学中的易混概念、性质、法则、定理、公理,通过比较都可以搞得一清二楚。

四、记忆知识

记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如果不把以前学习过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应该掌握的知识记住,那么就没有办法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新的数学知识。数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学科,内容繁多。如果一字不漏地记忆学习过的数学知识,那记忆量太大了,恐怕学生的脑袋瓜子难以装下。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通常拿新学的知识和旧知识做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相同点已经学习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该掌握,不需要在用心去记忆。只要把它们的不同点记下就可以了。例如、教学极限的运算法则。极限的运算法则有两类,即数列的极限运算法则和函数的极限运算法则,一般先教学数列的极限运算法则,后教学函数的极限运算法则。虽然两类运算法则的内涵不同,但是两类运算的方法却完全一样。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把两类法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数列极限运算法则1:

函数极限运算法则1:

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自变量的表现形式变化了,其它没有变化。这样,学生在记忆函数的极限运算法则时,大可不必一字不漏地记忆,可以在掌握数列极限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把自变量改一下就可以啦。这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又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五、寻找联系

数学教学有两大任务:一、研究数学概念。包括它们的属性。二、研究概念间的关系。包括定义和属性之间的关系。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靠的是比较。有些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的事物,如果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却能够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微妙联系。例如、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有几个定理

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的积相等。

2、相交弦定理的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4、切割线定理的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5、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把这五个定理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不难看出,后面四个定理是第一个定理的特例,或者说是由第一个定理演变过来的。让相交弦定理中的两条弦动起来,当两条弦互相垂直,且其中一条过圆心时,即为相交弦定理的推论。让相交弦定理中的交点运动到圆的外面,即得到切割线定理的推论。当切割线定理的推论中,一条割线旋转到与圆相切的位置时,得到切割线定理,当另一条割线也旋转到相对的切线位置时,就得到切线长定理。教学时,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软件的演示,让学生比较这几个定理,找出它们之间的运动变化关系,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这些定理。

在数学教学中,凡需要揭示事物之间关系的问题,都可以使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确定方向

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解决问题的方向不对,要走许多弯路,耗费很大精力,却收效甚微,甚至根本无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解决问题的方向正确,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一般都由条件和预期结果两个部分组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把条件或者解题的位置与预期结果相比较,常常能够获得正确地解题方向。譬如、证明 :

如果从左向右证明,那么原式等号左边的是条件,右边的是预期结果,等号左边和右边相比较,等号左边没有角 ,所以,要想把等号左边统一到等号的右边,就必须在左边生产出 。

因为,1= ,

所以,左=

对于计算题而言,要求的结果是预期结果;就应用题来说,问题是预期结果。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常是一边解题,一边和预期结果做比较,在不断的比较中,及时矫正解题的方向。

“比较”是学习、研究数学时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说,抛弃“比较”,数学学习和研究将无法进行。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比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9:比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式,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经常用到。

比较有三个主要作用:1、揭示某些事物的共性。世界上事物繁多,有些事物没有共同之处,有些事物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点。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知道这些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对所要研究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例如、凸多面体概念的教学。常常是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凸多面体,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抽象出凸多面体的定义。2、揭示某些事物的不同点。世界是一个相对的世界,绝对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便是非常相近的同类事物,也有不同之处。有时候,人们希望知道这些事物的不同点。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比较可以找出它们的不同点。例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个相似的概念。如果把两个定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就而把两个概念区分开。3、揭示某些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和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显而易见,有的深不可测。然而,当我们把这些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之后,就有可能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说白了,就是研究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之间的不同点、相同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到“比较”的方法。

一、    定义概念

数学的.特点是逻辑严谨。在科学的数学体系中,知识就像一根链条,前后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演绎而得到的。演绎推理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如果从后向前追溯推理的根据,那么总能够找到一些没有推理依据的数学知识。这就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譬如,几何中的“点”、“经过三个不共线的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自然数中的“0”。因为基本的概念和规律没有推理的基础,所以,教学这些知识,通常是先对一些特殊的事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概括出概念的定义或者归纳出规律。例如、教学“正数”的定义,可以先让学生拿5,1.5,10, ,8848与0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都大于0。再引导学生概括出正数的定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二、揭示规律

规律即事物的共性。可以通过对具体例子的比较获得。如,在中学一年级代数课中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可以先让学生比较下面几个算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然后归纳出一般规律。

3+5=5+3;

1.5+3.3=3.3+1.5;

……

通过比较,发现它们等号右边的加式,都是左边的加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到的。由此得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有一些数学知识虽然能够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得到,但是,教学起来有些麻烦,学生不容易接受。对于这些知识,可以采用演绎推理和比较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先进行比较归纳,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所学规律的正确性,再从理论上进一步证明,使学生坚信所学规律是可靠的。比如,在中学教学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可以先让学生计算数列

……;

与3,3,3,3,……;

的极限,以及这两个数列和的极限,再计算两个常数列

1,1,1,1,……;

与1.5,1.5,1.5,1.5,……;

的极限,以及这两个数列和的极限。最后让学生对两个实例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就而归纳出数列极限加法的运算法则:

中学生虽然没有专一地学习逻辑学,但他们凭自己的经验知道,这种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对刚才归纳出的结论可能半信半疑。要使他们确信这一法则的正确性,还必须使用极限的“ε-N”定义进行严格的证明。因为“ε-N”实在是太难了,学生很难接受“ε-

[1] [2] [3]

篇10:教学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教学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是枯燥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数学教学形象化,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况且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电脑日益普及,多媒体不仅可以传播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还给学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氛围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引言

数学是一门知识广度和深度以及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恰恰符合了数学教学中的要求。随着多媒体手段的不断推广,其优学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由于数学课程的特殊性,目前在数学课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还不是很多。还需要我们去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学习,以此达到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的目的。以下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充分利用多媒体,让数学教学更加形象化

“数学教学以培养空间想象力为主要目标之一,而中、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仅凭教师口头讲解,难以彻底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几何为例,作为从公理出发的纯演绎系统,在现行教学模式下,一般学生很容易用静止的观点去剖析空间图形的几何性,而计算机的参与教学,提供给学生相当数量的感性材料,更方便引导学生观察空间的变换规律,把空间想象力引入动态世界。”例如:《球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难点,利用多媒体卓越的画图功能突破这个难点,电脑显示:①准备知识:屏幕上给出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②问题探索:球的表面积公式怎样呢?球面不能展开在同一平面上,球的表面积公式无法用展开图求出。怎么办呢?要用新的方法研究球的表面积公式。用鼠标点出把一个球分成两个一样大的半球,然后把半径为R的球的上半球切成n份,每份等高,并且每份看成一个圆柱,则这些圆柱的侧面积之和很接近这个球上半球的表面积。当n越大时,侧面积之和越接近半球的表面积。③证明预备定理:用过圆柱的轴平面截这个圆柱得 到截面ABCD。

A C

B D

④解决问题:利用预备定理推导出球的表面积公式为:S球 =4 .推导过程:把一个半径为R的球的上半球切成n份,每份等高,并且每份看成一个圆柱,其中半径等于其底面半径,则从小到上第k个圆柱的侧面积 其中, , , = ,

则 ,当n无穷大时,就是上半球的表面积 即球的表面积=上半球表面积+下半球表面积= 。由此,球的表面积公式就推出来啦。以上每一步的电脑显示都是以动态的图形,加上虚实线的变化,再配合适当的色彩和声音,把立体图形表现的惟妙惟俏,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这样的课即轻松又充满了乐趣,即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分析有关问题也一定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 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能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它实现了传统数学不再单一的数学演绎推理的一面,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条件,它的动态情况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自主地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探究,进行“数学实验”,给学生以更多的分析、思考、合作的空间。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机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相互配合才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例如,在讲授球的体积公式时,课前让20名学生用厚0.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5、9 …0.5厘米的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又让40名学生用厚0.2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75、9.5…0.5、0.25厘米的圆柱,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并算出结果。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演示圆柱的展开图,并让同学们观察,分组讨论以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机房进行手动操作,一个组一台电脑,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操作,教师深入到每一个组中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这样便在全班创设了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是数学问题更加的简单化。[3]

3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数学教学中,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手段。在教育技术中所涉及的多媒体信息处理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1]例如,“我们在讲圆的半径、周长、面积时,如果直接讲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演示给同学看就不一样了,首先跟同学们说:大家请看,有一只羊,被一根绳子拴住,另一头栓在一棵大树上,问:羊可以吃到的所有地方的多少应该用什么词表示呢?那绳子又可以用什么词表示呢?”这样,同学们就会自主的观察、想象、猜想。这样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同学们不仅容易明白,而且加快了讲授速度,加大了教学的容量,使学生能更快、更好、更清晰地明白和理解抽象的东西。可见,恰当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需要

传统的教法比较单一,教师讲的很多,学生参与很少,即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又缺乏供学生发现所的良好环境,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态势中。教师将得“苦”,学生学得“累”。但是计算机与数学教学的结合是教学手段的一次飞跃,从传统的教学媒介物:黑板、粉笔演变到多媒体教学,向学生提供高清晰度的富于动画效果的彩色图像,实现视觉力与听觉力的完美结合,发挥了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电脑多媒体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方式传递信息,将学生的视、听、触觉等都调动起来,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传统的数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相比有着明显的劣势。可以说数学教学的现代化运动协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况,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打开了数学教学中一扇新的“诱导之门”,与传统教学配合,相得益彰。

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偶的很难掌握,有死即便知道结果,却很难说出其中的道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进入课堂,化解了许多以往所不能的问题,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尤其计算机可以进行动态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对解决数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学生往往对运算顺序这一重点掌握不好,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先出示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判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把学生说的先算部分用红色的闪烁线条标出来并配上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破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题:许多正方体有序的叠在一起,要求学生数出共有多少个。这样的题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来演示每一层正方体的重叠情况,让学生通过演示一层层的数出总个数,清楚明了且效果好。所以说,有了多媒体,数学教学讲解更加清楚明白了。可想而知,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

5 多媒体教学令教学改革一片光明

实践证明,电脑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传统的教学与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改革课堂教学,把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向着学生积极参与式的教学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电脑多媒体教学有极大地潜力,它是现代教学形式的一般表现,也是对学生追求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素质莪一种培养。[2]

计算机介入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数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它更加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而且为数学教学开创了新天地,当然计算机知=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不能取代师生间的交流,将会为数学教学增添姿彩,为教学方法的探讨提供广阔的天地,为培养学生数学的各种能力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的天地。

6 小结

总的来说,自从进入21世纪,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多媒体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在数字教学中的作用也是尤为可见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未来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致谢

三年,给予我的,是不断丰厚的学识,是从容、自信和幸福的能力,还有,珍贵的友谊。 同门求学是一种缘分,无数次结伴同游,无数次对酒当歌,无数次谈天说地、嬉笑怒骂。曾经一样的悲欢,注定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共同分享许多美好的回忆。尽管就要各奔东西,但三年同窗之谊,我们会成为一生的朋友。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着的作者。

篇11:网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网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更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下面就《圆的认识》一课探讨如何将网络环境和数学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

网络环境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课堂模式

《圆的认识》一课概念性较强,通过设计专题站,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知识,促进了多方面知识的有机整合。专题站的设计改变了原有教材的线性的呈现方式,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呈现方式,为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爱好利用网络选择喜欢的课题进行自主研究。

I.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圆的认识》一课通过问题导入后,教师将学生的提问,归纳整理成三个学习指南,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和收集需要的信息。学生有的研究画圆方法,有的研究圆的特征,有的研究圆各部分的.名称,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分享学习资源,交流经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成共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2.动手操作突破难点,体现学科特点

新课程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网络教学也应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后,为进一步突破难点,让学生或浏览网页,或动手折、画、量,并进行交流。当学生说到如何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的方法时,教师还可让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方法,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

3.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人机交互

网络环境下的交流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过关练习,体现了人机交流,特别到了第三关,通过网上交流的形式,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消除了面对面交流的胆怯心理,大胆地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又能汲取其他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而在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方法的认知上都有所进步。

课后延伸兴趣,实现知识的拓展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知识不光是通过传授,更是在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课后,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继续开展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小课题研究,如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并制成作品进行发布等,把学生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实现知识的拓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他们一方面积极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协作学习,分析、判断、评价和吸纳他人的见解。学生的学习地位改变了,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有了自己的思想,自主建构着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的学习充满了灵性,既掌握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信息素养,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

篇12: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这种媒体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也多是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创新 ;激发;信息素养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教育作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当然也不例外,最令人瞩目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而对于数学,面对21世纪的挑战,学生数学方面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利用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于上把握不定。

我们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处长及把线段两端处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起课堂高潮

二.运用多媒体把抽象转化为直观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钱表示出来,以体现垂直平分线和用平分线的特点;又比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时,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

三、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当学生思维受阻或反思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展示知识的结构,变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特别是在学生“顿悟”的一刹那对思维的发展最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验平台,供其实践操作、探索、发现。

例如:讲“弦切角定理”时,利用几何画板做如下设计,可展示过程,以发现规律。

首先,可用电脑演示:当弦切角一边经过圆心时,

(1)弦切角是多少度,为什么?

(2)∠CAB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D是多少度?为什么?

(3)此时,弦切角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有什么关系?

通过实验,学生不难发现,它们都是直角。

接着,教师继续演示并提问:以A点为端点,旋转AC边,使弦切角增大或减少,观察它与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猜想:弦切角等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最后给出证明。这一展现过程,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空间,使学生不仅值得发现过程,而且领会到规律成立的依据,使认识进入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高度。

四、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实验教学

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总结出了数学学习过程的三条原则,其中第一条是“主动学习”,认为“学习过程是积极的……自己头脑不活动起来,是很难学到什么东西的”。学习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去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在“实验空间”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数学情感。

过去数学教学中的测量、手工操作、制作模型、实物或教具演示等形式就是数学实验的形式,只不过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定理,以演示实验、验证结论为主要目的,很少用来进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而现代数学实验主要是以计算机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平台,结合数学模型,模拟实验环境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整个实验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践与活动,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程序,设计不同的实验步骤。

现代数学实验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因而是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实验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明确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计算机提供的数学技术的支持下做教学实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或者组织全班讨论,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验过程中,依靠实验工具,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数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情感体验,产生成就感,进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也为计算机教学的开展提升了层次。引进数学实验以后,数学教学可以创设一种“问题──实验──交流──猜想──验证”的新模式。数学教学采取何种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数学教育的目的,而这又与教学的现状、社会对数学的需求密切相关。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数学教育中忽视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教学中倡导研究性学习,引进数学实验,以及由此引发的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当前社会对数学教育的需求是一致的。

例如,利用软件“几何画板”(或“MATH-CAD”等其他软件)在课本中习题“一条长度为2的线段AB,端点在坐标轴上运动。从坐标原点向AB引垂线,垂足为M,求垂足M的轨迹”时,首先在屏幕上给出动态演示,接着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导出动点M轨迹的极坐标方程P=sin2θ,并在屏幕上显示出它代表的四叶玫瑰线,然后启发引导学生猜猜看极坐标方移P=sinnθ表示的曲线是什么形状?学生利用计算机又可以自由地做实验,键入不同的n值,各种美丽的花瓣便出现在屏幕上。这时学生们兴奋极了,实验出现了原来未预料到的结果。但是当n=0.1,0.5,1.5,3.7…时,屏幕出现了并非花瓣的曲线──产生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传统的方式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生活因网络而变得精彩,学习因信息技术而更轻松。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注入旺盛的活力,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必将推动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只有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学生,实现培养会终身学习的人才。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篇13:形象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形象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背景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数学的飞速发展也表明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返璞归真,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正因为数学中存在较多的抽象概念,对中职生而言,有些过于形式化了,而且过多的数学公式学生不仅不容易记住,还容易混淆。华东师范大学张教授说过:好的教师在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能够通过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讲解。所以结合大部分中职生有数学基础差,学习习惯差,且对数学等文化课忽视等特点,对他们的数学教育应采用形象化教学为主的策略。以下就结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例子进行形象化教学的分析。

二、实际操作

这个高中阶段函数的概念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学生很难从文字上来理解,这是我们需要建构生活模型,也可以通过视频或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完成。我们把函数的自变量看做是原材料库,把对应法则f比喻成加工机器,把函数的因变量看做是成品库,生活中原材料组成的集合即为函数的定义域,通过机器加工即对应法则f得到成品即函数值y,但是需要向学生强调的是每一个原材料都需要加工,通过这种生活形象化,学习将函数的概念及三要素罗列了出来从而简单化,既达到教学的目的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函数的实际应用的例子是中职生最难以接受的知识之一,好多学生看到应用题的第一反应就是放弃,这样对本章节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分段函数及应用为例)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两个生活形象实际引入。

三、思考总结

我们大脑对具体形象的记忆比对抽象事物的记忆来得迅速、真切、持久,所以形象化教学不仅能够使数学知识更加生活化、简单化,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职中,作为文化课的数学,学生一直觉得难以下手,而且与专业课、生活无关紧要,但是通过某些生活包装将数学形象化,是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将数学知识形象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职的学生在乐于学习的基础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种生活形象化也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与专业成长,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

篇14: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论文

一、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

第一,生动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生动性的原则。用直观形象的情景设置来诠释理论性较强的数学原理,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向学生大脑传输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第二,实践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实践性的原则。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放在生活上的,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结合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知识或者将数学故事的讲述落脚在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让学生学会用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第三,悬念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悬念性的原则。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让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所以,情境的创设就离不开学生的兴趣,悬念性比较强的情境才可以让学生身心投入到数学问题的学习和探究之中。

二、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渗透与融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性低下。

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有些情况下,虽然教师进行了比较生动的教学情境创设,但是却很难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导致出现成绩比价差的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日益低下,逐渐失去了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2.教学情境创设千篇 一律,缺乏新意。

新课表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给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部分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创新能力却比较有限,导致部分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大致相同。久而久之,就越来越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味追求新意,却不具有实用性。

与教学情境创设千篇 一律问题相对应的就是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情境创设的新颖性,而脱离了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具有实用性。这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虽然具有新颖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受限于自身的理解能力,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理会老师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真正目的,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有适得其反的不良影响。

三、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渗透与融合应当遵循的策略

1.通过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故事和数学典故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用熟知人物,但不知晓人物具体事迹的数学故事、典故,更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致,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积极作用。例如,讲述勾股定理时,可以引用古典数学巨著《九章算术》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来进行情境创设。

初中学生认知中最熟悉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用到的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已经在他们头脑中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教授。

3.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新课标要求进行互动性强的教学,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要求老师转变自身高高在上的思想观念,与学生建立人格平等的关系,老师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数学理论的学习和探讨,要从学生认知状况和生活实际进行考虑,更多的让学生发挥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

4.情境创设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现实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比较重视在教授之前利用创设情境进行知识的引入,而忽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辅助。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生不同阶段的理解能力创设内容各异、难易有别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保持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四、结束语

成功的初中数学教学不在于让学生硬性的掌握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探索和求知的习惯和方法。教学情境的渗透与融合要更多地服从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牧鞭,服务于教学重点,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开心的学习数学,开心的锻炼能力,开心的全面发展,成长为知识、能力、情感和谐共进的有用之才。

篇15: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论文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实现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不同的发展与进步。当今,教学方式仍为传统的“平行分班”模式,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潜在能力、学习方法、基础知识状况、学习动机、智力水平等存在差异,其领悟教学内容的情况也就参差不齐,并且每个班里学生人数数量太大,假如教师按照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那么长此以往,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后进生来说也赶不上教师的进度,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素质整体提高的目标。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很有必要。通过之前实行的分层教学的实验教学,我们发现被试验的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在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方面均提高百分之十几。同时,在数学竞赛方面,实验班中有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项。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方法的试验施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现了我们教学中一直所追求的因材施教的目标。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一)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

在新学年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摸底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然后通过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心理倾向等来判断学生的可塑性,通过两者相结合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师也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结合学生平常的学习主动性、平时表现、智力水平、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为一、二、三组。一组学生可塑性好,基础知识也扎实;二组学生可塑性中等,基础知识水平中等;三组学生可塑性差,基础知识不牢固。而且二组学生所占的比例要占整体学生的一半以上,这样可以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心理感受。分组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这样可以使三组的学生积极向上,争取到一组或二组。一组的学生会更加努力而不至于落入其他两个组,争取实现三组逐渐消失,二组逐渐壮大的目标。

(二)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一组的学生属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扩展一组学生的思维;二组的学生属于需要教师点拨的类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提问他们,与他们进行互动,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与能力,争取向一组靠拢;三组的学生属于依赖同学及教师型。教师可以在课下多提醒他们完成相应的作业或让一二组的学生帮助他们,使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即可。

(三)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行差异化要求。对于一组的学生,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使其在完成课本习题、做配套的参考书练习之外,总结解题方法并将同类型的题整理到一个专用笔记本上,以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要求他们做有关数学竞赛方面的习题,提高其创新能力,扩展其思维方式。对于二组的学生,教师就没必要要求其做数学竞赛习题,而应鼓励他们对知识进行总结并思考,争取进入到一组。对于三组的学生,完成课本习题,理解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即可,从而不断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对考试试卷进行分层

由于对学生进行分层,为了检测出各个层次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水平各异的考试试卷,以切实做到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为下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分层调整做好准备。同时,对于进步大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对于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保护其受伤的自尊心,使学生慢慢进步。

三、总结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指引者,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使之趋于完善。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来达到提高自己学生水平的目的。

浅析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应用论文

教师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初中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研究论文

关于数学情感教学的论文

初二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分层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专业论文

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七下数学教学论文2024-01-16

数学教学类论文2023-05-28

如何写数学教学论文2023-08-13

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2023-05-28

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2023-06-01

分层教学法2023-07-09

数学教学论文知网2023-11-24

数学论文2023-03-02

数学论文范文2022-09-17

四年级教学论文数学2022-12-03